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新华影像

逐梦青春“燃”天山

新疆各族青年奋斗身姿素描

(2023年05月04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逐梦青春“燃”天山
 
新疆各族青年奋斗身姿素描

( 2023-05-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五四青年节
 
  ▲新疆喀什古城,麦吾兰·图拉克在店内为旅拍顾客编辫子(4月21日摄)。 本报记者李响摄
 
 
  ▲新疆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中学,阿依纳古丽·拜格居力(左)在室外给学生们上“沉浸式”语文课(4月27日摄)。  本报记者李响摄

 
 ▲新疆沙湾市商户地乡的一处麦田,杨皓然(右)给徒弟巴合旦尔·杰恩斯讲解无人机的操控要领(4月19日摄)。                                                                        本报记者苟立锋摄
 
   晚春时节,天山南北万物竞发、生机勃勃。
  绿意盎然的喀什古城里,29岁的维吾尔族小伙麦吾兰·图拉克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进店的游客,帮助他们挑选最合适的民族服饰,留下最满意的旅行照片。
  广袤无垠的沙湾田野上,“90后”杨皓然手里熟练操控着无人机,为80亩小麦喷洒农药,心里琢磨着自己的300多亩棉花,今年再搞点什么“新玩意”。
  帕米尔高原上的一所中学校园里,27岁的柯尔克孜族姑娘阿依纳古丽·拜格居力把孩子们带到小花园里,亲身体验“百般红紫斗芳菲”,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充满活力。放眼天山南北,各族青年正乘风追梦、奋斗圆梦,在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为自己、为家乡、为未来书写着新的精彩。
“老服装”的新秀场


  5月的喀什古城,街景如画,游人如织。
  走在老城的巷道里,经常能看到身着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维吾尔族服饰的外地游客。他们或在赭黄色的民居墙边,或在斑驳的木头门外,摆出优美的姿势拍照留念。这是当下流行的旅行方式,能够让游客感受到沉淀在建筑和服饰里的文化韵味。
  早在2018年,麦吾兰就开始为游客们提供这样的服务。他的旅拍店是老城区里第一家为游客提供复古服饰和旅行摄影服务的商户。“老城升级改造后,游客越来越多。这种变化给了我创业的机会,也让我能够和更多人分享新疆的文化。”
  麦吾兰店里提供的复古服装和饰品,大多由他根据书籍和资料中的信息自行设计,在当地经验丰富的裁缝和匠人的帮助下制作完成。“不同时代流行的服装有所不同。我所做的少数民族复古服装,现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它们不仅没有消失,还在一些新的秀台上展现出魅力。”
  去年,麦吾兰被选为喀什市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人。这是当地政府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设立的项目,获得该头衔的人能够根据需要得到相应的资金、设备或者展示平台等方面的支持。
  眼下正是喀什古城的旅游旺季,麦吾兰每天要接待六七名顾客。为此,除了请妈妈和姐姐过来帮忙,他还雇了10多名当地年轻人。他们不仅为顾客化妆拍照,还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图片来吸引顾客。
  近年来,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2018年至2022年间,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约5.4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50万人。特别是在南疆四地州,吸纳带动5万余人在旅游领域就业实现脱贫。
  现在,喀什古城里已有近200家提供旅拍服务的店铺,不少都是今年新开业的。麦吾兰并不担心竞争对手的增多。他说:“不同的店带给游客更多不同的选择,能吸引更多游客,对喀什的居民和旅游从业者来说都是好事。”
  两个月前,麦吾兰开了自己的第二家店——一间咖啡馆。在他自己设计的店里,有块4平方米的沙地,上面摆放着当地居民经常使用的木质摇篮、乐器和铜壶。“这些老物件代表着传统,咖啡馆则是较新的事物,它们在一起就是喀什现在的样子。”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千百年的时光赋予喀什古城多彩斑斓的文化元素。麦吾兰认为,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展现喀什古城不同角度的美。在他的咖啡馆里,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小型展览,包括摄影、油画作品和一些来自民间的静物。
  办展的合作伙伴中,有不少像他一样希望在文化领域创业的年轻人。“这是好事。传统文化和旅游发展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现在我有能力免费为其他年轻人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我希望新疆富有魅力的多元文化能被更多人看到。”
棉田里的“新农人”


  天山新雨后,田间春管忙。
  一场春雨过后,杨皓然和“徒弟”巴合旦尔·杰恩斯来到沙湾县的一处农田,操作无人机为80亩小麦喷洒除虫剂。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年工作的开始。眼下,新疆北部地区棉花播种正在陆续开始,杨皓然的团队将使用无人机对数百亩棉田实施管理。
  “除了小麦,棉花也是我们的服务重点。”杨皓然说。新疆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产能约占全国的九成。他所在的沙湾是新疆北部重要产棉区,全市种棉面积近年来保持在175万亩左右。
  杨皓然是沙湾一家农用无人机公司的负责人。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家乡扎进土地,经营着300多亩棉田。“无人机作业省时省力省水,效果比拖拉机好得多。”2018年,他发现了无人机“务农”的商机,果断成立公司,摇身变为“开飞机”的“新农人”。
  “我从小就在棉花地里长大,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杨皓然说,父辈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很辛苦。现在,农业机械化已经在沙湾市普及,无人机等新设备的使用率也在提高。
  通过近10年的持续努力,新疆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90%。眼下,天山南北的棉农正借助卫星导航、大型农机等实施机械化作业,全面开展棉花播种工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杨皓然的“新农人”团队也茁壮成长。团队的13人都是“90后”。“我们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农忙时,他们在田间地头到处奔波,忙得脚不沾地;农闲时,他们给当地农民做飞手培训。杨皓然告诉记者,现在农用无人机飞手比较吃香。“一架载荷40公斤的无人机,一天可飞完1000亩地。一亩地可挣4元,有人一年挣了20多万。”
  但沙湾飞手们的梦想并不止步于此。最近,杨皓然正着手做一个智慧农业示范项目:通过无人机光谱分析,作物长势、土壤含水量等数据都会实时反馈给水肥设备,从而实现地块精准管理。这也是杨皓然心心念念的现代化、智能化田间管理的方向之一。
  近几年,杨皓然团队为数百名当地农户开展了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培训费用全部由当地政府支付。“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户掌握新技术、使用新设备,使他们都能跟得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增收致富。”
  雨后的田野,绿色向天边蔓延。数月后,这里将迎来金色的麦浪、白色的海洋。
高原上的新希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望了望窗外晴好的天气,阿依纳古丽笑眯眯地对讲台下充满期待的学生说:“今天,咱们到楼下小花园上课!”孩子们兴奋地炸开了锅,叽叽喳喳排队下楼,迎接这场春天里的语文课。
  阿依纳古丽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工作不满3年的她,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优秀的教学质量,得到全校师生广泛认可。
  阿依纳古丽常发挥自己作为青年教师的优势,用别出心裁的点子打磨教学工作。这次,她带学生到户外上课,正是想趁着春光,教授学生古诗《晚春》,让他们身临其境沉浸感受诗词意境之美。
  阿依纳古丽的家乡阿克陶县位于帕米尔高原,全县90%以上处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区,自然环境艰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她却在离家5000公里外的浙江省温州市度过了高中时光,后来进入首都师范大学就读。
  “如果不是国家设立了内高班,我可能很难有机会到新疆之外的地方去,到首都上大学更是不敢想。”她说。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养育她们兄妹仨,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
  从2000年开始,我国陆续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开设“内地新疆高中班”,让数以万计新疆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并为他们减免学费、提供食宿交通等生活费用。截至目前,这项工作仍在继续,获益的新疆学生已经超过10万人。
  在回到家乡任教前的近10年时间里,阿依纳古丽去过许多其他省份的城市和村庄,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这样的经历使她在教学时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鲁迅作品时,她会把自己在鲁迅故居的留影给学生展示,并讲述自己在那里吃到的食物、看到的景象,让学生能够有更具体的感受。
  15岁的吐汗尼木·亚森是阿依纳古丽班上的学生。她告诉记者:“我们都很喜欢阿依纳古丽老师。她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她让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能写出自己的精彩故事。”
  加马铁热克乡中学校长艾尼·卡德尔介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队伍的80%以上。这些年轻人工作积极、富有活力,教学方法新颖有效,对学生们很负责任。
  上完语文课,阿依纳古丽带学生去食堂吃午饭。“学生们吃午饭是免费的,有财政拨款,每天不重样。家长也都很支持教育,我们工作起来更有劲儿。”阿依纳古丽说。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边远、经济落后地区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相继启动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教育扶助等教育惠民工程。
  “也不是没想过留在大城市,但是一想到家乡的孩子更需要我,就坚定了回来的决心。我希望用知识影响更多孩子,回报国家的培养。”当被问及为何返回家乡投身教育,这位柯尔克孜族姑娘腼腆地笑了。
  “事实证明,我做的事很有价值。”阿依纳古丽说,“我希望并且相信,我的学生们将来能有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一技之长,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追寻自己的梦想。”
  (本报记者邓玉山、李响、马锴、王科文、苟立锋、郭燕、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