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打假’维权,还是第一次在刑事阶段就拿到赔偿。”近日,通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阶段组织的赔偿调解,浙江省海盐县欧亚特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拿到了166万元的赔偿款。
欧亚特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重型汽车刹车片的民营企业,其生产的刹车片外销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014年以来,欧亚特公司下游经销商赵某、张某等人从造假窝点采购假冒刹车片20多万块,通过虚假报关后销往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国,后被公安机关查获,涉案金额达180余万元。
“实践中,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民事维权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不仅胜诉权益难兑现,诉讼过程中权利方也会面临证据收集固定难、损失金额举证难等多重障碍。”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杨丽斌介绍。
司法实务中,知识产权民事索赔一般要求权利人在刑事程序完成后,另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胜诉几率虽大,但由于侵权人在经历刑事案件退赃、罚金等程序后,民事赔偿主动配合度低,权利人胜诉权益难以及时、充分保障。
2022年底,海盐县人民检察院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创新推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诉前赔偿调解机制,在审查起诉阶段组织双方开展民事赔偿调解,促使侵权人积极履行赔偿义务。
这家检察院还聘任了33名有专业知识的检察听证员、特约检察员、特邀检察官助理组成“智库”辅助办案,提升调解工作专业化水平。在“智库”助力下,经多轮调解,本案犯罪嫌疑人赵某、张某分别与欧亚特公司达成赔偿协议,并在刑事案件起诉前全部赔偿到位。
据了解,这项机制运行以来,海盐县人民检察院已在审查起诉阶段开展诉前调解30余次,为23名权利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目前,知产案件诉前赔偿调解机制已入选浙江省首批营商环境“微改革”项目库。
(记者吴帅帅)新华社杭州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