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新华财经

03版: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04版:新华关注·各地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新华国际

07版:新华关注·文化

08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出版发行
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等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出版发行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为配合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联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编辑了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等3种学习材料,已正式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3种学习材料收录、摘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报告、讲话、文章、指示、批示等重要文献,其中部分内容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海南: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端稳中国饭碗
海南: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端稳中国饭碗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海口4月9日电(记者罗江、周旋)春耕农事忙,耕耘与收获在南海之滨同时上演。在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板栗南瓜、彩虹西瓜、樱桃番茄等1887个作物新品种集中亮相,市民游客抢先品尝“第一口鲜”。数公里之外,科研人员从试验田移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围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农业强国全局中,海南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打造全国种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与此同时,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全国各地的“菜篮子”“果盘子”。
 
  眼下,位于三亚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格外忙碌。占地17.2万平方米的实验室里,7000多台先进育种设备一应俱全。20多个院士创新团队、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团队正在紧张工作。
 
  全国两会闭幕至今,全国人大代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忙得“连轴转”:管理实验室建设运营,推动“揭榜挂帅”项目落地,接待前来洽谈合作的科研单位和企业……除此之外,作为科研项目牵头人,他还带领团队围绕水稻育种前沿领域开展攻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部署,让他倍感振奋。“我们正在打造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助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陈凡说,实验室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种子精准分子设计平台等科研设施。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全产业链研发破解科研与市场“两张皮”。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海南重点做好‘一粒种子’的大文章,从源头助力筑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座。”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何琼妹说。
 
  崖州湾科技城塔吊林立,高楼拔地而起。国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等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研单位,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种业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协同创新氛围日渐浓郁。
 
  借助南繁科研资源,海南还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就地转化,赋能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到那受村走上一圈令人大开眼界。苹果形状的青枣、芒果味的菠萝、紫色的释迦等新奇特优果树茁壮成长,带来增收新盼头。“这几年村里多了不少新奇货,光去年就实现1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说。
 
  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得天独厚。海南常年种植热带水果310万亩、产量525万吨。截至目前,收集保存热带作物和果蔬资源13504份,引进400余个热带水果新品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果蔬新品频频上市,传统优势品种提质增效。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的集体产业基地,每天都能看到全国政协委员、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的身影。芒果、豇豆等果菜进入收获尾期,另一头的空地正在进行土壤改良,不久后将化身试验田。
 
  黄丽萍说,围绕村里的主导产业豇豆,中国农科院科研团队将开展农业技术综合示范,利用防虫网、生物诱导等技术推动农药化肥减施,提升质量效益。据介绍,五星村正通过品种、技术优化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通过发展田园民宿、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文罗镇正在建设冷链物流园,把优质农产品送向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当前,海南正在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广高附加值的优质品种,并围绕15个农业主导产业启动全产业链建设。持续开展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努力打响海南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完成进驻
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完成进驻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根据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截至4月8日,二十届中央第一轮巡视的15个巡视组完成巡视进驻工作。

  被巡视单位分别召开巡视进驻动员会。会前,各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通报了有关工作安排。会上,各中央巡视组组长作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

  各中央巡视组组长指出,巡视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中央巡视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旗帜鲜明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更加强化震慑作用,更加突出标本兼治,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督促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中央第一轮巡视穿插安排常规巡视、“回头看”和机动巡视,巡视对象包括30家中管企业、5家金融单位和国家体育总局。记者在巡视进驻动员会现场了解到,对中管企业开展常规巡视,将聚焦党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情况,深入发现履职担当中的政治偏差,着力查找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对金融单位开展巡视“回头看”,重点了解落实上一轮巡视整改要求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检查党委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和组织部门加强整改监督等情况,督促金融单位把巡视整改与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金融改革的部署要求结合起来,推动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家体育总局开展机动巡视,聚焦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情况,深入查找、推动解决体育领域腐败问题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被巡视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完成好党中央交给的巡视任务。要以接受巡视监督为契机,深入查找和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履行职能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偏差,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据悉,常规巡视和“回头看”工作时间2个半月左右,机动巡视为1个半月左右。期间设立专门值班电话和邮政信箱,主要受理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以及巡视整改等方面问题反映。其中,常规巡视和“回头看”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3年6月20日,机动巡视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5月31日。

 
紧抓关键期加力促匹配 多地多渠道拓岗位稳就业
紧抓关键期加力促匹配
多地多渠道拓岗位稳就业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记者在企业、高校、人才市场等采访了解到,多地正紧抓春招关键期全力拓宽就业渠道,集中举办招聘会加力促匹配,帮助高校毕业生等早就业、就好业。

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中山大学研究生小杨这两天不时对着招聘目录,筛选自己适合的岗位。

  按照广东省近日发布的招聘通知,2023年全省各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招聘工作人员13058名,“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约3000名。“选择还是比较多,其中不少岗位我都感兴趣,等4月10日报名开始我会第一时间填报。”小杨说。

  4月6日,山东省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服务业就业扩容行动;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3年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

  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拓宽市场化渠道和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结合,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岗位供给。        

  一方面对企业继续实施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稳岗位扩就业;另一方面积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规模,加快事业单位招聘进度。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一季度,国企招聘同比增长4%。

  “今年安徽省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8.5万人,3月初就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四方面17条政策措施。”安徽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陶贤海表示。

  “我们将稳定并适度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等招录规模,力争全年提供政策性就业岗位20万个左右;发挥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不少于60万个;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2万名左右。”陶贤海说。

密集召开招聘会促匹配


  3月25日早晨八点多,天津市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大型现场招聘活动已是人头攒动,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求职,软件研发工程师、直播运营等互联网相关职位最受青睐。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招聘负责人刘青澎告诉记者,一个多小时里,已经收到了一百多份简历,“研发端的岗位比较火热”。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副总裁刘青田介绍,这次招聘活动是2023年面向全市56所高校的首场大型现场学生专场招聘会,共有192家企业参加,提供近4000个岗位。未来还将分专业、分高校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招聘对接活动。

  按照人社部部署,4月1日至16日,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将陆续在全国推出62场特色服务活动。

  政府部门加力促就业的同时,各高校也抢抓3、4月份招聘旺季举办各种校园宣讲会、招聘会,为毕业生们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

  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校领导正密集开展“访企拓岗”。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已奔赴北京、深圳等地,走访多家企业对接毕业生就业事宜。

  “我们今年将有9430名应届毕业生,仅3月以来就新开拓用人单位200余家。”南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振中介绍,下一步将开展“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举办校友企业以及就业实习大型双选会,提供岗位不少于3万个,全力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多管齐下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总量压力之下,更加考验求职者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和高校多措并举,帮助毕业生们更快找准职业定位,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更好适应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增加毕业生的职场经验,让他们更便捷就业,我们专门建立了一批就业见习单位,并给予企业补贴。”西安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廉宏彬说,去年西安共开发了2万多个见习岗位,一些毕业生通过见习顺利签约。今年见习岗位规模还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市场最缺的就是具备某一方面技能的人才。企业招人越来越求‘精’求‘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求‘稳’向‘优’。如果个人期望与岗位实际、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那么找到满意工作的难度势必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

  他建议,及时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深化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技能素质,让大学生所学和市场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在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祁珍看来,虽然研发、品控、财务等岗位需要专业对口人才,但也有运营等很多岗位更看重员工的创造和开拓能力。高校毕业生可以发挥学习能力强、可塑空间大的优点,在找工作中多尝试、对职场多了解,利用各种机会找到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平台。(记者姜琳、郭方达、李亚楠、周畅、谢建雯)新华社北京电

 
春意盈丝路 客从远方来 甘肃旅游增长势头迅猛
春意盈丝路 客从远方来
甘肃旅游增长势头迅猛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4月5日,观众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参观,欣赏“觉色敦煌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艺术展,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艺术的魅力。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新华社兰州4月9日电(记者张玉洁)“年初,我们对文旅市场复苏还持谨慎乐观态度,现在已经是相当乐观了。”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单日迎客近3000人次,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李瑛感叹。

  截至4月6日,敦煌市内莫高窟等六大景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14.61%,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6%。

  近10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丝路旅游持续火爆。2013年至2019年,敦煌年接待游客从402万人次增长至1337万人次,每年的游客增长量都超过百万人次。高速增长突遇刹车,曾给从业者带来冲击。

  如今,春到敦煌。上午9点,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已座无虚席,观众静静欣赏着古老洞窟的“青春模样”;曾经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如今游人不断,人们置身关隘感受沧桑……

  “跟做梦一样,一天说了八百遍震撼。”从魏晋壁画到大漠落日,敦煌给了来自南方的游客小陈无数惊喜。她穿上古装拿起琵琶,拍摄了一组黄沙为背景的照片,用影像留下了这段记忆。

  丝绸之路的深厚文化,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怀古。

  有莫高窟“姊妹窟”之称的榆林窟,地处甘肃瓜州的榆林河谷,西夏和元代洞窟尤具特色。从最近的机场出发,光是往返就要花费四五个小时。纵然路途遥远,却挡不住游客的热情。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介绍,截至4月6日,榆林窟今年累计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同比增长251%,比2019年同期增长149%。

  世界文化遗产点麦积山石窟,今年的旅游形势同样喜人。截至4月6日,麦积山石窟今年接待游客已近9.8万人次,为历年最高。“不仅游客人数增多,大家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多了。要讲解的、看特窟的,都明显比以前多,我们忙得停不下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讲解员黎泽坤说。

  面对独特的风景文化、蓬勃的旅游需求,文旅从业者不断创新业态。

  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有霞介绍,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定制游成为新发力点。“游客可以体验阳光早餐、星光晚餐。大漠中享用当地时令的蔬菜水果和新鲜牛羊肉,别有一番趣味。西餐等新菜品正在研发中。”

  可带走的文旅产品,让旅游不再止于“此情此景”。

  夜幕低垂,敦煌书局灯火通明。这里集纳的1万余册各类敦煌书籍,吸引着众多敦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购买。已营业44年的敦煌宾馆里,也开起了文创商店。从香气扑鼻的咖啡到各类丝巾、背包,店里满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我们研发了20个系列2000余款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创产品,累计发售了13期数字藏品,在文化、艺术、科技的碰撞中探寻着新可能。”敦煌文旅集团总经理王立军说。

  敦煌市委书记石琳说,文旅产业正在从“赏风景”向“品文化”迭代,针对这一变化,敦煌正在加大力度培育研学等深度游、创新文化消费场景,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自信。

 
深圳加速推进“工业上楼”
深圳加速推进“工业上楼”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深圳电(记者周科)沿着广深沿江高速一路向南,几栋醒目的摩天大楼在深圳宝安大道旁拔地而起,与周边低矮的旧工业楼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深圳推进“工业上楼”的最新案例——大族激光智造中心大楼。

  初看上去,这些楼宇与城市中心的写字楼没什么两样,但置身其间,楼下楼上乃至楼顶的差别便一目了然。

  在智造中心的4栋楼宇里,1层至5层为生产车间,6层、7层用于研发和办公。登上楼顶天台,跑道、球场、健身器材、绿化带等一应俱全,宛如一座小型公园被“抬升”至空中。

  大族激光总工程师吕启涛说:“现在,研发基地和生产车间的距离只有30秒路程。而以前,从南山科技园研发基地到宝安生产制造基地,车程在1小时以上。”

  这便是“工业上楼”的优势所在。

  2022年,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工业经济体量与产业空间需求成为一对矛盾。在有着近250万家企业的深圳,不少企业面临这样的情况:研发基地设在城市中心的写字楼,生产车间地处偏远的工业园。

  这一窘境正在被打破。

  从2023年开始,深圳加速推动企业“工业上楼”,将连续5年,每年建设2000万平方米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全力推进“20+8”产业集群落地。

  在深圳,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上楼”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铝模拼装、架体搭设、钢筋绑扎……在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工地,几十台大型施工机械正紧张作业,机器的轰鸣声在园区内回响,中建二局二公司90名工程师带领400余名工人正紧锣密鼓推进项目施工作业。

  该项目计划将总高3层至6层不等的传统厂房改造成16层,实现单栋厂房高度近90米,完成建筑面积由27万平方米到70.6万平方米的扩展,将集聚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高端制造业企业,提高土地使用率。  

  与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相隔不远处,是深圳首个“联合上楼”项目——科技联合大厦。这是14家科创企业联合建设总部大楼的首创之作,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南山区留仙洞总部基地新地标。

  “从一片砂场到百丈高楼,科技联合大厦毗邻深圳湾,辐射香港,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办公用房的新选择。预计大厦全面建成后,可形成高达上千亿元的总部经济产能。”中建二局二公司科技联合大厦项目总工程师沈朗说。

  类似的“工业上楼”项目还有不少。在龙华区,清湖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打造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创意产业新集群;在宝安区,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建成后将提供优质产业空间36万平方米;在坪山区,百米装配式“摩天工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72个“工业上楼”项目,用地面积854.8万平方米,厂房面积2306.5万平方米。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工业上楼’既能提升工业用地的投资开发强度,使有限的产业空间得以优化利用,也能把产业相关企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内,有效引导产业发展布局,实现高新产业聚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说,“工业上楼”承担着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和土地节约利用的重要使命,有望让深圳的城市产业空间从“存量”变“增量”,推动制造业持续发展。(参与采写:黄雨佳)

 
以消费为桥 共赴开放之约 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之际
以消费为桥 共赴开放之约
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之际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春日海南,碧海蓝天,云帆点点。

  4月10日至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海口举行。布展一新的海南国际会展中心,犹如海鸥展翅,期待八方来客。

  作为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消博会助力国内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以消费为桥,赴开放之约。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消博会,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同世界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经济复苏的坚定信心。

  一“展”汇天下 “引力”增强助力消费复苏


  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20%,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300个消费精品品牌参展,将有300多个品牌发布1000多个新品……第三届消博会尚未开幕,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已让人们感受到这里的热度和引力。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通过展会更好促进消费恢复、释放市场潜力、增进贸易合作,是各国与会者、参展商的共鸣。

  首次亮相消博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带来旗下保时捷、宾利等品牌的多款明星车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说,这是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坚实一步。“大众将充分发挥展会效应,加深与中国消费者沟通,不断满足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升级的需求。”

  在前两届基础上,本届消博会新增服装领域的雨果博斯集团、消费电子领域的德国卡赫等,全球头部企业更加集聚。与此同时,景德镇制、老凤祥等一批国内消费精品集中展出。从全球首发的智能手机、养生椅,到亚太首展的系列腕表,企业的首发首秀首展与用户的首尝首见首试相结合,引领消费潮流,点燃市场热度。

  持续优化供给、提振消费信心;不断挖掘空间,抓住市场机遇。

  “作为以消费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展会,消博会对促进消费品进口、扩大优质供给具有重要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不断升级的展会规模、持续放大的展会效应,将进一步助力消费复苏,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中国和各国消费精品销往全球创造商机。

  一“览”惠全球 “磁力”释放看好中国市场


  4月8日,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意大利国家馆和企业馆已搭建完成,工作人员正进行最后的展位装饰。作为第三届消博会主宾国,今年意大利参展品牌数量和展位面积均比第二届增长一倍以上。

  参展商意大利维缇珐珠宝商务总监龚利锋表示,中国市场对意大利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消博会已成为很多企业走进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分享中国机遇打开了新路径。

  中国大市场,世界大机遇。今年以来,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此前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在展馆搭建“先进营养空间”,展出婴幼儿配方奶粉等多个系列品类,跨国食品企业达能再度如约而至。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中国经济正在复苏,健康消费热度提升。“我们看好中国市场,希望通过消博会更好捕捉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欧莱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是欧莱雅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也是欧莱雅全球投资风向标。“过去25年我们一直在中国投资,未来也将继续在中国投资。”

  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奔赴消博会的外企相关负责人,都在行程单上增加了与地方政府、业务伙伴等交流和商务考察项目。重视并看好在华特别是在海南的投资发展机会,是他们共同的想法。

  盛秋平表示,不断发挥展会溢出效应,放大政策叠加优势,必将加速中国大市场潜力释放,与各国企业共享发展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引进来走出去 在新发展格局中合作共赢


  走进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加绿巧食品制造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车间,浓郁的巧克力香味扑鼻而来。每天,数十种巧克力持续从这里产出,进入市场。

  参加完首届消博会,这个来自加拿大的品牌就决定在海南建厂。加绿巧食品制造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孟伟伟说,下一步,还将打造集可可种植、生产加工和巧克力DIY体验为一体的“巧克力文化小镇”。

  消博会是全球消费精品交易展示的平台,也是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一环。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许多参展的外国企业在海南开店设厂,设立区域总部。据统计,目前已有法国路威酩轩集团、瑞士历峰集团等52家国际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落地海南自贸港。“在消博会等平台助推下,近年来海南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合作不断深化。”海南省商务厅厅长张斌说,2022年,海南吸引RCEP成员国投资8.4亿元,新设外资企业196家,海南与RCEP成员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3.7%。

  既敞开怀抱与世界共享中国机遇,也助力国内企业走向全球舞台。

  连续3年参展消博会,华熙生物不断加大在海南布局:旗下子公司与乐敦制药等成立合资公司,引进细胞培养基技术;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即将开园,进一步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展会效应和自贸港政策,企业更好‘引进来、走出去’,迎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和发展机遇。”华熙生物副总经理高亦说。

  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生产要素流动;立足更高水平开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消博会作为联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窗口”,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月海南,又一次广迎天下客商。

 (记者陈良杰、张辛欣、王存福、赵叶苹)

     新华社海口4月9日电

 
特斯拉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
特斯拉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上海4月9日电(记者周蕊、周文其、程露)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9日在上海宣布加码投资,将在沪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这座布局“未来赛道”的工厂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当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据悉,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GWh)。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得益于上海和临港新片区的优质营商环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超过95%的产业链本土化率。

  2019年至今,特斯拉在临港新片区的投资持续增加,不仅提升了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还投建了超级充电桩工厂等。

  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介绍,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首个在美国以外的工厂。引入特斯拉后,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临港新片区的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此次储能超级工厂的落地,将有望再造下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超71万辆电动汽车。这里已成为特斯拉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

  特斯拉的加码投资是全球企业竞相看好中国的缩影。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1.2万亿元。今年1至2月,实际使用外资达2684.4亿元,同比增长6.1%,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依然非常富有吸引力。”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说。

 
我国海拔最高地热电站累计发电突破5亿千瓦时
我国海拔最高地热电站累计发电突破5亿千瓦时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拉萨4月9日电(记者李键、晋美多吉)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海拔最高的地热电站——羊易地热电站,从2018年9月29日投运至今,累计运行小时数达3.5万小时,累计发电突破5亿千瓦时。

  在海拔近4700米的现场,记者看到带着高温蒸汽的热水从地下井口涌出,经过设备分离,高温高压的蒸汽和热水分别从两个管道进入电厂。在这里,机器提取热能用于发电,然后让冷却的尾水通过管道重新返回地下,形成全封闭循环再利用模式。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我国以西藏蕴含量最为丰富。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量曾占拉萨电网的近一半,是国家地热开发的成功范例。

  接过羊八井地热电站发展“接力棒”的羊易地热电站,采用新技术,通过“只取热不取水”模式,让发电尾水实现100%回灌循环再利用。根据测算,这座地热电站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氮氧化合物6200吨、二氧化硫1.2万吨,节省标煤11.6万吨。

  当雄县羊易地热电站董事长孙家斌介绍,电站年均发电时长在8700小时,其发电稳定特性为全区电力能源调峰和冬季电力保供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羊易地热电站二期16兆瓦项目已进入可研报告编制阶段,计划投资4.8亿元,并规划在取暖、蔬菜温室、医疗和康养方面展开应用。

 
创新消费场景 吸引消费回流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观察
创新消费场景 吸引消费回流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观察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海口4月9日电(记者涂超华、周慧敏)今年一季度,海南省预计接待游客2685.59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531.22亿元,同比增长25.4%,旅游经济实现开门红。

  海南旅游业的火热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生动缩影,也得益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海南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深化旅游消费领域对外开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蹄疾步稳。

  创新旅游消费场景 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绵延起伏的圆环屋顶构成的巨大建筑,如同在城市与海之间创造出一片“天空之山”。在这里,壮丽的城市地平线和海上落日美景尽收眼底,令人流连。

  近日正式启用的海口滨海公共开放空间“天空之山”驿站吸引了万千游客,成为海口市旅游新地标。当地正在推进的多个城市驿站建设,将进一步丰富海南旅游产品的供给。

  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海南积极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开幕的首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期间,海南集中举办高端论坛、文艺演出、美食文化等系列活动,开辟出一条苏学与旅游、餐饮、文创和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文化保护与利用相互促进,为海南旅游赋能。

  “目前,海南正在重点建设环岛旅游公路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推动形成三分之一的游客到农村和中部热带雨林公园、三分之一的游客在环岛旅游公路、三分之一的游客在三亚等传统热带滨海地区的全域旅游格局。”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说。

  做好消费回流“三篇文章”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依山面海,风景如画。位于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的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坐落在山海之间,它不仅是初具雏形的现代化教育园区,更是中国教育开放创新的高地。

  自2020年6月正式挂牌以来,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已获批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境外高水平大学在园区独立办学,到今年9月,园区在校学生总数预计将达到2000人。

  “试验区内实现了办学的物理空间、课程、师资等资源的共享和学分互认,学生可以一校入学、多校选课、多地实践,并获得多个学位。”海南陵水国际联合学院国际教育教学中心主任曾亚军说,学生可以实现“学在海南”等于“留学国外”的愿景。

  免税购物、国际医疗、“留学海南”是海南自贸港的“金字招牌”。海南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

  4月1日,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新增“担保即提”“即购即提”的提货方式,不断优化的政策让免税购物更加便利;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引进使用的特许药械产品已超300种,患者不出国门也能用得上、用得起国际创新药……

  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说,我国超大规模的旅游消费、医疗健康和留学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海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海南做好消费回流“三篇文章”,有利于持续做大做强海南消费的主引擎,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放大消博会“溢出效应” 打造双循环交汇点


  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之后,加拿大绿色巧克力工厂有限公司选择签约海南,完成了从参展商到投资商的身份转变。

  “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和定位,有助于企业瞄准高端需求,对接国内和全球市场。”加绿巧食品制造业(海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孟伟伟说,企业生产原料来自海外,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对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展品变商品,参展商成投资商。近两年来,参展消博会的法国路威酩轩集团、美国雅诗兰黛集团等52家国际知名品牌和头部企业相继落地海南,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海南也逐渐成为国内品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复星集团将携旗下逾20个知名品牌参加第三届消博会,其中包括多个中华老字号和创新国货品牌。国货老字号通过参加消博会,努力向外拓展新市场。

  “通过深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内外市场联通,海南正在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刘锋说。

 
数字赋能 产业迭代 合作经营 燕赵大地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数字赋能 产业迭代 合作经营
燕赵大地展现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打造网络平台,助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科技加持,力促产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发展合作经济……在河北,乡村振兴迈上“快车道”,展现出新图景。

数字赋能


  河北农业部门近年来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新型应用场景,使农作物种植过程更加便捷化、信息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一些种地“老把式”不再单纯靠经验,他们开始习惯于靠“云”。

  “土壤温度12.8℃、土壤湿度40.3%……”4月6日8时,馆陶县东广才村黑小麦种植大户范月青手机上准时收到土壤实时监测数据。这些数据由县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提供,每6个小时更新一次。

  “请卫星帮忙种地,咱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居然离不开了。”在邱县香城固镇麦田里,种植大户张朝印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MAP智农软件,“只要在手机上圈出自己种的地,就能获得卫星遥感图像,地表水含量、庄稼长势,系统还会提醒当下应该预防的病虫害,真是太方便了。”

  数字赋能下,河北还建立了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云平台,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良性流动,实现高质高效利用。

  不少村干部介绍,河北省供销社开发的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化云平台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这个云平台有资料线上传递、信息发布、网络竞价、价款结算、交易鉴证等多种功能。

  “我们在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12类农村产权进场规范交易的基础上,落实农村集体资产、建设项目、采购项目等6类农村集体产权‘应进必进’,并将其纳入纪委监委廉政监督范围。”安国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张景超说,至今年3月份,他们利用这一平台共完成交易3024笔,成交金额1.97亿元,实现了集体资产公开、公平、公正交易,激发了农村要素活力,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产业迭代


  采访发现,河北不少农业从业者越来越重视与科研院所等合作,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磁县,长期从事红薯生产的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伏喜,依托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等单位,建起了现代化脱毒组培扩繁中心,先后完成了30多个品种的脱毒组培。

  “我种植了50亩红薯,选用的就是脱毒红薯苗,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大、耐储存、口感好。”磁县南营村红薯种植大户李亮说。

  同样是红薯产业,邱县也实现了提档升级。他们通过与河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脱毒组培实验室、智能育苗温室等,实现了育苗质量和数量双提升。“原来采用排种薯育苗,在一个育苗周期内,1斤种薯顶多可以育出40株苗,而且还受季节限制;现在通过实验室组培技术,1株种苗可扩繁到1200株,且一年四季均可育苗。”段寨村红薯种植基地技术负责人武中强说。

  迭代升级的,不仅仅是种植产业。在一些地方,脱贫攻坚时期建立的诸多微工厂,如今也从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蜕变,做大做强。

  魏县成立了“实打实”帮扶微工厂加工合作社,对全县现有125家帮扶微工厂进行资源整合。

  “合作社对各个微工厂进行差别化分工,联合接大单,自2021年7月合作社成立以来,县内帮扶微工厂经济效益平均提升15%,带动就业同期增加1100余人。”魏县县委书记苏雷芳说。

合作经营


  记者采访发现,河北一些地方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以及村两委领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经营,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2020年,河北桃晟堂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毛立娟带领当地农户种植菊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材,如今和公司合作的村庄有15个,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多亩。公司带着大家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一步步实现了标准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

  目前,涉县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共有23家,已由过去小农户采摘、小商贩售卖,转化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对接大药企、大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近日,在临漳县习文镇集体经济示范区内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工人们忙着给西瓜人工授粉。在这里打工的西太平村村民张红霞说,她一天能挣60多元,家里其他农活不耽误,也不影响接送孩子上学。

  “我们把各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了果蔬大棚基地,抱团发展。基地目前建成40个大棚,一个大棚一季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临漳县委组织部干部陈志华说。

  习文镇是临漳县的蔬菜之乡,镇党委充分发挥统领功能,成立习文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全镇34个村的合作社为股东,整合全镇各类资金资源集中运营管理,推动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记者王文华、范世辉、赵鸿宇、张玮华)

         新华社石家庄电

 
浙江柯桥:村里来了指导员
浙江柯桥:村里来了指导员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瓜果熟了,会直播带货;关系僵了,会调解邻里;蓝图定了,会规划立项……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要当好驻村指导员,除了肯下“苦功夫”更要会点“硬功夫”,有“两把刷子”才能赢得群众支持。

  从2003年底至今的20个年头里,柯桥区一茬茬驻村指导员各展所长,通过扎根“轮作”,补齐一项项发展短板。

一任一个重点,压茬补齐短板


  谢家坞村近来“动静”不小。随着踏春游日渐火爆,在这个地处柯桥区兰亭街道的小村庄里,特色民宿群、直升机空中观光游、雾耕栽培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正加快落地运营。

  这些天,为把雾耕栽培的大棚管理好,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景点,驻村指导员张良几乎天天扑在田野里、工地上。作为兰亭街道城建办主任,张良的专业技能大有用武之地。涉及村里的建设事项,他总是一马当先。

  “他能很精准地协调、指导村里的工程建设细节,这是我们最需要的。”谢家坞村党总支书记陈志芳说,“我们村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驻村指导员要记大功!”

  这些年来,包括张良在内的前后6任指导员,分别围绕推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村容村貌、化解村民矛盾、打造“网红村”、带动村民增收等重点,接力奋斗,使谢家坞村从一个无名小山村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级经营性收入从2003年的30余万元增至2022年的538万元。

  2003年底,浙江提出“从各级机关挑选一批党员干部下农村,基本实现全省每个行政村都派驻一位农村工作指导员,推动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柯桥区积极践行,至今累计派出驻村指导员19批次、5900余人次,牵头落实各类项目2.8万个,为乡村发展争取到资金29.3亿元,不断补齐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乡村发展短板。

巧用“网红”概念,推动乡村“出圈”


  柯桥区宋家店村有位“金姑娘”,几乎家喻户晓。她曾拍摄的一组仙气飘飘的山村写真,点赞量高达290万次,为村子带来巨大流量,不少人慕名而来。

  “一位‘金姑娘’,带火一个村!”“金姑娘”本名金佳虹,是宋家店村的驻村指导员,擅长短视频制作和网络传播。

  宋家店村党总支书记宋智亮说,这两年村里的游客激增,村民们收入明显增长,“光是溪上景点涉及的26户农户,每年就增收8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

  为做好旅游配套服务,金佳虹还牵头在村里组建党员服务队、村级物业强村公司,有序管理平王线沿线车辆停放,在村内新建7处配套停车场,困扰已久的交通拥堵难题迎刃而解。

  “在示范村创建过程中,要挖掘村庄特色尤其是印染元素”“要充分发掘各类人文自然景观元素,结合实际提升辨识度”……在柯桥区安昌街道首期“共富大论坛”上,10名“共富顾问”围绕着“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等主题,为盛陵村创建3A示范村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强的“金点子”。

  驻村指导员到底能给乡村带来多大作用?从最初的驻村指导员,延伸扩展到驻社和驻企,再到如今的“共富指导员”,指导员的活力正在进一步被激活。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农村基础


  “一开始,我以为驻村指导员就是上级干部来村里‘镀个金’。现在真是少不了、离不开!”齐贤街道齐贤村党总支书记沈建利说。

  诸永强来自柯桥传媒集团,在齐贤村驻村时,把乡村文化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诸永强任期将满时,沈建利几次向组织要求继续留任他。

  当好驻村指导员,需要不断磨砺本领。柯桥区2022“指导员来了”年度总决赛上,16名驻村指导员展开激烈对决,有的把驻村经历编成小品展演,有的填词唱曲分享驻村感悟,大家各展所长,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柯桥区派出的驻村指导员,以年轻干部和机关中层退职干部为主体。组织部门按照干部政治素质、专业优势、性格特点等指标,组建起驻村指导员人选库。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到“库”中选人,再经双方同意,完成派驻。这便是“因村派人、因人定村”。

  “实践证明,干部选派是关系驻村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因村制宜选好人、选对人,确保将驻村指导员安排到最合适的地方。”柯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潘晓东说。

  据介绍,柯桥区还率先发布驻村指导员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驻村指导员在选派、职责、职权、管理、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同时,通过实行竞争选拔、导师帮带、捆绑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指导员队伍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本报记者王俊禄,参与采写:蒋鑫富)

 
昔日抛荒田 今朝春耕忙 闽北山垄田改造复耕一线见闻
昔日抛荒田 今朝春耕忙
闽北山垄田改造复耕一线见闻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经过一场春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彭墩村村口的田里,200亩丝瓜苗长得更加粗壮、翠绿了。这块昔日村民口中的“沼泽田”,焕发出勃勃生机。“去年我们试种了120亩丝瓜,每亩收入1万多元,今年扩大了种植面积。”当地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贵富说,合作社带动了30户农户就业,去年户均增收2.8万元。

  彭墩村地处山区,有上千亩山垄田,泥浆齐腰深,难以耕作。近年来,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政府部门号召下,陆续对其中的300多亩山垄田进行改造利用。林贵富介绍,下半年丝瓜收获后,他们还将种植土豆、草莓、西红柿、水果玉米等作物,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资源稀缺。近年来,福建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治理利用长期撂荒的山垄田,成为其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记者近期在山区走访发现,不少之前耕作条件差的山垄田,经过复垦和改造提升后,成为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在福建省南平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一片刚整理好的山垄田里,村民林玉琴正忙着进行深耕,准备今年多种几亩。“现在耕作起来方便了,村里不少留守老人也想种几亩。”林玉琴说,村里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之前很多山垄田分散、狭小,土瘦、水冷、泥烂,“老人种不了,年轻人不愿种,现在不一样了,而且种粮政府还给补贴。”

  下房村去年复垦利用了400多亩山垄田。从空中俯瞰,整治后,由小丘田组成的十几块大丘田,如鱼鳞般嵌在山坳中。负责下房村山垄田改造项目的农场负责人庄明告诉记者,改造后的田地,初步解决了机械化耕作难题,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去年他们试种水稻,算下来,每亩有近200元利润。今年,他们计划把改造面积增加到800多亩。

  如何让更多农民能种、愿种山垄田,成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练进旺一直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他致力于通过“稻渔共作”来提高山垄田收益。2021年以来,他在迪口镇试验的种植水稻和养螺项目已经从58亩扩大到去年的近300亩。

  “投下去以后,可以多喂些笋壳菜叶,既能当螺的食物也能肥田。”练进旺一边指导农户投放“中华圆田螺”苗,一边给记者算账:去年他们选种浙香银针等水稻品种,配合养螺,管理好可以使一亩田产值提高3000元左右,对农户来说有较大吸引力。

  眼见为实,农户也有了积极性。隔壁西坑村67岁的村民游家全之前主要经营锥栗和毛竹林。今年,他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主动改造了9亩山垄田,准备进行“稻渔共作”。

  据练进旺介绍,目前他已和国内多个水稻、水产科研院所专家合作,进行更多的“稻渔共作”品种和技术探索;同时不断完善农产品产、供、销体系,以及打造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

  据南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2年底,南平市已开发利用撂荒地5.98万亩。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整治山垄田等撂荒地,大力推广中小型农机具以及“滴滴农机”服务模式,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同时激发“新农人”等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记者郭圻、秦宏、姜克红)

       新华社福州4月9日电

 
电商直播培训进苗寨
电商直播培训进苗寨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人社局、柳州市育才职业培训学校在杆洞乡党鸠村举办电商直播培训班,组织村民学习直播销售技巧、短视频拍摄制作等,为从事电商直播打基础(3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棉农尔肯的“新烦恼”
棉农尔肯的“新烦恼”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乡村振兴
 
  看着能见度不到100米的浮尘天,棉农尔肯·热衣木还是下定决心:“走!全家上车,去牧场,看弟弟。”

  尔肯,一米八的个头,高鼻梁、卷头发,说话声如洪钟,做事有条不紊。说到重点时,尔肯的眼睛总会打转转,好像一切都是盘算过的。

  今年51岁的尔肯住在新疆尉犁县巴西买里村,家有450亩棉田,是村里有名的种棉能手。“我人缘好,朋友多。尤其隔壁的老李叔,我经常找他学习种棉花,时间长了,我也就出徒了。”尔肯说。

  靠勤劳和聪慧,尔肯家日子越来越好,不过“新烦恼”也随之而来。为了寻找解决“烦恼”的灵感,尔肯冒着浮尘也要开车载着家人,前往离家100公里外的牧场——这是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走出小村,尔肯的皮卡车行驶在库尔勒至若羌的高速公路上。这条高速开通仅14个月,全长近360公里,像一条黑色丝带镶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

  路上,尔肯对爱人说:“咱们换辆车吧,路越来越好,皮卡车还是不如‘酷路泽’(一种越野车)舒服。”

  “皮卡也才买了不到两年,换啥换!”爱人直接怼了回去。

  尔肯觉得,早先买皮卡是为拉人装货方便,但现在干农活都是机械化,打个电话人就来了,载人的需求比装货更突出,应该换辆车犒劳一下自己。

  靠种棉花,尔肯2021年净收入超50万元。2022年夏天,尔肯专门去了趟乌鲁木齐,准备花几十万买一辆“酷路泽”。

  “后来没有买,害怕同村的人说我‘烧包’。不过好车坐起来就是舒服。”尔肯不好意思地笑了。

  下高速到牧场,有一段3公里长的土路。皮卡慢悠悠走在上面,卷起一溜白烟。车里浮尘渐多,小女儿捂住鼻子。

  看到这些,尔肯对换不换车似乎有了主意。

  尔肯的弟弟家在一处草滩上,旁边有个塔里木河水溢出形成的小海子,四周芦苇茂密,不时有白鹭飞过。

  “小时候周围哪有水?说是草场,几乎没见着草。”尔肯告诉女儿,“尽管现在是浮尘天,一两天就好了。我小时候,浮尘连着好几天,有时还有黑风暴,白天像黑夜一样。”

  2022年7月6日,新疆连续第23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有效遏制下游生态严重退化的局面。尔肯家的这片草场因塔里木河生态改善而愈发丰美。

  环境越来越好,尔肯的孩子却不愿呆在他身边。尔肯曾打算为儿子买一辆20多万元的大马力拖拉机和一架无人机。“如果好好干,一个月可挣7000多,但小儿子就不愿意,非要去上海。”尔肯想不出为什么。

  “爸爸,你说上海好还是北京好?”女儿闪着大眼睛望着尔肯。尔肯都没有去过,实在回答不上来,不过他已下定决心,今年带着爱人去两个城市转转,他要亲口告诉女儿,究竟哪里好。

  尔肯想,自己小时候拿光着的树干当黑板,现在的孩子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免费学习,有了知识出去闯荡不是坏事。“不过女儿,你要好好学习,像你表姐一样,上内高班(内地新疆高中班),考上好大学。”

  这场沙尘天里的家庭聚会,午餐吃特色美食“肉库麦其”。这道菜靠炭火和滚烫的沙子把肉焖熟,主料是当地有名的罗布羊。

  美食享毕,尔肯和弟弟去羊圈给300多只羊打针,预防病害。“弟弟,我给你请了两个帮手。到年底,我们再买300只羊。”尔肯说。

  “没有问题,不过要买好的羊,最好是罗布羊,这种羊值钱。”弟弟回答。

  这几年尉犁县鼓励农户发展罗布羊产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尔肯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

  “别看现在是春播时间,但都是机械化,往年30天干完的活现在不到7天就完成了,我才有时间养更多的羊和牛。”尔肯说,记得小时候,父亲种了不到100亩棉花,从4月忙到12月,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再别提养羊养牛了。

  尔肯说,现在种棉全程机械化,播种有播种机,打顶有无人机,采棉有采棉机,全年也就忙50多天,剩下的时间自己说了算。

  “时间越来越多,日子怎样才能越来越好?”尔肯的眼睛又转了起来,提高嗓门对弟弟说,“懒惰的人喝凉水,勤劳的人吃羊腿。”

  又起风了,天空中的浮尘逐渐消散。也许这场风会扫除尔肯心中甜蜜的“烦恼”,也许这根本不算烦恼,而是幸福。

  (记者赵戈、王科文)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9日电

 
青山如今真“青山” 一个沿江重工业基地的“换颜”之路
青山如今真“青山”
一个沿江重工业基地的“换颜”之路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惠小勇、廖君、熊琦

  

  贯穿八百里洞庭湖水,万里长江千古一日地向东北奔流,忽而在此处急拐向东南,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二弯”。古时过往船只于一片灰黄中,唯见此地有山独青,故以“青山”名之。

  在青山这片水泽之地,孙权驻军演武,宋元大军曾经激战,诗仙李白、诗人陆游也曾畅游。然而,最让这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还是20世纪50年代:经苏联专家考察,这片长江右岸的滩涂,被选址为新中国第一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建设基地,“十里钢城”从此拔地而起。

  鼎盛时期,青山区的工业产值一度占到武汉的三分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红火的“钢城”沦为“坐守青山望青山”的“灰城”。走过钢与火的工业文明时代,步入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时代,千年古镇,何以乐享“青山”?带着疑问,记者走进青山区的大街小巷,探寻这座重工业基地的“换颜”之路。

  从“避江而逃”到“逐水而乐”,这个江滩不一般


  樱花、海棠花、玉兰花……阳春三月,花海绵延绽放在7.5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沿江4米宽的红色塑胶步道上,大人和孩子追逐、嬉闹。每逢周末或长假期间,青山江滩的4个停车场、近2000个停车位近乎满满当当。在触手可及的绿色空间中,市民亲近自然、忘忧尽兴。

  同样是这片滩涂之地,数百年前,人们忙于围垸垦殖、抵御洪水。由于青山地势低洼,河道变化大,每逢洪涝,往往成为重灾区。江水将现在的沙湖和东湖一带“连成一片”。数十万亩良田,尽成湖荡。据史料记载,仅明、清两代,武汉有文字记述的水灾至少有92次。

  新中国成立之后,满怀豪情壮志的武汉人民开始建设百废待兴的城市,千军万马战洪峰,打桩还土填坡,使堤身比汛前更高更固。此后,长江武汉青山江段的江堤又历经多次加固,堤顶标高达到32米。

  “那会儿的江堤,像是一道‘土墙’,隔绝了江与城。”回忆起十几年前的青山江滩,71岁的摄影爱好者赵志刚找遍自己积攒的影像资料,却没有找出一张拿得出手的照片。“堤坝又陡又窄,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平时大家很少过来。”

  在追求GDP快速增长的时期,原本秀丽的长江岸线逐渐被30多座砂场和码头侵占。江堤上,常见载着砂石的大货车往来飞驰,路面被轧得坑坑洼洼;江面则被各类运输船排放的油污和生活污水染得五颜六色。

  为了根除原堤段的渗漏险情,同时改善武汉滨江环境,2013年,武汉启动青山江滩改造工程,通过实施防洪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景观绿化等工程措施,沿线原有的工业码头、砂石码头退出了江滩,一些相关设施设备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印记被保留了下来。

  跟着游客,记者从建设三路路口进入青山江滩,率先跃入眼前的是一台巨大的塔吊起重机。在改造过程中,这座20世纪90年代内河码头的“举重冠军”被专门保留,成来游客取景拍摄的热门打卡点。

  武汉生态投资集团所属碧水集团青山江滩项目负责人殷振介绍说,不只是这一台塔吊机,相当一部分青山特有的历史印迹,在景观设计中得到体现和保护,成为工业文明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代表性景观。

  从空中俯瞰,青山江滩仿佛一条生态绿带,将长江和城市连在一起,秘密就在江滩停车场最深处这堵厚实的钢筋混凝土防渗墙。殷振拍打着墙壁说,墙的另一边就是江水,这堵防渗墙将江水与城市隔开,这便是在武汉市首创的缓坡式堤防,通过维持原堤高度和外侧堤脚不变,放缓坡度,向临江大道一侧推进约20米,堤身内部则被“植入”高10余米、厚0.6米的混凝土防渗墙,确保防洪安全。

  这种改造方案意味着青山江滩会向城市内部“生长”,一度让设计人员有所顾虑。最终武汉市政府决定,“与其要一座高高在上、不被市民亲近的大堤,不如拿掉高墙,让大堤敞开怀抱。”

  坝顶则被设计成蜿蜒起伏的无障碍小径,漫步小径之上,一路树荫覆盖、鲜花簇拥。水杉、香樟、杨树等防浪林带经过精心设计,在堤身上模拟出自然山地横纵起伏的层次感,颇有一番“堤在林中,似堤非堤”的韵味。

  巧思不仅在眼前,也藏在足下。作为湖北首个以海绵城市为理念建设的江滩,大面积铺装的透水材料让江滩能自由“呼吸”。每逢降雨,雨水通过导水盲沟和盲管,汇集到近2万平方米雨水花园及生态草溪中,最终补充到地下水中。即便雨后初晴,人们在江滩上玩耍,也不会感觉地面湿漉。

  从水患重重,到岁岁安澜;从生产岸线到生态岸线,沧海桑田间,防洪险滩不再,眼前已是缤纷画廊。武汉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滩共建成滩地公园2039亩,总绿化率超80%,每年增加碳汇量约723.8吨,释放氧气量约2400吨。

  “江滩之变,是亲水与亲民理念的双重体现。”青山区政府负责人说,江滩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对抗水患,还要有助于让水的灵性滋养城市,让自然、城市与人之间形成亲善如水般的关系。

  2017年青山江滩整治项目荣膺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系全国唯一获奖城市项目。如今的青山江滩,已经成为该区的一个生态品牌,它的蝶变效应正在影响青山,助推该区的经济之变、生态之变。

  戴家湖的五次变身,见证发展的绿色转型


  “50年代一湖碧水,70年代一池煤灰,90年代一座黑山,00年代一堆垃圾。”这个曾被青山老百姓用顺口溜相传的“主角”,就是位于青山建设十路的戴家湖。

  在武汉,恐怕很难找出一个与戴家湖相同命运的湖泊,它的五次变身记,见证着青山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全面转型。

  上世纪50年代,拥有973多亩水域面积的戴家湖与几公里外的长江、杨春湖、东湖共同构成南北向的水系。湖中盛产的鱼虾菱藕,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生活依靠之一。

  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青山因武钢建区,随后又陆续建成一冶、武石化、461厂、471厂、青山船厂等12家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钢铁冶炼、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闻名的钢铁基地和重化工集聚区。戴家湖也从“农业户口”升级成为“工业户口”,被规划为青山热电厂的生产用地。

  伴随着“十里钢城”的蓬勃发展,青山热电厂发电产生的大量粉煤灰无处可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戴家湖就成了倾倒粉煤灰的“理想”容器:几条管道从厂区接到戴家湖,日夜不停地排出黑色灰浆。

  20世纪70年代,灰蒙蒙的泥灰取代了过去清澈的湖水,湖水变成了煤渣填埋场,戴家湖的“湖”从此消失。戴家湖的惨痛经历还远远不止于此。到了90年代,因为倾倒的粉煤灰越积越多,戴家湖又成了“戴家山”:十几米高的粉煤灰堆一度“溃堤”,粉煤灰顺着破口染黑了和平大道。

  2002年,随着循环经济兴起,一批新型建材厂开始尝试用粉煤灰做砖。曾经被当作工业废料、人见人嫌的粉煤灰顿时变“俏”。几年工夫,有灰的地方,坑挖到十几米深,雨水积攒,“戴家湖”似乎回来了,却再也不复原来水清鱼游的景象。

  “年吃半块砖,自饮洗脚水,名为青山,实为‘灰城’”,这是青山人的自嘲。青山区工业废气、废水、固废和燃煤消耗全市占比六成以上,区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长期在全省垫底。

  “过去为了发展牺牲了生态。现在要想发展,就要把生态找回来。”青山区委负责人说,青山立志要扫除“黑灰”形象,找回绿水青山。

  “放大头针弯,系上缝衣服的线,绑在竹竺上,就能从湖里钓到鱼。”青山区桥头村居民杨国旺老人儿时常在戴家湖钓鱼,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再次垂钓戴家湖,他足足等了一辈子,从小娃娃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

  2013年12月,计划投资7000万元的戴家湖公园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历经16个月的精心营建,在完成粉煤灰清运、生态修复、恢复水体、景观改造后,戴家湖完成了它的第五次“变脸”:湖水重回清澈,盛夏荷花盛开,草坪上孩子们可自在地奔跑……

  “我现在经常梦见儿时的戴家湖,梦见荡起双桨的美好时光,虽然它经历了一段灰色的日子,但我很幸运,又看见它变回波光粼粼的样子了。”作为戴家湖公园园史馆讲解员,76岁的胡昇见证了戴家湖一个甲子的传奇命运,每次给大家讲解戴家湖公园的历史,胡昇会给大家讲述那个口口相传的顺口溜,不过新版的最后加上了一句“10年代一个公园”。

  作为武汉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戴家湖公园与紧邻的青山公园一同形成武汉市最大的单体“绿肺”,不仅成为周边10余万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处,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重生的戴家湖公园,没有掩盖它那段“灰色历史”,在公园北入口处保留了一面长10米、高2米的粉煤灰展示墙——“灰土上的花园”,让大家知道绿意葱葱的来之不易。

  生态兴则文明兴。越来越多的人从“盼望青山”的等待,转变到“守护青山”的实践中来。

  10年间,青山铁腕出击,先后关闭搬迁青江化工公司、青山冶金化工厂、华美饲料公司等一批排污企业,搬迁拆除23个沿江砂石码头,协调春笋集团腾退2.5万平方米控规绿地并完成绿化建设,清除国电青山电厂63万吨灰渣……

  重拳之下,“灰城”慢慢被拭去了尘土,逐渐展露出本来的青翠面容: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从33.7%提升至76.2%,优良天数增加149天;多个湖泊水质从劣V类大幅提升为Ⅳ类、Ⅲ类;近五年建成11座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14平方米,位居武汉前列。

  从天兴洲顺江而下,在青山区东北部的一处沿江厂区,几只水鸟正掠过成荫绿植,各色锦鲤在处理达标的排放水池里自在游弋,道路两侧千株鲜花竞相吐艳。一街之隔,便是纵横密布的银色管廊和数座近百米高的乙烯塔,生产装置正开足马力进行生产,每年近百万吨的“化工母料”从这里发往全国。

  “从建厂至今,我们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夏取胜说。通过加强管理、应用新技术和设备等手段,这个中韩两国在全球能源化工领域最大的合资项目,外排污水和废气达标排放率已达到100%。

  明代文人王世贞因迷恋青山美景,游兴未了地写下“武昌在前头,透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的诗句。今日在他曾驻足的青山矶远眺,江水滔滔满眼绿,乙烯塔前白鹭飞,现代工业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

  2020年初,湖北单体最大的数据中心——武钢大数据中心一期在青山正式开始运营。“大数据中心属于高耗电项目,而该中心位于武钢厂区内,使用的是钢厂富余用电,对客户而言,能源保障高,电费便宜。”武汉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明星介绍。

  随着城区形象不断提升,青山区域内商贸服务业加速发展,奥山世纪城、武商城市奥莱、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相继落户,长江云通、柏斯钢琴、黑芝麻科技等新技术企业纷至沓来。经过多年努力,青山区二、三产业结构比已由78:22优化至61.7:37.3,昔日的“红钢城”跃变为“青山绿城”。

  2022年,青山区工业技改投资占比武汉市排名第一,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7家,增幅达46.2%。创新力量驱动下,青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跨越900亿元大关,正在向着“千亿城区”加速迈进。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


  初来青山,首先吸引人的是街区内的一连串地名:建设一路、工人村街、厂前村、简易村、自建村……一个个地名,一条条街名,皆是红火年代的时光印记。

  厂前村,因地处武钢厂区的前面而得名;简易村,源于建设武钢时的工厂职工和家属住的简易工棚;自建一村、自建二村和自建三村,由单位筹备材料,工人自己动手修建住房,又按修建的时间顺序来依次命名……

  为挺起共和国的“工业脊梁”,20世纪50年代,10万多产业工人从天南地北聚集武汉市青山区。随着一座座高炉、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个新兴的钢铁基地逐步成型。与此同时,顾不上规划设计、日夜赶建起来的大量简易工棚和村落,环绕着厂区渐渐形成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户区。

  “以前晚上消防车一响,我就吓得跑出去看。”在青山区工人村街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刘桂华老人回忆说,她一家三代6口人曾经挤在34平方米的工棚中生活多年。“那时的房子大多由青砖加石棉瓦搭建而成,再加上分布密集,万一失火,就会‘火烧连营’。又由于排水系统缺乏,一旦下雨,地势低的家里就会‘水漫金山’。”

  时光荏苒,这些低矮简陋的平房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渐渐老去。进入21世纪以来,还有13709户共4万余人在此“蜗居”,约占青山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近三分之二的居民是低收入家庭,其中上万户居住面积不到50平方米。因为低矮潮湿,配套设施简陋,居民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

  为了补齐对棚户区居民的“历史欠账”,从2006年起,武汉市在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开始逐步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银企联动、市场运作”的青山棚改模式。老旧破败的棚户逐渐在拆迁改造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社区。

  如今的工人村街道,楼房外立面整修如新,幼儿园、活动室和配套商业设施等一应俱全。小区实施海绵工程,铺上渗水砖,改变了雨天污泥、积水混流的状况。绿化带里补种了紫薇花、栀子花、桂花,加上原有的枇杷树和橘树,宛如一个花果园。

  从34平方米的棚户,搬到86平方米的电梯房,从破破烂烂的棚户区,到现在绿草如茵的现代化小区……回忆今昔对比,作为2015年搬入棚改回迁社区青和居的第一批居民,刘桂华笑容满面。

  随着最后一个棚改还建房项目青馨居小区在2016年底启动回迁安置,青山区1.37万个棚户家庭终于全部告别“忧居”,搬进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小区。

  青宜居、青惠居、青康居、青和居、青雅居等5个“青”字头社区,组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回迁社区和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圆了大伙儿期盼数十年的安居梦。有搬入新居的居民自己总结:“这既是‘青山’的‘青’,也是‘青年’的‘青’,更是‘青史’的‘青’!”

  由大杂院到新社区,新挑战也随之而来:一方面,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居住方式和环境改善“水涨船高”,过去粗放式社区管理路子已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褪去了“大院熟人”的余温,同时,低收入、困难群体多,老年人集中,居民结构复杂,居住环境更迭没能改变一些陋习……这里成为社区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面对新情况,青山区把解决居民“鸡毛蒜皮”小事当作大事,创新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等载体让居民在家门口解决纠纷,提供“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大食堂”等服务分别为青少年和困难老人提供托管、就餐,全面提升居民安全感、幸福感。

  “现在小区周边超市、药房随处可见,学校、医院等配套齐全,去年地铁还修到了小区门口。”刘桂华笑着说,从棚户区搬到高楼里,自己已是心满意足,没想到这几年,生活质量还在不断提升。

  “近3年来,社区陆续安装了高空探头、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智慧电梯,新建了300多个电动车停车位。”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向记者介绍说,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被一一解决,精细化、智能化正在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上一辈人为“钢铁过江”的雄心壮志汇聚江城,现在五湖四海的人们再次奔赴青山,吸引他们的是宜居宜业宜乐的生活环境。有朋友发问,应该从哪里开始邂逅青山呢?青山人会自豪地告诉你:

  ——去地处繁华商圈的青山区图书馆。穹顶、汉字吊灯、白色旋转楼梯等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置身“时光隧道”,创新性的“馆店一体化”运行模式,让读者可买、可借、可“预定”。作为武汉中心城区中最大的区属图书馆,39万册藏书、8600平方米的场地足以让千人同享文化大餐。

  ——去即将成为国家4A级景区的武钢文化旅游区。在历经沧桑的武钢一号高炉遗址前轻触屏幕,体验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奔涌而来的震撼,再去现代化的炼钢操控中心,感受轻点鼠标就能加工钢坯的智能。在同一空间下,见证历史与科技的交相辉映。

  ——去苏联风情住宅“红房子”改造而来的文旅新地标。这里有跟随日落打烊的“游心”咖啡店;有红砖瓦墙色调,用上万本图书和镜面搭建出光影书海的“最美书店”钟书阁;还有通过实体模型展示旧房改造和修缮过程,帮助青山人留住乡愁的“修缮实验室”。

  ……

  一座座新增的文化地标,一批批日益丰富的公共设施,正让钢与火的工业城成为诗意栖居地,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家居绿水青山畔,人在春风和气中。”在青和居社区广场里的一处凉亭上,挂着这样一幅居民创作的对联。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青山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去经历、去感受,今天他们更加坚信不疑。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从历史的长河中踏浪而来,人们欣喜地发现,今日的青山,摆脱了水患频频的不安,擦去了“烟尘扑面”的疲惫,褪去了“脏乱危陋”的破旧,终于是满脸笑意,矗立在长江之畔。

  在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新城里,新的诗篇正在不断诞生。

 
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助力吉林振兴新突破 景俊海(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助力吉林振兴新突破
景俊海(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吉林全省正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是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省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和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大校大院大所大企优势,完善“揭榜挂帅”“军令状”等创新激励机制,坚决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学研用金孵介深度融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二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循环。大力推进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全面推动各领域“六个回归”,着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打好“消费政策+消费节+消费券+促销活动”组合拳,围绕建设交通强省、冰雪强省、旅游强省、生态强省等领域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

  三是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破除高质量发展的体制障碍。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突出以“放”为先、以“放”促活、以“放”育机,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重大部署,突出抓好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锲而不舍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性共建合作、开放性国际合作“五个合作”,加快构建大开放、大保护、大开发、大合作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着力建设农业强省,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三农”根基。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扎实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推动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提质扩面,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专策扶持、专班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和“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温度质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把好事办好办实办下去。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守护好吉林的绿水青山黑土地、蓝天白云好空气。持续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打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吉林、平安吉林。

  六是着力抓好管党治党,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任务清单化、工作图表化、操作手册化、标准模板化、专班机制化的“五化”闭环工作法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吉林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强基培苗”“铸魂赋能”工程,提升各级干部领导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强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提升各级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海纳百川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苦口婆心留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聚天下英才促振兴。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培树“严新细实”的优良新风,一体推进“三不腐”,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华社记者翟伟、宗巍整理)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产业“四地” 陈刚(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产业“四地”
陈刚(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对青海而言,我们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谋划中找准方位、在贯彻中见到实效,扎实做好生态保护和民族团结工作,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全力以赴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实地考察,先后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方向路径、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面推开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等“七个新高地”建设,有效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目前,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全面完成了体制试点任务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已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正式设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也已全面完成试点任务,为正式设园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青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在青海表现得十分突出。下一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编制并实施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100%唯一省份的殊荣,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是推动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圆满收官,探索生态互联、监管互动、功能互补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体制新模式。

  四是加快推动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让青藏高原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独特景观遗迹得到全面系统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还为青海擘画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发展蓝图。我们将以建设产业“四地”为抓手,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用好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省部共建等机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积极推动筹建中国盐湖集团,加快设立盐湖产业基金,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抓住当前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扩大基地规模、补齐电网短板、突破调储瓶颈、加快电能替代、提升消纳能力;推进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生态体验型转变,大力发展高原极地旅游,打造完善青藏、青川、青新、青甘区域生态旅游大环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

  新征程上,我们还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我们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和8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主题公园100个,建成60个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360个,“青海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华社记者黄豁、吕雪莉整理)

 
法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期待加强对华合作
法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 期待加强对华合作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这是空客天津总装线。4月6日,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与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空客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
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
 
  新华社巴黎电(记者乔本孝)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恢复为各国企业提供发展新机遇。当前,中欧各领域交往已迅速重启,正全面铺开。多家法国企业日前表示,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期待进一步加强对华合作。
 
  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随着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反弹,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美妆市场消费热度将进一步回升。到2030年,欧莱雅有望在中国不同城市触达1亿新消费者。
 
  据介绍,欧莱雅在中国拥有一个创新与研发中心、两处工厂,并于去年宣布在中国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以期与更多中国伙伴发掘有潜力的创新企业。“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划路径相契合。”费博瑞说。
 
  中国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也让法国食品行业企业受益。食品集团达能中国、北亚及大洋洲总裁谢伟博说,“我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城市活力、经济活力回升了”,中国对达能业务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达能将紧抓中国机遇,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近期表示,中欧加强地理标志合作,双方已实现超过200个产品互认互保。中国所受理来自欧盟的地理标志保护申请涵盖葡萄酒、烈酒等5大类别。法国国家葡萄酒产地名称与地理标志跨行业委员会主席贝尔纳·法尔热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法国葡萄酒行业期待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在他看来,中法都有食不厌精的美食文化,两国人民都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随着中国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正成为中法合作新增长点。法国知名企业彼欧公司今年1月在上海与申能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商用车市场提供高压储氢系统。
 
  “中国是绝不能错过的市场,这是一个拥有巨大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度,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市场。”彼欧公司首席执行官洛朗·法夫尔说。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让法国企业坚定了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法国《费加罗报》日前就中国经济采访施耐德、达飞等多家法国大公司负责人后刊发报道说:“每一名重返中国的法国企业高管都确信中国将继续释放潜力……都计划在中国继续投资。”
 
  (参与记者:刘芳、唐霁、陈毓珊)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访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访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宿亮)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美敦力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说,众多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充分反映了外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美敦力同样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顾宇韶说,中国近年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跨国企业在华长期深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更广阔平台,也为跨国企业发展持续提供新机遇。

  他说,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新政策,不断释放积极信号,让跨国企业深受鼓舞。在新的一年里,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活力。

  顾宇韶特别提到,已连续五年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企业展示新产品、结识新伙伴、开拓新市场提供了主要舞台和通道。

  据他介绍,美敦力从首届进博会开始就积极参与、连续参展,平均每年展示60至70款全球创新医疗科技产品及疗法,其中不少成为“网红展品”。多款创新产品及疗法还从“展品”变成“商品”,很快落地中国市场。

  顾宇韶表示,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来,美敦力在华业务已经成为其全球业务重要支柱,不仅体现在制造、培训、商务等方面,更体现在研发、投资、孵化等高价值领域。

  他说,目前中国是美敦力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公司始终看好中国市场巨大潜力,坚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及最重要的医疗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访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
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访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布鲁塞尔电(记者康逸)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提供重要支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将进一步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德威特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对生产和旅游业造成影响。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对制造业、航运和物流的平稳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稳定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4.4%调高至5.2%。

  德威特表示,中国在疫情期间连年实现经济正增长。不少国际机构也普遍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他表示,中国是全球商品和服务的重要消费国,近年来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不仅将继续推动自身经济增长,而且将提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

  谈到中国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张时,德威特表示,面对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中国力倡国际社会加强团结与合作。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承诺坚定不移地全面扩大开放,有效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和资源共享。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多边主义的有力践行。

  德威特说,近年来,欧中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双方将彼此市场视作重要机遇,双边贸易在过去十年中增长迅速,未来也将保持这一趋势。

 
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 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尼夫
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
访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哈尼夫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联合国4月8日电(记者毛磊、王建刚)联合国负责经济发展的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是在推进现代化、促进国际发展合作,还是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中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值得与世界分享。

  哈尼夫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消除贫困、工业化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中国在消除贫困等方面的成就值得赞赏,有大量经验可以与世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中国非常有效,其他国家也可以学习借鉴。

  “各国发展道路必须由本国人民掌握,只有符合本国国情才能有效。”哈尼夫认为,国家之间需要彼此学习好的政策和做法,中国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有助于一些国家选择符合国情和契合本国优先事项及需求的现代化模式。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哈尼夫对此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全球发展合作、通过南南合作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倡议实施10年来,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积累的知识、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通过这种分享,能够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

  在哈尼夫看来,作为南南合作的支持者,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合作方面,还有许多其他做法可与世界共享。中国正在同联合国其他会员国等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并在联合国平台成立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哈尼夫表示,全球发展倡议体现了中方的良好意愿和“对推进全球发展的承诺”。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筹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对能源转型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化石燃料的投资。

  “中国是能源转型领导者之一。”哈尼夫结合报告内容表示,通过南南合作,中国能够助力其他一些国家实现能源转型,提供他们所需的技术和经验。

  哈尼夫还谈到了中国的其他有益经验,认为相关经验“也应进行广泛分享”。例如在太阳能电池产业里,中国在能够广泛减少碳排放的新技术应用方面展现出引领作用;在发展筹资领域,中国就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有创新之举。

 
中法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中法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这是在法国利摩日拍摄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国家陶瓷博物馆(一月十三日摄)。       新华社发
 
 
 
  新华社法国利摩日/江西景德镇电(记者陈毓珊、黄浩然)法国中南部小城利摩日街头,和煦春光下,一根青白瓷柱上“谢谢景德镇并热爱利摩日”等中、法文标语清晰醒目。
 
  这件瓷器作品,是法国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与中国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们的合力之作。自2018年伫立在利摩日以来,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景德镇和法国利摩日这两座“瓷都”跨越时空的牵手。
 
  在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历史上,景德镇与利摩日深入交流,在瓷器艺术上书写着文明互鉴的佳话。
 
  18世纪,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从景德镇传到法国,对利摩日制瓷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光阴荏苒,2010年,景德镇与利摩日结为友好城市。一年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和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共同打造的国际陶艺工作室项目,为两所高校互派艺术工作者和留学生提供了平台,陶瓷成为他们交流的共同语言。
 
  现代陶瓷生产工艺,陶艺创作手法……从景德镇来到利摩日的中国留学生,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从利摩日来到景德镇的法国留学生,从古老的瓷片上感受历史脉动。
 
  曾在利摩日国立美术学院交流的周雷,一边钻研两地的制瓷工艺和创作手法,一边琢磨如何把西方的现代工艺和创作理念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将青花瓷的古韵融入西方美学,让它们突破传统、走向世界。”
 
  从中汲取灵感的,还有法国陶瓷设计师米尔蒂耶·布夫雷。不久前,她烧制出一件名为“泥土与雨水”的陶瓷作品。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瓷瓶上,明亮的白色瓷胎如皎洁月光,瓶身密布的沟壑似涓涓溪水流淌而成。
 
  布夫雷拍下眼前的一幕,上传到个人社交媒体上,并配上文字“这是时光留下的痕迹”。此时,距离她结束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留学生活,已过去了6年。
 
  “从中国瓷都回到法国瓷都,两地跨越时空的交往,带给我无限的创作灵感。”6年前,布夫雷将自己的工作室设在利摩日。“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依然在传承千年的制瓷技艺,令人赞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如今,利摩日的阿德里安·杜布谢国家陶瓷博物馆,馆藏数千件陶瓷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既有融合中西方元素的外销瓷,也有富含中式古典魅力的作品。
 
  而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同款的青花瓷盘通过瓷片修复,解析蕴藏其中的陶瓷基因,复原历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真实面貌。
 
  “陶瓷文化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珐琅在来到中国前,是应用在金属材质的器物上的,但在景德镇能工巧匠手中幻化成珐琅彩,成为在工艺交流中诞生的陶瓷品种。
 
  在景德镇留学期间,布夫雷曾在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实习,当时她创作的一款杯碟带回法国后,被一位知名主厨看中,此后成为盛放法餐的餐具。
 
  受此启发,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望龙把公司的设计室搬到了欧洲,法国人诺曼·特拉普曼是设计团队的一员。
 
  “作为设计师,我喜欢尝试不同类型的材料,包括瓷器。同景德镇陶瓷工匠的跨界合作激发了我新的创作灵感。”特拉普曼说,“我们和景德镇的同事每周开一次电话会议,讨论所有正在进行的项目。”
 
  设计在海外,生产在景德镇,当72道手工制瓷工序遇上国外设计师,先进的设计理念运用到景德镇陶瓷生产中。
 
  今年年初,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一次家居展上,由特拉普曼设计、望龙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瓷洗浴套装拿到了国际订单。
 
  “就像面粉既能蒸出馒头也能烤出面包,我们与法国设计师深度交流,跨界融合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余望龙说。
 
  “利摩日制造”的陶瓷作品已连续多年参加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为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写下精彩一笔。
 
  因瓷结缘,踏浪交融,中法两国共同奏响的泥与火之歌,历久弥新。
 
美国孟菲斯动物园为大熊猫“丫丫”举行欢送会
美国孟菲斯动物园为大熊猫“丫丫”举行欢送会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4月8日电(记者孙丁)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8日为雌性大熊猫“丫丫”举行欢送会。

  当天,数百人在孟菲斯动物园中国馆参加欢送会,他们向“丫丫”道别,在告别信上签名,并一同观看田纳西州一所武术学校在现场进行的表演。

  “丫丫”和雄性大熊猫“乐乐”2003年抵达孟菲斯动物园开始旅美生涯。该动物园去年12月宣布,由于同中方的租借协议即将到期,“乐乐”和“丫丫”计划在未来数月内返回中国。

  孟菲斯市当地时间2月1日早晨,“乐乐”被发现死亡。孟菲斯动物园表示,“乐乐”在睡觉时平静离去。中国动物园协会之后通报说,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与美方专家共同完成对“乐乐”的尸检,观察到心脏病变,初步判定是其死亡的原因。

  此外,专家组现场查看“丫丫”的健康状况,并调阅“丫丫”体检报告和健康月报。评估认为,目前“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专家组还就“丫丫”的被毛异常情况与孟菲斯动物园进行讨论,并就“丫丫”的饲养和护理向美方提出建议和要求。

  为做好大熊猫“丫丫”的饲养护理和运返工作,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求,中国专家组成员、北京动物园的兽医和饲养员于3月16日抵达孟菲斯动物园。

 
“谁在管理国家?是战争机器” 起底美国军工复合体
“谁在管理国家?是战争机器”
起底美国军工复合体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朱瑞卿)20年前的4月9日,美军攻占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个曾经富裕的中东国家陷入无尽的战乱冲突。
 
  有人形容,美国不是在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在发动对外战争的路上。那么,谁在美国无尽的对外战争中大赚特赚?答案简单明确:是那些实际控制和影响美国政策制定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军工复合体。
 
一头肆虐全球的怪兽
 
——“持续的战争就是他们乐见的结果”


 
  在美国阿肯色州南部,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一家工厂中,数十名焊工和装配工正在生产线的不同工位上忙碌着,组装该公司的招牌产品——“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这种武器因俄乌冲突而销量大增,厂家正加紧赶工。目前,这家工厂每年能生产48套“海马斯”系统,计划到2025年第三季度产能翻一番,达到年产96套。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军工行业一派“繁荣”景象,许多军工厂全力提高产量,包括生产在乌克兰战场上消耗量惊人的各种炮弹。美国陆军计划在得克萨斯州加兰市新建一个炮弹工厂,艾奥瓦州米德尔敦一家生产155毫米口径炮弹的工厂正在扩建,戴-齐默尔曼公司正为其在艾奥瓦州得梅因等地的军械厂招聘更多工人……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已达3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军火订单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军火巨头的口袋。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法学教授丹尼尔·科瓦利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军火商靠向世界卖武器发财。这些军火商为了利益推动战争,他们根本不在乎战争的结果如何,只要能卖武器就行,“持续的战争就是他们乐见的结果”。科瓦利克将美国军工复合体形容为“世界的祸害”。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北约五度东扩,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地缘战略挤压,导致乌克兰危机在2022年升级,欧洲大陆战火重燃。这场冲突对美国军工企业可谓是利好消息。美国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曾估算,自危机升级至去年年底,美国军工企业从伙伴国家获得的军售订单总价值近220亿美元。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其著作《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中写道,战争需要有人来准备,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推动,战争根本不会发生。
 
  事实证明,美国军工复合体就是这样一头热衷于制造战争的“怪兽”。
 
  据不完全统计,从二战结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个地区发生248次武装冲突,其中由美国发起的达201次。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在世界各地频繁动武:出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空袭利比亚,干涉叙利亚……美国军工复合体驱动战车,将战火烧遍全球,令许多国家和地区陷入战乱动荡,造成超过9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在美国历史学教授威廉·阿斯托尔看来,美国发动战争背后存在一个扭曲的逻辑:作为“暴力和恐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美国却宣称自己在“打击恐怖主义”。这些战争符合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而为此付出代价的是阿富汗人、伊拉克人、利比亚人、叙利亚人……
 
一张无所不在的巨网
 
——“能够主导整个美国社会”


 
  作为纽约市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中层经理,瑞克与许多普通美国人一样反对战争。他认为五角大楼已失去控制,军工复合体对美国来说已成为威胁。然而,他并不真正清楚军工复合体的“水”到底有多深,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这个利益集团的影响。
 
  每天清晨起床,瑞克会戴上由国防承包商制造的隐形眼镜,服下由国防承包商生产的胃溃疡药物,通过一台由国防承包商制造的电视机观看伊拉克最新的混乱局势,心里想着自己“从来没有支持过这场战争”……这是美国作家尼克·图尔斯在2008年出版的《复合体:军事如何入侵我们每日的生活》中描写的一名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讽刺又真实。
 
  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离任演说中警告:“强大的军事组织与庞大的军工企业的联姻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现象……我们必须防止军工复合体有意或无意地获得不应有的影响力。”然而,如图尔斯所述,军工复合体如今深入美国人生活的程度,已远超艾森豪威尔的想象。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兴起于二战之后。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经济与军队的捆绑加强,美国500强企业大部分成为国防承包商。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国防支出高达10万亿美元,直接受益者便是军工行业。当时就有人大声疾呼:美国经济已成为“绑在战车上的附庸”。
 
  数十年来,这个由军方、军工企业与政客捆绑形成的特殊利益集团不断在全球范围内挑起冲突、制造战乱,在毁灭无数家庭、带来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同时,自身靠着战争不断敛财,膨胀为“能够主导整个美国社会”的庞然大物。图尔斯指出,如今的美国,军工复合体与人们所能想到的一切息息相关,涵盖军火商、金融寡头、政客、学术说客、媒体巨头等各个行业,构成了一张触角遍及社会各个角落的巨网。
 
  在军工复合体内部,各方之间通过复杂的利益关系紧密勾连,例如很多美国国防部门官员“入则为官,出则为商”,在政商“旋转门”间不断穿梭,从而实现政治套利。美国现任防长奥斯汀2016年在中央司令部司令任上退役后,曾担任雷神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还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在任职前曾是通用动力公司董事会成员,从国防部长岗位上卸任后又重新成为通用动力公司董事会成员;另一位前国防部长埃斯珀曾是雷神公司高管,从政府离职后加入了制造军用设备的伊庇鲁斯公司。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在《权力精英》一书中指出,进出“旋转门”的美国“权力精英”操纵着国家机器并拥有各种特权,掌握着决策的权力。
 
  谈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敛财术”,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26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了如指掌。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个利益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巨大影响常常被学术界和媒体所“忽略”。军工复合体一方面通过项目和就业影响关键选区,进而与政客实现利益捆绑;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和政客妖魔化其他国家,夸大“安全威胁”,煽动选民情绪,以达到推动军费开支不断上涨、为自身捞取更多好处的目的。
 
  对于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能量”,斯平尼年轻时就有亲身体会。1970年,当时还是美国空军一名低阶官员的他,曾揭发一家国防承包商存在问题,结果遭到这家公司威胁。尽管他举报成功,导致该公司的合同被取消,但这家公司不久后再度成为美军合作伙伴,其现在每年负责的军工合同价值高达5000万美元。
 
一种反噬自身的顽疾
 
——“只服务于社会顶层1%的人的利益”


 
  “不要战争!不要战争!不要战争!”
 
  今年2月19日,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周年前夕,美国上千名反战人士在位于首都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前集会,反对美国挑动俄乌冲突,要求解散北约、削减美国军费。
 
  来自佛蒙特州的抗议者亚历克斯·肖尔茨-卡拉巴卡基斯说,美国不需要军工复合体,美国把大量资金投入军事领域,把军力部署到靠近他国边境的地区,在世界上引发不安。
 
  然而,面对民众的反战呼声,美国政客们置若罔闻。据美国“公开的秘密”网站统计,美国军工企业在2022年前三季度共花费1.01亿美元用于游说政客,以求在不断攀升的国防预算中分得更多。
 
  在军工复合体驱动下,美国不断在世界各地制造战乱冲突,给许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自身也付出代价、遭到反噬。根据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报告,有超过7000名美军士兵以及超过8000名美军雇员在本世纪初以来的战争中身亡,死于自杀的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数量至少是在战斗中阵亡军人数量的4倍,估计超过3万人;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投入约2.26万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中投入超过1.92万亿美元,巨额军费支出是美国联邦政府如今负债超过31万亿美元的一个重要原因;“拱火”乌克兰危机和对俄制裁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美国的通胀,美联储为抑制通胀而激进加息,又引发金融领域动荡……
 
  斯平尼认为,军工复合体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美国无法制定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同时也助长了军工产业排斥竞争、权力寻租等垄断与腐败行为。这一利益集团的形成是美国政商勾结、纵容欺诈、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军工复合体已成为一个毒瘤,不仅危害世界,也严重侵蚀美国自身肌体,损害美国民众利益。美国《雅各宾》杂志一篇文章指出,在军工复合体主导下,大量原本可以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创造更多价值的资金被投入军工行业,“这是军火商们喜闻乐见的政策,只服务于社会顶层1%的人的利益”。
 
  美国反战人士和时事评论家吉米·多尔说,美国的敌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掠夺了这个国家数万亿美元的军工复合体”。“战争机器无法停止。谁在管理国家?是战争机器。”
 
  (参与记者:孙丁、胡友松、肖潇、陈俊侠、许嘉桐、徐驰)
 
傣族舞曲“出圈”,照亮一个边疆歌舞团的涅槃
傣族舞曲“出圈”,照亮一个边疆歌舞团的涅槃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近段时间,网上掀起“春天傣族舞挑战”热潮,作为配乐的傣族舞曲也走红社交网络,原创就是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这是一支年轻的民族文化工作队。全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有的加入时间还不到半年;团队将古老的非遗等文化元素挖掘整理、创新编排,展现“年轻态”,实现创新传承与发展。

  这也是一支活跃的民族文化工作队。连续推出4部泼水舞曲,在业内“出圈”;每年多次走访民间艺人和传承人,跟时间赛跑,掌握传统文化第一手资料;几乎隔两年就拿一个大奖,成为耿马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不到5000块制作的低成本MV,让歌舞团成功“出圈”


  听着有些“上头”的抖音神曲,竟然来自一段传统傣族古乐。

  但至于它叫什么名字,众说纷纭,直到有人把叫岩峰的网友@出来。“这是我们的原创傣族舞蹈‘南西米’。”岩峰也叫王峰,担任耿马县文化馆馆长兼县民族歌舞团负责人。在回答网友问题的同时,他还不忘宣传一下团队准备推出的第四部耿马泼水舞曲《up耿马》,“MV发行在即,大家多多捧场多多点赞”。

  趁着傣族舞的热度,王峰随即在个人账号上上传一段关于MV的拍摄花絮,隔几天更新一个,不仅成功“圈粉”,还吊足了网友胃口。“看不过瘾!”“什么时候出完整版?”……连日来,对于今年的泼水舞曲,网友们都很期待。

  3月31日,在粉丝的一再催促下,《up耿马》提前一周发布。光是开头的音乐就很有节奏,整体沿用以往明亮欢快的律动和风格;演员阵容强大,除了歌舞团全体成员,还有不少当地老百姓出镜;内容上继续保持民族特色,马鹿舞和象脚鼓语等非遗元素轮番上阵,场景切换自如,丰富的镜头语言里,尽显耿马的大美自然风光和当地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

  “up就是向上的意思,推出这部作品是想鼓励大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王峰说。

  “看完想回去过泼水节了”“态度+用心+细节=好作品”……在视频号上推出没多久,好评一条接着一条。这让前前后后准备半年多时间的出品方——耿马民族歌舞团,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王峰介绍,泼水节是傣族地区最隆重的节庆,之所以要打造泼水舞曲,一来营造良好节日氛围,二来宣传家乡、宣传这里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2018年,首部耿马泼水舞曲正式推出。朗朗上口、热闹欢快的基调中,这部舞曲巧妙展示了服饰美、家乡美和当地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等,让人看了就想来云南过泼水节。不仅如此,片子不仅凸显傣族女性的柔美形象,还展示男性的刚健和风趣,呈现傣乡文化的多面性。

  没有华丽的灯光舞美,场景遍及田间地头,群众客串出演……这部经费不到5000块钱的低成本作品,一经发布,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峰说,当时3分多钟的MV在县级微信平台上首发,不到一天时间播放量就突破10万。除了本地人,其他地区的老百姓也积极转发。从这之后,耿马泼水舞曲成为大家在泼水节前后的一个共同期待。

  “算是成功出圈了吧。”王峰说,2019年推出第二部,依然有不错的反响。到了2020年、2021年,受疫情影响,泼水舞曲暂时中断。2022年,他们推出了第三部“栽音音”,意为“让心平静下来”,号召大家来一场“云泼水”,静待来年春暖花开。

  三年之后,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盛大的泼水节又将再次启幕。耿马民族歌舞团顺势推出他们的新作,准备在泼水节到来之前掀起一股浪潮。“泼水舞曲系列,已经成了我们的一个情怀。”王峰说。

  小学音乐老师转行,带领这个“半瘫痪团”走向全国先进


  放在10多年前,王峰哪还有什么心思搞策划?

  2012年,本是小学音乐老师的王峰,被调到县城接手耿马县民族歌舞团。当时,表演人才多数流失,全团仅剩下3男4女共7名演员,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多年来也未出新作品,歌舞团发展陷入严重困境。

  “说心里话,我一开始是想走的。但出于自小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也想认真做出点成绩来。”一番心理斗争后,王峰选择留下来。人手不够,他就想方设法吸纳年轻人加入;没有新作品,他带领团队下乡采风,向传承人拜师学艺,并开始挖掘整理。

  儿时常见的傣族特有舞蹈——马鹿舞,随着老艺人的相继去世,面临人亡技绝的窘境。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王峰和团队多次下乡采风,跟传承人塞丙等人成了好朋友,常常吃住在一起,探讨如何将它从民间搬上舞台。

  2013年,歌舞团创作的6个节目参加临沧市首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其中《马鹿舞》和《心上的姑娘》一举夺得金奖,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同年,《马鹿舞》又获得省级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更是打破了创团以来的历史。

  这让一度低迷的耿马民族歌舞团士气大振。但随后由于队伍人数增加、经费减少等因素影响,一些演员不得不接受一些景区的商演邀请,远赴湖北、湖南、广东等地演出,只是为了能有些收入养家糊口。“也能理解,毕竟每位演员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王峰说。

  2015年,恰逢耿马县成立60周年,一心想要锤炼队伍的王峰主动请缨,跟县里承诺,一定可以拿出像样的节目。“作为国有文艺院团,我们不做谁来做?”为此,歌舞团迅速进入“备战”状态,通过半年多时间的编排和训练,最终凭借20多个精彩节目在县庆上大放光彩。

  为鼓励和支持歌舞团打造文艺精品,耿马县2016年起每年拿出100万元的专项经费,还设置一笔80万元的艺术创作基金。今年,随着扶持力度加大,专项经费提高到200万元。这让耿马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底气更足了。

  为提升演员综合素质,歌舞团先后从外地请来多位指导教师。其中,负责技术技巧训练的杨忠寿,是临沧市的一位资深文艺工作者,受聘来到耿马后一待就是好几年。刚开始,一些年轻人连侧空翻都不会。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演员们苦练基本功,都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台下十年功,只为台上一分钟。

  2018年,《舞刀少年》获云南省群文艺术最高奖“彩云奖”;2021年,首部原创民族舞剧《勐相耿坎·傣拳师》获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优秀导演奖和优秀作曲两个单项奖,同年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还入选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

  对于一个县级文艺院团来说,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有意思又有意义,让传统文化“返老还童”


  无论是泼水舞曲系列,还是近年来获奖的一些佳作,“耿马出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既有非遗的影子,又能嗅到时代的气息。王峰管这个过程叫作传统文化“年轻态”。

  说着简单,做起来却很难。第一步就是要跟时间赛跑,将这些面临失传的传统文化发掘整理出来。“错过了,一些老艺人就不在了,这些好东西就可能跟着他一起消失不见。”王峰感慨。

  紧那罗舞,属拟禽舞,是傣族民间舞蹈的一种,流传于东南亚国家和孟定傣族地区。为了学到原汁原味的紧那罗舞,王峰带领团队跋山涉水四处拜访老艺人,终于寻到一位叫布莱尚陆侬的老人。

  “你们怎么不早点过来学,非要等到我跳不动的时候才来?”老人的一句发问,让王峰一行人心生惭愧,无言以对。等到第三次再去请教,老人已经中风在床,再也不能跳起他心爱的紧那罗舞了。

  有时候,团队还需要打破一些阻碍文化传承的世俗观念。在采风学习女创拳的时候,一些老人直言“传男不传女”,去了几次闭门不见。王峰只好软磨硬泡,在村子里吃住半个多月,最终凭着一腔赤诚打动了老艺人。

  “没有深入实践的采风和持续练习,哪怕是后期再流畅的编排,舞蹈最终也是没有灵魂的。”王峰说,掌握动作要领后,演员们还要花时间吃透悟透,融入血液里。每年,他们还要深入村寨开展惠民演出70多场,让“艺术回流”接受群众检验,真正做到民族歌舞来自民间又回馈民间。

  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王峰认为,得贴近年轻人的生活,让他们感兴趣并且接受它,这样才会有传承和发展的土壤。身边这群年轻演员无疑就成为他的“攻关”对象。

  耿马民族歌舞团现有演员32人,平均年龄不到20岁,对非遗和传统文化几乎没什么概念,但都喜欢现代音乐和刷短视频。这让王峰找到了突破点。通过创新编排,来自民间的马鹿舞、蝴蝶舞、孔雀舞的表演技巧,通过整合提升、艺术化改造,再配上节奏感强的音乐,变成一个个短视频小作品,有些还成为“爆款”。

  这让团里的年轻演员一下子就来了兴趣。看到别人马鹿舞跳得好,19岁的岩细就会自己偷偷加练;有了获得感后,16岁的宰随旺越来越喜欢去寨子里给父老乡亲演出。不仅如此,在刷到歌舞团的短视频后,一些感兴趣的年轻人也主动加入。

  “首先觉得好玩,再就是有意义。”今年1月加入歌舞团的美旺说。

  每创作完一个作品,演员们就会主动上传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依靠传统文化的加持,爱玩短视频的傣族姑娘引少已经拥有近2万粉丝,成为耿马县的“小网红”。“我们的作品能有更多人看到,这就是一种传承。”

  几年时间下来,每位年轻演员身上都展现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这种自内而外的改变,是王峰没想到的。

(本报记者严勇、胡超、王安浩维)

 
《宝岛一村》走过15年
《宝岛一村》走过15年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许晓青)乡愁是一张船票,也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乡愁是眷村里的南腔北调,也是香喷喷的天津包子……

  2023年,话剧《宝岛一村》迎来其首演15周年。这部由赖声川、王伟忠编剧并导演的作品,以三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为主线,呈现了几代人的“宝岛一村”乡愁故事。

  “来时本就是空地,就慢慢盖房子,就是眷村。”话剧《宝岛一村》最初的眷村细节,来自台湾电视节目制作人王伟忠对台湾嘉义眷村的回忆,他后来也成为《宝岛一村》舞台上首位“说书人”,登台自抒深情。

  导演赖声川告诉记者,话剧《宝岛一村》创作初期,是从20多个家庭的上百个故事出发,浓缩成剧中“赵家”“朱家”“周家”这三户人家的故事,完成了时空和人物关系的建构,实现了一种“贯通”。最初的演员中不乏眷村二代,大家聚在一起进行了即兴排演,《宝岛一村》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南腔北调是《宝岛一村》的一大特点,2019年,赖声川将个人最重要的话剧剧本在大陆结集出版,其中《宝岛一村》的剧本广受戏剧界及观众关注。剧本开篇就记录着“宝岛一村”出现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湖北、湖南、河南、四川、海南等省份的人物形象,眷村里还有不少1949年后在宝岛建立的两岸婚姻家庭,也在话剧中得到再现。

  从2008年在台北首演算起,截至目前,主要由台湾演员担纲的《宝岛一村》经典版已演出超过270场。2020年以来,经过位于上海的赖声川专属剧场——上剧场的努力,诞生了由大陆演员担纲演出的《宝岛一村》专属版。

  制作人丁乃竺回忆,三年多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演出和交流无法开展,但由大陆演员担纲的《宝岛一村》专属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观众欣赏这一话剧的需求。“一开始我也没想到,大陆演员可以如此传神地演绎《宝岛一村》,这十分考验功力。”她说。

  2020年以来,上剧场共上演《宝岛一村》专属版超过70场。今年3月30日起,上剧场将开启首个《宝岛一村》驻演季,全年计划演出18场。

  “90后”青年演员杨智斌回忆道,他参加排演时曾猛然回想起自己大学时第一次在剧场观看《宝岛一村》的场景,那时还在南京上大学。“当时就被震撼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结束时还领到了热乎乎的包子,历历在目。”

  反复研读剧本,跟着导演的示范慢慢摸索,这两年,杨智斌开始深入体会剧中北京人老赵的心路历程。用剧中“老赵”谢幕词说,“生命就像个奇迹一样。我是何等幸福,能够跟你们一起走过这一趟!”

  《宝岛一村》也广受大陆年轻观众喜爱。2022年,上剧场组织了多场剧本在线围读会,《宝岛一村》始终是人气最高的剧本之一。

  曾三次观看这部话剧的“00后”江西观众小彭说,剧中的人物和故事看着很远,其实又很近。我能体会剧中老一辈的乡愁,希望两岸多来往,在交流中缓解乡愁。

  数据显示,15年来《宝岛一村》剧组在演出散场时派发的“老赵家”天津包子已近50万只。这在话剧演出中,也是很罕见的。

 
“东方踢踏舞”阿妹戚托:踏响山区群众美好生活节拍
“东方踢踏舞”阿妹戚托:踏响山区群众美好生活节拍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贵阳电(记者赵新兵、骆飞、崔晓强)热情的彝族敬酒歌、欢快的苗族芦笙舞……夜幕下的金门广场上灯火璀璨,一个个由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参与表演的民族歌舞精彩纷呈,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伴随着原生态伴唱、明快鼓点,身着盛装的十几位彝族姑娘们双脚有节奏地踩踏起来。只见她们整齐划一地摆动双手,并抬、踏双腿,其间还不停地变换队形。

  与此同时,姑娘们脚上塑料底的绣花鞋与地面摩擦,发出与鼓点应和的踢、踏声。明快的节奏让观众也不由自主地想跟着摆手、踏脚,一起舞动。

  这就是被称为“东方踢踏舞”的彝族原生态舞蹈,彝语音译叫“阿妹戚托”,“阿妹”指未出嫁的姑娘,“戚托”意为出嫁、婚礼。曾生活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彝族同胞,在姑娘出嫁时跳的这种舞,2014年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三宝彝族乡群众整乡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这项国家级“非遗”走出大山,如今已成为晴隆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领舞的彝族妇女名叫文安梅,是晴隆县城郊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的一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020年以前,晴隆县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全县共计5.7万余名生活在深石山区的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其中有2.9万余人像文安梅一样在晴隆县城安家。

  如今,这些搬迁进城的群众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市民。为保障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晴隆县在三宝街道配套建设了教育园区、产业园区,老人、小孩就医就学有保障,不少搬迁群众无需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随着人的迁移,阿妹戚托所代表的彝族文化也在城里逐渐落地生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舞蹈省级传承人,文安梅为此付出不少。

  “阿妹戚托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搬迁进城后,走上了更大的舞台。”文安梅高兴地说,自己有责任和义务把彝族文化传承好,不仅能留住“乡愁”,还能丰富大家搬迁进城后的娱乐生活。

  文安梅所住的阿妹戚托小镇,褐墙灰瓦、花窗雕栏,整体建筑风格、附属配套设施等都有机融入了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民族风情浓郁,是国家4A级景区。

  在这里,跳阿妹戚托不仅是搬迁进城群众日常的文娱活动,也是景区吸引游客的特色节目。起初,文安梅等人只是把阿妹戚托当广场舞一样跳着玩,没想到吸引了不少小镇里的妇女、姑娘们跟着学,她也耐心地教大家。

  随着学习跳阿妹戚托的人越来越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小镇搬迁群众成立了阿妹戚托艺术团,自幼擅长跳舞的文安梅担任团长。

  文安梅说,团里有30多名舞蹈演员,几乎都来自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平时各自干各自的活,有演出时一起上台,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收入。

  逢年过节,小镇的金门广场上总有一群彝族同胞,围着篝火“踏地而舞、以足传情”,欢快的阿妹戚托舞点燃远道而来的游客们的热情。

  事实上,阿妹戚托整个表演并不会过多炫技,更没有旋转、大跳等高难度动作,只要求舞者步调一致、换脚灵活、配合默契。

  但在文安梅看来,这恰恰是阿妹戚托最难,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因为是群舞,要达到整齐划一,就需要跳舞者全身心投入,彼此之间心心相通。”

  也许正是对舞蹈者动作一致性的严格要求,每当搬迁进城的彝族同胞跳起欢快的阿妹戚托,好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大家聚合起来,踏响向往美好生活的奋进节拍。

  晴隆县三宝街道党工委书记彭小容说,2019年,三宝街道因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而诞生,如今是来自全县13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同的家园。

  “大家过去都生活在十里八乡,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存在差异,在融入城市新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奋斗。”彭小容说,传承阿妹戚托不仅展示了特色民族文化,更表达了各民族同胞对今后美好生活的期许和信心。

 
“爸爸快跑”这位父亲,推着儿子跑过五十八个马拉松
“爸爸快跑”
这位父亲,推着儿子跑过五十八个马拉松

( 2023-04-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郑梦雨
 

 
  早上8时许,发令枪响,罗书坚推着婴儿车,与万余名跑者一同从体育场奔泻而出。车里坐着的是他14岁的儿子小柏。1小时43分钟后,父子二人共同完成了约21公里的跑程。
 
  这是他们跑过的第58场马拉松。今年是他们共同“奔跑”的第八年,一个无助的爸爸,面对生活重压,凭借直觉奔跑;罹患脑瘫的小柏,坐在婴儿车里,感受风的拥抱。
 
  罗书坚这样诠释幸福——“就是一个笨蛋爸爸,遇到一个傻瓜儿子”。他跑坏了好几双跑鞋,但换回了儿子数不尽的笑声。
 
  这对父子的“人生马拉松”远比一场全马赛程漫长。奔跑的人群中,身型瘦小的罗书坚双手扶着推车,身体向前倾。某种意义上,他和这辆推车互为支撑。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赢,而是爱。我将双脚借给了小柏,小柏将信念赋予了我。”
 
把风撞开


 
  罗书坚决心起跑前,在心里酝酿了5年。
 
  2010年,他在病友康复群里看到一部介绍美国迪克父子的纪录片。迪克·霍伊特推着他脑瘫的儿子里克·霍伊特,参加了一千多场马拉松、铁人三项赛。在他们之前,波士顿马拉松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不允许跑者以组合推跑形式参赛。迪克父子打破了这个限制,并持续奔跑32年。
 
  迪克父子的传奇故事成为埋在罗书坚心里的种子,又随着康复训练中小柏不断取得的进步逐渐被淡忘。
 
  直到小柏癫痫发作。罗书坚在日记里写下:“看着他一次次发笑,我却感觉不到任何开心,为什么这个类型的病那么难控制!”
 
  小柏发病对罗书坚的打击曾让他一度消沉,也曾想过逃避。“我必须做些什么,再这样下去我就要烂掉了。”罗书坚回忆道。
 
  他又想起迪克父子的故事。2015年,小柏的癫痫得到控制,罗书坚决定“选择一条艰难的路”。这份“艰难”,除了“两个人”共同跑步对体力的考验,还包括外界未知的评价和眼光。
 
  2015年5月,在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的三甲山村,罗书坚开启了训练。每天四点半起床,五点上山晨跑,沿路跑到山脚再折返。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为维持体能,家里布置了骑行台和自行车,晚上小柏睡着后,他再做核心训练,夏天就去附近的水库游泳。最初他只能跑三四公里,逐渐地,跑程达到15至20公里,相当于绕山一整圈。
 
  2015年11月1日,父子俩的第一跑算不上顺利。杭州迷你马拉松赛场上,天下着小雨,推着孩子的罗书坚跑起来还不适应,7公里的赛程跑了一个多小时。
 
  雨水穿过推车打在小柏的脸上,罗书坚看到,6岁的小柏在推车里呼叫、拍手,口水从上扬的嘴角流出来。他感受到,小柏享受在人群里飞快穿梭的感觉。
 
  自此,罗书坚将跑马拉松视为工作之余的头等大事。查资料自学、保持规律训练,他一心想要跑得更快更远。从迷你马拉松,到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罗书坚带着小柏循序渐进,最好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28分钟。
 
  为了更好控制方向,四轮推车被改装成三轮,左手边是抓在手上防止溜车的防滑带,右手边是刹车。小柏系着安全带,坐在车里很安全。
 
  罗书坚形容奔跑的感觉是“把风撞开”,他也在单纯享受着跑步带来的多巴胺。推车前插着一面小红旗,只要罗书坚跑起来,红旗就会随风起舞,小柏就会高兴地拍手。
 
  有时,爱人张艳君和女儿露露会在终点线处等着他们。在冲线人群中,她们总能最快找到这对父子。
 
  因为马拉松,一家人一起去过国内许多城市,张艳君还记得去兰州时坐了好久的火车,“第一次看见沙尘暴,天一下子黑起来……”
 
  他们一起在兰州吃拉面,在黄河边散步,在厦门看海,在成都看大熊猫,在泰山脚下仰望山巅……张艳君看了看盯着电视机屏幕的小柏,“只要他开心,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说罢,她转头摸了摸罗书坚黝黑的脸。
 
戴头盔的男孩


 
  小柏的身型远小于常人。14岁的他体重仅30多斤,仍然能坐进婴儿车里。大多数时间,小柏单薄又安静,样子和刚出生时一样,没发出哭声。
 
  出生后,小柏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0天,接回家后哭闹不停,送到杭州检查,被告知大脑损伤程度很深,“用钱治不好”。
 
  罗书坚将希望寄托在康复训练上。遵照医嘱,小柏每天要完成单膝跪立、蹲位、双腿跪立、站立各5分钟,弯腰拾物、下蹲30下,腹爬300下,有些动作需要三个人辅助才能完成。
 
  在上海一家康复机构训练半年后,一岁的小柏开始出现微小的进步,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用手拿东西、用勺子吃饭。出生后的第818天,小柏学会了走路。
 
  那是2012年4月22日,夫妻俩相拥而泣。罗书坚在自己的QQ空间激动地记下:“小柏今天能走啦!”
 
  生活却总在曙光乍现时给你一记重击。没过多久,小柏经常突然大哭,走路时会突然后仰摔倒,一摔倒就笑。康复师说这是癫痫的前兆,属于脑损伤的并发症。有时小柏一天摔倒二三十次,全身僵硬。
 
  后脑勺淤青不断,新伤叠着旧疤,罗书坚不知所措,心痛不已。他们给小柏戴上了头盔。
 
  平衡车头盔加上面罩,一面保护小柏的头部,一面保护小柏的自尊。踮着脚用前脚掌走路的小柏踉踉跄跄,看上去像是一名在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小柏被确诊为“兰诺克斯综合征”,是儿童癫痫中最难控制的一种,需要终身护理。康复训练不得不停止,这意味着小柏的发育水平就此定型,甚至会有所倒退。
 
  治疗癫痫期间,小柏又忘记了如何吃饭,智力停滞在10个月的水平。罗书坚不再期待小柏能进步,不再带他做康复训练,“不想再折磨他了”,只期望小柏能尽可能开心。
 
  走过一条狭长的村道,罗书坚的家就在道路尽头。家中陈设简单而整洁,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是小柏白天的活动空间。小屋的墙上贴着海底世界的墙纸,屋里放着一台电视机、一张蹦床、一只充气皮球、一些毛绒玩具。家里的护栏被包上了一层软垫海绵,为小柏围出了一片柔软天地。
 
  小柏穿着没有拉链的棕色背带裤,这样不容易被自己在无意识中扯开;外面穿着一件“包包衣”,是家里人自己做的;头上罩着的头盔被摔裂了几个,那天戴的是金黑色的。
 
  电视机里循环播放着动画片《爱冒险的朵拉》,小柏只是单纯被画面上亮丽的色彩吸引,能盯着屏幕看一整天。
 
  这间屋子的门平时锁着,因为担心小柏会自己走丢。而这扇门里,是父亲为小柏一手打造的、无忧无虑又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成为“阿甘”


 
  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遍了全美国,最终跑到了他的人生高点。
 
  生活中,罗书坚也始终在为自己的家庭奔跑着。
 
  小柏每年的用药支出在三万元左右,加上女儿上学的费用,一家人的生计要靠夫妻俩每月打工的收入维系。
 
  每次“出征”前,罗书坚会备好小柏的尿不湿、药品,带上他们的“战马”——那辆“双十一”花了8000元从网上买回来的推车。
 
  不跑马拉松的日子里,46岁的罗书坚是金华市一个工业小镇里的快递员。十多年来,他每天早上7点出门,开着面包车去15公里外的仓库装货,再去工业区送货,在50多个楼宇间穿梭派件、揽件,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为了能多送几件快递,罗书坚甚至不等电梯,在楼梯间奔跑着送货。
 
  快递员工作每周只休息一天,为了参加马拉松赛,罗书坚常常需要跟同事调班。
 
  2019年,他带小柏参加铁人三项,距离终点还有最后五公里时,自行车爆胎了,他推着车和小柏走完了全程。“虽然后五公里自行车爆胎,赤脚跑出了血泡,尽管阳光热烈,但我们父子依然坚强完赛。爱你我的小柏!”罗书坚记录着。
 
  照顾一位有缺陷的孩子,和跑完一场马拉松,都需要强大的意志。跑者在赛事后半程通常会遇到“撞墙期”,小柏的状态也一样,有刚出发的兴奋期,也有精力消耗很大的瓶颈期。
 
  “如果跑得太慢,小柏体能耗尽,情绪就会变差,所以我必须尽快到达终点……”罗书坚说,小柏是他加速的理由。
 
  “推着车子和小柏,双手不能摆臂,会影响跑步的节奏和平衡,跑起来会很费力,但我也会尽力尝试从人群中穿插。”他感到小柏有追逐上去的欲望。
 
  他注意到,每次跑步结束回到家,小柏的心情和状态都会更好,见到人会笑。与此同时,自己的身体状态也变得更好,这样就能带小柏跑更多场马拉松。
 
  罗书坚热爱跑步本身的乐趣:为了抵达终点,只需不停迈步,它让人专注当下,忘记烦恼;运动很公平,付出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获,挥洒过的汗水都转化成了身体上的肌肉;在奔跑的路程中,没有歧视,人人平等。他坚信,生命的奖赏永远在终点附近。
 
  在罗书坚家屋顶的阁楼,房梁上挂满他们参赛的号码牌——那是父子二人共同赢得的勋章。2022年建德马拉松,组委会特意给罗书坚父子印制了专属号码牌“B0017”,谐音“一起”,用以奖赏一位父亲的爱与坚持。
 
  在女儿露露上学的罗店镇中心小学,有一棵罗汉松柏树和一座心形石碑。碑上刻着“为爱奔跑”四个字,旁边印着小柏父子的两个脚印,用以勉励所有知道他们故事的人。
 
  一次演讲中,露露向台下观众大声诉说:“爸爸说,坚持一件事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而是他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以奔跑的姿态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这是罗书坚最喜欢的一首诗。
 
  和罗书坚相识6年的好友吴书羽说,罗书坚是个急性子,也是家庭观念很重、生命能量很强、心很热的人。
 
  在当地,罗书坚每年都会多次组织脑瘫患儿家庭参加公益跑、游园会,原本寡言的他,逐渐成为大家的主心骨。
 
  中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余万人,其中0至6岁的脑瘫儿童将近200万人,每年新增脑瘫儿童4至5万人。
 
  罗书坚发现,这些有相似问题的孩子每当聚在一起,依靠肢体语言和眼神就能彼此相处融洽,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他们可以和外面的世界产生联系。
 
  吴书羽有一位患孤独症的孩子。闲暇时间,罗书坚会邀请他和孩子到家中聚会,夏天时,罗书坚会在小院里放一个两米宽、四米长、一米高的泳池,让孩子们在其中玩耍。
 
  本该感到疲惫的中年人,选择脚踏实地,接受生活的考验,将生命力延伸,在琐碎中捕捉幸福。
 
  “人人都说我是好爸爸,可不会说话的小柏也是好儿子,没有他每天给我的吻,我怎么可能坚持得下来。”2021年,罗书坚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
 
  “虽然推车奔跑时肩膀和手臂会很酸,但感觉很累的时候也有车在帮我撑着。虽然是我推着小柏在奔跑,但我感到我们是同一个人。”罗书坚说。
 
  迄今为止,罗书坚从来没有独自参加过比赛。陪小柏玩的时候,他总是和儿子发出同样的哼哼声,小柏也能跟着爸爸的频率一起拍手。
 
  里克·霍伊特可以通过打字把想对父亲说的话表达出来——
 
  “爸爸是我的双腿两臂,是我的脚下徐风,是我滑翔的翅膀。我希望他可以坐下来一次,而这一次由我推着他,我想带着他游过海峡,背着他翻越山峰,推着他横跨大陆,我愿意为爸爸做任何事,如同他为我做的一样。”
 
  罗书坚想对小柏说的话,小柏听不懂也看不懂,但他还是念给他听——
 
  “在和你一起跑马拉松的日子里,爸爸更懂得了‘责任’二字真正的含义。面对无法选择的命运,与其痛苦地煎熬,不如快乐地奔跑。爸爸想对你说一声谢谢,感谢你让我在命运的暴击中选择了勇敢,更感谢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只要我还跑得动,我一定会推着你跑下去,一直跑到生命的终点。”
 
  罗书坚仍然记得他推着小柏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的样子。那时的小柏看起来多么高兴啊,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还不时挥舞着小手臂……
 
  当他们终于抵达终点,罗书坚用力亲吻了小柏。那是父子俩共同完成的一项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