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特稿

02版:要闻

03版:综合

04版:文化

05版: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06版:各地

07版:体育

08版:特稿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习近平认真审阅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治担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习近平认真审阅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治担当,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根据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
  习近平认真审阅了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强调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切实为基层减负,以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要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树标杆、作表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立足自身职责,强化政治担当,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凝心聚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写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写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新华社郑州2月26日电(记者李俊 双瑞 史林静)2024年2月26日,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对公众开放。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记载,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汤的盘铭,向参观者展示了一个民族一以贯之的革新姿态、进取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从历史中演化创造、于传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创新之道。
百年追寻 揭开文明起源面纱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殷墟遗址所在地。从山中流出的洹水,穿殷墟而过,蜿蜒远去。
  洹河南岸,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地上建筑早已湮没无存,但50余座形制阔大的夯土建筑基址,足以令人神驰想象三千多年前的王朝气象。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在这里,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举世瞩目的文字文明以及高度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构筑了早期中国的华彩篇章。
  洹河北岸,殷墟王陵遗址。作为中国墓葬王陵制度的源头,一个个考古探方之下尽显繁华遗迹,中国古代青铜器之最——后母戊鼎便发现于此。绚烂的青铜器皿、精致的玉石雕刻、精美的马车遗迹,是对商文明的生动诠释。
  往东,洹北商城遗址,考古人员正为新近发现的商代晚期大型祭祀遗存兴奋不已。作为商王朝中期的都城遗址,它与殷墟王陵遗址以及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共同构建起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殷墟遗址保护区。
  向西,以“鼎”为设计意象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拔地而起,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新馆集中呈现了持续近百年的殷墟考古成果。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安阳市,考察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殷墟,总书记嘱托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就考古学而言,目前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殷墟遗址的发现让商代历史成为信史,上承1000余年四方文明汇集之趋势,下启3000余年连续不断、多元一体文明之格局,以殷墟为支点,建构起夏商考古学文化的时空体系。
  历经百年筚路蓝缕,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把商代晚期的兴衰荣枯,从史书中的文字变成了镌刻于大地之上的实证,在宫殿、王陵、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发展脉络。
  近年来,殷墟王陵区、宫殿宗庙区、洹北手工业作坊区等不断有新发现,“大邑商”面貌得以更加细致入微地“还原”。
  “新一代考古人更要肩负起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的文化使命,扎根田野,孜孜以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甲骨传承 夯实文化自信之基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甲骨文专题展厅,刻于龟壳、兽骨的文字,在光影映衬下显得愈加神秘。三五游客围簇在展柜旁猜测着一笔一划的意义,不时传来惊叹声。
  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殷墟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甲骨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类。“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作为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虽然深埋地下数千年,却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识读。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2024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再次提到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李立新认为,殷商文化和甲骨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一把金钥匙,是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借鉴。
  2020年底,安阳积极推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
  2022年,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全馆开放,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构建起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系统。
  依托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越来越多甲骨碎片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缀合;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录、文献,建立甲骨文字形库,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甲骨文动画还原3000年前的战场”等系列创意视频成为网络“爆款”,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甲骨文肩负的是三千年文化传承的使命,记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创新精神,对其研究传承、活化利用,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
  目前殷墟已出土16万余片甲骨文,发现单字约4500字,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为发挥甲骨文研究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积极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曾发出破译一字奖励10万元的“悬赏令”。不久前刚公布了第二批获奖名单,两个未经释读的甲骨文单字被破译,鲜活的商王朝“拼图”,又被补上了一角。
与古为新 延续文明传承之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商颂·玄鸟》中,用热情洋溢的笔调赞美了商朝的诞生和繁荣。
  殷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成为管窥3000多年前商代文明的重要缩影。
  “与建于2005年的原殷墟博物馆相比,新馆不仅规模大,而且展陈内容、设计理念、展陈形式都有重要创新。”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介绍,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文物数量多、类型全,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于首次展示。
  殷墟博物馆新馆通过近4000件出土文物和数字技术,全景式展示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为增加观众参与感,车马遗迹展厅采取边修复、边展示的展陈方式,甲骨文展厅里设置了数字海报和数字互动环节。
  “殷墟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阶段,城市、冶金术以及文字,文明三要素在这里完全齐备,通过博物馆等形式和载体让国人了解认识并认同我们辉煌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是文博人的文化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
  “殷墟灿若星辰的珍贵文物、甲骨文献和考古成果,有助于深度阐释商文明蕴含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说,新馆的投用,让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为宣传阐释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文化根脉提供了新的支撑。
  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多媒体交互……殷墟博物馆新馆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打破传统展厅的静态展示,调动游客多维感官沉浸式体验。3000多年前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蓬勃生机。
  “殷墟的价值及其背后的文化影响已深入华夏民族的血脉中,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之源、文化自信之根,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王巍说。
  雪后初霁,65岁的何永献一大早就出了门。他是殷墟所在的小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文保专职干部。对殷墟遗址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几乎是他每天必做的事。
  “小屯是殷墟核心区所在地,每一位居民都签了保护责任书。”何永献说,守护殷墟是小屯人的使命。
  “安阳既有殷墟甲骨文文化地标,又孕育了红旗渠精神,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在新时代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基础所在、底气所在,对其传承发展也是我们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的努力方向所在。”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说。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
我国网信事业成就综述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奋勇迈进
 
我国网信事业成就综述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王思北)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在会上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就网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网络安全、信息化、网络法治、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等取得新成效,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正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黄土高原上,宁夏固原市彭堡镇曹洼小学传来阵阵歌声。与羊群相伴长大的学生海洋,通过教室里可触控的“智慧黑板”学习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根网线,将他与城市孩子连在一起,同唱一首歌。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出台,相关部门紧抓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更加强劲的增长动能——
  信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和移动通信网络;IPv6规模部署成效显著,活跃用户数超7亿。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这是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我国网民规模、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均为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居全球第二。行政村通宽带率达100%,互联网深度融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稳步提升,信息技术助力弥合数字鸿沟。
  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分享经济、智慧出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新产品新业态竞相涌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造福更多百姓。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万物互联的时代,发展与安全共生,机遇与风险并存。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各地各部门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明显增强。
  信息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生产制造、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2023年7月,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治网之道,法治为上。我国颁布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与发展、个人信息保护等一批重要制度,制定发布30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强网之道,人才为重。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网络安全产业不断壮大,网络安全人才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加快融合,网络安全的基础更加坚实。
  安网之道,人民为本。从深入开展邮政快递、房地产等重点行业领域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检查;到持续推进汽车数据安全合规专项工作;再到深化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在全社会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围。
构建清朗网络生态


  《警号111871,请回答》《江山壮丽》《地下700米的孤勇者》……2023年9月,550个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在网站平台上展播,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引发网友的关注好评。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待。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我国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
  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开展“万山磅礴看主峰”“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等一系列品牌项目,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举办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实施《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制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等,为依法依规管网、治网、用网提供依据;深入开展“清朗”“护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
  共建共享网上美好家园——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连续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深入开展网络公益工程、“网络中国节”等主题活动……网络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迈向更高水平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打造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高端平台,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赢得更多认同和支持。
  发布《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推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等,促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共同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举办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网上丝绸之路大会等交流活动,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3年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在浙江乌镇首次颁发。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连续举办7年的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全面升级为领先科技奖,引领科技前沿创新,倡导技术交流合作。
  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10年在乌镇举办,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三个倡导”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伟大的时代成就光辉的事业,崭新的征程驶向光明的未来。
  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来,从一条网速仅有64千比特每秒的网线出发,到如今已经拥有10亿多网民,形成了全球最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更自信、更有力、更坚定的步伐,向着网络强国奋勇迈进。
 
京津冀党政“一把手”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联合实地调研
京津冀党政“一把手”就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联合实地调研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王明浩  王君璐)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之际,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党政主要领导日前围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展联合实地调研,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2014年2月26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10年来,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共下“一盘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天津武清区地处京津发展主轴中间节点,高端装备、汽车、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三省市领导来到商旅文融合特色消费生态圈京津佛罗伦萨小镇,沿街察看店铺经营、商圈运营情况;在V1汽车世界,观看赛车静态展及训练演示,调研汽车产业发展和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走进铁科院成果转化基地,了解项目运营管理、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发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情况,共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举措。
  河北廊坊市北三县邻近北京,近年来全力推动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发展。三省市领导来到香河县北运河中心码头,了解京津冀运河水系及北运河旅游通航、治理提升情况,察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展示;来到跨越京冀两地的厂通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建设进展,叮嘱建设者抓好工程质量,保证按时完工;走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察看项目建设,深入了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情况,部署加快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千年运河畔亮出文化新地标。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经过4年建设,于去年底正式开放后,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春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近26万人次。三省市领导走进集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保修复、收藏保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察看“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在拥有藏书量800余万册、阅览坐席2400个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了解阅读意境营造和无感借阅等服务情况;来到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北京艺术中心,依次察看歌剧院、音乐厅运行情况并观看演出排练。
  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树牢“一盘棋”思想,奋力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15天!
汤洪波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航天员
215天!

汤洪波成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航天员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李国利 黄一宸)截至2月26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215天,成为目前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汤洪波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2021年6月17日,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实现自己首次飞天梦想的同时,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他们于9月17日顺利返回地球,在轨驻留3个月共92天。
  2023年10月26日,汤洪波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重返天宫,成为迄今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截至目前,他和战友唐胜杰、江新林已经在轨飞行123天,完成了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迎来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开展了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还在太空中度过了龙年春节、举办了第三届“天宫画展”等,他们“太空出差”的时间已经过半,汤洪波在轨飞行的天数仍在不断增长。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六次专题学习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六次专题学习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2月26日下午,国务院以“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为主题,进行第六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步步为营、系统推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作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刘国中,国务委员吴政隆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全局性,既关系到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又关系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也关系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无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至关重要。要坚持目标导向,着眼于真正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要素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切实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大力破除各种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持续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乱象等突出问题,同时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实践,确保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要加强制度供给,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基础制度规则,细化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深化财税、统计等方面改革,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守护好“地球之肾”
国家林草局积极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守护好“地球之肾”

国家林草局积极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胡璐)“小微湿地面积虽小,但数量众多,保护好了能够释放生态大能量。去年国家林草局推动发布首个关于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的国家标准,及时回应了我提出的推进小微湿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说。
  他告诉记者,重庆市梁平区境内拥有众多人工湖泊和河流、沟渠、水库、农田、池塘等小微湿地,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缺少规范指导,以前开展湿地保护与利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小微湿地+”也比较困难。于是,他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围绕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探索制定系列相关技术标准的建议,很快受到国家林草局的重视。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生态功能显著的湿地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全国两会上涉及湿地保护的声音多了起来。仅在2023年,国家林草局承办湿地保护修复方面的建议提案就达到49件。
  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会同各协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答复意见,与代表委员反复沟通办理情况,并将办理建议提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努力把合理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得到代表委员的认可。
  “去年我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支持青海申报国际、国家重要湿地的建议,6月底就收到被采纳的反馈。”全国人大代表、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董全民说,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环资委会同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邀请他一起赴青海西宁市、玉树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进行充分沟通、探讨。
  2023年,青海省的隆宝滩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乌兰都兰湖、曲麻莱德曲源、泽库泽曲3处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这让董全民很激动。“根据青海湿地资源禀赋强化国际、国家重要湿地建设,有利于加大对重要湿地的保护力度,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红树林是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是特色明显的湿地生态系统。针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倪晋仁等联名提出的加快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规划建设的提案,国家林草局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
  2023年9月,在国家林草局的积极推动下,《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这将进一步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
  2023年以来,国家林草局积极吸纳代表委员建议和提案,推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新指定18处国际重要湿地,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同时组织开展新一批国际重要湿地指定申报工作;新发布29处国家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总数达58处。不断加强小微湿地保护管理,推动发布了首个关于小微湿地的国家标准《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填补了我国小微湿地保护标准化的空白。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湿地城市建设。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杨锋伟表示,将继续做好今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不断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积极指导各地依照相关标准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工作,加快建成国际红树林中心,努力将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做好林草工作的实招硬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2024年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024年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2月26日,中宣部召开2024年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会议部署,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布置安排2024年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和传媒监管重点工作,进一步巩固良好新闻传播秩序和文化环境。
  会议强调,要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管理。要强化政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打假治敲”专项行动,严查严打各类新闻违法违规活动,净化新闻传播秩序,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要立足服务大局,突出改革创新,深化强基固本,在推动文化繁荣上下功夫,在促进报业发展上下功夫,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在建强人才队伍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把握规律特点,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更好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为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准备 赵乐际主持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举行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为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准备 赵乐际主持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赵乐际委员长主持。
  常委会组成人员166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源作的关于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草案二审稿完善确定保密事项范围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定密权限,细化涉密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完善涉密人员离岗离职管理措施等。
  这次常委会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准备。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审议了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等议案。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超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了有关任免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秘书长刘奇出席会议。
  国务委员王小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国家监察委员会负责同志,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成员,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副省级城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海口2月26日电(记者陈凯姿)26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督察指出,海南省坚持把绿色作为自由贸易港建设底色,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力度较大,取得较大成效。同时,海南在相关领域和问题上也存在薄弱环节。
  对相关要求的认识、问题的解决仍存在差距。海南海防林总体规划缺失,底数不清晰,存在破坏问题;有些地区发展与保护协同推进不力;有的部门对“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认识不到位;部分督察整改不彻底,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到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部分领域仍存在问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仍有破坏行为发生,一些自然公园管护不到位;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缓慢;部分省级部门和市县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较为滞后。
  海洋生态和海岸带保护不够有力。有关部门一直未依规出台红树林资源保护发展规划,监督执法有缺位;部分自然岸线存在违规经营和破坏现象;部分海湾潟湖生态出现退化。
  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海南天然橡胶初加工污染防治水平不高,矿山开采遗留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工作滞后。此外,海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能力短缺。
  督察要求,海南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护好“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统筹谋划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失职失责问题进行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督察组还对发现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进行了梳理,已按有关规定移交海南省委、省政府处理。
  海南省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截至2023年1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2002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办结或阶段办结1617件,责令整改362家,立案处罚178家,立案侦查5件,约谈43人,问责6人。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26日分组审议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对过去一年常委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普遍赞成报告稿。大家一致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履职尽责,扎实有序工作,实现了履职第一年良好开局。一是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工作,召开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二是推进高质量立法。编制实施立法规划,出台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外关系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三是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加强经济金融、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监督,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着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密切常委会同代表、代表同群众的联系,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效,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五是积极开展人大对外交往。深化同外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交流交往,积极主动对外宣介,讲好中国故事。六是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与会同志对修改完善报告稿、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应急管理部: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应急管理部: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叶昊鸣)记者26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应急管理部将督促各地突出“三类场所”和高层居民楼等,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突出问题。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矿山、化工等高危企业复工复产程序和标准,认真落实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强化动火、检修维修等特殊作业管理。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动监管力量下沉一线,强化明查暗访、警示曝光。同时,扎实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加强野外火源管控力度,进村入户开展防火宣传。进一步加强火点监测预警,推动指挥、力量和装备“三靠前”,发生火情坚决“打早、打小、打了”。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青海省反馈督察情况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向青海省反馈督察情况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西宁2月26日电(记者周盛盛)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26日向青海省反馈督察情况。督察指出,青海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扎实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力度较大,取得较大成效。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与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工作还存在差距。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青海“生态优先”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生态环境保护履责不够有力,存在宽松软问题。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粗放无序,加剧生态环境承载负担;草原生态保护不力;一些督察整改不严不实。
  自然生态保护修复不到位。小水电清理整改推进迟缓;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滞后;草地和沙化土地被违规开垦。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有短板。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有差距;城镇污水收集处理问题突出;青海湖生态保护存在薄弱环节;在禁止养殖区违规养殖。
  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能耗强度控制不力;危险废物处置不规范。
  督察要求,青海省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定位,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推动盐湖资源有序开发,巩固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强化珍稀濒危物种整体系统保护。严格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严禁过牧等要求,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短板,加强环境风险管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失职失责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严肃、精准、有效问责。对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或需要提起公益诉讼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青海省高度重视此次督察工作,边督边改、立行立改,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2023年1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1192件群众举报问题均已办结或阶段办结,责令整改188家,立案处罚36家,立案侦查11件,约谈322人,问责58人。
 
去年全国共开展各类巡回检察3900余次
去年全国共开展各类巡回检察3900余次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26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全国共开展各类巡回检察3900余次,发现问题和线索6万余个,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40余人。
  据介绍,全国检察机关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刚性,全面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通过深化‘派驻+巡回’检察,推动派驻检察室与监狱、看守所监控和执法信息联网‘全覆盖’,着力解决派驻虚化、人员老化、履职弱化等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说。
  据了解,最高检组织各省级院研究制定新一轮巡回检察三年工作规划(2023-2025),制定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指引,编发监狱、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手册,为各地检察机关开展巡回检察提供基本遵循。直接组织对3个省4所监狱开展罪犯死亡和“减假暂”问题专门巡回检察;组织跨省看守所交叉巡回检察,涉及四川、福建、广西、山东相关看守所;在黑龙江等9个省份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试点。
  刑罚执行关系到司法裁判结果的最终实现,其中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刑罚变更执行的公正性尤为重要,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减假暂”监督案件30万余件,同比上升超过25%,经实质化审查,提出书面纠正意见2万余人次,既监督防止“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又监督防止“该减不减”“该放不放”。此外,强化社区矫正监督,对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督促收监执行3600余人。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多地金融委亮相 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加快形成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在中央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基本落定之后,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正在加速落地。
  2024年开年以来,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紧锣密鼓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也纷纷挂牌成立。随着自上而下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渐次落地,央地协同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多地金融委密集组建


  在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委员会首次对外公开发声后,近段时间以来,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陆续成立。
  据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成立了地方金融委、地方金融工委。与此同时,多地地方金融管理局纷纷亮相,与地方金融委办公室、地方金融工委合署办公,人员配置与职能设置也逐步明确。
  记者观察到,多地原来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已完成更名,其中,大多数是地方金融委办公室、地方金融工委、地方金融管理局三块牌子并列。
  另据记者了解,五个计划单列市也在陆续成立对应级别的金融委。
  “这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组建地方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将在地方层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将联系更加紧密、体制更完善,有利于加强央地协同,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
  根据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随着中央金融委和中央金融工委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派出机构陆续挂牌,中央层面的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2024年开年以来,筹备已久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逐渐落地。
  专家认为,中央部门之间的协同、央地之间的协同,是中央金融委、地方金融委及金融工委的重要工作。在重大风险的处置方面,地方金融委和金融工委将发挥落实属地责任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金融监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落实金融机构改革方案,推动加快形成新时代金融监管新格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表示。
大刀阔斧改革为哪般?


  在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备受关注。从近年来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实践看,加强央地监管协同的必要性、紧迫性日益上升。
  地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战场。但由于历史原因,地方金融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在处理金融发展与加强监管二者关系时也存在矛盾。董希淼指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党建、纪检监察等职权均在地方党委政府,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在高管任免、风险处置中难以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金融创新复杂多样,防风险任务依旧艰巨,无论是加强金融监管还是防范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都对加强央地监管协同、提高地方金融监管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针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存在的监管手段缺乏、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强化金融管理中央事权,同时压实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责任,中央和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分工更加明确,监管效能将进一步提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在曾刚看来,央地协同的必要性体现在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化解两个方面。“中央和地方监管规则不统一,可能会出现监管套利。只有央地同向发力,动作才能统一,政策才能一致,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融监管全覆盖。”
  董希淼表示,调整和剥离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发展、招商引资等职能,可以避免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从而能一门心思抓监管、防风险。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也离不开地方政府。专家表示,如果不动用地方政府资源,容易出现没人牵头负责或者风险处置效率比较低的情况。通过设立地方金融委,可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提高金融风险化解的效率。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将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加强监管协同如何真正落地见效?


  机构调整只是第一步。在新的监管架构下,中央与地方要共同构建科学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实现“1+1>2”的协同监管效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多位金融人士认为,随着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后续在具体监管实践中,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党政机关如何在日常监管、风险处置、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深度有效的分工协作、协调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磨合。
  “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已经在顶层设计进行了总体布局,接下来还应该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优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要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事权边界,完善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法治供给,同时以新兴业务监管作为抓手,增强中央和地方对金融监管的合力。
  对地方来说,面临着金融监管理念转变、职能转化的挑战。“不挂牌子是否意味着不用履行相关职责?地方金融发展和相关金融服务责任由谁来承担?”一名地方金融监管人士表示。
  还有一些问题待解。比如,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等方面,地方和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如何做好分工协调仍是关键;又如,如何加强一直相对薄弱的地方监管力量,提升地方监管能力水平等。
  专家认为,要完善制度健全、支撑有力的配套保障机制。强化地方金融监管法治保障建设,尽快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条例;探索建立监管考评体系,鼓励和保护地方政府监管积极性;通过充实地方金融监管力量等方式,提升金融监管能力水平,以科学、有效、有力的监管不断增强金融发展的安全性。
      (记者李延霞 任军)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为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有关部门解读《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为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有关部门解读《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日前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
  开启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


  赵英民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第一部专门的法规,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他表示,条例重点就明确体制机制、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我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
  张要波介绍,条例坚持全流程管理,对构成碳排放权交易的要素和各个主要环节做到全覆盖,力求不留空白、不留盲区。我国碳市场总体还属于新事物,条例要为碳市场的运行提供基本的遵循,确保规范有序,同时在相关制度设计上,要保持必要的弹性,为今后的探索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严控、严查、严罚数据造假问题


  数据质量是保证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的基础,是碳市场的生命线。赵英民介绍,条例对数据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体现为严控、严查、严罚——
  严格控制,即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禁止事项和处罚措施,通过配套制度规范,持续压减数据造假空间,通过建设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利用区块链、数字化技术手段,保证数据无法篡改。通过年度核查加日常监管的工作模式,持续强化数据质量审核。
  严肃督查,即通过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大数据筛查异常数据,通过投诉举报发现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不查清绝不放过,问题疑点不查清绝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
  严厉处罚,即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严惩重罚,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赵英民说,条例从4个方面规定了防范和惩处碳排放数据造假的具体要求,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争取尽快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8个行业占到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了发电行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
  条例对确定行业覆盖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了明确。生态环境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上述重点行业组织开展年度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同时开展市场扩围的专项研究。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争取尽快实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首次扩围。”赵英民说,未来将坚持稳中求进、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纳入碳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数据质量基础好的重点行业。扩围工作将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而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记者高敬 齐琪)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中国车市“开门红”,汽车产业能否驶上快车道
中国车市“开门红”,汽车产业能否驶上快车道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一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等中国主要汽车集团销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车市“开门红”,为全年汽车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中国车市产销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去年再创新高……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能力强。近年来,中国车企产品持续迭代,其高性价比受到消费者认可。中国车企产销“飘红”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基础,发展动力强劲,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人说,中国车市太“卷”,把车市原有的秩序打乱了,传统车企与车企新势力市场争夺战“白热化”,新能源汽车不断挤占燃油车市场份额,单车利润正在持续下滑,一些甚至在“赔本赚吆喝”。
  问题要两面看,正是这种“卷”,才有了技术快速迭代和高性价比产品,才有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一枝独秀”,才有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强大的竞争力。
  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汽车产业正牢牢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
  中国车市“开门红”,释放出中国汽车出口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的信号。1月份,中国出口汽车44.3万辆,同比增长47.4%。不少车企出口增速迅猛,中国一汽海外1月销量同比增长186%;1月比亚迪出口同比增长247.5%……
  可以预见,今年,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将享受到中国汽车产品带来的不一样的出行体验。
  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不少中国车企不甘于做廉价车,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大力在海外开拓高端市场,加快实施本地化战略,比亚迪、奇瑞、上汽等车企的产品在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车市“开门红”,更释放出中国市场的“磁吸力”依旧很强的信号。
  投资100亿元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投资超350亿元的奥迪在华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德国大众集团将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把先发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合作优势,这为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巨头在华深化合作、拓展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
  敞开大门,中国车企正以开放的姿态与合作伙伴一道,重点在资本、技术、产品、产业链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努力保持竞争优势。
  润物细无声。随着一系列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的“组合拳”加快落实,中国经济稳健恢复,汽车市场需求增长势头显著,中国车市今年“开门红”,有望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张建 高亢)新华社长春2月26日电
 
肯下真功夫,才有硬实力
肯下真功夫,才有硬实力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春节后从“过年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一些新兴产业企业稳扎稳打,把精力投入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一些已经站上“风口”的行业龙头企业,俯下身子,将眼光落于细处,从具体小事抓起,精耕细作,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抠,对关键、薄弱环节下足苦功夫;还有一些曾经陷入困境的企业,痛定思痛,“瘦身”转型,稳住现金流,寻找新机会……
  春节假期后,记者在园区、工厂、车间走访发现,这样下苦功夫、真功夫的企业不在少数,他们不摆花架子、不搞假把式,让自己沉潜下来,重新梳理任务、检视项目、调试设备,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真”和“实”上行日日不断之功。
  真功夫贵在一个“真”字。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在态度上认真诚恳,方法上不投机、不取巧,认认真真地学,老老实实地做。现实中,一些企业注重短期效益,重显绩而轻潜绩、造“盆景”而荒“田地”,往往是看问题、办事情不够“真”。下真功夫,是要勇于迎难而上,敢于攻坚克难,研究解决影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把精力放在破解痛点、疏通堵点上,厚植自身竞争优势,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真功夫重在下功夫干实事、求实效。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动力,我们鼓励企业在不同赛道“弯道超车”立新功,但首先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确保不“翻车”。与其一味猛踩油门开快车,不如专注提升自身“车技”,选好合适的路线,规避路上的风险,认真规划找到“超车”关键点,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通过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累积“小胜”,夯实基础,开辟新道路。
  真功夫立足长远,追求的不只是“开门红”,而是“年年红”;强调的不是寄托于速成捷径、止步于眼前红利,而是抓当前、谋长远,舍得花精力、下足苦功夫,项项累积,久久为功。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家企业,他们从代工厂起步,以技术立身,持续在绿色能源细分领域“打深井”,一步一个脚印,从行业“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如今成长为全球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行业“隐形冠军”。他们始终相信,甘于沉淀,方能致远。
  企业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周期长,回报慢,急不得,唯有走深向实方能推陈出新、创造转化,需要精耕细作、辛勤培育、逐渐积累方能暴发,只有肯下真功夫,才能练就硬实力。
  (记者潘晔)新华社南京2月26日电
 
平江辣条“突围”记
平江辣条“突围”记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
 
  和面、挤压熟化、拌料调味……经过一台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面粉迅速“化身”为一根根麻辣鲜香的辣条。
  走进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的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正飞速运转。自正月初七复工复产以来,公司4条生产线保持满负荷运转,每天可生产约200吨辣条。“春节期间辣条消费‘热辣滚烫’,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3月底。”湖南麻辣王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满良介绍。
  “2023年,公司产品销售额达10.92亿元,纳税超1亿元,今年目标是将销售额做到15亿元。”李满良说,企业扩建的“年产25万吨辣条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一期将在今年底投产。
  小小的辣条,已经成为平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抹亮色。如今,被称为“中国辣条之乡”的平江县,共有辣条企业116家,年产值200余亿元,辣条产业提供了10.2万余个就业岗位。
  曾被质疑“不卫生”“不健康”的辣条,何以强势“突围”、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活力?记者采访发现,当地积极推进辣条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健康化转型升级,逐渐撕掉辣条的负面标签,走出现代产业发展新路子。
  2020年以来,平江县关停低端车间30家,改造升级食品企业176家,加速淘汰小作坊、低端车间,推动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化。
  如今,平江辣条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在洁净车间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精准控制着湿度、温度参数和原料配比,确保辣条生产过程干净、卫生。
  在辣条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李满良,如今已从小工厂的“好把式”成为管理现代企业的技术专家。“过去辣条‘卖口味’,现在更要‘卖科技’‘卖健康’。”在李满良看来,强研发成为业界共识,“我们公司每年要拿出占营收近3%的资金用于产品口味、工艺等的技术研发。”
  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平江县还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为辣条研发、设备升级等培养专业化人才。
  2023年7月,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辣条专业班”首届学生正式毕业,毕业生张祺如今在一家企业的辣条生产车间担任技术员。
  “小时候吃辣条,要躲着家长偷偷吃。现在到辣条企业工作,家人都非常支持。”张祺说,随着平江辣条知名度的不断攀升,从事辣条相关行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一根辣条,凝聚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让以辣条为代表的休闲食品产业在平江县活力涌动,大放异彩。
  “2023年,平江食品产业产值达400.7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辣条、酱干、方便面、风味小鱼等休闲食品产值占比超九成。”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仇文娟说,接下来将推进休闲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在支持企业强化科技研发、优化工艺流程、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记者张格 谢奔 陈泽国)
     新华社长沙2月26日电
 
在国博“读”王蒙:今天依然青春
在国博“读”王蒙:今天依然青春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或许明天我将衰老,今天仍是青春万岁”“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缓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作赋思无涯——王蒙文学创作70周年展”,就如同走进王蒙先生“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的青春心境,品读他“永远与党和人民一路一心”的创作人生。
  展览已开放两月有余,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大家循着“人民艺术家”的创作脚步,感悟这份与时代同行、为人民而歌的赤子之心。
全景记录70年创作历程


  1953年,19岁的王蒙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经过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小说初稿。
  在展览“青春万岁”单元,一件珍贵的展品吸引众人目光——5卷泛黄的稿纸上,写着一行行蓝色钢笔字,这正是王蒙创作《青春万岁》的初稿。
  另一边展柜中,日记体小说《初恋》手稿背后则有一段跌宕的故事:1956年,王蒙创作了这部小说,但当时未能发表。直到2021年,尘封60余年的手稿被偶然发现,80多岁的王蒙在原文字中穿插写下与青年王蒙的对话,以《从前的初恋》为题出版,来了一场“隔空对话”。
  展览还展出了1957年未刊登的《青春万岁》插画草稿、《布礼》手稿,以及2023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61卷等。以时间为轴、以思想为线,观众得以体悟王蒙对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生的深邃思考。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85岁的王蒙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这位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作家,怀着对祖国的满腔挚爱笔耕不辍。
  “近300张照片和550余件展品,全景记录王蒙70年来与共和国发展历史相伴、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学创作历程。”本次展览策展人江琳介绍,展览展示了王蒙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各时期的代表性优秀文学作品,表现他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写作的初心和使命。
“人生即燃烧”


  王蒙的文学创作横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各个时期,与时代、现实相呼应,正如他所说:“我的少年、青年时代赶上革命成功和新中国成立,这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光明的底色,即使我日后遇到了一些曲折和挑战,也始终热情澎湃地书写时代、书写生活。”
  展览“这边风景”单元中展示了王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疆生活劳动的丰富经历,以及以此为依托创作的文学作品。
  1963年底,29岁的王蒙远赴新疆,在乌鲁木齐、伊犁等地生活16年。他学习维吾尔语,与新疆人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永远感念祖祖辈辈生活在伟大祖国西陲的各族友人,是的,谁也离不开谁。”王蒙这样写道。
  1972年底,他开始撰写《这边风景》,把对伊犁乡亲、友人的思念之情诉诸笔下,呈现了一幅饱满生动的新疆民俗画卷。
  “看到这个单元我特别亲切、特别感动,也由衷地敬佩王蒙先生。”来自新疆的观众王先生说,“他把新疆写进了书里,让更多人看到我的家乡。”
  1979年,王蒙重新回到北京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队伍,他的创作激情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发表大量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等,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七十年的读书写作孜孜矻矻。七十年的视野与行止遍及祖国城乡边疆,遍及亚非拉欧美澳。”王蒙这样回顾与创作为伴的岁月。70年来,他先后发表作品2000万字,被译成30余种文字在各国和地区出版。
“永远歌唱吟咏,书写不完”


  创作之外,王蒙在古典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卓越成就。研究《红楼梦》、李商隐、诸子百家,卓见迭出;撰写《我的人生哲学》《中国天机》等作品,以生活的切身体验为依据,回忆并论说了中国现当代史上的重大课题。
  观众密女士一直关注王蒙的文学作品,这次观展又有了新的收获。“有一个展区,讲王蒙先生做文学作品的翻译。我原来不知道王蒙先生会外语,看他出访那么多国家,去做文学交流等,他真的在把中国优秀文化带出去。”她感慨地说。
  到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对异域文化的感悟;自学多种语言,将新疆和外国文学作品译介给读者;走上讲坛,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做文化传承与文明交流的使者,王蒙一直在路上。
  “他是生命力很旺盛的一个作家”“热爱生活,用生活来滋养文学创作和思想”“应该像王蒙先生描写的这些年轻人一样,更加充满勇气,热烈坚定地去追求理想”……参观展览的观众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有所参差,纷纷被王蒙的作品与经历感染,致以礼赞。
  从“少年布尔什维克”到“人民艺术家”,王蒙对国家、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从未改变。也正因此,他那些植根于民族沧桑的历史巨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彰显着强烈时代气息的文学作品,才会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祖国还年轻,还是少年中国!我也仍然满腔热烈红火、光明敞亮,爱文学,爱语言,爱学习,爱写作,永远与党和人民一路一心,永远歌唱吟咏,书写不完,希望写得更好。”王蒙说。
           (记者杨湛菲)
 
殷墟新馆!来赴这场“千年之约”
殷墟新馆!来赴这场“千年之约”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郑州2月26日电(记者唐健辉 施雨岑)河南安阳,洹水之滨。一座青铜色的博物馆大气庄重,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2月26日,这里正式面对公众开放。
  1928年10月,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考古学家董作宾在此挥出第一铲,中国考古人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就此拉开。90多年时光倏忽而过,今天,这片土地上文明的过往与辉煌再次浓墨重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一场与商文明的千年之约。
  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约2.2万平方米的展厅内,近4000件套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它们静默无声,却生动而鲜活地“讲述”着“商”是一个何等伟大的文明。
  在新馆一楼车马遗迹专题展厅内,考古工作者正在仔细清理殷墟遗址出土的马车实物标本。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殷墟出土的23辆马车。
  手铲微微倾斜,轻轻刮落表层泥土,再用竹签沿着土层纹路慢慢清理,最后用刷子扫去表层浮土,一个清晰的车轮遗迹便在考古工作者手中显露出来。这场开在博物馆的“考古公开课”载着游客穿越3000年时光,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
  新馆三楼,110余片首次展出的甲骨记录了一位商朝小王子的生活日常。考古工作者推测“子”是商王武丁和王后妇好的儿子,是一位热衷于占卜的问卜者。其中一条“子其疫,弜往学”的卜辞,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兴趣。
  “这条卜辞记录着‘子’入学后有一日生病,但又不敢无故旷课,于是他就占卜,这次的疾病是否严重?我是否能去上学?”殷墟博物馆讲解员胥怡雯说,这条卜辞被称为“3000年前的请假条”。
  90多年的考古成果积淀之下,商,不再只是《史记》中3000余字的记载。它有血有肉、真实而立体,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蕴藏其中。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回望过去的2023年,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馆,古蜀文明之光辉煌灿烂,目之所及、皆是惊叹;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彰显出良渚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南海西北陆坡沉船遗址等水下考古项目成果将一段段写在深海之下的历史与记忆进一步廓清……
  鉴往知远,行之愈坚。
  “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致敬殷墟9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致敬中国考古学百年辉煌。”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3000多年前青铜文明的鼎盛面貌,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商代巧夺天工的技术工艺。
  千年之约,不仅是展厅中的风景,更是静水深流的力量。开馆当天,从四川远道而来的游客郝明宇刚刚走出展厅,就对记者感慨道:“不得不说,我可能并不了解这些文物,但走近注视它们时,没有人能抵挡住它们的魅力。”
  “为中华文明点赞!”“感觉能在里面泡一天”“列入我的旅游目的地清单”……许多游客这样在网上给博物馆留言。
  目前博物馆已经具备了面对公众开放的条件,但相关的工作远未结束。“我们将加快推进以车马坑为代表的土质文物保护与展示工作,进一步加强殷商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及时展示最新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说。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你,准备赴这场“千年之约”吗?
 
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是殷墟遗址所在地。3300多年前殷商王朝在此建都,随着商王朝的灭亡,殷都逐渐荒废,变成废墟被淹没地下,史称殷墟。
  殷墟西行20余公里,即见山峦起伏,从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犹如太行山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正位于盆地的出口处,面向的是一望无垠的豫北平原。
  与许多重要的遗址一样,殷墟也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这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立于洹河畔,环顾四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壮阔的伟大文明。
  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举世瞩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构筑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在殷墟,灿烂精美的青铜器皿、琳琅华贵的玉石雕刻、装饰精美的马车,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动诠释。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大字,这句出自商朝开国国君汤盘铭上的箴言,向参观者展示一个民族自古而今的革新姿态。
  “商朝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王朝,正是因为殷商人不断革新和兼容并蓄,使得殷墟达到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汤,即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铭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这句话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时刻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古人澡身而浴德,这是一种革新的姿态。
  而殷商人的创新进取、兼收并蓄也越来越多地被考古所证实。
  博物馆内,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被集中展示,各类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精美,代表了中国青铜器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
  走进殷墟博物馆二楼,在“伟大的商文明”展厅,一个四足两耳的司母辛鼎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妇好而铸的鼎。
  “殷商人在青铜器铸造上继承夏人技术,通过创新改进,发扬了块范法,使得合模技术更加复杂,铸造器型更加丰富多样,所铸铜器更加巨大。”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此外,在青铜器纹饰上,殷商人创造出夔龙纹、鸟纹等纹饰,并首创地纹、立体兽首、多层纹饰等表现方式,共同组成了纷繁华丽的铜器纹饰,形成了鼎盛时期的青铜器文明。
  在殷墟博物馆车马遗迹专题展厅,23辆马车依次排开,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马车。
  何毓灵介绍,根据甲骨文记载和现有考古发掘证明,殷商晚期马车已广泛用于交通、军事和祭祀活动,商代晚期马车的普及不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定是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
  “马车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商人学习了马车制造技术,并因地制宜,发挥创新精神,将之发扬光大,用于出行、战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何毓灵说,殷墟出土的马车已采用很多青铜构件,构造精巧而复杂,充分显示了当时非凡的机械、青铜铸造等技术。
  “殷商人还创制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并将之刻在甲骨上、铸在铜器上、书写在玉器上,传承至今。”赵清荣说。
  从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殷商人还对日食、月食及星象进行记录,并形成了早期的天文观、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指导生活生产。
  “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使得商朝最终发展成为邦畿千里的大邑商。”赵清荣说,殷商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丰富实践,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源泉。
       (记者史林静)
     据新华社郑州2月25日电
 
南京发现六朝梁代御道、国门
南京发现六朝梁代御道、国门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南京2月26日电(记者蒋芳 邱冰清)记者从26日举行的2023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重要进展汇报会上获悉,考古人员近期发现了位于南京西街遗址的南朝梁代建康城的御道和南大门,为研究南京六朝古都文明提供了新实证。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7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西街遗址连续开展发掘工作,共计完成12000平方米面积的发掘。该地块分布有多达9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自商周直至近现代,完全印证了南京城市历史沿革。重要发现主要包括商周长干古城和六朝长干里。
  据史料记载,六朝长干里是建康城的南门户,交通便利,市肆繁荣,长干寺、瓦官寺等著名寺庙也位于此。梁代通御道于长干里,新建国门,打造了国都气派的南大门。
  西街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大海介绍,在此发掘出南朝梁代御道和国门遗址,目前,已探明的御道长度210米,路面宽26米,两侧开挖有路沟。国门门址宽约33米,进深约17米,门墩两边有砖铺排水设施,门道残存铺砖。两侧城墙为砖包夯土,厚11.5米。国门及城墙外还引南涧水开挖了护城河。
  史料记载,朱雀桥、朱雀门是建康城正南方的地标,也是当时人们进出建康城的主要通道。陈大海透露,此次发现的御道,其北端连接的就是朱雀桥、朱雀门,向南最终延伸至牛首山。
  据了解,此处六朝遗迹十分丰富,发现越城垒、御道和国门、水井、窑、灰坑、墓葬等500余处,出土遗物包括瓷器、砖瓦构件等万余件。其中,青瓷数量最大,是除六朝窑址外,出土数量最大、器型最全、品质最高的一次考古发现。部分瓷器为六朝都城或佛寺定制产品,为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从都市到乡村:大山里的戏剧小镇不是“梦”
从都市到乡村:大山里的戏剧小镇不是“梦”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许晓青 白瀛 高皓亮)两棵巨大的榕树,一棵叫“智榕”,一棵叫“慧榕”。温暖的午后,镇上的老人和孩子习惯聚在榕树下,老人讲、孩子听,说不完的家乡故事。不一会儿,榕树旁由老厂房翻新而成的剧场,大戏就要开演,众人脸上写满期待……
  这里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依山傍水的戏剧小镇。会昌是传统的山地农业县,当地以米粉加工、桔柚种植及藤器制作闻名。2024年,会昌及周边方圆百里的乡亲又多了一个新去处——戏剧小镇。
  来自上海徐家汇的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是设立会昌戏剧小镇的主要发起方。对上剧场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而言,在会昌当地推出全新的戏剧小镇及戏剧季活动,是“反哺”家乡的一项重要事业。
  “这些年,我们从上海这样的繁华都会出发,来到赣南山区进行戏剧新探索,希望不仅为大家提供看戏的机会,更让‘看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现代戏剧在相对静谧的大山里,有一方土壤。”赖声川坦言。
  年近七旬的赖声川祖籍江西会昌,游子数十年漂泊,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时常挂牵。近年来他常携团队往返于上海江西两地,以戏剧文化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2015年,我们第一次带戏到会昌,发现单是送演出下乡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或许一些人看了戏,还乐意接受培训,通过戏剧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掌握一门与舞台相关的手艺。”他这样设想。
  2017年起,“上剧场”向会昌当地定向招收剧场员工,一批有志于戏剧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到上海徐家汇“学手艺”,朱忱是其中的一个。
  “当采茶戏里的乡音在《暗恋桃花源》的话剧舞台上响起,我的眼眶湿润了。”在会昌县城出生并长大的“95后”调音师朱忱整个春节都在戏剧小镇“盯现场”。朱忱不到30岁,因为戏剧,在家乡千里之外的“上剧场”,她的命运悄然改变。
  18岁那年朱忱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从江西会昌到湖南长沙,对在山间小县城里长大的她来说,已是“千里迢迢”。但“更远的路”还在后面。本科毕业那年,恰逢上海“上剧场”定向招收会昌籍员工,朱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拖着行李箱坐上火车赶去应聘,抓住机遇的她在“上剧场”一干就是七八年。
  “从小县城到大都市,我学到了很多,‘上剧场’的团队还支持我在业余辅修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录音专业,我很快拿到了自己的第二张本科文凭。”朱忱告诉记者。
  就在“上剧场”推动筹建会昌戏剧小镇的五六年时间里,朱忱已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舞台调音师。当戏剧小镇即将启动时,她又下决心告别上海,回到会昌老家参与这个新地标的运营。
  “我们把剧场的理念和文化带回老家,帮助这座县城焕发新生。”朱忱掌握的技术,而今可以“反哺”家乡,既可以近距离陪伴家人,也有了戏剧小镇上的稳定工作,对未来她信心满满。
  近年来,舞台戏剧艺术为年轻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会昌戏剧小镇就是这样的缩影,小镇入口处的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已按规划启动招生,预计每年可培养舞台技工百余人。
  又是午后,青砖黛瓦的小镇老宅里,传来各地学子来到会昌一起诵读《暗恋桃花源》剧本的琅琅书声。榕树下聚起更多好奇的人们,大山小镇里的戏剧梦,不再是梦。
 
刘连新委员: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刘连新委员: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我切身感受到了就医的便利!”47岁的安徽合肥市民刘女士说,她患有浸润性乳腺癌,能在当地进行一项名为“荧光原位杂交”的检查项目对诊疗十分重要。2023年12月1日,安徽省修订完善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的计价说明,允许当地医院开展这项检查,让刘女士和许多需要做该项检查的肿瘤患者免去了外省就医的不便。
  刘女士可能不知道的是,她感受到的变化与一份全国政协提案有关。
  近日,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名单出炉,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提案》入选58件好提案之一。
  见到刘连新时,他刚查完房回到办公室,就立刻投入到院务事项的处理中,在与记者交流后,又马不停蹄赶去为接下来的肝脏移植手术做准备……
  在刘连新看来,形成一份好提案,离不开长期扎根一线工作的实践。提案既要反映一线医护人员的呼声,又要契合广大患者的需求。
  “医疗服务价格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关系着公立医疗机构和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刘连新说,他在工作中发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正在不断进步,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内涵及计价方式却不明确,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审批及医保准入过程漫长。
  “过去复杂的肝胆胰外科手术需要开腹,现在只要打几个小孔,就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对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整体医疗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我们的定价标准往往不能及时跟上临床医疗技术的更新和患者救治的实际需求。”刘连新认为,应尽快从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审批及医保准入、明确医疗服务项目内涵、引入科学定价决策机制等方面着手,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整机制。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供给,推进价格项目结构优化,促进长三角地区价格合理、有序衔接……经过多次走访多家医疗机构和临床科室,与医护人员座谈,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刘连新将来自一线的声音形成提案。
  提案很快得到了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迅速响应,安徽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参与修订了安徽省44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一些原来没有的项目得以开展、没有的收费正式列入目录、不合理的收费得以调整。
  “让老百姓享受便捷、普惠的医疗服务,让医疗服务更靠得住、有温度,我想这就是我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保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刘连新说。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刘连新正在为新的提案做准备。案头上,几份调研报告是在安徽临泉、涡阳、舒城等地走访调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后形成的,工作笔记上详细记录着与患者、一线医护人员交流中收集的意见。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目前,安徽省已经推动9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立项,并从加强编制保障、强化人才支撑、优化价格政策、落实医保政策等方面支持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运营。
  2023年8月,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合作创建的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安徽医院率先实现了全面开诊。截至今年2月4日,该中心累计门急诊服务186197人次、出院2502人次、手术1540台次。
  在中心建设运营过程中,刘连新发现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例如政策配套措施有待完善、长效发展机制有待健全等。对此,他重点围绕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相关方案开展相关调研,并计划将撰写的提案带上两会。
 (记者刘美子 戴威)新华社合肥电
 
丁亚琳委员: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丁亚琳委员: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湖北省京山市文峰村村头巷尾的网球场里,年龄各异的网球爱好者挥汗如雨,闲暇时与家人朋友来一场休闲赛,已成为不少文峰村民的健身选择。“很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在享受和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我将继续致力于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与呼,努力让人人公平参与和享有体育公共服务。”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丁亚琳说。
  近年来,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乡村体育赛事,丰富了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火乡村旅游。“但乡村体育基础薄弱、场地设施不足等短板仍然存在,人才匮乏、赛事活动不足、体旅融合发展不够、农村体育消费活力有待激活等问题仍有待解决。”丁亚琳说。
  去年,丁亚琳结合近年来的调研发现与依托高校开展的问卷调查,提交了《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提案,希望借力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因人、因地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改造,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体育活力。这份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重视。
  去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等12个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促进城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拓宽全民健身科学化传播渠道。去年9月,《湖北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建成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健身设施网络体系。
  按照相关政策指引,湖北省体育局组织多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太极、柔力球、乒乓球、篮球、广场舞等热门项目,将专业教练送到城乡居民身边。
  武汉居民俞郧霞对这些变化感触深刻。“家门口就有健身器材,3公里外就有健身公园,出门就能健身。去年,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一套徒步操,坚持练习下来,肩周炎都缓解不少。”59岁的俞郧霞说。
  2023年,丁亚琳走过近30个县市区,让她欣喜的是,智能健身器材、健身步道和骑行道等也开始走进乡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基本覆盖湖北所有乡镇,相较十几年前我在县里工作时,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她说,“还有不少地市结合地方资源和运动传统,办起乡村体育赛事,迎来经济发展新机遇。”
  京山市首创乡村网球比赛,以小龙虾产业闻名的潜江市办起“村BA”联赛,湖北首个乡村马拉松赛事在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举办……以体育为媒,越来越多的湖北乡村开启“一人参赛,多人旅游;一日比赛,多日度假;单项竞赛,多重体验”体育旅游新探索。
  作为体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并非成长于体育系统的丁亚琳也曾感到忐忑。“怕自己对于体育领域不够专业、了解不充分,影响履职。”丁亚琳说。为此,她在确定选题后,会收集近年来的相关法规文件与政策,研读学术期刊,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并带着问题到一线调研。“调研中,我会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努力掌握实际情况。在完成相关提案后,我也会发给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她说。
  春节期间,丁亚琳一直在完善关于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提案,这是她在日常调研中关注到的另一块短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开始关注健康与健身,但目前,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还难以满足老年人健身需要,适合老年体育的场地设施建设、运动项目普及和赛事活动都还不足,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也需要加强。”她说。
  “我会竭尽全力,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对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丁亚琳说。(记者乐文婉)新华社武汉电
 
杨朝明代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杨朝明代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推法治中国建设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什么样的社区文化活动您愿意带着家人一起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融入基层治理?”……这个春节假期,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在家乡山东曲阜,与街坊四邻、社区网格员探讨交流,为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做准备。
  杨朝明今年62岁,曾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2023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努力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履职过程。“想在新时代发挥儒学积极作用,仅靠学者的力量还不够,要让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他说。
  深入调研后,杨朝明发现,随着法院工作人员准入门槛的提升,人员素质和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法院系统内的培训多围绕政治辅导和业务开展,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教育辅导不足。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和公平,还要体现法治的阳光和温暖。司法人员在用法释法的过程中,若能融入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传统理念,就可以更好地以文化人。”杨朝明说。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杨朝明建议法院系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教育力度,鼓励司法人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建设“书香法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注入传统文化力量。该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人民法院家事法庭庭长张克利对传统文化的力量感触颇深,他说:“在化解家庭纠纷时,我们不能只当‘法律明白人’,得做到刚柔并济、法理兼顾,通过亲情感化、情理劝导等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讲仁爱、尚和合等传统文化内涵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该法庭多次开展传统文化内部教育培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正在融入司法实践。“通过专业化审理,在传统文化指引下,寻求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最佳契合点。不断用文化涵养司法人员品质,助力法院文化建设。”张克利说。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齐鲁大地持续焕发新活力。“通过司法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传承中推进文化创新的一种形式。”杨朝明说。
  2023年,山东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省所有人民法庭、1.1万家基层解纷组织接入调解平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推广淄博法院“齐乐融融”、济宁法院“和为贵”、威海法院“和合有威”等做法,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前不久,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三安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桂书托朋友向杨朝明发出邀请:“我们村以前是个落后村,现在村风变好,优秀传统文化入人心起到了很大作用。大伙儿围绕移风易俗、孝老敬亲等主题创作完成了百余副楹联,将文化艺术和街道景观相结合,打造了楹联一条街,欢迎您有空时来调研。”杨朝明欣然应允。
  “当一名合格的全国人大代表,需要多调研、多思考、多听民意。”这是杨朝明履职以来的体会。他表示,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让文化力量助推法治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绽放时代光彩。 (记者张力元)新华社济南电
 
曹彩云代表:让每滴水发挥最大效益
曹彩云代表:让每滴水发挥最大效益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曹彩云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在即,曹彩云仍在根据调研不断补充完善建议,为发展节水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河北省是产粮大省,同时又是严重缺水地区之一,“水粮矛盾”长期存在。发展节水农业,是破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曹彩云所在的科研创新团队主要围绕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和工程节水等方面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研究。
  2023年,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曹彩云围绕保障粮食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安全利用,结合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大量的调研数据,提出了两份有关节水农业方面的建议。
  “我国基本水情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华北平原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食物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大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力度,对破解‘水粮矛盾’问题意义重大。”曹彩云说,“会后我收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复,工作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更强了。”
  为了抢抓农时、深入调研,去年全国人代会结束后,曹彩云第一时间投入到节水农业科研工作中,开始进行田间调查采样。“3月份是老百姓浇第一次水的重要时期。”曹彩云说,“每一个农时都很重要,都是采集科研数据的关键节点。”
  这是曹彩云去年的一份日程表——
  3月14日,全国人代会结束后返程;3月15日,赶赴试验站调查小麦长势,查看土壤墒情,为接下来小麦春季灌溉施肥作准备,取土壤水分、盐分和植株等样品;3月16日,结束景县基地苗情调研;3月17日,开始进行土壤水分、盐分、植株等样品调查……
  这也是曹彩云一整年的工作缩影。针对区域水资源匮乏和农业用水现状,她不停地往返几个试验基地,调研制约产量的问题所在,寻找进一步节水省工的突破口。
  “曹研究员每次来景县,都会先到农田查看农作物长势。”景县粮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曹风行说。去年6月,曹彩云带领团队来到合作社的麦田里,进行收割前最后一次田间观测和试验测产。为确保数据精准可靠,他们头顶烈日,手持各类测量工具,奔波在多个小麦参试品种的农田中。
  每到使用不同灌溉方法的地块,曹彩云及其团队会先测量出一定的面积,然后手持镰刀进行收割,再进行脱粒、称重。1200余亩试验田10余个参试品种莫不如此,辛苦繁重的测量工作,让50多岁的曹彩云累得直不起腰,但她从未抱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曹彩云除承担自己的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向农户和种植大户宣讲两会精神,鼓励农民科学种田。
  “我们合作社以前浇地用工多还费水,在曹彩云研究团队的指导下,采用了浅埋滴灌、指针式灌溉、伸缩式灌溉等不同灌溉模式,较传统灌溉模式亩节水80立方米左右。另外经过团队的技术指导,小麦、玉米年亩增产共200公斤左右,实现了省时省工省水增产多重效果。”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高志清说。
  “景县是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锅底’,如何解决节水与增产的矛盾,一直是我们农业技术部门考虑的问题。近年来,曹彩云及研究团队,在小麦玉米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等方面,为景县粮食生产贡献了力量。”参与曹彩云团队项目的景县农业技术人员李新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不能辜负组织和人民对我的信任。”曹彩云说。  (记者郭雅茹)新华社石家庄电
 
施卫东委员:为水利工程管理添智慧
施卫东委员:为水利工程管理添智慧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现在浇一亩地,一年的水费只要80元,比过去便宜近20%,而且泵机故障率低了很多。”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尹家园村党总支书记陈亚飞对记者说,种粮户们的获得感与一份全国政协提案有关。
  1月30日,全国政协公布2023年度好提案名单,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原校长施卫东提交的《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推动我国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列。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很大,管理维护也要跟上。”施卫东说。
  以2023年为例,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在2022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纪录,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3万处,提升1.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
  为了写好提案,施卫东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先后走访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等单位,调研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以及新界泵业、利欧泵业等行业重点企业。
  调研发现,我国不少水利工程仍然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智能化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农村,农田水利的管护力量偏弱,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信息化自动化覆盖面也不大。
  发现问题,更要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施卫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研制了数字孪生平台等信息化、集成化、标准化技术工具,并与地方部门合作推广,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陈亚飞所在的刘桥镇,正是施卫东团队服务的30多个基层点位之一。
  “用了数字孪生平台,节水节电效果显著。”刘桥镇水利站站长陆建明给记者看了一张能效对比表,改造后,3个试点泵站的水耗指标均下降40%左右。
  陆建明说,过去,泵站设备寿命、运行状态依靠手工记录,都是纸面上的数据,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2022年10月,镇上挑选3个村组泵站作为试点,应用数字孪生平台,设备管线以三维动态模型的形式可视化呈现在屏幕上,各部位工况一目了然。“我们还能通过模拟演练提前发现故障隐患,避免泵机在灌溉高峰期‘趴窝’。”
  这些问题和探索都写进了施卫东的提案。他告诉记者,水利部对该提案给予答复,明确表示将依托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智慧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工程自动化、天空地一体监测体系和水利工程数字孪生体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智慧化水平。
  自小生活在黄海之滨,施卫东与水有不解之缘。2018年,施卫东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2023年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当好政协委员,首先要注重自身建设,强化政治责任,准确把握参政议政尺度,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在他看来,当好全国政协委员和做科研一样,要重调研、重质量,多关注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哪些效果。
  6年来,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施卫东提出92件提案,涵盖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眼下,到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以及部分综合性医院走访调研已列入他的日程,为2024年全国两会提案做准备。
  “建言献策既要聚焦社会发展大事,也要关注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特别是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真正能够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开动脑子,以实际行动推动问题解决。”施卫东说。 (记者陈席元)新华社南京电
 
促成长·育技能·优服务
用工大省江苏年后制造业用工观察
促成长·育技能·优服务

用工大省江苏年后制造业用工观察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春伊始,正值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记者深入用工大省江苏的多家企业、劳动力市场、零工市场采访发现,当前企业用工从急招聘向促成长、从抢普工向育技能、从拼待遇向优服务转型,彰显产业发展“趋稳、趋高、趋韧”之变。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制造商。公司副总经理陈辉介绍,随着经济回升,企业用工量增大,预计今年用工需求比去年高出25%左右,仅2月就有约1000人的岗位缺口。“我们已与130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抢订单、拓市场蓄力。”
  记者观察发现,过去常见的速战速决式快招、突击式急招现象眼下有所减少,陪伴员工成长的稳定化就业成供需双方共识。
  40岁的杨燕来自陕西富平,看中南京一家食品企业的普工岗位。“你们单位蛮正规的,我准备在这里扎根,一步步学习、晋升,可孩子才上5年级,能不能帮忙介绍到南京上学?”在得到招聘经理肯定答复后,杨燕欣然填写应聘表。
  当前,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提高,年轻劳动力对稳定就业和个人成长的需求上升,也对劳务输入地区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在与平台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竞争中,越来越多制造企业更加重视稳定用工,通过构建亲善文化吸引和留住劳动者。
  早在春节前,苏州、宿迁等地便组织返乡过年大学生、打工者参观当地优质企业,用良好的薪资待遇、发展平台留人。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谭国明认为,尊重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员工成长体系建设,体现出产业经济企稳回升。
  常波是昆山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过去,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流水线工作;后来,在政企共同培养下,他逐渐晋升为高级技师,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在外务工多年的虞海,前些年通过培训学会焊接,从事焊接辅助工作,月工资能有6000元至8000元。“如果有焊工证,月收入有望过万。”他说,今年继续努力,争取考下焊工证。
  纵观江苏多家用工市场,企业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自动化、质量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出的月平均工资达一万元左右。记者深切感受到,随着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趋势,企业招工需求正从过去的争夺普通操作工向引育高技能人才转变。
  “盐城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好地方,当地拥有高素质技工队伍。”江苏汉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成认为,技工团队的专业性对制造业公司至关重要。“公司约100名员工中,资深钳工占60%。”文成说。
  为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江苏持续健全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陈辉认为,要强化政策支持,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沃土。
  新年过后,一趟趟承载温暖的返岗送工专车、专列驶向江苏多地。
  来自河南叶县的王海强带着新年憧憬对记者说,近些年眼看同乡在江苏经过奋斗,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也期待找到合适工作,在这里长期发展。
  “点对点”送工是优化用工服务的缩影。回望近年江苏新春用工市场不难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逐步以精准化服务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近日,2024年“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助发展”南京市暨江宁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江苏省零工市场举行,涉及就业岗位6000余个。
  “我刚从老家出来找工作,目标是月薪7000元、包吃住。原打算花半个月在多个城市碰碰运气,没想到在‘第一站’南京就求职成功。”来自山东聊城的孟祥远相中南京某车企的性能测试员岗位,通过面试后当日便集体乘车前往企业。“路费报销、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免费,企业服务贴心。”
  记者走访发现,江苏劳动力市场、零工市场除设置招聘区外,还普遍增设就业政策咨询区、技能培训区等服务专区。谭国明认为,人才服务从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以健全高质量人才支撑体系锻造产业韧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记者刘巍巍)新华社南京2月26日电
 
跑好新春“第一棒”
山东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扫描
跑好新春“第一棒”

山东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扫描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据新华社济南2月26日电(记者邵鲁文)26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一期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山东2024年春季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正式启动,共计100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2080.4亿元。
  新春伊始,山东各地紧锣密鼓谋划今年工作,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记者近日在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建设者们正抢工期、赶进度。
  距离新开工的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不远,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二期按下了“加速键”。比亚迪集团山东省总经理徐磊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全年生产整车30万辆以上,完成产值330亿元。
  在山东不少地市,相关部门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提质量”目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重大工业项目落地。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的中建材(枣庄)新材料产业园内,中建材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二期厂房今年将进入装修阶段。公司副总经理王三昭说,项目一期的4万多平方米厂房均由当地政府代建,让企业实现了“拎包入住”。目前一期项目生产形势较好,期待二期工程尽早实现达产。
  枣庄市市中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副书记李子刚说,当地深化“预建厂房+项目审批”双链推进审批模式,审批提速60%以上,已预建标准化厂房超过44万平方米,10余个项目享受到该政策带来的红利。
  在山东不少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现场,同样塔吊林立、车辆穿梭。
  在中建八局承建的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的施工现场,各个施工区“火力全开”。这一项目是山东“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为生产要素流通带来便利。山东今年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250亿元,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吸引重大项目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山东部分地区正逐步推进物流项目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在临沂市兰山区现代物流城,200多座塔吊高耸矗立,园区内的重点项目金兰智慧物流港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目前主体已经建设完成,预计4月份全部完工。”项目负责人张兴光介绍。
  兰山区现代物流城引领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杨震介绍,物流项目建设推动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之间更加有效衔接,也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目前现代物流城已落地产业项目108个、总投资534亿元。
  “重大项目是有效扩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山东将聚焦‘为什么投、往哪投、谁来投、怎么投’,系统完善项目谋划储备、落地开工、建设推进、投产达效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山东省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晓燕说。
 
上海出台21条举措提升营商服务“热度”
上海出台21条举措提升营商服务“热度”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上海2月26日电(记者程思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26日发布《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措施聚焦五个方面,推出21条举措,从企业需求出发,回应经营主体关心关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减少企业感受与政策间的“温差”。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推进,我们愈发感受到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经营主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说,“我们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了解他们的诉求、痛点,把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
  据了解,这次出台的措施更多关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象难题,比如登记的场地资源释放、企业公章丢失等长期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上家承租方搬走时没有办理注销手续,而同一个地址没办法开两张执照,导致招不到新的承租方。”上海海锦房地产有限公司紫荆广场副总经理陶伟说,由于很多承租方搬走时没有做好“收尾”工作,给楼宇、商场等管理方在新一轮招商时造成很大困扰。
  为解决企业诉求,经过多轮研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论证了“释放同一场地登记资源”的风险性和可行性后,最终形成了措施中的第12条,为企业招商提供政策便利。
  此外,措施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人工智能帮办管家服务,构建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生态,解决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电子营业执照“反复认证、多次下载”问题。同时,措施还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罗培新说,措施站在经营主体的视角考虑问题,并以经营主体为视角表述文件内容,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
 
上海北外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北外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上海2月26日电(记者郑钧天)记者25日从上海市虹口区获悉,2023年,虹口全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8527户,同比增长284%,增幅位居上海全市第一位;落地日本HADO、阿联酋博禄、新加坡凯德卓盈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9个重点外资项目,实到外资同比增长17.2%。
  2024年虹口围绕建设北外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出12项举措,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提高科技创新浓度,更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区核心功能提升,让企业在虹口有更大发展信心、更大发展空间。如推进全球服务商集聚、贸易商集聚、品牌集聚、外资总部提质增能、国际经济组织集聚、顶尖人才引进、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建设和居住社区打造等“八大计划”,当好企业发展的事业合伙人;虹口还将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功能塑造紧密结合,持续扩大北外滩的影响力、知晓度和参与度;深化“以投定拨、以拨促投、拨投联动”举措,发挥“财金融合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促进科技总部企业集聚,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除持续发力建设北外滩外,2024年虹口区将在全域按照企业设立、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从“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设施服务、劳动就业、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个方面,推出22项举措,力求让企业在虹口开办更便捷、办事更高效。
 
从北拒马河到白沟河
涿州灾后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从北拒马河到白沟河

涿州灾后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2月26日电(记者刘诗平)26日,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坛村至小营横堤段)腾飞大桥建设工地,30多辆自卸车、8台挖掘机和4台推土机在进行土方作业,加高加固北拒马河右堤。
  2023年夏季的一场洪灾,河水漫出北拒马河河道,让距此右堤南侧1.5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部分城区受灾严重。
  涿州市毗邻北京,河流众多,境内有北拒马河、白沟河、永定河、小清河、琉璃河、胡良河6条主要行洪河道,以及兰沟洼蓄滞洪区和小清河分洪区,汛期防汛任务向来不轻,去年遭遇特大洪水,使涿州市成了河北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去年水灾期间,河对岸的小清河分洪区虽然及时启用,但水淹面积仍达到涿州城区的60%,水最深的地方达五六米。北拒马河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坛村至小营横堤段)将在今年6月底具备防洪度汛功能。”涿州市水利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股副股长马振州说。
  堤坝挡水,引水闸配套。记者来到距离腾飞大桥4.4公里、位于涿州市刁窝镇北约800米处的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幸福渠引水闸。去年洪水期间,此闸因年久失修,没能发挥作用。如今,施工人员正在拆除重建,已完成新闸基坑开挖及地基处理,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坛村至小营横堤段)是去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发生后,河北省第一个开工建设的‘补短板’重大水利工程。”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边文辉说,工程去年11月开工,加高加固或新建北拒马河右堤,新建幸福渠东堤,建设4座穿堤闸涵,治理长度18.3公里,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具备防洪度汛功能。
  北拒马河、小清河、琉璃河汇合后,河流改称白沟河,它是大清河流域的一条骨干行洪河道。记者来到涿州城东的东茨村白沟河左岸,这里是去年洪水期间抗洪的重点区域。
  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左堤东茨村险工施工现场,7台挖掘机、装载机和8辆自卸车正在进行堤坡防护平整和河槽疏浚。
  涿州市水利局一级主任科员李江告诉记者,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包括左、右堤分别加高培厚及堤顶道路硬化19.93公里和19公里,疏浚治理25.85公里主河槽,7处险工防护等。目前,工程堤防土方填筑全部完成,堤坡防护工程完成90%,预计今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河对岸(白沟河右岸)是北沟洼蓄滞洪区,去年洪水期间启用。分洪结束后,去年9月开始抓紧修复分洪口堤防,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分管水利的涿州市副市长王东威说。
  王东威表示,除了白沟河治理工程、白沟河涿州段分洪口应急修复工程和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之外,涿州市还有小清河分洪区建设项目、兰沟洼蓄滞洪区建设工程等6个在建和正在进行前期准备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它们都在加快推进中,确保如期建设和完工,尽早发挥工程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涿州市的9个水利工程项目均已积极申报国债资金支持。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水利部正指导地方充分利用2023年中央财政增发国债资金,全力抓好北方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北京十年“瘦身”带动京津冀全面“健身”
北京十年“瘦身”带动京津冀全面“健身”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坐落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这座城市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航拍摄影师马文晓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拍摄时,目之所及是化工厂房和烟囱。现在,工厂早已关停腾退,映入眼帘的是一处草木丰茂、空气清新的“城市绿肺”。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2020年向公众开放,很快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绿色空间之一。2023年底,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在这里落成并开放,三座风格飘逸灵动、融汇古今的建筑在社交媒体频频“刷屏”,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一座公园的蝶变,映射着一座城市的变迁。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也和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一样,被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人口膨胀等“大城市病”困扰。面对挑战,北京主动“瘦身”,成为中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2014年2月,中国作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决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
  十年来,北京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
  “瘦身”让北京实现“强体”。十年来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
  “动批”和“大红门”的涅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生动写照,它们都曾是北京著名的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如今,两座市场全部疏解完毕,昔日的“动批”成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曾经的“大红门”变身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北京的“瘦身”还带动了京津冀地区“全面健身”。如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一样,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中国立足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所推动的区域重大战略。
  十年来,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多条线路开通运营,京津冀高铁总里程超2500公里,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密织的交通网打通了发展的“大动脉”。
  十年来,三地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绿色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色。
  天津武清大王古庄镇利尚屯村,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村民们种植的朝天椒找不到销路。如今,平整的公路修到家门口,这里的朝天椒成了明星产品。
  河北白洋淀,因长期受工业污水、群众生活污水直排的影响,曾是“垃圾围湖、污水横流”。如今,这里碧波重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十年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已超1万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800亿元。2022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是2013年的1.5倍。产业协同发展让京津冀地区创新活力迸发。
  总部位于北京的日资企业SMC(中国)有限公司,近年来将研发留在北京经开区,生产配套功能逐步延伸至天津北辰,河北沧州、唐山等地。京津冀产业链统筹布局,让这家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
  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4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4.2万亿元。这片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拥有1亿多人口的广袤大地生机勃勃。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区经过近7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雄安已是一片创新创业热土。
  自去年8月30日揭牌以来,雄安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入驻率已达90%。这些企业以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主营业务多为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生物医药等。
  许蒙超在北京开办了一家生物技术企业,今年初,他在雄安新区成立的子公司正式开业。他说,雄安创业成本低、优惠政策多、交通便利,而且生物医药是雄安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方向,前景一片大好。
  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假期,雄安新区的街头随处可见来自北京、天津的车辆和游人。
  在他们眼前,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中国中化大厦保持着每7天“长高”一层的建设速度;中国华能总部大厦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东西轴线、雄忻高铁、京雄快线等工程正加快建设……一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日益变得清晰。
 (记者王健 马玉洁 周文其)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
 
让年味儿更“燃”
春节体育年俗热新观察
让年味儿更“燃”

春节体育年俗热新观察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挠羊赛、跑马排、健身龙、演社火……眼下各地体育年俗活动异彩纷呈,让喜庆的春节氛围多了一些“燃”的味道。人们在体验古老民俗的同时,欣赏一个个力与美迸发的瞬间,感受文化之美、体育之美。体育年俗火爆的背后,是中国人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和传承,也体现了百姓对健康、多彩生活的崇尚与追求。
  体育年俗“点燃”龙年春节


  “抱腿!使劲儿!倒了倒了!”农历正月初十下午,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场激烈的挠羊赛正在上演。赛场上,两名选手斗技角力,争得面红耳赤。赛场下,观众扯着嗓子加油、叫好,喊得也是满脸通红。
  挠羊赛是流行于忻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摔跤活动,已传承近千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挠”在当地意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意为比赛获胜者可将一只羊扛走。
  “别人有‘村超’,挠羊赛就是我们的‘村跤’。”项目传承人朱富山告诉记者,在忻州市的忻府区、定襄县和原平市等地,几乎人人都爱看摔跤,很多人都参与摔跤。村里逢年过节、办庙会,都要组织挠羊赛,男女老幼齐上场,有时能从晚上一直比到天亮。
  夜幕降临,距离忻州古城70多公里远的太原古县城里,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正在进行。走在最前面的表演者叫贾天仓,只见一条一米长的软绳,两头各拴着一个燃着木炭的铁丝笼,在他的手指间、腕部、嘴上被耍得上下左右飞舞,笼中木炭借风变红,犹如一条条火龙绕人翻滚,引来观众的阵阵惊叹。
  贾天仓介绍说,他表演的项目叫“风火流星”,主要流行于太原市晋源区,是一种集传统杂技与武术于一身的民间技艺。“风火流星与武术关系密切,把绳两端的铁丝笼换成金属锤头,就是流星锤。练习时从头到脚都有动作,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它趣味性很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他说。
  挠羊赛和风火流星只是春节期间民俗体育活动的冰山一角。在全国各地,舞龙舞狮、社火表演、踩高跷、扭秧歌等各色项目纷纷迎来高潮,民俗体育热潮涌现。
传统民俗蕴含无限“动能”


  春节期间,89岁的挠羊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富海跟家里小辈们学习用手机上网,因为网上有他心心念念的摔跤赛直播。
  崔富海是第一届全运会摔跤冠军,他的家族中五代人都从事摔跤事业。“我父亲就是挠羊汉,我从小喜欢摔跤。那时候条件差,随便找个草垛都能摔,有时为了去别的村参加一场比赛,我得徒步走二三十里地。”他说,“现在孩子们条件好太多了,有了专业的场地、设备。我的重孙子现在是摔跤教练,经常出国参加比赛,坐飞机方便得很。”
  时代在发展,但在崔富海的眼里,拥有悠久历史的挠羊赛,其精神内涵却始终未变。
  “挠羊赛的一个特点是不分大小、不设级别,任何人都能上场切磋,赛场上经常出现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情况,这也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崔富海说,“拼搏、不服输、敢于挑战,这种体育精神是摔跤赋予我们的财富。”
  在山东省青岛市,名为“健身龙”的民俗体育项目也迎来了传承发展的好时期。健身龙又叫“彩带龙”,由传统舞龙演化而来,龙头用一根短绳系着,龙身由10米长的丝织物制作而成,牵动龙头时,龙身随之飘舞,煞是好看。
  “今年是龙年,健身龙项目特别受关注和青睐。”青岛市民俗体育协会会长崔振华说,近年来健身龙项目发展很快,长期参与人数从过去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三五百人,其中还有不少学生。
  崔振华表示,民俗体育类项目历史传承久、群众基础广、参与门槛低,容易激发起大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通过运动会、展演等活动的举办,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在促进大众强身健体的同时,这些民俗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知不觉间传承了下来,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在传承中求变、求新


  春节期间,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举行“龙马奔腾·三都飞跃”新春游园会,赛马、马术表演、马队巡演等马文化元素系列活动纷纷上演。赛场上精彩的角逐吸人眼球,赛场下的骑马体验也让游客兴趣浓厚,纷纷在赛道上感受马背上的乐趣。
  赛马是水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庆祝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水族赛马的独特之处是不需要马鞍,保持原生态的骑法。近年来,随着这项民俗越来越受关注,其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融入更多娱乐性、体验性元素,以此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据统计,2月15日活动当天,三都自治县接待游客接近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从民俗到名片,赛马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百姓也有了新的意义。
  像水族赛马一样,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俗体育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形式、内容上的改变与创新。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记者刘扬涛 马晓媛)
    新华社太原2月26日电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冬”生动体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丰硕成果
国家体育总局:“十四冬”生动体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丰硕成果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6日电(记者朱文哲 刘艺淳)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于海燕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丰硕成果的生动体现。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综合性体育赛事。“十四冬”首次设置群众比赛项目,所设的越野滑雪和滑冰都是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冬季项目,覆盖各年龄段人群,体现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厚度以及群众冰雪运动的整体水平,将激发越来越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全民、从地区走向全国、从冬季变为全季。
  于海燕表示,“十四冬”举办恰逢春节和寒假,无论是到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十四冬”再次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这也将进一步激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关注冰雪运动、喜爱冰雪运动。”
  目前,作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发展区域,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快协同发展,在赛事活动举办、冰雪场所利用、冰雪爱好者组织等方面深度融合,全民冰雪氛围浓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冰雪运动重点发展区域创办了一系列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和冬季旅游节庆品牌,推动冰雪运动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南方地区借助经济发达、科技进步的优势,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冰雪运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
  现阶段,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群众冰雪运动发展模式上有较大区别,北方地区更偏向“发烧友”市场,冰雪场地设计更为专业;南方地区则以家庭游体验为主,冰雪场地设计在兼顾专业的同时,更注重群众体验。
  于海燕表示,正是由于这种差别,让更多南方地区冰雪爱好者在雪季“北上”,形成冰雪运动“南客北上”的大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已遍布我国南方地区,冰雪运动的热度和参与度在南方不断提升。”于海燕说。
 
“体育让梦想照进现实”
专访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杨扬
“体育让梦想照进现实”

专访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杨扬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内罗毕2月26日电(记者黎华玲 王旭琛)“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所有人有机会发挥天赋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奥运冠军杨扬说。
  2月21日至23日,杨扬访问了位于肯尼亚西北部的卡库马难民营,之后在内罗毕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这位曾代表中国夺得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运动员,目前投身于体育与公益事业,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等职位。她希望用其在赛场内外拼搏的故事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勇敢地追求梦想。
  初次进入卡库马难民营,杨扬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因战乱、疾病、饥荒等原因,超过27万名来自南苏丹和索马里等20多个国家的难民和寻求庇护者被迫离开家园,来到难民营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在难民营中的生活异常艰辛,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从未失去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仍然从事多项体育运动,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挑战,杨扬说。在难民营走访期间,杨扬进入一所女子学校,与学生组队下国际象棋,她的一名“队友”欣喜地说未来梦想成为一名医生。一名来自索马里的22岁青年徒手搭建的健身房也给杨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简易铁皮房内,水泥做的杠铃片、哑铃等器械“一应俱全”,吸引了难民营里众多热爱运动的年轻人。
  “难民营里还有一支女子足球队,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从未停止奔跑。”杨扬说,生活在难民营的人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但体育运动将不同族群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彼此间增加了信任和了解,从而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所有人有机会发挥天赋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且这种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杨扬说。
  2016年6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组建难民代表团,此后至少有7名来自卡库马难民营的选手先后登上了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的舞台。
  “他们作为难民代表团的成员在赛场上拼搏,给予了难民群体巨大的精神鼓舞,这也是我们想传递的体育精神。”杨扬说,难民代表团向世界诠释和平、友谊、团结和命运与共的精神。
  2010年,杨扬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在国际奥委会决定成立难民代表团时,她参与了前期的讨论,并且参加了决策投票。目前,新一届难民代表团运动员正在紧张集训,备战即将召开的巴黎奥运会。杨扬说,这些运动员让生活在难民营的人们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也使得难民群体感受到国际社会的温暖。
  她说,在缺乏保障的生活条件下,来自卡库马难民营的运动员仍然坚持梦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们不仅自身被体育梦想所激励,也影响了更多人,让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
  回顾此次访问的经历,杨扬告诉新华社记者:“我希望能够通过奥林匹克运动这样的一个平台去呼吁和平与发展,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近年来,中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合作,在体育、人文、经贸、基建等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造福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卡库马难民营周边,一条中国企业修建的公路将营地与临近城市连接在一起,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营地内的商业活动也因交通的改善而日渐兴旺。
  从北京夏季奥运会到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杨扬说:“我希望用这些故事鼓励青年怀揣希望和梦想,顽强拼搏。”
  “今年是奥运年。我不仅将为中国运动员,也将为特殊的难民代表团加油助威。”杨扬说,“我也将身体力行推广体育运动,让体育精神感染更多人。”
   (参与采写:刘万利 代贺 韩旭 邓敏)
 
国足新帅伊万科维奇,稳妥的短期选择
国足新帅伊万科维奇,稳妥的短期选择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肖世尧 公兵 赵建通)中国足协24日宣布,克罗地亚籍教练布兰科·伊万科维奇出任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这是近五年时间里,中国男足的第六任主帅。
  客观来看,带队经验丰富且熟悉中国足球的伊万科维奇,是短期内一个较为稳妥的选择。
  今年1月兵败亚洲杯后,扬科维奇失去继续带队的民意基础,换帅势在必行。但摆在中国足协面前的选择其实很少,一方面欧洲主流联赛正在进行中,赋闲的优秀教练并不多。另一方面,今年3月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就要重新打响,留给新教练准备的时间很短。再加上中国足协财务状况不佳,能够给出的薪资待遇也相当有限。
  最终选择伊万科维奇,算是意料之中的结果。长期在亚洲国家队执教的伊万科维奇,熟悉世预赛备战节奏,能够立马接手国足开展工作。而克罗地亚人最大的优势,是他近年来率领阿曼队多次与中国队交手,对国足球员的整体情况较为了解。曾经在山东泰山执教的经历,又使他比较容易适应中国的工作和生活,不会“水土不服”。在薪水方面,他也是为数不多符合中国足协条件的教练之一。
  此前执教阿曼队的四年时间里,伊万科维奇主导了球队的更新换代,带队打进世预赛12强赛,并曾在客场1:0爆冷击败日本队。执掌中国队帅印后,伊万科维奇的首要目标是带队晋级世预赛18强赛。虽然中国队目前的晋级形势相对有利,但亚洲杯的失利给球队敲响了警钟,一旦无法晋级18强赛,国足将陷入两年无大赛可踢的尴尬局面。
  伊万科维奇需要尽快帮助球队重拾信心,打好今年3月和6月的四场世预赛。如能顺利进入18强赛,他将获得一段时间的准备期,带队尽可能向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发起冲击。
  从2019年算起,卡纳瓦罗、里皮、李铁、李霄鹏、扬科维奇……国足主帅频繁更迭,最长的执教时间也不到两年。乐观一点的期望,就是伊万科维奇能够得到两到三年的稳定执教时间,来推动老化严重的国足实现换血。
  当然,对于低谷中的中国足球而言,指望一个教练就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那是天方夜谭,更何况这是一位下周就将迎来70岁生日的老帅。即使带队一切顺利,伊万科维奇在国足帅位上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长。
  想真正提升国家队建设水平,中国足球要做的还有很多:加强精英梯队建设、理顺国家队管理模式、积极与国际接轨……希望伊万科维奇的上任,能够成为中国足球走出当前低迷的起点。
 
贵州榕江迎来首场跨国足球友谊赛
贵州榕江迎来首场跨国足球友谊赛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新华社贵阳2月26日电(记者罗羽 周宣妮)26日,贵州“村超”联队以5:4战胜法国青年代表队,“村超”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首场跨国足球友谊赛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本场比赛是为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同时开展中法文旅年等活动而上演的友谊赛。参加比赛的法国青年代表队以及其他同行的法国青年共34人皆由法国人民援助会招募,多是法国的青年学生和法国人民援助会的干事、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比赛分三节进行,贵州“村超”联队技高一筹,最终以一球优势取胜。在比赛的休息时间,球队双方还进行了文化表演交流。“村超”联队带来了苗族、侗族歌舞,而法国青年代表队的队员和“亲友团”也以《玫瑰人生》《香榭丽舍大街》两首法国歌曲予以呼应。
  比赛结束后,两队队员及其啦啦队、亲友团和现场大批观众涌入球场中心,手拉手跳起侗族舞蹈,以一番热闹、欢乐的联欢结束了当天的所有活动。“真是让人难忘!”在比赛中上演了“帽子戏法”的法国球员阿姆扎激动地表示,这是他首次在如此众多的观众面前踢比赛,现场的火热氛围让他感到震撼!
  “当地人太热情,现场的表演太精彩了,如果有第二次机会,我还会再来!”为了给球队加油,在看台上激动地跳舞、唱歌和呐喊的法国人民援助会全国委员会社工法蒂阿·贝科齐说,今年法国还将举办奥运会,她也希望当地人能够去法国看奥运、作交流。
  出生于榕江的法国媳妇向彦琼几乎每年春节都会回榕江过年,当天的比赛,她与两个儿子都加入啦啦队,到现场为两队加油助威。“我真的很高兴,两支球队我都支持,也希望这样的中法足球友谊赛越来越多。”她说。
  “这只是榕江开展跨国足球友谊赛的一个开端。”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表示,榕江将在今年举办“一带一路村超友谊赛”等更多跨国赛事,通过快乐足球和多彩文化链接更多国家和地区,助推彼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村超’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2023年“村超”射手王、贵州“村超”联队队长董永恒说,“村超”自去年5月至7月火爆“出圈”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观众和球员,“相信‘村超’未来更多的跨国赛事将让我们本地球员和市民认识更多国外朋友,并结下深厚友谊。”
 
AI会如何改变体育?
AI会如何改变体育?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体育
 
  近日人工智能(AI)领域的新进展又将它推上了风口。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大湾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上,众多体育界人士都谈到了人工智能的话题——体育人对AI的态度如何?人工智能将会怎样改变体育产业?AI会让真实的体育运动失去魅力吗?
勇敢拥抱未知


  面对人工智能相关的问题,不少受访者坦率地表示,自己对AI还是一个“未知”和“学习”的状态。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表示,对于人工智能,自己还处在学习阶段。“现在AI的技术真的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发现,最近大家看到Sora这些东西是很震撼的,也很好奇,好奇心不断驱使我们。”姚明说。
  奥运冠军、李宁品牌创始人李宁直言,AI对自己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新鲜事物。“这个还真有点未知,能感受到会带来对于互动交流设计体验,创造更快速更便利,给体育带来更多快乐的体验。”他说。
  女排奥运冠军、惠基金发起人惠若琪目前担任国际奥委会数字化互动与营销传播委员会委员,她认为,体育要勇敢拥抱未知,才能传承下去。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去年数字化委员会还在讨论要不要接受电竞,现在讨论问题更多的就是如何用数字化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因为奥林匹克要传承下去。”惠若琪说。
AI给体育插上翅膀


  不少体育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在体育方面的应用目前还较为初级,但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认为,目前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并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体育,例如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深度参与运动训练、身体恢复和伤病治疗。此外,人工智能的视频识别分析技术,在运动表现分析等领域也越来越成熟。
  李宁透露,李宁集团已经在人工智能上有所应用,“我们现在在一些场景的推广运营,产品调整的快速筛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是还是很初级的。”
  姚明认为,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可以成倍放大体育赛事的传播和体验。
  “线下的场景我愿意把它描述成为从0到1的发生,如果没有0到1的话,后面的1到10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有了AI以后,原来我们可能只能从1做到5、6、7、8,但是通过AI我们可以做到17、18、19、20,这个扩散面,形成的效应是非常大的。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村BA’不可能被更多人看到。”姚明说。
  因为“人”,体育永远无法被取代
  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一年多前推出了ChatGPT后,近日推出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震惊全球。在未来,面对虚拟世界,真实的体育运动会失去魅力、甚至不复存在吗?
  蔡崇信表示,体育最核心的价值在于人,因此无法被取代。“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创造虚拟的运动员,但是从哲学上来说,我觉得真人运动带来的激情与体验永远无法被取代。”他说。
  惠若琪也认为,体育最无法被替代的是线下的人的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完美”的交互。
  “为什么体育教育很重要,很多东西在书本里学不到,因为他自己的付出和感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在与人交往中,是有很大收获的,其实人和AI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人相互之间的相处,才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惠若琪说。
   (记者王浩明 韦骅 刘刚)
   新华社广州2月25日电
 
“唯实者”宗庆后
“唯实者”宗庆后

( 2024-02-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稿
 
  2月25日,冷空气影响下的杭州止住了连日雨水。
  当天临近中午,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时30分逝世,享年79岁。
  傍晚时分,清泰街160号,一幢并不起眼的六层灰色办公楼前,不少媒体记者和市民在徘徊——这里是宗庆后“出发”的地方,“娃哈哈”由此逐渐成长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宗庆后也成为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因2023年末,娃哈哈集团总部已经搬至新大楼,这里大门紧闭。但铁门下,已整齐放满一排市民自发送来的鲜花。时而,还有外卖小哥将AD钙奶、娃哈哈纯净水等招牌产品送来,认真鞠躬后轻轻放在鲜花旁。
  大门内,办公楼门头上“娃哈哈”三个大字鲜艳依旧,只是那位站在改革开放潮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那位在市场一线摸爬滚打不停创新前进的实干家、那位掌舵企业三十余载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企业家,已告别了这番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事业。
  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更好发展,从不犹豫地说实话;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平实坚定的语气,不曾改变的朴实穿着……数次采访宗庆后的一情一景、一言一语渐次浮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优秀特质在他身上浓缩体现。
  暂且放下“饮料大王”“中国首富”这些标签,“唯实者”宗庆后的形象,深深烙印在记者脑海中。
  
  实业:“娃哈哈是我整个人生,所有的梦”


  冒着低温,杭州市民冯皛特地赶到娃哈哈集团总部老大楼缅怀宗庆后,“我是‘90后’,从小到大经常喝娃哈哈的饮料,可能很多人的童年里都有一瓶AD钙奶”。
  说起娃哈哈,无论是白绿相间的AD钙奶、方形瓶身的纯净水,还是风靡一时的非常可乐、经久不衰的八宝粥、营养快线,总有一款产品能第一时间勾起人们对品牌的记忆点。
  让一个歪戴鸭舌帽、打着领结、笑容可掬的儿童形象走进千家万户,这段传奇,始于宗庆后42岁那年。
  回忆往事,他曾对青年时期的艰苦生活记忆犹新。15年的时光,他在辗转浙江舟山、绍兴的农场劳作中度过。修大坝、拉石头、种水稻、种茶叶……一年四季都好似农忙,但宗庆后总觉得与自己的理想抱负有点距离。
  1978年,宗庆后回杭州顶替母亲小学教师的职位,却因文化水平不够而被分配到校办企业当工人。其间,自称“总想做点事情”的他还办过电扇厂、电表厂。
  改革开放春潮奔流涌动,一个个弄潮儿如春天的种子,积蓄着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一瞬。彼时,鲁冠球已带领万向集团,将中国汽车零部件打入美国市场,而步鑫生挂帅的海盐衬衫总厂,已经唱响了“企业家的歌”。
  宗庆后在校办企业不知疲倦地摸索,积累市场经验。1987年,已经42岁的宗庆后举债14万元,带领两名退休教师,承包了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即娃哈哈前身。靠代销汽水、冰棒、文具赚一分一厘起家,宗庆后正式走上创业之路。
  创业第一年,能吃苦加上思路活,宗庆后将上交4万元的指标直接提高到了10万元。第二年,娃哈哈携手原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系主任朱寿民,成功开发出第一支自主品牌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由于该产品弥补了儿童营养品市场的空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成为企业招牌产品。1990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2000万元,企业产值、销售额、利税、利润等经济指标呈直线增长。
  1991年,一则“小鱼吃大鱼”的新闻再次让娃哈哈名噪全国——为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宗庆后带领仅有100余人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用8000余万元成功兼并了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职工2000多人的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
  兼并之后,娃哈哈利用产品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迅速盘活了杭州罐头厂的存量资产。仅用3个月,原本亏损4000多万的杭州罐头厂就扭亏为盈,当年娃哈哈销售收入、利税就增长了一倍多。
  跑赢市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商机敏锐的嗅觉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进军瓶装水市场、研发出非常可乐、AD钙奶等新产品……如今,娃哈哈产品已涵盖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罐头食品等10余类200多个品种。
  2023年9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以5120216万元营业收入位列榜单227位。
  数年前,宗庆后对“电商”的态度一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以前外界对我对电商的态度有误解,我充分认可电商在创造就业、促进产品流动、反哺实体经济方面的价值,但我坚决反对‘烧钱’、售假、不交税等不合理不合法的乱象。”在记者此前的一次采访中,宗庆后对部分行业挣快钱的苗头深恶痛绝。
  “当电商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并且和企业发展方向相契合,我们十分愿意拥抱电商。”宗庆后说,“我始终认为,实体制造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互联网技术、数字经济已经带来很多好处,下一步这的确是个大方向,但前提是不能脱离实体。”
  长期关注研究浙商群体的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认为,宗庆后创业37年,始终坚守实业而且是传统的食品制造业,拒绝了各个时期的“热门、风口”行业的诱惑,心无旁骛自始至终只做“一瓶水”。
  “娃哈哈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乃至办公场所、产品名称、包装广告等,处处透出务实乃至朴素的风格,专注和务实是一个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杨轶清说。
  宗庆后曾动情坦露心迹:“一千个人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人的眼中也会有一千个娃哈哈,但对我来说,娃哈哈只有一个,它是我的整个人生,所有的梦,一切的意义、价值、标签和符号,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
  “您一生奋斗,呕心沥血!希望中国能出现更多像您一样伟大的实业家,早日实现现代化!您一路走好!”娃哈哈集团总部老大楼前的花束上,一张没有署名的卡片如是写道。
  实干:“我还在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时光倏忽,记者最后一次采访宗庆后,已是一年多前的2022年夏天。
  对宗庆后来说,那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迎着初升的日头,伴随着蝉鸣,他已在办公室工作多时。戴着老花眼镜仔细审看报表上每项数据,时而揿动计算机,并用红笔写下标注。
  创业三十多年,他始终保持事事亲力亲为的工作状态。他曾说:“这一生就创立了一个娃哈哈,我不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娃哈哈就衰退下去,所以永远保持着稳步的健康成长。”
  今年70岁的柯阿姨家与娃哈哈总部老大楼仅一墙之隔,宗庆后创业初期,她与住在附近的老街坊甚至还看到过宗庆后踩着三轮车,往公司里运营养液原料的场景。
  “从我家阳台,正好能看到娃哈哈的会议室,每个礼拜总有几天我能看到宗庆后在开会,有的时候甚至开到晚上十一二点。”听闻宗庆后逝世的消息,柯阿姨来到公司门前连连说着“没想到”,“在他们这些第一代浙商身上,能看到一股正气。”
  成长环境的历练与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让“实干”成为宗庆后这代民营企业家刻进骨子里的特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娃哈哈16个字的企业精神一语已胜千言。
  宗庆后曾将其经营理念总结为“专注主业,小步快跑”。所谓“小步”,是指在决策上要小心谨慎,小步扩张,发现不对立刻撤退止损;“快跑”则是指机会一旦出现,就迅速行动,毫不犹豫把握机遇。
  1996年,娃哈哈开始探索引入外资,与法国乳品与饼干业巨头达能公司牵手,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度过一段“蜜月期”后,到2007年初,达能欲强行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遭到宗庆后顽强抵抗的达能公司扬言“要让他在诉讼中度过余生”。
  “我还是想保留自己的品牌,我认为有理可以走遍天下,不用怕人家的。”在此后数十场诉讼中,60多岁的宗庆后自己撰写每份证词。最终,国内、国外数十起诉讼均以败诉而告终的达能,选择将其在各家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退出合资,双方达成和解。
  残酷的商战中展现出强硬的一面,源于敢闯敢拼、敢想敢干的浙商对产品、对品牌、对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充分自信。
  缔造“饮料大王”的传奇故事,带领企业快速扩张后,宗庆后曾说:“我们也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成立的民营企业,钱赚得越多,我认为责任越大。”“我赚的这些钱可能几辈子也花不完了,但我还在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一张老照片上,宗庆后站在“娃哈哈集团公司涪陵有限责任公司”牌匾旁,光影瞬间真实记录了娃哈哈产业扶贫之路的起点。
  1994年底,娃哈哈积极响应国务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号召,投身西部开发,兼并了涪陵地区受淹的3家特困企业,组建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市场,辅以资金支持和品牌优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
  涪陵公司的成功,为娃哈哈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后,“西进北上”、靠近消费市场就地设厂的战略步伐越迈越大。
  龙年新春伊始,娃哈哈位于浙江南部山区县文成的制造基地已开足马力生产。“2021年签约,2022年项目一期全面投产,娃哈哈项目在就业、原材料采购、产业示范带动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属地文成县巨屿镇党委书记王建说。
  作为文成县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首个落地投产的项目,娃哈哈入驻后,先后又有蜂蜜水、还原乳、饮用水等项目签约,产业规模效应初显。
  更多的产业扶贫故事,在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上演。迄今,娃哈哈已在全国29个省份建立了180余家分公司。
  宗庆后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23年12月娃哈哈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停办3年后,这场在宗庆后心中有别样分量的大会重新召开,天南海北的上万名经销商齐聚杭州,宗庆后创立的“联销体模式”,让如毛细血管般细密的经销渠道渗透城乡。
  有评论人士指出,在这代企业家当中,宗庆后最大的贡献是在市场营销上的中国式创新;其次,娃哈哈是第一个能够把1元1瓶的饮用水卖到全国上百万村庄的企业。“娃哈哈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电行业在营销广告领域一个教科书级的案例。”
  实在:“企业是艰苦创业创起来的,我还是应该养成勤俭习惯”


  直至晚上九点多,结束一天值乘后,接到记者电话的上海客运段列车员王婷才知道当天宗庆后逝世的消息。
  2016年12月,有网友在G2365次高铁上拍到宗庆后坐在二等座车厢。当时王婷作为列车员,例行检查旅客车票,但她并不认识宗庆后,“只记得他态度很和蔼,一点也没有不耐烦,非常配合”。
  事后,她看到了网上的信息才知道,那位没有一点架子、还送给前排小朋友一瓶AD钙奶的旅客竟然是饮料界的传奇企业家。
  “感觉挺突然的,当时的场景好像都在眼前,心里有点难受。”王婷说,“如果时光倒回,我或许会找他拍一张合影。”
  质地朴拙的衬衫,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布鞋……娃哈哈一路高歌猛进,让宗庆后三度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一贯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宗庆后曾坦言,年少时母亲微薄的工资要抚养他们5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让他“穷怕了”。“我在农村待了15年,而且当时饭也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企业是通过老百姓艰苦创业创起来的,我还是应该养成勤俭习惯。”
  1992年4月,宗庆后获得“杭州上城区经济开拓功臣”荣誉,当接过10万元政府奖金时,他当场落泪。
  十年后,他和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作为功勋企业家,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每人300万元的奖励。表彰会上,宗庆后一直克制着激动的心绪,当回到公司门口,礼炮齐鸣,员工为他献上花环,宗庆后泣不成声。
  10万、300万,尽管是两笔丰厚的褒奖,但对已经成为当时“创富传奇”的宗庆后来说,不至于让平日喜怒不形于色的他哭泣。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改革开放史研究学者胡宏伟认为,宗庆后为之泪流满面的原因只能是:作为一个曾经家族显赫也曾经挣扎于最底层的人,他渴望被尊重、得到认可和重归荣耀。他得到了。
  “争光和留名,是那一代人深入骨髓的信仰,是他们一生不懈奋斗的原动力。”胡宏伟说。
  宗庆后曾表示,他因有十分了不起的员工而激动。这十几年员工跟他吃了不少苦,但始终十分支持他,是员工帮助他成就了事业。
  3万名员工是宗庆后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坚实保障,白手起家、深知基层的他也时时体恤着员工、初创阶段年轻人的困惑与难处。
  拿出杭州罐头厂原址的“黄金地段”,给员工盖廉租房;多次提出控制房价,减轻年轻人负担;呼吁提高居民收入,激发内需消费潜力;每年给员工发年终奖,让员工最直观地共享发展成果……每一次采访宗庆后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对基层群体的关注,总是他有意无意挂在嘴边的话题。
  “我们那一代的老企业家很多都是白手起家,都很勤奋。”宗庆后说,“如果我们能帮老百姓富起来,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企业家的财富也会受到尊重。”
  73岁那年,宗庆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朗读季羡林的《八十抒怀》,寄语正在学习、正在创业的年轻人——
  “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野百合和野蔷薇的影子。”
  穿越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亲历市场变幻的起落浮沉,宗庆后的眼神恬然而坚毅。季老的话语,既饱含宗庆后对后来者的希冀,又恰是他自述心路的生动复刻。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当沈爱琴、冯根生、鲁冠球、宗庆后等第一代浙商先后谢幕,一段将在历史天空永久熠熠闪耀的辉煌历史渐渐翻页。
  在企业家精神被不断提及的当下,民营企业发展的舞台更加广阔,时代呼唤更多企业家接过衣钵,在前辈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书写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篇章。
  务实,创新,拼搏,坚毅。中国企业家跋涉不止,步履向前。
(本报记者魏一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