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奋斗是庆祝改革开放的最美姿态
· “自费出书热”
· 押金难退引恐慌,共享单车下半场怎么骑
· “倒牛奶”
· 粉丝追星成“机闹”,不妨列入民航“黑名单”
· 孩子不认识白蜡烛,不仅是教育问题
· 把阳光雨露洒向民企之根

  相关文章: 
孩子不认识白蜡烛,不仅是教育问题

( 2018-12-2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毛建国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的孙老师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实验做到一半,有学生跑到身边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孙老师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即使讲了“这是蜡烛”,还有孩子根本不明白蜡烛是用什么做的,用途是什么。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已经供电了,但供电还不正常,在没电的夜晚,大家点着蜡烛上晚自习。是时,蜡烛可谓必需。围绕蜡烛,也发生了不少故事,留下了不少记忆。比如,我当年的前排是位女同学,经常转过头和我说话,她的衣服和头发,都曾被我的蜡烛点燃过。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早已经失去了需要使用蜡烛生活的场景。如果不是过生日时还要点蜡烛,估计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蜡烛为何物。而当以后的学生读到“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固然知道意境很美,但如果不查一下资料,可能不知所云。因此,当学生面对白蜡烛,茫然不知何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不仅是蜡烛,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场景都已慢慢消失。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很多城市都举办了图片展。不少人扶老携幼,站在一张张图片面前,回忆过去的一点一滴,百感交集,有的热泪盈眶。其中很多照片对应的场景和物件,都已成了永远的过去时。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即便我们现在熟悉的,如果不能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以后恐怕也要重复“白蜡烛”的命运。

  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不认识白蜡烛,倒也不必过于紧张,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如果我们的孩子还在经历着我们经历的一切,这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失败,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没有跑好自己这一棒。当然,从教育的角度讲,这么多孩子不认识白蜡烛,在事实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确实有需要改善之处。

  除了白蜡烛,其实现在课本中,还有不少内容,学生们根本不知道。有老师介绍,十年前和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但是教学用具、课本内容却没太大变化。很多课本里的内容,早就被社会淘汰了,可是依然顽固地存在着,“直接把学生搞懵了”。人们能够理解,教材需要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但也不赞同“身子进入现在时,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不希望教材成为“故纸堆”。这对于当下教育,特别是对教材编写来说,其实是提出了要求和挑战。

  也有老师提到现在的学生缺乏常识,这也的确是一个问题。现在不少孩子,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不是没有生活常识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生活的能力。因为没有生活阅历,缺少生活能力,很多课本上的知识点无法活学活用,只能靠死记硬背。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了,这也是素质教育一直强调的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教育做出努力,也需要家庭予以配合。成长是一种经历,越俎代庖就有可能造成越位错位。

  总体来看,孩子不认识白蜡烛不仅是教育问题,不能只打教育的板子。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一个生动证明。当然,对于教育来说,也应该在教学中体现与时俱进。“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这方面有着大量文章可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本身也应该体现开放性和前瞻性。

 

孩子不认识白蜡烛,不仅是教育问题

( 2018-12-2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