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凝心聚力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 |
——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 |
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成都:把大家的“小事” |
当自家的“大事”来办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干字当头开新局 |
浙江政企联动锐意进取谋发展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忙起来,热起来 |
——新年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一线见闻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王岐山出席巴西新任总统就职仪式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会见卢拉时,王岐山向卢拉转交习近平主席的亲署函,并转达习近平主席对卢拉总统再次就任巴西总统的热烈祝贺、良好祝愿和访华邀请。王岐山表示,总统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长期关心支持中巴关系发展。近期中巴都相继完成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并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巴方也完成了政府换届。相信在各自新征途上,中巴两国和两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同巴西劳工党将继续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共创中巴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岐山就中巴关系下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双边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双方在外交、议会、司法、军队、地方等各领域交往。二是巩固拓展经贸务实合作,特别是积极拓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合作。三是深化多边战略协调,共同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强协调。四是加强中拉整体合作,中方愿就举办中拉论坛,深化与南共市、南美国家联盟等地区组织的关系与巴方加强沟通。
卢拉请王岐山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热烈欢迎王岐山副主席来巴出席其就职仪式。卢拉表示,巴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希与中方加强战略性、长期性合作。我所属的巴西劳工党也愿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际交流。巴中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应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我期待率团访华,与中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友谊,推动巴中关系再上新台阶。
会见阿尔克明时,王岐山祝贺他当选履新,表示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务实合作在两国关系中一直起着“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中巴高委会是两国政府间最高级别的对话与合作机制,为深化两国关系发展,统筹规划和指导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期待副总统先生带领高委会巴方团队同中方加强对接,为新时期两国关系深入发展注入新动能。
阿尔克明表示,巴中友谊历久弥新。双方合作领域广泛,经贸互补性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巴方愿继续用好高委会合作机制,同中方进一步加强沟通,抓住机遇、挖掘潜力,提升合作水平。
会见莫朗时,王岐山表示,中国人民重情义,不会忘记老朋友。你为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和感谢。希望你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推动中巴关系发展。
莫朗表示,巴中关系近年取得长足发展,相信将成为巴西新一届政府优先事项。愿继续为巴中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刘国中在四川、重庆调研时强调 |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多部门联合发布意见 |
推进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2021年,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被列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扩面提质增效,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制定出台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创建活动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
意见对创建重点内容、创建标准、创建评价、创建激励措施等进行了明确。
在企业创建的重点内容中,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权益。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强化劳动争议预防,促进劳动争议协商和解。
意见将企业创建标准明确为9个方面,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创建标准明确为7个方面,确保参加单位看得清、够得着、可参与。意见明确,对组织实施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表现突出的工作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表彰。
江苏青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信长星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陈刚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
访财政部部长刘昆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围绕市场主体精准施策?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部署如何理解?将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挖掘效能?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取向、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投资拉动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财政政策有何具体安排?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我国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尤为关键。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特别是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23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减负增能。一是助企纾困。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二是激发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多渠道支持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问:2022年专项债落地使用情况如何?2023年,在推动解决“钱等项目”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有何考虑?
答: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6万亿元。其中,2022年截至11月末,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万亿元,支持近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将适量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持续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钱等项目”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指导。一是将严格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宁缺毋滥,坚决不“撒胡椒面”;二是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进度跟踪,对专项债券资金下达项目单位后一年仍未实际支出的,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或者收回,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问:财政部门将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答: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财政部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民生投入逐年增加。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约33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13.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万亿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增加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规模。研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地方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保障好疫情防控所需资金。适当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涵养绿水青山。
五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县乡基层倾斜。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管理,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保定5000多支家庭巡诊小分队送医送药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近期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为了让群众安心居家治疗,这段时间张雪峰几乎是起早贪黑为老百姓送医送药。
“生病难受的时候不方便去卫生室拿药,张医生总是自己跑腿送上门,有他在我们都很安心。”86岁的村民张海说。每次上门送医送药后,张雪峰说得最多的就是“多喝水、多排痰、随时电话”,反复叮嘱村民各种注意事项。
2022年12月初以来,张雪峰一直奔波于南台村等周边6个村庄。最忙的一天,张雪峰给50多名患者送医送药。截至目前,他已为上千名村民提供了上门诊疗服务。
保定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廖吉海表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保定突出发挥好基层医疗第一道防线作用,依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5534支家庭巡诊小分队,共17966人,成员包括乡镇包联干部、村(社区)干部、基层医务人员。
据介绍,这些家庭巡诊小分队一方面为居家群众提供上门送医送药、研判病情、协助转诊等医疗服务保障,同时还为辖区65岁以上重点人群建档立卡,及早发现重症。目前保定已对全市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逐一建档立卡,摸清底数,总计精准调查134.7万人。
这段时间,每天一大早,保定市曲阳县朱家峪村卫生室负责人杨鹏程就开始熬制中药汤剂,做成中药包为村里老百姓免费发放。
“我们村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不少高龄老人不便出门,还有老人担心这段时间出门看病被感染。”杨鹏程告诉记者,2022年12月以来,他和村里其他11名村医,组成家庭巡诊小分队,一方面对村里65岁以上重点人群摸底,另一方面24小时值守,对有需要的居民送医上门。
“用了杨医生开的退烧药和发的中药包,我现在身体状况好了很多。”70岁的朱家峪村村民杨二好说。由于杨二好年龄偏大,杨鹏程近来每天电话问询他的健康状况、嘱咐用药,并定时上门走访,为老人做健康监测,送去退热、止咳药品。
正是这些基层村医的辛勤守护,筑起了广袤农村的第一道“健康屏障”。“我们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将医疗资源下沉至农村、社区,把轻症留在基层,实现分级诊疗,避免医疗挤兑。”廖吉海说。
云南优化抗疫举措,想方设法保健康防重症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近期,澄江市中医医院开通线上问诊服务平台,提供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疾病诊疗、预防线上问诊咨询服务,群众还可以在线复诊、买药。李女士说:“线上问诊、开方很方便,我们不用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结合门急诊量增加的现实,昆明市西山区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诊疗专家团队,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合理分诊发热患者及普通慢性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为患者诊疗病情。
此前,市民刘先生87岁的父亲突然昏迷,前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治小分队接通知后立即前往患者家里,会诊判断老人为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高龄且基础病复杂。老人经紧急抢救后通过绿色通道转送到云南省中医医院急诊科救治,得以转危为安。
针对部分群众居家隔离治疗的情况,昆明市西山区团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医务人员走村入户开展自我防护教育、用药指导及心理疏导服务。团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毕继芬说:“辖区有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利用乡村医生距离群众近的优势,统筹做好各类救治服务工作。”
冬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棉谷村迎来了几位特别的客人。在村党群活动室,怒江州健康教育“背包队”的队员们忙着向群众宣讲防疫知识,解答村民疑问。村民普三林说:“听了宣讲,我们知道了平常该怎么防护、感染了怎么吃药,心里有底了。”
2022年12月20日以来,怒江州选派1000多名干部组建“保健康、防重症”健康教育“背包队”,深入全州各地开展疫情防控政策、防治措施等宣讲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做好日常防护、科学应对疫情。
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教育“背包队”负责人杨晓晶说,除了开展健康教育宣讲培训,队员们还动员群众接种疫苗并免费熬制中药发放给群众。
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地处乌蒙山区,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60周岁及以上老人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信息登记、测量血压、耐心询问是否有既往病史……在疫苗接种现场,医务人员依次对老人进行身体评估,确保无接种禁忌后为他们完成接种。
在玉溪市通海县第一中学教学楼内,师生们都佩戴着口罩,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教务处主任苏权德说,学校细化防疫举措,做好师生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定双线教学方案,保障线上线下教学工作。
志愿服务凝聚了更多的社会力量。昭通市倡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乡镇、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设立“共享药箱”,鼓励群众将多余的防疫药品分享给就近急需的群众,倡议志愿者为老弱病残群体提供代买物资、紧急送医等服务。
涉疫药品用品保供稳价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涉疫药品用品价格专项监督检查,对市区、乡(镇)的药品连锁店、药品批发企业等,建立库存数量清单、摸清药店药品储存量、实时监测药品经营市场动态。
目前,云南省医保部门已向全省282家医疗机构累计预拨医保基金3.39亿元。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局长王艳君说,云南将确保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新冠变异株奥密克戎亚型XBB更危险吗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治疗新冠有没有“特效药”?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首先要明确,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干扰新冠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童朝晖说。
童朝晖介绍,抗病毒药物在发病5天内特别是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刚进入人体还没有大量复制时,抗病毒药物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减少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如果发病时间过长,病情已经进展到重症、危重症,抗病毒药物是无效的。
“同时,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有条件推荐特定人群使用的,对于轻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但在青壮年等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没有用的。”童朝晖说。
专家提醒,抗病毒药物使用时存在很多注意事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建议公众囤药并自行在家使用。
“比如有些病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就可能需要调整抗病毒药物的用药剂量甚至不能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正在用一些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病人如果在家盲目用药,存在安全风险。”王贵强说。
王贵强说,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对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卧床的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建议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测和随访。
“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或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早期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氧疗两个手段,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在社区层面开展氧疗服务。”
童朝晖还提醒,医务人员和专业人员一定要加强抗病毒新药的用药培训,必须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降低药物临床使用风险。
近日,第九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另一种治疗药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对此,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病毒是否攻击人体生殖系统?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近期,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很多人转阴后咳嗽仍会迁延较长时间。我们一般认为,超过三周以上的就是亚急性咳嗽,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后咳嗽。”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林江涛说。
林江涛介绍,感染后咳嗽的成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时造成支气管黏膜的损伤或感觉神经裸露,从而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因此,气温的降低、吸烟的烟雾、厨房油烟等物理和化学性刺激都有可能引起剧烈咳嗽。
“转阴后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并不是感染,这个时候既不需要抗病毒,也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自行恢复。”林江涛说,感染后咳嗽的患者要避免各种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因素,如果症状重,影响到工作、学习和休息,可以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对症采用止咳药物进行治疗,一些中成药的效果也非常理想。
“从中医角度讲,感染者转阴后处于外邪将尽未尽的状态,这时会出现一些肺的生理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咳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祝勇介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清肺或者润肺的治疗方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网民表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月经紊乱、子宫异常出血等情况,怀疑新冠病毒攻击人体生殖系统。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欣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感染新冠病毒对生殖系统有影响。
“月经的调控,受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卵巢功能等影响,是一个严密的生殖内分泌轴。压力大、身体不适等众多外界影响都可能对月经产生影响。因此,感染者出现月经异常并不能表明是新冠病毒直接对生殖系统的作用。”杨欣说。
新冠病毒引发肺炎如何治?疫苗接种是否依然有效?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专家认为,总体上看,我国目前感染者还是以轻症和无症状病例为主,轻症病例肺部影像正常,临床上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人3至5天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只有极少数患者持续高热不退,症状比较明显,发展成肺炎甚至“白肺”。
“一般肺部影像中白色的区域面积达到70%至80%,我们临床上才称之为‘白肺’。出现‘白肺’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奥密克戎感染所致的‘白肺’占比很低。”李兰娟表示,目前,对重症、危重症提倡用“四抗二平衡”治疗,即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
李兰娟强调,目前很多网上的传言需要澄清。比如新冠疫苗无效,这是错误的。虽然疫苗接种后仍有被感染的几率,但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证据说明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后的重症率、病死率,疫苗是我们战胜疫情非常重要的武器。还有人认为,针对新冠已经不需要采取防控措施,这也是错误的。作为乙类传染病,我们既要避免自己被感染,也要防止传给别人,在疫情流行期间,还是需要做到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基本措施。
“一旦被新冠病毒感染,要早期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少向重症发展。如果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要及时就医。家中最好自备血氧监测仪,监测数值低于93的,哪怕症状不明显,也要及时就医检查。”李兰娟说。
人气渐旺,暖意渐浓 |
元旦假期消费市场盘点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这个元旦假期,许多餐饮从业者找回了久违的忙碌。
位于山东济南大观园景区的城南往事客流量猛增。“1号晚上11个房间全满,等餐区也坐得满满当当,一直到晚上10点半还没忙活完。”店长王一举告诉记者,目前年夜饭的包间也已经全部订满。
随着近期一系列防疫政策优化调整,餐饮市场加快复苏。美团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前两日,全国堂食线上交易额较前一周同期增长超1倍。其中,江苏、浙江等地相关交易额增长超230%。
线下堂食人气攀升,线上消费热度不减。“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商家推出火锅、披萨等品类的新年套餐,满足消费者宅家聚会需求。美团外卖数据显示,提供新年菜品的商家比前一周同期增长3倍,火锅订单环比节前增长90%。
“越来越多餐饮商家更加注重线上线下并重的‘双主场’战略,在堂食恢复之后,外卖能够拓宽服务半径,增加获客,同时反哺堂食,帮助商家实现线上线下双增长。”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金勇说。
餐馆等经营场所有序恢复,带动线下商圈人气回暖。记者从广州天河路商会获悉,元旦前一天该商圈人流量超过100万人次,各商场围绕创意艺术、国潮文化、奇幻文旅、天河时尚推出100余场活动,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
从山脚仰望位于新疆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滑雪场,不同雪道在山腰依次排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滑雪爱好者翩然而下,在白色雪道留下优美弧线。
“元旦假期雪场游客非常多,每天至少有三四个人跟我学滑雪,一天能挣好几百块钱。”滑雪教练王革成告诉记者。
正值雪季,各地游客玩冰雪的热情高涨。飞猪数据显示,元旦期间,包含“滑雪”“冰雪”等关键词的热门冰雪旅游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超三成,吉林等成为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
出游意愿回升的同时,安全、健康成为更多消费者的考虑因素。元旦期间,不少游客倾向于选择错开人群相对集中的出行方式和景区景点。飞猪数据显示,元旦期间热门旅游城市的租车预订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倍,自驾游成为热门选项。此外,2至6人的精品团、私家团备受消费者青睐。
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带动酒店、民宿预订量上升。跨年夜当晚,美团平台上高端酒店入住间夜量创下2022年新高,较此前的“十一”假期峰值提升超20%。元旦期间,三亚、西双版纳等热门目的地多家度假酒店迎来满房。
“明显感觉电影院的人多了起来。今天和朋友一起来看《想见你》,希望通过观影为新的一年增添一些温暖美好的色彩。”来自北京的观众田畯走出电影院后说。
统计数据显示,元旦档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为5.5亿元。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元旦档上映的影片题材以科幻、爱情、动画为主,契合节日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
一系列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各地电影院复工脚步加快。灯塔专业版影院营业地图显示,1月1日当天,全国营业影院10640家,创下近10个月的新高,营业率达85%。
“目前一批新片正在待映,其中《流浪地球2》淘票票想看人数已突破72万。今年春节档影片阵容丰富,预计有望拉动电影市场进一步回升。”灯塔专业版数据分析师陈晋说。
业内专家表示,元旦档票房“成绩单”折射消费复苏的同时,也展现出国内电影市场的韧性和潜力。未来要进一步优化电影资源配置,释放优质生产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作品,推动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DIY手工坊、“KTV+火锅”、主题乐园夜游等小众玩法持续“破圈”,新消费业态增长迅速。
“垂直细分领域的需求,孕育着新的消费增长点,要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兴消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说。
专家表示,元旦消费加快回暖,为全年消费市场复苏开了一个好头,各地各部门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扩大消费,推动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
“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壁垒,提供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同时适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商务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对于申请进出口环节许可证、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证书、配额、国营贸易资格等相关证件和资格的市场主体,有关部门不再要求其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材料。这是外贸经营管理领域重大改革举措,是中国政府坚定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创新,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外贸增长潜力,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商务部正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指导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好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相关工作衔接,及时掌握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强化外贸形势分析研判,完善外贸政策措施,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持续推进贸易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回应“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我们关注到有关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证监会一直倡导证券公司自身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说,同时也会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更好发挥证券公司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
该发言人说,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
全球首架C919密集验证飞行 |
为商业运营做好准备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这架C919飞机于2022年12月26日开始验证飞行,计划在9条航线上累计飞行100小时。每个验证飞行日,C919飞机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往北京首都、北京大兴、成都天府、西安、海口、青岛、武汉、南昌、济南等航点,并于当天返回上海虹桥机场。验证飞行将模拟整个航班的运行过程,包括签派放行、旅客登机、飞行员操作、机务维修等。
C919飞机完成航线验证飞行后,中国民航局将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9飞机能力之后,颁发相应运营许可。
为保证C919飞机顺利投入运营,东航已完成首批9名飞行员、24名乘务员、13名机务维修人员的机型培训,目前第二批次重点岗位人员也在加紧培训。
东航各部门也在为C919的运营做好准备。东航技术公司国产飞机维修部首批航材采购清单和首批工装设备清单已确认并采购。东航地面服务部对C919运行重心控制和压舱重量完成测算。东航综合管理部门已开展国内首次C919国产大飞机航油加注操作培训。
点击四大关键词,看中国铁路发展画卷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铁路过去成绩如何?今后将如何续写发展故事,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让我们点击四大关键词,一起感受铁路发展活力。
看建设——
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
拉长时间纬度,中国铁路飞速发展轨迹更加清晰。10年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万亿元,是上一个十年的1.9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9.8万公里增加到15.5万公里、增长58.6%,高铁由0.9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增长351.4%,复线率由44.8%增长到59.6%,电气化率由52.3%增长到73.8%。
2023年,中国铁路将继续加快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新藏、滇藏铁路前期工作,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
看创新——
10年间,中国铁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高铁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2022年,一批铁路科技创新成果继续巩固我国铁路领跑地位:川藏铁路工程首批国家重点专项全面启动,川藏创新中心成都研发基地一期工程顺利竣工;CR450动车组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发布,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纪录;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持续完善,奥运智能动车组、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投入应用。
未来,中国铁路将着力构建现代化铁路科技创新体系。2023年,中国铁路将抓好川藏铁路国家重点专项项目实施,推动川藏铁路重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推进CR450国家科研项目攻关,开展智能高铁2.0科技攻关;加快组建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中心,提升列车运行图管理水平,优化铁路线条布局和运力安排,实现路网整体效益最大化。
看改革——
10年间,中国铁路坚持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铁路发展实现由瓶颈制约型运输到逐步适应型运输的历史性转变。
一是全面优化铁路货运布局,大力提升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24亿吨,较上一个十年增长21.7%。二是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2306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持续扩大复兴号运行覆盖面,全面提升客运服务质量,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59.1亿人次,较上一个十年增长86.8%。
今年,中国铁路设定了多个“小目标”: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完成运输总收入8175亿元,同比增收1239亿元、增长17.9%,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
今年,中国铁路还将继续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包括完成粤海轮渡基础设施REITs试点发行;加快推进区域合资公司重组整合、路地股权划转工作;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投资。
看开放——
10年间,中欧班列联通中国境内108个城市,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8个城市,累计开行6.5万列、604万标箱。
2022年,中国铁路充分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开行中欧班列1.6万列、发送16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货物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运送货物1120万吨,开行跨境货物列车3000列,跨境运输货值超130亿元。
2023年,中国铁路将进一步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统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项目实施,创新国际联运模式,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好用好中老铁路,推动万象南换装场发挥功能,促进中老泰三国铁路互联互通;确保雅万高铁建设质量安全,统筹做好运营准备工作;创新境外重点铁路项目合作模式,推进铁路规则标准“走出去”。
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亿吨能源运输通道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穿越晋豫鲁三省,与京广、京沪、京九等7大干线铁路互联互通,是一条连接我国煤炭主产区的重载运煤入海通道,也是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的30吨轴重重载铁路。
为充分发挥瓦日铁路区域位置优势、运输组织优势和重载技术优势,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紧盯吕梁等重点煤炭产区,大力提高万吨列车开行比例,提升直通日照港列车数量。
承担瓦日铁路建设运营责任的晋豫鲁铁路通道股份有限公司协同运输生产单位细化运输组织方案,加强货源组织,优化调度指挥,高质量组织开行重载列车。在多方努力下,瓦日铁路运输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运量从2020年的7390万吨、2021年的9224万吨增至2022年的1.03亿吨。
苏州“新年第一会”:抢新机·兴产业·挑大梁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元旦假期,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二期工地上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明年7月,这里的厂房就要竣工,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求。
工地旁边就是苏州“新年第一会”会场。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的这场大会,参与者既有苏州市的干部,也有企业、金融行业的代表。工地上钢结构拼接的撞击声,与会场发言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苏州有元旦之际举行聚焦产业发展的“新年第一会”的传统:2021年着眼“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锁定“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2023年则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今年“第一会”上,总投资916亿元的142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在苏州市域内集中开工签约或投产投用。苏州市由此明确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汽车产业创新集群。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1至11月,苏州市1006家汽车全产业链规上企业已实现总产值4382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规上企业284家,实现总产值1749亿元。
昆山市开工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3亿元;张家港市开工8个项目,总投资86.6亿元;吴江区有7个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21.1亿元……
苏州下辖9个区(市)及苏州工业园区,俗称为“十大板块”。在这次“新年第一会”上,“十大板块”的政府负责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向大会主会场报告了当天当地项目开工情况以及产业发展设想。
各展所长、抱团发展,这是苏州创新产业集群生态的一大特色。昆山将依托自身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从消费电子顺势布局汽车电子。姑苏区的工业基础较弱,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要把创意时尚商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机结合。
太仓是国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是苏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主战场”。太仓规上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有93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1家。太仓多个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30%以上。
太仓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太仓将发挥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加强对外合作的基础上,打造优越的汽车产业创新集群生态,争当苏州汽车产业发展“优等生”。
春江水暖,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早已吸引诸多企业。会场外,走进生产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的卓能电子(太仓)有限公司,这家德资企业早在2017年就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业务,目前还聚焦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打算不断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在民营企业合兴汽车电子(太仓)有限公司,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占到业务量的三成以上。
苏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会场坦言,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为此,苏州紧抓重要产业机遇、重大产业项目不放松,以分秒必争的冲刺状态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担当江苏经济发展“压舱石”职责。
“这样的‘新年第一会’不仅对地方干部是一个推动,也带给企业家以紧迫感和信心。”走出会场的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铭对记者说,苏州抓风口、抓经济的热情也感染着企业经营者,公司的二期厂房建设不仅元旦不停工,春节期间也要抢抓工期,以实现顺利投产目标。
大项目接连投产 产业链不断加固 |
安徽稳经济一线观察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2022年12月20日,在滁州市南谯区,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吸引我们前来投资的因素有很多,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关键还有比较成熟的家电产业链。”项目负责人徐海鹏告诉记者,“政府帮我们破解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交通、人力等难题,助力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了9个多月。”
据徐海鹏介绍,该基地项目共分为三期实施,主要用于研发生产家用空调、大型商用空调及压缩机、电机等配套产品,其中,一期整体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500万套空调。“此次投产后,我们正稳步提升产量,预计2023年实现产值约30亿元。”
滁州市南谯区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关键举措,2022年以来,建成投产的大项目接二连三。
“据初步统计,2022年南谯区有23个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对稳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滁州市南谯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闫磊说,与此同时,该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在闫磊看来,通过大项目落地,能够起到快速产业聚集的作用,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比如,随着飞利浦空调产研基地项目的投产,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作用,相关配套企业也会过来,可以不断巩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大项目推动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已经成为安徽省多地的共识。
“大项目投资增速稳中趋快。”安徽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安徽省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6.4%、比1月至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3%。
产业链安全稳定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2022年以来,合肥市深入实施“链长制”,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产量占全国比例提升至3%、7%,打造了一批规模大、效益优、能级高、利润多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满载着零部件的货车排起长队,崭新的新能源汽车下线准备交付……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一期工厂前,穿梭往来的车队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度。2022年1月至11月,合肥比亚迪公司累计实现产值100.4亿元。
投资150亿元的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一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42天,从开工建设到2022年6月第一辆整车下线仅用了10个月。借助比亚迪的龙头效应,全国各地的客商慕名而来,2022年已有总投资约350亿元的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大事办好的前提是把企业的小事办好。”长丰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陶磊磊说,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的原则,长丰县坚持“重点项目周六调度机制”“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专班一抓到底”,逐个要素进行保障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建设投产。
陶磊磊告诉记者,为了提升物流等产业配套条件,目前,长丰县正在规划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货车停车场、物流接驳专线、仓储中心等,“全力以赴让产业链的配套速度跟得上项目的发展速度”。
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固产业链,在沿江城市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地也有鲜明体现。
这段时间,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芜湖航空产业园内,占地面积182亩、总投资20亿元的华夏云天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建设进度正在加快。作为安徽省重点项目,发动机维修基地将为芜湖航空产业链扣上“关键一环”。
“在建的是生产配套中心,一天一个样,每天都有新进展。预计2023年二季度封顶,当年底就能实现项目一期竣工投产。”华夏云天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飞说,投产后,基地可满足年维修航空涡轮发动机150台,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
涡轮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发动机维修保障则是航空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聚焦航空器维修保障需求,《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芜湖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的目标。
“产业链配套优势是该项目落户芜湖的主要原因之一。”黄小飞说。记者走访了解到,截至目前,芜湖航空产业园已集聚核心及关联企业近200家,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全市覆盖通航整机、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维修等的全产业链项目近200个,年均产值增长30%,正朝着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湖南:新年伊始忙施工 产业项目抢开局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工程机械是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湖南省湘潭市的雨花智能制造·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现场,100多名工人和大量挖掘机、起重机、打桩机紧张施工,每天作业时间都要持续到晚上11点左右。
元旦假期,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负责人史美政住在工地上,忙着调配施工材料和协调施工队伍。史美政说,临近春节往往是施工淡季,但今年大家加班加点,就是要抢在春天雨季来临前完成基础和道路工程,争取将整个项目的完工时间向前推进。
对于产业项目来说,早一天建成投产,就意味着早一天产生效益。新年第一天,湖南省益阳市桃江经济开发区里,湖南壹鑫科技有限公司光学薄膜涂布生产项目的厂房钢结构工程开始动工,汽车起重机不断吊起巨大的构件。5个月后,厂房将在今天的这片空地上崛起。
“抢工期就是抢订单。”湖南壹鑫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钧说,现在市场订单较多,公司希望尽快建好厂房、扩大产能,所以元旦假期也在抓紧施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8亿元至10亿元。
为了支持产业项目“抢开局”,桃江经济开发区等多地工业园区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通过采取带规划设计方案出让土地、建筑工程施工图“容缺受理”等举措,推动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湖南桃江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夏薇说,当前园区的新建、续建、扩建项目较多,特别是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投资信心足,产业项目建设有望在新的一年跑出“加速度”。
湖南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湖南将继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推介和协调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投产、早达效,通过项目建设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做稳产业链、做优产业生态。
金华:多举措助力企业新年“开门稳、开门红”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
|
“我们对新的一年有信心” |
新疆企业赶订单政策添底气观察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运转不息的生产线,稳步恢复畅通的物流、资金流,“有温度”的营商环境……岁末年初,记者在新疆部分企业、园区、货场走访感受到,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信心增强同时,不少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提升了企业升级产品、拓宽市场、稳住产业链的底气。
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工业园,新疆玉泰驼绒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岩告诉记者,政府减税降费等政策是“及时雨”,不仅缓解公司资金压力,也提振了抢抓市场的信心。“公司2023年将加大国内品牌开发和生产计划,进一步做好产品升级。”
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2022年以来,当地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高至90%。
稳住市场主体,就稳住了产业链。位于喀什的南达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以生产乳制品及特色食品加工为主、带动形成饲草种植、畜牧养殖、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目前稳定性相当高,有员工一家五口都在我们这里上班。”南达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乐荣告诉记者,随着稳岗返还、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等各项助企纾困扶持政策高效直达企业,2022年营业额不降反增。
口岸经济的复苏,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在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货场一片繁忙火热场景。工人们驾着铲车来来回回,把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家电、百货等商品,装上络绎不绝的集装箱货车,通过陆路口岸运往周边国家。
“2022年12月以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每天通过公路转关出口的集装箱货车从此前每天50辆左右增长一倍以上。”乌昌海关副关长窦鲁新告诉记者,2022年前11个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公路发运量实现井喷式增长,公路出口货物量创五年来新高。
铁路、公路、机场、水电站……2022年一批重点项目在天山南北落地,带动经济稳步运行。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通过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下一步,将对2023年本地区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库进行完善,做好项目储备,推动一批项目在春季尽早开工建设。
陕西: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重点项目牵引促稳增长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抓开局强信心 |
在陕西省柞水县境内,不久前,由中铁七局施工的西康高铁营盘隧道出口、药王堂隧道进口和红岩隧道进口,三座隧道开挖进尺同日突破千米大关,施工进度不断提速。
西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包海高铁通道和京昆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正线全长170余公里,其中桥隧总长161余公里,占比达94.41%。因这条高铁全线85%位于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很大。
“为了确保隧道施工进度,我们项目部紧密围绕施工目标任务,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组织协调与资源配置,以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理念有序加快施工进度。”中铁七局西康高铁XKZQ-3标项目指挥长杨军强说。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康高铁总设计师张睿陶说,2021年以来,西康高铁进入全面加速建设阶段,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施工进度,设计单位定期进行现场巡查、设计回访,及时解决现场问题,一系列举措确保高铁建设蹄疾步稳。
不仅是西康高铁,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陕西正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这为陕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了坚强保障。
冬日的革命老区延安阳光明媚,西延高铁施工正酣。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和甘泉县境内的西延高铁新延安隧道不久前顺利贯通。“这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西延高铁全线隧道掘进达到50%,目前,我们组织了20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加快后续工程建设,为高质量推进陕北革命老区高铁建设助力。”西延高铁指挥部指挥长周卫民说。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以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运行稳定。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陕西先后开工建设了西康高铁、西延高铁铜延段和西十高铁陕西段,截至2022年11月底,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07.7亿元。2022年11月30日,高铁西安东站、西延高铁西铜段、康渝高铁陕西段同日开工建设,三个项目总投资达545.8亿元。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按照“完善骨架、强化周边”的思路,陕西正不断规划推进西安至延安、西安经安康至重庆、西安至十堰、延安经榆林至鄂尔多斯、绥德至太原等高速铁路建设,新建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总投资约2000亿元。
昔日金朝故都崛起现代工业之城 |
哈尔滨市阿城区瞄准发展蓝图,奋力书写东北振兴新篇章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
公元1114年,辽天庆四年九月初,完颜阿骨打召集女真各部,誓师抗辽。第二年,在部将“大金永存”的呼号声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宣布金朝建立,定都上京会宁府。
从白山黑水中崛起的女真民族于此兴盛,在此立国,这里成为金源文化的诞生地。
往事越千年。金朝被载入史家笔下的浩繁卷帙,曾经繁华的金都化为一片沧桑城垣。莽莽遗址之上,一座现代城市迅速崛起。
怀揣岁月流转,续写昔日辉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正瞄准发展蓝图,发展支柱产业,奋力书写东北振兴新篇章。
从田间到“舌尖”,从种子到“果子”,北大荒泰华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几乎“包圆”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全链条。
走进位于阿城区经开区的生产车间,各种净菜正在传送带上冲淋清洗。在另一间厂房,预制菜生产线正在不间断加工,各式各样的菜品被切割塑形、整理包装。一袋袋菜品装箱上车,运向繁华都市的大小商超。
轰鸣的流水线,演绎阿城强本固基的“交响曲”。公司总经理马杰介绍,6条速冻果蔬生产线每年可加工速冻蔬菜5万吨,预制菜生产线每小时产能达1吨。公司年产值2亿元,可带动当地就业近500人,促进地方增收3000万元。
强链方可强企,强企才能强区。近年来,阿城区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聚焦钢铁冶金、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补齐“原字号”产业链,用新技术为“老字号”赋能增效,探索“新字号”培育路径。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火热,车间内机器轰鸣钢花飞溅。120吨转炉开足马力,锻钢设备源源不断地将焊管、热轧特殊带钢等钢材挤压成型,仅有少量工人在忙碌。
在操控室,每个生产环节的数据都汇集到智能生产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轻点鼠标,便可实现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公司总经理杨乃辉说,“5G+互联网”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钢铁工艺远程智能操作,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操作精度和产品质量,有助于节能降耗。
2022年面对市场不利影响,建龙阿城钢铁有限公司着力打通内循环,预计实现工业产值96亿元,比去年增长23%。2023年,公司目标笃定,计划产值突破100亿元。
“跟在后面跑是不行的。”阿城区委书记孙钊深有感触,企业蓬勃发展,得益于区委区政府超前规划、稳扎稳打,要想推动优势产业更进一步,必须找到新赛道、拿出真功夫。
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滴水成冰,阿城区城东北的建筑工地上,施工项目仍在有序进行。不久后,由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承建的哈尔滨古铁市场钢铁产业园将迎来完工,有望成为黑龙江省内最大的钢贸产品综合交易集散地和加工聚集地。
“得益于‘承诺即开工’政策,我们的产业园建设不断‘抢时间’。我们计划将哈尔滨市现有钢材批发市场统一嵌入园区,经营商户超过1000户。”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刘铭山说,园区的建设进度比预想中提前了一年。产业园区将发挥矩阵效应,推动产业向新向实,为传统钢铁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面对新产业新形势,一张工业振兴蓝图已经绘就。通过创新和品牌赋能,以数字化、平台化的思维经营农业和老工业等“老字号”“原字号”;谋求域外合作,建设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等“新字号”,推动全区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上海、杭州、苏州、青岛、郑州……2022年我们都去过,还请过深圳、天津、连云港等地的企业和商会来阿城谈合作。”谈及招商引资,阿城区副区长邹永强侃侃而谈。
招商引资,被称为阿城区的“一号工程”。深入研究产业政策导向、市场规律以及企业战略布局、投资意向,调动发挥人大、政协、统战、工商联等各方面积极性,组织优秀企业家发挥经济带头人作用,编制钢铁冶金、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重点产业招商图谱……阿城区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地建设的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就是以上海太敬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孵化出的项目。据统计,2022年1-11月,阿城区实际利用内资13.8亿元,同比增长49%。
时间回到20多年前,阿城区曾是黑龙江省的传统强县,其经济规模曾长期稳居黑龙江省各县(市)前3名。但近年来,阿城区发展后继乏力。
“一些干部沉湎于过去‘阿老大’的辉煌,还有一部分同志有落差感,对于阿城的颓势感到沮丧。这是不行的,干部队伍要首先转变心态,抓紧干、带头干。”孙钊说。
“过去为阿城发展做了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将来还能做什么?”阿城区委班子在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过程中向全区干部提出“三问”,号召干群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走访调研,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可容错免责或减责“十二条”出台,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政企对接会,重点产业扶持办法“黄金十条”等奖扶政策相继实施,成立多个专班广泛开展招商活动……聚焦发展,阿城区各项机制保障日益完善。
干事创业的氛围浓了,不但做强了产业,还带来了更多新商机。据统计,阿城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增幅居哈尔滨市九区第一位。2022年,全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96.55亿元。
驱车驶入阿城区,一座高大的石碑矗立在道路环岛中央,“大金第一都”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几公里外就是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风化的墙垣静立在田野,无声诉说着一个王朝的煌煌功业。
距离遗址不远处,占地5万平方米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古朴素雅。阿城区文旅局局长、博物馆馆长王殿友介绍,目前博物馆馆藏文物达3016件(套),集中展示了金朝金上京地区的历史沿革。
铜坐龙威风凛凛,六耳陶锅造型别致,白釉瓷盘、双鲤纹铜镜制作精美,金质“宣和元宝”价值连城……作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这里成为不少历史爱好者向往之地,年均接待游客量达30万人次。
阿城区副区长宋子民说,金源文化是阿城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是值得打造的文化品牌,更是激活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
2012年,金上京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历史文物考古修复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发现金上京外城城门12座,对金代建筑技术、都城城门制度、皇城宫殿以及道路、排水系统布局等形成全新认知,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阿城区将铜坐龙作为其文化标志,将金源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打造仿古一条街,激发公众对金源文化和考古工作的关注。目前,《大金第一都》著作出版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女真音乐博物馆和金代铁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景观成为阿城区的另一张名片。这里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金龙山、松峰山、红星湖等自然景观富集于此,距离哈尔滨市区半小时的车程,有助于打造以哈尔滨市区为中心“半小时旅游经济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阿城区提出“大旅游”规划,组建文化旅游产业推进专班,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建设“哈尔滨后花园”为契机,形成了包括金朝故都文化游、森林生态避暑游、美丽乡村体验游在内的多种旅游“拳头产品”,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阿城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黑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201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滑雪场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最近,基于知名作家熊召政的小说《大金王朝》,阿城区正在筹备引进传媒公司,将《大金王朝》以电视剧的形式搬上银幕。
“通过荧屏和网络,让观众走近历史认识阿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阿城、了解阿城,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讲好阿城故事。”宋子民说。
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走出,已是暮色四合,三三两两的游客兴致未减,想象着昔日的繁华与辉煌,张望着这片日新月异的热土。饱经沧桑而锐气不减,这片热土上的阿城人,正在蹚出一片属于新时代的光明未来。
湖南邵阳:“补链强链延链”激活发展动能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2022年8月,邵阳成为首届湖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第五届东盟·湖南(邵阳)名优产品交易会的举办地,进一步密切与东盟经贸往来,打造地方和企业对接东盟合作新平台,推动湖南和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同月,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一期开园,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箱包服装等行业的优质企业39家,投产企业12家,办理外贸出口资质企业18家。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乘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与东盟深化合作的“东风”,邵阳高质量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以三一智能生态汽车城为代表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工程搅拌机械产销量全球第一;九兴鞋业在越南、缅甸、印尼都设立了生产基地;邵阳纺织机械远销全球;具有核心技术的盖板基板玻璃项目异军突起,聚集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显示功能器件产业;以拓浦精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小家电年产高端厨电400万台,产品销往全球28个国家。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邵阳市拓展东盟地区贸易网络提供了良好基础。
邵阳市委、市政府谋定“二中心一枢纽”大计,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沪昆百里工业走廊,奋力打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湘南湘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际先进水平的“特种玻璃谷”,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地区、非洲的产业集聚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引过来、留得住、走得远!邵阳在政策引领的基础上,加强“育商”力度,让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在邵阳本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融入当地并成为当地的品牌企业或品牌产品,并且形成走向世界的大格局。
2022年以来,邵阳创建优化营商环境110平台,解决企业困难诉求710件,查处典型案例26件。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邵阳经开区审批权限124项,梳理“一件事一次办”380项。全面对接落实“湘易办”建设,邵阳迈入“掌上办事服务新时代”。
寒冬时节,邵阳经开区内,智能厂房、整体车库、重大项目鳞次栉比,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在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数个智能机器人密切配合,它们手里的玻璃方块将从这里走向世界。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盖板玻璃基地,邵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链、强链、延链,28家下游产业链项目被纳入考察范围,吸引投资超过62亿元,“中国特种玻璃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由此产生。
“邵阳市委、市政府很关心支持产业发展,点对点为企业解决问题,包括用工、资金补贴、污水处理等。”邵阳美丽来发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对邵阳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肯定。面对新冠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诸多瓶颈,该公司仍然完成进出口总额约25亿元。
2022年以来,邵阳建立市级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共联系119家重点企业;建立市领导结对联系24名院士和上市公司邵阳籍高管制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市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累计51次,共签约项目267个、金额827.61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6个。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6.22万户,其中实有企业9.5万户,排名全省第二。
邵阳市委、市政府创新出台《异地邵阳商会评优奖励办法(试行)》,举办全球异地邵阳商会会长视频会议暨招商引资推介会、“正和岛百位企业家邵阳行”等活动,推进“邵商回归”工程。在第六届全球邵商大会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推进会上,邵阳市委书记严华诚邀广大邵商回乡投资兴业。截至目前,邵商回乡投资超过3000亿元,占邵阳市招商引资总额近八成。邵阳市多个湘商产业园引进的863家企业,80%以上由邵商投资。
“所有成就,都离不开家乡开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在邵阳东盟科技产业园新办公室里,园区创办人刘纯鹰感慨道。2010年,刘纯鹰就开始思考如何把积累的资源带回家乡、建设家乡。他创办的邵东箱包服装进出口企业协会,帮助50多家本土企业将产品销往海外。如今,刘纯鹰联合老挝、越南、缅甸等国的湖南商会,在邵阳经开区投资50亿元,建设东盟科技产业园,打造邵品出邵基地、对接东盟新平台。
目前,东盟地区由邵商创办的企业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邵阳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的行业规模企业和本土特色优势企业,正在成为对接东盟贸易的“桥头堡”。
在湖南省总体发展框架下,邵阳苦练“内功”,破浪前行,实现了百亿制造企业、百亿工业项目、国家级经开区、千亿园区和上市公司历史性突破……如今的湖南邵阳,正焕发出熠熠光辉。
(本报记者姚羽 参与采写:黄秩、颜瑶)
宁夏银川农村开启清洁取暖“绿色暖冬”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今冬再不用烧炉子、掏煤灰了,实施了‘煤改电’项目,装上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现在屋里暖和又干净,还不用担心煤烟中毒。”杨平广说,前不久,他把家里用了六七年的炉子卖了废铁,院里的煤房也清扫干净变成仓库。
“煤改电”配套设施带来的智能便捷体验也让杨平广很满意。打开手机App,滑动温度调节阀,家里的“温暖指数”可以随意设定并保持恒温。“睡到半夜感觉冷了,躺在被窝里就能调高温度,特别方便。”
像杨平广一样,今冬银川市有很多农户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烧煤取暖”时代,实现了清洁取暖。自2022年4月入选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银川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农村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太阳能+”等热源清洁化改造项目共1371万平方米。目前,已有9230余户农户完成改造,合计面积约110.8万平方米。
实施清洁取暖,费用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平日精打细算的杨平广认真算了笔账:烧煤炉一个冬天最少需要5吨煤,按平均每吨1200元的煤价,需花费6000元左右;“煤改电”后每月电费平均700元左右,采暖季近5个月,需花费约3500元。“这么算下来还是‘煤改电’划算。”
为了让更多村民心里有底,西夏区镇北堡镇德林村党支部副书记贾亮亮的工作笔记上,有一本“煤改气”的“经济账”。“李金荣,220平方米,14组暖气片,32kW壁挂炉,设置水温40摄氏度,10日18点到14日11点半,用气68方,费用126.48元;宋叶儿,140平方米……”十几户村民家在不同面积、温度条件下的燃气量和花费算得清清楚楚。
作为清洁取暖项目的首批“尝鲜”者之一,德林村因距离天然气公司燃气管道接口很近,首选了“煤改气”。从没用过天然气的村民,格外担心燃气费太贵。“一开始我心里也没数,刚通上天然气一周,我就挨家挨户记录,把账算明白了,一天最多40元,一个月花费约1200元。”贾亮亮说,如今通气近两个月,大家用得放心、明白,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陆续报名申请改造。
德林村第一个报名申请“煤改气”的村民喜长录总结现在的生活是:天然气入户,方便又实用,取暖做饭都能用,洗澡热水随时有。不用天天拉煤、时时添火,家里窗明几净,巷道的垃圾箱里也少了清不完的煤灰炉渣。
“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将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替代银川市域内燃煤供热,优化供热能源结构,提升供热质量。”银川市市政管理局供热燃气服务中心行业管理科科长崔明说,待全面完成城区、县城、农村清洁取暖率3个100%目标任务后,可实现每年供暖替代燃煤量115万吨,供暖季二氧化碳减排量118万吨,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达到85%以上。
毅行大道天地阔 |
新征程上的中国将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宏伟蓝图,也向世界发出了共行天下大道、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呼唤。
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新时代中国正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新篇章。
“复兴号”动车组模型——这是习近平主席2022年11月访问泰国期间送给巴育总理的礼物之一。意涵丰富的国礼,映照出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共促繁荣复兴的大国胸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增益世界、造福人类的生动见证。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国际社会高频热词。透过这个窗口,世界聆听新时代中国迈向民族复兴的足音。
“我们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共赢发展,做全球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同各国一起实现共同发展。”从双边会晤到多边舞台,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令人钦佩”“中国是促进世界未来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同中方开展合作没有上限”……在同习近平主席的交流互动中,不少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新认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了更多认同,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有了更多期盼。
过去十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断增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面向未来,中国发展快车将继续向前奔驰,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这是广利天下的担当。一年多来,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32项重要举措稳步推进,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生动践行“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的理念。历经九年耕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结出累累硕果,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这是开放融通的胸怀。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迎接四海宾朋,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谋发展,展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诚意与担当。
这是和谐共生的追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各方在主席国中国的推动下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绘就蓝图。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共建美丽地球,中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方式转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与各国并肩同行。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中国式现代化大道越走越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深刻改写了世界历史进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埃塞俄比亚学者贝尔胡特斯法说,中国式现代化“鼓舞世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当2023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乌克兰危机依然硝烟未散。这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军事冲突”成为地区安全的“灰犀牛”,给全球安全格局和国际秩序带来深层冲击。
当前,人类社会这艘巨轮艰难穿越世纪疫情的波涛,还要面对地缘冲突、霸道强权、通胀高企、能源短缺等逆流暗礁。放眼世界,和平还是战争?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关系人类前途,关乎共同福祉。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实现世界长治久安提出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如今,已有70多个国家对全球安全倡议响应并表示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大国际场合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安全与稳定显得弥足珍贵。”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说,中共二十大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有利于推动各国关系健康发展。
知行合一,以行践言。中国是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纪录最好的大国,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从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到始终倡导和推动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国际争端,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始终如一。
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守公平正义,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面对个别国家热衷“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中国始终倡导开放融通,增进团结合作;面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行径做法,中国在国际上旗帜鲜明表示反对,坚定不移支持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世界形势动荡变革的当下,这些具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助力世界突破“冲突型治理观”的窠臼,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和合共生的正能量。
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说:“中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和谐共处,推动合作与发展,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是一盏希望的明灯。”
“只有汇成大河,奋力地把山劈开,把土划破,才有希望奔向大海”……近期,讲述中国扶贫故事的电视剧《山海情》在多个阿拉伯国家陆续播出,中国人民战贫脱贫的顽强意志和生存智慧在阿拉伯世界引发广泛共鸣。
从影视作品互译互播到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从共赴星辰大海的发展合作到携手迈向复兴的梦想征程,中阿两大文明延续千年相知相惜,命运与共,树立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相向而行、相互成就的典范,也为人类文明和谐共生、包容互鉴带来启迪。
如何找到不同文明以及各国人民和谐共处之道,是习近平主席始终关注的问题。2022年岁末,习近平主席出席中阿、中海和中沙“三环峰会”,谱写中阿关系新篇章,推动中阿文明互鉴进入新境界,也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十年风雨兼程,中国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之道。
从中巴、中老、中柬等双边命运共同体结出丰硕果实,到亚太、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枝繁叶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阐释中国外交政策的关键词,更成为读懂中国与世界相处之道的“密码”。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后,习近平主席相继出席5场多边峰会,与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在国际舞台开展一系列双多边活动,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启新篇。
风尘仆仆的脚步,不辞辛劳的奔忙,海纳百川的气度,天下一家的情怀。在一场场坦诚交流中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在一份份合作文件中汇聚共同发展的合力,在一次次起而行之中回答时代之问,为破解全球挑战贡献良方,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的信心和力量。
奋发有为的外交实践,赢得朋友遍天下,更向世界昭示:中国开辟的是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谋求的是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整体福祉;探索的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未来。
“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这番话,映照着时代的呼唤,更吹响了行动的号角。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托济克说,中国正是基于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状态和规律的深刻理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这是来自一个伟大国家的诚挚呼吁,各国应相互帮助、共建家园。”
历经风雨洗礼,穿过岁月波涛,世界更加深切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巴西新政府开启“团结与重建”之路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在就职演讲中,卢拉呼吁国家团结与社会包容,要求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们放下仇恨。实际上,卢拉自组阁伊始便着意突出“多党联合”特色,新一届内阁37名部长来自9个政党,其中,胜选的劳工党仅占10席。卢拉联合多党组建新内阁的做法符合期盼团结和解、反对政治极化的多数民意,减少了施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同时,巴西经济目前呈现较为稳固的复苏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2年巴西将位列世界第12大经济体,2023年或将重返世界前十行列。而推行再工业化等国家发展规划、减小贫富差距、解决饥饿问题、改善治安环境、增强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等,已成为全国各阶层共识,有利于卢拉政府在这些领域的相关政策措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与支持。
此外,卢拉高度重视对外事务。未来,巴西将通过南方共同市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金砖国家等机制凸显其在区域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利用亚马孙雨林等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资源从气候、生态、环保等领域着手重塑自身全球影响力,巴西国际地位有望得以提升。
巴西舆论对国家的“团结与重建”信心十足,正如政治观察家马塞洛所言,如果卢拉和新一届巴西政府凭借丰富的执政经验和政治能力,在开局之年取得较好政绩,那么目前较为胶着的政治局面必将得到全面改观,拉美最大经济体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分析人士认为,巴西的“团结与重建”难以一蹴而就。在“团结”方面,巴西近年来受到政治极化和民意分裂影响,直至新总统就职日,上届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者们仍试图通过抗议示威等各种形式挑战大选结果,而巴西新一届国会参众两院第一大党均为博索纳罗所在的自由党。
在“重建”领域,巴西经济复苏还在爬坡过坎,通胀、失业等民生问题虽有缓解但仍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饥饿问题已影响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在疫情反复、通胀持续、消费低迷、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等内外因素冲击之下,卢拉推行再工业化和家庭补助金等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和社会平等化措施的计划,可能遭遇更多干扰,巴西民众期待改善就业和收入状况的愿望要变为现实,还需较长时间。
由于近年来巴西遭遇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持续干扰,要实现“团结与重建”的美好愿景,卢拉及其执政团队任重道远。不过,巴西媒体指出,目前,举国上下都对卢拉领导的新一届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经济政策寄予厚望。如果在开局之年政绩出色,卢拉政府和巴西发展前景可期。
外交部发言人: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 |
|
( 2023-01-0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近期,中方宣布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出台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很多国家对此表示欢迎,但有一些国家这几日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包括入境后检测、对阳性人员进行隔离等。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说:“中方发布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后,不少国家反响热烈,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将继续因应疫情形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更好条件,更好保障对外交流合作。”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战胜疫情,同时也认为部分国家采取仅针对中国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一些过度做法更让人不能接受。”毛宁说,中方对试图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达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将针对不同情况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毛宁还应询介绍了中方同世卫组织举行视频会议的有关情况。
她说,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第一时间同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挑战。针对疫情的新变化和抗疫面临的新形势,中国主管部门依法、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了相关信息,并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了中国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
毛宁介绍,日前,中方主管部门与世卫组织专门举行了视频会议,双方就当前疫情形势、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技术议题进行了交流,并同意继续开展技术交流,助力全球早日终结疫情。
“我们注意到,近期多国卫生健康专家表示,中国目前流行的新冠毒株之前已经在世界其他各地传播,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现新的毒株,所以没有必要针对中国采取特别入境限制。”毛宁说,中方始终认为,各国的防疫措施应当科学适度,不应借机搞政治操弄,不应有歧视性做法,不应影响正常的人员交往和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