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广告

05版:要闻

06版:经济

07版:综合

08版:三农

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力救治伤员 依法严惩凶手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严防发生极端案件
李强作出批示
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全力救治伤员 依法严惩凶手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严防发生极端案件
 
李强作出批示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11月11日晚,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驾车冲撞行人案件,截至目前,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伤。
  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驾车冲撞行人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性质极其恶劣。要全力救治伤员,精心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安抚善后工作。要依法严惩凶手。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全力抢救伤员,稳妥做好善后,尽快查明案情并依法严惩凶手。要防控结合,切实做好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央已派工作组赶赴当地指导处置工作,广东省及珠海市正全力做好伤员救治、案件侦办、社会面防控等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凝聚共识为世界贡献“南方智慧”
——习近平主席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贺信提供思想引领
凝聚共识为世界贡献“南方智慧”
 
——习近平主席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贺信提供思想引领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巴西圣保罗开幕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在与会嘉宾中引发热烈反响。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释了全球南方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调了中国始终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全球南方国家媒体智库助力相关各国逐梦现代化、推动全球治理指引方向。
  中国为全球南方合作发展注入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愿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中国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解答世界难题提出中国方案,如主张和平对话解决国际争端、根据当下世界新形势加强文化教育、推行绿色发展等,旨在为全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新华社等多家中国媒体在传播中国倡议、中国行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墨西哥联邦参议院亚太委员会主席、墨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前主席波列文斯基认为,全球南方的理念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同,而中国正在通过实践将理念转化为现实。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支持拉美发展振兴,让全球南方理念落地,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了解,共同进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多边主义。媒体智库对推动各国各界充分理解全球南方概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积极传递正能量。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意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中国始终同全球南方国家站在一起,携手同行。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秘书长钦貌佐表示,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媒体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缅中合作为例,中国媒体积极报道两国合作,在与缅方媒体的交流探讨中分享经验和思考。
以交流促合作共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
  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认为,媒体智库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南方国家常被错误解读,澄清误解和纠正偏见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应采取新战略确保客观事实得以传播,让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能够被倾听和理解。即将在拉美国家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多边合作机制都是传播全球南方国家真实信息的重要平台。
  黎巴嫩《消息报》英文版主编贾迈勒·古森说,国际舆论通常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相对薄弱。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发布研究报告、组织学术论坛、撰写新闻报道等,可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并凝聚共识,帮助了解彼此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粮食安全、债务危机等挑战。
  这次“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通讯公司联合主办。在开幕式当天,巴西总统卢拉也向论坛致贺信。在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看来,两国元首同时向论坛致贺信,表明双方都非常重视全球南方媒体智库的建设,展示了巴中两国的长期友好和互利共赢关系,很高兴在这次高端论坛上看到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多样化参与和积极对话。
  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伊薇特·洛佩斯·罗德里格斯对中国和巴西两国媒体共同主办这次“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表示赞赏。她说,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媒体智库以反思与对话的方式展开交流尤为重要。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南方担当”


  津巴布韦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马达库凡巴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深受触动。他说,习近平主席曾说,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全球南方国家遵循多样、多边和包容的原则,无论国家大小,它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全球南方国家还倡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发展。
  格林纳达政府新闻办主任贾森·菲利普备受习近平主席贺信鼓舞。他认为,作为全球南方国家一员,格林纳达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致力于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比如,加勒比共同体在倡导冲突解决和促进地区民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团结协作有效放大小国声音,有助于建立更加平衡、多极化的国际秩序。全球南方媒体智库肩负使命,通过持续合作和凝聚共识,促进不同体量国家实现发展进步,走向美好未来。
  古森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对全球南方媒体智库提出殷切希望,为其发展指引方向。黎巴嫩因其自身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借助这一优势可以成为中东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桥梁”,促进中东与亚非拉国家媒体智库的多边合作和经验共享。
  智利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斯·贝略大学拉美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说,通过共同发声,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贡献。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
 
“齐鲁粮仓”丰收有方
“齐鲁粮仓”丰收有方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济南11月12日电(记者陈灏 叶婧 萧海川)山东是我国农业产值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均位居全国前列。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改良田、育良种、引良机、推良技、兴良制,集成发力继续主攻单产提升,全链条提升节粮减损能力,着力建设更高质量的高标准农田。
  截至目前,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超1100亿斤,夏粮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今年秋粮已获丰收。
良机耕良田


  一场细雨,滋润了深秋的土地。
  在山东济宁嘉祥县马村镇万民为农服务中心,搭载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成为今年“三秋”的田间一景。“这是新‘宝贝’,整地、开沟、播种都能干,还能自动规划播种路径。来年开春,我们的麦苗会像刚理的寸头一样,整整齐齐。”万民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山万民说。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无人装备、智能系统成为种田主力。
  在山东省潍坊市的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示范基地,40余台(套)智能农机默契配合,有条不紊执行着收获、打捆、耕整、播种、植保等农事任务:驾驶室内空无一人,收割机自动识别、避让障碍,拖拉机自主收集植保、土壤、虫情等农情数据,先进播种机能兼顾大豆和玉米两种作物复合播种需求……
  山东今年“三夏”上阵150万台(套)农业机械,“三秋”更是投入约210万台(套)各类农机。其中,已有9500余台大型农机加装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动驾驶。
  产粮大县济宁市汶上县玉米播种季持续高温少雨,土壤缺墒严重。当地通过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调度大型智能指针式自动喷灌设备、桁架式移动喷灌设备等8000多套设备参与抗旱,顺利迈过保苗关。
  为提升小麦播种质量,山东遴选出31种小麦高性能播种机主推机型,大幅度提高补贴额度,支持和引导农民购置。
  用的是良机,耕的是良田。
  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43.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永久基本农田的90%。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亩均粮食产量较建成前提高10%至20%。
  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解家村正在安装管灌设备。“埋深约90厘米,能更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和水肥吸收。”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纪书鹏说,安装作业预计11月底完成,今后可实现远程灌溉,让老百姓种地更加省力、省心。目前,陵城区已有8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提质改造,改造后小麦和玉米产量提高10%。
  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山东持续高位推动,加大激励力度,对上一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质效前5名的市,各给予2000万元的奖励。
  2021年秋种开始,德州市正式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当地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机制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2023年实打测产的102万亩地块,实现了“吨半粮”目标。
  “德聊吨半粮”“汶阳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山东已部署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建设,其中今年将先行建成31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带动全省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良种配良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种粮大户王静的300亩玉米收获完毕,冬小麦刚刚播进地里。“还是‘鲁研951’!这个品种苗壮,抗病性、抗倒性、抗冻性都非常好。相比以前种过的其他品种,亩产能高出100公斤。”王静说。
  6月中旬,就在王静的地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她试种的“鲁研951”高产示范方进行了实打测产验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宣布:经过水分测定和杂质去除,实打实收亩产864公斤。
  今年是山东省农科院小麦新品种“鲁研951”大面积推广的第一年,预计这一新品种的播种面积将达150万亩。
  全国推广面积前10名的小麦良种,有4个来自山东。仅这4个品种,在山东的播种面积就超过小麦播种面积的一半,有力支撑了粮食丰产。
  “黄淮麦区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大面积丰产田亩产超500公斤,在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下,这一产量居世界领先水平,良种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济麦22”育成人赵振东说。
  目前,山东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是“齐鲁粮仓”持续丰盈的重要源泉。
  好种还需配好技。
  禹城市乡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厚志介绍,他们今年开展了除草剂筛选与植保综合技术试验,并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发展需要,配套将“减垄增地”和“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等技术落地,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
  在小麦生产上,山东集成推广宽幅精播、精细机播、“一喷三防”等技术措施;在玉米生产上,大力推广密植栽培、精准肥水调控、导航单粒精播、精准化控与机械精准收获等多方面的精准调控;在大豆生产上,实施了“加、增、促、助、减”单产提升五步技术路径……
  好技术需要推广好。山东以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组织动员省、市、县、乡1.8万名农技人员,全方位开展农情监测、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力求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促“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
开辟“新粮仓”


  亩产648.4公斤!山东东营利津县汇邦渤海农场的盐碱地上,800亩玉米规模种植单产提升项目近期达标。
  “这么高的亩产,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农场项目部经理孙海栓10年前入职,当时这里的玉米亩产不足300公斤。“我们持续对土地进行改造提升,并采用‘暗管排碱’‘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玉米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山东盐碱地面积接近900万亩。近年来,山东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着力在这些“不毛之地”上开辟“新粮仓”。
  地处渤海之滨的潍坊市综合运用盐碱地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节水浇灌技术,提升土壤肥力。潍坊昌邑市盐碱地改良面积已达10.2万亩,土壤含盐量从10‰以上降到3‰以下,粮食亩均产量大幅提升。
  耐盐碱的高产品种不断涌现,为盐碱地粮食产量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在东营市垦利区的本来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7000多亩优质耐盐碱水稻10月底迎来收获。公司负责人周廷芸说:“今年亩产可以达到600多公斤,盐碱地也种出了优质高产稻。”
  在土壤含盐量3.3‰的盐碱地里,今年“济麦60”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达511.88公斤,刷新这一盐碱度上的小麦亩产纪录;2021年,“齐黄34”以亩产302.6公斤,实现大豆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的单产突破。
  丰收的盐碱地成为具象的“新粮仓”,而持续提升的节粮减损能力,则是山东无形的“新粮仓”。
  山东连年大力优化农机装备、提升机收水平,机收损耗率一降再降。2024年,山东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为0.81%,较上年降低0.18个百分点。
  为减少晾晒、运输、仓储等产后环节的损耗,山东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粮食产后服务。
  德州禹城市房寺镇为农服务中心这段时间正24小时开仓收粮。农户的玉米在这里经过脱粒、烘干,被送进立筒仓。房寺镇党委委员张中华介绍,中心总仓储能力5.1万吨,配建了日烘干能力600吨的烘干塔,有效降低了粮食霉变、鼠吃虫咬等损耗风险。
  目前,山东仓储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降至0.42%。
  适度加工也是节约粮食。在山东德州、滨州、泰安等粮食加工大市,通过提升改造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延长研磨取粉道数,重点龙头企业大幅提升小麦出粉率,并推出“粗磨”“全麦”系列产品,让营养健康与节粮减损实现双赢。
  “三秋”步入尾声,齐鲁大地上,玉米满仓展现收获的喜悦;广袤粮田中,麦苗青绿,孕育来年的丰收。
 
改革破题 创新发展
江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向教育强省迈进
改革破题 创新发展
 
江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向教育强省迈进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47场红色家书诵读巡演每场超千万人次线上观看,生动的思政课把道理讲进学生心里;秋季开学前全省121.46万名学生、2.5万个班级一律实行阳光招生分班,义务教育不断扩优提质;南昌大学实验室里的“一束光”,带动下游应用产值超200亿元,产教融合不断推进……
  一组组数据,源自江西教育系统的持续努力——创新学校思政工作、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吴永明说:“我们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科教强省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打造流动的思政课堂


  “读一读红色家书,忍不住泪眼模糊……”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萍乡学院举行。
  来自江西各地的大中小学学生代表,通过挖掘革命先烈的家书故事,参与编导、表演,沉浸式体验、感受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我们走进人物内心后,在台上表演时,仿佛感受到一股力量在内心涌动。”萍乡学院工程与管理学院学生江建敏说。
  这是江西省教育厅连续举办的第47场“回望峥嵘读初心——诵读红色家书 讲述英烈故事”巡演,每场巡演超1000万人次观看直播,被誉为“一堂流动的、生动的思政大课”。
  编写红色教材、打造红色精品课程、推进红色艺术精品巡演……为发挥资源优势,江西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一体推进大中小幼红色文化课程建设,连续3年举办红色文化课程师资培训班,各地红色文化课开足开齐、形式多样。
  今年6月,由江西省牵头,联合上海、湖南、贵州、陕西、河北、北京六省市成立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搭建联合教研教学平台,共同建设全国红色文化育人高地。
  “我们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设《红色文化十讲》地方课程,开展‘红色诵读’‘红色走读’等活动,把课堂搬到历史发生地,让学生们增强爱国情怀。”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宣海说。
招生入学在“阳光”下进行


  “孩子就读哪个班?”“配备哪些老师?”……每逢秋季开学前,这都是中小学起始年级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今年8月底,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新生家长代表、学校代表等多方共同见证下,南昌市首次通过电脑摇号实行“阳光分班”,均衡安排师资配置。
  “‘阳光分班’让我们家长感到安心,能上台抽签很有参与感,这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见证。”南昌市西湖区珠市学校学生家长黄瑞说,亲眼见证整个分班过程的公开透明,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不仅分班“阳光”,入学更加“透明”。
  江西深入推进学位关联数据共享协同,研发集学籍、户籍、房产、婚姻等信息比对、查询、应用功能于一体的入学服务平台,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今年,江西实现线上招生入学服务全覆盖,共办理线上招生入学事项72.61万件。
  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关乎群众急难愁盼。江西持续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过去5年来,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9.90%增长到60.04%;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81.83%增长91.58%;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4.80%提高至96.34%……
  “我们围绕学校基础和资源建设,一方面在入学和升学上抓均衡,另一方面在‘零择校’基础上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择班’,致力于实现教育全过程公平。”南昌市教育局局长黄琰说,下一步还将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产教融合更加紧密


  从成功研制出硅衬底蓝光LED材料与芯片技术,开创世界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到攻克“黄光鸿沟”世界难题,将黄光LED的光电转换效率从9.4%提升到27.9%,再到如今埋头钻研微红光,几十年来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孵化出20余家光电企业。
  一束光“点亮”一座城。今日南昌,已实现LED全产业链布局,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全球第一,全球每3部智能手机,约有1部运用了硅衬底技术LED手机闪光灯。
  近年来,江西高校研发投入实现连续稳定增长,2023年全省高校R&D经费支出46.5亿元,同比增长21.0%,一批批高校科技服务和成果进园区、进企业,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江西各地高校、职业院校教师走进工厂车间,把教室“搬”进生产线,“教什么、怎么教”的课题,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决定。
  2024年3月,教育部与江西省举行部省会商会议,明确提出部省共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江西以此为牵引,聚焦本地重点产业链,建设赣州稀有金属、南昌光电、九江化工等2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做到12条重点产业链和11个设区市全覆盖。
  改革破题、创新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江西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黄浩然)
 
改革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改革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三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科学回答重大问题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科学回答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深入阐释改革使命——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广东,重温当年改革历程。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大论断。
  形象生动、精辟深刻的提炼,深刻展现出改革之于国家、之于民族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判机遇挑战,以高度的理论自觉阐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方位、形势任务:
  廓清“改不改”“怎么改”的困惑,强调“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确定改革在全局中的位置,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讲清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提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
  这些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要论述,科学标定全面深化改革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坐标定位和职责使命,为走好改革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引。
  深刻把握改革方向——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改革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改革的鲜明指向,深刻回答了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以总目标为根本尺度,我们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做到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彰显出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宣示,引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邃洞见改革潮流——
  东海之滨,滴水湖畔,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大工程热火朝天,科创地标拔节生长。
  自2013年首设上海自贸试验区至今,我国已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一个个开放新地标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持续深化,成为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生动缩影。
  新时代以来,神州大地上改革与开放彼此激荡、相得益彰。
  从“开放也是改革”的重大判断,到“改革必然要求开放”的双向互促;从“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世界眼光,到“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的宏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改革与开放的内在统一性,为改革实践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彰显鲜明理论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组成部分。
  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时,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
  从发现问题着手,总书记指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自分析问题深入,总书记强调“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要,总书记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沙”字背后,是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改革的深刻考量。
  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间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系统谋划改革,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
  整体推进改革,改革任务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协同深化改革,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创造性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局面。
  坚持人民立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2013年12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发人深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事业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革为了人民的旨归始终不渝;
  从“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到“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改革依靠人民的立场一以贯之;
  从“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到“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追求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善于运用科学方法


  2024年5月,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
  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踏上新的征程,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全局上谋划,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2024年9月,国家公园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明确国家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设立国家公园,是彻底改变过去“山一块、水一块、林一块、草一块”的碎片化管理、破除“九龙治水”困局的重要举措。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专门立法,将为国家公园的规划和设立、保护和管理、参与和共享、保障和监督等提供法律依据。
  改革越往后推进,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会越强,触及利益也会越深,对系统集成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
  “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处落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合理设定市场禁入和许可准入事项……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对外发布。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中央层面首次专门就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出台政策文件,释放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里的疙瘩最难解,就把改革指向哪里。要紧紧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敢于啃硬骨头,攻坚克难,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向实处发力,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2024年10月29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百天之后,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面对全党“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防止重文件制定、轻督促落实等现象,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唯实,才能使改革方案同实际更结合紧密;唯实,才能有效克服利益调整中的种种阻力;唯实,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要在更好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从改革方案设计到改革组织实施,都要奔着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去,推动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改革潮起,击鼓催征。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必将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跨越山海的好朋友”
——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巴西各界强烈共鸣
“跨越山海的好朋友”
 
——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巴西各界强烈共鸣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以文化为桥梁,我们非常希望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负责人、巴西山河文化促进中心主任马西娅·梅尔希奥说。
  “很惊喜得到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和鼓励。我想把中文学得更好,更深入了解中国。”巴西圣保罗大学学生赖莎·安若斯说。
  从长期推动巴中交流合作的地方官员、友好团体,到与中国语言文化结缘的高校师生,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近日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们对习近平主席复信中的殷切寄语产生强烈共鸣。巴西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再次到访开启两国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


  “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中国友好协会是致信习近平主席的机构之一。协会会长恩里克·达诺布雷加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前夕复信,让我们深感荣幸。这是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凸显巴中友谊的重要性,也为两国人民描绘了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美好未来。”
  一个月前,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对国际友人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表示高度赞赏。达诺布雷加是现场亲历者,对这个“非凡时刻”记忆犹新。他说,从集体会见到复信,凸显了“习近平主席对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
  达诺布雷加认为,今年适逢巴中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西将推动两国继续谋发展、求合作,打造双边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巴中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更有益于构建“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金色未来”。
  致信习近平主席的另一家机构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今年参加了巴中建交50周年的多个庆祝活动。乐团负责人梅尔希奥告诉记者:“巴中之间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一个生动例证,显示两国正通过携手合作推动友好关系迈向新未来。”
  这个乐团成员主要是来自里约热内卢贫困社区的年轻人,乐团发展得到了在巴西的中国企业支持,今年还获评里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中方支持,我们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为很多年轻人带来希望。”梅尔希奥说。
“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圣保罗大学学子在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讲述了亲眼见证中国发展并记录和传播中国故事的特别经历。
  今年7月,2024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年创作者制作了近百部纪录片并精选出6部参加展映,其中就有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尼希拍摄制作的《春不迟,重逢自有时》。
  尼希2016年曾赴中国新疆拍摄短片,记录锡伯族8岁女孩牡丹的故事。今年6月,他重返新疆,与已经16岁的牡丹重聚,记录下牡丹的成长、家庭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展现巴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和文化连接。尼希说,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中国的认知。
  近年来,圣保罗大学20多名学生先后参加“看中国”项目,像尼希一样感知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生活、结交中国朋友。
  “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寄语。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激励我继续追求和平与友谊。”联名致信的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萨比努说,“我愿意为增进两国间的了解和认知作出更多贡献。”
  “我要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中国贵宾访问巴西!中国朋友也是这样欢迎我们的。”联名致信的圣保罗大学学生劳拉·廖尔菲·巴尔佐托说。
  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是巴西第一所孔子学院。这所孔子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埃罗斯·费尔南德斯·马丁内斯·保罗(中文名:马博南)目前在中国留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他在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说,“我希望成为巴中文化和语言交流的使者”,相信通过“促进人民之间的理解”,推动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马博南说,留学中国让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多姿多彩,更对中国如何做到既坚守文化传统、又持续推动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
  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说,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西“将成为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开辟新的道路。
“深化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时刻”


  “中方愿同巴方不断丰富两国友好的时代内涵,使中巴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深深鼓舞了一批长期致力于两国交流合作的巴西友好人士、中巴合作的亲历者和建设者。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是对巴西人民的热情拥抱,如同邀请好友一起喝茶或咖啡。”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习近平主席是巴西人民的朋友,永远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
  卡瓦略中文名为高文勇,是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多年来,他频繁往返于巴中两国之间,积极组织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巴西人了解中国。他说,巴中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已拓展到社会各领域,深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习近平主席向巴西各界发来热情洋溢的复信,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和两国人民深化友谊的共同愿望。”里约州议会副议长蒂娅·茹说,“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成为深化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时刻。”
  蒂娅·茹期待巴中元首推动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多领域合作,也期待巴中作为“全球南方”两大重要经济体为人类共同的未来作出更多贡献。
  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主任里卡多·费利克斯是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者。他参与建设的这条“电力高速路”将亚马孙河流域的清洁水电输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不仅助力供电稳定,也推动巴西能源转型。费利克斯说,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他见证了许多巴中合作项目造福民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他想向习近平主席长期以来对巴中务实合作的关心和支持表达感激。
  习近平主席将中巴关系定义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前行的好伙伴”,这让费利克斯印象尤为深刻。“我们愿为深化巴中友谊,打造巴中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贡献力量。”他告诉记者。
  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主任马科斯·皮雷斯说:“非常期待两国领导人的又一次会见,相信这将推动双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对两国人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赵焱 孙浩 乔继红)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11月12日电
 
外交部: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将进一步拉紧两国人文交流纽带
外交部: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将进一步拉紧两国人文交流纽带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董雪)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将进一步拉紧两国人文交流纽带,为中巴跨越山海的友谊续写新篇章。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习近平主席近日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热烈反响。巴西各界友好人士纷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复信为巴中友好和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发言人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林剑表示,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前副市长恩里克·特谢拉,来自巴西-中国友好协会、巴西圣保罗大学及圣保罗州立大学师生、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等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引发广泛积极反响。“巴西各界友好人士纷纷表示深受鼓舞,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愿继续为深化巴中友谊贡献力量。”
  林剑说,中巴友好源远流长,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友谊之桥让两片热土万里相连。约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漂洋过海到巴西种茶授艺,播下的友谊之种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
  “人民友好始终是中巴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相信,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将进一步拉紧两国人文交流纽带,为中巴跨越山海的友谊续写新篇章。我们也欢迎更多巴西朋友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他说。
 
音乐、电影、狂欢节
巴西多元文化尽显浪漫与热情
音乐、电影、狂欢节

巴西多元文化尽显浪漫与热情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专特稿(陈昊佺)巴西是南美大陆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2亿,不同族群的碰撞交融,成就了巴西多元包容的文化,其中音乐、电影和狂欢节尤其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多元文化的魅力。
波萨诺瓦——巴西人的独有浪漫


  “波萨诺瓦”可能是最具巴西特色的音乐风格,巧妙融合了巴西桑巴与美国爵士乐,完美诠释了“可望而不可得”这种属于巴西人的独有浪漫。
  在巴西葡萄牙语中,波萨诺瓦意为“新的方式”。这里的“新”,指以巴西国宝级音乐家若昂·吉尔贝托为代表的歌手压低嗓音的吟诵,也指在传统爵士乐器中引入吉他的演奏方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爵士乐逐渐发展出有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风格,放弃大乐队编制的演奏形式,转为以乐手领奏为主。当时的众多流派中,冷爵士乐可能对波萨诺瓦影响最大。这种爵士乐在即兴演奏的基础上,用平稳舒缓的节拍和含蓄优美的旋律传递演奏者的忧郁情感。
  当美国冷爵士乐遇上巴西的热情桑巴时,就诞生了波萨诺瓦。
  巴西人常说,葡萄牙语词汇Saudade无法翻译,这个词语形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得”的忧郁情感。波萨诺瓦正是诠释这种情感的最佳工具。
  1958年,吉尔贝托翻唱了由音乐家汤姆·若宾作曲、诗人维尼修斯·德·莫拉埃斯作词的歌曲《思念满盈》,正式将波萨诺瓦这种音乐风格带入公众视野。在这首波萨诺瓦的“开山之作”中,吉尔贝托伴随轻快的吉他伴奏,轻声吟唱对爱人离去的不舍,同时又幻想着爱人归来的甜蜜,完美诠释了Saudade所代表的那种不可言喻的复杂情感。
巴西电影——寻求独立叙事的历史


  在《边境杀手》《速度与激情》《毒枭》等好莱坞大片中出现过的拉美国家,都沦为衬托美式个人英雄的背景板。很大程度上说来,巴西电影发展史就是一部从西方电影叙事中寻求独立的历史。
  1963年,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影响,巴西导演内尔森·帕雷拉·德·桑托斯拍摄了电影《艰辛岁月》,将镜头聚焦于巴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讲述他们在巴西东北部荒凉土地上艰难生存的故事。这部电影揭开了巴西新电影运动的序幕。
  随后,多部反映巴西底层人民生活的影片进入国际视野。巴西导演格劳贝尔·罗沙更是多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并凭借《安托尼奥之死》一举夺得196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乍看之下,《安托尼奥之死》与当时风靡一时的美国西部题材片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在同样草木稀疏的沙漠布景里,这部巴西电影讲述的却不是牛仔拯救小镇的老套故事,而是地主的打手因同情农民而觉醒,最终愤而反抗剥削者的“革命之路”。
  到了20世纪90年代,巴西电影迎来复兴。中国观众熟知的《上帝之城》《中央车站》等电影均拍摄于这段时期。这些影史上的名作无不将镜头对准了巴西普通人民,饱含对被压迫阶层的朴素人文关怀。
  狂欢节——巴西人的“唯一确定之事”


  巴西作家格拉西利亚诺·拉莫斯说过:“如果说一个人唯一能确定的事情是终将死亡,那巴西人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明年的狂欢节。”
  按照传统,每年里约热内卢市长将代表城市管理权的金钥匙交给“狂欢节国王”,就正式启动了里约狂欢节,游人、花车、舞者在里约桑巴大道上载歌载舞,纵情狂欢。
  里约狂欢节虽然历史悠久,桑巴大道(Sambódromo)这个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诞生。时任里约州副州长达西·里贝罗把桑巴舞(Sambo)和希腊语词根“大道”(dromo)结合,命名当时在建的里约桑巴大道。巴西后来建设的其他桑巴大道大多沿用这一名称。
  桑巴大道之于里约人的重要,正如神庙之于古希腊人。到了一年一度的特级组桑巴舞校比赛当晚,七万多名观众涌入桑巴大道,人们听从快乐之神的召唤尽情起舞,那种投入感,仿佛古希腊人向神祈祷。
  里约桑巴大道长约700米,大道尽头是阿波蒂奥希广场上的巨大拱形纪念碑。阿波蒂奥希一词同样来自希腊语,意为崇拜某物到神化的地位。纪念碑后是里约依山而建、无穷无尽的居民区,平房的灯光在夜幕中犹如点点星光,伴随着阿波蒂奥希之拱的彩灯一起闪耀。
  突然,彩色焰火从大道两侧平地而起,与一同亮起的聚光灯夺走全场目光,桑巴鼓点和全场欢呼随之响起,一辆辆张灯结彩的舞校花车从起点驶出。参加桑巴舞校巡演的舞者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并非专业舞蹈演员,日常都有各自的生活,但一旦穿上舞服,来到桑巴大道,都为快乐起舞,祈求快乐之神在新的一年里赐予恩惠。
 
“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
——秘鲁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

——秘鲁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秘鲁山水雄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亚马孙河浩浩荡荡,是矿产、能源、森林、生物资源的聚宝盆。秘鲁人民勤劳勇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印加文明悠久灿烂,马丘比丘遗址、纳斯卡地画等古文明瑰宝令人向往,《山鹰之歌》等安第斯民歌旋律悠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2016年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这样描述他对秘鲁的印象。时隔8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踏上这片古老雄奇的土地。
  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秘鲁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认为此访彰显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必将推动秘中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新动力。
为共筑美好未来提供指引


  11月的秘鲁,夏意初现。利马,这座南美“花园之城”,正热切期盼着习近平主席的到来。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秘鲁安第斯通讯社社长菲利克斯·巴斯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时的情景和氛围。他表示,秘中关系不仅包含经贸合作,还包含相互尊重、团结和友谊。“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秘中关系进一步深化,为两国共筑美好未来提供指引。”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两国关系长期走在中拉关系前列。双方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双边合作稳步发展。
  中秘关系始终稳步向前发展,离不开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和战略引领。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会见博鲁阿尔特总统。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博鲁阿尔特总统举行会谈。
  秘鲁交通和通信部长劳尔·雷耶斯是博鲁阿尔特总统访华的陪同人员之一。“12个月的时间里,两国元首将完成3次会晤,这充分体现了秘中关系的高水平。”雷耶斯说,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通信等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促进共同发展,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这是习近平主席继2016年的国事访问后第二次访问秘鲁。秘鲁人民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到来。”秘鲁国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卢安纳说,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将进一步巩固秘中传统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
  萨卢安纳指出,习近平主席重视发展中秘关系,持续推进两国友好交往,使得两国关系更加融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友好关系有悠久的历史,这种长久的交往又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厚。”
为务实合作创造机遇


  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湾内,一座现代化港口——钱凯港即将迎来正式运营。钱凯港是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成为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
  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秘鲁,参与钱凯港隧道建设的秘鲁工程师奥马尔·阿拉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钱凯不仅仅是一个港口,还意味着随港口开放而来的经贸联系,代表着光明的未来。”阿拉约说,“作为秘鲁人参与了钱凯港的建设,为祖国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感到十分光荣。期待习近平主席与博鲁阿尔特总统共同启动秘鲁发展的新引擎。”
  钱凯居民露特·希梅内斯感慨,她多年前初到此地时,到处是荒土坡。如今,钱凯日益繁荣,新的商业项目层出不穷,吸引越来越多秘鲁人前来定居。“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希梅内斯满怀期待。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目的地。两国2023年双边贸易额近377亿美元。今年,两国还宣布实质性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正如博鲁阿尔特总统访华期间所说,近年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企业在秘鲁的投资合作,不仅为秘鲁创造了大量就业,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验。
  中国南方电网控股的秘鲁博路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秘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又一个成果。这家公司服务利马北部及周边1602平方公里区域,是秘鲁用户数最多的配电公司。“中方团队为公司带来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理念,让我们能更好为秘鲁民众提供服务。”公司当地员工内斯托尔·格雷罗说,相信习近平主席的来访将为推动秘中务实合作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秘鲁马铃薯专家维克多·奥塔苏曾多次到中国青海协助培育马铃薯。他将两国在马铃薯育种方面的合作誉为“互惠互利的典范”,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带来更多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为人文交流注入活力


  太阳神鸟金饰耀眼夺目,青铜雕像神采奕奕,玉石器古朴温润……这些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代表性器物,与秘鲁库斯科印加博物馆内的印加文明藏品相映生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11月5日至20日,“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这里举办。
  印加博物馆馆长莫埃尼尔·茹利尼奥·萨帕塔说,这次展览为库斯科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窗户。他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的来访,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加强保护民族和国家文化,促进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得到拉美国家广泛认同。
  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馆长拉斐尔·贝龙说:“自2016年与中方联合举办‘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以来,我们与多家中国博物馆合作,在中国举办了数次秘鲁文物展,受到中国观众欢迎,让我们非常开心。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能让未来两国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能有更多中国文物与秘鲁观众见面,也让更多秘鲁文物到中国去展出。”
  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拥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目前占秘鲁总人口的约十分之一,秘鲁人民亲切地把中国人称为“老乡”。今年5月,秘鲁宣布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表示对华人移民特殊贡献和价值的认可。
  “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与融合,华侨华人群体和中国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秘鲁社会之中,成为秘鲁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华人血统的秘鲁资深媒体人和经济学者卡洛斯·阿卡特说,习近平主席此访将为秘鲁华侨华人群体带来巨大鼓舞,是值得期盼和庆祝的盛事。
  秘鲁考古学家露特·沙迪说:“我认为秘鲁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一个共同点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能进一步加强秘中文明对话,进一步激发世界范围内对和平、发展、环保等重要议题的思考,“这有助于共同保护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我们的地球”。  (记者王钟毅 郝云甫 李欣)新华社利马11月12日电
 
李强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扎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李强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扎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11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在有效应对旱涝灾害、夺取粮食丰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春农田建设关键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抓紧修复水毁灾毁农田设施,强化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严格全周期质量管理,稳定投入保障,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强总理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基础。
  刘国中强调,要牢牢把准提升粮食产能这一根本导向,务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资金监管,尽快补上管护短板,保质保量完成好年度建设任务。要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抓紧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因地制宜加强退化耕地综合治理。要加强灌区和“五小水利”建设改造,强化农田沟渠治理,大力推进农业节水。要高质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保障工程进度,把质量监管贯穿到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要持续抓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水质提升,健全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坚决守牢饮水安全底线。要严格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工作协同,确保各项任务有序实施。
  刘国中强调,年终岁尾“三农”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着力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和“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精心组织秋粮收购,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好农村基本民生,科学谋划明年农业农村工作。
 
李强签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李强签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共2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
  二是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据此对放假调休原则作进一步优化完善,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日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
  按照上述原则,现将2025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周三)放假1天,不调休。
  二、春节: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4日(周五)至6日(周日)放假,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周四)至5日(周一)放假调休,共5天。4月27日(周日)上班。
  五、端午节: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
  六、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
     2024年11月12日
 
我国将完善医保基金预付制度
我国将完善医保基金预付制度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徐鹏航)11日,两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保基金预付工作的通知》,在国家层面统一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定点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通知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付金,是为帮助定点医疗机构缓解医疗费用垫支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参保人员就医获得感设置的周转资金,用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等医疗费用周转支出,不得用于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投入、日常运行、偿还债务等非医疗费用支出。
  通知要求,各省级医保部门要指导统筹地区组织开展医保基金预付工作。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商同级财政部门研究建立相关预付金制度。
  根据通知,原则上统筹地区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12个月可实施职工医保统筹基金预付,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不低于6个月可实施居民医保基金预付。上年已出现当期赤字或者按照12个月滚动测算的方法预计本年赤字的统筹地区,不能预付。
 
放假办法修改及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六问
放假办法修改及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六问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及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12日公布。就社会各方面关心的问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此次修改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制定以来,先后于1999年、2007年、2013年进行修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客观上为增加假期时长提供了基础,也相应提出了要求。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增加假期的呼声也十分高涨,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全国两会提案建议、网络媒体、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为修改放假办法作好准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部署。
  问:此次修改的总体考虑是怎样的?
  答:优化节假日安排,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化、全社会劳动效率、群众休息休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直接关系每个人的休息和每个单位的运行,不同群众、不同方面的诉求不尽相同,需要统筹考虑,求得全社会“最大公约数”。这次修改,主要有以下考虑:
  总体稳定。多年来,我国形成了长短假期搭配、传统节日放假兼顾考虑的假期安排格局,宜渐进式优化节假日放假安排,保持经济社会有序运转。
  适度增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优化节假日安排首先要考虑满足群众休息休闲需要,还可以通过休闲时间的增加“充电”“加油”,推动提高生产效率,并扩大消费、推动服务业发展。
  优化结构。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长假和中长假,是群众探亲出游的高峰,要在增加的假期中优先充实和保障,并统筹考虑其他短假期,尽可能给群众更多的出行和休假选择。
  顺应民意。广泛收集、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意见建议,努力让放假安排更好回应社会各方面诉求和呼声。
  问:修改后的我国节假日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修改前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是7个,共放假11天。此次修改后,7个节日共放假13天。其中,春节4天(除夕至初三),通过调休放假至少8天,较原来增加1天;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3日),调休形成7天假期;劳动节2天(5月1日、2日),调休放假5天,较原来少调休1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除逢周三外,结合与相连周末调休,形成3天假期。
  问:此次修改有哪些关键点?
  答:这次修改,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假期总量增加。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放假总天数由11天增加至13天。
  除夕纳入放假。近些年,除夕主要靠调休或者灵活休假进行保障。除夕是全体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传统节日,此次将除夕纳入法定节假日,通过制度化方式保障群众更好团圆过年,更好享受传统节日。
  春节假期延长。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调休8天。在除夕逢周五时,与周末顺连还可实现放假9天,例如2027年。春节时间延长且更加固定,大家能更好地安排探亲休假。
  五一调休减少。“五一”季节较好、适宜出游,假期增加到2天、加上2天周末,只需要调休1天即可形成5天假期。
  明确调休原则。多年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调休原则。此次将调休原则进行明确和公布,可以进一步稳定各方面预期,群众可以对照原则自行规划安排未来假期。
  问:大家对调休十分关注,请问调休是怎样安排的?
  答:我们注意到,当前各方对是否调休意见不一。客观地看,调休在保障居民探亲、旅游休闲等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此次结合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对调休安排作了尽可能的优化。
  明确调休原则。除个别特殊年节外,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日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2025年、2028年就是这样)。
  优化调休安排。办法明确,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除个别特殊年节外,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问:对于优化节假日安排,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考虑?
  答:优化节假日安排,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涉及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安排,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相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落实节假日高速通行免费政策、铁路民航增加运力等工作,引导有关企事业单位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确保相关政策平稳顺利落地。特别是,积极推动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让群众在法定节假日之外,通过年休假实现更加充分和灵活自主的假期安排。同时,相关部门也将密切关注人民群众诉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推进节假日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国清在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国清在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12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强总理批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扎实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张国清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国之大者”,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覆盖全级次子企业的穿透式监管,较真碰硬解决制约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安全支撑能力。要“一企一策”完善国企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引导国企切实把主责主业饭碗端稳端牢。要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国企进一步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奋力打开国企改革发展新天地。
 
“航空医疗转运”“安宁疗护”等价格项目立项:收费将有据可依
“航空医疗转运”“安宁疗护”等价格项目立项:收费将有据可依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徐鹏航)国家医保局近日编制印发《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现行综合诊查类价格项目整合为36项,新增设立“航空医疗转运”项目、“安宁疗护”项目等,单独设立“上门服务费”,更好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这是记者12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的。
  “立项指南积极回应社会诉求、适应临床进步,新设价格项目满足患者多样化服务需求。”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立项指南对诊查费、床位费、转运费等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新增设立“航空医疗转运”项目,支持医疗机构提供紧急医疗服务;新增设立“安宁疗护”项目,支持公立医疗机构补齐安宁服务供给短板,提升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
  立项指南还单独设立“上门服务费”,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交通不便的老年人等院外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收费采取“上门服务费+医疗服务价格”的方式。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省份医保局做好对接落实,整合规范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制定全省(区、市)统一的价格基准,指导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区、市)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
 
十年来全国法院审理216.1万件生态环境资源案
十年来全国法院审理216.1万件生态环境资源案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杭州11月12日电(记者齐琪)2014年6月至2024年9月,全国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生态环境资源案件216.1万件,审结一系列标志性典型案例,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法治进程,提升了中国环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
  这是记者12日从浙江湖州举行的全国法院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成立十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审判职能。2021年以来,全国法院受理一审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开始呈现下降态势,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数量降幅尤为明显。
  十年来,最高法制定、修订生态环境资源司法解释21件,发布规范性文件22件,发布生态环境资源指导性案例40件、专题典型案例共43批437件。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参考案例350多件,指导各级法院准确适用法律。
  当日,最高法一并发布了10件环境资源审判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例。
 
优化学前教育要反思“起跑线”焦虑
优化学前教育要反思“起跑线”焦虑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将于明年6月1日起施行。11日,教育部就学前教育法进行系统解读,明确提出要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引发社会共鸣。
  距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还有半年多的窗口期。学前教育各相关方面应充分用好这段时间,加快健全配套政策。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学前教育要反思“起跑线”焦虑。
  曾几何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引发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也导致幼儿园“小学化”。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盲目地划定同一条一致的起跑线,只会剥夺孩子们快乐的童年。
  已经有不少现实案例告诉人们,“超前教育”给孩子创造的“领跑”优势往往是暂时的假象,“拔苗助长”催生的现代版“伤仲永”屡屡上演。“抢跑”的孩子不一定跑得更远,“过度教育”带来的可能是孩子生理、心理的过载,厌学情绪的堆积。
  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法律为科学保教划出了“禁区”红线,幼儿园应当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防止竞争压力、知识“加码”入侵儿童成长乐园。保教活动应当以“儿童为本”,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也应顺势调整,取消“识字”和“算数”的门槛,杜绝不合理的入学考试。做到真正的“零起点”教学,保障每个适龄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回归“有教无类”的本真。
  教育是一项终生的事业,要立足长远和未来,加强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品德教育,保障身心健康。  
   (记者杨淑馨)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
李书磊出席并致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沪举行

李书磊出席并致辞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11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致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
  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部署实施城市领域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把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升到城市文明的高度,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与会专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共建和谐美丽城市。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保护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更好建设城市文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由中宣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央有关部门、上海市、副省级城市负责同志和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参加。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举行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圣保罗宣言》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南方觉醒》多语种报告发布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举行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圣保罗宣言》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南方觉醒》多语种报告发布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记者孙奕 周永穗)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12日,以“唱响‘全球南方’主旋律 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卢拉的贺信。
  论坛主办方表示,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为“全球南方”发展作出新的重要指引。“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将于本月在巴西举行,在此背景下举办本届论坛,期待媒体智库在维护和平、开放发展、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等方面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哈提卜、墨西哥参议院亚太委员会主席波列文斯基、尼日利亚通讯社社长阿里等嘉宾表示,当前“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期待“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坚持将发展合作作为优先议程,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助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促“全球南方”新发展,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共迎全媒时代新挑战。
  开幕式上,“全球南方”媒体新闻网正式上线,并发布了《“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圣保罗宣言》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南方觉醒》多语种报告。
  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新华社联合巴西通讯公司共同主办,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及企业的约350名代表出席。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记者孙奕 周永穗)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发布了《“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圣保罗宣言》,倡议共同推动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宣言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实现群体性崛起,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正在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全球南方”媒体和智库应为坚定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鼓与呼,不断增强“全球南方”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宣言认为,发展振兴是“全球南方”的共同诉求;不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带来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
  宣言倡议,“全球南方”媒体和智库应当放大声量,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应当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呼吁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应当共抓机遇、共克挑战,捍卫职业伦理,拥抱技术创新,打击虚假叙事,共同维护媒体和智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据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记者傅琰 范世辉)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发布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报告全面深入解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伟大实践和世界意义。
  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分析了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的中国方案,为包括“全球南方”在内的世界各国推进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报告共分三个章节,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和数据等运用,探索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与会的多位智库专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
  智库报告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撰写。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记者孙奕 王天聪)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新华通讯社以中、英、西、葡文对外发布《南方觉醒》多语种报告。
  报告全文共计6.5万余字,集纳收录了今年新华通讯社推出的“南方觉醒”系列调研成果,围绕数百年来亚非拉人民遭受西方殖民掠夺压迫、争取独立自主、谋求发展振兴的历史脉络,讲述“全球南方”对实现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反映“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时代大势。
  与会嘉宾表示,这份报告以史明理、以古鉴今,以穿透性叙事和学理性思考,向世界解读和展现了全球南方国家的“觉醒年代”,体现出对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进步方向的思考。
  数据显示,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经济比重已超过40%,是当今世界的稳定、向善、进步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上,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撰写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报告全面深入解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伟大实践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中国努力为破解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方案与借鉴的责任和担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必须回答的、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深邃思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将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为世界现代化作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是摆在“全球南方”国家面前的“必答题”。事实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一些发展中国家仿照西方模式推进现代化,陷入发展困境。归根到底,“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给出了答案,以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也向世界表明,各国探索现代化的路径并不唯一,人类文明仍在不断演进,历史并未终结。
  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十字路口,各国人民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越来越多的国家就能实现现代化。事实上,越来越多国家已经开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探寻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提供了一份光明的借鉴。  (记者傅琰 秦彦洋)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
 
凝聚共识唱响“南方声音”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
凝聚共识唱响“南方声音”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11月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此次论坛为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更美好世界凝心聚力、指引方向。
南南合作谋发展


  多国专家表示,南南合作正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方案和行动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共同繁荣,为推动“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活力。
  巴西通讯公司总裁让·利马在论坛上表示,此次论坛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加强合作、促进人民理解和拓宽信息渠道的机会。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强调,南南合作是全球团结的重要基石之一,全球南方国家应通过紧密合作推动实现共同目标,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治理和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哈提卜说,全球南方国家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增进彼此理解、分享发展经验和构建团结的社区提供了宝贵平台。
多极格局互支持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
  俄罗斯塔斯社第一副社长米哈伊尔·古斯曼表示,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在多个领域保持一致立场,媒体应继续坚定传递这些声音,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间的深度合作。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认为,“全球南方”和发达国家需要共同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以包容态度推动全球共赢。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表示,中国始终支持“全球南方”的发展诉求,并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他认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媒体与智库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
全球挑战共应对


  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国专家表示,此次论坛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动力。
  斯里兰卡知名国际问题专家、斯里兰卡“一带一路”组织创始董事亚西鲁·拉纳拉贾表示,全球南方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人口,这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但这些国家同时还面临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加剧等严峻挑战。他认为,“全球南方”需要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力应对,积极推动绿色和包容性增长,建立基于尊重、公平与可持续性的合作关系。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说,全球南方国家在尊重彼此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展开合作,致力于建设一个不存在霸权的和谐世界。
     新华社圣保罗11月12日电
 
陶寺遗址开馆!来看中华文明早期形态
陶寺遗址开馆!来看中华文明早期形态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中华文明早期形态,什么样?
  开馆!陶寺遗址博物馆12日向公众开放,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首次系统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陶寺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
  陶寺遗址,距今大约4300年至3900年,是黄河中游最有影响力的都邑性遗址之一。46年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工作者完成遗址分布范围内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
  博物馆开馆,设置了“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
  一眼千年。站在陶寺鼎盛时期城址沙盘前,轻触按钮即可点亮宫城宫殿区、仓储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城址规划有致、功能齐全,具有宫城卫君、郭城卫民的“双城制”规划理念,呈现出早期国家都城的盛大气象。
  早期国家呈现哪些特征?陶寺遗址考古,正逐步揭开——在礼乐文明展区,一场复原的宴会上摆放着鼍鼓、土鼓、石磬、铜铃、口弦琴等文物和复原物,不难想象古人享用美食欣赏音乐的情景。如果好奇这些古老乐器,可以激活多媒体设备,聆听来自约4000年前的“悠古遗音”。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墓葬出现鼍鼓、土鼓、石磬等固定组合、固定数量、固定位置的现象,反映“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展馆里,观象台、圭表、铜齿轮形器、沙漏……部分学者推测,陶寺先民们已能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精准管理时间,初步形成了一套“年月日时”完整计时系统。
  陶寺遗址的有关遗迹和遗物,反映出距今4000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的历程。“这些发现生动表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
  在我国,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今天,在陶寺遗址博物馆,早期中国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探源的魅力,正在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与实物展示中有了新表达和呈现。
  未来,持续推进陶寺遗址等考古发现和研究,解开蕴含“文化自信”的中国密码,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记者王学涛 姜淏然)新华社太原11月12日电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持续激发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姚均芳 王希)中央企业是国家创新链条的关键枢纽,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释放推动央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强烈信号。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持续优化监管机制,出台务实管用举措,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全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夯实基础,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相关工作,央企科技创新呈现积极变化。
  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深地塔科1井挺进地球深处……中央企业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积极抢占制高点,在“卡脖子”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攻克短板。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央企获奖108项,数量再创新高。
  “近年来,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柔性直流、大电网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全面推进科技改革,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启动实施第一批15项“任务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央企研发投入累计超过8.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0%。截至2023年底,央企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00余个、科技人才174万人。
突出融合,产业创新加力提速


  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必须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国资委部署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一批创新成果正加快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国产大飞机、大型邮轮投入商业运营,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持续壮大,卫星互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培育……
  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1.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占总投资规模的近40%。2023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央企超过70%的资产都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矿业等传统领域,相关领域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宝武所属宝钢股份负责人介绍,企业通过探索钢铁制造智慧化转型变革路径,硅钢智慧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劳动效率提升超45%。
强化协同,创新效能持续提升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加强对央企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力量组织和资源配置的统筹协同,在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遴选22家“链长”企业,有组织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介绍,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试验等创新链全过程中,带动网络、终端、芯片、仪表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已牵头306个5G国际标准,申请5200件专利。
  中国石化科技部总经理卞凤鸣表示:“在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下,近年来我们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特别是2019年以来,联合10多家企业组建碳纤维创新联合体,集中优势资源攻坚关键技术,有力推动我国碳纤维技术产业‘强起来’。”
破立并举,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我们将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一体推进,力争到2030年推动中央企业实现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倍增,原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顶尖人才集聚能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明显提高,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位阶和作用明显提升。”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当前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国资央企将在四方面聚焦发力。
  ——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攻坚。在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科研仪器等领域加快攻坚。高质量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强布局。
  ——聚焦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化与高校院所、各类企业、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优势领域集群式发展,加大生物医药等领域投资并购力度,加快培育启航企业。发挥央企创投基金作用,推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聚焦激发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完善“顶格、管用、解渴”出资人支持政策,健全精准化、差异化、长周期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支持企业用好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政策,以多种方式加强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做细做实容错免责机制,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身科研。
  张玉卓表示,下一步将切实强化央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健全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力,加快产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前10个月同比增长8.8% 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
前10个月同比增长8.8% 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重庆11月12日电(记者李晓婷 邹多为)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0个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总值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高出我国外贸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外贸持续发力。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五周年。11月12日,“海关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在重庆举行,这是记者从现场获悉的。
  在去年出台的15条支持举措基础上,海关总署当天发布新一轮15条重点支持举措。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介绍说,新的举措主要聚焦通关便利、支持开放、服务产业、降低成本四个方面,与去年相比,更加注重通道的联动发展,更加注重打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模式,更加注重惠及企业的措施复制推广。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红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提质增效。数据显示,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运输货物从汽车、通机等工业品到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品类达1160余种。通道沿线对外开放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今年前10个月,沿线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物流更加畅通。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海关监管中老班列6525列、监管中越班列1700列,同比分别增长36.5%、47%,跨境班列整体运行效率提升60%以上。同期,通道沿线省(区、市)出口农产品268.8亿元,同比增长12.3%,更多优势特色农产品“跑进”国际市场。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向倩在会上表示,贯彻落实好新一轮15条重点支持举措有利于更好促进通道互联互通、降本增效,更好服务国际经贸合作、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的标志性改革成果、开放成果。
 
11月11日快递业务量创历年“双11”当日新高
11月11日快递业务量创历年“双11”当日新高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7.01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51%,同比增长9.7%。
  自10月21日进入旺季以来,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增,日均业务量超5.8亿件。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共处理快递包裹127.83亿件,日均处理量是日常业务量的125%。其中,10月22日快递业务量达7.29亿件,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快递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增反映了线上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更为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快递业务旺季持续时间久,业务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邮政快递业不断加强与电商平台的信息对接,继续发挥“错峰发货、均衡推进”机制作用,科学合理推进邮件快件的处理进度,使行业运行更加平稳有序。快递企业加强人员、运力、场地、处理设备、信息系统能力储备,多种方式增加临时用工,有效提升了行业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
 
政策催热消费市场 实体商业加速入局
透视“双11”消费新动向
政策催热消费市场 实体商业加速入局

透视“双11”消费新动向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雨萧 魏一骏)“政策+平台”双轮驱动激发消费活力,从“井喷式买买买”到“消费更有松弛感”,更多实体商家加速入局……走过16年的“双11”,成为观察消费新动向和经济脉动的一扇重要窗口。
以旧换新激活消费动能


  “家里空调用了很多年,这次‘双11’促销补贴加上国家以旧换新政策,价格非常合适。”在天津一家京东MALL超级体验店内,市民高先生选购了一台标价4800元的空调,叠加多重补贴后,到手价仅3600多元。
  四川、上海、湖北等地对补贴品类进行扩容,新增洗碗机、蒸烤箱、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将大部分家装厨卫和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纳入补贴政策范围;京东、天猫、苏宁等多个平台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优惠活动……
  今年“双11”首次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平台优惠和政策补贴双轮驱动,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双11”期间,京东平台500多个家电家居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00%;苏宁易购门店客流增长超六成,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247%。
  以旧换新热,是当下消费市场显现暖意的缩影。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11月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0%,零售业三大分类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10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8.2%,较上月提升2.9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近期,各地促消费政策不断加码,消费券品类也不断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搭建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将持续驱动相关领域消费增长。
“购物车”折射消费之变


  走过16年的“双11”,已然成为观察消费变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从“井喷式”到“松弛感”——
  从过去11日当天“百米冲刺”,到如今约1个月的“马拉松长跑”,曾经狂热的购物节逐渐回归松弛和理性。
  “现在消费者更看重质价比,而不是单纯追求低价。我们根据年轻人喜好设计的益生菌牙膏和便携袋装漱口水,今年‘双11’成为店铺销售‘爆款’。”口腔护理品牌参半负责人说,不断满足和创造消费者需求,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悦己消费”渐成潮流——
  多个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骑行、露营、观演等悦己类、体验类消费受到年轻人青睐。远离“人从众”,“小城热”“反向旅游”成为热词。
  这个“双11”,不少年轻消费者涌进直播间,计划“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别人熟悉的地方看看”。“我们推出的旅游专场直播,下单主力群体就是25岁至35岁的年轻人。”“交个朋友”直播间运营负责人说。
  国货国潮“乘风出海”——
  今年“双11”,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地加入淘宝天猫境外“包邮区”,京东全球售新增马来西亚、泰国两大包邮站点。包邮效应下,海外“爆单”加速。大促刚开始,仅参与淘宝天猫跨境包邮的商家中就有近7万家成交额翻倍增长。
  专家表示,中国制造全球“圈粉”,得益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境外“包邮区”再扩围,是中外企业将“供应链”进一步转化为“共赢链”的良好机遇。
实体商业抢滩“双11”


  日前,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看到多个商品被打上“优质好价”的标签。“最近‘双11’搞活动,好多东西折后比网上还优惠。”消费者吴女士说。
  近年来,实体商超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在价格上具备了竞争优势。和电商相比,实体商超的即时性和服务性,也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和体验。
  “提前预约了免费试妆服务,导购手法很棒,挨个给我试口红色号,对比之后买到了心仪的产品。”在银泰百货杭州武林店,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相比网购,自己更喜欢在线下挑选商品的真实体验感。
  抢抓“双11”等重要节点,各地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上海举行“进博首发新潮流”系列活动,众多新锐品牌带来首发新品;重庆推动“渝味360碗”美食进商圈、街区、景区,拓展餐饮消费新场景;天津推出28条城市City Walk路线,满足游客游览和消费需求……
  “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促消费活动,同时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丰富服务消费供给,创新服务消费场景,促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说。
 
精准对接企业 完善金融模式
银行积极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
精准对接企业 完善金融模式

银行积极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姚均芳 吴雨)近期,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万亿元。通过这一平台,银行如何精准服务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平台又为产融合作提供哪些便利?记者对多家银行进行了采访。
  平台为媒,金融机构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领域新兴企业,在关键扩产期,一度面临研发和市场开拓带来的成本压力。中国银行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捕捉到公司融资需求后迅速对接,通过投贷联动、固定资产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了企业需求。
  兴业银行苏州分行也是通过这一平台发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苏州苏纳光电有限公司的融资需求。通过积极对接了解,分行对企业前景看好并授信,如今授信额度已增至3000万元。
  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精准对接,助力高效融资,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优势凸显。平台目前有网页版和App版,点击网站链接或下载客户端即可登录平台。
  记者了解到,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获得了各方积极参与,已汇聚34.65万家企业、近3000家金融机构、159家政府机构、700多项金融产品。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装备制造团队主管薛治介绍:“自平台2021年2月上线以来,中行实现下辖全部37家一级分行同平台对接。截至2024年10月末,中行通过平台与超1万家企业对接,助企融资突破1700亿元。”
  记者了解到,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企业可在平台上快捷填报贷款期限、利率、贷款类别等融资需求信息,平台会自动匹配相应的金融产品,对接金融机构。
  同时,平台也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快速识别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融资风险,对企业数据自动生成评价模型,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参考。
  兴业银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刘宏表示,平台推动了中央与地方、产业与金融、科技与资本、直接与间接融资、产业链与供应链等多层面产融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在平台支持2249家企业,累计支持资金1081.8亿元。
加强沟通交流,创新特色金融服务产品


  平台不仅促进相关方面精准对接,也促进金融机构丰富完善专属金融模式或产品。
  点击“特色服务专区”可以看到,平台设置了“产业转移”“先进制造业集群”等特色金融服务专区,金融机构可根据专区主题上传适配的金融产品,企业可按需从专区中选择产品进行对接。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为银行提供了宣传展示特色产品的平台,同时也促进银企针对专属产品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薛治说。
  “浦新贷”是浦发银行在平台上线的金融产品之一。今年春节前,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澄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下游核心企业达成了大额合作协议。在获得平台推送的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后,浦发银行帮助企业在“浦新贷”产品发布当日便完成线上测额,成功获得660万元的贷款额度。春节期间,企业临时产生资金需求,随即通过“浦新贷”的全天候在线提款通道,线上自主完成了提款操作,实现30万元的支用。
  浦发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袁蕊介绍,除了信用贷款产品“浦新贷”,浦发银行还创新推出“浦科”产品矩阵,为高科技、高投入、长周期行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出“浦链通”品牌及数智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全流程线上化,有效解决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兴业银行在平台上线了针对初创期企业的“高科技人才创业贷款”。这是兴业银行基于技术流评价体系打造的一款信贷产品,可为企业提供中短期的信用免担保贷款。正是依托这款产品,兴业银行成都分行为四川康德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放款。
  目前,中国银行已在平台产品专区发布25个特色金融服务与产品。中行针对科技企业经营发展特点,研究设计差异化特色产品与服务。推广“知贷通”“知惠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类产品;推出科技金融专属审批模式,研发“创新积分模型”,量化评价企业信用水平及成长潜力,提升授信审批效率。
挖掘更大空间,多方协作推进产融合作


  下一步,银行如何加强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对接和推进产融合作?
  兴业银行表示,将密切关注重点行业政策文件、产业发展规划等,调研重点行业的发展现状,设计符合需求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充分利用平台助企融资机制,拓展更多领域的产融合作场景。
  中国银行表示,将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鼓励更多分支机构利用平台资源精准捕捉企业需求,加大助企融资力度。同时,利用平台积极推广创新试点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多位银行人士表示,为更好支持产融合作,将深化银政企合作,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信息共享,提高融资对接的精准度和效率。持续探索推进产融合作新模式,在重点地区、行业、赛道深化产融合作。在资源配置上向科技金融倾斜,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安徽:高质量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安徽:高质量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合肥11月12日电(记者刘美子 潘峰)无人驾驶观光巴士自动导航避障,无人售卖车招手即停,无人清扫车精准执行垃圾收集……初冬的安徽省合肥市骆岗公园内,智慧化的场景随处可见。由安徽中科星驰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以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为核心技术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悄然提升着人们的游览体验。
  从公司初创,到实现新技术在港口、市政、物流等多领域、多场景商业化应用,中科星驰仅用了三年时间。在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王智灵看来,企业的迅速成长得益于安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的护航机制。
  专项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是安徽实施的一项新举措。2023年12月28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专项立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安徽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在提升零部件产业规模、研发创新能力、产业集聚能力等方面尚需增强。条例就创新引领、产业链提升、场景拓展等作出规定,以法治力量保障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2.1万辆,同比增长81.4%,占全国比重的12.6%。“条例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强化了产业链上下协同联动,为链上企业带来大量先行先试的应用场景,让企业获得技术更新和市场开拓的强劲动能。”王智灵说。
  紧盯一个“法”字,近年来,安徽在深层次制度建设中动作不断,立足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全国率先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立法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
  量子信息是安徽全力打造的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之一,目前安徽已聚集量子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70多家,一系列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走进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机房,设备指示灯光不停闪烁,研究人员正在对新一代量子保密通信核心设备进行调试。
  11月初,《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正式实施,明确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等七大重点领域及方向,以及大科学装置催生的新兴产业,引导各地差异化、特色化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进集聚集群化发展。
  “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特点。”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唐世彪认为,决定提出要以场景应用牵引未来技术迭代升级,明确对未取得预期成果或者效益有一定容错率等,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来说就像“强心剂”“定心丸”,更容易引导产业发展进入正循环。
  按需立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升到“法”的高度,允许企业家、人大代表在营商环境上“小题大做”,是滁州市持续发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
  “我们将继续积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坚持市县联动,形成工作闭环,切实解决企业家反映的困难问题,围绕‘双招双引’、实体经济等大事要事,创新开展全方位全链条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不断升级。”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说。
 
从中国航展看新时代海军航空兵建设成就
从中国航展看新时代海军航空兵建设成就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广州11月12日电(黎云 吕志浩 孙鲁明)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开幕。中国海军歼-15T、歼-15D舰载战斗机等多型战机,在开幕式上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具有浓郁海军航空兵特色的视觉盛宴。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作为海军主要在海洋上空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海军航空兵自1952年9月6日正式组建以来,已实现从近海飞向远洋、从岸基向舰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维护祖国海空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
  武器装备是巩固国防、建设军队和打赢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成和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首次实装参展的歼-15T、歼-15D舰载战斗机等主战装备,作为航母编队的核心武器装备,是海军航空兵的重要力量。
  歼-15T作战半径大,具备更强的制空作战能力和对海突击作战能力。歼-15D是一型双座舰载电子战飞机,集电子干扰与打击等能力于一体,可在未来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两款战机均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批量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后已形成战斗力。
  开幕式上,1架歼-15D和2架歼-15T组成三机编队通场飞行,进行伙伴加油训练课目演示。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飞行教官梁李彬介绍说,空中加油被称为“空中穿针引线”“厘米级飞行”,被世界公认为顶尖难度的飞行课目。
  伙伴加油是加油机和受油机都属同系列战机,优势是性能接近,协同配合更默契,可以快速实施加油,提高作战效率,有效解决大型加油机无法从航母上起飞的短板,是舰载战斗机部队必须掌握的作战技能。
  海军已掌握大型加油机和伙伴加油空中加油技术,远程奔袭作战能力和空对海反舰、对陆精确打击的能力都大幅提升。
  除舰载战斗机飞行表演外,直-20J舰载直升机、直-8C运输直升机搭载海军陆战队队员和全地形突击车进行了空中突击作战演示,有效检验部队指挥编组、火力打击、作战协同等实战能力。海军陆战队某部李中天介绍,与传统的直-20系列相比,直-20J的起落架纵向轮距更短,能够更好适配不同型号的军舰,具备在复杂、恶劣的条件下起降的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海况。
  目前,海军航空兵已经初步实现从岸基向舰基转型,形成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教练机四大类平台为基础的舰载机体系,新型作战力量取得重要突破,航迹从近海延伸到远洋。
  10月下旬,海军辽宁舰编队开展远海实战化训练。在南海某海域,辽宁舰、山东舰编队首次开展双航母编队演练,锤炼提升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
  航展期间,海军首批舰载机女飞行学员韩梦、王梦迪出现在公众视野。海军“女飞”的现身,意味着中国航展集齐了我军陆、海、空三军的女飞行员。
  海军首批女飞行学员于2023年招飞入伍,全部为军地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均为“00后”,由海军航空大学负责培养,标志着海军航空兵人才结构更加丰富,舰载机飞行员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展。韩梦、王梦迪等首批舰载机女飞行学员已在今年4月底完成了初教机单飞考核,正在进行舰载直升机的改装训练。
  近年来,海军大力推进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逐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以舰载机飞行人才和航母指挥人才为代表的海军航空兵新型人才队伍正在崛起壮大。
  海军航空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一线部队才有的训练课目与武器装备,如今飞行学员在学校就能接触学习,“飞行员+战斗员+指挥员”培养理念全面贯通培养路径。
  近年来,海军航空兵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开展空中护航、空中扫荡、低空突防等实战化课目训练,组织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珠海的天空,成为新时代海军航空兵展示武器装备、战法训法和人才培养新成就的舞台。
 
各地出台支持措施 生育友好还需多方发力
各地出台支持措施 生育友好还需多方发力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黄筱 杨淑馨)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多地已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包括经济支持、服务支持、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
各类支持措施同步推进


  首先是经济支持。据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20余个省份按程序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今年8月,湖北省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明确规定共同村村民合法生育二孩、三孩将给予一定金额补助,生育二孩奖励2万元,生育三孩及以上奖励5万元。
  今年10月,江西省上犹县出台规定,“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生育后且已在我县上户口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7000元、13000元”。
  其次是服务支持。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优优托育园的乳儿班里,爬行垫、婴儿床、适龄的玩具、低矮圆角的家具等一应俱全,5个6至12月龄的宝宝在保育员的陪伴下玩耍。
  杭州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洪丽冰说,调研发现,家长对小月龄婴幼儿托育的需求较高;目前杭州每千人口托位数4.7个,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江苏省苏州市加快完善“15分钟托育服务圈”,在社区普惠托育点因地制宜开设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亲子班等班型,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多样化服务,就近就便为百姓提供更普惠、更放心的带娃服务。
  另外是时间支持。据了解,目前各省份普遍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至20天的育儿假,各省份产假普遍延长至158天以上。
  “产假延长后我有188天,二宝半岁了再上班,身体状态恢复得更好,比生老大那时候从容多了。”今年4月生完二胎的张女士,对于11月回到工作岗位没有太多担忧。
  还有文化支持。近年来,多地大力推进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例如河北省滦州市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低价彩礼、零彩礼、低碳婚礼等一系列文明新风正悄然兴起。
  四川省引导各地建立贯穿婚前、婚后的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体系,积极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2023年全省婚姻登记机关开展“幸福婚姻课堂”讲座80余场,接待婚姻家庭辅导群众7.57万人,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8万人次。
一些地方出生人口出现“反弹”


  今年7月,在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广东省人口基金会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一组数据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座谈会透露,今年1至6月,广东住院分娩活产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出生人口下降趋势或有望缓解。
  除了广东以外,多地官宣出生人口“反弹”,包括山东青岛、湖北天门、陕西宝鸡、内蒙古阿拉善盟等地上半年出生人口数量增加。
  除了“龙年”生育偏好以外,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地方已经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不仅涵盖了生育假期的延长、经济补贴的增加,还深入到托育服务的扩展、医疗保障的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的引导等多个层面,让生育友好更加可感可及,提升了育龄群众生育意愿。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相关部门开展生育支持政策评价,发放5000份访谈问卷;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老百姓最关注的是补贴和教育。
  湖北天门2023年出台的鼓励生育五条措施初见成效,该地出生人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按照该地鼓励生育的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别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补助包括一次性生育奖励、育儿补贴、购房奖补等。
  今年9月1日起,杭州在富阳、临安、桐庐、淳安和建德五区县范围内,为托育家庭发放托育券,根据月龄不同每月补助600元至1000元不等。仅9月一个月,已有1294人次成功申领托育券。
  杭州市富阳区容大凯奇托育园一名家长李爱萍说:“我外孙女22个月大,入托补贴是800元一个月,一年下来也给我们省了不少钱。”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认为,延长产假,增设配偶陪产假、父母育儿假,有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减轻家庭照顾负担;经济补贴的精准投放,直接减轻了生育家庭的经济压力,提升了家庭的生育积极性。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表示,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有助于社会形成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氛围,提升公众的生育意愿。
进一步细化政策,保证切实落地


  受访专家表示,在当前人口生育率偏低的形势下,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需要国家层面打好“组合拳”,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引入多方力量参与,保证政策切实落地。
  不少育龄人群感慨“生不起、养不起”,洪丽冰建议,进一步降低孩子的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减轻年轻人的压力和负担;建设安全、方便、人性化的生育和育儿支持环境,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等。
  对于社会关注的儿童青少年教育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提出,2016年二胎开放后迎来的短暂生育潮入学压力将波浪式传递至小学、初中,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入校需求预测,精心设计好入学方案、调剂方案,并促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多位受访人士建议,全面实施家庭发展计划,探索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就业、养老、住房、税收和保险体系,逐步探索建立以支持和保障家庭成员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型家庭福利政策。
  米红认为,构建生育支持体系需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生育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建立有效的政策反馈与调整机制,及时收集公众、专家等各方意见,对政策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西部“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值”
西部“新农人”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值”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邵瑞 崔翰超 高健钧)云雾环抱的山地茶园里,白墙灰瓦的民居点缀其中,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慢行道上骑行观光……记者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向阳镇富硒茶观光园时,看到在当地从事电商行业的林红梅正带领几名主播在茶园中边走边直播。
  “今天的直播不带货,就是让观众和主播一起闲聊赏景,这既推介了当地文旅,也会让观众加深对产品产地的印象。”林红梅说。
  凭借时代契机与自身努力,如今有越来越多像林红梅一样的电商“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逐梦前行。“新农人”把网络变成“新赛道”,把科技当成“新农具”,把服务干成“新农活”……他们为农村赋予鲜活生机,吹来理念新风。
  多年来,林红梅以陕西紫阳县为基地做大电商公司,围绕市场需求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从农户到工厂的完整供应链,销售当地及周边区域的茶叶、土豆等多种农副产品,每年销售额可达数千万元,2023年带动农户近800户实现产业增收。
  为了在网络和市场竞争中发展,林红梅不断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和思路。今年以来,她和公司围绕紫阳县文商旅相关产业,对当地从业人员开展免费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线下服务接待能力和线上宣传营销能力。
  “接受我们培训的,有各个村和社区的茶农、茶商、农家乐经营户、景区工作人员等650人,培训内容包括视频编辑、直播运营技巧和使用人工智能的文本处理软件等。培训完成后,他们也成为我们的‘家乡推荐官’‘网络分销员’,大家一起把家乡推介得更好,把产品销售的蛋糕做得更大。”林红梅说。
  此外,还有许多西部“新农人”投身农业科技领域,用科技手段促使农业产业提质增效。32岁的陈玉坤是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她主要从事微生物功能开发与菌肥创制、农牧废弃物高质化利用等方面研究,形成的科技成果——生物质地膜,已落地到实际农业生产中,目前已先行在甘肃省推广示范2万亩。
  陈玉坤介绍说,生物质地膜具有传统地膜的各项作用和优点,又能减少塑料污染,实现农牧业有机固体废弃物绿色循环利用。同时,使用了生物质地膜的马铃薯,其淀粉含量、维生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各项品质指标均有提升。
  据了解,陈玉坤每个月需要来回奔波数百公里,观察不同试验田里作物的生长状况,以掌握对比菌剂的作用效果。
  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韩融冰介绍,所里像陈玉坤这样的“新农人”还有70多名,年龄最小的只有26岁。所里目前共取得国家专利100余项,通过研究新技术,为农业带来新发展。
  在西部广袤的土地上,许多乡村的面貌和人居环境正在不断更新改善,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些“新农人”也在通过土地托管、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加入到粮食稳产增产的队伍中。
  眼下正是四川的秋种季节,在四川粮食生产大县中江县,“90后”种粮大户常滔忙着指挥旋耕播种机整地,种植小麦、油菜等作物。此间,他还不停接到来自合作社和农户的需求电话。
  常滔是中江县永太镇金穗源粮食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从2019年起发展至今,他的合作社已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能够对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的耕、种、管、收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并能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业务。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扶持“新农人”,四川作出系列安排部署,包括量质并重建好“天府良田”、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同时出台提升省级财政种粮大户补贴标准、适当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等硬政策。
  在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扶持下,常滔的合作社发展蒸蒸日上。目前合作社服务面积已发展至4万亩,覆盖从本县至周边县区的9个乡镇,年经营收入达到800万元,固定用工人数达25人,拥有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各式农用设备165台套。
  “赶上乡村振兴的好时代,农村处处都有我们的新机遇、大舞台。通过开展新业务,为农民提供‘新服务’,我们蹚出了致富路。很快,农村也一定可以用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新技术,让广大农民的农活更轻松,生活更美好。”常滔说。
 
“擂台比种”给农民选好种
辽宁秋收一线见闻
“擂台比种”给农民选好种

辽宁秋收一线见闻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好种子怎样推广到农民中去?记者在辽宁秋收一线采访了解到,一些种粮大户和育种机构在田间摆擂台,开展种子大比拼,邀请农民“看穗选种”“看棒选种”。
  今年秋天,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千亩高标准农田迎来丰收,44个水稻新品种集中测产、展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邀请200多个稻农参观,专家们一边忙着测产,一边给稻农讲解不同品种的特性。
  水稻研究所所长郑文静告诉记者,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通常要6到8年,要实现大面积推广,时间或许要更久。一方面农民用惯了老品种,短时间很难接受新品种。另一方面售种企业看重销量,而新品种推广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有时候我们育种人员看着好种子没人认,也心疼。”郑文静说。
  测产现场,来自开原市兴隆台村的种粮大户张权元当天就选中了几个新品种,准备来年春天种植。
  在铁岭县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常年承包一块千亩试验田,给10余家科研院所培育新品种作试验基地。每年,赵玉国都办一场“玉米大赛”,几十个玉米品种“擂台比武”,让农民当裁判。大伙拿着玉米棒子比形状、比大小、比粒数,品种如何,一目了然。
  赵玉国说,农民种地选品种,一看品质二看配套服务。一些新品种虽好,但种植技术要求高,售种企业如果只卖种子不教技术,好品种难以高产,久而久之农民自然不认可。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辽宁省已选育玉米品种2931个、水稻品种617个、大豆品种403个。今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组织遴选了农业主导品种114个、主推技术108项,举办近百次展示示范观摩会,加快良种推广速度。
  在辽阳县河栏镇,当地农技人员不仅根据土质为农民推荐玉米品种,还当起了顾问,秋收后还举办“粮王大赛”。“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农技人员的电话,种地有啥问题,随时就能解决。”上麻屯村村民沈丽杰说,农技人员推荐的新品种既抗倒伏还抗旱,这两年雨水充足,玉米亩产连攀新高。
    (记者武江民)新华社沈阳电
 
贵州平塘:“清风洞”长出食用菌
贵州平塘:“清风洞”长出食用菌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掌布镇新坪村,有一个巨大的山洞,洞长300多米,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新坪村村民罗吉岭告诉记者,当地人把这口洞叫作“清风洞”,“从小就知道这里,但是很少上来。”让罗吉岭没想到的是,这座家门口的山洞如今孕育出了产业,也成为自己每天上班的地方。
  这是一处喀斯特天然溶洞,洞内宽敞,地面铺了水泥。不锈钢架在洞里齐齐排开,堆满了白色的菌棒,穿洞风不时吹过带来阵阵菌香。“这是我们首次尝试种植的洞穴平菇,去年试验成功后,今年准备全力铺开了。”新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宋子豪说。
  平塘县属中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多溶洞、天坑等自然景观,据当地不完全统计,全县大的溶洞有近400个。“以前产业单一,从没想过利用这些溶洞。”宋子豪说,乡村振兴阶段,既要持续发展产业,又要保护耕地红线,当地开始探索利用洞穴发展经济。
  宋子豪告诉记者,大棚栽培食用菌用地受限,且在调节温度、湿度等平菇生长的重要因素上水电成本较高,因此当地的食用菌产业一度发展缓慢。
  “而溶洞就像是天然的食用菌大棚,各方面条件优越。”宋子豪说,溶洞里的温度常年保持在适合平菇生长的12至20摄氏度,不用空调控制。溶洞里有山泉水,装上喷淋设备就可以直接用于湿度调节,大大降低水电成本。
  多地考察之后,新坪村选定了清风洞作为试验基地。“清风洞前后通透通风好,山洞南北走向也避免了阳光的直晒。”宋子豪说。
  去年,掌布镇争取到一家企业投资,尝试培育5000棒平菇。一个多月后,厚实饱满的平菇破棒而出,试验成功。罗吉岭之前在广东打工,试验阶段在这里临时帮忙。试验成功后,当即决定留下来。“洞里面的菌子长得非常好,伞大杆小,一定能卖好价钱。”罗吉岭说,她对这一产业很有信心。
  试验成功后,新坪村争取到了多方帮扶资金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道路和喷淋设备,并且提升了产量。“我们今年将规模提升到了17万棒,后期满负荷生产能达到35万菌棒。作为村集体产业,预计能够覆盖全村100户以上。”宋子豪说。
  在平塘县大塘镇新营村,山间溶洞里摆满了棕色土罐,这是当地苗族群众自酿的泡糟酒。原本是当地人自酿自喝的小酒,如今也成了产业。
  泡糟酒取材于洞穴里的山泉水,酿造工艺复杂,灭菌、封坛之后需要放入洞内储藏1年以上。“我们在一些非核心的环节增添了现代化设备,安装生产线,而在核心的洞藏环节依然保留传统。”泡糟酒酿制技艺传承人王国先说,利用溶洞里稳定的温湿度才能酝酿出正宗的美酒。
  传统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让这款当地传统的“老字号”逐渐走出苗乡。2019年,平塘洞藏泡糟酒酿制技艺被列为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国先告诉记者,如今,大塘镇的洞藏泡糟酒年产量50多吨,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平塘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美酒、食用菌,当地一些乡镇还发展洞穴旅游研学产业,每年能接待上百批次游客。   (记者杨欣)
       新华社贵阳电
 
苦水营村喝上了“好水”
苦水营村喝上了“好水”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过去那水又苦又咸,还得自己挑水喝,现如今喝上了这么方便的‘好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后留名府乡苦水营村村民付书明打开水龙头,边洗菜边感慨地说。
  付书明口中的“好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送来的长江水。
  苦水营村的村名就是由过去村里喝的水又苦又咸得来。由于地处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地下水含氟量高,全村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氟斑牙。“过去我们村里人基本都是大黄牙,出门都不好意思张大嘴说话。”付书明说,“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浅水井里的苦咸水也渐渐没了。1990年,村里组织打了3眼300多米的深井,通过自来水管道送往各家各户。”
  “即便如此,深水井的水也不够全村人一直使用。只能限时供水,每天早上供水一个小时。家家户户备有大水缸,用来储水。”苦水营村党支部书记付铁军说。
  2010年,乡里建起了集中供水厂,安装了降氟设备,但是降氟设备制水运行成本较高且废水多。2020年,苦水营村迎来了“南水”。高氟地下水换成了净化过的、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的长江水,村里人真正喝上了放心的“好水”。
  “‘南水’24小时供应,随用随有,乡亲们再也不为吃水发愁了。”付书明笑着说。在付书明家的院子里,有7口缸,这些缸原本用于储水,现在也“转岗”了——被一辈子节水的他用来储存雨水浇树种花。
  “长江水到达地表水厂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加压泵站,送到各村各户。”景县地表水厂化验员蔡晓娜说,水厂会定期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氟化物含量、余氯含量、二氧化氯含量等12项检测,确保用水安全。
  “以前的苦咸水治理主要采取改水降氟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群众的饮水困难及饮水安全问题。”景县水利局副局长曹玉强说,“南水”的到来,让这一困境得到根本性改变。
  如今,苦水营村村民饮水又迎来了新变化——全村396户人家全部更换安装了物联网智能水表。付铁军说:“智能水表正在调试,投入使用后在手机上就能查询用水量,缴水费也不用出户,非常便捷。喝上了‘好水’,又省心,村民们都说日子越过越甘甜。”
  吃水的问题不用发愁之后,村民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收成上。村里的3000多亩农田入选了县里的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并将附近北留府渠的农用灌溉水引到了田间地头,安装了1座扬水站和4个移动扬水点。农田灌溉更加方便,耕地土质明显改善,收成越来越好。
  “就以玉米来说,过去每年亩均收成也就四五百斤。经过改造提升,收成明显增加,今年玉米产量达到了亩产1600余斤。”付铁军说。
  从挑水吃到用自来水,从苦咸水到“好水”……苦水营村的生活,因北上的“南水”而变。     (记者郭雅茹 苏凯洋)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2日电
 
重庆石柱:“冷莼菜”做成“热产业”
重庆石柱:“冷莼菜”做成“热产业”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莼菜的特点就是有一层晶莹剔透的果胶包裹,果胶越好,价值越高。”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的莼菜田边,种植大户许先林一边用指尖拨弄着一小簇新鲜莼菜一边说。“眼下莼菜采摘已经收尾,虽然还有出芽的,但是快进入休眠期了,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保水养田。”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对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要求非常高。石柱县位于重庆东部武陵山区,其气候条件和水质条件适宜莼菜种植。在当地,作为一种珍贵的食品,莼菜料理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能够保留果胶的凉拌莼菜最为常见,当地人称之为“吃冷莼菜”。
  许先林告诉记者,合作社有莼菜基地550亩,可以实现莼菜销售年收入近400万元,带动本村136户农户实现增收。
  “很多村民都靠种莼菜赚了钱。”冷水镇党委书记向建波说。近年来,冷水镇采取“企业+农户+订单”模式引导周边乡镇和本地群众大力发展莼菜产业,同时积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仅在八龙村,莼菜的种植面积就高达4000亩,莼菜产品不仅销往四川、江苏等地,还远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年销售量达3200吨。
  石柱县农委特产中心主任王小军说,石柱县莼菜产业经过30余年持续发展,目前全县种植面积1.4万亩,综合产值3.5亿元。
  尝到了增收的甜头,村民们种植莼菜的热情高涨。“我们鼓励引导村集体兴办企业,抱团发展,延伸产品链,让更多的村民受益。”王小军说。
  “这是我们公司今年收购的最后一轮莼菜了,今年我们共收购了200吨。”莼小丝食品公司销售经理孙红告诉记者,她是石柱本地人,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四年前返乡入职了这家企业。她没想到小时候觉得不起眼的莼菜,现在居然有这么好的销路。
  王小军说,石柱县已培育莼菜加工企业11家,开发莼菜食材、莼菜休闲食品、莼菜美容护肤等系列产品35种,打造出“石柱莼菜”“莼小丝”“福吉利”“墩子坪”等多个石柱本土精品品牌。2024年,石柱莼菜被纳入重庆市6个具有“西部辐射力”的“土特产”品牌重点培育。
  石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淑蓉说,当前县里以互动体验、休闲观光、康居养生为主题,逐步完善莼菜农业园区休闲设施,进一步挖掘莼菜产业农文旅融合资源,“要把‘冷莼菜’做成武陵山的‘热产业’,让老百姓都享受到产业振兴的成果。”
   (记者唐奕)新华社重庆11月12日电
 
公益直播助力明水农产品销售
公益直播助力明水农产品销售


( 2024-11-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近日,“北国好风光,好物在龙江”公益助农直播黑龙江明水专场举行,16名网络达人参与直播,销售了寒地黑土地标产品及全省特色地标产品170余种,销售额高达1.3亿元。
  来自明水县的黑龙江峰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特别受广大网友欢迎,小麦粉和全麦粉共销售5万单左右。“希望通过此次寒地黑土品牌明水专场活动,能够充分对外展示明水县明优品牌及产品,使明水品牌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助力明水县经济发展。”黑龙江峰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韩占飞说。
  在明水县数字经济孵化器直播基地,来自惠麦集团及绥化各县市区的网络达人正通过抖音、快手等多种渠道进行实时直播。他们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商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种植过程等,通过现场品尝、介绍种植方式等手段让观众通过屏幕感受到绥化黑土好物的魅力。
  “来自绥化市的这款‘黄甜糯拉丝玉米’都是新鲜采摘的鲜食玉米,经过脱皮、切头去尾、清洗消毒、高温杀菌等十多道工序,最终被加工成无菌真空包装甜玉米。最重要的是从采摘到加工只需3个小时,牢牢锁住了玉米的甜度和鲜度,支链淀粉超过90%!”同时,主播们还与观众互动,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增加了直播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让全国观众都能感受到这场助农直播的魅力。
  明水县互联网服务中心主任刘明介绍,本次直播共吸引了上千万人次观看,下一步,明水县将加强与网络达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创新助农直播模式,拓展电商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渠道,为明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黄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