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中国新闻

04版:特别报道

05版:新闻纵深

06版:重阳节

07版:成风化人

08版:脱贫攻坚

返回 2019年10月08日

毛驴“下岗”记

新华每日电讯      2019年10月08日     
毛驴“下岗”记

( 2019-10-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金秋时节,晋北农田里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一片生机盎然。正在秋收的马宏义却因为卖毛驴的事而纠结:卖了吧,行情不好价格低,老伴还有些舍不得;不卖吧,农忙时节,这毛驴也派不上用场,完全就是一头“闲驴”。“庄户人家总不能把它当宠物养着呀”。

  年近六旬的马宏义在东坪村种了一辈子地,也拉扯了一辈子毛驴。“我爷爷的爷爷就开始拉扯毛驴,过去是集体养,包产到户是家庭养。”老马说,当时每户两头驴是“标配”,最多的时候全村有两三百头。早些年种田、耕地、施肥、拉货物全靠这小毛驴,离开它啥也干不成。

  东坪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虽人少地多,但由于过去没有水浇地,只能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辛辛苦苦干一年,只够填饱肚子。这些年,在土地流转、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推动下,东坪村的老百姓渐渐富裕起来,2018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曾经是贫困户的老马也顺利“摘帽”。家里的60多亩土地,大前年流转出去30亩,每年收入有1万多元;自己留了20多亩种玉米、谷子;他还入股村集体的合作社,一年下来东拼西凑至少收入3万元。

  老马的老伴梁秀荣一边摸着毛驴一边说,过去这毛驴就算家里的一口人,照顾得可精细哩!平时把膘养起来,农忙时才能扛得住,它生了病还要请兽医,有时不高兴还要发点“驴脾气”。

  现在,老马种地干活不指望毛驴了!腰包渐渐鼓起来的老马几年前就陆续购置了四轮拖拉机、旋耕机、铺膜机……“这些设备大概花了3万多块钱,有的还享受了国家优惠补贴。”老马说。

  “拖拉机一天能耕40多亩地,毛驴耕上两三亩就累趴下了。”老马说。

  “现在村里很难见到毛驴!”东坪村支书王美珍说,历史上毛驴曾是晋北农村劳动的“主力军”,但随着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种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毛驴被淘汰也是必然。

  “一年养驴成本得几千块,驴不干活的时候也得要人伺候。”梁秀荣也懂得这个理儿,但一说起卖毛驴,她就止不住地抹眼泪。“和这毛驴处得年长了,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特别有感情,一想到把它卖了,我就舍不得。”

  “过去驴多的时候驴贩子整天在村里串游,现在驴少了,连续打了几天电话都找不到人影。”不过老马坚定地说,“再做做老伴的工作,就是价格再低,我也要把这毛驴处理掉。”

    (记者武敌、徐伟)新华社太原10月7日电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