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深读

05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国际

08版:广告

09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0版:新华关注·文化

11版:新华关注·健康

12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广东篇)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21年9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叶前、詹奕嘉、孙飞
 

 
  深圳莲花山,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亲手种下的高山榕树,根深叶茂,枝繁如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广东考察,指引广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牢记总书记嘱托,广东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广东这片热土,号召广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到广东考察,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南海之滨,春潮涌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广东以此作为统领全省工作的“纲”。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万亿余元增长到2021年约12.6万亿元。
 
  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持续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推进三地“湾区通”工程,打造“数字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
 
  曾经“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横琴岛,如今大道纵横;曾经布满荒野滩涂的前海,如今满眼繁华;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形成;“港人港税、澳人澳税”落地实行;律师、医师等数十种港澳职业资格被广东湾区城市认可,大湾区成为许多港澳青年逐梦的热土……
 
  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深圳被赋予更重大的使命:为全国层面深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两年多来,广东省、深圳市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意见中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1项已经完成,筹建海洋大学等45项取得重大进展,共有五方面47条经验在全国推广,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从深圳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到广东自贸试验区36项改革全国首创;从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机遇、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到稳固供应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广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既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寄予厚望:“这些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2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考察时,对其继续保持创新优势提出希望。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保持发展领先和竞争优势,创新是第一动力。2012年时,腾讯开发的微信及Wechat注册账户约3亿,如今两者合并月活账户数已达12.88亿,成为全世界最主流即时通讯工具之一。腾讯公司真切体会到,未来企业竞争拼的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坚持用创新的方式去突破,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努力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助手。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努力的方向。格力电器不断加深对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道路重要性的认识,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在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持续发力,不仅在空调相关领域掌握核心科技,还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创新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中央地带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激励着广大中小企业扬鞭奋蹄。
 
  “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加强自主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新的发展,更不可能‘办大事’。”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产品不断增加,4年前打入国际市场的业务如今已占企业营收七成以上。
 
  创新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加到3800多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建好用好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广东正致力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并殷殷嘱托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以来,广东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满足“大需求”、促进“新发展”,助力城乡之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缩小差距。截至目前,三项工程已累计培训768万人次,成为广受欢迎的民生品牌。成千上万的厨师、技工、保姆,因此摘了“贫困帽”,改变了人生和家庭命运。
 
  50岁出头的陆科明是“粤菜师傅”工程的受益者。4年前失业的他,经过培训后获得厨师职业资格。如今,陆科明在茂名市东镇街开的“高城人家”农家乐已远近闻名。
 
  既要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也要让追赶者发挥后发优势,广东正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加速集聚,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对于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构建起“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清远市连樟村,如今面貌一新: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实现5G连续覆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果蔬大棚都装有环境监测系统。
 
  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我们通过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资发展灵芝、药材等特色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站上新起点,舞台更宽广。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区域协调发展的图景越来越美好。  新华社广州6月14日电
 
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 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
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深化粤港澳互利共赢合作,厚植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到2025年,南沙粤港澳联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初步构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加速集聚,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基本确立,先行启动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生产生活环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
 
  《方案》从五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二是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三是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四是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五是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粤港澳教育合作,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资金、要素等政策支持,创新合作模式,支持港澳积极参与南沙开发建设。要加强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在重大政策实施、重大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跟踪服务和督促落实,广东省与港澳加强沟通协调,广州市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牵线搭桥 精准帮扶 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扫描
牵线搭桥 精准帮扶
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活动扫描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郑天虹、吴振东、王莹)眼下教育部发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时间将过半,高校毕业生求职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高校正持续举行系列招聘、访企拓岗、万企进校、就业指导、精准帮扶等五大专项行动,精心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
 
访企拓岗
 
“一把手”带头


 
  教育部要求,“百日冲刺”期间,高校书记、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走进企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同济大学4月以来,先后与上汽集团、华为、中兴通讯、中铁上海工程局等用人单位开展多场访企拓岗校企合作交流会;与跟学校长期合作的重点单位建起了校企“简历直推微信群”,面向今年仍有招聘计划的单位和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匹配。
 
  “看到班级群和本科就业交流群里发布的‘简历直推微信群’招聘信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简历,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用人单位的电话,约好了面试时间,5天后,收到了面试通过的消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司旭冉就是“简历直推微信群”的受益者之一。
 
  广东通过开展以“用人单位大走访,全员联动促就业”为主题的专项行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40所高校书记、校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走访5710家用人单位,促成新增就业岗位7.6万个,实习岗位4.3万个,达成实习实践基地合作意向3431项。辽宁全面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全省85所高校的书记、校长走访2176家企业,促成企业新增就业岗位3.9万个。
 
  在扩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规模上,上海2022年推出“三支一扶”岗位370个左右、“选调生”岗位400个。在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中,区级机关要积极吸纳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乡镇(街道)以及政法机关的基层单位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云端招聘 带岗直播


 
  近期,上海海洋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教授轮流走进直播间,开设招聘专场向企业等用人单位推介2022届毕业生,受到关注。
 
  今年,上海海洋大学已举办18场直播推介活动。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名学子亮相直播间,所有企业带岗“赴约”,当场抛出“橄榄枝”。
 
  教育部启动万企进校园计划,一些地方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辊压产业学院的王圣蔚同学,通过“云招聘”成功签约,现已入职沈阳维顶机器人有限公司。据介绍,学校与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等联手举办专场“云招聘”活动,直播过程中,学生们连麦“带岗”主播、企业HR“一对一”询问岗位情况,近3小时的直播里,学生共投递就业实习意向书1182份。截至5月末学院就业率为86%。
 
  “直播实现了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现场连线,既促进了学生的就业,也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孙红刚说。
 
细心指导 精准帮扶


 
  “百日冲刺”期间,各地高校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加强就业指导针对性,帮扶措施重在“精准”,抓好重点群体帮扶。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刘旭龙说,因为收到的面试通知寥寥无几,自己本来已经陷入了迷茫和失落中,但学校举办的“线上求职训练营”让自己获益匪浅。
 
  “经过老师讲解和群面模拟后,对群面流程、角色定位有了更深的认识,经过‘一对一简历指导’,我的简历也更加精致,与报考岗位之间更有关联性了。”他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低收入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重点群体,各地高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重点帮扶。
 
  上海、辽宁等地对于毕业年度内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高校困难学生,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补贴标准为1000元。广东进一步简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手续,取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毕业生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这“两个环节”,使毕业生求职就业更便捷。
 
  邹同学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且尚未落实就业,学校一方面帮助她申请助学金、求职就业补贴等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还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帮助其修改简历和培训面试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在就业选择时,她接受了学校“避开热门的珠三角地区热门岗位,集中精力专攻粤东西北地区”的分析建议,顺利“考上”粤西地区一所小学。
 
呵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来自漓江生态保护的答卷
呵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来自漓江生态保护的答卷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游客在广西桂林阳朔县兴坪镇欣赏漓江风光(2018年11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新华社记者陈国军、王军伟、卢羡婷、黄浩铭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清水日边来。
 
  近年来,桂林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切实践行“两山理论”,漓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近日,记者从漓江之源到漓江之尾,探访漓江生态之治,深刻感受到漓江生态之变。
 
一江清水见证生态之变


 
  夏日的漓江,风光旖旎。
 
  行走在漓江两岸,沿途可见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漓江之水婀娜多姿,竹筏摇曳,两岸青峰林立,翠竹婆娑,一栋栋桂北特色民居掩映其间。
 
  可是谁能想到,清澈见底的漓江水也曾遭遇危机。鱼餐馆泛滥,禽畜养殖污水直排,风景名胜区内采石场达18家,让这条美丽之河蒙羞。
 
  “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桂林人打响了漓江生态综合治理攻坚战,漓江流域采石场全部关停复绿,风景名胜区内养殖场全部关闭。如今的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到99%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保持100%。
 
  “桂林正把干流保护的做法向全流域拓展。”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秦荣军说,漓江流域水系发达,除160多公里干流外,还有450多条支流,这样做目的是打造更美更辽阔的山水画卷。
 
  在漓江支流甘棠江沿岸,记者看到不少群众正在露营踏青。据介绍,甘棠江两岸原有钢铁厂、水泥厂等多家企业,废水直排江里,废渣堆满河滩,如今这些企业都已搬迁至工业园区,河畔变成了休闲公园。
 
  在生态治理范围越来越宽的同时,桂林市也在不断探索完善治理机制。
 
  谈起漓江治理,秦荣军感慨万千。10余年前,他带着十几个工作队员去查处非法采石,结果被巨石封路,遭到几十人围攻。“这样的故事当时有很多,问题在于漓江治理的相关法规不健全。”
 
  2012年,广西开始实施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13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正式出台。立法推动着漓江生态治理机制从行政管控迈向全域法治化保护。
 
  越来越绿的不仅是两岸青山,还有产业体系。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是象山区引进的重点企业,按照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区里最终决定企业只能在桂林建设纺纱、制衣等零排放的生产线。
 
  据了解,目前桂林已将漓江流域的项目审批权上收到市级层面,全面构建与最严生态保护相适应的绿色工业体系,目前逐步建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
 
 
漓江生态综合治理力度空前


 
  保护力度不断升级,传统产业怎么办?桂林市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老字号”中药生产企业,10年前,三金药业响应号召,从漓江穿过的中心城区搬到了临桂区秧塘工业园。
 
  漓江两岸曾经耸立着制药、棉纺、机械等众多传统企业,从2000年开始,桂林推进“退二进三”政策,第二产业有序搬到工业园区,为第三产业发展腾挪空间。此举帮助解决生产基地紧缺与企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让漓江的生态承载压力得到缓解。
 
  漓江流域人口众多,统筹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关系难度大。记者在漓江两岸采访时看到,在政府引导下,当地群众正由传统种养、传统经营向生态农业、旅游服务业等方向转型。
 
  漓江上游水源青狮潭水库周边500米范围内曾有300多家养殖场,2019年记者在水库沿岸的灵川县公平乡五美村采访时看到,许多村民正为养猪场被关停而犯愁。
 
  近日记者再赴五美村时发现,村里发展起食用菌产业,不少村民参与其中,一些村民开起农家乐,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信心足了。
 
  伏龙洲是漓江上的一个小岛,岛上原有居民23户130多人,过去家家户户在岛上开餐馆,油污直排漓江,有的居民连剩饭剩菜、酒瓶子都往江里扔。
 
  从2015年开始,桂林市对伏龙洲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拆除岛上全部鱼餐馆,外迁安置岛民。如今伏龙洲已变身生态公园,面积近80亩的小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记者采访时,碰见69岁的居民黄岗带着孙子回到岛上散步,生活的变化让他十分感慨。黄岗说,2019年,他一家6口从伏龙洲搬进位于市区的商品房,儿子、儿媳分别在电子厂和保险公司找到了工作,全家过上了好日子。
 
  生活污水问题是江河生态保护的“老大难”,近年来,桂林市投入资金十几亿元治理这一顽疾,漓江污水直排现象发生根本性改变。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如今两岸群众生活“绿意盎然”,不但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有序,而且村村都有污水处理站。
 
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漓江之美,美在生态,重在人与自然和谐共享、共生。如今,漓江流域的生态文章越做越活,生态产业、文旅产业方兴未艾。
 
  走进“漓江源头第一村”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竹林摇曳、溪水透亮,一栋栋精致的小楼房点缀在绿荫丛中,曾经深居于此的少数民族群众,如今成了民宿、农家乐的经营好手。
 
  村民邓凤志家有14间客房。他说,每到旅游旺季,房间总是早早被订满。村民过去主要以砍毛竹维持生计,如今大多投身特色旅游、中草药种植等生态产业中。
 
  位于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的明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因地处风景名胜区内,无法施工修路,一直以来,村民走动只能靠渡船,“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让群众愁上眉头。
 
  为了让村民吃上“生态饭”,当地政府一边将明村码头修葺一新,买了大号渡船,一边积极引导村民发展黄皮果产业。“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游、休闲观光游,我们村会越来越好。”村民黄文军说。
 
  阳朔山水甲桂林。为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当地探索出一条“保景富民、利益分享”之路。阳朔县成立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将上万条无序经营的竹筏统一收购、管理,组织筏工培训,向考核通过者颁发证书并予以聘用。
 
  54岁的赵土保是漓江景区的一名筏工,他说,过去村民家里有竹筏就出来拉客,有时漫天要价,有时又低价抢生意,游客体验感不好。现在大家轮班上岗,划竹筏、务农两不误。
 
  赵土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正常情况下,他每年靠划竹筏挣3万多元,除劳务收入外,一家3口人每年还能拿到3000多元的景区分红。此外,他和妻子还在家打理10亩果树,家庭年收入可以超6万元。
 
  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金峰说,公司成立后给近万名沿江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此外,沿江5个乡镇5.6万多人每年还能获得景区分红。“景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在漓江穿城而过的叠彩区,投资10多亿元的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释放无限潜力;雁山区引进的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160亿元,成为桂林文旅融合新地标……去年4月份以来,桂林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目标,不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今日漓江,山青水碧生态美,绿色发展的成果正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漓江的生态一天天变好,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跟着水涨船高。”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漓江游船分公司船队船长黄有才说。 新华社南宁6月14日电
 
前5月我吸收外资 同比增长17.3%
前5月我吸收外资
同比增长17.3%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谢希瑶、潘洁)商务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8%、27.1%、21.4%(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6.1%、35.6%和17.9%。
 
王晨在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王晨在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会上强调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法学会会长王晨14日在京出席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会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聚焦核心要义,全面系统阐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深刻内涵和完整体系,自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王晨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开创性,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王晨强调,各级法学会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学习研究,真正做到学深、悟透、笃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取得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法学研究和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努力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举办,法学会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在京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研讨。
 
胡春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座谈会上强调 学好用好习近平《论“三农”工作》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胡春华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座谈会上强调
学好用好习近平《论“三农”工作》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座谈会1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全国出席会议并讲话。胡春华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学好用好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胡春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的集大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论“三农”工作》的出版发行,是“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最权威、最经典、最系统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胡春华强调,“三农”战线的全体同志要将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作为必学内容,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要把学习贯彻活动同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干中学、学中干,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福州6月14日电以“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为主题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14日上午在郑成功故里福建泉州南安市举行。海峡两岸各界500余人在南安市主会场和台湾嘉义县分会场出席。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表示,郑成功率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两岸同胞共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最重要的是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当前,台湾岛内“台独”势力不断谋“独”挑衅,一些外部势力企图“以台制华”,他们的挑衅和冒险行径,只会将台湾推入险境。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阴险图谋,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福建是郑成功的故乡,也是许多台湾同胞的祖籍地和居住地。闽台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坚决反对“台独”是我们共同责任,积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我们共同心愿。我们要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谊,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福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永权表示,今天两岸同胞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是要共同传承和弘扬郑成功精神和郑成功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邓孔昭、泉州郑成功后裔代表郑栋梁,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郑氏宗亲代表郑永柱、郑成功纪念宫庙代表许光安分别发言。他们表示,两岸同胞要坚定反对“台独”,共同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纪念大会后,由两岸26家民间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陵园民间拜谒活动在南安市和嘉义县同时举行。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及两岸各界民众共约600人参加。

 
历史将永远铭记 两岸共同赓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精神
历史将永远铭记
两岸共同赓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精神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我们除了缅怀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功伟业,更要通过重温历史来明确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疆域,彰显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说,这段历史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反对分裂,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借鉴。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大会,14日在郑成功故里福建泉州南安市举行,台湾嘉义设立分会场,多位岛内台胞通过视频方式致辞,约50位在陆台胞来到主会场参会。
 
  “郑成功信仰在两岸民众之间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对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为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吴荣元通过视频直抒胸臆。
 
  他表示,郑成功兼具历史英雄、移民先祖、地方神明与神话人物的特质。郑成功文化、闽南文化、台湾文化亦为同根同源,是维系两岸血脉亲情的重要文化资源,更是沟通两岸同胞心灵的桥梁。
 
  纪念大会上,两岸同胞一起追溯郑成功收复台湾始末,凝聚共识。郑成功不仅完成收复台湾的壮举,也团结台湾各族同胞,为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两岸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大家感念成功祖的恩泽,奉祀成功祖的宫庙遍布岛内、香火鼎盛。据统计,在台湾拜祭郑成功的宫庙社团有170多个,信众达200多万。”许光安作为台湾奉祀郑成功宫庙代表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台湾同胞对郑成功信仰的虔诚。
 
  在台湾,几乎每个县、市都有郑氏宗亲会,尊奉郑成功为共主。台湾郑氏宗亲代表郑永柱通过视频连线介绍,当前,台湾鹿耳门、安平古堡、郑氏家庙等文物史迹已成为海内外郑成功信众的朝圣地。以郑成功名字或称号命名的学校、街道、地名更是数不胜数,如台北延平区、南投国姓乡、台中成功路等,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业绩及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今年也是郑成功逝世360周年。纪念大会后,两岸26家民间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陵园民间拜谒活动在南安市和嘉义县同时举行。
 
  群山肃穆,翠柏苍苍,在南安,众人佩戴黄色绸带拾级而上,向郑成功陵墓敬献鲜花。来自金门、在泉州创业的台湾青年许燕宗第一次参与郑成功拜谒活动。“因为郑成功的故乡南安也是我母亲的故乡,所以我是追随着郑成功的足迹成长的,现在又回到南安打拼。郑成功是我们的精神信仰。”许燕宗说。
 
  活动当天,郑成功文化节在南安开幕,发布纪录片《郑成功》,呈现一代民族英雄郑成功横洋破浪,“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历史过程,并举行“郑成功精神的时代意义”主题论坛等活动。
 
  在郑成功故里,阴雨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两岸民众拜谒郑成功的热情。随处可见的“成功”踪迹,见证着两岸同胞对郑成功的怀念和崇敬。  
 
   (记者邓倩倩、周义)新华社福州6月14日电
 
我国十年来向社会输送60多万博士650多万硕士
我国十年来向社会输送60多万博士650多万硕士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持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社会输送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这是记者从教育部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5%增至2021年的58%,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5.8%增至9%。

  在重点学科领域,研究生教育也不断发力。统计数据显示,“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学科占比达78.5%。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持续加强,甲骨文等一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冷门绝学”得到传承发扬。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主攻方向,有目标、有重点、成建制地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大亮点。

  例如,北京大学持续扩大“关键领域急需人才支持计划”,给予数学、基础医学等国家急需、人才培养基础好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增量支持。清华大学设立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项目、面向创新创业的电子信息创新创业项目等,加快培养“高精尖缺”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面对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培养质量,是不少公众关心的话题。

  “为确保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提升,我们强调大质量观,不断深化学科专业调整,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洪大用介绍,“此外,从招生计划制定,到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学位授予、事后监管,我们都进行全流程、全覆盖的制度设计。”

  既强调外部约束,也要注重学校、导师和学生的自律。“我们要求学校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根据学校办学传统和学科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同时鼓励教师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大先生’。在学生层面加强学风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推动他们做到敬畏之心、报国之志和专精之能有机结合。”洪大用说。

 
生态环境部:近十年我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部:近十年我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高敬)记者14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长江干流全线水质连续两年实现了Ⅱ类及以上,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他是在13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式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黄润秋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对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他说,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黄润秋说,自1992年成立以来,国合会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变迁。第六届国合会的政策研究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年会是第七届国合会的首次年会,主题为“构建包容性绿色低碳经济”。2022年年会暨国合会30周年纪念活动共设置4场全体会议和7个主题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新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
新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4日发布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规定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确保网络安全,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据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6年8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维护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移动应用程序快速发展、广泛应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需要适应形势发展进行修订完善。

  新规定共27条,包括信息内容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类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新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不得生产传播违法信息,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同时,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醒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处置、反馈等机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指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按照新规定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促进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动
“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
海报征集展示活动启动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近日,“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海报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益宣传海报作品。
 
  本次活动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国外文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人民画报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承办。活动以“奋进新时代 聚力新征程”为主题,旨在通过公益宣传海报这一贴近群众、简明鲜活、易于传播的艺术形式,突出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的伟大实践,展示新时代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精神状态,描绘壮阔时代画卷、展现火热生活图景、彰显崭新精神面貌、引领正确价值导向,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据了解,征集时间截至2022年7月31日,申报机构或个人需将作品发送至邮箱shzyhxjzg2022@126.com。征集结束后,主办方将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向社会发布,组织各类媒体平台集中刊发展示。
 
梁言顺当选宁夏区党委书记
梁言顺当选宁夏区党委书记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银川6月14日电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6月14日选举梁言顺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雨浦(回族)、陈雍(满族)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当选为自治区党委常委的还有艾俊涛、雷东生、李金科(满族)、石岱(女)、马汉成(回族)、陈春平、买彦州(回族)、郭建军、赵旭辉、王刚。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艾俊涛为自治区纪委书记,马文娟(女,回族)、刘跃成、周刚为自治区纪委副书记。
 
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信息通信实现迭代跨越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壮大,信息通信实现迭代跨越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张辛欣)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实现整体跃升,有力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

  中共中央宣传部14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十年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 远高于同期全球年均增速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据,勾勒出十年来大国制造的非凡发展足迹。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水平上。十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2012年到2021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

  十年来,我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创新迈上台阶。“嫦娥”探月、“北斗”组网……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

  十年来,我国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1.4亿吨“地条钢”全面出清,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基本出清。持续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2012年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持续稳定在40%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国制造步履铿锵,但也要看到,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供给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薄弱点等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坚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

  辛国斌说,当前,受新一轮疫情等冲击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但这种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配套齐全,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加力,工业经济有望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从技术水平看,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1.3倍、价格下降80%。从配套环境看,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形成全球最大充换电网络。

  辛国斌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地方先后推出600多项支持政策,涵盖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组建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上下游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了产业发展强大内生动力。

  辛国斌表示,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部分关键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下一步,将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加大新体系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攻关突破,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培育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十年来,依靠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加速转向“中国创造”。

  重大技术装备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重大技术装备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聚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集中突破了一批高水平装备,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一批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会上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

  “我们先后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等一批关键基础产品和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产业基础能力稳步提升。”辛国斌说。

  着力培育优质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投入强度成倍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我国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专家’。”徐晓兰说,“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10.3%,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其中,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深入实施,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4G基站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建成5G基站达到161.5万个。

  互联网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加速拓展深化。截至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

  数字应用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不断拓展。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在会上说,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诸多行业领域加速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在会上说,工信部连续组织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累计通报、下架违法违规App近3000款,App侵害用户权益的违规行为得到有力遏制。

  韩夏表示,工信部将全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覆盖深度,加快5G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就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就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最高人民法院14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积极回应环境资源审判实践中对丰富完善相关法律适用规则和保护修复措施的关切,就森林资源民事案件受理、林地林木交易、森林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等问题予以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说,该司法解释共23个条文,内容分为一般规定、林地承包经营、新类型案件、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等四个部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据介绍,司法解释规定了林地林木交易及纠纷受理规则,细化林地承包经营规则,明确公益林经营利用规则。对于当事人订立的公益林经营合同,人民法院应当进行特别审查,确保符合公益林生态区位保护要求和不影响公益林生态功能。鼓励经科学论证及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

  在规范林业碳汇交易规则方面,司法解释明确,对于以林业碳汇为客体的新类型担保,人民法院在坚持物权法定原则基础上,依法保护担保物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允许当事人通过认购经核证的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明确人民法院可以综合考虑各方当事人意见、不同责任方式的合理性等因素,依法予以适用。

  此外,司法解释总结审判实践经验,丰富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规则。其中明确,违反国家规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人民法院可以判令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以补种树木、恢复植被、恢复林地土壤性状、投放相应生物种群等方式承担修复责任。人民法院确定侵权人承担的森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应当综合考虑受损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固碳增汇、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予以合理认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 “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将“名正言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
“民宿管家”“研学旅行指导师”将“名正言顺”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姜琳、徐皓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4日向社会公示18个新职业。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这些新职业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

  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分类作为制定职业标准的依据,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此次公示的新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反映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次公示的“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对数字特征明显的新职业予以了分类标注。

  二是顺应了碳达峰碳中和的趋势。能源与经济结构悄然改变的同时,“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煤提质工”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三是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新出现的“民宿管家”“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退役军人事务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等职业。其中,民宿行业的蓬勃发展,短短几年便使“民宿管家”从业者实现由“0”到“百万”级规模跨越。

  下一步,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新职业标准,并指导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同时,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

 
汽油柴油价格再上调
汽油柴油价格再上调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6月14日,江苏省无锡市一加油站工作人员给汽车加油。新华社发(还月亮摄)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王悦阳、杨思琦)国家发展改革委14日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6月14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5元。
 
  这是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第十一次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此次调整折合每升上调约0.3元。
 
  本轮油价上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车辆出行成本,按私家车50升的油箱容量估测,调价后,月跑200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的车型,较6月初每月将增加47.6元左右用油成本。与此同时,物流运输成本也将进一步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
 
  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供应紧张、需求向好以及对俄制裁加剧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继续攀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短期国际油价将仍受俄乌局势主导,欧美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将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平衡。叠加疫情好转,油品需求恢复的乐观预期,预计后期国际油价将维持高位。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路线图”明确,有何看点?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路线图”明确,有何看点?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申铖)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释放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信号。

  这一改革事关国家治理,也关系百姓民生。改革意义何在?有何看点?如何落地?记者采访了权威人士和专家。

  明确改革“路线图”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


  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进程中,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包括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省以下财政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强财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纵深推进,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逐步形成。

  “然而,作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延伸,一些地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亟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动解决。”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

  此次国办印发的意见明确了改革“路线图”,提出改革目标: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保障。

  改革如何推进?意见提出五方面举措:清晰界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机制;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范子英说,这一改革将重塑基层政府的治理模式,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下基础,并有助于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清晰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合理配置权责


  通俗来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涉及各级政府间“事由谁来干”“钱由谁来出”等问题。

  “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是改革目标之一。“只有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界定清晰了,才能做到权责匹配,形成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做好自己的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说。

  意见要求,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信息管理复杂程度等事权属性,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事权。

  根据意见,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粮食安全、跨市县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省级财政事权要适度强化;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确定为市县财政事权。

  “适度强化省级责任,可更好发挥省级在全域统筹、跨区协调、综合调控、统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在界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支出责任方面,要根据财政事权划分明确支出责任,并差异化确定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

  这位负责人表示,上级财政要根据承担的支出责任足额安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避免让下级财政被动承担“兜底”责任。同时,不得以考核评比、下达任务、要求配套资金等任何形式,变相增加下级支出责任或向下级转嫁支出责任。

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 促进区域均衡


  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府履职也需要稳定的“真金白银”来保障。

  意见明确了如何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收入关系。其中,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将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高比例;将税基较为稳定、地域属性明显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县级收入或由市县级分享较高比例。

  “要在不扭曲市场的前提下,让各级政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并利于加强收入管理和促进区域收入均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同时,要对部分行业企业收入作均衡化处理,逐步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

  当前,各地收入分享方式各异。意见强调,规范收入分享方式。

  “规范收入分享,要对主体税种实行按比例分享,推动同一税费收入分享比例逐步统一,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促进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这位负责人说。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推动精准保障


  转移支付是上下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财力配置、保障特定政策目标实施的重要工具。

  “在改革中,将建立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意见进一步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一般性转移支付用于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重要功能区域倾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衔接,用于履行本级政府应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

  同时,围绕“兜底线、促均衡、保重点”目标,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横向、纵向财力格局,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这些举措将推动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这位负责人说。

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 做实县级“三保”


  此次印发的意见还对省以下财政管理提出要求。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体制相关管理工作,意见对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县级‘三保’保障机制、乡财县管、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涉及上下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工作提出要求。”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围绕做实县级“三保”保障机制,意见明确:建立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坚持县级为主、市级帮扶、省级兜底、中央激励,全面落实基层“三保”责任;建立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工作机制。

  这位负责人表示,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影响广泛、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财政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与时俱进更趋优化
中国新闻奖:奖项设置与时俱进更趋优化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深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白瀛)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将原有29个奖项优化为20个,其中基础奖项14个,专门奖项6个。业内专家表示,本次改革是以全新的逻辑和系统的思维对奖项设置进行改革,既坚持了新闻作品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

  据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介绍,本次奖项设置改革的思路是:优化奖项结构,共设20个奖项,奖数为380个。设置基础奖项,使之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更广泛覆盖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群体;设置专门奖项,服务工作大局;强化基础项、增加专门项、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项、取消不宜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指出,经过31年的发展变化,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等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一是现有奖项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不同传播介质分类设奖,不符合媒体发展实际。二是现有奖项既按媒体介质又按作品形态分类,形成奖项交叉,比如视频直播既有电视直播,又有移动直播等。三是部分奖项难以从作品角度进行评价,有的奖项滞后媒体实践。

  “媒体融合快速发展带来新闻作品形态多样化,这种变化是由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格局和内在逻辑的改变而形成的。本次中国新闻奖的改革就是从新闻专业和新闻工作实际出发,以全新的逻辑和系统的思维对奖项设置进行改革。与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相适配设置奖项,从长远角度较好地解决了在原有奖项上‘打补丁’扩容的方式来满足全媒体发展对奖项需求的情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生说。

  改革后,中国新闻奖设置消息、评论、通讯、新闻专题、新闻纪录片、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新闻漫画、副刊作品、新闻访谈、新闻直播、新闻编排、新闻专栏、新闻业务研究14个基础奖项;设置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融合报道、应用创新6个专门奖项。

  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认为,本次改革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涵盖所有新闻作品体裁的基础类奖项外,为重大主题报道、国际传播、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设置专门类奖项,体现了中国新闻奖引领新闻实践的权威性和导向性;二是适应媒介生态变化,突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所有形态的新媒体产品都有评奖入口,对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必将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在奖项总量稳定前提下,通过结构性调整,增强奖项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并进一步向基层新闻工作者倾斜,将有力推动新闻战线增强“四力”,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刘刚同时强调,本次改革的成果,最终有待评选结果来检验,以充分发挥优秀新闻作品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新闻采编工作热情,不负伟大时代的期待。

  “这次改革,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要求,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使结构更合理,更广泛覆盖新闻工作者群体。对改革方案,新闻界各方面都赞同‘奖数保持稳定、优化奖项结构’的总体思路,按专业要求以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同时根据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以题材设置专门奖项,既坚持了新闻作品分类的专业性,又体现了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人民日报协调部主任温红彦说。

  本次改革也涉及了评选机制的变化: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参评,厅局级领导干部非主创人员不参评;初评工作一律由记协和中央新闻单位组织,行政管理部门不再参与作品的报送;扩大评委库,增加懂行专家,减少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改革评选制度,增设评委实名打分环节。

  陕西省记协主席薛保勤说,这些机制变化体现了评选向新闻工作前沿倾斜、进一步增强评选的专业性和客观性、完善初评机制等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改革的初衷。

 
高考阅卷现场见闻
高考阅卷现场见闻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6月14日,技术服务组工作人员在位于西南大学的重庆市高考评卷场工作。据了解,2022年重庆市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人数约18.4万人,试卷数量约110万份,全市统一选派评卷教师1300余人参加评卷工作。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6月14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高考网上评卷点,工作人员在评卷。据了解,2022年吉林省高考评卷工作全部采用电子扫描、网上评卷方式进行。  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6月14日,阅卷人员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阅卷点评卷。据介绍,江苏197万份试卷(答卷)评卷核查工作将于6月24日前结束。   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多地高考阅卷严把主观题质量关
多地高考阅卷严把主观题质量关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李双溪、郑天虹、陈席元)近日,全国高考阅卷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各地通过延长试评时间、主观题双评制、选派学科专家评阅等方式,保障高考主观题的阅卷质量,降低评卷误差。

吉林:延长试评时间


  14日,记者走进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这里正在进行吉林省高考语文学科试卷的评卷工作。一进现场,工作人员就收走了所有人的手机,统一收到物品箱中。

  据吉林省高考语文学科评卷组组长宋祥介绍,今年吉林省语文试卷总数从去年的10.7万份,增加到12.9万份。语文试卷的主观题增加3道,分值增加到120分。为了保障评卷质量,语文评卷组延长了试评的时间,6月11日进行试评,12日开始正式评卷。评卷组严格统一评分标准,并对评卷人员的评分质量进行把控,从个人评分与整体平均分、整体数据的吻合度、个人回评准确率、个人评分分布等指标上进行监控,从而保障评分质量。

广东:实行主观题双评制


  为最大限度地防止错评、漏评等主观性偏差,今年广东高考阅卷对所有主观题实行双评制,即由两位阅卷人员评分,如果两个评分差超过一定范围,就会进入三评,最后三个评分里,选最接近的两个评分的平均分。

  由于实行双评制,今年广东高考阅卷人员超5000人,其中骨干人员均为大学教师。所有阅卷人员坚持“三个不上岗”,即不参加培训不上岗、不参加考核不上岗、考核不合格不上岗。按教育部要求,今年阅卷人员允许有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参与部分简单、明确、答案唯一化、不需要展开的主观题评卷。

  记者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广东高考评卷工作从6月12日开始,预计6月25日左右公布成绩。

江苏:学科专家评阅主观题


  今年,江苏省共有省教育考试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3个评卷点,遴选高校及中学评卷教师2380余人,评卷总量达197万余份。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党委书记袁靖宇介绍,江苏省教育厅成立了省高考评卷工作领导组,各高校评卷点成立评卷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设置纪检监察、安全保密、疫情防控、技术支持等职能机构。

  所有中学评卷教师均从各地推荐的评卷教师库中产生,评卷组长由该科权威专家担任。对于评阅分值较大、主观性较强的试题,由学科评卷专家组通过试评,选拔出准确把握评分标准,并具有本学科中、高级以上职称者参加该类试题的评阅。专家组随时对评阅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对评卷教师的状态实时掌握,对存在争议的问题答卷组织会商研判。结合多项评卷数据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追踪、分析,降低评卷误差。

  江苏省高考评卷将于6月22日前后结束,预计6月24日晚发布高考成绩。

 
新增本土感染30例,北京防控处于关键期
新增本土感染30例,北京防控处于关键期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6月14日,朝阳区平房地区天鹅湾社区居民在排队参加核酸筛查。北京市朝阳区自6月13日起,连续开展三天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筛查。朝阳区本次区域全员筛查设立1447个点位和3107个通道,并采取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优先检测的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传播,保障市民生产、生活的安全和便利。       新华社记者李欣摄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张超)记者从14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月14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30例,均为隔离观察人员。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上述30例感染者中,朝阳区20例,东城区4例,西城区、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通州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各1例。轻型9例、无症状感染者21例。
 
  刘晓峰提醒,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涉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感染者活动范围广,增加了处置的复杂性。请市民朋友进入社区(村)、单位、楼宇、商超市场等公共场所配合测温扫码、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防控措施。外出就餐时提倡预约就餐,配合测温扫码查验;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坐;提倡打包外卖和无接触式点餐、结账等。请与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人员、接到健康宝弹窗提示人员立即向社区报告。
 
  截至2022年6月13日24时,经北京市疾控中心评估,北京市朝阳区两地调整风险等级。朝阳区平房乡姚家园东社区、平房乡姚家园西社区近14天各累计报告3例本土确诊病例,即日起由低风险地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目前,北京市无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共3个。
从快从严从重!北京对天堂超市酒吧立案调查
从快从严从重!北京对天堂超市酒吧立案调查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罗鑫)记者14日从北京市获悉,鉴于天堂超市酒吧引发聚集性疫情,北京依法对天堂超市酒吧立案调查,多个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从快从严从重查处。

  据了解,为最快速度阻断病毒传播,北京对全市酒吧、夜店、KTV、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全覆盖大检查,将相关地下空间以及不合格的娱乐场所全部关停。

  北京市要求各区强化督导检查,所有公共场所都要严格落实逐人测温、扫码验码,不能以亮码代替扫码,并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确保“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

  6月9日0时至13日15时,涉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228例感染者。

 
上海将陆续关闭定点医院,投入到日常医疗
上海将陆续关闭定点医院,投入到日常医疗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6月14日电(记者袁全)记者从14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月14日,上海市社会面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发现新增阳性感染者后,上海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相关人员排查、采样检测和防控管理,落实相关场所和环境终末消毒等防疫措施。目前,这3例阳性感染者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或隔离医学观察。

  根据上海市目前疫情形势和相关规定,经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决定,将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国顺路81弄、宝山区淞南镇淞南三村、松江区中山街道辰花路387号西侧C08-04号地块项目生活区列为中风险地区,上海市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会上同时通报,上海将根据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需要,动态调整定点医院数量,并陆续关闭有关定点医院,在完成环境消杀后,尽快投入到日常医疗服务中,同时也会保留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3家市级医院作为定点医院继续收治新冠患者。

  6月15日,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将关闭,至此上海市级方舱医院除花博会复兴馆外,将全部实现休舱或闭舱。下一阶段,花博会复兴馆方舱医院将继续保持常态化运行,部分休舱的方舱医院将作为后备市级方舱医院,其余正在进行基础设施维护和修缮。对于进入维护和修缮阶段的方舱医院,上海相关部门将保持好管理和运行团队的日常联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需要时可以快速恢复运行。

 
影响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因素有哪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作出权威解答
影响核酸检测咽拭子采样因素有哪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作出权威解答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李恒)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科学有效手段,为疫情防控工作起到“前哨”的关键作用。核酸采样作为核酸检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保障核酸采样的规范性?影响咽拭子采样的因素有哪些?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权威解答。

  “核酸检测是一个成熟的、国际通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绍,核酸检测方法敏感性高,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可以等同于病原体培养的结果,成为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

  采样是核酸检测的重要环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核酸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核酸采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通知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通过制作培训视频、组织实操培训等,使采样人员熟练掌握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等常用采集方法,正确穿脱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不得通过视频培训取代实操培训。各地要切实加强核酸采样的质量控制,按照“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确保采样人员操作和行为科学规范。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介绍,影响咽拭子采样的因素包括咽拭子采集的深度、与黏膜接触的时间、取样的力度、采样者和被采样者之间的身高差距和被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配合程度等五个方面。

  “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被采集者需要头部微仰,嘴要略微张大,露出两侧的咽扁桃体,采样者需要在两侧的咽扁桃体和咽后壁进行采样。”李昂提示,公众在参加核酸检测时,要积极配合采样人员,按照现场要求,规范做好采样配合动作,确保采样效果。

  “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无毒无害。”李金明介绍,采样拭子不是棉签,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做采样拭子时,是成百万个微小的纤维垂直均匀地覆盖在拭子柄端上面。采样拭子是刷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再把采样拭子放到采样管里,因为用的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就很容易脱到保存液里,后续由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

  李金明说,采样过程中会有一些刺激,个体差异较大。采样时通常是张开嘴,有的人软腭就把舌根合在一起了,采样人要保证采样质量,就会往里探,寻找咽后壁、扁桃体,从而产生刺激。有的人刺激反应强烈,出现呕、咳等症状,但采样完成后,这种不适感就会缓解。

 
打通堵点卡点,避免货堵路途 来自交通物流业的一线观察
打通堵点卡点,避免货堵路途
来自交通物流业的一线观察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叶昊鸣)交通物流是市场经济的大动脉,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受疫情叠加多重因素影响,一段时间来,我国交通物流遭遇多重堵点卡点。

  近一段时间,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各地区各部门联动合作,着力打通交通物流堵点卡点,避免货堵路途,切实保障国内物流供应链畅通。

  全力以赴夯实交通物流保障基础


  进入夏季,海南海口市的火山荔枝逐渐成熟,在南航物流的高效运转下,数万件生鲜荔枝快递仅需几个小时便能送达千家万户。疫情虽未结束,但这给不少当地新农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受疫情影响,今年海口市出港航班量较往年有所减少,许多生鲜农产品存在运不出去、运不及时的问题。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南航物流海南分公司针对不同货物运输目的地,提前协调中转,预留航班舱位。同时,制定海南荔枝运输专价,并大力推广南航物流当日达产品“南航飞递”,当天收运、当天新鲜配送上门,有效保障当地农产品运输提速。

  保障运输通道畅通,是保供应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多地多部门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以实际举措保供保畅。

  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济西站调度指挥中心,上万条指令24小时不间断发出,负责作业计划编制下达和机车车辆在站运行控制,确保货物运输安全畅通;

  在山西省邮政分公司,通过合理调度、增加人力投入,公司确保了分拣环节24小时不间断运行,全力提升邮件处理效率;

  在江苏淮安涟水机场,通过充分利用淮安至郑州全货机航班运力优势,运用空空中转联运方式解决企业物流难题,大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坚持全国一盘棋,采取综合举措,强化协同联动,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各项工作。”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说。

智能设备助力交通物流畅通有序


  交通物流点多、链长、接触面广。疫情之下,不少智能装备登场,助力交通物流畅通。

  4月中旬,广州白云区云城街道迎来5台京东智能无人快递车,通过远程监控、远程接管等功能,单车运载量及配送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每台车每天可配送100至150件快递。而在上海,无人快递车也活跃在方舱、高校等区域,在保障送餐、生活物资运送、寄递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新兴技术为支撑,交通新基建大步向前发展。

  在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智慧云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智慧云仓自动化率将超90%,每天可处理电商订单10万单以上。

  在天津港,新一代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以高精度技术提高运输效率,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串联场桥、岸桥等码头关键设备,助力港口智能化发展。

  “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绿色基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说。

政策落实落细为企业纾困解难


  受疫情影响,有地方存在对货车通行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给公路货运带来影响。

  近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警示通报,对部分地区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管控、重复核酸检测等问题进行通报,这也是首次有地方因疫情防控通行过度等问题被国务院警示通报。

  疫情之下,不少交通物流企业面临较大困难。抓好已出台纾困政策落地,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堵点卡点,这至关重要。

  江西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的通行限制,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物流企业等纾困支持力度;北京市相关部门优化物流运输方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落实好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有关纾困扶持措施、采取社保“缓、返、扩、补”举措……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也在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交通运输部充分发挥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作用,实施问题清单管理,建立督办转办制度,目前累计解决2000余项货运车辆通行受阻问题,协调保障8500余项重点物资运输需求。

  与此同时,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企业“白名单”进一步完善,对相关企业和物资实行优先运力支持、优先检测服务、优先安排配送等“一条龙”服务,畅通快递物流配送的“最后一百米”。

  “当前,全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正逐步从全面打通大动脉、基本畅通微循环,向巩固扩大物流保通保畅成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转变。”李华强说,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督导调度,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提供更有力支撑。

 
后备箱文化市集:南京夏夜新风景
后备箱文化市集:南京夏夜新风景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夜幕降临,位于长江边的南京五马渡地区,凉风习习。一些人把车停靠在江边公园的空地上,撑开后备箱,从里面“变”出鲜花、咖啡、棉花糖等;也有人撑起幕布,播放露天电影,兴致高涨时,索性架上话筒,一展歌喉。

  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后备箱摊位,仿佛夜色下的“珍珠项链”,逐渐成为城市新风景。

  出生于1992年的李杨与女朋友共同经营“移动小酒馆”,并售卖提拉米苏等手工甜品,他们的小冰柜四周贴满卡通图片。“我是自由职业者,女朋友从事烘焙行业。我们在社交媒体‘刷’到这里有后备箱文化市集,特地赶来体验‘练摊’的快乐。”李杨说,“每晚平均营业额两三千元,最重要的是喜欢吹着江风,闻着空气中的香甜味道。”

  星空下,喷着各色漆面的后备箱逐一敞开,发光二极管串起的简易招牌流光溢彩。这里没有烟熏火燎的烧烤,取而代之的是蘸料海鲜,地面干净整洁。

  在一群年轻人中,略显沧桑的王飞引起了记者注意,他的后备箱俨然是一个精致的咖啡料理台。“我是一名‘70后’,平时在剧组上班。”王飞告诉记者,业余时间,他喜欢研究咖啡,推出“后备箱咖啡驿站”是为了向市民普及咖啡文化。

  夜色渐浓,市集却仿如白昼。家住附近的“90后”梅傲雪带着3岁的女儿前来赶集。她说,城市需要这种有文化、有温度、有沉淀、有情怀的新空间。

  位于南京栖霞区和鼓楼区交界处的五马渡,因五匹奔马造型的铜铸雕塑而闻名。在许多人心中,这里是南京后备箱文化市集起源并壮大的地方。

  “后备箱文化市集反映了年轻人的乐观态度、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五马渡后备箱文化市集主理人付帅说,为规范摊主们的经营行为,他们组建了松散式联盟,规定食品经营类摊主必须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且每个摊主要做好车体美化、环境卫生等工作。

  后备箱文化市集作为一种文旅商融合的新消费业态,如何引导和规范,是职能部门必须面对的新考题。南京市商务局局长张志超说:“我们把后备箱文化市集作为新的时尚符号来培育,坚持放管结合,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抓好食品安全、社会秩序、市容维护等重点工作,让这道新风景扮靓市民生活。”

      (记者刘巍巍、李博)

      新华社南京6月14日电

 
减税增贷,陕西中小企业纾困见实效
减税增贷,陕西中小企业纾困见实效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西安6月14日电(记者雷肖霄、张博文)截至4月末,陕西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截至5月末,陕西省辖内各级国库共办理留抵退税金额406.21亿元,受益企业5.84万户;端午假期,陕西九个市区的监测企业销售额实现增长……在各项稳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资金流起来,成本降下去,市场热起来,陕西省对市场主体的减税增贷成效正在显现。

  步入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这是一家专注于绿色节能环保专用设备制造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也是陕西省首批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

  “我们生产的设备主要用于基建、能源等行业的污水污泥处理,市场需求大,符合绿色节能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作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我们也面临上下游供应商众多、生产周期长、现金流紧张等挑战,在疫情下尤为明显。”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耿锋说。

  3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多地散发,许多像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样的制造业企业严重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7.4%,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下降。

  “正常生产受到影响,账面上的现金只能支撑一个月左右,企业开办二十年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坎儿。”耿锋回忆道。

  现金流紧张使一些制造业企业陷入困境。在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指引下,陕西省各金融机构纷纷对市场主体进行金融“输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企业进行评估后,陕西省秦农银行通过科技类普惠金融快速授信审批分两笔给予企业共2500万元贷款;西安银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昆仑银行西安分行等也给予了企业支持,不但满足了我们因疫情影响带来的迫切融资需求,而且融资成本也较往年明显降低。”耿锋介绍。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企业纷纷复工复产。“五一”、端午双节期间,西安科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依然忙碌。1至5月,该企业产值达3000多万元,海外的订单源源不断。“这多数都是4月复工以来的成绩。”耿锋说。

  “货币政策为稳经济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2022年4月末,陕西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5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制造业、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申建文说。

  金融纾困为市场主体注入活水源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则是用“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西安点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字化创意产品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6岁,目前已开发影像工具类、休闲娱乐类、色彩创意类等多款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移动应用产品。

  “疫情影响下,企业营收下降,房租、人工支出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国家出台留抵退税政策后,我们积极提交退税申请,在西安高新区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3天内完成退税340余万元,减轻了公司日常经营的资金压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西安点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征说。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国库处副调研员孙婧介绍,截至5月31日,辖内各级国库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6.88万笔,金额达406.21亿元,受益企业5.84万户。

  企业稳则经济稳,在纾困“组合拳”下,消费市场也逐步复苏。陕西省商务厅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商务监测企业销售额达5.99亿元,较“五一”假期同比下降幅度收窄4.1个百分点,此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服务业也正重拾信心。

  “店铺里的生意正在好转,期待这个夏天来西安的游客能越来越多,我们越忙碌越幸福!”“90后”餐饮店老板李谊轩说。

 
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即将投用
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即将投用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6月14日拍摄的鄂州花湖机场。近日,湖北鄂州花湖机场通过民航部门组织的第二批行业验收,即将投用。鄂州花湖机场建有2.3万平方米的货运站、67.8万平方米的分拣中心及2条3600米长、45米宽跑道,是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机场。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塑强一批优质企业 山东: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
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塑强一批优质企业
山东:重点产业链推行“链长制”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济南6月14日电(记者王志)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去年以来,工业大省山东大力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套。今年1至4月,全省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642.6亿元,同比增长17.5%。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海波说,为着力突破产业链短板和弱项,去年以来,山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9大产业领域的43条产业链,特别是今年优化整合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精准绘制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的“1张图谱”,深入梳理领航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急需突破短板、协同攻关技术等“N张清单”,共确定“链主”企业112家、核心配套企业709家,基本理清了重点产业链的“四梁八柱”。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为例,山东省工信厅联合有关市,积极推动建设济南比亚迪高功率半导体、德州有研大尺寸硅片、青岛富士康高端封测等一系列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以及青岛京东方显示模组等新型显示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撑下,山东“缺芯少屏”现象逐步缓解,产业链延链补链成效明显。

  张海波说,去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影响,山东统筹抓好稳定工业经济大盘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建立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指导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今年5月中旬,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链长制”塑强了一批优质企业。去年以来,山东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67家,推动221家企业升级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7条产业链,近七成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

 
上海市场监管局近期上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系统 境外投资者全程网办,营商环境优化再提速
上海市场监管局近期上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系统
境外投资者全程网办,营商环境优化再提速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上海6月14日电(记者周蕊、程思琪)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期上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系统,境外投资者可以“不见面”注册新公司,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优化再提速。

  “又快又好”,这是印尼商人贾森·易卜拉欣·德维通过全程网办系统设立新公司的感受。“整个设立过程我都是在网上办理的,每一步都非常清晰,需要提交什么、怎么提交、有哪些途径可以选择,英文都写得清清楚楚。”德维说,自己网上申请全程只花了不到一天时间,远比想象中容易。

  “全程网办系统以前主要聚焦于提升内资企业设立的便利度,现在,外商投资企业也能享受到这种便利。”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市场稽查专员康燕介绍,过去,境外投资者在上海投资设立企业,需线下提交纸质的材料,无法全程在线上办理。市场监管部门用数字化思维尝试打破“境外投资主体资格在线认证”这一关键堵点,通过远程在线直接获取文书等方式,让境外投资者也能切实享受上海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红利。

  “近年来,上海新设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以每年8000到9000户的速度稳步增长。”康燕说,从这项服务正式推出以来,已有新能源汽车、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8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全程网办系统“不见面”顺利设立,还有不少外商前来咨询。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持续放大数字赋能的辐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覆盖设立、变更、注销等全业务类型、全生命周期的全程网办服务。

 
提升数字“链接”线上线下能力 拓展新市场聚焦新需求 浙江:数字化转型畅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数字“链接”线上线下能力 拓展新市场聚焦新需求
浙江:数字化转型畅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杭州6月14日电(记者屈凌燕、魏董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时装面料展上,有境外客商一次性给绍兴华尚纺织有限公司下了一笔3000米的绣花订单。总经理石奔涛表示,企业已经2年多没有跨国参展,之前靠老客户维持运营。此次通过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推出的“一码找订单”系列境外代参展新方式,企业得以实现“云参展”,不仅拓展了新客户,会后又陆续接了不少新订单,真是意外之喜。

  这是浙江省通过数字化转型畅通国际贸易链的一个缩影。为了保障国际贸易畅通,外贸大省浙江通过提升数字“链接”线上线下能力,挖掘新需求培育新市场,畅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5月浙江省实现进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7.6%,其中出口1.34万亿元,增长21.4%,增速居全国前列。

  中小外贸企业量大面广、抗风险能力较低。浙江积极探索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帮助这些企业的产品、服务出海,降低外贸综合成本。

  在被称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义乌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台上线2年来,助力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超6万家实体商铺入驻,整合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500多万种商品品类,今年一季度实现交易额32.8亿元,同比增长90%,累计交易额超210亿元。

  面对疫情给国际贸易链带来的挑战,不少外贸企业表示,国内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政府的纾困政策,这让企业有了应对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在被称为“五金之都”的浙江永康,记者看到,浙江鸿丰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内,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公司董事长方淳康向记者演示了一款最新研发的气泡水机,普通的纯净水经过机器处理后瞬间变为气泡水,可用来制作各种饮料,受到各大品牌企业和消费者欢迎。

  “我们的订单很难被抢走,因为我们的产品从核心技术到外观设计都拥有专利。”方淳康介绍。作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调研全球小家电市场新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企业前3年的外贸销售额保持了每年较高增长,今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预计也能增长10%。

  浙江坚持高质量发展定力不变,助企纾困的同时,推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截至目前,浙江拥有4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还拥有212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浙江稳经济稳外贸的一支可靠力量。

  保障国际物流链也为稳外贸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化前移宁波舟山港港口功能和船务资源,提升开放能级;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提高通关效率……浙江强健国际物流链的步伐不断加快。

  面对国际海运成本上涨,“义新欧”中欧班列车轮不停,保持常态化高密度开行,发挥了中欧国际物流的重要通道作用。截至5月31日,今年“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和金东平台累计开行960列,其中进口368列。

 
中国水稻技术助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多产粮
中国水稻技术助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多产粮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阿布贾电(记者郭骏)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西北郊一个农场,6月火热的阳光洒在沉甸甸的稻穗上。满头大汗的王学民沿着田埂走着,时而举起扩音喇叭,向周围人们介绍稻田中的水稻品种、预计产量和种植技术,时而回答人群中提出的问题。

  这是中国企业正在举办“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植业体系”项目的推介会,数十名尼农业官员、专家和农户参加。他们紧随王学民,专注地听着他的讲解。

  已在尼日利亚工作近19年的王学民,最初是中尼农业“南南合作”项目的技术组组长,如今是中地海外集团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水稻专家。

  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王学民表示对中尼农业合作的前景信心十足。他说,中国水稻技术,尤其是杂交水稻,将极大助力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我们今年引进的(中国)杂交水稻在尼日利亚4个水稻示范点种植,已经有2个点进行了收割,产量(比当地主推品种)增加30%到55%。”王学民说。

  据王学民介绍,他所在企业采用中国水稻技术选育的一个常规水稻品种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25%左右。该品种已在2017年通过尼政府审定,并获准在当地上市,如今已向尼全国农户销售,经常供不应求。

  尼日利亚国家农业种子委员会主任奥卢塞贡·奥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米是尼日利亚人的主粮之一,中国水稻种植和育种技术让他印象深刻,尼日利亚正在寻求提升粮食产量,减少进口,保障粮食安全,尼中两国在农业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

  “眼见为实。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看到(中国水稻技术的)真实情况,”奥乔说,“有农民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采购的稻种产量比之前使用的高很多。由于粮食增产,他们收入也增加了,可以吃上饱饭,送孩子上学。”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超过2亿,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粮食。近年来,尼政府重视本国稻米生产,积极加大对水稻产业的投资和政策扶持,并重视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王学民说,中尼两国在农业领域有着长期合作,并且不断提质升级,给当地带来先进的农作物种植理念。

  33岁的当地人斯蒂芬·伊莱沙在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的水稻示范点工作了6年。“在这里,我的生活得到改变,我积累了很多有关农作物种植的知识,学到如何种植水稻和其他作物。现在我有信心自己创业,经营一个农场,那是我的梦想。”伊莱沙说。

 
不负责任的美国 坑了世界害了自己
不负责任的美国 坑了世界害了自己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发表对华政策演讲,再次渲染“中国威胁”,强调对华“战略竞争”。从这份充斥谎言、偏见和冷战思维的演讲来看,本届美国政府非但没有纠正过往破坏中美关系的错误做法,反而在推动恶化对华关系之路上越走越远。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双边关系对世界举足轻重。美国为维护霸权利益,不断围堵打压中国,肆意污华煽动对抗,是对世界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美国本国人民的不负责任。

  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就以所谓“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美方此次对华政策演讲,又将对华战略概括为“投资、结盟、竞争”的三点论。即“投资”自己,“将供应链留在美国”“保住美国的创新优势”;“结盟”所谓“志同道合”的盟友,形成对抗中国的各种“小圈子”;最终的目标都是与中方“竞争”。从三分法到三点论,换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运用美国内外全部资源对华进行全方位围堵和无底线遏制打压。

  美国把中国当作“假想敌”,执意挑动阵营对抗,只会毒化国际关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稳定。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乱源”,给多国民众带来深重苦难。近来,美国为打压中国一再兴风作浪,从召集“四方机制”峰会构建封闭排他“小圈子”,到炮制“印太经济框架”大搞胁迫外交,再到在涉台、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屡屡肆意“玩火”。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说,美国遏制中国会使其与盟友和伙伴的关系陷入分裂,让国际秩序更加混乱。

  美国不遗余力围堵中国,推动“脱钩”“断链”,只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当今世界面临的发展挑战本已很多,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世界各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对世界而言,团结合作、互利共赢才是当下唯一正确选择。中美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40%,两国经贸联系早已深度交融。美国为一己私利,人为设障“筑墙”,必然会严重冲击中美经济,与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经济全球化潮流也背道而驰,恐将伤及世界经济“筋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说,美国政府想把中国从许多供应链中彻底清除,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更多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的社论说,美国政府想要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那将会是一个更加黑暗、相对更贫穷的世界”。

  美国搞你输我赢的恶性竞争,在坑害世界的同时,必将严重伤及自身。由于罔顾经济基本规律,试图把经济事务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执意对华“脱钩”“断链”,美国已经损失数十万就业岗位,面临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企业经营风险不断上升,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流失。《金融时报》日前的文章说,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导致国际贸易中数千种产品关税被提高,波及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6%。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表示坚决反对美中彻底“脱钩”,支持扩大对华关税豁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布拉德福德·德朗认为,遏制中国会给美国自身“造成更大伤害”,从而加速美国衰落。新加坡学者马凯硕等人最近提出:世界其他国家会问,如果它们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成功,那么美国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它们?

  美方此次发表的对华政策,折射出当下的华盛顿涌动着一股危险的逆流。在这股逆流里,在对华关系上保持清醒、理性、客观的主张被弃若敝屣,鼓吹遏制打压中国才是“政治正确”。这种所谓的“政治正确”反映的是美国霸权私利,服务的仅是美国少数利益集团。对于世界和美国人民来说,它是最大的不负责任,是对大国责任的彻底背弃,毫无担当精神和长远眼光,只会加大将人类前途命运引上歧途的风险。

  50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为中美双方交往与合作奠定了基石,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在历史大势中把握中美关系、共担大国责任。50年过去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如何推动中美良性互动,如何担当大国责任,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发挥应有作用,美方有必要做出正确抉择。   (记者乔继红、谢彬彬)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金砖成色”不容小觑,“金字招牌”共促发展 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
“金砖成色”不容小觑,“金字招牌”共促发展
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丁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友明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实现发展的示范效应将令人瞩目。

  王友明指出,金砖国家在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刚好契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急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急,想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想。

  他认为,中国提出“金砖+”概念,表明金砖国家时刻不忘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利益。他说,“金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金砖成员国需要扩大与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经实现扩员,批准阿联酋、乌拉圭、孟加拉国、埃及加入,还有很多国家也希望加入。

  王友明表示,金砖合作在环境卫生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多有建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贷款多用于清洁饮用水、环境卫生以及绿色能源等领域,绝大多数贷款项目是帮助成员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推出金砖国家清洁河流项目,并致力于建设金砖国家环境友好技术平台。他强调,金砖国家在抗击疫情方面的合作可圈可点。

  王友明最后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典范。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在此背景下,中国担任2022年金砖国家主席国,意义重大。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6月14日,超级月亮在新加坡滨海湾上空升起。14日晚间,一轮“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   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英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计划遭欧盟反对
英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计划遭欧盟反对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伦敦6月13日电(记者黄泽民)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13日向议会提交议案,正式公布单方面修改“北爱尔兰议定书”部分内容的具体计划。此举继续招致欧盟反对。

  英国政府当天发表声明说,该议案能够解决议定书在北爱尔兰造成的实际问题,比如海关程序繁琐、监管不灵活、税收和支出差异等。

  声明说,该议案对议定书的修改包括:为在英国境内交易的企业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文书工作;企业可以选择按照英国或欧盟的规则在北爱尔兰市场销售商品;确保北爱尔兰能够受益于与英国其他地区相同的税收减免和支出政策;通过独立仲裁而非欧洲法院解决争端。

  负责与英方就北爱问题谈判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当天发表声明回应称,重新就议定书谈判是不现实的,英国方面的单边行动正损害双边互信。“对于这种微妙的、经过长期谈判的平衡,还没有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任何重新谈判都只会给北爱尔兰人民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法律不确定性。”

  “北爱尔兰议定书”是英国“脱欧”协议的一部分。根据协议,北爱尔兰地区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与欧盟关税同盟内,以防止爱尔兰岛内出现陆上“硬边界”。不过,从英国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地区的部分商品需接受海关和边境安全检查。

  数月来,英国方面一直抱怨这份议定书僵化,干扰北爱地区贸易,加剧政治不稳定,要求修改。欧盟去年10月发布修改建议,包括削减海关手续、简化认证和减少边检以促进大不列颠岛与北爱地区之间货物流通。欧盟还同意修改自身规则,以确保北爱地区药品供应不间断。

  不过,欧盟方面的修改建议遭英方拒绝。英方主张的修改内容包括,但凡从大不列颠岛进入北爱地区的商品目的地不是爱尔兰共和国,相关检查就会取消。

 
美联储激进加息担忧,导致欧美股市暴跌
美联储激进加息担忧,导致欧美股市暴跌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由于市场担忧美联储为应对持续通胀压力激进加息和美国经济可能因此陷入衰退,13日美国关键国债收益率再次倒挂,欧美股市大幅下跌,美股整体跌入熊市。

美股整体跌入熊市


  当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76.05点,收于30516.74点,跌幅为2.79%;标普500指数下跌151.23点,收于3749.63点,跌幅为3.8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530.80点,收于10809.23点,跌幅为4.68%。

  与今年1月3日创下的历史最高收盘点位相比,标普500指数累计跌幅达21.83%,技术上正式进入熊市。而估值泡沫更为严重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已在熊市中挣扎了3个多月,其最新收盘点位与历史最高收盘点位相比跌幅达32.68%。

  科技股占主导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包括500家权重股的标普500指数先后跌入熊市,意味着美股整体进入熊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仅包括30只股票,与历史高点相比跌幅为17.07%。

  欧洲三大股指当天也全线下跌。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111.71点,收于7205.81点,跌幅为1.53%;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下跌164.91点,收于6022.32点,跌幅为2.67%;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下跌334.80点,收于13427.03点,跌幅为2.43%。

单次加息幅度或达75个基点


  市场担忧美联储为应对通胀压力激进加息是当天美欧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此前,美联储释放的信息和市场预期均指向美联储将在本周议息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但美国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居高不下,强化了美联储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

  美国劳工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国CPI同比上涨8.6%,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

  目前,巴克莱银行、杰富瑞集团、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的市场研究人员均预计美联储将在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表示,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美联储需要采取更激进措施对抗通胀。通胀延长的风险已经加剧,这让更大的加息幅度变得合理。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目前市场认为美联储此次加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的概率分别为60.9%和39.1%,而10日市场认为美联储此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23.2%,一周前这一概率仅为3.1%。

  不过,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分析师仍然预计,美联储此次将加息50个基点,同时美联储官员将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并上调通胀预期。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大


  伴随美联储激进加息预期升温,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再度打压市场人气。不确定性似乎只在于美国经济何时陷入衰退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反映在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平,关键国债收益率自3月以来再次出现倒挂。5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10日出现倒挂,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13日也出现倒挂。

  一般来说,为补偿投资者在较长时间持有债券所面临的风险,国债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反常现象被称为倒挂,通常被视为经济可能步入衰退的预警信号,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在美国经济衰退前。

  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戈尔曼表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已经从之前的30%增加到50%。美联储加息太晚,一旦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的腾挪空间有限。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马克·黑费尔表示,经济数据疲软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变得更为鹰派,加剧了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

  但黑费尔表示,随着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和基数效应更为有利,今后数月通胀或将回落。如果劳动力市场继续降温,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放缓收紧货币政策的节奏,美国经济预计不会在今年出现显著衰退。

  分析人士还认为,美联储前期行动迟缓,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面临40年来最严重通胀局面。如今为遏制通胀风险,美联储不得不在加息、缩表上“快步走”。这一政策失序不仅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也造成负面外溢效应,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并加剧新兴市场压力。

(记者刘亚南)新华社纽约6月13日电

 
暴力文化深入骨髓美国枪患顽疾难除
暴力文化深入骨髓美国枪患顽疾难除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近期,美国又发生多起造成严重伤亡的枪击事件,其中得克萨斯州尤瓦尔迪市罗布小学的枪击惨案更是震惊全美和国际社会。美国多地近日举行反枪支暴力示威大游行。总统讲话悼念、民众游行抗议、国会激烈辩论……这已经成了每次枪击惨案后必然发生的“套路”,但最终,立法不了了之、悲剧仍可能再次发生。

  除了利益操控、党派争斗等种种原因之外,这个国家深入骨髓的暴力文化是枪击事件屡屡发生的土壤。

  美国许多影视、动画、游戏中大量渗透暴力,用暴力解决问题是其中常见的故事情节。各种杀戮、血腥、恐怖的画面呈现在屏幕和其他文化产品上,潜移默化影响、刺激受众,一些青少年甚至会模仿犯罪。《纽约客》网站文章说,世界上大部分暴力娱乐产品出自美国,“美国在现实的屠杀和电影的屠杀方面走在世界前面”。

  美国骨子里就有“暴力基因”,现在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历程伴随着战争、奴役和屠杀,美国对外穷兵黩武,以暴力方式维持其霸权地位。美国在建国240多年历史中只有10多年没有打仗,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主要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大多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美国的好战霸道做派,与“不服就打、不给就抢”的海盗行为无异。

  美国还擅长美化暴力,常给暴力行径披上“道德伪装”。对内,美国宣称“有枪的好人”让民众更安全;对外,美国宣称“武力强大的民主国家”让世界更安全。实际上,由于枪支泛滥,美国国内变得更不安全;对外,美国的暴力和杀戮肆无忌惮,在全球许多地方制造冲突、发动战争,给世界带来灾难。

  枪支文化已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在美国,买枪属于消费,练枪则是消遣。好莱坞电影中的各种枪支道具十分讲究。美国枪患是一种社会病,更是一种文化病。病根不除,症状难消。暴力文化已经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基因里,使这个国家成为骨子里的暴力国家。   新华社华盛顿6月13日电

 
奔跑在街头的“骑手妈妈”
奔跑在街头的“骑手妈妈”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拼版照片:左图为美团外卖武汉街道口站骑手张雨晴;中图为美团外卖武汉武泰闸站骑手沈海燕;右图为美团外卖武汉武泰闸站站长张霞。       本报记者伍志尊摄
 
 

 
  本报记者王自宸
 
“为了孩子,坚持下去”


 
  除去每月700元的房租、500元花销及孩子2000元的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都拿去还债,去年还了7万元,今年要还10万元,计划4年内把债务全部还清


 
  “今天是同伴做的饭,要是自己做,肯定是包菜、土豆,很少有荤腥。”下午3点,武汉街道口外卖站,刚刚跑完午高峰的32岁女骑手张雨晴打开餐盒,鲜香的莴笋炒肉让她食欲满满。自早上7点左右吃过早饭,她已近8小时粒米未进了,而这也是她一天仅有的一顿饭。
 
  张雨晴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节约每一分钱。
 
  前几年,张雨晴和丈夫在新疆做生意,因种种原因,生意失败欠下近60万元的债务,夫妻俩也因感情破裂而分居。2021年初,她把两个孩子送回湖北洪湖老家,自己只身来到武汉找工作。看来看去,张雨晴决定当一名骑手,她给自己定下每月跑1300单、挣七八千元的目标。
 
  一个月1300单,相当于一天要跑40多单,这对新骑手而言谈何容易。入职第二天,张雨晴接到一份订单要求把外卖送至某广场出口,但客户实际上在该出口不远处的某酒店。由于环境不熟,她因为找不到酒店引来客户大发脾气,她委屈地坐在广场上大哭,幸好有好心人帮助,她才成功将外卖送达酒店。
 
  “我其实是‘路痴’,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刚当骑手那段时间,因时刻要用手机导航,手机耗电极快,张雨晴每天出门都要备3个充电宝。她花了近一周时间熟悉站点周围的环境,又花了近半个月时间才摸清一些送餐捷径。
 
  道路不熟就多跑一跑、单量不够就再等一等。入职首月,张雨晴硬是跑了1197单、挣了6900多元钱。入职至今,她最高一个月跑了1500多单、挣了12000多元钱。
 
  挣再多的钱,张雨晴也不敢乱花。“凉鞋七块八一双、裤子九块九一条,全身最贵的就是这件工作服,花了四十五块钱。”她说,除去每月700元的房租、500元花销及孩子2000元的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都拿去还债,去年还了7万元,今年要还10万元,计划4年内把债务全部还清。
 
  长期在外奔波,难免磕磕碰碰,但为了多跑单多挣钱,张雨晴身体受伤也不会多休息。就在今年4月25日,她被人撞伤右腿膝盖,医生诊断可能存在骨裂,嘱咐她休息5天后进行复查,但她休息3天后便忍着疼痛继续出门跑单。
 
  “为了孩子,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张雨晴说,每天最惬意的时刻便是晚上跟孩子们视频讲故事,每每看到孩子们认真听故事的样子,她都感到格外幸福。“父母分开已经给孩子们带来了伤害,作为母亲,只要能多挣点钱,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们尽可能好的生活。”
 
“凭双手挣钱不丢人”


 
  当骑手虽辛苦,沈海燕却觉得自己因此不再与社会脱节,也找到了久违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今天运气好,这位顾客下了5单,我跑一趟挣了五趟的钱。”上午11点,骑手沈海燕驾驶电瓶车高兴地离开武汉市郁馨花园小区,送这趟外卖,她挣了20多元钱。
 
  今年44岁的沈海燕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儿子今年25岁,女儿10岁。2021年7月当骑手前,她每天过着家里、学校、菜市场三点一线的家庭主妇生活,除了做饭、洗衣,就是接送孩子。一家收入全靠开长途汽车的丈夫。
 
  这两年,客运市场行情不好,丈夫的收入从过去每月2万多元骤降至数千元,还完3600元房贷和2400元车贷后所剩无几。而女儿上学、儿子结婚、自己购买保险,样样都要花钱,沈海燕决定找点事做。经人介绍,她来到武汉武泰闸外卖站,成为一名女骑手。
 
  “送餐看着简单,其实很辛苦的。”沈海燕说,夏日酷暑,跑一阵就满身大汗;冬季严寒,骑车一会儿就手脚麻木。
 
  沈海燕说,记得刚入职时正好遇到连日暴雨,由于经验不足,手机未装进防水袋中导致进水失灵,因而无法联系客户,她只能拿着外卖在小区里边走边问,在雨中足足淋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外卖送到客户手中。
 
  当骑手虽辛苦,沈海燕却说,自己因此不再与社会脱节,也找到了久违的存在感和获得感。
 
  沈海燕给记者罗列了她每天的作息安排:早上7点起床送女儿上学,9点左右到站点开会并吃早餐,10点起到下午2点在外跑单,午高峰后买菜回家给全家人做晚饭,下午4点再重新上线跑单至晚上8点,然后回家休息。她说,这样安排,既能兼顾家庭,每月还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沈海燕告诉记者,尽管她对骑手工作很满意,但刚入职时心里还有一些疙瘩。有一回,沈海燕穿着工作服送女儿上学,引来众多目光。女儿觉得有些尴尬,便问她为什么非要穿工作服送她上学,她当时有些语塞,过了一会儿又很认真地告诉女儿,“劳动不分贵贱,我不偷不抢,凭双手挣钱不丢人啊。”
 
  沈海燕说,自那以后,她逐渐释怀了,女儿也对骑手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主动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
 
“跌倒还能站起来”


 
  前几年开公司亏了,卖房卖车还款后还欠几十万的张霞觉得,骑手工作给了她挣钱还债的机会,也让她有了新的目标


 
  “下面我们开始检查仪容仪表。”上午9点,武汉武泰闸外卖站,43岁的站长张霞正召集骑手开早会,测体温、查健康码、宣贯送单纪律和交通安全注意事项,一切按部就班、循序进行。
 
  张霞是2020年10月入职美团外卖的。之前,她在超市打工,每天5点起床,一周休息一天,月薪2600元,因收入微薄且难以应付搬运百来斤货物的任务,不得已而离职。
 
  “以前也风光过,前几年开公司亏了,卖房卖车还款后还欠几十万。”张霞说,离开超市后,家庭开支陡然紧张。了解到当骑手收入高,张霞便试着在网上投简历,没想到不久就被通知到岗。
 
  因个性开朗随和,张霞与同事们迅速打成一片,在大家帮助下很快上路,没几天,张霞的日送单量就达到二三十单,每天收入最高超过200元。这样的薪水让她干劲十足。
 
  然而,当好一名骑手并不简单,除了熟悉道路、驾技娴熟外,更要能走善跑。由于张霞入职站点周边多是老旧小区,每单几乎都要爬楼,半个月下来,她的膝盖“罢了工”,膝部积液肿胀无法行走,必须回家休养。
 
  在家休养1个多月后,张霞再次回到站点继续跑单,经站点综合考量决定安排她少量送单,重点负责团队管理。“从小到大都是被人管,从来没有管过人。”张霞说,团队管理这项工作对她而言极具挑战。
 
  压力之下,她一边努力学习积极请教,一边耐心与骑手沟通交流,“多为骑手着想,成为他们的贴心老大姐。”张霞说。
 
  张霞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入职一年后她被提为站点副站长,今年3月,又被提为站长。
 
  “骑手这份工作给了我挣钱还债的机会,也让我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张霞说,如今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工作上,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她说再熬上几年,让生活步入正轨,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辛苦挣的钱,花着踏实”
“辛苦挣的钱,花着踏实”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郑明鸿、田德丰


  清晨6点半,群山环绕的贵州小城织金刚从黑夜中醒来。在城郊的一栋民房里,黄沙沙叫醒小孩,督促他们洗漱、收拾书包,自己则悄悄化了个淡妆。

  29岁的黄沙沙是一名外卖骑手,也是3个小孩的妈妈。大约7点,她骑车到离家约1公里的外卖配送站打卡,随后回家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便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了。

  在小城织金,像黄沙沙这样的外卖“骑手妈妈”共有19人。送单之余,她们大都兼顾着要照顾老人、小孩,撑起了家中的半边天。

入 行


  黄沙沙生于织金县一户农家,很早就离开了校园。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小餐馆里刷盘子,干了两年,她用赚来的钱给家里置办了一台小彩电,电视机安装好的那一刻,她“感觉很光荣”。

  后来,黄沙沙到贵阳学过美容,结婚生子后,夫妻一起去上海打工。她在工地刮过瓷粉、刷过油漆,也进过工厂。黄沙沙说,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给钢管刷油漆的经历最让她难忘,“被晒得简直没有人样”。

  转眼间,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照顾孩子,黄沙沙和丈夫回到老家。她找了一份装修建材销售的工作,丈夫则在贵州省内其他市州务工。

  建材销售工作时间并不自由,虽然离家近了,黄沙沙却依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孩。思来想去,她萌生了去送外卖的想法。

  记者采访发现,“能够兼顾家庭”是大多数“骑手妈妈”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

  今年30岁的易茂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在工地开挖掘机,在工地一待就是好多天,很难顾上家里,易茂丽是家里正常运转的关键。她曾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朝九晚十,每月工资3000元,虽然稳定,但却不能兼顾家庭。

  2020年7月,易茂丽碰见了来超市取货的黄沙沙,便向她打听:“女的也能送外卖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易茂丽辞掉了收银员的工作,和黄沙沙成了同事。

欣 慰


  送外卖的工作虽然自由,但并不轻松,骑着车风里来雨里去,想要做好并不容易。

  尽管在县城生活多年,黄沙沙入职之初,也曾为“不认路”苦恼不已。“有些小角落、老房子很难找,转了好几圈都找不到,爬错楼是常有的事。”她说。

  如今,她们都已成为经验丰富的外卖骑手,还摸索出了不少省时妙招。

  对“骑手妈妈”而言,孩子始终是最大的牵挂。送外卖虽然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做饭,但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往往是她们最忙的时候,“就靠这个时候跑单挣钱了”,很少能陪伴孩子,带孩子出去玩。

  易茂丽说,为了弥补缺失的陪伴,每天跑完单,她会尽可能带孩子出去走走。

  易茂丽的大儿子在上小学六年级,她有时会带他体验送单,让他知道挣钱的不易。“我带他一起跑单时,他会主动帮忙提东西,还会跟客户要五星好评。”易茂丽开心地说。

  “每次下班回家,孩子都会给我拿碗筷,叮嘱我赶紧吃饭。”易茂丽说,大儿子还主动承包了不少家务,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孩子的成长让她觉得欣慰。

踏 实


  黄沙沙个子不高,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她很爱美,每天上班前,都坚持化一点妆。在大家面前,她总是充满了阳光。

  但很少有人知道,2020年底,她曾被查出小脑里有个肿瘤。当听到这个结果时,她感觉世界变得一片空白。

  幸运的是,肿瘤是良性的,暂时不用手术。

  黄沙沙曾经梦想要买一辆车。去年,她跑单之余,用时两个月考了驾照。同年9月,她攒够首付,买了一辆车,实现了这个梦想,“家里3个小孩,有个车要方便很多”。

  工作以外的闲暇时光,黄沙沙喜欢开车带家人出去玩。她说,开心生活很重要。

  作为配送站的老员工,黄沙沙性格开朗、人缘好,配送站负责人曾有意让她做队长,但被她婉拒了。“我有3个孩子,没有太多时间花在这个工作上面,承担不了其他额外的工作。”她直言。

  她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她们这10多位“骑手妈妈”照顾家庭,公司给她们的排班都是固定的,同时也允许她们不用参加每天的例会。有需要传达的内容和通知,队长直接发在微信群里,方便她们及时查看。

  贵州天气多变,送单时被淋成“落汤鸡”时有发生。但这份工作却让黄沙沙觉得踏实,“虽然挣的是辛苦钱,但花着踏实”。关于未来,她没有太具体的目标,只希望能够平安度过。

  易茂丽则希望,通过自己和丈夫的努力,在县城买一套房,改善家人的生活环境。

 
外卖箱里妈妈的梦想
外卖箱里妈妈的梦想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胡晨欢、姚子云、贾伊宁


  22岁刘卢凤的家,是一栋位于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城郊村的普通平房。屋子里,没有化妆品,没有首饰盒,也没有高跟鞋。

  凌晨1点,红色灯笼在橘色路灯映照下,将青原区天玉镇国道两旁染红。拐进羊肠小道,车头白色的光束在不到1米宽的路面上摇晃。黑漆漆的村庄,刘卢凤的身影宛若流星。

  5月6日晚,由于订单较少,刘卢凤放弃了工作到凌晨3点的计划,“早早”收工回家。她是一名“00后”外卖骑手,也是两岁孩子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的姐姐。

  “其实我们送餐,不怕热,不怕冷,就怕没人点外卖。”刘卢凤手机送餐App上显示,她是68人外卖骑手组中唯一一名女性,4月送单排行榜第六名。

  扎起马尾小辫,戴上口罩和黑框眼镜,顶着黄色安全帽,一双蓝色手套——上面印有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刘卢凤出工取餐,由于身材健硕,她常常被认作“帅哥”。对此,她会配合地压低嗓音,说一声“谢谢老板”。

  “水果订单可以立即取走,拌粉配制六分钟,脆皮炸鸡十五分钟出炉……”常年在外跑单,让刘卢凤掌握了各种美食烹饪时间,她也从中发现不少“福利”。

  “根据订单数量,可以判断哪家店味道更好,也能第一时间获取商家优惠信息。我就常常能以便宜的价格,给儿子买‘包包’。”

  孩子年龄较小,掌握的词语不多,最常说的是“爸爸妈妈,我想要‘包包’。”“包包”指的便是面包和点心,那是刘卢凤儿子最爱吃的零食。

  平静的生活,其实另有隐情。刘卢凤做骑手,起初是为了父亲的医药费。

  2021年7月,刘卢凤的父亲不幸患上肝癌,两个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刘卢凤和丈夫的肩上。为了更好补贴家用,她辞去了朝九晚五电话推销员的工作,送起了外卖。

  刘卢凤说,每送一单,可以赚3到5元,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时间也相对自由,方便照料生病的父亲。

  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2022年初,刘卢凤的父亲还是不幸离世。为了和丈夫一起扛起“漏窟窿”的家庭,刘卢凤跑得更勤了。

  “七八月的桑拿天,为了省钱,小刘舍不得买防晒霜,仅靠一条防晒袖箍就跑单。大年初一,我们还在家休息,她就开始工作,吃粉都不舍得加个蛋。”从事多年外卖工作的李建兵,从未见过这么“抠”的女骑手。

  爬不完的楼梯房,走不尽的街角,胳膊脸颊蜕不完的皮……没有订单时,刘卢凤喜欢把车停在繁华的商业街口,靠着送货小箱眯上一会儿;深夜走在偏远城郊,刘卢凤感到害怕时,她会用力拍拍自己的胸口,大声哼着带有方言的小曲为自己壮胆……从少女变母亲,在丈夫涂海平的眼里,刘卢凤仿佛一夜步入“中年”。

  “我们刚认识时,她是一个有点小浪漫的姑娘,喜欢看电影、逛街。”涂海平至今还记得2019年他们一起在街边吃冰激凌的场景,奶油中水果的香味至今还在脑海萦绕。

  刘卢凤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攒够首付的钱,在市区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孩子可以在市里接受教育。

  在刘卢凤缺少家具、略显空荡的家中,孩子不多的玩具让房间里多了不少色彩,一个即将拼好的蓝色积木小洋房,摆在客厅的桌上格外耀眼。

 
继“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之后,话剧舞台也刮起“西北风” “话剧陕军”来了!又“土”又好看
继“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之后,话剧舞台也刮起“西北风”
“话剧陕军”来了!又“土”又好看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西安话剧院演员在西安新城剧场演出话剧《柳青》(2018年9月15日摄)。话剧大量运用了方言和秦腔乐曲元素,充满了陕西地方风情。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本报记者蔡馨逸
 
  在我国的文化版图中,有一块土地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现实主义人文关怀和创作传统,诞生了《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文学佳作,以及《老井》《红高粱》等影视作品,那就是陕西。
 
  近年来,继“文学陕军”和“影视陕军”之后,“话剧陕军”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白鹿原》走遍全国74个城市演出430余场,吸引观众超过60万;《麻醉师》《柳青》连续两届斩获文华大奖;《主角》“未演先火”,首演前全国巡演已预售97场;《路遥》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的“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
 
  在用作品与市场对话中,陕西话剧形成了独特的气质。它总有些“土”:陕西话、黄土高原、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舞台上流转变换;但又“土”得厚实、精彩:乡音中透着乡情,黄土累积成文化意蕴,小人物身上雕刻出时代风骨。
 
文学土壤孕育出话剧之花


 
  “可是我要唱、我要唱!我一听到秦腔的乐声,我就浑身颤抖、血脉沸腾,热泪盈眶!这是八百里秦川的乐声……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灵魂中生命呐喊的声音……我要唱!我要在这新时代的好时光里,为我的父老乡亲唱!”台上,主角忆秦娥将半生跌宕化作深情道白。台下,掌声响起,直至落幕经久不息。
 
  近日,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主角》结束了在西安的演出,即将前往全国21个城市开启巡演。
 
  《主角》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陕西作家陈彦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忆秦娥从一个放羊娃到秦腔名伶的人生轨迹,伴随展开秦腔剧种的传承变迁和复杂世相的宏阔画卷。
 
  从60余万字的小说,到3个多小时话剧,话剧《主角》的创作并不轻松。
 
  话剧与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怎么跨界融合?小说里近半个世纪的沉浮际遇如何取舍浓缩?演出与生活的戏中戏怎样穿插衔接?从2019年3月拿到《主角》的话剧改编权,这些问题就摆在了主创团队面前。
 
  三年来,主创团队11次组织专家研讨,多次到陕西三原、泾阳、眉县的“戏窝子”体验采风。
 
  编剧曹路生9易其稿,用《杨排风》《白蛇传》《游西湖》《狐仙劫》等秦腔剧目串起忆秦娥的艺术成长与命运变迁,形成戏曲与话剧的互文。导演胡宗琪用一把不变的红椅子和54个场景的变化,实现戏曲舞台与生活场景的跳进跳出——忆秦娥每每坐上椅子、穿上戏服都意味人生际遇的转变,将秦腔名伶的人生与戏曲紧密交织。
 
  为了诠释好秦腔演员的身段气质,演员们从压腿、踢腿、跑圆场、靠山膀、倒立等学习戏曲基本功。忆秦娥的扮演者刘李优优说,在踩胯、劈叉时几乎所有演员都疼得掉过眼泪,只有体会过秦腔演员吃过的苦,才能了解他们的感受。
 
  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音响……每一个环节都在精益求精,合力呈现一部对得起观众的舞台作品。在首演之后,根据专家和观众的建议,主创又对演出呈现进行多次提升。
 
  “如果文学是树,话剧《主角》则是精心打造的家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说,“陕西人艺给予我们一个文学剧院的形象,在文学中汲取选题,来建立剧目,扎根、植根于这片沃土,演老百姓的事,演人民生活。”
 
  《主角》并不是陕西人艺首次将茅奖作品搬上话剧舞台。当2014年陕西人艺决定排演大戏时,陕西文学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白鹿原》是陕西文学的高峰,有极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地域特征浓厚,作为陕西的院团,将这样一部作品搬上舞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幸。”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从2015年底首演至今,《白鹿原》走遍全国74个城市演出430余场,吸引观众超过60万。
 
  三年后,陕西人艺再次从文学中寻找灵感,推出话剧《平凡的世界》,目前已演出超过246场,观众超过30万。
 
  在李宣看来,陕西文学为话剧提供了丰厚的创作土壤,从《白鹿原》到《主角》,陕西人艺用舞台艺术重塑文学精神内核,从“文学陕军”迈向“话剧陕军”。
 
  近年来,陕西的话剧工作者以扎实的艺术创作推出“茅奖三部曲”、《麻醉师》《柳青》《长安第二碗》《路遥》等作品,两度斩获文华奖,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活跃在戏剧节和巡演舞台。
 
扎根现实讲述大时代


 
  舞台上,雪花漫天飞舞、黄河奔流不息,黄河号子时而铿锵嘹亮,陕北说书时而悲切曲折。光影变幻、乐曲流转间,观众们仿佛置身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跟随演员一起经历著名作家路遥追求文学理想的一生。
 
  5月23日,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路遥》在西安新城剧场上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话剧《路遥》入选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的“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
 
  话剧《路遥》由著名作家、剧作家唐栋执笔,著名导演傅勇凡执导,以作家路遥为主人公,生动刻画路遥生活中的困顿与烦恼,以及他文学创作的追求、曲折与成功,着力还原这位耿直敦厚、热爱人民、痴迷文学的作家。
 
  在话剧中,面对各种文学思潮冲击,路遥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写出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接连遭遇退稿,被评论界批评“过于陈旧”。是追赶潮流,还是坚守初心?他清醒而坚定地回答:“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能传达普通人的苦难和焦虑,那它就不配成为文学!”
 
  发端于悠久的人文历史传统,延续了延安时期红色文艺的基因,陕西文艺凝结出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范式,它不仅存在于文学中,也彰显在话剧舞台上。
 
  西安话剧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西北人民话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第一个话剧表演专业团体。
 
  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延水长》《艰难时事》,到近年来在全国巡演的《麻醉师》《柳青》《长安第二碗》《路遥》,西安话剧院充分挖掘运用陕西地域元素,注重描摹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展现时代发展变化,讲好百姓故事,抒发时代共鸣。
 
  在《柳青》中,柳青和皇甫村村民的日常交往演绎的是新中国农村运动的轰轰烈烈;在《长安第二碗》中,一家葫芦头泡馍馆的人间烟火浓缩了40年的改革巨变;在《红箭 红箭》中,秦岭深处的军工科研人员在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扛起国家使命……
 
  “写时代必须塑造人。”任雪迎说,塑造好人要熟悉生活,才能真正表现出人物的言行。
 
  柳青从一个带有一些“洋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与乡亲们心连心的“庄稼人”的过程,精准地体现在“圪蹴”这个泥土气息浓厚的动作上。“圪蹴”是陕西关中方言“蹲”,也是关中农民习以为常的动作。柳青的扮演者林波说,“圪蹴”是专门设计的动作,它代表柳青把县委副书记的官架子放下,从动作行为到内心感受都去贴近农民。
 
  在《路遥》的舞台上,面对生活拮据,路遥动过为老板写传记赚钱的心思;《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听到批评的声音,他极其苦闷……犹豫徘徊过后,他再次鼓起劲来,回归文学初心。“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看到他的内心冲突,看到一位作家终生的劳绩和使命。”评论家肖云儒说。
 
面向市场改革创新不止步


 
  如今西安话剧院已经走过69个年头。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文艺工作团的陕西人艺即将迎来74岁生日。这两个伴随共和国成长的文艺院团,见证、参与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西安市建西街163号陕西人艺的办公楼后,有一个能容纳200多位观众的小剧场。它建成于2011年,是当时西安第一家话剧专业观演环境的小剧场,也是陕西人艺面向市场求发展的起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下,话剧日渐式微。为了激发文艺院团活力,2009年,国家开始对国有文艺院团“事转企”改制。不少院团在变革带来的动荡中开启了复杂且艰辛的探索。
 
  2012年,李宣担任院长时,陕西人艺已经连续7年没排演大戏,日常在岗的员工只有12人,账面余额1万多元。怎么让剧院活下去成了摆在她面前的头等大事。
 
  “剧目是立院之本,该做的就是排戏。”李宣说。在无编剧、无演员、无观众的情况下,李宣和其他八个职工组成了“剧目股东会”,自掏腰包、自编自导自演了陕西人艺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欲望酒吧》。为了宣传话剧、考察市场,“股东们”创作之余到西安市各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发宣传单,邀请观众走进剧院,聊一聊他们对话剧的看法。
 
  从第一场演出只有一个观众,到连演36场场场爆满,《欲望酒吧》不但实现盈利,更让陕西人艺看到回归主业,走向市场的曙光。2013年,他们趁热打铁连排13部小剧场话剧,通过一个又一个剧目,摸索管理机制,储备艺术人才。同时,陕西人艺邀请西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团队,对员工薪酬福利进行了企业化改革,用目标责任制配合绩效薪酬体系激发出员工创作演出的积极性。
 
  同一时期,西安话剧院也在摸索现代化文化企业改革。“万变不离其宗,剧目质量就是生命线。”任雪迎说,“在确定选题后,我们把项目负责制落实到剧目的创作、演出、宣发、文创全流程,为排好剧、闯市场打牢基础。”
 
  在坚守与变革中,陕西话剧院团迎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和消费能力提升,话剧以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和艺术张力俘获众多观众的心,走进剧院重新成为潮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话剧演出总场次1.61万场,票房收入达到23.89亿元,消费主力是18至39岁的年轻人,其中“95后”“00后”消费者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比起单纯欣赏演出,年轻的话剧观众们更追求体验感和获得感。
 
  为了满足观众新期待,让剧目可观看、可互动、可分享,剧院在舞台外下的功夫并不比舞台上少:演出前,配合购票电商平台推出宣传海报和文字介绍,在剧院大厅摆放海报展板、宣传册和文创产品营造打卡拍照的氛围,演出后,发布高清剧照、组织签售和观众见面会活动,浏览社交媒体收集观众反馈……
 
  “随着市场发展,院团从创排剧目、运营推广、版权保护、周边开发多点发力,打通话剧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这是话剧院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我国话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李宣说。
 
看!古老“花儿”全新演绎
看!古老“花儿”全新演绎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13日晚,一场盛大的“花儿艺术节”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开幕。从旭日东升到暮色四合,数万名群众从各乡镇赶到这座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小城,参加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花儿”盛会。
 
  岷县体育场上,华灯璀璨、人潮如海。35岁的“花儿”唱作人徐卓站在舞台中央,用一曲充满现代音乐元素的新“花儿”《不唱花儿心不甘》,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人们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享受古老“花儿”全新演绎带来的别样快感。
 
  “五月十七二郎山,不唱花儿心不甘。”伴随着吉他弹奏,乐队吟唱出的悠扬曲调,涤荡着观众的心田,歌词则流露出岷县儿女与“花儿”难分难舍的情愫。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安明文介绍,“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原生态民歌,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盛夏时节,西北便成为一片“花儿”的海洋。从山川草原到城市公园,“花儿”歌手用嘹亮的歌声,创造出生命最动人的表达,并开启数百场盛夏的“草地音乐节”。
 
  岷县是远近闻名的“花儿之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基地”。2019年,徐卓和3个爱好音乐的朋友成立了山民乐队。他们在保留“花儿”原有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民谣风”和“摇滚风”等符合现代听众口味的创造性改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花儿”得到更广泛地传唱。
 
  如今,山民乐队已经小有名气,一年有20多场线下演出,线上作品浏览量超过50万次,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花儿会”既是演唱传承“花儿”的重要文化空间,也是发展乡村旅游、激活县域经济的“流量密码”。
 
  记者在岷县“花儿艺术节”主会场对面的特色产品展销和商品交流会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天南海北的美食比比皆是,游人在享受“花儿”带来的精神愉悦的同时,也能够在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
 
  “在岷县,‘花儿’一唱,人就来了。”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布商宋之英正忙着给客人裁剪床单,依托“花儿会”带来的巨大客流,她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在5000元以上。去年在岷县营业短短26天,她就卖了10万元左右的布匹。
 
  不止县城,乡村“花儿会”带客引流效果同样显著。端午节期间,岷县清水镇依托传统“花儿会”,举办了首届乡村旅游节,同步开展文艺表演、啤酒节、篝火晚会等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区上万人参观游览,当地的农家乐、街边的小吃店都收获颇丰。
 
  岷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包海燕介绍,进入农历五月,全县各乡镇以“花儿”为媒,接力举办乡村旅游节,预计到农历八月十五“花儿会”结束,全县将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亿元左右。“花儿会”已经成为促进乡村旅游和县域经济稳步发展新的“增长极”。 (记者郎兵兵)据新华社兰州6月14日电
 
大山里飞出的“百灵鸟”用青春唱响“花儿”
大山里飞出的“百灵鸟”用青春唱响“花儿”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文化
 
  新华社银川电(记者艾福梅、马思嘉、刘杰)宁夏人撒丽娜从小听着“花儿”长大,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她并不喜欢这种“有点土”的曲调,更愿意哼唱流行音乐。

  直到19岁那年的意外“触电”,让“花儿”成为她的“灵魂伴侣”。这位回族姑娘笑着说:“‘花儿’本是心上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呀。”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年36岁的撒丽娜2005年中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能歌善舞的她成为县文工团的一员。进团没多久,她被安排和前辈马汉东合唱“宴席曲”《父母好比江河水》。

  “我从来没唱过‘花儿’,但想着机会难得,就找来了磁带,反复听、跟着唱,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的,而且越听越觉得‘花儿’好听。”撒丽娜说。

  马汉东是当地有名的“花儿”歌手,他觉得撒丽娜嗓音条件很好,鼓励她坚持学唱“花儿”。自此,撒丽娜一边跟听模仿已有的“花儿”歌曲,了解研究“花儿”的历史来源、曲令和演唱风格;一边跟着马汉东学习演唱“花儿”的一些“特殊”技巧——比如哪里要“甩”一下、哪个字要用方言唱、哪个字应该唱得“土”一点……

  “可能因为自己出生在‘花儿’的故乡,骨子里就有那股大山的味道,所以学起来还比较快。”撒丽娜说。

  这个“快”绝不是夸张。短短几年时间,撒丽娜边学边参加比赛,很快崭露头角,让很多人记住了海原县这个年轻漂亮的“花儿”歌手。

  会唱“花儿”的“百灵鸟”也从大山里飞了出来,在2010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魅力。

  2013年,年仅27岁的撒丽娜被评为自治区级“花儿”传承人,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区级“非遗”传承人。

  “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我不再把自己简单定位为‘花儿’歌手,而是‘花儿’传承人,不仅自己要演唱出更好的‘花儿’作品,还要让更多人去传唱和传播。”她说。

  2014年,撒丽娜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花儿”演唱和传承中。

  同一年,撒丽娜创办了“花儿”艺术学校。说是“花儿”艺术学校,但主要招收的是学习钢琴、合唱、舞蹈的孩子,“花儿”课只是一门公益课,任何喜欢“花儿”、想唱“花儿”的人都能免费来学。

  “刚开始推广普及‘花儿’很不容易。当我向家长介绍‘花儿’的时候,他们很多人根本没听说过,更谈不上热爱,所以我就鼓励学校孩子来体验,还给他们排了一场‘花儿’联唱。家长们觉得很震撼,看到了‘花儿’的美,‘花儿’的好,就能接受了。”撒丽娜说。

  后来,她还坚持推动“花儿”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单位等,公益培训达到上百场次,受益人群上万人。

  去年年初,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热播,里面一首《眼泪花儿把心淹了》引无数观众落泪。在剧中演唱这首经典“花儿”的小姑娘李沐子就是撒丽娜的学生。

  “这也算是我们‘花儿’的高光时刻,让全国观众听到这种传统音乐,更从歌声中感悟到西海固移民心中的向往。”撒丽娜说。

  文艺既要传承,更要创新。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花儿”传承人,撒丽娜认为,要想抓住年轻人的耳朵,就必须适度地在传统“花儿”中融入一些流行音乐元素。

  2020年,她发行个人首张“花儿”专辑《花开少年来》,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作,出品了很多风格不同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让‘花儿’只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唱得‘热闹’,一定要走出去。”撒丽娜说。

  如今,撒丽娜还积极拥抱新媒体,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传“花儿”短视频,普及“花儿”知识,教唱“花儿”曲调,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上个月,她被授予“宁夏青年五四奖章”。

  “‘花儿’已经成为我的另一半:我走到哪,‘花儿’跟到哪;‘花儿’在哪,我就在哪,我们再也分不开。”撒丽娜说。

 
质子治疗装置国产化,治癌新技术有望惠及普通患者 该装置计划将建设成本降低到进口装置的80%,运维成本降低到60%
质子治疗装置国产化,治癌新技术有望惠及普通患者
该装置计划将建设成本降低到进口装置的80%,运维成本降低到60%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本报记者周琳、董雪、龚雯


  一个大科学装置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但在其建成研究的过程中,却能“沿途下蛋”,“孵化”出更多装置设施。

  在直径7米多的圆环形同步加速器“跑道”上,质子束正在一圈圈加速“奔跑”。当它们转上百万圈,提速到光速的三分之二左右,将沿着高能输运线传入治疗室,精准照射到患者的肿瘤部位“定向爆破”,对周边正常组织的辐射更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嘉定新城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探访由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卫健委与上海市合作的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尽管受到上海此轮疫情冲击,但该项目团队努力克服困难,如期开展了临床试验。6月3日,随着最后一位患者从180度旋转束治疗室走出,第一注册单元两个治疗室的临床试验受试者治疗顺利结束。

  “我们希望质子装置的国产化不仅是一个装置的成功,更是产品化的成功、治疗模式的成功。通过这种方案使国内的肿瘤治疗进入新的阶段,真正让肿瘤不再可怕。”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说。

疫情未减临床试验速度


  疫情期间,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入组180度旋转束治疗室的患者如期进行治疗,这是继固定束治疗室之后,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投入临床试验的第二间治疗室,也是首个国产180度旋转束治疗室。

  “这套系统能多角度精准照射到肿瘤部位,降低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介绍,“完成全球最先进的360度旋转支架临床试验,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据悉,国产质子治疗装置第一注册单元包含固定束和180度旋转束两个治疗室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方案入排标准和质子治疗指征严格筛选后,共47例患有头颈、胸部、腹部、盆腔和脊柱等全身不同部位实体肿瘤的受试者接受治疗,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瑞金医院放疗科主任陈佳艺表示,质子束流独特优越的物理性质可以大幅度降低正常组织的照射体积,从而有效减少放射治疗副作用,并将一部分在光子治疗技术下因为重要正常组织的辐射耐受性限制而无法治愈的肿瘤提供了可治愈的机会,在头颈部肿瘤、盆腔深部肿瘤、眼部肿瘤和儿童肿瘤等治疗中有不可替代优势,尤其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她以一位32岁的年轻病患为例介绍说:“病人因颅底脊索瘤几乎失明,病灶范围较广且毗邻重要组织结构。质子治疗在消灭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重要组织,病人仅治疗约10次就已明显改善视力和视野。”

  记者采访获悉,部分临床试验经历了上海此轮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团队为保障治疗系统接收测试以及临床试验,闭环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80余天,克服了各种困难和影响,保障所有受试者顺利完成预计治疗。

  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受试者随访情况,预计于2022年9月完成受试者3个月疗效和急性毒性反应随访后形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提交产品注册申请,有望于2023年一季度向社会患者开放,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此外,360度旋转束和眼部治疗室的调试和第三方检测将在疫情后全面展开,力争年底完成注册检测并为第二注册单元两个治疗室的临床试验做好准备。

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


  现代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三大类。其中,质子治疗代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制高点,由美国科学家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在21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00家,但大多分布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质子治疗装置依赖进口,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高,这既造成了治疗资源稀缺,也导致治疗费用高昂。质子装置的国产化,有望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和医疗成本,为众多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可及性更高的先进治疗技术和设备。

  质子装置是上海又一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沿途下蛋”的结晶,瑞金医务人员和科学家团队、运维团队等团结一心、携手攻关,让这一治癌新技术也可以“飞”入寻常患者家。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光源粒子束应用技术部副主任陈志凌告诉记者,同步加速器位列质子治疗装置核心技术的第一位,其国产突破得益于上海光源,它是一台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光源能量在全世界位居第四。

  国产质子治疗装置是上海光源的“缩小版”,更是“升级版”。“我们这台装置产生的能量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原理都是同步加速器,大小约为上海光源的二十分之一,区别在于一个用的是质子,一个用的是电子。”陈志凌说。

  作为服务老百姓的医疗产品,装置还集成了许多医疗必需的治疗系统,这是上海光源所没有的。例如,笔形束点扫描技术将质子束精准打在不规则病灶的边缘和内部区域,图像引导与呼吸运动管理可以避免肿瘤随着呼吸移动而导致的误差,等等。

  质子装置的国产化之路经历过长期探索。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介绍,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2012年立项,在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以及“十三五”时期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进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瑞金医院及相关厂家合作研发,携手促进产、学、研、医协作融合发展。

不止于“0到1”的突破


  不只是设备的“0到1”突破,更重要的是“1到100”的产业化进程。

  据了解,成本和治疗效率决定了质子治疗装置市场化的可能。该装置计划将建设成本降低到进口装置的80%,运维成本降低到60%。另外,从投入临床应用开始,一台质子治疗装置通常在三年以后达到最高效的使用状态。

  “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有很多,但质子治疗能够提供的服务在目前阶段还是非常有限,我们必须选出其中最能从质子治疗中获益的病人。在现有的光子治疗装置已经能获得很满意的疗效和很低的副作用的情况下,我们不会优先推荐质子治疗。”陈佳艺说。

  6月3日,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瑞金医院和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在原来《推进国产质子治疗装置产业化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共同签署质子治疗项目瑞金方案推广应用合作协议,可复制、可推广的肿瘤质子中心一体化建设“瑞金方案”正在形成。

  陈海涛阐述说,肿瘤质子中心“瑞金方案”即在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研制,以及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建设中总结凝练的智慧和经验。包括质子的装置研制、产品升级、治疗指南、运行管理、经营效益以及质子中心筹建等各个方面,从临床需求、应用、验证、推广等多个维度,形成肿瘤治疗的系统性、标准化、规范化的推广方案。

  “我们不只是要做出一个设备,未来的目标更是把质子治疗的可复制方案推广出去,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质子治疗装置小型化,在诊断技术上形成一系列的配套标准和规范。”宁光说,“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患者跋涉千里来到上海负担很重。未来,我们希望在一些地级市推广建立小型的肿瘤中心,进一步降低治疗费用。”

 
我国无偿献血采血量20余年连续增长 但目前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阶段,无偿献血采集供应数量有待提升
我国无偿献血采血量20余年连续增长
但目前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阶段,无偿献血采集供应数量有待提升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顾天成)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的宝贵资源。6月14日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已实现20多年连续增长。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无偿献血总量由2012年的2036万单位增长至2021年的2855万单位,涨幅达40%;献血人次由2012年的1225万增长至2021年的1674万,涨幅达3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通告,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关专家介绍,当罹患疾病、接受医疗手术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用血者。无偿献血,令一些迫在眉睫的手术、垂危的生命因此得到帮助。

  我国是人口大国,血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建立无偿献血制度保障,我国1998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根据《全国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公布信息显示,目前我国血液供应仍处于“紧平衡”阶段,无偿献血采集供应数量有待提升。2020年,我国千人口献血率仅为11.1、人均红细胞用量3.4毫升,与部分中高收入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医疗需求释放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我国临床用血需求进一步增加,一些血库曾遭遇“血荒”。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全社会广泛支持、参与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亟待进一步加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工作保障政策。

  如今,越来越多的适龄公民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从1998年至今,我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已累计表彰180万人次。

  根据最新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血站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各级血站规模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无偿献血采集量进一步增加,血液供应保障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球前列。

 
复旦科学家在近视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复旦科学家在近视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吴振东)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近日揭示了ipRGC(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关于近视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已发表于科学期刊《科学前沿》。

  在众多近视机制研究中,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支科研团队专注于ipRGC的作用。据介绍,这类细胞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特殊的一类,它们作为输出神经元,将光感受器信号向视中枢传递。同时,它们又因表达一种特有的视色素——视黑质而本身对光敏感,故称为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指导下,基于形觉剥夺的小鼠近视模型,应用多学科技术对ipRGC在小鼠屈光发育及近视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显示,ipRGC所含的视黑质信号及常规光感受器信号分别通过调制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影响眼球的发育。

  科研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清楚阐明了ipRGC在眼球发育及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未来近视干预策略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李恒、沐铁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战略目标,当前健康素养促进已成为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主要抓手。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的25.4%、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7.13%提升到2021年的22.02%、国家级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占全国县区总数近1/3……国家卫生健康委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教育工作进展成效。

  稳步提升!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4%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8.8%上升到2021年的25.4%,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

  健康县区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全国共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健康促进县区931个,占全国县区总数近1/3。

  “通过县区建设,建设一大批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健康治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表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等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米锋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健康科普和教育活动,让专业疫情防控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能掌握的健康能力和理念,让群众“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共同提升全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

医防融合!关注“一老一小”健康宣教


  少年强,则国强;老年安,则家安。“一老一小”是满足老百姓幸福生活需要的重要两端。

  “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认知和行为特点是不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李长宁说。

  儿童青少年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李长宁介绍,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掌握更多健康知识和技能。

  当前,针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科学运动、用眼卫生、健康体重、传染病防控、网络使用等内容。近年来,我国有针对性地开发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编写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和规范等,有效提升传播效果。

  “老年人处于生理机能减退阶段,这一阶段重点帮助老年人保持正常的身体机能、预防和管理慢性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李长宁说,近年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开发常见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系列材料,针对老年人特点,开发视频音频健康教育材料。

  提升老年患者主动健康能力、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医疗和护理过程、“云享健康”与“面对面健康讲堂”互为补充……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副院长姚德明介绍,北京医院以老年疑难疾病诊疗为特色,注重引导老年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手段,努力推动健康老龄化。

多措并举!打好专业科普组合拳


  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科普工作中是主阵地,医务人员是主力军。米锋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直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多措并举开展健康科普活动。积极推进国家和各省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鼓励医务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来。

  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公室组建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30余个领域的1000多位专家成为专家库首批成员。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建立了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成为专业健康科普知识的“生产方”。

  米锋表示,有了好的“生产方”,再有好的“传播渠道”,就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好的健康科普信息。

  “做健康科普工作对医务人员自身来说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说,医务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中的作用主要是传播科学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生活理念。

  新媒体时代,一些自媒体健康科普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包括伪科普和虚假信息,带来一定危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文件,明确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传播、监管的主体及相应责任。

  王荃说,让医务人员来做健康科普教育工作正是为了保证其科学性,也能保证实用性、普及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成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的目的。

 
一根麻花大变小,一滴墨水黑变彩,一双布鞋踏“云”端 天津这些老字号,不但“不啃老”还要翻“新潮”
一根麻花大变小,一滴墨水黑变彩,一双布鞋踏“云”端
天津这些老字号,不但“不啃老”还要翻“新潮”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2021年5月9日摄)。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刘惟真、王井怀
 

 
  老字号,是非遗文化的载体,城市变革的烙印,市井民俗的写真。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老字号“转身”不易,有些已经陷入困顿,但更多的老字号“不啃老”更“不服老”,历经浮沉仍旧求新求变。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走进天津多家老字号企业:有的正加速向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渠道“开疆辟土”,有的则在“跨界合作”中寻到了新机遇。当老品牌、老文化、老技艺向健康精细化转型、向青春个性化转型、向智慧定制化转型,也就有了新顾客、新传承、新发展……
 
一根麻花里的“味蕾创新”


 
  端午节期间,天津市河西区桂发祥直营店内迎来了不少顾客。除了闻名中外的十八街夹馅麻花与精美新潮的节日伴手礼,店里的“迷你麻花”也登上销售“C位”,掀起一波“囤货潮”。
 
  “‘迷你麻花’的6个口味中,什锦味和十八街麻花的老味道一脉相承,尤其受顾客欢迎。老主顾把它看作浓缩版的‘十八街’,年轻人将它当成休闲款的小零食。”一位店员介绍说。
 
  诞生于海河西畔的“十八街麻花”已经95岁了。在面、油、糖要精打细算着用的年代,麻花是不少天津人眼中的“奢侈品”。
 
  将桂花、闽姜、芝麻仁、核桃仁粉碎入馅,经过和面、和馅、对条、合条、手工搓制、炸制成型,再加上冰糖、青红丝……香气扑鼻、材料丰富的夹馅麻花,被称作“拧出来的艺术品”,“不仅拧入了多种食材,更拧入了多元的津门文化。”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徐燕青说。
 
  在饭桌上“滋味儿不足”的年代,麻花“以大为美”,“大麻花”也诉说着桂发祥的高超制作技艺。长达2米、重达75公斤的“麻花之王”,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然而,随着物质的丰富与时代的变革,人们对休闲零食的爱好发生了转变——健康、便携,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需求。
 
  分管产品研发的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铮说,公司通过直营店消费者反馈、市场部销售部的定期市场调研结果等,了解到方便快捷、新鲜精致的“小食品”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决定研发一款“小而精”的“迷你麻花”。
 
  然而难题紧随而至——受工艺限制,夹馅麻花难以“微缩”至3克以内,“迷你麻花”只能通过调味制成。
 
  “夹馅是十八街麻花的‘灵魂’,调味‘小麻花’会不会缺少核心竞争力?”内部讨论时,不少员工也有些犹豫。
 
  “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肯尝试、敢创新。”赵铮说。从买遍市面上的麻花产品、一一品尝研究,到增减数味原料、反复打磨味道,再到调研年轻人的喜好、丰富产品口味……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小麻花”才终于“破茧而出”。2018年,赶上直播浪潮逐步兴起、休闲食品消费群体扩大,公司推出的“小麻花”一炮走红,成了备受欢迎的“网红爆款”。
 
  “大麻花叫响了老字号的知名度,而小麻花帮我们打开了年轻群体的市场,不少年轻人因为小麻花认识了我们,由此爱上了老字号的老味道。”赵铮说。
 
  适合老年人的益糖高纤麻花,适合“打工人”的速食特色食品,适合外地游客、将天津地域元素融入造型的糕点八件……为了走出津门、“广交朋友”,近年来,桂发祥还在持续“扩圈升级”。
 
  疫情期间,桂发祥积极迎合市场需求和变化,采取线上直播、新媒体营销手段丰富产品销售和营销渠道,尝试通过流量主播直播带货、线上旗舰店直播活动等拓展客群,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以前家里缺油少糖,顾客们总想着麻花的香甜味儿;如今生活水平提升、各式食品丰富多样,我们不能按照单一化生产的老路子经营下去,而更要顺应消费趋势与时代潮流,在食品的精细化、品质化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让老字号的味道更好传承。”赵铮说。
 
一滴墨水里的“青春色彩”


 
  旋开瓶盖,墨香立刻氤氲飘散;吸满墨汁,展纸静静写下美好时光……在“书信时代”,物美价廉的鸵鸟墨水,见证了数代人的青春年华。
 
  诞生于1935年的鸵鸟老工坊是中国第一滴墨水的诞生地。书画用墨水、计算机喷涂打印墨水、动漫专用墨水……数十年来,鸵鸟墨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不断翻新产品“花样”。
 
  然而,消费者对传统书写需求的大幅下降,让扛过数轮变革的鸵鸟墨水一度迷失了方向。
 
  “2011年来到鸵鸟墨水时,公司正处于亏本运营状态。”天津鸵鸟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强回忆道,传统墨水市场竞争激烈、外部环境冲击连连,彼时的鸵鸟墨水步履维艰。
 
  “以前老百姓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的产品却从某一刻起消失在了家中,能不能推陈出新、让鸵鸟重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对我们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黄强说。
 
  转机之光,在一次“跨界”尝试中不期而至。
 
  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津召开期间,天津市召集多家老字号品牌,在全运村建起了品牌形象店。
 
  “我们反复琢磨,决定推出一些适合运动员、教练员的产品,带到店里展示。”黄强说,当时广受追捧的“秘密花园”填色画,给企业带来了启发。“我们立即以彩墨文创产品为方向着手研发,希望帮助运动员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全运会期间,鸵鸟墨水将彩墨套装与涂色书摆上了架,还专门开辟出了“解压画吧”。“本以为相对‘小众’,没想到画吧人气很旺,有的年轻运动员在店里一画就是一下午。”黄强说,这次尝试让大家意识到,“老鸵鸟”在画材文创领域大有可为。
 
  借着全运会的“东风”,公司正式迈出了文创产品开发这一步。
 
  “墨水就是书写用的,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已在公司工作了40余年的技术总监刘宝珠说,最初听到策划团队提出要开发“莫兰迪系”“小清新系”颜色、在墨水里加入香精等等“闻所未闻”的新概念,自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在墨水里加入香精就是个大难题。”刘宝珠介绍道,香精不溶于水,一旦调制匹配不好,就容易对书写的流畅性、稳定性造成影响。不过,为了满足年轻孩子“五颜六色的梦想”,刘宝珠和研发团队静下心来,开始埋头“攻坚”。
 
  调整用量配料、打磨颜色亮度……随着一个个技术难点被攻破,企业逐步研发了染料、颜料、荧光、sheen型等多体系700多种色彩及金粉系列墨水。此外,企业还不断挖掘国货的文化内涵,与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开展“IP联名”合作,吸引年轻用户。
 
  “近年来,我国文具人均消费额逐年提升,国内文具消费呈现品牌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在消费升级力量的驱动下,彩色墨水必将成为带动鸵鸟墨水发展的新增长点。”黄强说。
 
一双布鞋踏上“云”端


 
  父亲节将至,随着天津的疫情形势好转,金街上的老美华门店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在孩子的搀扶下,一位老人踏上店内的3D量脚仪,扫描数秒后,屏幕上很快显示出老人左右脚的脚长、脚宽、踝围等详细数据。
 
  天津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和平路旗舰店店长岳伟说,这台“智慧仪器”搭载了六个扫描仪,能对顾客的左脚、右脚和脚底同时进行扫描,为他们量身定制合适的鞋履。
 
  在这台代表“新技术”的机器不远处,店内展陈着一件老美华1911年就摆上了货架的“老产品”——“三寸金莲”坤尖鞋。短短几米距离,浓缩了老字号穿行百年的变迁史。
 
  1911年,天津人庞鹤年从鞋庄出师后,用自己积累下的本钱与父辈的投资,在南市盘下一座店铺,开起了鞋店“老美华”。从坤尖鞋、骆驼鞍鞋、杭元鞋,到津派旗袍、连袖男装、秀禾婚服……百年来,这家老店有不变的坚守,也有创新的思路。
 
  “我们使用真丝、纯棉等材料,保证产品的质地与舒适度;还延请传统技师,严守流传百年的制鞋工序,留住宝贵的传统手工非遗文化。”天津老美华鞋业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董建设说,“这是企业的根与魂,也是底蕴之所在。”
 
  老字号有一批“老粉丝”。在津城的“银发族”间,老美华始终站得稳、叫得响。为了适应老主顾的需求,除了鞋履,老美华的货架上还挂起了中式服装,高级服装定制业务也随之“上线”。通过顾客的反馈,又推出了防滑拖鞋、保暖衣裤等不少功能性产品,有的单品一推出销量就近10万件。
 
  老美华以“老”闻名、以“老”立身,但打破顾客们对企业“仅适于银发群体”的“老印象”却并不简单。董建设意识到,吸引年轻人要“苦练内功”,却是老字号走得长远的必由之路。
 
  疫情的发生,加速了老字号“上云”的速度。早在2016年,老美华就开辟了线上销售渠道,在多个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新零售体系不断完善。疫情期间,老美华的“直播带货”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
 
  “开通抖音直播间后3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百万元。”董建设感慨道,“之前销量最高的线下门店单日营业额都很难达到十万元,而如今,仅一个直播间单日的营业额就能有十万元之多。”
 
  样式新颖、“量身打造”的产品更是老美华吸引“新主顾”的底气。来到店内挑选秀禾婚服的“准新娘”何女士说,她专程为自己和父母都定制了旗袍绣鞋。“鞋服的样式得体大方,既体现了传统文化,还兼顾了时尚元素,我和父母都很满意。”
 
  “原来大多是子女陪老人进店购物,现在店里有不少父母陪着孩子选购旗袍婚服。”岳伟说,消费者的年龄、地域分布更加均匀广泛,“除了京津冀地区的顾客,还有不少从广东、福建等地慕名而来,甚至有不少外国友人专程来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再过不久,企业就要迎来111岁的生日了。”董建设说,老美华历史虽久,却不希望只是抱着金字招牌“吃老本”、当“啃老族”。“老与新并非背道而驰,而是能够互鉴交融。既要守住传统技艺,也得跟上消费变革的趋势,这样老字号才能真正‘行遍天下’。”
 
  数据显示,天津共有中华老字号66家、津门老字号163家。“作为一座百年商埠城市,天津有众多享誉海内外、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商业老字号。随着天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这些老字号纷纷迎来了新生。”天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丢了老顾客也赢不来年轻人? 老字号转型要敢于甩“包袱”
丢了老顾客也赢不来年轻人?
老字号转型要敢于甩“包袱”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达到1100多家,平均年龄超过150岁。老字号产品关联的上市企业达到60多家。

  随着各地刺激消费、直播带货等新消费环境的普遍,记者观察到,不少老字号借势走上转型之路,影响力也从区域向全国扩展,消费人群也不断年轻化。

  一位商务部门负责老字号业务的工作人员则坦言,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传统行业中的部分老字号企业,面临退出市场的窘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老字号产品,多年来市场始终局限在本地,甚至本地消费者也越来越少。为何会陷入如此窘境,记者发现有多重因素。

  一是创新“包袱”太重。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有自家的主打产品,且产品与品牌深度捆绑,相互成就。然而,诞生于农业手工业时代、物质匮乏年代的产品如何适应新的消费环境,是老字号企业的必答题。以食物类的老字号产品为例,经典产品往往高油高糖,越来越难以适应年轻人的口味。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正不正宗”的思想包袱,担心丢了老顾客,也赢不得年轻人,两头不落好。

  二是市场开拓“无雄心”。记者发现,一些老字号企业习惯了“慕名而来”,但不注意“开枝散叶”。记者采访的一家老字号闻名海内外,欧美政要到店品尝都赞不绝口。在店内,挂满了各国名人的到店合影。一些海外华人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还会从海外下订单。然而,多年来,企业很少主动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三是经营机制“欠灵活”。记者走访发现,老字号企业一般分为上市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家老字号负责人直言,一些国有企业在开拓创新中偏保守,而民营企业经营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也导致了老字号品牌难以开拓进取。

  长期关注企业成长周期的智慧未来(北京)商业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程然认为,面对新技术、新市场、新消费群体,一些老字号已经达到企业生命周期的“极限点”,亟需开拓“第二曲线”,延续企业生命周期,其核心便是创新甚至是颠覆式创新。只要有产品、市场、经营体制方面大胆创新的企业,才有可能把老字号的品牌擦亮,并开创新的荣耀之路。

     (本报记者王井怀、刘惟真)

 
重回“火箭村”:上海临工踏上复工路
重回“火箭村”:上海临工踏上复工路

( 2022-06-15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董雪、王辰阳


  6月9日,“00后”湖南小伙蒋鑫踏上了返沪之路。返乡过春节后赶上疫情,他在老家一待就是4个月。让他意外的是,自己不是复工途中的“独行侠”,那趟开往上海的高铁几乎满载。

  在经济中心城市上海,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临工到此谋生,他们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是快递分拣员,或是街头保安。当两个多月的疫情“冰封”初化,上海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再次开放的临工劳务市场,探访他们的复工路。

“火箭村”重启


  浦东新区康桥镇火箭村,背靠给苹果代工的大型电子厂昌硕科技,有全上海规模数一数二的临工劳务市场。密密麻麻的劳务中介店铺、拖着行李找活干的打工人、一车一车招工的工厂大巴是这里独特的景观。

  暂停两个多月之后,“火箭村”在6月1日迎来重启。

  “去达丰电子厂吧,招工截止到下午3点,你现在出发正好能赶上。或者去日月光(一家半导体厂),今天有这两个厂招人。”安徽大姐刘芳是一名劳务中介,她租的门面重新开张,房东给免掉了一半房租。记者看到,有人从进店到赶去工厂只用了几句话工夫,也有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继续去下一家试运气。

  记者寻访了当地多家中介公司,劳务市场在刚开放的几天迎来了一波招工小高潮,多的时候,大中介一天能给四五十人解决工作,小一点的也能有十来人。与此同时,一些依附于人气的行业也有所复苏,街边又能看到廉价住宿的小招牌,每晚几十元的小旅馆是临工们的临时落脚点。

  “最近来住宿的多了,大家都要挣钱找活干。”一位旅馆老板告诉记者,很多临工下了火车会直奔这里,找到工作就搬走,去厂里吃住。

  每家中介门口都有一个行李摞出来的“小山”,现在“小山”越堆越高,是临工们重回“火箭村”的象征。行李的主人四处奔波,只有在找到活等车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

  走走走,车来了!傍晚时分,七八个年轻人从一家中介小跑出来,钻进了一辆小巴车,他们是要去极兔速递上夜班,分拣快递。

  “这是日结的,干一晚上挣点钱,还能省下房费。”来自湖北的杨知说,疫情期间他一直在顺丰的转运中心分拣快递,体力消耗太大,这次回来是想换个稍微轻松点的。实际上,他已经找到了进日月光的长期工作,因为第二天才能报到,所以准备再干一晚上。

临工不再那么“临”


  临工是企业复产的晴雨表,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并适应环境变化。

  “00后”小伙李阿福,这两天又回达丰电子厂上班了。此轮疫情期间,他被封闭在达丰,因为工量减少,很多工友只能拿两三千元的基本工资。他自告奋勇做厂里的防疫工作,一个月拿到一万多元补贴。

  虽然收入可观,但与扛着家庭重担的中年临工不同,“随性”是年轻临工身上突出的标签。“一直在一个厂里做重复的工作很无聊。”劳动市场刚开放,他就按捺不住离开了工厂,不过两三天后没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他决定回达丰去。

  “担心工厂介意吗?”记者问。

  “工厂不会管这些的,而且大概率是到不同的厂区上班。”李阿福腼腆地笑了笑。

  原本,“流水线上招人,十个人有五六个在几天之内都会离开”,不少临工想工作时就来找工作,想换地方时抬脚就走,工资多都是日结或周结。记者采访发现,经此一疫,临工开始不那么“临”了,企业招人也更希望长期稳定。

  临工不再那么“临”的另一个原因是工厂新增了静默期。来自河南的来延召告诉记者,出于防疫需要,新员工要先在工厂里隔离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四天,核酸检测全部正常后,再开始正式工作。“换个工作就要浪费几天时间,不如在一个地方好好干。”他说。

  此外,招工需求一波一波阶段性释放,如果错过了还想去,就要等。“以前一些用工大户长期招工,现在开始有截止时间了,一波招完要过几天才可能招第二波。”上海宇飞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负责人贾奎说,除了静默期,这跟不少用工大户出于防疫和生产需要仍在闭环管理有关,员工的流动较以前少。

  “从最近招用需求来看,劳务工相比以前响应速度更快。”上海东方雨虹研发生产物流基地总经理鲁家华感受到,不少劳务工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有所降低,上班工作的意愿更强烈。

是去还是留?他们心里有答案


  上海是全国主要的临工就业城市之一。每到大型用工季,会有很多临工从广东、江苏等地赶来,工作机会和工资待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现在,这个理由依旧成立。

  “我不准备离开上海。”杨知说:“在上海一个月挣七八千块钱,在老家一个月只有三四千,我家里有两个小孩,你说怎么选?”

  挣钱,让家人过好日子,是临工们最朴实的愿望。杨知的孩子在老家由老人照顾,妻子在深圳的海底捞做领班,“我老婆比我赚得多,但是我做的工作在上海比在广东收入还是高一些。我俩每天主要就是工作,就算在一个城市也没时间交流,所以分别找合适的工作吧。”

  目前,上海正在多举措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根据《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上海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等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同时,从6月1日起,分类指导、动态修订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

  “整体来讲,招工量和找工作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这是复工复产初期,接下来行情会越来越好。”贾奎说,他在上海干劳务中介整整十年了,他做的抖音短视频账号有3万多粉丝量,其中很多是找工作的老熟人。

  蒋鑫也是“老熟人”之一。今年过年的时候他回了老家,现在,他又回到上海找工作,而且这次他的妈妈李小娟也跟着来了。

  “我希望他留在老家工作,但是他就是喜欢上海,想要过来。”李小娟说,因为也有亲戚在上海打工,她就和儿子一起来了,一方面是看看儿子在上海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找找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