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2024年05月04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江西共青城: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 2024-05-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五四青年节
 
  衣襟上奔流飞瀑,腰带上绵延山脊……走进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展厅,一排青绿主色调的“国潮”羽绒服格外“吸睛”。这是“95后”研究生王冉和同学们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设计的系列羽绒服。2023年10月,该系列登上首届“中法巴黎时装周”秀场。
  带着自己的设计从鄱阳湖畔小城走进世界时尚之都,让王冉备受鼓舞:“中国传统文化在复兴,创意国潮在兴起,我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服装深度结合,以服装为载体带着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
  “研究院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载体。依托‘研究院+产业园’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设计需求,将自己的设计思路直接转化为成果。”在共青城,王冉和同学们的设计,不出产业园就可以很快转化为成衣。
  研究院成立三年多来,800余件出自青年之手的设计在这里诞生,其中不少设计被相关企业采用进入量产。“下一步,我们计划面向江西省纺织服装类院校及专业,建立高技能共建共享实习基地。”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院长王秋寒介绍。
  近年来,江西省共青城市不断深化“研究院+产业园”模式,为青年参与科研创新、技术转化提供平台。截至目前,共青城市已和大院大所名企共建研究院6个,涵盖科技研发、人才培育、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等8个研究类别,推动65个驻市高校学部(系)与65个重点企业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实习见习、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搭建人才培育链条。
  “在研究院的两年,我对这个城市有感情了。共青城适合年轻人发展,还有青年专属政策‘礼包’,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都会有相应补贴。”临近毕业季,王冉正在准备答辩,毕业后留在共青城也成为她择业的优先选项。
  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春之城”。这里聚集大中专院校17所,在校学生11万余人,平均年龄仅30.4岁,是江西省青年人口占比最高的县级城市。
  如何留住年轻人?共青城针对各类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从就业保障、创业支持、安居出行、生活补贴、项目服务等方面,制定普惠性青年政策15条。除了服务青年所需,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共青城还着力打造宜居之城。近年来陆续建成六大公园、42公里马拉松赛道、200公里健身步道,绿化覆盖率达42.43%。
  “干净,是我对共青城的第一印象。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十分宜居。人才公寓等优惠政策,也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松刚结束10公里晨跑,来到位于基金小镇的办公室,开启一天的工作。两年前,他辞去北京的工作来到共青城,一头扎进创业大军。吸引他的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营商环境、创新奋斗的“垦荒精神”,还有这座城市对创业者的包容与温暖。
  事实上,城市与青年更实际的链接纽带在于产业。今年初,共青城启动了总投资50亿元的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建设,按照“智库+基金+园区+研究院+中试基地”模式,全力打造全国领先具有样板效应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郑松所在的翱翔星云牵头组建了共青城低空数字经济应用技术研究院,通过技术赋能,带动更多企业聚集,助力无人机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趁着年轻,还想努力拼一把。”尽管暂时与家人分隔两地,但爱“折腾”的郑松,更渴望在这里把握住时代脉搏,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60多年前,98位上海青年来到这里垦荒创业,挥洒青春和热血。时代更迭,从共青城板鸭、鸭鸭牌羽绒服,到基金小镇、低空经济产业园……青春、创新、创业,始终是共青城不变的精神底色。
  “作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共青城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扛起试点之责,积极当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成长的引路人,努力‘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说。
(本报记者刘小草 参与采写:熊敏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