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2024年02月27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是殷墟遗址所在地。3300多年前殷商王朝在此建都,随着商王朝的灭亡,殷都逐渐荒废,变成废墟被淹没地下,史称殷墟。
  殷墟西行20余公里,即见山峦起伏,从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犹如太行山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正位于盆地的出口处,面向的是一望无垠的豫北平原。
  与许多重要的遗址一样,殷墟也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这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立于洹河畔,环顾四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壮阔的伟大文明。
  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举世瞩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构筑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在殷墟,灿烂精美的青铜器皿、琳琅华贵的玉石雕刻、装饰精美的马车,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动诠释。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大字,这句出自商朝开国国君汤盘铭上的箴言,向参观者展示一个民族自古而今的革新姿态。
  “商朝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王朝,正是因为殷商人不断革新和兼容并蓄,使得殷墟达到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汤,即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铭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这句话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时刻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古人澡身而浴德,这是一种革新的姿态。
  而殷商人的创新进取、兼收并蓄也越来越多地被考古所证实。
  博物馆内,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被集中展示,各类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精美,代表了中国青铜器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
  走进殷墟博物馆二楼,在“伟大的商文明”展厅,一个四足两耳的司母辛鼎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妇好而铸的鼎。
  “殷商人在青铜器铸造上继承夏人技术,通过创新改进,发扬了块范法,使得合模技术更加复杂,铸造器型更加丰富多样,所铸铜器更加巨大。”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此外,在青铜器纹饰上,殷商人创造出夔龙纹、鸟纹等纹饰,并首创地纹、立体兽首、多层纹饰等表现方式,共同组成了纷繁华丽的铜器纹饰,形成了鼎盛时期的青铜器文明。
  在殷墟博物馆车马遗迹专题展厅,23辆马车依次排开,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马车。
  何毓灵介绍,根据甲骨文记载和现有考古发掘证明,殷商晚期马车已广泛用于交通、军事和祭祀活动,商代晚期马车的普及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
  “马车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商人学习了马车制造技术,并因地制宜,发挥创新精神,将之发扬光大,用于出行、战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何毓灵说,殷墟出土的马车已采用很多青铜构件,构造精巧而复杂,充分显示了当时非凡的机械、青铜铸造等技术。
  “殷商人还创制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并将之刻在甲骨上、铸在铜器上、书写在玉器上,传承至今。”赵清荣说。
  从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殷商人还对日食、月食及星象进行记录,并形成了早期的天文观、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指导生活生产。
  “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使得商朝最终发展成为邦畿千里的大邑商。”赵清荣说,殷商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丰富实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源泉。
       (记者史林静)
     据新华社郑州2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