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常山:小小“培训券”让十万农民“一技傍身” |
|
|
( 2023-08-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
发放“劳务培训券”的那一刻,也许没人能想到,一张小小的券能够连续带动山区小县的农民就业增收20年。
2003年至今,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推出“劳务培训、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券模式。20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6亿元,组织农民培训累计25万多人(次),推动农民转移就业约10.5万人。
小小“培训券”,蕴含大能量。常山县在农民培训上的探索,为当地百姓从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也为欠发达县市实施乡村振兴、带动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张券”让农民“一技傍身”
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55岁的雷双英是最早一批走出大山、闯出新天地的常山人。她说,这要归功于一张小小“培训券”。
常山所在的衢州市,是浙江经济后发展地市之一。时任常山县就业局局长的蒋建才回忆,当时全市120万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有66万人,初中及以下的农村劳动力比重高达84.7%,劳动力素质偏低、培训不足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常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务输出质量。
如何让农民走得出、站得住?2003年,常山在浙江省内率先实施促进农民劳动就业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种由政府买单、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的“劳务培训券”制度由此在常山县发轫。
据了解,最早推出的“劳务培训券”面额分为150元、200元、300元等。农民可以到县就业局、乡镇等部门免费领取,凭券可以到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各培训点就近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紧扣农村居民需求,包括缝纫、电脑设计、来料加工、家政服务等。
“以前很多政府主导的培训,往往是为完成任务,走形式而见不到效果。”常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元良说,凭一张培训券,所有符合资质条件的培训机构均可以接收学员,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创办培训机构的积极性。
“我们农民没啥收入,镇政府就召集我们学做穿珠。”雷双英回忆,第一次培训只持续了四五天,却让她大开眼界。之后,她开始慢慢走上来料加工之路,并办起了工厂。“多亏了那时学到的技术。”她说。
“在政府的推动下,常山数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群众,学到了谋生技能,跳出了山沟沟,走上致富路。”周元良说。
“一堂课”推动百村发展
20年来,“劳务培训券”从形式到内容,均经历了多次升级。在常山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张帅看来,常山之所以能坚持不懈抓农民素质提升,关键在于把准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针政策的脉搏,根据农民需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次次赋予培训券新内涵、新使命。
2008年,常山县的农民培训就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适应性向战略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周元良介绍,这一轮农民培训以“农民提升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培训课程从原先单一的保姆、保安、保洁等拓展到建筑、轴承、汽修、美容美发、机械等各领域,不仅培训时间延长,培训经费也由150-300元/人补助标准提高到最高900元/人。
做了十几年农民培训的常山县锦绣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王喜梅说,以前的家政服务培训,人们只要听几堂课就可以上岗。如今,同样的培训已分门别类细化为育婴师、催乳师、菜肴烧制等不同专业课程,内容非常详细。“课程越专业,吸引来的人越多。不少人来做二次提升。”
农民培训还带来了集聚效应,全县涌现了保姆、保安、保绿、建筑、服装等20多个劳务输出专业村,上千名常山籍外出务工人员受到企业、务工地政府的表扬和奖励,“常山出品”也成为劳动力市场上一张响当当的品牌,呈现出“输出一人富一家,输出百人富一村”的强劲势头,增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竞争力。
据统计,2022年,常山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26元,18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50万元村占比达58.33%。
“一学院”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结构的变化,2013年,常山成立农民学校,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符合农民自身需求、符合新型城镇化需求的中高级实用人才。
2016年,依托省内一些大专院校培训资源,常山县又先后成立了常山阿姨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工匠学院、村播学院、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等专业“乡土学院”,构建了系统化、全员化、精准化、分众化、特色化、数字化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时至今日,常山县的农民培训未停下脚步,其形式、内容愈加丰富。2021年4月1日,常山县推出依托电子社保卡的电子培训券,大大方便农民获取培训方面的资讯,实现“农民有需求、政府有抓手”。常山县农民培训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
当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挑起大梁,培训计划也进一步吸纳青春力量。近年来,一大批曾受益于农民培训、外出创业成功的乡贤纷纷回归,担当“领头雁”,成为农创客,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
“小小培训券,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人才、知识、资本。”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人员、徐彩瑶博士认为,常山县在农民培训上的探索,为当地百姓从传统农民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也为省内乃至全国欠发达县市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经验。
常山县主要负责同志说,在新阶段,常山县将继续以“开展一项培训、打造一个品牌、建立一套标准”为目标,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领头雁”和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民”。
(本报记者袁震宇 段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