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新春走基层
4 3/4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零下30℃,他们在“魔鬼风区”筑路过节
· 老刘家的“反向过年”
· 跑车又跑“马”的橘乡新路
· 翻山过海来看你

  相关文章: 
老刘家的“反向过年”

( 2019-02-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春走基层
 
  对于20岁的刘贺林来说,今年春节是他第一次远离家门在他乡过年,这也是他踏入社会后度过的第一个春节。然而,他并没有感受到孤单和冷清——因为父母过来“反向过年”。

  正月初四,刘贺林和父母一起,在武汉楚河汉街上游玩,欣赏沙湖游灯,参观东湖绿道。他们一路有说有笑,感受着江南水乡的别样春节。

  刘贺林是附近的中建三局融创中心项目部建设工地的建筑工人。几天之前,他的父母特意从老家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焦庄乡赵海村来到武汉,与他一起过年。

  “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刘贺林告诉记者,工地项目部为他们仨调配了一间独立的宿舍,他们将宿舍进行了一番“大扫除”,又简单地装饰上一些灯笼。“看上去有了家的味道,和过年的气息。”

  大年三十晚上,工地食堂准备了一大桌好菜,还有烟酒。刘贺林一家和其他几位留守的工友一起,吃上一顿“大家庭”的年夜饭。“这可比在家过年热闹多了,丰盛多了。”席间,父亲刘树堂不忘打趣道。

  去年初中毕业后,刘贺林跟着几位老乡,从老家来到武汉,在这个建筑工地里干水电安装的活儿。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家乡的小县城。

  每天忙碌着安装电线,维修水管。辛苦劳累和孤独害怕伴随着他一点点的成长。

  儿子的不容易,父母怎会不知道?今年58岁的刘树堂已在天南海北的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了30多年。每年春节,哪怕是再远、再难,他都要赶回老家,与一年未见的两个孩子、老人和妻子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到武汉工作以后,刘贺林始终惦记着远在河南的家,时常梦见田间种麦子的母亲和工地上“卖苦力”的父亲。他总是工地里最能吃苦最卖力的年轻人。

  “虽然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但我还是坚持看书。”谈及过去,刘贺林自豪地在记者面前亮起了《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他说,自己通过努力终于考取了资格证,能够独立上岗作业了。“不再是学徒了,工资也翻了一倍。” 

  吃过年夜饭,刘贺林将父母拉到身旁坐下,一起用手机看起春晚。不一会儿,刘贺林从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递到王凤手中。“妈,这是俺一年的工钱,4万多块,算是我给你们二老的压岁钱了。” 

  “这可是俺儿一年的工资啊,他都没怎么用。”王凤心里清楚,儿子为了早日在老家县城买套新房,他平时也是省吃俭用,还利用休息时间打零工赚生活费。今年春节还特意申请留守工地,“赚”加班费。

  “明年咱家就可以在县城新房子里过年了。”刘树堂接过话去,“我跟你妈也存了点钱,够付首付了。”刘树堂拿起桌上的一瓶啤酒,给三个人满上。

  “俺家一定会越来越兴的。”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完,笑着干杯。    (记者徐海波)

 

老刘家的“反向过年”

( 2019-02-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新春走基层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