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冰雪盛会,书写下精彩的中国答卷 |
——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
青海:“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乐享假日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
▲10月2日,读者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的石家庄书城阅读。国庆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享受多彩假日时光。
新华社发(陈其保摄) |
|
![]() |
▲10月2日,一位小朋友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学习滑冰。当日,人们来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滑冰,乐享国庆假期。
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
|
打出“组合拳” 下好“先手棋” |
——中央企业稳增长实践观察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4月份央企效益同比增速出现了负增长。
关键时刻,必须要有关键举措。
国务院国资委推出稳增长10项举措,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进行综合督导、回应企业诉求;各中央企业顶住压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出深化改革、深入挖潜、抢抓机遇等一系列“组合拳”。
努力把疫情造成的产能缺口和效益损失抢回来!今年3月初,吉林市疫情发生后,中国石油所属吉林石化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机制,以工厂为单位实施全封闭运行,1万余名干部职工打响了经营“保卫战”。
坚守换来了稳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吉林石化累计加工原油439万吨,原油加工量和炼油装置负荷率居全国炼化一体化企业前列。这是中国石油发力稳增长的一个缩影。中国石油加快项目建设、稳定油气供应,上半年经营业绩创同期最好水平。
多重考验下,拓展新增长点、抢抓新机遇,成为很多央企的选择。
语音等传统电信业务增长接近“天花板”,加之疫情之下社会信息化支出减少,今年以来电信企业经营压力不小。
“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不动摇,我们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中国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力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统筹个人、家庭、政企、新兴市场发力,上半年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108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助力集团营收、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速。
跨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力同比增长5.2%,累计从海外调回空箱数量同比增长3%,累计服务约9000家中小直客……作为全球最大航运企业,今年以来中远海运全力以赴保通畅,效益再创历史同期最好纪录。
“中建集团积极把握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推动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中建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率。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运行稳字当头,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实现营收19.2万亿元、利润14093.6亿元、净利润108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1%、6.1%。
今年中秋节期间,我国“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国家能源集团新朔铁路装车站依旧繁忙,满载“乌金”的一列列机车根据调度指令奔驰在能源线上。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今年入夏以来,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电煤供应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18个煤矿5800万吨的产能核增。”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说,通过优化煤矿生产组织、发挥煤电协同优势等措施,前8个月企业实现煤炭产量4亿吨、铁路运量3.1亿吨。
8月,持续高温干旱导致四川电力供应紧张。国家电网德宝直流输电线路有了新使命——首次在夏季实施了全天候“反向送电”,最大限度跨省调度电力支援四川。“我们还紧急调集了13个省市的应急发电车支援四川保电,组建了2.5万余人的抢修队伍,有效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央企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发展“基本盘”。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粮食安全牵动人心。中粮集团坚持将资源投向粮油核心主业,加快推进面粉、油脂、炼糖、肉食等布局,进一步保障主粮品种供应链稳定。今年上半年,企业农粮食品海外业务经营量、对国内供应量双增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以往挖掘岗位潜力、线上线下结合等举措基础上,今年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启动了夏季招聘工作。
据国投人力董事长孟书豪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已有95家央企集团和36家地方国资委在“国聘”平台的夏季招聘活动中开通线上专区,累计发布27.1万个招聘岗位,接收简历203万份。
今年上半年,中建集团先后有1万余名管理人员、10万余名建设者逆行出征,在上海市、吉林省、海南省等地建设防疫设施项目456个,提供床位46.9万张。
面对疫情,2022年上半年国机集团下属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大型、中型拖拉机及柴油机产量均创近6年来新高。成绩背后,是中国一拖协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的努力:打通物流运输堵点,运输紧急物资超过9700吨,发运因疫情滞留主机1800余台。
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上缴税费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国资委出台央企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7方面27条举措,截至6月末累计减免房租104.4亿元。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从能源粮食供应保障,到稳就业稳市场主体,再到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央企业“顶梁柱”的责任担当有力彰显。
6月7日,随着最后一车填筑料摊铺碾压完成,国家电投黄河羊曲水电站围堰填筑至设计度汛高程,这一重大节点目标的实现比计划提前了23天。
7月1日,总投资307亿元的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这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战略大动脉,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等行业的投资增速超过了10%。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助力企业保持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优势,也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国家电投新闻中心主任蔺明照说,国家电投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精心谋划投资方向,促进新增投资和存量资产良性循环。
靠前发力,中央企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瞄准前沿,中央企业创新的脚步也在加快。
中国移动科学部署泛在融合算力网络,成立算力网络开源社区,云服务器由24万台增至60万台,促进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国机集团打造“农机云”平台,运用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农机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中国建筑探索5G和区块链技术应用,自主研发的“住宅造楼机”让建设更加智能……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19.7%,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迎来攻坚之年、收官之年。中央企业锁定重点、靶向发力,在多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6月底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
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中央企业不断谋划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近日,应急管理部召开专门会议,研判国庆假期安全形势,布置安全防范工作。
安全生产,“责任田”需要各方面齐心守护。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安全生产责任涉及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当前仍有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偏低、法治意识不强,不能仅依靠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还需各方切实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监管。
安全生产,需要坚持防患于未然。防范事故,必须从大量的事故征兆、苗头、隐患入手。假期期间,强化人员密集场所、索道、景区内车辆、交通、临时建筑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是工作重点。近期,国务院安委会派出16个综合督导检查组,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大检查进行综合督导检查“回头看”。防小过胜于弥大祸,对于各地而言,这是一次查隐患、堵漏洞的重要契机,切忌弄虚作假、应付了事。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要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狠抓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工作底线,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刘夏村、严赋憬)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过个绿色低碳假期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水、粮食、土地等资源,都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加之我国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全球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因素,珍惜身边的资源,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追求。
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是传统,更是一份责任;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是美德,更要见诸行动。
节约低碳,人人有责,也人人可为。出外就餐吃多少点多少,吃不了就打包;点外卖自备餐具,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自带购物袋,做好垃圾分类;随手关灯,合理设定空调温度……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仅不会降低生活质量,而会让生活更文明、更健康。
现在虽然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没有权利浪费,仍要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不讲排场、不事铺张、不比阔气,杜绝奢侈挥霍和过度消费,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度电,每个人都能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节约资源,从自我做起,从这个假期做起。 (记者王明玉、字强)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我国启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 |
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本次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航天驾驶员在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师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
此次预备航天员选拔,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预计1年半左右完成,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他们,用坚守为国庆献礼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国庆假日,记者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只见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止,一朵朵焊花闪烁,一顶顶“安全帽”奔忙,工地上下一片大干景象……
工地上,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工程技术部部长杨阳正在协调工友们进行地下三层建筑的底板结构施工作业。一如往常,清晨6点他就来到工地。在这个假期,他和工地上的千余名建设者一起坚守一线,确保工程进度。
坚守,也是电力工作者职业生涯不变的底色。在浙江安吉,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输电班班长隋志远和工友们也选择在岗位上度过节日。国庆长假期间,输电班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原则,实施定线、定人、定责、定范围,早晚对高负荷线路进行巡检,全面掌握线路的运行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参加工作10余年来,隋志远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假期是在输电运检这个岗位上度过的。父母远在东北吉林,他只好在电话中送上节日的祝福。“做好电力保障,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就是我的职责。”
金秋十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也是许多行业全年任务的攻坚时刻。
当10月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河南许昌市绕城高速公路城区高架桥建设工地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国庆长假期间,为确保施工任务按期完成,230多名建设人员倒班交替作业,24小时坚守一线。
“既然选择了节日坚守,就要用认真的态度交出放心的工程。”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项目负责人卢尔聪说,目前建设人员正在进行高架桥西段第5跨到第7跨的施工。这一段桥梁下穿在建的郑许市域铁路,施工风险大、安全要求高,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卢尔聪而言,国庆假期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早已是工作多年的常态。“在工地上累是累点,但能时时掌握施工情况,心里踏实。”他说。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一座建设中的通用机场正在崛起。国庆长假期间,民勤通用机场及配套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虽是假期,但中铁十九局五公司项目经理张品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工地,“听、摸、看、查、比”,对施工现场进行走访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环节。这个国庆节也是他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二十个国庆节。
千里之外,全长5500米的衢九铁路鄱阳湖特大桥上,铁路桥隧工们也在忙着对桥上的设备进行检修。国庆期间,这里每天都有160余趟客货列车通过,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他们每天都要坚守,与平时一样忙碌。
鄱阳湖特大桥有144个桥孔、14万套高强度螺栓。桥隧工需要通过眼观、敲击等方法判别螺栓是否松动、失效。“现在昼夜温差大,加上列车通过频繁,容易出现钢梁螺栓脱落、锈蚀、开裂等情况,影响大桥的整体安全稳定。”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九江桥工段琵琶湖路桥养修工区工长党颉明说。
这个假期,大江南北,田间地头、建设一线、工厂车间……无数劳动者用忙碌的身影,定格下祖国金秋时节的动人画面,刻录下奋斗中国的美丽剪影。
一穗玉米两本账折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变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天空湛蓝,云团低垂,北疆沃野上,千里青纱帐。道路两侧黑土地上玉米秸秆已泛黄,有的地块玉米棒粗壮正待收割,有的地块已是“人去棒无”。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东郊镇厢兰五村,种了30多年地的“老把式”周春生,正给自家待收的400亩玉米地估产。“预计亩产能达1600斤,比去年增收300斤,目前市价每斤1元左右。”他说,去年村里新添置大型农机,秋整地时将全村土地深翻养足了地力。
“收入主要看产量,去除土地流转和耕作费等1100元,亩纯赚500元。”周春生算了一笔账,他种的大田玉米俗称“笨苞米”,省心省事不费力,主要用于粮食收储、饲料、玉米淀粉和酒精加工等。春耕时种子每斤10多元,播种后除了施肥打药,几乎没啥田间管理,秋收时“按斤卖”,粮贩来收。
十多公里外,望奎县厢白满族乡正白后头村的鲜食玉米已收割完毕。“‘按穗卖’贵在质量、鲜度,抢收期就那么几天,为了减损主要是人工采摘。”海涛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学斌也算了一笔账。他说,市场上鲜食玉米种子每斤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今年亩产约3000棒,合作社加工制成冷冻产品,每棒能卖1.6元至1.8元,去掉土地流转、种植加工等成本,自产自销亩利润约2000元,如果单袋塑封锁鲜,利润更高,他们正为此筹建新生产线。
同为玉米,4倍利润,为何种出天壤之别?望奎县种鲜食玉米,是从邻县青冈“取经”,当地已经形成完备的规模化种植、加工和销售链条。
“关键在于优质种源供给和田间精细化管理,尤其有机鲜食玉米成本更高、种植更辛苦,如良种投入、防虫咬鼠啃、精细收割等,卖到几元一穗并不稀奇。”绥化市青冈县新村乡乡长殷晓光介绍说,全乡鲜食玉米种植从3年前1000多亩扩大到如今5000多亩,农民和新型农业主体在“尝鲜儿”中鼓起了钱袋子,目前乡里正在扩建冷库、新建鲜食玉米浆包和玉米粒等精深加工项目。
鲜食玉米与大田玉米、青贮饲料玉米不同,记者驻村蹲点时手工采摘,这种玉米比大田早收割近一月,玉米籽粒轻掐即可迸出浆汁,鲜嫩甘甜清香。与大田玉米收割后晾晒不同,运输车需在30分钟内将玉米从地头拉到车间锁鲜,剥皮高温蒸煮15到20分钟后,经冷却、速冻、分拣包装和冷藏,全过程控制在6小时以内保持最佳口感,农民在家门口季节性打零工采摘,日收入上百元不等。
“源头在种,根儿却在工业化加工和冷链物流运输,小玉米变‘金贵’倒逼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青冈县旺九玉米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坤曾做过市场调研,他说,全县鲜食玉米加工企业3年内增加了16户。目前,全县鲜食玉米企业已发展到20多户,年加工能力达4亿穗,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
在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内,市民正在挑选塑封鲜食玉米。一位市民说,这跟小时候在田间地头用玉米叶烧着吃的“大苞米”不是一个味儿,孩子早餐喜欢吃,自己也会将其作为减肥餐。身边不少朋友则通过网上直播购买“尝鲜儿”。
如何面向餐桌,既种得好、又卖得好?走进位于青冈县的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巨大的一排排厂房和冷冻基地整齐壮观。公司副总经理尹德才介绍,通过“互联网+”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了鲜食玉米全程质量监控,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20余个城市。
围绕科技、绿色、质量和品牌建设,青冈县当地研发、引进了10余个优良玉米品种,在播期确定、绿色防治、加工速冻、冷藏运输等各环节,推广标准化生产工艺和规程,实现全产业链价值重塑。2019年8月,黑龙江省绥化市发布地方鲜食玉米标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玉米品种、田间管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介绍,黑龙江省是玉米生产大省。截至2021年,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种植规模占全国十分之一。
山东微山:点亮“三原色”促乡村振兴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今年来,微山县成立“三原色”区域党建联盟,着眼“党建红”“发展蓝”“生态绿”,有效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为推动党建示范区内各村加强交流互动,微山县建立了“党建轮值主席”制度,每3个月一轮。通过共过主题党日、共听优秀党课、共商村级规划、共解难点问题等方式,让各村村干部增进了解,提升党建实效。
“党建红”引领“发展蓝”“生态绿”。在推动各村党组织互融的同时,微山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动,适应全县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扶持各村共同投资建设1.4万平方米的智慧渔业车间,引进智能机器人养殖管理系统,实现投饵、水质检测和养殖设备巡检智能化运行。
“通过与各村签订合作协议,不仅解决了企业技术设备升级的资金短缺,还辐射带动各村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吸纳周边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三方共赢’。”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负责人牟长军说。
微山县还抓住微山湖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契机,以文旅融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微山岛镇吕蒙村打造了红日书店、渔木工坊等文化场馆,建设了一批精品民宿;张楼镇湖兴渔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电商工作室,举办“渔湖产品网销夜校培训班”,带动30余户上岸渔民加入网络销售平台。
微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晓娟说:“建设微山湖党建示范区,目的就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让湖区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王阳)
鄱阳湖:为候鸟“留水”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 |
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用水泵将鄱阳湖主航道的水抽至人工水渠,然后输入至碟形湖中(9月28日摄)。 |
|
![]() |
鄱阳湖主航道的水通过人工水渠(画面下方)输入碟形湖中(9月28日摄)。 |
|
黄河奔流泽陇原 |
甘肃绘就黄河保护治理新画卷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大河旧貌换新颜。在甘肃,地处黄河源区的玛曲为黄河年补水超百亿立方米,沿黄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超92%,水土保持率10年提升16个百分点。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补给区。在藏语中,玛曲意为“黄河”。
玛曲能为黄河涵养水源,与其生态系统密不可分:植物根系把土壤变作松软的“海绵”,下雨时吸水,无雨时渗出补充径流。
保护修复草原,是玛曲“黄河保卫战”的关键。
为让草原“休养生息”,玛曲大力推进退牧还草。同时,整治沙丘、覆土种植以治理沙化草原,投放鹰与银狐来防治鼠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
“2012年至2021年,玛曲累计治理沙化草地25.68万亩,沙化草地面积较治理之初下降了30%以上。”玛曲县自然资源局高级工程师马建云说。监测显示,2021年黄河在玛曲入境流量为92亿立方米,出境流量196亿立方米,增加104亿立方米;与2007年相比,补给量增加45.5%。
沿河而下。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青绿的黄河与裹挟着泥沙的洮河在峡谷间相撞,黄绿两色“泾渭分明”。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雨后容易水土流失、泥沙入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则是保护黄河的重要举措。
甘肃省水利厅介绍,甘肃通过兴修梯田、固土保塬等方式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43.95%增长到2021年的60.01%,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历史上曾饱受水患。2012年汛期,黄河兰州段过洪流量达3860立方米每秒,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个市州部分耕地被淹,群众被疏散转移。
2014年,黄河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被国务院确定为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工程涉及4个市州15个县区,治理河道长262公里,概算投资33.98亿元。
在兰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2018年至2020年,黄河上游连遇三个丰水年,工程确保了黄河安澜。”兰州市水务局局长冯康斌说。
黄河变“静”,也在变“净”。
位于兰州市的黄河一级支流雷坛河,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2020年12月,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程竣工。沿岸污水收集汇入城市污水主管网,处理后达标排放。
2021年底,兰州市主城区4个污水厂完成提标扩容。雁儿湾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张磊介绍,该厂的出水标准从一级B升至一级A,日处理规模由26万吨增至30万吨,改善了黄河水体健康。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介绍,在甘肃黄河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共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黄河干流甘肃出境断面水质连续6年达到Ⅱ类,2021年甘肃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8%。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获得母亲河更长久的滋养。
曾经以黄金开发和传统畜牧业为主的玛曲县,开始探索转型路。“80后”藏族青年叁旦告别放牧,开了一家叫“蒋朵”的有机化肥厂。在藏语中,“蒋朵”意为绿色。
“把牲畜粪便变废为宝,用于草原沙化治理,还能减少黄河污染。”叁旦说,公司去年的销售收入达3400多万元。
生态之路也是发展之路。
在老工业城市兰州,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5%,经济发展更绿色。仅在兰州高新区,就有生物医药公司200多家,上年总产值在200亿元以上。
在黄河水的哺育下,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三合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兴盛,4000多亩高标准农田灌溉效率得以提升。
“今年辣椒行情格外好,预计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能破万元。”东湾镇副镇长李晓光说。
黄河之变,更提振了黄河儿女的精气神。
在兰州黄河风情线,两岸绿意葱茏,人们跑步、歌唱、走秀、抖空竹……夜幕降临,晚风拂面,好不惬意。
“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见证黄河30余载巨变的兰州水运集团快艇驾驶员杨世平感慨道。
雄忻高铁山西段正式开工建设 |
|
( 2022-10-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西至大西高铁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约54个月。这是山西省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
雄忻高铁全线设雄安站、雄安城际站、小里站(预留)、保定东站、保定南站、唐县站、望都北站、曲阳站、阜平站、五台山站、五台县站、定襄北站、忻州西站等13座车站。由于线路穿越太行山区,雄忻高铁全线桥隧占比达88%。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主任王俊国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铁路网结构,对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助力山西融入京津冀、服务雄安新区,促进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