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家园

05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关注·进博会

08版:新华国际

09版:草地周刊

10版:人文漫笔

11版:时空走廊

12版:神州风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1月10日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会议指出,要适应病毒快速传播特点,切实落实“四早”要求,以快制快,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要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地区疫情歼灭战,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要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准确分析疫情风险,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采取更为精准的举措。要大力推进疫苗、药物研发,提高疫苗、药物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在落实各项防疫举措的同时加强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举措不能放松,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要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等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蹲点小岗村看乡村振兴   雷松林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的站长。
  记者近日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蹲点采访,在改革大道旁边,博士工作站的牌子引人注目。不远处,党的二十大代表、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群之正向村民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商讨推进乡村振兴事宜:要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
  一年多前,小岗村博士工作站挂牌成立。“17位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科领域的博士相聚于此,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雷松林说,他4年前因基层社会治理相关课题与小岗村“结缘”。今年3月,他决定扎根小岗,受邀担任凤阳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教育培训等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先振兴。”说起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快人快语。
  令李锦柱高兴的是,近年来,三类“新面孔”在小岗村多了起来:“一是得益于‘引智上岗’,一批博士和外地企业家慕名而来;二是本地人才快速培育,有的已成长为致富带头人;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走进凤阳县小岗产业园,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蒸煮车间机器轰鸣,经过多道环节后,一袋袋“小岗”大米从这里奔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公司现在订单‘饱满’,生产线处于满产状态,今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蒸谷米公司董事长严伟龙说,“今年3月开始建设二期立筒仓项目,前不久把一套蒸谷米专用设备销往了广东省。”
  新企业、新项目在增多。今年以来,投资约6亿元的小岗村春禾智慧农业科技园项目签约;投资1.2亿元左右的垚鑫生态甲鱼养殖项目一期建成;新锣食品等项目正在建设……一条健康食品产业链雏形初现。
  记者在小岗村蹲点采访发现,这里不仅二产跑出“加速度”,一产抓粮也不放松。在田间地头,收完水稻后,村民有的在犁地、耙地,有的在播种小麦、油菜。
  在北大荒农服集团凤阳小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记者看到遍布田间的新装备。“这是风吸式杀虫灯,今年安装了50盏,全部采用物理杀虫,实现绿色种植,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公司总经理助理闫大明说。
  周群之介绍道,全村近年来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科技、机械对农业支撑增强,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小岗村不断完善旅游产业链,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走进小韩庄特色民宿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星罗棋布的农家特色小院里,既有装修舒适的客房,也有充满野趣的庭院。项目负责人孙彪说,该项目是小岗村旅游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开始建设,预计明年春节前投入运营。
  李锦柱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抓好粮食生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并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记者姜刚、朱青、金剑)新华社合肥11月10日电
基层治理的汕尾探索
基层治理的汕尾探索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广州11月10日电(记者王攀、孙飞)“某村民家庭矛盾纠纷已妥善调解”“村中可能存在消防隐患,网格员已前往”……日前,走进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一张实时显现“民情地图”的电子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这张“地图”上,3名网格员定时巡查的信息即时可见,从村口垃圾乱堆到村民纠纷排查,这些滚动更新的信息形成了电子化、可追溯、可核查的“发现—上报—处置—回访”的闭环体系。
 
  近年来,汕尾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情地图”创新社会治理,以乡村振兴巩固成果,持续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使用‘民情地图’,村民、网格员和村干部随时沟通村务,反映和解决问题。”新山村网格员李学智说。近半年,村里已处理84起矛盾争议。
 
  “民情地图”不仅在电子屏幕上,也在老百姓的手机里。新山村党支部书记吕湖泳说,现在村集体“三资”、财务收支公开等工作,村民都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查询,“连买盒饭的发票都清清爽爽”。
 
  矛盾少了,产业富了,村民回来了。村民吕凯旋说,几年前,这里还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约6000元的广东省定贫困村。
 
  如今的新山村,道路平直、村居整洁,一派兴旺场景。“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建成红色文化街,村子不但脱了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增长到4万多元。”吕湖泳说。
 
  新山村的实践,是汕尾利用大数据构建“民情地图”、创新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场景。
 
 
 
  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汕尾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创新开发应用“民情地图”基层治理平台。
 
  汕尾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叶红生说,这一平台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32个党政机关单位共435类数据,上线“疫情防控”“返贫监测”等13大类35个应用场景,初步建成“人、事、地、物、组织”的汕尾民情数据库。
 
  与“民情地图”相匹配,汕尾构建网格化管理队伍和机制,即知即处化解“影子矛盾”。目前,汕尾全市共划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组建起一支覆盖全域管理、数量达1.8万余人的“全科网格”队伍,由网格员实现各类数据上报处置,及时全面掌握基层要情动态。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
 
  叶红生说,近期有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个别村民因建房产生纠纷。村民所在的镇政府召集多个部门走访调查,最终化解了矛盾。
 
  2019年至2021年,汕尾市分别排查调处基层矛盾1965起、3021起、4352起,成效逐年提升。
 
  “民情地图”持续夯实基层阵地,政风民风不断改善,汕尾营商环境加速优化。国内外汕尾乡贤创办的企业有2万多家,不少侨胞曾经“只愿捐款、不想兴业”,如今积极回来投资实业。
 
  “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更有信心回来投资创业了。”仁恒置地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钟声坚说。记者了解到,2020年、2021年当地举办了两届汕尾发展大会,签约总投资额均超千亿元。2021年,汕尾经济同比增长12.7%,增速排名广东第一。
 
  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说,近几年汕尾通过党建引领、夯实基础、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力量集成,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现代治理体系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闪亮品牌。
 
汇合作之力 谋共享之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年答卷
汇合作之力 谋共享之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年答卷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11月5日在第五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拍摄的诺和诺德展台。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东海之滨,浦江奔涌,万商云集。
 
  11月10日,党的二十大后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圆满收官。
 
  这是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创举——
 
  作为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进博会2018年启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郑重宣示:“这届进口博览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就是要欢迎各国朋友,把握新时代中国发展机遇,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这是中国搭台全球共襄的盛举——
 
  年年如约举办,年年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云集,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约2000个首发首展商品亮相,从跨国大公司到家族小企业,从亚洲腹地到非洲之角,一个个“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进博故事,记录五年进博的累累硕果。
 
  “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盛况——东方之约 世界回响


 
  又是一年丹桂香,形似“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敞开大门,拥抱八方来客。
 
  “今年我提前做了准备,就是为了不错过进博会。”新西兰乳企纽仕兰研发总经理罗伊·范登克说,“五届进博会,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新西兰牛奶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也进入中国边远城镇。”
 
  世界经济寒潮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中,进博会带给四海宾朋的是春风般的暖意。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五年进博,一诺千金——
 
  “五年级生”,进博会上的这一徽章,被一些连续五年参展的展商佩戴在胸前,十分抢眼。
 
  尽管国际局势变化和疫情肆虐,进博会众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进博老友”之一,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五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进博会从未“爽约”,展示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五年进博,五彩缤纷——
 
  2019年优化调整展区设置,2020年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2021年设文物艺术品板块,2022年新设农作物种业和人工智能等专区。展区设置与时俱进,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乘风破浪的种子”,这是今年新设的农作物种业专区悬挂的一条标语。
 
  “这次首展了行业创新的植保方案、迪卡玉米新品种、矮秆玉米育种技术等,希望借进博会东风,更快地把先进品种引进中国。”拜耳作物科学蔬菜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一凡说,本届展位面积是首届展位的三倍多。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各国优质商品和服务通过进博会平台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将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水平联通,成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五年进博,答卷精彩——
 
  一展惠全球。从首届进博会的累计意向成交额578.3亿美元,到本届的735.2亿美元,五年来一场场签约、一笔笔订单,汇聚起共创未来的进博力量。
 
  “进博会给我们带来难以想象的契机,实现无可限量的合作。”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彬说,去年进博会上,企业与山东签约并于今年10月在青岛举行了工厂奠基和公司揭牌仪式。今年进博会上,双方深化合作,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等7个重磅合作项目将落户青岛。
 
  一展集众智。五年虹桥论坛,通过几十场分论坛,全球政商学界人士紧扣开放、合作、共赢等关键词,激荡思想、凝聚共识。
 
  5日进博会开展当天,国际组织代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通过线上线下“共聚一堂”,参加《世界开放报告2022》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说,世界开放报告的“加入”,进一步增进了“虹桥智慧”。
 
  一展促交流。8日中午,在“四叶草”中央广场,清脆的唱腔、铿锵的鼓声,一出西游记故事的皮影戏上演,引来阵阵喝彩。像这样的文化公益演出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举办70多场次。展示非遗文化、百年老字号品牌,设立城市会客厅……进博会上各种人文活动精彩纷呈。
 
  五年来,扎根于高水平开放的沃土,进博会的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不断凸显。当初的一粒种子,如今长成一棵常青树,冠盖如云、生机盎然。
 
交融——开放合作 共享机遇


 
  在美国企业德州仪器的展台上,最显眼的展品是一辆上汽制造的智己电动汽车。
 
  为何把进博会上的“黄金位置”留给中国企业?原来,使用了德州仪器芯片的这辆汽车,前后车灯会用投影“表达心情”。中外企业携手,让电动汽车加速跑进居民日常生活。
 
  “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进博会上一系列融合全球智慧的展品,证明了开放合作、共享机遇是大势所趋,“拉手”是人心所向。
 
  五年来,中国“大市场”磁力愈发强劲——
 
  “我们是进博会最忠实的粉丝。”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向伟明说,通用电气已经连续五年参展进博会。呼应中国的“双碳”目标,今年展示了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概念模型,是该项目在中国的首展。
 
  在向伟明看来,中国市场是通用电气的全球第一大能源市场、第二大航空和医疗市场,至关重要。“市场预计,未来20年中国需要7000到8000架飞机。通用电气将继续和中国商飞紧密合作,支持C919在中国的运营。”
 
  《世界开放报告2022》对此评价:“连续五年如期举办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释放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积极信号,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中国担当。”
 
  五年来,世界“大合唱”声音愈发响亮——
 
  埃塞俄比亚姑娘海尔是第五届进博会的专业观众,目前在上海从事埃中咖啡贸易。
 
  “今年8月,肯尼亚成为第一个向中国输出鲜食牛油果的非洲国家,我也希望把埃塞俄比亚的更多产品带来中国。”海尔说,仅上海就有超过7000家咖啡厅,中国大市场的潜力让人激动。
 
  既有企业参展,也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乃至最不发达国家;既有聚焦美好生活的消费品、农产品,也有展现全球领先科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和技术装备……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中国向世界张开双臂,用开放姿态引来世界共鸣。
 
  五年来,合作“大平台”动能愈发澎湃——
 
  除了展示即将上市的创新药,还要展示自己的中国合作伙伴。本届进博会上,11家罗氏中国加速器成员企业首度集体亮相。这些成员企业从220多家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研究领域涉及蛋白降解、表观遗传学等多种生物学新机制。
 
  作为一个创新孵化平台,罗氏全球首个自主建立并运营的加速器将在2023年春季投入使用。罗氏中国加速器负责人唐秋嵩说:“我们愿助力本土创新企业将前沿理念转化为下一代药物或诊断技术。期待更多初创企业加入,让创新的种子在中国开花结果并走向世界。”
 
  从“做生意”到“求合作”,五年来,进博会作为国际合作大平台的动能愈发澎湃。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认识到,来进博会不是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寻找长期合作伙伴的难得机遇。
 
同行——互利共赢 共创未来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步履不停、初心不改,五岁的进博会朝着“越办越好”的方向稳步迈进,吸引越来越多的展商赴东方之约。
 
  这是一座多边合作之桥。
 
  “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顺应历史大势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应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虹桥论坛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经济最新和最紧要问题坦诚交流。
 
  有观察人士指出,进博会上的声音反映出中国市场的走势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推动世界各国开放合作具有很强参考价值。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说,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难题,需要更多进博会这样的合作对话平台。
 
  这是一座普惠共赢之桥。
 
  来自菲律宾的咖啡公司,准备用进博会上的收入帮助遭遇火山爆发和受流行病困扰的农民改善生活;
 
  来自阿富汗的小伙儿背负“全村的希望”,每卖出一张地毯,就能为一个阿富汗的普通家庭提供一年的生活费;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骆驼奶厂,乘共建“一带一路”东风而建,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开销路;
 
  ……
 
  迎的是五洲客,计的是天下利。
 
  五年来,进博会敞开怀抱,共创机遇、共享繁荣,这一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写照。
 
  这是一座通向光明未来之桥。
 
  第五届进博会刚刚收官,第六届进博会的进程已开始加速。
 
  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局长盛秋平介绍,不少参展商已经报名,仅11月6日当天,就有约60家企业和机构签约第六届进博会。
 
  谈起为何早早预定第六届进博会,展商们不约而同说出一个关键词:信心。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五年来,贺利氏享受到中国的开放与进博会为企业带来的机遇,相信进博会将“越办越好”。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说,在世界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疫情影响的背景下,进博会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大市场的热度。
 
  行而不辍,方以致远。五年进博会向世界交出一份圆满答卷,面向未来,中国同各国携手,必将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记者姜微、韩洁、熊争艳、何欣荣、伍岳、周蕊、严赋憬)新华社上海11月10日电
 
 
李克强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文物修复移交仪式
李克强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文物修复移交仪式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柬埔寨暹粒11月10日电(记者吴黎明、毛鹏飞)当地时间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首相洪森特别代表、副首相谢索帕拉陪同下,在暹粒参观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年成果展,并出席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仪式。

  李克强首先听取了关于中柬在文化遗产领域持续开展合作的介绍,并饶有兴趣地在成果展板前驻足观看,详细询问修复文物的工艺技术、使用的建筑材料、文物科研、古迹保护措施以及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等情况。

  李克强在文物修复移交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今年适逢中柬文化遗产交流合作30周年。多样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包容合作,使人类文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中柬两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相互学习和借鉴是中柬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柬两国人民对彼此国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是双方友谊的坚实基础。各国人民之间的往来既是不同文化的相遇,也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当前形势下对于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也具有重要作用。

  李克强表示,吴哥古迹不仅是灿烂高棉文明的集中呈现,更是柬埔寨民族的骄傲。长期以来,东西方不少国家都积极参与了吴哥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今天我们移交的茶胶寺项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吴哥古迹国际行动框架下,中国政府实施的第二处修复项目。这是一件有利于柬埔寨、有利于中柬友好、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好事。希望吴哥古迹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焕发更大生机。

  李克强指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需要交流合作,国家间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也离不开交流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愿意吸收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各国开展包括经济、社会、人文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知相通,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谢索帕拉表示,柬中亲如兄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彼此间的密切合作助力了柬快速发展。柬方感谢中方为柬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积极提供帮助,愿同中方弘扬传统友谊,密切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推动柬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肖捷参加上述活动。

 
在中国航展,海军舰基装备首次成体系亮相
在中国航展,海军舰基装备首次成体系亮相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州11月10日电(记者黎云、孙鲁明)8日开幕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中国海军舰基装备首次成体系亮相,展示中国海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成果。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中国海军已经形成以舰载战斗机、直升机、预警机、教练机四大类平台为基础的舰载机体系,初步实现了从岸基向舰基的跨越发展。本届航展首次设置“海上攻防”展区,集中展示了海军现役歼-15舰载战斗机、直-9S舰载直升机、空警-500H侦察预警机等10多种海上作战装备,充分展现了海军航空武器装备整体实力的提升。特别是一架外挂12枚导弹的海军现役歼-15舰载战斗机模型,成为展厅里的亮点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不断提质增速,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装备体系正在形成。这次参展的海军装备多服役于海上大型作战平台,能够承担海上警戒、救援、攻击作战和火力支援任务,还可承担运送部队武器装备、物资,及战场救护等任务。

  据海军装备部相关部门介绍,人民海军正在加快远海防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步伐、推进多样化综合作战能力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天舟五号完成发射前全区合练
天舟五号完成发射前全区合练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海南文昌11月10日电(李国利、黄国畅)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任务10日下午组织发射前系统间全区合练,目前各系统已经做好发射前准备工作。

  这次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2022年度收官之战,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第200次航天发射任务。“这是点火发射前参试系统最多最全的一次综合模拟演练,也是发射前的最后一次合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说。

  目前,各系统状态良好,正按计划开展火箭加注前准备工作。

 
歼-20歼-16飞行员详解飞行展示实战意义
歼-20歼-16飞行员详解飞行展示实战意义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于11月8日至13日在广东珠海举办。航展上,中国空军50型武器装备集中展示,歼-20、歼-16飞行展示震撼全场,展示了空军日新月异的装备水平和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空军歼-20飞行员王震、歼-16飞行员张阳就飞行展示的实战意义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记者在现场看到,4架歼-20穿云而来,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四机钻石队形编队盘旋,双机大速度迎头交叉,单机两次半滚转、水平翻转、斜下降急转……“这些都是实战化的飞行动作,也是部队日常训练中经常用到的动作,要求飞行员对飞机性能十分熟悉,对周围环境态势感知十分清楚,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操纵战机能力以及满格的战斗精神。”王震说。

  歼-20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特点。王震介绍:“四机钻石队形密集编队,主要考验的是飞行员精准操纵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歼-20涂装基于隐身设计需求,标志线不明显,队形判断难度大,4架机要进行密切协同、默契配合,才能使动作整齐划一。”

  在15分钟的飞行展示中,为了增强展示效果,飞行员多次调整编队转弯坡度,不断提高难度,在进行大仰角快速向上爬升动作时,飞行员还需要承受近6个G的载荷。

  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在珠海进行的歼-16飞行展示诠释了这句话。

  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持续大载荷下连续斤斗、垂直拉起……短短9分钟,歼-16展现的都是高难动作,赢得现场观众不断喝彩。

  “今天展示的动作不仅好看,而且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张阳介绍,“上升急转和下降急转,动作难度很大,但实战适用性很好。重型战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完成急转,需要较高的能量来保证机动能力,同时需要飞行员目视判断准确、驾驶水平高超,才能完美呈现。”

  作为战斗员,飞行员“展”的是一流装备,“示”的是一流的飞行技术、一流的实战能力。看起来炫酷刺激的表演动作全部源于空战需要,体现的是空军飞行员的智慧、血性、担当和维护国家空天安全的坚定意志。

  “未来空战态势越来越复杂,难度强度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具备敢打必胜的决心、超前的作战理念和过硬的技战术能力,在实战化训练中提升打赢本领,时刻做好战斗准备,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王震说。

  参加此次航展的歼-20、歼-16来自空军某飞训基地,这是空军第一支组织夜航训练的部队、第一支“蓝军”分队,先后有10名飞行员斩获空军“金头盔”“金飞镖”。

   (记者刘济美、郭明芝、郭中正)

   新华社广州11月10日电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留心促销规则
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示:留心促销规则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赵文君)每到“双11”购物季,“全年低价”“巨惠特卖”的促销广告铺天盖地,商家推出预售、满减、红包、优惠券等促销手段,各类“种草视频”“安利软文”接踵而至。根据往年“双11”期间消费投诉热点,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留心促销规则,理性购买勿跟风,明晓规则好维权。

留心促销规则


  今年“双11”,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新的保价政策,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保价规定复杂繁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套路。比如,“花高价”购买的商品半夜降价,商家以“优惠券、赠品等活动不在保价范围内”为由拒绝退差价。有的商家甚至下架商品直播链接,以此逃避保价规则。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提前明确保价时间、保价方式、价格范围等规定细则,并及时咨询商家和平台客服,必要时留存聊天记录、广告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便于遇到纠纷后维权。

  通常情况下“定金”支付后,如果消费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或因自身原因不想购买,“定金”不予退还。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认真阅读各平台和商家的预售及促销规定,详细了解定金及尾款支付时间、退还条件以及优惠券使用条件、折扣范围和期限等内容。切勿冲动支付定金,也不要忘记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

理性购买勿跟风


  针对直播带货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售后服务缺位、维权困难等问题,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资质全、信誉高、口碑好的正规直播平台,甄别直播商家是否有营业执照,不要随意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链接;下单前了解清楚商品主体信息、功能功效、价格质保等情况,关注商品的购买评价与其直播间商品的相符性;购买后及时截屏或录制商品的广告宣传、直播画面、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相关证据,以防商家下架直播视频。

  中消协倡导,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也不要被“低价爆款”“拍一赠多”等宣传迷惑而冲动消费,应该更加注重商品质量及服务,践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在往年投诉案例中,不少消费者反映营销类短信无法退订,甚至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订阅了品牌信息,总是被各类促销信息和推销电话骚扰。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仔细阅读各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相关隐私政策及条款,非必要不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同时,及时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单据,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等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消费者还要谨防各类电信诈骗。中消协建议,慎点红包领取及促销短信链接,如收到类似“免费中奖”“红包领取”等短信,尤其是页面跳转到其他网页并要求填写个人信息才可兑奖的情况,其中有可能包含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谨慎甄别购物平台,不随意点击网页、软件中的不明链接和弹窗进行交易,切勿私下进行汇款、转账;如果接到快递丢失、商品缺货、退货退款等信息或电话时,应及时联系平台和商家及物流公司的官方客服确认核实。

 
6G、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热点聚焦
6G、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热点聚焦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记者王思北、徐壮、张璇、马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9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的最新产品应用,到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发布,再到多场论坛的热烈讨论,6G、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成为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

  6G: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随着5G的商用,6G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受到全球业界关注,也成为本届大会与会嘉宾交流探讨的焦点之一。

  “6G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鹏城实验室研究员陶小峰表示,6G的网络速率将从5G的1-10Gbps提升至Tbps量级,以满足智慧交互、沉浸式XR、全息通信、数字孪生等新兴业务的超高速率传输需求。同时,6G研究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测试环境,以推动6G新一代候选技术的评估和标准化。

  本届大会发布的15项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年度领先科技成果中,其中一项就是“面向6G无线高速接入原型系统及测试环境——EAGLE 6G”,可提供6G关键技术的评估和测试能力,助力国际标准化。

  “未来,EAGLE 6G将助力提升6G创新生态体系实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数字经济社会发展。”陶小峰说。

  人机交互:智能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能够一边骑行一边导航的电助力自行车、用眼睛打字的眼动输入仪、集手机和头盔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头盔……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人机交互在生活中的应用让观众眼前一亮。

  “这款自行车装载了4G网卡、Wi-Fi和蓝牙功能,通过智能语音助手可实现一边骑行一边听歌、导航等。”嘉兴哲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侯广辉介绍,电助力自行车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最长能骑行100多公里。

  在腾讯公司展区,一款可以用眼睛打字的眼动输入仪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仪器能够精准捕捉用户的眼球滚动,从而实现打字功能。展会工作人员介绍,对于残障人士、“渐冻症”患者等人群来说,通过眼球转动和凝视即可操作电脑完成输入,眼动输入仪帮助他们提升了打字效率,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外卖骑手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饿了么研发的一款集合手机和头盔功能的智能头盔,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计中加入传感器和硬件模组,一方面可以帮助识别骑手的安全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语音操作,减少对手机的直接操作,保障骑手人身安全。

  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骑手摔倒或受到撞击,头盔会启动SOS模式,可以向紧急联系人发送骑手位置坐标短信。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推广。

工业互联网: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链重构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当前,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已成为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延伸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伴随工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未来的工厂会是什么样子?在大会的工业互联网论坛上,中控科技集团创始人褚健向大家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可能就像一个驾驶舱,不论是现场的操作工、车间主任,还是各个部门负责人、企业总经理,都在跟界面打交道,跟手机、计算机打交道,变成‘无人工厂’。”

  与会嘉宾认为,当工业互联网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从工业物联到工业互联、再到产业互联的发展,需要多方参与生态建设。“新兴技术快速更新迭代,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单靠一家公司或一家供应商无法克服,行业数字化项目的实施和维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诺基亚集团副总裁乔什·亚纶呼吁道。

网络安全:筑牢数字文明的安全底座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携手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底板工程”,哪里有数字化、信息化,哪里就需要网络安全。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安全底板,亟须借助更多专业力量,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生态体系,打造网络安全能力体系。

  “数字文明在突破传统生产要素流动限制、促进市场效率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信息安全问题。”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说,这需要更加重视数字安全的基础作用,筑牢数字文明的安全底座,坚持自主可控对于新安全格局构建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表示,保障网络安全,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数字时代国家需要应对和解决的战略目标。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进入数字文明时代,网络安全的概念已经难以涵盖数字化带来的各种安全新挑战,亟须升级为数字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公司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呼吁更多科技企业共同为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书磊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李书磊在浙江调研时强调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11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调研期间,李书磊深入嘉兴、湖州、杭州等地的农村、社区和宣传文化单位,就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了解有关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

  李书磊指出,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要坚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紧密联系各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人们身边的喜人变化,大力宣传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宣传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引导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努力把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之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李书磊强调,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要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研究阐释,大力宣传党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要建好用好国家版本馆,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江西、北大宣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江西、北大宣讲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赖星)9日上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台办主任刘结一作宣讲报告。报告会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南昌设主会场,各设区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报告会上,刘结一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进行了系统解读和深入阐释。他指出,党的二十大对指引党和人民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报告会前,刘结一专程赶赴南昌航空城,在航空工业洪都C919大飞机部件厂房与企业干部职工进行座谈宣讲;10日上午,他又深入南昌大学,与师生代表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讲和互动交流。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魏梦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1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作宣讲报告,北大400余名师生现场参会。

  在北大办公楼礼堂,尹艳林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实质、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等六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

  尹艳林还为师生们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经济建设、科教人才、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他说。

  宣讲现场,师生们专注聆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房雯婧说:“作为一名考古学专业学生,我会珍惜时代机遇,在新时代广阔赛道上奋力奔跑,交出新一代考古人的青春答卷。”

 
袁媛: 守正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袁媛:
守正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11月2日,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袁媛向同事们分享戏曲创作心得。袁媛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回到工作岗位后,袁媛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她参加党的二十大的经历和感受。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袁媛表示,将创作更多优秀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曹力摄
 
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为打造“国之重器”奉献力量
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为打造“国之重器”奉献力量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10日电(记者杨思琪)站在数米高的模型试验台前,眼睛紧盯高转速的水轮机模型转轮,一边手持闪频仪,一边详细观测水流状态,将数据实时记录……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80后”产品设计部副经理王焕茂正在带领团队进行水轮机产品的设计研发试验。

  作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70多年来,哈电集团坚持科技领先和转型升级,创下了涵盖水电、火电、核电等领域200多项“中国第一”。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400兆瓦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机组都出自这里。目前,公司负责的金沙江上游叶巴滩水电站水轮机、银江贯流式水轮机组等国家重大项目,设计、生产正有序进行。

  这是黑龙江省坚持创新驱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一个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这里聚集的大批央企正瞄准国家战略和需求,坚持自主创新,保障重点工程和项目正常运转、产品按期交付,为打造“国之重器”奉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如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一批高水平人才正在集聚,为发展增添勃勃动力。”2009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王焕茂始终坚持在科研、设计一线。

  随着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他所在的产品设计团队不断壮大,今年新进40多名年轻人才。这支190多人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不乏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工艺优化、技术研发、质量攻关……晚上8点,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厚板厂内,“70后”高级主任工程师谢延翠依旧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正是谢延翠一如既往的奋斗目标。27年来,她立足高端合金材料,瞄准生产技术难题,带领团队研制出一系列重要新型材料,成功应用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箭体蒙皮等重点项目。

  谢延翠说,当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对铝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自己将继续向自主创新“无人区”进军,努力为国家重点领域铝合金材料供应增光添彩。

  如果说,新材料是“国之重器”的基础要素之一,那么发动机则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本。在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车间,几名身穿蔚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在大型机械前注视着电子显示屏幕,手指在一排排按钮上操作着。

  从跨学科到跨工种,从主持设备论证到搭建技术标准体系……46岁焊接专业总师助理郑欣攻克了发动机研制过程中诸多瓶颈问题,见证一项项新技术应用“从0到1”的历程。

  哈尔滨市平房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多家。“除了我们自身攻坚克难,还得益于一批同频共振的配套企业提供保障。”郑欣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我们将继续打通内循环,把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黑龙江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黑龙江将继续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技术专业优势,加强技术创新与攻关,全力跑出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制“加速度”。

 
“渔网小镇”不打鱼 蹲点巢湖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渔网小镇”不打鱼
蹲点巢湖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合肥11月10日电(记者水金辰、郭晨、屈彦)初冬午后,阳光洒在湖面,微风拂过荡起粼粼波光,数只大雁在湖面盘旋,不时发出嘎嘎的叫声,似在寻找合适的落脚水域。11月,正是候鸟迁徙高峰期,费世杰升起无人机,拍下这样的生态美景,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我乐于分享巢湖美景,也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守护这片山水。”费世杰说。

  费世杰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槐林镇的一名巢湖护鱼员。2020年,巢湖实施全域十年禁捕,靠打鱼为生的他跟随父亲交船上岸。从捕鱼到护鱼,转变的不只是身份,更是一种理念。

  “巢湖是我们的‘母亲湖’,以前巢湖养育了我们,现在我们守护巢湖。”费世杰颇为自豪地指着临湖湿地一处草丛说,“禁捕近三年来,下网偷捕的明显少了,但仍有一些人伺机而动。我用无人机在这里发现过藏匿的偷捕工具。”费世杰把无人机用在护鱼工作中,开阔巡查视野的同时,也拍摄了不少巢湖美景。

  槐林镇是全国重要的渔网生产基地。早在200多年前,这里的渔民就过着编织渔网、打鱼谋生的生活。“渔网小镇”依靠一张张网增加了沿湖百姓的收入,但随着巢湖过度捕捞愈演愈烈,渔网能捕到的鱼虾却越来越少。

  在推进巢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渔网小镇”300余名渔民退捕上岸,不少人转向渔网加工生产。在整个巢湖流域,5600余人上岸,共同守护巢湖生态。

  48岁的村民胡月平退捕后在家织网。记者来到她家时,未见其人,先闻堂屋内发出的机杼声。随着飞梭不停地跳动,渔网逐渐从一台约10米长的织网机中织出。“我一天能织约70张网,净赚200元左右,比起下湖打鱼要舒服不少。”胡月平说。

  在槐林镇的不少村庄里,机器声不绝于耳,很多农户家成了渔网企业的加工点。大汪村党委书记汪青桃说:“渔网产业藏富于民,我们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0000元。从临湖而渔到靠湖不吃湖,我们不仅让湖泊休养生息,也找到了村民致富的方向。”

  曾经热闹的渔港被槐林湿地所代替。去年底,占地190公顷的槐林湿地建成。穿行其中,记者看到,近湖浅滩处,一群白鹭缩着脑袋静静立在水面,偶有声响,便振翅飞起;湿地内各式乔灌木错落搭配,环境优雅静谧。今年7月,包括槐林湿地在内的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部建成,鱼翔浅底、百鸟翔集的生态美景复现。

  吴诗锦正通过电话,与印度尼西亚客商沟通即将发货的渔网。大学毕业来到槐林创业的他将产业瞄准中高端市场,近期他已经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接触,准备投入资金研发渔线新材料,提升渔网性能。

  随着环巢湖十大湿地建设完成,包括槐林湿地在内的3个湿地的管护,成为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玲玲的主要工作。“环境好了,来休闲度假的多了,每逢节假日,这里停满了私家车。我们正结合周边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打造消费新方式,让群众守着好山好水也有钱赚。”吴玲玲说。

  槐林镇是合肥推进城湖共生的缩影。作为环湖而居的省会城市,合肥系统推进巢湖综合治理,采取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移民搬迁等措施,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合肥经济总量增长约3倍,但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劣V类转为Ⅳ类,生物多样性也稳步恢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已达381种。

  合肥市副市长何逢阳说:“未来,我们还将协调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推动产业发展理念和市民生活方式深层次变革,让城湖关系更加和谐,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态环境。”

 
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途经中国的有4条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成立
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途经中国的有4条
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成立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武汉11月10日电(记者熊琦)《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东道国活动——全球迁飞区水鸟栖息地保护论坛9日在武汉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球迁飞区现状、典型水鸟保护案例、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等主题开展研讨,分享交流国际候鸟保护经验。论坛宣布成立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并发布《中国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网络倡议》。

  据了解,鸟类迁徙是候鸟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期往返的习性。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通道,途经中国的有4条,从东至西分别是西太平洋候鸟迁飞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中亚候鸟迁飞通道和西亚-东非候鸟迁飞通道。其中,仅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每年就约有210种5000万只水鸟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武明录说,中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1445种,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800多种,中国地处西太平洋、东亚、澳大利西亚、西非、东非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处,每年的迁徙期都有大量的候鸟途径我国,仅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数目线上就超过5000万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杨锋伟介绍,为了更好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中国认定了29处国家重要湿地和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建设了2200余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几乎涵盖了候鸟迁飞通道上所有的关键节点。

  得益于中国对湿地和候鸟的大力保护,很多珍稀濒危种群数量得到增加。朱鹮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6000多只;黑颈鹤从20世纪90年代的5000只增加到现在的1.5万多只;东方白鹳从20世纪90年代的3000只增加到现在的近1万只;黑脸琵鹭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只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只。

 
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近日在武汉和日内瓦两地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致辞中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动湿地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呈现的就是湿地场景。千百年来,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唱和,还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吟咏,抑或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描摹,无不承载着人们对湿地风光、诗意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湿地之美,美不胜收;保护湿地,贵在行动。大会正式通过“武汉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和执法,鼓励对泥炭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红树林、高原湿地、地下水系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纵览宣言,条分缕析、操作性强,为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形成保护合力明确了可行路径。

  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间,我国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迈步新征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的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不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全面保护,我国已经用行胜于言的实际作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湿地答卷”;展望未来,我们更要统筹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生机无限、诗意盎然的大美湿地。

     (记者梁建强、熊琦)

     新华社武汉11月10日电

 
若尔盖大草原深处:藏族父子守护河曲马
若尔盖大草原深处:藏族父子守护河曲马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深秋的清晨,若尔盖大草原笼罩在一片晨雾中,枯黄的草叶和草梗上结满了白霜。

  倏然间,“哒、哒、哒”的马蹄声急促传来,上百匹精壮的马儿穿透浓浓晨雾,奔腾而来,伴随着牧人响亮的吆喝声,马儿的阵阵嘶鸣此起彼伏。这些是河曲马,被誉为“草原上的舞者”。它们体形高大、姿态优美,尤以耐力强劲著称,特别适应寒冷的高原环境,是当地藏族群众生活中的亲密伙伴。

  河曲马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该县唐克镇盛产河曲马。

  唐克镇嘎尔玛村的牧场上有203匹河曲马。这个时节,怀孕的母马、成长中的小马都穿上了御寒的马衣。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唐克镇的牧民群众像对待自己亲人般珍视这种品质宝贵的马。

  谈话间,一人一骑疾驰如风,转眼来到记者眼前。这个名叫万玛王青的藏族小伙子瘦而结实,在马背上神采奕奕。他是一名25岁的赛马骑手,曾在四川若尔盖、甘肃玛曲等地举办的赛马活动中夺得冠军。参加赛马比赛,他最喜欢骑的是河曲马。他说:“河曲马不畏寒、力气大,哪怕几天几夜不吃东西,也能够坚持。”

  万玛王青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在马群中寻找适合赛马的苗子,同时也在严格控制体重,为来年开春后的赛马比赛做准备。他说:“选好适合的赛马后,就该训马了。”

  不远处,一位皮肤黝黑、身强体壮的藏族汉子向记者走来。他说:“我才这么高的时候,就骑着河曲马在大草原上放牧了。”他伸出一只手在胸口处比划高度。来者名叫东周,是万玛王青的父亲。

  近半个世纪的马背生涯,最让东周难忘的是一匹名为“龙噶”的血统纯正的河曲马。“龙噶”幼年时的毛发是青色的,年长后就变成了白色,和东周是生死相依的伙伴。

  2006年夏天,东周骑着“龙噶”前往夏季牧场。在翻一个雪山垭口时,它突然驻足不动,十分不安地扭头想往回走。东周敏锐地意识到前方可能有情况,果断调转马头返回。“才往回走了大概两百米,回头时就看见几匹狼从垭口隐蔽处慢慢走出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我和‘龙噶’。”东周吓出一身冷汗。

  “河曲马的鼻子相当灵,不仅能嗅出前方的危险,还能在过沼泽地时闻出哪里有坑不能走,哪里没坑可以走。”东周说,这是高原上的牧人和河曲马成为亲密可靠伙伴的原因之一。

  令东周担忧的是,现在许多年轻牧民喜欢买摩托车、汽车,对马匹的需求逐渐降低。为了保护河曲马,东周在2017年带头成立了若尔盖县唐克一湾种马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养殖河曲马,并对河曲马进行改良、调训,保护河曲马原种。如今,若尔盖大草原上纯正的河曲马数量明显增多。

  藏族群众爱护河曲马,河曲马也为藏族群众的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东周告诉记者,一匹纯种河曲马的种马市场价在12至13万元,2至3岁的小马也能卖两三万元,而一匹纯种赛马最高市场价可达30万元。

  另外,若尔盖大草原的优美风光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很多村民都开了藏家乐、民宿等,吃上了旅游饭。而骑马是游客青睐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一个旅游季下来,平均每匹马能给主人挣上万元的收入。”东周说。

  “我要养好河曲马,保护好纯正河曲马品种,让全国人民提起若尔盖大草原时就知道有河曲马。”东周说。万玛王青则希望自己能在更多赛马比赛上拿到冠军,让河曲马作为赛场名马的名声越传越广。

 (记者杨三军、康锦谦、张海磊)新华社成都电

 
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被重新发现并采取人工扦插繁殖保护“植物大熊猫”崖柏野外回归记
曾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被重新发现并采取人工扦插繁殖保护
“植物大熊猫”崖柏野外回归记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李晓婷、陶冶)晨光初启,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拯救繁育研究基地内却早已热闹起来,三辆货车运载近万株崖柏幼苗一辆接一辆驶入重庆市开州区雪宝山的林海中。
 
  从今年11月开始,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崖柏的12万株人工扦插幼苗将陆续回归野外,这是扦插繁殖的崖柏幼苗首次大规模集体回归野外。
 
  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综合科科长黄吉兰在冷风中裹紧外套。车子驶入雪宝山,摇摇晃晃地向上攀登,小小的皮卡车内塞满物资,记者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们挤作一团,听黄吉兰讲起“植物大熊猫”崖柏的故事。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崖柏在白垩纪曾繁盛一时,却因人类活动破坏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1999年崖柏被重新发现。目前,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不足1万株,仅在重庆市城口县、开州区等地山区分布。
 
  “野生崖柏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间,树龄均偏大,自然结实能力低下,种子也难以落到地面,人工扦插繁殖成为目前最主要的繁殖手段。”黄吉兰说。近年来,受气候、树龄结构等因素影响,野生崖柏仅在2012年出现过一次群体结实,这10年来再也没能结实。
 
  车子在公路边停下,一行人沿不足60厘米宽的小道往林子深处走去,一片坡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12万株崖柏回归野外,合适的回归地点至关重要。“崖柏喜旱耐寒,要找到适合幼苗回归的野外环境并不容易。”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告诉记者,此次回归选取保护区及周边6个区域,回归面积达3000余亩。
 
  黄吉兰脚踩登山鞋,手脚并用爬上斜坡。“斜坡能更好地将雨水排出,更符合崖柏的原生环境。”黄吉兰小心翼翼将崖柏幼苗埋入已经挖好的基底中,再翻土、压实,一株20厘米高的幼苗便在这里“安家”。
 
  掰开叶片揉碎,好似青苹果的香气绽出。据介绍,崖柏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特点,其抗逆性优于大部分植物,且崖柏特有的香味物质具有安神作用。
 
  “这些幼苗是去年3月扦插繁殖而成,在基地里观察了一年时间,它的根系已经非常饱满,须根也很发达,能够正常吸收养分。”黄吉兰拿起一株幼苗说。
 
  “自1999年发现崖柏至今,我已经和崖柏一起‘工作’了20多年。”黄吉兰打开手机,给刚种上的崖柏幼苗拍了一张照片。从野生崖柏调查到崖柏人工繁育,黄吉兰从未缺席。
 
  人工扦插的幼苗取自野外回归崖柏新枝上的嫩苗,扦插工作不比野外调查轻松。2020年,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启崖柏的扦插繁育工作。
 
  “所有嫩苗一早从山上取下,当天就得移栽至基地的培养基质中,否则嫩苗就会坏死。”崖柏扦插期,黄吉兰和同事们往往要通宵栽苗。“大家都睁不开眼时便坐在一起唱一首歌,歌唱完,就精神了。”山乡里晚风瑟瑟,常常传出黄吉兰和同事们的歌声。仅几周时间,他们便完成了数十万株崖柏幼苗的扦插工作。
 
  “一棵树的生长少则十年,多则百年,对濒危植物的保护需要静下心、沉住气。”杨泉说,植物保护短期内可能看不见效果,却对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杨泉指着远处的山崖眺望,“那里有一棵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野生崖柏”。黄吉兰又说:“那边崖柏更多,都在悬崖上。”
 
  夜幕四合,车子才匆匆赶下山,几个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山腰处与我们道别,第二天他们要前往山林深处的野外回归点进行幼苗栽种。今年12月底,12万株扦插崖柏幼苗将全部回归野外。
 
一只蚕吐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重庆黔江蚕桑产业发展一线观察
一只蚕吐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重庆黔江蚕桑产业发展一线观察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2018年10月18日,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新陆村村民杨秀林和妻子任六秀展示晚秋蚕茧。新华社发(杨敏摄)
 
 
 
本报记者李勇、韩振、周思宇
 
  诗人艾青曾说:“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黔江,蚕桑既是历史底蕴厚重的传统产业,也是新时代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
 
  “蚕宝宝”吐丝生财,废桑枝生出菌菇,蚕桑宴带动旅游,丝绸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近年来,黔江围绕蚕桑构建全产业链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的“丝路”。
 
蚕宝宝变成“金宝宝”


 
  “桑树连坡种,人家夹水居”。深秋时节,汽车沿着阿蓬江一级支流太极河行驶,来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太极镇李子村的一河两岸蚕桑产业园,微风轻轻吹过,泛起片片碧波。
 
  因土壤气候宜桑宜蚕,黔江自古就是蚕桑之乡,据《黔江志》记载,栽桑养蚕已有250多年历史。2001年,黔江区依托第一轮退耕还林试点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将蚕桑产业纳入“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20年来,蚕桑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发挥桥梁作用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成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黔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恩海说。
 
  太极镇鹿子村,村民刘春梅正忙着喂蚕。“我每季养6张蚕,今年收益4万多元。养蚕赚的钱比种玉米多得多咧!”刘春梅说,“养蚕就忙那一阵,闲下来还可以在家照看娃娃,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桑树。”
 
  养蚕是个技术活,为强化技术配套,黔江区组建3支区内技术队伍,引入3支区外专家队伍及25名蚕桑科技特派员,探索出适应黔江蚕桑生产的“六化五配套”技术路线,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不断提升。
 
  67岁的鹿子村村民卢远泽和老伴养了15年蚕,虽仅有十余亩桑田,但一年育蚕也能赚4万多元。“政府对蚕桑支持力度大,既给我们技术上的帮助,还补贴肥料钱。只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一直养蚕,这样也给子女减轻负担。”卢远泽说。
 
  随着蚕桑产业效益越来越好,村民纷纷将“蚕宝宝”迎入家门。太极镇蚕桑技术服务站站长王于春介绍,有的“养蚕大村”有几百人栽桑育蚕,桑田面积超千亩,一年到头他总是忙着技术指导,“只有10月之后育蚕告一段落,才能好好过一个周末”。
 
  目前,黔江已建成标准化桑园9.3万亩,养蚕大棚3.5万余个、共育室315个,蚕茧年产量达7万担,带动蚕农综合收入3亿元,“蚕宝宝”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宝宝”。
 
桑树田长出高效益


 
  “蚕宝宝”吐丝生财,桑树田也藏着致富的“大学问”:除了长出的“桑叶叶”喂了“蚕宝宝”,桑枝和田间空闲地都变废为宝,长出了好效益。
 
  走进重庆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只见桑枝被白色薄膜包裹成棒槌状,整齐排放在桑田中,香菇、黑木耳、猴头菇,一朵朵菌菇从膜洞处“绽放”开来。
 
  过去,蚕农们用废弃桑枝烧柴煮饭,如今桑枝“变废为宝”,发展起了食用菌养殖。黔江区林业局副局长潘国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百姓以一吨400元的价格把桑枝卖给企业,就把桑枝修剪的钱挣回来了,种桑大户还能增收。”
 
  “叶养蚕,枝生菌,渣作肥,肥育桑,实现循环利用。”弘凡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伟说,公司以全桑枝食用菌生产为主,今年7月投产至今累计实现产值1250万元,还成功“走出去”,在四川武胜建立了桑枝食用菌基地。
 
  桑枝不仅可“食”,更可“闻”、可“烧”。在重庆坳香情香烛公司,桑枝被制成宗教香、畜牧蚊香等产品;在黔江君弘食用菌种植场,桑枝则摇身一变成为中药“桑黄”;在重庆市峻佳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桑枝又变成了生物质颗粒燃料。
 
  周恩海介绍,近年黔江不断拓展蚕桑产业链,以叶为“媒”托起了本地特色产业。全区现有与蚕桑及蚕桑生物相关的加工企业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2021年实现产值32095万元。
 
  除了桑枝,林间空闲地也带给群众额外的收益。“当时村民家桑园收割的青菜头,一个足有两斤重,是拳头的两倍大!”潘国权说,为发展林下经济,黔江去年开始探索“桑+菜”“桑+中药材”等多种桑园间作模式。
 
  “通过桑园间作,既可以利用有限的林地增加收益,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和产叶量。”潘国权告诉记者,套种青菜头能使桑地亩产从1500斤提升到2000斤,足以多养半张蚕。据统计,全区因套种而增加的收益达3000万元以上。
 
“蚕桑+”拓宽新“丝路”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发展蚕桑产业,黔江如何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黔江给出的答案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围绕“蚕桑+”做足文章,接“二”连“三”构建蚕桑丝绸全产业链。
 
  重庆海通丝绸有限公司整洁敞亮的工厂内,圆滚滚的蚕茧在流水线上“列队行进”,女工们熟练地操纵自动缫丝设备,对蚕茧进行深加工处理,移步至另一间厂房,蚕茧已完成到丝绸的蜕变。
 
  公司总经理辛崇品介绍,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日照海通集团建设了重庆海通茧丝绸全产业链项目,2021年7月建成投产2000堵缫丝生产线,目前白厂丝生产能力160吨,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
 
  丝绸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也是如今企业出海的“名片”,“这些丝绸将远销日韩、欧洲等地。”辛崇品指着厂房里的丝绸制品说,公司出口额占总产值四成左右,未来还将在出口业务上持续发力。
 
  二产延链条,三产增价值。在太极镇蚕桑文创体验馆,五彩丝绸高高悬在空中,7个椭圆形蚕茧造型展区陈列着桑枝菌、桑枝香等特色产品。在不远处的乡村农家乐里,展柜中的桑枝菌、桑叶面已被端上餐桌,吸引了不少游客。
 
  来到位于濯水古镇的武陵山丝绸博物馆,游客既可以全面了解丝绸生产工艺和黔江绚丽多彩的桑蚕文化,也可以选购自己喜爱的蚕桑周边商品。该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该馆实现销售收入450余万元。
 
  黔江区委书记徐江介绍,迈步走在新“丝路”上,黔江蚕桑全产业链建设雏形初现。当前全区共落地龙头企业2家、加工企业13家、三产企业2家,近2万群众从事相关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未来,黔江将围绕蚕农增收和蚕桑创新发展全力提升全产业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成渝新丝路、蚕业新经济’建设,力争建成引领蚕桑丝绸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徐江说。
 
移风易俗,这里的“白事”戏班人员转行了
移风易俗,这里的“白事”戏班人员转行了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段羡菊、秦华江、陈圣炜
 

 
  2022年11月3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老严荡村,记者见到正在做清洁绿化的陈华。此前他的主要职业是“白事”戏班的“领班”。戏班解散后,弟弟在家务农,侄子去苏州干起木工活。
 
  陈华和他亲戚的经历,是全县“白事”戏班人员转行另谋出路的缩影。这场变化源自2021年10月以来全县开展的“白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
 
“变味”的“白事”戏班


 
  以花木电商闻名的沭阳,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如今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的县。近年来,在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周边省份一些乡村,丧事越办越“阔气”了。2021年专项治理以前,沭阳农村也是这样。
 
  51岁的戴品亮,是沭阳县龙庙镇庄塘村农民。今年82岁的母亲去世当天,他一边通知亲戚这个悲痛消息,一边琢磨如何操办一番丧事。当天,得讯的村干部就上门来,在堂前表达哀悼后提醒他:“老戴,按县里倡导,现在丧事不宜大操大办了,不能请戏班。”
 
  “不好吧?”戴品亮心里头咯噔了一下。他虽然听说了县里近年在搞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但想到母亲劳苦一辈子,不热闹一场过意不去,加上碍于面子怕被人说闲话,还是想按照“老规矩”办一下。
 
  “有的人家请戏班唱戏,一场花费要1.5万元左右,还有的人家请的不止一班。”戴品亮说。
 
  沭阳乡村一场丧事一般要持续3天时间,“大宗支出”就是请戏班的钱。早年当地风俗是请2到5个人,后来演变成要请上10人。“白事”戏班其实变成了搭台表演、带着高音喇叭的乐队,有的甚至从邻县请来,一套班子要给1万多元。乐队收取费用还有不少名目,如在表演时向捧遗像经过的亲戚伸手讨钱。
 
  近年来灵堂前摆放的设施,也由花圈不断“升级”为摆电花圈、氢气球等设施。摆电光门一个一天上百元,新沂河边的龙庙镇龙庙社区书记程迎娣说:“一个闺女可能摆10多个,闺女多的话,加起来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此外,餐费、烟酒费等开支也不少。
 
  “变味”的丧事变成了部分利益群体分肥的“蛋糕”,有些人常以“走得不风光”或者“不孝”来绑架逝者家属。从“风水先生”、“白事”戏班人员到部分贪图便宜的统筹人员“支客”,都想从中分杯羹。丧事开支最大一笔即请戏班的钱,多由逝者女儿一方负担,如果逝者没有女儿,一些地方则由侄女代替负担。
 
  一些家庭被迫“借钱办丧事”,往往在丧事办完之际,就出现家庭成员因丧事支出分摊问题产生家庭矛盾,个别家庭甚至因“葬”返贫。
 
  电子屏上的灯光在闪烁投射,衣着暴露的女子在舞台上热歌劲舞,台下一些农民围观“欣赏”,其中包括一些儿童……这是一位网民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台上穿着孝服坐着人显示这是一场丧事上的表演。
 
  沭阳县文明办工作人员介绍,跳热舞、涉低俗段子等表演夹杂在丧事中,花样不断翻新。表演队基本都是周边地区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演出设备和舞台简陋。“有的人家请来的表演,还有跳脱衣舞。”戴品亮如是向记者讲道两年前看到的一幕。
 
  除了“白事”,沭阳还曾普遍存在着定亲、升学、参军、乔迁,小孩满月、一周岁生日、十周岁生日等人情消费,且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大,有的多子女老人,甚至每个儿子均要操办一次老人同一年的寿宴。
 
  “畸形的人情消费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对记者强调。
 
省钱省事又省心


 
  尽管大家对丧事大操大办带来的问题,心里有本账,但碍于风气、情面只能跟着来。长期在“白事”戏班圈子里的陈华说,过去是“一家看一家,不搞就怕人家笑话,都是攀比心理在作祟”。
 
  2021年10月起,沭阳县开展“白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成立全县“人情消费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县文明办牵头实施。明确倡导县域内,丧事不摆电光门、电子拱门、氢气球、不迎祭桌和猪头三牲,不请戏班、不搭舞台、不演出,提倡本村人吊唁不在事主家吃饭,严禁请人哭丧,严禁搞低俗表演。
 
  “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头万堆灰。”从村民到村组干部、企业主、乡贤,以及戏班、“支客”、“风水先生”……沭阳县各个乡镇召开人情新风座谈会,谈危害、算“经济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一时间,移风易俗家喻户晓、城乡全知。祖祖辈辈丧事上要现身的戏班就彻底不吹了?是否“一阵风刮过,一阵风又吹回”?治理之初,抱有戴品亮这样心理的人很普遍。一位镇长向记者坦言,历史上这样的治理活动开展过不止一次,也出现过反弹。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情新风村规民约,进而带动全村村民签订承诺书。当有人去世后,村两委、民政等部门在丧户办理相关手续时签订丧事简办协议,村(社区)书记第一时间代表村两委上门送花圈吊唁,对丧户进行慰问,免费提供播放哀乐的音响设备。
 
  由乡镇免费提供音响播放哀乐,成为移风易俗办丧事的替代保障措施。龙庙镇下辖13个村,镇政府给每个村配了1台音响。今年龙庙镇花厅村村民葛志闪的母亲去世后,村支书很快就上门来宣传政策,并且把音响送上门。他家是全村实施移风易俗政策的第一家。“开火化证明时,村里动员我签丧事简办承诺书,我问,以后是不是都一样?”老葛对记者表示,最担心自己带了头,以后轮到别人时又走回头路,好在这种现象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庄塘村村支书章大法的岳父也是今年去世。“两个连襟说,该花的钱要花,我说移风易俗我得带头,绝不能请戏班。”
 
  沭阳县文明办、县纪委监委在全县范围公开专项治理举报热线。县文明办成立移风易俗专项督导组,每天组织人员下沉村(社)明察暗访。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各镇也纷纷出台“土办法”。龙庙镇向每个文明办丧的家庭发放移风易俗引导资金300元;钱集镇在4个新型农村社区设立“新风大食堂”,为办红白事的群众提供免费办事场所、平价菜、司仪等服务;陇集镇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户评选标准,为评上的家庭每户发放200元水电费补贴。
 
  “我们村里前两户人家对丧事简办有些不理解,当第3户人家也跟着简办后,大家的想法开始一致了,心理平衡了,发现又省钱、又省事、又省心。”龙庙社区书记程迎娣见证了村民们心态的变化。
 
  “三省”是多位村民受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天大的好事,老百姓赚钱不容易。”
 
巩固移风易俗成果


 
  2022年夏天高考成绩发榜后不久,在沭阳繁华城区的一家酒店,记者翻看了订餐本,没有发现升学宴的订餐记录。这与记者在江苏一些地方采访时酒店大堂里堂而皇之竖立“状元宴”广告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苏北人口和教育大县,沭阳县常住人口超过167万,现有中小学在校生、在园幼儿38.9万人。过去每年6-9月升学季,全县大大小小饭店的生意都异常火爆,少则三五桌,多则十几桌。参加者少不了要“出礼”,农村家庭少的也要给几百元,而城里的几千甚至上万的都不在少数。
 
  从2020年始,沭阳县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全县9所高中的校长联名发布“倡议书”,组织“不办升学宴 健康成长行”万人签名承诺,鼓励通过“一杯清茶表谢意”“一张合影留纪念”“一页贺卡送祝福”等形式,向老师及学校表达感恩之情。
 
  丧事简办与拒绝升学宴这两项活动,能够节约多少钱?沭阳文明办工作人员粗略推算,近年来每年全县去世1万余人,简办丧事可为群众减少1.6亿元支出;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每个升学季全县减少浪费达3.6亿元。
 
  沭阳移风易俗还有一块硬骨头,这就是彩礼问题。“不给彩礼不嫁你,拜拜!”扎下镇分水社区王立举老人对记者说,一些家庭结婚彩礼近年来水涨船高,有的超过10万元。他还发现,越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要的彩礼越高;还有兄弟多的家庭,有女出嫁,也希望多收点钱,兄弟们以后分家时可以多分些家产。比起办丧事时各种举措都摆在台面上,高额彩礼多是“双方暗地操作”。
 
  对此,沭阳正在寻找遏制畸高彩礼的突破口。1978年,桑墟镇举办过一场集体婚礼,两口子互送箩筐、铁锹。过了40多年,当地宣传部门安排人重新寻找他们,发现他们当中没有离婚的,于是请来其中的一部分夫妻,通过座谈方式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轻彩礼”的意义;当地还曾开展“最美丈母娘”评选,向社会宣传积极健康的彩礼观。
 
  巩固移风易俗成果考验治理“一盘棋”。“为什么周边地方可以搞戏班表演,我们沭阳不能搞?”这是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质疑。沭阳县文明办主任崔桂华说,偏远乡镇农民易受邻县“比阔风”影响,特别是不文明办丧、豪华办丧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易致不良风俗死灰复燃。多位受访人士建议,移风易俗需线上线下联动治理,重灾区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协同治理,防止反弹。
 
  戴品亮的姐姐今年56岁,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如果按“老套路”,她要为母亲的丧事“最低花费1万元钱”,10亩地种一年可能还赚不到这笔钱。简办之后,她今年只花了2000元钱。
 
  谈到移风易俗,老戴现在的看法是:“要坚持下去,是好政策。”
 
安徽马鞍山:产能腾笼换鸟 传统产业“上新”
安徽马鞍山:产能腾笼换鸟 传统产业“上新”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合肥11月10日电(记者李亚彪、水金辰、赵金正)头顶,是工业互联网支撑的车间设备监控中心,当日设备使用率、每部机器运行情况等一目了然。

  眼前,是工人操作叉车向压铸机的燃气保温炉中添加铝液,银色丝绸般的铝液缓缓注入炉内。

  脚下,是一尘不染、仿佛水洗过的地面,过去的粉尘、废料、废渣再也寻不见。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经济开发区,马鞍山三基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铸造行业的印象。

  铸造,被称作“工业之母”,以往是将废钢熔炼到模具中,通过砂箱铸造成型,比如门把手等部件都是铸造而成。

  得益于丰富的铁矿资源禀赋,马鞍山铸造产业由来已久,产能约占全省四分之一,下辖的含山县被称作“华东铸造之乡”。

  “过去铸造产业层次低、亩均税收低,安全生产事故率高、能耗高。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市里下决心实施产业整治提升攻坚行动。”马鞍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万瑞说。

  含山地处巢湖与长江之间,以“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得名。这个“铸造之乡”的变迁,成为马鞍山市产业调整的缩影。

  4年前,国家明确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铸造产能。原有产能怎么办、支柱产业何去何从,马鞍山市在上级支持下,把铸造产能置换作为破题关键。

  据万瑞介绍,改造提升前,马鞍山市拥有349家铸造企业、562.5万吨产能。通过对各个企业的税收、能耗、环保、安全等指标进行“体检”,用量化打分实施综合评价,市里将综合排名后20%的70户企业列为产能退出类企业,涉及产能88万吨。其中,含山县共公示产能退出企业47家,涉及产能69.8万吨。

  “这些退出的产能被用于新项目招商。”含山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招商局局长梁发健说。马鞍山三基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来自长三角等地的先进铸造企业落户本地。

  随着第一批7个项目、约10万吨产能完成置换,含山县铸造产能从过去的“包袱”变成了资源。

  新落户的企业,从过去的高污染铁基黑色铸造,向镁、铝等有色金属铸造转型。“相较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耗少,而且更轻,用同等体积的有色金属替代黑色金属,重量可减轻三分之二。”马鞍山三基轻合金成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贾祥磊说。

  在这家公司的成品展示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铝制部件,供应电力、通讯、航天、机械、交通、汽车等产业。工作人员说:“以前当地的铸造产品多是低端功能零部件,领域窄、附加值低。”

  依托产业转型,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开始崛起。含山县副县长汪晓沛说,距离当地8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合肥、南京等地,有20多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市场空间很大。

  随着新型铸造产业的兴起,配套企业也跟着落户含山。青海盐湖集团就把新材料生产布局在这里,等于把原材料搬到了家门口。

  “模具配套、研发等产业环节也不断进驻含山,一个高质量的铸造行业全产业链逐渐形成,而且企业间横向嵌合度提升,整个产业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含山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左宗宏说。

  含山县为每个企业配备了“企业秘书”,他们有的直接由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企业可以享受项目全周期服务。台资企业华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轻金属合金配件项目,从签约到产能批复只用了三个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含山县委书记钱俊说,“我们这个‘铸造之乡’正在经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产业调整在马鞍山全市开花结果。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全市9家新上项目已完成产能置换,另有29家新上项目产能置换正在进行中……

  当地干部说,虽然产业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但在产能进一步清退、整改要素保障、新建项目推进等方面,仍面临不少挑战。

 
“约”出乡村餐桌新风尚 贵州黔东南“合约食堂”观察
“约”出乡村餐桌新风尚
贵州黔东南“合约食堂”观察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贵阳11月10日电(记者李惊亚、赵昭)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坌处镇的三门塘村,三面环水,风景怡人。在这个古老又秀美的侗寨里,“三门塘合约食堂”是一处醒目的建筑。

  走入这幢灰白小楼,右手边是厨房,划分为洗菜区、炒菜区、出菜口、洗碗区,窗明几净;左手边是可供200人用餐的区域,头顶有风扇,桌椅板凳整齐摆放,墙上的“合约食堂”各项管理办法一目了然;走上二楼,有几个包房和一间可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内外部装修简约又不失古色古香。

  今年4月,村民彭泽伟为母亲办丧事,他向村委会申请,在“合约食堂”办了15桌酒席。“八人一桌,八菜一火锅,够吃不浪费,有了‘合约食堂’,大家不攀比了。”他说。

  原来,过去群众在家门口办酒时,有钱人家发50元一包的香烟,能上15道“硬菜”,一般家庭若发五六元的香烟,菜品也比较普通,就感觉脸上挂不住。“现在‘合约食堂’办酒,规模、标准是统一的。”彭泽伟说,“我只要买好菜,找好帮厨,最后给村里交100元卫生费就可以了。”

  黔东南州被誉为“百节之乡”,各种节日很多。然而,长期以来,节日、婚丧嫁娶中农村滥办酒席成风,攀比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干部群众很头疼。2014年,天柱县渡马镇群众为抵制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陋习,率先自发成立“合约食堂”,后在全州推广。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在人口相对集中的30至50户的自然寨,利用闲置学校、办公楼、集体仓库等资源,整合部门项目建设资金、社会能人捐助、群众自筹等多渠道资金建设。

  有“合约食堂”的村寨,群众办宴席必须在“合约食堂”,并明确承办宴席的种类、标准、规模、申报流程等,只承办婚丧嫁娶宴席,并纳入村规民约。各地办酒标准不尽相同,如三门塘村“合约食堂”申办宴席制度规定,各家各户办酒席不能超过30桌,每桌不能超过12道菜,每桌酒席总价不超过200元,香烟每包13元以下,酒以每瓶20元以下的米酒为主。

  “群众推选乡贤人士等成立‘寨管委’,负责‘合约食堂’管理和运行维护,村两委对每场酒席安排专人监督,对违反规定行为及时劝导制止,对不听劝导的,由‘寨管委’成员、村两委共同对当事人和酒席主办者批评教育,并纳入‘星级文明户’量化评比考核。”天柱县常务副县长杨长燕说。

  在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记者看到,“合约食堂”的外观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滥办酒席危害大,群众辛苦赚的钱,很多成了礼金送出去,吃了酒心里却有怨气。”占里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春光说,今后寨子里的红白喜事都在“合约食堂”办,可以实现“四减”,即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办酒数量。

  在黔东南,各地还不断探索“合约食堂+”模式,将简单的办酒场所转化为集村民议事、调解纠纷、政策学习、开展文化活动的综合场所。如雷山县依托国企平台,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办“合约食堂”,制定“合约菜谱”,既解决搬迁群众在县城酒店办酒费用高昂、回村办酒不方便的难题,平时还为安置点就业群众、快递小哥等提供经济餐,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搬迁安置点。

  据黔东南州纪委监委统计,截至目前,黔东南州16个县(市)共建有“合约食堂”408个,其中由村集体自主管理经营的占八成,每个“合约食堂”均明确专人管理,累计承办酒席8000余场,每桌规定价格一般在180元至280元之间,每场平均节约各项资金1万元以上。

 
深圳首次配售人才住房推出超四千套房源
深圳首次配售人才住房推出超四千套房源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深圳11月10日电(记者赵瑞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9日发布6个人才住房项目配售公告,共4422套,售价在每平方米20520元至44900元不等。此前深圳市明确了人才住房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0%左右。

  深圳市2018年提出构建以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人才住房建筑面积以小于90平方米为主,可租可售,租售价为市场价的60%左右。

  此次配售的安居君兰湾府、安居鸿栖台、安居玥龙苑、安居颢龙苑、星河开市客环球商业中心、华侨城九樾广场6个项目为深圳首批上市销售的人才住房项目,分布在龙华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区和大鹏新区,共4422套。其中两房户型1957套,建筑面积66至71平方米,三房户型2465套,建筑面积85至89平方米。

  申请人需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属于符合深圳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师,有深圳市户籍,在深圳缴纳社保3年以上,在深圳未拥有任何形式自有住房且5年内未在深圳转让过或者因离婚分割过自有住房。

  由于此前深圳未出台人才住房配售办法,且当前深圳住房保障体系正在对接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此批人才住房的产权管理等内容按照《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执行。购房人的不动产权证书登记为安居型商品房,签订买卖合同满10年,可按照安居型商品房相关政策规定,申请取得住房完全产权。

 
山东菏泽牡丹区: 大数据助力选人用人
山东菏泽牡丹区:
大数据助力选人用人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数据已经成为组织部门进行干部管理工作的新帮手。
 
  “我们将单一的干部信息库拓展为涵盖考试录用、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教育培训、档案信息、成长经历、工作实绩为一体的‘一库七平台’,全方位挖掘、收集、录入干部相关数据,将单一化、碎片化的干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将以往看起来互不相关的数据关联起来,搭建起干部成长信息的大数据。”菏泽市牡丹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吕文斌介绍说。通过这个系统,牡丹区镇街领导班子一目了然。
 
  据介绍,当地建设干部智慧管理系统突出实用性,把选人用人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数据语言,把干部的专业特点与成长经历转化为数据项设置。通过大数据展示,比对干部成长经历、专业基础等信息,研判干部成长轨迹、实际表现和能力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部“创新赋能”“素质培优”工程,让干部多渠道、多岗位历练,在基层一线、重点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专长。
 
  同时,大数据全面整合了干部信息查询、任免管理、试用期管理等功能,实现对干部选任的全程纪实,使每名干部的选任过程可追溯、可倒查。    (本报记者王阳)
 
江苏阜宁警方: 用“辛苦指数”换取“平安指数”
江苏阜宁警方:
用“辛苦指数”换取“平安指数”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公安局近期深入开展大清理大整治,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8%,破案率明显上升,城乡治安秩序平稳有序。

  阜宁警方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整合巡特警、交警、局机关及各派出所力量,科学配置勤务梯队,专门成立常态化应急机动队,强化显性用警,开展“红袖标”“平安守护”行动,针对广场、商圈、夜市、车站、码头和特色街区等夜间人员密集场所,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行动。该局东沟派出所现场抓获酒后寻衅滋事犯罪嫌疑人王某,三灶派出所4小时破获17部手机被盗案,光明派出所及时劝阻5万元电信网络诈骗、成功破获网络诈骗70余万元的现行案,古河派出所及时追回28万元电诈款。

  同时,阜宁警方将机关民警挂钩下沉到各派出所,按照社区“一警一辅”组合要求,扎实开展“全警大走访”,对公共场所、服务行业、房屋出租、生产经营易燃易爆物品等部位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坚守安全底线,收到良好效果。东风、向阳等派出所加大对私房出租、足浴场所、各类饭店宾馆的治安管控,先后行政处罚多家私房出租户不按规定登记信息的违规租赁行为。

  阜宁交警部门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结合城乡酒驾、醉驾违法特点,科学设置执勤点位,加大警力和装备投入,严查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同步查处超载、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头盔等显性交通违法行为,切实提升薄弱环节管控力度。

  另外,阜宁警方还发动全体民辅警全身心投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主战场,对照重点任务,全程发力,推出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安服务项目内容,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擦亮“我‘阜’务‘宁’满意”公安品牌,用公安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的“平安指数”。 (沈汝发、刘海雁、姚圣俊)

 
浙江海盐:“云哨”应用轨迹留痕为行权过程“点穴”
浙江海盐:“云哨”应用轨迹留痕为行权过程“点穴”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浙江海盐县聚焦工程项目、招商引资、土地收购三大领域,迭代升级开发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云哨”应用,通过对权力运行实时记录、分析、监督和处置,让开发区成为“经济高地”更是“清廉高地”。该应用已纳入全省重大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于4月在嘉兴市11个开发区推广上线。

  “云哨”应用轨迹留痕为行权过程“点穴”。锁定行权留痕难、过程管理难、实时监督难等问题,从权力事项、人员行权、部门行权、部门负责人行权和“一把手”行权等维度,分析形成权力行使轨迹,并清单式展现审批项目名称、审批事项、审批时间、涉及金额等信息,形成项目全生命周期行权监督体系。

  通过建立系统预警监督模型,发现指标、耦合分析等算法,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比对碰撞,并发出预警信息。对初次发现或项目业务缺乏规范性等问题以“黄哨”形式提醒开发区主体,对频发问题以及岗位廉政风险、“黄哨”长时间未处理或处置不到位等问题以“红哨”形式提醒开发区纪工委。目前,该系统护航全市项目5995个,产生红、黄预警信息1298条,处理12人,其中留置1人。

  同时,通过平台预警提示,对显性风险“一览无余”,一键督办实现多个预警线上跟踪。通过分析研判功能,锁定工程合同管理、招商政策兑现、土地收购评估等频发问题的关键节点,在行权过程中主动提醒相关人员规范用权。同时,开发区纪工委依托大数据分析结果运用于提醒谈话、专项监督等,推动监督更精准,指导整改更到位。        (马丽燕)

 
乡镇卫生院来了县里“大医生” 重庆垫江“县管乡用”破解基层医卫人才难题
乡镇卫生院来了县里“大医生”
重庆垫江“县管乡用”破解基层医卫人才难题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重庆电(记者赵宇飞、李晓婷)前不久,52岁的重庆市垫江县大石乡花寨村村民徐华兵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向乡卫生院紧急求助。仅10来分钟,从县中医院肺病科派驻到大石乡卫生院的医生陈小会就赶到徐华兵家中,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考虑到徐华兵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陈小会为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前看这类病,要到30多公里外的县城,现在县里的‘大医生’来了,在乡里就能解决。”徐华兵说。

  徐华兵口中的“大医生”正是陈小会。近年来,垫江县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难题,探索临床医师“县管乡用”配置新模式,即县级医院派出骨干医师对口帮扶基层卫生院,每年定期轮换派遣。越来越多的“大医生”进入基层卫生院。

  自2015年来,垫江县共派遣124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前往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管乡用”模式下,群众免去舟车劳顿,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解决。

  “作为县级医院的肺病科中医师,在乡镇为病人治病固然重要,但基层卫生院更需要的是带不走的技术和理念。”陈小会说,诊疗工作外,陈小会还将更多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技术传授给卫生院的同事们。

  近年来,在县级医院的支持下,垫江县基层卫生院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如砚台镇卫生院规范建设针灸理疗科,成为当地特色科室;沙坪镇卫生院2021年针灸理疗科门诊人次由1140人次增至3100余人次;普顺镇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施用11项;鹤游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医疗质量快速提升……

  从县医院选派“大医生”到乡镇服务并不难,如何让“大医生”们在基层“沉得下、干得好”?

  从县人民医院派驻到澄溪镇卫生院的外科医生胡建,在卫生院工作期间共开展腹腔镜手术20多台,并将技术传授给同事们。胡建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很有成就感,并且选派期间自己待遇有保障,回到原单位后优先实现了职务、职称的晋升。

  垫江县卫健委副主任向昱阳介绍,一系列优待政策免除“县管乡用”派遣医师的后顾之忧,其中待遇方面,派遣医师在原单位身份不变、薪酬不降;未来发展方面,派遣医师服务期满回原单位后,享受晋升职称优先、提任职务优先、评优评先优先等优待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垫江县基层诊疗量2021年、2020年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9、11.5个百分点,已连续10年保持90%以上患者“大病不出县”。

 
“四叶草”就是“幸运草” 展商心中的上海进博会
“四叶草”就是“幸运草”
展商心中的上海进博会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进博会
 
  本报记者姜微、肖春飞、何欣荣、周蕊、龚雯


  11月10日,第五届上海进博会闭幕,满载而归的展商,依依惜别“四叶草”——他们心中的“幸运草”。

  四叶草,是国际公认的幸运象征——十万株同属的苜蓿草中,可能只有一株是四叶草。这一株“幸运草”,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温暖人心的亮点。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背后体现的是中国“迎五洲客,计天下利”的义利观,也是中国一直呼吁并践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进博会的“磁力”无限


  5年前,百年果蔬品牌都乐接到首届上海进博会的参展邀请时,颇有些犹豫——大型会展成本高,果蔬行业利润薄,到底参不参加?都乐中国市场部总监王娜回忆说,当时的想法是“试试看吧”。今年的11月9日,王娜坐在第五届进博会热闹非凡的都乐展区,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进博会,机遇无限!”

  连续5年参展上海进博会的众多“五年级生”,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进入“四叶草”时的感受:或忐忑,或谨慎,或以为只是“走个过场”……5年后再回首,一个个既欣喜,又感慨。

  都乐进入中国已久,但进博会提供了一个展示都乐品牌的超级平台。如今,都乐招牌的菲律宾“金菠萝”每年在中国内地能卖出5000万个。王娜说,远至新疆都有人给她电话,“你们那个金菠萝在新疆有代理吗?如果没有,我来代理。”2021年,国际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益普索公布的调查结果,在中国内地,都乐水果的消费者已超2亿人。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彬坦言,5年前受邀参加首届进博会,也是抱着“展一下”的态度,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进博会的“魔力”。连续几届,黄彬都会坚持在展台从开幕守到闭幕,“这个平台层级很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从第二届进博会开始,阿斯利康的展厅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米,布展成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绝对值!”阿斯利康已是制药行业在华最大外企,去年在华销售额约60亿美元,在其全球市场排名第二。

  从事珠宝饰品生意的龚利锋参加进博会则纯属偶然。2018年10月,距首届进博会开幕只剩一个月了,消费品展区内“钻石与宝石精品馆”一参展商因临时原因难以到场,龚利锋替补入场,18平方米的四节展台,他占了三节,另一节匀给了意大利朋友,结果火爆异常。龚利锋果断订下第二届进博会144平方米C位展台。

  翌年,他获得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TA)授权,携12个意大利品牌以“卓越意大利珠宝”标识亮相,同样火爆,每天都是100万人民币的现场零售。意大利历史悠久的贝雕传人马可一天下来,脚都站肿了,仍开心得不行。龚利锋也有了名气,成为发现“新大陆”的意大利珠宝商眼中的“带头大哥”。

  进博会磁铁一样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新时代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五届进博会上,爱尔兰驻华大使安黛文女士带着农业参赞,给上海逢迅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袁伟站台。“她不是我吸引来的,是中国市场吸引来的。”从事爱尔兰各类威士忌酒品进口代理的袁伟笑言,以前有爱尔兰人对中国不了解:“我告诉他们,爱尔兰490万人口,中国是14亿,仅上海就有2000多万人,市场多大!”2018年,袁伟从爱尔兰一次进口了4个集装箱共48000瓶酒,当地人啧啧惊叹。

  “新时代,共享未来”——这是上海进博会的主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大市场,带给世界大机遇。正因如此,上海进博会已经成为众多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

  “从这一届来看,外商对中国市场分层分级的特征越来越了解,冲着中国人口味来的定制化产品越来越多。”绿地集团总裁助理、贸易港集团总经理薛迎杰如是说。

  日本展商森吉本盛带来了“发芽咖啡”。他说,咖啡生豆来自全球,在日本用专利技术使其发芽,再进行烘焙,增加了氨基酸,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更加平衡,感觉适合中国人口味。

  带着南非红酒参展的杨伊婷也表示:“南非红酒口感柔顺,很适合中国市场。”参加第一届进博会时,不少人惊讶地问杨伊婷:“南非也有红酒啊?”南非红酒借助进博会打开了中国市场,如今,很少有人再如此发问了。

中国与各国利益的重要汇合点


  “妈妈,我为什么不会走路?”

  “因为你生病了,只要好好吃药,有一天你会走路的。”

  这是一部微纪录片主人公之一汤圆妈妈和孩子的对话。第五届进博会期间,这位罕见神经疾病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的母亲汤圆妈妈,现身会场拿起话筒,希望更多人关注罕见病。

  SMA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10000,每年国内新增约1000例。如不进行有效治疗,80%SMA重症患儿会在1岁内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此前,国内SMA患者和家庭一度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2020年,罗氏制药的罕见病新药利司扑兰首次亮相进博,2021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不止是罗氏。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些让人很难记住的罕见病名字,都出现在了第五届进博会的展台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展示了一款针对罕见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创新药佩索利单抗。“我们得益于中国药品审批改革和进博会平台。”勃林格殷格翰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殷妤涵说。

  织牢“健康中国”保障网,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博会上罕见病药物的集体亮相,既为跨国药企打开了新的增量市场,也给国内的罕见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自己的家门口,把全世界的展商邀请过来,连续5年举办盛会,动员全国各地和各行业的采购商去“买买买”。利人,同时也是利己——进博会对于中国加快实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正在显现。

  11月6日,跨国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宣布投资4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成立投资公司,升级全产业链布局。参展进博会5年间,诺和诺德已经5次投资中国,投资总额超过25亿元。阿斯利康也是“展商变投资商”的典型代表。黄彬说,通过参加五届进博会,阿斯利康在中国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国总部,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无锡、青岛为六大区域总部”的全新格局,“多点布局,全面开花”,从一个单纯的销售公司变成了综合平台公司。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阿斯利康宣布,原阿斯利康中国创新中心(ICC)整建制加入迪哲医药,阿斯利康与国投创新成为迪哲医药并列第一大股东,4年后的2021年12月,迪哲医药在科创板上市。

  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进博会,就是中国与各国利益的一个重要汇合点。

  第五届进博会上,特斯拉展厅人头攒动,大家争睹新车型和机器人。“进博会的5年,也是特斯拉在上海、在中国高速发展的5年。”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说,第一届来参展进博会的时候,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只有进口车型,在中国建设工厂仍处于计划中,一切都是未知数。5年后,上海超级工厂下线了超过百万辆汽车,中国制造的特斯拉汽车远销欧洲等地。

  现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业链本土化率超过95%,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期也加速发展壮大。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国。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已成为“中国智造”在海外的“新名片”。

没有“筑墙”“松手”,只有“拆墙”“拉手”


  日本兵库县渔民柴田在濑户内海养殖一年生“暾牡蛎”,借助海关在进博会开通的展品“绿色通道”,“奇迹”发生了:11月2日,柴田把一批牡蛎从大阪关西机场发往上海,绿地贸易港帮助客商快速完成报关、检疫、冷链消杀等环节,11月6日,肥美的“暾牡蛎”亮相进博会,几乎与本土同期上市。展台前试吃队伍排了十几米,众多采购商来对接。得知现场盛况后,柴田兴奋不已:“明年增加产量!”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漫步进博会,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微缩版的通畅便捷、温暖人心的“地球村”。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众多展商对此有切身感受,新西兰乳业企业纽仕兰研发总经理罗伊·范登克对“进博速度”赞不绝口。以鲜奶为例,周一在新西兰牧场上挤奶,周二上飞机,周三就能直达中国消费者餐桌,“从原来的8天缩短到72小时,得益于进博会贸易便利化的阳光政策。中国在进博会上作出的扩大开放承诺都一一化为现实!”

  “四叶草”彰显了比黄金还珍贵的信心。当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抬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多数国际会展被迫取消、国际采购商投资商进退两难的背景下,进博会坚持如期举办,搭建起了中国市场与世界的桥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充分展现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久前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进博会众多参展商的焦点话题。

  “二十大对开放的坚持和对高质量发展的指引,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承诺,对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等规划,都使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第五届进博会一开幕,五届进博会“元老”达能就正式签约第六届进博会,谢伟博说:“5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进博会却从未‘爽约’,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承诺。”

  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四叶草”这株“幸运草”,是大家共同培育的。

  第五届进博会闭幕了,展商们已在憧憬第六届进博会。

 
四大效应日趋显著 进博会“永不落幕”
四大效应日趋显著 进博会“永不落幕”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进博会
 
  “发展合作的良好机会”“创新集大成者”“高水平开放的中国名片”……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助力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中国开放动能。

  进博会越办越好,凸显四大效应——

聚首效应不断增强


  中国作为全球超大市场的魅力,以及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让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像一块巨大“磁石”,吸引全球顶级企业汇聚上海,进博会聚首效应不断凸显。

  本届进博会上,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聚首,其中包括全球四大粮商、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十五大药品企业。不少参展商说,只有在中国举办的进博会,才能让这些全球顶级企业齐聚一堂,让参展企业不虚此行。

  这种聚首效应,让众多展馆成为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 “行业达沃斯论坛”。跨国企业聚首进博会“华山论剑”,既展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也让展区成为最新技术交流交锋的擂台。本届进博会上,参展企业共展出438项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上届水平,凸显全球各产业行业对进博会的高度关注。

  从2020年起,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进博会参展“回头率”持续大幅提升,从第三届的70%,到第四届的80%,再到本届进博会的近90%,进博会的聚首效应不断增强。

  法国企业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负责人张和平告诉记者,进博会推动企业在交流中积极合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聚首效应带动下,进博会全球吸引力不断提升。进博会在促进全球产业信息交流、便利市场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合作和科技交流中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头领效应更加突出


  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吸引跨国企业汇聚“四叶草”,也带动这些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聚集,为众多行业在全球范围、供应链全领域推动要素重组和再优化提供了宝贵机会。这让跨国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合作契机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进博会,可以与全行业甚至跨行业的企业、合作伙伴加深交流,共商合作前景。”荷兰阿斯麦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沈波说。

  在集成电路专区,不仅全球主要芯片企业济济一堂,服务于他们的大批中小型供应商也在附近设立展台,这让展区内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更多了解和合作可能,为产业链调整优化创造机会。首次参展的瑞萨电子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企业宣传经理郭双骖说,“在进博会感到最有收获的就是‘邻居即客户’的上下游联动”。

  每一届进博会都会对展区设置进行调整,创新孵化专区、集成电路专区、农作物种业专区和人工智能专区的先后设立,反映了全球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也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重点产业的成长提供了便利。

  作为拥有40万采购商注册、2800多家企业参展的全球盛会,进博会头领效应让芯片、人工智能、元宇宙等产业的供应链、产业链的全链条合作与交流更加便利,为中国参与全球生产要素调整与配置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化合作注入新动力。

溢出效应持续显现


  进博会的成功之处,不仅体现在成交额增长,也体现在贸易促进、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制度创新等领域产生的溢出效应。

  本届进博会期间,老挝贸工部贸促司与上海市杨浦区签订备忘录。杨浦区利用区域内互联网企业集聚优势,以数字经济赋能老挝生态农业发展,放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经贸合作潜力。

  上海市杨浦区区长薛侃说,杨浦区将为老挝企业和机构在上海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提供更多更好数字、流量和平台资源,推动高水平经贸合作,让老挝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

  在上海宝山区进博会投资推介大会上,宝山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展示宝山营商环境、发布招商信息,为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进博会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不断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借助进博会为贸易和投资注入活力,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这种溢出效应还体现在“一带一路”合作上。11月初,从德国汉堡始发的“中欧班列-进博号”横跨亚欧大陆,载着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的欧洲展品驶入上海。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从2018年的6000多列增至2021年的15000多列,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中欧年贸易额由2018年的6822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8000亿美元。

  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RCEP成员国都有企业参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上合组织参展国数量也较上届增加,推动中国与相关组织开展长期稳定合作。

联动效应越发清晰


  五年来,进博会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成为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

  本届进博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次组团参会,并首次举办投资推介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博会期间举办投资推介会,搭建了参展商与区域内九座城市产业部门的对接平台,汇聚全球资源要素,增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进博会带来的联动效应还延伸到了海外,成为越来越多全球展商更好更快进入中国区域市场的助力。正如阿根廷驻上海总领馆商务领事费德里科·布吕索(中文名费乐培)所说,“进博会是各国参展商和中国各地采购商的汇聚之地,更是我们进入中国一线、二三线甚至更小城市的大门。”

  进博会的再次成功举办,展现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坚定信心,展现世界对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支持。进博会的聚首效应、头领效应、溢出效应和联动效应,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期六天的第五届进博会圆满收官,但进博会交易服务平台将继续以“6天+365天”的方式继续向全球提供服务,并实现能级提升。进博会作为“永不落幕的展会”,正为中国新发展,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记者宿亮、周琳)

     新华社上海11月10日电

 
德国人士积极评价朔尔茨总理访华
德国人士积极评价朔尔茨总理访华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

  

  德国总理朔尔茨于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是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来访的欧洲领导人,这也是他就任以来首次访华。

  德国多位受访人士积极评价朔尔茨的此次访华,认为此访增进了德中双方了解和互信,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期待两国共同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取得新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对华合作事关德国繁荣福祉”


  “此访为进一步扩大德国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合作明确了方向。”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德国知名汉学家梅希特希尔德·洛伊特纳(中文名罗梅君)说。罗梅君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发展史的国际研究。她表示,面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加强合作非常重要。德国和中国作为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的大国,可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设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此访也是德国独立外交政策的重要宣示,即世界需要多极化格局,德方反对搞阵营对抗。

  德国黑森州政府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博尔希曼(中文名博喜文)表示,朔尔茨此访充分体现德国对与中国加强共赢合作的期待。德中建交50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成果丰硕,面对当前全球诸多挑战,中国将是帮助德国经济企稳的“稳定之锚”。

  成立于1829年的德国钢铁企业威尔斯集团中国分公司商务总经理马克·维泽(中文名威马克)连日来一直密切关注朔尔茨访华。威马克表示,期待德中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市场因其潜力和活力吸引德企扎根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让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能。

  原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认为,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对华合作事关德国繁荣福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国家,德中关系重要性不言而喻,期待两国关系越来越好。

“对中国市场中长期前景感到乐观”


  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泽此行作为企业代表团成员随访,他对继续深化双边经贸合作表示期待。他说,创新和贸易已经成为德中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我们对中国市场中长期前景感到乐观。宝马集团坚定不移致力于中国市场,将继续与当地企业建立双赢的伙伴关系。”

  谈及未来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威马克说,当今全球钢铁行业都面临去碳化挑战,这也是德国钢铁企业与中国加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契机。

  德国智库能源观察学会主席汉斯-约瑟夫·费尔说,朔尔茨访华正值全球变暖、化石原料短缺等全球性危机日益严重之时,国家间保持对话、寻找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他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扩大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引擎”。在扩大可再生能源及其他环保技术方面,德中以往合作十分成功,期待两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继续加强和扩大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起努力才能找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可行方案”


  德国前国防部长鲁道夫·沙尔平日前在德国政治杂志《西塞罗》上发表文章说,朔尔茨此访无论对德国还是欧洲来说都十分重要。德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德国的发展与稳定又同欧洲息息相关。德国、欧洲只有同中国一起努力才能找到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可行方案。

  在欧中商业协会主席约胡姆·哈克曼看来,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投资及贸易伙伴,双方面对面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看法,对于今后达成共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朔尔茨此访的时机非常恰当和及时。”

  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认为,朔尔茨此访对于欧中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眼下,欧洲需要同中国合作,朔尔茨此访有助于为欧中未来合作搭建桥梁。

       新华社柏林11月10日电

 
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重击美企
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重击美企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纽约11月10日电(记者徐兴堂)根据美国上市企业陆续披露的财报,美国半导体企业普遍报出了惨淡业绩,营收和利润大都出现显著下滑。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是导致企业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半导体相关物项对华出口。这些措施给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使包括美企在内的全球半导体企业遭受重击。

  英特尔公司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除营收同比下降了20%外,还因裁员等压缩成本措施多支付6.64亿美元。芯片设计公司英伟达预计本财季将因这些管制措施损失4亿美元的营收。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则预计相关措施将使公司在2023年损失20亿至25亿美元收入。

  美光科技公司5月份还向投资者介绍其存储芯片长期需求旺盛,但次月就预警需求下滑、价格下跌。

  据媒体报道,自7月以来,大约30家美国的大型半导体企业已将第三季度收入预估值总值从990亿美元下调至880亿美元,且对明年的预期普遍悲观。

  到目前为止,在美国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今年总市值已经减少了至少1.5万亿美元。美国半导体巨头AMD股价今年迄今已跌去近6成,英伟达等多家公司股价跌幅都在50%上下。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限制半导体相关物项对华出口是把“回旋镖”,从中长期看,这不但会导致美国半导体行业衰落,还有可能失去中国这个体量庞大的市场。

  泛林集团首席财务官道格·贝廷格在季报发布会上说,该公司在中国失去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客户,“而这种局面还将持续”。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戈德曼撰文说,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华出口管制,对西方半导体行业的资本投资和研发活动造成的损害将比华盛顿为半导体行业提供的适度补贴高出5倍甚至更多。

  日本“光流”研究公司分析师斯科特·福斯特发文说,就股价表现和投资者回报而言,美国政府的相关举动给美国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企业带来的冲击正加剧业已严重的行业衰退。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合作的产物,美方相关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严重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和经贸合作,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恢复造成冲击。

  一旦美国半导体企业失去来自中国市场的利润,它们的整体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导致研发投入被削减,最终动摇它们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目前在美国政府大力推动下,正投入巨资在美国境内扩建半导体生产设施的企业也将面临“生产出芯片却卖不出去”的风险。

 
英国未来学家预测可能出现的十大职业
英国未来学家预测可能出现的十大职业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专特稿(乔颖)随着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将出现更多相关职业。英国未来学家伊恩·皮尔逊与亚马逊公司合作,推出未来几年创新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的十大职业榜单,包括医疗急救无人机程序员、元宇宙建筑师以及智能辅助体育教练。依据皮尔逊说法,人们误以为人工智能将在工作场所大量取代人,但实际上即使是未来感极强的岗位也依旧离不开人。

  据英国天空新闻频道8日报道,皮尔逊列出的榜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医疗急救无人机程序员。相关从业者需是具备医疗急救知识的人工智能专家,因为需要“教”无人机辅助医疗急救团队工作。

  上榜的未来职业还包括:

  智能辅助体育教练——借助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表现和身体状况,预测成绩,调整战术;

  人工智能语音教练——使语音助手和视觉形象变得更加逼真;

  元宇宙建筑师——在虚拟世界中创造环境和活动,供人们娱乐休闲;

  零碳排放交通规划师——设计和规划无人驾驶的公共交通网络;

  增强学习技术员——使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教师及其课程创建最先进的工具;

  农业人工智能工程师——帮助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生产合成肉、昆虫等可持续食物;

  人工智能创意技能导师——通过学习流行趋势帮助创作者提高音乐和艺术水平;

  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社区护理技术员——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现社区中的孤独人士,提醒护理人员谁最需要帮助;

  科技时装设计师——研制下一代智能服装和可穿戴设备,比如能够及时对天气变化做出反应的服装。

  皮尔逊说:“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将在我们的未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远远不止硬件开发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有人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取得真正进展。”

  他同时表示,人工智能将在工作场所大量取代人是一种“误解”。推出这个未来职业榜单,不仅想说明“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在支持明天的工作世界,还想说明人在这个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美媒以“美利坚分众国” 为题报道美中期选举
美媒以“美利坚分众国”
为题报道美中期选举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参考消息》10日登载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报道《美利坚分众国》。报道摘要如下:
 
  如果你逐渐开始“享受”过去几年极度让人焦虑的美国政治,那么2022年的中期选举将给你带来“好消息”。美国国会和各州议会最终的力量对比情况在数天甚至数周内可能都不会明朗。
 
  不过,最重要的是,相对不大的选情变化表明,美国政治已经变得多么僵化,即使在这个以“动荡和怨恨”为标志的时代也无法催生重大的变化。两党选民现在不仅将中期选举视为塑造政府政策方向的机会,而且将其视为关乎存亡的战斗。
 
  这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国家内部激烈斗争的结果。可以预见,华盛顿将出现一种分裂的局面。今年的中期选举似乎并不预示着美国政治的转变。相反,疯狂的党派斗争和频繁的权力更迭似乎很可能继续。困局已经成为常态。
 
黑土地上,新农人锄禾记 他们,用全新的方式挖掘“黑色宝藏”的潜能,不再“面朝黑土”“看天吃饭”
黑土地上,新农人锄禾记
他们,用全新的方式挖掘“黑色宝藏”的潜能,不再“面朝黑土”“看天吃饭”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深翻,老农人熟知的术语,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翻机具,翻动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提高耕地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在这篇12位新农人的故事里,主人公们用自己的方式“深翻”脚下的这片黑土地,用过去几年时间,让千百年来“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传统农业模式呈现出颠覆式的创新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种米姑娘”陈雨佳,到“米雪新农人”张雪,从人称“姚疯子”的“覆膜田”创始人姚宏亮,到参与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龚思诺……他们“锄禾”,用的不是锄头和铁锹,而是现代化高科技的农机与农技,是耕种管收一体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直播带货和社群营销的互联网思维;他们所做的不仅是重构农业模式,更在这片广袤而厚实的黑土地上,把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融入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诗篇
 
 
  本报记者陈聪、魏弘毅、杨思琪、王鹤
 

 
  从太空俯瞰地球,东经125度到127度、北纬44度到49度的地方,是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的中国东北黑土地。
 
  在过去千百年的时光里,黑土地上生活着一群农人。他们的双脚一生下来就拴系在土地上,拴系在一株株在时间的罅隙中匆匆赶路的庄稼上。这些庄稼年复一年地分蘖、拔节、生长,让农人的收成供养全家人年复一年的光景。
 
  如今,这片土地迎来一批蹚开新路的人们,他们用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手段挖掘这片“黑色宝藏”的潜能,也让千千万万和黑土地一样沉默、淳朴、守拙而艰辛的农人不再“面朝黑土”“看天吃饭”,挣得一份更稳定、更踏实的收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新农人。
 
  这片黑土地,就是他们的星辰大海,就是他们的“理想国”。
 
漂泊与梦想:逃离那条深长的垄沟


 
  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儿跟在大人后面,艰难地给地里的苞米薅杂草。垄沟就是他们一家人的路,爬得累了,踮起脚尖,苞米地一眼望不到头。七八月的热风吹着苞米叶子发出“呼啦——呼啦——”的声响,豆大的汗珠滴进黑土地里,转瞬间隐没了踪迹。深深的垄沟让她不得不手脚并用地爬,干完一天的活儿回来,伸出手就是一手的泥,后背上露在外面的皮肤晒出一圈黑,脸上都晒脱了皮。
 
  2004年,一纸东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让20岁的黑龙江农村姑娘罗翠华下了决心:告别垄沟,不再回头。然而在之后学习工作的那些年里,她仍会梦到小时候爬垄沟的情景。
 
  从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毕业后,罗翠华在哈尔滨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她与哈尔滨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合作,给全市范围内有需求的农业合作社创建网站,并为其提供网络平台创业服务,包括创业咨询和培训。
 
  在十多年前,建网站还是一项技术门槛不低的工作。靠着这份营生,罗翠华在哈尔滨站稳了脚跟,也认识了一些通过网络经营合作社业务的新农人们。
 
  “自己虽然学的是农业,但是再也不想回去爬垄沟了。”罗翠华说,不用再爬垄沟、干农活,是那个小女孩的最大梦想。
 
  出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市的耿世龙,初中毕业后便告别家乡的黑土地外出打工。漂泊十多年,他在山东济南把一家木材厂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关于那个贫穷却不乏温情的老家的印象,始终在他脑海里刻印着。
 
  “小的时候勤工俭学,我和弟弟每天都跟父亲上山采野生中药材卖钱,那时候一周采药卖的钱,够我兄弟俩一人买一个新书包。”耿世龙回忆着,脸上不由得泛起满足的笑容。
 
  屯子里孩子的幸福来得容易,一个新书包就能让他们在上学路上,开心地跑得飞快。
 
  直到多年以后,在外漂泊的某一个特殊时刻,当梦境与现实交叠在一起,他们的人生道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叉点。
 
金黄与黢黑:分叉路


 
  金秋十月,决眦望不到边的大片稻田在阵阵轰鸣声中逐渐褪去金黄色。这是农机手的作业时间。等到农机在地里的车辙压痕被塑形成凹凸不平的土块时,地上便只剩一列列三十四公分长的稻茬笔直地立在那里,像是敬奉神灵的香柱。
 
  千百年来,土地,是屯里人的命。在回忆往事时,农人们不会记起那是在哪一年,而是会把事件所在年份与当年的收成关联起来。当他们把一年的收成交给粮贩时,仿佛就交出了自己整整一年的血汗。如此,年复一年。
 
  可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的姑娘陈雨佳,偏要改命。
 
  渤海镇,是“石板大米”的产地。亿万年前,这里的火山爆发,岩浆流淌凝固形成玄武岩,铺就了镇子里随处可见的“石板地”。石板具有较强的吸热散热功能,使得石板地的地温和水温比一般稻田高出2-3摄氏度。石板上覆盖着岩石风化和腐殖质沉积形成的肥沃黑土,加之镜泊湖的优质水源灌溉,使得这里水稻生长环境极为优越。
 
  “市面上那么难吃的米还能1斤卖出几十块、上百块的价,我们这么好的米却只能20斤、50斤地卖,浪费了!我想回乡,帮助村民们卖大米!”
 
  就像是一滴油滴进滚烫的水里,陈雨佳一句话,炸开了全村人的锅。爸爸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你就稳当儿地、踏实儿地(东北话)当老师!农活很辛苦,市场也不是那么好做!”
 
  陈雨佳的倔劲儿上来了。她把宁安市第一中学体育老师的工作一辞,回到了乡野间。她热爱体育,从小就喜欢运动奔跑的自由感,可做一个新农人的想法占据了上风:“黑龙江不缺农民,但是缺会营销的新农人;村里不缺好产品,但是缺好销路。”
 
  陈雨佳走上了一条分岔路。路并不好走,但她心里更记得乡亲们种地的苦。“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农民的皮肤,都是黝黑的,一整个夏天手都没干净过。我们这边都是人工插秧,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蒸点馒头、带点榨菜和水上地里干一天。我没干过农活,但我也是农民的孩子,觉得应该回到这个地方,让老百姓不辜负这份辛苦,多挣点钱。”
 
  如今,陈雨佳已返乡6年,外表看上去和其他农民一般无二。6年间,从抖音直播带货,到扩大有机种植面积,再到养殖稻田鸭和稻田小龙虾,陈雨佳在村子里的摊子越铺越大。刚生下三胎不久,陈雨佳把头发剪得极短,她的脸庞也被乡下的日头晒得黢黑。
 
  出生在“三莓之乡”黑龙江省尚志市石头河子镇的姜兴旺,他作为新农人的起点与家乡的草莓、树莓和紫莓密不可分。他在返乡前就听说,家乡的浆果卖不出去,老百姓排队等收购,有时候一等就是一宿,价格低的时候只有四五毛钱一斤,“产品的实际价值与它的价格完全没有对等”。
 
  破解家乡“好粮愁卖”,也是“90后”“北漂”张雪决定返乡的契机。2015年春节前夕,黑龙江省五常市的老家里,家里有事急等着用钱,可秋收新下的米还没卖出去——村里不少人家都是如此。为什么品质上乘的五常大米会遭遇销售难?很多消费者想吃还吃不到正宗的五常大米,这件事对张雪的触动很大,“应该做点什么,能做点什么?”
 
  同样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的,还有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龚思诺。龚思诺是一位出生在哈尔滨的“90后”姑娘,大学毕业后赴英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小时候的她对于父辈老家伊春的印象,就是低矮的平房、道旁的旱厕,还有一群永远走不出大山的人。
 
  “是多么饱经沧桑,才能把手磨出这么厚的茧?”2012年冬天,快到年关的时候,龚思诺正好从英国回国休假,看到老家里的老人们冒雪出去捡柴火,“我握到他们的手那一刻,那种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刻,龚思诺决心回乡为乡亲们做点什么,让伊春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就在不久后的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独木经济”一去不返,“林都”人面临着转型的困惑。此时的龚思诺与父亲商定,于2013年4月正式成立了伊春宝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把目光投向东北民猪养殖产业。
 
  黑龙江省海伦市“90后”青年张春宇的分叉路出现得有些曲折。2017年从俄罗斯回到家乡,张春宇起初做了一阵服装生意,但总觉得差点意思。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脚下的黑土地。“民以食为天,海伦黑土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本来就是农业重镇。更何况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对这片土地有感情,还是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在黑龙江、山东等地的多个农业合作社绕了一圈,张春宇决定在家乡引入新事物——土地托管。
 
  耿世龙人生的分叉路是偶然间出现的。2014年,耿世龙出差到河北省安国市收货款,在一个物流园里,他偶然撞见很多“黑C”牌照的大货车停在这里。看到来自家乡牡丹江的车,他感到非常亲切,一问才知,这些大货车载的都是牡丹江市周边地区的药材,运到安国这个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来卖。
 
  一瞬间,小时候采野生药材的快乐像一股暖流,流过他的心头。不久后,耿世龙回到家乡走了一遭,发现中药材产业前景好、利润高,加上他骨子里的一份情结和对家的念想,于是果断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把外地的木材厂卖掉,带着多年在外奋斗打拼的家底,准备和乡亲们一起,在野生中药材的王国里闯出一片天地。
 
“贴膜”、托管与做直播:迈入“理想国”


 
  “那时候就想再也不干农活,觉得爬垄沟最累、最难。创业以后,我自己搞大棚种植,也觉得挺难。再后来绕了一圈,又跟着丈夫回到屯子里,建了厂房。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现在最难。现在肩上责任大了,员工数量也多了,每年还跟农民们签水稻收购订单。”
 
  如今的罗翠华,再也不需要手脚并用地爬垄沟除草了。2015年,她决定跟之前业务上合作过的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宏亮结婚,一起回到他的老家。让她中意的是姚宏亮钻研“覆膜田”技术的那份拼劲儿和韧劲儿。而她则侧重做品牌,依托先前做网站时积累的资源,将利用“覆膜田”技术种出的有机大米推荐给网络平台销售。
 
  “覆膜田”的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那年,父亲生病,在深圳工作的姚宏亮辞职回到老家,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研究给土地覆膜,以减少杂草、防病虫害。
 
  2003年的一天,姚宏亮正在地里盘算着用什么方法提升大伙儿种有机田的积极性、不用农药清除杂草,不经意间,发现地里飘来一片装肥料的编织袋,被袋子压住的一小片稻田里一点杂草也不长。
 
  姚宏亮灵机一动:“如果我把土地都盖上生物可降解膜,稻秧穿过膜插在地上,是不是就能达到除草效果呢?”
 
  姚宏亮开始在自家田里做实验,给稻田“贴膜”。周围的乡亲觉得新奇,都撂下自家的活计,围在姚家的稻田边,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姚宏亮。有人给姚宏亮的母亲报信:“快去瞅一眼你们家小亮吧,搁地里瞎整呢!”从那时起,“姚疯子”的外号就像荒草上点燃了一把火,迅速传遍整个村子。更有甚者在背后议论他“狗长犄角——尽整羊(洋)事儿”。
 
  姚宏亮不仅钻研覆膜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还研究用自制农机实现覆膜插秧一体化。为了不妨碍自家和别人家正常插秧,姚宏亮先等别人都插完秧,再到自己辟出的一块试验田里,把机器零件搬进去,组装成他设计改装的覆膜机下地作业,作业结束后,再把农机拆了一件一件地搬出来,这样就不会坏了别人家的秧苗。
 
  直到多年以后,姚宏亮终于能笑着说出这段艰辛往事,那是姚宏亮迈入“理想国”时,一段“沉默的时光”。
 
  走进张雪位于五常市卫国乡长安村邢家店屯的直播间,就像来到一个专业网红的根据地,各式各样的直播设备装了整整一箱子,房屋正中是一张用来做直播的宽敞的桌子。拿出直播手机,张雪点开了一条她制作的展示销售成果的短视频:“首次发货60吨,我们直接用火车皮发货!”
 
  说得看似轻松,但张雪回乡创业的每一步,几乎都应验了父亲的预判。父亲起初强烈反对女儿回乡,他曾说,“在大城市,就是捡垃圾也是城里人!”回乡后,谈客户有多难,张雪一点点地在尝,一步步地在试。
 
  一次,为了能见到一位北京客户,张雪跑到客户那里等了7天。最后,对方被她的诚意打动,派人到五常实地调研,签下了一个大单。2021年十一假期,一位重庆客户去佳木斯办事,张雪追到佳木斯见面洽谈,客户却告诉她“要的品种不是五常农民种的‘稻花香’,而是‘长粒香’”。张雪虽然有些失望,但她很快帮忙联系到一家种植“长粒香”的合作社。客户感动之余,投桃报李给张雪介绍了一位新客户。
 
  “每一个合作的客户,都是脚下这条路的延续。”张雪说,现在我们开始尝试认养模式,在收益覆盖农民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管理认养地块,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高品质的大米。
 
  同样为家乡粮搭建新销路的,还有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城郊村的高延龙和张旭。夫妇二人在今年5月注册快手账号“种地人农产品 乡村振兴”,通过打造“种地人”品牌,销售村里自产的大米、木耳和村民上山采的野蘑菇等土特产,仅用两个多月时间,把账号粉丝从“0”做到近10万。
 
  “我们尝试过很多路径,刚回乡的时候销售农药、农机具,但不怎么受欢迎。”张春宇记得,从俄罗斯做买卖回国一年后的2018年冬天,他雇了三个人,买上种子、化肥和农药,到村屯里开发市场,顺便对村里情况摸个底。结果整整一冬天,一粒种子、一包肥都没卖出去。
 
  后来,张春宇决定一门心思搞土地托管。他挨个村挑选会种地、能种地的能人,一共选了14人做工作,说服他们拿出一部分地块给张春宇所在的金丰公社进行标准化管理试验,对他们进行田间管理培训,并对地块作业进行农机具匹配。
 
  第二年一算收成,这14位农人惊喜地发现:托管地块的产量和收益比原先高出20%!就这样,金丰公社的农业服务业务渐渐地在海伦当地拓展开来。
 
  “以前老百姓不理解,觉得是你挣了他们的钱,现在是我们帮他们挣钱。”张春宇说,现在我们的配套机械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不仅种好粮还要养好地,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按照我们的高标准种植方案执行。如今,整个绥化市有22万亩地都由金丰公社提供托管服务。
 
  “我们让农民们看到,虽然他们种地是一把好手,但对于经营管理这块,我们更专业。现在农民观念在转变,逐渐认可我们的托管模式,这比在俄罗斯做贸易有价值多了。”张春宇说。
 
  托管兴起的背后,是新农人对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塑。他们既深耕沃土,也通晓农技,又是网络达人,普遍具有互联网思维;他们推动发展集约经营、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在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新元素的同时,也在乡野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块稻田、那条垄沟。
 
守护与救赎:成为新农人


 
  收割时节,沿着村路上货车车辙的泥印子,就能抵达黑土地里的丰收现场。
 

 
 
  在黑龙江省依安县,黑龙江鹏程生化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一辆辆一体化收割机正在玉米地和大豆地里作业。
 
  “收粮大概在10月25日已经完成,10月底完成秋整地。”公司总经理助理邢碧玉,是黑土地连年增收丰产的见证者。这位“90后”姑娘2014年从学校毕业后来到公司,第一次在田间地头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在乡野间,一天天见证着玉米从出苗、拔节,到开花、吐丝,那种旺盛、茁壮和鲜活,让我身上多了很多接地气的踏实感,也逐渐领悟到做一名新农人的意义。”邢碧玉说,尤其是今年玉米亩产最高突破2000斤,这得益于良种良法在种植基地的推广。
 
  “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黑土地的潜力仍有待我们继续探索。”邢碧玉说,这或许就是新农人应该做的事情。
 
  在姜兴旺看来,新农人的使命更为艰巨,“他必须懂得感恩,而且具备带头奉献、带动致富的品格”。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姜兴旺经营的尚志市兴业浆果种植合作社冷库面积已有3500平方米,年可储存速冻浆果1500吨,年加工浆果1800吨,年经营收入达1200万元。
 
  如何为村民们谋一条致富路、幸福路?姜兴旺用行动来解答。2014年,他出资10余万元修建了10公里的砂石路。“当时黑白赶工,就想着抢在雨季之前修好路,让村民们进出田干农活儿方便点。”2020年,台风“巴威”“美莎克”过境,他得知景圃村的一个通村跨河铁桥损毁严重,他所在的合作社出资4.6万元,帮助修建了一座长26米的铁桥。
 
  土路变成了砂石路,旧桥换成了新桥,阴雨天鞋子上不再沾满泥浆,过桥的行人也不再磕磕绊绊,这就是姜兴旺想要的答案。
 
  时间有着垄沟一般的褶皱。回乡12年,岁月沧桑了姜兴旺的脸庞。把时间褶皱中每个缝隙里的他重合在一起,会发现脸上多了几行皱纹、发间多了几丝白发,但他眼中的光依然如炬。他在内心里希望,一条路、一座桥产生的情感联结,能够真正抵达乡野间的每一条沟壑。
 
  五常市的广袤稻田里,正是“打场”进行时。穿着被土蒙得辨不清颜色的工服,农民们扛上收割的稻子,把一捆捆稻子送到脱粒机的传送带上。在传送带的尽头,早有人备好了编织袋。草灰碎屑在空中飞舞,颗颗谷粒被收入袋中。
 
  跟着妻子张雪来到五常后,1984年出生的杜坤鹏常在张雪短视频的“段子”里扮演一个“被老婆拐到东北的河南人”的角色,然而在现实中,从发展文旅融合到修建亲子庄园,他对两口子的事业有着一整套规划和想法。或许是在为了爱情辞去北京工作的那一刻,或者是从车站把一袋一袋的大米生扛到两人门市铺的那一刻,他早已决定留在这片黑土地,融入乡村振兴规划的字里行间。
 
  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这些都是过于深刻的命题,在“杜坤鹏们”的新农人实践中,他们并没有简化版本的答案,在他们心中,“不管好或者赖,不会选择别的路”,“要往前一路走到黑”。
 
  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早已和这片黑土地紧紧捆绑在一起,而正是这片黑土地,帮助他们完成了生命中一次重要的成长。
 
故事才开始:进入无垠广袤的人生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一组数据: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过1100万。根据综合测算,一个返乡创业项目平均可吸纳6到7位农民稳定就业,提供17个灵活就业岗位。
 
  年轻人投身乡村、回到村屯,成为一种隐秘而持续的趋势。
 
  在我们此行最后一站,当得知陈雨佳注册成立的宁安市雨佳农产品有限公司已经吸引两名“90后”、一名“80后”投身乡村时,我们得以从“返乡入乡创业”的宏大命题中把这个隐藏在黑土地里的村落故事打捞出来,和其他11位受访者的故事一起,拼凑出“新农人故事”的一块完整拼图。
 
  只是,偶尔在和客户沟通到口干舌燥的瞬间,陈雨佳也会想起小时候的长跑梦,想起母亲在她三年级时,花城里人几个月工资的钱给她买的一副“黑龙”牌冰刀鞋。
 
  “以前在学校教学生,是用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现在真正用新农技呵护着黑土地的种子,本质上是相通的,只不过告别城市里的朝八晚五,奔跑的土地更宽更广了,感觉更无拘无束了,好像能体会到‘成为自己’的那种感觉。”陈雨佳感慨道。
 
  对于“石板大米”未来的发展,陈雨佳打算以大米种植带动三产融合,从基础种植业到大米加工,再到乡村旅游,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她计划明年在稻田旁开一家稻田餐厅,更好地承载自己的“诗和远方”。
 
  邢碧玉同样希望,通过公司统一的良种、良技和有经验的团队,让更多农民的土地价值得到提升,“大豆和玉米产量上去后,给农民带来增收,让农民生活得更好”。
 
  张春宇所在的金丰公社,准备在大豆深加工方面拓展业务。“我们现在正在新建仓储、购入新的烘干设备。明年我们准备面向市场,生产腐竹和豆腐皮。”张春宇说。
 
  目前,龚思诺的公司引进的猪脸识别系统,已帮助家乡的人们实现伊春森林猪、宝宇雪猪智能养殖,还形成了从育种到加工销售全链条协调发展模式,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公司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项目“民猪优异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装配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在乡村种养产业中的研究与应用”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并获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一位位新农人的路,走得越来越踏实、越来越坚定。那是基于自己梦想与价值的实现,更是基于对这个时代的信仰;那是期盼百姓致富的朴素情感,更是希冀中国粮稳天安的美好愿望。
 
  当有记者来采访时,姚宏亮大抵总会说起那个经典的故事:大约在2003年的一天,姚宏亮往自家田里盖塑料膜的奇闻在老乡口中相传。村里有个摆酒席的小二楼,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能有三四百号人来吃席。一次吃席时,姚宏亮也在,村里一个人爱抬杠,老远看见他就冲他大声打招呼说:“你挺有先见之明啊,你知道这稻子要趴窝(东北话,倒伏),怕稻穗粘上泥,特意铺些膜!”
 
  从此,“趴窝一号”成为“姚疯子”的新外号,但什么也没能阻挡他研究覆膜技术的决心。直至如今,姚宏亮的合作社在当地闯出了大名气,合作社有430多户社员,负责经营1.2万亩高品质的有机水稻。
 
  经过延寿县的一个个村屯,我们依稀能从弃用的土坯房中,管窥当时“趴窝一号”故事的全景:在一片嘲笑声中,姚宏亮讪笑着走开,关于“‘覆膜田’走向世界”的梦想还没有萌生,而在他身后,是一群面朝黑土的老乡们,他们把“锄禾日当午”的故事悄无声息地写在老的、土的、夯的墙面上。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锄禾日当午”的传统正因为“姚宏亮们”的存在而发生现实意义上的重构,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身边的农人相信:传统的理念和现代的技术,有可能在这片土地上融合在一起,并且让这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选择的行业定位就是可持续,不光我现在能做,明年、十年后、下辈子还能做,做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这句话,姚宏亮说得笃定。
 
  这天,我们告别姚宏亮的时候,正黄昏,手机上的时间显示:五点刚过。东边的夜空慢慢垂下深蓝色的幕布,西边橙黄色的余晖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覆膜田”的巨大广告牌已辨不清颜色。
 
  稻田里的一台收割机轻轻地亮起了灯。在灯光所及之处,稻田仿佛是通往无垠的神秘空间。一片又一片稻田沉静地注视着乡野,黄昏光晕把它们包裹着、隐去了,只余收割机的灯一闪又一闪,仿佛黑土地的一呼一吸。
 
  在农人的记忆里,时间的刻度被一年四季标上了日期,春来夏往,秋收冬藏,如此日月轮转。
 
  无限漫长的时间、无限浩瀚的宇宙,对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也许是永远无法丈量的维度,然而乡野间的新农人,却在脚下的每一寸黑土地上,找到了他们存在着、生活着、向前奋斗着的意义。
 
  青春或许短暂,奋斗者的人生却绝不潦草。在这片厚重而充满生机的黑土地上,正有人踏着泥泞,敲开每一面阻挡前路的墙,进入无垠广袤的人生。
 
  说话间,姚宏亮着急上车赶路,他说他要赶回新建不久的大米加工厂,那里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想向他和他的“覆膜田”取经。
 
  姚老板的小汽车在乡间小路上扬起一阵尘土。在他远去的地方,群星露出闪着光的轮廓——
 
  那是又一位新农人故事的开始。
 
莲花血鸭
莲花血鸭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刘建华
 

 
  “村居原自爽,地又是莲花。疏落人烟里,天然映彩霞。”这是苏东坡的后辈同乡、清代莲花第五任同知李其昌进士的一首诗,诗中的莲花,即今天的江西萍乡莲花县。闲适自然、朴素宁静的乡野生活令多少文人墨客憧憬。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张舜民的“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王驾的“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等,一首比一首质朴清新,你能说村居生活不惬意吗?
 
  然而,青年时代,我是多么不愿意在乡村多待一刻。身为乡村教师,暑假“双抢”季节就是我的苦难岁月。毒阳火辣辣地照进水稻田里,你得用血肉之躯把上万斤的谷子在一周内抢进粮仓,又得在一周内把千万棵稻秧抢栽水田。割稻、束稻、运稻,脱谷、担谷、晒谷,犁田、耘田、莳田,所有这些农活,全靠一双手、一双脚、一副身板、一副肩膀、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一担畚箕、一担箩筐,踩着泥石交错的山路,收获农家微薄的希望。
 
  与喜欢安详的祖先不同,外面精彩的世界搅得我心神不安,愤懑难平。我那羽扇纶巾的远祖啊,您为什么要选择这山沟避世,让我从出生时就陷入地域差异的尴尬中;我那手提肩挑的父母啊,您为什么要山一重水一重地教子读书,让我从懂事时就矛盾在理想与现实中;我那山路十八弯的故乡啊,您为什么要桃源世界般使人沉醉,让我从启航时就摇摆在满是陌生的河床上。希望的风帆一夜间豁然大开,我终于走出逼仄的大山,航行在广阔无垠的新世界。然而,我发现失去了一切参照,滚滚波浪令我浮沉于世,找不到任何可以喘息的空隙,找不到任何可以暂憩的支点,找不到任何可以依傍的横木。这个时候,故乡的绿叶成了我的扁舟,故乡的稻穗成了我的船桨,故乡的泥路成了我的陆地。在这绿荫之下、稻穗之间和泥路之上,是陪伴我几多春秋的、或卧睡或跃食或横行的鸭子,一种莲花山乡传统饲养的小麻鸭,它既是我们亲密的玩伴,又是我们梦幻的美食。
 
乡愁符号


 
  作为一种美食,鸭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科学家认为,鸭子起源于恐龙时代,祖先叫绿头鸭,被人类驯化后称为麻鸭。鸭肴最初与祭祀有关,战国时期,屈原《招魂》中就有煲煮鸭肉的记载,当然,主要不是喝汤而是吃肉,大抵是为祭祀方便。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养鹅鸭》和南朝虞悰的《食珍录》中记录,当时流行的是“炙鸭”,也就是烤鸭。唐宋时期,烤、炒、煮、酱等技法使我们开始迈向鸭肴文化时代。明清时期,袁枚的《随园食单》风行天下,蒸鸭、鸭脯、挂卤鸭、干蒸鸭、野鸭团和徐鸭等,标志中华鸭肴文化的成形与成熟。
 
  鸭子全身都是宝,被不同地方的人们做成不同风味的特产。如雷贯耳的四大名鸭是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湖南酱板鸭和上海八宝鸭。然而,四大名鸭的说法决然不会让人服气,福建的姜母鸭、广西的柠檬鸭、四川的甜皮鸭又该往哪摆呢?还有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鸭货如鸭翅、鸭脚、鸭头、鸭舌、鸭脖、鸭肠、鸭肫、鸭心、鸭肝等。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道鸭肴,来自我故乡的莲花血鸭,一道以花之君子命名的乡村美食,一道被列为江西省非遗的十大赣菜明珠,又该如何评价呢?
 
  或许,莲花血鸭没有北京烤鸭的世界显名,没有南京盐水鸭的大众口碑,没有酱板鸭、八宝鸭的四季可待,但是,它的纯粹性、整体感、鲜活度,是独一无二的。纯粹性在于它对炊具、火候、作料没有任何要求,无需焖火壁炉,无需酱葱椒桂,无需腌泡濡浸,无需火之文武,只要一炉柴火、一个铁锅、一身食材足矣。它的整体感在于它是整体入食的,就连流经周身的鸭血(血鸭之所以为血鸭的全部灵魂所在),也是永不分离,以集体的姿态迸发出无边的食力。揪住人们的口鼻,黏住人们的双眼,刺透人们的味蕾,穿梭人们的肠胃,涌进人们的血管,成为江西人历久弥新的乡愁。
 
  莲花血鸭鲜嫩滑口、香辣醇美、生态健康,是一道开胃下饭菜。成本不高、要求不多、做法简洁,但凡温饱之家,都吃得起这道菜。它不是富人的尊享,而是普罗大众的宠儿,哪怕是旧社会饥贫时代,平凡百姓也是有机会吃到血鸭的。在物质极为缺乏的时代,在猪牛羊鸡难觅踪迹的岁月,只要有草木有沟渠有水田,就能见到顽强的鸭子在茁壮成长。小时候,父亲炒血鸭时,我往往央求他把汤汁尽量多保留一些。起锅后,我必先把一碗米饭倒在菜锅里,让每粒米饭充分匀进汤汁,晶莹透亮且带着淡淡红褐色的米饭往往让二哥和妹妹嫉妒不已。在我得意扬扬的咂巴声中,第二碗米饭放在了桌上,我端起菜碗,让汤汁在饭面上柔柔地画了好几个同心圆,待到渗透及底,在筷子的翻动下,铁锅里的白米饭如同崩沙似地倏忽无影,留给父母的唯有铁锅周遭明晃晃的“银项圈”。
 
  制作莲花血鸭,四种食材必不可少,即产自本土的麻鸭、茶油、水酒、鲜椒。莲花本土麻鸭到底源自何方,现在已无从考究,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一定来自南方楚吴两地,很有可能来自邻近的攸县。莲花地处吴尾楚头,与楚地湖南的茶陵、攸县有很长的交界线,三县之间经济社会往来频繁,互通姻亲也是寻常事。我奶奶娘家就在茶陵秩堂,那里出过谭用式、萧锦忠两名状元,还有李东阳、刘三吾、张治、彭维新四大学士,据说民国时期首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父亲就迁自我老家桃岭村。至于攸县,我的几位同姓邻居,有两代人都是从攸县抱养过来做继子的。小时候去同学家玩,经常吃到他父亲从攸县老家带来的牛羊肉等我从未尝过的美食。现在的攸县麻鸭闻名全国,曾经一度消失的莲花麻鸭也多了起来,两县麻鸭的亲缘关系我是有充分依据的。
 
三季三鸭


 
  80岁高龄的母亲告诉我,莲花血鸭的食材一般为公鸭(母鸭是要养大下蛋的),一年养三季,分别称为蚯蚓鸭、禾花鸭和秋鸭俚。
 
  蚯蚓鸭主要在春天饲养。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大地回春,泥土松软,正是蚯蚓繁殖和活跃的天堂,户外泥土里处处是大蚯蚓。我们必拿个大木桶,在田埂和旱地里扒拉扒拉,拿起长筷子左一夹右一挑,蚯蚓就在桶子里左突右奔,锚定事先置放在桶中的土块,拼尽全力抢占山头,它们可能觉得,找到了泥土,就找到了安全。然而,这种短暂的安全往往梦碎于鸭子的大快朵颐中。吃蚯蚓长大的鸭子大约在农历四月份派上用场,栽种早稻时,能为人们改善伙食增强体力,还可用于祭祀。
 
  禾花鸭主要在夏天饲养,所谓禾花是指早稻抽穗开出的碎花。这种花密密麻麻地包裹在还未灌浆的稻穗周遭,细细的、绒绒的、白白的。如同北京的“驴打滚”一般,黏黏的糖果外裹了一层蓬松的豆粉,风一吹,飘飘欲坠,让年少的我颇为之担心。后来才知道,这是水稻自我授粉的一种繁殖方式罢了。每当见到这种禾花,提醒我们又有新血鸭了。看着在稻田下伸长脖子不断啄食禾花的鸭子,在对稻穗的忧心中,七月鬼节也来临了。这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血鸭欢送祖先亡灵,备上丰厚的纸衣纸车纸钱,好酒、血鸭和鞭炮。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虔诚孝心后,我们开始心安理得地享用祖先“尝过”的血鸭与美酒。
 
  秋鸭俚主要在秋天饲养。它们在夏秋之际最酷热的时节出生,于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农历十月长大。农历十月也是大祭时节,女儿要做满箩筐的糍粑回娘家,挨家挨户呈送,表达对邻里帮忙关照的谢意。新坟所需物件都要充分到位,点了香烛,烧了纸钱,放了火灯,算是与亡灵做了彻底告别。这个时候,又是血鸭的天下。秋鸭俚最为滋补也最为鲜美。人们不是一只一只地做,而是十几只几十只地做;不是隔三岔五地吃,而是整个月地吃。此时进补秋鸭,调理身体,为的是来年更好地工作。秋鸭俚虽然好吃滋补,但不易养成。小时候的秋鸭较为脆弱,一般是先用米饭喂养,待它们有一定的抵抗力后才散养户外,最难的考验往往在此时。有时候米饭不小心粘油了,有时候天气太过酷热,有时候盆里的水变质了,都会让秋鸭的生命戛然而止。看着那些不断减少的小鸭,我们的心情大抵是很糟糕的,然而乐观的母亲总是说:“没事的,下次逢墟再买些回来。”事实果真如此,待到金灿灿的水稻延展我们的视野时,那些神出鬼没、振翅飞腾、嘎嘎鸣叫的秋鸭,证明了其延续万年的活力与强大。
 
本土鲜材


 
  本土茶油是莲花血鸭的生命线。做出来的菜是活的还是死的,是生机勃勃还是暮气沉沉,是晶莹剔透还是晦暗无光,全靠茶油当家。茶油以其独有的香味浸润鸭肉,成就了让人百吃不厌的乡间名菜。入冬时节,传统的榨油坊就成为全村最重要的公共空间。这个时间定是男女老少最开心的时光。秋天的收获,正等着茶油的到来。小孩们踩在水力带动的转盘上玩耍,碾成粉末的茶籽,经过熏蒸、制饼、装榨等程序后,五六个大人甩着丈余长树木做成的撞击锤,在嗨哟嗨哟的吆喝声中,几十个铁圈渐渐收紧,忽然齐刷刷冒出了油珠,马上变成了油线,尔后像雨箭一般射入底槽,汇聚成一条小河,在榨床上奔涌开去,最后在泄油洞处骤然坠下去,一道金色的油瀑布全部收入桶中。油在桶里依然喧闹不息,激荡不已,以挣脱束缚的态势,等着主人的奖赏。所谓奖赏,就是舀了几十瓢头批油倒进熊熊大火上的油锅里,把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饼、红薯片等食材投进去。金灿灿、软绵绵、暖乎乎的油饼出来了,一口咬下去,满嘴溢油,香甜可口,堪为人间仙品。对于大人们来说,烹制血鸭才是他们的中心工作,古树茶油炒制出来的血鸭不知醉倒了多少男人的刚强,也不知转动着多少女人的柔肠。
 
  本土水酒是莲花血鸭的核心灵魂。可以说,没有莲花水酒的血鸭绝对不是真正的莲花血鸭。血鸭最重要的作料就是自身的鲜血,而鲜血永葆液态的秘诀就是莲花水酒(当然也有用盐或其他材料确保血液不凝固)。与块状的南京鸭血粉丝不同,莲花血鸭的鲜血即使离开了血管,还必须保持鲜活的模样。莲花水酒分为冬缸酒和春缸酒,有着特有的生产过程。大稻糯米是水酒的母亲。不能是早稻糯米,早稻因时间匆促日照不够,总有发育不足的感觉;也不能是晚稻糯米,晚稻因土地肥力稍薄冷气侵袭,总有发育不良的感觉。大稻是一季性水稻,也叫中稻,一般种植在水源无法承载两季稻的大禾田里。有充分的水量,有充沛的阳光,有适中的温度,有充足的时间。必得等稻田的水干了,赤脚踩上去既硬又软,温润的泥土亲昵着粗糙的脚板,镰刀一轮轮挥过,金稻子汩汩涌出。一切是那么从容,一切是那么岁月静好。大稻糯米产量并不高,但农人丝毫不因此沮丧。他们欢欣地捻着一颗颗饱满的谷粒,还没沾酒,就已经醉了。冬的时令让大稻糯米迫不及待了,喊着叫着要父亲用酒盆装了山间清泉浸泡着。
 
  一个阳光灿烂烟火分明的日子,灶台的大蒸锅有了用武之地。被水泡得松软的糯米一桶桶蒸熟,成了糯饭。幸运的前三碗变成了垂涎欲滴的我们的零食,大部队则进入列队的酒盆中,拌匀酒药,放置火塘,密封发酵,等待又一个涅槃后的新生命。生命的裂变在两周之后见效了,酒香一天比一天浓郁,一天比一天让人兴奋,一天比一天让人着急。但是,高明的酿酒师一点也不着急,父亲依然兀自忙着家内家外的事情。终于,父亲重视发酵的酒盆了,一下子摸摸它的体温,一下子闻闻它的气息,一下子掖掖它的被子,依然不疾不徐、成竹在胸。某个清晨,母亲递给我一碗甜香的酒糟,我知道父亲的杰作面世了。第一个欣赏者也就是他的小儿被倾倒了,在我晕晕乎乎的日子里,父亲的冬缸酒春缸酒全部钻入大肚子酒坛,在大厅二楼上排了足足十米长。
 
  本土鲜椒是莲花血鸭的生命标签。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莲花县是江西与湖南的交界,饮食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怕不辣,“无辣不成席”。莲花血鸭是辣菜之王,几乎是一半辣椒一半鸭肉,新鲜的辣椒如同品牌标签,让人一打眼就看出这道菜是不是莲花血鸭。莲花人每家每户都种辣椒,我家的辣椒在父母的伺候下更是遍及屋前屋后,甚至偏远的开荒地也种上了。春风拂过睡醒的土地,点种的辣椒秧苗破土而出,谁能料到芝麻大小的辣椒种子竟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是迎风而长、逆风而行,一天一个变化。秧杆越来越粗,叶绿越来越深,枝丫越来越多。一个入夏雨后的艳阳日,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张开了喇叭嘴,拼命地吮吸着阳光雨露。一周过后,花苞收缩,一条细小的黑尾巴拖在外面。再过个三五天,花苞开始泛绿,很快出现了一个圆鼓鼓的绿球。往后就开始疯长起来,狭长的小辣椒伸展了自己的身躯,或横逸或直上或低垂,显出了自己的脾气。再过半个月,中型辣椒就跃跃欲试,勾引着人们的味蕾。这时可不能着急,尚需耐心等待。老家传统的辣椒大体算是中等个子,长不及三寸,有点壮硕,但绝不肥胖,如同伺候它的农民主人一样,是身形矫健的山地劳动能手。不是朝天椒的那种死辣,不是菜椒“枉为做椒”的无辣,而是一位中庸规矩的辣椒君子,不长不短、不肥不瘦、不张不驰,可远观可亵玩。为了增加其辣度,母亲不断给它浇淋稀释的回龙汤,加上阳光暴晒,当软软嫩绿的辣椒变成硬硬墨绿的时候,一碗香味四溢的辣椒炒肉片开启了我们味蕾的美好征程。很快,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树身,万事俱备的东风终于齐活了,莲花血鸭揭开了全年的序幕。高高低低的嘎嘎声,噼噼啪啪的柴火声,叮叮当当的炒锅声,奏响鸭们涅槃的交响曲。
 
在江淮大地寻访永不消逝的电波   本报记者刘菁、陈诺、陈尚营、刘晓宇、曹嘉玥

  长江之滨,昔日《新华电讯》的印刷厂变身城市书房;
  淮河之畔,当年记录烽火的编辑部蒸腾着祥和的“烟火”;
  大别山深处,新华社分社旧址上响起琅琅读书声。
  新华社,因党而生,为人民而立,随时代而兴,忠实记录伟大征程,忠诚镌刻伟大精神。
  第23个中国记者节前夕,新华社安徽分社的记者们深入江淮大地,找寻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分支机构的红色“足迹”,采撷前辈在风云激荡岁月中英勇奋斗的新华星光。
党旗在哪,分(支)社就建在哪
  从农舍、马背、窑洞一路走来,新华社坚定不移跟党走。在江淮大地寻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虽历经岁月变迁,不少机构旧址早已无处可寻,但只要找到当年的革命部队或者根据地党委所在地,在其不远处就能找到新华社分(支)社的踪迹。
  1942年夏秋到1943年初春短短半年时间,新华社已经在安徽境内3块抗日根据地分别建立起分(支)社机构。穷乡僻壤的山坳、荒草丛生的湖边……革命部队走到哪,分(支)社便建在哪,常常没有固定住所,遇到敌人扫荡就要搬家。
  新华社淮北支社就是其中之一,它与新四军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油印报纸《拂晓报》合署办公,报社记者兼任支社记者。如今在安徽省宿州市的《拂晓报》社史馆中,一整面墙记录了新华社与《拂晓报》共同战斗的盛况。
  一篇回忆录里记载,就在支社成立之初,日伪军对根据地发动残酷的大扫荡。整整33天,这个新闻阵地几乎建在了洪泽湖上。记者们乔装成渔民,登上木船,坚持发布战地快报。一部专门抄收延安新华社总社电讯稿的电台、一台旧式印刷机,是大伙儿的宝贝。印刷机沉重,于是大家把它卸开,每人扛一个部件,随时转移。
  1947年8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11月,中共皖西区党委在大别山腹地——安庆市岳西县正式成立,同月同地建立的还有新华社皖西分社。
  我们按图索骥,当年皖西分社所在的岳西县腾云庙储家花屋早已不复存在,如今旧址之上是一所中心学校。唯有操场上的一块石碑,记录着当年新华社随军记者方德和战友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见证了无数大山里的娃娃走出深山,拥抱世界。
  前线在哪里,新华社就在哪里。淮海战役中,新华社专门成立了支前支社,这个“扁担上的支社”由10名左右的记者组成,自带电台,挑着扁担背包步行,跟随一支由民工推着独轮车运送军粮的支前队伍赶赴淮海战场,行程超过350公里。渡江战役中,新华社前线记者随部队的突击船、先锋船行动,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采写新闻,及时报道渡江进展。
  在安徽芜湖,为了寻找芜湖支社所在地,我们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熙来攘往的小区。中山路是市中心的一条繁华街道,据家住这里的一位老街坊回忆:“在芜湖解放的那阵子,新华社搬过好多次地方。”
  中山路是史料中记载的芜湖支社所在地之一。而离此不远的薪市街如今被打造成芜湖古城最亮眼的街区,一栋灰墙黛瓦的三层小洋楼坐落其间。
  薪市街12号,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宅,据传是由当年在芜湖海关工作的外籍员工建造,曾用作清末官府,一度还被日寇占领。芜湖解放后,这里成为新华社的一个临时办公地点,《新华电讯》——人民政权成立后在芜湖创办的第一份红色报纸就在此印刷和发行。
  长期从事报业史研究的《芜湖日报》记者郭青回忆,他当年在采访薪市街的老百姓时得知,这幢老宅常常在晚上传来印刷机的轰鸣声,飘出油墨香,第二天一早,《新华电讯》便源源不断从这里发向大街小巷。
  这抹油墨香,延绵不绝。如今老宅被修旧如旧,成为当地第一家民营的城市书房,凭栏远眺,一座城市的天际线正随着高楼大厦的林立,不断被刷新。
既是扛枪的战士,也是提笔的先锋
  寻访中,我们总能在不经意间与前辈穿越时空“见面”:或是儒雅的书生,或是壮烈的革命者,或是开荒种地的农人,或是扛枪的战士,无论曾经什么模样,始终一片丹心献给党、一腔热血赴忠诚。
  1942年夏,新华社皖江分社正式成立,分社设在皖江区党委机关报《大江报》内,与报社两块牌子一个机构,分社社长由报社总编辑舒文兼任。照片中,这位社长身着军装、头戴军帽,面向镜头,一脸刚毅。
  1943年3月,日军调集兵力奔袭皖江中心区,分社临时转移,留下舒文等15位同志在原地观察敌情。他们与群众一道在巢南山区与敌人兜圈子,并利用黑夜狂风暴雨之机,相继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并陆续集合到附近的村庄隐蔽,继续编印延安新华社总社发来的电讯稿。
  敌后从事党的新闻工作何其难也!人员不足,学生、知识分子冒险穿越封锁线来分社工作;物资匮乏,就靠着敌占区的小商贩“蚂蚁搬家”式地从外地悄悄运到根据地。
  舒文之子舒燕平曾撰文回忆,父亲和同事们全天候工作,“总要坚持到战斗打到跟前时才停刊几天,一旦战斗结束,就立即恢复出报……要是报纸不出版,群众就知道要打仗了;报纸一出版,人心就安定了。”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淮海战役总前委们唯一一张合影底片陈列于此。我们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丁里镇蔡洼村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再次看到这张照片。照片拍摄者是新华社记者陆仁生。
  陆仁生的儿子陆开蒂曾经回忆,当时中央成立了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领导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一天下午,父亲得到消息,几位领导人要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的萧县蔡洼村开会。“父亲说,当时他立刻赶到蔡洼村等候,看到邓小平等领导人走进会场,他心定了下来,就静静地在会场外守候。”陆开蒂说,会议休息时,大家提议拍一张照,背景就在指挥部的屋前石榴树旁,陆仁生用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了这个历史的瞬间。后来他跟随解放军南下,还拍摄了“解放上海”等其他著名历史照片。
  我们找到这样一张记者证,标有记者籍贯、年龄等个人信息,它的主人叫宋军,当年25岁,是淮南三支社的记者。
  抗战时期,他们就是怀揣着这样的记者证,通过日寇封锁线,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采访“火线新闻”。白天随部队行军,晚上在煤油灯下笔耕,宋军曾经回忆,“那时很苦,苦的情景终生难忘。但我们都不觉得苦,一心想的是完成任务,发了很多的稿子,感到非常快乐。”
  新华社皖北分社淮南矿区记者组——少有的一支活跃在真正意义上“地下”的新闻队伍。1949年起,他们深入矿区采访,对矿区工人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建设矿区以及工人的生活、婚姻、矿区的新貌等作了极为系统和全面地反映。
  在淮北前线活跃的新华社记者戴邦曾经收集了一本群众语汇,记录精彩的“庄稼话”。他说,人民新闻工作者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新闻工作者和人民朝夕相处,一起上冬学,一起组织农会、减租减息,一起报名参军、反扫荡,一起下湖割苇子、开荒种地,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草铺,真是生死与共,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一篇篇“新华社电”,忠实记录江淮烽火
  “新华社笔下有雷声”“一支笔胜过两千支毛瑟枪”……寻访中,我们常听到老战士如此感叹。是什么样的如椽巨笔有此力量?我们顺着历史长河,寻找起那些闪光文字。
  ——“新华社电”见证江淮大地上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31年11月7日,21岁的发报员刘寅在江西瑞金用缴获的无线电台发出“一苏大”召开的电讯。4个月后,《红色中华》报就记录了千里之外“红军四军团连占安徽苏埠青山”的消息,副标题中写道“六安县城即日可下”,何等豪迈自信!
  抗日先遣队发展到安徽、抗日先遣队又击溃皖敌一营、我军配合游击队拔除敌伪据点,摧毁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抗战时期,新华社在安徽发出一篇篇前线新闻,传递出江淮儿女的觉醒和呐喊,“沿途群众非常欢迎,所向无敌”“安徽敌人现在手忙脚乱,大起惊惶”。
  历史的指针指向1945年8月,“新华社延安9日电”播发了毛泽东同志的声明,号召一切抗日力量“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此后,面对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挑起的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浴血奋战,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摧枯拉朽之势在报道的字里行间体现得淋漓尽致:陈粟大军驰骋豫东皖北连克阜阳等十一城,淮海我军乘胜进军江淮地区,解放大军遍布安徽全境,挺进江淮我军全线逼近长江……
  “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支)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在渡江战役最先打响的安徽战场,目睹万船齐发的壮观场面,新华社记者阎吾感到热血沸腾。
  当南岸传来登陆信号时,阎吾冲出战壕,登上突击船到达南岸,点燃半截蜡烛头,开始写这篇新闻报道。《我军横渡长江情景》的全部内容为阎吾亲历。这篇语言朴实无华,内容充实生动,情感充沛、鼓舞士气的电讯于1949年4月23日由新华社发出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新华社电”记录激情燃烧的革命故事。1941年11月5日,新华社稿件报道了“狼牙山五壮士”。“‘只有一条路——’接着是低哑的语声:‘咱们跳崖!’……葛振林响应了他的党小组长的号召:‘咱们坚决抗日到底,为了保卫边区,咱们死也是光荣的!’……寂寞的夕阳洒在血的山坡上。”寻访中,我们意外得知,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新华社皖南分社负责人钱丹辉也曾参与挖掘报道。
  钱丹辉是记者,也是一位诗人,曾担任新华社冀热察分社社长。听说“五壮士”中的宋学义和葛振林获救后,当时身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的钱丹辉赶赴医院,采访两位英雄,并连夜返回,含泪完成一篇800余字的采访稿,英雄的事迹得以传开。
  1949年2月,对坚持大别山地区斗争的解放军,新华社稿件写道:“每个战士和工作人员为了不增加人民的负担,在频繁的战争中,刻苦地把大衣改成小衣、长裤改成短裤,拿剪下的布片,自己动手来做当时最需要的鞋子。随即在各个连队里出现了许多打草鞋的能手,并创造出了双底草鞋。”
  ——“新华社电”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个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党。皖南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完整地接管了安徽南部的名胜黄山,并予以保护。”皖北水灾后,“宿县专署已拨发粮食百余万斤,并将泗洪、宿县所存的绿豆五十多万斤,换给缺种籽(子)的农民,同时发动未受灾区群众运种籽(子)到灾区去卖,以解决灾民的粮种困难,增加群众生产自救的信心。”
  新华社1948年5月3日电曾记录大别山的一件军民小事:住在金寨县的解放军看到当地群众烧柴困难,于是纷纷上山去拾柴割野草。“每天早晨和傍晚,山坡上都是拾柴的战士。”晚上临出发前还打着火把给老百姓的水缸挑满。
  军民一心筑成铜墙铁壁。淮海战役中,新华社支前支社发表的通讯《粮食接收总站》生动地描写了各方支前民工源源不断地把军粮送到接收总站的热烈场面,与单靠空投粮食的敌军部队形成鲜明对比。
  1949年5月1日,“新华社电”记录了江淮人民踊跃支援大军过江的盛况,“六合县人民在缴粮中提出‘人息碾不息’的口号,并将城区十家碾米厂全部动员开工,二十天中即缴粮四万石,并碾好送给人民解放军。含山县东林区民工在修筑桥梁时,正当大雨,民工们全身淋湿,眼睛都睁不开,但仍坚持着工作,在一昼夜中修筑了五座大桥(计三十八孔)。”民工们向家乡父老保证:“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坚决支援到哪里。”
  字里行间,我们看到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华社发自皖南前线的报道中,我们读到一首指战员们乘胜追击时的战歌:“风吹红旗哗啦啦响,解放大军像海浪,千军万马向前进,要把全国都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今日在新中国首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华社北京1949年10月1日电见证了开国大典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当天,远在安徽阜阳的新华社江淮分社阜阳支社电台报房,报务员朱崇黎和同事们守在唯一一部发报机旁,连着一个小喇叭,侧耳静听典礼实况,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来,他背着步枪和电台,辗转于安徽多个新华社分(支)社,“从新华社延安电到新华社陕北电,终于接收到新华社北京电的电头!”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新华社电”是永不消逝的电波,是朱崇黎这辈子永不磨灭的记忆,更是新华人永不松懈的追求。
太原解放纪念馆,为一位拿笔的战士立了座纪念碑
太原解放纪念馆,为一位拿笔的战士立了座纪念碑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空走廊
 
  本报记者孙亮全、马晓媛、王怡静
 

 
  第23个记者节到来的时候,不少人来到位于山西太原东山牛驼寨的太原解放纪念馆,在一座不显眼的纪念碑前默默哀悼。
 
  太原解放纪念馆因纪念1949年解放太原战役而建,这座碑的主人却是一名新华社记者,他叫萧逸,牺牲时年仅34岁。
 
烽火赴前线


 
  萧逸原名徐德纯,是江苏南通人,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5岁读完高小后,他去苏州考中学,由于交通不便,延误了考期。后经人介绍,去上海一家乐器公司当学徒。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的危亡激发了萧逸的爱国热情,他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中。1936年,萧逸参加了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改名为读书出版社)的工作,这成为他思想的转折点。萧逸在这个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出版机构里,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上海沦陷。萧逸满怀抗日救国的激情,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于1938年初到达延安,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救亡的领导中心。萧逸到达延安后,先是进入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大学)学习。1938年3月鲁迅艺术学院筹备成立,开始招生,爱好音乐的萧逸被录取为音乐系第一期学员。
 
  鲁艺办学初期遇到了许多困难,办学的物质条件极差,学员入学后,还要动手挖自己住的窑洞,没有教材,也没有参考资料。音乐系只有三名教员,也缺乏可供练习的乐器。面对这些困难,教员自己动手编写讲义,学员互教互学。
 
  鲁艺学习结束后,萧逸留校工作,参加了鲁艺实验剧团。1939年3月,遵照中央指示,鲁艺派出实验剧团赴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慰问演出。3月从延安出发,到12月底返回,实验剧团深入前方,长途跋涉历时9个多月,演出100多次。由于演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富于战斗性和鼓动性,为群众喜闻乐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剧团担任秘书工作的萧逸,负责剧团文书起草和行政事务,安排和管理团员生活,还要参加演出、搬运道具等,忙碌异常。
 
  1941年9月,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萧逸成为俄文系的学员。在这里,萧逸开始了新的生活。1943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延安文抗(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从事文艺创作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在延大俄文系学习期间,萧逸的个人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位姑娘闯进了他的心扉。这位姑娘叫沈霞,是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的女儿。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5年春,萧逸和沈霞在延安结婚。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组织决定派他俩参加华北文艺工作团,去张家口地区进行艺术宣传工作。已经怀孕的沈霞在一次手术感染中不幸去世。萧逸强忍悲痛,随团奔赴张家口工作。
 
鲜血染并州


 
  张家口是西北通向东北的走廊,抗战胜利后许多从延安、晋绥等地来的干部,陆续汇集到这里。1946年初,为了加强和充实新闻队伍,以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战争报道的需要,党组织从他们中间挑选了一批干部,分配到《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工作。
 
  萧逸就是其中的一位。从此,萧逸踏上了新闻记者的征途,不避艰险,不怕牺牲,在战火硝烟中采访,报道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当时,进驻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与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报社的采访科,也是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的采访科。
 
  萧逸是1946年2月调入的,接待他的是采访科的副科长张帆。后来,张帆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到当时的情景:
 
  “我叫萧逸,前来报到,当记者。”个子高高,前额突出,两眼炯炯有神的萧逸,热情豪爽地笑着说。
 
  彼时国内的局势是严峻的,神州大地被战争的乌云笼罩。1946年6月,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公然以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疯狂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战争爆发了。
 
  在战争开始后,萧逸积极要求到前线去,做一名军事记者。他参加了《晋察冀日报》社和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派出的前线记者团,深入战地采访,写出了《平汉前线的民兵团》《满城的民兵连》等通讯,报道了解放区军民的英勇战斗和平汉前线的胜利。
 
  随后,萧逸随军转战华北各地,参加过保(定)南、正太、清风店、涞水、石家庄、平津等战役的报道,发表了大量的新闻和通讯。
 
  张帆撰文回忆,萧逸“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奔波,随军转战华北,深入连队,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在枪林弹雨中采访”;萧逸的报道“一是及时,二是善于抓取典型”,“这样不仅使读者了解战局概貌,而且可以看到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萧逸随军入城。
 
  在北平,他高兴地拜见了早已进入北平的岳父母茅盾夫妇,汇报了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并谈到自己在战争中正构思创作长篇小说,想留下来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进行创作。茅盾听后鼓励他参加解放战争,更有利于搞文学创作。萧逸听从了岳父的建议,充满激情奔赴太原前线。
 
  1949年4月,华北人民野战军发起太原战役。为了攻破这个阎锡山集团经营多年的老巢,从1948年10月起,我军即对太原外围要点发起进攻,占领城南和东山各要点,歼敌5万余人,紧缩对太原城的包围。
 
  “后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稳住平津敌人,太原前线部队暂缓攻城。”太原解放纪念馆工作人员张超说。1949年3月,太原前线司令部和党的前委组成,徐向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统一各部队的指挥。华北军区第18、19、20三个兵团联合会攻太原。
 
  萧逸作为随军记者,希望参加攻打太原城郊要塞双塔寺的战斗。
 
  双塔寺原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东郊郝庄村南,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区地势较高,南可控制太原东南,北可俯瞰太原城。相传李自成过两塔时曾作诗云:“郝庄两座塔,就把天来穿。穿也穿不上,多放两块砖。”
 
  张超介绍,为了固守太原城,敌东南防御区指挥部及43军军部即设于双塔寺。“在寺区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敌军筑有山炮阵地和数十个碉堡,并设有雷区、外壕、鹿寨、铁丝网等副防御工事。”
 
  4月上旬,华北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太原的包围,逐一展开了扫清外围之敌的战斗。攻打双塔寺的部队每天除了阻击敌人的反扑外,还展开了猛烈的政治攻势,向敌军喊话:“平津解放了,你们还能守住太原吗?”“阎军兄弟,投降起义是你们的出路!”敌我阵地相距不足一百米,双方原约定喊话时互不打枪。但是,敌人诈降。
 
  4月14日,萧逸随我军敌工干事来到前沿阵地采访。在新占领的敌军碉堡内,他拿起话筒,向敌军喊话,宣讲形势和政策,要他们立即放下武器。这时,敌人突然放出冷枪,一颗子弹从碉堡的枪眼外射进来,正中萧逸头部,他当即倒下。
 
  英勇牺牲的萧逸年仅34岁。
 
红花遍地开


 
  萧逸的牺牲,给分社的同志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战友们清点他的遗物,里面有一本本采访日记和写作计划,没有写完的数万字的小说草稿,还有萧逸在北平为岳父母拍的照片,以及沈霞的部分遗物。
 
  在他牺牲后的第三天,张帆将萧逸牺牲经过向茅盾作了专函报告,并寄去了萧逸的遗物。
 
  “萧逸此番在前线牺牲,大出意外,我们的悲痛是双重的,为国家,失一有为的青年,为他私人想,一番壮志,许多写作计划,都没有实现……我已经多年来‘学会’了把眼泪化成愤怒,但萧逸之死却使我几次落泪。”茅盾以极为沉痛和复杂的心情写来回信。
 
  萧逸牺牲后,前线分社派人寻觅墓地,把萧逸葬于双塔寺西北200多米的地方,墓前立碑,并刻有墓志。不幸的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萧逸的墓碑遭遇厄运。
 
  “萧逸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是整个新华社记者群体的缩影。”萧逸的同事、已故新华社记者马明在回忆萧逸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马明曾在新华社吕梁分社、山西分社工作。在他的文章中,回忆了这段往事:“有几次我陪同外地来的老同志,到处寻找也没有下落。1982年深秋,年过六旬的林呐同志,从天津重返太原,直奔萧逸的墓地,想着祭奠当年朝夕相处的战友,结果也没有见到他亲手参加竖起的那块墓碑。”
 
  “那之后,我父亲记在心里,一直想着怎么办。”马明的儿子马正说,直到太原解放40周年的前一年,萧逸的生前战友杜导正、张帆、刘冠文和马明一起商定,争取在太原解放40周年时,把萧逸烈士碑重新竖立起来。
 
  不久之后,张帆从北京寄来碑文,得到太原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萧逸烈士碑很快在扩建后的太原解放纪念馆(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重新竖立起来。
 
  “每年清明和记者节前后,都有不少人前来祭奠。”张超说,烈士当年洒血处,如今已是遍地红花开,人民的英雄,人民自会记得。
 
  松柏长青,鲜花怒放。萧逸纪念碑上不长的生平和战斗事迹,让人感慨不已。烈士的鲜血浇灌了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之花,生前为之奋斗的理想,今已都实现,想来可以含笑九泉了。
 
会稽山下古兰亭,“惠风和畅”到如今
会稽山下古兰亭,“惠风和畅”到如今

( 2022-11-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本报记者方问禹、崔力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阴历三月,一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禊礼盛会,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众人饮酒赋诗,将作品结为一集,王羲之写下《兰亭序》总述其事,由此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1600多年后的今天,会稽山下书会如常,惠风和畅。兰亭所在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在历史文化与江南山水滋养下,成长为一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纺都”,一座老百姓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城市。
 
文化沃土


 
  明代文人袁宏道写绍兴,“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当代人“跟着课本游绍兴”,大儒王阳明、书圣王羲之、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以及贺知章、陆游、徐渭、陈建功、钱三强、竺可桢等文化名人灿若星河。
 
  作为老绍兴县,稽山鉴水滋养的柯桥,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那场著名的醉酒现场,书圣王羲之写下被后世书家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也让兰亭这个集镇成为闻名千年的书法圣地。今天的柯桥区兰亭街道,书法气息依旧浓郁。
 
  由沙孟海、钱君匋、陆俨少等28位书法家倡议、1982年成立的兰亭书会,今年7月在柯桥举行了一场“抚今追昔——兰亭书会40周年庆书法作品展”,国内外众多名家参展。
 
  兰亭有书法渊源,柯桥其他一些地方也毫不逊色,不少镇村的历史气息甚至可以追溯至上古传说。
 
  源自“大禹治水”传说,柯桥区夏履镇因“履遗不蹑”而得名;安昌街道西扆山村曾有传说“禹以山为扆,朝见万国诸侯”;稽东镇千年古村落冢斜村,相传舜帝、禹妃皆葬于该村大龙山麓……
 
  柯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设在柯山下鉴湖畔的驿馆高迁亭。东汉名士蔡邕避祸江南时,曾取亭内竹椽为笛,留下了“柯亭之竹”的故事。由此,柯桥又名笛里。
 
  光明居位于柯桥区齐贤街道一个“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小村,院前有一块“光大渊明”的石刻印章。相传陶渊明曾来此处短暂居住,留下地名“陶里”。
 
  有千年历史的柯桥古镇上,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留下诸多轶事典故,台门文化、师爷文化与纺织文化古今交融,让这座江南街区显得生动而厚重。
 
  近些年柯桥古镇保护开发,以保留传统、恢复原貌为主,力保历史原真性。柯桥将一些保留较好的传统建筑及传统构件迁移至街区内进行异地保护,其中包括古石桥2座、老台门5座、老石板8571平方米、石门斗26座。
 
  流经柯桥区平水镇的若耶溪,也是一座独特的历史文化标识。据记载,早在2400多年前,薛烛曾向越王献策:“若耶之溪涸而铜出。”铸剑大师欧冶子赶到这里铸造宝剑,竟一日铸成。
 
  于是,若耶溪周边的山得名日铸岭,岭上的茶叶又得名日铸茶。今天的平水日铸茶,已经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富有诗情画意的若耶溪,引得文人雅士流连忘返。孟浩然的“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都描绘了若耶溪风光。此外,宋代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明代王守仁、徐渭、王思任等也都泛舟若耶,留下丽词佳文。
 
  位于柯桥的湖塘是鉴湖江的发源地。鉴湖与会稽山相映成辉,从晋代,历隋、唐到宋,一直到明清时期,这里都是文人墨客神往之地,撑起了“一部全唐诗,半部在鉴湖”的说法。
 
  有了文化滋润,鉴湖水的实用功能也多了一分传奇色彩。在绍兴当地,民间素有“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之说。如今,鉴湖江两岸有“会稽山”“塔牌”等黄酒企业10余家。
 
  柯桥还有悠久的越窑青瓷制造史,地域内有众多越窑遗址、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据《绍兴县志》记载,早在汉晋六朝时期,柯桥地域的越窑青瓷窑址就有5个。
 
  2020年5月,浙江省发布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其中绍兴黄酒、《兰亭序》、越剧有深深的柯桥烙印,而青瓷、京杭大运河浙江段、钱塘潮、浙东学派、西泠印社等,则与柯桥有密不可分的缘分。
 
江南水乡


 
  绍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水乡之一。遇水自然要架桥,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便利商贸,通达交通,架起了各式各样的桥。
 
  正如木心先生所言,“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一说是指绍兴文人之风骨,也有人说,是指串联起密集水网的绍兴的桥。
 
  作为绍兴水乡重镇,柯桥古镇是浙东地区漕运水道的要津。据说,三国时期的绍兴就已形成草市,到宋代设驿站,至明清时代,柯桥则已成为浙东商贸重镇,更显繁华。
 
  从地理上看,柯桥位于浙江中北部、绍兴市北部、会稽山北麓,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上虞区分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诸暨市为邻,西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钱塘区接壤,北濒杭州湾,腹部横亘越城区,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
 
  柯水潺潺,运河悠悠,宋代的柯桥、明代的融光桥、清代的永丰桥,站上“三桥”眺望“四水”,别有一番穿越历史时空的韵味。而“柯桥”这个地名,也正是得名于“柯水之上的桥梁”。
 
  柯桥景区内,河道曲折贯通,桥连着路,路连着桥,桥连着桥。古树、古桥、古建筑,无论建筑色调还是环境风格,满满的都是复古感和年代感。
 
  烟雨朦胧之中,乌篷船“吱呀呀”地摇过,承载了多少江南人的思乡之情。桥上的人看船上的人,船上的人看岸边的人,时移世异,岁月变换,江南人的故乡里始终少不了枕水人家、青石板上的湿苔藓和一只只乌篷船。
 
  漫步临水古巷,不多时便能感受到江南小城里透着柴米油盐味的烟火气。街边木架上有条理地搭着熏肠、鹌鹑和腊鸭,手工布鞋和砧板在沿街售卖,炒货店、杂货店的木桌子参差摆到窄街上,对向而行的人们会默契错身,然后走向各自的远方。
 
  柯桥美食中,最具特色的“十碗头”,白鲞扣鸡、干菜焖肉、酱腊三味、霉千张千刀肉、清汤鱼丸、嵊州炖鸭、西施煎豆腐、新昌炒年糕、糟鸡和扎肉,每吃一口都是正宗的绍兴味道。
 
  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这条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水路通道,曾经是绍兴连接外部世界的干线交通。
 
  唐代中叶以后,绍兴的丝绸、瓷器、茶叶、黄酒成为大宗商品被大量运销外地,陆上交通已不能适应需要,水路运输则不断延展,方便行舟背纤的纤道也随之砌筑完善。
 
  古纤道中心在柯桥一带,有临水依岸、破水而筑两种。1988年,古纤道作为文物建筑中的孤例,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起柯桥区柯桥街道上谢桥,西至柯桥区钱清街道板桥,全长7.5公里。
 
  鲁迅笔下《社戏》中,顽童穿梭于观众中的热闹场面,船夫坐在船头观看社戏的水乡风情,大抵在古纤道沿岸。眼下在柯桥,一些地方依旧保有看社戏、摇乌篷船的江南水乡场景。
 
“丝路明珠”


 
  如同水流经久不息,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代表,沿着水路通达四方的商贸繁华绵延千年,并在当代达到新高度。
 
  位于柯桥的浙江古纤道绿色纤维有限公司是涤纶工业纤维制造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在汽车工业、能源运输、海洋工程、建筑材料、安全防护等领域发挥了独特作用。
 
  这家企业所在的化纤产业,是大纺织产业的中间一环。前者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支柱产业,后者是关系国计民生、万亿元级别的全球性商贸产业。
 
  我国化纤产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有6家主要企业,4家在浙江,2家在江苏,都处在江南水乡,占据全球化纤主要市场。
 
  浙江是纺织大省,现代纺织产业居全国首位,化纤产量占全国近一半,印染布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2021年,浙江省纺织和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3亿元、营业收入10716亿元。
 
  湖州的织造,嘉兴的经编、化纤、毛衫,杭州的丝绸、化纤,绍兴的印染、市场、染化料,宁波的服装,台州的产业用布,金华的无缝针织、牛仔裤、针纺……摊开浙江省地图,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大纺织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脉络极其清晰。
 
  地处这些地方的物理中心,水乡柯桥崛起了一座“国际纺都”。这里成为亚洲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所在地、世界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全球近1/4纺织产品在此交易,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有市场主体15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1300余家,限上商贸企业1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470家,上市企业17家。
 
  1992年,“绍兴轻纺市场”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冠之以“中国”的轻纺专业市场。30年来,从摇着船橹的“水上布市”,到大胆开辟“马路市场”,再到建设“国际纺都”,柯桥的“一块布”闯出全球影响力。
 
  在柯桥柯海公路上,来往的装料货车川流不息,蔚为壮观:由南向北是运进蓝印时尚小镇进行印染的白色坯布,反向则是五颜六色的纺织面料,分散到产业链下游。
 
  在墨尔本大学毕业后,绍兴创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龙选择回乡创业。在他看来,柯桥数以万计的“蚂蚁雄兵”从事绣花、烫金、压皱、贸易等环节,既竞争又协作,伴随市场荣枯有所起伏,但总能在低潮过后“春风吹又生”。
 
  柯桥区商务局介绍,今年柯桥退出的市场主体有5000多家,而新设达到1.5万家,净增近万家,这表明柯桥纺织业依旧充满生机活力。
 
  以面料出口为主的“国际纺都”柯桥,纺织产业兴盛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丝绸之路”。
 
  记者从中国丝绸博物馆了解到,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晚唐以来各方势力割据一方的混乱局面,北方传统丝绸产区由于连年战乱及气候变化,丝绸生产日渐萎缩,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绸重心地位日益凸显。宋元时期“农商并重”和开放的海洋政策,促使丝绸流通特别是海外贸易更普遍、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
 
  明代以后,随着北方丝绸业的衰退和棉布业的兴起,形成了以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的蚕桑生产核心,并呈现专业化和商业化倾向。明代中叶涌现出一批江南丝绸重镇。
 
  千年丝路熠熠生辉,古道新程硕果累累。
 
  作为丝绸的起源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浙江“衣被天下”,古代是丝,今天是布。
 
  今年前三季度,柯桥全区外贸出口966.7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562.23亿元,同比增长28.2%。
 
  东海的远洋巨轮、中欧班列等代替了曾经的古纤道,将柯桥繁盛千年的商贸网络延伸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作为“一带一路”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之一,这颗“丝路明珠”熠熠生辉。
 
诗意栖居


 
  今年9月,我国短跑名将、男子2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谢震业与2015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冠军陆敏佳官宣喜讯。这两位运动员都是柯桥人。
 
  2022年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柯桥运动员在射击、羽毛球、足球、攀岩等多个项目中取得较好成绩,当地体教融合改革试点展现成效。
 
  一块体育高地背后,往往有一座视野开阔、全面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柯桥区全区常住人口为1098859人,十年间增加138108人,增长14.38%,增速位居绍兴全市第一。
 
  从直观感受来说,拥有百万常住人口、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经济十强县(区)的柯桥已经是一座现代都市。
 
  目前柯桥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有430多幢18层以上高楼。当地近年累计引育浙江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76名、外籍院士16名,并引进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
 
  在“老绍兴”,这里是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金柯桥”;在杭州与绍兴之间,这里是一根“金扁担”。
 
  柯桥还是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省级评估第一,慈善发展指数列浙江全省区县市第三,健康浙江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连续17年成功创建浙江省级平安区。
 
  柯桥大渡社区由5个居民小区组成,住户6300余户,居民超过2.5万人,60%以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柯桥人”,还有500多位外籍居民。为了让居民更加和睦,大渡社区推广“大渡社区文化”数字化应用,打造“家头条”“邻里帮”“文E家”三大文化应用场景。
 
  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这里既有数字化应用场景,也保留一些传统生活方式:社区会定期开展“邻里糕”制作活动,大家一起做,相互分享;针对居民缝缝补补、修鞋配钥匙的需求,不少老年居民有这方面特长,于是成立了达人工作室发挥余热。
 
  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地区,底蕴深厚、山水相依、产业兴旺的柯桥,共同富裕建设同样走在前列。立足“国际纺都”涵养“诗意栖居”,柯桥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协调均衡发展。
 
  2020年2月的一天,绍兴市中心医院一名护士长曹玲玲按惯例送病愈患者出门,刚打算挥手告别,2岁的小男孩突然鞠了一躬,她立马还礼。这温暖的一幕,凑巧被一旁的医护人员拍了下来。
 
  “最萌鞠躬照”在微信朋友圈迅速传播,感动了无数人。照片折射了柯桥新时代风采,这里老百姓不断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今年10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100个单位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柯桥区位列其中。
 
  2021年,柯桥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074元,同比增长10.7%。目前,柯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5,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超过79%,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共同富裕建设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
 
  每到用餐时间,柯桥区平水镇王化村长塘头自然村的“金秋老人食堂”都会饭菜飘香,工作人员招呼数十位老人落座,一边唠着家常,一边享用营养丰富的免费爱心餐。
 
  老人方便地吃上可口饭菜,得益于村里引进的“金秋家园·长塘头”共富项目。依托农村自然风光、秀美茶园和人文历史,加上现代公共服务设施,这个村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前来养生养老、观光旅游。
 
  “借助这个项目,村里盘活了闲置农房300多间,带动200多人就业,并通过项目经营收入补贴养老公益服务,村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王化村党总支书记张承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