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踏上新征程述评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春潮澎湃,万物生长,中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亿万中华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意气风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征程,新起点,新远航。
即将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将汇聚共识、凝聚信心,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开启新征程、奋进新征程的雄壮号角。
前程远大,使命催征。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瞻仰革命圣地,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勇毅前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豹尾”已经收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龙头”正在扬起。
新的出发,标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新方位——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首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饱含深情地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从经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到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渴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亿万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历经百年奋斗,走过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十年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经济总量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升至第1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如磐:“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的出发,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形势——
2020年3月,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舟山港考察复工复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回京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目光长远,方能行稳致远。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阐述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新征程上我们怎样继续成功。
从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到稳妥应对各方面风险挑战,从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到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踏上新征程,挑战前所未有,时势总体有利,机遇依然在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新的出发,锚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新任务——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山上的苹果园硕果累累,老乡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从陕北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个跨越昭示未来。
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分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主要目标任务。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踏上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新征程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4亿多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将使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高屋建瓴的全局性擘画。
逐梦笃行的时间表愈发清晰——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建议制定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汇聚全党全国智慧编制而成的这份建议,根据党的十九大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展望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有方向感、历史感、战略性。”
从五年规划安排出发,建议提出,用3个五年规划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3个五年规划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宏伟的蓝图催人奋进——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的进军号令:“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必须”提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明确要求。
四个多月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三个方面成就”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十个坚持”揭示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经验……
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开创未来的全景图恢宏壮丽——
2022年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大会批准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新征程,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全程领导起草完成的这份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思想指引更加有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集中阐述,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践指引更加坚实——“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
目标指引更加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规划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八个方面的总体目标,明确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历史接力一棒接着一棒,党和国家事业一程接着一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2023年立春后不久,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
面对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这些“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亲授“第一课”,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政治任务。
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再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主题都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从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到广泛深入的集中宣讲,从有声有色的宣传报道到切实有效的研究阐释,各行各业干部群众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有计划、有部署,在把握总目标、总方向、总要求的前提下,对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拿出落实的具体方案,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施工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北京京西宾馆,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为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对2023年经济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好“六个统筹”,为新的一年攻坚克难办好自己的事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今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吹冲锋号。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兔年春节后,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和第三次集体学习分别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基础研究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对工作作出新的重要部署。
今年2月26日至28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动如脱兔,奋跃而上。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磅文件陆续出台发布。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金融支持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改革开放的意见出台……迎来改革开放第四十五个年头,中国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多国政要接连访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新征程上的中国同各方深化交往、携手并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做到“三个更好统筹”,努力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高铁飞驰穿梭,景区游人如织,市场热闹非凡……今年春节黄金周,我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2%。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铁路发送旅客3.4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7.5%。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今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4.5%;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经营主体持续增加,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外汇储备规模达31845亿美元,较2022年末上升1.82%……开年一系列指标释放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冬去春来,全国两会时间即将开启。
今年全国两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等。
代表委员在民主殿堂上坦诚建言、共商国是,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的高度统一,全国两会将展现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图景。
初春时节,河北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按下快进键。经过5年多规划建设,这里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立足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雏形在新征程上全面显现。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时间的信念。
新征程,打开新的伟大历史时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句句精辟论述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新征程上,信心就是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引发广泛共鸣。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凯歌行进。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征程上,奋斗才能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其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时勉励大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为每个人鼓劲:“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
续写千秋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必至。14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创造新的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根本保证——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以无比强大的真理力量雄辩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是赢得全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爱戴的人民领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征程上,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步调一致向前进,我们必将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征程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思想的力量激扬奋进的力量,以理论的主动把握历史的主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创造新的伟业,人民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表示:“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不负人民”的永恒初心,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风雨无阻向前进。
新征程上,与人民心心相印,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写就新的奇迹。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传递出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共圆中国梦 |
——写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推进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人民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从有效服务国家治理,到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再到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人民政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人民政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新形势下,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我们就能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奋力拼搏,我们党领导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新征程上,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思想引领上求实效、在协商建言上出成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越有力,党的旗帜越鲜明,就越能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
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是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人民政协就能更好地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政协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就能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
力量生于团结,使命呼唤团结。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关于给陈冬、刘洋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授予蔡旭哲“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
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
(2023年3月3日)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
汪洋主持预备会议 通过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和秘书长名单以及会议议程等 王沪宁主持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通过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等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名单 |
(2023年3月3日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 |
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和秘书长名单
(二〇二三年三月三日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名单 |
(2023年3月3日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刘家义
副主任(9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世杰 张军扩 赵爱明(女) 高鸿钧 黄国 盛茂林 崔波 崔少鹏 韩卫国
委员(67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佐宏 于建华 于春水 马正武 马崇贤 王宜(女,满族) 王昌林 王祥明 方向 白涛 边巴拉姆(女,藏族) 朱松纯 刘忠范 刘振东 江毅 许进 孙达 李岩(满族) 李岩 李健(侗族) 李萌 李海潮 杨临萍(女) 连玉明 余兴安 邹震 汪阳 宋海良 张旭(科协界) 张旭(文艺界) 张合成 张兴凯 张来斌 张政文 张福麟 陈因 陈彦 陈子云(女) 陈百灵(女,满族) 陈明金 岳伟 周庆富 周进强 郑平 赵宏 赵英民 赵晓萍(女) 荣洋 胡剑江 钟章队 敖虎山(蒙古族) 贾楠(女) 夏德仁 徐坤 徐安龙 翁铁慧(女) 郭媛媛(女) 唐承沛 桑福华 黄国显 黄信阳 龚六堂 韩鲁佳(女) 蒙曼(女,满族) 黎晓英(女) 戴小明(苗族) 戴均良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副秘书长名单 |
(2023年3月3日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全部报到 大会准备工作就绪 |
今年全国两会将继续开设“三大通道”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于佳欣、许可)记者3日从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获悉,2023年全国两会将继续开设“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各方面代表委员将讲述意愿心声,展现履职风采,列席大会的国务院部门负责人将解读政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三大通道”均采用现场方式进行。
“三大通道”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主题,传递民生温度,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形象,体现清新有序的会风,成为全国两会备受瞩目的活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据悉,目前已有近3000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近2000人,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人。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
政协大会定于3月4日下午3时开幕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与中外记者深入交流,1个多小时回答了中外记者12个问题。
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中外记者用手中的摄像机、相机、手机等设备,实时向全球传递发布会的最新情况。
郭卫民介绍,会议期间,将安排开幕会、闭幕会以及2次大会发言,安排8次小组会议。开幕会、闭幕会将邀请外国驻华使节旁听。现在大会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根据安排,除了3日的新闻发布会外,大会还将举办1场记者会、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各委员驻地都继续设立了网络视频采访间。
郭卫民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说,全国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人民政协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人民政协事业展现新气象、新面貌。
聚焦中心任务,胸怀“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协商议政。全国政协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协商建言、开展监督,举办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超过100场。五年来,共收到2.9万多件提案,编报各类社情民意信息9000余期。
广泛凝聚共识,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全国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更加注重推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更加注重互动交流,更加注重培育协商文化,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职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委员责任担当。郭卫民说,全国政协创新开展委员自主调研,组织委员履职评价工作,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等制度,推动全体委员做好“年度作业”。
郭卫民介绍,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有2169名,来自34个界别。“新一届委员一定能够珍惜政协委员荣誉,积极履职尽责,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说。
郭卫民说,近年来,全国政协在探索建立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民主监督长效机制、提高提案工作质量和办理实效等多领域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平台、提升实效。郭卫民说,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发挥互联网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形势下,深入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十三届以来,在网络平台上累计开通了144个主题议政群,委员使用履职平台的比例超过99%,网上提案提交率超过92%。
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深度。郭卫民表示,在政协大会上专门安排界别协商,加强在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协商活动中与政府部门互动交流,组织了近40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十三届以来,举办了70多场专家协商会,不少意见建议为中央和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在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组织委员开展履职活动的同时,试点开展委员自主调研。”郭卫民说,这些年,一些委员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破“卡脖子”科技瓶颈等难点,察实情、建真言,提出了许多很有分量的建议。
读书活动推动了“书香政协”建设。从2020年4月启动至今,全国政协先后开展10期读书活动,目前委员参与率达到98%,覆盖34个界别。“依托网络移动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读书学习与助力履职相结合,读书活动有声有色,为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郭卫民说。
助力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是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委员们建议,要以实质性改革举措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重点把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尽快落到实处;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发展……
“2023年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郭卫民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郭卫民表示,全国政协把推进对外开放作为协商议政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项民主监督、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协商议政。
民营经济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关于当前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委员们提出的不少建议都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郭卫民介绍,近年来,全国政协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许多相关领域委员积极投身实践,致力于数字经济研究和应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广大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在深入一线治病救人、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在不同领域抗击疫情的同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今后全国政协还会围绕新阶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补齐医疗卫生短板、防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积极建言。”郭卫民表示。
心系国计,也关注民生,政协委员把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紧密结合。
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政协委员提交了大量提案,提出的很多意见建议都被采纳。“全国政协将继续把就业问题作为协商议政的一项重点工作,积极建言,凝聚共识,为稳定和促进就业贡献力量。”郭卫民说。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截至今年2月中旬,中国已与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200多份。
“‘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涉及的是基础设施和生产领域,为共建国家带来了有效投资,增加了优质资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郭卫民说。
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等主题,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举办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提案督办会等多种方式协商议政、凝聚共识。郭卫民表示,全国政协将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扎实向前推进。
今年以来,两岸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郭卫民表示,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具有深厚基础和内在动力,也是大势所趋。全国政协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致力于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合作。
五年来,全国政协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开展视察考察、专题调研、对口协商等协商议政活动,提出工作建议,推动落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政策措施;积极参与举办海峡论坛,打造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新平台;邀请台湾代表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等重大活动,促进两岸同胞情感交融、心灵契合。
郭卫民表示,在大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全国政协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团结广大台湾同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记者魏玉坤、谢希瑶、郑明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举措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2022年度全国耕地净增约130万亩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不负重托 同心圆梦 |
——代表委员的履职故事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他们,有的从田间地头调研回来,带着干部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殷殷期盼;有的在悉心整理科技助农的意见建议、思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点”;有的提前开通“对话”模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遍及神州大地
重庆,武陵山区腹地。
和乡亲们一一道别,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冉慧带着过去一年的奋斗征尘,带着满满的调研成果,前往北京。
畅达的公路,蜿蜒于山间。望着窗外熟悉的故乡,感受着汽车飞驰的速度,耳畔回荡着乡亲们让她带到两会上的心愿——
“慧儿书记,天山堡有了通天的路,还盼着更多凤鸟把家安……”
酉阳青山绿水、资源独特,但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过去很长时间,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天山堡村只剩下老弱妇孺。
9年前,已走出大山的冉慧返乡,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她带领大伙儿脱贫攻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路修起来了,生态田园建起来了,天山堡村人脱了贫,不少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冉慧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切实履行人大代表之责,她奔波于盘山路上、田间村舍,就易地搬迁、产业致富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的建议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关注,并得到认真办理。
今年,冉慧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是她工作的发力点,也是作为人大代表履职的侧重点。
“现在回村的人多起来了,但发挥合力的机制还不够,像法律、财会、医卫等农村专业人才还很匮乏。”冉慧的调研笔记里,多了一项以乡情为纽带,吸引专业人才“凤鸟回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计划。
3月2日,西藏拉萨,泽当饭店会议厅内。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扎西江村向媒体介绍边疆村的变化。他将启程前往北京。
相比五年前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扎西江村显得更加从容自信。这源于他走遍斗玉乡的每一寸土地,源于他对边境建设、边民群众生产生活、固边戍边等各方面情况的全面了解。
“要做到履职尽责,必须深入基层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扎西江村说。
哈尔滨,春雪纷飞。“马上动身去北京了,我得抓紧完善一下建议。”临行前,59岁的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在电脑前忙乎着。她是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不论到哪儿,凡事多问一句、多看一眼,明白群众想啥,才能知道干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高春艳平均一年有两个多月时间在农村走访调研。她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乡村农产品同质化严重,销路不好,影响到农民增收。“得想法子加强规划和帮扶,延长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她说。
这次进京前,高春艳挨个儿走访一个个村屯,听取群众意见,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加强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回应社会关切
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代表委员们聚焦发展大计、心系民生冷暖,用一份份饱含思考、高度负责的议案提案建议,回应社会关切,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最近有没有病虫害,番茄收成怎样了?”
“种菜技术上还有没有担心的问题?”
全国两会前夕,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克勤来到元谋县,与农民交流病虫害防治情况,并向农户征集科技助农的意见建议。
张克勤和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建起了防治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库,研发出线虫生物防治产品,有望逐步替代高毒化学农药。
“做农业科技研究,必须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我今年是第一次上两会,我的建议主要聚焦在农业‘卡脖子’技术怎么突破、如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等问题上。”张克勤说。
青少年心理健康应“治未病”、综合施策提高女性生育意愿、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性教育教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今年准备提交的建议内容,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切。
“民生、健康是我当人大代表以来一直关注的领域,平时只要看到有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听到群众谈论健康方面的烦心事,会马上记录下来。”陈玮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今后要更多地推动建议落实落地。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设备动力部部长温广勇心里,最着急的是企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他所在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但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我想把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的结构性错位问题和相关破解建议带到两会上,让更多人关注,推动国家出台更多好政策,解决这一困扰企业发展的长期性问题。”温广勇说。
圆梦复兴伟业
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置“环境资源界”界别,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是其中一员。
“这些年,国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十分重视。”余国东说,他正在关注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瞄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课题。
党的二十大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激励代表委员们汇智聚力、同心圆梦。
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吴立刚正在准备关于促进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些环节要破而后立。”在吴立刚看来,打破实验室和市场之间的“玻璃门”,让研发主动对接市场,有利于服务科技应用,有利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自主创新。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法学院教授汤维建正在认真备课。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我今年提的建议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赴京的行囊里,背着3D缩小打印的“云冈石窟”模型。近年来,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石窟艺术变得可移动、可复制、更亲近。杭侃称之为“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新时代的新课题让杭侃深思。
他表示,将围绕文化遗产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提议开展更多的跨学科、国际化研究。“我们有责任挖掘好、讲述好云冈石窟等中国文化遗产故事,推动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中国经济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恢复。”2023年开年,中国经济强势复苏,吸引全球目光。德国《经济周刊》网站一篇文章描绘了中国春节假期热气腾腾的消费场景:出行人次大幅增加、街道和地铁热闹拥挤、购物中心和电影院人流如织……“中国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成为各国媒体的共识。
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际社会正在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品读中国。全球媒体对中国报道的热情高涨,各国人士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热议升温……这场举世瞩目的“春天之约”,不仅将为中国号巨轮规划航向,也将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提供关键答案。
世界为什么期待中国两会?答案就是: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一个自信开放、奋发有为的中国,将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动力;一个胸怀天下、笃行担当的中国,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带来新启迪、新希望。
正如墨西哥《新闻潜水员》杂志网站一篇文章所言:“两会,是观察和研究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北京的会议将再次让全球瞩目。”
两会前夕,新华社在海外受众中发起一项“关于中国发展关键词”的调查,得到网友积极响应。目前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相信,未来中国经济活力和潜能持续释放,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力量。调查传递出一个信号:对于不少人而言,在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中国代表着信心和希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人类社会正艰难穿越世纪疫情的波涛,还要面对地缘冲突、霸道强权、通胀高企、能源短缺等逆流暗礁。中国如何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世界期待从两会中寻找答案。
世界期待,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稳定器”。
2月初,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迎来兔年开市首日,7.5万个商位开门迎客,客流量超过22万人次。从事中印贸易20多年的印度商人拉贾第一时间预订了来中国的机票。玩具、文具、仿真花、行李箱……拉贾拿着长长的采购清单,开始了他的新年展望——今年要在义乌增设一家贸易公司,带更多朋友来采购。
“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和其他全球性危机,中国仍成功实现高质量增长,这足以说明中国及其经济政治体系的成功。”埃及共产党总书记萨拉赫·阿德利说,“世界正深陷重重困境,中国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确定性。”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是为数不多的“确定性”之一。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市场是“今年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之一”。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将继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代理校长莱昂·劳鲁萨十分关注两会的议程。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特别关注两会确定的中国发展方略,以及中国重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世界期待,中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守,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2月中旬,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当一些西方国家感叹面对全球多重危机的“集体无助感”时,诸多与会人士,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呼吁建立更加平等、互利共赢的国际秩序,重视和期待中国贡献。“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续的互惠合作”“非洲应与所有国家展开合作,为促进全球和平作出贡献”“感谢中国对非洲的帮助”。
当前乌克兰危机深刻改变世界,外溢效应波及全球。世界呼唤能够实现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也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满期待。
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利奇在谈到将召开的中国两会时说:“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认真听取中国的意见,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主张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各类冲突、危机,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致力于所有参与者共赢。因此,我们期待从两会中得到重要信息,期待中国继续为促进和平与繁荣提供方案、作出贡献。”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大力支持联合国事业,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关键力量。
透过两会窗口,不少国际人士期待更深入了解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为应对全球挑战作出的贡献。“两会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关键时刻。我期待中国将为和平与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因素。”塞内加尔外国记者协会秘书长阿卜杜拉耶·巴说。
瑞士滑雪胜地挂起大红灯笼,马尔代夫机场开启隆重的“水门礼”,泰国副总理亲自迎接并送上纪念品……新年伊始,世界多地以不同方式欢迎中国游客“回归”。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后,中国内需消费强劲反弹,产业体系高效运转,政策支撑精准发力,开放合作有序展开,强劲的复苏态势和复苏能力令外界惊叹。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多家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力图抢占先机。在低迷的世界经济图景下,“中国引擎”持续发力,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以两会为契机,国际社会渴望深入了解中国将如何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无疑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说,两会将提出的经济政策方向是他的关注重点。他认为,合理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将更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进口需求扩大、人员往来增多等也将给其他经济体带来新机遇。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规划高质量发展、为2023年经济设定怎样的目标,受到外界期待”。
瑞士信贷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一同样高度关注两会将提出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期待中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拜耳处方药北京工厂产能提升项目将于今年正式落地,有望将拜耳处方药年产能提升40%。“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经济迅速恢复,给包括拜耳在内的跨国企业注入了更大的信心。”拜耳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乌尔里奇·史蒂夫说,他非常关注今年两会将释放的积极信号和出台的政策,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市场对拜耳而言都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枢纽。中国经济的加快回暖将激活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新加坡南洋学会会长许振义注意到,中国商务部日前宣布包括推动国内贸易展会全面恢复线下展、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一系列政策。“近期许多中国地方政府代表团来新加坡招商引资,这说明中国对外合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期待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从而为新中两国开启互利合作新阶段。”
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所谓“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始终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中国如何继续扩大开放,成为国际人士关注两会的又一热点议题。
“得益于改革开放等因素,中国经济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今年的两会,相信中国也会探讨如何继续扩大开放、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内容。”肯尼亚智库非洲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表示。
近10年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著有《“一带一路”西行漫记》的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该倡议将如何继续助力参与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是他对两会的重要期待。
“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肯尼亚拥有了标轨铁路、内罗毕快速路等;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厄立特里亚,经济特区正在兴起,中国正在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他对两会有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稳定繁荣的中国方案充满期待。
“乌兹别克斯坦将这一倡议视为通过陆路与海路合作巩固国家间合作的重要途径,而它也正在成为重要的全球经济发展平台。”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与外交大学高级国际研究所专家阿扎马特·谢伊托夫说,期待“中国两会上公布的新举措,能给乌中带来继续扩大经贸、投资与金融等领域合作的新机遇”。
中共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国际社会热词。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深刻改写了世界历史进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
在新华社“关于中国发展关键词”的海外调查中,“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是外国网友高度关注的话题。从国际政要到普通百姓,从研究学者到商业人士,人们都渴望通过两会这一“中国之窗”,进一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启迪。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创举。”哈萨克斯坦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叶尔苏丹·然谢托夫说。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实践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
长期观察中国的法国专家布鲁诺·吉格说,中国为西方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有意思的问题,推动他们反思自己的既有观点,比如“什么是发展”?对于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问题,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感慨说:“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深思熟虑、着眼长远。中国正迎风扬帆驶向现代化。”
林斯表示,作为研究中国问题的巴西学者,他希望通过两会这个重要窗口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和治理之道,学习和研究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多国人士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中国,惠及世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前进的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宽广坐标系中,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在一起。
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县斯瓦安普乡的斯瓦安普村是中国援柬减贫示范村,35岁的单亲妈妈斯雷占塔靠着卖蘑菇和蔬菜,每天都有折合十几美元的收入。“现在我在家干活就能养活我和孩子。中国专家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对未来有了希望。”
柬埔寨当地官员说,中国专家给柬埔寨老百姓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这种依靠科技谋求发展、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转变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柬埔寨贝尔泰国际大学资深教授约瑟夫·马修斯看来,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带来积极变化,为推动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注入动能。“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采取的举措为亚太地区发展和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让柬埔寨和地区其他国家受益匪浅。”
“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所有渴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迪。”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路易斯·保利诺说,世界正在经历一个极其困难的时刻,“希望中国两会推出的一系列新举措不仅能让中国朝着其发展目标稳步前进,也能继续为各国发展以及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全球秩序提供借鉴、作出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中国企业对行业生态至关重要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年度盛会——202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一些媒体质疑由于美国“实体清单”影响,像华为和中兴这样的企业是否有资格参展。对此,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一名发言人在答复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该协会完全可以与华为和中兴等公司开展活动。“作为全球行业协会,我们的作用之一,正是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将技术发展联合起来,造福民众、行业和社会。”这名发言人说。
正准备去参观华为展台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营销官拉腊·德瓦尔表示,华为等企业“始终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的重要伙伴,也是我们整个(行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会将华为、中兴拒之门外”。
德瓦尔还说,今年将再次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相关活动,“我们非常期待回到那里”。她说,“中国是5G和相关应用的一个领导者”,中国不仅是重要市场,在人们关于如何构建未来数字化世界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思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介绍,本届大会的中国企业参展人数约达5000人,华为、中兴这两家最大的中国参展企业展台始终人头攒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小米等多家中国企业表现也十分抢眼。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会长葛瑞德指出,从大会现场华为、中兴的巨大展区就可看出中国企业对行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中国企业能带来创新、规模化和先进技术,对整个行业至关重要。(记者郭爽、孟鼎博) 新华社西班牙巴塞罗那3月2日电
百威看好中国市场,计划扩大在华业务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
据路透社报道,百威亚太首席执行官扬·克拉普斯(中文名杨克)说,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感受到中国市场强劲复苏。他认为,未来十年,中国高端啤酒市场潜力巨大。
报道称,目前中国啤酒市场上高端啤酒份额约为16%至17%,百威亚太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翻倍。根据公司目标,今年公司旗下高端啤酒销售量100万升以上的中国城市将从去年的201个增加到220个,销售福佳、蓝妹、科罗娜等百威亚太旗下“超高端”品牌啤酒的中国城市数量从去年的51个增加到60个。
报道还援引美国花旗集团2日发布的报告称,百威亚太2023年业务增长很大程度将取决于中国市场表现。
百威亚太是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的子公司,中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及越南为其亚太地区主要市场。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广州南沙打造“精明增长”的高质量样本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高速增长背后,南沙有自己的底气:借助去年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东风,南沙坚持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打造双循环枢纽节点,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携手港澳,加快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目前,南沙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也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南沙的招商咨询热线就响个不停。南沙区投促局局长王剑介绍,今年的咨询量是过去的十倍,咨询的平均时长也从不到3分钟增加到10分钟。“企业来南沙的热情很高涨,电话咨询中关于项目如何落地和操作的细节也问得多了。”
进入新的一年,南沙的步伐明显加快。1月29日,在广州市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签约活动中,南沙区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803亿元;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382亿元……
高速度背后,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2月14日,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轿车全场景规模化示范运营项目落地南沙。产值超2000亿元的汽车产业,在南沙正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去年融捷集团投资105亿元在南沙建设融捷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融捷新能源电池装备及新型显示智造基地。广汽丰田新能源二期去年底下线,成为丰田在全球首个产能达100万辆的生产基地。
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南沙也在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1月9日,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落成投产,具备年产30发固体火箭的产能;冷泉生态系统纳入国家规划,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运营,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科考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已启动……
新发展动能正加速累积。过去一年间,南沙高新技术企业增加158家至近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增长33.3%,25家企业入选广州独角兽企业榜单,新签约227个项目,总投资额近4000亿元,增长87%。去年南沙实际利用外资达172.8亿元,同比增长72.7%。
南沙区常务副区长魏敏说,南沙坚持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当家,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广州南沙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集装箱被自动定位抓取,无人车在港区穿梭不息,整个过程几乎不见作业人员的身影。
这是基于北斗导航而建的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现有100多个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2004年,南沙港还只是从一片滩涂起步。
南沙港的快速发展,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拉动。南沙不仅处在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还处于珠江口“黄金内湾”的水路、公路、铁路、空港群的中心枢纽位置,在资源的有效集聚和辐射方面均能够发挥强大的引领和配置作用。
由于畅通内外,跨境电商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内,随着工作人员手中扫码枪不断发出“滴滴”声,一个个装有美妆、牙刷等商品的包裹在分拣线上流动。包裹从申报到放行仅需数秒,随后便进入跨境电商企业流水线打包、装车,进入国内派送环节。
“在这里,跨境电商商品可以24小时通关,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下单,最快当天就能收到商品。”广东卓志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杨海明说。
南沙正加速打造大湾区“买全球、卖全球”的跨境贸易通道,超600家企业在南沙开展跨境电商贸易服务。跨境电商平台云集,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在此建立分拨中心。
“南沙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港口和物流是南沙最大的优势。围绕建设开放型的经济体系,将来有望迸发更大的发展能量。”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说。
去年9月正式开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客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建设以来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这所新大学肩负着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使命。
校长倪明选介绍,港科大(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协同发展,倡导两校的不同院系、学术枢纽、学域、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支持学生在两校间跨校选修课程,共用研究设备、共同开展学习研究,鼓励教师及行政、技术人员全方位合作。
目前,南沙正在全力做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这篇大文章。
在此背景下,两年前成立的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设置14个专项工作组实质运作,在建立合作机制、打造集聚平台、推进专项工作等方面日见成效。
“咨委会成立后,香港与南沙的合作变得更加紧密,不管是深度合作项目,如港式国际化社区的规划、港人子弟学校的兴建,还是香港商协会集聚并与大湾区工商机构的合作交流,都在有序展开。”咨委会香港工作站主任廖霭仪说。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南沙的优势不仅在于地理空间,更在实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南沙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
南沙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南沙加速度,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
深圳站春运后客流不减反增折射经济脉动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面对络绎不绝的旅客,杨鸿熟练地切换粤语和普通话,一一答疑解惑。“好像春运一直没结束,旅客越来越多了。”杨鸿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已在深圳火车站工作30年的值班站长,最近半个月,杨鸿明显感受到:自己熟悉的深圳站,回来了。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紧密相连,是联系内地与香港的重要纽带,而从这里驶出的公交化开行的城际列车——广深城际动车,也是多年来往返穗莞深旅客出行的重要方式。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以来深圳铁路出行整体客流下降。今年春运结束后,商务出行需求上涨,加上通关后的探亲访友和旅游潮,深圳站的客流不减反增,周末高峰时人潮涌动的景象再现。
临近傍晚,记者在候车室看到,一批批旅客陆续通过闸机,人头攒动。
“特别忙!”准备前往广州参加商务活动的程良玉这样描述最近的工作状态。他在深圳从事旅游业,最近随着业务和商务活动数量增加,短短一个月时间仅广州已往返4次。
杨鸿告诉记者,作为深圳站客流的“风向标”,目前广深城际动车组平日开行列车约40对,周末逢高峰期能达到60多对,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七成,“最忙时,10分钟一趟车,基本都坐满了”。
目的地是东莞常平的黄先生来自香港,他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刚从潮州旅行回来,这次又约朋友到深圳,享受美食后准备前往东莞与几年未见的亲友叙旧。“上次体验了从香港西九龙站坐高铁回内地,这次是从罗湖口岸过关再坐动车去东莞。”
深圳站党委书记何志文介绍,深圳其他火车站也出现一波波“小高峰”。特别是广深港高铁香港段1月15日恢复通车以来,旅客人数迅速回升,2月6日全面恢复通关后,周末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北上的高铁车票呈现“一票难求”的状态,很多车次提前2天就被预订一空。
记者了解到,面对高峰客流,深圳铁路部门已在各站采取加开车次的方法保障旅客出行。深圳北站周末在广州南、潮汕、普宁等方向加开车10余列,并组织热门方向列车重联运行,加大运能投入;深圳火车站周末加开广深城际动车10余列,满足通关客流的乘车需求。
(参与采写:实习生刘慧)
西藏: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如今,央金在阿里地区改则县产业园里负责大棚蔬菜的种植,除了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外,更让她开心的是能吃上自己种的萝卜、青椒、黄瓜等新鲜蔬菜。“看着自己亲手种出来的各种蔬菜上了群众餐桌,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央金开心地说。
近年来,阿里地区在噶尔、普兰两县打造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采取项目引导、资金扶持、专项技术服务等方式,建成一批现代化农业大棚,目前能产出30多种蔬菜瓜果,夏季蔬菜自给率超过40%。
小小“菜篮子”连着大民生。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持续改善民生,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2年,西藏在民生工程上投入资金达147.4亿元,涉及学校供暖全覆盖、高海拔农牧区热炕试点、农牧区供水保障提升等项目。
3月初,藏北那曲的天气依然寒冷,而高海拔学校教室里却温暖如春。记者来到海拔4700多米的那曲市班戈县加琼镇小学,孩子们正在玻璃暖廊里参加趣味活动。“现在不管外面有多冷,我们都可以穿着轻便的衣服在暖廊里学习活动了。”五年级学生才旺拉姆说。
近年来,西藏针对性实施高海拔学校供暖全覆盖项目,共涉及1699个学校,力争今年这些学校全部实现供暖。
山南市洛扎县,被认为是镶嵌在群山沟壑里的一片秘境,曾经通往这里的道路崎岖陡峭。如今,洛扎县已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平坦的柏油路覆盖全域,建制村通畅率达100%。
洛扎县嘎波社区扎麦村村民次仁曲珍告诉记者,以前从县上到市里,走山路都是提心吊胆的,冬天下了雪后再翻山更加危险。
一度“与世隔绝”,阻碍了外地人踏访洛扎的脚步,也困住了洛扎人谋求发展的步伐。次仁曲珍的丈夫睢彬精通汽修与电工,但因外出交通不便,身怀技艺的他不得不常常赋闲在家。
近几年来,家门口的土路铺装成硬化路,曾经连四级公路标准都达不到的县城主干道宽度由4米拓展为7.5米,盘山路中最惊险的大拐弯越来越顺畅……
睢彬终于等来了时机。这两年,他开始在山南、拉萨、林芝等地揽活,一年收入可达到10多万元。“现在路好了,出去干活很方便。两个女儿还小,我想趁年轻多挣些钱,争取将来把孩子送到大城市上学。”
洛扎之变,是西藏民生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与睢彬一样,越来越多的西藏各族群众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据了解,2023年西藏计划安排137亿元资金实施21项民生实事。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13项民生补贴;完善边民补助、护边员补助2项政策;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向重点县拓展、海拔3500米以上边境县城和乡镇供氧设施建设等6项实事给予大力支持。
重点攻关补短板 特色科研谋赶超 |
贵州因地制宜走“差异化”科创之路观察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在贵州省黔西市新田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300多米深的矿井生产情况。记者看到,在主井皮带运行、入井人员安全管理等重要区域,还依托AI智能设备建立起“电子围栏”,可随时预警风险。
“我们前年揭下‘5G矿井建造’的技术榜单,重点攻关煤矿AI智能视频分析识别技术,精准监控井下运行情况,提升安全水平,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新田煤矿机电部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贵州以推行技术榜单为契机,围绕产业短板、民生痛点等深化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关核心技术难题。
贵州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杨璟说,贵州煤矿存在煤层薄、倾角大、断层多等问题。为此,贵州聚焦机械化、智能化采煤发布了三批技术榜单,助推煤炭行业提质增效,守住安全底线。
通过技术创新,贵州煤炭回采机械化率从2016年的62%提高到2020年的100%,采煤效能不断提升。
从2017年至今,贵州共发布11批26个技术榜单,涉及煤矿采掘等,其中已立项实施13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
位于贵州省开阳县金中镇的40万吨/年湿法净化磷酸项目是全省“工业倍增行动”重点项目之一。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湿法净化磷酸“微反应萃取技术”由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拓展精细磷化工产业链。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红林介绍,集团持续加强湿法净化磷酸等核心技术攻关,并充分利用研发技术和产业基础,发展电子级磷酸铵等精细磷酸盐产业,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期”,加快新能源材料产业成型。
该集团近几年将创新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核心动能,加速转型升级。2022年,集团科研投入达24.97亿元,近3年科研投入强度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6.37万元/人增长到70.56万元/人。
在被誉为“桥梁博物馆”的贵州,世界前100名高桥近半数在这里建成。山高谷深对交通建设要求高,“出山梦”推动了当地基建技术创新。
河砂少、建材运输成本高,贵州高速公路建设者们经过长达20年的技术攻坚,研究出独特的机制砂生产工艺,大幅降低建造成本并推动形成新的行业标准。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说,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全省研发投入73.92%来自企业。目前,贵州不断在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强化企业这个科技创新的基本盘。
2022年,贵州财政投入2.6亿元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352.56亿元。
近日召开的贵州省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公布了“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贵州省农科院负责的“油菜高产油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位列其中。
针对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低问题,贵州省农科院院长周维佳说,选育并应用高产油品种是保障食用油供给的关键措施,团队多年攻关,利用分子标记创新高含油率新种质,选育高产油新品种。
贵州持续推动特色领域科研攻关,不少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积极探索走“差异化”科创之路。一方面抓传统产业“长板”,推动煤电酒等传统产业转型,发挥优势让“长板”更长;另一方面攻克农村传统木结构建筑工厂化建造等难点,以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全力构建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刚介绍,目前,全省累计落地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8个,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225万台,平均上架率达到56.5%。
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算力、存力、数据、算法、平台、网络等抓项目,打造算力上下游产业链。在加快“数据入黔”,引进央企、金融、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同时,继续推动“算力出黔”,通过加强东西部协作,重点面向东部精准组织开展算力供需对接,提升面向全国提供算力服务能力。
在服务保障上,当地将针对降低算力成本、实施算力券、探索算力并网、压缩网络时延等方面,研究制定“东数西算”激励政策,强化工作合力,促进算力及配套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链水平。
据了解,2022年2月,我国正式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及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使西部算力资源更充分支撑东部数据运算。
新十村记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业态:清溪春潮涌,“巨变”续新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基建:水泥路通了,心也就通了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模式:种粮大户村,有了新愿景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科技:院士请到家,辣椒上太空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渠道:萝卜“突围”了,村民乐呵呵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治理:红梅花开艳,干群一条心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理念:护好“老房子”,乡愁“换票子”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生计:从前“怕风吹”,现在“盼风来”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风尚:“排场”不讲了,新风树起来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新职业:返乡当“管家”,吃上“旅游饭”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蹲点调研 |
赋能“新”“智”造 冲刺制高点 |
河南制造加速挺进价值链中高端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
创新强种业
深度融“三链” |
河南破题“农业强省”新目标 |
|
( 2023-03-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