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关注·各地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新华深读

07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08版:新华关注·文旅

09版:草地周刊

10版:经典引读

11版:人文漫笔

12版:神州风物

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审议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审议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会议审议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根据党的二十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推动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会议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人民同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会议指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体要达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着力解决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问题。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最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防止“两张皮”。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和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制定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确保常态长效。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作为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措施,有力推进管党治吏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修订《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对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领导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组织监督。高级干部要带头执行、模范遵守、以上率下。
 
  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抓好贯彻执行,严明报告纪律,加强抽查核实,坚决维护报告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报告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宝贵增量和创新活力
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宝贵增量和创新活力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海南举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中国经济光明前景备受各界关注和期待。
 
  不少与会海外嘉宾和跨国企业在华高管表示,在全球视野下,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韧性、确定性,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宝贵增量和创新活力,不断创造中外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发展前景:有效对冲全球不稳定性


 
  今年以来,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
 
  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29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超过三分之一,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机遇。
 
  花旗集团最新研究报告认为,近期欧美银行业危机下,中国将因经济加速增长而更加与众不同,可能成为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对冲因素”,凸显其作为“避风港”的角色。
 
  “稳定之锚!”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这样形容中国经济在全球挑战中发挥的作用。他告诉记者,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期间,中国顶住压力,有效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增长将非常难能可贵,对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贡献巨大。
 
  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美敦力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顾宇韶表示,中国近年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新的一年,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活力。
 
市场活力:与世界分享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释放创新活力与开放红利,备受海外人士尤其是各国投资者称赞。
 
  “愿继续在华发展,与华共进。”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创新步伐非常快,消费者对技术创新表现出很高的接受度,是真正检验汽车行业前沿优势的市场之一。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在中国拥有德国总部以外创新领域最全面的研发网络。康林松认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释放了市场活力,助力市场参与者在华蓬勃发展,在华研发创新对跨国企业至关重要。
 
  在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看来,中国不仅是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还是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驱动源。
 
  如今,中国已成为欧莱雅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这家全球化妆品巨头去年还宣布在中国设立首家投资公司,旨在与更多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挖掘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培育前瞻性创新成果并推动其商业化。
 
  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拥有庞大市场,对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新技术在中国的应用速度非常快。
 
  他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在科创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显示了中国的巨大潜力。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构建绿色“一带一路”,在轻轨运输、绿色能源等领域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
 
共赢愿景:多领域协同发展谱新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方案,国际影响力和覆盖面不断扩大,让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是《新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如何重新发现中国》的作者。他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现场告诉记者,很多中东地区国家愿意与中国就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合作。
 
  贝哲民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了多边合作,带动亚洲及沿线地区协同发展。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带来大量工业园、港口等设施,有力支撑了全球制造业发展。
 
  连续多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表示,中国重视多边主义和公平的经济合作,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有力促进地区发展。同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也值得不少国家借鉴。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总裁雷纳特·别科图尔沃夫表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发展故事。如今,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新项目新投资落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持续助力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
 
  (参与记者:傅云威、徐超、宿亮、单玮怡、王平平、何丽丽、王湘江、刘亚南、毛鹏飞、汪艺、刘芳、陈毓珊)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中国信心与力量 ——来自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经济观察
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中国信心与力量
——来自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经济观察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阳春三月,博鳌再“会”。应对全球性挑战,世界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与会嘉宾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不断恢复向好的中国经济正为世界经济穿越迷雾、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新机遇,持续注入信心和力量。
 
  稳定之锚:中国经济稳定复苏提振全球信心


 
  总投资50亿元的东方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里,计划今年7月投产的海上风电叶片厂正紧张抢工;年产20万吨的中国海油首套丙烯腈装置投料开车成功,预计年产值约28亿元……开年以来,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约300公里的东方临港产业园区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南强村、沙美村……一个个散落论坛永久会址周围的美丽乡村,成为备受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海南旅游业从“黄金周”变成了“黄金月”“黄金季”。今年一季度,海南全省预计接待游客2680万人次,同比增长20.2%。
 
  博鳌亚洲论坛,为世界打开了感知中国经济脉动的窗口。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通胀高企、需求转弱、地缘冲突以及能源粮食安全等多重挑战。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探寻确定性”,成为年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
 
  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亚洲、亚洲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中国,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年度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指出,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2023年亚洲经济体整体复苏步伐加快,预计增长率为4.5%,成为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亮点。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的亚洲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大的希望和首要生力军,二者加起来将贡献全球四分之三的经济增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
 
  新冠疫情三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4.5%的增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今,中国经济的良好开局再次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与力量。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
 
  “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超过三分之一,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机遇。”出席年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
 
  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让外资企业充满信心,并期待中国继续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社会活力正进一步释放,增强了各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信心。”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黄文楷表示,毕马威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在当地投资。
 
动力之源:中国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风从海上来”,走进博鳌东屿岛文化公园,映衬在浓密绿色中的一抹亮丽蓝进入眼帘——三亚创新发展主题展正在举行。
 
  一粒种子如何“上天入海”,零排放低碳新型的“鱼菜共生系统”如何运作,“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和“海南一号02星”光学卫星等模型集体亮相……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展现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蓬勃兴起,也折射出创新驱动下的中国新发展。
 
  “超大规模市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今年年会期间,这些语汇成为海内外嘉宾描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的“热词”。
 
  面对全球需求疲弱,世界期盼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能催生更多机遇。
 
  “现在中国已成为我们的第二大市场,250万人坐过我们的邮轮。”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亚太区负责人兼中国区执行总裁费里分析,中国预计在10到20年内会成为全球最大邮轮市场,中国市场规模无法忽视。
 
  “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中国以新发展理念助推经济可持续增长,也为世界经济注入动力和信心。
 
  在与会嘉宾看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将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的两大动力。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全球及亚太经济信心调查”结果显示,83.33%的企业计划在2023年将中国列为重点业务拓展地区,而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最受投资者青睐。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介绍,中国已建成规模较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接下来要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千兆城市以及算力网络的建设,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好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见证者、赋能者,收获很多。”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王锐说,中国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给包括英特尔在内的各方带来机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绿色低碳转型是非常大的经济增长点。“如果大家合力找到更多的办法共同去努力,会引导我们的世界经济复苏有更好的前景。”他说。
 
共赢之道:在开放包容中共促繁荣发展


 
  面对当前世界“不确定性”,关于团结、合作、共赢的“博鳌声音”传向世界。
 
  “无论是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还是世界经济下行、全球气候变暖,哪一项挑战都不仅关乎当下,也关乎未来。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对于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呼声更加高涨,愿望更加强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
 
  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合作,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如何促进科技和创新领域合作?如何更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共同应对环境与气候挑战?年会上,一系列分论坛持续释放开放合作强音。
 
  与会嘉宾表示,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亚洲各国应充分利用区域合作机制,谋求合作共赢,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作出贡献。
 
  《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指出,亚洲地区各国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和水平也不相同,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应抓住全球产业链区域化机遇,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共同市场;抓住全球产业链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机遇,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
 
  “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引领全球化的经济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去发展,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曾培炎说。
 
  在诸多与会嘉宾看来,中国经济的吸引力来自经济长期向好势头的确定性,也来自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确定性。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了68.9%。投资者用实际行动,为更加开放的中国投下信任票。
 
  “中国是亚洲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在各方面合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年会开幕式上表示,欢迎中国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期待各方更加积极地为区域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记者李延霞、彭韵佳、王存福、周慧敏、袁睿)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
 
浙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率先求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
浙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率先求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浙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率先求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
 
  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加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春游巧克力小镇,夏观碧云花海,秋收华神甲鱼,冬临文松醉氧……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的2500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样板区里,“三产融合、四季共享”的全周期产业链令人印象深刻。
 
  “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产业振兴,要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给我们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
 
  通过“土地+资金”“强村+弱村”等模式,缪家村整合分散土地指标,加快村级经济要素潜能释放,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6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校长罗卫东说,浙江致力于缩小“三大差距”,将进一步加大在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等方面投入。
 
  走进浙江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采摘机器人正来回穿梭,采集室内环境数据;在嘉兴王店种粮大户魏元五的麦田里,遥控无人机精准地为麦田施肥……
 
  高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浙江锚定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条主跑道,牢牢扭住“数字农业”建设的“牛鼻子”,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数字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融合互促,共同赋能浙江新农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扩中提低”行动计划,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
 
  “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产业工人,按照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咱们的工资福利、劳动保障还有技能培训提升机会等待遇还会继续改善,咱们的舞台越来越大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宁波舟山港卸船机司机郑国返回岗位后,就和工友们围绕着如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进行了热烈讨论。他的话引起了工友们的共鸣。
 
  据悉,拥有约350万一线产业工人的浙江省宁波市,持续探索产业发展与产业工人培育深度融合之路,产业工人收入不断提高。通过打造产业工人全链条“强技共富”体系,助力“扩中提低”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扩中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改革任务之一,也是通往共同富裕的‘船和桥’。”浙江省委社建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浙江明确了“扩中提低”的八大实施路径以及当前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九类群体。
 
  与此同时,为了着力解决影响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的问题,浙江明确提出“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等多个方面。
 
  “综合救助不落一人、自负费用不超1万元”;1.8万名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占比超过44%……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洪湖鹏说,“今年,湖州要继续完善就业促进、民生兜底保障等一批改革政策,聚力打造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增加优质精神文化内容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城市里,出现了屋顶上的篮球场、桥洞里的博物馆、仓库变身的书房……浙江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微空间”提升便民服务和公共文化供给。随着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等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农村里,演出、球赛、讲座,儿童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反诈宣传中心……1.3万余个农村“文化礼堂”让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了真实载体。“现在每次县里送戏下乡,我爸妈就像过节一样呼朋唤友,早早地等在文化礼堂。”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塍头村村民王洁说。
 
  “幸福安康既有物质层面的要求,更有精神层面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麦家说,广大文艺界人士必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未来的作品。
 
  如今,行走在浙江的农村,常常可见当地农民正用画笔描绘乡村的美景,在田间地头舞蹈歌唱,农民画家、乡村作家、村嫂摄影队员成了他们的新身份。浙江通过着力打造“文艺之家”志愿服务品牌,由知名文艺家、青年艺术家、新文艺群体组成的一支支“文艺轻骑兵”,正在将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服务送到每一个乡村角落。
 
  (记者俞菀、岳德亮、唐弢)新华社杭州3月30日电
 
李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二〇二三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记者邹伟、周慧敏)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上午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的主旨演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科特迪瓦总理阿希、哈萨克斯坦副总理科伊舍巴耶夫、蒙古国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呼日勒巴特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和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
  李强表示,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后又进一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10年来,中国以务实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事实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旗帜,成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确定性力量的源泉。
  李强指出,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一是共同守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二是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增长中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三是共同拓展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深刻变革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四是共同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注入更多确定性。
  李强强调,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未来看,中国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是确定的。中共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的中国,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从当下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是强劲的。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李强指出,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就一定能给亚洲、给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致欢迎词。李显龙、桑切斯、安瓦尔、阿希、格奥尔基耶娃以及工商界代表先后致辞。他们表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为应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提供了重要指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各国合作应对共同挑战指明了正确方向。各方反对搞阵营对抗、保护主义、无序竞争、经济碎片化,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各方赞赏中方支持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欢迎中方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期待在后疫情时代抓住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国际投资和贸易复苏,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铁凝、吴政隆、秦刚、何厚铧等出席开幕式。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23年3月30日,海南博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3年3月30日,海南博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尊敬的各位政府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博鳌亚洲论坛理事,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海南岛,共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中国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年会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契合当前形势和各方关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10年前,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此后又在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在内的诸多国际场合,深刻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进一步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全球发展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10年来,中国以务实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特别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为世界经济拓展了新空间。同时,在倡导政治解决危机,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劝和促谈、化干戈为玉帛等方面,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这些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事实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旗帜,成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确定性力量的源泉。
 
  现在,亚洲和世界都处在历史演变的十字路口。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努力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共同守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更多确定性。和平是发展的前提。过去几十年,亚洲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总体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未来亚洲要实现更大发展,决不能生乱生战,否则就会自断前程。诞生于近70年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是亚洲人民的智慧结晶;以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为重要原则的“亚洲方式”,为国家间合作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世界形势越是动荡不安,我们越是要倍加珍惜这些宝贵财富,坚决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要始终坚持睦邻友好,支持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安危与共、命运与共,确保亚洲持久和平稳定。要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反对选边站队、集团对抗和“新冷战”,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
 
  第二,共同打造更具活力的增长中心,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亚洲拥有全球近60%的人口、近40%的经济总量和超过30%的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我们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合作领域打造新增长极,使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动力源”。要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构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生产分工体系,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区域大市场。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三,共同拓展团结合作的有效途径,为深刻变革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确定性。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商量解决。去年,亚洲国家先后成功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完善全球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不断深化粮食、能源、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共同发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强音,共同释放坚持多边主义的积极信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第四,共同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为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注入更多确定性。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指引。亚洲是文明多样性的代表,不同文明交相辉映,同时,亚洲各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大多数国家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国情。我们愿与各方一道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努力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要坚持互尊互信、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反对“文明冲突论”和意识形态对抗。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文化、教育、卫生、青年、媒体等领域交流,以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分歧和问题,打造不同文明交融共生的样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我们在全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贡献。可以说,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过去如此,未来和当下更是如此。
 
  从未来看,中国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是确定的。去年10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决不会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一定会用和平和发展的方式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这将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强劲动能。完成这个中心任务,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奋斗。在这个过程中,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将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既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和红利。我想,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的中国,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一定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
 
  从当下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态势是强劲的。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向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站在荣枯线以上,多个国际组织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现实场景可能比统计数据更有说服力。以博鳌论坛所在的海南岛为例,旅游业从春节“黄金周”变成了“黄金月”“黄金季”,始终是游人如织,离岛免税品销售持续火热,这都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反映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科学有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巩固拓展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我们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扩大中国市场规模;我们将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项目落地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不断优化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我们将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保持我国金融运行整体稳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还有一件“亚洲大事”,就是第19届亚运会将于金秋时节在杭州举行。疫情让相会延期,也让我们对相聚更加期待。从天涯海角到西子湖畔,开放的中国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欢迎大家多去走走看看。有风景的地方,一定就有新经济,也会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商机。我相信,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就一定能给亚洲、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确定性,就一定能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预祝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
 
李强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成员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记者马卓言、夏天)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等理事会成员、论坛咨询委员会和战略合作伙伴代表。
  李强表示,今年论坛年会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充分反映了当前形势特点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现在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全球治理遭受严重冲击和挫折。应对当前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和亚洲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人类面对共同挑战,团结合作、开放包容更显重要。只要本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精神,协商协调、共寻出路,人类社会完全能找到一条共享和平发展成果的路径。
  李强强调,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确定性。随着中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当前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势头。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欢迎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更多分享中国开放发展的红利。
  李强指出,作为东道国,中方将继续支持博鳌亚洲论坛为推动亚洲和世界共同繁荣发挥积极作用。希望论坛坚守成立初衷,为亚洲地区国家拓宽发声渠道;提升论坛地位作用,致力于共话团结、共谋良策、汇聚共识;促进亚洲与世界互动,共同探索加强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鳌方案”。
  潘基文以及菲律宾副众议长、前总统阿罗约,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尔-法季,韩国三星电子会长金奇南等理事会成员表示,中国经济是动荡世界的中流砥柱,中国政治稳定和坚定推进改革开放为世界注入巨大的确定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推进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新机遇。当前形势下,团结合作比以往更加重要。各方愿同中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建设更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转变为实现共同发展的机遇。希望博鳌亚洲论坛不断发展壮大,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吴政隆等参加会见。
李强同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记者许可、夏天)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
  李强在听取了与会企业家代表发言后表示,非常感谢各位企业家对中国发展的关注支持和作出的积极贡献。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既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建设者和贡献者。广大企业与中国发展是一个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关系。
  李强强调,特别希望各位企业家在提振信心、改善预期上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看到,现在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会变,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基本面不会变,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会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突出优势不会变。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和发展红利,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很大确定性。我们希望同企业家们一道,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最确定的自己,把信心提振起来,把预期稳定住,不断推动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实现更好更大发展。
  李强指出,中国政府将持续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的环境和服务。我们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相对稳定,更加主动地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对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下一步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扎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投资中国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
  日本三菱电机高级顾问山西健一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美国科恩国际战略咨询集团公司高级顾问蔡瑞德,韩国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大韩商工会议所会长崔泰源,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约翰森,欧洲咨询联盟-安博思高级合伙人博吾乐,博鳌亚洲论坛理事古铁雷斯等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们表示,从中共二十大到今年全国两会,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跨国企业愿深入参与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在华投入,在气候变化、绿色转型等领域加强对华合作,坚定在华长期发展。
  吴政隆、秦刚、何厚铧等参加座谈会。
博鳌论坛嘉宾:持续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记者刘博、牛梦彤)正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洲资本)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逸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澳洲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充满信心,持续投资中国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今年以来,国际机构密集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各界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他说:“从年初的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强劲的复苏周期中,我们对中国今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非常有信心。”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澳洲资本在中国已持续投资超过26年。何逸舟表示,公司一直围绕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持续迭代,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布局新的产业,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受益者。
  谈及投资的新焦点,何逸舟表示,澳洲资本持续看好中国,投资中国。目前非常重视并且看好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投资发展机会,尤其看好海南自贸港总部经济的前景。
  “海南自贸港形成独具海南特色的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加入,形成更大规模的总部集聚,因此也就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何逸舟说。
  何逸舟希望,中澳两国继续加强经贸往来,并积极探讨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合作。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的复杂形势下,跨国公司和中澳企业家应当继续加深经贸合作,并积极探寻新技术、新领域的合作机会。
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记中央党校里的一场讨论会
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记中央党校里的一场讨论会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孙少龙)“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校初心,深入回答了“党校是什么、党校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

  如何坚守党校初心?下一步党校工作怎么干?

  3月2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西区研讨楼的一间教室里,前来参加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的部分与会代表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我先来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提意见。”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邢善萍第一个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发挥独特优势,打造既有历史原味、思想深度,又有时代表达、实践厚度的教学体系。”邢善萍说,福建正系统打造精品课程,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培训,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这为我们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理论修养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张文兵说。

  张文兵还带来了湖北的“工作计划”:安排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梯次打造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全面推行课程招标机制,引导教职工参与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每周利用两个晚上组织学员集中自学,理论辅导员进行辅导、开展互动;设立干部讲坛、专家讲坛,建好湖北干部网络学院,不断增强教学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就必须聚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国之大者’,建设具有自贸港特色的一流省级党校。”海南省委党校校长冯忠华说。

  冯忠华介绍,海南省委党校将把提升科研咨政水平作为重要抓手,继续实施推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探索科研成果周期考核制,完善科研项目和成果量化标准,推动科研咨政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记者观察到,不止海南,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都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要求,提出了突出本地特色、发挥独特优势的思路和想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李玉刚提出,要着力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挖掘用好“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红色资源,分领域举办政治能力提升示范班;

  云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长(院长)石玉钢介绍,要优化教学布局,更加突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方面的教学培训;

  哈尔滨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李冕提出,要聚焦数字经济、向北开放之都、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等重点工作,完善开放式科研、学员课题研究项目制管理、科研成果推送等制度,有针对性开展对策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

  党校不是一般学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在各方面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讨论过程中,“从严治校”一词高频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这就要求我们聚焦教职工和学员两个主体,把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贯穿党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天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中说。

  刘中介绍,对于教职工,要加大对意识形态风险的研判和排查力度,健全集体备课、师资遴选、跟班听课等机制,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对于学员,则要严把“入校关”“日常关”“考核关”,组织学员入校学党章、学纪律,实施学员积分量化考核,既考思想、考学习,又考作风、考纪律。

  “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用制度管校、管人、管事。”李玉刚说,“特别是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不因学员身份打折扣、搞特殊。”

 
十五部门:全面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
十五部门:全面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等15部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从管住存量、严控增量、完善机制三方面全面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管理。

  通知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产权人为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产权人和使用人安全责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指导街道、乡镇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员制度和网格化动态管理制度,健全房屋安全隐患常态化巡查发现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

  对于新增经营性自建房的监管,通知指出,要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建自建房。城乡新建经营性自建房应当依法办理用地、规划、建设等环节审批手续,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按照专业设计图纸或标准设计图组织施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通知要求,要清查整治违法行为。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违法建设和违规经营自建房的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未取得用地、规划、建设和经营等审批手续,擅自改建加层、非法开挖地下空间,封堵占用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以及未落实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要求等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要按职责依法从严从快处置。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提供违法线索,情况一经查实,予以奖励。

  在健全房屋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通知要求,用地、规划、建设、经营等审批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要求,落实各审批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审批后监管,督促产权人和使用人落实房屋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闭环管理机制。

 
2月全国共查处5689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月全国共查处5689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孙少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30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2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689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401人(包括32名地厅级干部、538名县处级干部),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12人。

  根据通报,今年2月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532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938人。其中,查处“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严重影响高质量发展”方面问题最多,查处2179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426人。

  根据通报,今年2月全国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3157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463人。其中,查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问题1310起,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490起,违规吃喝问题715起。

 
长征二号丁“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在轨组成国际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
长征二号丁“一箭四星”发射成功
在轨组成国际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宋晨)3月30日晚间,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宏图一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的四颗卫星,由一颗主星及三颗辅星组成,是国际上首个四星编队飞行的X波段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对地成像系统,该组卫星在轨构成国际上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

  作为国际上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四颗卫星像在太空飞行的“车轮”,主星位于“车轮”中部,三颗辅星均匀分布在“车轮”的“轮毂”上,采用星间通信链路和相位同步链路,在辅星与主星相距仅几百米的情况下,通过精密的轨道控制,保证卫星编队在轨构型稳定性和空间安全性。相对于传统的干涉卫星系统,车轮式编队具有编队构型相对稳定、干涉基线多、测绘效率高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该组卫星可以快速高效进行全球陆地高精度测绘;具备毫米级形变监测能力,能够为地面沉降、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勘查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是早期识别复杂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利器”;具备亚米级高分宽幅成像能力,可以全天候和全天时对地高质量成像观测。

  宏图一号01组卫星由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用户为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统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商业发射服务能力,作为项目承包商为宏图一号01组卫星提供发射服务。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达300吨,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3吨,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

 
最高检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最高检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30日发布8件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监督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正确实施。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包括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督促保护服务场所消费者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案等8件,其中涉及医疗机构、健身房、旅游景区等场所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过度收集、强制采集、非加密传输、违法存储、未定期删除消费者敏感个人信息,造成信息泄露安全隐患的行为。

  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时运用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相关违法主体积极整改,充分体现了发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激活行政执法效能,把诉前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的特点。这批典型案例还体现了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履职,充分发挥联动优势,在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追究公益损害责任,通过提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诉求,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独特价值;注重溯源治理,推动解决行业、领域、系统内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等特点。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全国检察机关2022年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大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突出保护重点人员、重点领域的个人信息,严格保护敏感类别信息及特定群体的个人信息。

 
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
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武汉3月30日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30日在武汉会见来大陆访问的马英九一行。宋涛首先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英九的亲切问候,充分肯定了马英九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的重要贡献。

  宋涛表示,两岸同胞一家亲,要坚持“九二共识”,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增进两岸同胞亲情福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马英九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问候表示感谢。他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应携手合作,在“九二共识”既有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永续和平与繁荣,提升两岸中国人福祉、共同振兴中华。

 
马英九参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
马英九参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武汉3月30日电(记者王承昊、陈键兴、喻珮)30日上午,马英九一行来到武汉市档案馆,参观《英雄战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专题展陈》。

  该展陈包括“情深似海 厚望如山”“生死阻击战”“生命救治战”“疫情阻隔战”“物资保障战”“发展突围战”六部分,展出380余张照片、280余件(套)实物,并有多媒体设备29处,深刻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动记录了大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的历程。展陈中有多幅照片、多段视频,记录了确诊台胞得到高效医疗救治、康复台胞捐献血浆的故事。“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家人”,武汉市台商协会捐献的物资上这样写道。

  观展过程中,马英九赞许建设方舱医院是创举,并向医疗工作者的牺牲奉献致敬。他在受访时表示,初期做到好的控制,使得疫情不会大幅向外扩张,感到非常敬佩,这不仅是对大陆,而且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两岸有医疗合作方面的协议,今后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希望可以充分运用。

 
谋创新·广“招引”·强链条 长春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新华社长春3月30日电(记者翟伟、高楠、黄维)以科技创新为“核”,为发展蓄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管齐下、引育并举,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聚焦国家战略……开年以来,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以时不我待的干劲,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舒筋活络”
  记者见到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喜凤时,她刚接待完两拨客户。一个多月前,希达电子携120英寸4K Mini LED直显超级电视等最新产品,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视听展览会,“最近好多客户都是从展会追过来的”。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LED创新性技术研究和高端智能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是其发展的生命线。“我们首创倒装COB集成封装技术,率先完成0.4-2.5mm全系列倒装COB LED显示产品,实现全套技术及工艺自主可控,都是咱们‘自己的’东西。”郑喜凤说。
  在长春新区,像希达电子一样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有322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户,占省市比例分别为38.3%和57.5%。
  自主创新是企业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根本。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宇龙说,长春新区瞄准国家战略需要,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用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成效,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
  除了在政策上扶持、认定中奖励外,近年来,长春新区更注重在思路上引导,通过政策解读、企业家培训等方式,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市场供给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双招双引”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长春新区2023年工作会议上,“招商”被确定为九大任务之一。
  线上洽谈,助推重点项目“跑”起来;线下考察,招揽优秀企业走进来……去年,长春新区重构招商工作体系,政府端、市场端双向发力,构建“大招商格局”,营造“全员招商”氛围。“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项目经理制,对招商项目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长春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王玉说。
  招得来还要留得住,留得住更要发展好。发展平台不改善,人才最终只会“随波逐流”——长春新区对人才的引育工作有着深入思考,最大限度帮企业优化人才环境,让大家尽展所长。
  对有意向来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奖学金”激励,对新引进的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600元补贴;对地方贡献较大、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等重点企业中一定数量、连续工作满3年的功勋员工,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
  近年来,一项项实打实的人才政策助力长春新区累计引育留用各类人才16万人,为进一步打造长春人才创新港筑起发展根基。
强链补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长春新区的北湖之畔,一座“天”字造型的建筑格外抢眼,这是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大名鼎鼎的“吉林一号”卫星就诞生于此。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也是东北三省首家独角兽企业。“从省到市特别是长春新区,出台多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政策,帮我们串起上下游700多家企业链条。”公司党委书记贾宏光说,企业有望在今年完成138颗卫星组网计划,“1箭41星”正在筹划中。
  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鲁洪介绍,长春新区聚焦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主导产业,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实施“壮药”“强光”“聚材”产业发展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药谷、光谷、新材料产业基地“两谷一基地”。
  总投资30亿元的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正酣。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林伟介绍,通过国际医药产业园,将实现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促卵激素等6个品种的扩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2024年投产后,生长激素年产能将由7500万支增加到15000万支。
  “随着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长春高新大健康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新区已基本实现药物研发、产业化中试、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战略与科技力量的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正为长春新区光电信息、生物医药、航天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注入新动能。
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发掘纪事
实证千年商港 再现“海丝”繁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保护发掘纪事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3月30日电(记者邬焕庆、冯源、王俊禄、魏一骏)八座形制各异的宋代码头、两艘宋代沉船、数以吨计的瓷器残片、在宋元和明清时期两度兴建的朔门瓮城……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以码头、航道、航标等要素齐备的遗迹,实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和存续,填补了相关研究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国际意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朔门古港遗址入选。

宋元古港遗迹显真容


  仲春时节,浙江第二大河流瓯江两岸春意尽显。紧邻瓯江温州市鹿城区段南岸,望江路与当地名胜江心屿隔水相望,一处宋元古港遗迹正向世人展现真容。

  “经过考古团队一年多的工作,包含古瓮城、古码头、古沉船等要素的遗址逐渐完整。”跟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团徽的脚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分布明晰的遗迹。

  这一考古发现源于2021年3月。当时,为改善重点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温州鹿城区启动望江路下穿隧道工程。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岩华说,早在2004年,这个地段曾发现过温州古城北门(朔门)遗址,古地图上也有码头标识,因此,建设工程推进极为谨慎。

  2021年10月,道路地面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些古石条。文物部门根据这些线索,在附近区域逐步发现更多遗存,确认该区域存在古代港口,工程也马上停工。随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场勘探发掘。

  因紧靠瓯江入海口南岸,每天两涨两落的潮水给考古发掘带来不小挑战。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考古工地外围有不少水泥止水桩。据了解,这些止水桩有2000多根,是施工单位为防止江水渗入而打下的,这为发掘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发现地下文物后,下穿工程马上停工,温州市委市政府随即决定调整施工方案。”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改造提升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龙介绍说。

  “经过勘探,我们发现遗址的年代从北宋延续到民国,以宋元时期为主。”梁岩华介绍,“包括早、晚两个时期的古瓮城,8座不同时期的古码头,2艘宋代古沉船,以及古代江堤、古代建筑和古代桥梁水闸遗迹,还有以青瓷为主的古代货物堆积等众多重要遗存。”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5组干栏式建筑。”顺着刘团徽手指的方向,记者依稀能辨别木桩的位置,“它们好比‘水上高脚屋’,有可能被用作酒肆、船坞等,为人们对当时码头的繁华场景提供了想象空间。”

  瓷腰鼓、瓷碗、瓷瓶……从遗址出土的瓷器琳琅满目。“它们既有来自临近龙泉窑、瓯窑等瓷窑的瓷器,也有北方定窑、磁州窑的瓷器,其中以龙泉青瓷为主。”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说,截至目前,遗址出土了大批瓷器、漆器、金属器及其残片,仅瓷器残片就有10吨左右,可以修复的文物超过3000件。

  “从基本建设考古转变为主动发掘,当地政府及文物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看来,“这是新时期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经典范例。”据了解,遗址的后续发掘解剖测绘、专题保护和研究等工作都在持续推进中。

“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


  “一川砥柱横沧海,两塔凌空映彩虹。”古人用诗句将瓯江中江心屿上的东塔和西塔之姿描写得淋漓尽致。

  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航标,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古人建造如此宏伟的两座航标,正因为附近有繁华大港。而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

  “瓷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货物,这条‘丝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海上瓷器之路’。根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外销瓷器的‘主力军’。龙泉和温州间有瓯江水路相通,龙泉青瓷从温州出口最为便捷。”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沈岳明说。

  多位考古专家表示,朔门古港遗址真实再现了约100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景象,填补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考古的一大空白。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港口,而以前的相关考古工作都没有港口方面的内容。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年代最清晰的港口遗址,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关键的指向意义。“从遗迹到遗物,它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进入鼎盛的充分证据。”

  “通常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生产、运输和市场这三个环节。在这个遗址里,与三环节相关的窑业以及城市、码头、航船、航线和航标塔,所有的要素都非常齐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目前为止与海丝相关、遗迹要素最完备的港口遗址。他同时表示,朔门古港的核心时期是北宋晚期到元代晚期,这段时间正好处于哥伦布大航海时代之前,是属于中国的航海时代。

  纵观全球著名海港遗址,温州朔门古港也算得上“独一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说,全球其他重要的海港遗址都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朔门古港遗址起到了“补白”的作用,堪称人类海洋文明史上具有突出价值的珍贵遗产。

千年商港焕发新时代活力


  展开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朔门港口的繁华场景跃然纸上:商贾云集,舟行如织,大量的“中国制造”由此出口,畅销海外。

  “早在东吴时期,温州就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元代使者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写下了《真腊风土记》。”温州市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介绍说。

  近几年,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如苏州太仓的樊村泾遗址等相关新发现,包括“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越来越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王巍说,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穿越历史烟云,近年温州港外贸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外贸航线网络进一步织密,航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目前拥有近洋航线11条。当前,温州正锚定“千年商港、幸福温州”新航向,推进物流港、商贸港、金融港、总部港、数字港“五港”联动。今后5年,浙江将全方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温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将大力推进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另一方面,温州正加快编制相关规划,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计划依托古港遗址,高标准建设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充分挖掘海丝文化。根据初步设想,公园中将有一座遗址博物馆,室内展示出土文物,室外则在古码头、古沉船、古官用木栈道、古瓷片堆积带等标志性遗迹点建造展示区域,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瓮城原貌,既做好文物保护,又让观众与遗迹近距离接触。

  古港遗址见证下,“千年商港”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江苏发出第一千万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新华社南京3月30日电(记者郑生竹、孙寅)30日上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雨花分局,江苏第1000万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从这里发出。
  成为江苏第1000万个个体户,张康觉得自己很幸运。他告诉记者,从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创业,曾开过面包店,效益一度不错,但后来未再经营。近来他看到消费加速回暖,支持政策也很多,重新点燃了创业信心,新开设的面包店计划4月10日开业。
  “个体经营者市场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薛强介绍,今年以来,江苏新登记个体户27.5万户,同比增长5.5%。江苏省个体户数量从2012年底的348.2万户,发展到现在的1000万户,年均增长11.1%,约占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的69.9%。
  据介绍,近年来,江苏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住所登记改革,全力提升登记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不断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了个体户办事体验感。
从一支“碳中和”笔看低碳发展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30日电(记者柳昌林、陈凯姿)用废弃外卖餐盒制成的“碳中和”中性笔,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中心的服务台被争相领取。从外观看,这款笔除了贴着“循环利用”绿色标识,与日常使用的其他产品并无差异,实际上,笔身50%的塑料原料已被“替换”。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碳中和”笔从回收外卖餐盒开始,到转换成再生塑料原料,再到成品,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的默契配合和精准的碳排放计算,最终才能完成“碳中和”之旅。每支“碳中和”系列的中性笔,可减少约2.3克原生塑料的使用。
  这只是本次论坛年会的绿色低碳元素之一。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论坛“绿色年会”场景不断丰富:从往届的全生物降解垃圾袋、“零碳咖啡”、“无纸化”参会、100%“绿电”,到今年亮相展区的“红酒瓶变水杯”、废弃物手工装饰画和通过风机旋转产生清洁能源等,“环保”“低碳”“可持续”等关键词的关注度和热议度越来越高。
  从会场延伸到会址所在的博鳌小镇,1.8平方公里的零碳示范区建设基本完成,博鳌“零碳”理念由萌芽逐渐落地实施。
  在博鳌镇东屿岛外,占地面积330亩的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和主要设备安装调试。“一地两用,阳光共享。板上发电、板下种果蔬,都直供论坛,绿色又环保。”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毛卫华说。
  目前,试验区首批16个子项目竣工,即将开启零碳“试验”,预计每年可减碳9000多吨,年供清洁电力1510万千瓦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介绍说,示范区建设最大化利用当地的风、光、热资源,“让自然做功”,减少高成本技术的使用,展示了以适宜技术逐步更新改造的零碳建设模板。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前,试验区将全面实现零碳运行。
  记者发现,今年博鳌论坛的议程中,绿色低碳和能源转型成为重要议题。围绕“碳中和”“清洁能源”“绿色转型”等话题的分论坛场场座无虚席。
  本次年会上,多场分论坛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谈到,“碳中和”是解决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手段,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环境健康”。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确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但在极端天气、能源短缺、地缘政治等众多因素干扰下,部分欧洲国家重启煤电,脱碳进程减速;多国能源结构调整困难增加,出现绿色转型放缓的趋势。解答绿色低碳之问,世界期待听到博鳌声音。
  “加大绿色低碳政策的供给”“能源绿色化与产业绿色发展协同结合”“以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活动”……年会上,来自全球的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企业代表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方案。
  近年来,我国围绕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的“低碳行动”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
  一支“碳中和”笔,正是展示低碳发展理念的缩影。迎接环境和气候挑战,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探寻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中国力量,更需要全球合力。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合作。”陈文玲说,“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携起手,继续攻克一个个绿色转型的技术难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力重点求突破 胡昌升(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力重点求突破
胡昌升(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释放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甘肃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保持奋斗姿态,担当初心使命,聚力重点求突破,跳起摸高创佳绩,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

  一是聚力产业发展求突破。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是必须聚焦发力的重中之重。甘肃将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以实施强工业行动为牵引,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数字赋能等产业项目,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产业园区。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谁在科技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甘肃将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紧盯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科创中心目标,加快布局建设兰州科学城,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培育计划、研发能级提升计划、急需技术攻关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下功夫培育高科技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更多优质经济增量。

  二是聚力扩大内需求突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重大举措。甘肃拥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消费潜力等方面的空间都非常大,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政策也为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持。甘肃将坚持扩大消费和投资拉动两手发力,加强多层次消费供给,营造高品质消费场景,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文旅消费,激发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持续回稳向好。用足用好国家宏观政策机遇,抢抓项目开工建设有利时机,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三是聚力改革开放求突破。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甘肃将直面发展所需、人民所盼、未来所向,以敢闯敢试的劲头纵深推进改革,从最重要最紧要的事情抓起,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向上对接,开展深度谋划,抓紧做好实施机构改革的工作准备。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系统梳理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要素配置和服务流程等方面的问题,拿出硬措施一项一项进行攻坚突破,向着“西部领先、全国靠前”的目标不断迈进。善于借助外力推动发展,一手抓对外开放,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布局建设更多的加工贸易产业基地,重点提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水平;一手抓对内开放,加快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入更多的优质产业和优质项目在甘肃落地,在开放开发中提升发展实力。

  四是聚力惠民利民求突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将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统一起来,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加快构建更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大力度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加快发展中更好保障民生。持续加强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治污增绿为重点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开展主动创稳行动,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及时排查处置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华社记者向清凯、王博整理)

 
坚持不懈抓好“四件大事”落实 王君正(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坚持不懈抓好“四件大事”落实
王君正(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西藏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科学谋划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工程等“四大工程”,扎实开展爱我中华播种行动等“六项行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警钟长鸣、警惕常在,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加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力度,让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西藏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辩证统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轻工产业,确保经济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各级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优先、健康西藏等“十大民生工程”,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把保护与发展协同推进,让西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为重点的国土绿化行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生态富民工程,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走上致富路、吃上生态饭。全面完善生态制度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坚持固边和兴边并重,努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要坚持以重点领域、重要方向、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实施抵边安居、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改善、产业兴边、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团结聚力、守土固边工程,大力推进固防稳边、强基固边、人口安边,加快边境地区发展,让边境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爱国守边意识强起来,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守护好祖国西南大门。

  雪域高原满眼春,征途万里惟奋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不断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曹健、翟永冠整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这样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这样看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世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十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疫情流行、难民危机、逆全球化思潮……变乱交织的世界、层出不穷的挑战、共同面临的难题无不向世人一再表明,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想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要想解决日益加重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人类就必须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始终聚焦全人类共同福祉,始终反映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心声,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全球认同,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世界汇聚起广泛共识和前行力量。

  天下为公:这是一种强大的思想指引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曾这样精炼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这一理念不仅饱含极高的政治哲学,还具有丰富的学理内涵。”当年在现场聆听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说。十年来,他一直关注着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

  从2015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阐述“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提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再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始终着眼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内涵,为动荡变革世界廓清迷雾,为人类破解发展迷思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托尔库诺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框架清晰,针对具体问题不断提出解决方案,形成了宏大、全面的思想体系。”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赓续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思想光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超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项最新理论成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重大贡献。

  墨西哥资深外交官罗尔丹说,中国始终倡导各国承担共同责任,“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思想”。

  3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路径。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认为,全球文明倡议体现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说,尼加拉瓜支持中国在促进文明借鉴以及所有正义事业中的努力;伊朗伊斯兰联合党总书记阿萨杜拉·巴达姆齐安说,文明不是西方的专利,习近平主席的主张将使全球文明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全球文明倡议蕴含着支持各国走自己发展道路、彼此之间平等互利交往的文明观念,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共鸣。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每一项重要倡议都是对和平、责任意识、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呼吁,”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诺维科夫说,“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变为现实,是建设公正世界秩序的关键。”

  同促发展:这是一份珍贵的大国担当


  2021年12月,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泰国果园采摘的新鲜榴莲运抵中国昆明仅需7天。截至2023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190万人次、货物超1600万吨,跨境物流运输网已覆盖13个国家和地区,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感慨,沿线人民的幸福梦想正因这条铁路变为现实。

  建设中老铁路是两国共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真心实意同各国携手发展的鲜明典范。十年间,中老、中巴、中柬、中泰、中哈、中印尼等双边命运共同体结出丰硕果实,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步伐稳健,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平等世界论坛主席约万诺维奇对个中原因看得真切:“世界之所以信赖中国,是因为中国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球发展之中,为其他国家发展注入动力,增进各国人民福祉。”

  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中国将自身发展作为世界机遇,为世界提供大量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各方走出一条通往共同繁荣的康庄大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多少蓝图和梦想变为现实,化作各国发展的实效、可感可触的实惠。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拉动了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将要让4000万人摆脱贫困。如今,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在全球发展图卷上共绘“发展带”“幸福路”。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展会矩阵”,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各国企业看好中国,“用脚投票”,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890多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宣布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重要举措,覆盖倡议涉及的减贫脱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数字时代互联互通等八个重点领域。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共同打造全球发展共同体。

  “与那些通过剥削他国、发动战争来实现自身发展的国家不同,中国希望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前国会主席颇钦·蓬拉军说。

  共建未来:这是一股磅礴的全球力量


  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得到各方欢迎和高度评价。这一“和平的胜利”证明,以相互尊重精神进行平等对话,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符合国际社会期待,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通过对外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和其他物资、派遣医疗队等多种方式助力各国共同抗疫……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多边协商与合作来推动实现共同安全。非洲政策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对此深表赞同:“各国应该加强多边主义,摒弃单边主义,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协商代替胁迫,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版了《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走向全球领导力理论》和《中国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共同的价值观与目标》等著作。他认为,长期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和丰富现有的国际体系,推动各国共同完善全球治理,“面对影响人类未来的全球性事务,各国需要携手应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建设得到各国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多边机制层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不断增强相关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国际社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凝聚共识、注入动力。

  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看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共同发展等方面的作为很好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各国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着眼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

  “中国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几内亚比绍前总理阿图尔·萨尼亚说,“中国的理念和承诺将为建设未来的世界注入强劲动力。”

  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同各国一道,向着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不断前进!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陈杉)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

 
我国将全面推进房产“带押过户”
我国将全面推进房产“带押过户”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王立彬)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求,我国将依民法典明确要求,全面推进房产“带押过户”。

  记者30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财产权高质高效保护的需求,自然资源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对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做出全面部署。

  两部门明确,各地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以点带面,以“三个拓展”全面推进“带押过户”: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其他市县拓展;推动同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率先实现,并逐步向跨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推动住宅类不动产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工业、商业等类型不动产拓展,最终实现地域范围、金融机构和不动产类型“带押过户”全覆盖。

  据介绍,目前全国有15个省份100多个地市开展了“带押过户”,其中天津、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省份已经全面开展。各地在实践探索中,主要形成抵押权组合、新旧抵押权分段、抵押权变更等“带押过户”模式。“带押过户”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能够保障买卖双方及银行权益,获得了企业和群众一致认可。

  两部门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宜的办理模式。尤其是买卖双方涉及不同贷款方的业务,鼓励各地积极引入预告登记,防止“一房二卖”,防范抵押权悬空等风险,维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安全。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业务系统建设,推进登记金融系统融合,优化工作流程,实时共享信息,努力实现登记、贷款、放款、还款无缝衔接,同时梳理各环节风险点,制定应急预案,切实防范风险。

 
三十九种药品平均降价56%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看点解读
39种药品平均降价56%
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看点解读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海口3月30日电(记者沐铁城、彭韵佳)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29日在海南陵水落下帷幕,产生拟中选结果: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67亿元。
 
  首次纳入肝素类产品、“一主双备”供应模式、同一品种多家企业中选……2023年首次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诸多亮点备受关注。
 
  肝素类产品首次被纳入集采 患者将有更多选择


 
  本次集采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群众受益面广。其中,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前单支价格超过千元,此次集采降至平均240元/支,价格降幅达80%。
 
  “此次集采中一些药品采购量达到几十亿元规模,这将为患者降低药品费用负担。”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介绍,除了减轻患者负担,集采也将有助于去除带金销售、净化行业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集采首次纳入肝素类产品,极大提高用药的可及性。”蒋昌松说,肝素类产品常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或者栓塞性疾病,在心梗、透析等治疗中都有使用,纳入集采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介绍,肝素类产品中有一部分属于短缺药,通过集采可以给生产企业足够的市场,同时帮助医院在短缺药品的供应上明确厂家和供应商,稳定短缺药品供应。
 
  根据国家医保局此前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药品集采覆盖面将持续扩大,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
 
“一主双备”供应模式 更多药品价格降低


 
  通知明确要加强中选产品供应保障,发挥好带量采购对于稳预期的作用,探索提升短缺和易短缺等药品保供稳价水平。
 
  对于氨甲环酸注射剂等临床急救药品和短缺药品,第八批集采首次采取“一主双备”供应模式。
 
  “普通药物采取‘一个主供+一个备供’双保险,保证及时供应。”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副教授江滨说,为保障急抢救用药和短缺药的临床及时供应,相关管理要比普通药品更为严格,“一个主供+两个备供”将使这些药品用得上、用得及时。
 
  江滨介绍,与此前不同的是,第二备选企业将由各省医保部门选择,给予各省自主选择权,结合本省实际用药特点等选择合适的备选企业,尽可能保障临床供应。“这既能照顾到中选企业的积极性,也能照顾到地方用药的特点,是创新的政策设计。”
 
  2022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615亿元,比2021年增加275亿元。此前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平均降价超50%,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采购金额超30%,老百姓常用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
 
同一品种多家企业中选 采购周期优化


 
  通知提出,鼓励同一品种由多家企业中选,促进价差公允合理,并统一采购周期。
 
  此次集采共有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包括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剂、丙戊酸钠注射剂在内的药物有多家中选企业,为临床使用提供更多选择。
 
  与第七批不同,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对所有品种统一采购周期,各品种各地采购周期自中选结果执行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
 
  江滨表示,这意味着中选企业采购周期是可预期的,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保证药品质量与供应上,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对于国家集采药品品种和已参与的省级联盟公布的集采药品品种,海南全部跟进,保证患者能及时享受到集采福利。”海南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贾宁表示,截至目前,海南已经跟进前七批国家组织集采的294种药品,外加省级联盟集采的489种药品,累计参加集采的品种达到783种,落地集采品种数排名全国前列。
 
  “集采是三医联动的重要抓手,通过集采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虚高价格降下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间。”贾宁说。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患者将于2023年7月享受到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相关中选产品。
 
“茶叶2两、包装2斤”……过度包装何时休!
“茶叶2两、包装2斤”……过度包装何时休!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杭州3月30日电(记者许舜达、殷晓圣、崔力)几十克重的茶叶被装进各式漂亮的瓶子,外加泡沫、隔板、纸盒,包装比茶叶重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清明节前,市场迎来一波新茶上市高峰,过度包装问题再次凸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茶叶2两、包装2斤”现象多见


  记者近日在杭州一家茶叶销售门店看到,一款120克的龙井茶分装在两个密封的铝塑口袋中,塞进两个印有樱花纹的陶瓷罐里,外边套上大纸盒。纸盒卡在铺有黄绸缎的泡沫塑料里,上面盖个大盒子,外层贴上锃亮的金属包装,再整套放进硬纸质的大口袋。经过测量,全部包装的重量就达到1.5千克。

  在杭州武林路上一家茶叶店,一款售价980元的龙井茶叶礼盒重量超过1千克,实际茶叶净重仅150克。店员介绍说,这款畅销的茶礼包装精致,送礼很体面,不少顾客一次买两盒。

  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村党总支书记孙斌经营西湖龙井多年,他介绍,目前市面上茶叶包装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高端礼品属性,以瓷瓶和手工包等包装为主;第二种是一般礼品属性,有打上“某某茶叶”的统一包装和铁质礼盒;第三种是小包装的茶样属性,往往设计感强、时尚度高。

  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高档礼品茶外部用烤漆木盒、竹盒,内部使用瓷瓶、陶罐和手工制作的锡罐等包装,仅包装盒成本就达到上百元。部分包装豪华的茶叶礼盒,包装体积达到实需体积的3至5倍,成本甚至超过茶叶本身。

  “包装越好,茶叶溢价越高。”一名茶叶代理商透露,茶叶的礼品属性强,包装的材质、色系、造型等对售价有重要影响。比如某款武夷岩茶,仅50克重的茶叶用两三斤重的红木礼盒包装,礼盒成本就达到200元,茶叶售价高达6000元。

  从去年10月开始,浙江泰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陆续接到茶叶包装订单,目前茶叶礼盒已订出50万套,可用于包装25万斤茶叶。企业总经理李来看透露,茶叶对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小批量、个性化订单占比越来越大。

过度包装带来多重社会影响


  茶叶过度包装有一定普遍性、长期性。近期,中消协组织专业调查人员,针对主流电商平台食用农产品、茶叶、玩具、婴童产品四个商品品类进行了过度包装问题搜索,通过目测包装空隙率过高的主观判断方式,对2830个茶叶、900个食用农产品、920个玩具、1510个婴童用品共6160个商品进行了判别,其中茶叶过度包装问题比例为11.2%。不少受访者认为,茶叶适度包装设计利于销售,但过度包装会带来多重负面社会影响。

  首先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这些包装废弃物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说,许多茶叶礼盒无法二次利用,除了作为存茶罐、零食收纳等用途外,基本只能丢弃成为生活垃圾,后续处理成本很高。

  其次是重“颜值”超过重品质,华而不实扭曲茶市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增加一点包装成本,价格往往就能大幅上涨,因此部分茶企更多地在外包装而非茶叶品质上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富桥透露,一些包装精美的茶叶定价不低,但实际上品质却不高,采摘、加工环节都存在不少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包装精美的茶叶礼盒,被人当作送礼佳品。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石颐茶场总经理康青霞说,为迎合送礼需求,一些茶商特意把包装做得极为精致,里三层外三层显得很珍贵。

  杭州市西湖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豪华茶叶礼盒背后,往往隐藏着违规收送茶礼、回收茶礼套现、违规公款采购等“四风”问题。记者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不少卖家出售茶叶礼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严格执行标准强化有效监管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将于2023年9月起实施,该强制性国家标准涵盖31类食品、16类化妆品,包括茶叶、酒类等。

  新标准对包装层数、包装成本等作了明确规定: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不应超过四层;生产组织应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人情”“面子”间接推高茶叶身价,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朴实真诚民风背道而驰,其中潜藏的“节日腐败”“人情腐败”风险更值得警惕。有关部门应督促茶企在过渡期内尽快整改达标,以新标准为抓手,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并加强社会层面的警示教育。

  陈富桥认为,茶性尚俭,简静一直是我国茶文化的审美意蕴之一,同时现在人们环保意识愈来愈强,国家对环保的力度也愈来愈大。虽然品牌塑造离不开包装,但如果茶企一味追求繁复精美的包装,不仅有悖茶文化内涵和市场发展趋势,还可能有损企业形象。

  陈富桥建议,政府产业部门应引导茶企紧跟时代,把握市场,更多在茶叶质量、口味上下功夫,在茶叶包装中引入更多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推广简化包装,回归和挖掘茶文化内涵,以此获得消费者持久认可,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应大力整治奢靡送礼等不正之风,防范“人情腐败”。连续多年,西湖区纪委监委在春茶上市季组织开展专项监督,通过部门联动、明察暗访等形式全面排查公款购买、违规收送“天价茶”相关情况,严防茶叶背后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近五年来,共查处公款购买茶叶、违规收受茶礼的党员干部5人。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专项监督,以“茶品”树“人品”,以“清茶”带“清风”。

 
长眠在羊角花盛开的山岗上 追记四川羌族女纪检干部杨红丽
长眠在羊角花盛开的山岗上
追记四川羌族女纪检干部杨红丽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清明时节,川西高原小城理县乍暖还寒,山上的冰雪还未融化,高山羊角花含苞待放。

  地处半山腰的一方新墓前,罗勇权摆放上蜡烛、菊花,凝视着石碑上妻子的名字,他眼中含泪:“你走得太突然了,一句话都没留下,没能等到见女儿最后一面。”

  2022年10月19日,在壤塘县开展交叉巡察工作期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杨红丽突然病倒,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出血抢救无效,于10月31日离世,年仅49岁。

  她牵挂的古城村通组公路已加宽;桃坪村果园里老化的水管完成了改造;走访时遇到的李大娘吃了药风湿症状已缓解……她匆匆离去,仿佛化作山岗上年年怒放的羊角花,时时注视着身后那片她倾注了青春、汗水和生命的热土。

无私奉献的基层干部


  “丁主任,明天上午能交巡察报告。”昏迷前,杨红丽打的最后一通电话,是跟壤塘县纪委常委、县委巡察办主任丁韬对接工作,时间是2022年10月19日中午。按照计划,提交巡察报告后,杨红丽要赶回理县,参加四川省委巡视组对理县开展的机动巡察。

  没有下一次下乡了。几个小时后,她被同事发现昏倒在房间里,桌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改好的报告和没有喝完的红景天口服液。被送往医院后,杨红丽再也没有醒来,直至离世。

  巡察壤塘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两个部门,和组员们连续工作28天,共翻阅文件1127册(卷)、个别谈话48人次、完成巡察报告2份,这是杨红丽生前最后一次参加巡察工作交出的成绩单。

  2022年9月,阿坝州首次对州内多个县纪委监委机关、县委组织部开展巡察工作。杨红丽主动请缨,9月22日带领11名组员从海拔1880米的理县奔赴海拔3280米的壤塘县进行交叉巡察。

  到达壤塘后,海拔陡升给杨红丽带来头疼、胸闷等不适,但她第二天仍坚持投入高强度工作中。查阅文件、个别谈话、入村走访群众……她和组员放弃国庆、周末休假,经常加班到深夜。

  “组内成员多是第一次参加巡察,杨组长凡事亲力亲为,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把问题找准找实、查深查细。”组员李雪说,杨组长昏迷前一天,修改巡察报告到半夜,次日上午,她突然头痛得一边用手拍打头部,一边还在坚持工作。我们劝她回去休息,她却不肯。

  如果不是选择留下,或许杨红丽不会走得那么匆忙。在壤塘工作期间,杨红丽身体出现持续不适。“几次劝她,顶不住就向组织报告,请个假。她却说,组里也有同事出现高反,大家都在坚持,她作为组长,更不能走。”回想起妻子生前的“执拗”,罗勇权心疼中透着无奈。

  杨红丽顾不上自己,但对其他人,她总是很上心。出发去壤塘前,她给组员们准备了高反药物、氧气瓶、晕车药,还有路上吃的干粮,蛋糕、牛奶、自热米饭。深秋的壤塘下起大雪,暂住的宾馆没有供暖,晚上要盖几床被子,杨红丽协调宾馆为大家提供取暖器、电热毯。在“交叉巡察组”微信群里,微信昵称“满”的杨红丽,每天在群里询问组员的身体状况,叮嘱大伙注意保暖、小心感冒,喊大家去吃饭,如今组员们再也听不到这些“唠叨”了。

  “她从未提起身体不舒服,谈的最多的,是让找政策清单上的文件。”丁韬说,在短短一个月里,杨红丽一行高质量完成了巡察任务,发现被巡察单位对上一轮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彻底、影响期内干部调动制度执行不严格、办公经费支付不合理等问题32个,反馈报告提出的问题客观精准,发挥了刀刃向内的政治巡视利剑作用。

铁面无私的“纪检尖兵”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窗台上摆放着小盆绿植,走进杨红丽生前的办公室,整洁略显空旷。文件柜里放着一沓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她工作以来的点点滴滴和学习心得。打开一本,其中一页写着“基层纪检工作实践与思考”:“纪检干部要深知权力来自人民,要摒弃傲气、官气、暮气,涵养正气、朝气、才气”。

  杨红丽生于理县通化乡农村,是土生土长的羌族干部。1995年她从阿坝州财贸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通化乡财政所,后调入蒲溪乡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后,杨红丽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临危受命担任理县蒲溪乡纪委书记。她在干中学,学中干,成为行家里手,还获得大学本科文凭。很快大家都知道,这个清瘦干练的女子脾气好但骨头硬,查办案件敢于较真碰硬,面对群众中的“蝇贪蚁腐”,决不姑息迁就。

  2013年,杨红丽到上孟乡日波村调查村支书祁某某涉嫌私自保管土地复垦补助资金案。和她同去的郭燕说,当时村干部态度嚣张,不愿交出账目资料,甚至恐吓道:“我在理县不怕哪个,小心收拾你。”

  杨红丽决不退让:“我就在纪工委上班,你随时都能来找我,但违法乱纪的事一定要查!”最终查明,祁某某私自保管土地复垦补助资金4万元,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理县是藏、羌、汉多民族聚居区,人口不足5万人。县城不大、人情却密,遇到托关系、说“私情”,杨红丽都挡了回去。这些年她查办案件,得罪了一些人,有的朋友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亲友劝她,都是熟人社会,何必那么“较真”。杨红丽说:“干纪检哪能怕得罪人,只要没有整人害人之心,现在得罪人,是不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5年底,转任理县财政局纪检组长后,杨红丽注重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一上任,就在“人”“财”两个关键点上着力,在她坚持下,理县财政局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建立内控制度、对职工食堂账目进行公示。

  理县财政局局长陈益珂说,以前局里存在重业务、轻党风廉政建设、人事任命首重业务能力等问题。杨红丽担任纪检组长后,建立起了成体系的预防腐败制度机制,一些业务能力强但廉洁从政意识薄弱的内设部门负责人被调整。

  2021年,杨红丽被调到巡察岗位,干的依然是“得罪人”的活儿。和杨红丽一起巡察,也算是“苦差”。下乡入户走访,她常随机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到了饭点,拿出自带的方便面、自热米饭,喝点水对付一顿。

  巡察工作不仅要发挥“探照灯”“显微镜”作用,更重要的是运用巡察成果,以巡察整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杨红丽在桃坪镇古城村巡察时,有群众举报:村集体果园外包后,租户多年未付租金。村干部推诿说是村两委换届前签的外包合同,不清楚情况。性格温和的杨红丽当场“发了火”:“不管旧账新账,都是‘民心账’,群众意见这么大,必须彻底查清解决。”

  杨红丽对整改事项紧盯不放,根据她的建议,租约期满后,古城村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土地租赁价格,租金改为一年一付,由桃坪镇司法所制定规范的合同与租户签约。桃坪镇挂职副书记任继东说,合同不规范、管理薄弱、监管不到位,是桃坪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古城村的做法,为其他村解决承租集体土地管理混乱问题提供了样板。

给人温暖的“暖心大姐”


  在纪检战线工作14年,杨红丽经历了“三转”、巡视巡察全覆盖、监察体制改革。理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付水冰评价道:“只要工作需要,组织安排她去哪儿,她就在哪儿扎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无论做什么工作,她始终兢兢业业。”

  在杨红丽看来,个人职务进退留转都是“小事”。她曾担任理县米亚罗片区纪工委书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撤销片区纪工委后,组织找她谈话,她选择坚守热爱的纪检工作,甘愿从正科级岗位调动到副科级岗位,一干就是6年。

  有人问她:“怎么没被安排到正科级岗位?”

  她说:“县里岗位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合适的正科级岗位。我是真心喜欢这一行,不后悔这个选择。”

  同事们说,红丽总是有事争着干,有推荐表彰、调任升迁不争不抢。这个热心细心、可亲可敬的大姐,总是带给人温暖。

  同事罗斯基仍记得两人初次在办公室见面的场景:高高瘦瘦的杨红丽穿着一件灰色旧外套,微笑着把泡好的柠檬水递给她说,“小罗,你来了,乡镇工作辛不辛苦?”

  杨红丽还把她的“业务宝贝”——一本自己装订得厚厚的业务工具书送给这位纪检新兵,鼓励道:“小罗,我们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儿,会有人不喜欢我们,但办理每个案子都是对自己的突破,能学到很多知识。”

  同事家里有事,她都会去帮忙,群众有困难找她,她总是伸出援手。去壤塘县前,杨红丽还张罗着帮河坝村村民王香姑家找销路,卖掉了滞销的100多只公鸡。在她的工作本里,记录着上山下村收集的民意诉求,即便有的诉求不在巡察内容和职责范围内,她也耐心向群众解释、尽量帮助解决。在她看来,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工作,也是做人的工作,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热心肠的杨红丽遇到难事,却常自己扛,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杨红丽多次冲在抢险救灾一线。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蒲溪乡任计生专干的杨红丽一头扎进抗震救灾工作中,疏散转移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统计灾情,几个月没有回家。

  地震后蒲溪乡与外界道路、通讯一度中断,杨红丽的女儿、丈夫都在外地,她白天忙工作,晚上坐在帐篷里流泪。地震一周后,她才得到亲人平安的消息。杨红丽的女儿从小被送到寄宿制学校,丈夫在茂县天龙湖水电站工作,一家三口长期分居三地。杨红丽在理县的“家”,是租住的一套一室一厅约50平方米的周转房。

  妈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在送别杨红丽的日子里,常年在外求学的罗满,努力回想着母亲的样子。她年少时,也曾因母亲常在最需要的时候“缺位”,难以释怀。汶川地震那年,罗满在绵阳一所小学读5年级,“地震后,同学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全班只有我没人来接。一个多月后,才见到来接我的父亲。”

  在出租屋里,收拾着母亲的遗物,看着床头贴着的母女俩亲密合影,衣柜里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厨房里剩的几包方便粉丝、一罐泡菜,罗满满是心疼。她突然明白,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的母亲,一直在弥补无法陪伴家人的愧疚。

  满满,是罗满的小名。“圆满团聚是我们一家人的愿望,很想吃到妈妈煮的饭,等她退休了全家一起去旅行,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罗满流着泪说。

  手机的歌单里,保存着杨红丽生前喜欢听的歌:

  你是从太阳里走来的羊角花

  带着蓝天的祝福

  绽放在羌山下

  你是从月亮里走来的羊角花

  带着白云的问候

  回到了尔玛人的家

  ……

  杨红丽走了,但又没走。这朵美丽的羊角花将永远绽放在高高的山岗上和人们的心坎里……(注:羊角花是羌族人民对杜鹃花的别称)

  (本报记者任硌、吴晓颖)

 
与世遗海龙屯的“十年磨一剑”
与世遗海龙屯的“十年磨一剑”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公元1600年春,一场血战在中国西南边陲一个开满杜鹃花的山野里激烈上演。这场战事,是史称“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

  八路并发的24万明军将土司城堡海龙屯围得水泄不通。48天后,明军终于破屯而入,一举歼灭此前一年起兵反明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及其党羽,从而结束了杨氏在播州724年的统治。战火过后,海龙屯化为废墟。

  2012年春,36岁的李飞带领着几名年轻的考古队员,开始了对这段历史的考古探索;3年后,以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为代表的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遗成功后,李飞在海龙屯继续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前前后后,他在屯上住了10年。

  回首与海龙屯相遇的这10年,李飞说:“我生而有幸,可以在废墟中追寻文明的碎片,将远古的讯息带到今天。”

结缘海龙屯


  “当时的感触就是震撼。”2005年第一次登上海龙屯的情景,李飞记忆犹新。险峻山巅之上,保存在地表的残垣断壁和雄伟关隘,带给人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地处贵州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古称“播州”。海龙屯,雄踞于遵义老城西北约30公里的龙岩山巅,旧称龙岩囤、海龙囤。崇山峻岭间一蒂孤悬,四面陡绝,南北环水,仅东西有仄径上下,《明史》称其为“飞鸟腾猿不能逾者”。

  从公元876年进入播州,到公元1600年在平播之役中被荡平,据信来自山西太原的杨氏统领播州长达724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目前已知的播州杨氏遗存有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第21世杨铿、第22世杨升、第24世杨纲、第25世杨辉、第26世杨爱、第29世杨烈等10余位土官及其妻妾的墓葬,以及海龙屯、养马城、养鸡城、养鹅池、永安庄、养牛庄等遗址,反映了播州地域从南宋到明代数百年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而其中的海龙屯,无疑是播州杨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负盛名的遗址。

  作为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海龙屯一直为世人所知。《明史》里多次提到海龙屯,清代本土学者的探索也未停止。20世纪70年代,海龙屯进入文物工作者的视野,随即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展了首次考古试掘工作,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身为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飞正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准备以“中国西南系统岩画”为题开展研究,却被单位紧急召回,要求他主持海龙屯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助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我此前的兴趣点是战国秦汉考古及民族考古,海龙屯是传统意义上的宋明考古,对我而言也是全新的考验。”李飞说,“我当时想着海龙屯的工作一结束,就回归岩画,但始终未能如愿。”

  回首这10年,在海龙屯巅度过的上千个没有城市喧嚣的日夜里,若无意义的指引,生活必将陷入巨大的空虚和迷茫中。“然而我们并未迷失,因为意义就藏在黄土下、废墟里,在我们心中,在文明碎片的缀合中,需要被重新发现、诠释与解构。”李飞说。

追寻废墟之下的意义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2012年4月23日,海龙屯迎来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大规模发掘。由李飞任领队的科考队成员登上海龙屯,开始了艰苦、持久的考古探索。

  “海龙屯考古可分为发掘和整理两个阶段,2015年以前是做全面的考古发掘工作,之后则转入资料整理与报告编纂。”李飞说。在申遗最关键的三年里,考古队员们没有节假日,排除一切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2012年持续发掘275天,2013年151天,2014年311天,加班至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边发掘边研究的高强度野外工作,为呈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遗文本提供了科学、强有力的支撑。

  “对习惯于从细微之处盲人摸象般观察历史的考古者而言,对意义和价值的不断追问,能唤起我们激昂的心。”李飞说。在海龙屯,对意义的追寻从废墟开始。

  “海龙屯发掘过程中,我们动用了航拍、航测等科技手段,通过对周边遗存的梳理,整体推进了对播州杨氏及其相关遗存的认识,深化了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的研究,并由此提出了‘土司考古’新课题。”李飞说。

屯上的日子


  屯上的日子并不轻松,但队员们早就学会了苦中作乐。

  “洗澡需要下山,购买物资也很麻烦,我们干脆养了鸡、种了点菜,还收留了一条被遗弃的小狗,陪我们度过很多枯燥的日子。”李飞说。

  然而一个个平凡而枯燥的日子串起来,却又非常精彩。就像海龙屯用一石、一砖、一瓦、一木营建起来,成为一座辉煌壮丽的土司城堡。

  在多数人眼里,考古就是挖墓寻宝。但在李飞看来,这是一种误解。他更愿意将考古活动理解为一次次面对案发现场的科学取证,根据残留的痕迹极力复原现场,并探究案发的原因,“这是智识的探索,也是考古者水平的真正体现”。

  最令李飞难忘的一件文物是公道杯,出土时是外壁写满铭文的几块碎片,一直堆积在文物架上。一天,李飞想证明公道杯利用的虹吸原理,于是找了个一次性杯子,在底部钻了个孔,插入喝牛奶的U形软管,往杯里注水,一点点倒,都盛在杯子里,而一旦水没过U形管的上端,水瞬间就流空了。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把这个公道杯修复了起来。中间端坐的老人身体内就是一根U形管,开的两个孔一个在老人的底部,一个在杯子的外底,形成高低落差。当水没过老人的肩膀,水就慢慢流空。

  “这件明万历年间来自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器,虽然因缺失过多而有一点缺憾,但不影响这件文物的价值,更不影响我们从中体味‘谦受益,满招损’的人生哲理。”李飞说。

十年磨一剑


  从2012年4月率队启动大规模考古发掘,到2017年3月因岗位调整暂别海龙屯,从2018年10月重返海龙屯启动报告编纂,到2020年5月下山,再到之后两年间因为照片补拍、数据核对而频繁奔波于贵阳与遵义两地,长达200万字的四卷本海龙屯考古发掘报告于2022年10月前后面世。这10年间,李飞与海龙屯如影随形,正可谓“十年磨一剑”。

  海龙屯带给贵州考古界和李飞很多荣誉和信心。海龙屯的发掘成果先后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等奖项。2016年5月,李飞荣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爵奖”。2022年3月,李飞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海龙屯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研究”圆满结项,并荣膺优秀等级,是本次结项鉴定中考古学类唯一的优秀项目。

  回望十年,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而最令李飞难忘的是申遗成功那一刻的兴奋。2015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原定的海龙屯的表决时间在北京时间7月4日凌晨,当夜所有参加申遗工作的人都聚集在海龙屯管理局,等待喜讯传来,但后来表决因故延后了,午夜时分大家悻悻散场。

  “当7月4日下午喜讯传来时,真的太激动了。”李飞说自己知道一定会成功。

  2017年李飞调到贵州省博物馆担任副馆长,离开海龙屯一段时间。“申遗成功后很多力量陆续退出,但我们的工作没有完成,如果考古报告没有出版,别人就无法深入研究海龙屯,它的价值也就没法真正呈现。”在李飞的主动申请下,他于2018年10月又回到屯里,开展资料整理和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

  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整理、编写一部大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难度可想而知。“因为立了‘军令状’,必须争分夺秒,饭后容易打瞌睡,我就养成了不吃午饭的习惯。稿子完成后,又筹措经费、选定出版社、反复修改。”李飞说,海龙屯考古发掘报告披露了大量的出土文物、考古资料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土司制度及其文化的研究带来积极影响。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在海龙屯考古发掘报告的序言中说:“海龙屯是土司学的‘百科全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意义在于承载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认同。”

  “将10年的精力用诸一屯,是一件幸事,并非每个人都能有此机缘,这背后需要太多人默默付出。因此,纵使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波折,但我仍满怀欣喜,并心存感念。”李飞说。

     (本报记者李惊亚)

 
远来心安是远安 一个山区小县的“两山”实践
远来心安是远安
一个山区小县的“两山”实践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民屋云中结,泉声石上流。农桑春不扰,鸡犬夜忘忧。”明代文人田登这样描述远安这座美丽安静的小城。

  地处鄂西山区的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曾长期“藏在深闺”,18万人口“靠山吃山”,矿业产业比重一度超过经济总量的70%。近年来,远安县深刻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大旅游”产业形态愈加完善,成功蹚出了一条“村村皆诗画,山水能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

“微度假”撑起“大旅游”


  春日气温转暖,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幸福公社”休闲旅游基地草地碧绿、河水清澈。游客三五成群,或喝茶聊天,或自助烧烤,或游玩嬉戏,基地周边1500余亩油菜花田也成了游客争相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现在,距离近、时间短、品质高的‘微度假’越来越受欢迎。”“幸福公社”现场负责人周欢说,“这与主打原生态、重体验的远安旅游业形态高度契合。基地虽然开业不久,但每逢周末,一天会迎来游客近2000人。”

  近些年,远安聚焦旅游业,深挖本地要素,开展“全域景区化”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研学旅行、乡村旅游、田园康养,打造多种旅游业态,推出20个主要景区景点和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大旅游”产业格局。

  如今的远安,村村如诗如画,处处皆是美景。在茅坪场镇翟家岭,只见古树参天,泥墙石屋依山而建,参差错落;经过整体保护的花林寺镇龙凤村古村落,一座座古朴老屋经过改造,重新焕发生机,化身干净整洁的特色民宿。

  “不在景区,胜似景区。”微风阵阵,乡间的田野广阔,纵横延连的景观步道两旁春意盎然,伴随着泥土的芬芳和桃花的清香,来自襄阳的游客任发军带着亲友第一次来远安踏青,田园牧歌让他直呼过瘾,“远离城市喧嚣,来一场与自然和乡村的沉浸式接触,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抚慰。”

白云村再现白云飘


  磷矿储量占全国12%,煤炭产量居湖北第一,全国第二个页岩气富集区……远安资源丰富,长期“靠山吃山”,矿业开采在经济结构中曾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让远安长期陷入“资源陷阱”。

  在茅坪场白云村,蓝天白云下,千亩猕猴桃树迎风摇曳,已经开始吐露新芽。村党支部书记王运红欣喜地说,白云村猕猴桃品种繁多,红芯、黄芯、绿芯都有。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采摘、休闲游随之兴起,平均每亩保底收入5000元。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了村里第一大产业。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鼎盛时,全村有煤矿企业17家,年销售收入2亿多元。但煤场、尾矿堆场如小山一般,常常是黑尘四起,村民窗户不敢开、衣服不敢晒,十几米宽、一人多深的温家河都是黑色的。周边人干脆叫我们‘黑湾村’。”王运红说,2018年开始,村里把煤矿企业整体关闭,并对清理后的渣场、煤场进行平整、复绿,“现在,好环境回来了,白云村又见白云飘。”

  白云村的转变只是远安县发展的一个缩影。

  远安县委书记汤明介绍说,为破除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开采的严重依赖,全县矿石开采量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标准,将开采总量控制在277.5万吨以内,并对矿产开采业进行提档升级,一方面关停中小型矿产企业,另一方面促进大型矿山的绿色化高效化发展。

  在远安燎原矿业公司苏家坡矿,青山环绕之下,矿车往来穿梭,不见粉尘,干净整洁。燎原矿业负责人熊杰说,2015年之后,矿区实施绿色矿山改造,3年投入超过5000万元,不仅实现了全链条自动化和远程控制化,还将选矿环节前置,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废渣就地充填,污水全流程处理,废石不出井、矿石不落地,竭尽全力减少采矿对环境的破坏。

  汤明说,“壮士断腕”守护绿水青山取得显著成效,近两年远安经济实现“V字形”反弹。2021年,远安地区生产总值204.88亿元,年增长率19.2%;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21.1亿元,增速5.5%,均位居湖北省山区县前列。全县森林覆盖率76.84%,绿色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居宜昌市第一名。

美好环境成就诗意栖居


  轻雾笼罩,绿树掩映,雨后的花林寺镇龙凤村格外清新美丽。一幢幢古朴的民居前种满花果,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收拾得整整齐齐。

  早上7时,村民庞铁城就拿着扫帚清扫庭院。“扫干净、码整齐,游客们才会来嘛!”庞铁城经营着一家民宿,今年春节后,村里成了乡村旅游旺地,慕名而来采摘、垂钓、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6间客房一到周末就全部住满。

  群众自发自觉地共建,美好环境成了远安的亮丽名片。近年来,远安摘取了一系列国家级金字招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优秀县……今年3月,远安又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生态文明成效凸显,乡村振兴也全面推进。位于花林寺镇木瓜铺村的熊大农场,原来是一片荒芜的丘岗。2014年,熊德明创办了熊大家庭农场,打造农旅综合体。通过“种植+养殖+休闲+电商”模式,农场每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以上,收入稳定保持在200万元以上,将生态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数据统计显示,远安农家乐、民宿等主体突破1200家,全县1.9万户农户吃上“生态饭”。2022年,远安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370元和25719元,增长7.2%和8.4%。今年一季度,远安共接待游客突破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5亿元,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在村里也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这么有奔头,过去都不敢想。”茅坪场镇晓坪村二组程琛说,她原本在城市居住生活,看到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她便辞掉工作,在乡村开始了诗意的田园生活。去年,程琛在线上销售本地食用菌、优质米、土鸡蛋等特产,年销售额有40多万元,如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感十足。(本报记者李思远)

 
春暖花开奔赴山海 山东文旅提质赋能塑造品牌
春暖花开奔赴山海
山东文旅提质赋能塑造品牌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新华社青岛3月29日电(记者王凯、张昕怡、袁敏)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了解到,山东省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为提振消费注入新动力。

提振消费促参与


  三月的一个周末,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青岛广兴里人头攒动。依托广兴里的文化氛围,周边各类咖啡馆、啤酒馆、文创店、餐厅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消费。

  市民李月就是其中一位打卡者。“一些文创店的创意设计十分新潮,吸引消费者前去购物。老城区正在不断焕发新活力。”李月说。

  2022年,山东创新举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冬游齐鲁等活动,发放消费券1.1亿元,直接拉动消费5.07亿元。2023年1月21日至3月31日,山东省132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助力旅游业复苏。

  在各类活动和促消费措施带动下,省内游、近郊游、乡村游成为游春踏青的热点。适逢周末,位于济宁曲阜市的石门山风景区游人如织,周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露营野餐。

  “景区不收费,山下有各类采摘园,周边还能钓鱼休闲,家人都很喜欢。”来自兖州的游客岳辉说。

  根据旅游调查和客流与消费大数据测算,2023年山东文旅消费实现“开门红”。仅春节假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391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3亿元。全省14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51.2万人次,同比增长90.6%。

文旅融合新发展


  近日,在孔庙诗礼堂前,身着汉服的游客们正体验孔府花茶、孔府糕点、巧手编红绳等传统文化项目。“穿着汉服赏花游园,亲手编织福气红绳,有一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聊城游客林睿说。

  自3月1日起,曲阜三孔景区推出“春日游园会”系列主题活动,书画比赛、传统文化普及等环节丰富,游客还可选购各种文创商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合理保护开发下,山东潍坊坊茨小镇的整体格局、街巷、景观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不远处的百年老站坊子火车站也成了游客打卡地,不少影视作品在此取景,带动红木嵌银技艺等“坊子手造”文旅产品受到欢迎。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今年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拓展跨界融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推动邮轮旅游、铁路旅游等新方式发展。

产业提质创品牌


  今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热映,流亭国际机场、胶州湾大桥等“青岛元素”成为新晋热门旅游打卡地。青岛以灵山湾和藏马山为重点,推动影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青岛电影之旅”品牌。

  走进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藏马山影视城,风格各异的街区建筑群令人仿佛置身影视作品中。作为高科技影视产业园的补充,这里承接各类影视作品拍摄,也作为旅游景点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打造中国品牌影视乐园是我们影视基地的愿景。”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说。

  据介绍,山东2023年将培育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培育10个以上百亿级精品旅游产业集群,同时抓好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培育。

  山东东营广饶县打造“孙武故里”文化品牌,为孙子文化旅游节打造大型历史话剧《兵圣孙武》,运用沉浸式音乐和新技术营造出满满的氛围感;泰安市数字赋能文旅产业,泰山“无证明智慧景区”被评为全国“2022智慧旅游创新项目”;菏泽市推出“云赏牡丹”系列网络直播活动,带动销售牡丹系列产品约1.5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正稳步提级,形成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北极木屋”的父女接力赛
“北极木屋”的父女接力赛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像童话森林中的小木屋”“院里的格桑花很美,菜也很新鲜”“热水暖气都很足,老板娘也很热情”……近年来,一家名为“以北木居”的民宿成为游客“找北游”的落脚点和打卡地。

  “以北木居”民宿坐落在中国最北城市黑龙江省漠河市的北极镇北极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被游人称作“北极木屋”。“村里冬天气温最低时零下50多摄氏度。”民宿老板鲁红说,虽然很冷,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冰雪资源,给村里带来发展旅游的契机。

  鲁红的父亲鲁绪勉从1992年开始在北极村经营家庭旅馆,也是当地最早从事民宿行业的一名村民。“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个房间,热水都供不上。”鲁绪勉回忆,他经营了20多年的家庭宾馆一间房一天最多才售80元,跟现在没法比。

  2019年,还在种地的鲁红心里萌生一个念头:“父亲的民宿设施和经营理念都太落后了,两个孩子上学后,她和丈夫光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很难支撑,想重新开一家‘像样的民宿’。”然而,父亲对她的想法并不认可。

  “现在有钱赚就行了,何必要冒那么大风险,要开你自己开,我不管。”鲁红理解父亲的用心,但她对北极村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更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拼出一番成绩。

  说干就干,鲁红先是在网上学习其他民宿的优点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又反复和过往游客探讨,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计划有了,但钱不够。经营多年家庭旅馆的鲁绪勉有一些积蓄,但他担心钱“打水漂”,不愿支持女儿。

  最后,鲁红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加上亲戚朋友的借款和70万元贷款,共投资140万元,将自己的婚房改建成如今的“以北木居”。

  别致的建筑风格、宽敞整洁的房间、先进齐全的设备……2020年,鲁红的“以北木居”正式营业。

  “屋外是木质结构,屋内还融入动物、林木、湖泊等自然元素。”鲁红告诉记者,新民宿主打原生态风格,让游客在最北方体验最真实的自然风情。

  “村里无偿为民宿定制了栅栏围墙和院子改建材料。”鲁红说,多亏村里帮着筹谋规划,以前夏天游客只能在院子摘些新鲜果蔬,现在还能赏花拍照,别提多惬意了,如今民宿里里外外都是打卡点!

  在鲁红的持续创新和村里大力宣传下,她的民宿登上各大热门旅游平台的展示页面,数不清的游客在上面留言点赞。“以前是我们出去招揽游客,现在变为游客主动上门咨询。”鲁红感慨,如今旅游旺季时天天满房,游客想入住至少要提前半个月预订。

  “新民宿开业没多久,我爸和我妈就关停老民宿,过来帮忙了。”鲁红笑着说,从前台、后厨到后勤,一家人分工明确,生意也越做越旺,仅今年1月份就盈利约15万元。

  不仅带动自家增收,鲁红的民宿还为两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旺季时还会雇佣短工,带动不少村民增收。漠河市副市长、北极镇党委书记文竹说,村里现有的民宿和餐饮机构已超过200家。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温暖的“北极木屋”内,鲁绪勉为游客端上一道道香气扑鼻的农家菜,鲁红则为游客讲述着最北小镇的趣闻变迁。

  “父亲虽然从没说过什么,却用行动表达了对我的认可。”鲁红说,她会从父亲手里接好民宿接力棒,在最冷的地方把旅游产业做得更火更旺。 (记者刘伟、管建涛、徐凯鑫)

     新华社哈尔滨3月29日电

 
海南琼海:和美乡村迎盛会
海南琼海:和美乡村迎盛会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新华社海南博鳌电(记者柳昌林、赵叶苹、钟群)牧渔晚歌、泊岸听涛、南海一舍、伴夏见云海……这些充满诗意的文字,是毗邻博鳌小镇的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排港村的民宿店名。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如期召开,村内7家民宿生意红火。“从25日开始,我们连续一周都是客满,春节以来生意都很好,论坛前后更是火爆。”牧渔晚歌民宿老板、排港村村民吴淑显说,得益于博鳌亚洲论坛的带动,博鳌镇周边多个村庄,多了一条靠旅游挣钱的新路子。

  排港村是潭门渔港边的千年古渔村,与博鳌镇近在咫尺。村庄保持着古朴的渔村风貌,斑驳的墙面、陈旧的船具、600多年历史的古井,静静诉说着“海的故事”。

  2017年以来,琼海市结合排港村的文化特征,以及渔民转型转产的发展需要,开始整村打造以海洋渔业体验、美食、古渔村旅游等为主题的美丽渔村。

  精心装扮的古渔村仿佛脱胎璞玉,吸引游人、客商慕名而来。记者在村内采访时,偶遇北京客商薛崔愿,他正同工人一道装修其租赁的三间民宅,用于开办芳香植物研究工作室。

  “这里临海、临港、临论坛,还有浓厚的渔村文化,是宜居宜业的好地方。”薛崔愿说。

  来自江西的刘丽也把租用的民宅,改造成民宿“南海一舍”,独具风情的5间民宿备受欢迎。“选择这里,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博鳌亚洲论坛举办20多年,周边村庄基础设施都得到精心规划和建设,在这里建民宿,可以说是投资小、回报高、前景好。”

  “今年博鳌年会期间,我们不仅要接待八方来客,一些小型的会议和会见还将在村里的会客厅举办。”潭门镇党委委员刘丽告诉记者。

  优越的自然生态和秀美的田园风光是琼海最大的优势。近年来,琼海市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影响力,通过政府投资、企业共建等多种形式,打造出北仍、南强、留客、排港、沙美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还为论坛嘉宾乡村洽谈、会客提供了场所。

  古渡夕照、烟火三五家、莫村晚集、风从田洋来……走进博鳌镇莫村,沿着村庄主干道在万泉河边打造的七大主题场景使整个村庄宛如一幅风景画,村在画中,画在村中,人在景中,和谐统一。

  海南八方留客度假酒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克斌说,公司已在莫村投资上亿元,旨在通过共建共享共治,将莫村打造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田园分会场”。

  对于博鳌亚洲论坛,老百姓们也满怀期待。莫村党支部书记钟可灿说,期待中外嘉宾以休闲会谈、茶叙、田园漫步等形式,在山水田园之中,闲聊小叙之间,发现海南之美,寻找合作项目,共享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

  吴淑显期望,参会嘉宾能到村里小住,尝一尝地道的海鲜,玩一玩海上潜水和垂钓,更期望他们能通过这里的渔村文化、侨乡风情,认识美好的、多彩的中国。

 
西藏林芝:又见桃花朵朵开
西藏林芝:又见桃花朵朵开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旅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记者王泽昊、格桑朗杰)3月的西藏林芝桃花美丽绽放。28日,林芝市巴宜区工布原乡景区游人如织,春风吹拂花的海洋,在一片载歌载舞的欢声笑语中,西藏林芝第二十届桃花旅游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工布原乡的朵当桃花园是今年桃花节的主会场,千亩桃林散落着3300余株天然桃树,连成一片从山脚向山上铺开,宛如一道嫣红的锦屏。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至此,一睹风姿绰约的桃花。

  “早就听说林芝的桃花很美,今年我们专门自驾来赏桃花,果然名不虚传。没想到雪域高原还有这番美景,这次旅行真是太惬意了。”来自广东省惠州市的游客孙文雅说。

  据了解,此次桃花节为期近1个月,在米林县索松村、波密县桃花谷和工布江达县等均设置了分会场。游客在观赏桃花美景的同时,还可参与体验民俗体育、焰火表演、桃花音乐节等精彩活动。

  酒店民宿一床难求、餐馆饭店生意火爆、大街小巷来往旅游车辆络绎不绝……“雪域江南”林芝热闹非凡。米林县派镇索松村的公尊德姆农庄负责人德吉旺姆说:“我们索松村风景优美,是网红旅游打卡点。这些天游客快把我们村挤满了,农庄73间客房天天爆满,每天有600多人次就餐,一天营业收入10多万元。”

  自2002年起,每年春天“桃花盛会”如期而至,从“药洲”米林到“藏王故里”波密,绵延百里超过300万株的桃花次第盛开在高山峡谷,引来无数游客睹其芳容。

  被誉为西藏“桃花第一村”的林芝嘎拉村,近年来靠着“桃花源”卖风景,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前两年,嘎拉村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0余万元,户均分红近13万元。

  “我们村房前屋后和农田边,生长着1200多棵野桃树,树龄最长的有600多年。今年估计旅游收入又要突破新高了。”嘎拉村村民达瓦坚参脸上洋溢着自豪。

  近年来,林芝市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灼灼桃花成了林芝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日益兴旺的旅游产业更成为林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2年,林芝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64亿元。

 
《小燕子》唱起地,不只是“钢的城”
《小燕子》唱起地,不只是“钢的城”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高空俯瞰下,黄石城在山里,水在城中,山环水绕。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惠小勇、皮曙初、王自宸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谈起黄石,当地人总会为曾经的辉煌而自豪:矿冶之都,三千多年“炉火”不熄;钢铁之城,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之地;多年来,因在湖北的地位仅次于武汉而被冠以“黄老二”名号。但黄石一度也因资源枯竭而沉郁,因环境污染被贴上“光灰城市”的标签,因省内经济总量排名靠后而落寞。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批复《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黄石作为核心城市,被湖北省委赋予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定位。一个资源枯竭城市,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使命吗?初春时节,记者几次走进黄石,试图解码隐藏在这座城市血液中的历史基因和现实力量。
 
  在“江南旧雨”里寻访“最美丽的春天”——好山好水孕育的城市文脉


 
  初进黄石,想象中工矿城市“灰头土脸”的形象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江南水乡画卷。
 
  正值春雨淅沥,磁湖岸边,水天一色,岸柳新绿,清风微寒,鸬鹤成群结队在蒙蒙烟雨中掠飞,恰是一帧“江南旧雨惹乡愁”的水墨图景。一片老旧庭院式建筑静卧湖畔,栅栏稀疏,木窗古朴,灰墙黛瓦,与远近高低错落的楼宇相映,犹如闹市中一处桃源。
 
  这就是黄石新晋“网红”打卡点“江南旧雨”文化馆。馆内有桃花茶文化主题馆、美丽乡愁文化主题邮局、止斋书院、旧雨时光美学馆等体验项目,游客可以感受以桃花茶为主的传统文化IP绽放新的时代魅力。
 
  眺望窗棂外,磁湖南岸的山峰在雨雾之中若隐若现,让人梦回千古。“请喝茶!”正在遐思一泓磁湖水、满城风景诗之际,服务员送来一盏香味独特的热茶,“这就是桃花茶,苏东坡喝了都说好。”
 
  名为桃花茶,并非真桃花。苏东坡谪居黄州之时,曾乘船到江对岸的大冶(今黄石大冶市)访友,觉得当地一款名为“桃花”的茶好喝,便前往大茗山桃花寺向老和尚求得茶种,栽于黄州东坡。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山不在其高,水不在其深,有故事就会令人神往。因为有了苏东坡的乞茶诗,桃花茶名扬四海。又因为有苏轼与弟弟苏辙的磁湖诗对,眼前这泓城中湖成为黄石人长久以来的文化记忆。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苏辙前往筠州(江西高安)赴任,特意溯江而上到黄州看望刚刚被贬至此的哥哥苏轼。适逢风急浪高,苏辙行船受阻于磁湖,兄弟相隔虽近,却不能立会,二人都写诗表达心情。苏轼《晓至巴河口迎子由》“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表露出凄凉复杂之情,而苏辙作二诗答之,则以劝慰为主,“从此莫言身外事,功名毕竟不如休”。
 
  或许正是有苏辙此次的“磁湖之劝”,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蜕变,而磁湖也从此被打下深刻的文化烙印。
 
  今天,磁湖已是黄石市民重要的休闲公园,也是候鸟栖息的生态湿地。82岁的张家泉老人住在磁湖社区,每天都要到公园里散步遛弯。看到记者采访,他兴致勃勃地拿出手机,展示自己拍的“磁湖美照”,有薄雪覆盖的亭子,也有满树盛开的桃花,还有在公园里打球的老伙计。老人自豪地说:“黄石就是一幅画,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一首朝气蓬勃的儿歌传遍大江南北,几代人哼着它度过烂漫童年。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就诞生在黄石,写的就是黄石的春天。眼前的山水诠释了这首歌创作的动因。
 
  好山好水,于斯为盛。翻开地图,黄石襟江带湖、依山傍水的山川形胜一目了然。绵延于湘鄂赣三省边境的幕阜山脉,在其境内矗起山峰400多座,形成河港400余条,留下湖泊250余个,城在山里,水在城中,山环水绕,造就许多美好景致。
 
  紧邻市区的黄荆山脉延至江边,突起一座峰峦,以悬崖挺立之势直入江心,犹如孤堡扼守。这就是天下闻名的西塞山。唐代文学家符载就曾描绘西塞山,“崖岸中断,呀然摩霄,大江浩浩,横注其下”,“控荆衡,走扬越,气雄势杰”,感慨“此天用设险于吴楚也”。
 
  好山好水孕育诗意栖居。让“西塞山”名扬天下的不仅有耳熟能详的张志和《渔父词》,还有传世名作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诗人自夔州顺江而下,游历西晋名将王濬破吴的各个战场,将西塞山视为平吴的关键,攻下西塞山,便一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直取东吴都城建业。
 
  循着诗人的足迹,记者也登上西塞山。途中随处可见如棋盘状、石柱状的石芽,时不时还有锦鸡等野物出没,整个行程充满野趣。登上峰顶北望亭,但见江水汤汤,在这里却因山势凌厉而划出一道急弯。山以江雄,江以山险,难怪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西塞山》,“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落日余晖映洒江面,大型货轮依次在江心划出一道道波痕。江对岸,散花洲一马平川,红房绿茵,菜花黄遍。李白至此,也不免被眼前这壮阔景象所吸引,留下“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的诗句。
 
  “吴头楚尾”独特的地理条件使西塞山成为兵家争夺的长江要塞,也成为水上商贾辐辏之地,文人墨客钟情之所。历代文人在此留下诗文不下200篇,西塞山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诗歌之山”。
 
  或许是觉得张志和《渔父词》意犹未尽,苏轼“故加数语”,改编成《浣溪沙》词让人传唱:“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的弟子黄庭坚仍觉余兴未了,又以《鹧鸪天》词加以改写:“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后世文人争相改编传唱《渔父词》,是一道文坛奇观,也是黄石潜移默化的文化血缘。
 
  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一首《渔父词》曾引发湖北黄石和浙江湖州对“西塞山”之归属旷日持久的论战。时至今日,相关考据仍在进行。其实,较真背后,体现的是人们对诗人灵思妙想的感佩,对诗歌中恬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们留给黄石的,不仅是长久的文化记忆,也是美丽的乡愁,是生态的意象,更是磁石般的吸引力,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绵绵动力。
 
  回望历史,她曾支撑起楚地的两度辉煌——“红火紫烟”厚植的城市底蕴


 
  江南处处山水如画,好山好水不足为奇,黄石凭什么“独一无二”?回望黄石历史,或许可以找到另一个答案。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黄石历史并不久远。黄石市文联副主席刘远芳介绍,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还只是两个集镇:黄石港、石灰窑。由于工厂矿山密集,1949年5月这里和平解放后,经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在石灰窑设立工业特区。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行政会议研究决定,石灰窑、黄石港合并设市,定名“黄石”,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省辖地级市。
 
  但是,追溯黄石的矿冶文化,却有着十分悠久的辉煌历史。
 
  “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黄石大冶铜绿山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牙刷草”也叫铜草花,花开之时状如牙刷。这种花在含铜量0.3%—0.5%的土壤生长最好,所以有铜矿的地方就长着这种花。铜绿山上遍地铜草花,铜草花间,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博物馆跃然眼前。
 
  走进400多平方米的展厅,俯身看去,脚下竟是一座密如蛛网的“地下迷宫”。竖井、斜井、盲井以及平巷纵横交错,层层叠压,或以木桩支撑,或以隼框架护。当地文史专家吴宏堂介绍,这是距今27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地下采矿遗址,从3500年前商代中期至西汉时期,这里开采和冶炼铜矿历时一千多年。
 
  纵观整个湖北发展史,曾有过数次领先于全国的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八百年,一度雄踞南方,称霸诸侯,楚庄王甚至饮马黄河、问鼎中原,自称“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楚庄王的底气何来?楚国由一个南方蛮夷小国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第一大诸侯国的密码何在?答案似乎就藏在铜绿山的“迷宫”里。
 
  铜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楚国占有了铜绿山及长江中游江西、安徽一带丰富的铜矿资源,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兵器,奠定了雄厚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
 
  吴宏堂介绍,铜绿山迄今仍是我国发现采冶延续时间最长、开采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铜矿遗址。现场发现40多万吨的古代炼渣,推算出铜产量应有12万吨。经检测,产出的粗铜的纯度高达94%,炼渣的含铜量仅为0.7%,跟今天的冶炼水平不相上下。
 
  铜绿山遗址1973年一经发现,石破天惊。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繁盛,青铜器数量庞大、造型精美、铸造工艺先进,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但由于未发现原料来源和铸造地,一些专家提出“青铜文化外来说”的观点。直到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掘,才为我国青铜器的原料来源找到了实证。
 
  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认为,湖北随州、武汉盘龙城、四川三星堆乃至河南安阳殷墟等地出土的许多青铜器,所用材料或与铜绿山有着密切联系。
 
  进入铁器时代,黄石地区矿冶炉火不断。黄石市档案馆方志编研科科长陈军说,三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大冶铁山的开采未停,山边冶炼的炉火未熄。隋唐时期“大兴炉冶”,将冶炼地改名为“大冶”。李白《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就记载了这里“其初铜铁曾青,不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降神”的盛况。
 
  因矿而生、因矿而兴,黄石“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景象延绵数千年,“矿冶”始终是这片土地上不变的符号,也是这里最突出的历史文化基因。
 
  湖北历史上的另一次“高光时刻”,是在近代洋务运动中,依托大冶铁矿兴起的汉冶萍煤铁公司引领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肇始,加上沿江贸易带来的商业繁盛,使之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引领风尚之地。武汉成为辛亥首义之地,“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之地,与近代工业、商业奠定的人才和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推行新政。他在黄石修筑了湖北省第一条铁路,开辟了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作为汉阳铁厂原料基地。随后,又在此兴建大冶钢铁厂。
 
  这里还诞生了湖北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江边小镇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第一章。
 
  走进位于黄石铁山的国家矿山公园,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巨大的“天坑”豁然眼前。“天坑”上大下小,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坑壁有螺旋形的道路盘旋,直至坑底。公园管理处负责人阎红勇介绍,这就是大冶铁矿的采坑,原来是三座连绵起伏的山峰,经过一百多年开采,挖成了“亚洲第一天坑”。矿坑上下落差444米,坑口面积10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多个足球场大小。
 
  巨大的“天坑”里,藏着一个城市深厚的工业底蕴。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长江。已近天黑时分,他看到岸上灯光闪烁,就提出要去看一看。负责保卫的同志劝阻,说路不好走。毛泽东却说:“路不好,我就是骑毛驴也要去看看。”
 
  这个毛泽东“骑毛驴也要去看看”的地方,就是黄石。
 
  今天,位于西塞山脚下的中信泰富大冶特钢厂区,保存着当年两层红楼的职工俱乐部旧址,作为党史教育基地供人们参观学习。在这里,伟人嘱托要把大冶钢厂“办大办好”。这里还保存着汉冶萍煤铁公司的炼铁高炉等遗迹,作为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中国近代工业艰难的起始之路。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没能在兴办“洋务”和发展民族工业的运动中得到自救,而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则在对现代化强烈的渴望中迅速发展起自己的工业。
 
  黄石凭借资源优势和工矿基础,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使命,迅速崛起为矿冶名城。这里诞生了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工业的崛起,推动黄石经济的快速增长,一度成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
 
  在百年企业里感受“一键操盘”的数字化——智慧转型彰显的城市力量


 
  “矿冶”是光环,但也带来严峻的压力。
 
  一业独大的矿冶经济,也累积了巨量的生态欠账:延绵十多公里寸草不生的废石场、日夜震天响的机器轰鸣、冒着黑烟高耸的烟囱、发黑发臭的城中湖泊……黄石人一度自嘲生活在一座“光灰城市”。资源枯竭的尴尬也接踵而至,“黄老二”逐渐成了昔日的荣光。
 
  面对挑战压力,黄石还能不能赓续千年矿冶基因、百年工业底蕴?
 
  向改革要发展活力,向转型要增长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黄石加快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产业技改焕新、新兴产业集群强链、科技引领产业赋能。还是百年老矿,还是百年老厂,在转型中积蓄起新的发展势能。
 
  48岁的邹志国穿着蓝色工作服、白色T恤衫,在一排排电脑前,不时轻点鼠标,眼睛则盯着面前巨幅电子屏上的机械作业情况。屏幕上,矿井下-270米的矿石卸载站、-540米的水泵站、-580米的破碎硐室等一目了然。
 
  宽敞明亮的大厅,矿井巷道形状的屋顶和拱门设计,大冶铁矿的“白领矿工”们在这个废弃汽修厂改造的智能管控中心里,指挥着井下各项作业。邹志国说,以前下井,常年与漫天灰尘、轰隆隆的破碎机声为伴,身体上受影响,心理上也得过几道关。2021年,他们经过培训重新上岗,“灰领”变“白领”,坐在大厅里“一键操盘”矿山运行。
 
  73岁的吴方起是大冶铁矿退休职工。他告诉记者,从露天采矿到地下深采,从住草棚、睡枕木到“几块石头夹块肉”,自己在矿山一辈子,深知矿山工作环境苦、脏、累、险,后来儿子也下井,更是每天提心吊胆。直到“公司开放日”,老矿工们来到智能中心参观,看到“新矿工”们的工作环境,心底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老人说:“这才是体面的矿工。”
 
  “百年铁矿”开始智能化开采,“百年工厂”也在实现数字化生产。大冶特钢460钢管厂集控室,巨大的弧形屏幕上显示着每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生产状况、生产数据和设备情况。厂长张红军介绍,利用可视化的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工人们在集控室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端的动态感知和精准控制。
 
  热轧车间里,每一根钢管从原料到成品全都在工人远程控制下完成,最后由一位“验货机器人”进行打码。如果不是集控室外广场上高高伫立的张之洞、盛宣怀铜像,很难将它们和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厂联系在一起。
 
  千年炉火不熄,百年工厂焕新。黄石市市长吴之凌说,作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性会址,黄石这座矿冶之城正以数字化转型、智慧化生产为抓手,通过工业互联网深度赋能、赋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制造之城”向“智造之城”跃升。
 
  转型是这座城市的力量,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历史上,从冶铜到冶铁的转型,就决定了这里的生生不息。研究表明,铜绿山冶铸方面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国铁器的发展,这里出土的炼铜炉稍加改进,炉内温度达到熔炼铁矿石条件时,就可炼出生铁。
 
  两晋南北朝时期,灌钢法、炒钢法、百炼钢法等冶炼新法在这里普遍施行。从黄石地区出土的斧、锄、凿等农具,刀、剑、矛、矢等兵器,可以看出“以锻代铸”“百炼成钢”的工艺转型和技术创新。这里还出现带有花纹的花纹钢,表现出冶铸技艺的新高度。
 
  今天,转型无处不在,创新随时可见。记者再到黄石,正赶上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投产。作为有着70年历史、中国有色集团旗下重要铜冶炼基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下属项目,弘盛铜业总投资87亿元,是推动湖北疫后重振的重点项目。
 
  “铜精矿通过闪速熔炼,几秒内就能出70%品位的冰铜,再经过几秒钟的闪速吹炼,就能产出98.5%品位的粗铜。”走进弘盛铜业冶炼厂,少了浓烟滚滚,多了科技满满。企业总经理万黎明介绍,经熔炼、吹炼、阳极精炼、电解精炼等九大工序不断提纯,约十五六天后,就能得到99.99%以上的高纯阴极铜,这将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的阴极铜产品。
 
  转型创造新优势,创新激发新活力。地处黄石核心地带、坐拥依山面湖临江优势的华新水泥旧厂址,正在转型成为“华新1907”中央文化公园。这里保存着两条1946年从美国引进的全套湿法水泥窑生产线,一条1977年自主设计、施工的湿法生产线。随着华新水泥向着水泥新材料、环保新领域的转型,这些庞然大物已成历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还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华新水泥厂前身为始创于1907年的湖北水泥厂。如今,旧址厂房里,百米多高的窑炉依然完整矗立,静默中透出斑驳与沧桑的历史气息,墙柱上用简化字书写的“开展比学赶帮运动,人人争当五好职工”等巨幅标语,却又让人回味起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随着中央文化公园的建设,旧址焕发全新生命力,成为黄石又一处“网红打卡地”。一场名为“遇见敦煌”的光影艺术展正在这里上演,采用全新的3D光雕数字技术,对常沙娜等艺术家重绘敦煌石窟壁画进行全新演绎。一边是矗立百年的工业高炉,一边是穿越千年的敦煌壁画,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魅力。
 
  你或许并不知道,《小燕子》这首歌还有第二段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春天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曾任黄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的李维平说,它展现了20世纪50年代黄石轰轰烈烈的工厂建设场景。如今,一曲新歌《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正在唱响:“敞开黄石的门窗,香樟石榴笑迎四面八方,矿冶名城优美时尚,园林城市宜居宜商……燕子依然在唱,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钢的城”里包容着果敢务实的人——“水火相融”涵养的城市品格


 
  人人都说黄石因矿而名,鲜有人知这里依港而兴。
 
  黄石棋盘洲码头,大型货轮依次排列,正在进行货物装卸。
 
  2015年,黄石以开放的姿态,与深圳盐田港集团合作,整合全市港口资源,在水深条件最好的棋盘洲,以海港标准建设黄石新港。经过几年的建设,这里已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散货、件杂货港口,万吨货轮可全年直达。
 
  盐田港港航发展(湖北)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兆弟说,依托江海联运大通道,黄石新港已成为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口,实现铁水无缝衔接,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今年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强势复苏,月周转量达到300多万吨。 (下转12版)
 
  (上接9版)距离新港码头仅4公里的弘盛铜业,其所加工的原材料由海转江,从新港专用码头上岸后,通过全封闭货运廊道,30分钟就可到厂。同时,高纯度阴极铜产品也可通过新港码头下水,直送浙江、上海等地。黄石,已成为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就像石灰窑和黄石港两个古老的集镇名字一样,“矿冶文化”与“码头文化”犹如一对孪生兄弟,携手谱写黄石的城市根脉。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介绍,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舟楫辐辏之地,战国时期就有水运码头,到晚清时期黄石港已经热闹非常。2500多年航运史,1700多年的开埠史,让开放和包容浸润着整座城市。
 
  有码头就有交流,有工矿就有移民。黄石处处体现出一个移民城市的包容特性。这里方言独特,与湖北大部分地区流行的西南官话迥然有别,来自厂矿的工人们还自称说的是“钢普”,将南腔北调融合在一起。人们还用红薯粉做成“东坡肉”的样子,色、香、味都很到位,满足当年在困难生活时期吃到一道本地名菜的小小愿望。
 
  学者们研究认为,黄石地理位置承东连西、沟通南北,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里都是重要的移民中转地。时至今日,阳新、大冶一带宗祠文化繁盛,一些宗祠还挂着“婺源世泽”“南阳世第”等匾额。
 
  包容的不仅是东西南北的文化,更是杂糅的个性特征。黄石市档案馆方志编研科科长陈军说,纵观城市历史变迁,“青山绿水”与“红火紫烟”平分秋色,湖山诗文与矿冶炉火巧妙融合,刚柔并济、水火相融,造就出黄石人兼容并蓄而又果敢务实的品格。
 
  南宋时期,陆游曾两度途经兴国军(今黄石阳新县)富池。他在《入蜀记》中记载在此拜谒甘宁神庙的情景,“祭享之盛,以夜继日”;又写《祭富池神文》,发出壮志未酬的慨叹。
 
  甘宁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勇武忠义,在阳新一带受到百姓爱戴。今天阳新富池还存有甘宁墓等遗迹,并广泛流传着甘宁的故事,传承三月三祭拜甘宁的活动。甘宁声望不及关羽等人,而独在这里能够由人及神,被视为一方护佑,与其果敢忠勇的品格分不开。
 
  这种品格已融入一方水土,融入黄石的历史血脉之中。
 
  尤其到了近代,工矿企业的兴起,外国工程师、工匠和沿海发达地区一批技术工人的到来,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使其逐渐走向开放,融入近代社会。
 
  走进大冶特钢党史教育基地,一张印有“中共大冶钢铁厂组”的展板引人注目,这是中国产业工人最早的党组织之一。早在1921年秋,一批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就在黄石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陈军告诉记者,这里产业工人集中庞大,是党关注和领导的重点区域,在党组织的影响下,先后爆发“下陆工人大罢工”“大冶兵暴”“刘仁八暴动”等重大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
 
  “人间多少不平事,逼着穷人找红军”“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一首首弥漫着战斗气息的歌谣,反映着当地群众敢为人先、投身革命洪流的热血和激情。
 
  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矿、大冶钢厂等开工重建,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入支援。“守山吃,伴山眠,不夺高产绝不还。”回忆起当年的劳动场景,今年71岁的铁矿退休职工郭霞仍感慨万千。
 
  “天晴灰尘起,下雨泥浆流。”上世80年代,大冶铁矿堆积的废石场环境问题已经凸显。矿山职工与黄石干部群众一道,每年有数万人来到这片废石场植绿。40多年来,他们栽下100多万株刺槐,形成数百万平方米的绿化复垦生态林,创造出“石海”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从劈石采矿“愚公移山”,到在石头上种出绿色风景,“矿冶之城”里处处透着一股倔强劲,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头。
 
  最近,一部工业题材的小说《钢的城》引起许多人对黄石的兴趣。小说主人公正是大冶特钢几代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改革者的缩影。小说作者罗日新就是钢厂职工出身。他说,钢铁之城里人们身上锐意创新、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黄石人的集体性格,早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精神之中。
 
  “钢的城”造就“敢”的人。今天,黄石人的包容、果敢、务实、创新,体现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生态修复、亲商营商、留才育人等方方面面。走进黄石锐科激光器智能制造基地,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泵浦源生产线已全线投产。这是黄石融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大项目,实现了电子信息产业“光”领域的突破。“2021年底入驻黄石,赶上疫情影响,但黄石实事求是不封厂、不停工,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期去年6月建成试产,二期也已启动。”锐科激光副总经理曹磊说。
 
  敢闯敢干,善作善成,黄石坚持干事导向,打造“奔跑型政府”。从“板”到“屏”,由“芯”及“光”,布局起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仅2022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8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产值分别增长102%、56%。一块印刷电路板(PCB)已成为全国三大产业基地之一,全球每销售3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用到黄石PCB板。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说,黄石正面临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武汉都市圈等多重区域发展机遇叠加,拥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试点等多重“国字号”红利加持,正在努力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已成为新一轮区域开放开发的政策高地和投资热土。近年来,黄石城区每年人口净流入2万多人,是湖北为数不多的几个常住人口正增长城市。
 
  既有历代文人的“漱石枕流”,又有矿冶文化的“石破天惊”,既有近代工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更有当下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磐石之安”,黄石经历了转型之痛,也蓄积了新的优势,必将于无声之处起惊雷。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燕歌行》如何传递感发的力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燕歌行》如何传递感发的力量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典引读
 
 
  ▲叶嘉莹在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上。南开大学供图
 

 
  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陈学聪整理 张海涛审校
 

 
  我屡次谈过高适诗的好处在他的“气骨”。高适的“气骨”好,是说他的声调好,还有叙述时语法跟结构的作用。
 
  中国诗最基本的作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直言其事,即物即事,直接叙述,不假借景物。比跟兴是两种感发,都在于情韵与形象的结合,常用的是大自然的形象跟景物结合。为什么要用景物的形象呢?一般说来,诗有一种直接的、所谓美感的感受,不属于理性,也不属于知解。如果诗只是说明一件事,那么用散文写就好了,但减少了诗的意味。诗一定要有一种直觉的、感受上的感动。好诗就是作者传达出感动的力量,使读者引起感动,这才是一个作品的完成。我以前也讲过西方的接受美学,一个作品如果没有经过读者的欣赏跟反应,它只是艺术的成品,不是美感的对象。
 
赋体诗如何传递感动


 
  情景交融的比兴的诗篇,是用形象来表现感动。赋体是直接说的,要在叙述的赋体之中带着感动,一定要在声调跟语法结构之中传达出感动来。高适的《燕歌行》就在这方面传达出感动。
 
  《燕歌行》前面有一个序,叙述作者作诗的缘起。“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开元二十六年,有一个朋友跟从御史大夫张守珪出塞作战而后回来,作了一首诗。那时契丹跟奚族的人,在中国的河北幽燕一带侵略,所以他的诗叫《燕歌行》。就把这首诗给高适看。“适”是高适的名字,他对于征戍、从军、打仗的事情很有一些感慨。所以他就写了这首诗,“因而和焉”,回应友人。
 
  “汉家烟尘在东北(bò),汉将辞家破残贼。”两个“汉”字的呼应,传达出什么?诗人说“汉家”有“烟尘在东北”,“汉将”就应该“辞家破残贼”,声调、结构在呼应。汉朝是历史上很强大的朝代,所以常常自称为汉,“汉家”就是国家。“烟尘在东北”,“烟尘”代表战争。符号学上说,符号可以引起读者很多联想。因为战争要传递警报,要点烽烟。烽火台白天点狼粪报警,这是“烟”。“尘”更容易联想,战马战车奔驰,所以尘土飞扬。“汉家烟尘在东北”,有烽烟、有尘土就代表战争,在叙述之中也有形象。
 
  说“汉家战争在东北”,当然可以。可是没用“战争”,而是用代表战争的两个形象,这是高适的诗为什么好的一个缘故。既然有战争警报了,“汉将”作为国家的将军,就“辞家破残贼”。“汉将”跟“汉家”是呼应的相承,而“辞家破残贼”,就是他的说法。哪一个人不顾念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呢?现在为了报效国家,辞别了自己的家。“辞家”代表着报国牺牲的决心。
 
  为什么“汉将”就“辞家破残贼”?当时在北方,契丹跟奚族有时候来寇边。高适一度到北方的幽冀去从军,有过从军的志意和感情,所以他说“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是为了“破残贼”,有辞家的决心和破残贼的勇气。
 
  这首诗题目叫《燕歌行》,本是乐府诗题。乐府诗的来源,有民间歌曲,有士大夫的作品。为什么叫《燕歌行》?它的内容本来是写征人,就是去打仗的人。征人远戍于燕,燕是中国的北方,那个时候常常有外族侵略,有战争。“戍”就是守边,从人和戈,戈是武器——一个人背着枪站在那里。征人远戍,离开他的妻子,所以《燕歌行》就是征夫思妇之词,写远征的丈夫跟家里妻子的怀念之情。
 
  三国时代曹丕的《燕歌行》,是从思妇方面来说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高适的时代,《燕歌行》已经不能够伴随音乐来歌唱了。虽然用了乐府诗题,还是写征夫思妇,可是高适把重点转移了,不是在思妇这一面,而是在征夫这一面。
 
  他从征夫说起,“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株守家园?“本自”,本来就应该,男儿生下来就应该保卫国家,志在四方,建功立业,有这样的志愿,所以“重横行”。我们说一个人“横行乡里”,是说他在自己的故乡“横行”,不守法欺压良民百姓。可这里是纵横驰骋之意。你骑着马,天南海北没有不能去的地方,就是纵横。“纵”是南北方向,“横”是东西方向,“纵横”就是四方的意思。高适的诗传达感动的力量,是用他的语气跟口吻。“男儿本自重横行”,“重”就是看重,以此为好,以此为美。男儿看重的是纵横驰骋,建功立业。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上一句是男儿,下一句是天子。从两方面来说:作为男子,你应该报国;作为君主,对于报国的人,就应该有酬劳。“男儿本自重横行”,不是为了天子的酬劳而去出征的;可是天子也“非常赐颜色”,这是结果,天子对这些出征打仗带兵的将帅有很厚的赏赐。“颜色”本来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喜怒哀乐。我们讲魏晋之间的诗人阮籍,说他能够做青白眼。好朋友来了,他就用黑眼珠看人;他不喜欢的人来了,就把眼睛翻上去,白眼对人。“天子非常赐颜色”,是说天子对于这些勇于保卫国家的人和颜悦色,有恩宠。这四句把一个男子保卫国家、建功立业,写得真是慷慨激昂,勇气百倍。
 
  长的歌行,中间要转韵。前面四句都押的是入声韵:“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行”字不押韵,后边转韵了。“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关”“间”“山”都押的是“删”韵,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我们讲过,诗歌传达感发的力量,不只是它的意思,还有语法跟结构,是声音传达出来的。
 
  “摐金伐鼓下榆关”,“摐”字念chuāng,是敲击的意思,“摐”跟“伐”都是敲击、敲打的意思。那么“金”跟“鼓”,我们讲李太白的时候也提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金”表示停止、后退,而“鼓”表示前进、进攻。在战场上指挥,发号施令,旗子指挥方向,鸣金或敲鼓的声音指挥后退或前进。这几句写的是军队的声容之壮。
 
  “下榆关”,经过了榆关,就是现在的山海关。契丹跟奚人的侵犯是在幽冀一带,当时唐朝首都在长安,要从长安往幽冀前进,经过山海关。古代如果从都城出发到别的地方去,常常都是用“下”。我们到京城、都城说“上”京,到乡下去说“下”乡。古代的首都多建在北方,南方离首都比较远,所以到江南就说“下江南”,就是以都城的所在为贵为上。
 
  “旌旆逶迤碣石间”,“旌旆”就是旌旗,形容旗子的多姿多彩。“逶迤”是一排一队人接连不断的样子。在哪里?在碣石之间,碣石是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附近,渤海边上。军队要到幽冀去作战,所以“旌旆逶迤”经过了碣石山间,上面旌旗招展。他虽然是在叙述,可是叙述间也结合了形象。
 
《燕歌行》如何对句


 
  古体诗的歌行不要求严格的对句,可是高适的这首诗,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句,上句跟下句总有一个呼应,不是字面上的相对,而是本质上的相对。“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个是征夫,一个是天子。“摐金伐鼓下榆关”是声音,“旌旆逶迤碣石间”是画面,都是相称的,在松散之中有严整。诗为什么好?为什么坏?不在于你说的是什么,而是你怎么样去说,才有这么大的感发力量。
 
  后面还是相对的:“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一个是校尉,一个是单于。校尉指军人,单于是匈奴的首领。“汉家烟尘在东北”,有战争发生,校尉要传递“羽书”。“羽书”就是战争告警的书信,这告警是十分紧急的,要用一个特殊标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紧急的信。古代信函有时是木做的,把一片丝绸放在里面,两片木头合起来,上面绑上绳子。怎么表示紧急呢?上面插羽毛,就叫羽书。羽书如何?“飞瀚海”。“瀚海”是大片的沙漠,沙浪的起伏就像海一样。“校尉羽书飞瀚海”,告警书信因为插着羽毛,所以像飞一样紧急,经过了沙漠,飞到了中央政府。
 
  羽书说什么?“单于猎火照狼山”。匈奴以游猎为生,常常缺少粮食,秋冬就假借游猎的名义,带着大批人马侵略边疆,抢夺粮食。所以说是“猎火”,晚上还打着火把,就照在狼山。狼山是一个地名,有人说是白狼山,“白狼河北音书断”;有人说狼山也有一个别名,叫狼居胥,是北方一座山的名字。
 
  “汉家烟尘”四句写战争的发生。“摐金伐鼓”四句是比较现实的,写战争兴起,军队出发了。下面再换一个韵。一段一段地换韵,一段一段地转变场面,转变景色,转变情绪。它是情随声转,景物跟情势随着声音的转变就变了。所以后面又换了一个韵,“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就是高适了,他不像李白没有真的去参加战争。李太白一生都要挣扎,都要跳跃,都要飞起来,都要建立一番功业。可是终于挫折了,什么都没有完成。李白六十多岁还要请缨从军,后来因为生病,回去第二年就死了。高适真正经历过边疆的生活,有亲眼看到的经验。这首诗是朋友告诉他北方战场上一些真实情况。所以前面说得很好:“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本来是赞美的话,“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是说你要保卫边疆,勇于牺牲。诗的妙处就妙在这里,在歌颂赞美之间,它隐藏了、暗示了、准备了下半首诗的一种讽刺的情意,在前面的赞美之中隐藏埋伏下这个情意。“横行”是说我们去出征了,纵横驰骋。“天子非常赐颜色”,说天子对你非常看重,有很大的恩宠,这是好的意思。可是在“赐颜色”之中,也暗示了这个人得到天子的宠爱就会骄恣。我们说“情随韵转”,感情、叙述、内容的情意,随着声韵而转变。可是一个个的转变之中不是没有连贯,不是没有呼应。所以他说真的来到边疆了,“山川萧条极边土”,塞外的山川一片荒凉。
 
边塞诗产生的历史背景


 
  唐朝边塞诗的产生,有它的时代背景。唐朝不管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战争上,跟东北、西北的外族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唐朝的诗人,有不少曾经到过边塞:有的人是因为失意,考进士考不上去当兵了;有的人是文官做得很高了,天子让他带兵出征。所以不管失意也好,得意也好,唐朝有很多诗人来到边塞,所以才有这么多边塞诗歌,反映了这么多边塞风光、景色跟情势。
 
  “山川萧条极边土”,你来到这么一个荒远萧条的地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胡骑凭陵杂风雨”,外族被称为胡人,是一个总称,本来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对于东西南北的外族有不同的名称。胡人都是骑马善射的,“胡骑”是胡人的马队。什么叫“凭陵”?“凭”是凭借,“陵”是欺凌,就是有所凭借,依仗着自己的强盛而欺压欺凌。胡人善骑射,而汉族的兵没有他们熟练,所以胡骑就仗着强势来攻击我们。攻击的声势之大,呐喊、射箭如狂风暴雨。可是这里不是说声势之大“如同”狂风暴雨,是说“杂”风雨——他们的攻击像风雨,而当时战场上也果然有狂风暴雨。所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是写战争的激烈。
 
  “战士军前半死生”,在萧条的战场上,在狂风暴雨的战争中,在前线,“美人帐下犹歌舞”。我要跟大家讲一讲唐朝军中康乐的情况。我们以前同样讲边塞诗,讲到王昌龄的《从军行》里有一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就是军中康乐活动。
 
  我们也讲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跟琵琶都是外族的音乐,不是我们本土的音乐——琴、瑟、笙之类。兵士们因为常在边疆,也学习了一些胡乐。边疆的康乐活动就是开营火晚会,“琵琶起舞换新声”,军士们有人弹着琵琶,还有人站起来跳舞。可是他们在边关,不管换了多少支曲子,“总是关山离别情”,都引起在关山之外远方戍守的战士怀念故乡家人的离愁别恨。缭乱的、没有办法安排的感情,像李后主的词所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所以“撩乱边愁听不尽”,听不完离别的曲子,也是剪不断离别的哀愁。
 
  抬头一看,是“高高秋月照长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底下还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缭乱的边愁之中,在怀念故乡的感情之中,抬头一看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月亮还是千百年前的月亮,长城还是千百年前古人所造的长城。“关”就是长城的关卡。可是从古到今,有多少战争的死亡,有多少生离死别的悲恨。“万里长征人未还”,远征的人在万里之外,多少人永远不能回到故乡。
 
  唐朝还有另外的诗写思妇的悲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怜这个战士已经变成了“无定河边”的“骨”,可是他妻子在怀念之中,连他死的消息都不知道,所以“犹是春闺梦里人”。
 
  高适的《燕歌行》是七言古体诗,是不限句数的,可以写得很长很详细。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七言绝句,只有四句,是很短的小诗,而且不止一首,是一组诗,所以《从军行》把很多感情分开来写。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个“敌”字是入声,像这样七言长篇的歌行,好处完全在它的声调口吻之间。有的感动人的力量在很深厚的感情,有的感动人的力量在美丽的形象,可高适这些诗感动人的力量就在他的声调跟口吻。
 
  “大漠穷秋塞草腓”,广大荒凉的大漠;“穷秋”,到了晚秋,很荒凉的秋天。“塞草”边疆上的草,“腓”是病,边疆的草病了。“腓”字当病字讲,本来是出自《诗经·四月》,有这样两句:“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说秋天的气候这么萧瑟凄凉,所有的花草都病了,“腓”就是植物枯萎、衰落的样子。“大漠穷秋塞草腓”是大自然的背景。人世的背景呢?“孤城落日斗兵稀”,因为是塞外防守,有一个城关在那里,孤城落日。打了一天的仗,已经快停下了,所以“斗兵稀”。打仗的战士,已经“军前半死生”,一半在战场上牺牲了,剩下的不多了。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说的是主帅。因为主帅得到皇帝的宠幸,“身当恩遇”,“恩”是指皇帝对他的恩宠,“当”是说他蒙受着。你不要忘记,高适的诗一定要呼应,不但是前后两句的呼应,整个章法、篇法都是呼应的。回头看开头的几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按照历史上的背景说起来,本来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名将张守珪曾经跟契丹打了一仗,胜利了,“杀获甚众”,所以皇帝是很宠幸他的。可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再去打仗,开头是胜的,后来失败了,而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失去皇帝的恩宠,就谎报军情,不肯真诚地说他失败了,据说这首诗是为这件事而作的。“身当恩遇恒轻敌”,因为他打过胜仗,得到皇帝的恩宠,所以是一个骄傲的有恩遇的人,“恒”是常常,“轻敌”是看轻敌人。真正的战略计划、安排都不周密,随随便便就把战士派出去打仗。“力尽关山未解围”,兵士们在关山用尽了力量也不能突出重围,所以失败了。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又用了上声韵,这个“后”字要念上声,平常念第四声,诗里押韵念第三声,“别”是入声。“铁衣远戍辛勤久”,战士们穿着铁衣盔甲,到远方。“辛勤久”,过了这么长久的辛苦勤劳的打仗生活。
 
《燕歌行》的骈散结合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这是一个转折,前面都是写战场上,从战场怎么跑到闺中?所以这两句是对句。七言古诗本来不需要对句,可是高适常常中间用一些对偶的句子,使诗在松散之中有了严密、整齐的感觉。其实不单是写诗,你要注意到文学创作中散跟骈的配合,直叙与形象的配合。“骈”字本来是马并马,就是对着、并行的。完全用散的,文章就太散了;完全用骈的,又太死板了,所以骈散要配合。完全叙述,也是太散漫了;完全用形象,又太死板了。那些以形象为美的诗,像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说是“高高秋月照长城”,可是中间也有叙述,也有“撩乱边愁听不尽”。而且王昌龄写宫中那些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女子的哀怨,说“玉颜不及寒鸦色”,玉颜、寒鸦、日影都是用形象来比喻的,可是你说“不及”“犹带”就是口吻了——我还比不上,它还带着。所以诗的好坏,以形象为主的诗里也要假借叙述的口吻来传达感发的力量;以叙述为主,像高适这样的诗,也要结合着形象。在散体里要有对偶的句子,对偶里要有散体的句子。不但诗歌如此,文章也是如此。
 
  高适的诗有时候是散的,有时候是骈的。他的重点是写塞外、写战场,可是现在要跟闺中做一个对比。“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是战士,是征夫;“玉箸”是思妇,是妻子。“玉箸”是什么东西呢?是女子的涕泪。泪是眼中的,涕是鼻中分泌的。可是文学要美化,说“铁衣远戍辛勤久,涕泪应啼别离后”,这当然也不错。可是明说就不好,所以换一下。两条鼻涕流下来,灰灰白白的,不好,所以“玉箸”是诗人的美化,好像两根玉筷子一样。
 
  “少妇城南欲断肠”,是接着“玉箸”说的。那个年轻的妻子,为什么在城南?我说过中国的诗,语言的符号(sign)一定要结合着文化背景来看。在中国,你一说东风,就是春天的风;北风,就是冬天的风。在唐朝的诗歌里,城南就是思妇所住的地方。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地理形势来说,你去看一看长安地图,唐代皇宫跟各级中央政府在中间正北的地方。唐朝的街区都是四四方方的,所以叫“坊”,一般老百姓住在城南。从历史文化上来说,把城南指为思妇所在的地方,从初唐就如此了,沈佺期有一首七言律诗《独不见》,里面有这么两句,“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白狼河”是征夫打仗的地方,丈夫在白狼河打仗,这么久都没有消息。“丹凤城南”,长安古代叫凤城,所以妻子在长安的城南,在秋天的夜晚怀念她的丈夫,不能成眠。所以地理上的原因,是思妇住在城南;文化上的原因,唐朝总是把思妇的背景安在城南。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打仗的征夫在北方的边疆,他难道不怀念妻子?他当然也回首遥望他的家乡。可是“空回首”,他白白地回首、怀念,没有办法回来。这四句,“铁衣”是征夫,“玉箸”是思妇;“城南”是思妇,“蓟北”是征夫,就是用对句,用张力,增加了感动人的力量。可是高适的诗毕竟是以征夫为主的,所以他写了征夫和妻子两方面的怀念,点明了思妇之后,就又转回来。“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少妇怀念征夫,征夫也怀念妻子,可是“边庭”,边疆这么遥远,“飘飖”是说非常遥远的样子;“那可度”,我怎么可以随便回去呢?“绝域苍茫更何有”,在一个天涯海角、与家人妻子都隔绝的非常边远的地方;“苍茫”,一片荒凉。在相思怀念的悲哀之中,在打仗的危险艰难之中,在绝域苍茫之中,想回到城南,却不能回去。
 
  眼前看到的是什么?“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也是用对偶的句子写战场上的生活。战场上杀气腾腾,烟尘滚滚。“杀气三时”,三时是说早、午、晚,整天的意思。从早到晚,整天不断绝的,那些烟尘就跟天上的阴云结合成了战场上的阵云。战场上的云彩跟江南花开草长之地的云彩有什么不同?欧阳修的词说“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雪云”跟“春云”是不同的,现在又出来一个“阵云”。战场上的云彩有什么不同?在烟尘滚滚之中黄沙蔽天,那个云彩真的是杀气腾腾。“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回头相看,看见的都是刀枪的白光闪闪。这些战士“死节”,为了保卫国家的节义,而在战场上死去。有几个人建立了功勋,有几个人封侯作帅?“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将功成万骨枯,死去的那些人哪个立了功勋?都是无名的将士。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在沙场上打仗是这样辛苦,难道你不应该爱护你的兵士?所以他说“至今犹忆李将军”。到现在还很怀念李将军。李将军是汉武帝时的名将李广。《史记》里有《李将军列传》,说李广非常爱护他的兵士,行军到绝域、到沙漠,没有水喝,发现了一潭水,李广要等所有的战士都喝过了,他才肯去喝,所以李广在历史上是以爱护将士出名的,所以说“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人民诗人,人民怀念 写在裴多菲诞辰200周年之际
人民诗人,人民怀念
写在裴多菲诞辰200周年之际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3月15日,在匈牙利小克勒什,民众在裴多菲雕像前拍照留念,纪念1848年革命和自由斗争175周年。 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周东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山道尔在24岁生日时写下的座右铭。
 
  在匈牙利,裴多菲的名字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由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年,是裴多菲诞辰200周年。
 
  3月15日,在首都布达佩斯、裴多菲出生地小克勒什等地,人们举行集会,纪念1848年革命和自由斗争175周年,怀念为国捐躯的伟大诗人裴多菲。
 
从人民中来


 
  1823年1月1日,裴多菲诞生在匈牙利南部蒂萨河大平原上的小克勒什市,距布达佩斯大约150公里。笔者在匈牙利工作期间,到访裴多菲故居十几次。
 
  小克勒什市只有一万多人,街上车辆行人不多,很安静。距离主街不远,有一座用芦苇盖顶的房子,坐落于一大片瓦顶砖墙的建筑中,显得尤其别致、简朴。
 
  这是一座典型的19世纪匈牙利农舍,西墙挂着一块写有“裴多菲生于此”字样的木板。木板下方的窗上,摆放有花环、鲜花。显然,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瞻仰。
 
  裴多菲故居有三间屋子。堂屋是做饭、吃饭、取暖的地方,如今保存着当年的土灶以及罐、盆、盘子等器物。东屋则布置成展室,墙上挂着裴多菲父母的画像。
 
  西屋是裴多菲出生以及童年居住过的房间,屋内摆放着一张大木床,上面放有花环。屋里还摆着一张桌子和一个柜子,柜子上放有一个典型的匈牙利毛皮酒壶。
 
  裴多菲上中学时把姓氏“裴多洛维奇”改了,取头两个音并加上“菲”。后者在匈牙利语中意为“儿子”。裴多菲借以强调他是匈牙利这片热土上人民的儿子。
 
  裴多菲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这座房子。尤其在诗人成年后多年在外颠沛流离的艰难岁月,他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双亲的思念,更是流出笔端,跃然纸上:
 
  “多瑙河畔有一幢小屋,啊,它是多么让人留恋!
 
  每当我想起它的时候,热泪就模糊了我的视线。”
 
  “朋友,当你经过她的小屋,无论如何代我问候一声。
 
  告诉她,千万别为我流泪,上帝保佑我平安又欢欣。”
 
为人民放歌


 
  裴多菲的创作年代正值革命疾风骤雨前夜。在奥地利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下,匈牙利人民生活悲惨,统治阶级却耽于享乐,醉生梦死。他对此作出了辛辣讽刺:
 
  “你简直做不了一个厨师,匈牙利,我亲爱的祖国!
 
  你把一边的肉都烤糊了,另一边却完全半生不熟。
 
  有些你的所谓幸福公民,撑死了,因为吃得太多,
 
  而你许多可怜的穷孩子,却饥肠辘辘地走进坟墓。”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坚持以自己的风格,斗志昂扬地为人民疾呼放歌。
 
  他讴歌辛劳的双亲,讴歌美丽的大自然,讴歌深爱的家乡和祖国,主张国家独立,主张所有奴隶起来反抗,争取全世界的自由。
 
  1844年,他在著名诗人弗勒什·马尔蒂推荐下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裴多菲的名字随即轰动全国。反动派骂他“来自下层,粗鲁”,人民则以极大热情拥抱他。
 
  他受到这个国家任何诗人、贵族未曾享受的待遇,年轻人甚至用火炬行列欢迎他,以见到他、和他说过话、握过手为荣。但是,他并不骄傲,从不脱离人民。
 
  “啊,人应当像人,实现自己的信仰。
 
  堂堂正正地声明,即使流血也无妨。
 
  坚持我们的主义,主义更重于生命。
 
  宁愿生命消失掉,也要声誉永长存。”
 
  在匈牙利工作的日子里,笔者真切感受到裴多菲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各地都有以他命名的街道、设施、建筑;书店必有他的诗集;学生都会背诵他的诗作……
 
  一次,笔者乘船沿多瑙河北上,其间与舱中一位中年男子攀谈。他的女儿不过五六岁,竟能脱口背出裴多菲的《爱国者之歌》:
 
  “祖国,我是你的,你的,我的心,我的灵魂;
 
  假如我不爱你,祖国,我还能爱谁呢?”
 
  ……
 
  她的父亲告诉笔者:“在匈牙利,只要提起诗人和诗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裴多菲,会自然而然地朗诵和歌唱他的诗歌。”
 
为祖国捐躯


 
  1848年的春天,在欧洲革命风暴激荡下,匈牙利也酝酿着反抗奥地利帝国压迫、主张民族独立的起义运动。
 
  3月14日晚,裴多菲在佩斯第五区皮尔福克斯咖啡馆同战友们紧张筹划。翌日,他在民族博物馆前的台阶上朗诵他写就的《民族之歌》,号召人民“起来,永不做奴隶”,揭开了1848年革命和自由斗争的序幕。
 
  “匈牙利名字一定要重新壮丽,值得它自古以来的伟大荣誉。
 
  几个世纪遭受的侮辱和羞耻,我们要把它彻底埋葬和清洗。”
 
  1848年秋,裴多菲离别结婚一年的妻子和体弱多病的孩子,投身于科苏特·拉约什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他用诗激发士兵斗志,用剑同敌人搏斗。次年7月31日,裴多菲在同援助奥地利统治者的沙俄军队作战时,被尖矛刺穿胸膛,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对于自己的牺牲,诗人三年前就曾写道:
 
  “假如所有被奴役的民族,起来反抗,向战场奔去,
 
  鲜红的脸,鲜红的旗帜,旗帜上是这样神圣的字:为了争取全世界的自由。
 
  这时候,让我为你死亡,在这激烈战斗的战场上。
 
  在报告光荣胜利的时刻,我却已经在马蹄下安息。”
 
  人民无法接受裴多菲在如此青春的年华光荣死去,关于他还活着的说法传遍四方,甚至几十年后还有传闻,只要人民需要他歌唱、需要他战斗,他还会回来。
 
  在十多年的创作岁月中,裴多菲留下8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及散文、游记等。在布达佩斯的裴多菲文学博物馆,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裴多菲的生平及其著作。
 
  博物馆大厅设计颇具匠心:第一间大厅是雪白的,象征着裴多菲纯洁、清贫的童年;第二间大厅是玫瑰色的,象征着恋爱、浪漫的青年时代;第三间大厅是鲜红色的,标志着他从诗人成长为革命者,亲历如火如荼的独立战争;第四间大厅为深棕色的,代表独立战争的失败和诗人的壮烈牺牲。
 
  在革命年代,创作本能的冲动,战斗豪情的勃发,令裴多菲的诗像战鼓一样激励着人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多志士仁人背诵着他的诗走上了战场。
 
  诗人生前这样说过,他不愿像鲜花那样慢慢地凋谢,像蜡烛那样久久地燃烧,“我情愿是大树,任闪电,任狂风将它劈倒,折断;我情愿是块峥嵘的岩石,轰隆隆地倾倒在山谷里。”
 
  (作者系新华社前驻布达佩斯首席记者、匈牙利语译审)
 
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礼赞岁月
我还会一如既往地礼赞岁月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一生不过一念》书影。
 
  
 
  张林华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文学创作的。直到听了著名杂文作家苏烈先生的讲座,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杂文创作后,在许多报刊专栏上,有了我的文章。在这本《一生不过一念》的第二部分“山河何其重”中选录的,大多是这一时期专栏创作的杂文。
 
  我是鲁迅先生的拥趸,喜欢杂文直接、理性、尖锐的表达方式。自此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钟爱杂文这种文体,也一直在认真尝试写作。
 
  年岁渐长后,我偏爱起心平气和的表达方式,自然而然,我的写作开始向散文领域转变,且多为忆旧题材,以及游历笔记。录照过往,观照此刻,这本来也是文学能担的使命之一。收录在本书第一辑“山水如此淡”里的,便多为性情写作。
 
  老实说,这种创作体裁的转型还是有些艰难,既有挑战性,也有全新的感觉和无穷的乐趣。首先,夜深人静时的回首,让往事呼啸拍案,应接不暇,可说可写的情节实在很多;其次,就写作容量与风格而言,散文较之杂文,叙事可以更从容,表达可以更含蓄。而且,有时候还能在两种文体间自由交叉,仅仅是跳跃这一点,尤其让我乐意,甚至着迷。比如书中的《凤姐到底有没有文化》一文,倘若写成正统意义上的杂文,就会直接、犀利得多。
 
  在余光中先生看来,散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散文,强调“情趣”,还有一类是论述散文,强调“理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最易写,因为泛,入门门槛低,谁都可以尝试一番,但同时散文又最难写,谁都能写,写好不易。
 
  我的家乡位于长三角腹地的杭嘉湖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沛,最适宜桑树生长。我总想写我的故乡、我的童年,如种桑、养蚕、印染、织布等工艺工匠的见闻,如游历家乡名胜莫干山的奇闻趣事。为何?说到底,写作是自我的珍藏,真切、真情、真心才是最重要的。对一个有情怀、有才华的作家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生活本身,从来没有一天停止过它波澜壮阔的演绎和展示,需要的只是一名作家应有的激情与敏感。鉴于此,文学梦我是不准备放弃了。
 
  《一生不过一念》书中的所有文章,无一例外,均已在国内公开出版的报章杂志刊发过,许多篇还被报刊转载,或曾入选年度精选文集,或侥幸获得某种奖项。我当然清醒知道,文章质量的高下,应该在读者的口碑里、心目中,需要时间来检验。我想强调的是,这些文章得以一一恓惶面世,是经过了某位或多位编辑老师的把关,是他们付出了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文章,从观点到字词篇章,已不完全属于我个人专属的了。我不太计较编辑对我的文章评头论足,然后掐头去尾,加以删改。我的这份随意,首先可能是缺乏能够把握自己文章质量的足够底气,其次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谅解。
 
  有句名言,让我有醍醐灌顶般的触动:“我一直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一生不过一念。我内心信奉“文学可以改变生活”这一执念,至今依然。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审美?在多年的笔耕探索以后,我想我已渐趋宁静,渐近明晰起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岁月绵长而静好,我自信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崇敬、礼赞它,还会借助我喜爱的文学方式,一直。
 
触摸生命的质感
触摸生命的质感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文漫笔
 
  邓一非


  最近,我研读了军旅诗人刘笑伟的诗集《岁月青铜》。这部诗集曾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诗行间流淌着青铜般铿锵作响的生命律动,燃烧着炉火般激情沸腾的生命精魂。阅读诗集,我的心潮也随之跌宕涌动。

  “这是战斗的集群在集结。在辽阔的、深褐色的大漠戈壁疾驰,翻腾起隆隆的雷声。犹如夏日的篝火,用暴风雨般的锤击,为祖国送去力量和赞美。”诗集的开篇《朱日河:钢铁集结》,用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的描写,烘托出那场令世人称羡、国人荣耀的塞外沙场大点兵。从“金属浸透迷彩,峥嵘写满军旗”到“延安窑洞的烛火/响彻我们灵魂的四壁”,从“是凤凰涅槃般地浴火重生”到“我们是在强军征程上,品味硝烟芬芳的/年轻的面孔”,从“永远用警惕的姿势抗击阴影”到“我们军人的意义就会永远/在大地上流传,绵绵不绝”,这“钢铁集结”,不仅是号令的集结、使命的集结、力量的集结,更是不朽军魂、不变信念、不屈意志的集结。让这群年轻的生命成为这个“夏日乐章中/最热烈的一节”,如“转折关头升腾的烈焰”,光芒万丈,映照日月。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的集成。诗歌的灵魂在于透视生命的本质,用诗的意象解读精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昆仑之所以谓之昆仑/不是因为石头,而是因为精神/不是因为苍凉,而是因为坚守”,在诗人笔下,《昆仑》之魂,就是一代代戍边军人的坚守精神。“在这里戍守久了,肌肉就会像岩石/岩石也会有肌肉的质感与体温/这是坚韧的力量,沉默的力量/把一万吨雷声压进胸膛的力量/把一种信念托举到/天空和太阳之上的力量”,用诗的语言道出了坚守精神的内核和能量,这是动人心魄的精神礼赞。

  “比武器更重要的是精神/就像裂变的原子/其实最终释放的是情感/它们如火山一般喷发”,诗人眼中的《铀矿石》,不仅是能产生核裂变反应的“一块神奇的石头/光芒四射的石头”,更是“一块能够决定命运的/沉甸甸的石头”。因为,它承载着志于核弹事业的人的使命情怀和精神寄托,“会释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用比太阳更耀眼的语言/诉说一个国家捍卫和平的决心”。“阳光是金/雪山是银”“原子城是金/西海镇是银”“金银滩一望无际/遍地是精神的黄金白银”,诗人探访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走在风光旖旎的金银滩草原,思绪万千,“遍地是精神的黄金白银”的感叹,是对这块神奇土地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改写历史,最真切、最动情的告白。

  人是生命的载体,写人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刘笑伟诗歌在反映人的生命状态、展现人的生命意义上,有着潜心着笔、捕捉精要的艺术开掘。《朱日河和“狼”》是写名扬全军的蓝军旅长满广志,刻画他有“狼的韧劲”“狼的狡黠”,“他把骨头当作琴弦/每个漆黑之夜/在大漠深处敲响铜声/让人听到狼嚎/让人感到‘蓝军’的神秘和可怕”。从“狼”兴象张意,让人物的风采更加活灵活现。《极限深潜》是写有“中国核潜艇之父”盛誉的黄旭华院士,“其实,最深的水是时光/慢慢挤压着他的身躯/他必须长出鳞 长出腮/长出特殊的脊梁和肋骨/这样才不会被巨大的压力/压出铿锵的声音”,聚焦挖掘“极限深潜”的深层意蕴,彰显人物“早已与核潜艇融为一体/无声地穿透岁月/发出金属光泽”的精神魂魄。《最鲜艳的红》是写坚守孤岛三十二载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他们的呼吸,化作阵阵涛声/他们的骨头,弹奏着小岛/渐渐有了黄金的色泽”,“他们每天升起五星红旗”,“为祖国/天天捧出那一抹高于天空的/最鲜艳的红”。这“最鲜艳的红”,透视出他们生命的底色,传递的是信念给予平凡生命的无穷力量。

  在刘笑伟的诗歌中,武器装备被赋予了生命的特征和意蕴,让军旅诗独特意象的运用和开掘,更具表现力、感染力。《巨浪》刻画核潜艇这一战场制胜的杀手锏,“有时也静若处子/在国家的心脏里/如水一样安眠”,以超凡的艺术想象,生动诠释了用生命践行使命、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东风》描摹战略导弹这一大国利器,像“钢铁的穿天杨/树干泛着青铜的冷光/翅膀偶尔会如孔雀开屏/翼下万物生长,美丽如斯”,“这是军人送给全体国人的/最为珍贵的礼物——/一束带着露珠的/和平”。《手榴弹》描写这一最古老的武器,“想象着健壮的肌肉群/所甩出的圆满的弧线/一阵惊人的烟缕从木柄涌出”,这种由物及人并带有朦胧色彩的表现手法,触发联想,更具张力,耐人寻味。《坦克》表达在军人的眼里,“是我们的另一个生命,他喉咙里喷出的话语,就是我们的青春语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把军人与武器的关系升华为一种生命的延伸。

  “让生命在星空下铺展/我的血液化为溪流/我的骨头化为刀剑”,刘笑伟诗歌充盈着生命的质感,在细微处,在情深处,展现独特的生命意向和神采。“汗珠和血液提纯出的那种红/忠诚和大爱冶炼出的那种红/仅仅一滴,就会让军人沉醉的那种红”,写驻守西沙的士兵为“祖国万岁”石刻描红。“快于光/旋转的天空/化为蓝色的箭头/交汇于你的眉宇间”“一瞬间/仅仅一瞬间/因你的技艺超群/战争为你选择了生”,写飞行员进行争夺金头盔的“自由空战”训练。“端午,雪山就是粽子/让寒风的刀一片片割下来/巡逻路上,战士蘸着白雪/一口一口,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写边防官兵的端午节。“那个神圣的子夜/我们就是锋利的刀/用身影划开雨幕/也划出历史的地平线”,写驻港部队官兵进驻香港。“其实,大国的尊严/就在我们的航迹线上延伸/因为有了青春的远航/士兵的生命才会珍贵无比”,写海军官兵遂行远洋巡航任务。那生命的质感,就是军魂、信念、使命、血性的张扬,尽显“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的诗境追求。

  “我的诗歌里,需要带着枪刺寒光的意象/血性,阳刚,每一个汉字/都带着蓬勃的心跳”,刘笑伟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进行创作,表达军旅诗人对生命意识、生命情怀的独特感悟,向着军旅诗歌的艺术高峰攀登。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清明近,思源黄帝陵

( 2023-03-3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俯瞰黄帝陵。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孙正好、蔡馨逸
 

 
  沿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一路向西,在陕甘交界地带的子午岭支脉上,有一三面环沮水、远观似长桥的峰峦耸翠之地——桥山。
 
  此山地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西望昆仑,东接华岳。山之上,八万多棵古柏“沧桑千载弥苍劲,气宇轩昂唱大风”。铺天的森森翠柏之中,有堂皇大殿,有香火绵延。《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这里正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
 
  “寰宇初定邦,黄帝开万化。”作为奠民族之基、开文明先河之人,千百年来,轩辕黄帝被历朝敬仰,万代流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陵:汉武帝于此筑台祈仙,范仲淹在此看柏色苍苍;重阳日,万民来此拜谒;清明时,九州于此公祭,这里也成为无数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思源之地,所谓“九州明月祖陵在,万方裔子觅同宗”。
 
  又是莺飞杏花天,清明祭祖登古原。近日,记者实地走访黄帝陵,在屹屹青冢前感黄帝遗风,在枝繁叶茂中寻根问祖。
 
巍巍帝陵 赫赫初祖


 
  清明时节的桥山一带,擎天松柏拂春雨,绕陵沮水映远空。5000多颗秦岭天然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庙前广场,看上去浑厚、粗犷;经过66米长的轩辕桥后,便是由95级台阶组成的龙尾道,象征黄帝“九五之尊”;拾级而上,台阶尽头就是巍巍耸立的轩辕庙。
 
  轩辕庙始建于西汉初年。“汉朝开国后,高祖刘邦规定凡天子陵寝旁必设庙宇,遂在黄帝陵侧建轩辕庙;唐朝大历年间,此庙经过数次大修;宋太祖年间,因山体滑坡,将轩辕庙迁到今址。”黄帝陵管理局讲解中心副主任郭婵介绍说,“黄陵民间用四句话加以总结:汉代立庙唐扩建,到了宋朝把庙迁;无论谁来当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桥陵千年土色匀,古柏老干叶发新”,在桥山八万多棵古柏中,最有名的当数轩辕庙入口处的“黄帝手植柏”。此柏高19.4米,下围超过11米,树龄5000多年,素有“中华第一柏”之称,虽历经冰霜,栉风沐雨,但仍枝繁叶茂,发参天黛色,远看擎天如盖,近观枝似盘龙,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栽。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如在《山海经》等古书中,黄帝食玉膏、种玉荣,淳化鸟兽虫蛾,可令天女止雨等。轩辕庙中的“黄帝脚印石”延续了此类想象——青石之上,黄帝的脚印长达62厘米,近一般人的三倍大。
 
  “《史记》载黄帝一生: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郭婵说,“后人感念黄帝毕生开山辟道,历经艰辛,雕刻巨型脚印,以示纪念。”
 
  过了碑亭,便是“人文初祖”大殿,这里曾是轩辕庙中祭祀黄帝的正殿,正中供奉着轩辕黄帝的全身线性浮雕像。此像以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为蓝本,采用墨玉雕刻而成,高3.9米,重11吨。像中的黄帝步履向东,左手前指,又回首西望,神情专注,衣冠简朴,仿佛正率领远古先民“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作为“修德化民”使“诸侯归之”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在位期间,制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吹律定姓,播百谷草木,并任贤为用,“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其史仓颉,又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与其臣民一起开启了华夏悠悠五千年之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以降,黄帝因有圣德,使“民安居”,使“万国和”,逐渐成为“高山仰止”的华夏民族精神文化符号,曹植赞黄帝“氏云名官,功冠五列”,李白曾幻想“从风纵体登鸾车……侍轩辕”,梁启超称黄帝“考文教算明历元”,“山河锦绣烂其明”,孙中山更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语称赞黄帝之盖世功勋。
 
  “后世普遍认为黄帝是有德之人。一是黄帝通过发展生产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居,这是有功德;另外他统一部落,草创制度,让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这是彰明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确实在物质、精神和政治发展上都取得了奠基性的成就。”
 
  “桥山雾霭龙腾去,八万松柏护陵台。”登上桥山,便是我国“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园。陵前的祭亭为明清歇山顶建筑,左右四根亭柱上书有楹联两副,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另一为“奠华夏宏大业绩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
 
  祭亭中央立“黄帝陵”碑,由郭沫若所书,亭后方是黄帝陵寝。陵高3.6米,周长48米,是青砖拱卫呈环丘状的土冢。陵冢之上,长着数棵参天巨柏;陵冢正前方立一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
 
  “桥山龙驭”源自黄帝乘龙升天之传说。司马迁云黄帝“有四妃,生二十五子,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后人感念黄帝“创文明,开草昧”,期盼他如松柏不老,铮铮不朽,遂想象其在荆山铸鼎后得道成仙,驾驭飞龙直上丹霄,正如李白诗云,“黄帝铸鼎于荆山……骑龙飞上太清家……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
 
  “纵观黄帝的一生,他带领部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夸父追日,似精卫填海,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直至创造辉煌,其奋斗历程和精神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民族精神之基。”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
 
薪薪香火 绵延千载


 
  “汉武仙台朝北屹,轩辕衣冢向南骧。”黄帝陵园中的“汉武仙台”遗址,高13.5米,上围22.5米,下围120米,至今仍风貌古朴,雄浑壮观。遗址见证了黄帝陵祭祀历史上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皇帝亲祭活动,即汉武帝“18万大军祭黄陵”的故事。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此后,渴望长生不老的汉武帝急于求仙问神,便命18万大军一人掬一袍土,连夜筑台祈仙。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右台阶77级,左台阶78级。民间传说登台一次,增寿一岁。
 
  汉武帝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其筑造的祈仙台连同他挂过盔甲的挂甲柏,一起长留桥山,成为后人登临抒意之地。明初道人张三丰曾披云履水,在翠柏含烟中感慨“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皓月古今明”。汉武帝以后,历朝祭祀轩辕黄帝之礼日隆:唐太宗多在长安南郊祭祀黄帝;宋元时期更加重视在黄帝陵庙的祭祀活动;明朝皇帝派遣专官祭奠黄帝达到14次;清王朝建立后,承嗣黄帝子孙,力倡满汉一家,祭祀黄帝仪式隆重,规模大,次数多,见于记载的就有30次。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黄帝陵祭祀凝聚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共同信念。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先祖,号召全民族共御外侮,一致抗日。在轩辕庙诚心亭内,毛泽东当年写就的《祭黄帝陵文》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千百年来,黄帝文化是团结各族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张茂泽说,“特别是到民族危亡、亡国灭种之际,黄帝始终是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御敌的重要纽带,更能激发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操。”
 
  除了祭祀,历朝历代重视黄帝,还体现在不断地修陵、护陵工作上,重要见证便是桥山3000余亩的古柏群。桥山8.6万余株百岁以上的古柏中,千年以上的就有3万多株。作家贾平凹在《黄帝柏》一文中形容桥山古柏:“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逢着天晴的时候,湖泊纹丝不动,绿海里隐隐透蓝;逢着刮风下雨了,满山就温柔地拂动,绿深起来,碧碧的,青青的……”
 
  “桥山古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天然的古柏群,而是千百年来由谒陵人、护陵人和当地百姓逐年栽植的。”黄帝陵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杨晓强介绍说,“黄陵县地处关中与西部边塞的必经之地,古时战乱不断,黄帝陵古柏却保存至今,这离不开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的重点保护。”
 
  据《黄陵县志》记载:“汉唐两代,桥山已开始大规模人工植柏。仅唐天宝年间栽松柏1400余株。”而桥山最早的专职护林员,则诞生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
 
  据轩辕庙中现存的碑刻记载,北宋嘉祐六年正月二十,祭扫黄帝陵回京的大臣上报,桥山栽植松柏很多,但成活者少,历年损失大。宋仁宗立即命坊州(今黄陵县)职官派专人维护,整旧栽新,当年在桥山种植柏树1415棵。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北宋政府还免除了寇守文、王文政、杨迈等三户人家的一切差役粮税,特令他们专职守林。
 
  1986年,桥山古柏遭遇严重虫害,1300多亩林地遭到数百万条明纹侧柏松毛虫侵害,约400亩柏林枝叶变黄。病害面积太大,发现得又晚,如果不及时捕杀,损失无法估量;在寻常方法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黄陵全县人民义务上山捉虫,20多天内共捕捉毛虫1.23万公斤,约800万条,全部挖坑深埋,保住了千年古柏群。
 
  早在1961年,国务院将黄帝陵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古墓葬第一号”,开始对轩辕庙和黄帝陵进行整体的景观设计和大规模的整修工程。迄今为止,黄帝陵完成了多轮保护性整修、扩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由张锦秋设计,在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捐资下修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的祭祀大院。
 
  站在大院广场上,西侧的“闻天”大鼓有响彻九州大地之势,东侧的“龙魂”大钟高3.8米,重约12吨,庄重凝练,博大精深;广场北端的祭祀大殿是由36根石柱合围而成的方形空间,中央是黄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屋顶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大殿整体呈“天圆地方”之感,也寓意黄帝之功绩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如今,每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就是在祭祀大院举行。自2006年祭祀黄帝陵典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祭祀程序更加严格,祭祀规模更加庄严隆重。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将于4月5日举行。“过去三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深怀桑梓之情、心系黄帝陵的境外同胞无法亲临祭祀现场,今年我们将突出邀请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祭祖,现场感受公祭典礼所传递的浓厚民族情感。”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浩斌介绍说,“今年无法亲临祭祀现场的中华儿女,可在‘网上祭祖’板块通过电脑、手机在线进行虚拟点烛、献花等,祭拜人文初祖。”
 
九州同祭 华夏寻根


 
  “谁非炎黄之子孙,九天忍令呼无门。”祖籍广东、生于台湾彰化的晚清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一巨子”。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面对外辱,丘逢甲曾带领义军力战日寇,并写下了“拒倭守土”的血书,表达誓死复台之志。
 
  作为晚清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一生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表达思念故乡、怀念先祖之情。他曾写诗感叹“人生亦有祖,谁非炎黄孙?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本根”。在诗作《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中,他写下了“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做素王臣。请将风雅传忠义,斑管重回故国春”的感人诗句。
 
  丘逢甲至死都未等到台湾光复,但“我本轩辕一点血,愿做黄陵几抔土”的寻根故事,却一直绵延不绝,弥香至今。矗立在轩辕庙中的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曾见证了一段跨越60年“运程万里不辞远,心香一柱祭黄陵”的寻亲历程。
 
  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之际,诸多饱受“骨肉分离之情”的台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了“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开展拜谒黄帝陵等寻根活动。在前往黄陵途中,因为连日暴雨,道路阻隔,当年9月12日,致敬团只好在陕西耀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举行遥祭黄帝陵仪式,随后成员们不得不抱憾而归。
 
  60年后的2006年,当年致敬团成员的子孙后辈,为了却父辈们的心愿,再一次来到黄帝陵前。他们选择9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于黄帝陵前恭读了当年父辈们写下的祭文,并将祭文刻碑立于轩辕庙内。
 
  “向往故园,日夜祈救。八年战争,民族更生……察功族德,日月光明。时将周岁,特向告祭……桥山苍苍,河渭汤汤,千秋远祖,尚其来飨”,祭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台湾同胞浓浓的家国情缘。
 
  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的祖陵,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也见证着很多“远方游子跪桥陵,泪眼苍茫暮霭轻”的祭陵故事。
 
  桥山脚下中华始祖堂中展出的一张照片定格了另一个寻根故事。“1988年,两岸隔绝状态结束不久,台湾老兵组成的探亲团踏上大陆后直奔黄帝陵,他们手持祭文,肃穆而立,胸前印着的‘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等字样,把从台湾带来的日月潭泉水、阿里山泥土等祭品供奉在始祖陵前,饱含热泪读完祭文。”中华始祖堂讲解员杨红莉说,“离开时,探亲团还带上了黄帝陵故土返回台湾,以慰思乡之情。”
 
  199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发生的一幕,至今让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延平难以忘怀。从1991年起,他曾数次参与祭祀黄帝陵活动。“当时,轮到美籍华人科学家张良洲恭读祭文时,他将祭文举过头顶,三叩首后全程跪读亲笔撰写的祭文。当读到写国难危亡、民族团结一心奋起反击的内容时,他几乎哽咽难耐。”
 
  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碑……轩辕庙中的一座座特殊碑刻,见证着全体中华儿女“血浓于水本同根”的爱国情。据统计,全球华人规模性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20世纪90年代。截至目前,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
 
  “桥山古柏绿苍茫,日月潭深泛银光。”多年来,每年清明时节,台湾同胞会共同挥锹、培土、浇水,将一棵棵“连根柏”种植在桥山之上。如今,他们种下的“思源林”根深叶茂,苍翠遒劲。
 
  自2001年起,前来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缅怀之情,抒发“四海皆兄弟,绵思情意同”的同胞之情。此外,桥山之上还有“侨胞林”“民族同心林”等。曾经的小树苗们,如今都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连荫成片。
 
  当春回大地,又一个清明如期来临时,参天而立、气象万千的桥山古柏群,沐浴着春日之朝阳集体返青,于叶更茂中长新芽,在根愈深中发新枝,根连着叶,叶连着根,心心相印,血脉相亲。海内外诸多华夏儿女又将以祭祀之名,再一次相聚黄帝陵,于不绝如缕、绵延千载的薪薪香火中叙亲情,话归心。届时,鼓声铿锵,钟声悠扬,彷佛祖国母亲在深情召唤:远方的游子啊,欢迎你们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