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6/16 15 16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重新定义“美好生活”
· 一线磨炼“四有”干部
· 山村来了职业经理人
· 驻村干部“三多”
· 下乡调研“三怕”

  相关文章: 

驻村干部“三多”


(2018-08-10)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前段时间贵州有个驻村干部的请假条被广为传播:“余驻村之时日甚久矣,多承各级领导之关怀照顾,在此深表感涕。近日舍妹将要出嫁,忆童年趣事,余常捧腹开怀,已然二十春秋,不言青梅,常言手足情深,作其兄长,理应到场祝福……”
  一个年轻驻村干部,因为妹妹结婚,想请假两三天,于是模仿《陈情表》,写了一篇古体文。随后,驻村第一书记审核签字时附了一首打油诗。
  照理说,扶贫一线工作繁忙,压力巨大,驻村干部不应该浪费时间玩文字游戏。但是这张假条却引发了驻村干部的共鸣,很多人即兴创作打油诗附和。
  一个人的文字游戏,变成了集体的文字游戏。这反映出驻村干部群体的特征:年轻人多,高学历的多,承担的任务多。
  近几年,大批年轻机关干部被派到贫困村驻村包组,他们和传统村干部明显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校门到单位门的年轻人,社会经验不多,对农村缺乏了解,对基层问题的复杂性缺少认知,但是他们干事有热情,有激情,敢说敢做,各有所长,正好和村干部形成互补。
  在我们所帮扶的贵州石阡,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平均年龄只有37岁,30岁及以下占比27.07%,40岁及以下占比67.59%;具有大学学历(含硕士和博士)的占53.59%,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5.95%。在老龄化突出的贫困村,这些年轻、学历高的驻村干部,经受的考验是全方位的,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很多时候,驻村第一书记什么都要干,什么都要会干,文能写报告,武能下地、下厨房。但年轻干部到村里做群众工作,首先要熟悉村民做事的逻辑和方式。有驻村干部总结经验:与村两委班子和困难群众交流,如果正儿八经在空调屋里开会,必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且可能适得其反。端一个大瓷碗蹲在家门口吃饭,饭后站着闲聊、瞎扯,这个时候反而能听到真心话。
  到石阡后,我认识的第一个本地驻村第一书记叫蔡小勇。在我们派驻第一书记之前,他在大坪村担任第一书记。蔡小勇是复转军人,家境不错。有时着急进村,他会开着自己家里人的车上山。他为人挺低调,有次我到村里调研到很晚,就在村民家里吃晚饭。大家骗我说,村民请了厨师来做饭,我听后想去制止,但是进厨房一看,发现是他在做饭。大家大笑。
  我们后来派驻到大坪村的第一书记老宾,老家就在西南地区,所以到村里适应得非常快,迅速和村民打成一片。老宾在村里很忙,我去村里调研经常看到村民找他反映问题,村民们信任他,他有时一天要调解两起村民纠纷。
  年轻驻村干部到村里后,一张白纸,满腔热血,心态好了很多。今年以来,我们所帮扶地区要求包组干部为每个贫困户撰写精准识别报告,报告篇幅很长,既要详尽,又要精准。这对于村干部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对于年轻的驻村干部来说,这就不是什么问题。驻村干部和村支书合理分工,村支书负责抓产业,驻村干部负责文案工作,各施所长,各有各的辛苦。
  长期扎根农村对年轻的驻村干部来说,也是一种历练和补课。有个年轻驻村干部讲,驻村一年多让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等驻村结束,他可能会重新选择职业。

驻村干部“三多”

( 2018-08-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