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经济

04版:文化

05版:各地

06版:各地

07版:国际

08版:文旅

京广线上风驰电掣的列车满载心怀梦想的人们,来到广东
港珠澳大桥上涌动不息的车流抵达珠海口岸,畅想湾区
广东:快马加鞭未下鞍
京广线上风驰电掣的列车满载心怀梦想的人们,来到广东
 
港珠澳大桥上涌动不息的车流抵达珠海口岸,畅想湾区
 
广东:快马加鞭未下鞍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陈凯星 王攀 孙飞 吴涛 马晓澄)新春时节,岭南春意盎然、草木吐秀。京广线上风驰电掣的列车满载心怀梦想的人们,来到广东;港珠澳大桥上涌动不息的车流抵达珠海口岸,畅想湾区。
  击鼓催征、龙马精神。经济总量刚刚在全国率先突破13万亿元的广东,又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气势,扛起勇挑大梁的责任,吹响走在前列的号角。2月18日即节后开工首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再次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着眼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
  人勤春来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正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奋力攀登,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到处都是穿梭奔忙、播种希望的景象,到处都是争分夺秒、奋勇向前的气息。喜看今日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观大局,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列责重如山


  302万辆,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7艘滚装船,将在今后两年陆续投入运营;当前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是广东造,未来这一比重还将继续提升……
  在2月18日举行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用一连串数字,描绘出企业与政府携手共进、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生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甲辰龙年新春伊始,广东连续第二年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群情振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声铿锵有力。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好全国创新驱动排头兵,不仅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更是责无旁贷、任重如山!
  当前,南粤大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从天到海,从微观到虚拟,一系列成果喷涌而出。
  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未来,广东正快马加鞭,“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誓言跑赢这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和接力赛。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说,新征程上,广州全力服务全省全国大局,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说,深圳坚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说,阳江将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壮大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推动阳江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说,从“小步快跑”到“快速迭代”,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下一步,粤芯将充分发挥产业链制造龙头企业的生态主导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竞标争先开新局。佛山市18日下午即举行了2024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第一时间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佛山市委书记郑轲说,强化经济大市挑起大梁的使命担当,以重大项目开工奋力冲刺“开门红”,力争早日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
  抓机遇,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


  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
  2022年,知名生物学家颜宁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回到中国,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后又担任深圳湾实验室主任。2023年11月,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场地短短半年从毛坯房变成了现代化的实验室,10米远的对面就是生物产业孵化器;更妙的是,科研场地建设与人才招聘同步协调行进,科学院和实验室已吸引了近70位优秀人才……盘点一年成绩,颜宁说,凡是来参观的同行没有不羡慕的,自己的梦想已经在深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我们筹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一年里,从广东、深圳各级政府部门听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分别是‘服务’和‘保障’。”
  纵观工业革命历史,英国曼彻斯特、德国鲁尔、美国硅谷,都扮演了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角色;横看全球竞争态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说,学校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大需求+大平台+大团队+多学科”协同攻关等,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制高点,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历史机遇,稍纵即逝;短兵相接,勇者方胜——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抓住机遇,就能实现换道超车、后发崛起;错失了机遇,差距可能被进一步拉大,又将在不利的位势徘徊。如今的广东,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向着创新策源地奋勇前行。
  ——这里视人才为珍宝。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投资创业者奔广东而来。目前,全职在粤工作院士、高层次人才分别达191人、94万人,有效持证外国人才达4.5万人。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说,我们将立足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的省情,以高质量教育把人口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发展红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构筑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底座。
  ——这里与企业同奋斗。在广东,华为、美的、比亚迪等在长期的市场洗礼中成长为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一系列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全省有超过1800万户的经营主体,超过7.5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国企、民企、外企都愿意在这里扎根。
  “企业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说,我们将让“尊重企业家”成为共识,让企业在产业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做好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店小二”。
  ——这里用市场育动能。“要让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胜势”“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市场率先应用推广”“广东的科技创新需要企业积极参与”……会场传来的阵阵“广东好声音”,让企业家更加振奋决心。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说,落实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广药集团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医药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将2024年的发展主题定为“数字经济年”,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下一步,广药集团将以科技攻关为抓手,推动产学研创新要素积极发展,加速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这里向改革要活力。当前,广东积极推进地方科技管理机构改革,带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和具体处发展,打通制约产业科技创新的卡点堵点。新型举国体制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更好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
  如今,广东不仅是企业大省,更阔步迈向“实验室大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广东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已经连续7年全国第一。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说,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关键环节,广东将把中试平台体系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生物制造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为企业提供小批量试生产、材料装备验证、生产工艺验证等公共服务。
  行大道,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信心满怀


  投资已经超过300亿元,今年还将投资100亿元;项目进展比原计划推进得更顺利,已实现超过4000万小时的安全工时里程碑;带动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多个配套项目落户当地,准备年底开车投产……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谭然恪提起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的广东惠州乙烯一期化工综合体项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推进大型项目建设会存在一些挑战,我们充分相信,在广东各级政府的持续支持下,这些挑战将得以顺利解决。”
  最是一年春好处,岭南大地繁花开。在这片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奉献的热土上,人们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满怀豪情、充满信心。
  信心来自耀眼的发展业绩——过去一年来,广东和全国一样,在稳中求进中健步向前。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3万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蓬勃发展,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个万亿元级城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信心来自地利人和——岭南处处是春天,一年四季好干活。目前,广东常住人口达到1.27亿、每天实时在粤人口约1.5亿。这里是可以让人圆梦的地方,来了就能创新创造,来了就能成就事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
  在粤东,海上风电动能澎湃;在粤西,海洋牧歌唱响深海;在粤北,山间“金果”次第飘香……去年以来,粤东西北地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奋起直追,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黄飞说,广东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核心,目前已基本建立分级诊疗秩序,全省99%以上的群众看病留在省内、95%留在市内、85%留在县域。
  一桥越沧海,湾区谱新篇。今年的春节假期,港珠澳大桥多次打破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历史纪录,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见证广东居民和港澳居民“双向奔赴”的湾区幸福生活。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200多名港澳专业人才在内地执业,累计3500多人通过“一试多证”获三地技能证书。
  掌握穿刺手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真健康(广东横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昊任说,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前瞻布局、深度创新,已申请专利超200余项,并承担了科技部相关重点专项,“我们对在广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伶仃洋万顷碧波之上,桥塔巍峨矗立、桥面蜿蜒入海。春节假期里,劳动者们争分夺秒,日夜不息。已主线贯通的深中通道宛若长龙,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正为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开启全新未来。
  今日的广东,以披坚执锐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龙马精神,锚定新的高度奋勇攀登。前方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但高质量发展的大道必定会越走越踏实、越走越敞亮。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岭南福地,雨顺风调。历史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向着新的目标进发,南粤儿女饱含再创奇迹、再写辉煌的志气和担当,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连续7年在开年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响亮号角
上海:“奋力一跳”开新篇
连续7年在开年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响亮号角
 
上海:“奋力一跳”开新篇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本报讯(记者王永前 吴振东 桑彤)龙年伊始,浦江两岸一片热气腾腾的拼搏景象:连续7年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推出150项务实举措;重大科技项目集中落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聚焦增强“四大功能”,创新热土不断变成发展沃土……锚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改革开放,上海正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坚定信心、奋力一跳,书写更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开门”办会 落点都是关切点


  龙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发布7.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也是上海连续7年在开年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响亮号角。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如同水源、空气、土壤之于草木。聚焦企业关切,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始终是上海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过去6年,上海实施近千项任务举措,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中国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由2018年的78位提升至2020年(最新评比年份)的31位,上海以55%的权重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企业总数超过289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16.8户,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中位居第一。
  2023年10月,全球制药巨头莫德纳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开工生产,此时距离其签约“落沪”仅过了3个多月,“莫德纳速度”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又一“金名片”。推出全国首个“全环节”“全类型”“全天候”企业登记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综窗全域入驻地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首创性改革探索“中小微企业破产保护机制”……过去一年,一项项“首创”“率先”不断从纸面走向实践,从上海走向全国。
  国际排名在上升、企业密度在增长,但指标代替不了经营主体的切身感受。7.0版行动方案提出150项任务举措,立足于面向社会和经营主体,要让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甚至细化到在“企业服务提升行动”中提出“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等内容。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说,为尽力消除企业感受与政策间的“温差”,7.0版行动方案在制定之初就确定了“开门办营商”的思路,有不少通过线上线下向企业收集来的建议被最后的方案所吸收。
  从1.0版本到7.0版本,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彰显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毅力,但同时也对政府当好“店小二”提出了更高要求。连日来,上海各区对标对表,根据自身实际找差距、谋对策,以一系列扎实举措厚植营商新沃土,培育发展新动能。
“开工”兴业 所盼终为所见


  “2024年,我们的产能有望达到2000公里,计划用5年时间,让产能再提升10倍!”项目签约活动现场,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韬雄心勃勃。
  2月18日上午,上海发布7.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浦东新区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18日下午,浦东新区举行引领区2024年抓投资促发展大会,包括超导科技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项目等在内的7个高投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项目现场完成签约落地。而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正得益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行动。
  不久前,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浦东方面提出,希望在浦东拿地进一步扩大产能。次日,浦东方面即赴企业调研,并为项目扩产配套了专属的营商服务管家。
  “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企业不缺空间。”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齐峰表示,今年浦东新区将继续实施土地储备“清盘行动”,推进65幅地块清盘,并在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底线和相邻关系基础上,支持按需确定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以进一步促进形成产业集群、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牵起产业链前后端、衔接国内外大市场,上海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18日16时许,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开启为期5天的新航次,近4000名旅客随船出海,尽览海上风光。与其遥相呼应的是,全球首架投入市场运营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经抵达新加坡,为航展进行飞行准备,这是国产大型客机首次飞出国门参加国际航展。
  这两个“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均是上海攀登科技创新高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工程。如今,它们已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也成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引擎”。
  C919飞机总师助理严子焜说,上海能够给予大飞机这样的高端装备丰厚的“土壤”,即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与大飞机制造融合创新,实现生产力跃升,通过数字化升级让生产关系由“线性连接”转变为“网状连接”,从而打造中国式智造典范。
“开渠”引水 动力激发动能


  开工首日,上海东西南北铆足干劲、动力十足。在浦东,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万余名员工已经到岗,在建的十余艘“巨轮”正在加快生产,开年不到2个月,已完成5艘国际远洋货轮的交付;在青浦,东方生命港·青浦新城园正式奠基,总投资预计约130亿元,首发项目建成后,将吸引国内外“AI+创新药产业链”“AI+高端器械产业链”,为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社区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大功率内燃机涡轮增压和燃料喷射技术全球领导者——奥赛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之一——史赛克(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项目签约落地……
  创新的热土不断变成发展的沃土,上海聚焦增强“四大功能”,持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18日,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投资企业睿生生物亚太总部在宝山区正式投入运营,为上海打造“热带雨林”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据了解,睿生生物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企业,上海生物医药基金于2023年初领投睿生生物的A轮融资,并在当年携手企业完成了关键收购,使其一跃成为赛道龙头企业。
  3年来,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已为46家企业“造血”。其中,撬动社会资本146亿元投向29家上海“高精尖缺”生物医药企业。“我们将保持对国际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把更多尖端科技引入上海,助力上海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总裁刘大伟说。
  动能不断释放,进一步吸引优质企业多方“奔赴”,扩大集聚效应。据最新统计,全球排名前20的医药企业已有14家将研发总部或创新中心设在上海;特斯拉、英特尔、西门子等在沪海外企业基本形成了立足上海、基于长三角、联通全球的研发投入和工业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本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创新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栽下一棵参天大树,打造一片丛林生态,上海作为产业“链主”,正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奋力抢占先机。
(参与采写:贾远琨 龚雯 胡洁菲 杨有宗)
 
铆足劲儿又出发   拔下充电器,塞满后备箱,春节假期告一段落,我们重新出发。
  这个春节很热乎:电影院内座无虚席,各大景区人头攒动,公路铁路川流不息……各行各业努力拼搏,携手把龙年的龙头高高昂起。
  这个“加长版”的春节,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有人换了眼前的风景,“换个地方过年”变为风尚;有人在影院里笑语连连,“返乡观影”“边游边看”成了新趋势;有人在网上订年货、年夜饭,在线消费延续“开门红”。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近23亿人次,“网上年货节”零售额近8000亿元,冰雪热、非遗热、文旅热……一项项亮眼的数据,展现出假日欢聚的幸福时光。
  为了这股热乎气儿,大家铆足了劲儿。去年爆火的贵州榕江“村超”,早早又开赛了。老百姓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就往那些方面花力气,这不仅是文旅市场的发展之道,更是各个行业的发展之道。顺应市场,提供更多的好产品、好服务,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才让这个春节“百花齐放”。
  这股热乎气儿靠的是发展积累,更靠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向往好日子的理想耀眼,能过好日子的信心火热,努力过上好日子的步伐铿锵,从这个春节中,我们能窥见一斑。正如许多外贸人,为了全年好收成,不等春节假期过完就争分夺秒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这个春节假期,还有更多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努力着:中国游泳运动员潘展乐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十四冬”、世乒赛激战正酣。赛场上涌动着的拼搏身影又一次告诉我们,冲向终点的欢呼、领奖台上的荣耀,背后都是百炼成钢。
  这个假期,在团聚和休闲中攒足了的劲儿,会在新的一年使出来。在“开门红”的火热氛围中,我们更应振奋龙马精神,乘势而上又出发!
   (记者田宇)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英雄屹立雪山
西藏阿里地区卫国戍边群像记
英雄屹立雪山
 
西藏阿里地区卫国戍边群像记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拉萨2月18日电(记者梅世雄 李华 陈尚才  陈泽鹏)这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它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北到南依次耸立着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这里是祖国西南边陲——边境线绵延千余公里,闻名遐迩的班公湖、扎达土林和普兰口岸就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这,就是西藏阿里地区。在这里,党政军警民筑起了卫国戍边的“万里长城”。边防官兵、干部群众、移民管理警察……各戍边力量不畏艰难困苦、屹立冰峰群山,英勇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新时代卫国戍边新乐章。
一棵“先遣柳”的守望


  在距离北京4500多公里的阿里地区,有一个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雪域高原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扎西岗边防连。这个连队门前有一棵枝干挺拔的“先遣柳”,伴着边防官兵一起卫国戍边。
  1951年8月,进藏先遣连副连长彭青云带领战士在扎西岗巡逻时,为了辨别方向和标识地点,在此处种植了一棵“班公柳”,边防连把它叫作“先遣柳”。
  扎西岗乡典角区域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一些执勤点位海拔超过560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紫外线尤为强烈。
  “我们眼前是冰峰群山,身后是祖国和人民。”因长期驻守高海拔点位,扎西岗边防连代理排长牛永强嘴唇干裂泛白,脸上多处被紫外线灼伤。他说:“这是大自然对边防战士的考验,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才是最好的回馈。”
  边防连的官兵来了一批又一批,走了一拨又一拨,而那棵“先遣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望着,寄托着戍边官兵对先遣连的思念,也鼓舞着阿里军民不畏艰苦、扎根高原。
  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交汇处的苍茫雪山间。暴雪季,2000多名干部群众坚守深山,放牧巡边,守护国土。
  “每次巡边,需要骑马翻越3座大雪山,在风雪中走上15天。再苦再难,我们的心里都有一种幸福感,因为在这里,国和家紧紧连在一起。”楚鲁松杰乡巴卡村村民次白益西说,近年来,边境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的守边意识也越来越强。
  路再难,地再偏,每一处都留下了戍边人的铿锵足音。
  在扎西岗边境派出所门口,一面“便民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是该所全部民警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派出所副所长杨国强说,民警常年与群众一起巡逻3080平方公里。为了鼓舞士气,方便群众联系,特意制作了这面“便民墙”。
  33岁的民警格玛次仁,是派出所里的“活地图”,更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身兼护边队指导员等数职的他,经常带领群众去偏远的古格川等地巡逻,清早出发,黄昏才返回。他说,每次回来看到村子周边挺拔的“班公柳”,心里就有底了。
  70多年前,进藏先遣连种植下的“班公柳”,如今作为城市绿化、生态治理和增收致富的主要树种之一,已成为了群众身边的“致富柳”。近年来阿里地区大力发展“班公柳”等苗木产业,共建成苗圃基地128个,种植苗木2.29万亩,2023年种植苗木达218.9万株。
  这片土地上的军民和“班公柳”一样,远离繁华都市,扎根雪山深处,用无私的奉献、无畏的牺牲,构筑起卫国戍边的“万里长城”。
一支“新力量”的成长


  普兰,藏语意为“雪山环绕的地方”,冈仁波齐峰、玛旁雍错等景点就在这里。
  在普兰县孔雀河谷,有一处高地隐于尘烟——这里就是普兰边防连。这个连队,是1951年进藏先遣支队和进藏先遣连在阿里地区建立的第一个连队。
  在连队,记者跟随边防官兵巡逻雪山垭口,看他们执勤训练,体验坚守高海拔的酸甜苦辣。连长张浩楠告诉记者,近5年入伍的战士,都是“90后”“00后”大学生。
  “入伍填报志愿,我选择到西藏等艰苦地方。”22岁的孟志成读完大学一年级后,参军入伍来到普兰边防连。“能守卫祖国的边境线,感觉特别自豪。”
  与孟志成同龄的周凡宇,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如今是连队的无人机飞手。“我爷爷是抗美援朝老兵,伯父也是军人。他们鼓励我说,到艰苦地区当兵才是好男儿。”
  孟志成等几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组建起“先遣之声”乐队,每周在连队活动室进行排练,跟着网络视频学习弹吉他、打架子鼓。“搞乐队是为了丰富连队文化生活。义务兵服役结束后,我会努力转任军士,继续驻守祖国边防。”孟志成说。
  新时代有知识的热血青年走向高原,加入卫国戍边队伍,为边境一线带来了新风貌、新变化。
  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不爱红装爱武装”,见到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勤务保障营的“巾帼女兵”时,她们正在海拔4500多米的驻地开展日常训练。“我们这里女兵最小的18岁、最大的29岁,都是大学生。”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中士姚俊梅自豪地介绍。
  “不是每个人都有当兵的经历,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来戍守边防。我很珍惜,所以也很快乐。”姚俊梅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面对高原之苦,她仍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热土上,不仅当上了连队纪念馆的解说员、文艺演出的主持人,还组织读书分享会、强军故事会等活动,为艰苦的军旅生活增添不少欢声笑语。
  戍边路上,年轻的力量从不缺位。
  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等民生工程的不断提升,一些当地大学生纷纷返乡,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扎根边境,参与强边固防工作。
  “过去巡边骑马或步行,要走3天才能到支普齐牧场。”年近八旬的索朗多吉是楚鲁松杰乡巴卡村卡热组老人,也曾是一名护边队员。如今,他的儿子次白益西和欧巴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你们年轻一代要继续履行新时代守边卫国的使命。”索朗多吉时常叮嘱儿子。
  次白益西的两个孩子分别在拉萨和日喀则读高中,弟弟欧巴高中毕业后受聘为乡政府驾驶员。“我鼓励孩子要考大学,他们也答应毕业后返回家乡、建设家乡。”次白益西说。
  “以后我打算就在当地找对象,把家安在这里。”今年26岁的扎西桑姆,是从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走出去的一名大学生。2020年从南昌工学院毕业的她,这两年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兴边队员,并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商店。“现在既能为兴边出力,又能在家照顾父母,这种状态我很安心。”
  在札达县底雅乡色尔贡组安置点,28岁的尼玛次仁今年随家人从800多公里外、海拔5900多米的阿里地区改则县洞措乡搬迁到这里,他家四口人中,一人成为固边队员,三人成为兴边队员。
一种精神的传承


  普兰边防连里,还保留着圆拱形的土石哨楼,地窝形状的马厩,以及厨房、宿舍等。在马厩的墙壁上仍能清晰地看到四句话: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集体负责,对个人负责。
  1950年8月1日,为完成和平解放西藏阿里地区的任务,来自7个民族的130多名战士组成进藏先遣连,从新疆于田出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跋涉千里,胜利进军藏西北高原,为保卫神圣国土、和平解放西藏作出卓越贡献。
  “1951年6月初,进藏先遣连从改则县扎麻芒堡出发,月底到达普兰县,这里就是进藏先遣连的营区。”边防战士周凡宇向记者介绍,四句话是进藏先遣连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成为阿里地区各边防连队的精神追求。
  “看看他们当时住的毛刺泥巴房,听听他们当时徒步、骑马设哨巡边的故事,就会忍不住感动。”普兰边防连排长杜加豪说,“那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革命浪漫主义的情怀,时刻影响着我们新时代的边防战士。”
  背着食物、焦炭和战马草料,冒雪将物资送往执勤点位;蜷缩在地窝子里,高唱《祖国不会忘记》,所有战士热泪盈眶……新时代的边防官兵勇立祖国边境一线,守护万家平安。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走进阿里地区每个边防连队和哨所,都能在醒目的位置看到这句话。
  支普齐,隐匿于冰峰雪谷,藏语意为“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里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生活物资很难及时送达。支普齐边防连的官兵们不仅学会放牧牛羊,还学会了温室种菜,更学会了与棕熊、野狼相处。
  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战士们说:“风雪的洗礼、生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超级过滤器,足以滤去你心中所有的浮华,最后只剩下对这片土地清澈的爱。”
  海拔5000多米,一年中约有300天伴有五至七级大风,这里矗立着日土县泉水湖一级公安检查站。10年间,先后有4位战斗在泉水湖畔的民警牺牲在岗位上。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在札达县萨让乡流传着一个类似“红旗渠”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现状,当地军民硬是用炮轰钎凿,在半山腰修通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当巴水渠。
  为了纪念这段艰辛的修渠历史,干部群众称这条水渠为“英雄渠”。如今的萨让乡,当地军民传承这种建设家园、保卫边疆的精神,群众和边防战士结成对子,共建共学、互帮互爱,共护边疆稳固。
  边防官兵、干部群众、移民管理警察……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逻在祖国西南边境一线;他们默默坚守在偏远艰苦、纯净辽阔的祖国边疆;他们是万家灯火外的“守望者”,也是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李强指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国务院的法定职责,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进一步把报告修改好。
  李强指出,本届政府履职之初,就旗帜鲜明提出要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牢牢把握这一定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无论是在今年工作中,还是在本届政府的整个任期中,都必须坚定不移践行这一定位,并在履职尽责中不断丰富实践内涵、实现新的提升。
  李强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已过,国务院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抓紧抓实各项工作,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二要实干为先、只争朝夕,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导向,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奋力抢抓工作先机,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三要事不避难、攻坚克难,按照系统观念深入谋划和推进工作,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引领性,全力推动矛盾问题解决。四要提升效能、强化合力,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大局观念,主动跨前一步抓工作,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机制,完善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建立健全推进落实闭环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整体行政效能。
  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开年工作 实干为先
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解读
开年工作 实干为先

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解读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本届政府履职之初,就旗帜鲜明提出要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此次会议强调,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牢牢把握这一定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无论是在今年工作中,还是在本届政府的整个任期中,都必须坚定不移践行这一定位,并在履职尽责中不断丰富实践内涵、实现新的提升。
  一年之计在于春。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动员部署开年工作,国务院全体会议释放出促实干、抓落实、提信心的强烈信号。
  全国两会即将在3月召开。面对复杂形势,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如何确定今年的发展目标?采取哪些重大举措?举国关注,世界瞩目。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已经作出明确部署。春节假期刚过,此次国务院全体会议强调国务院各部门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凸显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
  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会议突出了四个关键词:
  一是“信心”: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以务实有力的行动来提振全社会的信心。
  二是“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取得实效,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三是“克难”: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
  四是“合力”: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大局观念,不断提高整体行政效能。
  开年即开跑。就在18日,不少地方的“新春第一会”也密集召开: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山东召开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辽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主题侧重不同,但目标导向一致,都是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实干担当。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人勤春早。放眼全国,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谋划开年工作,各行各业坚定信心、铆足干劲,龙年新春新气象正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升腾的力量。
 (记者陈炜伟)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春节期间全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5108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举行
春节期间全国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5108场大型活动安全顺利举行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熊丰)记者18日从公安部获悉,截至2月17日17时,全国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108场大型活动和588场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安全顺利,旅游景区秩序井然,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未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公安部高频度调度指挥安保维稳措施落实,各地公安机关广大民警辅警持续奋战在安保维稳一线。节日期间,各地公安机关日均投入警力103万人次,组织群防群治力量311万人次,全面强化城市广场、车站码头、繁华街区等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巡逻防控,加大对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力度。
  节日期间,各地公安机关密切与文旅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景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安秩序维护,出动警力59.3万人次,处置各类涉旅纠纷5790起,服务救助游客4.6万人次。针对迎新祈福、庙会灯会、民俗文化等大型活动密集举办情况,各地公安机关严格审批监管,督促主办方提前制定方案预案、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并部署充足警力加强秩序维护和应急处突等工作。
  针对春节假期出行量屡创新高,公安部针对性加强调度指导,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日均出动警力18.1万人次、警车6.2万辆次,加强城市周边、主干高速公路等重点道路疏导管控,严管重点车辆,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做好恶劣天气交通应急管理。铁路、民航公安机关狠抓各项运输安全和安保维稳措施落实,确保铁路和民航旅客平安出行。移民管理部门科学组织勤务,严格口岸查控和边境管控,确保全国口岸通关高效顺畅、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以人才振兴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以人才振兴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农村部积极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几天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建勤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拜年短视频:他驾驶农机在果园整地,记录正式开启的2024年春耕生产,期待用好品种好技术种出更好的水蜜桃。
  近年来,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越来越多。其中,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建议,以及有关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切实支持举措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提交了关于实施“新农人”计划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重视。农业农村部积极与有关部委沟通联系,共同办理相关建议提案,并将建议内容转化为工作措施,通过多种方式督促落实到位。
  “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既要育好用好乡土人才,也要做好人才引进。要做好相关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并畅通渠道,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人才安心创业。”魏巧说。
  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魏巧等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组,并赴江苏等多个省份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政策措施,加快落实相关举措。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入乡留乡大学生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务农创业知识技能水平,明确将返乡创新创业人群纳入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培育对象。
  同时,联合教育部门遴选一批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帮助提高在校农科生实践动手能力水平,推动多地出台新型农科生培养政策,组织开展符合农业农村人才需求的订单式定向农科人才培养。
  在江苏射阳县洋马镇,新品种菊花正在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研发团队2023级专硕研究生席简文、孙浩洲,经常到镇上的江苏鹤乡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做好高产抗病茶菊选育及宜机化茶用菊品种资源的筛选。
  “学校依据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布局优势学科,以农业硕士实践课题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实时转化,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南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巨友说。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023年,农业农村部优化项目实施,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进一步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强休闲农业、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新业态带头人培育,全年共培育“头雁”1.8万人,带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分类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主题培训,并进一步加大对到村工作大学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党组织书记等领域人才培训力度,全年共培训实用人才带头人2.2万人。
  “在项目培育过程中,通过‘头雁+导师结对’‘头雁+产业帮扶’‘头雁+科技赋能’等方式,项目导师深入了解我公司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了瓶颈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今年1月,在农业农村部有关单位举行的“头雁”大家谈活动中,来自湖北的“头雁”学员郑伟表示,项目的开展,让大家开阔了视野、明晰了思路。
  “农业农村部针对我提出的建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这为更多‘新农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注入了新活力。”魏巧说。
  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教育、财政、人社、人民银行等部门,通过加大涉农人才订单定向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实习实践和创业孵化、支持农场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式,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记者于文静 郁琼源)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向前 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在非洲引发热烈反响
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向前 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在非洲引发热烈反响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内罗毕2月18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致电祝贺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的贺电在非洲地区引发热烈反响。非洲多国人士表示,贺电体现中方对中非合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非洲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相信非中关系会继续成为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的典范,期待双方在现代化道路上携手向前,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非中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非盟团结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大力推进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非盟成功加入二十国集团,使非洲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中方对此表示衷心祝贺。
  “习近平主席的贺电充分表达了中国对非洲的支持,令人振奋。”出席非盟峰会的媒体代表、埃塞俄比亚广播公司资深编辑拉鲁·埃塔拉看到习近平主席向非盟峰会致贺电的消息,立即将新闻链接传给后方同事,嘱咐他们立即编发埃塞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消息。
  埃塔拉说,去年,埃塞俄比亚获邀加入金砖合作机制,非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中国在相关事务中都给予大力支持。这是“全球南方”合作的重大胜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非盟常驻代表委员会主席优素福·曼杜阿·阿苏马尼在会场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感谢中国为推动非洲地区各领域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一直以来,非洲国家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非中合作是南南合作和国际对非合作的典范。”
  在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看来,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全球南方”蓬勃发展,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非中合作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世界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机遇。
  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本杰明·姆加纳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强调非洲国家联合自强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提升非洲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非中双方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与会的非盟运输事务高级政策官员瑞莎·艾达·阿洛格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对非洲、对发展中国家都有益处,希望非中在交通、信息通信和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共同推动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期待共同实现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强调,过去一年里,中国和非洲关系持续深入发展,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成功召开,双方决定相互支持探索各自的现代化道路,共同为实现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主席的贺电温暖人心。”利比里亚外交部巡回大使罗伯特·罗米亚二世在会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中国积极支持非盟工作并持续援助非洲国家,包括利比里亚在内的非洲国家都是非中合作的受益者。我的国家经历多年战争,战后重建中,来自中国的支持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2023年,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开港运营,津巴布韦和安哥拉国际机场航站楼顺利落成,科特迪瓦科科迪桥建成通车……2023年8月,中非领导人相聚南非约翰内斯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今年,非盟系列会议的主题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非洲人:在非洲建立富有韧性的教育体系,让更多人获得包容、长期、优质且符合实际的学习机会”。“今年非盟系列会议的主题与中国去年提出的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的主旨不谋而合。”与会的非盟反腐败咨询委员会报告员玛尔特·多尔卡古姆·布拉兰加说,中国在非洲援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和资料,为当地高校学生提供奖学金赴华留学深造,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非洲实现经济独立、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对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共同为实现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深有感触。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空前发展,为实现非洲现代化、一体化奠定基础。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非洲国家的广泛认同。“非中民众对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向往。面对双方巨大市场,非洲和中国将共同努力,为实现各自发展愿景创造良好环境。”
  “非洲是世界上不发达国家集中的大陆,非中合作极大改变了非洲大陆的面貌,助力非洲国家解决发展不平衡和贫困等问题。”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汉弗莱·莫西说,期待非洲和中国进一步深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实现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在卢旺达,我们的企业家和工人正在从中国分享的专业知识中获益,尤其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卢旺达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专家约瑟夫·穆塔博巴说。“作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非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方去年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的三大举措,将为双方携手推进现代化创造更多新机遇。”
“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


  习近平主席在贺电中说,2024年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我愿同非洲国家领导人一道,着眼造福双方人民,精心规划中非合作新蓝图,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纳米比亚独立经济分析师约瑟夫·希哈马认为,中非合作论坛在非洲现代化、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助推作用。“我相信,随着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非中关系将会更加紧密,非洲地区也将实现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对习近平主席谈到的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会议充满期待。“中非合作论坛作为双方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在推动非中合作共赢和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说,期待新一届会议继续为非中各领域合作搭建桥梁,让合作成果进一步惠及双方人民。
  “在非中共同努力下,历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均取得显著成果,总结出一系列实践经验。”肯尼亚智库非洲政策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说,相信这一机制将不断推动非中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携手同行、取得新的丰硕合作成果。
  刚果(金)约瑟夫·卡萨武布大学国际关系学者安托万·洛孔戈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中企在金沙萨承建的变电站项目和道路修复改造项目。他说,中方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将中国发展同助力非洲发展紧密结合。“多年来,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真诚帮助,为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
 
以全力姿态打响奋进“发令枪”
新春开工首日见闻
以全力姿态打响奋进“发令枪”

新春开工首日见闻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范帆 潘德鑫 黄浩苑)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企业加足马力赶制订单、高效服务解决企业难题……龙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全国各地以“开年即冲刺”的姿态抢开新局,打响新春奋进的“发令枪”。
  在江西省南昌市瑶湖科学岛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整齐排列。2月18日,这个总投资约22.5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省科技创新的核心承载区,为复合半导体等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同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施工现场召开“2024年一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十百千万’动员大会”。根据计划,2024年江西省重点推进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达3670个,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
  开工首日,企业的生产线上同样是一派忙碌,工人们铆足干劲投入到新年开局中。
  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协作配合,自动引导车在仓库和生产线之间“奔走”完成物料搬运工作,数字化智慧大屏上跳动着实时生产运行数据……在位于南昌市经开区的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的订单基本排满,2000余名员工在春节假期的短暂休整后全员在岗,10余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全力赶制一季度需交付的订单,“我们每天要生产8万台空调压缩机,才能保质保量完成客户的订单需求。”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各地相关部门用心用情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
  走进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经济开发区五金返乡创业园内的贵州鑫硕嘉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着,红色机械手臂也在有序高效作业。
  “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政府工作人员就来到企业,询问我们的生产情况和需求。”公司董事长杜义彬介绍,项目今年能落地投产并实现良好开局,离不开当地政府高效服务,为企业协调解决了资金、土地、用工、用电等难题。
  水城区工信局副局长吕勇介绍,为确保2024年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水城区要求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全力做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要求,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重点企业稳定生产经营。
  用工稳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地纷纷搭建对接平台,全力稳岗扩就业,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从贵州开往广州的东西部劳务协作返岗专列18日抵达广州南,车上搭载了600多名来自贵州的务工人员。两地人社部门针对重点人群组织专列,便捷入粤返岗通道,帮助务工人员实现快速就业,服务企业尽早开工。
  据了解,广东省各级人社部门计划在春节后组织返岗专列18趟,并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系列包车返岗活动,示范带动企业、商会、驻粤劳务机构等加大组织对接力度。“要让务工人员实现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就进厂门。”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夏义兵说。
  此外,从今年1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展的2024年“南粤春暖”行动中,广东省将提供包车专列、供需对接、就业帮扶、用工保障等系列服务,发挥基层就业服务站点、零工市场和公共招聘网等线下线上载体作用,分类组织多种形式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把招聘会办到务工人员集聚地、交通枢纽地、劳务输出地,实现周周有招聘、送岗到身边。
 
已送10万人返岗!春风行动持续稳用工促就业
已送10万人返岗!春风行动持续稳用工促就业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广州2月18日电(记者姜琳 黄浩苑)18日下午6点30分许,随着D1859次列车抵达广州南站,来自贵州平塘县者密镇茂村村的刘治丹拉着4岁的儿子,开启了新一年的务工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免费务工人员专列,在村里的微信群扫码登记就可以,感觉非常方便。”刘治丹告诉记者,今年把孩子接来广州上幼儿园,希望能换到一个更能兼顾家庭的工作。
  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夏义兵介绍,这趟列车共送来贵州黔南州640名务工人员。广东省各级人社部门在春节后共计将组织返岗专列18趟,并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组织系列包车返岗活动,示范带动企业、商会、驻粤劳务机构等加大组织对接力度,帮助异地务工人员便捷入粤返岗、快速实现就业。
  “今年的专列以贵州、广西等西部省份为主,以服务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助力务工人员和脱贫人口顺利就业增收、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稳’。”夏义兵说。
  1月25日至4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集中提供引导有序返岗、促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组织招聘用工等服务。春节期间,各地春风行动不停歇,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劳动者早返岗、企业早开工。
  记者18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截至2月17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8万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3000辆(列、架)次,输送劳动者10万人。
 
新春“务工专列”随访记
新春“务工专列”随访记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热烈的欢送仪式、温馨的新年礼包……18日下午两点左右,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640名务工群众,搭乘务工专列D1859次列车,从贵州都匀东站出发前往广州,开启龙年春节过后的赴粤务工旅程。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免费的务工专列,方便快捷。”27岁的黔南州都匀市布依族人莫维欢说,得知她今年春节期间带着孩子回贵州老家过年,当地社区干部就帮她申请了去广州务工的免费车票。“以前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经常只能买到站票,这次帮我省了不少烦心事。”
  据了解,这趟列车是贵州省黔南州2024年新春期间组织的第五趟免费专列。黔南州作为贵州外出务工人口较多的市州,今年来提前安排部署,动员当地人社部门、乡镇(街道)以及村寨(社区)工作人员摸排群众返岗意愿和出行计划,自今年大年初三开始陆续组织免费务工专列、大巴车等,为当地1万多名群众提供免费返岗交通服务。
  记者当天跟随这趟列车出发,见证这趟满载希望的返程之旅。
  在列车上,记者见到了身穿靓丽少数民族服装的石品芳。她正拿着专列的标语纪念牌和一同随行的工友拍照留念。
  今年50岁的毛南族人石品芳是黔南州平塘县者密镇拉栗村的脱贫群众,如今她在广州白云区当厨师,还在一家环卫公司兼职清洁工作,每月能挣6000元左右。“我春节后要立马回去上班,开始买不到票着急了好几天,是村里面的干部昨天帮我联系到了这趟去广州的车票,非常感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务工群众带着“一技之长”奔赴广东务工。今年41岁的独山县人吴辉娟说,她在几年前参加过县里的电脑培训,随后在广东一家手机零件制造企业从事生产车间数据统计工作。
  “工作很顺心,每个月工资在7000元以上,我这两年还参加了县里面组织的平面设计培训,技多不压身,也让我保持学习的状态。”吴辉娟说。
  来自瓮安县一处易地搬迁点的21岁小伙陈欣皮肤黝黑,留着一头时髦的卷发,背着两包简单的行李。中职学校毕业后,他顺利拿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一直从事电梯安装与维修工作,现在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我现在才刚刚起步,跟着广州的老师傅当学徒。我计划把技术学透,以后回到家乡发展。”陈欣青涩的面孔里透露着自信。
  这趟历时近5个小时的旅途中充满欢声笑语。黔南州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员一同随行,同值班列车工作人员一起组织趣味答题、送奖品等活动,为务工群众送来旅途的欢乐。
  下午6点40分左右,D1859次列车顺利抵达广州南站。迎着岭南的暖风,他们开启了新一年的奋斗历程。   (记者余俊杰 李凡)
     新华社贵阳2月18日电
 
八百米的经济文化巨变
八百米的经济文化巨变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寸土寸金之地也要留白增绿。给历史以空间,给人文以时间。800多米长的西单商业街像回廊,展出的是一场经济文化巨变。
  商业界认为,800米是商业街理想长度的上限。体验西单商业街,15分钟可以看100年。
  西单北头的老佛爷百货,北京“最美书店”钟书阁,刷手机也带着书香。拱洞层层套嵌,如梦似幻,以园林之美营造阅读空间;学习堂竹林区,玻璃天花板竹林倒映,可以感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有人会待上一整天。来此打卡的人,不会冒昧地问网红书店可以“带动”多少消费。书香带动的是人气,是格调。
  “重温西单记忆”把西单商场变成打卡点。这是一场“告别”。今年西单商场将停业改造,参与城市更新“减量”发展,完工后将设置“西单记忆1930”街区,引入文娱体验业态。
  照片墙上,是市民手写的明信片:在这里用自己第一笔收入给母亲买羊毛衫;入手第一件羽绒服、第一个变形金刚……
  “改造当然影响生意,但更新需要时间……”西单商场面馆,端着肉丝豆角面的服务员都知道这个理儿。
  这些年总有人在说西单“难以恢复昔日荣光”。为何非要“恢复昔日荣光”呢,难道因为明日荣光有些陌生吗?
  记者在西单居住了27个年头,记忆如老照片,人车混杂、交通拥堵、空气污浊。商贩在货物间,居民在储物间……城市更新要医“大城市病”。
  当年凌乱嘈杂的“西单动批”,变身日限流3000人的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物与心、昔与今、闹与静,宛如人文经济的交响曲。
  西单大悦城顶层的首都电影院2023年蝉联北京票房冠军,票房前十都是国产片。记者在此看的《奥本海默》《芭比》,但记者被触动最深的还是《年会不能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那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记忆。
  我们正在找到自己生活的叙事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泪与笑。
  2023年底,西单大悦城联动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等,将时尚潮流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一个月客流同比提升75.5%,销售提升44.2%。
  西单不是不再潮,而是自己要为潮下定义。
  商业与文化边界在消失,商业与自然边界在消失。
  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红色展览、非遗体验,700余件照片文物参观是免费的;钟书阁1100平方米空间休憩、5万多册图书阅读是免费的;西单更新场的城市森林是免费的……黄金地段,不是每寸都要“变现”。
  当其无,有之用。拉动消费的,往往是非经济环境。这样的红,这样的绿,该用哪种数学公式计入GDP?
  发展经济不能只关注经济目标,还要将非经济目标纳入经济考量范围内。我们需要的是信心,也是耐心。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空间提升,更要推动城市生活的复兴,面向城市的未来。
  商场在更新,城市在更新,人在更新。
  蒙藏学校项目改造,用了10年。
  西单更新场改造,历时近7年。
  对于大匠而言,不可或缺的是时间。一条世纪商业街如此,一座城市如此,一个国家不都是如此吗?           (记者王立彬)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安徽:20项重大工程升级服务业新体系
安徽:20项重大工程升级服务业新体系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合肥2月18日电(记者马姝瑞)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安徽将实施20项重大工程升级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5万亿元。
  近年来,服务业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24682.2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提升至52.5%,创历年来新高;全省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561.7亿元,同比增长8.8%。
  根据安徽省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实施20项重大工程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将聚焦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推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壮大、物流供应链服务降本增效、现代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开发、电子商务服务提档升级、软件信息服务培优育强、设计检测服务创新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提质扩面、商务咨询服务专业提升、会展赛事服务扩容提质、实验外包服务强基提质、文化演艺服务繁荣创新和民生服务品质升级工程。把握服务业发展关键环节,加快实施服务业集聚提档、总部经济集聚、平台经济引育、服务强企培育、皖美服务品牌创建、两业融合场景标杆以及“数字+”赋能创新工程。
 
春节海南离岛免税消费火爆折射消费活力
春节海南离岛免税消费火爆折射消费活力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春节假期,海南迎来旅游旺季高峰,离岛免税消费市场也迎来了一波火爆的购物热潮。
  据海口海关统计,春节假期前7天,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22.14亿元,免税购物人数26.89万人次,人均消费8235元。这组数据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
  春节期间,在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海口国际免税城内,耍龙灯、醒狮采青、古典舞表演等丰富多样的新春文旅活动轮番上演,让消费者在乐享免税购物的同时感受热闹喜庆的氛围和浓浓的年味。
  记者在海口国际免税城看到,以“龙”元素为主题的红色拱门、红灯笼等新春装饰十分喜庆,游人纷纷打卡拍照。各大品牌门店购物人群熙熙攘攘,一些门店的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在一家护肤品门店,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司英正排队等着买单,她给自己购买了3000多元的护肤品,还帮朋友带了一些。“免税城的商品种类比较多,选择多,价格也便宜,现在还可以即购即提,很方便。”她说。
  深圳游客王多斯第一次来到海口国际免税城,几个小时逛下来收获颇丰,有金饰、钱包、彩妆和护肤品等,消费了近6000元。“忙着购物了,都没顾上看表演。”她笑着说,免税城的购物环境很舒适,服务也很好,还有很多优惠。
  为了激发春节免税消费活力,海口市政府投放27500张、共计1200万元的离岛免税电子消费券,还可叠加各免税主体线下门店折扣优惠使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大实惠。
  来自贵州的游客龙丽帆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购买了一块新款手表。“免税价是6000元,但是有折扣,还用了电子优惠券,最后算下来是5280元,便宜了不少。”龙丽帆说,手表的款式好看,价格也划算,接下来还打算买一些香水和护肤品。
  海口国际免税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丰富多彩的新春文旅活动和促消费措施,推动“免税+”多元业态发展,助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消费热潮,为春节海南文旅市场“添把火”。
  春节期间,三亚国际免税城结合生肖龙、民族风等元素,将传统佳节与时尚新潮相结合,同时推出打卡送礼品、幸运抽奖等活动,叠加政府消费券、新年折扣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物。
  据了解,大年初一到初三期间,三亚国际免税城日均进店客流超5.6万人次,日均销售额破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离岛免税购物已经成为海南旅游消费市场的“金字招牌”。目前,全省离岛免税店已增加到12家,并在原有的隔离区提货基础上,逐步增加了邮寄送达、返岛提货、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等4种提货方式,也实现了飞机、轮船、火车三种离岛方式全覆盖。    (记者周慧敏)新华社海口2月17日电
 
广东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广东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据新华社深圳2月18日电(记者印朋)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18日在深圳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在会上说,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我们将发挥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并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跟进服务、1亿元以上项目由市跟进服务,扎扎实实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艾学峰说。
 
破纪录春节档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新动向
破纪录春节档透视中国电影产业新动向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周宁 文晶 郭新志)国家电影局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票房前4名影片分别为:《热辣滚烫》27.18亿元,《飞驰人生2》23.98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3.89亿元,《第二十条》13.4亿元。受访的权威人士认为,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组合中,续集、动画和新IP等均有相关作品,知名导演、演员以及高票房电影续集等均为市场注入信心,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提升,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动向。
  花式宣发破圈:票房收益与文化价值比翼双飞


  春节电影市场票房高企的背后,“攻势”强劲的花式创意宣发功不可没。从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以其践行“瘦成一道闪电”的承诺为引,在媒体和社交平台上广泛覆盖“减重100斤”的噱头片花,到张艺谋执导的《第二十条》走进“顶流”主播董宇辉的直播间,在对谈畅聊间引爆数十万张影票优惠券“光速”售罄,再到韩寒执导、沈腾主演的《飞驰人生2》请来“湖南交警”“合肥交警”等官方合作“上大分”……在互联网多元生态和电商运营玩法引导下,宣发巧招妙招频出,影片热点不断发酵。
  与此同时,在国家电影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队”举办的“看电影过大年——2024年春节档数字人民币电影消费优惠活动”加持下,超过3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观影消费补贴通过满减、领券等方式,为观众购票等电影消费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招招“直戳”观众观影期待。
  “相较于路演、点映等较为传统的宣发模式,以短视频突围、直播破圈等多轮驱动的电影宣发新格局正在形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分析说,短视频成为电影宣发的“基础设施”,与电影相关的华彩高度浓缩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片段中,制造层出不穷的热梗和强烈的情绪共鸣,从二级传播到多级传播实现突围。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今年春节档最令人关注的营销渠道是,“顶流”电商直播间与电影主创、业内大咖、第三方票务平台等跨界联动,成本低、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人群大,以“在商不言商”的方式于润物无声间成功打造出与潜在观众交互的新场景。
  以董宇辉为例,在其与张艺谋、刘德华等嘉宾直播互动中,更侧重于提供电影商品蕴含的文化价值,言乎艺术、佳句频出,不仅彰显凝结在影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而且所总结的“创新意味着冒险但不冒险就无法突破”“故土难离但精神相承”“演员和导演互相成就”“影视要繁荣、文学(剧本)是基础、道路虽曲折、前途很光明”等对电影文化的深层探讨,向受众传递一种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带动电影“破圈”传播。
  “在商业文化体系中,电影是载体,文化附加其上。电影需要让更多受众感知良好的文化体验环境、懂得其内涵与魅力。”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会军说,这种商业文化赋能电商传播的营销方式,使电影因文化而增值,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电商的供给侧改革,从而实现了电影产业票房收益与文化价值的双提升。
  “扣非净利润”转暖:资本良性循环促电影回归创作本源


  每部爆款影片背后,都有一颗影视资本跳动的心。记者综合分析贺岁档(春节档+元旦档)相关影视类上市企业业绩预告数据发现,国内影视产业链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势头向好。
  从净利情况看,Wind数据显示,申万-影视院线行业17家上市公司中,11家2023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为正,占比64.71%,显示其业绩增长与电影产业强势复苏密不可分;从衡量上市公司影视经营主业状况的重要指标——“扣非净利润”来看,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17家上市公司中,11家预计扣非净利润增长下限为正,其中的9家增速下限均超80%。
  “业绩增长的背后,与影视企业聚焦主业主责的战略回归有关。”张会军等权威人士分析认为,曾几何时,一些影视公司打着“影视投资”“延伸产业链”等名义行地产之实,通过变相投资地产等非主营业务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并未创出精品、扣非净利润连连下滑的情况下,反而凭借在地产等领域的收益“扮靓”财报,迎合市场,进而炒作套利。这种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如今已被市场摒弃。
  记者梳理A股公司过往公告发现,影视类上市公司近年来投资地产的案例已屈指可数,其资本支出主要投向影视创作、发行、放映、服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头部内容投入”等提法频现其定期报告中。
  “近两年之所以春节档、元旦档、暑期档、国庆档爆款频出,源于大多数影视公司更加专注主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后持续专注反哺电影生产创作,用资本的良性循环,让电影工作者回归创作本源。”尹鸿认为,这种经营战略回归的直接结果是,主业资金的专业化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资本对电影内容的干扰,对提升电影创作和制作的专业品质、有效协调“市场逐利性”与“艺术超功利性”间的矛盾都大有裨益。
  聚焦“内容为王”: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共情受众


  春节档的卓越表现,归根结底,源于作品质量的大幅提升。面对消费者,“内容为王”的真理永远是必杀技。“今年春节档影片,有不少聚焦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小故事,让观众镜鉴现实中的自我。”导演张艺谋说,人物创作“以小见大”,才有史诗感,才有命运感,才有共情,才有力量。
  励志喜剧电影《热辣滚烫》,讲述女主人公从孤独、边缘、自我否定到找寻自我、发现自我、蜕变绽放的故事。为更好地塑造角色,贾玲将自己减重100斤的变身经历嵌入影片,她的坚持、拼搏、自我突破不仅令人钦佩,也让角色的挣扎和成长更加真实、动人。
  张艺谋执导的《第二十条》,呈现一个基层挂职的“小”检察官面临三起涉及正当防卫案件的“普法”故事,以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切入,讲述时代洪流下的法治进程,在笑与泪、情与理、血与肉中探寻观众心底追寻的公平正义。
  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2》聚焦曾经叱咤风云的“落魄车王”张弛,他不弃信念,即便身处拼凑的“草台班子”,也能重振复出为梦想再战,最终成功逆袭。
  “2024年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繁荣再次展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活力。深化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了高质量电影产品创作的有效机制。”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说,“当代电影拓展创新了现实主义创作,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美学风格,丰富了广大观众的文化体验和精神生活,为攀登新的电影高峰创造了宝贵经验。”
 
超八十亿元,春节档电影市场如何“红红火火”?
超八十亿元,春节档电影市场如何“红红火火”?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王鹏)龙年春节,迎来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次龙腾虎跃。
  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16亿元。这是我国春节档电影票房首次突破80亿元,创造了该档期新的票房纪录。
  人们竞相走进电影院,看《热辣滚烫》中贾玲瘦了100斤,看《飞驰人生2》精彩的赛车场面,看《第二十条》展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看“熊出没”这一动画IP如何经久不衰……
  今年春节档为何如此火爆?
  从时间上看,今年春节档更长了。一般来说,春节档影片会在大年初一上映,在初六迎来收尾。今年由于假期安排的缘故,春节档得以延续到大年初八。这就使得今年的春节档实际较往年足足多出了两天时间。
  从内容上看,“喜剧+动画”成为今年春节档主流,影片质量整体较高。这类题材高度契合春节期间“合家欢”的观影氛围,影片口碑也得以在春节期间持续发酵,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银幕上,人们透过电影镜头语言,领略社会万象,感悟人生百态。
  相比以往,今年春节档缺少了诸如《流浪地球2》《长津湖之水门桥》《刺杀小说家》等场面恢宏、工业化程度高的“大片”。创作者们深入生活,不约而同把触角伸向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塑造了寻找自我的杜乐莹、追逐梦想的赛车手张驰、迎难而上的检察官韩明等诸多精彩的普通人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走出影院,热度不减。“只要想开始一切都来得及,战胜自己就是赢”“通过底层小人物身上百折千回的遭遇,宣扬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直面恐惧和失败,与自己和解”……对于电影的讨论延伸到网络,观众一字一句表达着自己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和共鸣。
  有关专家分析表示,今年春节档走势印证,电影创作要始终回应人民期待,尊重市场规律。只有投入精诚的创作态度,创作精良的作品内容,才能促使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在春节档票房的带动下,截至目前,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已突破110亿元。与此同时,一批题材多样、类型各异的影片已宣布将在三、四月上映,更有“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多个热门档期虚位以待。
  从春节档开始新的出发,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者用镜头记录万千气象,推动我国电影市场持续复苏向好,为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提供动力。
 
湖北黄石:全国龙狮赛新春
湖北黄石:全国龙狮赛新春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围着大舞台,广场里里外外站满了人,观众们踮高了脚,锣鼓声、喝彩声不绝于耳……2024年中国龙狮公开赛(湖北黄石站)近日在黄石市人民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队伍报名参赛,最终有12支舞龙队伍和8支舞狮队伍进入决赛。
  观龙腾,红龙跃起青龙潜,粼粼铠甲耀金光,运动员们在舞台上来回穿梭,条条“神龙”间次腾飞起舞,“龙游四海”“祥龙献瑞”“祥龙戏珠”等舞龙招式纷至呈现;看舞狮,白狮飞渡青狮伏,两眼硕硕显威风,雄狮们或犹豫、或喜悦、或恼怒,在运动员肢体动作中无声表达。
  大冶罗家桥街道春光龙狮代表队献上《龙翔九天》,队员们在台上不断变换阵型奔跑,有时还就地躺倒翻滚,依然紧握手中的独龙杆,头顶的“巨龙”逐着“龙珠”自由翱翔。
  “我们都是一群农民,开挖机、跑工地干啥的都有,舞龙是我们村延续上百年的传统。”罗家桥街道春光龙狮代表队领队黄涛介绍,在当地人心中,龙是象征祥瑞的神兽,过年舞龙可以驱邪纳福,给新年起个好头。
  舞狮台上插着十余根圆形高桩,每根高桩直径只有“一脚长”,隔几个高桩就会有数十公分高差,由两人扮演的狮子就在桩子上表演,台下的队友们负责锣鼓配乐。
  “桩子间的高差象征着高山崖壁,是狮子前行道路上必经的困难。”深圳金圣堂龙狮团代表队领队吴金土说,“舞狮是集体运动,动作流畅性、鼓乐配合度都是打分的重要参考。”
  金圣堂的高桩上挂着象征吉祥的“青”,这头“狮子”的任务是将“悬崖”上的“青”采回来。吴金土担当“狮尾”,配合着“狮头”,在高桩上来回飞跃,演绎出一只被“青”吸引,跋山涉水地追逐,最后在悬崖边摘得果实的顽皮狮子。
  黄石市民高翔怀里抱着女儿,看得目不转睛。“在湖北不常见舞狮,尤其是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一次都没见过。”高翔说,“两个‘神兽’聚到一起,把我们的年味也搞得更足了。”
  舞狮在两广地区最为活跃,当地每逢店面开业等喜事,主人们常请舞狮队来热闹热闹,人们相信以此能聚喜气、讨彩头。地区间交往逐渐频繁,舞狮也在更多地方流行起来。
  大冶市陈贵镇的村民们一次外出比赛时对舞狮一见钟情,回来就聘请教练,发展了舞狮队伍。如今,陈贵龙狮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队员南下拜师学艺。今年,为了准备这次比赛,湖北陈贵龙狮代表队“00后”小将陈官文就是在广西梧州过的年。
  “我10岁时第一次见舞狮就被吸引了,接着加入了镇上的龙狮队。”陈官文说,“我们过年期间在梧州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特训,训练一结束就直接来比赛。”最终,陈贵龙狮队在本次比赛的舞狮项目上摘得铜奖。
  近年来,黄石市通过举办龙狮培训班、举办或参加比赛、龙狮进校园等多种形式鼓励龙狮运动发展,至今全市各区县都发展出了专业龙狮队伍。
  “舞龙舞狮能反映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格。”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鲁泳说,“舞龙戏‘珠’,舞狮追‘青’,中国人也一样在努力奋斗,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宋立崑)新华社武汉2月18日电
 
直抵人心的力量就是市场竞争力
直抵人心的力量就是市场竞争力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尽管排片场次相对较少,但《第二十条》在热火朝天的春节影市中一路狂追,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堪称中国影市的一段“传奇”。
  何以《第二十条》?无疑是因为这部影片有一股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人感动、催人泪下、引人深思,从而在线上线下形成好口碑,经口口相传,其观众群不断扩大,助力其向最强者发起冲击。
  具体而言,别具一格的现实主义题材,是《第二十条》的成功之道。它从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切入:遇见歹徒作恶行凶时,路人是见义勇为还是一走了之?不少人回答时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选择后者,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胆量去制止坏事的发生,也担心自己出了事情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既然大家都关注、关心这个问题,影片就具备了赢得观众的潜质。
  那么,《第二十条》就把人人关心的、却又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讲给我们听了。既然大家都关注见义勇为,那么刑法“第二十条”就自然会引起关注,即如何以“第二十条”来判定防卫是“正当”还是“过当”?影片没有进行法律说教,而是通过“一主两辅”三个故事,引出了法律界对“第二十条”的认知转变过程。“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这句掷地有声、动人肺腑的话语,道出了韩明等检察官为维护公平正义而进行的执着探索,也说明法治的进步来之不易。正是看到了一幕幕话语感人、情节抓人的生活画面,观众才有了很强的代入感并沉浸其中;正是有了跌宕起伏、先抑后扬的故事,影片才有了好的口碑和高分好评。
  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情绪价值。大到维护公平正义,小到同情弱者、抨击丑恶现象,这都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共情。现实主义题材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否则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第二十条》重视对“情”的烘托,从而吸引观众由情及理、由理及法。它通过对韩明、吕玲玲、郝秀萍等人物的艺术性塑造,让他们看似小人物却并非小人物,看似弱者却又异常勇敢,看似处处小心实则有一颗坚强的心。因此,这部影片就像一台功能强大的挖掘机,源源不断地把观众的同情心、正义感以及欢笑眼泪“挖”出来。而“笑中带泪、悲中有爱”的叙事风格,也极具创新性地扩大了观众群体,让不同层次的观众易于接受、乐于推广传播。
  自古以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就相生相伴、各美其美、交相辉映,至今依然如此。而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和人们的生活相关,和观众的心灵相连,并能扣开心扉、放飞真情、弘扬大义。在这个问题上,《第二十条》做得恰到好处,这得益于导演张艺谋的上下求索。自出道以来,他就一直不断尝试摄制各种题材和不同风格的影片,有的成功了,有的却反响不佳,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艺术追求,尤其对现实主义题材情有独钟,而《第二十条》《秋菊打官司》就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力作。此外,演员们对一部好影片的贡献也值得称道,雷佳音、赵丽颖、高叶、马丽、张译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让影片更具艺术感染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第二十条》的成功告诉我们,直抵人心的力量就是市场竞争力,只要电影艺术家坚持不懈地从现实中发现、挖掘好题材,并且精益求精地完成艺术创作,其作品就能叫好又叫座,就能打动人心、赢得观众、收获票房。  (本报评论员王金涛)
 
四川汉剧的欢喜年
四川汉剧的欢喜年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化
 
  “咚锵咚咚锵!”春节里,四川德阳广汉文庙内,戏文声,锣鼓声,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
  “好久没有看露天戏了!”戏迷们情不自禁地挥手,“广汉过去号称‘戏窝子’,我们小时候就爱看戏过年。”
  演出的川汉剧团是地方小剧种——四川汉剧的传承者。四川汉剧源于陕西汉调二黄,清代中期由陕西传入四川,与四川方言、民俗融合,成为新剧种——四川汉剧,清末曾名噪一时。后几经兴废,目前仅在县级市广汉保留着传统剧目演出。
  55岁的王松是剧团领头人,他出身四川汉剧世家,上世纪80年代四川汉剧团解散后,他当了10年售货员,放不下爱好,1993年再次投身戏曲,长期在成都表演。为了复兴四川汉剧,广汉将王松请回来,2021年7月创办了川汉剧团。
  “目前仅有7名老艺人能教唱四川汉剧唱腔,我们这个剧种濒危程度很高啊。”王松一度十分忧虑,演出场地、人员开支、服装道具、话筒音响……各方面的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但在这个春节,他舒心不少。
  “一是演出场次多了,政府大力采购我们的惠民演出,要演到正月十六去了。二是很多老戏迷找到了我们,三是学戏的年轻人多了。”王松指着一名扮相儒雅的小伙子说,“你看他才高一,一有时间就往剧团跑,已学会变脸能登台啦。”
  这名高中生名叫周煜城,他略带羞涩地说:“我就是喜欢听戏唱戏,一放假就来剧团帮忙,作业也在这里写。我在学校还组织了一个小的戏剧社团,感兴趣参加的同学很多。”
  文庙演出一结束,王松忙着转场到三星堆博物馆继续加演。他高兴地说:“国家持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四川今年对优秀文艺项目‘重奖悬赏’总额3亿元呢,对我们是极大的利好。”王松觉得,四川汉剧的春天来到了。
(记者谢佼)新华社成都2月18日电
 
湖北十堰:“车城”转型展新颜
湖北十堰:“车城”转型展新颜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从大年初六开始,湖北十堰市的汽车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在赛力斯汽车(湖北)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不到3分钟就有一台整车下线等待交付。车间生产线上,一些工区悬挂的绿色“新能源汽车特有工位”指示牌格外显眼。
  “这里制造的汽车一半以上出口,其中新能源车占比接近60%。”车间负责人蔡启胜说:“我们的汽车远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
  因“二汽”而闻名的湖北十堰,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记者走访发现,这座过去以传统商用车为主的汽车城,近年来抢抓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机遇,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产销两旺。
  不久前,东风商用车生产的100台新能源纯电动工程车陆续交付,用于矿石原料运输。记者看到,纯电动工程车与传统商用车外观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牵引车头和载重车厢中,嵌入了厚厚的电池包。
  据介绍,针对工程矿山上下坡多的应用场景,这批纯电动工程车能回收下坡时刹车制动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耗电成本降低至每公里1元左右。
  “商用车载重大,运输距离远,应用场景复杂,新能源转型比乘用车挑战更大。”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谋志说,通过技术攻关和产业配套,目前东风商用车已推出油电混合、油气混合、氢能源等新能源商用车,受到市场欢迎。
  年产新能源汽车8.2万辆,占湖北省生产总量的20.5%;新能源汽车出口6.5万辆,占湖北省80%……这是十堰市在2023年交出的“成绩单”。
  记者采访发现,供应链先行是十堰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上千家各类汽车企业集聚十堰,能生产零部件4000余种,产品辐射全国并出口到72个国家和地区。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模具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各类汽车组件的合格率。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模具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杰辉告诉记者,经过数字化改造,企业已具备每年设计、生产14款新车型整车模具的能力。“新能源汽车厂家多,车型多,要求模具设计生产更加灵活和快速。”他说,企业将过去汽车模具按套卖调整为按件卖,多样化的生产模式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需求。
  动力电池生产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在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能源电池制造的匀浆、涂布、辊分、模切、卷绕、装配等数十个工序高速高精度全自动化运行。目前十堰已布局26家规模以上新型动力电池企业,已建、在建或将建的新型电池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吴玉松介绍说,随着一批动力电池企业先后投产,十堰市新型电池产业2023年产值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39%,“除动力电池之外,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已在十堰完成布局。”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说,十堰将持续稳步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转型,计划到2025年,全市汽车年产量达到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35%。
 (记者宋立崑)新华社武汉2月17日电
 
热气腾腾里的好生意
湖南“米粉小镇”新春走访见闻
热气腾腾里的好生意
 
湖南“米粉小镇”新春走访见闻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在湖南,春节期间,“嗦”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是不少返乡游子心心念念的“要紧事儿”。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是有名的“米粉小镇”,当地米粉以“鲜香辣”的口味和Q弹爽滑的口感独具特色。记者近日在青树坪镇走访发现,米粉小店人气旺、米粉工厂生产忙,一碗米粉让小镇年味更浓,也让乡村振兴活力更足。
  “师傅,要一碗青树坪米粉,多放辣!”在青树坪镇刘祥娥米粉店,顾客坐得满满当当,点单声此起彼伏。捞粉、舀汤,浇上一勺鲜红透亮的红油肉片,再撒上葱花,在米粉师傅的麻利操作下,仅两三分钟,一碗热辣米粉就摆到顾客面前。
  这家米粉店在镇上经营了36年,是当地的“网红小店”。店长刘祥娥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店里生意非常火爆,一天卖出米粉超过2000碗。这些天,门店营业时间延长至14个小时,还临时增加了5名人手。
  “2023年,店里营业收入接近100万元,今年我准备投资20万元开一家分店,扩大经营规模。”刘祥娥信心满满地说,“这份生意干起来很有劲!”
  青树坪镇党委副书记谢凯旋介绍,仅镇上主街道就经营着40多家米粉店,“到青树坪‘嗦’粉”,成为春节假期远近食客的消费新风尚。
  米粉小店消费“火”,带动米粉工厂生产“旺”。走进位于青树坪镇业稼村的郭氏米粉厂,稻米香味扑面而来,机器设备满负荷运行,工人正热火朝天地赶制米粉。
  “正月初三就开工了。春节假期米粉店、商超需求量大,趁着好时候抓紧做生意。”米粉厂负责人郭玉昌笑盈盈地说,最近厂里每天米粉产量近4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工人开启了“上午忙生产、下午跑运输”的加班模式。他表示,下一步还要继续优化工艺,提升米粉品质。
  走访时,记者注意到,一些米粉生产企业不断创新技术,将米粉“方便化”“速食化”,让青树坪米粉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双峰县海能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忙碌着将半干米粉进行包装,加上红油肉片、花生米等配料包,制作成小分量的袋装米粉,装车发往双峰县城以及周边的娄底、邵阳等地。
  “米粉最重要的是‘鲜’。我们采用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等参数,研发出适用于米粉的气调包装技术,使产品既保留原始风味,保鲜时间也更长。”海能食品负责人阳小民说,节后企业将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对接合作,在米粉保鲜工艺上继续开展技术研发。
  适应互联网销售趋势,海能食品还组建了电商团队,将青树坪米粉的消费热度从米粉店拓展到直播间。2023年,企业产值超过2000万元,经营效益稳步提高。
  “目前,青树坪镇米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6家大型米粉加工企业和10余家米粉生产作坊,培育了‘蛮味’等袋装米粉品牌,综合产值近亿元。”谢凯旋告诉记者,米粉深加工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提高了农户粮食种植效益,配料生产还拓宽了土特产品销售渠道。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米粉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包装化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地域品牌影响力,将米粉生意做好、做大,助力乡村振兴。”谢凯旋说。
  (记者谢奔)新华社长沙电
 
一束“光”的新春奋斗
走进为研制空间激光器争分夺秒的科研团队
一束“光”的新春奋斗

走进为研制空间激光器争分夺秒的科研团队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科研人员正围绕着一个长宽约半米的“金属盒子”忙碌着,他们身穿洁净服、头戴护目镜,为“金属盒子”装上一个个零部件,紧张细致如做手术的医生。
  今年春节,该团队2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追“光”,没有休息一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王明建指着那个“金属盒子”说:“这是用于保障航天重大任务的空间激光器,我们必须赶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7台产品的研制,按照节点计划完成交付任务。”
  实际上,按常规研制周期计算,该任务需要两至三年时间。但任务下达时就意味着攻关进入了争分夺秒的倒计时,因此团队在制定研制计划时不考虑节假日及周末,为的就是能够按时完成最终的产品交付。
  作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空间激光器如同航天器的眼睛、耳朵等感官,在测距、成像、分析大气成分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目前正在研制的这款空间激光器,团队已完成具体技术研发,现在要做的就是实现真正的航天工程应用。这一步难度极大,因为技术研发时只需考虑性能,无需考虑其体积、重量以及空间环境适应性。而工程研制时,需要把上百个元器件集成到这个“金属盒子”里,还要保证它们能在严苛的太空环境中长期可靠运行。
  “每天就怕研制现场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意味着计划可能延期,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后续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流程,一分一秒抢时间。”王明建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一年,团队对任务的管理是以天为单位的,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几乎将自己奉献给了这个重大科技项目。他们之中,有的人初为人父,却只在宝宝出生时休了三四天假就马上返岗;有的人原定春节回家定亲,如今已将计划推迟;更多的人是24小时轮班,披星戴月……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今年春节只是该团队10余年来奋斗的一个缩影。王明建介绍,团队的成长与我国空间激光器的发展相伴相随,随着其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应用方向也越来越广泛。自2007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空间激光器以来,团队研制的空间激光器已应用于探月工程、载人航天、民用航天等多个领域。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当记者询问团队新一年有什么愿望时,王明建说,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顺利完成任务。这或许是新春仍在奋斗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大家都知道这个任务很难,但既然是国家给予我们的使命任务,就必须要完成,无论如何都要保证最后一个时间节点——‘后墙不倒’!”
  (记者董雪)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
 
邓站长的最后一个春运
邓站长的最后一个春运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今年59岁的邓毅是铁路上海站的客运值班站长,今年春运是他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
  从“老北站”到“新客站”再到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火车站,上海地区几乎所有客运火车站邓毅都工作过,亲身经历和见证了铁路春运的巨变。
  1984年,邓毅退伍后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喜欢开汽车的他也“开”起了茶水车。邓毅说:“以前,候车室里旅客喝的茶水是锅炉房里烧出来的,通过茶水车送到候车室,倒到保温桶里给旅客用。”他指着自助饮水机告诉记者,现在车站里的饮水系统和机场一样。
  春运大客流川流不息,旅客早已习惯刷身份证进站,蓝色纸票大多作为报销凭证。“进口处、出口处、检票口、站台,这些岗位我都轮值过。过去没有自助检票机器,卡片式、纸质车票都需要客运人员用检票夹手动剪,费时费力不说,旅客丢失车票以后急得到处找。现在不一样了,旅客刷证件就能快速进站。”邓毅说。
  过去,站台上的列车有白的、红的、金的、绿的,有网友给它们起了新奇的名字,“金凤凰”“绿巨人”……他们各有所长,有的跑得快,有的耐高寒,有的主打一个“风雪无阻”。“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绿皮车就是最老的车,其实再早我们还经历过黑色棚车时代,那种车是人货混运的,到了春运,不运货了专门运人,棚车还是我们当时春运临客的主力军。”邓毅说,“现在铁路出行这么方便舒适,放到当时想都不敢想。”
  邓毅最早在“老北站”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屋顶下放几十个长椅供旅客候车。1987年铁路上海新客站建成,就是现在的上海火车站,南进站口那四部进口手扶电梯在当时算是高档设施。当时新客站成了上海的“网红景点”,有的市民不坐车也愿意花5角钱买一张“参观券”去看看。
  后来,上海有了上海南站。“飞碟形状的屋顶看起来晶莹剔透,非常具有现代感。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线路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在此换乘。”邓毅说。
  2010年,上海虹桥火车站投用,“自动”成为这个现代化车站的代名词。有自助售票机、自动检票系统、自助引导系统等,连厕所都有智能显示系统,还有机器人参与站厅保洁。如今,上海虹桥火车站不仅可以衔接地铁、公交,还与上海虹桥机场实现空铁联运,旅客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
  “近十年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火车站一大显著变化。”邓毅说,“现在,一旦有雨雪天气我们就会收到系统预警,可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向旅客第一时间发布提醒,免得旅客跑空。”
  售票窗口的队伍越来越短、列车开行的频率越来越高、旅客的密度越来越大,但都可以快捷高效地运转,这离不开车站指挥中心这个“中枢大脑”。依托这个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地分析研判客流、精准调度列车,以及高效处置突发情况。
  配电、消防、电梯、空调、售检票机等,出现任何设备设施故障,维修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指挥中心。“以前都是通过对讲机汇报、沟通、协调,人到现场把情况搞清楚就得花不少时间,现在只要几分钟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到现场处置了,效率大大提高。”邓毅说。
  今年春运,邓毅在车站还是照常巡查、指引旅客,他宁愿再多走一走看一看,舍不得停下脚步。他说:“今年上海火车站新的指挥中心就要造好了,比现在的上海虹桥火车站还要先进,但我就要退休了,有点遗憾。”
  有遗憾,但更有期待。“每年春运,我总是在站里迎送旅客,退休以后,我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乘坐高铁游遍祖国大好河山,过个行进中的春节。”邓毅说,“我的职业生涯和铁路发展在同一个轨道上加速跑,铁路变化太大了,我相信,变化还将继续……”
 (记者贾远琨 张梦洁)新华社上海2月17日电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留下来
重庆綦江区红岩村新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留下来
 
重庆綦江区红岩村新事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春节期间,在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30岁的黄刚整日奔走在自家果园和场镇之间,趁着热闹的春节氛围,希望能够多销售一点耙耙柑。
  耙耙柑的学名是“春见”,因个头大、味香甜、皮好剥而成为柑橘中的上品。“去年雨水好,我家种的耙耙柑产量有8万斤,是往年的4倍。”黄刚说,他之前半年在家管护柑橘、半年在外面的建筑工地打工,但是这次过完年却想留下来。
  除了喜人的柑橘收成,黄刚也从红岩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绍军那里了解到,村里去年11月新开的民宿正在招人,春节后即可上岗实习。“在民宿上班工资可观,又能兼顾果园,是我理想的工作。”黄刚说,他打算去应聘,一旦被录取就不离开家乡了。
  然而,黄刚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小。据刘绍军介绍,随着村里产业类型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以其本人为例,今年34岁的他于2018年从城市回到乡村,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现在,他既是村党总支副书记,又是区人社局认定的劳务经纪人。
  “以前大家都是一股脑儿想出去,现在不少人又想回来。”刘绍军说,目前已有6人年后准备去民宿试岗。除了民宿,村里的蚕桑园,一年三季都需要劳动力,就业岗位充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留在村里把握发展机会。
  34岁的民宿老板翁杰也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年没回过家,2020年得知家里还有块闲置用地时,我很惊喜。同时,红岩村又正好在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旁边,地理位置有优势,所以我就开办了一家民宿。”翁杰说,民宿一开张,生意就很好,月均收入4万元。今年春节,翁杰本来打算把自家人接到民宿团聚,但是一位客人提前2个月就把民宿整个包下来,让他又高兴又有些遗憾。
  据驻村第一书记张庆介绍,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以村委会为例,村委会7人,平均年龄为32岁。“年轻人思路灵活、干事有激情,不少人都身兼数职。”张庆说,比如他们既是村干部,也是劳务经纪人,还是乡村带货主播。
  目前红岩村正在发展蚕桑、青脆李、柑橘等产业,并打造集休闲、观光、蔬果采摘于一体的农旅产业,去年全村各项产业总产值超1000万元。“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翁杰说。
   (记者陈青冰)新华社重庆电
 
铁路上的“侦探”
铁路上的“侦探”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铁路轨道上裸露在外的供电设备经常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雪打风霜的考验,很容易出现大小问题,怎么能够提前进行干预,从而避免行车时出现故障呢?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供电段侯北供电检测车间工长赵玉宝给记者解答了这个疑惑。
  赵玉宝所在的供电检测车间就是利用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6C系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接触网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查找设备缺陷。
  赵玉宝所在的工区承担着大西高铁、侯月线、南同蒲线等5条线路、2095公里的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任务。2024年春运期间,为了确保铁路供电安全万无一失,采集分析周期也由平时的7天压缩至3天。
  除夕当天,赵玉宝踏上从太原南开往永济北的列车,进入司机室后,他利落地打开设备包,将设备架在最前方。一切准备就绪,列车刚好发车,赵玉宝站在司机身后,目不转睛地盯着铁路轨道两旁的供电设备,以检查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不一会儿,赵玉宝就发现了异常:“那儿有个已经快搭建完成的鸟窝,需要马上记录下来。”
  近3个小时的时间,赵玉宝不停地通过调整重心切换支撑点来缓解脚的不适感。“一直站着,时间长了脚有点酸。但也不能坐,坐下就有点看不清楚了,问题越早发现越好。”赵玉宝说。
  全程用设备采集的数据会生成17万张左右的高清图片,接下来,赵玉宝所做的工作,就是“找不同”。“从17万张图片里找不同,我已经练出了‘火眼金睛’。”他打趣说道。
  一根细细小小的树枝,在照片上看上去不超过1厘米,赵玉宝也能一眼看到,精准圈出,上报问题。赵玉宝告诉记者:“树枝虽小,但几天后一旦鸟类在这里筑巢,就会造成设备安全隐患,我们需要精益求精。我有时看得投入了,几小时都不带动的,一看时间,三四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找不同有多难?将两张图进行对比,如果不同之处较为细微,很多人可能都无法发现。对于铁路行车过程中的供电设备来说,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却很致命,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发生短路甚至更严重的问题。找出一根小小的树枝,或两根线的稍微接触(互磨),或一根线的弧度有一丝变化、有一点小缺口,都需要观察者极高的敏感度和极强的耐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枯燥的工作。分析数据时需要一整天都坐在电脑前,收集数据时,整个行程中又需要全程站在司机室,紧盯着沿途的接触网设备,一刻都不能松懈,也不能与人交流。
  “工作时是有点孤独,但我们这儿仔细了,下面的工作就好做了,设备也更加安全。”赵玉宝这样说。
  作为工长,在一天的分析结束后,赵玉宝还需要将整个车间的分析做成一份整体报告。因此,他经常是整栋楼最晚下班的人。车间书记杨帆胜告诉记者:“我们都知道,灯亮着的话肯定就是玉宝在。”
  在铁路工作13年,赵玉宝深刻地感受到了铁路之变。“我对科技改变生活的领悟最深。6C系统减轻了我们的很多压力,以前我们都是人工巡查,需要亲自到现场去检修,又慢又危险,现在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来进行检查,已经很便利了。现在动车、高铁越来越多,供电对铁路更加重要了,我们的责任也更重。”
  (记者王怡静)新华社太原2月18日电
 
“湾区”“老区”携手共谱“山海情”
“湾区”“老区”携手共谱“山海情”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走进福建龙岩永定区采善堂制药有限公司的体验馆,一股浓郁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公司生产的万应茶是福建省名牌产品,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公司副总经理沈洪海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全面推进与广药集团的战略合作,年产值有望从去年的1300万元跃升至未来的2亿元,万应茶也有望从一个地方性品牌提升为全国性品牌。此外,双方合作还将带动全区约2万亩、10余种药材的种植,惠及20多个乡镇。
  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广州市与龙岩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近两年来,双方在红色文化传承、教育医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旅康养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
优势互补,对口合作全面推进


  雪后初霁的上杭县古田会议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百万老广游龙岩”2024年首批“高铁团”“自驾团”游客,正在此感受红色之旅。
  “对口合作以来,到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广州游客量呈爆发性增长。”古田会议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越来越多“老广”在这里了解龙岩的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广州、龙岩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双方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龙岩市开展“红旗不倒英雄花开”红色故事宣讲团走进广州系列活动,举办了5场专场宣讲,线上线下受众达220余万人次。古田干部学院与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南岭干部学院、东江干部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两市互设干部教育基地17处。
  目前,广州和龙岩已经建立两地文化旅游城市联盟,持续开展“百万老广游龙岩”活动,两市64家旅行社和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龙岩47家A级旅游景区面向广州市民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政策。据统计,2023年,龙岩市接待广东游客近365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80%;接待广州游客约8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30%。
  1月11日,福建龙岩站始发终到广州东站的G3045次动车正式首发开行,结束了龙岩没有始发广州高速动车组的历史。此前,广州白云机场直飞龙岩冠豸山机场航线也于2022年底开通,龙岩进入广州“半日生活圈”。
  交通互联互通拉近了“老区”和“湾区”的时空距离,带动了两市各领域对口合作不断深化。
  广州大学、广东广雅中学等32所广州重点学校与龙岩市37所学校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广州市140位名师与龙岩青年优秀教师开展师徒结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11家广州著名医院与龙岩市12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揭牌协作医院12家,创建名医工作室20个,10名广州市高水平医院的管理人才、医疗专家担任龙岩市、县对口合作医院的名誉院长或副院长。270余名广州专家赴龙岩义诊群众1.4万人次,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一线城市的教育医疗服务。
双向奔赴,产业合作成果丰硕


  在上杭县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重达6吨的铜箔整齐地摆放在车间,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带从机器中压出,最薄仅有0.01毫米。公司总经理周建辉说,诞生于上杭县的紫金矿业是全球第六大铜生产企业,福建紫金铜业是紫金矿业的全资子公司,日前,紫金矿业集团与广州工控集团这两家“世界五百强”签约合作,投资约10亿元建设年产3.5万吨冷轧高精铜板带项目,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5G通信、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工业产值达25亿元。“借助对口合作,开拓华南及国际市场,双方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的武平县位于龙岩市西南部,地处闽粤赣交界。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告诉记者,得益于广龙合作,武平人民的高铁梦,终于在2023年12月梦想成真,“四面八方武平人,高铁回家过大年”成为现实。此外,武平县发挥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和广龙合作的契机,把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近年来,新型显示产业从小到大、高速发展,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广州市协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郑发忠介绍,广州龙岩两市坚持把产业合作、项目建设作为对口合作的重点,探索跨地区利益分享机制,找准双方发展的契合点、切入点,市场、技术等资源共享,在产业合作上已取得“务实成果”。
  据介绍,2023年,两市共签订红色文化、国资国企、金融、政务服务等对口合作协议54份,总投资487亿元。2023年9月7日,广龙合作产业园正式揭牌,签约及入园企业14家;12月26日,广州市与龙岩市对口合作重点产业项目举行集中开工仪式,广汽集团磷酸铁锂综合利用项目、广药王老吉(龙岩)产业园(永定)生产基地项目、广州工控集团3.5万吨冷轧高精铜板带项目、广州市建筑集团与上杭县、龙岩城发合作项目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地龙岩。
  “古田星火燎原,风展红旗如画。珠江风帆高挂,引领时代风华……”正如这首广州、龙岩共创的歌曲《携起手》所唱,从红木棉到红山茶,从“小蛮腰”到永定土楼,“湾区”“老区”正携手奋进,书写新的山海情缘。
   (本报记者周建伟 周颖)
 
便利交通网延展京津冀“工作生活圈”
便利交通网延展京津冀“工作生活圈”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据新华社天津2月17日电(记者刘惟真 王民)天色蒙蒙亮,家住河北廊坊的薛晨停好私家车,匆匆步入永清东站,准备乘坐津兴城际列车到北京上班。
  大学毕业后,薛晨留在北京工作,“高铁+地铁”的组合成为了她的首选通勤方式。去年12月,津兴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薛晨从永清东站乘高铁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换乘地铁后再花20多分钟就能抵达公司。
  津兴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结束了廊坊市永清县、安次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绿色、高效、舒适的出行方式。近年来,加密的京津冀交通网络让区域内城市“越走越近”,薛晨的经历正是不少居民过上“双城生活”的缩影。
  2008年8月,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自此,往返京津通勤的旅客逐步增多。随后,京津城际铁路延长至滨海新区于家堡站(后改名“滨海站”),乘客从北京南站乘车,仅需1小时左右即可抵达天津滨海新区。
  坐落于京津之间的武清站,是京津城际铁路的重要经停站,也是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扇“明窗”。
  今年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清站站长姚冰来到站内工作的第13年。自2011年起,他见证了这座车站的转型成长,也感受着京津城际铁路给武清带来的变化。
  “刚到这里工作时,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仅3000多人次;如今,每天我们发送旅客近万人次,是之前的3倍左右。”姚冰说。
  回忆往昔,姚冰感慨万千。“初来时周围只有几处零散的楼盘,配套商圈、生活设施还没有完全建成。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不少在北京工作的人员来到武清居住生活,拉动了商超等多种消费业态在高铁站周边落地聚集。”他说。
  为了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武清站也在2014年扩建,站房面积增加至4400多平方米。姚冰说,平时还有不少游客前来消费购物、旅游踏青,穿插的“通勤流”与“消费流”让这座经停站活力不断提升。
  紧邻武清站的天津佛罗伦萨小镇是活跃的“高铁经济”的最佳注脚。开年以来,这座特色主题消费商圈已经吸引了不少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游客。
  从小扎根武清、在区内“新商圈”专项工作指挥部就职的袁喜伟说,目前天津佛罗伦萨小镇、V1汽车世界、创意米兰时尚生活广场3个项目每年可吸引约1000万人次到访,许多游客来自北京、河北等地。“京津城际经停的短短几分钟让武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仅是高铁。近年来,环京“定制快巴”等创新出行方式,也为京津冀三地居民拓展工作生活圈提供了新选择。
  打开“京津冀定制快巴”公众号,选择乘车时间和上下车点位进行预约,点击确认后刷身份证即可乘车……去年11月,武清至北京的通勤“定制快巴”开通后,“点对点”“门到门”的快速直达通勤方式受到当地居民欢迎。
  “如今,京津冀已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交通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了科技协同创新的步伐。未来,天津将与京冀两地携手,不断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化水平。
 
巴彦淖尔:五年烂尾楼,半载变新房
巴彦淖尔:五年烂尾楼,半载变新房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春时节,内蒙古河套地区依然天寒地冻。在作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保交楼”项目的朗润园住宅小区五区,居民全永利家中却暖意融融。全家坐在餐厅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门窗上的“喜”字窗花衬托出节日的喜庆。
  全永利指着装修一新的房屋说:“当年我买的楼房烂尾了好几年,2023年赶上国家实施‘保交楼’政策,让我家在今年春节前住上了新房,给儿子办了喜事,圆了全家人的安居梦。”
  据临河区住建局局长徐建军介绍,朗润园住宅小区项目于2016年开始建设,受各种因素影响,工程一度停滞,交付推迟。自国家出台“保交楼”相关政策以来,临河区于2023年4月复工该项目,通过购买开发商资产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建立项目资金监管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徐建军说:“我们全力推进朗润园住宅小区‘保交楼’各项工作,帮助开发商加快推进项目续建工作,确保业主及时办理收房手续。”
  巴彦淖尔市地处农牧结合带,过去城市建设投资欠账较多,住宅项目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共有86个已售逾期难交付风险项目,共计24670套住房。为推进“保交楼”工作,巴彦淖尔市压实主体责任,积极筹措、协调“保交楼”项目贷款融资事宜,帮助企业筹措资金解决困难,确保分批对已售逾期难交付、信访矛盾集中的房地产风险项目完成交付。
  近日,临河区峻峰华庭住宅小区也呈现出新春新气象,门口挂着“欢迎回家”的横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A号楼住户刘文锦说:“我们感谢政府的‘保交楼’政策。虽然我们入住楼房的时间等得有些长,但政府主动作为,帮助解决难题,让我们在2024年春节前顺利入住。”
  临河区常务副区长刘浩告诉记者,峻峰华庭住宅小区A号楼项目于2016年开工建设,涉及居民216户,原计划于2019年交工。受开发商资金周转困难等因素影响,该项目没有按计划交付。临河区借助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政策的东风,积极为开发商申请“保交楼”项目贷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该项目216套住房已全部交付。
  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将86个住房项目全部纳入“保交楼”范围,已拨付22.78亿元专项借款,已交付19463套住房,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交不了楼”“回不了家”问题,让广大群众更加踏实买房、安心住房、放心办证,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张洪河 李云平 侯维轶)
 
沙头角:70载禁区迈向开放未来
沙头角:70载禁区迈向开放未来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各地
 
  新华社香港2月18日电(记者陆敏)“日出沙头,月悬海角”,八个红色大字镌刻在仿制的界石上,格外醒目。相传这是清朝大臣巡视沙头角时所题的诗句,沙头角因此得名。
  自20世纪50年代被港英当局列为边境禁区后,香港新界沙头角与世隔绝大半个世纪,发展停滞,成为名副其实的“边城”。
  今年1月1日,继第一期开放后,香港沙头角除中英街以外地区全面开放,每天最多可允许1000名游客进入。这个封闭了70多年的禁区,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一分为二的沙头角


  在查验禁区许可证后,记者获准进入香港沙头角禁区。顺着修葺一新的海滨步道,沿途可见沙头角之角、日月亭、中英街花园等打卡点。小广场上,一群举着五颜六色鱼灯跳舞的卡通动物雕塑,吸引了游人的目光。沙头角鱼灯舞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有初建于20世纪60年代、全长280米的全港最长码头——沙头角码头。码头长廊绘有沙头角人文历史壁画,栏杆上则挂满了祈福的鱼形木牌。极目远眺,海天一色。从这里坐船,可前往荔枝窝、鸭洲、吉澳等香港旅游热门地。
  临近码头的新楼街,建于20世纪30年代,因水运便利,当年曾是香港沙头角的重要地标和集贸中心。其时商铺摊档林立,粮油百货应有尽有。
  新楼街由22幢两层高楼房相连而成,是典型的广式骑楼建筑群。在此创办“沙头角故事馆”的沙头角居民李以强告诉记者,在香港有如此规模的排楼很少见,2011年被评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19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占领香港地区。1899年3月,清政府与英国勘定新界北部边界,沙头角被分为“华界”与“英界”两部分。
  沿着故事馆狭窄的木楼梯上楼,每一个台阶都用白色的大字写上年份和大事记,第一个台阶上写的是“第一块木界桩在中英街竖立 确立中英边界”。
  1951年,香港沙头角被港英当局宣布为“边境禁区”,香港市民进入沙头角禁区不仅要申请禁区许可证,还需区内居民提供担保,手续繁琐,自此“封印”长达70余年。
  由于发展长期滞后,当地不少居民或长途跋涉出外打工、或搬去市区另谋发展,如今的新楼街十铺九空。
禁区开放按下启动键


  与新楼街一渠之隔就是中英街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英街因为特殊位置和免税优势,成为吸引内地游客的“购物天堂”,人财两旺,一度带动香港沙头角区域经济的活跃,也让禁区内的人们初尝开放的甜头。
  如今区内最大村子盐寮下村的村长李大贵当年就在中英街香港店铺里打工。“老板开始做服装生意,后来专门改做金饰了。”生意越来越好,店里常常挤满了人,“我们店员都无法走动,交货都要隔着五六个人,手手相传递出去。”当时的“盛况”,他记忆犹新。
  李大贵后来去跑跨境运输,经常开着货车来往深港两地,切身感受到深圳天翻地覆的变化。“别的不说,光说路就修得太好了!”身为司机的他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没有开放就没有发展。”香港新界沙头角区乡事委员会主席李冠洪说,多年来他们一直呼吁开放沙头角禁区。2012年起,香港特区政府逐步开放边境禁区,沙头角担水坑、塘肚、蕉坑、木棉头、新村等村陆续解禁,禁区内目前仅剩岗下、部分山咀和盐寮下村等。
  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将过去的边境禁区再度整合开发。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可容纳250万人生活的都会区,将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布局,其中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提出,为圈中的沙头角禁区开放按下了启动键。
  2022年6月,沙头角禁区实施第一期开放计划,先后有超过860个旅行团和34000名旅客到访。今年开始的第二期开放,游客名额增加,范围进一步扩大。新楼街的一家杂货店店主说,他们最期待的是早日开放“禁区中的禁区”中英街,让两边的人流物流加大融合。
双向奔赴的期盼


  深港两地的沙头角,不仅同名同姓,更是同根同源。李以强创办“沙头角故事馆”,“希望传承沙头角客家村落和水上人家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有心人参与,打造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文旅游社区。”为此他搜集了很多老物件,比如乡下的贝壳窗、客家妇女凉帽,还有杂货店门口的老信箱等。
  故事馆的隔壁是一家由老字号米铺改造而成的“王昌泰盒子”社区活动空间。“为什么叫盒子?”王昌泰的后人王汉辉笑着从展台上拿下两个老旧的铁皮盒子,“好多陈年宝贝都是在盒子里找到的。”他拿出一张1972年11月8日的米铺收谷单据,上面印有“来谷磨米,九五奉还”的条款,并有手写的重量计数。“当年的米铺收取周边村子包括深圳那边的稻谷,提供磨米服务。”
  “了解沙头角历史故事,从打开盒子开始。”项目策展人、沙头角文化生态协会助理项目经理史嘉茵说,新楼街骑楼建筑群和它近百年的历史,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展品。他们挖掘其间的故事,策划了一系列与沙头角历史文化相关的活动,展示沙头角独有的人文风景。
  李以强最近又续签了租约。“就是抱着一个愿望或者信念吧,希望沙头角禁区会完全开放,让沙头角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沙头角的完全开放是大势所趋。”李冠洪说。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构想,深圳盐田区提出全力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目前,中英街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他也多次赴深与相关部门商讨如何加强两地联动,提供相关协作。
  李冠洪拿出深圳方面提供的《中英街整体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方案》,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发展蓝图。“这是沙头角再创辉煌的新机遇,可以期待,未来的沙头角将从两地隔离的缓冲带变成双向奔赴的交汇点。”他说。
 
龙年到来,“龙”的英文译法与文化因素
龙年到来,“龙”的英文译法与文化因素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甲辰龙年到来,海内外多地举办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个现象让不少人好奇:在广场墙壁、商家标语、店铺贴纸上,“龙”的英文翻译有的使用单词dragon,还有的用了发音同中文相近的另一个单词——loong。
  loong典出何处?dragon的译法还能不能用?两者背后有怎样差异?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海内外专家和文化传播工作者,探究“龙”的不同英文翻译背后有怎样的文化因素。
龙为什么会被翻译为dragon


  “在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里就有dragon这个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告诉记者,马可·波罗可能从外形上观察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跟西方的dragon有一定相似之处。
  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出《华英字典》,将“龙”译为dragon。“这本字典影响非常深远,这种译法就在西方大部分人中间流传并延续至今。”彭萍说。
  loong的使用也由来已久。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其所著的《中国言法》一书中把“龙”注音为loong,但翻译依然使用dragon一词。
  谈到西方的龙和中国龙是否相同,卢森堡大学学者卢卡·努尔米奥告诉记者,中国龙的形象更友好和善,而西方的龙多是魔怪形象,“两者显然是不一样的”。英国知名汉学家弗朗西丝·伍德(中文名吴芳思)表示,在中国,龙是尊贵的象征,形象非常正面,但西方的龙形象则不同。
  彭萍认为,语言与思维相关,对人的认知存在影响。
“中国热”带动中国龙的形象变化


  身姿飘逸,喜欢捉迷藏;可爱热情,能与人共舞。海外插画艺术家米雷把自己画出的中国龙做成多个动漫视频,分享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很多海外网友点赞。
  米雷说,自己希望画出的龙拥有可爱、有趣、亲和的形象,让更多海外朋友更好地理解中国龙的文化内涵。
  在挪威,当地民众与中国龙年生肖“吉祥龙”等冰雕作品争相合影;在法国,各国游客驻足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在匈牙利,人们对唐人街庙会上的“吉祥龙”糖画作品非常喜爱……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走出国门,越来越多海外朋友加深了对中国龙等中国文化元素的了解。
  年过七旬的吴芳思表示,在她年轻时,身边很少人了解中国农历新年等中国传统节日,但如今从伦敦唐人街到当地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都会举行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更强了”。
中国龙翻译多样化


  谈到“龙”的译法,努尔米奥认为可以翻译为loong,因为“西方的dragon一词不能真实反映中国文化中‘龙’的含义”。吴芳思认为,按照目前受众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考虑翻译为Chinese dragon(中国龙)。日前,《牛津英语词典》收录Chinese dragon为标准词目,在注释中也加入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正面含义。
  彭萍表示,这些现象说明中国文化已传播得非常广泛。谈到翻译问题,彭萍认为loong是一个更优选择,因为loong更形象,而且有例可循。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说:“每一个国家,每一种文化,在跨文化传播时都应有翻译定名的自主权。”
  2月3日,南太平洋国家斐济发行中国农历龙年生肖邮票,发行活动现场多处标识着loong的字样。斐济总统卡托尼韦雷在给中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时,也将龙年称为“the year of loong”。
  “loong在斐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韩小燕表示,他们从这一翻译入手,推动文化传播。
  彭萍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概念通过贴近原意原音的译名传播。
  (记者孙硕 王普 参与记者:王沛 杜鹃 刘宇轩 郭鑫惠 孟菁 张百慧)
       新华社北京电
 
“汉服秀”惊艳瓦莱塔
“汉服秀”惊艳瓦莱塔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马耳他民众和当地游客17日在地中海古城瓦莱塔的街道上欣赏到一场美妙的“汉服秀”。20多名中外女性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或手持团扇,或提着宫灯,在地中海的微风中款款而行。
  “汉服秀”由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汉服爱好者们步行走过瓦莱塔的主街,行至圣乔治广场并再次穿过主街抵达“三海神”喷泉广场。身着东方华服的婀娜身影让当地民众和游客不时发出赞叹,不少人驻足拍摄。
  来自比利时的年轻游客利恩·特拉弗斯告诉记者,虽然没去过中国,但“汉服秀”让她大开眼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韵味。在马耳他大学就读的诺埃米·卡利斯托来自意大利,一直忙着为参加“汉服秀”的同学拍摄。她告诉记者,特别喜欢汉服的色彩以及搭配的不同发型发饰,有机会也想穿戴一下。
  “汉服秀”队伍行至主街时,街头歌手本杰明·格里马暂停自己的节目,特意弹唱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献给这些美丽的身影。他说,“汉服秀”是瓦莱塔当天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汉服秀”筹备过程中,爱好者们踊跃报名,23名来自马耳他、波兰、意大利、中国等的志愿者积极参与排练。在马耳他教育部任职的查梅因·扎米特说,汉服的设计和色彩很美,能展示汉服她“深感自豪”。马耳他大学设计专业学生马丁娜·维拉说,这是她第一次穿上美丽的汉服,印象非常深刻,今后在设计作品时也会考虑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袁媛说,这场“汉服秀”以穿越千年的华服之美,欢庆中国龙年的到来,受到当地民众和国际游客热烈欢迎。“汉服秀”的成功举办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对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友谊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记者陈文仙)
     新华社瓦莱塔2月18日电
 
战略要地易手 俄乌冲突往哪走
战略要地易手 俄乌冲突往哪走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17日向俄总统普京报告说,俄军已完全控制乌克兰军队的重要防御枢纽阿夫杰耶夫卡市。当天凌晨,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为了避免乌军被包围并保护乌军官兵,他决定将乌军从乌东部阿夫杰耶夫卡撤离至更有利防线进行防御作战。
  舆论认为,乌克兰危机升级两周年之际,夺取阿夫杰耶夫卡是俄军去年5月攻克交通要地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以来,前线发生的最大变化。分析人士指出,俄方目前攻势猛烈,乌方因美西方军事援助迟迟未到而陷入弹药短缺困境,致使阿夫杰耶夫卡易手。俄方在战场上掌握一定主动权,但未来局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俄军控制要地


  阿夫杰耶夫卡位于顿涅茨克市以北15公里处。从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到2022年危机升级之间的8年,乌军在阿夫杰耶夫卡修筑大量工事。俄《观点报》称,乌军将阿夫杰耶夫卡打造成顿巴斯地区第二道防线的前沿阵地,是乌军在这一地区主要防御区之一。
  自去年10月初以来,俄军对乌东部的阿夫杰耶夫卡、库皮扬斯克、马林卡、巴赫穆特等地乌军防线发动新一轮大规模攻势。
  俄国防部17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绍伊古当天向普京汇报说,俄军已完全控制阿夫杰耶夫卡市,目前正采取措施继续肃清市内的乌军人员,并包围仍滞留在阿夫杰耶夫卡焦化厂中的乌军部队。他表示,控制阿夫杰耶夫卡使前线能够远离顿涅茨克市,从而大大降低乌军攻击顿涅茨克市的威胁。
  瑟尔斯基表示,驻守阿夫杰耶夫卡的乌军已履行作战任务,令俄军最精良部队和装备遭受严重损失。移防后,乌军正在采取措施稳定前线局势,巩固新的阵地。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8日上午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军在阿夫杰耶夫卡方向仍在战斗。
乌军“弹药饥渴”


  分析人士认为,俄方攻势猛烈,令乌克兰作战部队疲于应付,加上乌方弹药短缺,最终导致阿夫杰耶夫卡易手。负责阿夫杰耶夫卡防御作战的乌军指挥官亚历山大·塔尔纳夫斯基17日凌晨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在俄军以十比一的炮火优势进攻和不断轰炸下,撤军是乌军唯一正确抉择。
  奥地利军事专家马库斯·赖斯纳上校分析说,“弹药饥渴”正日益成为乌军面临的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是美国国会两党之间存在争议,武器供应不足。另外,欧盟方面原本打算在3月前向乌克兰交付100万发炮弹,现在也只能提供一半,对战局产生了影响。另据乌媒报道,乌作战指挥官称,驻守阿夫杰耶夫卡的乌军弹药枯竭,而且在严冬环境下,火炮故障率高。
  还有分析说,乌方选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宣布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想借机向西方施压“解锁”军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在该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对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出现“赤字”,特别是弹药和远程武器,美国军援“至关重要”。
  不过,围绕对乌军援,美国国内民主、共和两党意见不一。美国总统拜登17日同泽连斯基通电话时,指责国会在对乌援助上不作为,并强调国会需尽快批准白宫提出的特别拨款请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说,乌军去年发起的反攻正面临重重困难,而西方国家对乌援助的意愿也在动摇。尽管白宫方面一再施压,国会共和党人能否批准对乌军援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战事仍不明朗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分析说,阿夫杰耶夫卡是乌克兰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关键点,该地失守对乌军而言可谓“具有战略和象征意义的双重打击”。俄军控制该地为其有效调动部队和装备创造机会,并可能将视线转向西北方向的乌军后勤枢纽——波克罗夫斯克市(俄方称红军城)。
  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17日发布分析报告说,西方国家对乌军援的迟滞可能将进一步严重制约乌军的防空能力,从而使得俄军能复制在阿夫杰耶夫卡战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不过,未来战事走向仍不明朗。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罗布·李说:“关键问题在于乌军此次撤退付出了多大代价,以及乌军下一个防线的强度。”
  乌克兰国家战略研究所军事分析师尼古拉·比利耶斯科夫指出,俄军控制阿夫杰耶夫卡后将掌握一定主动权,但自身也面临人员和装备短缺的问题,俄军在该市的进展或许难以转化为整个战局的重大胜利。
  有乌方分析人士认为,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并不会动摇乌军在东部的整个防线。一方面,乌方将继续利用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和反击;另一方面,此次撤军体现乌军在新阶段的作战策略,乌军接下来将主要利用无人机、电子战设备和防御工事最大限度消耗俄军,打击对方后勤补给,而非与俄军在正面战场比拼消耗。
 (记者李东旭 赵冰 参与记者:邓仙来)
  新华社基辅/莫斯科2月18日电
 
乌军撤离阿夫杰耶夫卡影响几何
乌军撤离阿夫杰耶夫卡影响几何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17日宣布,乌军将从东部防御重镇阿夫杰耶夫卡撤离。乌方为何从阿夫杰耶夫卡撤军?撤离进展如何?对战事有何影响?
乌方为何撤军


  分析人士指出,在俄罗斯大选前,俄军将在乌东部保持积极攻势,而美西方援助预计最快要到4月才能到达乌克兰。双方实力悬殊,撤军对乌方而言可能是明智选择。
  据乌媒报道,在乌东作战的乌第93独立机械化旅指挥官说,目前驻守阿夫杰耶夫卡的乌军弹药枯竭,俄军弹药储备几乎是乌军十倍,俄军在军事装备、人员补充等方面具有优势。乌军火炮身管也严重不足,目前乌方需要更新3000根火炮身管,西方仅提供约500根。
  分析人士指出,乌方宣布撤军恰逢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乌方试图借机向西方施压以“解锁”军援。包括此前对克里米亚、黑海舰队和俄境内能源和军事目标持续发动袭击,乌方采取的一系列“非常规”举动都是在向美西方传递信号:乌方仍具备继续作战能力,而一旦援助断绝,撤军、崩溃就在眼前。
撤军进展如何


  据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8日发布的消息,乌军在实施撤离途中遭遇俄军强力阻击,双方在阿夫杰耶夫卡西部的拉斯托奇基诺、别尔季奇、西南部的佩尔沃迈斯科耶等地爆发激烈战斗。
  乌第三突击旅发言人亚历山大·博罗金17日晚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撤军行动仍在进行,相比进攻,安全有序撤离更加艰难。
  在乌方宣布撤离阿夫杰耶夫卡的同时,俄社交媒体上流出的视频和图片显示,俄军人员已进入阿夫杰耶夫卡居民区,并在阿夫杰耶夫卡火车站、城市公园等地插上旗帜。俄罗斯国防部17日晚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当天向总统普京报告说,俄军已完全控制阿夫杰耶夫卡市。
撤军有何影响


  《俄罗斯报》刊文说,乌军撤离阿夫杰耶夫卡,标志着乌军自2014年起在乌东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俄军突破。
  俄军事专家瓦西里·丹迪金认为,阿夫杰耶夫卡距离顿涅茨克市仅十余公里,是乌军炮击顿涅茨克的主要阵地,因此夺取阿夫杰耶夫卡对于俄军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中心城市至关重要。
  乌方分析人士认为,乌军从阿夫杰耶夫卡撤离表明乌军正在开启新的作战阶段。本月9日,瑟尔斯基上任第二天便与乌国防部长乌梅罗夫举行会议,双方认为今年乌军行动计划重点是建立有效的后勤补给、保障前线士兵轮换和休整、提高乌军训练水平、创建无人机部队。
  分析人士认为,接下来,乌军将主要利用无人机、电子战设备和防御工事最大限度消耗俄军、打击对方后勤补给而非在正面战场拼消耗。此外,自去年11月以来,乌方加紧在乌东部修筑防御工事,双方已经形成阵地战。
    (记者李东旭 赵冰)
  新华社基辅/莫斯科2月18日电
 
出游热 消费旺 年味浓
2024年春节假期盘点
出游热 消费旺 年味浓
 
2024年春节假期盘点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多地景区门票售罄,庙会大集人潮涌动,热门餐厅排起长龙,电影票房刷新纪录……刚刚结束的春节长假,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总花费6326.87亿元,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鲜活滚烫的数字背后,是热闹红火的消费场景,是“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图景,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
累计近23亿人次出行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1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2.93亿人次。
  具体来看,铁路客运量9946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21.66亿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9.80亿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1.86亿人次;水路客运量941万人次;民航客运量1799万人次。
  在河南,定制客运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满足春运出行个性化需求,河南省交通运输服务部门鼓励客运企业在现有开行班线基础上,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加大运力投入,实现“门对门”“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目前,豫州行定制客运已覆盖河南全省,累计开通定制客运线路230条,定制车辆将近1700台。
  不少人选择春节自驾,各地强化服务保障。吉林省交通运输服务部门在京哈高速公路主线德惠、陶赖昭等服务区临时增配移动充电车辆,为服务区附近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应急充电。“车给车充电我是第一次用,操作挺方便的,再也不怕没开到服务区就电量低了,心里踏实不少。”车主李先生说。
  针对春节期间的出行高峰,各地各部门统筹做好雨雪冰冻、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对准备,通过加大重点时段、热门航线运力储备和供给,加开车次等服务保障好出行需求,同时加强出行信息引导。
旅游成为“新年俗”,多个景区“人从众”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7.7%;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出境游约360万人次,入境游约323万人次。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春节假期,受政策、供给、宣传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城乡居民出游意愿高涨,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繁荣有序。
  ——国内游“南北互动”。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感受冰雪,去三亚、海口、广州等地温暖避寒。相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跨省游订单占比57%,同比去年翻番增长,“冰雪游”“避寒游”最为火爆;“古都游”也备受青睐,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15%。
  “我专门换上汉服来看秦淮灯会,莲花灯、生肖龙灯都好震撼。”河南游客小陈大年初二和爸妈来到南京,开启古都“穿越”之旅。
  ——定制需求增多。今年春节假期,高品质文旅产品需求更旺盛,自由、个性化的定制游显著增长。携程数据显示,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5倍,西安、丽江、阆中等地区的年味主题定制线路今年春节订单同比增长超10倍。
  此外,入出境旅游复苏加快。飞猪数据显示,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正由“4小时飞行圈”向“12小时飞行圈”拓展,过半热门海外目的地订单超过2019年同期。
  “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消费规模呈现旺盛活力,各地旅游需求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认为,多样旅游产品叠加传统节日体验,打造出“开开心心旅游去,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线上线下火热,消费潜力进一步激活


  “忙得脚不沾地。”成都吼堂老火锅的一位店长感慨。春节假期,她所在的门店平均每天翻台九到十轮以上,美团平台上排队等位上千桌。
  连日来,各地餐饮门店“热气腾腾”,餐厅门前排起长龙,不断刷新叫号提示。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绿色有机食品、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重点监测大型连锁超市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
  重庆新世纪百货推出集平台补贴、商家折扣等多重优惠为一体的“潮聚中国年”主题促销活动;在安徽,老凤祥银楼上百家门店春节期间在美团直播间派送优惠福利;KTV里吃火锅、足疗店里看电影、游戏厅里抓娃娃,传统年味与多元业态结合,夜游、夜展、夜食、夜购、夜演等夜间消费业态不断升温。
  “新潮”是消费关键词——马面裙、新中式等服饰成为爆款,车厘子、帝王蟹等更多进口“洋味道”出现在年夜饭中,洗碗机等智能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春节叠加情人节,京东数据显示,近期鲜花包裹寄递量较此前上涨3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各地促消费重点聚焦具有消费增长潜力的传统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领域,同时依托本地特色优势,打造出多元化消费场景、多层次消费体验。
“文化大餐”精彩纷呈


  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80亿元,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非遗民俗表演现场人头攒动……主题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年味浓郁的春节假期。
  根据国家电影局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同档期新纪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认为,《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等影片聚焦现实题材,呼应受众期待,让观众在龙年伊始充分感受到快乐、感动和正能量,推动票房持续走高。
  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介绍,今年三四线城市票房份额较去年显著提升,家庭观众数量增长明显。沈阳市民杨荣文全家一起观看了《飞驰人生2》,“电影很好看,回来路上我们还在讨论,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习惯”。
  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全国各地“博物馆过大年”活动如火如荼。在江西省博物馆看“御瓷归来”主题特展,在广东博物馆寻祥龙、印版画、拓纹饰、集印章,甘肃简牍博物馆联动洞窟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再现丝路重镇2000多年前的模样……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特色庙会、展演好戏连台,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年味创新融合,欢声笑语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记者宋佳 叶昊鸣 徐壮 谢希瑶 王鹏 崔翰超)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宁波:优质供给促文旅消费
宁波:优质供给促文旅消费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新华社宁波2月18日电(记者顾小立)身着盛装的村民排着整齐的方阵缓缓前行,龙狮队成员在锣鼓声中边巡游边表演,古船队、鱼灯队所到之处获得热烈喝彩……春节假期期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的新春民俗巡游透出浓浓的年味,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峡山村三面环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渔村。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滨海旅游业,每年春节当地都会举行民俗巡游,走街串巷为村民和游客送上新春祝福。
  峡山村党总支书记尤建振说,新春民俗巡游过去是渔民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鱼虾满舱的活动。这几年来,当地对相关春节民俗进行深度挖掘,让巡游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大舞台,促进乡村经济不断繁荣发展。
  “我们通过举办巡游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海边渔村的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村民增收。”宁海县强蛟镇党委委员徐铭怿说,今年春节期间,强蛟镇的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文旅市场呈蓬勃发展态势。
  春节期间,宁波市策划推出文旅活动1000余项,丰富了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供给。“十龙闹春”系列活动持续欢腾,让市民游客在优质消费场景中体验宁波年味。
  作为宁波负有盛名的商业广场,天一广场在春节期间也展现出了较强的“引流”能力。宁波市海曙区商务局商贸流通科副科长邱峥柏说,2月10日至2月17日,天一广场日均客流量均在20万人次左右,“可以说广场上每天都热闹非凡”。
  记者了解到,宁波市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门票、推出优惠套餐等多种方式,助力新春文旅消费。据统计,当地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核销超过950万元,632家文旅企业参与春节惠民促销,直接带动消费5014万元。
  宁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月10日至2月17日,宁波市重点监测的50家样本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8.18亿元。
  鄞州区启动“食在鄞州”年夜饭推广活动,餐饮营业额同比增幅超20%;余姚年夜饭预订“一厢难求”……在家宴热潮的推动下,宁波餐饮行业新春假期生意持续火爆。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宁波全市全域游客突破830万人次,同比2023年增长97.2%;实现旅游总收入91.3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90.9%。
 
曲水流觞尽风雅
探寻济南古城里的文化韵味
曲水流觞尽风雅

探寻济南古城里的文化韵味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老舍笔下的济南。
  这个新春假期,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迎来八方游客。走进大明湖景区,以“龙跃明湖,福鼓闹春”为主题的大明湖春节文化庙会正在举行,游人络绎不绝。
  大明湖再现了久负盛名的“济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游客在游景区、逛庙会的同时,登上超然楼,近观明湖秀色,远眺古城风貌,欣赏水中有山、山外有水的诗意景象。
  “羡煞济南山水好,几时真做卷中人。”元好问曾如此描绘济南。近年来,济南划定二环路范围内160平方公里老城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泉·城文化风貌区以及名城旅游胜地,保护泉城文脉、历史建筑与古街老巷,优化城市风貌和业态,让古城焕发生机。
  明府城片区是济南特色历史文化风貌重要区域,有各类文保建筑160处,珍珠泉、芙蓉泉等80余处泉水串流分布在小巷民居之间。走进片区内的曲水亭街,清凉泉水潺潺流过,可亲身感受《老残游记》所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泉水边青砖碎瓦的老屋旁,几户人家在提水浇花、树下小憩,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周边则是时尚的咖啡店和茶馆。曲水亭街15号院,东侧正房、耳房及北侧厢房两幢建筑保存完整,具有济南传统民居特色,院内有“佐泉”“佑泉”两口泉水。这处古老院落如今是一座茶社,吸引了众多游客。
  曲水亭街最受人们欢迎的,是济南面塑、老济南酸蘸儿、老济南酸梅汤等。“这里的老房子、淙淙的泉水声和各类非遗,体现了老济南的特色。”江苏无锡游客董经纬说。
  曲水亭街向西是建于宋熙宁年间的济南府学文庙,成群结队的年轻人身着汉服来此拍照、打卡。
  “我们参照古籍,邀请专家论证,历经几次修缮,恢复了文庙光彩。”济南市文物保护利用中心主任吕智勇说,近年来,济南府学文庙成了城市新的文化地标,年游客量近百万人次。
  “老街巷、老建筑、老景点让城市面貌一新。”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袁宙飞说,以生活休闲、旅游体验、八方美食、文创集聚为特色,让济南古城文化之根不断开枝散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加深,不但留住了城市的记忆,也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散发出辉映古今的独特魅力。  (记者邵鲁文)
     新华社济南2月16日电
 
“游购乡村”,热辣滚烫
“游购乡村”,热辣滚烫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除了冰雪旅游表现突出,另一个亮点是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乡村旅游热。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返乡探亲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叠加,乡村旅游正成为春节出行的热门选择。
  乡村旅游升温,与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等指导推出的“游购乡村”活动密不可分。自1月中旬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68条“乡村四时好风光——游购乡村 欢聚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各地也因地制宜推出了民俗节庆活动、特色乡镇大集、乡村文创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央地协同、全国联动,共同点燃了“游购乡村”之火。
  “游购乡村”活跃了节日气氛,让春节更有年味。作家冯骥才认为,在中国人重视的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乘着当前文旅大繁荣大发展的东风,从文化和旅游部到各地文旅部门,都在春节这个重要节点想高招、出实招,让乡村旅游、乡村购物成为年味的一部分。
  以前人们常说旅游是追寻“诗与远方”,春节期间的乡村旅游做到了“返乡团圆与出门旅行两不误”。为更好承接春节旅游流量,很多地方都规划和推荐了乡村旅游路线,连接一个又一个打卡点,实现了“串点成线”。这种更新潮、更时尚的过节方式,让传统春节多了几分新鲜的色彩与氛围。
  “游购乡村”丰富了节日内涵,让传统文化更有活力。人们到乡村旅游休闲,既能欣赏别致的山光水色,也能体验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在很多地方,赶大集、看“村晚”、逛庙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成为重头戏。同频共振中,游客不是“闯入者”,而是参与者。他们遇见多彩年俗,与不同的年文化近距离接触、深层次交流,既能深切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能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此前有学者指出,从春节礼俗文化中,可以看见沟通天地的自然伦理、礼敬祖先的历史伦理、相亲相爱的家庭伦理、拜年庆贺的社会伦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与期盼丰收和平的理念。应该说,各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文化表象也有所不同,但过年的内核是一致的。到乡村旅游休闲,能实现文旅进一步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也会更有活力。
  “游购乡村”还能拉升消费潜力,让乡村振兴更有支撑。乡村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对于很多人来说,逛欢乐大集、购乡村好物,是春节期间乡村旅游的保留项目。特别是,很多人都会购买一些承载儿时记忆与乡愁的土特产。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游购乡村”系列活动,正是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的具体实践。
  “土特产”三个字中,“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在各地开展的“游购乡村”活动中,南来北往的游客争相购买乡村土特产、采购乡村好物,既能助农惠民,也有助提振消费。
  有游客表示,“这个假期我们都在‘反向旅游’,即不去热门景点,而是往村里走、到田里去。”随着“游购乡村”活动向纵深推进,乐见会有更多人选择乡村游。“赏乡村美景、品乡村文化、购乡村好物”,将成为大众过年的“新年俗”,“游购乡村”也将在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拉动消费增长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锦绣中国年,大地春意浓。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主题活动,热辣滚烫的“游购乡村”系列活动,将在元宵节后划上句号。但我们相信,它已经进一步点燃了乡村旅游的热情,各地都会更加用心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与产品,人们未来出行时也会更多地考虑去乡村走一走、看一看。    (本报评论员张晓雨)
 
春节游点燃鄂西小城
春节游点燃鄂西小城

( 2024-02-1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旅
 
  春节期间,百万人次游客涌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城,让这座有着“仙山贡水”之称的鄂西小城火得“一塌糊涂”。
  “老板,有不辣的吗?”“老板,给我来一个本地特色口味!”烤活鱼一条街人声鼎沸。一家烤鱼店里,九张方桌都已满座,店门外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九张桌子也坐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烤鱼诱人的香味儿,系着围腰的服务员穿梭在餐桌间上菜,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春节游客比去年多。”店主陈国强说。陈国强是宣恩本地人,在烤活鱼一条街经营着两家烤鱼店,分店正月初一照常营业,生意火爆,高峰期一天接待100多桌客人。由于游客比预想多,原计划放假到正月初四的总店提前到初三恢复营业。
  如今,宣恩县城有32家烤鱼店,烤活鱼成为“本地人百吃不厌,外地人尝鲜首选”的特色餐饮品牌。
  烤活鱼一条街旁的河道里,花船载歌载舞,首尾相连的竹筏宛若游龙在河道中蜿蜒前行。“龙游贡水”特色观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伫立岸边“看稀奇”。
  “龙游贡水”项目由36个竹筏组成,长246米,一次可乘坐136人。项目负责人杨波介绍说,过去游船采用柴油作为动力,体验感差。今年春节前,游船“油改电”,实现电动化和智能化。
  “改造后运行时没有噪音了,经济环保。”杨波说,电动游船更受游客欢迎。游船在河道上行驶一圈用时40分钟,平时一天开4趟,春节期间每天下午六点开始营业,每晚开7趟,趟趟爆满,高峰期每天接待近千人。
  穿行在兴隆老街,花灯巡游、汉服快闪等活动让人应接不暇。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不时可见身着民族服饰游玩和拍照的游客。在这条老街的多家旅拍店中,陈列着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服饰。挑选服务项目、等候化妆拍摄的游客成群结队。
  在河滨广场,店主李丹告诉记者,他的旅拍店2022年6月从恩施州城搬到宣恩县城,店里有5个化妆师,游客多时,一名化妆师一天要为20多个人化妆,摄影师拍摄到凌晨一两点才能收工。
  为了让游客们能吃好、玩好、住好,春节期间,宣恩县公安、消防、通信、供电等部门加强现场值守做好各类保障,志愿者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为游客提供贴心的引导服务。县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小区停车场车位免费对外开放。
  到宣恩县城游玩的自驾车辆排起了长龙。“我们在县城旅游核心区域设立了23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点,有48个充电桩,方便游客充电。”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新兴产业办主任龙辉介绍说,游客通过专用App可以快速找到最近的充电桩,充电过程中还能实时查看充电进度。
  数据显示,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七,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负责运营的48个充电桩共计充电18.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8%。
  据宣恩县委书记王闯介绍,春节期间,宣恩县城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仙山贡水”已成为鄂西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记者谭元斌)新华社武汉2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