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6/16 15 16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重新定义“美好生活”
· 一线磨炼“四有”干部
· 山村来了职业经理人
· 驻村干部“三多”
· 下乡调研“三怕”

  相关文章: 

山村来了职业经理人


(2018-08-10)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挂职期间,正值“产业脱贫”高歌猛进,与之相关,一场影响深远的乡村再造悄然发生。大量“田园综合体”出现,大量留守老人流转出土地成为打工一族,一批村干部升级为产业经营者,一批职业经理人杀向农村……
  受限于自然条件,乡村做产业或成或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产业人才在慢慢积聚。这是一笔财富。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想实现这一切,产业人才是基础之一。
  有次到五德镇调研,在万亩生态茶园遇见一个年轻人。他前几年在山上租了300亩地,全部种上茶树。再过一年,他的茶园就可以采摘茶青,按照每亩收入3000元计算,正常收入每年至少90万元。他感谢扶贫政策让他享受了红利——几百亩茶园,他的投入只有租地和平整土地费用,其他诸如茶苗、修路等成本都是政府支出。当然,他的茶园也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老人在这里打工,一天有80元至100元的收入。
  产业人才积聚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贫困地区鼓励集体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带动贫困户脱贫。把龙头企业引进来,把职业经理人请进来,把“田园综合体”建起来,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动显而易见。此外,高薪招徕职业经理人到贫困山村来工作,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它所带来的理念震动,不可低估。
  过去农村最缺两类人:懂产业的,愿意牺牲个人短期利益带着集体干的。现在这两类人都在慢慢向农村汇聚。《新华每日电讯》曾整版刊登我和同事采写的报道,讲述石阡几位脱贫领头雁的故事。这群领头雁的共性就是:视野宽,懂产业,肯为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牺牲。
  这些人才之所以回到农村,一方面是他们在农户中本就拥有极高的威信,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了脱贫攻坚所带来的机遇,包括政策帮扶、资金支持,以及相关激励机制。
  有位村支书跟我说,他知道自己不管在外边挣多少钱,最终还是要回到老家。如果找一个最好的机会回来,那应该就是现在。
  人才回归,产业做大,大部分村干部的视野和专业性也随之提升。石阡龙塘镇大屯村发展茶产业,建起完整的茶产业链,适应产业发展要求,5名村干部也各有专长,分别负责茶叶种植、管护、加工、市场。
  在大屯村,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懂茶,《新华每日电讯》曾刊登我和同事的报道,就是讲述大屯村如何把党支部建在茶产业链上。

山村来了职业经理人

( 2018-08-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