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新华影像

“向上向善”的网络风尚如何打造?

让文明之光映照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的时代课题

(2023年07月24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向上向善”的网络风尚如何打造?

让文明之光映照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的时代课题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一名外卖员“up主”,为守护海上孤岛的灯塔工人送上家人亲手做的饭菜;一个视觉特效爱好者,用特效让从小不幸截肢的网友“奔跑”起来;一群从未吃过海鲜的贵州小学生,品尝到陌生网友制作的海鲜大餐……
  网络如何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在近日于福建厦门举行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分享了这些博主带来的点滴感动。“年轻人内心本就是向善的。只要让他们看到更多好内容,他们内心的正向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成为维护正向网络氛围的中坚力量。”
  本次大会上,“向上向善”成为与会嘉宾的高频词。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网民规模达10.67亿,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边界不断消融。面对网络带来的治理难题,如何让“善治”从线下走到线上,让文明之光从现实映照到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重典治弊:法治建设塑造清朗网络空间


  此次大会开幕前夕,由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引发关注。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但客观上也带来数据安全、虚假信息泛滥、个人信息泄露等隐忧。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将新兴技术引入法治正轨。
  这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最新举措。一段时间以来,从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从电信诈骗到“算法牢笼”,互联网带来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同时,也逐渐暴露“硬币的另一面”。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得网络空间的“法网”越织越密。
  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制定或修改、出台有关网络诚信的法律2部、综合性规划3个、司法解释10部、涉及网络诚信的行政法规15部。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多部门协力下,网络执法体系也不断健全。“网络信息爆发式增长、裂变式传播,特别是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涌现,给网络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执法与监督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袁诗鸣举例说,有的网站假冒权威部门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有的自媒体账号造谣传谣,炒流量、博眼球;有的“大V”滥用影响力制造舆论漩涡。遏制网络乱象,惩处虚假有害信息传播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网络诚信建设,已成为网络执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的清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等26万个,关闭网站超过7300家。“通过网络执法,进一步明晰了网上行为边界,有力阻断了网络违法信息,尤其是虚假有害信息的传播。”袁诗鸣说。
科技向善:社会责任成企业创新“路标”


  未成年用户搜索“游戏充值”“酒水”等,不再以任何形式做主动推送;对非正常搜索结果,平台将跳转至“绿网计划”公益页面进行科普引导,并拦截部分订单……为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去年8月,淘宝推出了首个电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目前我们已向全网进行7000多万次正向宣传,实现未成年人‘不主动推荐、搜索不可见、可见不可买’的分层保护机制。”在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看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清朗网络环境,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和职责所在。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线上经济释放消费活力的同时,也滋生出“水军”刷单、虚假宣传等黑灰产业,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重拳整治,平台企业技术支撑,形成协同打击的良好态势。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以困扰直播和电商行业多年的刷单问题举例说,企业充分发挥安全风控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在直播间刷量的“场控服务”黑公司进行持续打击,今年以来,累计迭代、研发相关治理模型7组,封禁账号28.1万个,电商环节清理虚假评论20.9万条。
  网络消费环境整治的同时,网络舆论生态净化也正当其时。今年以来,“粉发女孩”不堪网暴自杀等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当互联网的隐匿环境成为部分负面情绪的“发泄场”,如何利用技术荡涤网络恶风?一些科技企业对此展开了思考。
  “我们鼓励有人文关怀的技术创新,为健康网络生态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箱。针对技术变革给网络生态治理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要回到科技本身寻找答案。”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举例说,公司在AI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为平台在内容和账号层面开展重点治理打开了局面,腾讯设计开发了“网暴模型”,提升网暴识别处置能力。
  本次大会上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报告2023》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不断向好,企业治理、平台治理、公平运营、环境保护、社会促进等七项指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
  “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企业家积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重视社会责任文化培育。”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正逐步转为广泛参与、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凡人微光:当万千屏幕汇成璀璨星河


  边疆地区的山村小学,如何与城市学校“同上一堂课”?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冬梅在互联网中找到了答案。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上,孔冬梅讲述了自己与一群乡村儿童的故事。2016年,她在新疆发起东润启航项目,旨在帮助乡村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利用科技力量为公益项目带来更多感动和惊喜,与社会各界共建有温度的数字公益。”孔冬梅说,基金会探索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乡村教育提供信息化平台、引入优质课程,为乡村教师带去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公益项目已覆盖全国255个县,累计为14万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红色革命老区的孩子提供帮扶。
  在偏远山村,数字公益的暖光正从课桌延伸到餐桌,关照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设的阳光校餐数据平台,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看不见的“营养师”。“我们要求试点学校每天上传营养改善计划数据,包括菜谱、食材、学生人数等,后台会分析食物摄入、资金使用情况,以改善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说,这样的数据分析往往会有意外收获。基金会发现一些地区的午餐含盐量过高,不利于孩子成长,目前正着手开展一个关于控盐的社会实验。
  数据显示,近8年来,累计超过510亿人次参与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350亿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不仅走向了大众化、平民化,而且改变了传统慈善必须受现实场景限制的约束,爱心善意可以跨越距离、穿越时空。
  互联网让公益慈善触及无数“远方的人”,也让这些凡人善举得以远扬。哔哩哔哩平台上,“up主”“影视飓风”曾收到一条私信,一名因车祸失去双腿的男生写来他的心愿:“我好想知道,如果我没有截肢的话,跑起来是什么样子。”之后,“影视飓风”团队花费数月时间,借助威亚吊机和视频特效,帮粉丝实现了愿望。这段“夕阳下的奔跑”一经发布,迅速成为网站热点,收获1.4万条评论。“科技的意义,不仅是为人类探索更多未知,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个辽阔而美好的世界。”一条留言如是评论。
  “科技的最高价值就是用科技行善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陈睿说,哔哩哔哩上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正能量视频,平台始终引导和放大向上向善、传递关爱的内容,远离那些挑唆纷争、利用人性弱点的内容。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信心,让数字文明、数字向善等话题成为焦点。互联网的普及让公益进入全民参与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引入为公益生态带来勃勃生机,形成了新风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说。
   (本报记者康淼 吴剑锋 颜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