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年中经济调研行

04版:新华影像

05版: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深读

08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大运成都 青春之城
大运成都 青春之城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王丁 周相吉 吴晓颖 李力可

  28日,成都将迎来一场青春的盛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人们会发现,青春活力是这座千年都市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进取、活力、创意、多彩……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汇聚于此、追求梦想,这座“青春之城”绽放着青年人努力奋斗的精彩,迸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青春之城 逐梦之地


  成都的大街小巷,现在随处可见大运会元素和标识景观。其中,志愿服务小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8岁的志愿者张思宇这几天正为来往游客提供咨询等服务。
  2017年,当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张思宇考上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始深入接触成都。现在,他已融入这座城市,成为一家公司的员工,并住进人才公寓。“我要成为一名专家级工程师,用键盘改变世界,不负奋斗青春。”他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成都作为逐梦之地。
  30多岁的陈斯在成都创建了一家科技公司,其关键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他喜爱成都,也被当地文化所吸引。成都茶馆林立,可休闲,可聚会,很多事情在茶馆就能谈成。更重要的是,青年人通过努力可实现梦想。
  陈斯说,在成都,工作快节奏和生活品质能很好结合。他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了成都北斗智寻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21年到2022年,公司进入成都天府软件园进行成果转化加速,向高科技成熟企业迈进。
  “一边奋斗,一边生活”,这是青年向往这座城市的理由。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张古哈说,成都高新区逾75万“双创”人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统筹孵化资源,着力解决青年创业“落地难”问题。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上线800家孵化场所,为8842个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入驻服务。相关调查表明,在蓉大学生65.82%愿留下工作。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14-45岁青年达960.3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87%。成都这座千年都市,成为青年人的逐梦之地。
多姿多彩 靓丽青春


  敢于啃“硬骨头”是青年人鲜明的特征。陈斯至今还记得,他带领的团队在2019年攻坚一项关键技术时,全都憋着一股劲,而这项技术在行业应用上没有先例。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团队,像赴战场、攻山头一样,跨界学习、研究,一次次冲锋。业务攻坚时,风油精、咖啡、茶是最受欢迎的“三件宝”。陈斯说:“每人都有风油精,一星期用一瓶。”咖啡、茶同样用来提神,消耗得也快。经过努力,他们最终啃下“硬骨头”,拓展了公司的业务范围。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拼搏是梦想的阶梯。数据显示,成都创业年轻化特征显著,成都市超80%的创业青年在37岁以下。
  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到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楼的3D生物打印实验室做科研,是30岁的咸阳小伙张勃庆的习惯。
  在导师张兴栋院士的指导下,张勃庆在成都进入了“骨诱导”领域。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张勃庆踏上创业之路。“个性化骨诱导颅骨修复体目前在临床试验阶段,产品预计3到5年后上市。”张勃庆说,能够看到自己研发的成果造福患者,是前进道路上的最大动力。
  创新是青年自带的基因,也是一座城市不断前进的动力。因为青年人的活力与创新,各种新职业也如雨后春笋在成都出现。
  在成都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一群青年人聚在一起,忙着有些“另类”的事——通过揭秘基因的遗传“密码”,帮助客户找“祖先”。公司创始人周坤说:“溯源工作门槛非常高,需要计算机、生物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
  大数据架构师、汉服造型师……不仅在城区,成都农村也出现一批新就业、创业群体。在成都蒲江的铁牛村,有50余名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的“新村民”,他们做产业、搞文创,推动着乡村振兴。
  青年人在成都追逐梦想,这座城市也因他们的到来更具青春气息。
  如今,体育运动成为成都新潮流。天府新区麓湖公园社区的CDT运动公园热闹非凡,从早上的少年足球、篮球训练,到晚上的俱乐部比赛,再到周末的潮流运动,这里成了大家挥洒汗水的好去处。
  王冬果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麓湖公园社区从事体育产业相关工作。“我们的场地使用情况非常火爆,足球联赛每天都在进行。潮流活动一般在周末,大家喜欢用体育运动放松。”
世界目光 更上层楼


  大运会是世界青年的盛会,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青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不仅中国青年迷上了这座“青春之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也喜欢上这座“幸福生活,人间烟火”的中国城市。
  在成都定居近6年的英国小伙丁小丁是一名四川女婿,在澳大利亚留学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大学毕业后,他随妻子一同来到成都并继续学习深造,是成都桐梓林国际社区邻里中心的一名外籍志愿者,主要负责管理社交媒体、制作短视频。
  到成都后,丁小丁从最初完全不了解中国习俗到逐步融入当地生活,把成都当成了第二故乡。在丁小丁制作的视频里,有大熊猫、啤酒节、茶艺、春节,还有他最爱的成都美食,“我想让外国朋友看看中国的样貌,让全世界都知道成都的美丽与美味”。
  国际赛事的举办,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成都的大门。“运动员将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获得独特的体验,不仅是体育竞赛,大运会的教育科研活动和成都的城市文化都令人神往。”今年3月第一次踏足这片被天府文化滋养的土地,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不吝赞美之词,表达了对成都大运会的期待,“成都丰富的城市生活引人入胜,茶社、传统建筑、大熊猫基地等都将成为参赛者的难忘体验”。
  在更多外国人眼中,这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都市正青春,是一座“国际范”十足的城市。“在机场就已经感觉到成都是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很适合举办大型运动会。”17日,巴西代表团成员一行抵达成都,巴西代表团新闻联络官凯莉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跟同伴分享她对成都的初印象。
  “成都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国际化。”在成都生活了15年的英国人安迪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外国餐厅不再“难找”,高铁连接各个城市,家门口就有休闲健身的运动场。从年轻小伙变成中年奶爸,他也在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收获了爱情、友情和事业。闲暇时,他喜欢骑车走街串巷,在深夜约三五好友撸串,“相信成都的未来会更美好”。 (参与记者:卢宥伊)
 新华社成都7月23日电
 
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共护一江清水的江西“密码”
端起“金饭碗”,吃上“生态饭”
 
共护一江清水的江西“密码”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南昌7月23日电(记者程迪 刘杨)从满目疮疤的废弃矿山到游人如织的休闲公园,从“与鸟争食”的渔业村镇到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从高耗能的污染企业到低排放的节能标兵……江西正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切实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以“治山理水”推进“美丽提质”


  行走在长江畔的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夫山矿山公园,只见近处的绿意葱茏与远处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曾经,这处自2013年起一直处于废弃状态的白云石矿,因粗放开采一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裸露。
  瑞昌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剑说,瑞昌将生态修复与铜岭铜矿遗址相融合,引入挂网喷播、岩壁刻字等新型修复工艺,结合当地特色铜文化和非遗剪纸,建成“铜源剪影”文化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前卖石头,如今卖风景、卖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夏畈镇自然资源办干事陈世斌说,随着游客蜂拥而来,有200多名村民在景区就业。
  不只是瑞昌,一场场力度空前的生态修复行动在江西全域开展:全省完成7023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面积35.58万亩,修复座数、面积均约占总数的68%;在九江,临长江1公里范围之内的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在赣州,仅去年就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
  近年来,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造林636.1万亩,修复湿地7.5万亩,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从“人鸟争食”到“观鸟致富”


  走进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只见主干道的电线杆是一只只“白鹤”,各处观鸟点也建成树木、鸟巢、鸟蛋的模样。
  此前当地人多以捕鱼为生,与鸟争食。46岁的范昭鹏原先是渔民,“每天清晨三四点就要出门,有时还会遇到风浪,不仅危险,鱼还越捕越少。”
  从渔业村镇到观鸟胜地,乡镇面貌因护鸟而变。
  “生态账不是看短期,必须为长远计。我们2019年开始建设候鸟小镇,已吸引各方投资18亿元用于小镇建设。”永修县吴城镇镇长闵瑞说。
  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范昭鹏告别了与风浪搏击的捕鱼生活,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收入翻了一番,“年均营业额能有20多万元。”
  随着生态红利逐渐变现,观鸟经济已带动全镇400多户、1500多人参与餐饮、民宿等业态。今年上半年共吸引游客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
  长江江西段,这样的主动作为还有很多:九江市都昌县人工繁育苦草,为候鸟建造“生态食堂”;九江市彭泽县建立长江生态管护队,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活动;南昌市东湖区通过“一增一减”,丰富水生生物、减少水体污染,让江豚再现赣江扬子洲水域。
  南昌扬子洲“江豚湾”成网红打卡地、鄱阳湖水域首次发现翻石鹬、一次性发现包括近百条刀鱼洄游的刀鱼群……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郑光泉说,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江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每年在鄱阳湖栖息的水鸟达70余万只,珍稀候鸟超过60种。 
产业“含绿量”促成发展“含金量”


  原料车间、窑炉运行、制造车间、抛光工序……距离长江4公里的九江市濂溪区产业园内,九江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的能耗智能监测系统平台上,实时跳动着每项能耗指标。
  “企业2020年完成煤改气后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80%,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废水可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渣再回收利用,双双达到零排放标准。”公司副总经理邹秀成说,每年水处理费用能节约50余万元、废泥回收利用节约500万元。
  推动上千家企业实现技改转型、成功培育1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年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432个……近年来,九江推动传统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实现了经济增长、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
  九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娄琦说,九江市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
  北枕长江、南倚庐山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内,江西第一艘新能源船舶“西海新源一号”进入动力设备安装阶段。九江市濂溪区委书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和平说,当地主攻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赛道,6年间累计落户数字经济项目100多个,总投资额超600亿元,注册企业超过330家。
  江西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绿色工厂400家以上,80%以上的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说。
 
融入京津冀协同大战略 保定激活发展新动能
融入京津冀协同大战略 保定激活发展新动能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石家庄7月23日电(记者李凤双 张涛 高博)地处首都“南大门”的河北省保定市,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的定位,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如今,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产业协同 加速创新要素聚集


  在保定市朝阳北大街上,有两座颇具现代气息、紧紧相依的大楼,这就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走进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研发人员操纵两个手柄,导管、导丝被手术机器人送入模拟人体动脉血管中,整个过程平稳精准。
  “这是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不仅实现了让医生隔室操作,还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公司负责人史文宝介绍,他们公司2018年入驻中心,今年3月,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预计年内实现量产。
  2015年,北京中关村在保定设立京外首个创新中心。8年多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着力构筑“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带动科技成果不断转移转化、落地开花。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说,目前该中心已吸引中创燕园、诺未科技等3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京津企业78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获得知识产权1000余件。
  记者从保定市发改委获悉,截至目前,保定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754项,总投资6997亿元。保定通过对全市18个重点产业链进行建链、补链、延链和强链建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高地。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北京专家的治疗,太方便了!”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内,前来就诊的患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北京的专家接诊。
  京津冀协同发展9年多来,保定全面加快与京津公共服务标准对接,促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释放越来越多民生红利。
  2015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北京专家常态化来保定出诊,提升了保定医护人员诊疗水平。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介绍,托管后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63万人次,本地患儿转诊率下降90%。
  着眼于引进优质医疗资源,保定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全力推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的合作对接。截至目前,保定市99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119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235个合作协议。
  为了让更多学生实现就近上好学,保定持续推进与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等北京名校合作,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正式成立,北京体育大学中国雪上运动学院项目开工建设。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盛夏时节,在保定市涞水县赵各庄镇福山口村,草木葱茏、水鸟翩跹,蜿蜒流淌的拒马河经北京房山一路向东,奔往百公里之外的白洋淀。
  “经过治理后,这几年拒马河的水越来越清澈了,我经常会拍到一些珍稀鸟类。”福山口村村民、摄影爱好者许增利说,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曾引来“生态试纸”中华秋沙鸭落脚,如今,白鹳、苍鹭、绿头鸭等鸟类“常驻”拒马河。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休戚与共。近年来,保定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021年8月,保定对一亩泉河、府河、清水河等河流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全力建设集水清、河畅、景美、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环城水系。同时,通过对孝义河、月明河、瀑河等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补水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白洋淀水质。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定市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自2015年起,举全市之力推进清洁取暖,累计完成205.6万余户。2022年,保定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3天,如今蓝天白云在保定已成常态。
 
攻坚,为高铁早日通往宝塔山
攻坚,为高铁早日通往宝塔山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的西延高铁王家河特大桥(7月22摄)。
  盛夏时节,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连绵的山峁之间,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正在紧张建设中。
  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巩固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质条件复杂。西延高铁全线桥隧占比较高,施工难度大。自开工建设以来,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统筹兼顾工程建设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2023年是西延高铁建设的攻坚之年,全线桥梁、隧道等多处重难点工程将迎来突破。当下,万余名建设者在工地加紧施工,为高铁早日通向革命圣地延安默默奉献着。         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
 
暑假,这里的孩子有“暖守宝”
暑假,这里的孩子有“暖守宝”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盛夏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梧桐树,洒在“童心港湾”活动室的窗台上。一群刚放暑假的孩子正在“暖守宝”志愿者宁萍的带领下欢快地做着游戏,8岁的李锦轩笑得最欢。
  一年多的陪伴,让李锦轩越来越喜欢这位“宁阿姨”。“以前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垫底,也不太爱说话,我就每天中午接他过来补补课、谈谈心,做做小游戏,现在成绩提高了不少,人也变得开朗自信了……”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许许多多像宁萍一样的“暖守宝”志愿者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家宝贝,用爱与关怀,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这只是渝水区开展“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来的一个小故事,而这种温暖,时常流淌在全区1100余名留守儿童心间。
  渝水区把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困难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积极统筹社会资源,开展“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用心用情温暖留守儿童。
  自2022年5月组织开展“暖守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渝水区17个乡镇(办)招募志愿者组成292支志愿服务队,深入各社区(村)一线,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健康保健等8大项志愿服务,用爱绘就留守儿童多彩生活。
  今年暑期一开始,为让留守儿童乐享假期,多彩“暖心”活动在全区如火如荼地展开。龙州社区充分发挥“青雁归巢”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优势,将“城市会客厅”变为“公益暑托班”;龙泉湾社区联合游泳馆开展情景体验式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魁星路社区的“快乐过暑假·情暖微心愿”活动,让孩子们暑假之初就“心愿成真”收到了自己想要的礼物;下村镇的“意蕴扎染”课堂带孩子们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渝水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亲情连线工作室、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颐养之家等阵地的统筹调配、盘用激活,构筑服务留守儿童的阵地网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注意不要摔跤,掌握好运球的技巧……”在花田村文化礼堂内,刘琴正带着村里10岁的廖语欣打球,围观的小朋友不时传来欢呼声。今年暑假,花田村由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成的“暖守宝”志愿者服务队,给村里的孩子带来了暑期文体大餐,有乒乓球、篮球、绘画、剪纸、红色文化教育、作业辅导等项目。
  “暑假期间,孩子无人照看,他爸妈又外出打工了,最担心他去河边玩水和在家打游戏,我也辅导不了学习,现在有了‘暖守宝’,我也放心多了。”廖语欣的爷爷说。
  这个夏天,关爱留守儿童的暖心行动,在这里继续“火热”……
(本报记者孙广见)
 
上海:机关单位内部绿地“拆墙”变成口袋公园 院所文艺空间“开门”让市民游客共享
上海:机关单位内部绿地“拆墙”变成口袋公园 院所文艺空间“开门”让市民游客共享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上海7月23日电(记者何欣荣 郭慕清)曾经的单位内部绿地变成如今的口袋公园,一些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为面向中小学生的暑期课堂……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指导下,上海正在大力推动各类机关院所打开围墙,与市民和游客共享公园绿地、文艺空间等优质资源。
  炎炎盛夏,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路街道一座近百年独立花园洋房的附属绿地,成了市民和游客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浓密的绿树和草坪、复古的欧式喷泉、蜿蜒曲折的小径,再加上双坡红瓦屋面、白水泥拉毛墙面……这个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的“丽波花园”,曾经是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附属绿地。
  过去,市民和游客只能隔着围墙观望这座充满韵味的历史建筑,如今,通过“拆墙见绿”、释放公共空间的方式,内部绿地成了市民和游客可以走进的口袋公园。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们就在这里办公。去年,徐汇区和天平街道找到我们,希望把内部绿地变成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的口袋公园。虽然情感上不舍,但我们还是第一时间表示理解与支持。经过与区绿化市容部门多次沟通,我们让出了几乎所有的花园和草坪,全力配合‘拆墙见绿’。”上海体育科研所相关负责人说。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上海中心城区,不仅很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有形的围墙被拆掉了,一些专业的文艺院所也敞开大门,为市民家庭提供包括暑期培训在内的公益服务。
  “我们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红色基因鲜明,人文底蕴深厚。依托‘红蕴天平’党建品牌,我们联合辖区内的机关单位、商铺代表,充分发挥社区能人达人的作用,共同构建民生服务矩阵。”天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曲文倩说。
  走进上海中国画院,翰墨之香扑鼻而来。今年暑期,在街道和画院共同协商下,一个别开生面的暑期活动“走进中国画院上美术课”,给周边社区增添了丝丝清凉。
  鲜红的西瓜、粉嫩的水蜜桃、紫得发黑发亮的葡萄……在年逾七旬的国画教师张寿华指导下,10多名中小学生或临摹或自由发挥,用水彩、毛笔、宣纸等,把他们喜欢的夏日水果落于笔端。几名辖区内的高一学生,在旁边担任志愿者辅助教学工作。
  每周的周二和周四上午,这样的美育课堂准时开课。一位孩子家长说:“小时候感觉中国画院高大上,能走近但很难走进。完全没有想到,如今家门口有了这样的优质课堂,孩子们除了画画还可以看展,蛮幸福的。”
  天平街道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林凤慧表示,今后还将联动周边更多的艺术院所,推动专业文艺空间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青春作伴 未来同行
大陆高校师生团访问宝岛纪行
青春作伴 未来同行
 
大陆高校师生团访问宝岛纪行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炎炎盛夏,灼灼芳华。生机勃勃的时节,一场跨越海峡的青春约会,一趟亲来亲往的回访旅程,一次面向未来的心灵对话,架起一道联结两岸、传递希望的“彩虹桥”。
  7月15日至23日,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5所大陆高校师生,一行37人走进台湾参访交流。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对促进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备受关注。
  9天8夜,大陆师生先后走访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大学、东华大学,与台湾学生座谈交流,并赴新竹、台中、台北、花莲、新北参访,近距离了解宝岛。一路行,万千情,大陆师生亲身感受台湾同胞的热情友善,两岸青年亲密互动、真诚交心,许下“青春作伴,未来同行”的共同心愿,为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写下动人佳话。
两岸一家亲 亲在骨血里


  今年3、4月间,马英九先生赴大陆祭祖参访,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在武汉大学等3所高校交流时,向大陆师生发出回访邀约。其后,马英九文教基金会积极规划,并向台当局提出申请。虽经波折,但在岛内有识之士呼吁和主流舆论支持下,大陆师生的宝岛之旅终得成行。
  得知大陆师生将回访台湾,102岁高龄的北京大学老教授杨辛特地手书两幅书法作品《两岸一家亲》和《福》,请郝平教授代为致赠马英九先生,既是祝福大陆学生访台顺利,也希望此行能增进“两岸一家亲”的认同。
  初到台湾,大陆师生就从接机游览车已备好湿纸巾和润喉糖的细节中感受到关爱。“台湾同胞友善好客,我内心非常温暖。”北京大学学生陈诗婳说,负责接待的“哥哥姐姐”向她介绍台湾哪里好吃好玩,无比亲切。清华大学学生刘充说,台湾同胞的热情周到让大家深受感动。
  “安打,安打,全垒打!”在台北天母棒球场看台上,大陆学生们戴上棒球帽,与台湾青年一起敲响加油棒,助威呐喊,挥洒同样的青春激情。
  北京大学学生文云昊是第一次走进棒球场,很快被台湾同胞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所感染。他说,两岸同胞需要更多美好的“相遇”——我们来,遇见台湾、爱上台湾,相信台湾青年更多地遇见大陆,也会爱上大陆。
  第二次造访宝岛的清华大学学生张渊沫说,走过台湾的城乡与山海,自己最珍贵的收获是台湾同胞的那份真情。参访每一站,大陆学生们都会收到伴手礼,多到行李箱已装不下。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说,大陆同学所到之处,台湾民众热情欢迎。两岸现在最需要的是恢复正常交流,并让两岸青年自然而然融入其中。
  “台湾山美水美人更美!”复旦大学学生杨范说,此行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台湾民众对大陆同胞的亲爱之情。无论历经多少风雨,两岸同胞的心始终在一起。
展现青春风采 共担文化传承


  喜庆欢快的民乐《花好月圆》奏响,台下两岸师生和嘉宾击节相和,中国文化大学音乐厅内其乐融融。
  “琴声一响,我真切感受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北京大学学生、古筝表演者陈凯迪说,非常开心此行不仅能走访宝岛,还和台湾青年乐手“联弹”。大家互学互鉴,携手传薪,定能让中国传统艺术之光更闪亮。
  “走读”宝岛风土人情的同时,两岸同龄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共同展现青年风采,结下青春之谊。
  在台湾政治大学,大陆学生团团长、乒乓球奥运冠军丁宁悉心指导政大校队选手接发球技巧,还一展其招牌“下蹲砍式发球”。政大选手张奂奇说,有机会和奥运冠军切磋,还获得指点,非常荣幸。丁宁也热情邀请:欢迎台湾选手到大陆交流磨砺球技。
  中国文化大学所在地名为“华冈”,取自创办人“美哉中华,凤鸣高冈”之语。徜徉文大校园,武汉大学学生孙琳感叹“熟悉亲切,仿佛回到母校”,两校保有很多相似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非常重视文化传承。“两岸有共同的文化积淀,应当多多开展文化交流。”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亲见历史课本中的宋代白瓷婴儿枕,湖南大学学生姚睿婷很兴奋。“这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记忆。”她说,两岸同根同源,加强交流、常来常往,就会更加亲近。
  为这次宝岛行,北京大学学生张钰渟专门排演了古典舞独舞《天涯共此时》,创意源自唐朝张九龄诗作《望月怀远》。
  张钰渟与台湾同学交流时发现,两岸学子都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她把这支舞送给一路相随相知的小伙伴们,希望以后再望同一轮明月,就会回忆起这趟旅程美好的点点滴滴。
播下希望种子 期许未来的花


  步履不停,交流不断。连日来,两岸年轻人畅谈学习生活和理想追求,气氛热络,场面温馨。
  从甫抵台时斯抬斯敬,到亲如兄弟姐妹,大陆学生和负责接待的台湾学生只用了一天。“催化剂”是游览车上的卡拉OK。两岸歌手的代表作串起共同记忆,熟悉的旋律让大家感受到彼此的心那么近。
  有新朋相识,也有“故交”重逢。就读台湾大学的何嘉霖就是复旦大学学生庄业照口中的“老朋友”。4月马英九先生赴大陆参访时,他们在两岸学生座谈中相识。
  何嘉霖说,这次大家能在台湾相聚,非常开心。“共同的语言、文化,相仿的年龄,使我们相谈甚欢。”庄业照说,两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相互交流就应该火热地开展。
  从全体座谈到分组交流,从茶会畅谈到途中闲聊,两岸青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中国文化大学学生陈盈凯说,交流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想法,求同存异。台湾大学学生詹宇翔说,与大陆同学交流轻松愉快、没有隔阂,大家有很多共同点,非常期待未来能再见到优秀的大陆同学们。
  “两岸青年有非常多的共同话题,年轻人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欲罢不能。”台湾大学教授左正东期盼两岸青年有更多相互认识、彼此欣赏的机会,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台湾教育界人士陈振贵说,大陆师生此访在岛内广受好评,两岸青年交流势在必行,欢迎大陆师生常来、多来。
  行程即将结束之际,马英九先生如是总结并寄语: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未来希望每年都举办两岸青年学子互访,让海峡两岸年轻人交流成为常态。
  临别时刻,两岸青年朋友依依不舍,一声声“常联系”“等你再来”,寄托着一份份真挚的情感。诚如郝平教授所言:“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我们相信,两岸交流的时代大潮中,青春不会缺席,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注入新生动力。
  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曾写道:“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驶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今天两岸青年播下希望的种子,定会开出美好的未来之花。
  (记者陈君 王承昊)  新华社台北7月23日电
 
两岸青年“双向奔赴”成就海峡美丽风景
两岸青年“双向奔赴”成就海峡美丽风景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3日下午,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率大陆高校师生团一行圆满结束在台湾的交流参访,抵达北京。回望宝岛之行,日程充实精彩,场面热络温馨。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期待两岸交流恢复正常化常态化的人们,为之欣慰与振奋。事实证明,在正确道路上推动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就一定会有丰富收获。
  这是一场美好的青春之约。今年春天,马英九先生来大陆祭祖参访,带领台湾青年学生与大陆3所高校学生交流。两岸年轻朋友相谈甚欢,相约早日再见。5月起,马英九文教基金会积极规划邀约大陆师生访台,岛内各界也一再疾呼青年交流不可挡。经过再三努力,民进党当局终于同意“放行”。大陆师生在台期间,马英九先生几乎全程陪同、悉心照拂,令人感动。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两岸有识之士对青年交流的重视与期望。在两岸各界共同推动下,青年学子克服阻隔在岛内重逢,接续起交往交心、互学互鉴的青春佳话,何其宝贵!
  这是一趟珍贵的交融之旅。过去9天,大陆师生走进岛内高校开展座谈对话、文艺联欢和体育交流,近距离感受宝岛文化和教育氛围。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此次大陆师生团的访问完全超出预期,这些天大陆师生团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台湾民众热情欢迎。两岸青年走近走亲,了解更加深入,友谊更加深厚。“两岸一家亲”,亲在骨血里。正如团内大陆学生受访所说,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青年同属一个世代,有着相似的学习生活经历和爱好,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拉近两岸青年心灵的距离。青年之间心灵相通,恰是海峡两岸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
  这是一次难得的破障之行。大陆师生赴台交流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好评,有个很重要的背景:2016年5月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遭到单方面破坏,两岸各领域交流持续遭遇寒流。眼下,民进党当局仍对两岸交流采取抗拒姿态,种种不合理禁限仍横亘海峡之上。这次大陆高校师生交流团穿越了人为的藩篱,唯其难得,所以备受瞩目。连日来,广大两岸同胞为青年学子互访热情点赞,充分反映了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民意共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双向交流早日恢复,正是人心所向、真情所盼、大势所趋。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两岸的未来。青年交流是两岸良性对话、善意沟通的重要引擎。进入暑期,两岸青年峰会、海峡两岸青年文化月等一系列活动在大陆各地举办,两岸年轻朋友一道踏足名山大川,感受神州脉动。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两岸新一代畅谈学习生活和梦想追求,倾听彼此真诚心声。此情此景,正如马英九先生所言,“浑然天成,欲罢不能”。
  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两岸青年共赴青春之约,心更近、情愈浓。青年交流架起两岸“连心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何其美好!面向未来,更多的“双向奔赴”值得期待,希望两岸青年“朋友圈”不断扩大、愈加热络,让“两岸一家亲”的青春之歌持续回荡于海峡之上、唱响于万里山河之间。  
   (记者尚昊、赵博)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让研学游回归寓教于乐
让研学游回归寓教于乐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名校游”变成“校名游”、公园野炊也算自然考察、“研学导师”实为现招临时工……进入暑期,火热的研学游市场屡屡爆出“货不对板”的新闻。
  作为文旅融合新业态,研学游的出现被市场和家长寄予厚望:市场希望用富有教育属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望子成龙的家长;家长期待用比普通旅游更多的花费换来孩子更多的学识和人生体验。人们乐见研学游的蓬勃发展,因为理想中的研学游是一个双赢的产品,体现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两方需求叠加,事实上大大增加了研学游产品的设计难度。这不是一个头脑一热就可以轻易上马的项目,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进行前期调研、试游,并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如果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态做研学游,无益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一个共识已经基本确立:旅游是研学游的载体,教育是研学游的目的。因此,研学游的有关设计配置,都应围绕其教育目的,而非一味顺应旅游逻辑。这就要求研学游提供方更多地学习教育知识,将教育元素融入旅游实践。要多问问:这个项目真能帮助孩子学到东西吗?能教给孩子什么东西?能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情怀?常怀这样的思考,诸如“名校合影打卡游”“一天刷完某地博物馆”这样的肤浅项目自然会被淘汰。
  还应看到,教育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人类社会活动,它需要极高的责任意识、极强的奉献精神。研学游要创造旅游的经济价值,但不能因此贬损了教育的人文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讲,主管部门、文旅行业、经营主体都应更多考虑研学游对孩童成长的长远影响,在顶层设计、监督管理、标准设置、具体服务中充分贯彻立德树人理念。
  寓教于乐,是研学游的初衷。更加规范、更有意义、更为多样、更可持续……我们期待,越来越多优质的研学游充分发挥其独特教育价值,让越来越多孩子在旅游中学得充实、玩得痛快。
 (记者杨湛菲 徐壮)新华社北京电
 
水利部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水利部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高亢)记者23日从水利部获悉,水利部积极部署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日前,水利部在湖北英山县召开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相关部门要开展全面排查,强化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常态化排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推动解决,并举一反三;聚焦农村供水薄弱环节,分类施策,采取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等措施,加快补齐短板;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保障机制,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据了解,近期,为补齐农村供水面临的短板弱项,水利部两次召开会议,逐项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水利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饮水问题排查整改 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饮水问题。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海关总署在全国口岸部署开展三年专项行动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海关总署在全国口岸部署开展三年专项行动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邹多为)为强化口岸检疫查验,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防外来物种跨境入侵,保护我国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海关总署22日宣布,从即日起在全国各口岸集中统一开展为期三年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专项行动。
  根据专项行动方案,海关将不断健全国门生物安全预警防控体系,加强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应用,加大风险分析研判和检疫查验力度,依法惩治违规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的行为,查办一批涉嫌走私、妨害动植物检疫、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等违法犯罪行为和典型案件。
 
中国国民党正式提名侯友宜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中国国民党正式提名侯友宜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台北7月23日电(记者王承昊 陈君)中国国民党第21届第3次“全代会”23日在新北市举行,正式提名侯友宜为该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明年1月举行。今年4月、5月,民进党中执会、民众党中央委员会分别提名赖清德、柯文哲为各自政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参选人。
 
阎明复同志逝世
阎明复同志逝世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民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阎明复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于2023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阎明复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阎明复,1931年11月生于辽宁海城。1946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12月至1978年6月先后在全国总工会、中央办公厅、中央编译局从事翻译工作。1978年6月至1983年11月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党委副书记。1983年11月至1985年11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85年11月至1987年11月任中央统战部部长。1987年11月至1990年11月先后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1991年5月至1997年5月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7年5月离休。
  阎明复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基本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基本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彭韵佳 沐铁城)国家医保局日前对《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进行调整完善并发布,明确建立基本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支付标准调整规则,对达到8年的谈判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对未达8年的谈判药,连续协议期达到或超过4年的品种以简易方式续约或新增适应症触发降价的,降幅减半。
  本次调整也进一步体现对创新的支持,增加了对于按照现行注册管理办法批准的1类化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剂,1类和3类中成药,在续约触发降价机制时,可以申请以重新谈判的方式续约,国家医保局将组织专家按程序进行测算,谈判续约的降幅可不必高于简易续约规定的降幅。此外,对纳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的药品,如医保基金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在2023年和2024年续约时可不予降价。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续约规则,稳定企业预期,进一步调动企业申请药品进入目录、为目录内品种追加适应症的积极性,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将得以维持和提升。同时,按照新的规则,谈判成功的品种单纯因医保基金支出超预算而被剔出目录的风险降低,更多性价比高的谈判药品得以继续保留在目录内,有利于降低医保基金支出风险和患者个人负担。
 
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年中经济调研行之中小企业篇
迎难而上,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年中经济调研行之中小企业篇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年中经济调研行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止跌回升。6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1,比上月上升0.2点,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态势,且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发展更好。今年上半年,面对内外部需求低于预期的现实压力,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企业怎样迎难而上?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提振企业信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天津、河南、陕西、浙江、广东等地,实地调研中小企业情况。
承压前行 信心提升


  夏日炎炎,蝉鸣不止。在位于河南的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电商发货区,电商订单打印机不停地“吐”着新订单。拣货、打包、贴单……工人们在成品线上忙碌着,一个个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的包裹已经码放整齐。
  “电商渠道帮了大忙,我们现在是几大电商平台全力出击,成效不错。”仲景食品相关负责人说。
  订单、销售有增长,这是不少企业真实的收获。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仲景食品并非个例,不少受访的中小企业认为,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好于2022年同期水平。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也印证了企业信心进一步回升。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看,今年上半年,除了1月份同比有所下降外,2月至6月同比均有明显提升。
  信心好转的背后是政策持续发力。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会议释放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鲜明信号。从中央到地方,针对民营企业痛点难点,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下决心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继续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一系列举措持续解民营企业之忧、纾民营企业之困。
  “各种新的支持政策和项目补贴申报,政府有关部门都会及时通知企业,我们有什么困难也会主动和政府沟通,双方沟通很顺畅,也让我们更安心。”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季宝锋说。
  采访中,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坦言增长不及预期。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彬指出,考虑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带来的利好,企业年初制定目标时比较乐观。但从实际看,完成全年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压力。
  原因何在?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海外客户去库存造成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给企业海外订单带来一定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企业面对不确定因素,对投资持观望态度,导致企业上下游客户订单缩减。
  一家产品以出口为主、从事无线家居智能安防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出口有所减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海外客户囤货量大,现在正忙着去库存。加之东南亚等地的供应链恢复生产,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经济复苏是一个过程,企业苏醒也需要一个过程。”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说。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企业发展信心有所回升,但稳预期、提信心仍需发力。特别是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更要精准施策、回应关切。
深蹲蓄势 打开新局


  “市场承压的关口,也是深蹲蓄势的良机。”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巍的这句话,说出了广大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也透露出大家转型应变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
  对于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而言,现在正是咬牙坚持的关键时刻。公司海外销售总监单晨溪介绍,因为回款账期过长的问题,企业现在资金压力比较大,“但有订单还是要接,现在也是抢占市场的好机会”。
  国际市场疲弱就开拓国内市场,线下销售难增长就线上全面铺开,老赛道几近饱和就开辟新赛道披荆斩棘……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和挑战,许多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快速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全力以赴打起了“突围战”。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5、6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新产品、新客户,为企业打开了新市场。新技术、新设备,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条件。
  受到上半年经营情况的影响,不少企业推迟了年初制定的投资计划,尽管“一掷千金”的扩张投资延迟了,但细水长流的研发和技改投入却在持续增加。
  记者在河南见到南阳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范祥的时候,他正计划前往广西柳州去“取经”。成立不久就遭遇疫情,宛禾香食品艰难起步却也赶上了电商销售的快车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范祥就迫不及待要进行设备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标行业领先的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产量。
  在调研中,一位公司财务总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研发和技改投入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调整,而且研发投入能抵税。“生产线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可以一条线一条线来,企业和员工都有时间适应和学习。”这位财务总监实话实说。
  开源节流,省钱就是赚钱。
  面对国内外市场新变化,在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双利看来,数字赋能、管理优化、降低财务成本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为此,迎丰科技股份斥资10亿元打造“智慧工厂”,从生产装备到环保治理,基本实现了印染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我们集团每年大约有30亿元的销售额,几十个环节加起来如果能省1%,就能省下3000万元。”傅双利说。
政策发力 企业努力


  企业好,经济才能好。
  围绕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题,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天津,天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提出2023年度工作要点,从7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工作任务;在河南,加快推进相关立法项目进程,开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促进公平竞争和法治化建设;在陕西,政府提出“十行千亿惠万企”融资专项行动,每年引导不少于2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
  在这次调研中,记者感到“放水养鱼”“留住青山”的理念正不断深入人心。“这些年我们切实地享受到政策红利。”致恒(天津)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任玉宝说,企业发展主要靠科技研发和技术工人,企业每年仅研发投入抵税就节省近400万元,这对企业的帮助很明显。
  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八方面31条举措,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
  根据国务院部署安排,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并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经营发展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政策建议。
  “这是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范祥告诉记者,企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政府各种支持和帮扶,享受了政策红利。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之后,他曾担心政策会转向,但此次出台的八方面31条举措让他打消了疑虑,坚定了信心。
  “这31条举措与我们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像融资支持、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这些都是我们最关心的内容。”范祥说。
  在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贯虹看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要服务好中小企业。
  天津港保税区对区属的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进行了规范化市场化改革,希望通过政府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引导区内优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区内优质企业我们自己都不投资,又怎么能让别人信服呢?”刘贯虹笑着说。
  活力是信心的展现,信心反过来会进一步提升活力。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设民营企业数量达到467.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4%,民营企业活力在不断增强。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临港产业园,今年春节正式投产的西安同创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目前还在冲量。”企业负责人倪龙刚说,车间里的工人数量已经从一季度的40余人增至100多人。
  “政策不断发力,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倪龙刚充满信心地说,下半年企业还将拓展电视机出口相关业务,中欧班列长安号将带着企业走得更远。  (记者刘开雄 李延霞 王雨萧 赵文君 雷肖霄 郭方达)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逐步企稳下,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如何建立?
——年中经济调研行之房地产篇
逐步企稳下,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如何建立?

——年中经济调研行之房地产篇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年中经济调研行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最新商品房网签数据,上半年,新房和二手房合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长23.4%,新房和二手房总体交易量平稳,二手房占交易量的比例有所提升。
  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各地如何优化调控政策?保交楼工作进展如何?建立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有哪些探索?记者近日采访专家,走访北京、上海、湖南、江苏、四川、重庆等地,调研市场一线状况。
稳字当头,因城施策提振住房消费需求


  看房三个多月后,江苏徐州市民王女士近日完成了购房签约。在徐州泉山区云龙湖边一个在售改善住宅项目的售楼处,记者见到了前来付首付的王女士。
  “7月徐州推出了主城区卖旧房买新房给予税收补贴政策,这次买房我可以享受约6万元的税收补贴。”王女士告诉记者,2019年她首次买房时房贷利率是5.75%,这次换房时利率降到了4%,优惠的利率支持她多贷一些钱,将原先100平方米的房子一步到位换成180平方米的。
  今年以来,各地持续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济南、厦门、扬州等约20个城市放松限购政策,深圳、酒泉、长沙等地对多孩家庭购房给予政策支持,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如杭州已多次出台政策优化限购措施……
  全国有超百个市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涉及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等方面。
  多轮政策接续发力,加之经济恢复向好,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企稳态势。这也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上: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
  “总的看,今年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调整阶段,但和去年相比,房地产市场逐步呈现企稳态势。从投资、销售、企业资金情况看,都比去年全年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上半年各地房地产市场先升后降、分化震荡,经历一季度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后,二季度市场观望情绪逐渐加重。
  重庆渝北区一处楼盘的销售人员岑石告诉记者,年初的“小阳春”,每月成交量能达到七八十套,绝大部分都是刚需和改善型用户。但二季度以来,前期积累的购房需求释放完毕,叠加进入传统淡季,市场交易情绪较弱,每月只能销售十来套。
  对于楼市上半年前高后低的走势,记者采访的业界专家表示,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常态化运行,市场需求真实存在,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依然在不断积聚。
  湖南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市场运行处处长张君说,目前,长沙市线上申报有购房资格的家庭保持在11.7万户。“购房人变理性,买房前会观望更长时间,但市场需求没有消失,市场发展有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根据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各地可继续从减少购房成本、降低购房门槛、厘清交易障碍等方面着手,优化调控政策,激活提振潜在住房消费需求。
打通堵点,加速市场信心修复


  “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寄托着业主的期待,关系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出清、信心修复和行业健康发展。
  7月的成都骄阳似火。记者在郫都区的蓝光长岛城楼盘见到前来查看项目能否如期交付的业主廖女士。目前此项目二期全部封顶,楼房的外立面刷成了米黄色,工人进进出出搬着地砖、门窗、管道等建材。
  “项目在2021年5月停工,直到去年9月纾困资金进来后,项目施工终于运转起来,逐渐有了小区的样子。”廖女士告诉记者。
  廖女士所说的纾困资金,是去年有关部门联合推出的保交楼专项借款。在国家层面上通过政策性银行3500亿元专项借款撬动,并鼓励商业银行配套支持贷款跟进,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
  项目负责人彭振华告诉记者,2022年9月开始,两笔共计2.913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分批到位,推动项目施工全速运转,今年4月份完成了项目一期1100余套住宅的交付。
  “从目前项目待售资产来看,未来可以偿还保交楼专项借款和贷款。正在建设中的二期1450余套住宅预计在今年底交付。”彭振华说。
  去年11月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6条政策措施。近期,政策的适用期限被统一延长至2024年底。另外,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也将延长至2024年5月底。
  “政策延期有助于银行继续对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成都农商银行副行长夏怀刚告诉记者,成都农商银行已对成都市3个保交楼项目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5.1亿元。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疫情与北方地区冬歇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保交楼项目复工进度。但今年以来,专项借款快速发放到位,不少地方进入施工忙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项目加快复工建设交付。目前,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累计已完成超过146万套住房交付,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达55%。
  保交楼工作正加速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6个月,房屋竣工面积33904万平方米,增长1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04万平方米,增长18.5%。这项数据已超过2021年同期水平,达到近5年峰值。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说,保交楼工作的顺利开展,考验着房企的开发经营能力和主体责任担当,需要政府创新举措化解难啃“硬骨头”,也离不开金融机构“输血”保驾护航。
  “各方同心,其利断金。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市场信心亟需修复、房企信誉亟待重建的关键时刻。从原来的‘比拼规模’到现在的‘比拼交付力、品质力’,向购房人交出保交楼满意答卷,是市场打通堵点、畅通循环、稳定预期的重要一环。”冯俊说。
  坚定转型,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购房需求更多向居住品质回归。
  记者近日探访湖南建投在长沙岳麓区开发的一处改善型楼盘项目时,偶遇前来看房的李先生一家五口。
  “不担心‘炒房’,不担心房价跳涨,像我这样的买房人,心态就更加平和理性,关注住房本身,希望慢慢选,选到品质好的房子。”李先生告诉记者,此处楼盘最吸引他的是幼儿园、中小学、超低能耗建筑、社区服务、养老照护、图书馆等多元化配套。
  正在营销中心现场的湖南建工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说,当下购房者更理性,更注重地产品牌、小区品质、居住环境、教育及生活配套,能在社区内满足全生命周期生活需求的产品更受市场青睐,房企要在供需适配上下功夫,从用户端需求着手,在产品开发上多用心,用心做产品、用创新谋发展。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房地产行业各方普遍认为,存量房时代来临,“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难以为继,房地产业发展发生深刻转型,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
  一方面,房企经历“阵痛”,正在努力实现“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和品质主导业务模式的夯实,另一方面,新的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在逐步建立之中。
  多地探索现房销售模式。深圳近日推出3宗住宅用地,其中宝安地块采取“限地价+竞现房”模式,显示稳地价和现房销售改革双结合的供地导向;截至目前,成都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出让地块中,要求现房销售的9宗地块已有5宗取得现售备案;长沙正在进行现房销售试点准备工作。
  构建“租购并举”,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着力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等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环。
  记者在上海市闵行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巢国际公寓社区马桥AI店看到,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们已经成为该公司首批入住的居民,公寓里必要的生活家电一应俱全,居住空间独立开阔,卫生间干湿分离。
  上海鲸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助理廖斌说:“公司今年4月在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大量研发人员的居住问题成为企业引才的‘拦路虎’,在园区协调下,我们首批研发人员已经在马桥AI人才公寓申请到了住房,解决了后顾之忧。”
  “像我们这样处于奋斗初期的青年人和新市民,暂时买不起房,有阶段性居住困难,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成为我们奋斗的起点。”30岁的创业者孙玉龙说。
  “十四五”时期,全国初步计划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890万套(间)。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城已发布“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目标。
  安居是人民幸福的基点。为人民群众建造好房子,提高住房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成为房地产业向新模式转型的重要方面。
  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强调加装电梯等“楼道革命”,全面整治小区等“环境革命”,以及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的“管理革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探索,包括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研究建立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等。
  “大浪淘沙、坚定转型,坚守‘房住不炒’定位,保障民生、聚焦品质,将成为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旋律。”冯俊说。
  (记者王优玲 周圆 吴雨 李倩薇 邓华宁 郑钧天)   新华社北京电
 
花园式港口炼成记
花园式港口炼成记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炎炎夏日,走进张家港港,门机轰隆作响夹杂阵阵蝉鸣。港区整洁的柏油路旁,紫薇盛开、绿树成荫。而10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港区院墙外,76岁的张惠珠在此安家已近30年。以前,江风一起,她家的窗户玻璃、院里桂花树叶就会不断变色——煤灰一扬变黑色,水泥尘起变白色,矿粉漫天成红色……她不敢开窗、不敢种菜,连衣服都只能晾在家里。
  全国劳动模范、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门机司机黄强忆起以前扬尘时的劳动场景:头上汗水和着灰尘蒙了脸,脚下控尘水与矿粉混成泥浆没过鞋。
  环境之变源自发展理念之变。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江苏省开展长江岸线整治,推进沿江生态修复。2017年,江苏省组建省港口集团,探索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各港口归属和分工明确,专业特色更加凸显。
  “向专业化的绿色港口转型升级,已经不是‘要不要转、什么时候转’的选择题,而是‘怎么转、如何更好更快转’的必答题。”数年前,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新望这样动员干部职工。
  港口粉尘在线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研发成功并投用;应用屋顶光伏发电,引进氢能车辆设备,淘汰燃油机械,成为江苏首个实现“一零两全四免费”的港口、获评“亚太绿色港口”;回收利用码头储罐实现雨污水全收集处理,年节水20多万吨……连续15年获得中国港口协会颁发的“中国港口科技进步奖”,张家港港用科技推动港口绿色发展。
  “港口只有8万平方米的煤炭堆场,年煤炭吞吐量却达4000多万吨。”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刘建军介绍,港口改造让装卸效率大增:打造廊道,让煤炭从船舱到堆场不用落地;开掘港池,让85%的煤炭实现船到船装卸,不再落地中转。
  空调下的港口智能控制中心一片清凉,大屏幕整齐排列的操作台上,门机司机得以专注地遥控数公里外的港口机械。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盛分公司副总经理杨一平说,随着散货码头全流程自动化系统建设,港口工人正从码头一线转向室内办公,从“码头蓝领”变身“港口白领”。
  除了生产方式更加绿色,生活方式也加快绿色转型。张家港港持续投入人才工作室建设、职工生活设施提升和工业景观化改造,晚樱、海棠、紫薇等72类花木及数个观景平台被精心布置在崭新的柏油路旁,让港区成为四季有景的花园。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记者采访时看到,张惠珠的院子里,橘树已经硕果累累。邻居在门口空地种的黄瓜、茄子已经收了好几茬。赶上张家港港每季一次的开放日,张惠珠说,她要到港区里去看看花。
(记者杨绍功 邓华宁)新华社南京7月22日电
 
从亿吨大港感受长江流域经济活力
从亿吨大港感受长江流域经济活力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15日下午,随着一声汽笛,53岁的唐贵军驾驶着满载2800吨钢材的货轮从安徽省池州港牛头山港区解缆启航,向上海驶去。这条航线唐贵军已经跑了近6年,货源一直很稳定。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池州港自2020年成为长江第15个亿吨大港后,已连续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
  望着远去的货轮,池州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盛锦付说,今年上半年池州港已完成货物吞吐量超6450万吨,“对完成今年既定目标任务很有信心。”
  长江货运数据是反映长江流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长江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1015.3。其中,长江中下游运价指数环比上升。
  航运形势向好,在外贸大港江苏太仓港能更直观地感知到。走进太仓港正和集装箱码头,只见塔吊林立,舟船穿梭,一片繁忙生产景象。
  太仓港位于长江入海口,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万标箱,位列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太仓港和上海集装箱港口形成联动发展。”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副主任周晓荷介绍,太仓和上海之间开通了“太申快航”,源源不断的集装箱从太仓港出发,乘坐水上“穿梭巴士”抵达上海港,再发往全球。
  近日,一艘满载外贸出口货物的集装箱轮船从武汉阳逻港驶向上海洋山港,标志着2013年开通的武汉至上海“天天班”联盟航线再升级,每周稳定在7个至8个航班,货柜到港即发,大大缩短货物流通成本。如今,阳逻港已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
  2022年,阳逻港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水铁联运枢纽。今年5月,“成都—武汉”大件物流新通道打通,西部地区生产的机械设备将从成都、德阳陆运到乐山港再转水运至武汉,卸船后陆运发往广东、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有效缩短了运输周期。
  “阳逻港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门户。”湖北港口集团董事长涂山峰说,长江黄金水道发挥出“黄金效益”,港口正成为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主力军。
 (记者徐海波 何欣荣 水金辰)
新华社北京电
 
“洋码头”变身记
“洋码头”变身记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从古商埠到近代的洋码头,再到如今热闹的文创园,漫步街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岁月。”长江边上的湖北省荆州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是市民姚安迪晚饭后散步的必到之处。
  沙市码头因为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长江沿岸主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1895年,沙市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多国陆续在此设领馆、修码头、开商行,本地人遂称沙市码头为“洋码头”。
  20世纪中期,沙市大力发展轻工业,沿江陆续建起了“活力28”、白云机电等一批当时闻名全国的企业厂房,洋码头再放异彩。
  后来,随着公路、铁路的快速发展,洋码头逐渐没落,一些企业关停,江边厂房被废弃,曾经的繁华商埠归于沉寂。“印象中这里的环境特别脏乱,破旧不堪,粉尘很多。旧厂房还挡住了江景,临江不见江,人们不愿意来这儿。”姚安迪说。
  如何让古商埠重焕新生?“对于废弃的旧厂房,我们决定进行保护性改造,不能一拆了之。”荆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老建筑不仅仅承载着荆州的城市记忆、浸润着沙市的码头和工业文化,还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空间载体。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的概念由此提出:打造一个集文化展示、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滨江观光等多业态于一体的长江商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15年底,项目启动,15.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和工业遗址建筑得以保留。
  “我们在修缮历史建筑时,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留其原有结构,尽可能多地呈现历史的印记。”洋码头文创园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余波说。
  沿着临江路由西向东,依次遇到的沙市记忆文化展示馆、江汉明珠沙市工业成就展示馆,分别由沙市打包厂、活力28厂改造而成。锈迹斑斑的大铁罐、通风的大烟囱、各式各样的商船模型、被复原的工厂设备……瞬间将人拉回往昔。
  工业遗迹唤醒了城市记忆,创意元素也点亮了洋码头的夜空。夜幕笼罩下,夏风习习,人流如织,美食、潮玩、灯光秀令人目不暇接,小酒馆的歌曲和着夜市摊贩的吆喝声,由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与现代的创意墙绘相映成趣。
  “前几年路过正在修建的洋码头文创园,看到路边的规划图,当时心里就很期待,建成以后一定是很漂亮的!再加上我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有独特的感情,就萌生了在江边开一家酒店的想法。”莳野花园酒店负责人蔡璇说,今年6月开业以来生意火热,50间客房几乎每天都订满。
  余波介绍,依托滨江人气,园区还定期举办星光帐篷集市、滨江露营、中式集体婚礼、消夏文化节等活动。根据园区统计数据,已正式投入运营的商户有118家,夏季日均客流量近1万人次,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期间,日均客流量能达到5万人次。
  古今在这里交汇,潮流在这里碰撞,“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华丽转身。如今,这座百年洋码头已变身荆州“夜经济”的新地标,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和夜间消费的首选“打卡地”。   (记者熊琦 熊翔鹤)新华社武汉电
 
一江清水向东流
云南丽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江清水向东流

云南丽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盛夏时节,金沙江水滚滚向前,江畔柳林郁郁葱葱。纳西族汉子和朝明望着江水、手抚柳叶说:“我们还要多种树,守护好金沙江,为下游送去安全、送去清洁。”
  和朝明曾任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林业工作站站长,10多年来,他带领群众在石鼓镇金沙江沿岸种下10万余株柳苗。寒来暑往,斗转星移,柳树茁壮成长,形成一道绵延百公里的绿色屏障,既防风固沙、夯实江堤,也涵养水土、保护良田。
  如今,和朝明任石鼓镇人民武装部部长,分管林业工作。今年以来,他带领护林员、村民、学生等,又种下了6000余棵柳树,为金沙江畔再添新绿。“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栽下的每一棵树,都对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发挥着作用。”他说。
  丽江市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经丽江市615公里,占金沙江云南段全长的近四成。丽江市98%的国土属于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丽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和圣军介绍,近年来,丽江市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护好以一江(金沙江)、两山(玉龙雪山、老君山)、三湖(泸沽湖、程海、拉市海)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河湖保护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绿化等“六大行动”,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据介绍,2022年,丽江市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Ⅱ类以上。2022年完成造林任务25.4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60.8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超72%。
  丽江拉市海湿地是云南省于1998年批准建立的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素有“鸟类天堂”美誉。近年来,拉市镇全面取缔水上旅游活动,全面禁渔禁牧,拆除9.3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实施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实施环湖生态修复,推动拉市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水质长期保持Ⅲ类,越冬候鸟数量稳定保持在10万只以上,新记录到钳嘴鹳、彩鹮、灰椋鸟、黄喉雉鹑4种鸟类,多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卢军说,拉市镇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开发了骑马观光、湿地观鸟、特色民宿、民俗体验、主题研学、田园旅拍等旅游产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村民有序参与旅游业,分享生态红利。目前,拉市海湿地沿岸村庄户均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
(记者字强)新华社昆明7月23日电
 
沱沱河加油站:为高原生命线“注能”
沱沱河加油站:为高原生命线“注能”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绵延的青藏公路穿过群山峻岭、草原戈壁,在进入可可西里后变得起伏不定,来来往往的车辆都小心翼翼地通过,不想在这片无人区久留。
  中国石化青海格尔木石油分公司沱沱河加油站站长樊军峰站在加油站入口,叮嘱一位等待加油的半挂车司机,“加完油一定要再检查一下,过了这里,后面就没大的补给站了。要一口气翻过唐古拉山口,带抗高反的药了么?”
  面对樊军峰的询问,这位多次上过高原的司机虽有所准备,但还是要了几片药。
  沱沱河加油站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海拔4533米,是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海拔最高的加油站。
  沱沱河畔终年积雪,常年低温,氧气稀薄,环境恶劣。“刚到这里来时,有两个没想到。”皮肤在高原日光下晒得黑红的年轻加油员布群说,初到这里自己信心满满,觉得累点苦点没关系。“但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这里睡不着、吃不好,没想到这么难受。”
  布群还有一个“没想到”,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每天来加油的车能有这么多。“每天进站的车一辆接着一辆,以大货车为主。最忙的时候,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加油站前的青藏公路,自1954年通车以来,承担着西藏绝大部分的进藏和出藏物资运输任务,被称为高原“生命线”。作为青藏公路上最重要的加油站之一,沱沱河加油站平均每年服务往返西藏运输车辆17万辆次,成品油年销量最高达1.3万吨。
  司机马福军在青藏公路上跑运输快12年了,在他的记忆中,青藏线运输总是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有一年冬天,大雪导致青藏公路部分路段堵车,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堵车时间长,很多加0号柴油的卡车被冻住了,连他这种“老司机”都有些害怕。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沱沱河加油站派出救援队员赶到现场,让“趴窝”的卡车动了起来。全体司机一起鸣笛,向满身是雪的加油员们致敬。“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一定到这里加油,不仅是加油,还是报答。”
  365天不打烊、24小时待命。不论是应急救援油品和食品,还是提供道路信息咨询、司乘人员高原反应救助,沱沱河加油站像是一座生命的灯塔,为青藏公路的运输“注能”。
  一辆接着一辆的大货车驶进加油站,司机们趁着加油的时间下车活动身体。加油员才仁桑周在加油机之间穿梭,忙得一路小跑。“天快黑了,要赶紧帮司机把油加好,要是太晚了,唐古拉山的路就不好走了。”他说。
(记者王浡)新华社西宁7月22日电
 
长江百里洲的“生态经”
长江百里洲的“生态经”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
 
  “特级果8个168元,精品果12个128元。”盛夏,位于上荆江的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迎来砂梨丰收季,双红砂梨合作社理事长周家文忙得不可开交。果园里,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车间中,一箱箱包装好的砂梨等待着快递出去。
  今年61岁的周家文是高级农艺师,种了一辈子砂梨。在他看来,如今是百里洲砂梨发展最好的时候。“只要是挂上‘百里洲砂梨’区域公用品牌,就俏得很。”看记者有些诧异,周家文随手摘下一个梨,用刀切下一小半,单手一捏,汁水四溢。“因为百里洲上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这是地地道道的生态产品。”
  从过去按“斤”卖,到现在按“个”卖,百里洲砂梨命运的转变,得益于长江大保护的持续实施。
  百里洲镇镇长柯田说,百里洲土地肥沃、粮棉发达,一直是枝江的明星乡镇,近些年,因四面环水、交通不便等,慢慢掉队为落后乡镇。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指引下,百里洲镇开始思考生态和发展的协调路径,变劣势为优势,最终坚定了走绿色生态之路。
  “保护就是发展。为了保护好生态,近些年,百里洲拒绝了超过26亿元的工业投资,坚持让岛上没有任何工业企业。”柯田介绍,百里洲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整治修复,扛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绿色担当,在长江岸线新增杨树等防浪林800亩,累计复绿7000余亩。
  如今,行走在百里洲,目之所及皆是翠绿。江岸草滩,牛羊成群、悠闲觅食;岛心,村居错落、阡陌交通;累累砂梨,挂满枝头,处处充满闲适和惬意。
  黑鹳、江豚定居百里洲,生态成了百里洲最大的优势,逐步走出了自己独有的生态发展之路。数据显示,百里洲从事砂梨种植、销售的经营主体100余家,其中大型砂梨种植专业合作社12家,年产值3.9亿元,砂梨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
  绿色蔬菜等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在枝江市泰丰果蔬专业合作社700亩蔬菜育苗基地,西蓝花、甘蓝、冬瓜、西瓜等蔬菜水果种苗茁壮成长,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百里洲还大力发展菊花种植,亩产值1.2万元。
  运动健康、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74公里临水岸线,百里洲在生态保护中形成了南河沙滩、冯口草甸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每逢周末,草甸音乐节、沙滩运动会、环岛自行车骑行等活动连番上演。“高峰一天人流量3000人次,百里洲正在成为周边县市居民的运动休闲网红打卡地。”百里洲镇委委员邬海燕说。
  站在长江干堤,连接百里洲和枝江市区的长江大桥正在紧张施工,已现雏形。枝江市副市长黄爱民说:“长江大保护给百里洲带来独一无二的发展机遇,我们也会尽全力把这块‘桃花源’保护好。目前,我们已经请国内设计团队给百里洲量身定制生态岛长期规划。”
  (记者李思远 田中全)
     新华社武汉7月22日电
 
吉林:擦亮“三张名片”,吸引吉商返乡投资
吉林:擦亮“三张名片”,吸引吉商返乡投资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长春电(记者金津秀 邵美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正不断擦亮汽车、农产品、冰雪“三张名片”,新擘画3个万亿级大产业发展目标——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
  近日,第八届全球吉商大会在吉林长春举行。吉商联合会主席张思民介绍,全球吉商总数已增加到300万人,累计投资家乡超5000亿元,“这‘三张名片’吸引了众多吉商返乡考察,洽谈合作,投资兴业。”
  汽车是吉林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四成以上,汽车产量稳居国内市场前三。
  今年是锦程控股(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波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的第30个年头。在他看来,近几年的吉林正处于发展黄金期、产业快速增长期,也是投资创业最佳回报期。
  2021年,受当地政府政策优待邀请,他将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落户到了吉林辽源。“各部门提供‘保姆式服务’,从注册到厂房主体建设和设备调试,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张海波说。
  近年来,当地抢抓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机遇,加快汽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今年,吉林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一体的汽车产业新生态。总投资约440亿元的39个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近年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深耕农产品及其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开发“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全产业链,让不少外地吉商看到了更多投资家乡的机遇。
  2016年,牧原实业集团落户吉林,发展养猪产业。公司副总裁秦牧原表示,将在吉林追加投资100亿元,用于新建210万吨饲料产能、700万头养殖产能及400万头屠宰产能,推动生猪产业的升级。
  吉林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等政策。这让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丛连彪对公司前景充满信心。
  “以东北为基地,走向世界,巩固扩大以中东、东南亚、东欧为主的国际市场,产品已出口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丛连彪说。
  处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吉林“冷”资源正在变为“热”产业。2021年,《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总规模达2500亿元,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到2035年,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广州梦都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出口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实控人李成日表示,吉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冰雪经济的基础和潜能。
  2006年,他回到家乡延边创办梦都美民俗旅游度假村,开始布局冬季旅游项目,先后修建滑雪场及温泉酒店、雪上乐园等配套设施,见证吉林冰雪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营商环境不断完善。
  李成日最大的期待是通过前商吸引后商,让落地企业改变“投资不过山海关”旧印象。“家乡的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相信一定可以逐梦雪中乡土。”他说。
 
宁夏银川:“跨省通办”解群众办事“急难愁盼”
宁夏银川:“跨省通办”解群众办事“急难愁盼”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银川电(记者任玮)记者从宁夏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获悉,目前银川市已与北京、重庆等全国254个市县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持续扩大政务服务“朋友圈”,实现公积金、异地就医、户籍办理等205项便民业务“跨省通办”,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急难愁盼”。
  据了解,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后,双方采用“统一标准、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实现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成。患有肾衰竭的银川市民李先生在西安市的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等手续后,每次数千元的治疗费用只需在西安当地支付个人自付的几百元,不用再担心跨省就医“报销难”“垫付贵”等问题。
  为打通跨地区业务协同办理的“数据梗阻”,银川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专网系统,汇集本地电子签章库、电子证照库等数据资源,并面向全市政务服务单位提出“跨省通办”数据共享需求清单,相关数据所属部门按照“应享尽享”原则,将所需数据向宁夏政务服务网汇聚,实现数据共享服务。
  此外,银川市以企业群众关注的高频事项为重点,推动更多“跨省通办”事项实现“掌上办”,并在银川市民大厅及各县(市)区政务大厅设置了14个“跨省通办”专窗,作为线上服务的补充,提供线下办事咨询、证照代发等服务。截至目前,银川市已累计办理养老、医保、公积金等“跨省通办”业务62.6万件。
 
江西南昌:中小学体育场馆“能开不开”将通报批评
江西南昌:中小学体育场馆“能开不开”将通报批评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昌电(记者黄浩然)暑期正值群众健身旺季,为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学生和群众就近便利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日前下发通知,进一步督促24所局属中小学校的32个校区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记者采访了解到,暑假一些学校校园内体育设施闲置,而校园附近社区的体育场地有限、供不应求。校门紧闭所阻隔的不仅是社会人员,也给中小学生的日常锻炼带来不便,家长需要花更多成本来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一些家长反映“费钱、费时、费力”。
  “群众有需求,对开放校园体育场馆的呼声高,我们就更要把好事办好。”南昌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李道义介绍,实际上在2019年4月,南昌市政府就印发了《南昌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但受疫情影响相关政策实施中断。
  今年3月,南昌市教育局重申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要求,但仍有一些学校封闭管理,对体育场馆“能开不开”。“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南昌市体育局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于符合开放条件而未按时对外开放或工作不力的县区及相关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李道义说。
  此外,南昌市还在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方案中对活动组织管理、安全防范等作出明确要求,探索消除学校顾虑的举措。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22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62平方米,全国体育场地面积为37.02亿平方米,其中事业单位15.21亿平方米,占比超40%,相比之下居委会只有4.49亿平方米。现有体育场地与群众需求间的差距仍然明显。
  “在全民健身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盘活现有优质体育资源,分步有序开放校园体育设施,不失为推动全民健身的‘优选项’。”南昌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赵广高说。
 
山东寿光:“菜篮子”里的畅销秘诀
山东寿光:“菜篮子”里的畅销秘诀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电(记者陈国峰)每天一大早,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寨里村的菜农就忙着把刚采摘的蔬菜,送到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用不了两天,这些蔬菜将出现在千里之外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上。
  东华蔬菜专业合作社覆盖周边6个村的104户菜农。近期,五彩椒、小黄瓜、丝瓜等蔬菜品种接连进入收获期,合作社理事长庞东忙得不亦乐乎。他说:“我们的蔬菜稳定供应重庆、成都、绵阳等地,一天发送60多吨。”
  作为全国“菜篮子”,寿光目前建有蔬菜大棚17.3万个,年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自1989年冬暖式蔬菜大棚试种成功以来,寿光蔬菜产业发展已走过34个年头,成为全国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寿光建立了成熟的市场化交易平台和稳定的流通渠道。”寿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20多类主要蔬菜品种,从各个大棚到村头市场,或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形成密集网状稳定供应全国。
  凌晨三四点,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已是车水马龙。物流园蔬菜经营管理部副经理孙向明说,物流园里蔬菜交易品种超过200个,年交易量300余万吨,交易额约100亿元,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市。
  物流园是大龙头,村村还有小市场。寿光在蔬菜种植集中村建设改造了1600多处村级田间地头市场,形成了以农产品物流园为龙头、村级市场为基础的产品流通网络。
  在寿光走访,不少当地人说,寿光菜农不盲目跟风种菜,寿光菜农在长期与市场打交道中总结出了“跟着市场走”的经验,根据市场行情迅速调整种植结构以防止“卖菜难”。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义林说,寿光蔬菜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种”的发展格局。“番茄小镇”古城街道、“长茄小镇”纪台镇、“胡萝卜小镇”化龙镇等农文旅小镇,一派生机勃勃。
  在寿光菜农看来,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以质量求生存,好菜才不愁卖。当地全面推行蔬菜质量全域网格化监管,建立全程追溯体系,打造市镇村三级检测体系,实现上市蔬菜抽检“全覆盖”。而当地通过着力打造“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等举措,更让寿光“品牌”蔬菜,比一般的蔬菜价格翻上几倍。
  制胜蔬菜市场,组织起来闯市场是一大“法宝”。目前全市正在运营的果蔬合作社约1600家,点多面广的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宽终端市场,菜农不必担心销路,只管放心大胆科学生产。
  在稻田镇崔岭西村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墙上,挂着一张蔬菜运输路线图,上面写着“寿光蔬菜,一路向北”,终点是俄罗斯。村党支部书记崔玉禄说,面对大市场,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差,议价能力弱,销路不稳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后,他们与多个口岸建立长期供货或合作协议,开辟俄罗斯市场,蔬菜直接配送到当地超市,每年出口蔬菜近2万吨,销售额超1亿元。
  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寿光还特别重视发挥科技的力量:前端突破种业瓶颈,扶持种业企业研发更适合本土种植的新品种,让种植户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中间用现代装备进行农业生产,广建智慧大棚,把菜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后端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赋能交易,为种植户提供产销对接、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寿光蔬菜在全国、全球市场上越飞越远。
 
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患者不动医生动”
京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患者不动医生动”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任丽颖 齐雷杰)
65岁的张兆志是一名被多家医院“婉拒”的患者。他在最近的一次胸闷检查中,被医生发现患有胸腹主动脉瘤,瘤体已累及多个重要脏器的动脉。
  “医生说一旦瘤体破裂,里面充满的流动血液就会喷出,造成体内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而拆除这颗‘炸弹’的手术难度极高,是血管外科手术的‘天花板’。我在石家庄辗转了多家医院,都因为手术难度大,加上我有心梗、脑梗、动脉硬化等病史,而被告知无法实施治疗。”张兆志说。
  近年来,尽管国内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但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2019年10月,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卫健委、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启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工作。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共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患者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截至2023年7月,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有125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等名列其中。
  张兆志的家人在迷茫之际,听说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专家,心里又燃起一线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李伟亲自为张兆志进行治疗。在此前的多项病例实践中,李伟已经将手术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罗玉贤及其团队。
  “感谢北京专家,感谢医院的血管外科团队让父亲重获新生!”等候在手术室外的张兆志儿子,得知父亲体内“炸弹”成功“拆除”后,激动地流下眼泪。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解决了当地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缓解了周边患者的求医之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说。
  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耳鼻喉科候诊大厅,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候诊。前一天,她已通过医院App预约了专家号。孩子从小体弱多病,这些年没少往医院跑。
  由于当地医院的就医环境不尽如人意,张女士曾选择舍近求远,开车带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她坦言:“其实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总觉得北京诊疗水平高,更让人信服。”
  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医院发展按下“快进键”。2017年,医院搬到新址,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目前门诊楼宽敞的大厅色彩明亮、分区合理,除了挂号窗口,还设有多台自助挂号机,再没了曾经的拥挤。
  为了最大限度促进本地医疗水平提升,京保两院展开多个层级的合作:一是北京专家常态化来保定出诊会诊、查房讲座、科研带教、开展手术;二是选派北京专家来保定,担任保定院区科室“双主任”指导工作;三是北京专家直接担任保定院区科室主任,全面接管科室的管理;四是将北京的专业科室及人员整体下沉到保定,在保定开设病区接诊全国患儿。
  经过8年的托管改革实践,保定市儿童医院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63万人次,医疗收入由托管前的1.5亿元增长到2022年末的4.86亿元。本地患儿转诊率下降90%,落户保定院区的四个国家级病区保定市外患儿收治比例超过80%。
 
北京西城:多措并举支持泛动画产业发展
北京西城:多措并举支持泛动画产业发展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屈萌)超人气经典动画IP齐聚一堂,前沿科技与动画相结合的花样体验,国风动画cosplay专场秀,动画产业人士游西城……记者20日从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启动仪式暨2023中国电视动画大典上了解到,北京市西城区多措并举助力泛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推介西城区“十四五”期间首个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产业十条”政策、承诺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泛动画产业发展等。
  据悉,首届中国(北京)动画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西城区委区政府承办。本届动画周活动共分为电视动画大典、学术交流、创投洽谈、人才培育、展览展示、展播展映、特色活动、成果发布等八大单元,活动将在动画周期间相继展开。
  开幕式现场,三十余组经典动画作品与当代热门动画IP中的“角色”携手幕后创作者亮相,实现“破次元同框”。展馆内,新疆、山西、山东等一系列省级特展,为动画迷带来了多彩的活动体验,展示了动画界的地域文化特色。
  老旧厂房变身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空间,“西城礼物”“京剧发祥地”“白塔夜话”系列文创产品、文化品牌……据介绍,近年来,西城区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稳步增长,每年约有千亿元规模。
  北京市西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着眼于减量背景下高质量发展要求,将不断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西城模式。下一步计划打造一系列泛动画产业领军人才服务基地和青少年周末动画嘉年华;将对中轴线等3个国漫原创采风阵地长期提供支持与奖励;拟组建一支区属国企牵头的泛动画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将依托“北京西城·首都高校发展联盟”开展20所高校泛动画产业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培训支持计划等。
 
“向上向善”的网络风尚如何打造?
让文明之光映照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的时代课题
“向上向善”的网络风尚如何打造?

让文明之光映照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的时代课题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一名外卖员“up主”,为守护海上孤岛的灯塔工人送上家人亲手做的饭菜;一个视觉特效爱好者,用特效让从小不幸截肢的网友“奔跑”起来;一群从未吃过海鲜的贵州小学生,品尝到陌生网友制作的海鲜大餐……
  网络如何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在近日于福建厦门举行的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分享了这些博主带来的点滴感动。“年轻人内心本就是向善的。只要让他们看到更多好内容,他们内心的正向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成为维护正向网络氛围的中坚力量。”
  本次大会上,“向上向善”成为与会嘉宾的高频词。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5.6%,网民规模达10.67亿,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边界不断消融。面对网络带来的治理难题,如何让“善治”从线下走到线上,让文明之光从现实映照到虚拟世界,成为通向网络强国路上必须破解的时代课题。
重典治弊:法治建设塑造清朗网络空间


  此次大会开幕前夕,由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引发关注。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但客观上也带来数据安全、虚假信息泛滥、个人信息泄露等隐忧。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将新兴技术引入法治正轨。
  这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最新举措。一段时间以来,从网络谣言到网络暴力,从电信诈骗到“算法牢笼”,互联网带来资源共享、信息便捷的同时,也逐渐暴露“硬币的另一面”。在此背景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得网络空间的“法网”越织越密。
  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制定或修改、出台有关网络诚信的法律2部、综合性规划3个、司法解释10部、涉及网络诚信的行政法规15部。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多部门协力下,网络执法体系也不断健全。“网络信息爆发式增长、裂变式传播,特别是互联网新业态不断涌现,给网络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央网信办网络执法与监督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袁诗鸣举例说,有的网站假冒权威部门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有的自媒体账号造谣传谣,炒流量、博眼球;有的“大V”滥用影响力制造舆论漩涡。遏制网络乱象,惩处虚假有害信息传播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网络诚信建设,已成为网络执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的清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等26万个,关闭网站超过7300家。“通过网络执法,进一步明晰了网上行为边界,有力阻断了网络违法信息,尤其是虚假有害信息的传播。”袁诗鸣说。
科技向善:社会责任成企业创新“路标”


  未成年用户搜索“游戏充值”“酒水”等,不再以任何形式做主动推送;对非正常搜索结果,平台将跳转至“绿网计划”公益页面进行科普引导,并拦截部分订单……为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纠纷,去年8月,淘宝推出了首个电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目前我们已向全网进行7000多万次正向宣传,实现未成年人‘不主动推荐、搜索不可见、可见不可买’的分层保护机制。”在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看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塑造清朗网络环境,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和职责所在。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2%。线上经济释放消费活力的同时,也滋生出“水军”刷单、虚假宣传等黑灰产业,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面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重拳整治,平台企业技术支撑,形成协同打击的良好态势。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杨远熙以困扰直播和电商行业多年的刷单问题举例说,企业充分发挥安全风控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在直播间刷量的“场控服务”黑公司进行持续打击,今年以来,累计迭代、研发相关治理模型7组,封禁账号28.1万个,电商环节清理虚假评论20.9万条。
  网络消费环境整治的同时,网络舆论生态净化也正当其时。今年以来,“粉发女孩”不堪网暴自杀等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当互联网的隐匿环境成为部分负面情绪的“发泄场”,如何利用技术荡涤网络恶风?一些科技企业对此展开了思考。
  “我们鼓励有人文关怀的技术创新,为健康网络生态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工具箱。针对技术变革给网络生态治理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要回到科技本身寻找答案。”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举例说,公司在AI和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积累,为平台在内容和账号层面开展重点治理打开了局面,腾讯设计开发了“网暴模型”,提升网暴识别处置能力。
  本次大会上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估报告2023》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不断向好,企业治理、平台治理、公平运营、环境保护、社会促进等七项指标与上年度相比均有提升。
  “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企业家积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重视社会责任文化培育。”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张勇说,我国网络诚信建设正逐步转为广泛参与、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凡人微光:当万千屏幕汇成璀璨星河


  边疆地区的山村小学,如何与城市学校“同上一堂课”?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冬梅在互联网中找到了答案。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数字公益慈善发展论坛上,孔冬梅讲述了自己与一群乡村儿童的故事。2016年,她在新疆发起东润启航项目,旨在帮助乡村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如何利用科技力量为公益项目带来更多感动和惊喜,与社会各界共建有温度的数字公益。”孔冬梅说,基金会探索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为乡村教育提供信息化平台、引入优质课程,为乡村教师带去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公益项目已覆盖全国255个县,累计为14万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红色革命老区的孩子提供帮扶。
  在偏远山村,数字公益的暖光正从课桌延伸到餐桌,关照儿童成长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建设的阳光校餐数据平台,让大山里的孩子有了看不见的“营养师”。“我们要求试点学校每天上传营养改善计划数据,包括菜谱、食材、学生人数等,后台会分析食物摄入、资金使用情况,以改善孩子们的营养状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说,这样的数据分析往往会有意外收获。基金会发现一些地区的午餐含盐量过高,不利于孩子成长,目前正着手开展一个关于控盐的社会实验。
  数据显示,近8年来,累计超过510亿人次参与互联网慈善,募集善款350亿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不仅走向了大众化、平民化,而且改变了传统慈善必须受现实场景限制的约束,爱心善意可以跨越距离、穿越时空。
  互联网让公益慈善触及无数“远方的人”,也让这些凡人善举得以远扬。哔哩哔哩平台上,“up主”“影视飓风”曾收到一条私信,一名因车祸失去双腿的男生写来他的心愿:“我好想知道,如果我没有截肢的话,跑起来是什么样子。”之后,“影视飓风”团队花费数月时间,借助威亚吊机和视频特效,帮粉丝实现了愿望。这段“夕阳下的奔跑”一经发布,迅速成为网站热点,收获1.4万条评论。“科技的意义,不仅是为人类探索更多未知,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个辽阔而美好的世界。”一条留言如是评论。
  “科技的最高价值就是用科技行善举,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陈睿说,哔哩哔哩上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正能量视频,平台始终引导和放大向上向善、传递关爱的内容,远离那些挑唆纷争、利用人性弱点的内容。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为繁荣经济、改善民生提供了信心,让数字文明、数字向善等话题成为焦点。互联网的普及让公益进入全民参与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引入为公益生态带来勃勃生机,形成了新风尚。”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说。
   (本报记者康淼 吴剑锋 颜之宏)
 
“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谁是网络谣言幕后推手
“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谁是网络谣言幕后推手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炒作敏感案事件进行引流牟利;开设假冒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实施敲诈勒索……这些行为被公安机关严厉打击。
  7月21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0天举措成效。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案件2300余起,整治互联网平台企业近8000家(次),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2.1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0.5万余条,有效净化网络生态。
  热点案事件伴生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近年来,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网络谣言乱象频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自今年4月10日开始,公安部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政委孙劲峰表示,行动期间,全国公安机关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整治网络谣言问题乱象,积极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环境。
  此次发布会公布了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包括四川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齐某某编造发布“武汉小学生校内被碾压身亡其母已收260万”网络谣言案。2023年5月,“湖北武汉一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后二次碾压身亡”事件发生后,四川齐某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编造“小孩妈妈哭得伤心都是演戏,一共赔偿了260万”等谣言信息,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齐某某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对其网络账号采取关停措施。
  “热点案事件发生后,往往带有巨大网络流量,一些人员借机编造发布涉事网络谣言,以达到蹭流量、博取关注的目的。”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二级巡视员张俊兵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影响下,一些网民极易被谣言信息带偏认知,客观上助推谣言的传播扩散。
  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分类分级、依法严厉打击了一批借热点案事件有组织编造传播谣言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共侦办此类案件500余起,约占案件总数的21%。其中,云南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网络谣言的李某某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四川公安机关对编造发布“大学生涉嫌卖淫800余次,赚120余万元”网络谣言的唐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网络水军”:网络谣言滋生扩散的幕后推手


  “网络水军”为牟取暴利恶意炒作相关事件,成为网络谣言滋生扩散的幕后推手。
  在安徽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的一起“网络水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刘某某组织人员开设多个自媒体账号,大量编发相关企业虚假文章,以负面炒作等方式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共作案100余起。目前,安徽公安机关已对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账号均已关停。
  部分“网络水军”团伙公司化运作,运营大量自媒体账号,通过批量编造发布各类虚假文章、视频吸引眼球、引流牟利;部分“网络水军”团伙在热点舆情事件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蹭热点”收割流量,甚至“造热点”,裹挟舆论、误导公众;一些不法分子开设假冒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打着“舆论监督”等旗号,以编发炒作虚假的负面信息相要挟,实施敲诈勒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利用热点话题炒作实施敲诈勒索,通过炒作热点案事件引流牟利,以及为虚假信息有偿代刷“转评赞”的“网络水军”团伙扩线深挖,依法开展侦查调查和打击处置。专项行动中,依法侦办“网络水军”案件1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20余人。
  “公安部将持续分类实施集群打击,严厉打击‘网络水军’团伙,全力挤压其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切实维护网络公共秩序。”孙劲峰说。
  “流量经济”驱动:依托谣言博取关注、吸粉引流


  当前,一些自媒体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
  “一些人利用公众焦虑、宣泄情绪、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挑动网民情绪、撕裂社会共识、污染网络生态,对此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李彤说。
  在一起案件中,陈某某为吸引流量、让自己的网络视频账号迅速涨粉,遂在广东深圳某地自编、自导、自演了“自己被绑架”的剧情,并配发“索要50万元赎金”的文字,相关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大范围传播扩散,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目前,深圳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陈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其造谣网络账号采取禁言措施。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以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为目的编造网络谣言案件1000余起,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坚决打击整治依托谣言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增加广告收入、赚取平台补贴、直播带货等违法犯罪行为。
平台监管不严:谣言滋生的土壤


  一些网站平台对网络谣言信息缺乏有效管控,甚至为了流量和热度,纵容网络谣言的传播,对网络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督导网站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审核、用户实名管理等制度,从源头堵塞网络谣言传播风险,累计组织签订责任书2180份,开展网站平台监督检查5896家(次),约谈企业652家,责令限期整改323家(次)。
  在湖南公安机关办理的一起案件中,一段已被官方辟谣过的谣言信息在属地某短视频平台大量传播扩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转发分享8.3万余次。
  经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调查,该短视频平台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相关谣言视频在该平台大量传播扩散。目前,湖南长沙公安机关根据网络安全法有关规定,对该短视频平台依法作出责令整改、行政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
  “依法依规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切断谣言传播链条。”李彤表示,公安机关将下大力气加强网站平台监管,不断健全完善自媒体行业准入、内容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严厉整治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平台和账号,严肃追究网络谣言发布传播的相关方责任。
  目前,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即将结束,为了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公安机关已将包括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等网络乱象整治纳入到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继续开展重点打击治理。
  公安部提醒广大网民朋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
  公民发现个人合法权益因网络谣言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现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线索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记者任沁沁 熊丰)新华社北京电
 
96岁抗美援朝老兵70年“两次入党”记
96岁抗美援朝老兵70年“两次入党”记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2023年4月6日,霍林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霍煤集团)大楼会议室,96岁老兵顾克明在鲜红党旗前再次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70年前,顾克明曾在抗美援朝战场“火线入党”,却因介绍人壮烈牺牲未能如愿,如今庄严宣誓,老人“此生无憾”。70年间,无论在战场杀敌,还是两次投身国家重大项目艰苦创业,或是离休后用自身经历作为红色教育“活教材”,顾克明都绝无畏缩逃避,他用一心向党、矢志不渝的一生,写就最庄严的入党誓词。
  建党百年之际,顾克明再次申请入党,去年底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今年时值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烈士暮年的他在党旗前再次宣誓入党。
争当英雄 朝鲜战场“火线入党”


  顾克明1927年出生在广西北流,于194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22期。1949年3月,他被分到国民党部队。“每天疲于奔命,那真是兵败如山倒,后来我带着十几名士兵在安居镇成为‘解放战士’。”经数月思想改造和切身比较,他醒悟到在军校受了欺骗教育,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革命的组织,我决心跟随党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顾克明特别注意学习党的政策,并加倍努力工作。在修綦江铁路及调到华北军区炮兵部队后,三获嘉奖,“我想用实际行动向组织靠拢”。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后,顾克明去前线的意愿很强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最光荣的任务,我希望能在战场上立下新功劳。”1953年初,他随部队入朝作战。
  战场上,他一次次被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折服。一次潜伏,几名党员和战士在酷寒中的阵地至死未动,就怕暴露目标。部队夜间行军,走山路时有人不慎坠崖,大家就把绑腿带缠在一起,几个人拉着一起走,带队走在最前的,几乎都是党员。“共产党员敢打敢拼、争做英雄,那股豪气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他感慨地说。
  备受感染的顾克明在炮兵连主动请缨,深入敌方潜伏侦察。他测算提供的敌军坐标又快又准,一批敌指挥所、辎重车辆被击毁。为鼓舞士气,连队在入朝当年批准战斗骨干“火线入党”。炮位上,顾克明和三名战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
  然而,几天后阵地遭袭。顾克明从地下掩体内的指挥所领取了侦察任务,正在往出跑的时候,阵地遭遇了又一轮空袭。“炮弹在身边爆炸,我眼前一黑就啥也不知道了。”他痛心地说,醒来时已经躺在救治所里了。后来他才知道,爆炸时自己靠近地下掩体出口,有一半身子被埋在土里,掩体深处的战友则几乎都牺牲了。
  “入党介绍人是李指导员、张文书,都牺牲了,也没人给我证明了,我就不再提入党的事。”顾克明说,从那以后,他在战场一心只想杀敌报仇。
矢志不渝 两次创业一心为国


  1954年7月开始,随部队回国后的顾克明,作为首批建设者,先后两次参加国家重大项目艰苦创业,共立三等功3次、受通令嘉奖5次、获物质奖励15次。
  ——荒凉平台,十载青春建靶场。1954年,顾克明来到吉林白城,成为我国首个军械试验靶场(现“白城兵器试验中心”)的“拓荒者”。白城靶场是国家对新式常规武器进行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把关鉴定权威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95%以上的常规兵器都是在这里试验定型后装备部队的。
  “靶场在白城北大岗,是一个高出地面的大平台。”当年那里荒无人烟,只有一个废弃日军机场。最开始建临时靶场,尚有机库可用,建正式靶场时,完全在荒原上,“夏天蛇虫多,冬天风雪大,晚上到处是野狼嚎叫”。
  1956年,顾克明带领十几名民工来到距离临时靶场20多里的一片荒原中,开始为建设正式靶场做准备。顾克明说,那里方圆70公里没有人烟,我们盖的第一栋建筑是给测绘人员做饭的简易厨房。作为工地上唯一的技术人员,顾克明白天带着民工一起盖房子,晚上民工回家后,他还要独自留在工地看守建筑材料。“野狼在不远处直叫唤,我就点着火把抱着斧头睡。”
  在靶场工作的十余年间,顾克明先开始搞工程建设,后来又做施工监理等工作。他说,我一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组织派我干啥就去干啥,不会做的就抓紧学,不论干啥都要干好。
  他保质保量在一年内带队完成超1.2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提出20多项合理化建议,为国家节约17万元经费,荣立三等功2次。“前期很苦,但国家开始自主研发武器,能不能用、怎么改进,都得做试验。作为‘火线入党’的军人,我深知这个靶场的重要性,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
  ——二次从军,劲头不改永向前。1966年,顾克明转业到白城市建筑工程公司。1977年,他来到内蒙古霍林河,成为我国首个自主设计建设的现代化露天煤矿的首批建设者。
  “当时急需专业人员,组织上来公司招人。”后来听说条件非常艰苦,3个报名的人只有他不顾家人反对去了。“当时全国煤炭紧缺,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机会为国家开发这么大的煤矿?当年我50岁了,还能为国家创业出力,是难得的机会。”回忆起当年的决定,他仍激动不已。
  为加快建设,1978年基建工程兵第44支队组建,顾克明二次从军。在申请书上,他写的一首小诗引人注目:“天下有志人未老,年过半百重参军。喜看四化展宏图,愿把余生献煤田。”
  霍林河的艰苦远超白城,这里冬季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顾克明到霍林河的头几年,这里没有一间房、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条路。大家住了五六年地窨子,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有一年大雪灾,两个年轻人被冻死在地窨子里。
  第一次过年回家,顾克明坐着四轮车走了两天才到有路的乡镇。车外大雪纷飞,他坐在车里被冻到全身僵硬,被别人抱下车放在房子里后,缓了一个多钟头四肢才有知觉。但是过完年,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霍林河。
  “环境恶劣,还有生命危险,但我没退缩。”他说,自从当年在解放军队伍转变思想起,他就决心永远跟党走,无论在战场杀敌,还是在靶场、煤矿创业,绝无畏缩逃避的道理。
暮年入党 本色不改奉献余热


  鲜红的党旗前,一位耄耋老人身穿绿色老军装,胸前佩戴着党员徽章、勋章。老人右拳高举、目光如炬。这是4月6日,顾克明宣誓入党的一幕。“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宣誓入党,此生无憾。”他激动地说。
  长年在党的教育、培养和鼓励下前进的顾克明,在建党百年之际萌生了交一次“特殊党费”的想法。2021年6月,94岁的顾克明找到霍煤集团离休干部支部的王志刚,想要把一个月的退休金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
  王志刚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就暂收钱款,让他等等。经与组织部门沟通,顾克明没有入党手续,特殊党费无法接收。“我建议顾老爷子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但他‘固执’地说,马上要建党百年了,自己也活了快百岁,就想要感谢党的恩情。”王志刚说。
  深受触动的顾克明,于2021年7月1日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得知顾克明提出入党申请,有的老同事问他:“你都九十好几了,还有几年活头,为啥还要申请入党呢?”顾克明说:“入党是我一生的愿望。”
  “在朝鲜我没再提入党的事,一想起牺牲的战友就难受,好长时间才过了那道坎。”直到20世纪60年代,顾克明才又提出申请,因大环境及家庭出身,未能如愿,但党支部书记告诉他,组织一直把他当积极分子看待,不要灰心,要经得起考验,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从那之后,他把入党的念头埋在心底,用行动践行对党的热爱和忠诚。1986年,顾克明退休,“感觉自己老了,对党对国家没啥用了,也没再申请入党”。
  但组织没忘记他,常请他去企业、社区、学校以自身经历作红色教育,每次反响都很好,邀请他的党支部也越来越多。这让顾克明感到自己还能为党发挥余热,因此在缴纳“特殊党费”未果后,内心再次燃起了申请入党的火苗。
  霍林郭勒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伟说,顾克明加入解放军后,坚决跟党上战场、建靶场、开煤矿,他用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行动,证明了跟党走的决心。有关部门在严格核查他的历史经历和档案资料后,采用上门送学、定期谈话等培养方式,于去年12月29日接收他为预备党员,并在今年为他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
  顾克明在讲座中,讲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讲产业工人大干特干,讲国家强盛和生活蒸蒸日上,却很少讲自己的光荣事迹。直到顾克明再次申请入党,他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才知道他火线入党的故事。他说;“不管是参军打仗,还是后来参与国家建设,都是一个年轻人在党的教育感召下应该做的事,和牺牲的战友、同事比起来,这都不算什么。”
  “我这一生见证了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顾克明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刘懿德 魏婧宇)
 
一座塔,两代人
一座塔,两代人

( 2023-07-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防火瞭望要认真、细致,要照顾好自己。”朱彩芹念叨着,防火期临近,她嘱咐着即将上山守塔的丈夫、儿子、儿媳。
  1988年,22岁的朱彩芹跟随丈夫王学堂进入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的森林防火部,组成当地第一座“夫妻塔”,她也成为沾河林业局第一个进山上塔的女瞭望员。
  三十多年如一日,朱彩芹和王学堂守在651塔上,当好守护大森林的“眼睛”。
  如今,朱彩芹已经退休,她的丈夫王学堂将和儿子王刘洋、儿媳徐盼一起,继续守护这座小塔。
一座名为“彩芹”的瞭望塔


  651塔现在也叫“彩芹瞭望塔”,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朱彩芹的名字命名。由于地势高、通信辐射面广,651塔承担着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施业区森防通信的大部分传递中转任务。
  防火瞭望员的主要工作包括瞭望管辖区内有无烟点火情,观察风力、风向等天气情况,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记录等。朱彩芹说,忙起来的时候,“一点儿空闲也没有”,电话一个接一个。
  在防火高风险期,塔上需要有人全天候值班。24米高的651塔,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内,只有一张放着数字式对讲机、对讲机信号中继台等设备的小桌,一个长约1.5米、宽约1米的小床和一个小炉子。
  “第一次上塔的时候,腿酸得不行,直哆嗦,心都要蹦出来了。”朱彩芹说,自己有些恐高,尽管很害怕,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朱彩芹回忆,第一次见到对讲机等操作设备时,朱彩芹感到自己无从下手,是在丈夫王学堂的指导下才渐渐熟悉了业务。一开始,她经常拿着话筒却讲不出话,发现烟点时,常因烟火、低云、旋风带起的尘土而分辨不准,远近距离判断也时常出错。
  要强的她每天晚上反复阅读《瞭望员手册》,将内容烂熟于心。在长期的瞭望观察中,她还根据工作实际,总结出一套计算烟点位置的特殊方法,能够准确报告出烟点的坐标位置。
  “说话办事干脆利索,一点儿不拖泥带水。”这是同事们给朱彩芹的评价。多年来,她和丈夫准确发现报告各种火情火险、参与森林火灾扑救近百起。
  一次外界火烧入施业区,朱彩芹所在的瞭望塔承担了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任务。三天三夜,她和丈夫坚守在小小的塔台上。她几乎没有放下过紧握的话筒和笔,整整记录了两大本,成功转接信息千余条毫无差错。还有一次,王学堂下山背水,朱彩芹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火情紧迫,她只能坚持工作。等到丈夫回来时,记录本已被汗水浸湿。
  2009年的一次火灾,也让朱彩芹印象深刻。当天能见度不好,等指挥部发现火情的时候,火势已较大。“我当时主要负责和指挥部联系,‘调兵遣将’,派扑火队去救援。”朱彩芹说,当时情况危急,她和王学堂一边通话一边记录,着火时间、着火地点、派多少人、带哪些工具都需要一一核准。“到后来实在来不及,我就一手一个对讲机,进行上传下达。”为了不耽误指挥和调度,她坚持住在塔上。一道道扑火命令、一份份火情报告,通过朱彩芹所在的瞭望塔,迅速传达到扑火一线。
“这片林子就像我的孩子”


  “其实这活儿只要用心,谁干都不差。”朱彩芹快人快语,丈夫王学堂话却不多。熟悉两人的朋友都说,朱彩芹的成就离不开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
  王学堂比朱彩芹早一年参加工作,是朱彩芹在塔上的“老师”。朱彩芹逐渐上手后,王学堂就主要负责辅助和后勤工作,让朱彩芹能够安心守塔。
  小兴安岭深处,一塔两人三餐四季。山里哪个季节最好看?朱彩芹说是鲜花盛开的春天,王学堂觉得是色彩斑斓的秋天。“但我们都没工夫欣赏,春天草木发芽前和秋天落叶后,都是防火高风险期,一刻也不能放松。”朱彩芹说。
  他们最先感知着四季的变化,也伴随着草木生灵的成长。“红松、樟子松、云杉、冷杉,塔前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栽的树一年比一年高。”王学堂觉得这些树木就像孩子,照顾它们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夫妻俩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1992年,王刘洋出生,儿子的到来并未改变他们的工作节奏,稍微大一点就被抱着进山。一天中午,夫妇俩在塔上忙于工作,3岁的王刘洋在塔下找不到父母,竟然自己向塔上攀爬。“我看到他的时候,已经快爬到塔顶上了,太危险了。”如今回想起来,朱彩芹仍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夫妻俩在塔上干活,4岁的王刘洋为了追野兔越跑越远。“在塔上叫了好多次也没人应。”朱彩芹慌了神。正值防火高风险期,她不敢离开瞭望塔。丈夫在塔下寻找近一个小时,才在林中找到已经睡着的儿子。“万一被狼叼走了可怎么办!”时隔多年,朱彩芹依旧红了眼眶。
  山中生活,困难很多。“刚开始电都没有,我们点蜡烛,一个防火期三个月,发的蜡烛有限,得省着用。”朱彩芹说,后来通了电,“刚开始供电电压不稳,灯总是闪,眼睛都看不清楚。”以前塔下不通车,夫妻俩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每年3月,积雪尚未消融,他们就要背着20几斤重的物资步行3公里,再骑行6公里,才能到塔下。
  在没过膝盖的积雪中进山,在炎热的夏季忍受蚊虫叮咬,防火期吃不到新鲜肉类和果蔬,远离都市繁华……这些足以“劝退”很多人的困难,却是他们守了30多年的日常。
把一切奉献给大森林


  “以前我挺不理解妈妈的,觉得她对我有亏欠,现在自己当了瞭望员,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更能了解父母的不易。”王刘洋说。
  黑黑瘦瘦的他平时不太爱说话,和妻子徐盼像是父母的翻版。徐盼觉得,在外人眼里婆婆朱彩芹因为工作获得过很多荣誉,但背后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于普通女性来说家庭和事业很难两全,我婆婆真的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大森林。”
  受父母影响,王刘洋和徐盼也在沾河林区担任瞭望员。今年春天,二人接到调令,由原来的473塔调到651塔,和尚未退休的父亲王学堂一起接力守护这片承载着两代人故事的森林。
  每年的防火期,森林防火瞭望员们要在山里待6个月左右,食物以干菜、土豆和速食品为主。塔下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是朱彩芹夫妇曾经的小家,屋子里有不到2米长的火炕,桌子上放着信号不稳的小电视。
  在林区长大的朱彩芹并不觉得有多苦,但对曾在哈尔滨打工的儿媳徐盼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挑战。她活泼开朗,踏实能干,是个爱笑爱美的“90后”姑娘,可一进大山,她的生活就突然变了模样。
  不能吃喜欢的火锅,没有室内厕所,夏天不能穿漂亮裙子,有时甚至还会断网断电。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徐盼的活动范围都在这片很少有人出没的林子里。
  “化了妆也没人看。”徐盼笑着说,却没有抱怨。为了结束夫妻俩聚少离多的日子,她选择和丈夫一起守塔。现在她也会带着女儿进山,“我女儿可喜欢森林了,就愿意跟着我们上塔。”
  爬上高高的瞭望塔,周围的森林和远处的山水尽收眼底。王刘洋夫妇没时间欣赏风景,而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连接电路,给设备开机,观测周围情况。塔上的小屋,站两个人就很拥挤。
  透过瞭望室的窗子便能看到山中日出日落,晴朗的夜空中不时有流星划过,可瞭望员的工作并没有这般诗意。“以前觉得夕阳可好看了,现在看多了没啥感觉。”徐盼说。对于这对沾河林业局最年轻的夫妻瞭望员来说,这份工作是责任,也充满挑战。
继续坚守“夫妻塔”


  忙碌的工作让朱彩芹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她患有红斑狼疮,由于常年服用激素药物,她的股骨头坏死,平时出门需要拐杖协助。患病后她依然坚持上塔。不能受紫外线照射,她就“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和帽子。
  “这工作不容易,但总得有人做,我不奉献谁奉献呢。”2018年的秋天,朱彩芹正式退休。如今退休近5年,她还常常将“我还没干够呢”挂在嘴边。回忆起塔上惊险又辛苦的时光,她说,“守了一辈子的大森林,我真的舍不得。”
  如今,丈夫、儿子、儿媳一起守护“彩芹塔”,朱彩芹既不舍又高兴,“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希望他们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面粉、方便面、杂粮、罐头、重20千克的桶装水……王刘洋的车上塞得满满当当,都是上山后要用到的物资。“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我们3个月都不会下山,每次物资都得准备充分。”徐盼说,在防火高风险期,塔上必须有人盯着,夫妻俩往往一个住塔上,一个住塔下。
  “这是在瞭望时候用来定位的地图,如果发现哪有着火点,先定位,再用量角器测量……”话少的王刘洋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地图的用法。他手中的地图已有20多个年头,粘在一块木板上,贴满了胶带。
  “以前要步行五六公里,现在车能直接开到塔下,模拟对讲机也都换成了数字对讲机,还有太阳能电瓶充电。”王刘洋说,随着条件改善,他们要做得更好,继续在这座“夫妻塔”上坚守。
  “我没啥困难,还有很多同事比我的条件还要艰苦。”王刘洋说。据了解,在沾河林业局,像这样的瞭望塔还有22个,条件最艰苦的,要徒步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还有许多森林防火瞭望员像朱彩芹一家一样,在孤独中迎着日出,守着星辰,用耐心和爱心守护着森林。
   (本报记者戴锦镕 王君宝 谢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