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要闻

04版:经济

05版:综合

06版:各地

07版:三农

08版:文旅

09版:草地周刊

10版:时空走廊

11版:神州风物

12版:诗意中国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蔡奇主持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蔡奇主持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中共中央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主持座谈会。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强调,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他的伟大历史功勋,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崇高革命风范,我们永远敬仰。
  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既坚持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正确主张,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善于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探索真理,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要坚持人民至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统筹开放和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夙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更好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习近平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讲话全文另发)
  蔡奇在主持会议时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同志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历史功勋,强调要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指导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座谈会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先后发言。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北京市、四川省委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邓小平同志亲属、原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乡代表,以及出席“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九年)》出版发行
《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九年)》出版发行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邓小平文集(一九二五——一九四九年)》,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这部文集为三卷本,收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新中国成立前邓小平同志文稿共207篇,90余万字,包括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报告、谈话、文章、电报、书信、命令、题词等。这部文集是对《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范,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改革开放先行地激起改革发展“加速度”
浙江:改革开放先行地激起改革发展“加速度”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邬焕庆 方问禹)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间,紧紧依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东海之滨曾经无足轻重的“资源小省”浙江一路爬坡过坎、不断壮大,一跃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省”。“向改革要动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在之江大地广大浙江人民心中形成了广泛共识。
  东风今又吹。在当前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热潮中,浙江这块改革开放先行地,正在澎湃起改革发展的“加速度”,全省上下进一步高举改革大旗、保持改革定力、彰显改革担当。这个“经济大省”正以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勇挑“经济大梁”,努力在“浙江之窗”展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美画卷。
纲举目张:省域改革文章重笔浓墨


  浙东运河穿城而过,沿途古街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河里,“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水乡画卷近在眼前。古城另一片开阔地上,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拔地而起:2018年破土动工,此后快速集聚120家上下游企业,2023年产值突破650亿元。
  “一部法规、一个机构、一项基金、一张清单”古城保护利用体系,传统产业“跨域整合”、工业“全域治理”,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系统推进改革,让绍兴主城区越城焕发崭新光彩,历史气息与现代文明灵动交融。
  浙江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改革攻坚,省域改革文章重笔浓墨。
  ——以全局性重大改革牵引。从“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浙江接续推出4项全局性重大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
  开通“浙江政务服务网”、打造“浙里办”“浙政钉”、上线运行143个省级重大应用、颁布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改革纲举目张、扎实推进,引领浙江多领域发展走在前列。
  ——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以民主法制领域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以文化体制改革驱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以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共富型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浙江……浙江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取得新突破,累计获批改革试点600多项,400多项改革经验从浙江走向全国。
  ——改革引领“之江窗口”建设。以改革为动力,浙江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2021年6月,浙江肩负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使命。三年多以来,浙江以“扩中提低”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缩小“三大差距”的制度安排,共富工坊、医共体等20项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鉴往知来: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新设企业和个体户83万户。目前,浙江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065万户,其中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超过九成。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浙江省评分连续四年位列第一,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民营经济繁荣发展背后,改革是关键动力。当下在浙江,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是“一号改革工程”。
  鉴往知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后,浙江各界进一步形成共识:必须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强大力量。
  浙江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深刻认识到:奋力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做好改革工作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表示,当前浙江发展已经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必须进一步高举改革大旗、保持改革定力、彰显改革担当,以“浙江之窗”展现中国改革的大美画卷。
  浙商是浙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力军,也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重要力量。浙江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乘着改革东风,勇当“弄潮儿”,以更大视野找准发展新定位,在新赛道上大胆布局,苦练内功,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贡献民营经济的力量。
  “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要求,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新的发展。”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企业将坚定推进从市场经营驱动向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转变,从“涨体量”向“涨质量”转变,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企业运营方式转变,加快适应新趋势、建设新能力、创造新优势、推进新发展。
  续写新篇:奋力激起改革发展“加速度”


  “义乌改革从不停步,这是企业信心之源。”浙江盈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程科源说,改革是义乌的精髓。他介绍,以义乌市场采购、“先查验后装运”等改革为支撑,企业不断创新业态、提升竞争力,创立8年来营收快速增长至突破10亿元。
  目前在浙江,“市场采购+集拼”“市场采购+直播”,数字化系统支撑“先验货后装柜”,“组货人”机制一站式拓展国别贸易,省级层面统筹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等改革创新举措多点开花,商务、海关、港口、外贸重镇等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协同推动外贸逆势而上。上半年,浙江省出口总值1.90万亿元、同比增长8.6%,出口占全国份额为15.7%,稳居全国第2位。
  当前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奋力激起改革发展“加速度”。
  ——秉承“八八战略”推动深层改革。“八八战略”是浙江省域发展的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的重要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方法论。
  浙江省委提出,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场景”,坚持“八八战略”“总纲领”,将其蕴含的理念、立场和方法贯穿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全方面,着力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加快形成“改革没有局外人”局面。浙江构建改革攻坚“1+11+7”体系,“1”即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11”即省领导领衔的11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7”即7个专项小组对应领域的重点改革。
  攻坚突破中介服务、招投标、执法监管、要素保障、产权保护等领域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抓紧抓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这一牵引性抓手,持续巩固拓展、优化提升前一阶段改革成果;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省级部门、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延伸扩面……“改革没有局外人”的局面在浙江加快形成。
  ——切实壮大改革攻坚人才队伍。浙江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高素养劳动者等“三支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招,营造“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浓厚氛围,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浙江大地蔚然成风。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年8月22日)
习近平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年8月22日)

习近平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彪炳史册、永励后人。
  邓小平同志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面对封建统治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人民饥寒交迫的深重民族灾难,少年邓小平在家乡积极参加群众斗争,后赴欧洲勤工俭学,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邓小平同志从苏联回国参加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他相继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关工作,亲历长征和遵义会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同刘伯承、陈毅等同志一起,先后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组织实施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作出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主要负责人。他和刘伯承、贺龙同志率部解放大西南,领导政权建设,参加领导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工作,推动西南地区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52年7月后,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等职务。在1956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此后10年间,他负责党中央大量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许多正确主张,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1973年,他恢复工作。1975年,他开始主持党、国家、军队日常工作,为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大刀阔斧开展全面整顿,针锋相对同“四人帮”进行斗争。不久他再次被错误撤职、批判,但仍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矢志不渝。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同志领导了伟大历史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同志恢复原来担任的职务。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他强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他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邓小平同志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他领导全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思想。在他主持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理论,强调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在党的十二大上,他鲜明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明确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设想,指导我们党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他领导我们党及时果断开展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他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机构改革。他强调要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他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对外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在他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开启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向经济快速发展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跨越的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路径。他着眼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充分考虑历史和现状,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路径。在这一伟大构想指引下,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针对分裂中国的图谋,他强调不能放弃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方针。我们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
  ——邓小平同志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他始终旗帜鲜明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大背景下,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危急时刻,邓小平同志领导党和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使党和国家经受住了险风恶浪的严峻考验。之后,他深刻总结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强调要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教育,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提高,确保了红色江山稳固。他振聋发聩地告诫人们:“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
  同志们、朋友们!
  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他的伟大历史功勋,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崇高革命风范,我们永远敬仰!
  同志们、朋友们!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比如,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深化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更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同时要有正确的集中,全党要有核心、党中央要有权威;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要实行对外开放;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搞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压倒一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对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只有结合历史背景,注重整体把握、辩证把握,知其义又明其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正确用以指导实践。如果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就容易导致实践偏差,甚至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历史上我们党有过这样的教训,我们一定要深刻汲取。
  邓小平理论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一样,用以长期指导实践的,根本在于其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我们任何时候都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既坚持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正确主张,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善于借鉴吸收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探索真理,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同志们、朋友们!
  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要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继往开来,奋发进取。
  要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要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不断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和历史创造精神。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开放和安全,增强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的本领。
  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朋友们!
  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我们要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断提高人民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夙愿,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更好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任何分裂祖国的势力和行径、任何破坏中国统一进程的外来干涉,必将遭到中国人民的迎头痛击!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进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同志们、朋友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都是在完成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未竟的事业,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邓小平同志讲:“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不断以新的作为、新的成就告慰老一辈革命家。
  同志们、朋友们!
  此时此刻,我想起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两段话:一是“到下个世纪五十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二是“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现在,实现我们确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只有10年多时间,实现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也只有20多年时间。时不我待,催人奋进。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聚合亿万人民磅礴伟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努力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变数与变革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辨析
变数与变革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辨析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7月下旬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公布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整体呈现温和增长、缓慢复苏态势,但与此同时,风险和阻力不断积聚,变数与波动也有所增多,增长前景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波动加剧、发展失衡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继续贡献“稳”的支撑和“进”的动力,并持续通过改革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失衡:美政策风险等加剧复苏“落差”


  “世界经济裹足不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这样评价当前世界经济走势。
  2024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总体维持缓慢复苏态势,但失衡状况加剧。
  首先,发达经济体复苏“落差”进一步扩大:欧洲经济增长再次落后于美国,且美国增长提速、欧洲疲态凸显。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8%,高于一季度的1.4%;同期欧元区GDP环比保持一季度的低增长态势,其中德国、拉脱维亚、瑞典和匈牙利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一些媒体注意到,美国近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等推进保护主义产业政策,加剧了美欧发展失衡。一方面,美国通过扩大举债和补贴等方式刺激消费、扩大生产,为自身经济带来增量;另一方面,美国产业政策拉拢欧洲制造业向美国迁移,进一步削弱欧洲经济尤其是工业大国的“有生力量”,加剧欧洲“去工业化”风险。
  其次,货币政策节奏更趋复杂。去年被德国超越、GDP降至世界第四位的日本,今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8%,虽然复苏超出预期,但日本政府7月预测的全年经济增速只有0.9%。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正面临日美货币政策差异带来的更大风险。日本央行今年3月结束负利率政策,并在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强化的背景下,于7月底宣布加息。8月初,日本东京股市两大股指暴跌超12%,并引发全球股市经历了“黑色星期一”。
  第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前景虽存在差异,但整体呈现短期增长放缓、未来仍具增长动能的趋势。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影响减弱,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增速将分别从今年的1.8%、2.8%、3.5%,升至明年的2.7%、4.2%和3.9%,明显强于发达经济体。
变数:多重挑战拖累增长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报告分别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2%和2.6%,2025年增速均提高0.1个百分点。经济学界认为,世界经济今年有望迎来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按历史标准衡量增速仍显疲软,且下半年干扰、破坏当前发展态势的因素更多。
  首先,多国债务高企给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蒙上阴影。国际金融协会5月发布报告说,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债务攀升1.3万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315万亿美元;全球债务占GDP比重达333%。全球债务中,约三分之二来自发达市场,其中美国和日本增加最多。
  上半年刚过,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美元,美国在“寅吃卯粮”的经济政策支配下,今年国债利息支出将首次超过军费开支。土耳其实业银行金融分析师桑特·马努基扬认为,美债膨胀的后果不容忽视,正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其次,“超级选举年”可能令多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现共振,给地区乃至全球经济贸易走势带来负面溢出效应。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全球今年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重要选举。以美国为例,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经贸和产业政策取向并不一致,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同的影响。
  高盛经济学家预计,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其加征关税的计划将使欧元区GDP下降1%。国际航运公会负责人表示,美国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可能破坏世界贸易,航运界普遍担心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第三,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延宕,成为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中长期制约因素。乌克兰危机升级进入第三年,巴以冲突风险持续外溢……英国经济学人智库6月发布报告说,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特点是竞争和冲突日益加剧,地缘政治可能冲击现有国际经济秩序。
  第四,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市场动荡风险加剧。《日本经济新闻》认为,日经指数8月初暴跌给市场敲响警钟,与暴跌相关的“日元套利交易”活动是过去30年来第三次达到峰值,前两次分别在1998年和2007年,被认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雷曼危机前后的市场动荡有关。
  展望下半年,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主任乔希·利普斯基认为,虽然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不一定会陷入衰退,但世界需要为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做好准备。
变革:为世界经济“稳”与“进”注入动能


  “我们要防止世界陷入长期的增长乏力期,推动中期增长需要明智的改革。”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7月下旬就世界经济形势撰文指出,世界各国需要提高生产率以促进包容性增长,制定以人为本的财政政策,建立强大的全球金融安全网,通过共同努力建设繁荣和公平的世界。
  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持续为世界经济提供稳定动力,为全球发展带来创新动能,为国际合作凝聚共赢合力。
  横向看经济增速与贡献,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IMF最新报告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长5%。横向对比,不管是半年数据还是全年预期,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都名列前茅。      
  “中国经济体量大,5%的增量相当于一个欧洲小国的经济总量。”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表示,2024年中国将贡献全球GDP增长的30%左右,预计这种情况在2025年和2026年也会持续。
  纵向看改革方向与成效,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新动能、提供新机遇。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下持续增长。
  “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显著增加,美国企业希望参与到中国科技创新中来。”艾伦说。
  面对一些美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前不久闭幕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英国《经济学人》评价,在西方国家走向保护主义之际,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走得更近。“在全球化遭受冲击的当下,这一动向给决策者们上了重要一课:贸易可以带来非凡的好处,多种多样的价优、创新、绿色产品可以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
(记者周思雨 徐超)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能力建设,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
能力建设,积蓄中非合作新力量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近日,在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由中企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联邦交通大学首批400余名学生完成了首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将利用暑期,依托中国提出的“筑梦丝路”青年发展计划等,在中国土木尼日利亚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项目现场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本领。
  “在我的家乡建设交通大学,让更多人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中土尼日利亚有限公司北区经理部属地化现场工程师阿巴·哈鲁纳·莫杜参与了尼联邦交通大学的建设,在他看来,培养人才,是家乡发展的关键。
  为非洲的未来培养更多人才,是中国助力非洲发展一以贯之的举措。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其中包括能力建设工程。能力建设工程内容包括,中国将为非洲援助新建或升级10所学校,邀请1万名非洲高端人才参加研修研讨活动。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等。
  去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3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是其中之一。该计划强调,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规模巨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人才红利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侧重应用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到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从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到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中非在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正在为非洲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如今,中国培养的尼日利亚女火车司机可以驾驶中国制造的动车组,疾驰在中企承建的拉各斯轻轨蓝线上;中国与科摩罗合作培训的医务人员拯救了许多疟疾病人的生命;赴中国留学归来的坦桑尼亚学子投身农业工作,在东非的土地上耕耘着希望……一个个人生出彩的梦想,因中非能力建设合作而化为现实。
  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总是从非洲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面对非洲整体年轻人口占比较大、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情况,中国从自身发展实践出发,真诚与非洲分享利用人口红利的经验,从基础环节做起,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做起,脚踏实地帮助非洲培养各类人才,从不附加意识形态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尊重非洲国家的自主选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普遍认同,也为能力建设合作走向长远奠定了互信基础。
  着眼未来,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拓展新领域、迈向新层次。近年来,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杰青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等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大量科技人才。《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提出,开展非洲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中非将共同培养面向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创新增效、面向民生福祉改善的各类人才,助力非盟《2063年议程》第一个十年计划人力资本开发等目标。中非能力建设合作,正在数字经济、前沿科技、社会治理等方面“开花结果”,为非洲实现发展振兴贡献力量。
  在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能力建设正促进中非携手共建发展共同体。中非之间的能力建设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享有发展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机会、追逐梦想的机会。相信这每一个点滴梦想,终将汇成中非合作的磅礴新力量。  (记者杨喆 侯鸣)
新华社阿布贾8月22日电
 
李强抵达明斯克正式访问白俄罗斯
会见卢卡申科总统 同戈洛夫琴科总理会谈
李强抵达明斯克正式访问白俄罗斯

会见卢卡申科总统 同戈洛夫琴科总理会谈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明斯克8月22日电(记者陈汀 王迪迩)应白俄罗斯总理戈洛夫琴科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乘包机抵达明斯克国际机场,开始对白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吴政隆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白俄罗斯总理戈洛夫琴科和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谢小用等到机场迎接。
  李强表示,中白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建交32年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卢卡申科总统亲自推动下,双边关系不断提质升级,已经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扎实推进,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协作富有成效。
  李强指出,今年7月,两国元首再次会晤,对中白关系发展作出战略指引和新的部署。中方愿同白方携手努力,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惠互利合作,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取得更多务实成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福祉,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是在结束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并正式访问俄罗斯后抵达明斯克的。离开莫斯科时,俄罗斯政府高级官员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等到机场送行。
  新华社明斯克8月22日电(记者鲁金博 董雪)当地时间8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白俄罗斯独立宫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李强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卢卡申科总统的亲切问候。李强表示,中白建交32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关系始终呈现旺盛生机和活力。双方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今年7月,两国元首在阿斯塔纳举行会晤,就深化双边关系作出战略部署。中方愿同白方一道努力,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持续巩固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
  李强指出,中方将继续坚定支持白俄罗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白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扎实推进各领域合作,稳步扩大贸易规模,实施好中白工业园等项目,持续深化人文交流。中方愿同白方进一步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卢卡申科请李强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卢卡申科表示,白中关系当前发展势头强劲,正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等重大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白方衷心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无私帮助,愿同中方密切高层交往,深化经贸、农业、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全球倡议,推动白中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当日上午,李强向白俄罗斯胜利纪念碑敬献花圈。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明斯克8月22日电(记者许可 安晓萌)当地时间8月2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明斯克同白俄罗斯总理戈洛夫琴科举行会谈。
  李强表示,中白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在习近平主席和卢卡申科总统的战略引领下,中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互利合作日益深化。中方愿同白方一道,全面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坚定支持彼此维护核心利益,始终不渝做彼此的真朋友和好伙伴,保持双边关系在高水平上健康稳定发展,推动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更好促进各自现代化建设。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白方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作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发掘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潜力,拓展教育、文化、旅游等人文交流。中方愿同白方加强在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的沟通协作,积极落实三大全球倡议,推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戈洛夫琴科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近年来白中关系取得显著进展。白俄罗斯愿做中国的好朋友、好伙伴,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支持中方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的立场。中方多年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有力促进了白经济社会发展,白方愿同中方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密切各层级往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拓展贸易、工业、科技、农业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地方和人文交流,密切国际和多边事务协作,不断丰富白中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李强同戈洛夫琴科共同宣布“2024-2025中白科技创新年”正式启动,设立中白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中心等。会谈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服务贸易与投资、绿色发展、科技、人文、地方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并共同会见记者。
  会谈前,戈洛夫琴科为李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李强在戈洛夫琴科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
  吴政隆参加上述活动。
 
2024年“最美医生”代表亮相
分享从医经历和体会
2024年“最美医生”代表亮相

分享从医经历和体会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李恒 董瑞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2024年“最美医生”代表出席,分享从医经历和体会。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医生余家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林丽珠,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姜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师邓宝凤等4名个人代表和1名团队代表,分享了从医路上的一些感人故事和深刻体会。
  2024年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当天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他们是朱兰、姜楠、陈静、翁心华、余家军、林丽珠、邓桂芳、李伯藩、侯新琳、毛里夏里甫·哈帕10名个人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老年护理团队。
  这些“最美医生”当中,有的致力于推动医学科技创新,长期奋战在医学科研第一线;有的专注于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积极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有的投身于妇女儿童健康事业,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增进妇儿健康福祉;有的扎根于农村社区服务农民健康,用无私的奉献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有的立足于鼠疫防控工作岗位,以敬业的态度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有的倾情于老年护理工作,全心全意关爱照护老年患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门票一小时售罄!
香港市民热盼内地奥运健儿到访
门票一小时售罄!

香港市民热盼内地奥运健儿到访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香港8月22日电(记者谢妞)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将于8月29日至31日访港,出席3场公开的运动项目示范和汇演活动。活动门票8月22日10时起发售,香港市民反应热烈,三场活动总计约5300张门票1小时内全部售罄。
  由于大量市民在门票开售前已登入城市售票网系统,网络在22日9时30分左右就非常繁忙,部分使用者不能即时登入网站。正式发售后几分钟内,部分场次已售出过半门票。
  香港市民对即将到港的运动健儿们翘首以盼,开票前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网友讨论“抢票攻略”,希望能现场一睹风采。
  “今年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的表现非常精彩,期待能在现场看到他们的展示。”香港市民许小姐说,今天一早就已打开售票软件,做好“抢票”准备。她认为,奥运健儿访港,将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运动之美,共享中华体育荣耀,把香港“体育热”推向更高潮。
  据了解,代表团访港期间的三场公开活动,包括30日晚在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的“奥运健儿大汇演”,以及31日上午分别于伊利沙伯体育馆和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举行的两场“内地奥运健儿展风采”运动项目示范。
  除公开表演外,他们还将出席由香港特区政府举行的欢迎会和晚宴,并到访香港体育学院,与香港运动员交流。代表团将于31日下午离开香港。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够有力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够有力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生态环境部22日发布信息,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20日至21日分别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7省(市)反馈督察情况,指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够有力。
  督察指出,总的来看,7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督察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督察发现,一些地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不到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仍有差距,“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控制不力,建筑垃圾违规处置问题较为突出,长江保护修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污染防治攻坚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环境空气质量反弹,一些地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生态保护修复仍需加强,林地、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时有发生,一些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不到位;一些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存在数据造假问题。
  督察强调,要指导督促被督察省份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后续工作中持续加强调度督促,对发现的问题紧盯到底,推动地方切实整改到位、取得实效。
 
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呼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呼吁加强两岸交流合作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由金门县议会议长洪允典、民意代表陈玉珍率领的金门县民意代表参访团20日抵达北京,就恢复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加强金门与大陆交流合作等向有关部门表达意见建议。
  2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会见该团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将为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开辟更广空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致力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让台湾同胞率先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共享大陆发展进步成果。
  宋涛表示,我们坚决打击“台独”分裂,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两岸交流合作常态化,努力维护两岸同胞根本利益,大力支持厦门与金门融合发展,支持两地人民走近走亲。希望金门各界代表性人士既为金门民众“代言”,也为两岸关系发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破除岛内对两岸交流合作设置的种种障碍,为促进闽台和两岸融合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洪允典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促进心灵契合。我们对此深表认同。金门与厦门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来自福建的源头活水解决了金门长期缺水的困境,开创了两岸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的模式。期盼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和建设“金厦同城生活圈”,为两地民众创造更多福祉。陈玉珍等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金门民众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期盼与厦门等福建沿海地区融合发展。大陆已经宣布恢复福建居民赴马祖旅游,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恢复赴金门旅游,为金门经济发展增加活力。
  来自金门与台湾的旅游业代表、食品企业负责人等表示,两岸本是一家人,“金厦一日生活圈”已然成形。但近年来受两岸关系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陆居民不能赴金门旅游,金门旅游业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受到巨大伤害。金门旅游及相关行业热切期盼恢复大陆居民赴金门旅游,促进产业复苏、经济发展,让金门乡亲享受更多融合发展红利。
  参访团将于24日离京。在京期间,参访团参观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展览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蓝谷园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展览等。
 
惜医者仁心,愿苍生无恙
惜医者仁心,愿苍生无恙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要想医术美,从穿上白大衣那一刻起,就要不断训练学习。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操作越熟练意味着需要学习的内容越多。医德美是医术美的基础,对待每一位患者要先反问自己‘若我躺在病床上,希望得到怎样的治疗?’”
  姜楠,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来累计手术量逾万例,带出一支心血管外科的优秀队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召开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荣膺2024年“最美医生”的他分享着自己对“最美”的理解。
  今年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4年“最美医生”。朱兰、姜楠、陈静、翁心华、余家军、林丽珠、邓桂芳、李伯藩、侯新琳、毛里夏里甫·哈帕10名个人和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老年护理团队光荣入选。
  “中医肿瘤学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和钻研,更需要理解和尊重患者。”38年的从医历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主任中医师林丽珠在同患者的共情中践行着“最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执行院长侯新琳援藏期间,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助力当地培养本土医疗人才,实现西藏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突破。
  “每一个新生儿的到来都让我感受到新的希望。”这段经历让侯新琳又一次作出决定,投身宁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把更好的医疗资源送到更需要的群众身边,值!”
  台上,他们的讲述自然朴素;台下,中外记者的目光热烈专注。这些“最美医生”是中国超1400万名医疗卫生工作者全心全意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动缩影。
  惜医者仁心,愿苍生无恙。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造福亿万人民。
   (记者李恒 董瑞丰)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这种镇咳药被列管,向滥用说“不”!
这种镇咳药被列管,向滥用说“不”!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陈灏 张钟仁 杨文)右美沙芬是一种常见镇咳药,主要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今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将右美沙芬等药品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7月1日起施行。
  “新华视点”记者调研发现,新规落地以来,虽然线下药店无法再轻易购买右美沙芬单方药,但线上私自售卖仍在继续,还出现一些替代品;一些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的情况不时发生。
被滥用的镇咳药


  今年7月1日起,右美沙芬正式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多名医生表示,此次列管的对象是右美沙芬单方制剂,最常见的为氢溴酸右美沙芬片。按照规定,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并将处方保存2年备查;禁止超剂量或者无处方销售;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
  记者近日走访天津、山东等地发现,部分线下药店不再出售右美沙芬片。天津市一家药店负责人说,新规生效前夕,到药店买右美沙芬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主要是年轻人。
  今年3月,记者在山东省中部地区一家药店询问购买时,销售人员没有询问处方就立刻拿出药品,并建议一次性多买几盒。
  2022年底施行的《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明确,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禁止通过网络零售。记者发现,目前虽然无法在线上正规售药平台购买,但依然存在私自购药渠道。
  新规实施后,微博、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平台依然存在求购或售卖右美沙芬片的帖子;部分卖家还涨价售卖,记者此前询问为15元一盒,如今价格涨到20元一盒,有卖家称“以后会越来越贵”。
  此外,不少卖家开始推销、售卖右美沙芬的替代药物。记者联系到一名右美沙芬卖家,对方表示右美沙芬片已经卖完,但是愈美片、苯海拉明、巴氯芬、复方地西泮等13种类似药物有货。
  “有效成分跟右美沙芬片完全一样,只多了一点点愈创甘油醚。”其他卖家也极力推销右美沙芬的替代品。
部分未成年人滥用右美沙芬


  今年6月,黑龙江安达市青肯泡乡14岁初中生小聪(化名)在课堂上吞下30片处方药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小聪透露,他此前还吃过几次右美沙芬片,都是在当地药店购买,学校不少同学也在吃右美沙芬,有的已经连续吃了1年多。
  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复方地芬诺酯片等药品管理的通知》指出,我国有的地方出现右美沙芬口服单方制剂等药品的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有右美沙芬成瘾史的女孩“橘子”告诉记者,上学时通过社会人员和网络了解到右美沙芬“可以解压”,便加大剂量服用;一名小红书网友也坦言,大量服用右美沙芬时未满17岁。
  “我们抢救过一名16岁的男孩,他一次吃了几十片右美沙芬。”山东一家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介绍,一些青少年接触到右美沙芬后,会分享给其他人,导致滥用药物现象扩散。
  “晕晕的,飘飘的”“吃完看到手机屏幕上的字在往下跳”……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曾有人“晒出”右美沙芬药物滥用体验。有人说服药后昏睡两三天,还有人出现尿血等症状。
  “右美沙芬长期滥用会导致成瘾。”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医师刘靖说,大量服用会导致高度兴奋、幻视幻听、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多方呼吁合力整治遏制滥用


  药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特别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落地后,既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已经用药成瘾的青少年进行戒断,更需要严格药品销售流程,并堵住诱导信息,防范青少年滥用药物。
  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右美沙芬等药品管理的通知,对右美沙芬等精神药品的研制、生产和经营的监督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刘靖等受访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强存在成瘾可能性药品的销售环节监管,增加对线下销售的检查频次,建立健全联网可查的追溯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大量购药、频繁购药等行为作出预警。
  “网络平台也应履行好社会责任,避免为滥用药物推波助澜。”专家表示,互联网为药物滥用诱导信息的扩散提供了便利渠道,相关平台应自觉加强对关键词和变形词的甄别,加大信息内容审核力度,违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等限制措施。
  青岛市市立医院主任医师贾楠说,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被列管药物的替代品;学校和社区加强滥用药物危害的科普性宣传,帮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确认知,多方合力对药物滥用说“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30年来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支援西藏建设
30年来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支援西藏建设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西藏8月22日电(记者吕星 杨帆)记者8月22日在拉萨召开的“30年来援藏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对口支援西藏30年来,已有10批、近1.2万名干部人才进藏工作。
  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总领队宋立强介绍,30年来,援藏干部人才选派数量逐批增加,从第一批622名逐步增加到第十批2117名。选派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了三年援藏和短期援藏、计划内援藏和计划外援藏等方式相结合的选派格局。
  据介绍,目前援藏干部人才选派从主要选派党政干部发展为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人员性别、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宋立强介绍,干部人才援藏有助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发挥援受双方两个积极性,努力营造通力协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贷款增长近20%!高新技术企业获更多金融“活水”
贷款增长近20%!高新技术企业获更多金融“活水”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吴雨 李延霞)科技金融领域又传来好消息。截至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5%,相比同期8.8%的各项贷款增速,表现亮眼。
  一直以来,缺少抵押物、难以估值评价、缺乏长期资金,是科技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出新趋势:随着一系列科技金融举措落地,金融体系正悄然发生变化,一些融资难题逐步得到缓解。
  6月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均超过四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2340亿元,同比增长38%。7月末,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2.7万亿元。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举措加速落地。不断健全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逐步完善的科技金融监管激励、更多适应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充沛的长期资金支撑……科技金融领域的变化显而易见。
  ——从“看砖头”到“看专利”。
  过去,对于轻资产的科创企业而言,申请贷款最大的难题是需要有房产抵押。当前,越来越多银行开始重构对科技企业的评价体系,“科技e贷”“研发贷”“知识产权抵押贷”等创新贷款产品不断落地。科创企业的技术“软实力”正变成融资“硬通货”。
  ——从“向后看”变为“向前看”。
  银行对传统企业授信时,往往关注企业的资产、盈利等指标,这不适用于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较大的科创企业。“金融机构需要从过去看财务报表、看押品,转向看能力、看产品、看前景。”金融监管总局法规司司长王胜邦一语道出问题关键。
  ——从关注短期绩效到成为耐心资本。
  研发周期长、见效慢,科技企业发展成熟需要漫长的过程,短期绩效评价不利于激发金融机构支持科创企业的积极性。当前,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机构,都在探索较长周期的绩效考核方案,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监管政策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更多银行和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应该看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还有诸多痛点难点有待破解,科创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占比仍不高,尤其是存在“投早不足、投晚有余”等结构性难题,与科技创新对金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一系列部署,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等,并强调“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金融更好支持科技创新提出了要求。
  可以预见,随着后续相关举措的推出和落地,将会有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在金融活水浇灌下,“科技之花”将结出“产业硕果”。
 
税收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税收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韩佳诺)今年3月,我国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记者22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至7月,全国企业设备更新稳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我国加快落实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至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6.4%。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增速提升,4月至7月,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3%,较3月份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8%,较3月份提高6.8个百分点。
  信息、科技行业设备更新投入力度加大。数据显示,4月至7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5%和20.4%,增速较3月份分别提高15.8个和11个百分点,反映新质生产力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推动企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今年我们已安排3.8亿元资金,用于购置新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设备。”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投资部总经理李志杰表示,企业智能化改造后,整体产能提升10%。
  此外,交通、教育、文体娱乐行业设备更新进度较前期加快。7月份,交通、教育、文体娱乐行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8%、5.1%和12.3%,设备更新速度较前期明显提速。
  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重点围绕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和家装消费品换新展开。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明显,二手车销量提速。4月至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8%,较3月份提高7.3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8.5%,成为稳定汽车消费的重要力量。
  此外,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数据显示,4月24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后,二手汽车销量增长明显,5月至7月,二手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2%,增速较前期明显提升。
  “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使用成本上有优势,特别是以旧换新、车购税减免政策的双向引导,让不少购车人选择用老旧燃油车置换购买新能源汽车。”湖南常德金旋风鑫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万美波说,“今年新能源汽车6月、7月的销量同比增长近50%。”
  此外,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至7月,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和3.5%,增速较3月份分别提高4.8个和10.1个百分点。
  家电产品销售好转,家具、装修材料等家居产品销售整体向好,带动相关制造行业销售增长。
  数据显示,4月至7月,电视机、音响设备、照明器具、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9%、7.4%、12.9%和4.3%,增速较3月份分别提高12.6个、24.2个、22.7个和7.4个百分点。家具、卫生洁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9%和14.3%,增速较3月份分别提高9.3个和24.9个百分点。
  智能消费产品增长态势较好。4月至7月,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增幅较3月份提高18.6个百分点。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税收支持政策,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添助力、提效能、优环境。
 
国家正着力建立健全“五个一”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体系
国家正着力建立健全“五个一”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体系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济南8月22日电(记者刘铮)国家发展改革委正着力建立健全“一平台、一库、一机制、一模式、一保障”的“五个一”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体系。
  这是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在山东济南组织召开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了解到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赵成峰介绍,“一平台”是指全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一库”是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一机制”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一模式”是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一保障”是促进民间投资资金和要素保障机制。
  “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建立健全‘五个一’的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体系,目的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着力推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良性工作机制,使广大的民营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赵成峰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说:“要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筛选更多符合政策要求、投资规模较大、示范性较强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并推动实施。”
  郑备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加强涉民营经济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专项评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 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汽车以旧换新成效如何 消费市场运行怎样

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谢希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成效怎么样?消费市场运行态势怎么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如何?商务部22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快速增长


  4月底,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报废更新给予直达消费者的补贴支持。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相关政策实施3个多月来,成效逐步显现,特别是近两个月以来,补贴申请量快速增长。
  截至22日中午,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过68万份,近一个月以来新增补贴申请约34万份。汽车报废更新政策带动报废汽车回收量迅猛增长。
  近期,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果,顺应各方呼吁,党中央、国务院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消费市场总体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传统消费稳步扩大,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服务消费扩容提质。”何亚东说,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7月份社零总额约3.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较6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主要商品类别中,超六成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较6月份有所加快。
  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国货“潮品”销售快速增长。7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6.9%,渗透率达51.1%。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2.7%。
  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持续活跃。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增速比商品零售额快4.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增长7.1%,交通出行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总的来看,随着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地,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深入开展,预计消费市场总体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何亚东说。
  前7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2%


  何亚东还介绍了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1至7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9.4亿美元,同比增长7.7%。
  同期,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62.8亿美元,同比增长6.6%;新签合同额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换个视角看“尔滨”:新质生产力孕育“新风景”
换个视角看“尔滨”:新质生产力孕育“新风景”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今年初,因冰雪游火爆“出圈”,哈尔滨一跃成为“顶流”城市。而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座追“新”逐“质”的发展之城,正在上演“新风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一年来,哈尔滨市深入发掘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
企业看前景:变“样品”为产品


  一颗卫星如何上天?在“尔滨”可以找到答案。
  正值暑期,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装配测试试验中心里,一片繁忙景象。这支平均年龄仅30岁的科技团队,创新推出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卫星研制过程中的诸多瓶颈问题,不仅提高效率,还大大降低成本。
  有着“中国航天第一校”美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小卫星技术研究,积累了近30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形成了诸多核心技术。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然说,作为哈工大卫星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司依托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团队组建,致力于提供卫星研制全过程解决方案,已带动一些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将更好发挥“链长”作用,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坐拥哈工大、哈工程等48所高校及诸多科研院所,哈尔滨在航空航天、船舶动力、电力装备等领域底蕴深厚。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运营、入驻企业15家,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转化生成科技型企业29家。以哈电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哈飞、中国航发东安、东北轻合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央企在这里扎根,为打造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在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肖彬看来,破解创新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促进更多“样品”在本地变为“产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哈尔滨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招。
  2023年,哈尔滨市明确提出,大力支持科技人员持成果创办企业(含技术入股)和企业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最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鼓励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围绕人才创业和成果转化开展投融资和经费支持。
  政策支持的含金量,推升着科技企业的含“新”量——
  哈工大机电学院成果转化项目、思哲睿智能手术机器人顺利投产,打破高端医疗装备国外垄断;哈工程联合哈电集团成立海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水下智能航行器实现量产;面向大健康,星云医学加快建设数字化基因检测医疗健康创新中心。
  留住创新成果,关键在转化。哈尔滨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中试基地、中介服务机构等建设,广搭平台、撮合对接,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创新资源落地开花。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33.5亿元,增长53.2%。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制造业分别增长11.4%、15.9%、127.3%,呈现总体平稳、回升向好态势。
政府看“大账”:以“耐心”强信心


  晴空之下,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联合飞机基地上,一排排农业无人机、救援无人机等造型各异、颇具动感,引人瞩目。这是联合飞机集团建设的规模最大的航空生产基地。
  哈尔滨市平房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副局长李秀林说,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哈尔滨发展航空产业有优势、有潜力,也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要想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需要给予企业长期、稳定的陪伴与支持。
  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及时解决各种难题;认真梳理从项目选址到施工许可全流程,有问题提前予以解决;专班工作人员提供领办、代办服务,推进项目审批速度……
  “我们的产业基地于今年4月动工、8月封顶,进展迅速,离不开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帮助。”联合飞机集团董事长田刚印说,接下来将在哈尔滨打造大型无人机研究院、生产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基地、有人机无人驾驶改造基地和无人机产业生态链基地,建成后预计年产无人机10000架,新增就业200余人。
  这是哈尔滨早规划、谋长远、耐住性子算“大账”的一个缩影。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于洪涛说,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关注企业的短期收益状况,更要着眼长远,综合考虑企业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商业模式等诸多指标,帮助企业深挖潜力、树牢信心,为厚植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活水。
  无独有偶。松花江北岸,在我国最北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内,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有限公司的超高纯钛、铝、锰、铜等生产线前不久进入试生产阶段。总经理于启明说,从项目立项到基建验收,一站式审批、容缺审批、分批次验收等一系列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提高了建设效率。
  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周国伟介绍,瞄准当前新型工业化前进方向,抢抓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机遇,全市组建22个专班,不仅覆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补齐短板弱项、锻造长板强项,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哈尔滨市不断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得益于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培育和驱动,哈尔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营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内资689.6亿元,增长28.2%。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签约项目52个,签约额340亿元,分别增长79%、28.6%。新登记企业2.79万户、增长15.2%,增幅居东北四市首位。
振兴看未来: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新产业。
  今年2月27日,位于哈尔滨新区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通过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可以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
  “以战略性布局统领基础科研,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将进一步提升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大科学装置将成为前沿科技策源地,有望助力脑科学、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仪器、辐照育种等新兴产业迈上新台阶。
  生物经济是哈尔滨打造的四大经济新引擎之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世界药企50强石药集团强强联合,组建成立哈尔滨恩维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物健康防控新型系列产品。这一项目正争分夺秒推进投产达效,力争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的创新科技,孕育着明天的“产业地标”。今年上半年,深入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哈尔滨市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10.3%。
  发挥政策导向性优势,谋划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岛”和“中国星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星网动力、宇树科技、脉图精准等企业相继落户;成功获批国家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截至今年6月,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已累计注册企业663家,人工智能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哈尔滨新区科技局局长王迪说,不断涌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正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加快打造形成新增长极。
  按照相关规划,哈尔滨市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地方产业发展布局,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重点打造航空、能源装备、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支柱型集群,卫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3个百亿级引领型集群,超前布局新空间、健康、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本报记者杨思琪)
 
复旦大学:在创新的源头“种好自己的树”
复旦大学:在创新的源头“种好自己的树”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彭慧胜团队走通纤维锂离子电池“最后一公里”,建立纤维电池织物应用示范;赵俊团队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并为超导研究提供全新视角和平台;许杰团队发现CD3L1免疫检查点,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突破……点开复旦大学官网,一项项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顶尖学术期刊的基础研究成果扑面而来、滚动更新。
  国际顶刊上越来越响的“复旦声音”折射一所大学不断跃升的创新能级。近年来,从围绕重大任务需求组织“大科学”研究,到部署“科学智能”科研范式变革,再到试点推行10年或以上长周期学术评价,复旦大学坚持“种好自己的果树”,而不是光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向改革要动力,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基础研究支持、组织、评价体系,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科技强国建设中担大任、展作为。
“两条腿走路”提升创新策源力


  今年8月,《自然·电子学》发表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研发了不依赖先进光刻设备的自对准工艺,将有力推动超快闪存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刘春森说起这段科研经历,专门提到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青年科研人员能够坐稳‘冷板凳’,‘特区’提供了关键支撑”。
  2021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基础研究特区”制度创新,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设立首批3个“特区”,以5年为一个周期,市科委每年向每个特区投入2000万元,试点单位以不少于1∶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复旦明确,特区项目评选定位为持续稳定支持45岁以下青年人才挑战最前沿科学问题,探索交叉融合领域,冲击国际顶尖重大科学问题,在考核目标上接受失败,允许试错。
  3年前,29岁的刘春森入职复旦仅1年,他向特区提交了关于晶体管新材料的课题,同时也对自己可能会因为科研资历尚浅而通不过评审有着心理准备。幸运的是,不预设条条框框,激励年轻人敢闯“无人区”、甘坐“冷板凳”,正是特区计划的重要目标。刘春森凭借课题原创性和过硬的科研能力赢得足够多的专家投票,成功入选特区项目,得到了400万元的大体量稳定经费支持。
  目前,复旦大学已遴选资助37个瞄准原创前沿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特区项目,入选者平均年龄37岁。
  基础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源动力”“元实力”。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的趋势,科研人员既要有从“0”看到“1”的慧眼雄心,善于在“无人区”、交叉点静心“种好自己的树”;又要有从“1”看到“10”的远见卓识,把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基于此,学校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统筹基础原理突破与技术路线选择,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培育壮大战略科研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
  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是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引导支撑各学科扎根原始创新同时,复旦大学鼓励支持科研人员聚焦战略必争领域,在国家科技计划尚未布局、具有重大突破潜力的前沿方向先行一步,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聚焦关键领域产业链需求,凝练、培育重大攻关项目,强化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衔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在围绕重大任务需求组织“大科学”研究过程中,复旦大学完善问题聚焦、任务耦合、路径协同、成果集成的联合攻关机制,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效能。近年来,学校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层级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承担5项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任务,立项经费逾20亿元。
  “AI for Science”塑造科研新生态


  去年9月,复旦大学时隔20年再次举办户外开学典礼,典礼前几日的上海阴雨连绵,但“伏羲”气象大模型给师生带来好消息:“今天上海不下雨。”
  耗时不用3秒,“伏羲”就可预报未来15天的全球天气。今年6月,全新升级、面向产业应用的伏羲系列气象大模型2.0发布。“伏羲”2.0的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和次季节大模型,面向新能源、航空运输等行业取得进展。
  “伏羲”的诞生,是人工智能和科学研究的一次美妙结合,也是对“AI赋能千行百业”的诠释,而这源于复旦大学在AI for Science(科学智能)上的前瞻布局。去年6月,复旦上线国内高校最大云上科研智算平台CFFF,为全校科研所需的高性能计算提供强大计算资源。利用这一平台,“伏羲”在一天内就完成了45亿参数量的训练,这是传统的计算平台难以做到的。从预报天气到预测蛋白质结构,再到模拟星系碰撞,科学智能引领复旦大学基础研究范式开启重大变革。
  一个好的假设,往往是好的科研的开始。在金力看来,假设可以基于传统科研范式提出,也可以由科学智能驱动,而对未来科学家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准确判别由AI生成的假设,挑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复旦大学不仅要发展科学智能,推进科研范式变革,更要涵养学科交叉开放生态,推动融合创新。
  今年初,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展开联合攻关,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成果在《自然·衰老》上发表,并被同期《自然》主刊置顶评论:“这是科学家们几十年来追寻的结果”。此研究展示出人工智能融合生命科学研究的巨大潜力。
  作为一名典型的跨界者,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常年带领一支国际化、多学科顶尖科研团队探索大脑的奥秘,他把科研比作“搭积木”,“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才会实现1+1>2的效果”。
  近年来,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复旦大学创新性建立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实体运行科研机构,集聚校内外优势科研力量重点突破领域难题,并培育出一批渐趋成熟的前沿交叉方向。
  算力也并非自然科学的专属,复旦大学“双一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早期文明跨学科研究计划”就从文字学、语言学、遗传学和考古学以及世界史等角度,依托大数据平台,重构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跨学科视角回应国家重大文化发展需求。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我们的办法是用数据说话。”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利用分子考古技术,以准确详尽的考古大数据,书写中华民族“大家谱”。在他团队里,来自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师生不时碰撞出闪亮的思维火花。
“十年磨一剑”涵养青年成才沃土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人才工作的一个关键,就是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
  离开企业入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鲁伯埙主要从事遗传性神经退行疾病方向的研究,近来,他决定给自己的研究工作“上点难度”——建立新的实验手段标记神经元并追踪其生存全过程,尝试破解神经元如何逃逸甚至逆转死亡的机制。这是一项极具创新性且很难在短期内出成果的工作。
  “基础研究的核心难点是充满未知,我愿意进行一场冒险。”给了鲁伯埙这种底气的,是复旦大学一项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举措。
  去年11月,复旦大学在上海市大力支持下成立相辉研究院,设置“相辉学者”学术岗位,提供10年或以上的稳定经费支持和长周期学术评价;收入对标国际,不设上限;科研经费实行总额包干制和科学家负责制,自由开展科研业务和团队建设。
  目前,已有8位优秀人才受聘为复旦“相辉学者”,40岁出头的鲁伯埙是其中之一。“‘相辉学者’既选人,也选研究题目,希望这里能够聚集‘最强大脑’,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研究深刻的大问题。”相辉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表示,“相辉学者”不仅遴选校内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球遴选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持引育并举、养用结合,不断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学校全面实施战略人才培育计划,不断丰富内涵,完善配套举措,加快构建发现、支撑、跟踪、评价等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育体系。以评价为例,在科研人员中推行以综合准入标准为基础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优化分类评价标准,更好发挥同行评价、市场评价作用,变“量化导向”为“质量导向”。学校还完善“预聘—长聘”制度,将职称晋升与准聘期青年教师选留脱钩,实现从“非升即走”向“绩优则留”的转变。
  今年9月,复旦大学化学系2024届本科毕业生沈嘉城将以“卓博计划”入选者身份攻读博士学位,去年他还入选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沈嘉城的脱颖而出,与他早早踏上科研之路密不可分。
  大一时,沈嘉城向赵东元院士邮件请教课程相关问题,没想到竟受邀面对面交流,后来成为了赵院士课题组成员。本科期间,他关于纳米介孔材料合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10万元经费资助。
  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复旦大学努力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育,高质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创设“优生优师优培”的“卓博计划”等,持续提升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能力,一个个心怀科研报国志的年轻人崭露头角、行稳致远。
  “服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复旦大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将继续加快首创性、深层次、集成化改革,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一体推进,原始创新、融合创新、开放创新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说。
     (本报记者吴振东)
 
打开青藏高原“百宝箱”
第二次青藏科考向纵深推进
打开青藏高原“百宝箱”

第二次青藏科考向纵深推进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青藏高原,风光无限,这里是地球第三极,蕴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无穷奥秘。
  8月18日,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重要成果在拉萨集中发布,人类迈入了有史以来对青藏高原了解最透彻的时期。
  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发来贺信,对此次科考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你们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第二次青藏科考队70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7年在青藏高原上开展全域科考,努力为守护好这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展现出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
  屡创纪录 7年来世界级原创成果层出不穷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得如何?亚洲水塔变化几何?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围绕这些问题,8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拉萨发布“十大进展”,7年来的新突破、新装备、新成果也被集中展示。
  ——上天入地新突破。我国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首次在海拔8830米架设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峰顶冰雪厚度;纳木错湖泊钻探突破400米深度,打破中国最深钻探纪录……
  ——自主研发新装备。首次利用自主研发先进仪器测量珠峰地区地面到上空39千米垂直变化、首次利用国产“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综合观测世界最高海拔环境要素……2021年至2024年,在极高海拔地区连续开展的“巅峰使命”珠峰、卓奥友峰和希夏邦马峰科考,凭借大量国产“黑科技”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成为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科考活动之一。
  ——层出原创新成果。探明亚洲水塔储水量保持动态增长,约等于黄河200年径流总量;发现超3000个新物种、一度被认为灭绝的珍稀物种重回视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最早可能出现在19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退化态势得到根本遏制……7年来,一批世界级原创成果层出不穷。
  如果说第一次青藏科考是一次“摸家底”的发现之旅,第二次青藏科考则是“看变化、找规律、寻对策”的探索之路。
  第二次青藏科考统筹10大任务、70多个专题,组织2600多个科考分队次、28000多人次全域科考,覆盖青藏高原五大综合区中的19个关键区。
  破译埋藏千万年的“青藏密码”,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说:“第二次青藏科考实现了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引领、队伍引领、平台引领和话语引领,推动我国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研究成为国际青藏高原研究第一方阵的排头兵。”
  合力打开“百宝箱” 让科考走得更远更深


  在诸多“第一次”突破的背后,是什么让青藏科考走得更远、更深?
  雪域高原的科考实践,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集中力量、科学部署,新型举国体制为青藏科考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的重大科学工程,第二次青藏科考聚集了全国200多个科研单位、7000多名科研人员,对青藏高原开展了全域科考。
  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以姚檀栋院士领衔的一批“最强大脑”相聚雪域高原,合力打开高原科考的“百宝箱”。
  ——团结奋进、合作创新,系统性研究助力科考成果取得创新突破。
  “以前的动物研究,两栖类、哺乳类、鸟类往往各做各的研究,彼此内部还细分类群,不同专家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散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施鹏说,他负责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突破,得益于不同领域专家的通力合作。
  “这次科考,我们得以从类群逻辑转换为区域逻辑,把动物、植物、微生物打包在一起,大家一同科考,在彼此领域里寻找共性,共同贡献出新的理论体系,为学术前沿填补空白。”施鹏说,“这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需要高度的分工协同,也是能不断实现科考创新突破的重要保障。”
  ——探索不止、勇攀高峰,是科学家精神不变的底色。
  佩戴测量血氧、心电监测的传感器,肩负登山包,拄着登山杖,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和他的科考团队成员每天都在坚持徒步往更高海拔地区拉练,用自己的身体挑战极限、亲测极端环境影响。
  5000多米的海拔,人员负重前行,心率很快升到每分钟100多次,粗重的喘气声显得格外清晰。在这种近乎“自虐”的拉练模式下,科考队员要收集自身血样、尿样、唾液等标本,还要测量血压、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为后续研究提供样本支撑。
  这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精神。在风雪中迷失方向,在湖面上被风浪裹挟,在冰缝中绝处逢生……高原科考人员每天都在面对“不确定性”。“研究好青藏高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赵华标说。
  高原之巅,群山林立,留下中国科学家战高寒、斗风雪,探索自然、追问科学的足迹。
探究未知 “科考之路”永不止步


  探究未知奥秘,决战地球之巅。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要求,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嘱托牢记心间,脚步从未停歇。
  加快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转化,强化青藏高原自然灾害评估和监测预警。姚檀栋说:“比如,加强气候变化条件下灾害形成与演变规律研究,服务高原减灾和重大工程;建立气候变化预测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形成跨行业协同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机制。”
  继续开展“巅峰使命”系列科考活动,填补高原无人区、战略区考察空白。如在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重点江河湖源头开展地球系统多圈层变化过程与机理考察研究。
  启动“一原两湖三江”即普若岗日冰原、色林错—纳木错以及长江源—怒江源—雅江源重大科考,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继珠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巅峰使命”极高海拔系列综合科考后,又一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
  姚檀栋介绍,普若岗日冰原是全球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面积超过420平方公里。目前,科考人员已在普若岗日冰原安营扎寨,开始朝着探究“青藏奥秘”的下一个目标进发。
  与此同时,由中国、德国、瑞士、英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不久前刚结束在纳木错的作业。未来,青藏科考还将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推动实施“第三极环境”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第三极环境变化的全球联动效应研究,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无惧风雪,中国科学家攀登不止。探究未知,中国科研力量再谱新篇。
  “科考7年来的阶段性成果集中发布,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姚檀栋说,“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青藏高原仍有许多奥秘值得探究。”
  下一站,普若岗日见!
   (记者储国强 魏冠宇 杨帆)
   新华社拉萨8月22日电
 
怎样理解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
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怎样理解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这一部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有效应对人口发展趋势、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受自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我国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整体办学条件和质量相对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力度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省份,累计改造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实现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迈上新征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
  第二,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是适应人口变化形势、服务支撑人口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人口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2016年出生人口出现波峰达到1883万人,从2017年起持续走低,2023年出生人口下降到902万人。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迫切要求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转变。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人口持续从农村迁移至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我国教育学龄人口的总体规模和区域分布持续发生重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必须深入研判人口规模结构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形成与人口分布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布局,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效能,增强教育体系的服务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需要找准推进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坚持规划引领,将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规划,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育资源的投入和前瞻性配置。完善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有效满足欠发达地区教育需求,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完善教育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对教育资源有效配置、高效配置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供给和输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动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师资配备均衡化,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教育保障力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确保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江苏淮安持续探索为基层减负
江苏淮安持续探索为基层减负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南京8月22日电(记者刘兆权 沈汝发)近期,江苏省淮安市出台2024年考核方案,对基层考核指标在原来压减20%的基础上再压减10%。
  聚焦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淮安市近年来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探索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抓落实上。
助发展,精简考核指标


  “原来不少工作都要记台账、拍照片,现在少了,一些考核指标也取消了,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涟水县南集镇党委书记汪树安深有感触地说,南集镇在2023年签约4个工业项目,获评考核第一等次。
  这是淮安市以考核减负助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些属于正常业务工作的不再列入考核。”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涛说,淮安市聚焦考核源头减负,精简考核指标,集中精力谋划发展。
  党中央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淮安市注重问题导向,对基层干部反映集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4年将6项社会事业类指标删除,将工作重心聚焦于产业发展。记者调研看到,不少干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天合光能等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落地、投产。
  在“瘦身”的同时,淮安市相关部门还对诸如“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等考核指标,直接通过税务平台调取,不再让基层报材料,真正实现了减环节、减材料。
  据统计,2024年淮安市县区发展指标数量由36个减少至27个。
  如今,淮安一批重特大项目密集落户。全市目前在建的百亿级产业项目达14个。
增活力,为村级组织“松绑”


  村级组织担负乡村振兴的重任。据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杰介绍,淮安市根据村居实际开展党的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评价,纠治以考核向村级组织转嫁工作任务的情形。
  涟水县保滩街道周集村党总支书记周林会说,周集村将重心放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人居环境整治上,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3万元,村容整洁漂亮,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记者采访看到,在村组织引导下,老百姓种植黑玉米、黑花生等农产品,收入大大增加。同时,童话森林游乐园、农家乐、咖啡馆等乡村农旅设施一应俱全,吸引了许多游客。2023年,这个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化繁为简、因地制宜对村级组织评价,村级组织焕发蓬勃活力。2023年,淮安市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均创新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减检查,“负担轻了发展劲头更足”


  淮安市应急、卫健、市场监督部门工作人员近日来到江苏纽泰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查。三个部门各有侧重,分别从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特种设备等方面检查,遇到一些交叉的问题,相互协商,对企业提出指导意见。
  “原来各个部门分别来,现在一起来,检查频次明显减少,而且不同部门现场统一意见,企业很认同。”公司办公室主任周保卫说,企业负担轻了,发展劲头更足了。
  “中央明确要求,要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淮安市委办公室督查专员沙天石说,淮安市坚决取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走访调研、行政检查等,力求做到“无事少干扰、有求必应”。
  “以往每天接待各级部门走访调研10多批,多时达20多批,现在每天最多2批,接待负担明显减轻了。”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福深说。
  根据淮安市出台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实施方案,信用等级高、三年内未被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监管“白名单”,降低检查频次或免予现场检查。坚持柔性执法,22个重点执法部门推出512项免罚轻罚事项清单。上半年行政检查次数同比减少29%,免罚轻罚为企业减负1.55亿元。
  除了减少检查,淮安市各部门还主动为企业服务。据淮安市数据局局长吴苏介绍,淮安市通过对政务数据的汇聚、治理和应用,打通数据壁垒,在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已实现42000多份证照、材料免提交。同时,专门设立相应窗口,为企业排忧解难。
 
南川:不砍一棵树,盘活一片林
南川:不砍一棵树,盘活一片林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窑湾村,这两年因为一座名为睡佛山的森林公园火了!这里吸引了20万人前来露营,成为网红打卡地。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林地。这在森林覆盖率高达56%的南川区,并不稀奇。
  “南川森林资源丰富,我们一直在琢磨,怎样能既不砍掉一棵树,又能够带动老百姓增收。”南川区林木良种场场长张强说。
  窑湾村这片山头酷似睡佛的林地被选中作为试点。这里海拔1200米左右,气候适宜,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一边是点缀在山腰上的村庄,一边是飞流直下的瀑布,远处是巍峨入云的连绵高山,金佛山边缘的陡崖就在眼前。
  从林地性质来说,也更有利于改革。这里既是国有林地,也有老百姓的承包林地。这样既能获得职能部门参与和支持,也能带动村里增收。那时,重庆舍去居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在这里流转上千亩林地,方向是要搞旅游,但做什么还没有清晰的头绪。
  时间来到2022年,一个个搭起的帐篷给出了市场信号。“露营成为当时旅游最火的风口。”重庆舍去居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奕然发现,在林地发展露营,市场优势更为明显。
  立说立行,项目火速启动了配套、招商、运营。
  2022年5月1日,睡佛山森林公园正式开园,1000亩林地里2000个营位投用,松涛营地、鸟瞰营地、飞瀑营地、童趣营地、日出营地、无忧野奢营地六个主题营地散布于茂密的林间,笔直矗立的马尾松、杉木遮蔽了炎炎烈日,清风拂过,沙沙作响。
  “我们将森林运动、儿童乐园、小型动物园、共享野炊、生态餐饮服务等作为公园的配套,并招引了多个品牌餐饮商家,丰富了景区业态。”刘奕然介绍。
  露营项目上马的同时,村民也上岗了。经过培训,50多名村民分别掌握了清洁、安保、森林防火、基建等技能。55岁的张孝生从建设之初就谋到了岗位。“园区免费让我们入园售卖农副产品,我租了个摊位做小本生意,摊位费还打折呢。”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我们日常除了做好防火,更多的是做好环境保护,比如每一处公共卫生间都修建了大容量化粪池,经层层过滤后在不污染水源和环境的前提下润草滋林。”刘奕然说,作为一家在山里发展的企业,想要变现金山银山,就要先守好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邱犇)
 
甘肃: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
甘肃: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挂起国徽,拉好横幅,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黄土塬的一块山头上,法官与干部群众席地而坐,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面对一桩土地纠纷,乡亲们各抒己见,法官居中说法,近距离为老百姓调解矛盾。
  在田间地头,法官对照土地确权登记证,查看土地现场。乡村干部在旁陈述来龙去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事情的脉络清晰起来。经过现场调解,当事人愁眉慢慢舒展,愿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纠纷。
  乡里乡亲因地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在这里的十里八乡时有发生。“处理这种案件调处难度大,必须实地调查,听取各方声音,才能案结事了。”华池县人民法院悦乐法庭庭长甄博生说。
  为了把公正、高效的司法送往千家万户,甘肃多地法院在城市社区、乡村、牧区等地设立特色巡回法庭,培育发展特派调解员,从源头端就地化解纠纷,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
  苹果是庆阳市庆城县的传统产业,全县果农多,苹果交易量大。当地政府发现,部分果农、果商和果企缺少法律意识,彼此间纠纷多发,法院每年涉苹果案件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运用司法手段护航苹果产业?一个专解产业难题的“苹果法庭”在县城一处苹果贮藏基地成立。虽然只有三名司法工作者,这间小小的“苹果法庭”却不到半年,就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和最接地气的方式诉前化解果业纠纷数十件,不少苹果的“疑难杂事”就地化解。
  庆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马天龙介绍,农户们经常把“嘴上谈价”当作“协议达成”,这种朴素的交易方式导致后期矛盾纠纷较多。对此,庆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发放涉农产品交易合同示范文本,引导各方规避合同风险,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今年的苹果价格怎么样?交易过程有没有拖欠货款?有没有果商跑路?”法官们还经常走出法庭,走进苹果种植企业、加工合作社和田间地头,主动问需于民。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老百姓办理诉讼事项也日趋便捷。人们使用手机上的移动微法庭,即可实现自助立案;轻点鼠标,免费的法律服务网站智能化生成起诉书,实现一键送达;法官召集当事人在“云上”远程调解,避免了老百姓跨省应诉难。
  记者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甘肃各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2023年网上立案21.1万件,网上开庭3.9万场;全省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21.91万件,成功率达73.7%。 (记者梁军 任延昕)新华社兰州8月22日电
 
京津冀实现近1500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京津冀实现近1500万条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天津8月22日电(记者栗雅婷)记者从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了解到,京津冀三地近年来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区域标准化协同工作,三地已实现近1500万条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
  据介绍,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数据资源统一共享,发布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元交换规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应用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资源提供了统一、规范的保障。
  此外,在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出行高质量发展方面,三地制定实施了《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在促进“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方面,三地发布实施了《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规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金恒表示,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三地民政、文化旅游、规划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持续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共建共享、标准化协同工作,已经制定10余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天津市将持续深入实施标准,支持和引领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发展。
 
上海开启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开启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记者郑钧天)近日,上海市编制并印发《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018年至2023年,上海市接续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各类公园589座、绿道1322公里,建成657个“美丽街区”,实现黄浦江59公里、苏州河42公里滨水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与品质提升。其间,上海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旧住房更新改造744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工超过7300台;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30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12个;完成架空线入地913公里。
  据悉,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包括六大类31项实施内容:一是推进居住环境品质提升、提升公共空间和交通服务品质、加快乡村品质升级、开展“马路拉链”和道路修复整治、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7项任务;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等5项任务;三是开展重点隐患整治,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等8项任务;四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等3项任务;五是夯实数字治理基础,强化场景实战应用等3项任务;六是完善城市治理制度,加强工作系统支撑等5项任务。
 
全链条打击涉旅“黄牛” 北京警方刑拘62人
全链条打击涉旅“黄牛” 北京警方刑拘62人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鲁畅)记者22日从北京市公安局获悉,针对“黄牛”非法抢占倒卖景点景区、重点高校预约名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旅问题,北京警方依托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全链条开展侦查打击,今年暑期以来共刑事拘留62人、行政拘留117人。
  警方通报的典型案例中,王某某(男,40岁)等人通过软件非法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北京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取证工作,于7月2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将王某某等8人抓获。经审查,王某某伙同妻子吴某(女,32岁)通过注册票务代理公司、旅行社,在互联网平台开设网店,以88元至238元不等价格招揽“代抢”生意,从中非法牟利。
  在一起不法人员以经营旅行社为掩护售卖热门景点门票案中,警方发现某旅游公司通过网店倒卖热门景点预约名额。经侦查取证,8月16日,警方在河北省三河市公安机关的支持配合下,打掉以徐某某(女,41岁)、周某某(男,30岁)为首的犯罪团伙。经初步审查,该团伙以旅行社为掩护,在多个互联网平台创建门店上架旅游产品招揽客源,组织团伙成员通过多种方式批量抢占热门景点门票(预约名额),并售卖牟利。
  目前,上述王某某等8人、徐某某等12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重庆:避暑热门地有了“潮汐医生”
重庆:避暑热门地有了“潮汐医生”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高温天气持续下,前往海拔较高地区小镇避暑成为许多重庆市民的选择,其中不少是“一老一小”群体。短时间的人口激增,常导致一些小镇的医疗服务跟不上。为解决避暑地人流量大、就医需求猛增的问题,重庆建立“潮汐式”医疗援助机制,精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既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基层卫生机构提升救治能力。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平均海拔约1500米,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优美,一到高温季,这个常住人口仅1万多人的小镇,常会迎来游客的“井喷式”增长,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压力较大。
  “以黄水镇中心卫生院为例,医院平时的日均接诊量为100人次左右,一到7、8月份,接诊量猛增至1000多人次,即便全院50多名医务人员全员无休,游客看病排队一小时以上也是常态。”黄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冉军告诉记者。
  不仅在石柱,重庆多个避暑热门地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的基层医疗机构,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如果轻易扩建医院,又会在游客走后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何在保障游客健康需求与节约医疗资源之间做好平衡,需要从机制上进行破题。
  在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后,重庆市卫健委自2021年起探索“潮汐式”医疗援助机制。据重庆市卫健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这一机制在暑假等人流量大的时期,向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增派医疗卫生资源,在人流量小的时期撤回,从而达到精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的效果。
  今年7月1日,重庆市卫健委从市内多家三甲医院抽调62名医生,派驻到避暑热门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同时针对人群特点,特意选派老年病科、儿科、中医科等专家驻点帮带。
  “潮汐式”医疗援助机制的实行,创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在黄水镇,借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黄水院区这一平台,重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汇集,避暑群众能够“零距离”“面对面”接受名医诊治。在巫溪县红池坝等避暑地,巫溪县文峰中心卫生院针对群众的需求,开展“潮汐式”医疗服务,调整工作时间,通过“健康夜市”“夜间门诊”等形式,最大程度为群众健康服务。
  要保障援助效果,还需织牢援助医生的保障网。为此,重庆从基层经历、收入待遇等方面设置激励机制,帮助援助专家安心工作。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派遣市、区两级医疗专家430名,诊疗病人13万余人次,开展手术860余例,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健康需求。
  援助专家的到来,还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在黄水镇中心卫生院,专家们在完成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带领住院部医生点对点业务查房、组织病例讨论,针对院内医务人员的技术短板实施一对一技术指导帮扶,指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院内整体运行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周闻韬)新华社重庆8月22日电
 

湖南醴陵:致7人死亡的“养猪场爆炸事故”宣判
10名被告获刑

湖南醴陵:致7人死亡的“养猪场爆炸事故”宣判

10名被告获刑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长沙8月22日电(记者刘芳洲)22日,湖南株洲醴陵市人民法院对2023年7月11日在一家养猪场发生的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所涉被告人吴某期、刘某军、刘某华等9人犯非法制造爆炸物罪,被告人吴某祥犯危险驾驶罪一案进行公开宣判,1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拘役五个月不等刑罚。
  经调查,2023年2月初至7月11日期间,李某中先后邀集被告人刘某军、陈某洪、王某等人,在醴陵市板杉镇竹花山村老山组一个名为“明旺养殖场”的养猪场饲料间雇请被告人刘某林、李某扬等人从事非法生产狗尾草烟花药饼子活动。7月11日4时许,李某中组织人员在该饲料间内非法生产时发生爆炸,致7人死亡、养殖场及周边房屋受损。经统计,该爆炸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10万元。
  根据对犯罪事实及情节的认定,结合行为人的认罪悔罪态度,最终吴某期、刘某军等10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拘役五个月不等刑罚,依法扣押的涉案款物由扣押机关依法处置,被告人的违法所得继续予以追缴并上缴国库。
  醴陵部分市领导、人大代表、部门单位负责人、镇(街)村(社区)负责人、烟花爆竹企业负责人现场旁听。
 
“吉字号”提档升级走向全国大市场
来自长春农博会的一线观察
“吉字号”提档升级走向全国大市场

来自长春农博会的一线观察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新华社长春8月22日电(记者薛钦峰 胡戈 孙逸轩)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等上百种分级分类“吉字号”农产品集中亮相,吸引全国各地采购商、消费者咨询购买。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正加大优质农产品研发,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引领、品牌建设,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一批“吉字号”走向全国大市场,实现从质优到价优。
功能多元 产业链更长


  在长春农博会上,近400家企业齐聚精品农业展厅。展台前,玉米粒、木耳茶、人参饮料等各种产品琳琅满目。
  来自吉林省公主岭市参展企业的一款玉米须茶吸引不少消费者驻足。每年秋收前,企业将玉米棒子上的玉米须人工采摘后,经过除尘、阴干、灭菌等多道工序制成玉米须茶。“通过深加工实现了‘变废为宝’,虽然产量不高,但年产值有四五百万元。”该企业负责人吴广志说。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这几年,吉林省围绕玉米精深加工,将玉米汁、玉米秸秆餐具等一批玉米产品推向市场。过去看似廉价的玉米棒子,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卖出了好价钱。如今,吉林仅鲜食玉米加工年产值就达40亿元。
  不仅主食更加多元,一些特色农产品也出现新吃法、新用法。展会上,长白山黑木耳变身木耳脆片、木耳冰淇淋,长白山人参变身人参饮料,受到消费者欢迎。
  目前,吉林省正在打造玉米水稻、肉牛肉羊、果蔬等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吉林正从“粮仓肉库”升级为百姓的“中央厨房”。
分级分类 优质卖优价


  在本届农博会上,100款经过分级分类的吉林大米产品首次集中亮相。这些大米产品从700多个产品中脱颖而出,依据不同品质等指标,分为臻品、精品、优品三个级别。
  在吉林省榆树市一家企业展台前,一款印有“吉林大米”“绿色食品”等标识的“精品大米”吸引不少参观者。企业负责人崔玉清说:“按照绿色食品原料进行标准化种植,有了级别的认定,我们优质的大米更受市场认可,能卖出好价钱。”
  不少长白山人参也有了“身份证”。在展会现场仅需扫码,就能“一参一码”追溯信息,人参鉴定单位、鉴定结果、产地也一目了然。“根据鉴定信息,不同等级的人参有相应的指导价格,有利于市场有序发展。”参展企业负责人冯海洋说。
  过去,吉林省众多优质农产品因缺乏标准规范,市场上产品质量难以分辨,影响产业做大做强。现在,吉林省推进农产品分级分类管理,制定产业链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吉林省还发布了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提出鲜食玉米采收后的20道加工工序需在12个小时内完成。“明确技术标准,让吉林鲜食玉米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友刚说。
叫响“吉字号” 走向大市场


  农博会期间,“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吸引来自全国的132家采购企业与吉林省内的109家供应商前来参加,现场签约产销对接合同金额90.6亿元。
  广东省15家企业组成的采购团与吉林省多家梅花鹿企业开展对接,初步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吉林梅花鹿深受广东客商欢迎,自“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吉粤合作开展以来,两地企业间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吉林农产品质量好,受到越来越多各地客户的认可。”一家广东物流企业负责人宋俊杰说。
  农博会期间举办的2024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论坛大会上,近300名企业代表、与会嘉宾就擦亮“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提升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为吉林建言献策。
  这两年,吉林省集聚产业优势,努力做强吉林大米、吉林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等七大“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目前,吉林玉米水稻、肉牛肉羊等多个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
  “发力培育吉林农产品品牌,让更多‘吉字号’走向全国大市场。”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岳玲说。
 
苔茶“父子兵”筑梦武陵山
苔茶“父子兵”筑梦武陵山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你们这一代茶农,思路必须转变。以前用牛皮纸袋装茶叶,现在小罐茶、伴手礼已经成为新时尚,转变思路才能跟上时代。”“90后”茶人王宾在手机上翻看着茶叶包装设计样品,耐心帮“60后”父亲王飞开拓思路。
  王飞王宾父子二人,如今在武陵山腹地贵州省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把茶叶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有着“中国苔茶之乡”美誉的石阡,现有茶园38.52万亩。到石阡,就到了茶的海洋,大小茶园漫山遍野,举目皆绿。
  年近六旬的王飞在新华村搞了半辈子茶叶,现在是石阡苔茶非遗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家六代人,坚持用传统手工做茶。
  “石阡苔茶有悠久的历史,如今生态更好,茶叶知名度越来越高。森林覆盖率近70%,平均海拔1000米,高山云雾出好茶。”王飞说,现在新华村有3000多亩茶园,每亩每年平均收入四五千元,管理好的能到六七千元。
  王飞在种茶制茶的路上干了30多年,对手工制茶颇有研究。采摘、萎凋、杀青、摊凉、翻炒、揉捻,每个环节不计其数的试验,成就了今天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经验。
  斗转星移,茶树一茬换一茬,王飞的儿子王宾,正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2014年,大学毕业后的王宾回到新华村,一边跟着父亲学习种茶制茶,一边对品牌管理、市场经营展开探索。“干了几年后,发现我们品质上等的苔茶卖不出好价钱,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困惑。”王宾说。新华村的茶农忙碌一年,制作的茶叶大多数成为知名品牌的原料,陷入“品质很高端、产值很一般”的困境。他想通过创新思路,让石阡苔茶的好品质转化为茶农的好收成。
  几年前,王宾向父亲提出“论克卖”的大胆设想,当头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在王飞看来,“茶叶又不是金叶子”,都是论斤卖。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宾还真做出了“金叶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各地学习考察回来后,王宾按照不同顾客群体的喜好和购买茶叶的用途,将炒制的手工茶按克分装成小包、小罐,在精美简约的伴手礼包装盒上附上当地景点、非遗文化、苔茶历史等内容,产品更具吸引力、亲和力。
  在王宾看来,这绝对不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以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小而精的茶叶产品包装美观,还便于携带饮用。他还推出了茶叶伴手礼,通过酒店和线上平台推介。去年,王宾家600多亩茶田的茶叶产值约2200万元。
  “现在年产值翻了起码3倍,确实没想到!不仅如此,我一直给王宾强调品质,茶品就是人品,他也在坚守这个理念。”王飞说。
   (记者杨三军 汪军) 新华社贵阳电
 
浙江仙居:“乡村运营合伙人”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仙居:“乡村运营合伙人”助力乡村振兴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曹佩弦 王俊禄)在浙江省仙居县,存有新石器时期下汤遗址。万年之前,远古先民来到仙居,筑屋种稻,形成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村落之一。时光流转,今日的仙居正迎来一批从城市归来的人,让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更美、更富。
  47岁的朱康笑去年回到家乡,带着多年从事文化艺术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资金,成为仙居县政府招募的一名“乡村运营合伙人”。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庄分散,产业薄弱,人口外流,大量土地、房屋、山林等资源闲置。“我们亟需盘活乡村资源的带头人。”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巧玲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不同于受聘于政府的职业经理人,徐巧玲指出,“他们带着理念和投资,村社以资产、资源‘入股’,两者合力给农户增收入”。
  在朱康笑看来,文化是仙居最宝贵的闲置资源。
  仙居,地如其名,山水相映、风景灵秀似“神仙居所”。这里拥有下汤遗址、几千年历史的岩画,以及近千年历史的皤滩古镇、桐江书院。“不缺美景,不差文化,但需要‘名片’。”朱康笑这样总结仙居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回到仙居,朱康笑利用白塔镇下叶村集体经济闲置建筑,投资建设仙居岩画艺术中心,与国家级5A景区“神仙居”仅一路之隔。艺术中心展示仙居岩画拓片、现代岩彩绘画作品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还有供研学团学习岩彩绘画的工坊。他还在参与下汤遗址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朱康笑说,就像莫高窟和壁画艺术之于敦煌,“下汤遗址、岩画艺术也会成为仙居的名片。”
  浙江是“千万工程”的诞生地。20多年来,这项工程从一省推广至全国。其内涵也在更新:起始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延伸至美丽乡村建设,又升级到以共富为目标的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振兴。这在中国已成为共识,各地正不断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截至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
  当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再次成为重点。
  这些人才以“乡村运营合伙人”“乡村CEO”“农创客”等身份从城市来到乡村,在创业融资、租金、税费等领域政策支持下,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作为白塔镇一名签约“乡村运营合伙人”,朱康笑在对闲置资产使用规划有更大话语权的同时,也面临一年内为下叶村民宿产业吸引1万人次游客的考核指标。他对此毫不担心:“美景叠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仙居一日游肯定能变多日游。”
  当朱康笑思考着如何让仙居留得住游客时,在白塔镇的另一端,“乡村运营合伙人”徐子永正努力让仙居留下更多本地人。预计还有两个月,他推动的“仙乡小吃共富工坊产业园”项目就可全面投入运营。
  烧饼、小笼包等传统小食也是仙居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祖传做小吃的手艺,成为仙居人在外营生的重要手段。据估算,仅在长三角地区,就有3万多仙居人经营着超过1万家小吃店。
  2021年,徐子永带着点子从江苏返回家乡:顺应餐饮业发展趋势,采用机器与手工制作结合的生产方式,利用冷链包装运输,为分布在全国的经营户量身定做小吃半成品。他说,这将降低经营户劳动强度和成本,带动仙居上下游产业和村民增收。
  于是,由白塔镇提供土地,徐子永和白塔镇政府一起将产业园项目提上了日程。一身手艺的仙居人将不必背井离乡,可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仙居特色小吃产业初创企业可在产业园里完成“从出生到成人”的蜕变——徐子永的农创客孵化团队将提供从商标注册、产品研发到冷链包装等设施共享和线上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作坊生产经营富一家,产业化经营富大家。”徐子永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制度是仙居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回流”机制的一大尝试。徐巧玲表示,作为典型山区县,仙居财力不宽裕,政府只能通过加强部门间政策和资金协调、鼓励乡镇整合闲置资源等措施,来吸引、服务人才。
  目前,仙居已签约来自全国的76名“乡村运营合伙人”,吸引20个意向团队,成功签约7个整村运营团队。近年来,已有约2000名青年大学生、农创客来到仙居创业,7.1万小农户通过入乡人才主导的民宿、电商等101个项目增收。
  仙居正在吸纳有意愿的入乡人才成为后备村干部,深入参与村庄发展、管理。“乡村前景广阔,是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徐巧玲说。
 
杭州临安:聚焦产才融合,青年返乡“大展拳脚”
杭州临安:聚焦产才融合,青年返乡“大展拳脚”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三农
 
  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龙岗镇,曾经清冷僻静的龙井村这几年人气渐旺,“自从村里有了龙井峡漂流和三渡悬崖漂项目,自驾游、团队游、团建活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人”。谈起变化,龙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磊力脸上挂满笑容。
  项目负责人汤海峰是土生土长的龙井村人,2013年5月从美国大学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一是想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再者区里的乡村人才政策也足够有吸引力”。他说,临安区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两进两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振兴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每年安排不少于4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产业人才振兴,同时给予大学毕业生个人最高27万的生活补贴和最高35万的购房补贴。
  青年人才返乡,在广袤乡村如何施展拳脚?“刚出校门时有想法有抱负,但缺少社会经验,想做点事情难免遇阻碍。”汤海峰说,瞄准乡村旅游这条赛道,他提前物色好了漂流项目,没想到启动后障碍重重。
  “村里没人来,建了也白搭”“漂流是季节性项目,叫好不叫座”“谁掏钱建,赚了钱村里有没有份”……村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七嘴八舌、意见不一,面对汤海峰的热情提议,不少村民代表提出质疑,让他一时难招架。对龙井村而言,能招引到如此项目实属不易。“依托好山好水,我们希望借助漂流项目带动本地乡村旅游,一改过去无人问津的窘境。”郑磊力说。
  “龙井峡漂流和三渡悬崖漂由汤海峰所在企业投资建设,村集体资金不入股,以资源入股形式,每年分红。”经过慎重讨论,郑磊力代表村两委向大家做出承诺,最终项目顺利通过。
  不仅如此,镇干部、村两委又带着汤海峰一起走街串户,跟大家讨论规划方案、征求建设意见,并鼓励闲散劳动力到漂流基地就业……项目落地以来,全村累计接待游客24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近900万元。依托漂流带来的人流,家家户户参与到民宿、农家乐经营中,目前村里共有民宿、农家乐60余家,床位1500多个。
  在汤海峰看来,项目成功的背后,少不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政策远远不够,镇、村干部们提供了贴心服务与保障,带领大伙劲往一处使”。
  最近,龙井村又有新动作。“光靠季节性人气远远不够,我们要争取一年四季都能吸引人。”汤海峰跟村里商量着盘活350亩山地建成山地公园。望着图纸,镇里的助企服务专员开始忙着对接各部门,打算先从土地性质审查、林道审批等环节一步步推进。“如果项目能顺利落地,将带动龙井村周边约千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带来超过亿元的经营性和工资收入。”汤海峰憧憬着。
  如今,越来越多的“汤海峰故事”在临安上演,截至2023年底,临安区共有31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6个村落,吸引和带动各路人才5.5万人投入到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增收8.4亿元,村集体增收1.12亿元。
  通过整合资源,关注人才、项目全过程需求,临安区营造精准服务“暖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的同时,全面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配强人才服务队伍,形成热线服务、云上服务、智能服务、窗口服务、结对服务、技术服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体系。对此,汤海峰深有感触,“从项目设计规划到落地建设,全程都会有专门科室人员提供指导与帮助”。
  “项目落地是留下人才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产才融合,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用服务留住人才,用项目振兴乡村。”临安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张博令)
 
产业爬坡期,看“吉牛”如何逆势增长   肉牛饲养量604.4万头,同比增长12%;肉牛全产业链产值1205.7亿元,同比增长9.1%……今年上半年,吉林省肉牛产业逆势大幅增长。
  去年以来,国内肉牛价格持续走低,肉牛产业效益下降。吉林省通过政策服务、升级产业链、开拓国内大市场等一系列有力措施,走出了“牛路子”。“吉牛”正成为农业大省乡村产业振兴、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有了政策和服务,信心增加了”
  2023年以来,国内肉牛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活牛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养殖效益走低。今年以来,吉林出台一系列措施应对肉牛养殖效益缩窄,提振养殖信心。
  最近,长春市九台区太和村养殖户张兴周收到免费的优质肉牛冻精。“政府免费发放,不仅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改善肉牛品质。”他说。年初以来,吉林省拿出4775万元实施优质肉牛冻精补贴项目,提高肉牛及其产品的品质,保护和调动养殖场(户)积极性。
  多年来,吉林资源禀赋好,养殖户规模达34万户。2021年以来,吉林省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努力把肉牛产业做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年初以来,吉林召开多场肉牛产业银企对接会;为黄贮饲料收贮主体补贴;免费发放“防疫服务公示卡”……吉林省正为养殖场(户)提供繁改、融资、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虽然行情不振,但养殖主体信心足。榆树市粒粒丰机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扩建厂房、购买500头基础母牛。“有了保险和贷款等政策服务支持,趁牛价低扩大经营。”合作社负责人于金钟说。
  上半年,吉林省肉牛活体抵押贷款76亿元,同比增长26.69%,政策性保险肉牛165万头,同比增长19.4%,肉牛饲养量604.4万头,同比增长12%。
“从活牛到产品,只需两个小时”
  多年来,吉林虽是我国重要“肉库”,但肉牛产业链短,肉牛多以活体外运销售,不仅附加值低,抗市场风险能力也弱。吉林省正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助力产业链升级。
  握紧种源优势。作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胚胎移植等新技术,每年为市场供应近千枚种牛胚胎和上百万计优质冻精。吉林省依托科研院校组建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在延边黄牛、草原红牛、沃金黑牛等特色种群培育和提质上开展技术攻关。
  养出好牛,更要拉升产业链条。在长春市农牧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冷鲜、熟食等牛肉产品陆续下线。“智能化装备加持,从活牛到牛产品,只需两个小时。”园区企业负责人李朋说,推进肉牛精深加工,业务拓展到预制菜、生物保健等七大领域。
  吉林通过屠宰增量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屠宰加工,推动冷链仓储设施建设等16项政策资金直达企业、科研单位等,引导企业研发、拓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
  以三产融合为引擎,吉林肉牛产业从“卖活牛”向全产业链升级。2024年上半年,吉林省屠宰肉牛22.1万头,同比增长123%。
“吉字号”牛肉“朝发夕至”
  正在举办的长春农博会上,“吉牛中国牛”展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现场,来自全国70余家肉牛产业相关企业齐聚“吉牛中国牛”品牌企业招商会,现场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交易额预计达8600万元。
  年初至今,吉林省以“育品牌”为抓手,围绕“吉牛中国牛”核心主题,开展系列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活动,开拓“吉牛”市场。
  吉林畜牧部门带领省内主要企业参加上海西雅国际食品展览会、吉粤产销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深化与京东、淘宝等11家电商平台合作,会同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启“空运”通道,实现吉林“鲜食牛肉”从产区到销区“朝发夕至”。
  在长春市农安县,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牛排、预制菜等产品正陆续投向全国各大商超。“经销商增至200家,与多家餐饮企业合作,扩大市场份额。”该公司负责人宋广文说。
  吉林省坚持从三产切入,做强品牌市场营销,激活二产屠宰加工业扩量提质,带动一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
  今年上半年,吉林牛肉调出量达到1.47万吨,同比增长146%。上半年,长春皓月、桦甸金牛、延边犇福等10个头部企业实现产值78.57亿元,同比增长21.37%。
  “讲好‘吉牛中国牛’故事,深度融合平台资源与广泛市场渠道,以农牧循环经济的绿色路径,推动肉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柴冠说。
             (本报记者薛钦峰)
浙江仙居:“乡村运营合伙人”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曹佩弦 王俊禄)在浙江省仙居县,存有新石器时期下汤遗址。万年之前,远古先民来到仙居,筑屋种稻,形成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村落之一。时光流转,今日的仙居正迎来一批从城市归来的人,让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更美、更富。
  47岁的朱康笑去年回到家乡,带着多年从事文化艺术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资金,成为仙居县政府招募的一名“乡村运营合伙人”。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庄分散,产业薄弱,人口外流,大量土地、房屋、山林等资源闲置。“我们亟需盘活乡村资源的带头人。”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巧玲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不同于受聘于政府的职业经理人,徐巧玲指出,“他们带着理念和投资,村社以资产、资源‘入股’,两者合力给农户增收入”。
  在朱康笑看来,文化是仙居最宝贵的闲置资源。
  仙居,地如其名,山水相映、风景灵秀似“神仙居所”。这里拥有下汤遗址、几千年历史的岩画,以及近千年历史的皤滩古镇、桐江书院。“不缺美景,不差文化,但需要‘名片’。”朱康笑这样总结仙居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回到仙居,朱康笑利用白塔镇下叶村集体经济闲置建筑,投资建设仙居岩画艺术中心,与国家级5A景区“神仙居”仅一路之隔。艺术中心展示仙居岩画拓片、现代岩彩绘画作品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还有供研学团学习岩彩绘画的工坊。他还在参与下汤遗址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朱康笑说,就像莫高窟和壁画艺术之于敦煌,“下汤遗址、岩画艺术也会成为仙居的名片。”
  浙江是“千万工程”的诞生地。20多年来,这项工程从一省推广至全国。其内涵也在更新:起始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延伸至美丽乡村建设,又升级到以共富为目标的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振兴。这在中国已成为共识,各地正不断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截至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
  当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再次成为重点。
  这些人才以“乡村运营合伙人”“乡村CEO”“农创客”等身份从城市来到乡村,在创业融资、租金、税费等领域政策支持下,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作为白塔镇一名签约“乡村运营合伙人”,朱康笑在对闲置资产使用规划有更大话语权的同时,也面临一年内为下叶村民宿产业吸引1万人次游客的考核指标。他对此毫不担心:“美景叠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仙居一日游肯定能变多日游。”
  当朱康笑思考着如何让仙居留得住游客时,在白塔镇的另一端,“乡村运营合伙人”徐子永正努力让仙居留下更多本地人。预计还有两个月,他推动的“仙乡小吃共富工坊产业园”项目就可全面投入运营。
  烧饼、小笼包等传统小食也是仙居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祖传做小吃的手艺,成为仙居人在外营生的重要手段。据估算,仅在长三角地区,就有3万多仙居人经营着超过1万家小吃店。
  2021年,徐子永带着点子从江苏返回家乡:顺应餐饮业发展趋势,采用机器与手工制作结合的生产方式,利用冷链包装运输,为分布在全国的经营户量身定做小吃半成品。他说,这将降低经营户劳动强度和成本,带动仙居上下游产业和村民增收。
  于是,由白塔镇提供土地,徐子永和白塔镇政府一起将产业园项目提上了日程。一身手艺的仙居人将不必背井离乡,可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仙居特色小吃产业初创企业可在产业园里完成“从出生到成人”的蜕变——徐子永的农创客孵化团队将提供从商标注册、产品研发到冷链包装等设施共享和线上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作坊生产经营富一家,产业化经营富大家。”徐子永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制度是仙居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回流”机制的一大尝试。徐巧玲表示,作为典型山区县,仙居财力不宽裕,政府只能通过加强部门间政策和资金协调、鼓励乡镇整合闲置资源等措施,来吸引、服务人才。
  目前,仙居已签约来自全国的76名“乡村运营合伙人”,吸引20个意向团队,成功签约7个整村运营团队。近年来,已有约2000名青年大学生、农创客来到仙居创业,7.1万小农户通过入乡人才主导的民宿、电商等101个项目增收。
  仙居正在吸纳有意愿的入乡人才成为后备村干部,深入参与村庄发展、管理。“乡村前景广阔,是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徐巧玲说。
上海:文旅融合催生“新楼宇经济”
上海:文旅融合催生“新楼宇经济”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在繁华商圈看一场音乐剧,到“二次元”主题商场打卡一场快闪活动,跟着漫展、演出奔赴一座城……这个暑期,游客出行热情高涨,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点燃”了一座座城市楼宇的消费活力。
  迅猛生长的“新楼宇经济”,正在成为上海文商旅融合共生的生动注脚。
拖着拉杆箱,直奔小剧场


  每到午后,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上的亚洲大厦便热闹起来,楼内的各个剧场逐渐“苏醒”,等待着八方来客。
  年轻剧迷们排队取票、拍照打卡,从江苏扬州来上海看剧的小光将行李箱寄存在大厦前台,“有一个很喜欢的卡司(音乐剧演员统称)今晚有演出,特地赶过来看”。
  亚洲大厦,这栋看似老旧的写字楼里“藏着”19个“星空间”小剧场,仿佛“一个垂直生长的戏剧街区”。三天密集式的观剧打卡,小光已连续看了5部音乐剧。作为一名深度剧迷,她的看剧记录绝对算得上高频,“我曾经在17天内看了23场音乐剧,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上海一趟”。
  “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已成文商旅融合消费的一种常态。如今,《阿波罗尼亚》《翻国王棋》等音乐剧火热出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到上海。随行的拉杆箱,成为不少剧迷看剧的标配。“每次看剧,我的装备都很齐全。”剧迷韩露展示着自己的行李箱说,“望远镜、拍立得、相机、票夹,还有一些给演员的小礼物。”
  来自广州的剧迷小新带着朋友专程来上海看音乐剧《阿波罗尼亚》,这部剧她已刷了不下20遍。“很多台词、情节都已烂熟于心,但每一次不同演员组合演绎产生的化学反应却不一样。”《阿波罗尼亚》的剧场空间原本是写字楼里的美容院,如今被改造为一个仿真酒吧。这种沉浸式体验备受年轻群体好评,一些观众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选座经验,解析不同座位的不同观剧体验。
  在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周边,从亚洲大厦到延安东路的大世界,再到南京东路的第一百货和世茂广场,短短几公里的路程里,包含了数十个演艺新空间的小剧场。在这些规模不一的剧场中,每天都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各类演出。相距几步之遥的小剧场,彼此驻场音乐剧的题材和风格大相径庭。
  刚刚在大世界看完沉浸式推理音乐剧《小说》的剧迷阿舟,正奔赴上海第一百货准备看环境式音乐剧《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每次‘连打’(指一场戏散场后立刻前往下一场)都像是在体验‘快穿世界’(在不同时空中快速跳转)。”阿舟说。
  著名的上海大世界,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当年的哈哈镜、魔术、杂技、戏剧等曾风靡一时。近二三十年来,大世界经历几次转型,一度有些“迷茫”。“百年老店”如今活力满满,转机出现在最近两年,大世界转型成“演艺消费集聚区”,引进了诸多音乐剧经典剧目,同步引入诸多年轻态主题餐饮,经常举办年轻人扎堆的各类活动。
  有了客流,自然会带动周边的消费需求。“剧迷通常是‘吃完饭上楼看剧,看完戏下来喝杯咖啡’,演艺与消费高度集聚,看剧与社交融为一体。”大世界副总经理许丽表示,“在我们一楼的戏剧酒吧,你甚至可以喝一杯与剧目同名的精酿啤酒。”
  响当当的上海第一百货,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在老一辈的记忆里,“一百”的王牌是服装、糖果、百货;而在“Z世代”眼里,“一百”已经成为潮流打卡地。这个转型,令很多人意想不到。
  在上海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总经理赵维刚看来,“星空间”的加入是第一百货等线下商圈近年来转型升级中的重点。“这几年来,线下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越来越趋于一致,连入驻品牌也同质化严重。”赵维刚觉察到,想要盘活老牌商场,拥抱“年轻化”的内容改造势在必行。
  2022年10月,第一百货商业中心首次尝试在商场里办艺术展。“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在这次成功后,赵维刚意识到商业综合体想要吸引年轻消费者,不能只靠传统零售和餐饮,还需要加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
  之后不久,第一百货腾出85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改造成19个“星空间”沉浸式小剧场。“我们11楼有一个带穹顶的展示大厅,原来利用率很低,现在变成一间有穹顶的‘剧院’,能容纳400位观众同时看剧。”赵维刚拿出一组数据:2024年1月至7月,第一百货平均每天有5部剧同时上演,周末日均入场观剧1200人次。今年暑假的周末时段,全天最多有20场演出。截至2024年7月底,“星空间”已演出近2100场,观众人数近14.5万人次。
  “可以说,我们成功探索出一种围绕剧场运营的消费新路径。”赵维刚说。
  为了让年轻人有更好的消费体验,商圈经营者也在配套服务上做足功夫。如今的亚洲大厦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产业生意红火。“我们隔壁的两家宾馆现在都把一楼大堂改成了餐厅。”“星空间”的运营方、上海亚华湖剧院经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阮豪说。
拥抱“Z世代”,“谷子消费”热


  上海第一百货不止有音乐剧,还有“谷子”(即Goods,特指二次元领域的衍生商品)。每逢周末,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的四楼就会迎来一场“二次元练摊大会”。
  来自杭州的摊主阿胡是一名资深“二次元”爱好者。“来上海搞‘二次元’,是沪苏浙皖动漫游戏爱好者的日常。这次来摆摊主要想认识同好,也想把自己闲置的‘吧唧’(Badge,意为徽章)出掉,没有想过能挣多少钱。”
  经过“二次元”改造的第一百货,人流显著增加。“我们的‘二次元’商业区现有3000平方米的体量,改造后C馆客流同比上升了70%。”赵维刚笑着说,“新增客流大多都是年轻面孔,整个商场朝气蓬勃。”
  第一百货、世茂广场、百联ZX、静安大悦城……如今,“二次元”店铺正快速涌入上海各大商场,各地“二次元”迷们纷纷来此打卡购物。
  从北京专程赶来上海购买“二次元”周边的苏小姐是动漫《间谍过家家》的粉丝,在她的行李箱内,毛绒玩偶、手办模型、文件夹、便签条等周边应有尽有。“上海有很多线下活动,‘谷子’品类也齐全。我打算这次多‘吃点谷’,回去可以装扮自己的书桌和卧室。”
  “00后”漫迷小散趁着暑假专门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回国,来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哔哩哔哩线下嘉年华。“我是游戏《光与夜之恋》的粉丝,这次来是想蹲一下几款游戏的‘无料’。”所谓“无料”,即展台发放的免费动漫游戏周边。
  根据《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达1.2亿人。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让“二次元”成为线下商圈的转型改造路径之一。
  上海静安大悦城总经理王岩认为,传统商业综合体要想成功转型,把准年轻人的脉很重要。走进现在的静安大悦城,许多打扮成动漫角色的年轻人在商场内自在打卡、互动、购物,带动整个商场的业绩,以摩天轮为代表的“魔都爱情地标”,也逐渐进阶成为“点亮万般热爱”的“二次元打卡圣地”。
  经营漫画书籍的樱漫书店今年4月在上海静安大悦城开业。店长小玖告诉记者,开业的头三个月,基本每个月都能有200万元的营业额。“尤其在五一假期,5天的营业额达到了100万元。”
  酷乐潮玩静安大悦城店的店长赵红梅也对今年的销售额颇为满意,“今年6月我们销售额有100万元,在全国300家门店内是次元领域的第一名。当然,我们的定位更偏向‘二次元’方向,平时也会通过互联网做好产品推广和客群维护。”
  今年3月,chiikawa×miniso主题快闪店全国首站登陆上海静安大悦城。“开展首日10小时销售金额就达268万元,创下我们IP展单日最高销售纪录。”王岩说,活动历时39天,创下超2610万元的销售金额,一举打破商场开业以来IP展销售金额纪录,带动15万人到场购物。
  “我们的‘二次元’业态场地只占总商场面积的6%,但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8000万元。”王岩介绍,2023年,静安大悦城共举办24场IP临展+快闪店活动,创下近1亿元的销售业绩,其中有5场突破千万元。2023年静安大悦城的客流比2021年增加了30%,销售额增加了33%,创下自开业以来的新高。
  世茂股份上海世茂广场助理总经理文婧也深有感触:“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情绪消费’被不断强调,体验感和沉浸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二次元’业态的布局可以为线下商场带来新鲜感和新流量。”
“流量”变“留量”,还需长思量


  面对消费热,还需冷思考。“流量”变“留量”,一字之差,背后却有很多工作要做。让“新楼宇经济”持续释放消费活力,需要久久为功。
  不论音乐剧还是“二次元”,想要进入规模化的良性循环,还要算清背后的经济账。“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产出与回报,是没法让一个产业壮大的。”许丽说。
  这也是阮豪先从小剧场做起的原因。“小型音乐剧成本可控,不仅能降低投资风险,也有利于爆款剧目的孵化。”阮豪说,“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末位淘汰,再不断上新。我们计划到2026年,剧场数量从现在的60余个拓展至100个。这两年演艺产业发展很快,相信这个市场还有巨大空间。”
  产业良性发展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可期的职业前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音乐剧演员何铭海最近正忙着排练新剧《末日迷途》,“以前想演戏,却没什么机会。这两年上海音乐剧市场氛围越来越浓,也让我能专注演艺事业,坚持自己的梦想”。
  在相关产业的经营者看来,上海能有如此活跃的文旅产业市场,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2017年,上海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推广“上海艺术商圈”合作模式,鼓励商业综合体引进创新演艺项目;引导促进动漫游戏会展平台发展,活跃动漫游戏及衍生产品消费。
  坚守服务意识是“新楼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周到的公共服务是留住消费者的重要一环。如今,上海的城市服务也越发周到,从神经末梢的改变积累好的口碑。
  今年7月,上海地铁试点行李寄存服务。乘客可在包括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南京东路等12座车站内的24个寄存点寄存行李。一些商场、酒店也设置了临时行李寄存区域。不仅如此,一些聚焦“二次元”产业的商场还自发为漫展游客提供交通服务。今年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简称ChinaJoy)期间,静安大悦城为游客提供专车接送,从展会直达商场继续“二次元之旅”。
  事实证明,当传统商业综合体与最潮的文化内容相融合,新世代的消费潜力和未来可能性会被无限激发。从一个个拉杆箱不断涌入,到一栋栋写字楼的改造升级,潮流文化产业驱动传统商圈消费热,背后是上海文化产业供给的不断丰富、配套服务的快速优化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稳步提升。
  文商旅融合,让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文化享受,也让传统商业“凤凰涅槃”,“楼宇经济”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王永前 杨金志 程思琪 周杉)
 
当“暖城”遇见“冰城”
当“暖城”遇见“冰城”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这个夏天,打开旅游导览搜索避暑去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频频登上热门目的地榜单。在中国地图上连线这两座城市,2000公里的路线正似“雄鸡”的脊线。
  从大河大漠大草原大峡谷交相辉映的“暖城”鄂尔多斯,一路北上抵达“冰城”哈尔滨,暖与冰的碰撞与共鸣将在这一刻形成具象化的表达,串联起一条中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
  暖与冰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在文旅发展上有着相似的“破圈”逻辑。热情好客、真诚迎客、暖心待客……“暖城”与“冰城”立足自身特色打造旅游城市,以真诚质朴的方式迎客宠粉,以“友好型市格”推动文旅发展持续升温。
  近日,鄂尔多斯与哈尔滨的企业代表参加在哈尔滨举办的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共洽合作发展。当“暖城”遇见“冰城”,两座城市将进一步打造密切交织的发展篇章,碰撞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绚丽火花。
“冰城”的凉爽吹向“暖城”


  暑期以来,素来以凉爽著称的哈尔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消夏避暑。
  帐篷、浪花、沙滩……在位于哈尔滨市的呼兰河口湿地公园,身着泳衣的游客逐浪戏水。水上飞鱼、水上小黄鸭等热门水上项目丰富多彩,孩子们的笑声在沙滩区回荡。
  哈尔滨立足全域全季,深挖人文荟萃、清凉气候、欧陆风情、绿色生态等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沿江游、湿地游、森林游、红色游、研学游,深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
  哈尔滨各景区不断推出“宠客”新样式,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哈尔滨极地公园室内20摄氏度恒温,让游客“清凉一夏”。全新推出“白鲸许愿节”夏日限定活动,送出门票、年卡代金券、文创产品、餐饮套餐等“鲸喜”福利。“暑期以来,哈尔滨极地公园客流量同比增长25%。”哈尔滨极地公园品宣部经理张继伟说。
  “消暑”“凉爽”“清凉一夏”是“冰城”哈尔滨和“暖城”鄂尔多斯共享的夏日旅游关键词。
  鄂尔多斯夏季平均温度仅21摄氏度,一望无际的绿意盎然和乌兰木伦湖的轻波凉风引人入胜,密集的丛林化身“天然氧吧”,让盛夏凉爽宜人的“暖城”成为游客纳凉避暑的优选地。
  盛夏时节,全国消夏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启动,围绕“夜游、夜食、夜演、夜宿、夜集、夜读、夜健”七个主题,鄂尔多斯推出60余项夜间文旅活动,统筹发放600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大礼包。
  清凉晚风拂过,随风而动的音符将热浪一股脑儿淹没,散步纳凉的游客们纷纷打开手机灯光,融入美妙的歌声。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了多场“音为有你·乐动伊旗”小镇音乐会,让“暖城”夏夜成为游客的美好记忆。
  为迎接暑期消夏旅游高峰,伊金霍洛旗建设露营小镇、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创作小镇、玫瑰产业园等项目,推出乌兰湖畔野奢营地、温沙水湾、绿格盈盈农场等多个草原露营旅游新业态,开发现代农牧业生产、观光、休闲等旅游功能,打造郡王府非遗街区,给游客提供应接不暇的游玩选项。
“暖城”的温暖吹向“冰城”


  鄂尔多斯因盛产煤炭知名,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包括黑龙江省在内的全国28个省、区、直辖市的能源使用需求,温暖了大半个中国。除了煤炭保供,鄂尔多斯还产出优质的羊绒,为人们带去温暖。
  不仅是温度上的暖,“暖城”的温暖还体现在无微不至的暖心服务上。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游客提供贴心、细致的热情服务,鄂尔多斯成为游客口中名副其实的“温暖担当”。
  “暖城”群星演唱会的“暖心伴手礼”,大型烟花秀活动中“马不停蹄”的摆渡车……旅游旺季,鄂尔多斯成立了宣传、通讯、交通、安保、公共服务等多个专班,推出高速路段提速、四大场馆延迟闭馆、组织大型酒店签订价格承诺书等“暖城暖行”十条举措,努力提升城市文旅服务水平,竭力保证游客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针对外籍游客的兴趣偏好和消费习惯,鄂尔多斯市精心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多部门协调配合,在边检入境、外币支付、离境退税、翻译讲解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暖心细致的针对性服务。
  “暖城”的暖心与“冰城”的温暖同频共振,都用真诚表达淳朴热情的欢迎。
  “我们会‘在线’‘听劝’‘秒回’,完善‘宠客’措施,以贴心服务彰显‘尔滨’温暖。”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
  “冬季‘火出圈’带来的流量仍在延续,我们全面做好夏季旅游旺季服务保障工作。”哈尔滨市松北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张锐说,自3月起开始春夏季旅游宣传,充分发挥旅游工作联席会议专班办公室作用,组织卫健、应急、交通、公安、消防等10个部门,安排约190名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旅游旺季的市场综合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
  “我们现在推出了大概百余种‘小份菜’,为了更好迎合大家的口味,一直在迭代更新菜品。”赵记家门口餐厅总经理刘思雨介绍,推出这类“小份菜”,满足旅客们“尝鲜”需求的同时减少浪费,提供更灵活的点餐选择,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避免因食量有限而错过其他美味,让游客的每一次用餐都成为一次丰富多彩的美食之旅。
  “暖城”“冰城”既凉爽宜人,也热情待人,用真诚打造旅游的亮丽名片。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成为两座城市旅游市场火爆的“流量密码”。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尽管“暖城”“冰城”有着相似的夏季避暑旅游资源和热情好客的“友好型市格”,但是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分别立足于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两座城市在各自的发展路径上各美其美,在交流和碰撞中美美与共。
  与哈尔滨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不同,鄂尔多斯市行政中心所在的康巴什区仅有20年的历史。
  2004年,鄂尔多斯市在一片只有两个村的戈壁荒滩上,开始规划建设一座新城。20年时光倏忽而过,这片土地已蝶变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花园城市”,凭借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园林城市。
  2012年,康巴什区被全国旅游质量等级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申报并被批准的国家4A级旅游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27.3%,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3%,人均公园面积32.7平方米,空气优良率90%以上。
  行走在年轻的康巴什区街头,空气清新,花园遍地,高楼大厦之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靓丽的城市风景和便捷的“十分钟文化娱乐圈”让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感受到舒适惬意。这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的休闲度假与多元文化体验胜地。
  哈尔滨多元文化荟萃、中西文化交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长红”的最大底气。市区保留着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哥特式等一大批历史建筑,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城”。这里是我国传承现代音乐艺术最早的城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品牌整合夏季旅游资源,让音乐会、美食节、啤酒节深度融合。
  无论四季如何变化,中央大街都是不容错过的打卡地。它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由87万多块面包石铺成,是哈尔滨闪耀的城市名片。漫步人头攒动的“百年老街”,巴洛克、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等风格的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承载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洋溢着独属于“尔滨”的浪漫气质。
  2024太阳岛企业家年会上的“特色文旅与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设置了鄂尔多斯城市品牌推介活动。通过经验分享、展览展示、传播推广等环节,“暖城”鄂尔多斯将在“冰城”开展城市文化的交流和推介。
  “暖城”遇上“冰城”,共同探寻产业乘势而上的发展新路径,势必会写出城市间密切交织、合作发展的新篇章,碰撞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火花。
  “借助活动影响力和品牌识别度的叠加,我们希望以旅为媒,邀请更多人了解鄂尔多斯、游览鄂尔多斯、读懂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芸表示。
  哈尔滨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举办期间,还将推出“尔滨一夏”特色文旅深度调研、特色文创产品展示以及特色文旅推介等系列活动,为全国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并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贺书琛 刘赫垚 朱悦)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邹大鹏

  一首歌,一个岛,一座城。很多人初识哈尔滨,源于郑绪岚的那首《太阳岛上》。有人说,尔滨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其实早在45年前,《哈尔滨的夏天》就已火遍中国。
  太阳岛,在许多名家笔下都被雕琢过。瞿秋白、朱自清、萧红、艾青、杨朔等众多作家和诗人,都曾留下松花江和太阳岛的记忆。
  太阳岛是一个让人凝神静思的好地方。作家刘白羽战争年代曾在哈尔滨工作生活,多年后他曾用拐杖指着太阳岛说:“那一年,周立波住在太阳岛,写他的《暴风骤雨》……”
  太阳岛究竟有何魅力?为何《哈尔滨的夏天》的词作者王立平和演唱者郑绪岚未曾见过岛,却能描绘得如此之美?带着期冀远赴而来的人们因何会有些许怅然若失?……带着一个个追问,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小岛与太阳


  哈尔滨,是一座名城,也是一座不容易说清名字由来的城市。作家阿成在《哈尔滨人》中这样解释:有的说是蒙古语“平地”的意思,有的说是“晒网场”的意思,也有的说哈尔滨是“阿勒锦”的谐音,是女真语“光荣”与“荣誉”的意思。
  《哈尔滨市志》记载,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松嫩平原的东南缘,松花江由西南向东北流过市区。自帝舜时始,经夏、商、周三代,哈尔滨地区为肃慎族故地。清同治三年(1864年),满文“哈尔滨”一词在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出现。
  松花江水,浩浩汤汤。江中的太阳岛郁郁葱葱,名字由来却也是众说纷纭。曾在太阳岛生活90余年的杨荣森老人,生前曾创作《太阳岛史略》手稿,记录了三次名字变化:早期称为“太阳滩”,后又称“太阳照”,最后名为“太阳岛”。
  《太阳岛——未知的百年故事》一书中记载,清朝中叶,太阳滩是由松花江多年泛滥淤积而成。滩上沙粒洁净且大,有白、黄两种,沙质透明,夏日沙面炙热如火,“日无人进,夜无蛙栖”,并且由于沙粒在阳光照射下闪动耀眼之光,因而被喻为“水上的太阳”。捕鱼季节,渔民们收网时将渔船靠拢在岸边,将此称为“太阳滩”。
  “太阳照”为航行的中俄船员所称。清光绪末年,哈尔滨至扶余上行航线开通。上行第一个“照头”(航标)设立在太阳滩上,凌空而起、十分醒目。水手们时常泅渡或操舢板来此野浴,称之为“太阳滩照头”,后简称为“太阳照”。
  “太阳岛”则是游人称之并传延至今。来此修建中东铁路的俄国人,在松花江北岸发现了这一理想的沙滩浴场,并建起了错落有致的别墅,称为“太阳岛”。有资料记载,这座岛第一次被正式标注上俄文名称是在1923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出版的《哈尔滨市全图》里,俄文名称的中文直译为“阳光明媚的岛屿”。1925年6月30日,《滨江时报》刊发《太阳岛中春色多》一文,可见当时已命名。
  “太阳岛”名字由来还有诸多版本。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太阳岛附近盛产松花江“三花五罗”之一的鳊花鱼,当地满族人称其为“taiyaon”(音“太要恩”),谐音与“太阳”发音相近,久沿成俗,人们在后面加一个“岛”,便泛指这片岛屿了。当然,还有因“太阳公公”住在岛上而得名等传说,但颇难让人信服,想来只是一种美好寓意。
  有文章考证,关于太阳岛区域最早的史料记载,可追溯到1683年,太阳岛一带曾在清康熙年间作为水师营地开发利用过。那时的太阳岛,是包括沙滩在内的一片原始荒原,由黑龙江呼兰副都统管辖。此处产贡珠、贡鱼,曾被清廷封禁200余年。
  直到一条铁路的到来,让小岛变得喧嚣热闹。《哈尔滨铁路局志》记载,1896年,李鸿章与沙俄代表罗拔诺夫签订《中俄密约》,在“共同防日”名义下,俄国攫取了在我国东北境内修筑经营铁路的权利。俄方定名为“满洲铁路”,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这条铁路被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也就是后世所熟知的“中东铁路”。哈尔滨人将铁路称为“铁道”,道里区和道外区也因在这条“铁道”的左(里)和右(外)而得名。
  1898年6月,中东铁路工程局由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迁到哈尔滨。大量俄罗斯人涌入,灌木丛生的太阳岛成为他们的“世外桃源”,伴着江风、绿草和树荫来此野浴。据记载,当时的水上警察,曾以有伤风化为由进行取缔,但岛上林密处处可藏,且俄侨精通水性,终无可奈何,反而来此野浴之人更多,成为游泳避暑胜地。
  1929年出版的《滨江尘嚣录》如此描述:“太阳岛位于松花江铁桥之西侧,隔江与道里相望,面积约四平方里。其上有饮料馆数十家,并无可录之风景。惟以位于江心,独得清凉之气……虽着尺许之浴衣……华人望见者,多垂头掩面而过。惟彼卧者,仍坦然如故,并作犬吠驴鸣之歌,毫不介意,怡然自得,此之所谓非我族类,其习各异之谓也。”由此可见,当年的太阳岛,曾以苍莽的原始风光和奔放的异域风情而著名。
歌声与远方


  太阳岛第一次闯入国人心扉,不得不提起《哈尔滨的夏天》。197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这部电视风光艺术纪录片,片中《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优美旋律迅速传遍神州。
  江风徐来,榆柳轻拂,往日重现。在颇具年代质感的修复老画面中,松花江南岸江边,身着五颜六色泳衣的少女们信步而来,江北岸太阳岛畔,孩子们在水里追逐嬉戏……那些年,电视在中国家庭还没有普及,9吋和12吋的黑白电视已算奢侈,很多人都是在广播中先听到了《太阳岛上》。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鱼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小伙们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幸福的热望在青年心头燃烧,甜蜜的喜悦挂在姑娘眉梢,带着真挚的爱情,带着美好的理想,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自由明快的音韵,让“尔滨”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心驰神往的浪漫之都。
  “《太阳岛上》这首歌是再真实不过的了,它反映的就是我们哈尔滨人的生活,哈尔滨所特有的那些文化氛围和生活情境的实在描述,太阳岛一进去那种开阔、自然、大气浑然的感觉。”词作者之一的邢籁曾如此说。
  早年间的岛上,大树连着大树,丛林接着丛林,摇摇曳曳,一望无际。每当5月,丁香林的芬芳笼罩着整个岛屿,向江面飘散而去。往深里去,蔓延开来的是绿草覆盖的湿地,“塔头墩子”一个接着一个,没边没沿儿。捡起一块“土坷垃”扔过去,立刻会有一群野鸭子扑拉拉嘎嘎叫着惊飞起来……岛上有不少小河汊子,藏在树林、草丛之间,清清的,潺潺的,曲曲弯弯。坐着小船划过去,低头一望,大鱼小虾就在船边桨旁。
  瞿秋白、朱自清、萧红、艾青、杨朔等众多作家和诗人,都曾留下关于松花江和太阳岛的记录。
  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对松花江畔的景色留恋难忘:“哈尔滨这个地方……初到的时候,总不免有种种奇异的感想……蔚蓝的天色,白云和堆锦一般拥着,冷悄悄江风,映着清澄的寒浪。松花江畔的景色,着实叫人留恋。”
  朱自清则是在太阳岛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下午:“岛上最好的玩意,自然是游泳,其次许就算划船……岸边穿着游泳衣的俄国妇人孩子共四五人,跳跳跑跑地硬挤到我们船边,有的浸在水里,有的爬在船上,一同照在那张相里。这种天真烂漫,倒也有些教人感着温暖的……我们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萧红于作品中感叹太阳岛上幸福的味道:“水声、浪声,郎华和陈成混合着江声在唱。远远近近的那一些女人的阳伞,这一些船,这一些幸福的船呀!满江是幸福的船,满江上是幸福了!人间,岸上,没有罪恶了罢!”
  方未艾所撰《杨朔在太阳岛》一文,记录了1933年杨朔和他乘小船游岛的画面:“我们寄存了小船,登上了太阳岛……就跳进了太阳岛畔的大江游起泳来……那时太阳岛还很荒凉,在沿江一带有两个木排搭成的水上体育场,在岛的东边沿江一带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简易房……只有这个江岛餐厅像鹤立鸡群一样是一座现代式的楼房。”
  艾青晚年在病榻上提笔写道:“想念哈尔滨,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波光粼粼的松花江水,在他的心中幻化成一首快乐的歌,“或许这是一个梦想,或许这是一个希望,忽然有一个太阳,涌现在松花江上,在热切的盼望中,梦想和希望终于开花,在江心的一片地,果然充满了阳光……”
  他在《留赠给松花江哈尔滨太阳岛永久的纪念》中感叹:“每当夏日来临,哈尔滨的男女老少,在江水里欢腾跳跃,获得了愉快的疲劳,然后躺在沙滩上,坦然领受上天的抚慰……太阳——无穷的能量,使年老的变得长寿,年轻的美丽健康,年幼的加速成长……”
  创作《冰山上的来客》的编剧乌·白辛,1958年曾在哈尔滨从事专业创作。善泳的他曾为追逐灵感乘汽艇整夜溯流而上,也曾在松花江中踩水畅游,并最终在太阳岛上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太阳岛是一个让人凝神静思的好地方。作家刘白羽战争年代曾在哈尔滨工作生活,多年后他曾用拐杖指着太阳岛说:“那一年,周立波住在太阳岛,写他的《暴风骤雨》,我到前线去。行前,我去太阳岛看他,我很惊异,周立波一个湖南人,由于他深入到土改斗争中去,熟悉了东北老百姓的生活,他写东北,连语言都是东北的,很地道。”
  正如作家阿成在《太阳岛:天籁的品格》一文中所说,“它总是矜持地与繁华的城市中心保持着一段距离,保持着一种天籁的品格、静思的个性、潇洒的风貌与超凡的神韵……”
面包与红肠


  那些年,曾有游人说,太阳岛的美,来自歌声,止于歌声,可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许多游人第一次踏上小岛,都不禁会问:“太阳岛究竟在哪儿?”既有地理上的不清,也有心理上的不甘,因为这并不是他们心中按图索骥的“太阳岛”。
  “邢籁,亏了写这首歌的时候,我没先来过……”当《太阳岛上》的词作者之一王立平第一次踏足太阳岛时,归来的路上沉默良久,也向另外一名词作者邢籁“吐槽”。
  演唱者郑绪岚也面临同样的困扰。当年,不知有多少人,从广播、电视、舞台上听到了这首歌,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顺着歌声来寻找、体味太阳岛的美妙遐想。“这首歌比太阳岛本身要美丽多了!”“要是太阳岛真的像歌中所描述的那样令人神往该有多好呀!”来自歌迷的不解,让当时还没来到“太阳岛上”的她也很费解。
  1979年,电视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摄制组来到哈尔滨,邀请黑龙江省词作家邢籁和秀田创作歌词,于是就有了《到太阳岛去》这个作品。据王立平回忆,当年9月下旬的一个周末,一个老同学来访,让他放下手中工作,全心帮助《哈尔滨的夏天》改写插曲,因为当时音乐编辑跟导演有争执,一审未过后编辑走了,而节目又要在10月1日播出。
  “救火”的王立平觉得原来的歌词和曲调都得改,于是将这支原名叫《到太阳岛去》的歌曲改成了《太阳岛上》,还把电视片中另一首《浪花里飞出一串歌》的歌名改成了《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没想到,一天时间仓促而成的“救火作品”,竟然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完成《太阳岛上》的词曲后,王立平骑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匆匆忙忙拜访素不相识的东方歌舞团独唱演员郑绪岚,邀请她来演唱《太阳岛上》。两天后,歌曲录制完成。
  “有的朋友千里迢迢来到了太阳岛,结果有点失望。我第一次演唱这首歌的时候,也没去过太阳岛。”郑绪岚曾回忆,录音的时候还没有唱熟,匆忙地录了这首歌。
  仔细品味歌词,我们可以发现,词作者对太阳岛自然景观的描写并未着墨几许,更多的是描绘一种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尤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王立平“怀着希望面对明天”,开启了关于太阳岛的“小题大作”。正如我们今天听到的《成都》《漠河舞厅》等歌曲,歌词不见城市的全景风貌,景外之意却又深深地烙印在心中,想来是异曲同工。
  松花江和太阳岛,与南方的秀丽婉约不同,尽显北方的苍莽与豪迈。这里没有富春江上“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的清绝,没有“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的回味,也没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灵动,更没有“一篙残腊雨,千古富春江”的怅然,这里有的是“东去大江水”和“混同天一色”的壮阔和旷达。
  也许,只有哈尔滨本地人,才能深刻感悟这座岛的不同。远眺观画,身入景中,人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如同歌声中所唱的那样。迟子建在《烟火漫卷》中写道:“一座城市有一条江,等于拥有了一册大自然馈赠的日历。对于哈尔滨这样的都城来说,这日历就是一部四季宝典。每日清晨翻动它的,是风霜雨雪,以及依托这条江生息的人们。”
  猎枪早已入库,但帐篷、鱼竿,尤其面包与红肠,却成为哈尔滨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俄侨文化影响,这个城市对郊游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当年,用白纱布做成的“网”,一兜一捞,几条活鱼、一堆儿江虾立刻出现在“网”里。上得岸来,舀些江水,加点咸盐一煮,合着大列巴、红肠、哈尔滨啤酒……虽然那时只有周日一天休息,却已是滋味无穷。
  太阳岛,是每个哈尔滨人家中“最美的后花园”,也是精神的栖息地。这里有塞北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也有自由自在天、地、人无限和谐的生活情境。只有享受“闲驻”的野趣,才能体会到这种生活的独到之美。
  于是,“到江沿儿去”,来松花江南岸江畔,凭栏或席坐观赏壮观景色,远望余晖在太阳岛斜拉桥索上如同乐谱般的跃动;“到太阳岛去”,来松花江北岸太阳岛,在草坪上享受大列巴、红肠和啤酒的醇香自在,在六弦琴和笑语声中纵情歌唱……这一切,成了这座城市市民最神圣的享受和圣洁的精神洗礼,就像“撸串”和“锅包肉”一样作为城市基因流淌在市民血液里。
  “第一次去太阳岛真记不起来了,反正从小就跟着家人去玩,跟着同学和老师去郊游。”由于去的次数太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很多老哈尔滨人甚至记不起去太阳岛的“第一次”,因为好多人都是在襁褓中就已游岛。那时,还没有太阳岛公路大桥,需要乘坐票价几毛钱的轮渡,横跨松花江。
  《说文解字》有言:“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太阳岛”不仅是天赐之名,也是一个充满着美学与哲学意味的神奇箴言。与公元前小亚细亚半岛上流行的雅木布拉斯小说《太阳国》(赫利奥波利特)有同样的象征意味。因此,作家阿成感叹:“多少年来,太阳岛始终是哈尔滨人心灵的圣地,精神的憩园,想象与遐思的翅膀,诗歌与爱情的乌托邦。”
江水与乡望


  据太阳岛上的老人回忆,最初的太阳岛并不是四面环水,而是三面。先后历经1932年、1957年、1991年和1998年等几次较大洪水,后经疏通实现四面环水。
  当年的太阳岛,除了金色的沙滩,还有红色的记忆。《太阳岛——未知的百年故事》记载,1907年,哈尔滨中俄工人在太阳岛上举行了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奉天日报》8天之后曾刊登一条简短消息,称哈尔滨的俄国工人和中国工人“集三千余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并举行罢工。赵一曼岛上擒特务、赵尚志滚冰离岛躲避日寇追捕……往事并不如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讲述着红色故事。
  当然,这里还有日本特务、国民党特务在岛上米尼阿久尔餐厅的密谋和谍战,惊险程度不逊于《马迭尔宾馆的枪声》。这座形似轮船的“木头餐厅”,在20世纪90年代毁于一场大火,那些记忆碎片也随之隐入尘烟。
  转瞬百余年,太阳岛日新月异。沿松花江公路桥一路向北,至太阳大道入口处,可见“哈尔滨新区欢迎您”巨型绿植雕塑。右转即见“太阳岛”拱门牌,前行千余米,卧一巨石,列于巨型拱门建筑前,名曰“太阳石”。此石2003年立于此,状如芒果,长7.5米,重达150吨,上书“太阳岛”三字,由赵朴初先生1984年为《哈尔滨日报》太阳岛文学副刊题写刊头所拓而成。
  抚石而立,观老人苍劲之字,吟唱《太阳岛上》,成为景区打卡的“网红”节目。跨过拱门,踏过太阳桥,就进入了太阳岛公园内部。这座公园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太阳岛风景区内最早建设的公园。1980年,重新规划建设后,水阁云天是公园主景之一,与太阳山隔湖相望,居阁之上有“扶栏观鱼跃,仰首观云天”之妙,湖面巨型钢塑天鹅栩栩如生。远处,太阳瀑假石中,有三叠瀑布,“清泉飞珠帘”颇有清凉之感。
  此后,又建设了栖凤台、坐龙广场、松鼠岛、笨熊乐园和冰雪艺术馆等景点。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阳岛风景区亦如哈尔滨人大气豪迈的风格,夏季免费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由太阳岛核心景区、太阳岛休闲服务片区、系列博物馆和老建筑群、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地带等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游客聚集的太阳岛公园,只是其中一部分,沿公园3号门向南直行300米,就到了松花江北岸,这里有观光索道城堡和网红斜拉桥,附近是古木参天和成片的老建筑群,不少疗养院也坐落在此。
  “目前岛上这侧现存的最老建筑建于1930年,是太阳岛上第五栋俄式小楼,位于游览街8号。”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单庆香,对岛上的老建筑如数家珍。
  每一个老建筑里,可能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喜。平原街11号一座4层老建筑内,是一家免费对游客开放的中俄油画收藏馆。游人信步而入,才发现别有洞天,企业家韩建民在中俄贸易大潮中淘金,又将所得购买名贵油画,其中500多幅展陈于此。“这就是太阳岛和哈尔滨这座城的韵味,也是了解她们的一扇窗。”韩建民说。在门口的留言簿上,一位游客写道“留住美好画面,一刻也成永恒”。
  炎炎夏日,走在古树成荫的小街,伫立静望眼前油漆斑驳的木制别墅,听堤岸旁激荡的江水鸣诉,岁月的弓弦仿佛又拉回到百年前。不远处,巨型的铜制钢琴雕塑三足鼎立,空中的《太阳岛上》余音绕梁,甜蜜的恋人在长椅上轻喃细语……这浪漫的岛,记录了数不清的美好爱情和岁月沉思。
  有人走,有人留;有情来,有缘散。在这座哈尔滨的“城市会客厅”里,上映着人间百味和历史剪影。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太阳岛,也沉浸着一段往事,有亲情、友情和爱情,有青春如歌和岁月如梭,有不远千里的奔赴和离别,有漂泊在外游子心中的江水和乡望。
  身边的人,不懂得去珍惜;身边的美景,不懂得去尽享。只有离开了,才发现当初的美好,太阳岛也是那样,让每一个远行的“尔滨”人魂牵梦萦。
  35年来前到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工作的毛丽萍,对这个岛充满了亲情,这里的一草一木留下了几代太阳岛人的汗水和憧憬。“太阳岛最早开启了中国的休闲游模式,人们对太阳岛的美好期冀,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说,初登岛,并没有歌中唱得那么艳丽而惊诧,这就像哈尔滨人,朴实无华、热情开朗,需要用时间慢慢感受。但只要你进入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被那种大自然的气息所吸引、陶醉和融化,快乐起来、真诚起来、身心和谐。
  如今的太阳岛,已不再是单纯的金色,还有了阳光般的五颜六色。冬天,她是洁白的,这里的雪博会打造了一个雪国童话世界;秋天,她是斑斓的,如同一幅油画沁人心脾。夜晚,这里是多彩的,不仅有香喷喷、烟火气的夜市,还有可以整夜露营的帐篷营地,更有《遇见·哈尔滨》这样的沉浸式演出。
  夜幕拉开,江心垂月,江畔照人。舞台依“水”而建,形式以“水”为秀,内容从“水”开始,演员们通过歌舞、杂技、水上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辅以水幕电影、火秀、打铁花、无人机表演等,在光影与音乐的交错中,展现出一个梦幻的“尔滨”,也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根魂娓娓道来。
  如今的太阳岛,正踏浪高歌。在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努力下,这里正让“帐篷”回归,打造品质露营地,将天然的“清凉”资源转化成“火热”的度假产业;让“夜幕下的哈尔滨”在“夜幕下的太阳岛”绽放,依托文化资源和生态基底打造“夜经济”;以“唱响太阳岛上”为创意,将风景区核心景区打造成音乐主题公园,培育以爱情和婚庆为底色的“甜蜜经济”……太阳岛正将流量变成更多美丽的遇见和浪漫。
  “太阳岛”品牌,自20世纪初就已闻名。从牛奶、香烟,到后来的啤酒、白酒、大酱、炒勺、洗衣机和摩托车,有些产品随着时间流逝淹没在日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但这个品牌的魅力却历久弥香。
  近两年,“太阳岛”品牌再次为大家所熟知,还缘于一场盛会。“南有博鳌,北有太阳岛”,中国精英企业家齐聚于此,参加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在这片中国最北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平台,绘就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蓝图。
  “幸福的生活靠劳动创造,幸福的花儿靠汗水浇,朋友们献出你智慧和力量,明天会更美好……”《太阳岛上》的歌词在新时代的“尔滨”更加贴切。
  相逢太阳岛上,尽享最美时光。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川流不息流淌,夜夜进梦乡……远处,江桥上的高铁疾驰而过,宛如昨日时光,这一江碧水叠绣浩瀚,恰如歌声渐远,神韵却在中华回荡。
 
《黑神话:悟空》火了!中国古建“出圈”了!
《黑神话:悟空》火了!中国古建“出圈”了!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空走廊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这两天互联网谁最火?悟空!20日发布的中国首款3A单主机游戏《黑神话:悟空》,不仅让游戏圈沸腾,也带火了中国古建,更让中国文化一跃出海。
  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黑神话·悟空》选取了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画面精美,令人震撼。
  在众多取景地中,山西元素占了大多数。
  “地上文物看山西”,不是虚名。山西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古建筑的天堂,2.8万余处古建筑像散落的珍珠,点缀着表里山河,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80%以上。山西现存彩塑、壁画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晋城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隰县小西天悬塑、高平铁佛寺彩塑、大同云冈石窟、朔州应县木塔、朔州崇福寺、五台山佛光寺……古老的建筑、彩塑、经幢、石雕栏杆等在游戏中高度还原,让玩家在游戏中领略文物之美。
  “悟空”正在带火古建游。
  早在几年前游戏预告片播出时,网友们“圣地巡礼”的热情就已被激发,取景地的游客数量在不断增长。
  “怒发冲天”的亢金龙在游戏中令人惊叹。这一形象来源于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之一。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人数去年是3.4万,今年前7个月已增长到5.68万人次。
  隰县小西天已打出《黑神话:悟空》取景地的相关介绍。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就已达13.5万人次。
  佛光寺内,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唐代经幢、唐代彩塑、明代罗汉像齐刷刷“走进”游戏。去年佛光寺的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次。
  越来越多网民希望“追随天命人的足迹,体验中国的古建之美和文化之韵”。
  “希望通过游戏的宣传,带动更多人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献智献策。”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尹振兴说,他们以敬畏之心守护好文物的同时,开设壁画课程、举办二十八星宿的研讨会、开发文创产品等,促进文物活化利用。
  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讲解方式,用数字化激发文物活力,通过文创产品将文化元素凝练于方寸之间,使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不仅山西,各地一直在努力。
  “悟空”更是掀起一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
  “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文化自信最直接的表现。通过它,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佛光寺保护利用所所长胡俊英说。
  在社交网站上,有人夸赞《云宫迅音》改得燃,有人介绍游戏取景地的历史文化,有人深度解析《西游记》中的角色故事……
  从“文化热”“文博热”到“古建热”,背后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人希望深析经典背后的故事,通过博物馆、古建筑等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
  这款游戏还为全球玩家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新途径。在国外一些网站,游戏爱好者在积极发布相关的解读类视频,不少外国网友对《西游记》、中国古建筑、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不仅仅是一款国产游戏的偶然“出圈”,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产物。相信随着对中国文化IP不断深度挖掘,更多现代科技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穿透力。
 
悟空缘何一跃出东海
悟空缘何一跃出东海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空走廊
 
  悟空,你终于来了。
  这两天,取材于中国神话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境内外持续刷屏。名著、古建、3A、国风,几个特色标签加持,以中国文化特殊的吸引力为内核,焉能不火!
  近年来一系列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象级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志气锐气底气。
  从《西游记》等经典小说,到如今的《黑神话:悟空》,把过去、现在、未来深度融合,将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真切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与世界分享。
  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进入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加凸显,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此时,让文化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尤为重要。
  让文化说话。要让说出去的故事更有传播力,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让文物说话。文物及历史古迹是古老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无声的传承。将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让历史说话。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绵延不断的华夏文明史,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题材。在古往今来中探究、在历史与现实中挖掘,传承先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让更多外国人感受中国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悟空来了!头顶上,中国空间站遥望深邃的宇宙;脚底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磅礴而厚重。这只猴子根植文化沃壤,逢崛起大势,既横空出世,亦水到渠成。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还看今日之中国,我们更有信心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更多华美。
  (记者刘开雄)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正定与敦煌之间,文明回响千年
正定与敦煌之间,文明回响千年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空走廊
 
  本报记者张玉洁 闫起磊

  正定与敦煌,我国陆地版图中分居一东一西,两地相去数千里。但倘若你听过这样的故事,很难不为之惊奇:
  千余年前,无名画工遥居大漠,在莫高窟中描绘着正定的山川风貌与市井繁华;
  近百年前,仁人志士不惧战火,在两地残垣中寻找中国之美并为保护付诸一生;
  而今,宝藏重绽华光,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们携手共进,在传承发展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正定伏笔 丝路繁华


  正值暑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博物馆中游人如织。穿行文物间,讲解员马思琪常带领游客在一幅壁画复制品前驻足。
  这是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绘于五代时期。壁画面积约46平方米,人物达500多位,是莫高窟现存的最大壁画。“《五台山图》绘有‘河北道镇州’,正定古称镇州、真定等。这幅敦煌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正定的图画。”马思琪说。
  正定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千余年的建城史,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见证了悠悠不断的中华文明。
  走进位于正定古城的开元寺南遗址,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连续叠压。遗址内,错落的房址、道路、水井诉说历史的厚重;图片墙上,绿釉陶枕、白釉熏炉、红陶佛塔等出土文物彰显文明的多彩。
  “考古发掘显示,正定古城是典型的古今重叠型城市,折射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光是出土瓷器,就涉及邢窑、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6个省份的十余处窑口,足见古时正定的商路畅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翟鹏飞博士说。
  千年之前、千里之外,敦煌画师何以知晓正定?繁华之外,还有答案。
  史书记载,汉武帝为经营西域,“列四郡、据两关”,敦煌郡便是其一。汉使张骞两出西域、“凿空”丝路,大国由此梦起。滋养于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秉持着开放进取的气度,地处“丝路咽喉”的敦煌逐渐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佛、道、摩尼等多宗教并存,汉、回鹘、鲜卑等各民族共生。
  沿着丝绸之路,胡椒、胡豆、胡萝卜等丰富的西域物产进入中原。轻柔如云的丝绸,则是令西方人追捧的东方礼物。而这,正是正定埋下的精妙伏笔。
  “历史上,正定制陶业、纺织业发达,是丝绸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正定县古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于坪兰说。正定南杨庄遗址曾出土陶制蚕蛹,研究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正定地区就已开始养蚕。唐代,阳和楼南侧便是热闹的集市,丝路商旅在此采购。在开元寺的石柱上,仍能看到以经商闻名欧亚的粟特人的名字。
  透过古人之笔,盛景得以重现。元代诗人陈孚在《真定怀古》中写道:“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马可·波罗行纪》则称赞这里“盛产丝织品,能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就连沿途驿站的床铺“皆以绸缎制成”。
  回望历史,正定、敦煌无不在细节处书写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开放孕育出的繁华丝路,不仅成就了两地在内的诸多沿线城市,更让相距万里的东方与西方实现商贸交易、文化交往,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敦煌密码 按图索骥


  在不到9平方公里的正定古城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处。在首批“国保”隆兴寺的东跨院,观看《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的游客络绎不绝。
  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如今,人们常说的现存“三座半”唐代木结构建筑,便源自他与正定、敦煌的传奇故事。
  1931年,留学归来的梁思成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系统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一些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已无唐及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只能去日本的断言,更激发了他寻找唐构的决心。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1933年春,梁思成第一次到正定,而后根据考察情况,写下《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
  正值战时,经过“糟不可言”的旅途,梁思成抵达正定。在始建于隋代的隆兴寺,转轮藏殿的精巧构架令他“高兴到发狂”。
  转轮藏指可以转动的经书架。它始建于北宋、直径达7米,榫卯相嵌形成一座古朴的八角亭。八根方柱自顶部向下收缩,将重量汇至一点。“如此巨大的木建筑,一两人就能推动,常令游客惊叹。”正定县隆兴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讲解员王玮瑶说。
  但在梁思成眼中,开元寺的钟楼才是“意外的收获”。“钟楼三间正方形,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他写道。
  半个多世纪后,梁思成的观点得到印证。1988年,开元寺落架重修时发现了相关石刻。通过对石刻及史料的研究,学者们判断,唐乾宁五年(898年)重修开元寺时建了钟楼。如今,钟楼上层依照下层恢复了唐代风格,斗拱硕大、造型古朴。
  “下层的‘半座’唐构,是我国现存唯一唐代钟楼,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二层楼阁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如今只能在敦煌壁画中看到了。”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副所长杜平说。
  敦煌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在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中,绘有殿堂、宅邸、楼阁等各类建筑。在翻阅法国人伯希和所著的《敦煌石窟图录》时,梁思成敏锐地发现,《五台山图》中有大量唐代风格的建筑。
  “《五台山图》描绘了从正定、太原到五台山方圆五百里的山川风貌。‘大佛光之寺’等榜题,符合古代文献《广清凉传》记载的五台山有‘十大寺院’的说法。这表明敦煌壁画有‘以图证史’的历史价值。”甘肃鸿文艺术学校校长边磊说。
  1937年,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按图索骥”,历经艰险,终于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佛光寺。唐代盛景尽现眼前,日本学者的不实断言就此打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敦煌石窟图录》也是一本改变敦煌命运的书籍。
  1935年,留法艺术家常书鸿在塞纳河畔的书摊偶然翻看此书。醉心油画的他从此为中国艺术倾倒,家国破碎战火纷飞更让他心系敦煌。9年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常书鸿任所长,莫高窟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的命运就此逆转。
  常书鸿将一生献给敦煌。其女常沙娜后随林徽因学习,并将敦煌图案应用在人民大会堂等当代建筑设计上,古老敦煌绽放时代华彩。
携手续写当代篇章


  隆兴寺摩尼殿是梁思成眼中的“艺臻极品”。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无疑是被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塑像。
  五彩悬山,祥云缭绕。端坐中央的观音面容恬静,左足踏莲、右腿踞起,眉眼之间尽显东方神韵。而在10年前,左脚与莲花却是分离受损的。
  仙姿复原,来自正定与敦煌的当代缘。2016年至2017年,敦煌研究院对摩尼殿的壁画彩塑开展保护修复。这也是该院和河北省文物局共建“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工作站”后的首个项目。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敦煌研究院,是我国文物保护的先行者。修复师刘涛初到隆兴寺,看到熟悉的起甲、裂隙等文物病害,首先开展试验,后因地制宜保护。如地仗层修复材料,莫高窟的沙土配比是1:3,隆兴寺则是1:2。面对“壁画癌症”酥碱,他们从水盐关系这一“致癌”诱因入手,以脱盐促保护。布设的探头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指标,为预防性保护打下基础。
  最令刘涛难忘的,是保护修复五彩悬山。“脚手架最高搭到9米,离彩塑的最近距离不过四五厘米,真的很费劲。倒坐观音破损的左脚看不出修过的痕迹,如旧就是最好的评价。”刘涛说。
  对隆兴寺的守护者而言,最难忘的则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他们修复壁画下绣花功夫,不仅技术精湛,还特别有耐心,酷暑天一坐就是一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执着敬业的工作态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所长崔伟丽说。
  从正定到敦煌,保护传承是共同心愿。“修过的壁画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管过去多少年都会持续关注。希望老祖先留下的宝贝能保存得越久越好,希望参与过修复的年轻人这辈子不用再参与隆兴寺的项目了。”刘涛感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不中断、不落后,关键在一个‘新’字。对历史,要做加法,让它不湮灭;对文化,做加法都不够,要做乘方。”谈及文化传承发展,耄耋之年的正定县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志敏目光中充满了坚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开放心态促文旅融合,正是古城正定的“乘方之作”。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身着汉服的女孩徐行古迹之间。烈日当头,少年定坐在古老建筑旁安静临摹,笔下的雕梁画栋多了朴拙意趣。“正定的古建筑很美,画之前要细细观察,但不能原封不动地画。画得好,就很满意、很开心。”今年12岁、从北京前来研学的米腾飞说。
  正定县副县长王素刚介绍,文物众多、文化深厚是正定的“本色”。多年来的保护,唤起了人们对古老文化的热爱。正定正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在活化利用中传承古老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千里之外的敦煌,同样期待再向前一步。
  早在20世纪50年代,敦煌就以开放之姿开展国际合作。通过与日、美、英等国的持续合作,敦煌研究院在壁画及土遗址保护等领域逐步迈进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该院又与阿富汗、伊朗、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为其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持,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是我们的责任。今天更应发扬和平、合作的精神,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说。
  正定与敦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篇章。它们历经数千年而延绵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如今,它们开放包容、守正创新,激荡出新的时代乐章,与千年繁华共回响。
 
“阅见”《额尔古纳河右岸》
“阅见”《额尔古纳河右岸》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张玥 戴锦镕 贺书琛

  作家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自述口吻,让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鄂温克族走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对那片神奇而遥远,陌生又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想象。
  8月,本报记者以书为媒,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向北,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山海相遇——走进巍巍兴安岭,拜访神秘的鄂温克族,遍寻驯鹿的足迹……
大山里的神秘鄂温克


  “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宁静的山林就此变得乌烟瘴气,猎物连年减少,祖先们被迫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
——《额尔古纳河右岸》上部 清晨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自称,意思是“住在山林里的人们”。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不足4万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新中国成立前,久居深林的鄂温克族使鹿部落以游猎为生,住着用木杆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吃兽肉、穿兽皮。
  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会长涂亚君介绍,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以“鄂温克”人分布地域和生活特点给予其不同的命名,直到新中国成立时,还把“鄂温克”分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三个分支。
  鄂温克族是一个不断迁徙的民族。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历代鄂温克人一共进行了7次迁徙。有的支系学会了放牧和农耕,有的则保持着驯鹿文化传统。如今,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差异。
  “聚居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而黑龙江省讷河市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农业。”涂亚君说。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这也是中国唯一的鄂温克使鹿部落——“雅库特”使鹿鄂温克——正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讲述的鄂温克部落。
  今年72岁的鄂温克族老人玛妮,在12岁之前都和父母住在山上,回忆起曾经的日子不禁感慨:“夏天我们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要搬一次家。”
  鄂温克族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的苔藓而搬迁、游猎。
  玛妮告诉记者,鄂温克族迁徙前,男人到达新驻点先把居所“撮罗子”的架子搭好。其他的人将驯鹿集中在一起,并将部分能够乘骑和驮物的驯鹿系上笼头,性情温顺的驯鹿用来驮人,烈性的驯鹿用来驮物。
  “斜人柱”也称为“希楞柱”“撮罗子”,是鄂温克人的林中居所。玛妮告诉记者,鄂温克人会用二三十根3米多高的落叶松树干,将削尖的一头朝上,汇聚在一起,戳在地面的一头均匀散布开来,围成一个伞形窝棚。夏天以桦树皮做盖,冬天则用兽皮围苫。搭好的“仙人柱”内外各设一个火塘,用来做饭和取暖。
  每年6月18日,是鄂温克族最古老的民俗节日——瑟宾节。
  “瑟宾”一词是鄂温克语“欢乐、祥和”的意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每年一度的重要节庆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被称为鄂温克族人文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鄂温克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
  每到瑟宾节这一天,在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嘎布喀草原上,来自新疆、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同胞身着民族盛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同尽情歌舞,欢庆鄂温克族“春节”。
  “黑龙江省讷河市的鄂温克族‘瑟宾’庆祝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31届。每年都会邀请来自内蒙古和黑龙江的700多名鄂温克族同胞和几万名游客参与,对保护和传承鄂温克族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涂亚君说。
鄂温克族最后的“女酋长”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额尔古纳河右岸》上部 清晨

  作家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主人公原型,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森林部落民族鄂温克族的传奇老人玛力亚·索,2022年8月20日,在她钟爱的驯鹿身边逝世,享年101岁,鄂温克族也结束了“最后的女酋长”的时代。
  1921年,玛力亚·索出生在激流河边,80岁前没有离开过。她和其他鄂温克人一样,从小与驯鹿相伴。千百年来,鄂温克人遵循着古老的游牧规则,当驯鹿吃完这里的苔藓,他们就会收起“撮罗子”,去寻找下一处安居之所。妈妈把她放在树皮做的筐子里,驮在驯鹿背上跟着大人一起搬家。
  当时,玛力亚·索是家里唯一的女孩,没上过学。16岁时,她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丈夫拉吉米,当时拉吉米拥有部落里最多的驯鹿。从小生活在猎民之中,玛力亚·索身手了得,年轻时跑步飞快,是村里公认的抓鹿高手。她枪法精准,到了60岁还能一枪打下天上的飞鸟。
  丈夫去世后,玛力亚·索独自扛起了家族的重担,200多位族人都非常敬重她,一些人因此称她为“最后的女酋长”。事实上,这些部落的酋长制度在1761年已废除,但在乡亲们的心目中,她就是“酋长”。
  2003年,玛力亚·索的部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当地政府出资兴建了房舍,帮他们从森林深处迁到根河市郊,鄂温克部落就此在根河市附近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新址定居下来。
  玛力亚·索怀念森林深处的猎民生活,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回山上住一阵,每年的5月至10月就到新址居住。在她人生中最后的20年里,玛力亚·索一半时间留在山上,继续与驯鹿作伴;另一半时间在山下,过着现代化生活。
  “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乡亲们说,玛力亚·索度过了传奇的一生,她永远令人尊敬和热爱。
“林海之舟”奥仁


  “驯鹿一定是神赐予我们的,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虽然它曾经带走了我的亲人,但我还是那么爱它。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会让人在心底发出叹息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上部 清晨

  玛力亚·索90多岁的时候还在山上饲养驯鹿,一心想着传承中国的驯鹿文化。
  “婆婆一辈子生活在山林里与驯鹿为伴,带领着使鹿鄂温克族从原始社会步入今天的幸福生活。奥仁对于鄂温克族来说,更像是亲人。”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驯鹿园,鄂温克族大姐瓦莲正忙着为驯鹿准备晚餐,作为玛力亚·索的儿媳,她始终记得婆婆的心愿。
  “奥仁”是鄂温克语驯鹿的意思。驯鹿性情温顺,易驯化,细长的四肢、健硕的身形适宜在寒冷地带生活,尤其善于在深山密林、沼泽或深雪中行走。对于早期的鄂温克族人来说,在原始森林中游猎和搬迁时,驯鹿是必不可少的骑运工具,被誉为“林海之舟”。
  “驯鹿群中需要一个头领,你看那头长着漂亮鹿角的驯鹿,很可能成为今年的鹿王。”顺着瓦莲手指的方向,散落在树林中的晚霞映照着驯鹿群,其中一头高大威猛的驯鹿格外显眼。
  两支粗壮的鹿角如两扇屏风,生出无数分叉,其中几个分叉护住鹿头,既是权威的象征,又是战斗的“利器”。
  2015年,瓦莲“大胆”地将近百头驯鹿带到了漠河北极村,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在黑龙江的最北村落,也能感受到鄂温克族的驯鹿文化。
  “鄂温克族群众的新生活,与旅游发展分不开。民族文化要走出去,才能传下去。”瓦莲说,相比过去饲养驯鹿作为生产工具,如今驯鹿更多作为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助力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存在。
  “驯鹿非常乖巧,很喜欢和游客互动,它们成了我们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宣传大使’。”在瓦莲看来,对民族文化的最好传承,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喜爱它。
走下山林迎新生


  “我们再也不用在搬迁时留下树号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额尔古纳河右岸》尾声 半个月亮

  “老一辈的鄂温克族人不愿意下山,但是山上的生活太苦了,冬天连条秋裤都没有。医疗条件极差,很多族人甚至因为不能及时救治而丧命。”玛妮回忆道。
  面对现代文明冲击和生态环境变化,猎民们沿袭多年的游猎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下山定居,找到新的发展方式,才能使这个族群发展壮大。”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副乡长何岸回忆道。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鄂温克族猎民相对集中的地区,陆续为猎民建起供销合作社、民族初级小学、结核病防治院、养兽场等经济文化和医疗服务设施,为鄂温克族猎民走出山林创造生产生活条件。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猎民们纷纷走出山林,搬到新居点,直接跨越原始生活与现代接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方着力解决“三少民族”吃饭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推进产业开发扶贫。
  “居住的是没有水、没有电的‘撮罗子’,时常发生水灾,有时候大水都会冲垮大坝,我们要随时往山上搬,更不要提看病和上学了,老师很少,学历也不高。”定居在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老党员中妮浩谈到之前的生活,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生态移民前,中妮浩和乡亲们生活在距离满归镇17公里的老敖乡。2003年,鄂温克族猎民们走出了大山,搬进供暖、供水设施一应俱全的欧式二层小楼,生活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全面提高,教学师资力量得到优化。
  “这20多年的变化可大了,党的政策好,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将来就更好了。”中妮浩谈到如今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现如今,84岁的中妮浩仍在山上饲养驯鹿。每当夜幕降临,老人与她的家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常常唱起鄂温克族民歌。
  穿越大兴安岭腹地的一片片青松白桦,一排排双层木质小别墅映入眼帘。老人们在屋内惬意地喝茶,妇女们在烤列巴或制作鹿皮画。这里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猎民新居点。
  “搬下山后的生活好得超乎想象。”鄂温克族姑娘范索满意地说,新居点的房子是国家盖的,供暖用水免费;交通便利,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离城市更近,就业渠道也拓宽了。
  如今,鄂温克族已经适应了定居的生活,开始借助互联网大力发展旅游业,传播民族文化。他们依然饲养驯鹿,而且有了新技术的加持,驯鹿的数量更多了,生命力更强了。
  正如额尔古纳河最终汇入黑龙江一样,鄂温克族和其他民族一起,融入了现代文明。
大森林的守护者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每一座山,都是闪烁在大地上的一颗星星。这些星星在春夏季是绿色的,秋天是金黄色的,而到了冬天则是银白色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下部 黄昏

  从加格达奇一路北上,行走在加漠公路,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有白桦、红松、樟子松、偃松等不同树种。“白桦树上可以提取白桦树汁,清爽甘甜。走在林中,松塔随处可见,里面有饱满的松子,这片森林都是宝。”一位当地人兴致勃勃地介绍着。
  层峦叠嶂的林海,屹立在祖国大陆的最北端,守护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森林中。走进林间,阳光穿过枝叶,聆听着虫鸣鸟叫,仿佛在和靠游猎为生的鄂温克人对话。
  书中的鄂温克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一个地方驻扎久了就会搬迁营地,让大自然“自行恢复”。现在,林区的满眼绿意也离不开林区干部群众的日夜守护。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版图的“天鹅之首”,全区总面积8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7.76%,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经过数十年封山育林,这里林木葱郁,局部地区可燃物载量已达90吨,超过每公顷30吨的安全极限值,极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且扑救难度高。
  “人防与技防结合,是我们大兴安岭林区防火的特点,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过去,没有引入科技手段之前,主要就是人防。”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呼中林业局党委书记鲁智勇说。
  “独自守在塔尖,瞭望着眼前一座座高山,为了国家的森林资源,守好每分每秒的时间。”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呼中林业局小白山“04瞭望塔”上,皮肤黝黑的瞭望员柯明伟习惯了边弹吉他边唱歌,来排解孤独。“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望着眼前的青山,自编自唱一些歌曲,这首歌叫《瞭望之歌》。”
  45岁的柯明伟担任森林防火瞭望员已经近13年。夏季是雷击火发生的高峰期,他经常清晨4点多钟就登上塔顶。塔高约十层楼,他每天都要攀爬五六次。在目之所及约15公里半径内,他反复用望远镜、罗盘观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通过无线电台上报瞭望情况。
  “想起家里孩子和爱人,让我日夜难眠。为了国家的青山绿水,我宁愿长守青山。”柯明伟创作的歌词道出了瞭望员的不易。像柯明伟一样的瞭望员,呼中林业局有108人,年龄最大的已经50多岁。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像这样的瞭望塔共有352座。它们都是这片大山的“守望者”。
  3月冰雪未融时上山,10月落雪时下山,看着塔边的树从手臂粗长至碗口粗,瞭望员们最先感知着四季的变化,也伴随着草木生灵的成长。
  现在,监控森林火情的瞭望塔上也装配了红外线感知系统等高科技设备。“由于科技手段仍有局限性,受到盲区、自然遮挡等因素影响,目前最有效的监测手段仍然是人工瞭望。瞭望员这一职业不可或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玉介绍。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树要是没了,能去哪里?大兴安岭是我的家,我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如今,无数像柯明伟一样的护林人像鄂温克族一样,如同爱护自己生命般守护着这片山林。
童话中的北极村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出现,是先有了泥土,然后才有了种子的。那片春天时会因解冻而变得泥泞、夏天时绿树成荫、秋天时堆积着缤纷落叶、冬天时白雪茫茫的土地,对我来说是那么的熟悉——我就是在那片土地出生和长大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跋 从山峦到海洋

  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的迟子建,17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大山。四季更迭,她满眼看到的都是大兴安岭的风光。春天的万树新绿、夏天的莽莽林海、秋天的五花山色、冬天的林海雪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晚上11点,从木屋里出来,一抬头便会被漫天繁星震撼。仔细寻觅,还会发现绸带一样的银河,在夜空中绘出迷人图景。北斗七星、大熊座、狮子座……习惯了城市中漆黑夜空的人们,在明亮的星空中,都兴奋地找起了自己的星座。
  “快看,那是流星!”一颗明亮的星星闪着金光,快速划过夜空。大家纷纷许愿,也将闪烁的星星印在脑海中。此刻,也就更能理解书中主人公所说,“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
  在北极村,这样让人惊叹的时刻并不少。8月份却有10摄氏度左右的清凉、路边随处可见的野生树莓、雨后林中的清新舒畅……北极村仿佛从树中走出来一样,用一山一水、树木星空感动着来到这里的每个人。
  清晨出门,好似误入仙境,群山之间云雾缭绕,像害羞的姑娘遮上了一层面纱。驯鹿园中,鹿群在林间漫步,并不怕人,还会亲昵地舔着主人的手。这一刻,我们走进了书中的场景,对鄂温克人与自然的联结也有了实际感受。
  “因为《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我知道了迟子建,所以才想来北极村。第一次到北极村就爱上了这里,决定在这边工作。”广东姑娘钟惠巧现在担任黑龙江漠河文旅推荐官。“这里的人、风景、美食都很吸引我,现在我已经是北极村的一份子,希望能把这里推荐给更多人。”钟惠巧的南方口音里已经有了一点东北味。
  近年来,依托“神州北极”的地理坐标,北极村的旅游业也搞得有声有色。游客们一边感受广袤林海的魅力,一边打卡“最北咖啡馆”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店铺,乐在其中。
  “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夏季非常凉爽、大小兴安岭森林犹如‘天然氧吧’,也是避暑胜地;秋季绚丽的五花山无比迷人,我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曾写过秋景。黑龙江的四季,是色彩变幻的四季,仿佛上天把调色板放在了这里。”迟子建说,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她的家乡看一看,感受书中辽阔壮美的北国风光和热情淳朴的民风民俗。
 
当阅读遇上文旅 且以诗意共远方
当阅读遇上文旅 且以诗意共远方

( 2024-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张 玥
  戴锦镕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种什么体验?
  驯鹿、白桦、樟子松,还有那如梦似幻的星空和河流……立秋刚过,我们跟随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指引,从哈尔滨一路向北,探访大兴安岭这片神秘的土地,找回在城市中失落已久的宁静与星光,来一场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
  阅读,带来了山海的相遇。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每一座山,都是闪烁在大地上的一颗星星。这些星星在春夏季节是绿色的,秋天是金黄色的,而到了冬天则是银白色的。”这是广东姑娘钟惠巧最喜欢的书中片段。
  “我生活的城市,秋天不是金黄色,冬天更看不到银白色。”《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对大兴安岭的描写,吸引她亲身探索这个气温寒冷、但人情温暖的地方。
  如今,钟惠巧已经成为漠河文旅推荐官,徜徉在巍巍兴安岭,“阅见”森林四季变幻的色彩,从走进书中场景地,变成了书中人。
  白桦树上斑驳的印记是鄂温克族留下的树号吗?天空中盘旋的是达西的猎鹰吗?希楞柱的尖顶真的能看到银白色的月亮吗?
  白云连绵在一起,看上去像一条天河。大兴安岭深处,白桦树、樟子松努力向上生长,也向下扎根。这一刻,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被具象化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银河。”北京游客吴先生在北极村实现了许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走到祖国最北村落,第一次看到银河,第一次感受5摄氏度的夏天。
  “我郁闷了,就去风中站上一刻,它会吹散我心底的愁云;我心烦了,就到河畔去听听流水的声音,它们会立刻给我带来安宁的心境。”
  在北极村,抬头看到灿烂星河,低头看到驯鹿觅食,聆听着小河流水,便可把烦恼抛之脑后,也能和书中主人公深深共情。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全民阅读结合,聚焦自然与人文主题,文旅跨界融合构建起全民阅读的新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跟着书籍去旅行,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今年,依托鄂温克历史脉络和文化特色,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围绕“额尔古纳河右岸”IP中的民俗风情、文化元素符号,全面提升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主题业态,以实景沉浸、特色文创、演艺产品、民俗风情体验、特色旅游业态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化IP向旅游产值的文旅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彰显文化内涵的文旅产品、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书中场景地,品读美文、品味美食、品鉴美景,寻找“诗与远方”,实现阅读与文旅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