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权威发布

05版:权威发布

06版: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07版:权威发布

08版:权威发布

09版:新华关注·各地

10版:新华财经

11版:新华深读

12版:新华国际

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这是28日下午,习近平在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大楼前,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这是28日下午,习近平在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工作者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并同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新华社武汉6月29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28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省长王忠林陪同下,深入武汉的企业、社区调研。
 
  习近平首先来到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在企业研发综合大楼,习近平听取湖北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核心技术攻关情况介绍,仔细察看芯片产业创新成果展示。习近平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先后走进企业激光科技馆、半导体面板激光智能装备生产车间,察看激光技术产业应用展品。习近平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在车间大楼前,习近平同企业职工亲切交流。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不少短板,一些产业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进一步发展必须靠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使命。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精英人才,大家都很年轻,充满活力,我感到很高兴。党中央十分关心科技人才成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尽可能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工作生活环境,让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
 
  习近平随后来到东湖高新区左岭街道智苑社区考察。该社区是一个国有企业棚改还建小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严格落实五级包保制度,形成返岗复工和防控管理相结合的社区稳定保障体系,有序推动居民生活工作恢复正常。在听取湖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后社区治理情况介绍后,习近平强调,2020年武汉保卫战胜利以来,武汉这两年又遇到了多次聚集性疫情,但很快控制住了,没有发生大的反弹。武汉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是好的,经验值得总结。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
 
  习近平走进志愿服务客厅,向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了解基层疫情联防联控机制运行情况,勉励他们把防控一线的篱笆扎结实,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心祥和的生活环境。习近平在社区边走边看,对社区便民核酸采样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表示肯定。习近平强调,在应对疫情的斗争中,无论是应急状态防控还是常态化防控,社区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讲,要靠早发现、快处置,靠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靠社区这个重要基础。要完善社区常态化防控措施,发现疫情后一定要果断,不能迟疑,采取科学严格的管控措施,提高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水平,坚决守住社区这道防线。
 
  智苑社区围绕老龄化突出问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向社区工作者了解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及便民服务等情况,并同前来办事的老年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习近平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社区小广场上,干部群众纷纷围拢过来,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一直牵挂着武汉人民,时隔两年,再次来到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看望大家。疫情暴发以来,广大社区工作者长期坚守在防控一线,承担了大量繁杂琐碎的具体工作,竭诚为社区居民服务,非常辛苦,功不可没。这里,我向大家并向全国广大社区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尤其是要保护好老人、孩子。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我们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社区这个重要基层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习近平指出,当前,疫情还没有见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还很大。坚持就是胜利。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要尽可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想办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少受影响。我们有信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争取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丁薛祥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百年大党推进自我革命纪实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百年大党推进自我革命纪实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丁小溪、黄玥、高蕾、孙少龙、张研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响亮回答——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引领党不断加强革命性锻造,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今天,一个立志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奋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清醒的历史自觉——“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2021年9月,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北黄土高原。
 
  300多年前,明末农民起义在这里爆发,先胜后败。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将反思这段历史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延安整风运动文件,要求全党干部阅读并引以为戒。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常怀“赶考”之心,勇于自我革命,这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淬就的鲜明品格。
 
  “我经常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从历代封建王朝盛极而衰,到历次农民起义先胜后败,再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习近平总书记剖析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留下的命题,深刻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为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当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阶段,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四大考验”严峻复杂,“四种危险”尖锐深刻,党和国家事业又面临着关乎兴衰成败的重要关口。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考,始终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心头。
 
  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当年‘窑洞对’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吗?恐怕还没有。一些领导干部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觉得老是有人监督不自在、干事不方便。”
 
  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从明确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从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两个革命”重要论述,到突出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
 
  深刻的历史自觉,继之以坚定的历史主动。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练就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专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
 
  两天后,在同习近平总书记会晤时,费尔南德斯谈及参观感受:“我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崇高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为人民服务,我们没有自己的利益”。
 
  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科学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利益是敢于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坚定理想信念是自觉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科学理论武装是善于自我革命的思想指引,一切为了人民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动力之源,肩负复兴伟业是接续自我革命的使命担当。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自信:
 
  “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彻底的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西柏坡,“两个务必”的发源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当年召开九月会议的一间简陋土坯房里,同基层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围坐谈心。
 
  当地一名干部提出:“百姓生活在逐渐提高,为什么感觉和我们的距离反而有点远了?”
 
  听了大家的发言,总书记指出:“60多年过去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深刻把握作风问题的关键性、基础性,习近平总书记将作风建设摆到“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以上率下,激浊扬清。
 
  从公款吃喝等具体问题抓起,从月饼、粽子等“小事”查起,违纪必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整治“车轮上的腐败”,纠正“会所里的歪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了自我革命有效途径。
 
  “四风”涤荡而去,新风扑面而来。
 
  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抗击疫情战线、抗震救灾火线……老百姓高兴地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回来了!”
 
  作风关系着党的形象,腐败侵蚀着党的肌体。
 
  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面对中外记者,谈及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态度鲜明:“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短短20余天后,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还未满月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查,成为党的十八大后落马的“首虎”。一场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拉开序幕。
 
  腐败最容易颠覆政权,反腐败需要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铲除“蝇贪”“鼠害”“蛀虫”……“老虎”“苍蝇”一起打,谁也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谁也不是“铁帽子王”。
 
  从“形势依然严峻”,到“依然严峻复杂”,再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及至“取得压倒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笃定前行。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
 
  面对反腐败这一“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主动担起历史重任,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归其根本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
 
  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
 
  全党有核心,中央有权威。“两个确立”为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秦岭,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针对秦岭北麓不断出现违建别墅,习近平总书记4年多时间里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些官员却“阳奉阴违”,致使违建屡禁不止。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终于有效抑制了这股歪风邪气。
 
  一个自然生态问题,暴露出的却是政治生态问题。
 
  关键时刻站不出来,重要岗位顶不上去,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在党不言党,在党不爱党,甚至羞于提及党员身份;党内“讲政治”讲得少了,政治生活被轻视、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党中央每年听取“五大班子”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一系列顶层机构负责人,全面加强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等重大工作的领导……党中央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2017年8月30日,十八届中央巡视圆满收官,标志着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全覆盖,体现了动真碰硬的态度,更体现了制度治党的智慧。
 
  每轮巡视结束,习近平总书记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评判,推动巡视工作不断深化。
 
  继十八届中央巡视探索开展专项巡视、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首次开展“回头看”后,十九届中央巡视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释放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鲜明信号。
 
  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逐步形成,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从制度层面夯实了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四梁八柱”。
 
  自我革命,既要靠制度保障,又要靠思想建设。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在梦想起航地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
 
  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时空变幻、穿越百年,初心如磐、使命如炬。
 
  从延安宝塔山下的革命旧址,到太行深处的革命根据地;从于都河畔的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大别山中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为全党点燃理想之火、信仰之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次次党内集中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
 
  正风肃纪、建章立制、固本培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一套全面从严治党“组合拳”,成就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
 
  不变的“赶考”姿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21年最后一天,北京中南海。
 
  辞旧迎新之际,回望百年大党峥嵘岁月,展望崭新铺就的壮阔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号召:“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就在一个多月前,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百年奋斗的10条历史经验之一,要求“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赶考”永无止境,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放眼全球,在世纪疫情下,世界发展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掌舵“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纵观国内,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引领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稳中求进?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需要拿出怎样的新招实招硬招?创造了减贫奇迹后,如何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审视自身,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政治微生物”还在潜滋暗长,消极腐败和不良作风会不会卷土重来?
 
  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指明方向:“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
 
  “我们如果闭目塞听3个月,恐怕会落后世界一大截。”在一次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咛。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过去先进不意味着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意味着永远先进。
 
  烽火年代里,访问延安后的黄炎培感慨:“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漫漫前路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
 
  新征程上,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激流险滩,全党上下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有能力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理最复杂的线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唯有继续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进一步团结起全党全国力量,凝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江苏镇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接通了一个特别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80多岁的老人崔荣海:“你是我们镇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给总书记带句话——您是全国人民的福星。这些年,咱们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又回来了。”
 
  人们清晰记得,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时,崔荣海挤到人群前,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说:“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老人的由衷赞叹,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党能不能长久执政,主要看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
 
  牢记着“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我们必须顺应民心”,就必须“打虎”“拍蝇”“猎狐”不停步;践行着“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就必须剑指一切引起人民反感、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
 
  从孕育于陕北窑洞中的“人民监督”,到立足长期执政提出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相互辉映,映照着同一个真理——“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更加兴旺,永远发达。
 
  横空出世莽昆仑,砥柱人间是此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必将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党员9671.2万名 基层党组织493.6万个
 
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比上年净增343.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93.6万个,比上年净增11.7万个。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着力锻造先锋队伍,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党员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党员总数比上年增加3.7%,比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增加15.9%。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发展党员总量调控,党员数量稳步增长。2021年,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充分展示了百年大党的青春活力,各行业各领域的先进分子踊跃申请入党,全年新发展党员438.3万名,比上年增加195.6万名。其中,生产工作第一线的231.1万名,占52.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11.5万名,占48.3%;35岁及以下的354.0万名,占80.8%。
 
  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5146.1万名,占53.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女党员2843.1万名,占29.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党员728.5万名,占7.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2012年底相比,大专及以上学历、女性、少数民族党员占比分别提高13.2、5.6、0.7个百分点。工人和农民仍是党员队伍主体,占总数的33.6%。
 
  党员教育管理不断加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健全党员教育工作体系,深入开展讲党课和学习榜样活动,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各级举办培训班177.3万期,县级以上党委集中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430.4万人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严格规范,424.8万个党支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基层党组织不断夯实巩固。全国共设立基层党委27.8万个、总支部31.6万个、支部434.2万个,组织设置更加科学规范。全年178.2万个基层党组织完成换届,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40.8%、77.7%,比上年提高14.3、10.3个百分点;35岁及以下的分别占12.5%、18.2%,比上年提高4.5、5.0个百分点。在党中央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指引下,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干什么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干什么
宣言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又一个七月来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1个年头。历史犹如一条长长的时间河流,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逐浪而去,洗炼那些深沉邃远的恒久叩问。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要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的鲜明宣示,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
 
  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共产党,才能读懂中国。《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觉悟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守护者,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最光明最正义最壮丽事业的奋斗者。
 
(一)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胸怀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描绘未来社会将是每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寄托了人类关于美好社会的全部情愫和渴望;这个理想指明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不必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悲天悯人地憧憬着“乌托邦”;这个理想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它是崇高的、科学的、坚定的,召唤着无数共产党人向往之、奔赴之、笃行之。
 
  近代以来,面对神州陆沉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从未低头屈服强权,从未停止求索光明。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使彷徨无助的先进中国人从世界革命潮流中看到了希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之光。主义犹如一面旗帜,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舍命相随,将理想信念的力量注入东方大国的历史血脉,使沉寂已久的神州大地迎来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推动这个几近亡国灭种的古老民族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革命理想高于天。无数共产党人汇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为了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舍生取义。李大钊在绞刑台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刘仁堪用脚趾血书“革命成功万岁”,王进喜为建设新中国喊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孔繁森用生命兑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诺言……句句千钧、字字滚烫的呼号疾书,映照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和心灵密码。他们是主义的献身者、光明的追寻者,用生命和热血熔铸了理想信念的丰碑,铺就了中华民族不断向上登攀的阶梯。
 
  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和执着,始终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示范带动全党打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在理想信念上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在井冈山上、长征沿线、圣地延安……广大党员干部体悟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基因自觉传承,初心本色更加鲜亮。在改革发展的一线、脱贫攻坚的战场,廖俊波、黄大年、黄文秀……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坚守和风骨。在遥远的边疆、祖国的心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于万里长空久久回响。
 
  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有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一道道“无解题”得到破解,就是因为我们有着“虽九死而不悔”的坚定信念,有着“行千里于脚下”的执着追求。守正道而开新篇,致广大而尽精微。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但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志不改、道不变的铿锵宣示。
 
  理想信念之光照进现实,“东升西降”之势愈加明显,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底气进行人类历史上最有前途的事业、追求理想社会的光荣梦想!
 
(二)


 
  《共产党宣言》郑重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为人民出生入死、同人民休戚与共,党的奋斗和人民的福祉、党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早已深深融为一体。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忠诚人民、奉献人民,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救国、兴国、强国,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寇、反侵略,争民主、谋解放,目的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新国家、新社会。和平年代,党领导人民重整山河、奠基立业,解放思想、改革进取,攻坚拔寨、砥砺奋进,目的就是不断夯实社会主义中国的物质基础,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生活。一个世纪的奋斗和汗水,浇灌出一个花开的国度,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里,书写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人民”二字,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些真挚动情的话语,给全党以方向和指引,给人民以温暖和力量。
 
  千年贫困苦,一朝得梦圆。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壮举。今天,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缺衣少食、物质匮乏的年代,再无饥馑之年、冻馁之患,亿万人民真正过上了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小康的幸福生活。人们感慨,贫困问题,困扰了中国上千年都无法解决,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也没有完全摆脱,在新时代中国得以有效解决,这是最大的“德政”“仁政”。
 
  黎民命攸关,烈火见真金。为了抗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风雨来袭之时,党始终是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民间疾苦声,枝叶总关情。为了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坚决防止资本与民争利,下决心推行“双减”整治教育顽疾,重拳出击扫除黑恶势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立命为生民,奋斗为共富。为了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共同富裕问题,把它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加以推进。既做大做好“蛋糕”,又切好分好“蛋糕”,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创造积累社会财富,不断健全完善分配制度,亿万人民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全体人民奔跑在美好生活的大道上。
 
  “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面向未来,我们党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大本大宗,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


 
  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把根深扎在中华大地上,深扎在民族土壤中。
 
  有外国学者感慨:中国共产党延续了中华民族三千年传统,就是现代的“士大夫群体”。正因为中国历史上向来不缺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中华民族才能魂不灭、志不屈、心不散,才能历经风霜坎坷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历史潮头挺身而出的中国共产党,承继着民族的精神血脉,肩负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期冀夙愿,更以最广泛的代表性、最彻底的革命性、最强烈的主动性,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而奋斗、而斗争,成为中华民族钢铁般的脊梁。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一场场侵略战争的打击,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枷锁,把中华民族推入前所未有的黑暗境地。“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真理所在,毫不旁顾。”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道光,刺穿了近代中国的沉沉暗夜,照亮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中国共产党犹如一团火,点燃了无数国人扭转民族命运的希望,兴起了中国革命的燎原烈焰。
 
  向着民族振兴、文明重光进发,进发!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蕴蓄和积累了坚实雄厚的物质力量。有人说,国家是时间河流上的航船。但航船必须要有定向领航的掌舵者,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前进,使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走向强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努力,经历了一个个正向叠加、积厚成势的阶段,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成了不起的“红火火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用忘我无畏的持续奋斗,让中华民族由贫穷羸弱走向繁荣富强,上演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构筑和夯实了强大显著的制度力量。“大智治制”,周礼、周制保持了周王朝800年的“国祚绵长”,商鞅变法从制度上奠定了秦国一统六合的根基,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革除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制度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根本性、基础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立制创制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国情、历史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逐步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之治”确保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走得稳、走得宽、走得远。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开辟的正确道路,为民族复兴激活和焕发了自信昂扬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芒,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激活了深邃厚重的中华文明、革新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人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伟大斗争中,先后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这是由苦难辉煌铸就的精神丰碑,更是迈向未来、勇毅前行的精神财富,已深深融入党的灵魂、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世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中国,历史性成就振奋人心,历史性变革影响深远,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得到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站在历史的高点瞻望,民族复兴不可逆转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果”,更是新时代主动而为、引领而成之“势”。顺势而为、御风而上,就一定能领略到民族未来碧空如洗的大美苍穹。
 
(四)


 
  人间正道,天下为公。社会主义是正义的事业、光明的事业,来自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希冀,指向人类社会命运与共、势所必然的未来。
 
  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践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行动价值,以自己的奋斗和成就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为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以百年奋斗的“自转”推动世界历史的“公转”。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我们在自己大地上的奋斗,不但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且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革命年代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到建设时期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到改革开放追赶世界发展潮流,都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揽全局、应变局、开新局,使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续写“两大奇迹”,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好,分量越来越重,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壮大着国际上正义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自主探索的“新版”开辟人类文明的“新路”。世界近代以来,现代化是强国富民的必然途径,发达国家在几百年间创造了走向现代化的“西方版本”,但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需要不同国家结合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独立探索。一百年来,在现代化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以人的现代化为价值原点,把时空的压缩性和发展的持续性、结构的全面性和要素的协调性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以胸怀天下的“大道”引领美好未来的“大同”。时间的年轮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的是人间正道,站的是历史正确,赢的是世道人心。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进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是彼此对抗还是相互合作,是封闭隔绝还是开放交流,是独善其身还是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之变”,科学回答“世界之问”,鲜明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思想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共创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华民族是富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一个“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自己、兼济天下、造福世界、传递希望,将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向着人类文明发展前沿蕴含的一切可能性奋进。
 
(五)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风雨、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始终葆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净化、超越和革新自己。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一派衰败凋零到一派欣欣向荣,从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到14亿多中国人民正享受着殷实而幸福的小康生活……永葆党的青春活力,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其中的奥秘发人深省,其中的缘由令人深思。
 
  “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在70多年前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
 
  “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在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第二个答案。
 
  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华而青春依旧、长成参天巨树还岁岁发新的基本逻辑。目睹国内外许多大党老党的兴衰起落,我们无比清醒: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走过建党、兴党、强党的光辉历程,我们无比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
 
  恩格斯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站在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迈向强国复兴的壮阔征程,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执着的目光永远向前,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共同团结奋斗,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021年4月25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并认真阅读文字说明。画作表现的是伤重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宁死不当俘虏的故事,油画上方写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深情感叹。

  湘江战役打响后,陈树湘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率领“绝命后卫师”拼命抵抗,身负重伤被俘,苏醒后用尽最后力气撕开绷带,“断肠明志”,壮烈牺牲。“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正是他和无数红军将士的真实写照。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正是以此为原型创作,将这段慷慨壮歌搬上荧幕。

  2021年4月25日,前往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

  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讲述过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再次深情地讲述了陈树湘率领部队英勇奋战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反复讲湘江战役、讲陈树湘的故事?正如他所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汹涌的江水、猛烈的轰炸、残酷的敌人……夺走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但无法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样的勇气,让那些年轻人像钢铁战士一样,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拼搏?总书记给出了答案——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讲解员胡雅馨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周运良说,总书记来到纪念园,是以行动要求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发扬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

 (新华社记者刘淼)

 
“荒茅田”变成了真正的“花茂村”
“荒茅田”变成了真正的“花茂村”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贵阳6月29日电(记者刘智强、田德丰)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考察,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总书记看院落、进房间,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了王治强,听他讲述花茂村的振兴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的情景就跟在昨天一样。总书记看了我的房子,说建得不错,问我生意好不好,嘱咐我要带领乡亲们发展。总书记很亲切,同大家围坐在院子里拉家常。大家都说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开心。总书记对在场的人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总书记那句话:“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

  这话真是说到我们农民心坎里了,花茂村的乡亲们就是靠着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劳双手干出了幸福的好日子。

  我们村过去叫“荒茅田”,非常贫困,乡亲们脸上难得看见笑容。国家一项项扶贫好政策来到我们村,村里一年一个样,建起了漂亮的黔北民居,田间盖起了温室大棚,一条条通村路、串户路连接起了家家户户。

  总书记的到来让大家干劲更足了。现在村里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19家,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过去我常年在外务工,看到花茂村发展越来越好,2014年,我返乡开办了村里第一个农家乐。总书记来后,我们依靠周围的绿水青山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里逐渐建成陶艺一条街、湿地驿站、乡愁小道等一批旅游项目,我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了。为了接待更多游客,我扩大了农家乐的规模,改造了厨房,隔三差五就要增加几个新菜品,都是使用本地食材做的农家菜,很受游客欢迎。

  除了乡村旅游,村里的蔬菜产业也发展得不错。过去村里很多耕地撂荒,或者种植品种单一,效益不高。后来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享受农机补贴、冷链物流补贴等,种起了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等各种蔬菜。每到春夏时节,田里一片绿色、花果飘香。

  2019年底我们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曾经破烂的“荒茅田”如今变成了真正的“花茂村”。我的农家乐院门口有一面笑脸墙,上面贴满村民的笑脸照片,我想让来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发行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发行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党中央交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工作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给予指导,为编写工作指明正确方向,提供基本遵循。

  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卷,共86万字,图片455幅。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高度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和运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时代高度,郑重、全面、权威地对党的历史作出科学总结,推动全党更好认识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更好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实践证明,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向前进的重要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相统一,集政治性、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全国迄今为止公开出版的读物中,全面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系统最完整的一部党史正史著作。《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权威教材,为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权威的正史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答新华社记者问
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权威的正史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答新华社记者问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本书出版的相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负责人。

  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请问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在我们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可以看得更加完整、更为清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的100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100年,也是艰苦卓绝的100年;是奠基立业的100年,也是开辟未来的100年。在100年的接续奋斗中,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我们党作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最有资格也最有底气向世人讲清楚党的过去、现在、未来,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党的历史,高度重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去年,我们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主要目的就是着眼于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帮助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进一步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编写出版情况。

  答: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党中央交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任务。编写工作于2017年2月启动,前后历时5年多,数易其稿。编写工作始终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作出重要指示,给予重要指导,为编写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8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许多重要意见建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书稿进行全面修改,并再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党史界、理论界专家意见。对反馈的意见建议,我们逐条认真研究,充分予以吸收。这些举措,对于整合研究力量、提高编写水平、保证书稿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编写出版,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的重要成果,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前不久,党中央正式批准《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出版。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卷,共86万字。

  问:请您谈谈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坚持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编写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作出的长篇重要批示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相统一,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注意重大史实、人物、事件、观点的评价与中央精神保持一致,集政治性、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确保导向正确、史实准确、可信生动,为全党全社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权威的正史,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

  编写工作严格遵循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吸收经党中央批准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正史著作的精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这是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提议和悉心指导下编写完成的一部权威党史正史著作,在党内、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受到广泛好评。为保持党史正史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前90年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为基础修订原书稿;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部分为新编写的关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

  编写工作坚持守正创新,在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壮阔历程、开辟的伟大道路、建立的伟大功绩的基础上,聚焦我们正在经历的历史,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党的历史的第四个时期,并明确以党的十八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标志,充分记述和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充分记述和反映“两个确立”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决定性意义;努力体现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点和着力点为纲,带动全书铺展,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等重大问题,在各章中注意用史料进行阐述;努力在行文表述上作出新的探索和尝试,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夹叙夹议、有质有文,既注重讲出历史的本然,又注重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同时注重使用图片的形式增强生动性、可读性,全书共有图片455幅,包括425幅照片、30幅图表。

  问:请您谈谈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出版《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它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全社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提供了一部权威教材。

  今年下半年我们党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的出版,有助于更好地宣传和展示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进对党的认知和感情,进一步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助于全党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有助于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把论文写在沃野上 安徽精心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
把论文写在沃野上
安徽精心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戴威


  田野,孕育了一茬茬丰收;青年,也在广阔的乡村大地上拔节成长。

  近年来,安徽将选调生到村任职作为培养新时代农村建设骨干力量的重要“源头工程”来抓。2018年起,明确要求到村选调生每年至少确定一个专题进行调研。他们走访农户、倾听民声,通过一份份用心用情撰写的国情调研报告记录山乡之变。

“乡村是一所‘大学’”


  “乡村是一所‘大学’,我的摸底考试差点挂科。”共青团当涂县委青少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部长严蓝霆回忆道。

  2019年6月,23岁的他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3个月后,这名选调生迎来了自己的“新学期”——到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初到基层,摆在面前的“考题”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听不懂方言,走村入户还得带上村干部当翻译;村民不信任这个“小年轻”,认为他只是个过客。

  善于学习的他很快找到了“解题答案”:泡在村民家,通过“拉家常”“板凳会”等途径增进和乡亲们的交流,既学了方言,又拉近了与村民的关系。村民们逐渐和这个后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进村之初,我就被村里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蟹塘吸引,一只只硬币大小的蟹苗让人印象深刻。”严蓝霆说,七房村是有名的蟹苗特色产业村,但在村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养殖户对产业发展认识不深、产业高端化条件不够、产业发展前景不明等问题。

  于是,他的“毕业论文”围绕七房村的蟹苗产业发展展开。他深入田间地头,在蟹塘边找问题,和养殖户共话发展;还利用节假日到南京、合肥、芜湖等地参观,学习当地先进经验。

  历时17个月,他撰写出一份既有理论高度又贴合基层实际的调研报告。“只有和村民们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并为他们解决问题。”他说。

“在乡村历练‘看家本领’”


  “出发前,心里很激动,想着自己的‘看家本领’终于要派上用场了。”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委办公室科员梁任坤说。

  2019年,他从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成为一名选调生。当年9月,他被分配至鸠江区沈巷镇八角村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做调查、写报告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看家本领’。”梁任坤说,在校期间他曾多次赴阜阳临泉、安庆岳西、芜湖南陵等当时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开展专项调查。

  学校里的“调查好手”踌躇满志,可现实却给他泼了盆冷水。

  “在村子里做工作、搞调研比想象中难得多。”梁任坤说,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取得当地人的信任。

  “我相信,真诚是会打动人的。”梁任坤说。这个异乡来的年轻人把自己当成了八角村人。

  村里的留守儿童缺少陪伴,他就带孩子们做游戏;稻田里的秸秆起火,他就挥舞着扫帚冲进地里扑火;村里老人用不好智能手机,他就一遍遍地帮他们操作……

  一颗真心,换来一片真情。

  “疫情期间,村民们看我每天吃白煮面,就请我去家里吃饭。”梁任坤的眼中泛起泪光,“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为村子再做点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发现“没有一支作风硬、本领强的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再好的政策、再便民的服务都无法惠及群众”。于是,他将选优配强村居干部作为调研报告的重点。

  白天村里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梁任坤就利用晚上时间,骑电瓶车到村干部家,聆听他们的心声。

  梁任坤说,村干部提出了很多中肯建议,他调研报告中的部分建议也已经被采纳。

  “在乡村,我历练了‘看家本领’,更体会到与群众血肉相连的重要性。”他说。

  “回乡,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20年12月,安徽省太湖县小池镇红星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方彬彬第一次来到红星村。

  一进村,他就感到莫名的亲切,这里和90公里外自己长大的村子太像了。“一样数不尽的风景,一样质朴可爱的乡亲。”他说。

  2020年,方彬彬从安徽理工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这个“山里娃”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转身回到家乡太湖县。

  “从小我就有个愿望,让更多人知道我的美丽家乡,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说。

  乡间田野,让他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吃农家饭、说农家话、干农家活,到村任职一年多时间,他白天上门联系村民打疫苗,晚上到组宣讲乡村振兴,暴雨来袭时紧急转移受灾村民……

  “山里娃”很快适应了红星村的环境,也成了村民们的“身边人”。

  “我们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还有文化旅游资源——京剧宗师堂。”方彬彬说,在红星村的青山绿水中,他发现了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利用家乡的美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他说。

  于是,如何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小镇成了方彬彬研究的课题。

  酒香也怕巷子深。调研中,他发现,宣传一直是制约这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短板。为进一步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他开始学习其他地方成熟的宣传方法,还学会创办公众号,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游客。

  “欢迎来红星村休闲旅游,打折哦。”采访结束,方彬彬不忘向记者打起“广告”。一年多时间,他早已把他乡当成故乡。

     新华社合肥6月29日电

 
韩正在山西调研并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题座谈会强调 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韩正在山西调研并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题座谈会强调
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
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太原6月2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到山西太原调研,主持召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题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抓好煤炭保量稳价,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扎实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韩正在认真听取山西省和有关企业、研发机构负责同志发言后指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守牢能源安全底线,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物价保民生作出贡献。要坚持远近结合、先立后破,尊重市场规律,加强政府调控,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要促进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问责,确保抓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扎实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切实保障民生用电和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座谈会后,韩正前往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情况。韩正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深度开发和转化应用。要加强统筹谋划和资源整合,着眼煤炭开采、加工、利用的整个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韩正来到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考察碳化硅材料产业化技术能力建设情况;走进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潇河园区,察看绿色智能建筑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情况;前往山西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考察计算机、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应用情况;走入先进计算太原中心,了解中心建设发展情况。韩正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深入挖掘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应用导向,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二〇二二年春季学期毕业典礼 陈希出席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二〇二二年春季学期毕业典礼
陈希出席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9日举行2022年春季学期毕业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出席毕业典礼,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本期毕业学员854人。毕业典礼上,6位学员代表发言。大家一致反映,通过四个月学习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统接受党性教育和能力素养培训,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所具有的强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政治信仰更加坚定,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工作本领都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大家一致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谆谆教诲,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〇二二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 聚焦“媒体的社会责任”
二〇二二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
聚焦“媒体的社会责任”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白瀛、马卓言)2022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北京时间29日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召开。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围绕“媒体的社会责任”主题展开交流。
 
  中国记协主席何平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局势复杂动荡,人类社会面临重重挑战。中国记协愿与各国记者组织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引导新闻媒体恪守社会责任,通过客观的报道、科学的判断、理性的分析,凝聚各国民众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共识和信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主席团轮值主席、哈萨克斯坦记联秘书长巴扬·拉玛扎诺娃表示,当前已进入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时期,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记者应掌握核查事实的方法,对个人言论和祖国命运具有责任感,成为热心、坚强、具有法律素养和政治素质的人。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由中国记协主办,本次是第五届,由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思扬主持。“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是中国记协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记者组织于2019年共同发起成立的,平台官网也于29日正式上线。
 
8部门印发《意见》: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
8部门印发《意见》: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退役军人事务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启动优抚医院改革,更好满足残疾退役军人等优抚对象供养和医疗需求,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

  《意见》强调优抚医院是担负特殊任务的福利性公立医疗机构和优抚事业单位,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坚持优抚属性、坚持融合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特色鲜明、满足需求、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优抚医疗体系。

  《意见》明确要强化优抚医院发展定位,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思路,做精做强特色专科品牌;要聚焦优抚医院主责主业,高标准完成需要常年医疗或者独身一人不便分散供养的一级至四级残疾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患严重慢性病的残疾退役军人和带病回乡退役军人等对象的集中供养和收治任务,并积极为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或优惠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意见》提出要将优抚医院融入医疗卫生体系,享受政府办公立医院相关政策;在统筹规划各地医疗机构建设时,将优抚医院纳入相关区域建设规划一并考虑;支持优抚医院参加当地医联体建设,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开展优抚医院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与当地其他公立医院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综合考量优抚对象需求及公共医疗资源分布,合理规划优抚医院布局,提高省域服务能力,强化跨省域服务辐射功能。

  《意见》着眼激活优抚医院内部发展动力,推出多项改革举措。指出要开设人才招聘引进绿色通道,探索灵活用人机制,鼓励引导高素质人才向优抚医院流动;要纳入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范围,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水平;要参加属地政府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优抚医院设置不同指标和权重,提升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意见》从健全政策规章、开展对口帮扶共建、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强化组织实施的具体举措,切实推进优抚医院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通信行程卡 取消“星号”标记
工信部:通信行程卡
取消“星号”标记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29日从工信部获悉,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支撑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广大用户出行,即日起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
 
推动新时代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亮点解读
推动新时代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亮点解读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孙少龙)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

  6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全文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规则共计7章56条,包括总则、组织设置、领导体制、工作职责、履职程序、管理监督、附则等内容,是一部规范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的基础性中央党内法规。

坚守职责定位


  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

  规则深刻把握党中央关于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强化派驻监督的政治要求,坚持派驻机构职责定位,突出“两个维护”,为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提供制度保证。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定位、突出政治责任,是规则的突出亮点。

  以坚守政治定位为例,规则明确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地方各级纪委监委实行派驻制度,派驻机构是派出机关的组成部分,与驻在单位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要求派驻机构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组织自上而下的监督功能,不断增强“派”的权威。

  “规则牢牢把握派驻监督政治使命,明确派驻机构的工作职责、履职程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这有利于推动驻在单位特别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规范组织设置


  党章和纪委工作条例、监察法对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作出了基本规范。规则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纪委工作条例、监察法的规定细化、具体化,对各级各类派驻机构的设置方式、议事决策以及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职责等作出系统规范。

  在规范各级各类派驻机构设置方面,规则既把握共性,明确纪委监委向本级党和国家机关、所管辖的国有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又区别个性,对国有企业、普通高等学校等单位不搞“一刀切”,强调可以按照规定派驻纪检监察组,或者依法派驻监察机构,派驻监察专员并设立监察专员办公室,与驻在单位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合署办公,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

  与此同时,规则还强化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监督专责,明确其按照规定担任驻在单位的党组(党委)成员,履行监督专责,不分管驻在单位工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这样规定既有利于派驻机构贴近监督,及时掌握驻在单位的相关情况,又可以确保派驻机构一心一意开展监督,防止因利益羁绊而不敢、不愿监督。

  此外,规则规定派驻机构的领导机构是组务会,明确组务会的人员组成和职责任务,对于提高派驻机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完善领导体制


  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关键所在。

  立足中央党内法规定位,规则对各级党委健全派驻机构设置、干部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听取纪委监委关于派驻监督工作汇报等作出规定,要求驻在单位主动向派驻机构通报重要情况和问题,为派驻机构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规则明确,派出机关对派出机构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同时规定了纪委常委会、派出机关分管领导和派出机关相关部门对派驻机构进行领导指导的职责任务,具体规定了派出机关监督检查部门日常联系的6项内容、“室组”联动监督的6个方面、“室组地”联合办案的5个事项以及“组组”协作的6项工作。

  规则还明确,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内设纪检机构进行指导检查,如督促、支持内设纪检机构发挥职能作用、协调人员力量开展监督执纪工作等。特别是充分发挥垂直管理单位组织制度优势,专门规定派驻垂直管理单位的纪检监察组对驻在单位各级纪检机构的工作进行统筹,推动各级纪检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监督责任。

  “规则注重发挥机关纪检监察工委、派驻主管部门纪检监察组的协助职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规则规定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审理有关派驻机构审查调查的案件,明确派驻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纪检监察组按照规定协助派出机关加强对相关派驻机构工作的指导,推动派驻机构提高办案质量,形成监督合力。

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履职程序


  规则分别在第四、五章对派驻机构的工作职责、履职程序作出明确和细化,以此促进派驻机构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尽责。

  在监督重点上,规则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将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等作为重点监督对象,通过管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规则对派驻机构的监督方式进行了细化,规定派驻机构应当通过参加会议、谈心谈话、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监督,发挥近距离常态化监督优势。同时规则强化了报告制度,明确把报告作为强有力的监督抓手,要求派驻机构及时向派出机关报告重要问题、重要事项。

  在履职程序一章中,规则对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会商沟通制度、通报情况制度作出规范,细化规定了派驻机构协助驻在单位开展内部巡视巡察的具体内容,推动压紧压实驻在单位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更好实现对所有监督对象的监督全覆盖。

  规则对派驻机构线索处置、立案审批、措施使用、审理、党纪政务处分、问责、移送起诉等执纪执法流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了报派出机关审批或备案、报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批的事项,推动派驻机构在法治轨道上履行职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介绍,规则特别规定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中的正职领导干部立案和副职领导干部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立案的,应当报派出机关审批,体现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制约和监督。

强化管理监督


  规则针对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创新制度安排、完善体制机制,对派驻机构自身建设提出严的措施和要求。

  规则首先强调派驻机构要带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同时要求派出机关严把派驻机构干部入口关,加强对派驻机构干部的选拔任用、人员交流、考核培训,不断提升派驻机构干部能力素质。要求健全内控机制,规定派驻机构完善回避、保密和过问、干预案件登记备案、办案安全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此外,规则强化对派驻机构干部的管理约束,要求派驻机构接受派出机关同级党委巡视巡察和派出机关的管理监督,自觉接受驻在单位监督,强化派驻机构自我监督,对存在违规违纪违法和失职失责行为的,严肃追责问责,切实防治“灯下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负责人表示,通过制定规则给派驻机构定制度、立规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对于更好发挥派驻机构政治监督职能作用,推动新时代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努力创未来 香港多姿多彩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
一起努力创未来
香港多姿多彩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6月29日在香港街头拍摄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      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大街小巷国旗、区旗飘扬,中环码头行人天桥挂满大红灯笼,维港海面渔船浩荡巡游,新界居民架起传统大型花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在维园荡漾……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香港到处洋溢着喜庆氛围。
 
好戏连台迎庆典


 
  28日上午,香港蓝天白云,天朗气清。香港渔民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渔船维港巡游启航仪式在尖沙咀码头举行。
 
  尽管天气炎热,活动仍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家住大埔的郭先生和家人一早就来到码头,兴奋地在渔船边自拍“打卡”。“今年的渔船装扮得格外喜庆!”
 
  巡游开始后,25艘渔船组成的船队分为5个方阵,浩浩荡荡从尖沙咀出发。每艘渔船的船头和船尾,都飘扬着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
 
  香港渔民互助社主席、“80后”杨上进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子弟。在启动仪式上,他与现场观众高唱国歌。他说:“祖国是我们的‘家’。感谢国家对渔民的关心和扶持,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金紫荆广场、尖沙咀文化中心、启德邮轮码头等标志性地点,由香港21个省级同乡社团联合主办的千名青年“快闪”庆回归25周年活动火热上演。参与活动的青年身着统一服装,共同唱响《歌唱祖国》,用嘹亮的歌声、青春的姿态表达爱国爱港情怀。
 
  “在‘快闪’歌唱中,我感受到了广大香港青年对于祖国的热爱以及大家精诚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青年委员会主任洪定腾说,我们将继续歌唱美好生活,一起努力创未来、开新篇。
 
  紫荆文化集团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型主题展,6天吸引超过2.5万人次参观。
 
  为庆祝香港特区成立25周年而拍摄的电影《一样的天空》日前上映。影片监制庄澄说:“香港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这部电影可以激发香港同胞的家国情怀,努力拼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城一片“中国红”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这狮子山下冲线,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曲《前》,大厦玻璃幕墙上张贴着圆形红色节庆海报,市民林先生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林先生从西环坐着一辆车身上印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标语的有轨电车来到铜锣湾。在香港街头,不少巴士、电车已换上红色“新装”。“电车不时发出‘叮叮’声,缓缓驶过湾仔街头时,与电车站的节日装饰交相辉映。”他说。
 
  在港岛利东街,在九龙尖东街头及柏丽大道,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挂满街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鲜艳,路过的市民抬头便可见到一片“中国红”。不少香港市民拍下照片、视频发到网上,受到网友好评:“场景太震撼了”“振奋人心”……
 
  夜色中的香港喜庆祥和。位于西九龙的香港最高建筑环球贸易广场,位于港岛的新鸿基中心、中环广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演绎起灯光秀,让灯火璀璨的维港更加五彩斑斓,展示着“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
 
  7月1日起,大型多媒体汇演“幻彩咏香江”特别版之“维港光影汇演”将正式推出。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特意设计制作的灯光汇演,不仅有更多建筑加入灯光表演,更增添多种元素,为市民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
 
  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程鼎一介绍,新增元素包括在维港两岸多个地点设置多元灯光效果,在特区政府总部外墙及立法会大楼天台设置独特光影,多艘天星小轮换上新装在夜景中闪烁。
 
各界人士共欢庆


 
  市民和社会团体以多种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祝福香港,紫荆花开娇艳,康庄大道,就在面前……”香港词曲作家朱吴妮娜与朋友们共同创作了这首《祝福香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好,香港才能好。”她说,希望用歌曲表达对祖国、对香港浓浓的爱。
 
  “相比于往年,今年我参加庆祝活动时感觉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北京冬奥会中国香港代表团旗手、短道速滑运动员朱定文说,今年他以一名参加过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身份来参加庆祝活动,感受很不一样。“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为更多香港青年带来正能量。”
 
  “我们以‘海报+灯饰+旗阵’方式,让‘荃城尽带中国红’。”荃湾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筹委会秘书长华美玲告诉记者,荃湾的庆祝活动共有18项,除了节日主题装饰,还有文艺汇演、普通话朗诵等。
 
  各界期待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将于7月1日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刘德华、谭咏麟、谢霆锋等多位香港知名艺人将为观众奉上精彩演出。
 
  “26日我第一次去了红磡体育馆进行现场排练。场馆宏大气派,舞台美轮美奂,整体演出的视觉效果令人震撼。”香港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说,对文艺晚会的演出充满期待,坚信在中央的支持下,新一届特区政府将带领香港“开新篇”,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采写记者:刘欢、查文晔、陆敏、林宁、韦骅、黄茜恬、苏万明、李柏涛)
 
    新华社香港6月29日电
 
 
相近相亲 携手同行 澳门各界祝福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相近相亲 携手同行
澳门各界祝福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新华社记者刘刚、李寒芳
 

 
  入夜,澳门街头的户外大电视屏亮了起来,巨幅字幕“祝福香港 明天更好”映入眼帘。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澳门用这一闪亮方式表达对香港美好的祝福。
 
  “澳门香港 携手前进”“大湾区 大未来”,相继闪现的字幕凝聚着澳门各界对未来的期许,期待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能够紧密联动,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更广阔舞台上追梦、筑梦、圆梦。
 
对香港充满信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澳门各界对香港取得的成就表达祝福。
 
  曾在香港工作的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长期关注港澳经济发展。“作为近邻,我们看着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稳步发展,根基打得非常牢。”他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从各项报告和分析可以看出,香港在吸引外资方面仍稳居全球前列。受益于国家支持,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
 
  何敬麟坚信,随着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落实,香港将发展得更好。
 
  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表示,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议展览中心,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会展业背靠内地发展迅速,珠宝展、钟表展、美容展等成为区内最顶尖的展会。他说,有国家支持和香港各界共同努力,相信香港明天会更好。
 
携手打拼一家人


 
  在科技事业发展中,港澳与内地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谱写出一段段佳话。
 
  2011年,由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这是澳门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介绍,当时我们从香港一所大学请了一整支团队,为这个重点实验室构建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港澳各方面交流紧密。庞川表示,两地高校在科研人员交流、科研合作、实验室交流、学生联合培养,以及共同申请国家科研项目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基础。“期待今后这样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更加扎实。”
 
  对于香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马志成赞不绝口。“回归祖国之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体育事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他说,香港以“中国香港”名义参与的国际体育赛事越来越多,成绩也越来越好。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致力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体育盛事之都,这些方面值得澳门学习。
 
融入大局一起向未来


 
  澳门各界认为,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港澳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等为重点,更好、更快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何海明期望未来港澳会展业界主动参与区域合作,通过“一会展两地”、智慧会展等模式推动大湾区会展合作。
 
  在庞川看来,香港和澳门的高校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也受制于两地自身的产业支撑较少等困难。“未来港澳大学的科技发展需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科技企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发挥港澳大学转接国际化科研成果的优势。”他也希望港澳高校能携手把握机遇、加速自身科研进步的同时,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马志成对将于2025年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充满期待。“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国家最高水平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对港澳很大的鼓舞。”他说,希望可以借助举办全运会的契机,提升港澳大众体育的参与度,促进粤港澳三地体育产业深度合作,带动民众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何敬麟认为,港澳都是国家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两者可以错位互补发展。“期望未来港澳充分发挥各自拥有的国际平台作用,在会展业、旅游业、金融业等方面联动发展,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他说,祝福港澳明天更美好!
 
     (参与采写:郝雨晴)
 
      新华社澳门6月29日电
 
内地对港供电累计突破3000亿千瓦时
内地对港供电累计突破3000亿千瓦时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据新华社深圳6月29日电(记者王丰)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截至6月28日,内地通过南方电网向香港输送电量累计突破3000亿千瓦时,达到3043亿千瓦时,约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对港供电的电力主要来自大亚湾核电站。自1994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大亚湾核电站每年为香港供电超过100亿千瓦时,至今已连续供电28年。目前,南方电网通过11条高压输电线路与香港联网,把大亚湾核电站近80%的发电量输送到香港,并提供调峰调频和事故应急服务。

  “28年来,我们持续为香港输送100%的清洁能源,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亿吨。”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黄河介绍,清洁、高效、可靠的核电为满足香港电力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全力保障对港供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投资1.8亿元,对相关线路和设备开展防风加固改造,使其抵御台风能力提升至15级上限。

  1979年,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开始向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购电,1996年后不再从香港购入电力(蛇口工业区除外)。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来自内地的电力第一次输往香港,1996年后开始向香港“单向”输送电力。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粤港两地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工建设500千伏皇岗输变电工程,完成4条高压输电线路和深圳变电站的改造升级。届时,内地对港最大供电能力将由现在的170万千瓦再提升六成,紧急支援能力最大可达270万千瓦。

 
大熊猫牵起的川港情缘
大熊猫牵起的川港情缘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饲养员郎舜筠在抚摸大熊猫(6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新华社记者余里
 

 
  “崽崽,来吃饭了。”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的饲养员郎舜筠亲切地呼唤着,将切好的胡萝卜、馒头等端到大熊猫的圈舍。
 
  神树坪基地青山绿水环绕,位于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这里是大熊猫的家园,也是香港姑娘郎舜筠的第二故乡。
 
  吃过美味的午餐,几只大熊猫幼崽爬到树上,踏踏实实地做起了“美梦”。“我在神树坪基地工作两年了,因为疫情影响,已经很久没有回香港了,但在这里处处看得到香港援建的痕迹,感觉特别亲切。”郎舜筠说。
 
  郎舜筠在香港土生土长,从小就喜欢大熊猫,长大后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香港海洋公园当了一名大熊猫饲养员,负责照顾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熊猫。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为庆祝香港回归,中央政府决定向香港赠送一对大熊猫。从此,四川与香港围绕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9年5月,大熊猫“安安”“佳佳”正式与香港市民见面。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国宝风采。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又赠送香港第二对大熊猫“乐乐”和“盈盈”。两只大熊猫都是2005年出生,跟“安安”“佳佳”一样来自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2016年,大熊猫“佳佳”离世,终年38岁,是迄今全球最长寿的圈养大熊猫。现在,“乐乐”“盈盈”和“安安”一起,生活在香港海洋公园。
 
  因大熊猫结缘的不仅川港两地。2015年,郎舜筠在陪着“盈盈”回四川卧龙老家“相亲”时,在神树坪基地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动物管理部部长董超,两颗年轻的心因为熊猫走到了一起。2018年,郎舜筠嫁到四川卧龙,成了四川媳妇。如今,他们已有一个4岁的儿子,组成了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带来巨大损失,卧龙核桃坪基地全部被破坏,通往外界的道路严重受损。因大熊猫与四川结下深厚情谊的香港,决定援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及相关设施,共计23个灾后重建项目,援建资金约14.22亿元人民币。
 
  2016年5月11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华大熊猫苑顺利开园,标志着香港援建卧龙的灾后重建工作全部完成。为感谢香港的帮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和都江堰基地向香港市民永久免费开放。
 
  “虽然暂时不能回香港,但我很想念‘乐乐’和‘盈盈’,经常会跟香港同事分享大熊猫的相关工作心得和最新资讯。”郎舜筠说。
 
  以大熊猫为媒,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香港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交流。往年大熊猫进入发情期的时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会特意派员赴港,为公园动物护理和兽医团队提供协助。近两年因为疫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无法赴港,不过双方很快就制定了替代方案。
 
      新华社成都电
 
 
白云过山峰 明珠焕新彩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白云过山峰 明珠焕新彩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任仲平


  

(一)


  漫步金紫荆广场,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着日出、冉冉升起;登上太平山顶眺望,繁忙的都市和静谧的大海点点流光、处处溢彩。香港,这片海风吹拂的热土,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传承百年的大坑舞火龙,饱含对平安健康的祈愿;庆回归帆船赛盛大揭幕,寄寓奋楫扬帆的祝福;少年警讯读书分享会,以琅琅书声涵养家国情怀;基本法法律论坛、紫荆文化国际论坛,以真知灼见共谋美好明天……一场场庆祝活动,回顾香港回归以来的非凡历程,共话持续稳定繁荣的香江故事,凝聚开启良政善治的磅礴合力。

  时光流转,明艳的紫荆愈加繁盛。旺角的霓虹缤纷闪烁,中环的招牌密集林立,跑马场的赛道激动人心,伶仃洋的大桥互联互通……经过岁月洗礼,活力之都风采浪漫依然。

  尘霾洗净,动人的诗篇再写华章。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选举制度修改完善,爱国爱港力量空前团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坚实,“一国两制”事业开拓前行……穿越风云变幻,南海明珠光华更胜往昔。

  廿五载香江奔涌,共前行紫荆花艳。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习近平主席话语铿锵:“25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

  1997年-2022年,四分之一个世纪,时间见证前行: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各项民生事业大幅改善……白云过山峰,明珠焕新彩。走过25年不平凡的历程,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二)


  2012年12月,广东深圳,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同志铜像并敬献花篮后,有香港记者问:“习总书记,有没有话要对香港同胞讲?”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清晰有力:“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

  风起南海之滨,潮涌香江两岸。2022年6月22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畔的西九文化区,状似金色方鼎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5年前,正是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关怀、亲自见证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签署了《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

  不只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军澳海水化淡厂、香港儿童医院、中环湾仔绕道工程……一个个功能先进、恢弘大气的工程项目,写下香港繁荣发展的注脚。这一切,凝聚着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这是举旗定向的指路引航。明确“‘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是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宣示“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指出“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一国两制”实践和香港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迈上新台阶。

  这是高瞻远瞩的发展谋划。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建设;从粤港澳大湾区由蓝图变为现实,到港珠澳大桥顺利开通;从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香港正式接入国家高铁大网络,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陆续建立并持续完善;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给香港长远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香港聚焦“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开启新一轮发展进程。

  这是温暖人心的亲切关怀。犹记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莅临香港,49个小时、20场活动,足迹遍及港岛、九龙、新界;犹记在发表新年贺词等多个场合,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香港、祝福香港,牵挂着香港同胞。“祖国不断繁荣富强,必将为香港、澳门发展打开更加美好的前景”“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中央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抗击疫情”“祖国一直牵挂着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眼前的困难一定能够战胜”……谆谆嘱托、殷殷期待,体现了对香港的高度重视、对香港发展的坚定支持,诠释着“香港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的深厚情怀。

  立法会议事厅,国徽高悬;中小学校园里,国旗飘扬……香港邮政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发行的四枚纪念邮票上,分别印有“稳”“定”“繁”“荣”字样。香江两岸,气象一新。习近平主席以深邃宽广的眼光洞察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以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的顶层设计和战略举措,夯实香港发展新基础,引领“一国两制”新实践。一个政治民主、法治健全、自由开放、包容和谐、繁荣稳定、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必将更好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


  广东深圳仙湖植物园内,香港回归纪念林郁郁葱葱。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几千名深圳和香港青年在这里,按照中国版图的轮廓种下1997棵土沉香树以志纪念。25年过去,小树苗长成大树,已是亭亭如盖。“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恰似树苗在风雨中经受洗礼,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香江之畔,潮起潮落,前行脚步更加坚定:回归以来,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港股市值从3.2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内最高的58.6万亿港元,外汇储备从928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5月的4650亿美元,香港在全球法治指数中的排名从六十多位上升到第十九位,人均预期寿命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榜首。

  狮子山下,生生不息,发展优势更加彰显:自1997年以来,香港连续25年获评“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1年度报告》评估中,香港在“国际贸易自由”及“监管”上继续位居首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排名从去年的全球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

  25年风雨兼程,书写“香港故事”,创造“香港传奇”,这颗璀璨的南海明珠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有外国观察家感慨:“25年来,尽管香港面临各种挑战,但始终展现强大韧性,多次化危为机,变得更加强大。”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举。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个时期,受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反中乱港”活动猖獗,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严重损害法治,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来自香港的全国政协委员吴良好回忆:“当时许多人痛心地问:香港怎么了?香港怎么办?许多人流泪,那是愤慨的泪,是悲伤的泪。”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关键时刻、紧要关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

  一法安香江,香港国安法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安才能民安,国安才能港安。中央以雷霆之势出台香港国安法,香港维护国家安全“不设防”的历史得以终结。今日之香港,告别动荡不安的局面,社会逐步安定,市民期盼已久的安宁生活得以恢复,爱国爱港旗帜高高飘扬。正如有香港市民所说,“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这一“定海神针”让香港迎来朗朗晴空。

  选规护远航,新选举制度成为开启良政善治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强调,“爱国者治港”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新选举制度落地后,选举委员会选举、第七届立法会选举、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相继顺利举行。跳出政治操弄泥淖,回归选贤与能、为民做事初心,今日之香港,“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一支爱国爱港、担当作为、精诚团结、为民服务的爱国者治港队伍初步形成。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事实证明,有伟大祖国的坚强支撑,有全体香港同胞的携手努力,香港就没有抵御不了的风浪,就没有过不去的沟坎。

  “寻梦者启程起跑线,在这狮子山下冲线,愿这香港同心一起创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唱出了香港市民历经风雨见彩虹、携手同心向前进的共同心声。走过二十五载,香港拨云见日,再次扬帆起航。

(四)


  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有着坚实基础。

  被网友誉为“护国歌校长”的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不久前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咖啡往上流》的文章,讲述年轻人经营一间咖啡小店,“虽然忙得天昏地暗,心里却是阳光满溢”。“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未来”的能量。

  25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一国两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排名第一、人才竞争力位列亚洲第一……一项项“高居榜首”的数据,折射出“中国香港”四个字的含金量。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认为,“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具有特殊地位,香港作为世界领先城市,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砥砺前行,繁荣稳定的基础更加坚实。随着社会恢复稳定、经济持续复苏,香港重新走上发展正轨,所具有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和人才众多、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优良等特色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从跌出前五到重返前三,实现“U形”反转;香港国安法实施至今,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6500亿港元,较实施前同一时期增加超三成;超过9000家内地和海外企业在香港设立公司,许多企业继续扩大在港业务……今天的香港,分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正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重新出发,同创未来的合力更加凝聚。“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经过风雨波折,广大香港市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再也经不起折腾与内耗。珍惜香港这个家,是所有真正关心香港、爱护香港的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期盼和共同责任。难忘2021年国庆,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广场,当《我和我的祖国》的乐声响起,数百名市民放声高歌,手中挥动的五星红旗与巨幅国旗交相辉映,融汇成欢腾的红色海洋。今天,香港社会正气上扬、市民爱国真情流露,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治,“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近日,电视剧《狮子山下的故事》热播。一座城、两代人、四个家庭,在时代的浪潮里风雨同舟,在跌宕的岁月中携手并肩,“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回望历史,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奋力打拼,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人们相聚狮子山下,“理想一起去追”,这才有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香江传奇。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是了不起的,香港同胞是了不起的。有25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有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我们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五)


  习近平主席强调:“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打开更大空间。

  25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南海之滨,新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以来,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大世界级跨海工程加速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快形成,“1小时生活圈”便利着三地居民的往来交流。今天,世界夜景卫星图上,从广州、深圳延伸至香港、澳门,璀璨的灯光连成一片,交相辉映。联通四海、拥抱五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将为香港腾飞积蓄新的势能。

  祖国的繁荣昌盛,正是香港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的机遇所在。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翻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香港的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跃然纸上。今天的祖国高度开放、日新月异,足以凭国家之大、活力之盛,为香港增优势、拓空间、破难题提供强大动力。

  祖国的繁荣昌盛,也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底气所在。2022年3月2日上午,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满载防疫物资的“中央援港 同心抗疫”铁路班列开出,驶向香港。一样的关爱,一样的支持,宛如60年前开启的那段深情往事:从1962年起,除大年初一之外,内地每天向港澳开出三趟供应鲜活冷冻商品的特快列车,被港澳同胞称为“生命线”。从“三趟快车”到援港抗疫,从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一如既往的殷切关怀,饱含着内地人民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谊。重整行装再出发,祖国永远是香港的坚强后盾,是香港劈波斩浪、勇毅前行的最大支撑。

  “只有把个人发展跟国家命脉紧密相连,才能为自己找到最好的方向”“找准‘香港所长’与‘国家所需’的交汇点,将创造无限机遇”“香港未来的发展必定和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来自香港各界的声音,充满对未来的信心与期盼。香港社会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六)


  月壤入港、仰望星空话天宫、大国建造主题展、内地奥运健儿访港……在2021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中,面对面聆听航天、建筑、体育界“天团”讲述感人故事,无数香港同胞内心涌动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荡起开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新境界的振奋与豪迈。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1982年1月,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如此发问:世界上还有哪个执政党会允许在一国之内实行两种社会制度?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评价,“一国两制”的理念无疑是创新、适切而且合时宜的。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一国两制”在香港的伟大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从13个方面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从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和“重大课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发展“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一国两制”也在不断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没有“坚持”,“一国两制”就会失去正确方向;没有“完善”,“一国两制”就会失去生机活力。应对新变化,化解新挑战,这个过程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韧性的过程,也是“一国两制”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天,香港穿越阴霾、走出困境的事实恰恰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经历风雨,更觉阳光美好。习近平主席强调:“满足香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继续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坚守方向、踩实步伐,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中国共产党是“一国两制”事业的创立者、领导者、践行者、维护者,没有任何人比中国共产党、比中国政府更懂得“一国两制”的宝贵价值,更执着坚守“一国两制”初心。面向未来,只要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历史若镜,岁月淘沙。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从世界发展大势来审视,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来凝望,从香港回归以来生动实践来印证,“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绘就了香江两岸“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繁荣景象,开创着东方之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明天。

(七)


  2021年10月,“光影记忆 百年风华——《国家相册》大型图片典藏展”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香港海员罢工胜利后,欢庆的人群挤满街头;东江纵队的战士,在新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回归之夜,香港警察更换带有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港珠澳大桥逐浪卧波,延伸天海之间……一幕幕场景提醒人们:香港始终与祖国一体同心、血脉相连,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香港岛的割让,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屈辱。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身处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同胞也在维多利亚港口升起了五星红旗。“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香港和祖国内地的紧密相连。“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一首《万里长城永不倒》,呐喊穿越历史烟云,激荡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港澳同胞大有可为,也必将带来香港、澳门发展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的召唤,是民族的使命。身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为此感到骄傲,都应该为此作出贡献,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新的伟大征程上,香港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一定能开辟发展崭新天地、共襄伟大复兴盛举。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历史,已经汇入祖国发展进步的大江大河。现在,全体中华儿女正以豪迈的自信、激昂的壮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香港新起点与国家新征程相交汇,必将迸发巨大能量。当我们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那时的香港必将成为全世界都心驰神往的新的东方之珠。这是香港同胞的美好期待,也是祖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面向未来,让我们坚定这样的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致力民族复兴,我们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面向未来,让我们葆有这样的历史自觉——增强国家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面向未来,让我们保持这样的历史主动——读懂历史的大逻辑、融入国家的大叙事,顺时而为,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八)


  2022年7月1日,香港警队将全面转用解放军队列。参与队列培训的香港警察动情地说:“每一步都更有归属感。”一个个历史时刻都在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香港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1997年-2022年,弹指一挥间。25年前,穿越岁月沧桑的游子,在亿万中华儿女饱含热泪的注视中,回到暌违已久的祖国怀抱。今天,香江故事翻开新的篇章,全世界见证东方之珠“携手再上新征程”的璀璨光辉。

  2017年7月1日,香港会展中心。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深情瞩望:“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回归20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夯实的发展基础,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团结奋斗,‘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一定能够再谱新篇章,香港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

  2021年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今天的香港,走过千山万水,不惧山高水远;今天的中国,踏上新的征程,复兴不可逆转。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前景光明。香港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中国的未来必将壮丽辉煌!

  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十年来我国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展和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十年来我国人大代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展和成就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王琦、齐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中共中央宣传部29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汪铁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宋锐介绍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展和成就。

  发挥重要制度载体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宋锐说,作为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程序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参与实践提供平台。

  人大工作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

  宋锐介绍,我国最近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10亿多选民1人1票,以直接选举方式产生了26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人大的协商体现在调研、座谈、论证、审议、公开征求意见等各方面,人大通过的法律、作出的决定决议,都是在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依法进行表决的。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意志、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推动国家机关依法正确地行使权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正是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能够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到最广大人民利益之中。”宋锐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了第五个宪法修正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汇聚磅礴力量。

  汪铁民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法工作呈现任务重、覆盖广、节奏快、质量高的特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以生态环保领域的法律为例,汪铁民介绍,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森林法等20多部法律得到制定和修改,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做好立法工作,离不开基层的智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经设立了22个基层联系点,覆盖了全国2/3的省份,而且还带动省一级、设区的市一级人大建立了5500多个基层联系点。通过这些基层联系点,有效地发挥了民主民意表达的“直通车”作用,让人大工作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人大监督工作的突出特点。”汪铁民介绍,十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审议有关监督工作的情况的报告150多件,检查50多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共开展专题询问25次,专题调研45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

  聚焦生态环保领域的突出问题,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频频出手,精准发力,连续五年开展执法检查,先后检查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五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做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各级人大上下联动,取得了非常好的监督效果。

  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汪铁民介绍,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两高”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2020年首次听取审议国家监委关于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情况的报告,这标志着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的监督步入一个新的境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宋锐说,这十年,代表工作机制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一步推进。比如,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方面,目前15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着439名全国人大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也建立起了直接联系代表机制,基本实现了联系基层代表全覆盖。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创设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制度,委员长、副委员长参加座谈会,与代表面对面交流沟通,听取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经召开了16次座谈会,代表730多人次参加座谈,提出的530多件意见建议也都交给有关部门办理,并答复了代表。

  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行使权利、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代表提出的4648件议案,84028件建议得到认真办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有落实,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宋锐介绍,在地方上,现在各级人大普遍设立了“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这成为人大代表听取群众意见、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广大人大代表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正认真履行政治责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展现出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破案7880余起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51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
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破案7880余起
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510余名,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熊丰)记者28日从公安部获悉,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破获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788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510余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1040余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亿余元。

  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从4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向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诈骗、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合同诈骗、制售伪劣商品和生产、销售、提供假药、劣药等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起攻势。

  上海公安机关对一销售养老类理财产品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涉案价值60亿余元。广西公安机关侦破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实施诈骗的积案46起,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福建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涉养老诈骗案件,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14名,现场查扣大量虚假鉴定证书和低劣字画,累计交易金额达2.8亿余元。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始终保持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全力快破现案、攻坚积案、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源头治理,不断把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高考招生增加三十一个本科专业 高校专业调整透露哪些新趋势?
高考招生增加31个本科专业
高校专业调整透露哪些新趋势?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022年高考志愿填报陆续开启,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录取计划发生了一些变化。教育部数据显示,有31种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不再招生。
 
  据教育部统计,自2012年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最新的专业调整反映出哪些趋势?
 
新增专业工科占比近一半,“智能”“智慧”成高频词


 
  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31种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智慧林业等新专业,首次出现在一些高校的招生计划中。
 
  “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近3年来,工学类新增专业较多。2019年度,31种新增本科专业中,20种为工学专业。2020年度和2021年度,新增专业数量分别为37种和31种,工学专业均占14种。
 
  带有“智慧”“智能”等字样的“新工科”专业频频出现。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智能运输工程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增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林业和智慧水利专业等。
 
  “如果过去是互联网+,那么未来就是人工智能+。”国家教育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说,这是一个大趋势,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专业或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新增专业体现了适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重庆大学等四所高校今年新增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据介绍,该专业紧密贴合国家“双碳”目标,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对于此次增设劳动教育专业,有专家表示,这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
 
部分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布点撤销较多


 
  近年来,高校撤销部分专业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2021年度,内蒙古大学撤销12个艺术类专业。2020年,重庆大学发布公示,以部分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相符合、专业基础薄弱的专业逐渐停止招生为由,拟撤销财政学等10个长期处于停招状态的本科专业。2019年起,华南理工大学暂停部分社会需求不足、就业状况差的本科专业招生资格。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2021年度撤销的专业涉及804个专业布点,主要是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
 
  记者了解到,2021年度专业调整,撤销部分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较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分别被33所和31所高校撤销。其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被19所高校撤销。15所高校撤销产品设计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表示,为防止部分专业设置“过热”,教育部对艺术类等专业加大调控力度。“撤销不代表此类专业不重要,可能是因为此前开设太多,导致总体学生规模较大,超出正常市场需求。”
 
  “管理类专业正在随着新零售、新物流、新商业等经济形态变化而不断转型升级,近年来的新增管理类专业,体现了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的趋势和特征。”陈先哲表示。
 
  多位专家认为,学科定位不清晰、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符、生源不足、教学与就业质量不佳等因素,也是高校撤销专业的原因。
 
  熊丙奇认为,一些专业设置快、停招快是盲目跟风造成的。“部分高校在开设专业时,没有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匆忙上马,没有办出特色与高质量,被撤销是必然的。”
 
  “撤销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更加聚焦核心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陈志文说,有些专业并不适合在本科阶段开设,在研究生或以上阶段培养,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专业调整有原则,对升学和就业影响不大


 
  高校专业是否说增就增、说停就停?
 
  教育部要求,高校增设专业,需要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严格论证拟新设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校内审议和公示后方可进行网络申报。在专业申报材料集中公示期间,教育部会组织4300余名专家开展线上评议,对申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实时反馈指导。
 
  教育部高教司负责人表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总体思路一是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二是重视质量,三是优化结构。
 
  教育部明确,高校在申报增设专业时,要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以详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社会对新设专业的具体要求。
 
  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教学规划与管理科科长于旭蓉表示,新增专业针对国家和社会急需培养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考虑到就业市场需求。
 
  大连海洋大学在2020年新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首批本科生牛浩骅告诉记者,当时报考新专业也比较忐忑和迷茫,经过两年的学习,感觉学校对新专业是做了充足准备的。“每个学生都配备了导师,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在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
 
  采访中,不少学生担心:正在就读的专业被撤销会否影响未来就业或升学?
 
  多位专家认为,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退出办法,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挖掘职业发展可能性,进行合理规划。
 
  暨南大学本科生院执行院长张小欣表示,本科专业调整对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影响有限。因为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即使本科专业转型升级、暂停招生或撤销等,其所属的学科门类依然存在,学生仍可报考同一门类下相近专业的研究生。“学校应确保相关专业在读学生按照既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毕业,以便求职深造。”他说。  
 
  (记者宋佳、胡浩、郑天虹、王莹)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上海有序开放堂食,8类文旅场所将逐步恢复开放 调整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措施
上海有序开放堂食,8类文旅场所将逐步恢复开放
调整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措施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6月29日,上海市定西路一家餐厅的工作人员在为顾客上菜。  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周蕊)从6月29日开始,上海逐步恢复堂食。上海餐饮和消费市场加速释放活力。

  早上7点多,“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70岁的张正岗正在排队等待“老字号”新雅粤菜馆开门。“从小时候开始,爸爸经常带我到新雅喝早茶,这里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张正岗说。

  “好久不见!”这是店员们和张正岗见面时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和茶友们之间的致意。很多老茶友特地起早,赶在茶馆开门前抢“第一波”。

  熟客的热情,让商家备受鼓舞。“又紧张又兴奋,头天夜里几乎没睡着,心里不停地捋流程、琢磨各种预案。”新雅粤菜馆餐饮总监蔡梦芸说,“希望能做到最好。”

  兼顾防疫与堂食,新雅粤菜馆实行隔位入座,目前可供堂食的桌位是平时的60%左右。

  蔡梦芸说,餐饮业人气渐归,让自己更有信心了。目前门店可提供菜单九成以上的菜品,“到明天就能100%提供了。”

  随着符合条件的街镇有序放开餐饮堂食,上海的“烟火气”重新升腾。

  麦当劳介绍,目前上海已有九成麦当劳餐厅恢复堂食;美团介绍,29日,上海到店餐饮线上交易额周环比增长达293%。

  上海市商务委二级巡视员赖晓宜介绍,根据《本市餐饮服务业复商复市疫情防控指引》(第三版),上海实行堂食服务备案管理。餐饮企业向区防控办报备,经相关监管部门检查评估后,可恢复堂食。

  根据这一指引要求,餐饮企业堂食实行限流管理,提倡预约、分时、错位就餐。

  在恢复堂食前,餐饮企业要对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的预防性消毒,日常经营中,每桌顾客就餐完毕离开后要及时对桌椅及餐具进行清洗消毒。顾客应科学佩戴口罩、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测量体温无异常方可进店。

  “要守好门、管好人、拉开距离。迎接‘烟火气’回来的同时,疫情防控千万不能放松。”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秘书长沈一峰说。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袁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9日晚发布消息:为进一步做好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有关要求,6月30日零时起,将对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管控措施做出调整。

  对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对于入境目的地为长三角的,继续实施长三角闭环转运。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对密接的密接,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对7日内有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7日内有中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实施“7天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对7日内有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做好健康监测。

  相关人员应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要求开展相应核酸检测。上述措施自2022年6月30日零时起实施。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许东远)记者29日从上海市体育局获悉,7月1日起,上海各辖区内无中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的街镇,可有序开放室内体育场所。

  据悉,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上海市户外体育场所有序开放。所属街镇内无中高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具有良好通风换气条件的室内体育场所,经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有序开放。利用地下空间的密闭体育场所继续暂缓开放。

  据介绍,体育场所入口必须设置“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健身人群进入场所应当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核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测量体温无异常方可进入场所,确保人员可查询、可追溯。

  现阶段,室外体育场所活动人数上限不超过75%,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体育场所活动人数上限不超过50%。各类体育场所应有效落实体育场所错峰、限流、预约等防范措施,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式锻炼,不开展对抗性比赛活动。健身人群进行线上预约登记,并做好健身前健康状况承诺。

  与此同时,如果属地街镇出现中高风险地区,体育场所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视疫情发展情况,进一步采取限流、缩短营业时间、停止营业(开放)等应急处置措施。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孙丽萍、陈爱平)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7月1日起,上海8类文旅场所将逐步恢复开放。

  据介绍,7月1日起,上海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开放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室内外所有类型A级旅游景区。

  为确保防疫安全同时有序开放,上海已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准备。5月18日起,上海奉贤、金山、崇明三区先行先试恢复开放11家A级旅游景区室外游览部分,对新修订的《上海市A级旅游景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2022年第一版)》进行了“实战演练”。6月1日之后,上海有序开放A级旅游景区的室外游览部分,实施不超过最大承载量75%的限流措施。目前,上海市134家A级旅游景区中共有67家恢复开放。

  据介绍,随着上海文旅场所逐步恢复开放,上海将持续实施“一行业一指南”“一主体一方案”“一场馆一预案”等三方面管理措施。目前,上海已经公布了拟开放的8类文旅场所最新版的疫情防控指南,要求各场所实行“错峰、预约、限流”等措施,文旅场所室内部分日接待量不超过原日定的最大承载量50%,室外最大承载量不超过75%。

 
上海:一手促用工一手帮求职,为就业“加保障” 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无需“打分”可直接在沪落户
上海:一手促用工一手帮求职,为就业“加保障”
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无需“打分”可直接在沪落户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6月28日电(记者周蕊)记者从上海人社部门获悉,上海将一手促进重点企业用工,一手帮助求职者提升能力,聚焦重点企业和重点群体,促进市场就业活力尽快恢复。

  自6月28日起,上海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集中行动”,一方面,着力为各类重点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精细化的用工保障服务,另一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来沪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数字化是本次集中行动的重要特点。记者了解到,28日起,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将依托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为重点企业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用工保障线上招聘会。同时,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联合各类有招聘需求的重点企业,通过“上海人社”官方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10场“直播带岗”活动。直播活动每周一场,将开设“高校毕业生专场”“就业见习基地专场”等特色直播场次。

  与此同时,为了提升求职者的能力和人岗匹配度,6月30日起,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的百名专家将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提供“每人1小时,公益接力100小时”在线咨询指导服务。“乐业上海”微信平台将结合企业招聘面试需求,通过开展线上面试闯关互动活动,为多家重点企业搭建快速面试和人才匹配筛选通道,加大重点企业招聘宣传力度,并向参与企业优先推荐面试闯关互动中与招聘岗位契合度较高的求职者,提高人岗匹配精准度。

  新华社上海6月29日电(记者吴振东、周蕊)上海市近日出台新政策,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根据《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办法》,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符合相应条件,可以由用人单位为其申请办理上海市户籍,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于2022年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用人单位是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落户的申请主体。根据办法,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在上海市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符合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且2021年5月31日前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企业,若直接录用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可以为录用人员申请上海市户籍。

  据了解,上海实行公开透明的积分落户制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标准分通常为72分,毕业院校、学历水平等因素均会对积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此项新政策推出后,不满足直接落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仍需“打分”落户。

 
四川:搭建平台+扩岗补助,多措并举“稳就业”
四川:搭建平台+扩岗补助,多措并举“稳就业”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6月29日电(记者陈健)6月29日上午,在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场轨道交通及汽车产业专场招聘会正在举办。“我投递了简历,觉得就业机会比较多,只要踏实肯干,总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来自成都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赵永捷说。

  这场招聘会,是成都市人社部门“百日万企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内容之一。在四川,各地正推出系列措施“稳就业”。

  内江市人社局副局长倪旭说,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内江市近日出台20条政策措施,从助企纾困“稳就业”、助推创业带动就业等5个方面发力,力争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

  相关部门搭建平台,为求职者和企业当好“红娘”。近日,四川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人力资源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集企业招工、个人求职、职业指导、就业政策宣传为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在这里感觉就业机会比较多,我了解了几家企业的工资待遇,回去再考虑一下。”前来找工作的当地居民程英说。

  农民工是四川“稳就业”的重点之一。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义和场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这里不仅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企业招工信息,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住宿服务。

  四川省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张凯钇说,在村和社区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站的工作正在全省开展,力争在“十四五”末全省村和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

  在促进脱贫人口就业方面,四川正在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川渝劳务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机制,有序组织脱贫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同时,拓展政府投资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吸纳空间,确保全省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

  高校毕业生也是四川“稳就业”的一个重点。在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吉利学院,不久前举办了一场“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60余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带来1488个岗位。人社部门还搭建“线上直播棚”,邀请3家企业招聘负责人通过直播方式推介岗位。

  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了解到,为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四川出台政策,对于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向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宁夏: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
宁夏: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银川6月29日电(记者杨稳玺)记者29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获悉,宁夏将通过“专门设岗”“倾斜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在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据介绍,宁夏将在城乡社区为高校毕业生“专门设岗”。2022年计划招用的190名社区“两委”成员和专职网格员,全部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开放,并拿出较多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实施为期2年的基层服务专项计划,从2022年计划招募的20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切块分配“城乡社区”名额;对因人员调整、合同到期等原因2022年拟招用的200名入户核查员,在确保工作连续性和队伍稳定性前提下,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在城市四星级以上和谐社区、农村四星级以上村级党组织中,择优设立不少于50个社区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城乡社区开展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

  同时,宁夏将对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倾斜支持”。鼓励参与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聘用高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倾斜支持”,力争吸纳高校毕业生100名左右;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机构参与“百万就业见习(实习)岗位募集计划”,指导有条件的机构因需设立就业见习(实习)岗位,明确支持政策。

  此外,宁夏还将拿出“真金白银”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对高校毕业生在城乡社区服务领域创业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引导教育领域基金会设立社区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组成社区创新团队参与社区建设、治理和服务实践;对未纳入低保的生活困难的未就业大学生、创业失败大学生等青年,按照当地城市低保月标准3倍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上海机场联络线开始架梁
上海机场联络线开始架梁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6月28日,随着架桥机稳稳地将简支箱梁落在桥墩上,上海机场联络线成功完成首片箱梁架设工作,宣告桥梁段正式进入全面冲刺阶段,预计今年11月底完成起始段的全部箱梁架设工作。

  上海机场联络线起始段首片箱梁长32.6米、高2.25米、宽10.8米,重约600吨,该项目共需预制、架设简支箱梁72孔。

  上海机场联络线是上海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东西向快速通道,工程起于虹桥枢纽,经过浦东机场,接入上海东站,线路长度68.6公里,时速达160公里,将与国铁网络互联互通,有力推动长三角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机场联络线建成后,将方便旅客在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之间中转。旅客往来虹桥与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所需时间将由现在的90分钟缩减至40分钟。

       (本报记者贾远琨)

 
浙江诸暨: 直播电商治理应用助力电商直播监管
浙江诸暨:
直播电商治理应用助力电商直播监管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近日,浙江诸暨一名刚入行不久的主播小黄,收到了诸暨市市场监管部门发来的违规报告,报告上记载了其直播过程中提到的“没有化学成分添加”“减少过敏反应”等违规词汇。这些违规词汇被诸暨市市场监管部门今年3月上线的全国首个综合性直播电商治理系统“浙里直播共富”应用自动捕捉,工作人员根据应用生成的违规报告对小黄进行了精准指导,让她更加明确直播过程中的语言规范。

  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詹飞说,“浙里直播共富”应用包含了15890个敏感字段、335条违法判定条目,覆盖19部法律法规,受监测的直播间每10分钟录屏分析一次,出现违规词汇立刻能保存取证并在后台显示,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据介绍,该应用上线以来,已监测直播1204场,时长2119小时,有效抓取违法违规线索500余条。其中,还包括了对浙江全省范围内102个活跃直播账号154场直播的定向监测,抓取到违法违规线索189条,实现了跨层级的高效联动。  (本报记者林光耀)

 
三部门部署推进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直补快办”
三部门部署推进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直补快办”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姜琳)为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力度,推动政策速享尽享,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6月29日发布通知,部署实施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直补快办”行动。

  通知要求各地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注重数据比对、部门协同,精准锁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加快构建政策找人、“无感智办”、“直补快办”的落实机制,扩大政策落实率。

  通知明确,各地要加快建立省级一体化的就业补贴政策申领经办系统,推动政策实现网上申领,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补贴申领、资格核对、办理进度查询、资金发放等服务。

  推行“直补快办”模式。改变以往企业上门申请、部门层层审批的工作模式,按月提取企业上月新增参保人员信息,做好与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库、毕业生信息等比对,主动筛选确定符合补贴条件的单位和人员,主动推送政策。

  优化审核经办流程。加密审核频次,不得简单以季度、年度为频次集中受理审核。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确保主动申请或筛查确定的单位,尽快能享受相关补贴政策。

  防范资金管理风险。细化操作办法,加大风险排查,健全内控体系,杜绝冒领、骗取、套取等现象,严防内外勾结、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行为。

 
发改委: 国际油价每桶超130美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上调
发改委:
国际油价每桶超130美元后 国内成品油价格暂不上调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安蓓、申铖)国家发展改革委29日称,为减轻下游用户和消费者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经国务院同意,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超过两个月)不再上调,后续如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的时间累计超过两个月,将提前明确有关政策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石油外采比例超过70%,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成品油调价日前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变动,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汽油、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为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通知称,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调控上限时,成品油价格阶段性不再上调,中央财政对炼油企业给予相应价格补贴。
 
  通知明确,以10个工作日(与成品油调价窗口期相对应)为一个周期计算,补贴标准为该周期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应调未调金额。补贴数量为炼油企业在周期内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以企业缴纳消费税的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为准计算。
 
山西建成全国最大煤层气田 年抽采能力超20亿立方米
山西建成全国最大煤层气田
年抽采能力超20亿立方米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太原电(记者王飞航)6月25日,随着郑庄—樊庄5.5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多口L型水平井的投产见效,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在山西沁水盆地的煤层气田井口日产和日外输商品气量双双突破550万立方米。至此,华北油田在山西南部沁水盆地,建成了国内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

  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产自煤层、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天然气,其资源的开采对于减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扩大天然气供给、降低环境污染都具有重要意义。

  沁水煤层气田地处山西省东南部,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估算煤层气资源量60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经理胡秋嘉表示,近年来,华北油田通过研究攻关,一批高能水平井技术相继得到应用,将气田的产能到位率提高到90%以上,截至目前,沁水煤层气田已经累计钻井4600口,产量持续提升。

  山西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山西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未来三年,华北油田沁水煤层气田的年产气量有望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

 
中国贸促会: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外资在华投资决心
中国贸促会: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外资在华投资决心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谢希瑶)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冯耀祥29日表示,从中国贸促会近期调研情况看,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坚定了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的决心。

  冯耀祥在当天中国贸促会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不少接受调研的外资企业表示尽管疫情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消费市场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消费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升级的趋势明显。企业将加大创新投入,不断适合中国市场需求。近期中国欧盟商会、中国英国商会等国外机构也对中国市场给出了积极评价。以上这些情况都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频发,一度让包括部分外资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受到冲击。当前,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支持下,在华外资企业正逐步复工复产。冯耀祥说,中国贸促会设立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以来,受到广大外资企业和在华外国商协会欢迎。外资企业近期诉求集中在盼望尽快实现全面复工达产、更好享受助企纾困政策、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等。

  冯耀祥表示,针对外资企业诉求,中国贸促会加强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目前在华外资企业关于交通物流、外籍人员签证、核酸检测、进口货物静置期等方面的不少诉求得到快速有效解决。接下来,将不断加大服务外资企业工作力度,助力外资企业更好在华经营发展。

 
这儿的蚕不吃桑叶吃“饼干” 浙江一家领带企业打通产业上下游,工厂化养蚕打造百亿级“蚕丝高地”
这儿的蚕不吃桑叶吃“饼干”
浙江一家领带企业打通产业上下游,工厂化养蚕打造百亿级“蚕丝高地”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杭州电(记者袁震宇、商意盈、殷晓圣)一边是恒温恒湿无菌的养殖车间,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被机械臂置于饲养盘中。盘底铺有豆粕、玉米粉、桑叶粉、复合维生素等合成的饼干状人工饲料。另一边的生产车间里,蚕茧像瀑布一样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

  走进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巴贝集团,这家传统领带生产企业的工厂化养蚕项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已经突破了养蚕的季节性限制和蚕对桑叶的高度依赖,车间里的蚕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说。

向产业链上游挺进


  在总投资28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的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外形类似巨大孵化器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即将投入使用。在目前实现年产7000吨鲜茧的一期项目基础上,二期项目将实现年产4万吨鲜茧。

  “领带行业利润太薄了,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养蚕是被逼出来的,没想到这条路一走就走了这么多年。”回忆往昔,金耀忍不住感叹。

  嵊州市是“中国领带之乡”,领带产量最高时占全国90%、全球70%。但用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秘书长钱丰的话来形容,2010年前后,嵊州领带产量到了“天花板”,利润却一直在“地板”。蚕丝价格不断上涨对企业产生极大影响。

  如何在产业链上掌握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是嵊州市领带龙头企业巴贝集团面临的一道难题。

  2012年,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金耀了解到可以用人工饲料养蚕,但当时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工厂化生产。他从中看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下决心引进专业研发团队、开展与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从此走上了漫漫养蚕路。

  2019年,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成功量产,蚕丝质量达到国家标准5A以上,实现了大规模、高密度、全年连续生产的低成本工厂化养蚕新模式。“高密度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在当年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入选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颠覆性创新榜”。

这儿的蚕不吃桑叶吃“饼干”


  根据考古记载,5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已开始育蚕制丝。蚕成长的季节性、对桑叶的高度依赖、对人工的高密度要求,成为养蚕业的鲜明特性。

  “我们养蚕,从蚕种选育、饲料配方、饲养器具、防病体系、环境控制全部都突破了原来的传统模式,而每一个核心环节的成功,都经历成百上千次失败。”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负责人何锐敏说。

  比如控制蚕对于桑叶的摄入需求,其实是对品种进行了选育;那些饼干模样的饲料不仅是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调配,还需要做到成本最低化,甚至其形状都根据不同龄期蚕的习惯做了特别设计。“调配这些蚕吃的饲料,最后一道是我用嘴巴尝出来的。”何锐敏笑道。

  工厂化养蚕,大大提升了养蚕效率。以年产蚕茧1万吨为例,传统养殖需要10万名左右养殖户参与,而工厂化养殖只需要不到300名生产线工人就能完成,而且蚕丝品质更稳定,色彩、强度、抗菌等性能还可以根据需求改变和提升。

  目前,巴贝集团在工厂化养蚕领域已经获得专利123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0件,正在申请发明专利65件。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蚕桑研究专家孟智启说,巴贝集团创建了高效率、低成本、一体化的现代茧丝生产新技术体系,开创出一套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常年化、工厂化、可复制的现代化养蚕新模式。

当蚕丝不仅是丝绸


  清晨,巴贝集团的养蚕项目工厂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袋袋均匀、饱满的蚕茧被卡车拉走,进入市场。何锐敏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车来,我们日产的20吨鲜茧直接被拉走,供不应求。”

  金耀说,近年来,巴贝集团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10%,工厂化养蚕或将成为集团未来体量最大的业务板块。巴贝还将以此为依托,致力于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努力打造百亿级的“蚕丝高地”。

  除了生产高品质蚕丝,目前,巴贝集团正在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围绕蚕丝蛋白纺织面料涂层及高值化利用等领域开展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关、产业应用。接下来,除了纺织产业,蚕丝将应用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021年,金耀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成为当年唯一来自企业的获奖者。他说,巴贝集团主动求变,虽然传统生产的领带已进入“微利时代”,但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游挺进,目前工厂化养蚕项目的综合利润率超过30%,二期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8亿元,大大提升了集团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而且为传统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59亿户
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59亿户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赵文君、徐皓冰)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59亿户,比2021年底增长3.6%。

  这是记者29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纾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专项行动,统筹发挥计量、标准化、认可、合格评定等要素,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质量技术帮扶覆盖企业超过1.8万家,其中九成以上是中小微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介绍,今年三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聚焦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需要,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咨询、用工对接、金融支持等各项服务。

  据介绍,2021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建设运行了“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服务网”,为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提供了了解、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便捷通道,推动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更好落地实施。截至目前,网站日均访问量1031.51万次,日均查询量325.74万次。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网站服务功能,整合各方面政策信息资源,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六部门:力争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
六部门:力争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2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

  推进工业能效提升,是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育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十四五”时期,要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用能需求将刚性增长,重点行业领域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行动计划明确主要目标,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节能提效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标准、服务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优于1.3等。

  行动计划提出大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持续提升用能设备系统能效,统筹提升企业园区综合能效,有序推进工业用能低碳转型,积极推动数字能效提档升级,持续夯实节能提效产业基础,加快完善节能提效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任务。

 
广东:22个困难行业可缓缴社保费
广东:22个困难行业可缓缴社保费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广州6月29日电(记者刘宏宇)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了解到,广东省日前明确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22个困难行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中小微企业等用人单位。

  “之前,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企业可享受阶段性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三项社保费政策。现在,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文化艺术业、体育以及娱乐业等17个困难行业也可以申请缓缴,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广东省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也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参照执行。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是指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出现1个(含)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地级以上市。

  据悉,17个困难行业企业可申请缓缴2022年6月至12月养老保险费,最迟于2023年6月底前补缴;可申请缓缴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失业、工伤保险费,最迟于2023年4月底前补缴;其他行业中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可申请缓缴2022年6月至12月三项社保费,养老保险费最迟于2023年6月底前补缴,失业、工伤保险费最迟于2023年1月底前补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6月27日,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江湖州安吉段线路安装完毕,提前一个月全部贯通。

  该工程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重点工程,安吉境内架线总长度52.1公里,需翻越97座山头建设112座铁塔,塔位海拔最大高低落差1100米,是浙江境内塔基最多的区县、施工难度最大的“卡脖子”段。     (陈毛应、金玮)

 
两座莲花山 同奏一曲歌
两座莲花山 同奏一曲歌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俯瞰深汕特别合作区。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周科、王丰


  南海之滨的深圳和汕尾,距离百余公里,却都有一座莲花山。不同的是,两座山下,一个是已经高楼林立的经济特区,一个是曾经长期落后的革命老区。

  2018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深圳第“10+1”区破茧而出,掀开了特区带动老区发展、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的新篇章。3年多来,两座莲花山奏响了一曲“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之歌。

产城并进打造“产业湾畔”


  今年4月,伴随一声鸣笛,336辆比亚迪“唐”纯电动汽车搭乘滚装船,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启航,途经上海发往海外。

  “这是小漠港去年12月开港以来,开通的首条汽车滚装业务航线。”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治务说,该港口项目远景吞吐量可达每年7500万吨,承载着“再造一个盐田港”的目标。

  而在距小漠港不远的深汕智造城园区,投资250亿元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正加紧推进,两期计划占地近500万平方米,主要进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制造。

  “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并提供超5万个就业岗位。”比亚迪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60公里,曾是汕尾海丰县最偏远的农渔四镇,面积46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万余人。

  特区带动老区发展的先行探索从产业引领开始。3年来,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承接来自深圳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集群。

  从深圳迁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8月投产。“除了研发和销售团队留在深圳,管理层和一线工人都搬过来了,公司2021年产值同比增长2倍。”公司联合创始人汪涛说。

  在深汕智造城的北园——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俯拾即是。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102个,其中94个来自深圳。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70.91亿元、同比增长17.8%。2018年揭牌以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

振兴乡村建设“田园城市”


  平坦整洁的沥青混凝土道路、可实时监测的智慧公交站台、拔地而起的花园小区人才住房……一幅幅崭新画面,让曾经的偏远小镇成为瞩目焦点。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这里致力于打造具有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

  2021年,《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2021-2023年)工作方案》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高标准建设5条三产深度融合、乡村风貌与都市品质兼容、体现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愿景的“五光十色”都市乡村示范带。

  位于百安沙滩旅游示范带的鲘门镇民生村,抢先一步成立深圳市海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拿到了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张村办集体企业营业执照。

  “公司将结合优越的滨海岸线资源,发展特色民宿、山岛环海游,以及潜水、拉网(捕鱼)等体验式旅游,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民生村党支部书记朱庆贤说。

  在南香村,来自各地的画师以海洋、花朵、漫画等主题壁画装点老屋外墙,对民居内部进行艺术化改造,让艺术与乡土结合,画里画外相映成趣。

  “我以前从未想过,村庄会变得这么美。”南香村村民莫招光说,他把两间原本摆放杂物的老屋租给项目开发公司,每年租金收入就有六七千元。

  生产、生活、生态相融,深汕特别合作区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换了新模样。

融入湾区逐力“共同富裕”


  小漠国际物流港开港运营、深汕高铁站场雏形初显,深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深汕第二高速、深汕大道等工程全面铺开……

  一条条连接深圳的交通大动脉,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汕尾革命老区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今年4月,深圳市发布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主动承接深圳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实现在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如今,深汕特别合作区正重点建设深汕智造城、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等,加快建立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民生领域也在不断发力补短板、促提升。

  “以前镇里基础教育一直比较薄弱,而且没有一所高中。去年家门口新建的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开学,我的小女儿已顺利入学。”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蛟湖村村民叶子良说,更让他憧憬的是,今年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深汕实验学校即将开学,深圳中学高中园也落户深汕并在加快规划建设。

  此外,过去一年来,百合外国语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校等相继签约落子,深耕村、海逸村等11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同步推进……

  莲花山下,生机勃勃。“我们将奋力建设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打造新时代先富帮后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说。

 
惠企政策“一站兑付”,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帮扶支持“真金白银” 江西:优化营商环境,各地齐努力
惠企政策“一站兑付”,服务事项“一次不跑”,帮扶支持“真金白银”
江西:优化营商环境,各地齐努力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本报记者薛园


  近日,在江西浮梁县以晴5G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工地,不足百日,昔日的荒山野地已变成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

  “项目从引进、落地到开工建设,84天封顶、99天实现生产线试运行,跑出了‘浮梁新速度’。”福建以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以晴感慨,这一速度的背后,是浮梁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快捷、细致、周到的服务。

  今年以来,江西省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之一,出台覆盖18个领域的228条政策举措,助力打造“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的营商环境品牌,奋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能做到。”作为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阵地,赣州市正积极打造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

  赣州石城县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惠企奖励政策,176家企业涉及17类政策、共计582万元的资金一次性集中兑现到位,后续还将在“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实现全县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窗受理、一站兑付”。

  近年来,以“赣服通”政务平台建设为代表的“放管服”改革在江西省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力度持续加大。

  在南丰县,正式上线运行的“赣服通”南丰分厅4.0版,实现了上线事项160余项,“一门式”服务事项1222项,“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突破95%,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启用远程异地评标、不见面开标模式。宜黄县今年大力推进以“数据智能”推动“赣服通”迭代升级,充分运用区块链、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办事表单、办事材料、审批过程与数据信息的智能匹配共享、智能比对校验,实现秒批秒办,推动高频服务“掌上办”。

  由“等待服务”变“主动服务”,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江西各地以更多真心、贴心的服务赢得企业信任。

  “公司搁置多年未解决的商住配套土地问题终于圆满解决,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江联重工集团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这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的态度和决心。”

  进贤县深入开展“一跑二进三争四问”(即“跑省厅市局,进企业、进村社,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问民意、问需求、问难点、问良策”)专项行动,领导干部主动走进企业服务,为企业纾难解困,营造了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武宁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局长走流程”暨“服务怎样我体验,发现问题我整改”专项活动,涉及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的主要负责同志,通过与群众身份“换位”体验办事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精准找到企业群众最盼、最急的问题,打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目前已有44个部门参与体验了98项体验事项,制订102条整改措施。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江西先后出台了7批次229条降成本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超8100亿元。

  “能顺利入选2021年全省瞪羚企业,芦溪县税务局推出的微电子交互平台起了大作用。”江西博鑫精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汉阳感叹道。为了帮助这家高新科技企业解决科研资金筹措难题,芦溪县税务局通过微电子交互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创新创业”税惠套餐,2021年以来帮助企业减免各项税费300多万元。

  出台重点企业物流补助办法,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对物流成本较高的机械制造类等重点企业予以物流补助;对入驻标准厂房的主导产业项目实行“三年免租”政策;对产业基金投资企业每年支付的行权费利率适当下浮……在修水县,一项项降本增效的硬核举措也为当地打造了暖心舒心的营商环境。

  2022年,江西省出台了降本增效“30条”政策,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帮扶支持,力争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2000亿元。

  “如果发现经营过程中有工作人员吃拿卡要,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这张‘惠企连心卡’请收好,上面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南昌市青山湖区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辖区个体工商户的营商环境进行检查处理,帮助这些关系民生的小店恢复“烟火气”。

  弋阳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当地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主阵地,园区党工委会同县纪委在园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随手拍”,通过园区服务窗口及近百家企业门口的宣传牌,只需“随手一拍”,便可立刻将问题反馈至园区党工委和县纪委监委。

  南昌经开区面向社会征集“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或协议不履行”问题线索,重点整治政府机构不履行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的优惠条件,不兑现奖励和扶持政策,不履行与市场主体依法签订有效合同等问题。南昌市红谷滩区纪委监委开通营商环境问题举报“直通车”,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建立企业诉求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三单”制度,对全区营商环境动态实时监测监督……

  紧盯关键领域、重点工程项目,江西各地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破解损害营商环境、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上菜!堂食归来的上海“馆子”奉上的不只舌尖五味
上菜!堂食归来的上海“馆子”奉上的不只舌尖五味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六月二十九日,市民在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内用餐。从当日开始,上海有序恢复餐饮堂食。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本报记者贾远琨、王默玲、许东远


  6月29日起,上海逐步有序恢复堂食,“下馆子”的氛围感回来了!

  记者走进上海的餐饮小店,无论是开在网红小马路上的人气糕点店、社区弄堂里的口碑家常菜,还是商圈里的创意西餐厅,开门迎客的这一天又熟悉又欣喜。“恨自己只有一个胃”“排队等位也幸福”……食客积攒的堂食热情在小餐馆、美食街、咖啡馆里得到了释放。

  对于因疫情暂停堂食2个多月的餐馆来说,餐桌上的“舌尖五味”里,更有抗击疫情,千方百计找出路、拓渠道的“经营百味”。

  店主们回顾疫情中的坚守与磨砺感慨良多,“与其说是熬出头不如说是干出头”“市场的春天从来就不是等来的”……保持定力、融入社区、创新渠道、提升品质,这些都是挺过难关、开辟市场的法宝。

  “吃上放心、实惠、便利的饭菜始终是刚需”


  “包房上座率有50%,大厅有30%,已经超出预期了,来的大多是老顾客。”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一家家常菜馆的店长冯有祥说。

  这家餐馆周边有不少社区,平日里来吃饭的多是社区居民,因为菜品口味好、价格实惠,积攒了不少老顾客。“生意好的时候预订包房需要提前一周,晚餐堂食从下午5点就开始排队了。”冯有祥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在整理菜单、引导顾客,忙碌又兴奋。

  其实,过去的2个多月里,尽管不能堂食,但餐馆一天都没有闲下来。作为保供企业,餐馆给方舱、社区配送盒饭,还通过社区团购供应蔬菜包。“不论遇到什么难题,只要努力想办法,总会有一线生机。”

  社区团购蔬菜包尽管都是保本价,但让小店获得了可贵的现金流,这对于餐馆挺过难关至关重要。冯有祥说:“餐馆没有彻底歇业,员工们有活干有饭吃,心里就不慌。”

  恢复堂食之前,餐馆只能依靠外卖维持。尽管外卖量不小,但产品种类相对少,利润也薄。为了增加收入,餐馆在开拓销售渠道上想了不少办法。“就餐频次比较高的老顾客大多是周边居民,我们为了方便大家订位就给老顾客建了微信群。没想到疫情期间,顾客‘以老带新’反而还新加了不少群友进来。”冯有祥说,“我们在微信群里发布了99.8元的预制菜套餐,有红烧肉、糖醋排骨,受到不少居民的欢迎,大家因为团购预制菜套餐而认识了我们这家店,成为我们在疫情期间开拓的新客户。”

  网络“社群”销售增加了餐馆的人气,减少了中间费用,降低了成本,最重要的是给餐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成为餐馆的销售新渠道。

  恢复堂食后,餐馆经营逐步回到正轨。“其实,不管市场遭遇怎样的冲击,吃上放心、实惠、便利的饭菜始终是刚需。”冯有祥说,“网络增进了联系,但好产品才能增进‘黏性’,把产品做好就不怕没市场。”

“我要把小店开得长长久久”


  “开店哪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的小店也成长不起来。”作为上海“网红小马路”愚园路上的一家“网红”烘焙店店主陈娜说。

  恢复堂食后的小店又找回了往日的热闹,一切都是熟悉的场景,但经过疫情考验的小店已经与往日不同了。开店5年,小店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网红小马路,经受住疫情考验的秘诀是融入街区和保持定力。

  “上海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地方,但与此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很多的地方。”陈娜说,“特别是烘焙行业,总是一段时间就流行一种‘网红’爆款,一味跟着爆款走,你可能永远被抛在市场后面。”

  疫情封控期间,陈娜的这间烘焙店进入了街道的保供名单,为周边的社区提供团购服务。“不涨价、不捆绑、5份起订”是陈娜首先定下的规矩,“虽然愚园路在年轻人眼里是一条自带‘网红’属性的马路,但实际上作为历史街区,周边居民中老年人的比例并不低,我怕他们玩不转团购这一套,所以特意把起订量定得低一点,方便他们团购。”陈娜说,“恢复正常之后,有不少周边居民来到店里,说要继续支持我们的生意,我真的挺感动。”

  “网红”意味着流量和收益吗?在陈娜看来,成为“网红小店”店主的她并不愿意做“网红”。“市场里的爆款总是千变万化,但一家小店需要有自己的定力和坚持。‘网红’是有保质期的,过期了也就过气了,但只要我们在这个街区扎住了根,与这里的人生了情,我们的小店就不会害怕‘过气’,也更有面对各种挫折的底气。”

  透过小店的玻璃窗往外看去,愚园路的梧桐枝叶繁茂,马路两边的小店一家挨着一家,越来越多的小店开始恢复营业,各有特色的店招和橱窗让过路的人忍不住慢下脚步。陈娜说:“有这份定力和底气在,我相信我的小店能够开得长长久久……”

“不落俗套,做有格调的餐馆”


  “周五可以订位子吗?”开在商圈里的南法餐厅主理人胡明亮的手机里传来一条信息。“听说可以恢复堂食了,许多老顾客都来询问订位,还能够被大家记得真的很欣慰。”

  胡明亮是在上海做法餐的北方人。2003年他来到上海学习法餐烹饪,从做学徒、厨师,到开小餐厅,到现在开法餐馆,近20年来,他的学习、创业经历不断丰富,也见证了餐饮行业的跌宕起伏。“餐饮行业竞争激烈,要想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必须有自己的坚持,不落俗套。”

  网络促销、博主力荐、社交推广……被不少餐馆推崇的营销手段,都没有打动胡明亮。“我始终相信只要菜品的品质好,餐馆的服务好,就一定会被大家发现,也一定会被记住。”

  面对疫情的冲击,餐馆的经营压力不小。“我们还是会和疫情前一样追求高品质的餐饮服务。”胡明亮说,“老顾客对我们很信任,我们不会因为有困难,就降低菜品和服务品质,丢掉口碑。”

  即使在疫情封控期间,这家餐馆也没有做外卖、团购,胡明亮把店里没有使用过的食物、配料都送给了老顾客。利用封控的闲暇时间,胡明亮组织了多次员工线上培训。“我们的员工不仅要为顾客提供美味的食物,还要掌握法餐知识,这是我们提高服务质量很重要的内容。”胡明亮说。

  为了恢复堂食开门迎客,胡明亮提前一天到店里,和服务员一起把高脚杯一只只擦拭干净,桌椅一一摆放整齐。虽然还没有营业,胡明亮还是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对待自己和餐馆都一丝不苟。

  “生活要继续,初心不能丢,我想做有格调的餐馆。”餐厅厨房间忙碌起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听起来欢快悦耳,一股香草味沁人心脾。

  傍晚,上海的一场大雨过后,空中架起一道彩虹,引得路人驻足,拍下这雨过天晴的美景。不少人感叹,“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调查显示非洲青年认为中国为当地带来积极影响
调查显示非洲青年认为中国为当地带来积极影响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报告显示,在非洲青年看来,中国已成为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以外国家,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当地就业等方面为非洲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

  6月13日,由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委托开展的《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对外发布。该报告面向15个非洲国家的18岁至24岁青年进行了4500余次面对面深度访谈,其中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在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非洲以外国家;76%的人表示,中国对其国家和生活发挥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

  报告说,中国对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支持,物美价廉的商品,为非洲产品提供出口机会,为当地人民创造就业等是非洲青年肯定中国对非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

中国产品受非洲年轻人喜爱


  在非洲各国,无论是街边小店还是大型购物中心,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商品琳琅满目,从衣服鞋帽和塑料制品到家用电器都应有尽有。

  “我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中国产品,它们可帮了我大忙,”非洲女演员缪尔说,“中国商品既实惠,质量又好。”

  除了一般日用品,中国厂商的电子产品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非洲年轻一代的喜爱。

  30岁的非洲自媒体人马丁自称是中国产品的“粉丝”。他告诉记者,中国制造商提供不同价位的各种商品,在肯尼亚赢得了许多消费者。

  “中国是世界的制造业中心,”马丁说,“我们消费的大多数产品都来自中国。”他补充道,中国制造商掌握专业技术并不断研发创新,从而使大多数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他们的产品。

  中国手机品牌传音在非洲市场广受欢迎,2021年第四季度领跑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市场占比排名第一达到47.9%。据该品牌的产品经理安东尼·奥蒂诺介绍,品牌旗下产品主要瞄准热衷潮流时尚的年轻人,厂商还会根据非洲消费者需求对产品进行调整和定制,这也是中国产品在当地备受欢迎的原因。

中国投资带来更多机会


  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以来,东非国家肯尼亚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相关研究认为,中国支持肯尼亚铁路、公路、港口、工业、数字互联等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当地创造更多岗位,成千上万的肯尼亚学生正从中国奖学金和培训机会中受益,为该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刚庆祝了通车运营五周年,这条标轨铁路连接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大大缩短两地车程所用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使沿线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同时还为很多当地年轻人带来就业机会。

  30岁的肯尼亚姑娘塔比莎·基普利莫大学毕业后来到蒙内铁路工作,她接受中国专家关于列车运行的培训,熟练掌握了信号、制动系统和发动机工作原理等,成为一名优秀的铁路列车司机。她因工作业绩出色晋升到管理岗位。

  “对于能成为蒙内铁路首批女司机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基普利莫感谢中方对她的培养,表示这种机会对当地年轻女孩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据2022年初的数据显示,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大陆建设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共创造超过450万个就业机会。

借鉴“中国经验”促发展


  《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指出,到2030年,世界上大约42%的青年人口将来自非洲,青年将成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一直大力支持非洲教育发展,在多国援建学校并分享教学经验,积极促进中非科研教学机构合作交流。

  今年6月,坦桑尼亚启动中方参与的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共有43所中国职业院校参与制定坦桑尼亚54个岗位职业标准和配套人才培养方案。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主席阿道夫·鲁塔尤格表示,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将为建立新的教育标准奠定基础,促进坦桑尼亚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同时,该项目有助于培养大量高质量技术工人,确保职业教育毕业生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近年来,非洲留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通过在中国的学习和旅行,他们对中国了解更深,并在“中国经验”中获得启发。

  喀麦隆青年约瑟夫·门杜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曾在中国多地实地学习,探寻脱贫攻坚的决胜“密码”。他认为,年轻人可以在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对话以及缩小理解差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非洲年轻人希望抓住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津巴布韦留学生通加米拉伊·穆波纳曾在中国多次参加电商直播活动。他表示非洲青年对跨境电商有着极大的热情,而电商可以帮助更多有特色的高质量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民心相通深化中非友好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前往非洲,在这片遥远的大陆扎根,为当地公益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萨雷社区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区,是肯尼亚第二大贫民窟。27岁的中国青年刘宜孟翰在马萨雷从事公益活动已有8年。刘宜孟翰在大学期间曾来到这里支教,当时他深感自己可以为改善当地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未来生活做更多事情。2014年,还在上大学的刘宜孟翰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联合创立了“造梦公益”组织。

  他们首先将这里的铁皮教室改造成结实的砖瓦房,随后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膳食、奖学金、辅导和更好的教育。通过多年努力,马萨雷三所学校得到修缮,入学率逐年提高,穷苦家庭的孩子可以吃上免费早餐和午餐。

  在中国一些基金会和个人捐款资助下,“造梦公益”在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6个非洲国家开展公益活动。除了修缮学校和提供免费餐食,他们还陆续开展达人秀、足球赛、梦想画展、青年培训等项目,助力贫困儿童追求梦想。

  非洲青年对中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主席伊福尔·伊奇科维茨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绝大多数非洲年轻人认为非中合作会带来双赢。中国持续在非洲投资,为非洲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说中国不利于非洲的发展,但非洲年轻人的观点恰恰相反。”   (执笔记者:周楚昀;参与记者:荆晶、白林、谢昊、许正、谢园、程露、魏董华)

   新华社内罗毕6月29日电

 
外交部回应七国集团峰会涉华内容
外交部回应七国集团峰会涉华内容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温馨)针对近日七国集团在其峰会公报中攻击抹黑中国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9日表示,这充分说明,七国集团无意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而是抱守冷战思维,坚持意识形态偏见,基于“小圈子”利益搞“集团政治”。中方敦促七国集团停止人为制造对立和分裂,停止以任何形式攻击抹黑中国,停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6月28日,第48届七国集团峰会发表公报,14处提及中国,对香港、新疆、人权、东海、南海以及台海和平稳定等说三道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说,上个月七国集团外长会发表涉华负面公报,中方当即予以明确回应。然而七国集团罔顾中方严正立场和坚决反对,再次利用峰会公报鼓吹“民主对抗威权”叙事,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煽动对抗情绪。“这充分说明,七国集团无意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而是抱守冷战思维,坚持意识形态偏见,基于‘小圈子’利益搞‘集团政治’。”

  赵立坚表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回归25年来,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治理香港。

  “这几个国家自身人权劣迹斑斑,没有任何资格充当人权‘教师爷’,更无权把人权当作干涉别国内政的政治工具,他们借炒作涉疆、涉藏等议题攻击抹黑中国,只会让世人更加看清他们的霸权本质和虚伪面目。”赵立坚说。

  赵立坚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当局推行“台独”分裂活动、美西方个别国家企图“以台制华”,这是当前台海和平稳定面临的最大威胁。中国有权利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他说,中国一贯模范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是世界和平发展、地区安全稳定的坚定维护者,这与美国到处发动战争、动辄实施非法单边制裁形成鲜明对比。

  赵立坚说,七国集团成员享受全球化发展红利最多,本应对推进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解决全球经济金融难题承担特殊责任。然而,在国际社会处于抗疫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七国集团非但不致力于团结合作,反而热衷于制造分裂对抗,毫无责任和道义可言。“我还必须指出的是,七国集团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没有资格代表全世界,更没有资格把自身价值和标准作为国际通用价值和标准。”

  “中方敦促七国集团切实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停止搞双重甚至多重标准,停止人为制造对立和分裂,停止以任何形式攻击抹黑中国,停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他说。

 
美国得州货车惨案司机被捕,死亡移民人数升至51人 联合国敦促对美国得州移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美国得州货车惨案司机被捕,死亡移民人数升至51人
联合国敦促对美国得州移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6月28日,人们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悼念货车惨案死亡移民。  新华社发(尼克·瓦格纳摄)

  新华社休斯敦6月28日电(记者徐剑梅)截至美国中部时间28日晚,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一辆大货车车厢里发现的移民死亡人数升至51人。大货车司机已被捕,另有两人被起诉。

  据报道,28日晚些时候,又有一名移民在当地医院死亡,使死亡人数升至51人,包括39名男性和12名女性。得州一些地方媒体报道说,死者中有5名未成年人。另有报道说,27日被送入医院治疗的十余名移民中,仍有人未脱离生命危险。

  被捕的大货车司机据信为美国公民,被警方在事发现场附近田野里抓获。另有两名墨西哥公民被警方在位于圣安东尼奥的大货车登记地址拘捕,他们28日被起诉非法在美居留和非法持有枪支。

  28日晚,人们冒雨在圣安东尼奥的一个公园为死亡移民举行了守夜活动。

  这辆18轮大货车27日晚被发现时车厢里挤有近100人。车厢里没有水,空调也未工作。至少16人因中暑和脱水被送往当地医院,其中包括4名未成年人。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移民死亡事件之一。

  得州地处美国中南部,同墨西哥接壤。2017年7月,在圣安东尼奥一家超市停车场发现一辆载有39名移民的货车,车上10人因中暑、窒息及脱水死亡。

  新华社联合国6月28日电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和墨西哥当局必须对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生的移民死亡事件展开调查,并将所有涉及这一事件的责任人绳之以法。

  迪雅里克说,这一事件再次表明,需要制定综合战略,以保证区域内移民活动安全、有序和有规则进行。

  他同时呼吁有关各方遵照有关移民和难民问题的全球契约加强合作,采取切实行动,防止这类不必要的死亡事件发生。

 
G7难题一箩筐,搞“小圈子”难解现实困境
G7难题一箩筐,搞“小圈子”难解现实困境

( 2022-06-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6月28日电(记者任珂、李超、林浩)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G7)峰会28日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加米施-帕滕基兴闭幕。一心展现“团结”的峰会遇场外尴尬,近千名抗议者举行示威活动,不少人士对其行径予以批评。

  分析人士指出,七国集团这个“富国俱乐部”并不能代表世界上广大国家,无法解决全球现实困境,其单方制裁等行为反而给世界造成诸多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唯有依靠国际大家庭协力合作。

对俄新招难祭出


  乌克兰局势是此次峰会一个焦点。乌总统泽连斯基受邀于27日通过视频方式参加七国集团工作会议。七国当天发表联合声明,声称要结束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采取行动减少俄黄金收入,进一步限制俄获得关键的工业投资、服务及西方技术,尤其是可用于军事目的的技术等。不过,在美国极力推动和热炒的对俄罗斯石油施加价格上限这一计划上,七国并未讨论出方案。

  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由于全球石油运输船舶的保险业主要由英国控制,七国集团希望通过将油价与保险服务挂钩的方式,向全球强加俄石油价格上限,以此阻止俄方从油价上涨中获益。

  但在这一问题上,七国集团并未给出一致方案。联合声明称,七国将考虑一系列方法与国际合作伙伴协商,以使俄无法在全球范围通过海运运输原油和石油产品,除非石油购买价低于或等于“商定的价格”。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后记者会上表示,这一计划“非常雄心勃勃”,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分析人士指出,七国集团希望发出团结一致的信号,加大对俄施压,但显然各有各的利益盘算。日本《每日新闻》说,七国集团内部在应对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开始凸显。

拉拢他国难得逞


  此次峰会的主办国德国还邀请了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塞内加尔这五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参会。塞内加尔是非盟轮值主席国,其他四国均是各自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

  朔尔茨在峰会前表示,希望与这些嘉宾国讨论乌克兰问题。分析人士指出,七国集团希望说服这些发展中国家站在西方阵营一边参与对俄制裁,但无论是施压还是拉拢,都并不奏效。

  七国与五个嘉宾国领导人在会谈后发表的共同声明中,虽声称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但没有提及乌克兰问题。而被西方视为民主国家阵营一员的印度,面对美国施压,仍然加量从俄以优惠价购买石油,还转售给西方国家,引发美国不满。

  分析人士指出,七国集团意图通过打“价值观”牌拉拢发展中国家。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西方大相径庭,不会为了追随西方而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

不干正事受批评


  此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还讨论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恢复经济和供应链改革、应对疫情等议题。有批评人士指出,乌克兰局势占据了此次峰会主要议题,峰会直到第二天才讨论了原本列在优先事项的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威胁。

  关注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统一行动”德国分部负责人斯蒂芬·埃克索-克莱彻尔说,新冠疫情、粮食危机和气候变化等是眼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七国集团愿意为此进行讨论的时间只有短短90分钟,这就是一个“糟糕的笑话”。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七国集团研究中心教授约翰·柯顿在峰会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七国未就应对气候变化采取重要行动是本次峰会“很可能的一个失败”。

  还有不少人士批评说,七国集团这个“富国小圈子”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在制造问题,甚至“他们就是问题的一部分”。本次峰会期间,会场外爆发示威游行,示威者要求七国集团“不要搞小团体”,切实履行责任,积极解决气候变化、饥饿等问题。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塞维姆·达代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对俄制裁使得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困难,导致了粮食短缺。对俄能源领域制裁让德国等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民众遭受巨大伤害,西方现在要解决的是自己制造的问题。

  达代伦说,七国集团自认为代表世界,试图向世界发号施令,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富国俱乐部”,不能代表国际社会。事实上,应对饥饿、气候变化以及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全球合作。 (参与记者:张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