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观察 |
16 |
15/16 |
14
|
15
|
16
|
>
|
>| |
|
|
PDF版 |
![](../../../public/pdf.gif) |
|
|
|
|
要“身份”的儿子 |
|
|
( 2018-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陶余来
儿子大学毕业4年来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一会儿“大学生公益性岗位”,一会儿“区聘身份”,一会儿“同岗同酬”,直到最近一次考上省图书馆,弄了个“事业单位”身份,他仍然立志“骑驴找马”,有机会还想考公务员(其实不久前他刚刚参加过省公务员招考,只是因为被录取成乡镇公务员,嫌偏远没去)。
我戏谑他,不停地参加考试,断断续续工作拿的一点工资还不够交报名费、体检费的;再说体检总做胸透,对身体的伤害也大……儿子说,我就是有“身份情结”。我开导儿子:如果红军打你门前经过,赶上“招人”,你上前问:有没有编制?月饷多少?人家回答道,不要说编制、月饷,当红军性命都未必保得住。我问儿子,你如此注重“身份”,怎么就不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呢?
近日读到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其中写道:“我到井冈山后,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我当时想:这个办法行得通吗?对于有觉悟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很多战士不发饷怎么行呢?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一切旧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是这样,当个少校每月就有一百几十块大洋。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队伍能带下去吗?我有些怀疑。可是后来,这个办法居然行通了。只要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就行得通。每个人一天只发五分钱的伙食钱,包括油、盐、酱、醋在内。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儿子。儿子说,很多他的同龄人还在当房奴,很感谢父母让他没有这样的窘迫。我告诉他,你如今能不为生计所迫,已经很幸福了,正好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图书馆正是读书的好地方,边工作边读书,同样会有所成就。公务员岗位能进能出的考评机制越来越严,绝不是舒舒服服的“铁饭碗”。如果不想着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只把人生目标定位于贪图安逸,其实也是一个“可怜虫”。
![](****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SnapUrl]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
要“身份”的儿子
|
|
|
|
( 2018-06-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
|
|
|
要“身份”的儿子 |
|
|
( 2018-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陶余来
儿子大学毕业4年来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一会儿“大学生公益性岗位”,一会儿“区聘身份”,一会儿“同岗同酬”,直到最近一次考上省图书馆,弄了个“事业单位”身份,他仍然立志“骑驴找马”,有机会还想考公务员(其实不久前他刚刚参加过省公务员招考,只是因为被录取成乡镇公务员,嫌偏远没去)。
我戏谑他,不停地参加考试,断断续续工作拿的一点工资还不够交报名费、体检费的;再说体检总做胸透,对身体的伤害也大……儿子说,我就是有“身份情结”。我开导儿子:如果红军打你门前经过,赶上“招人”,你上前问:有没有编制?月饷多少?人家回答道,不要说编制、月饷,当红军性命都未必保得住。我问儿子,你如此注重“身份”,怎么就不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呢?
近日读到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其中写道:“我到井冈山后,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我当时想:这个办法行得通吗?对于有觉悟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很多战士不发饷怎么行呢?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一切旧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是这样,当个少校每月就有一百几十块大洋。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队伍能带下去吗?我有些怀疑。可是后来,这个办法居然行通了。只要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就行得通。每个人一天只发五分钱的伙食钱,包括油、盐、酱、醋在内。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儿子。儿子说,很多他的同龄人还在当房奴,很感谢父母让他没有这样的窘迫。我告诉他,你如今能不为生计所迫,已经很幸福了,正好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图书馆正是读书的好地方,边工作边读书,同样会有所成就。公务员岗位能进能出的考评机制越来越严,绝不是舒舒服服的“铁饭碗”。如果不想着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只把人生目标定位于贪图安逸,其实也是一个“可怜虫”。
![](****处理标记:[Article]时, 字段 [SnapUrl] 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