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广告

精准对接企业 完善金融模式

银行积极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

(2024年11月13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精准对接企业 完善金融模式

银行积极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姚均芳 吴雨)近期,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万亿元。通过这一平台,银行如何精准服务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平台又为产融合作提供哪些便利?记者对多家银行进行了采访。
  平台为媒,金融机构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领域新兴企业,在关键扩产期,一度面临研发和市场开拓带来的成本压力。中国银行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捕捉到公司融资需求后迅速对接,通过投贷联动、固定资产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了企业需求。
  兴业银行苏州分行也是通过这一平台发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苏州苏纳光电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通过积极对接了解,分行对企业前景看好并授信,如今授信额度已增至3000万元。
  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助力高效融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优势凸显。平台目前有网页版和App版,点击网站链接或下载客户端即可登录平台。
  记者了解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获得了各方积极参与,已汇聚34.65万家企业、近3000家金融机构、159家政府机构、700多项金融产品。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装备制造团队主管薛治介绍:“自平台2021年2月上线以来,中行实现下辖全部37家一级分行同平台对接。截至2024年10月末,中行通过平台与超1万家企业对接,助企融资突破1700亿元。”
  记者了解到,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企业可在平台上快捷填报贷款期限、利率、贷款类别等融资需求信息,平台会自动匹配相应的金融产品,对接金融机构。
  同时,平台也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快速识别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融资风险,对企业数据自动生成评价模型,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参考。
  兴业银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刘宏表示,平台推动了中央与地方、产业与金融、科技与资本、直接与间接融资、产业链与供应链等多层面产融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在平台支持2249家企业,累计支持资金1081.8亿元。
加强沟通交流,创新特色金融服务产品


  平台不仅促进相关方面精准对接,也促进金融机构丰富完善专属金融模式或产品。
  点击“特色服务专区”可以看到,平台设置了“产业转移”“先进制造业集群”等特色金融服务专区,金融机构可根据专区主题上传适配的金融产品,企业可按需从专区中选择产品进行对接。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银行提供了宣传展示特色产品的平台,同时也促进银企针对专属产品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薛治说。
  “浦新贷”是浦发银行在平台上线的金融产品之一。今年春节前,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澄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下游核心企业达成了大额合作协议。在获得平台推送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后,浦发银行帮助企业在“浦新贷”产品发布当日便完成线上测额,成功获得660万元的贷款额度。春节期间,企业临时产生资金需求,随即通过“浦新贷”的全天候在线提款通道,线上自主完成了提款操作,实现30万元的支用。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袁蕊介绍,除了信用贷款产品“浦新贷”,浦发银行还创新推出“浦科”产品矩阵,为高科技、高投入、长周期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出“浦链通”品牌及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全流程线上化,有效解决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兴业银行在平台上线了针对初创期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创业贷款”。这是兴业银行基于技术流评价体系打造的一款信贷产品,可为企业提供中短期的信用免担保贷款。正是依托这款产品,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四川康德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放款。
  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平台产品专区发布25个特色金融服务与产品。中行针对科技企业经营发展特点,研究设计差异化特色产品与服务。推广“知贷通”“知惠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类产品;推出科技金融专属审批模式,研发“创新积分模型”,量化评价企业信用水平及成长潜力,提升授信审批效率。
挖掘更大空间,多方协作推进产融合作


  下一步,银行如何加强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对接和推进产融合作?
  兴业银行表示,将密切关注重点行业政策文件、产业发展规划等,调研重点行业的发展现状,设计符合需求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充分利用平台助企融资机制,拓展更多领域的产融合作场景。
  中国银行表示,将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鼓励更多分支机构利用平台资源精准捕捉企业需求,加大助企融资力度。同时,利用平台积极推广创新试点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多位银行人士表示,为更好支持产融合作,将深化银政企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息共享,提高融资对接的精准度和效率。持续探索推进产融合作新模式,在重点地区、行业、赛道深化产融合作。在资源配置上向科技金融倾斜,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