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张文中案”改判彰显保护企业家权益决心
· 要“身份”的儿子
· 把家长“还给”孩子
· 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 多一点“隐姓埋名”,少一点“徒挂虚名”
· 里下河“三落三起”的生态启示

  相关文章: 
要“身份”的儿子

( 2018-06-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陶余来
 

 
  儿子大学毕业4年来不停地变换工作岗位:一会儿“大学生公益性岗位”,一会儿“区聘身份”,一会儿“同岗同酬”,直到最近一次考上省图书馆,弄了个“事业单位”身份,他仍然立志“骑驴找马”,有机会还想考公务员(其实不久前他刚刚参加过省公务员招考,只是因为被录取成乡镇公务员,嫌偏远没去)。
 
  我戏谑他,不停地参加考试,断断续续工作拿的一点工资还不够交报名费、体检费的;再说体检总做胸透,对身体的伤害也大……儿子说,我就是有“身份情结”。我开导儿子:如果红军打你门前经过,赶上“招人”,你上前问:有没有编制?月饷多少?人家回答道,不要说编制、月饷,当红军性命都未必保得住。我问儿子,你如此注重“身份”,怎么就不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呢?
 
  近日读到黄克诚《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其中写道:“我到井冈山后,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我当时想:这个办法行得通吗?对于有觉悟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很多战士不发饷怎么行呢?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一切旧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是这样,当个少校每月就有一百几十块大洋。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队伍能带下去吗?我有些怀疑。可是后来,这个办法居然行通了。只要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就行得通。每个人一天只发五分钱的伙食钱,包括油、盐、酱、醋在内。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儿子。儿子说,很多他的同龄人还在当房奴,很感谢父母让他没有这样的窘迫。我告诉他,你如今能不为生计所迫,已经很幸福了,正好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图书馆正是读书的好地方,边工作边读书,同样会有所成就。公务员岗位能进能出的考评机制越来越严,绝不是舒舒服服的“铁饭碗”。如果不想着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只把人生目标定位于贪图安逸,其实也是一个“可怜虫”。
 
 

要“身份”的儿子

( 2018-06-0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