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新华深读

07版:权威发布

08版:新华关注·各地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二〇二三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蔡奇丁薛祥出席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
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蔡奇丁薛祥出席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举行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丁薛祥出席。
 
  上午10时,会议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习近平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习近平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习近平强调,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各级党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习近平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
 
  习近平指出,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校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习近平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要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习近平最后强调,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全党办党校,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
 
  陈希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各级党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李干杰、李书磊、刘金国出席。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职工代表、在校学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院)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设分会场。
 
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
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卢卡申科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卢卡申科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刘华)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去年9月我们在撒马尔罕共同宣布将中白关系定位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将给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机遇。面对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方愿同白方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在高水平上健康稳定发展。
 
  习近平强调,中白友谊牢不可破,双方要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始终不渝做彼此的真朋友和好伙伴。中方高度赞赏白方在涉台、涉疆、涉港、人权等问题上坚定支持中方正当立场。双方要坚定支持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维护两国主权和政治安全。要充分发挥两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作用,扩大经贸合作,建设好中白工业园,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线,推进中欧班列等互联互通建设合作。要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拓展地方合作,密切人文交流,让中白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任重道远。中白是国际公平正义的共同维护者。中方赞赏白方支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白方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卢卡申科再次热烈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表示习近平主席深受中国人民拥戴,在世界享有崇高威信,我深表钦佩。我坚信,在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白俄罗斯人民的心始终同中国人民连在一起,将在任何时候都和中国坚定站在一起。白方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坚定支持、积极参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白方愿同中方加强科技、工业、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推进中欧班列和白中工业园建设,欢迎中国企业赴白投资,加强地方和人文交流。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白方愿同中方就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国际地区安全稳定。预祝中国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取得圆满成功,相信这将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两国元首还就乌克兰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习近平指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已经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国立场的核心就是劝和促谈。要坚持政治解决方向,抛弃一切冷战思维,尊重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有关国家应该停止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真正做有助于停火止战、和平解决危机的事情。卢卡申科表示,白方完全赞成和支持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和主张,这对化解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发展两国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见证签署经贸、工业、农业、海关、科技、卫生、旅游、体育、地方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卢卡申科举行欢迎仪式。
 
  卢卡申科抵达时,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白两国国歌。卢卡申科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卢卡申科举行欢迎宴会。
 
  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日发布智库报告《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
 
  报告约3.8万字,分为“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方略”“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方法”“回答全球经济发展之问——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意义”“探源:习近平在地方的经济治理故事”5个部分,全面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
 
  报告认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际形势越是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砥砺向前的关键所在。
 
  报告从哲学维度,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征,从“美”“实”“效”“协”“共”五个关键字出发,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守正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报告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统筹需求与需要,聚焦于“美”,构建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与哲学关于价值的双重意蕴,聚焦于“实”,构建起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从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政府与市场,聚焦于“效”,构建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从新发展阶段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聚焦于“协”,构建起为万世开太平的经济学;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聚焦于“共”,构建起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经济学。
 
  报告从方略维度,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方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报告从战术维度,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方法,阐释这一思想所蕴含的把握稳和进、危和机、供和需、内和外、破和立、远和近等辩证关系的大国经济治理智慧。
 
  报告从全球视野,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意义,阐释这一思想对全球发展之问的深刻回答。
 
  报告还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的若干经济治理故事,从中探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之源。
 
  报告将运用全媒体形式,以中英文发布。与智库报告同名的融媒体图书也将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是中国国家高端智库方阵中唯一媒体型智库,以政策研究为主攻方向,近年来围绕国内外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形成了众多有影响的智库研究成果。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


  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一经发布,立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努力实现各项发展任务,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充分肯定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充分肯定了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到三个“更好统筹”;从动态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到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展现出新时代新征程的崭新气象。

  “自从春节后开工以来,车间里的忙碌景象就没有停止过,大家的信心和干劲儿也越来越足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十堰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首席技能师王建清说,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

  越是形势严峻,越是任务艰巨,就越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育新机、开新局。

  “辉煌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淑娟说,新征程上,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春天,凝聚奋进的力量。

  温暖的日光中,河南濮阳县鲁河镇高庙村的田地里,一排排节水喷灌设备作业不停,浇灌着茁壮生长的冬小麦。

  近年来,鲁河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建立“土地驿站”,统一对接订单、种植方案、农机调配,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心齐才能前进。”鲁河镇党委书记田志鹏表示,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的创造伟力,使我们更加坚信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行。

  全会强调,开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临近大会召开,王建清正认真准备着带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建议,他将围绕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上来,为大会的胜利召开贡献代表力量。”王建清说。

  最近这段时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正在抓紧打磨、完善提案。“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对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意义重大。”李正国表示,要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接地气、解民忧的高质量提案,为助推法治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任务。广大干部群众热切期盼这次全国两会选举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领导集体,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改革调整,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表示,全会部署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以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强调,在机构改革中要“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对此,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任务。

  重庆市南岸区委编办副主任冉凌虹认为,机构改革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等于牵住了机构改革的“牛鼻子”,有利于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全会公报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探索和深化法定机构改革创新,走出一条既衔接党政机关体制机制又具有鲜明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特征的路子,这让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切身感到改革的重要作用。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王锦侠表示,要深刻学习和理解全会精神,更加充分认识到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以改革的新动力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切实落实到位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会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郑琦表示,当前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更好地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才能更好地锚定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奋勇前行,才能更好地迎接风险挑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所用,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红色观影、诵读红色书籍、党群服务中心揭牌……位于江苏的中天钢铁集团以多种形式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企业。

  中天钢铁集团淮安精品钢帘线项目负责人盛荣生在谈到学习全会精神时说,要进一步丰富载体、创新手段,以集团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进一步深化,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陕西潼关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新峰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始终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起求真务实、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迈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评论员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将有力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整体性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机构改革,到重构性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再到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就一定能使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拿出更大勇气、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的看,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针对性比较强,力度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触及的利益比较深,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的力度、坚持稳的基调、做好人的工作、执行严的纪律、做到于法有据,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机构改革方案贯彻落实不打折、不变形、不走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评论员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习近平总书记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全面深刻阐述党校初心,科学回答了做好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校姓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各级党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要坚持党性原则,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党的需要做好干部培养、建言献策等工作,履行好党校的职责使命。

  治国理政,人才为要。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要扭住理论修养这个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围绕“国之大者”,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

  经世济民,大有可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更好体现党校的独特价值。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各级党校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

  治校有方,严字当头。坚守党校初心,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是重要保障。作为党专门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各级党校要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以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的作风,坚持高标准办学,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抓实抓好。

  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90年来,中央党校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校工作一定能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对群众的冷暖多在意,关怀就有多细致入微”
“对群众的冷暖多在意,关怀就有多细致入微”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武汉3月1日电(记者周玮、熊琦)雨水节气刚过,雨后初霁的江城暖意融融。沉寂数月的校园,传来琅琅读书声。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室里,身着蓝色牛仔工装的禹诚,正声情并茂地讲授新学期第一堂思政课:

  “2020年3月,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身边,大家心里一下就有了底……总书记特别叮嘱,说‘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从生命健康到民生小事,总书记的关怀就像家人一样贴心,温暖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坚定了大伙儿战‘疫’的信心……”

  下课铃声响起,抬眼望见记者,禹诚挥手招呼着快步走来:“我要多给学生们讲讲那段抗疫历程,激励大家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发奋读书。”

  除了是一位能讲思政课的数控技术专业教授,禹诚还有一个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0年5月24日下午,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北代表团审议会场。

  “我特别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多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总书记恳切的语气,让禹诚湿了眼眶。

  那一天,她就坐在总书记侧对面,距离很近。总书记鼓励的目光,让她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总书记,您到湖北考察时说,武汉人民喜欢吃活鱼,要多组织供应。不到一个星期,活鱼就送到了我们社区。有位80多岁的廖大爷很激动,他说没想到这么严重的疫情,还能吃到鲜活的鱼!”

  在“百湖之市”武汉,活鱼是人们的最爱,家家户户餐桌上的鱼寄托着武汉人的江水情怀。疫情防控的日子里,城市按下“暂停键”,此时的一条活鱼,更是能让江城人感到生活有保障的定心丸。

  日以继夜,悬挂着“武汉必胜”条幅的运输车穿梭飞驰,街道党员突击队轮番接力,20万斤活鱼3天时间陆续送上百姓餐桌,数以百吨计的粮油肉蛋奶菜添满“米袋子”“菜篮子”。  

  想起这些,面对着面带微笑的习近平总书记,禹诚站起身来,郑重地深深鞠躬:“大家委托我一定要说一声‘谢谢’!感谢总书记,感谢党中央,感谢所有支持湖北和武汉的全国人民和各界朋友们!”

  话音刚落,总书记带头鼓起掌来,在座的所有人都跟着鼓起掌来。

  “感谢的话,我帮您带给总书记了!”两会后,禹诚到社区里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廖大爷。

  “民生小事系初心,一条活鱼温暖武汉三镇。”后来,禹诚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餐桌上的鱼肉果蔬,不仅是口腹之需,更关系民生行业有序复工复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与方向。正如总书记所说,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禹诚忘不了,疫情以来的三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武汉并深入社区考察。

  了解菜怎么送到居民手中,叮嘱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对群众的冷暖多在意,关怀就有多细致入微,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疫情期间下沉社区的禹诚感触尤深。

  在总书记的关心下,武汉社区的面貌日新月异,禹诚给记者细数新变化:全市15.63万名党员下沉居住地社区,对接居民需求,尽展自身所长;“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升级调试,微信小程序里下个单,老人的照护服务就送上门来;孩子们的假期托管班,多了航天三江集团博士团队讲授的“航天课”……

  “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我要和新时代的青年一起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家国情怀,为伟大的祖国不懈奋斗。”禹诚说。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韩正出席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韩正出席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全会审议通过了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更大功夫。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位。
 
  会议指出,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要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好政府工作报告和配套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实事求是总结工作,科学安排重点任务,依法接受人民监督。国务院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意见建议,把真知灼见体现到报告和实际工作中。当前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回升,但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国务院党组和国务院部门要慎终如始做好当前工作,巩固经济增长企稳回升态势,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出席。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1日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栗战书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大家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朝着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有利于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全会审议通过的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的结合。要提高政治站位,讲政治、讲大局、守纪律,以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关于人事布局决策部署的全面实现。

  会议强调,开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上来,认真抓好大会筹备工作,确保将大会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王晨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王东明、白玛赤林、杨振武出席会议并发言。

 
汪洋主持全国政协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汪洋主持全国政协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共全国政协党组3月1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全国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全会讨论了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认为,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找准为改革发展贡献力量的着力点,积极建言资政,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工作,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稳预期、强信心,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贡献。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各项组织工作,确保会议民主团结、凝心聚力、风清气正。

  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张庆黎,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刘奇葆、卢展工、马飚、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出席会议。

 
李希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李希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3月1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他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二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履行党章宪法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李希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更加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把工作抓紧抓实,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希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部署要求,切实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加强对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机构改革进展情况的政治监督,压紧压实推进机构改革的政治责任,确保贯彻落实不打折、不变形、不走样。要严明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确保改革不受干扰、各项任务如期顺利完成。

  李希强调,二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认真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任务要求,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走深走实;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促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按照党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真正做到让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刘金国出席会议。

 
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战“疫”重大成果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战“疫”重大成果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


  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23日下降至1.45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9.1%。

  “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这样指出。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总结3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从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中总结经验做法


  湖北省五峰县仁和坪镇富裕冲村,地处大山中。近两个月,村支书裴清平多了一项任务:每天上午,他要给村里的独居困难老人打一遍电话,若是没接电话,立即通知包保责任人上门走访。

  五级书记抓防控、建立重点人群包人包户联系人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项项举措落实落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把住关口不松劲。1月底,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到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三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

  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国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

  脆弱人群保护、精准快速分流、重症患者救治、药品物资供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盯紧关键环节,2022年11月以来,我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回首三年多,“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中国声音响亮而坚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实践证明同心抗疫取得巨大成效——

  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如何科学防控,没有现成答案。

  从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实施“二十条”“新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再到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三年多来,我国密切跟踪病毒变异特点,时时关注疫情演变态势,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技力量支撑中国取得战“疫”重大成果——

  科学,是战“疫”的治本之策。

  8天内判定病原体,16天内完成检测试剂盒优化;5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已有13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多路径研发迅速遴选治疗药物,扩大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救治设备及物资生产……我国充分发挥科技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各地疫情处在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我国经受住了本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起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2月,全国高校及中小学迎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开学季。

  “回学校我感到非常开心。”随着国际航班恢复,不少外国留学生也重返校园,来自意大利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李雯就是其中之一。

  “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返校事关近3亿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明确要求将学校作为重点机构加以保障,将师生作为重点人群加以保护。

  坚持每日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对食堂、宿舍、电梯间等人流聚集重点区域严格实行滚动消毒;设置体育课过渡期,循序渐进调整体育训练强度……各地教育机构正全面落实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压实“四方责任”,盯紧关键环节,做好风险人员管控,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再推进再落实。

  医疗物资保障组建立重点医疗物资中央、地方两级调度机制,分级负责、属地统筹;梳理汇总全国养老机构、学校、农村地区的用药需求,确保重点人群就医用药得到有效保障;多部委围绕保供稳价的共同目标,紧盯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围绕医疗救治、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交通运输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养老机构管理保障等重点,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落实落细工作部署,持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健翔园社区的“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台账罗列有序;在上海,瑞金医院急诊用2天时间将4个病区快速扩充到8个病区,ICU床位从原本占床位总数的4%增加到10%;在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获赠防疫“健康包”,全市保持医疗机构重点药物库存较为充裕……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民航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7日至2月15日春运期间,民航累计运输旅客5500多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增长39%;2月6日至12日,我国已恢复与58个国家间的客运定期航班,98家中外航空公司共执行795班航班……“乙类乙管”措施实施以来,我国民航旅客运量大幅增长,市场迅速恢复。

  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正在释放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

不断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2022年底以来,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对65岁以上老年人依据基础疾病、疫苗接种等情况,设置重点人群管理台账,以红、黄、绿三色划定高、中、低风险等级,约350名家庭医生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提供分级分类健康服务。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疾控专家研判,我国未来新冠疫情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科学谋划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要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要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要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攻关”……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应对新变异株,要及时准确作出预警并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毒变异监测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不断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

  疫苗接种是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正根据病毒变异和疫苗保护情况,指导各地继续有序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抓好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全力保障医疗物资稳定供应,完善储备制度和目录,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积聚各方力量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补短板、强弱项,各地区各部门正在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做到资源跟得上、响应有效率、机制可联动、防控见实效,确保能打好有准备之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汪洋主持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汪洋主持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根据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授权,全国政协3月1日在京召开第八十五次主席会议,审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有关事宜。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常务主席和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建议名单(草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人选建议名单(草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日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分组办法(草案)、委员小组召集人名单(草案)、秘书处机构设置和工作任务(草案)。会议决定将上述有关草案分别提请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和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审议。

  会议推举十三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会议确定郭卫民担任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接受向东同志辞去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决定、关于撤销郝宏军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筹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关于2022年全国政协协商议政质量评价工作情况的汇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斌等就有关议题作了说明和汇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万钢、何厚铧、卢展工、马飚、陈晓光、夏宝龙、杨传堂、巴特尔、汪永清、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开工
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开工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顾天成)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纳入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工程3月1日宣布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为提升我国疾控系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据介绍,中国疾控中心二期建设内容包括覆盖慢性病、营养、妇幼、环境、辐射、职业卫生等多专业的科研楼、病原微生物大楼、实验动物中心等。发挥传染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重点加强各专业实验室扩建,建成后实验室建设总面积增加一倍以上,与已投用的一期工程合计达到17.1万平方米。

  其中,病原微生物大楼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病原微生物检测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支撑;环境所科研楼将设有品种齐全、类型多样的环境暴露模拟仓、理化检验实验室和组学技术平台,围绕环境危害因素、消毒与感染防护等开展科学研究。

 
“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蔡奇出席并颁奖
“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蔡奇出席并颁奖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暨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大会并为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代表颁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98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99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996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992个全国巾帼文明岗、500个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向广大妇女发出“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的倡议。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代表钱素云、杨佳、吴骊珠、王晖作了发言。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就妇女和妇女儿童工作以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领导我国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广大妇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听党话、坚定跟党走;要高举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要团结奋斗,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巾帼力量;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主持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在京代表情况通报会 为代表出席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准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在京代表情况通报会
为代表出席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准备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京全国人大代表情况通报会,为代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必要的准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俊臣通报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的初步安排。

  刘俊臣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依法履职,担当作为,推动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全面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五年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2件;审查批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听取审议182个监督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检查30件法律和决定实施情况,开展11次专题询问、33项专题调研,批准36项条约,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人分别向代表汇报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交了书面报告。有关报告将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信息化平台向全体代表推送,供各位代表出席大会前参阅。

  本次通报会采取现场会议和视频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京外全国人大代表以视频方式同步实时收看。

 
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抽查检查工作
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抽查检查工作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国务院安委会近期组织20个综合检查组,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督导检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检查。目前,各综合检查组已陆续进驻河北、上海、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开展抽查检查工作。

  这是记者1日从应急管理部了解到的。据介绍,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抽查检查工作将重点抽查检查各地区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吸取岁末年初发生的典型事故教训情况、对企业单位复工复产安全风险的分析研判情况,以及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等情况。

  此次抽查检查工作采用综合督查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合各地区实际,对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开展明查暗访和随机抽查,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帮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时曝光突出问题,强化警示教育。

  本次抽查检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将纳入省级政府考核巡查,一并督促整改,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切实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自然资源首次确权登记,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始“上户口” 山水林田湖草沙“户口本”有哪些看点?
自然资源首次确权登记,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始“上户口”
山水林田湖草沙“户口本”有哪些看点?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王立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3个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作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户口本”的自然资源登记簿首次亮相。

  记者1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首批登簿的重点区域是我国生态功能重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空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是我国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护最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热带雨林;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山东省第一个森林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国务院授权,3个重点区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受自然资源部委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为海南省人民政府,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山东省人民政府。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改革任务,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和试点方案,在全国12个省份部署开展试点;2019年,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2020年出台操作指南,在全国全面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王立彬)十年磨一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3个重要生态空间终于有了“户口本”,我国自然资源资产长期面临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不落实等问题开始破题。这一特殊的“户口本”有哪些看点呢?

自然大家庭如何“上户口”


  如果把大自然看作一个大家庭,那么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无居民海岛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都是家庭成员。

  要了解这些家庭成员,就需要摸家底、建档案,明晰产权主体,划清权属界线,通过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等5个环节,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而给自然资源“上户口”。

  自然资源的“户口本”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自然状况,包括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二是权属状况,主要是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包括所有权主体、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以及行使方式等;三是其他相关事项,主要包括登记范围内的不动产权利情况和公共管制信息等,通过关联的方式予以体现。

  有了“户口本”,也有“户主”。经国务院授权,3个重点区域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受自然资源部委托,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谁所有”“由谁管”,老大难问题将迎刃而解。

这本特殊的“户口本”有啥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

  自然资源产权主体缺位、所有权边界模糊,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导致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和“破窗效应”。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才不会落空。通过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清晰界定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类型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等4个边界,为自然资源有效监管、严格保护和所有者权益行使提供产权依据。

未来“户口本”还有哪些看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庞大,种类丰富,可谓地大物博、生物多样,要摸清这份自然资源产权“家底”并非易事。下一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和技术标准,有序开展东北虎豹等国家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点林区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深化登记成果应用研究,推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随着大数据、无人机、遥感、实景三维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三维登记”模式不仅让自然资源“平面户口本”变成“立体户口本”,而且以三维模式构建的“一张图”管理平台,将自然资源管理从平面变为立体,实现场景管理。

  未来,这份“户口本”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空天地”一体化,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更好地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解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指南
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密码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解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指南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日发布智库报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从哲学维度、方略维度、战术维度、全球视野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对其进行思想探源,解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

  报告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人民立场、宏大的全球视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矢”去射中国经济发展之“的”,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步调一致向前进,形成强大发展合力,这是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砥砺向前的关键所在,是战胜困难、踔厉奋发的自信所在。

以五个鲜明特征作为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之钥


  思想是历史的航标。

  新时代1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经受住多重考验,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乘风破浪向前,“十四五”取得良好开局;过去3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过去1年来,面对超预期因素,中国顶住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指出,从哲学维度看,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指导经济工作实践和探索经济建设规律,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中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报告概括了“美”“实”“效”“协”“共”五个鲜明特征,作为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体系、思想逻辑、丰富内涵的钥匙。

  美——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统筹需求与需要,聚焦于“美”,构建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这种“美”,核心要义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美”还在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民生获得感的增强和精神世界的日益丰盈,以及美丽中国与美好生活的“美美与共”。

  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统筹经济学与哲学关于价值的双重意蕴,聚焦于“实”,构建起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的经济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正是源于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奠定了愈发坚实的物质基础。

  效——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出发,统筹政府与市场,聚焦于“效”,构建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密切配合,“有为的政府”与“有效的市场”协同发力,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破解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经济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新范式。

  协——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新发展阶段出发,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聚焦于“协”,构建起为万世开太平的经济学。“协”,意味着必须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使经济社会发展向“帕累托最优”靠近;“协”,也是“协和万邦”,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不断造福各国人民。

  共——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聚焦于“共”,构建起共同富裕、天下大同的经济学。共同富裕、共建共享、命运与共,中国不仅推动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报告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世界经济的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以科学方略方法指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认为,从方略维度看,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实践路径。

  以新发展阶段锚定发展新方位。报告认为,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要锚定发展新方位,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用好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报告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以新发展格局重塑发展新优势。报告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中国有条件有信心以新发展格局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以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以重大国家战略开辟发展空间;以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主动权……报告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方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什么管用、好使?报告鲜明指出,在于其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其所蕴含的把握稳和进、危和机、供和需、内和外、破和立、远和近等辩证关系,彰显大国经济治理智慧——

  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中求进、以进固稳;把握好危和机的关系,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把握好供和需的关系,相互促进、动态平衡;把握好内和外的关系,联通内外、畅通循环;把握好破和立的关系,统筹谋划、先立后破;把握好远和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报告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做好经济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系统工具。

  发展“半城郊型”经济,调研总结“晋江经验”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建设“数字福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亲自关怀国产大飞机研制……报告还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的若干经济治理故事,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探源。扎实的实践探索、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思考,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破解全球经济发展之问贡献中国智慧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复杂变局向人类社会发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和实践价值》智库报告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以历史眼光把握世界变局,创造性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坚持发展优先,为缩小全球鸿沟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疫情冲击以及发展议题被政治化、边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六个坚持”,即: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自身实践证明了,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

  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加快发展发挥催化剂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为推动开放合作共享中国方案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形容开放合作的重要性。

  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始终选择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报告指出,从倡议创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打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再到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推动形成国家级“会展矩阵”,并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如何以务实行动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让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秋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

  中国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稳居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报告列举了一系列详实数据,印证推动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赢得全球伙伴积极响应,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坚持命运与共,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理念指引。

  报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进行阐述,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从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到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走深走实。

  中国还通过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设立丝路基金,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行动,致力于不断优化全球经济治理。

  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报告认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伟大成就,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大国经济治理智慧的最好诠释。中国始终把自身的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宏阔坐标系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读懂中国模式、借鉴中国经验的最佳入口。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6% 制造业PMI持续扩张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
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2.6%
制造业PMI持续扩张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魏玉坤、王聿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数据,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2.6%,各分类指数均高于上月,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7个,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

  “2月份,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统计数据显示,产需两端同步扩张。2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6.7%和54.1%,高于上月6.9和3.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两个指数均升至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行业产需活跃度回升。

  各规模企业PMI均高于临界点。2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和51.2%,高于上月1.4、3.4和4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其中小型企业PMI自2021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

  市场预期继续改善。2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升至近12个月来高点,企业信心继续增强。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全部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10个行业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行业恢复发展较为乐观。

  据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魏玉坤、王聿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数据,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6%,比上月上升2.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这一先行指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稳步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各分类指数均高于上月,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7个,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

  ——产需两端同步扩张,企业经营势头向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月份,随着春节假日因素和疫情影响消退,制造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继续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6.7%和54.1%,高于上月6.9个和3.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外部需求呈现明显回升迹象。2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4%,较上月上升6.3个百分点,在连续21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后回到50%以上。

  ——各规模企业PMI均高于临界点,市场预期继续改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2月份,随着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中小企业运行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开工率上升。

  2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3.7%、52%和51.2%,高于上月1.4个、3.4个和4个百分点,各规模企业景气水平不同程度回升,其中小型企业PMI自2021年5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

  企业信心继续增强。2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5%,高于上月1.9个百分点,升至近12个月来高点。其中,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8%,中型企业高于55%,显示大中小企业普遍对后市持有乐观预期。

  ——重点行业PMI继续上升,企业采购活动明显增加。

  2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耗能行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4.5%、53.6%、51.6%和51.3%,高于上月3.8个、1.1个、3个和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2个月回升。随着生产和需求加快释放,四个重点行业采购量指数均高于上月,分别为54.5%、50.9%、52.3%和54.5%。

  “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利于持续提高我国产业附加值以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实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6.3%,连续2个月位于景气区间,非制造业恢复发展态势向好。

  赵庆河表示,春节过后服务业复商复市加快,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5.6%。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复工,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2月份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2%。

  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同时要看到,2月份,调查中反映订单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占比较上月虽有所回落,但仍超过50%,表明市场需求不足问题仍较突出,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巩固。”赵庆河说。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联动开启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新疆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汽车下乡专项行动;上海明确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今年中国经济将会整体好转。

 
外交部发言人:事实证明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外交部发言人:事实证明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成欣)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日表示,事实证明,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寄望于中国经济的疫后反弹,许多美国企业计划扩张在华业务。华南美国商会近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表示超九成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75%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在华再投资。发言人对于外企在华前景有何评论?

  “事实证明,中国是外资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毛宁说,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产供链网络,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持续为外资提供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毛宁表示,今年首月,中国吸收外资迎来“开门红”,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计划扩大在华业务。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美中货物贸易总额达690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些都说明中美贸易投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脱钩断链’损人害己,不得人心,也行不通。”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我们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走进中国市场,共享发展红利,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毛宁说。

 
从十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从十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2023年的春天,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此时此刻,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步伐正在加快,各地各部门铆足干劲,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这信心,源自蓝图绘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这信心,源自砥柱中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向前。

  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从十个维度感受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超大规模市场:蕴藏巨大潜力


  随着本年度最后一批智利车厘子“包船”抵达,大连港南美直航“车厘子快线”近日收官,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1.5倍。

  2万公里外的智利,2011年以来车厘子种植面积增加约4倍,产量的90%出口到中国。为把更多车厘子卖到中国,有人开始在巴塔哥尼亚高原附近种植,还有人到北部沙漠寻找机会。

  小小车厘子,正是中国大市场牵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缩影。

  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到203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无疑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将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2022年,在疫情严重冲击下,中国仍以44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连续第1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居民消费每增长1%,可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0.5个百分点。”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代表准备了相关建议,提出从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培育区域消费新增长极等方面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还是靠消费,让消费尽快恢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代表说,我国将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加适销对路商品供给、促进销售渠道和物流畅通三方面,提升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202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发布,明确中长期目标和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等重点任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委员说,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支撑。不断成长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创新提供沃土,推动产业升级。

大国制造:扎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中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保持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3%、55.2%和49%。其中,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居全球首位。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根基扎得越深,发展的步子迈得越实。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代表说,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这为中国经济锻造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硬实力。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最关键的“胜负手”。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旺盛势头。“依托完整供应链产业链支撑,我国新能源汽车不断抢抓机遇,在经济承压下成为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委员说。

  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针对升级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聚焦做强优势产业,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动力转换正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超万亿元,十年来复合增长率为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代表说,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发展的地基。当前,需要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在医疗器械领域打拼数十年,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军代表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我们正加快介入医学等重点技术攻关,只有走专精特新之路,才能为高端器械‘中国造’贡献力量。”

大国工程:夯实现代化建设底盘


  大国工程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一年,全国算力一张网、东西协同一盘棋的格局加快形成……

  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2022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从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看,中国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

  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明显“乘数效应”,一份基础设施投资可带来数倍社会总需求及国民收入。

  回眸非凡十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全球最大规模充电设施网络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4.2万公里,全球吞吐量前十的超级大港包揽七席,民用颁证机场254个,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建成开通5G基站超230万个……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成为现代化建设开路先锋。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委员说,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升级、提高经济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增民用运输机场30个以上;推进能源革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实施防洪提升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委员说。

亿万市场主体:汇聚发展强大动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1月重返扩张区间后,2月继续回升;1月新增信贷4.9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开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市场信心加速回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逐步释放。

  “市场回暖向好,我们要加快整合优化当地农产品产业链,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代表说。

  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中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我国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委员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不仅能抓住机遇,还能化危为机,获得更好发展。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关键是加强创新引领。

  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首破3万亿元大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75%。截至2022年底,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5.5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32.4万件,同比增长21.8%。

  “变革创新,凡墙皆门。”创业近40年,将一个家庭作坊式小工厂发展为营收超千亿元的国际化公司,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感触深刻,“生逢伟大时代,作为民营企业家,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创业、创新、创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闯关夺隘、顽强拼搏,勇当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生力军。”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95”后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仍在抓紧时间为学生们辅导:“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除了科研人才,还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做支撑,必须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劳动力要素是决定经济长期走势的关键要素,是指拥有劳动技能且可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其潜力取决于健康程度和教育水平,这两个条件中国都具备。”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

  从人才规模看——我国拥有8.8亿劳动年龄人口,超过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总和;人才资源总量达2.2亿人,为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从人才素质看——中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8年,每年有上亿从业人员接受多样化培训,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人才效能看——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均居世界第一;高被引论文数量持续攀升至世界第二位。

  “一位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平均是一般劳动力的四倍以上。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说。

  中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依靠大量低成本劳动力投入更多转向技术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人口红利’将升级为‘人才红利’,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孙锐说。

科技自立自强:谋强国竞争新优势


  过去近3年,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代表都在和“深海一号”大气田相伴。“在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攻坚,初步建成全套深水气田运维体系,提出3项世界级创新、13项国内首创技术。”雷亚飞代表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2年,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升至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有21个区域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

  美国彭博社评论说,中国近十年来一直专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这些高技术领域正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

  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未来5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赢得先机、赢得优势,必须抓住创新这个强劲引擎。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连续4年稳定在6%以上。

  国家实验室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加速推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启动建设……为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供不竭动能。

  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代表准备提出关于打通科技创新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自主可控进程,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融合发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拓宽发展新空间


  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经济顶压前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超29万亿元——三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比例超过40%,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

  广阔的城乡区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2022年,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全年同比增长3%。在GDP增速4%以上的10个省份中,西部省份占6席,中部省份有3席。东部省份受到外需冲击增长放缓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稳链保链、保障粮食和能源供应安全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代表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巨大潜力和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以区域重大战略打开高质量发展的纵深空间,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大动力。

  2012年到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提高到65.2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88∶1降至2.45∶1。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张燕说,在全国“一盘棋”谋篇布局下因势利导推动不同区域和各地区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将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广阔纵深空间和多梯度增长、多样化发展、强劲韧性的区域动力支撑。

绿水青山:开辟可持续发展新境界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不断向纵深推进。

  10年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的郑重承诺。

  “实现‘双碳’目标,压力挑战巨大,但也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浙江省湖州市市长洪湖鹏代表说。

  这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2023年计划投资1500亿元,同比增长31.2%,投资计划中新能源基建投资占比71%……谈及企业今年的绿色发展目标,中国华电董事长江毅委员信心满满:“绿色投资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推动。”

  这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升级。

  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焕发新的生机,新科学技术、新生活方式、新价值观念掀起新的绿色热潮,亿万人民是绿色发展的受益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发展主动权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立足自身、自立自强,这是审时度势、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2月10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5号试飞机满员搭载乘客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湖北鄂州、山西太原等地,圆满完成满员载客验证飞行。

  截至2022年底,C919全球订单已达1035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周新民代表说,强大国内市场为国产飞机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C919等国产商用飞机型号的研制、运营,将整体带动中国航空制造业产业链升级。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畅通经济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按照相关部署,我国正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强大国内市场注入新动力;构建“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打通血脉循环……

  “更好挖掘内需潜力、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潜力和参与引领国际循环的潜力,提高经济自主可控发展能力,提升国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循环中的位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委员说。

  以高水平开放联动国内国际,这是塑造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一招。

  开年首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

  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各方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联通。

  1月25日,联合国预测在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降至1.9%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将达4.8%。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

  “中国发展极有可能成为促进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

  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月26日至28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将以改革新成效,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发展新局面。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动中国40多年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四年建言深化注册制改革,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代表对改革二字深有感触:“形势越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不断破除阻滞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以改革不断提振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委员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兔年伊始,上海、河北、浙江等多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通堵点、破难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资本市场发展打开更广阔空间……一桩桩一件件推进的改革举措,为现代化征程积蓄新的力量。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是中国信心的不竭源泉。

  (记者安蓓、姜琳、樊曦、周圆、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依法监督 动真碰硬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依法监督 动真碰硬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出实招见实效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刘奕湛)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过去5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监督,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人大监督在不断探索中实现提质增效。

  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审议109个有关监督工作的报告,检查30件法律和决定实施情况,开展33项专题调研、11次专题询问,对近万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

“全链条”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云南亚洲象往返行进1000多公里回到栖息居所,“微笑天使”江豚时隔多年再次亮相长江水面……近年来,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2022年8月30日,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指出,我国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持续修复,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

  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在连续4年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的专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后,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对环境保护法的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过程中,不断创新形式、完善机制,将实地检查与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网络调研结合起来,既有明察也有暗访。执法检查不讲情面、不走过场,直奔问题、动真碰硬,变监督压力为改进工作的动力,助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执法检查是一个很好契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人大监督通过各方形成合力,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经济社会变化。

  与此同时,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听取审议生态环保领域相关专项工作报告,把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三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人大监督工作的“组合拳”。

  如今,这种从执法检查到听取报告再到专题询问的“全链条”监督模式运用更加广泛,让法律制度的“牙齿”充分咬合。

守好“国家账本” 护好国有资产


  对“国家账本”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所思所盼所愿做好监督工作,持续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

  预算,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更关乎民生福祉。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政府预算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

  打造“阳光财政”,提高“国家账本”透明度。5年来,预算联网监督深入推进,通过开展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工作,为持续深入推进对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增强预算审查监督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运用全国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审查的全覆盖,并全程紧盯3.5万亿元中央部门预算资金、4万亿元中央财政直达基层资金的使用情况,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

  “5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和使用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说。

  一本本明白账、放心账,让群众切实看到人大在监督工作中留下的坚实印记。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第一个5年周期的圆满收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监督工作,推动摸清全口径国有资产家底,国有资产管理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至2021年,全国企业国有资本权益从50.3万亿元增长到86.9万亿元,年均增长14.6%;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权益从16.2万亿元增长到25.3万亿元,年均增长11.8%;行政事业性国有净资产从20.5万亿元增长到42.9万亿元,年均增长20.3%;丰富的土地、矿产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更加全面详实。

  把公共财政、国有资产置于阳光之下,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品质和为民情怀。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量化评价、精准监督工作提级加速,助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更加有力有效,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国有资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作用进一步彰显,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和造福人民。

回应民生关切 提升监督实效


  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事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

  执行是司法领域关键一环。“执行难”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解决“执行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2018年10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场不同以往的专题询问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两高”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与会的常委会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怎么算“基本解决执行难”?怎样切实解决执行过程中查人找物难题?执行不能、受害人又很困难的案件怎么办?……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人对上述问题一一作答。

  问得直接,答得坦诚。面对面问答使监督更有实效,凸显了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司法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9年,为更好发挥跟踪监督效果,针对“执行难”问题,改变以往书面报告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研究处理对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彰显了人大监督一抓到底的决心定力,有力促进公正司法、司法为民。

  人民群众的关切就是人大监督的着力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养老机构建设、医师队伍管理、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等开展监督,推动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这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0月听取审议了人民检察院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司法室同志介绍,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涉及部门多、覆盖领域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的特点,调研组提出不停留于就未检谈未检,建议将报告审议意见发送范围扩展至国务院未保办相关成员单位,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整体发力、共同提升。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触角更全面更充分延伸到群众生活各个细节,切中要害、增强实效,更好地推动监督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盼。

  不负光荣使命,履行法定职责。新征程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人大监督新局面。

 
同心筑梦襄伟业 奋楫扬帆启新程 ——人民政协五年工作回眸
同心筑梦襄伟业 奋楫扬帆启新程
——人民政协五年工作回眸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丁小溪、史竞男、白阳)春回大地、万物萌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2000多名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将汇聚一堂,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回眸过去的五年,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展现出新气象新面貌,凝聚起共襄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

思想引领强信心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政协系统研究党的建设,是十三届全国政协抓好党的建设的“开篇之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人民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肩负起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责任,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能量。

  鲜红党旗引领下,人民政协奋力前行、步履铿锵——

  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系统学习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委员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集体学习、专题讲座、参观见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围绕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地方政协贯彻情况进行调研,全国政协党组加强对机关党组和专委会分党组的领导,落实分党组书记向全国政协党组书面述职制度,党的领导嵌入业务全链条、贯穿履职全过程;

  ……

  五年来,人民政协把牢正确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夯实思想根基,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越筑越牢。

  以党的领导为圆心,画好最大同心圆。

  2021年10月,成功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团结和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砥砺奋斗之志、共圆复兴之梦。

  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追寻先驱足迹,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活动嘉宾参访团一路向南,跨越2000余公里。

  凝聚共识不是无区别的强求一律,而是有方向的启发引领。

  十三届全国政协建立寓思想政治引领于团结民主之中的谈心谈话制度,实现了新时代广泛凝聚各界人士共识的方式创新。通过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倾听委员心声,促进合作共事。

  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人民政协努力把更多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汇聚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浩荡洪流。

协商议政助同心


  2022年11月11日,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东坝头镇,九曲黄河逶迤向前。

  堤岸边,开封市政协主席曹忠良正在连线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的主会场:“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充分展示党领导人民开展黄河治理的伟大成就,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

  一条网线连接大江南北,让协商议政从封闭的会场延伸到广阔天地。

  围绕“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主题,10位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在全国政协机关和山东、宁夏3个会场以及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言,100多位委员在委员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相关部门负责人亲临会场参与交流。基层一线情况即时呈现在与会人员眼前,坦诚热烈的交流互动中,问题更聚焦、举措更务实、成效更显著。

  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是十三届全国政协与时俱进丰富协商形式的生动写照。

  五年来,人民政协着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人民民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致广大而尽精微,建真言而谋实策。

  从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到专题协商会,从双周协商座谈会到提案办理协商会,从界别协商会到专家协商会……建言资政更加建之有方、言之有理、资之有效,专门协商机构更加“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

  建立主席会议成员牵头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提案建议成果转化;组织专家委员和有关学者深层次研究重大战略性问题,应用型智库作用进一步发挥;建设具有政协特色的高水平参政议政人才库,为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供智力资源……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22年8月下旬,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

  走村入户看现场、察实情,与农民认真交谈,向专家了解情况,召开调研座谈会,与政府相关部门深入交流……调研组为“黑土地”而来,为种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献计献策。

  自2021年开始,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的10个专题,开展连续五年的民主监督工作,“加强黑土地保护”正是其中之一。

  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确保民主监督有深度、有质量,为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发挥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人民政协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

履职担当聚民心


  “雨季即将到来,咱们消防工作做了哪些准备?消防员的安全保障做得如何?”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来宾市副市长杨远艳来到来宾市消防救援支队走访,从专业装备的性能配置到消防指战员的备勤和日常生活,她看得仔细、问得认真。

  “我的提案都来源于对工作和联系界别群众的观察和思考,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都是我履职调研常去的地方。”2022年两会期间,她提交了《关于提升消防救援队伍职业荣誉感的提案》,得到应急管理部等部委的答复,有关部门正加快推动完善消防职业荣誉制度。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五年来,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2.9万余件,立案约2.4万件。一件件提案,凝结着政协委员的扎实调研和深入思考,展现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广大委员坚守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不断增强履职本领,认真履行委员职责,以模范行动展现出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良好风貌。

  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履职更接“地气”——

  服务“国之大者”,回应“民之所盼”,始终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初心所在。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大力发展智慧养老”……

  五年来,广大委员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长远之举,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协商更增“底气”——

  “做‘责任委员’不在嘴上,而在行动上。”2020年2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带领第二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抗疫一线奋战了整整两个月。

  “这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作为‘国家队’的责任!必须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意,才能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建议。”谈及履职体会,王建业深有感触。

  无调研,不建言。五年来,王建业与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的委员们一起积极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护理、特殊儿童教育等调研活动,着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

  在扎实调研和深入思考基础上,建言的“靶向性”、资政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人民政协开拓创新,不断为委员履职搭建新平台、拓展新路径。

  开设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使委员议政建言、凝心聚力打破了物理区隔、时空界限;制作“委员讲堂”节目,引导委员更好担负起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的责任;启动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大兴学习之风,委员参与持续扩大,服务履职不断提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政协特色日益彰显。

  一项项务实管用的开创性举措,助力委员提高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推动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笃行不怠勤履职,再接再厉续华章。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理想信念之旗,高扬团结奋斗之帆,踔厉奋发、勇毅笃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风暖看春耕 各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风暖看春耕
各地春耕备耕一线扫描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全国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忙碌时节,田间地头尽显崭新气象。

  “新华视点”记者在一线采访发现,由于去年入冬以来我国降水总体偏少,一些受旱地区正全力抗旱保春灌。在加紧储备农资、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各地也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走科技兴农路。

做好抗旱准备 全力保春灌


  在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长寨街道塘坊桥工厂化水稻钵盘育苗基地,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安装智能节水型育苗设施,田坎边一台大型钻机正在钻取地下水。长顺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中心负责人刘宗朝告诉记者,因为干旱缺水,当地正全力保春灌。

  根据水利部消息,受去年旱情叠加冬季降水偏少的影响,目前贵州、重庆、云南等部分地区仍然旱情较重。截至目前,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765万亩。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抗旱处处长杨光说,根据气象预测,3月至5月,西南南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可能偏少二到五成;4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秧苗移栽、返青的用水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灌溉水源不足的情况。

  云南省气候中心发布提醒,目前云南省大部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需注意防范对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影响。云南、四川、西藏3省区应急厅近日正式签订《联合应对水旱灾害工作协议》,并召开长江上游联合应对水旱灾害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强调,三地将建立完善跨省区域防灾减灾联防联控机制,实现防汛抗旱信息互联互通、监测预警响应及时。

  在小麦主产省河南,今年麦播基础和越冬苗情较好。但入冬以来的降水情况和降温,也使部分麦田表墒不足、不同程度受冻。对此,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春季麦田管理视频培训会,部署18个小麦专家指导组深入分包市县,跟踪田间长势和天气变化,强化会商研判,加强技术培训。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科学抗旱春管夺夏季粮油丰收预案》,要求各地做好各项抗旱准备,强化旱情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落细冬小麦、冬油菜抗旱促生长措施。

  农业专家建议,冬小麦返青期墒情不足的地块采取小水细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拔节期表墒不足的地块,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对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小麦,集成推广叶面喷施尿素、抗旱保水剂等措施。

稳定农资价格 保障农资供应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化肥、种子等农资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

  询问、比对、选购……近日,辽宁省铁岭县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院里人气挺旺,来自沈阳市康平县、法库县等地的不少农民前来选购玉米种子。

  近年来,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建起千亩试验田,试种几十个玉米新品种。“每年我们都会筛选出五六个高产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推荐给农户,今年选出的品种,去年最低亩产都超过了1800斤。”赵玉国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李天祥说,从近期全国价格走势来看,尿素和复合肥较去年同期上浮5%至10%,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从农资供应形势上来看,对春耕影响不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知提出,积极引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利用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化肥,减少化肥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提升化肥流通现代化水平。

  山东省德州市各农资经营网点创新农资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通过电话、微信、抖音视频直播等方式,指导农户开展线上咨询、订货,方便群众购买。

  德州市供销社现代流通科科长刘淑芳说,当地成立81支化肥配送服务队,配备农资配送专用车110余辆,同时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指导农户科学用肥,解决化肥施用过量导致的成本增加、土壤板结等问题。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始新一轮的农资打假“百日会战”行动。桃源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投入品执法大队负责人文建再说,为营造良好有序的农资购销环境,将就套牌侵权、制售假劣种子等行为开展巡查和打击。

开展技术培训 推广农技入户


  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叮叮当当……”走进辽宁省昌图县亮中桥镇盛泰农机合作社,院里一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3台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排成一列,几名农机手正忙着检修和调试设备。

  “这是今年新买的深松机械,可以在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松动土壤。”合作社理事长盛铁雍说,这些年通过采取前深松、后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不仅出苗率高,而且保护地力,玉米亩产能达到1600斤,增产增收。

  近年来,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粮作科科长孟范玉介绍,通过建立200多人的微信群,农技推广人员、科研院所专家可以对农户种田的问题随时“云端问诊”。

  “去年我们把2万多张写有专家信息、联系方式的技术服务卡发到农民手里,特别受欢迎。今年还会继续这么做。”孟范玉说。

  在安徽张林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兵和同事通过编印技术小册子、发放明白纸和现场培训,向水产养殖户们讲解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通过10年多来持续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张林兵助解大口黑鲈种质退化问题,在当地推动种业创新和绿色发展方式。

  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由120多位专家组成的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等地15个夏收粮油主产省,联合当地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包片蹲点。从当前至夏至的100多天内,指导落实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措施,通过田间课堂、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

  春回大地。广大农民、农技员、种养业带头人、基层干部等多方合力,把希望播种在春天,为努力再迎一个丰收年夯实根基。(记者韩佳诺、刘智强、李鹏、张浩然、武江民、丁静、孙奕、周勉、叶婧)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助力协同发展“加速跑”
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助力协同发展“加速跑”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冯维健、王民)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燕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一件快递从河北发往京津,最快当天送达;在河北“家门口”的航站楼能一站式办理京津三大机场值机手续……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九年来,三地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今,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下午五点半,在北京国贸工作的徐霞关上电脑,走向地铁站,在地铁与高铁的无缝衔接下,她只用1小时就到达河北燕郊的家中。

  2022年底,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北京至唐山铁路运行时间最快1小时3分钟,与此同时,廊坊燕郊、大厂、香河等地正式步入高铁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同安说,九年来,河北携手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42条段,总里程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47条、74个接口,京津冀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

  随着交通条件提升,通勤快巴悄然兴起。“2022年,北京至廊坊北三县定制快巴开通运营,为跨省通勤人员提供定制客运服务。”赵同安说,目前,已开通燕郊、大厂、香河至北京国贸主线3条、支线10条,惠及8.9万人。

  “未来,我们将根据乘客需求规划燕郊至望京、中关村、亦庄等区域的定制线路,全力打造环京一小时通勤圈,助力通勤群众双城生活‘同城化’。”廊运集团北部定制客运有限公司副经理陈东宏说。

  在位于河北永清的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大型货车不时进出,全自动分拣线24小时高速运转。一件件包裹经扫描仪确认信息后,在200多米长的传送带上二次分拣。平均每天超2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以往转运中心分散在北京的三个区,车辆和人员往来费时费力,运营成本高。”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负责人俞林说,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物流中心整体搬迁至河北。如今,快递全链路平均时长从53小时压缩至47小时,京津冀主要城市当日送达,快递次日达的实现率由60%提高至95%以上。

  京津冀携手打通“大动脉”,不断畅通“微循环”。随着路网越织越密,三地间产业加速融合。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设在距京津塘高速廊坊收费站3公里处。“考虑到交通因素,与公司合作的下游企业也在高速沿线。”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国说,把产品运到天津的下游企业,全程走高速,1个多小时送到。

  “如今,很多客户在京津,部分专家在北京,产品出口依靠天津港。”李庆国说,借助“一小时交通圈”,企业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在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三河平谷段项目现场,机声隆隆,建设正酣,数十名工人在进行路基土方和桩基施工,道路两侧堆放着各种建材,工程车辆来往不绝,一派繁忙景象。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赵同安表示,目前,在京津冀地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三河平谷段是京津冀携手推进的6个交通一体化重大项目之一,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该高速新增白庄子服务型互通工程负责人邓威光介绍,项目将为冀中南至冀东地区的便捷连接提供高效通道,助力更多县(市、区)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

  2月2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开启“两市三场”试运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值机、安检、行李托运等业务可以在这里同步办理,越来越多的河北旅客正享受从“家门口”到“登机口”的一站式便捷出行服务。

  “九年来,京津冀交通运输部门召开协调对接会70余次,签署道路接线协议23份,河北与京津的‘手’越牵越紧。”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协同发展处处长曹庆伟说,国际机场一体运营、高速路网持续加密、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京津冀正按照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持续迈进。

 
钱塘江等浙江八大流域进入禁渔期
钱塘江等浙江八大流域进入禁渔期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3月1日电(记者许舜达)古语云,“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不仅鲫鱼,许多鱼类都会在这段时间产卵繁育,延续生命。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3月1日起,钱塘江等浙江八大流域将同步进入为期四个月禁渔“休眠期”。

  今年是八大流域实行统一禁渔的第二年。浙江自2022年开始实行钱塘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流域禁渔期制度。其中,苕溪和京杭大运河干流实施全年禁渔,其他水系禁渔时间统一为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

  据介绍,禁渔期间,禁止除娱乐性游钓以外的所有作业方式。八大流域主要经济鱼类和优势种繁殖季节基本集中在3至6月,因此在这一时间段实施禁渔期制度,能起到保护即将产卵的亲本及幼体、促进资源补充量提升的作用。

  违反禁渔期、禁渔区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捕捞,将面临怎样的后果?根据相关法律及条例,对于违反禁渔管理规定的,将没收非法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并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统计,自去年八大流域禁渔以来,浙江省渔政部门出动执法车辆4208辆次、执法船艇3097艘次,累计查办非法捕捞案件1744起,其中刑事移送331起、508人,已结案罚没款172万元,取缔涉渔“三无”船筏339艘,清缴无主违规渔具4.31万件,有力遏制了渔业违法犯罪苗头。

  下一步,浙江省渔业执法总队将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各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涉渔餐馆等场所的检查,严厉打击禁渔期各类非法捕捞、非法销售行为。

 
山东加快收储调剂“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
山东加快收储调剂“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济南3月1日电(记者张武岳、袁敏)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相关部门已完成9个“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审核,同时通过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在省内“两高”项目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的前提下,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记者了解到,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要求新上“两高”项目,必须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并且明确了实施范围、替代来源、核算方法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截至目前,山东省相关部门已完成9个“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审核,落实后可减少碳排放量212.27万吨。

  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管言明介绍,山东日前还印发《山东省“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管理办法(试行)》,对通过产能转移、企业关停转产、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核电替代化石能源等途径减少的“两高”建设项目碳排放量进行收储和调剂,明确了收储比例、使用范围、调剂程序等相关要求。

  通过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山东解决了部分重大项目碳排放替代指标存在缺口,产能跨市整合转移造成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碳排放指标供需不平衡、难匹配等问题。确保“两高”项目碳排放总量只减不增的同时,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确保国家和省布局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化沪苏同城化:苏州轨交11号线空载试运行
深化沪苏同城化:苏州轨交11号线空载试运行

( 2023-03-0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3月1日电(记者杨绍功、有之炘)3月1日,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示范工程——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开启空载试运行。该线路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在花桥站相接,预计于今年年中开通,将有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苏州轨交11号线全长41.25公里,设站28座,西起苏州工业园区的唯亭站,终点设于昆山花桥站,与上海轨交11号线换乘。

  记者在现场看到,苏州轨交11号线花桥站由地上两层站厅与地下一层站台构成。站厅二层将通过连廊连接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站,乘客最快5分钟内即可实现双向换乘。

  苏州轨交11号线车辆选型为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列车车头以苏州园林为设计灵感,流线型车身配上精巧的车身色带,结构硬朗、大气美观。

  目前,苏州正全力推进轨交11号线与3号线贯通改造,实现昆山与苏州市中心的直达联系。未来,从昆山城区玉山广场站至苏州工业园区东方之门站只需45分钟,从上海市中心可以直接坐地铁到苏州市中心。轨交互通将有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特别是上海苏州同城化发展。

  2018年11月开工建设以来,苏州轨交11号线克服了下穿河流、桥梁、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难点,在掘进过程中不断对施工技术和设备进行创新,并应用智慧化运维和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在未来3个月左右的空载试运行期内,苏州轨交11号线将对列车运行技术参数、设备系统和功能可用性、安全可靠性进行反复校验和调整完善,为今年6月载客试运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