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05版: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关注·各地

09版:新华国际

10版:新华关注·教育

11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12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13版:草地周刊

14版:草地周刊

15版:草地周刊

16版:草地周刊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汇报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听取“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汇报 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的汇报,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力组织搜救,妥善处置善后,尽快查明原因,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和服务工作。各有关方面闻令而动、快速响应,组织民航、应急、公安、军队、卫健和广西等各方面力量,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深入细致、科学有序”总体要求,全面做好有关工作。目前,善后处置、事故调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会议强调,这次事故导致机上132名人员不幸遇难,我们深感痛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细致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再接再厉、善始善终。要继续做好遇难者遗骸遗物整理、移交等工作,给逝者以尊严、给家属以慰藉。要加大遇难者家属帮扶救济工作力度,让遇难者家属安心。各有关方面要科学有序开展事故调查,组织各方面专家综合分析飞机数据和各类物料证据,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要平稳有序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原则,持续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会议指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各方面一定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最大限度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排查整治流于形式等导致发生事故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对相关领导也要严肃追责问责。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习近平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习近平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习近平指出,阿富汗饱经沧桑,百业待兴,正处在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阿富汗是与会各国共同的邻居和伙伴,我们是山水相连、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阿富汗,是全体阿富汗人民的期盼,也符合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习近平强调,“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国一贯尊重阿富汗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致力于支持阿富汗实现和平稳定发展。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自去年9月创立以来,发挥邻国优势,为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最后强调,阿富汗邻国要各尽所能,凝聚共识,协调配合,支持阿富汗人民开创美好未来。

  王毅主持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


  新华社合肥3月31日电(记者岳媛媛)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1日在安徽屯溪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

  王毅首先宣读了习近平主席书面致辞并代表中方发言。

  王毅说,面对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阿富汗,我们及时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确定合作应对阿局势变化的政治共识,充分体现了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邻里精神。我们应该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进一步发挥邻国协调合作机制的独特作用,推动阿早日实现稳定发展,携手实现本地区持久安全和发展繁荣。

  王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支持阿走出一条自立自强之路;二是支持阿走出一条繁荣进步之路;三是支持阿走出一条和平发展之路。

  与会邻国外长感谢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致辞为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注入强劲动力,赞赏中方为汇聚邻国合力、支持阿和平重建发挥的重要作用,赞同应加强协调合作,帮助阿实现和平稳定和经济重建,支持引导阿临时政府切实履行承诺,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尤其是邻国的期待,强调美国和北约应切实承担对阿重建发展首要责任,尽快归还阿人民财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视频致辞,高度评价中方和邻国对阿人民的慷慨支持,指出阿邻国的团结彰显了全球共同体精神,建议加强人道援助、经济重振、建设性接触合作。

  会议发表了《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联合声明》和《阿富汗邻国关于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及务实合作的屯溪倡议》。会议宣布启动阿富汗特使定期会晤机制,建立政治外交、经济人道、安全稳定三个工作组。乌兹别克斯坦将主办第四次外长会。

  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兼投资和外贸部长乌穆尔扎科夫、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塔吉克斯坦司法部长阿舒里约恩出席。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
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文章指出,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文章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文章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第一,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四,深化农村改革。第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第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文章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五周年纪实
“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五周年纪实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雄安新区剧村变电站“碳达峰、碳中和”监测平台(3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安蓓、高敬、张涛


  正值春暖,万物盎然。北京向南100多公里,一座新城拔节生长。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要求在新区建设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2021年4月28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

  目前,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3家央企已完成总部选址,即将开工建设;首批启动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已基本确定项目选址,各项疏解工作正在稳妥有序推进。

  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新区设立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5年来,从完成顶层设计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建设,这座未来之城从“一张白纸”着墨,稳扎稳打,目前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时间回到5年前。

  2017年2月23日上午,华北平原,雪后初霁。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

  在大王镇小王营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当天中午,一场小型座谈会在安新县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新时代呼唤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

  京畿重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是北方地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特别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镇体系结构失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需要跳出北京看北京,在更大的空间格局中加以考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基本都用“跳出去”建新城的办法;从我国经验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发展。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正是着眼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关键之举。

  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运筹帷幄、统筹部署,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倾注了大量心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千年大计,要经得起历史检验、体现时代风貌。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无论是规划编制要秉持的理念,还是规划编制进程的关键阶段,都亲自谋划指导,对每个重大问题及时把关定向,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工作方向。

  早在谋划设立新区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8年2月22日,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初期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后的今天,我们设立雄安新区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

  201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向社会公布。4月21日,规划纲要全文公布。

  2019年1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北雄安新区。

  在“千年秀林”,习近平总书记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他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谈到雄安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如今,“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5.4万亩,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秀林不远处,白洋淀新苇吐绿、水鸟翩跹。淀区水质由劣Ⅴ类提升到全面Ⅲ类,鱼类恢复至54种,鸟类达230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从空中俯瞰今天的雄安——

  这里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高峰时期1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滚动推进,雄安建设者正在不断创造“雄安质量”,用勤劳和汗水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画卷;

  这里是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城市,城与淀相互辉映,“千年秀林”伴随雄安新区慢慢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先行。5年时光,这份“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这道“快”与“慢”的辩证法,在雄安新区,有着最深刻的体现。

  雄安规划,志在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统领,形成了以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四个综合性规划为重点,26个专项规划为基础支撑的“1+4+26”规划体系,为稳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

  未建城,先植绿。这片万众瞩目的土地,在5年前的一声惊雷之后,仿佛又归于沉寂,但树却一棵一棵种了下来,白洋淀也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慢,是为了快。

  2019年1月,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端详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此时,雄安新区“1+N”规划体系已基本建立。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两年,几乎没有动一砖一瓦。现在有了蓝图,雄安从顶层设计阶段转向实质性建设阶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了。”

  在随后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设计成果充分吸收体现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约束性,用法律法规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先规划再建设、先管控再发展,目光更远,起点更高,标准更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志性工程项目,新开工建设一批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重大基础配套设施,让社会各界和新区百姓看到变化。

  如今的雄安新区,京雄城际铁路直通北京,城市外围道路、片区连接道路框架、生态廊道、水系等城市“四大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容东片区基本建成,容西、雄东、昝岗等片区进入稳定开发期,启动区、起步区重点项目有序建设,城市雏形加快显现。

  地上之城拔节生长,地下之城加快成型。

  在雄安,蜘蛛网式线缆不见踪影,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都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开挖第一个基坑开始,就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样板之城,亦是智慧之城。

  新区每建设一栋楼,都会在数字雄安平台上生成一栋数字大楼,现实中哪怕更换一盏路灯,都能显示出来。每一栋建筑都是计算好的,运来的材料直接组装,一厘米钢筋都不会浪费。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要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

  “这件事是不可逆的工作,所以必须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

  ……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指明方向。

  “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2021年12月30日,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项目,首先实现竣工验收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

  史家小学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竣工,雄安宣武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启动区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重大公共服务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雄安新区各项重点工作都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未来之城,加快奔向未来。

  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稳扎稳打,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向雄安疏解——

  “疏解是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解析:“触及深层次矛盾,要更加讲究方式方法,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雄安新区是外向发力;北京是内向调整,优化核心功能,把‘白菜心’做好。”

  当前,新区建设聚焦启动区“主战场”,促进各方面要素向启动区集中。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始终牢记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初心使命,推动疏解项目优先向新区启动区疏解,形成规模效应并集聚人气,将启动区打造为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高质量样板。”这位负责人说。

  聚焦创新、改革、开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雄安新区智慧交通示范项目现场,通过“5G+北斗”无人化业务运营平台,无人接驳车、无人零售车、无人清扫车、巡逻机器人等多种无人车和机器人统一调度,全部实现无人化作业。

  智能、绿色、创新是雄安新区重点打造的亮丽名片。“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协同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深层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赋予雄安新区发展自主权,只要有利于雄安创新发展的要全力给予支持。

  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完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完善多主体供给住房政策,全力提升企业开办效能……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开出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清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新时代宜居的“人民之城”——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市民需要出发,做到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转移。”新区规划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这样强调。

  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建筑风貌设计,安全便捷的三级道路系统,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景观环境……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已回迁4万余人,千余栋建筑全部交工后将容纳17万人。

  这将是一座令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公交步行通畅便捷,森林碧水交织绕城……

  这将是一座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贴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优质的教科文卫等公共资源,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这将是一座集萃当代智慧的城市:先进的城市理念扎根发芽,创新的改革模式作出示范,前沿的创新发展见证时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雄安新区正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一个生机勃勃的未来之城令人期待。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 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
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徐扬、王炳坤、赵洪南


  清明前夕,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松柏无声,鲜花不断。

  长逾百米的英名墙上,镌刻着19万多抗美援朝烈士的名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曾是一张张青春的面庞。

  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让英雄回到亲人的怀抱,始终牵动着14亿多中国人的心。2014年以来,累计有8批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并安葬于此,已有10名烈士“找到”亲人。

  魂归故里,精神永存!

8年间825位英雄回家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2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多少英雄儿女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据统计,在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多名中华好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

  离家还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

  从2014年至2021年,中韩双方已连续8年成功交接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随前7批烈士回国的7141件遗物中,除了锈迹斑斑的钢笔、印有“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字样的搪瓷杯,还有多枚清晰可辨的印章,上面分别刻有烈士的名字。

  这些烈士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并散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后经韩方发掘、鉴别后,集中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

  为了迎接长眠他乡的“最可爱的人”回家,国家每一次都举行隆重的仪式。当护送烈士遗骸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两架战机腾空而起,伴飞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专机降落,机场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

  当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从机场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路边的迎接队伍绵延了10多公里。市民们沿途站立,眼含热泪,挥动着国旗,迎接阔别祖国多年的英雄。

  43岁的王春婕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了18年,迎接了每一批归国志愿军烈士。最令她动容的,是2014年3月28日首批烈士遗骸灵柩抵达时的场景。

  当时,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早早地就守在陵园门口。“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一位阿姨边哭边喊‘爸爸、爸爸,你回家了!’”每每忆及这一幕,王春婕都泪眼婆娑。

  “其实,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她父亲,但她也要喊一喊,哪怕有一线的希望。”王春婕说。

  90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已经记不清他迎回了几批战友。“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李维波嗓音嘶哑,喃喃地说道,“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知道,你们都是我的战友、亲人,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血没有白流!”

  2021年9月2日,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3日上午,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参加仪式的人们肃穆站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

  伴随着军乐队奏响《思念曲》,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棺椁,默默送别英雄。

  曾多次到陵园迎接英雄们回家的志愿军烈士张树珊的女儿张润英说:“我是烈士的后代,看到他们,就跟看到父亲一样。”

  1953年牺牲的张树珊烈士安葬在朝鲜,再也没有回来。

  72岁的张润英说:“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他们,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让迟归的英雄回到亲人的怀抱


  人民英雄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3米多高、近200米长,黑色的大理石墙面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一排排金色字体。置身于英名墙前,人们不禁感慨,这些奋不顾身、为国牺牲的英雄,是什么铸就了他们的碧血丹心、一腔赤诚?

  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铸就了我们“最可爱的人”。以国之名,尊崇烈士,铭记历史,是对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

  从韩国归来的825位志愿军烈士绝大多数为无名英雄,如何让无名者“有名”,让英雄与亲属“相认”?这不仅是广大烈属和健在老兵们的迫切心愿,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2019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在网络发起“寻找英雄”活动。最直接的依据是工作人员从上千件烈士遗物中发现的24枚个人印章,上面文字清晰可辨。

  “寻找英雄”的活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人们怀着“昨天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我们为他们做一件事情”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

  大海捞针,也不放弃。在帮助许玉忠烈士“认亲”的过程中,河北沧州的媒体进行了10多期的专题报道,当地还自发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配合政府部门,终于在烈士原登记地河北青县相邻的河北沧县找到了许玉忠亲属。

  为确保认亲结果科学、准确,相关部门破解一系列难题,采用了DNA检测的技术手段。

  从2014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分期分批对烈士遗骸DNA样品进行采集分析。这些样品由于在战场上掩埋,加之长年累月雨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侵蚀,对DNA提取和分析鉴定带来极大挑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升启介绍,科研人员怀着尊重每一位烈士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解决了烈士遗骸DNA提取的这一关键难题,并建立数据库,为烈士身份鉴定和亲属认亲奠定了基础。

  如今,每位成功认亲的烈士亲属家中,都珍藏着一本DNA鉴定书。烈士许玉忠的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支持506棺椁内编号为10506遗骸样本所属个体与许同海、许同桥、赵春海、赵春河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在排除外源干扰的前提下,综合辅助资料,支持506号棺椁遗骸属于许玉忠烈士。

  2019年烈士纪念日前夕,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首次认亲仪式,陈曾吉、方洪有、侯永信、冉绪碧、许玉忠、周少武六名志愿军烈士确认了身份,与亲人“团聚”。这是回到祖国怀抱的在韩志愿军遗骸首次与亲人相认,现场多位烈士亲属紧抱棺椁放声痛哭,令人泪流满面。

  2020年,随第七批烈士遗骸迎回国的有9枚烈士印章,退役军人事务部第一时间采集了所有迎回烈士遗骸的DNA信息,并结合战史资料和印章等遗物寻找线索。最终,林水实、吴雄奎、梁佰有、展志忠四位烈士确认身份并找到亲属。

  2021年9月3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举行安葬仪式时,来自河南新蔡的展保成作为亲属代表来到英名墙前,找到了爷爷展志忠的名字。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在盼着爷爷魂归故里。”53岁的展保成手捧用白布包裹的家乡泥土,慢慢打开,给爷爷磕头。那一刻,思念化作泪水,模糊了双眼。“爷爷回来了,奶奶的心愿也了却了。”

英雄从未远去 寻找还在继续


  “如今,一批又一批志愿军英烈回到祖国大地上安息,有的战友还找到了亲人,这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安慰。”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说,这充分表明祖国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埋葬在异国他乡的英雄儿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找寻英雄,缅怀先烈,是为了铭记历史,勇毅前行。

  起始于2019年的烈士认亲活动,在社会上汇聚的英雄志、爱国情持续不减。河北沧州的媒体人和社会志愿者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已经为在淮海战场上牺牲的9名英烈,以及深州市的马占民烈士、邯郸市的李铁连烈士找寻到了家乡和亲属。

  2020年,辽宁鞍山的弘莲公益性公墓设立荣誉军人博物馆,为安葬在这里的抗日战争老兵、解放战争军人、抗美援朝英雄无偿提供展柜,通过展示军功章、证书和革命遗物,讲述他们的事迹。公墓负责人葛继红说,博物馆收藏的老兵故事不一定惊天动地,“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凡人英雄’,更能点燃人们的家国情怀。”

  作为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后方,辽宁各级部门想方设法帮助烈属寻亲。2019年11月,在丹东东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陕西省宝鸡市76岁退休工人梁均尧终于在东港市长山镇大顶子村的一处山坡,找到了三哥梁耀欣的墓地。

  梁耀欣1953年参军,1956年12月随部队途经东港长山镇时,因交通事故而牺牲,被就地安葬。几十年来,家人一直没有放弃打听梁耀欣的信息。“三哥始终是全家人的牵挂,父亲去世前,最大心愿就是寻找三哥下落。”梁均尧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终于可以告慰父亲、母亲和三哥的在天之灵了!

  根据中韩两国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鉴定,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组织做好烈士寻亲工作。

  下一步,退役军人事务部将为在韩牺牲的志愿军烈士建立亲属DNA数据库,并分期分批开展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DNA信息采集工作。数据库建成之后,每年归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就可以随时与在韩志愿军烈士亲属的DNA信息进行比对,尽可能让更多的无名烈士“有名”,并“找到”他们的家人。

  对于72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从未忘记。202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国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向志愿军老兵等颁发纪念章。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经翻修改造后,也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参观者络绎不绝。

  近两年,《长津湖》《狙击手》等电影火爆大银幕,成了现象级电影巨作。电影里感人至深的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正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场遍地是英雄。志愿军将士总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成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宫绍山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对于11岁的沈阳小学生张梓潇而言,72年前的那场战争离他很远,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太姥爷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张梓潇去年3月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做志愿者。如今,他不仅可以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等先辈们的英雄故事流利地讲给参观者,记忆中太姥爷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是全家的骄傲,也是我的榜样。”张梓潇说,“我要把‘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 4月到,这些重要新规影响你的生活
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
4月到,这些重要新规影响你的生活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记者白阳
 
  驾驶证买分卖分将面临重罚、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对电视剧母版时长予以规范……崭新的4月,又一批新规将开始影响你的生活。
 
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
 
  驾驶证买分卖分行为,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2022年4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将对此类行为进行重罚。
 
  机动车驾驶人请他人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一次记12分;同时,依法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
 
  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十万元;有扰乱单位秩序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恢复驾驶资格考试“跨省可办”
 
  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一批交管便利措施将落地。
 
  规定明确,对在户籍地以外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一证通考”,无须再提交居住证明。对驾驶证超过有效期未换证被注销不满两年的,申请人可以向全国任一地申请参加科目一考试,恢复驾驶资格,更好满足群众异地考试换证需求。
 
  在驾驶证考试内容和项目上,对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增驾其他小型汽车,或者持有摩托车驾驶证增驾其他类型摩托车的,只考试科目二和科目三,优化考试程序。
 
  规定还新增准驾车型“轻型牵引挂车”,允许驾驶小型汽车列车,更好满足群众驾驶房车出游需求。
 
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
 
  一集不长的电视剧,预告就占了好几分钟……2022年4月1日起施行的《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对此进行统一规范,努力破解剧集时长“注水”现象。
 
  根据规范,常规剧集正片时长不少于41分钟,片头时长不超过90秒、片尾时长不超过180秒,“前情回顾”“下集预告”的时长原则上均不超过30秒,每集结尾画面与下一集开始画面如有重复内容,时长不超过30秒。
 
  针对近年来屡屡引发纠纷的电视剧署名问题,规范明确,作品署名情况应如实体现作品权属情况;演职人员在电视剧的署名方式、顺序、位置等由聘用合同约定,制作者应在与演职人员签署聘用合同时就署名问题进行沟通和约定,规避争排位等署名纠纷的发生。杜绝出现挂名、顶替署名以及遗漏署名情形的发生。
 
  开展旅游、潜水、捕捞等活动不得危及水下文物安全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在中国管辖水域内开展科学考察、资源勘探开发、旅游、潜水、捕捞、养殖、采砂、排污、倾废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危及水下文物的安全。
 
  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相关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需要进行考古发掘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发现疑似水下文物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并有权向文物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行为。
 
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的决定》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规程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和现场管理标准。
 
  新修改的规程明确:一个矿井同时回采的采煤工作面个数不得超过3个,煤(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个数不得超过9个。严禁以掘代采。在采动影响范围内不得布置2个采煤工作面同时回采。严禁开采和毁坏高速铁路的安全煤柱。
 
  新修改的规程还细化了爆破作业安全距离的规定等。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肖捷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 充分发挥政务公开职能全力营造更优环境氛围
肖捷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
充分发挥政务公开职能 全力营造更优环境氛围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肖捷30日主持召开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务公开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研究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
 
  肖捷强调,推进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政务公开方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政务公开;必须坚持服务大局,优化政务公开职能;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深化政务公开。
 
  肖捷要求,今年政务公开的重中之重,是全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加注重发挥政务公开平台作用,及时发布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示各方面齐心协力抓落实的生动局面。更加注重提升政策解读质量,以政策解读的“透”引导市场预期的“稳”,以市场预期的“稳”应对外部环境的“变”。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加强舆情走势跟踪分析,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
 
“3·21”东航飞行事故调查工作已有初步进展 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
“3·21”东航飞行事故调查工作已有初步进展
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西梧州3月31日电记者从3月31日召开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主要搜救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通过近10天的努力,调查工作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残骸搜寻基本完成,除寻获两部黑匣子之外,还发现了发动机、水平安定面、右侧大翼翼尖残骸等重要部件,已经搜集到的4万多件残骸正在逐一进行消杀、清洗、辨认、分类和编号。

  朱涛表示,目前开展了初步分析工作,对现场环境、残骸分布和撞击痕迹等进行定位、拍照;研判飞机接地时可能的运动轨迹、姿态和撞击力。通过分析空管雷达自动化系统数据,尝试还原事发前的真实飞行过程。对涉及航班旅客、行李、货物、邮件等资料进行查验。两部黑匣子数据正在解码中。

  随着搜救工作接近尾声,现已进入到事故技术分析和调查取证阶段。朱涛介绍,根据国际民航公约附件和我国民航规章相关要求,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全部调查结束后将向公众公布完整的调查报告。

  “我们将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查明事故原因,还原事故真相,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朱涛说。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正为返回作准备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顺利完成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正为返回作准备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31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任务模拟图像。
这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调姿转倒飞。新华社记者郭中正摄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国利、黄一宸)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于北京时间3月31日18时40分受控再入大气层。飞船绝大部分器件被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发射入轨,这也是我国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
 
  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先后与天和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与空间站分离后,充分利用飞船推进剂余量,成功实施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2小时快速交会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经验。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也是决战决胜空间站建造之年。目前,工程全线正全力开展神舟十三号返回和空间站建造阶段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国利、黄一宸)记者3月3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在送别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后,在轨飞行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紧张进行飞船返回各项准备。目前,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在轨稳定运行,航天员乘组计划于4月中旬返回地面。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160余天的太空飞行中,3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航天员首次在轨通过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飞行乘组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在地面支持下,飞行乘组利用工作训练间隙参加了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办了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与广大青少年开展天地互动交流,进行了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住建部:全力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
住建部:全力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31日强调,各地要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31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会议强调,各地要勇于攻坚克难,切实抓好治理行动的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制度,针对建筑起重机械、基坑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脚手架工程、拆除工程、暗挖工程、钢结构工程等高危施工环节,“逐企业、逐项目、逐设备”精准排查和消除重大隐患,确保安全风险受控。

  二是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要求,压实参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关键人员岗位职责,夯实企业安全工作基础,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三是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措施,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加强施工作业安全防护,改善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全力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四是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现场联动治理,强化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继续深入开展“两违”专项清查工作,抓紧完成全覆盖清查,对违法违规审批问题,严格按照法定责权,依法依规实施整改。

  五是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政府投资工程带头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打造安全示范工程、样板工程。央企、国企要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当好安全生产的“排头兵”。

  会议要求,各地要在抓好治理行动的同时一并抓好住房和城乡建设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要加强供热、供水、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运行安全管理,扎实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进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要持续推进城镇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分级分类科学处置重大隐患;要抓实抓好农村危房排查整治工作,通过维修加固、拆除等措施,彻底消除隐患。

 
傅政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傅政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第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傅政华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傅政华完全背弃理想信念,从未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彻底丧失党性原则,毫无“四个意识”,背离“两个维护”,政治野心极度膨胀,政治品行极为卑劣,投机钻营,利令智昏,为达到个人政治目的不择手段;参加孙力军政治团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在重大问题上弄虚作假、欺瞒中央,危害党的集中统一;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长期结交多名“政治骗子”,造成恶劣影响;长期违规领用和携带枪支,形成严重安全隐患;对纪法毫无敬畏,执法犯法,徇私枉法,擅权专断,恣意妄为,造成严重恶劣政治后果;长期搞迷信活动,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特权思想极为严重,生活奢靡享乐,长期违规占用多套住房、办公用房和多辆公车供个人及家庭享受,长期安排多名公职、现役人员为个人及家人提供服务,频繁接受高档宴请和旅游安排;在组织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利益,严重破坏政法队伍政治生态;贪婪腐化,大搞权钱交易,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傅政华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徇私枉法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决定给予傅政华开除党籍处分;由国家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党的十九大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给予其开除党籍的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如何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
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如何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赵文君)检验检测行业是传递信任的行业,可以向社会和消费者证明产品或服务的信用。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虚假检验检测报告如何监管?公众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查询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情况?市场监管总局3月31日召开“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诚信要求,扩大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说,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管理,要依据“谁发证,谁监管;谁发证,谁处罚”的原则,除市场监管部门外,还有其他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特定检验检测领域的行政许可准入制度,负责相应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南军介绍,在执法实践中,检验检测报告造假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检验检测机构出具不实或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二是无资质的企业、中介机构、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等非法买卖或使用伪造、变造的虚假检验检测报告。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及人员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除可以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已有针对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案例。

  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检验检测机构违法案件1235件,同比增长23.5%,罚没金额2727.7万元,同比增长44.7%。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平台,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归集到检验检测机构名下,推动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2021年,针对部分网络商户未经资质许可、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开展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核查商品信息1000余万条,处置违规平台的经营者5023家,立案调查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

  乔东表示,合格的检验检测报告是解决质量纠纷时的重要凭证,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不仅扰乱正常商业秩序,还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对于检验检测报告,消费者如对其真伪有疑问或想查询具体报告内容,首先可以直接向出具该报告的检验检测机构咨询,检验检测报告上应已列明机构相关信息。此外,通过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目前可查询2016年以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具的18亿份检验检测报告。

 
科技向善 造福人类 解读《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科技向善 造福人类
解读《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作出系统部署,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意见的出台有何考虑?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就这些热点问题,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放在事关科技创新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意见。

  “此次印发的意见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着力解决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对科技伦理治理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王志刚说。

  意见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推动科技向善,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科技成果造福于民。

  王志刚表示,意见的出台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将极大促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能力的系统提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向善


  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意见提出的五项科技伦理原则,充分吸收借鉴了国际科技伦理相关规则和共识,同时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社会文化特点,由我国科技界、伦理学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集体研究、充分论证形成,并听取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科技伦理原则反映了各科技领域伦理的共性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开展科技活动,要坚持将科技伦理原则贯穿始终。

  “科技伦理原则的提出,一方面明确了我国对科技活动的基本伦理要求,以有效防范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促进科技向善;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我国政府及科技界对科技伦理治理的立场和态度,对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里斌说。

  多方参与、协同共治,不断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


  此次印发的意见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五项基本要求。即:伦理先行,推动科技伦理要求贯穿科技活动全过程;依法依规,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敏捷治理,快速、灵活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伦理挑战;立足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伦理体系;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

  同时,意见明确了政府部门、创新主体、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致力于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格局。

  “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是基础。”科技部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司司长戴国庆介绍,意见从制定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科技伦理理论研究等方面对制度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审查和监管是保障科技活动符合伦理要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意见明确了科技伦理审查范围和要求,提出了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和措施,并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作出明确要求。”戴国庆说。

  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确立伦理先行的理念,强调源头治理、注重预防,建立科技伦理监管体制机制,对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对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依规进行登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技伦理监管,加强对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的科技伦理监管。

  (记者胡喆、田晓航、张泉)

  据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慕容智墓石志盖(资料图)。  新华社发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文书。  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施雨岑、徐壮)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月31日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据介绍,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我国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的生动诠释,展现了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风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国家文物局近期将印发实施《“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聚焦重大历史问题攻关,力争取得新突破;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大力发展科技考古,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专业力量;深化国际考古合作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上海今起开展浦西地区核酸筛查 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
上海今起开展浦西地区核酸筛查
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记者袁全)在3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表示,4月1日起,上海浦西地区的核酸筛查将全面展开,这一批涉及人数更多(1600万人)、管控范围更大(12个区),各类情况也更复杂。对此,上海将全力加快核酸筛查工作,做好市民生活服务保障。

  据介绍,目前上海已启动蔬菜应急保供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兄弟省市货源,加大调运配送力度,想方设法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解决市民群众“买菜难”问题;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加强市民特别是封控区人员的就医服务,开辟应急就医绿色通道,所有市级医院的急诊正常开放,全力缓解市民群众“就医难”问题。

  同时,为全力回应解决市民群众诉求,“12345”及各区、市媒体平台已开通了为民服务热线,全力帮助市民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抓好助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第一批地区的筛查要一鼓作气,按时按质完成,通过对结果的研判,及时开展后续工作。第二批地区要无缝衔接,有序开展。要把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履行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每一位市民都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防控工作配合到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记者袁全)3月31日晚,上海市有关方面发布通告,4月1日5时起,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综合研判筛查结果,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病毒检测分类施策指南(试行)》,实行分区分类、网格化管理。

  报告阳性感染者涉及的居民小区(单位、场所)所在网格化单元及毗邻网格化单元,划为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感染者涉及楼栋采取14天封闭管理措施(从3月28日封闭时起计),封控区内其他区域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社区健康管理”措施(从3月28日封闭时起计),开展相应频次检测,封闭管理期间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有封控小区(单位、场所)所在街镇的其他区域,划为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落实7天社区健康管理(从3月28日封闭时起计),开展相应频次检测,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安排1人分时有序至小区指定区域无接触式取用配送物资。单位执勤人员“人不出单位,严禁聚集”,分时有序至单位入口处无接触式取用配送物资。

  封控区、管控区内,因参与疫情防控、医疗服务、城市运行、应急处置等确需外出人员,需严格落实测温、验码、登记、身份核验等措施。

  浦东、浦南及毗邻地区除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划为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落实7天自我健康管理和相应频次检测。

  防范区内市民群众要主动减少外出、减少流动、减少聚集,非必要不出门,倡导居家办公,不跨行政区流动,不跨黄浦江流动。确有需要外出时,规范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场所,配合测温、扫码、验码等措施。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后,及时主动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餐饮经营场所暂停堂食,可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服务。农贸(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药店等各类生活必需公共场所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要求。网吧、酒吧、歌厅、棋牌室、图书馆等各类非生活必需密闭场所暂停开放。外卖、快递人员不得进入住宅小区,实行无接触配送。

  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实施动态调整。管控区、防范区内一旦发现感染者,对所在区域实施升级管控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

 
上海最大集中隔离点即将启用
上海最大集中隔离点即将启用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国际博览中心隔离区域内景(3月30日摄)。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采取分区管理运行,部分区域施工已基本完成,启用在即,来自多家医院的医疗队已准备就绪。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记者从上海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启用在即。
 
  据悉,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隔离点改造场馆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设计床位超过15000张,是上海最大的集中隔离点,将主要收治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接到任务后,该公司立刻成立新国际博览中心应急改造指挥部,于3月25日抽调精兵强将迅速进场参建。截至3月31日12时,7500张床位已具备交付条件。
 
  工程改建区域除包含病床外,还建有672个医护人员四人宿舍,在围合的中心三角地则配有淋浴间、医护人员办公休息室各两处;扩建区域则包括馆外缓冲区、垃圾站、移动卫生间、场地围栏等配套设施。 (记者郑钧天)
 
    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
 
吉林:强化保障居民生活和群众就医
吉林:强化保障居民生活和群众就医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长春3月31日电(记者赵丹丹、段续)记者在31日召开的吉林省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3月30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2175例,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867例,新增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44例。目前,吉林省继续强化居民基本生活服务和群众正常医疗服务的保障工作。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介绍,因疫情关闭的长春市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于30日21时恢复营业,各地继续支援长春市蔬菜包。辽宁省支援蔬菜运抵后,吉林市蔬菜总库存量大幅增加。同时,吉林省继续强化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保障,加大生活物资调运、联保联供力度,稳定市场价格,及时把米面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配送到户,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以及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包保到人、点对点服务,推进“无接触配送”,打通生活物资保供“最后一百米”。

  吉林省运输管理局局长李晓东介绍,为保障外省援吉物资快速顺利到达,相关部门结合吉林省连接辽宁高速公路南下3条主要通道,规划设置了4处抗疫应急物资高速公路服务区中转站,可为货车提供停放接驳场地、为司乘人员提供食宿等服务。目前已启用2处,另外2处可视接驳运输需求随时启用。

  此外,吉林省将进一步做好群众正常医疗服务保障,推动“黄码”专科医疗机构加强转运,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采取分区诊疗。3月26日至3月31日,长春市第二医院日均门(急)诊416人次。“绿码”医院接诊工作顺畅,3月26日至3月3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综合医院日均门诊分别为1121人次、1448人次、600人次。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市妇产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日均门(急)诊分别为204人次、239人次、130人次。

 
午夜街头,流动诊疗车的灯依然闪亮
午夜街头,流动诊疗车的灯依然闪亮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3月29日午夜,突如其来的夜雨为沈阳初春的空气增添了一丝寒意。沈阳市和平区桂林街,沈阳市口腔医院门前,一辆白色的流动诊疗车内依然灯火通明。3月30日1时,颌面外科主任晋朝晖身着厚厚的防护服,还在和几名护士紧张地整理着器械,等待着一位患者的到来。
 
  沈阳市口腔医院此前接到通知,一名位于浑南区封闭管控区内的患者口腔出血不止,需120转运进行紧急就医治疗。医院第一时间开放绿色就诊通道——在流动诊疗车中为患者诊治。
 
  在等待120转运患者期间,急诊科医生李韦萱3次与患者电话联系,询问患者病情进展,安抚患者情绪,叮嘱患者咬棉球局部止血,还告诉他小心勿将棉球吞咽。
 
  1时37分,患者经120急救车转运至医院。经检查发现,患者因牙周炎,个别牙齿大块牙石压迫牙龈,导致口内有局部活动性出血。晋朝晖立即为患者进行局麻下局部清理牙石及肉芽,在出血点位用凝胶止血海绵压迫,荷包缝合止血。经过半个小时紧张的治疗,患者口内出血完全停止。
 
  沈阳疫情防控战进入关键时期,沈阳市内各牙病防治诊所几乎全部停诊。沈阳市口腔医院挑起了接受全市牙病患者的重任。在保证普通患者进院安全治疗的同时,医院决定将流动诊疗车专门用作来自“特殊区域”患者的诊疗室,保证封控区、管控区内的急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流动诊疗车启动一周,已经接待多位管控区、封控区内的急症患者。3月24日,大东区管控区内突发口腔急症的4岁儿童在这里得到了及时的治疗;3月27日,一名外伤急诊患者无48小时内核酸报告,医院不拒诊、不延误治疗,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后迅速在流动诊疗车里为患者进行紧急外伤处理治疗。
 
  沈阳市口腔医院院长张桂荣说:“流动诊疗车存在一定风险,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没有一个退缩,都是积极请战,这一刻,我们和患者的心紧紧相连。”(记者于力、洪可润)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
 
深圳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深圳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3月30日,人们在深圳市福田区皇岗公园晨练。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7日发布通告,全市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目前,深圳各类餐饮机构堂食限流从50%提升至75%。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继续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社区小区、城中村保持围合管理,进出须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须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新华社发(储焱摄)
 
山东建立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机制
山东建立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机制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济南3月31日电(记者徐速绘)记者31日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充分发挥全国“菜篮子”基地作用,已建立起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机制。

  据山东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连三介绍,山东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专门部署了对上海市、吉林省的蔬菜保供工作,在千方百计保障原有供货渠道畅通、供应链稳定的基础上,迅速建立供沪、供吉蔬菜联保联供机制,确定潍坊、临沂等5个市场保供基地,组织40台保供车辆,确保满足应急物资需求。

  山东省共生产13大类150多种蔬菜,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总产常年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当前,山东春季苗情明显好于预期,预计全省春播蔬菜面积1423万亩,比上年增加5.28万亩。

 
沈铁保障重点物资抗疫期间高效转运
沈铁保障重点物资抗疫期间高效转运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沈阳3月31日电(记者丁非白)此轮疫情以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抓好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确保重点物资在抗疫期间高效转运。

  为保障疫情期间电煤运输畅通,沈阳局集团公司主动对接辽吉两省各大电厂,通过了解电煤库存及消耗情况,制定霍林郭勒等重点产煤地区煤炭装运计划。同时积极与锦州、盘锦、丹东、营口等地港口沟通,掌握上水煤的港存及船期,衔接电煤的铁水联运。3月以来,沈阳局集团公司通过加快空车配送、优化取送环节等方式提高电煤运输效率,日均向吉林省20家电厂发送煤炭1753车,向辽宁省35家电厂发送煤炭2014车。截至3月28日,吉林省电厂库存264.7万吨,可耗22天;辽宁省电厂库存372.6万吨,可耗25天。

  当前,正值东北农民备耕高峰期,沈阳局集团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加强春耕物资装卸,根据各地疫情形势变化和装卸人员短缺的情况,灵活采取异地卸车、编组远程直达列车等措施,确保将春耕物资及时运送到农户手中。目前,华家、扶余、农安、长春、得胜台、新台子等车站日均化肥卸车达194车1.26万吨。

  此外,在畅通货运通道的同时,沈阳局集团公司还积极利用普速列车行包车厢、高铁专列,将防疫和民生物资从沈阳、大连等地运往吉林。3月以来,已累计运输防疫物资66批次19057件261吨。

 
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莆田一病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莆田一病例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福州3月31日电(记者陈弘毅)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31日通报称,当地公安部门对一拒不配合防疫工作,导致2人被感染、200多人成为密接的确诊病例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通报称,3月29日,莆田市涵江区在对外省市返莆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曾某(男,涵江区人)初筛阳性,经复核为确诊病例。

  经查,曾某3月15日前往上海市,25日出现咳嗽、流涕症状,27日在上海某医院核酸检测初筛阳性,28日上午接到上海相关单位通知核酸复查后拒不配合,在明知可能已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于28日购票乘坐D3205次动车离开上海到达莆田,后乘坐网约车回家。

  通报指出,曾某的行为造成其乘坐的动车同车厢201人成为密接,在莆田导致其妻子李某、网约车司机赵某感染新冠病毒,10人成为密接等严重后果,其行为违反了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给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曾某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各地压实责任共同端牢中国饭碗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各地压实责任共同端牢中国饭碗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眼下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农业生产面临的新挑战,各地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着力压实责任,共同端牢中国饭碗。

全力打好夏粮丰收这一仗


  “我们要以促为主,通过追肥浇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3月2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苗庄亿博小麦基地,邯山区农业专家王新红正现场发放技术明白纸。

  夏粮占全国口粮的四成,对保供给、稳预期意义重大。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冀晋鲁豫陕5省有1.1亿亩小麦是晚播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相关地方抓住小麦返青的关键期,通过科学追肥等促进弱苗转壮,加强后续田间管理,确保夏粮丰收。

  针对今年特殊的小麦苗情,邯山区成立了“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50多名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下乡镇、下地块,进行技术指导全覆盖,并专门对种粮大户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指导。邯山区还组织了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雾机等开展促弱转壮统防统治作业,对全区9.8万亩小麦喷洒农药,增强小麦抗病虫害能力。

  受洪涝灾害影响,“中原粮仓”河南全省1000多万亩小麦晚播,越冬期一二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减少10.9%,三类苗比例较往年同期增长11.5%。

  继去年9月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派出18个专家组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后,今年1月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继续发出202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全省一二类苗比例上升至88.5%,与常年基本持平,三类苗比冬前减少近1000万亩。

  作为2021年河南省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鹤壁市浚县多措并举抓春管,力促小麦苗情转化升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

  近期,浚县把机井等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作为第一任务,解决农民“浇地难”问题。当地修复农田机井67眼,新建236眼;进入春管高峰后,还向每个镇(街道)发放10万元应急资金,解决短时间内无法修复机井的临时用电问题。目前,全县103万亩农田已全部完成灌溉任务。

  根据农业农村部调度情况,截至3月28日,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增加15.6个百分点,苗情向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吕文波是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的种植户。去年秋收后,他将原来的93个“格田”改成了37个,土地更平整,有利于机收,播种面积也增加了5亩多地。“这5亩多地,今年预计增产6000多斤”。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北大荒集团已完成1000多万亩水田的改造。

  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还打出了黑土保护系列“组合拳”,成立了专门以黑土保护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科研院所,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大举措,今年全国将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

  为切实管住、管好耕地用途,农业农村部强调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等这季小麦收了,我准备接着再种300亩水稻。有了可靠的灌溉用水保障,亩产再往上冲一冲肯定没有问题。”湖北省枣阳市兴隆镇柏树村村民张心海站在即将建成的新堰塘边,信心十足地说。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重波介绍,除了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枣阳市划定了154万余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农户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食作物的要求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

  与此同时,枣阳市积极挖掘土地潜力,扩大增量耕地。“去年,我们对辖区内‘非粮化’问题开展了清理整治,完成了3万多亩闲置、荒芜耕地的复耕复垦。”刘重波说。2022年,全市夏粮面积150.92万亩,其中小麦147万亩,比上年扩大0.82万亩。全市已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40万亩。

  河南省滑县有着“全国小麦第一县”之称。县委书记陈忠介绍,面对灾情、疫情等多重考验,当地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保持了2021年麦播面积不减少,达到181.2万亩,与往年持平。同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动落实“十四五”期间1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确保农资稳定供应


  春日里,走进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绿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肥料、种子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堆满了库房。工作人员忙着装车配送至各镇、村的农资销售点。

  “虽然今年水稻种、玉米种普遍涨价,但相关部门提醒我们提前备货,种子售价与去年基本持平。”公司负责人杨建敏介绍。

  农资是粮食的“粮食”,针对化肥、农药、柴油等价格上涨问题,各地提前谋划、及早部署,竭力保障农资运输和末端配送。

  襄州区供销社提前谋划,与70多家农资经销企业及时共享市场信息,目前已调运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有机肥等各类春耕备耕物资7万余吨。

  “目前货源充足,渠道畅通。”襄州区供销社主任张国强说,“我们将梳理各镇在田作物存量,联系各销售渠道,确保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做好应对疫情防控、市场波动、极端天气的准备工作,稳定农资价格。”

  黑龙江供销社下属企业倍丰集团是黑龙江农资供应的主渠道。倍丰集团总经理刘艳明介绍,今年加大采购力度,制定了抢前抓早的进取型采购策略,并针对化肥价格上涨制定了风险防范预案。

  “我们结合黑龙江省春耕备耕及种植结构调整实际,积极稳妥组织货源,优化结构,科学、精准确定采购到货批次。”刘艳明说,在钾肥供应方面,充分利用上游战略伙伴和陆运进口资源优势,统筹集团国内外货源,力保市场供应。 (记者高敬、侯文坤、王建、李鹏、白明山、韩佳诺)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题

 
种豆不止得豆:体会一颗大豆的重量
种豆不止得豆:体会一颗大豆的重量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大豆,古人称之为“菽”,五谷之一。作为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大豆具有高营养价值、用途广泛的特点。种豆,不止得豆。可以说,一颗大豆,牵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提升大豆产能事关群众营养健康。大豆是人类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来源,豆油是重要食用油,豆腐是传统佳肴……我国是大豆原产地,种植和消费历史悠久。

  如今,大豆除了制作豆制品等健康食品,还用作饲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肉蛋奶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豆饼、豆粕等优质蛋白饲料在养殖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豆作为饲料的用途也越来越重要。

  此外,大豆的产业加工链也在不断延长。大豆可以作为人造纤维、塑料、脂肪酸、医药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人造黄油、奶油等。可以说,大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提升大豆产能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自给率,十分必要。近些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20年超过1亿吨,豆粕饲用需求是拉动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气象灾害、地区冲突等因素加大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落实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提升大豆产能,要千方百计扩种大豆。稳粮扩豆,不能顾此失彼。要保证粮食的稳产,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扩种大豆。比如说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的轮作,西南和西北地区大豆和别的作物间作。另外,还可以充分挖掘盐碱地种植大豆的潜力。

  提升大豆产能,要坚持扩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大豆单产低一直是制约我国大豆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我国大豆的单产仅为美国的60%左右。尽管我国加大大豆育种投入力度,大豆种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提高大豆单产,要继续坚持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种业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提升竞争力;要针对不同生态区生产实际,加大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力度;要健全大豆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提高大豆新品种筛选鉴定能力等。     (记者王建)

   新华社哈尔滨3月31日电

 
重庆:推广大豆玉米复种
重庆:推广大豆玉米复种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据新华社重庆3月30日电(记者李松)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重庆将推广2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挖掘大豆种植潜力。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不误农时,重庆市提前组织农技部门面向种植户编写并印发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技术、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保障措施等相关技术方案。同时,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备种、备农药,并引进配套农机。目前,重庆梁平、开州、垫江等区县正在重点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千亩示范片,并引进配套了专用播种施肥机。

 
辽宁:扩种大豆超10万亩
辽宁:扩种大豆超10万亩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沈阳电(记者武江民)今年,辽宁省将扩种大豆超10万亩,总体播种面积达165.8万亩以上。这是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的。

  今年,辽宁将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布局,中北部地区推广优质高产大豆,南部和东部地区推广高蛋白大豆,西部地区发展高油大豆,充分发挥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模式的发展潜力。

  种植过程中,辽宁将加强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筛选耐荫、适宜间作的品种,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保障玉米与大豆协同发展,高效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光照、水肥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模式种植。

 
浙江湖州:推进“非粮化”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浙江湖州:推进“非粮化”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3月30日,在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华村,经过“非粮化”整治后的农田里小麦长势喜人。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为做好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工作,采取撂荒地复耕、小田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措施,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同时,东林镇以“非粮化”整治为契机,将村庄发展规划、美丽田园建设、特色产业调整等工作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业,助力共同富裕,打造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金融科技助备耕,“点几下”贷到款
金融科技助备耕,“点几下”贷到款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王建、徐凯鑫)眼下,正值东北春耕备耕之际。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五七农场的水稻种植户陈斌正在为春耕资金犯愁,“我们这离通河县城比较远,50多公里,办理贷款不便,又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陈斌一脸愁容。

  得知这一情况后,邮储银行通河县支行与农场积极对接,通过线上贷款评估、移动展业录入客户信息、开户、手机App贷款等线上金融模式,让五七农场农户们足不出户便享受到一站式VIP级金融体验。

  在得到贷款的第一时间,陈斌喜滋滋地说:“太方便了,这回不用愁没钱种地,在邮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用手机点那么几下,不到10分钟10万块贷款就到账啦。”

  黑龙江省勃利县大四站镇的赵敏种植玉米3900多亩,备耕需求资金300万元,往年东家跑,西家借,筹措多日,还不一定能凑够备耕款。

  邮储银行勃利县支行客户经理向赵敏推荐了“规模种植贷”,当日就进行了受理调查,根据赵敏的种植信息及往年的征信记录,不到一周时间便将300万元备春耕资金送到她手中。

  为更好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组建“乡村振兴工作专班”,推出“规模种植贷” 等系列金融农贷创新产品。目前,该产品推出不到半年时间里,已为6195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资金22.43亿元。

  手机正成为广大农户信赖的“新农具”。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远大镇胜利村种粮大户周涛说,以前经常因春耕用钱量大“挠头”;现在坐在炕头,操作下手机就能贷款了,而且利息也比过去低。

  科技赋能、线上操作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说:“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利用现有大数据资源,特别是土地确权成果、种植者补贴数据等,节省时间的同时减少人为干预,降低贷款成本。

  随着气温回升,黑龙江省各地投入紧张的备春耕工作。黑龙江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贷款资金投放力度,满足农户和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备春耕生产需求。

  黑龙江省农信系统依托整村授信,形成更加精准全面的“客户画像”,把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服务范围,并给予简化手续、信用放贷、优惠利率等政策支持,解决农户“担保难、抵押难”问题。

  截至2月末,黑龙江省农信系统共计投放备春耕贷款金额321.9亿元,惠及22.2万户。其中,支持农户22.1万户、金额281.5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246户、金额13.7亿元。

 
“劳务服务队”让春耕劳力“活”起来
“劳务服务队”让春耕劳力“活”起来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长沙电(记者周勉、孙毅)3月还没过完,70岁的村民邹祜清今年在家门口务工的收入就达到了4000元,差不多抵得上去年一整年。

  邹祜清所在的湖南省津市市白衣镇白衣庵社区,为了盘活全村劳动力、解决种植大户与农户在用工和务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去年底成立了“劳务服务队”。当下正值春耕,服务队的作用立刻显现了出来。

  “虽然我很想做事,但因为年纪大、又没啥门路,所以往年找我干活儿的人少。”邹祜清说,今年以来,自己除了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其余时间每天都有事做、有钱赚。春耕开始前,社区先给她安排了保洁的工作;春耕开始后,邹祜清轮流在几个大户的田间做事,田里像她这样往年很少有机会做工的村民还有不少。

  白衣庵社区农作物种类丰富,不仅有水稻、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还有藠头、水蜜柚、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活跃在这里的种植大户常年维持在20个以上,今年又增加了几个外地大户。因此春耕时节,保障劳动力的足够和及时,就成了头等大事。

  白衣庵社区主任刘康波介绍,服务队成立时,他们对村里的劳动力进行了摸底、分类,共有300多名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村民成为服务队队员。大户和经营主体需要用工的,先与社区签订合同,再由社区统一调派劳动力。大户和经营主体额外按总工价的10%向社区支付服务费,这笔钱除了用来开办技能培训外,还给队员们购买保险。

  “可算解决我的老问题了!”种植大户汤光荣对“劳务服务队”赞不绝口。他介绍,自己尽管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劳动力,但有时出现“不靠谱”的情况:因为工钱是每日一结,所以有人在城里找了新工作就不辞而别,有人因为要忙家里的事也说不来就不来。

  “往年,在水稻和藠头收获的关键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临时找人根本找不到,因为耽误了农时,我去年损失了2万多元。”汤光荣说,“今年春耕,也有人不打招呼就走了,但服务队不到半天就派了新工人过来顶替。”

  刘康波介绍,“劳务服务队”成立后,大户如果对哪位村民的表现不满意,直接反馈给社区,由社区出面进行调整,并且对当事村民进行重点培训或谈心。

  “往年春耕,一些大户和经营主体用工缺口能达到20人,但今年这种情况一次都没发生。”刘康波说,“‘劳务服务队’的目标就是要保证队员有事做、保证大户不缺工。”

 
“内陆省”变“新沿海” 家门口链接全世界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内陆省”变“新沿海” 家门口链接全世界
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武汉3月31日电(记者徐海波、侯文坤、李思远、郑璐)从万里茶道上的青砖茶,到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5年时间,位于我国中部内陆的湖北省,因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链接,与世界更近了。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运行,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高水平内陆“新沿海”,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从“不靠海”到内陆“新沿海”


  清晨,一列载有41个集装箱的列车从湖北自贸试验区襄阳片区刘岗货场驶出,满载汽车配件、机电设备以及创新农业农产品等货物。

  “货运时间节约25天左右,时间、经济成本大大下降。”襄阳陆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峥说,货物将通过“襄西欧”班列、襄阳至越南国际铁路联运等方式,分别发往欧洲、东南亚等国。

  “不靠海”的襄阳,随着自贸试验区落地生根,越来越多曾为“出口难”犯愁的企业,找到了快速“出海口”,实现通江达海,将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

  按照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湖北自贸试验区包括武汉、襄阳、宜昌3个片区。

  在武汉片区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繁忙作业。这里,不到1秒钟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线,最高日产设备14万台,近九成设备从这里发往全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世界链接,湖北加速奔跑。17条货运航线和6条客运航线直飞海外,通达五大洲;花湖机场蓄势展翅,中部货运空中出海口呼之欲出;29条汉欧班列辐射欧亚70多座城市;湖北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43万标箱,稳居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

  与世界牵手,湖北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2021年湖北进出口总额达5374亿元,创历史新高。

从“孔雀东南飞”到“人才逆向流”


  “百万年薪+股权激励,面向全球招聘新药产品线总经理。”2月14日,人福医药集团发出“英雄帖”。这是湖北自贸试验区“人才六条”创新制度的最新成果。目前,人福医药等7家企业的400多名核心技术及管理人员因“人才六条”成为股东。

  曾几何时,科教大省湖北面临人才流失、“孔雀东南飞”的尴尬。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任务的自贸试验区,湖北自贸试验区先后出台“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人才注册及动态积分制”“人才离岸工作联络站”“人才因素返投新模式”等多项政策。

  湖北自贸试验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急需、紧缺人才,逐渐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创新要素聚集平台。

  近5年来,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8.3万家,是挂牌前原有企业存量的3倍;以不到全省万分之七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全省同期30%的外贸额、13%的外资额和18%的高新技术企业数。

  武汉片区划定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它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中国光谷。“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总量将突破50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梯队,打造若干具有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洁说,到2035年,中国光谷将初步建成“世界光谷”。

  如今,由武汉片区出发,连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五个城市的科创大走廊正加速建成——七大湖北实验室、九大科学装置、九大创新中心、七大功能板块、三条千亿产业大道、两大万亿产业集群。

“制度红利”释放市场活力


  三峡畜牧产业园,湖北宜牧食品有限公司10千伏支线日前送电成功,较预期至少提前一个月。

  这是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实施用电报装“全程代办”服务模式的最新成果。片区工作人员通过提前获取招商引资信息,主动上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办电从“客户等电”转变为“电等客户”,电网配套工程投产时间平均压减57%。

  经过近5年先行先试,国务院赋予湖北自贸试验区的170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100%。累计形成25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6项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

  襄阳片区推出“新箱+货物”组货出口模式,本地新造集装箱就近报关、交付、使用,用箱企业可直接将出口货物装入新造集装箱,完成报关后搭乘“襄西欧”班列直接出口,平均每批货物可节约3天的调箱时间。初步估算,该模式去年为企业节省成本860万元。

  武汉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行自然人股权变更“先税后登一事联办”改革,通过税务部门和企业登记部门的联合办公及数据共享,实现自然人股东股权变更“一窗办结”,平均办税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

  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正加速释放为市场活力。

 
从一件衣服看纺织业如何攀登价值链上游
从一件衣服看纺织业如何攀登价值链上游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殷晓圣


  传送带联动多个楼层,工人与智能设备高效协作,染色车间内成套装备全封闭、静悄悄运转……走进申洲国际宁波工厂,满眼尽是繁忙景象。

  无论纺织业圈内,或是制造业大类中,申洲国际都是“另类”的存在:服装代工厂如何做到这么高利润?制造业车间靠什么留住数万年轻人?如何让别人眼中的“夕阳产业”攀登价值链上游?

  净利润率达到20%的纺织代工厂


  宁波市北仑区甬江路上,一块两米多高、砖红底色的企业门墙略显陈旧,这是每天产出约85万件成衣的申洲国际宁波工厂。算上安徽安庆、浙江衢州以及越南、柬埔寨等地工厂,申洲国际每天产出约200万件成衣。

  它为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服装品牌代工,全年营收规模超过200亿元,并且连续多年净利润率达到20%。这颠覆了业内外认知:一家服装代工企业,怎么能有这么高利润?

  “决定利润的是供求关系。”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说。他从13岁当纺织厂学徒,到执掌企业持续壮大,40多年来见证了我国纺织业不断攀登价值链上游。

  说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马建荣并不避讳。他说,全球服装市场“快时尚”趋势中,申洲国际的供货能力具有绝对优势。尤其在全球疫情背景下,这种能力就是附加值。

  所谓供货能力,可以简化为两个字:一是“快”,业内交货周期超过3个月,申洲国际仅需45天,最快可在15天内;二是“稳”,通过纵向一体化生产、全球化布局,企业能更好应对供应链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马建荣介绍,2005年上市以来,企业过半的利润用于引进和研发设备,目前正投资数十亿元进行数字化改革。此外,在2008年企业就开启全球化布局,稳固全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浙江服装外贸企业数以千计,制造一件衣服的毛利率长期徘徊在10%到20%之间,净利润率则往往不足10%。随着近年产业转型、进一步集中,我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向上游,申洲国际就是其中典型。

为年轻人提供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我在厂里上班十年了,不用犯愁年后去哪里打工。”今年28岁、来自云南昭通的车间工人罗吉仙,熟练地处理着智能设备传送来的面料。今年春节,她和厂里80%以上的员工一样,选择留在宁波过年,支持企业防疫、赶订单。

  申洲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陈芝芬说,企业在全球有9万多名车间工人,其中国内员工来自14个省区市,但每年的流失率不到3%,远低于制造业及同行业平均数据。

  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工厂纳闷,申洲国际靠什么留住数万员工?如何让年轻人愿意留在车间?

  “制造业与年轻人并不冲突。”在申洲国际工作31年、从制衣工做到副总经理的陈芝芬坦言,年轻人不能被贴上“浮躁”的标签,他们也向往稳定而体面的工作。

  投入上亿元打造员工食堂,每年包300多辆大巴车跨省接送员工,格外关照外地员工……在申洲国际,“把员工排在第一位”是传承至今的发展理念,落实在经营管理的每个角落。

  到申洲国际之前,来自安徽阜阳的赵金龙在多家工厂上过班,但没有一家超过半年。他最终在宁波工厂稳定下来,已经工作4年多。

  “因为在这里有归属感。”赵金龙想起,今年1月初,厂里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千名员工因此被隔离,其间公司为集中隔离员工提供每天500元特别补贴,为居家隔离员工提供每天250元特别补贴,员工感觉很温暖。

“做好一件衣服,已经蛮不错了”


  工业用水在全封闭管道内流转,6万吨污水处理系统、1万吨中水回用系统日夜运行……2020年至今,申洲国际再次投入5500万元升级工艺,完成后排放COD浓度控制在50mg/L以下,每天中水回用量达1.8万吨,年节约水资源540万吨。

  曾有一段时间,纺织业被认为是污染压力大、利润空间窄、前景黯淡的“夕阳产业”“低端产业”。

  在业内看来,申洲国际有许多轻松的跨行业、赚快钱的机会。比如以低利率融资数百亿元,再转手出去赚差价,或者投资做房地产、金融。事实上,申洲国际不但没有跨行业投资,甚至连自身品牌也不做,专注深耕制造环节。

  “做好一件衣服,已经蛮不错了。”被问及为何只做代工,马建荣坦言,这份专注力来自创业者的守业情怀,更来自对产业的理性看好:制衣是有庞大市场的刚需产业,确实有不少纺织企业因污染被关停并转,或因成本高而难以为继,但这往往是企业发展方式遇到瓶颈、缺乏竞争力,而不是产业本身出了问题。

  他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申洲国际刚从负债转为盈利,就决定将3000万元利润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

  制造一件衣服,属于“低端”或“高端”产业,决定性的因素最终是发展路径。透过申洲国际看,专注纺织业,践行绿色、创新、开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就能行稳致远,跻身价值链上游。  新华社杭州3月31日电

 
位于临界点附近,3月经济先行指标释放哪些信号?
位于临界点附近,3月经济先行指标释放哪些信号?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宋博编制

  受国内疫情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31日出炉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5%,但仍位于50%的临界点附近,且部分分项指数和行业PMI仍处于较好水平,显示经济运行中仍有积极因素。

  “受本轮疫情影响,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到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结束了两连升走势;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

  从进口指数来看,3月份,进口指数为46.9%,较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分析,装备制造业受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较大,如冲突导致芯片和电池原材料以及原油供给波动,价格上升,从而推高了新能源车价格和汽车使用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购车需求。

  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3月份制造业PMI虽有所回落,但仍徘徊在“荣枯线”附近,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支撑。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扩张。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4%,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从企业用工和市场预期看,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2.0%和57.8%,高于制造业总体3.4和2.1个百分点。这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发展韧性,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继续看好。

  三一重工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正加快全球制造布局,推进海外数字化战略,建设智能化“灯塔工厂”,打造本土化先进制造能力,对高技术制造业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基础原材料行业PMI有所回升。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高涨的压力,基础原材料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仍保持稳中有增,3月份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

  “尽管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等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但这三大行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低于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超10个百分点,表明基础原材料行业内部消化了一部分成本压力,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相关政策取得较好成效。”文韬说。

  企业心态仍较为积极。3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虽较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至55.7%,但相比2021年四季度均值53.9%,当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处于较好水平,企业预期整体保持相对乐观。

  此外,大型企业运行相对稳定。3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3%,低于上月0.5个百分点,但高于制造业总体1.8个百分点,位于景气区间,继续保持扩张。

  主要受疫情影响,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但随着气候转暖,建筑业施工进度有所加快,建筑业景气水平小幅上升,且信息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新动能发展态势持续稳定。

  “调查企业反映,随着局部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受抑制的产需将会逐步恢复,市场有望回暖。”赵庆河说。

  不过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加之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影响,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表明中国经济仍需爬坡过坎、攻坚克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建议,应抓紧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切实减少散发疫情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抓紧扩大内需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特别要抓好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精心做好保供稳价相关工作,确保重要生产资料供给安全和价格稳定。   (记者魏玉坤)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厦门:申设个体工商户新政助力台胞“轻装”创业
厦门:申设个体工商户新政助力台胞“轻装”创业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三月三十一日,台胞陈玉喆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新华社记者付敏摄

  新华社厦门3月31日电(记者付敏、肖逸晨)3月31日上午,台胞陈玉喆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行政服务中心,填写各种资料后,不一会儿,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就成功办理了。

  3月16日,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做好台湾居民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为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到大陆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厦门正是试点地区之一。

  据了解,早前台胞在厦门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限定在24项行业,其他行业都要实施外资审批,时间长、门槛高、手续多。此次《通知》实施后,开放行业由24项扩展到122项,涵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在厦台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筑梦圆梦的选择。

  “我这次是为自己开的一家保健馆申请营业执照,门店不大,是小本创业。”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陈玉喆高兴地说,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咨询、注册等环节提供跟踪式服务,针对台胞可能不熟悉大陆政策法规、不习惯使用简体汉字等情况予以帮助指导。

  “很用心、很贴心”,陈玉喆点赞大陆这次推出的开放政策。他认为,相较于设立公司,个体工商户申办只需1人,没有注册资金要求,纳税额也小,这种“轻装”模式非常适合台胞在大陆创业。

  早在2006年,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前身——厦门市工商局就出台了《台湾居民在厦门市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若干意见(试行)》,允许台湾居民在厦门申办个体户营业执照,是大陆最早出台的“台湾居民个体户”落地政策之一。2015年,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联合出台文件,支持台湾居民、台湾农民依法以个人经营的组织形式在区内设立个体工商户,取消从业人员、经营面积的限制,并根据福建省政府公布目录放宽经营范围限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祖国大陆不断推出重要对台惠民政策,体现了大陆对发展两岸关系的极大善意、对台胞的极度关心。”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这次新出台的政策,开放领域涉及文创、乡村振兴、服务业等,多是台湾优势行业,为大陆相关行业引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契合台湾年轻人与基层台商需求,为有意来大陆做小本买卖、起步发展的台胞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新舞台。

 
玩转手机“新农具”,用好数据“新农资”
玩转手机“新农具”,用好数据“新农资”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随着我国春耕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一些地方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令人眼前一亮。无人驾驶农机、扦插机器人、植物工厂、数字农田……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让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

  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正在对现代农业进程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是顺应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大数据逐步应用,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良好。

  从发展机遇看,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和政策力度正不断加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乡村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增长极,发展潜力巨大。“十四五”时期,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阶段。

  用好手机这个“新农具”,首先得有“网”。当前,一些偏远的农业生产区域尚未实现网络覆盖,各地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也参差不齐。应该面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网基本需求,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挥5G低频段优势,统筹推进县域、乡镇、乡村地区5G网络覆盖。

  用好数据这项“新农资”,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历来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依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给种植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降低其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是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应有之义。信息化技术还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比如,“互联网+政务”方便农民在线办事;“互联网+党务”“互联网+村务”有利于规范乡村小微权力运行;“互联网+网格治理”有助于加强厕所、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在线监督。

  用好“新农具”“新农资”的核心是人。当前,一些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才成为发展的短板。一方面要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等培育人才;另一方面,要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打破“天花板”“玻璃门”,为城乡人才流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不仅要培训一批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农民,还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等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农村信息化不能照搬城市经验。要把握规律、科学施策,让农民会用、爱用、用得起手机这个“新农具”、数据这项“新农资”,使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更广泛地赋能农民,助力振兴乡村、端牢中国饭碗。

  (本报评论员李春宇、丁静 参与采写:傅焕然)

 
新媒体“战疫求助平台”,这个桥搭得好
新媒体“战疫求助平台”,这个桥搭得好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肝癌患者急缺的药品受疫情影响卡在配送站,10多名快递员1小时翻遍10万件包裹,终于找到救命药;40名管控区的血透患者乘坐挂着“绿色通行证”的大巴车,前往医院接受医治……暖心的一幕幕近日在浙江上演,而这些疫情封控下的群众“急难愁盼”能得到及时解决,得益于当地搭建的“战疫求助平台”。

  架起民情通达桥梁,倾力解决群众需求。据浙江日报报道,受疫情影响,不少群众存在看病难、转移难、物资保障难等问题,然而基层抗疫力量难以与封控区庞大的信息和生活需求匹配,致使一些群众有急难却求助无门。浙江省委宣传部从去年底牵头在全省各级新媒体设立了“战疫求助平台”,24小时不间断接受群众在线咨询求助,帮助涉疫地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截至目前,浙江各级新媒体“战疫求助平台”累计收到留言5万余条。仅3月以来,各涉疫属地新媒体“战疫求助平台”就收到留言16700余条,有效处置完成15900余条求助,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战疫求助平台”承担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纽带功能,有效弥补了疫情防控中群众困难诉求通道少的“短板”。疫情发生两年多来,一旦城市大面积封控,涉疫属地12345等热线可能面临“打不进”“打不通”的窘境,加之基层抗疫工作多,任务应接不暇。有了媒体“战疫求助平台”,相关部门能第一时间聆听群众呼声,迅速回应解决。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舆情风险,实现疫情民情和舆情良性互动,是“战疫求助平台”所承载的另一重要作用。“战疫求助平台”把信息收集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分发给涉事部门,特别重大急迫的问题由各级党委统筹解决,及时帮助了困难群众,化解了群众的怨气,有力引导了舆论。

  服务群众是媒体的职责,也是媒体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通过实战检验,“战疫求助平台”让媒体在为民服务中找到了新途径,探索出新办法,有了新作为。据报道,目前上海、吉林等地也开始搭建“战疫求助平台”,其他地方也不妨借鉴推行,让战疫更有序,保民生促发展更有力。

            (裘立华)

 
打造“无疫县城”不能一刀切“关门”
打造“无疫县城”不能一刀切“关门”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科学管控交通是防疫的重要举措。西部某个未出现疫情的县,提出打造“无疫县城”,却对过境高速路的出入口匝道实行交通管制,全县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仅通一个,并且只允许同时持有绿码和核酸检测报告(阴性)的人员通行。毗邻的一个低风险县也对高速公路交通实行管制,从出现疫情的省区市或者地级市返回、未到过中高风险区域的货车司机,即便核酸检测阴性,也要求居家隔离。

  一边说精准防控,一边却搞起“关门主义”,禁止外来车辆入境或“一刀切”地劝返,民众对这种层层加码、躲进“套子”里的防疫方式很是不解。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统筹做好道路货运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规定,“严禁擅自阻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要根据货运车辆、司机的实际行程实施通行管控,严禁简单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一些司机和乘客困惑,为何这些地区仍层层加码?行程码带星号不一定表示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为何不进一步排查行程轨迹后再差异化处理?

  3月以来,本土聚集性疫情频发,各地面临较大压力,纷纷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力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政策上加码升级,简单盲目“一刀切”,就背离了精准防疫的基本要求。

  防疫要层层落实,而非层层加码。中央强调,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然而个别地方不在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上下功夫,却想通过简单地以最大限度减少外来人员的方式防控疫情。一个人流、物流不畅的“孤岛”,如何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种躲进“套子”里的做法,顾此失彼,不是精准防疫的高招,更像是不作为懒作为的遮羞布!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各地要全面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在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层层加码,才能真正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任宇)

 
宽严相济,助司机更好地“把好方向盘”
宽严相济,助司机更好地“把好方向盘”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行驶的机动车未张贴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驾驶员未随车携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不再扣分……4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交规”),对14项记分行为降低了记分分值,删除了13项记分行为,并对部分记分项的表述作了拆分、合并,引发广泛好评。

  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教育手段,体现的是法律的温度。事实上,早在“新交规”出台之前,各地已有不少人性化执法案例,有地方为车主紧急情况下违规停车免予处罚,还有地方在探索“先提醒后纠违”的执法新模式,这些都引得网友称赞。如何立法既能让车主认识到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还能鲜明体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初衷?从此前推出的“学法减分”制度到如今减少了扣分项的变动,“新交规”的不断完善,无疑是对教育引导原则的生动诠释。

  当然,新交规并非一味放宽,宽严相济才是善治之道,对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新交规”的惩罚也更具力度。据统计,开车打电话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要高出4倍,当车主以60公里的时速驾驶时,观看手机3秒就会盲开50米,不文明的驾驶习惯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可见一斑。针对此类驾驶习惯,“新交规”适时加大了处罚力度。

  近年来,自己驾照的“分数”不够扣,拿他人驾照去“消分”,已然滋生了全套的“卖分”产业链。从街边墙上的“牛皮癣”到共享单车上的“卖分”广告,“卖分”行为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使得“驾照周期扣分制”形同虚设。“新交规”对“代扣分”行为“喊停”,可谓是对愈演愈烈的“代扣分产业”的全链条打击,体现了立法的精度。

  “新交规”的改进完善,顺应的是群众对安全出行的期待。交通事故通报中的数字是冰冷的,但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连着的是万家灯火的祥和。人性化的“新交规”,助司机更好地“把好方向盘”。

        (本报评论员张博令)

 
“未来之城”加快“显雏形、出形象” 雄安新区迎来五年巨变
“未来之城”加快“显雏形、出形象”
雄安新区迎来五年巨变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石家庄3月31日电又到春天,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正迎着春风拔节生长。5年来,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繁忙的建设者们见证着雄安的五年巨变。
 
  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阶段。记者从雄安新区管委会获悉,2022年是推动新区“显雏形、出形象”、承接疏解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
 
  走进雄安新区容东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站在容东数字孪生交互沙盘前,可以尽览雄安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的全貌:黄色的沙盘是生活居住区,红色是商业用地,紫色是行政管理用地……
 
  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先行区,承担着安置征迁群众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任务。最多时,这里有10多万名建设者现场作业。目前,已有两批4万多名回迁群众入住。
 
  “雄安是创新创业的热土。”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智创新部总监陈立新来到雄安已有3年多,他所在的公司是中国移动旗下专注智慧城市领域的数智创新公司,已承建容东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雄安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等多个项目。
 
  “我们通过建设以5G、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OneCity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容东片区城市总览、网格治理、城市安防、能源保障等四大功能,全面落实雄安‘地下一座城、地上一座城、云上一座城’的孪生建设规划。”陈立新说。
 
  陈立新很自豪能见证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蓝图变为现实。他所在的团队刚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如今已壮大到400多人,九成以上来自北京。
 
  总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
 
  2021年12月,雄安新区公开挂牌出让两块启动区土地,分别被中国中化集团和中国华能集团摘得。加上此前中国卫星网络集团组建落户雄安,共有3家央企正式明确了在雄安新区的新地址。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除了首批3家央企总部外,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已达100余家,在雄安注册的3000多家企业中,80%都是北京的科技型企业。
 
  今年新年伊始,雄安新区在启动区举行2022年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601亿元,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按照“显雏形、出形象”的要求,雄安新区今年将安排重点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新区首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建筑风格以东方美学立体展现雄安特色风貌,功能包括酒店、专家公寓、商业等。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三标段,最高建筑高度为80米,该项目经理石南介绍,目前室内精装、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有力补充雄安新区商务服务配套功能。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路网组办公室,一张张城市路网图让人对新区四通八达的未来交通充满期待。目前,雄安新区环城市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体系、生态廊道建设、雄安水系“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公园多了,是新区百姓的直观感受,也是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理念的生动体现。目前,雄安已经构建大型郊野生态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
 
  66岁的管国旗和老伴儿正在雄安容和悦容小学附近晒太阳,今年1月老两口从安新县大王镇小王村迁至容东片区。“以前住的是农村瓦房,现在住进了新区楼房,屋内有暖气,出门有小河还有公园,生活环境太好了。”管国旗说。
 
  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目前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如今一到春天,大批候鸟陆续抵达白洋淀。安新县自然资源局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齐明说,“新发现的鸟类不断增加,最新观测数据显示,白洋淀野生鸟类总量达230种,较新区设立之前增加24种。”
 
  飞鸟种类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洋淀生态的改善。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近年来,河北统筹黄河水、长江水和水库水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淀区面积由170多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左右,水位稳定在7米左右,“华北之肾”功能恢复。
 
  今年初,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传来好消息: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实现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如今的雄安,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日益秀美,正向着“未来之城”进发。(记者王文华、陈忠华、
 
曹国厂、高博、杜一方)
 
北京冬奥主媒体中心赛后“新生”记
北京冬奥主媒体中心赛后“新生”记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张骁、夏子麟)随着涉奥人员和设备的有序移出,结束“两个奥运”保障工作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31日正式进入赛后建设阶段,“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会展功能将得到恢复和完善。

  据介绍,主媒体中心赛时使用“国会二期”约二分之一面积区域,包含2万平方米会议区、首层和二层序厅、地下展厅等。赛后该区域将首先进行转换和改造。

  主媒体中心是赛时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家”,留存着中外媒体报道北京冬奥的美好记忆。记者获悉,场馆部分冬奥景观标识将被保留,召开过多场重要发布会的立春厅将作为永久设施继续使用。预计场馆赛后建设将于2024年整体完工。

  北京建工国会二期项目经理池明智介绍,场馆专供赛时保障的部分管道、线缆和临时钢结构等正在拆除。然后按照赛后建设方案,为拆除区域重新铺设管道、线缆等,对照明、机电设备进行改建安装。

  场馆提前统筹赛前、赛时、赛后使用功能。赛时区域采用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结合的建设方案,大量线缆、桥架、管线、组合式空调机组等设备将在赛后得到继续利用。这一可持续工作方式大幅优化赛后建设效率和成本。

  对“国会二期”来说,“后冬奥”时代已经到来,赛后利用规划方案清晰可见。

  北京北辰会展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张利东透露,未来场馆将常态化服务于国务、政务和高端商务会展活动。其中,第三层挑高空间将形成宴会厅、峰会厅、贵宾午宴厅等,并通过“空中花园”连为一体,形成场馆新的功能和景观。

  同时,场馆也在筹划建设智慧场馆系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未来,“国会二期”将与“国会一期”一体化发展,打造为约13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会展综合体,承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北京: 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将受失信惩戒
北京:
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将受失信惩戒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邰思聪)3月31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条例提出,知识产权严重违法将受失信惩戒。

  近年来,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如奥运健儿姓名、“冰墩墩”“雷神山”等成为少数企业、个人非法牟利的工具。针对此类问题,条例特别加入了规范恶意申请商标注册和违法商标代理行为的内容。其中规定,知识产权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商标管理,规范注册商标使用行为,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违法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按照条例要求,北京市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实施相应管理和惩戒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将有关行政处罚等信息,共享到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向社会公布。

  据悉,条例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杭州余杭区: 每年拿出10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
杭州余杭区:
每年拿出100亿元支持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从招商到招才——杭州市余杭区日前发布“黄金68条”产业新政,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协同,以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内贸外贸协同发展和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为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余杭区在2021年创新设立招才局,发布“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此次新一轮产业政策,根据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项目层级,设立3000万元、1200万元、600万元三档研发费用补助,其中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一亿元支持,在项目研发经费、产业化经费、房租补贴、天使引导基金、政府让利性股权投资基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在“黄金68条”政策体系下,余杭每年至少拿出10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和人才创新发展。余杭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更加优化完善,在市级政策基础上额外对人才给予最高5000元/月、最长5年的租房补贴以及各类健康体检和国内学术休假活动。同时,余杭区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体系,在全省首创人才创业险,并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最高保额达1000万元,有效解决初创企业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研发投入。 (本报记者王立彬)

 
北京发布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 加大在中心城区配套较为完善区域选址力度
北京发布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
加大在中心城区配套较为完善区域选址力度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郭宇靖)3月31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对外发布了2022年北京市拟供租赁住房用地项目信息,共计87宗,约307公顷。北京市规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公布的项目中有近八成用地将用于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有效缓解北京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

  北京市此前发布的相关文件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量闲置房屋、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适当利用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建设。本次公布项目中,集租房项目约115公顷,占比37%;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及企业自有用地建设的项目约103公顷,占比34%;利用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的项目约19公顷,占比6%;利用新增国有建设用地建设的项目约70公顷,占比23%。

  同时,今年的租赁住房用地供应中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心城区、副中心及“多点”地区等配套较为完善区域的选址力度,有约295公顷项目位于上述区域,占比达到了96%,较去年增加13%。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用地项目中加大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可切实增加小户型、低租金房源供给,有利于优化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云南新楚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云南新楚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29日拍摄的云南新楚大高速公路。楚雄(广通)至大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即新楚大高速公路)3月31日正式通车并联网收费。通车后,楚雄至大理仅需1.5小时,昆明到大理约需2.5小时。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浙江整治虚拟货币“挖矿”设备 企业参与且情节严重的将被停业整顿
浙江整治虚拟货币“挖矿”设备
企业参与且情节严重的将被停业整顿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3月31日电(记者岳德亮)为了有效防范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盲目无序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近日决定整治虚拟货币“挖矿”设备,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挖矿”设备一般应包含电子计算设备(如显卡、主板等)、“挖矿”软件和矿池访问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矿机、中央处理器矿机、显卡矿机、应用型专用集成电路矿机等。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在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设备的通知中指出,按照有关规定,对虚拟货币“挖矿”设备即行停止使用并依法予以没收。企业参与虚拟货币“挖矿”且情节严重的,报请同级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依法没收物品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执行。

 
从“生病只能听天由命”到“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西藏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让百姓就医更便捷
从“生病只能听天由命”到“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西藏健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让百姓就医更便捷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拉萨3月31日电(记者范帆)前段时间,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甲措乡的村民多吉突然感觉腹痛难忍,便赶紧让儿子陪他一起去拉萨市人民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是胆结石,医生立刻给多吉安排了一场手术。

  “还好发现及时,不然像过去一样拖着不去看,还不知道要痛到什么时候。”今年72岁的多吉说,现在他已经康复出院,并且可以自如行动。

  如今,绝大部分西藏群众遇到健康问题,会和多吉一样求助于现代医疗手段,但是在旧西藏,生病了去医院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1951年和平解放前,整个西藏只有3所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私人诊所。占总人口95%的农奴生病大都只能听天由命,特别是在广大农牧区,零星分布的民间藏医药人员只有不到300人,有限的医疗资源也只服务贵族阶层。

  “因为看病无门,以前藏族群众有些病总习惯拖着,导致小病往往被拖成了重症。”拉萨市曲水县人民医院院长宋江华告诉记者,旧西藏医药卫生事业整体落后,因此人们也没有养成科学的健康理念。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一座座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机构拔地而起,一批批来自全国的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前来开展医疗援藏,西藏已建立起健全的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藏医藏药等服务体系,400多种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曾经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西藏人均预期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跃升至2021年的72.19岁,创历史新高。

  从没有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到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曾经无医可看的西藏人民,如今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宋江华告诉记者,在曲水县的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会定期上门给患有慢性病的村民义务体检,叮嘱他们按时吃药。

  老百姓就医看病更加方便之后,他们的健康理念也不再落后。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卫生院的医生仓木拉发现,每次有城里的医生来到农村义诊,村民们都会排起长队,围着城市里来的专家问个不停,有的临走前还要留下专家的联系方式。

  “西藏人民的健康理念显著增强,体现出西藏医疗水平不断发展进步,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西藏人民的健康将更有保障。”仓木拉说。

 
世界经济遇寒潮 中欧经贸送暖意
世界经济遇寒潮 中欧经贸送暖意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下,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增长动力受到抑制。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欧经贸合作依然延续快速发展势头,折射出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本质,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

逆势增长 量质齐升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中欧贸易仍呈现强大韧性和活力。中国自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欧盟超过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从“量”上看,2021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稳中有进、规模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从“质”上看,中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等领域贸易增长显著。经贸交流不断深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各层级交流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地方和企业合作平台更加完善。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于尔根·弗里德里希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2021年德中贸易总额创新高。中国既是全球重要增长市场,也是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伙伴。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表示,欧中贸易特别是德中贸易取得丰硕成果。过去几年里,尽管面临疫情等挑战,双边贸易依然稳步发展。对于整个欧盟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未来欧中贸易将继续保持互利共赢态势。

走深走实 硕果累累


  近年来,中欧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今年3月迎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一周年,有“钢铁驼队”之称的中欧班列飞驰在亚欧大陆上,更多“一带一路”项目在欧洲落地生根,共同奏响中欧合作新乐章,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根据协定,中欧双方互认地理标志超过500个,其中希腊萨摩斯葡萄酒被收录到首批上榜之列。希腊葡萄酒大师康斯坦丁诺斯·拉扎拉基斯说:“中国对希腊葡萄酒来说是极具潜力的重要市场。”

  中欧班列也不断跑出“加速度”。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开行1.5万列,运送146万标箱,比上年分别增长22%和29%,有效缓解疫情冲击,确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强劲动力。

  作为重要物流渠道,中欧班列在西班牙与中国的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和纽带作用。总部设在巴塞罗那的西班牙超越荣耀国际货运公司负责人贡萨洛·赫雷斯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呈现出巨大的繁荣景象。

  3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总理布尔纳比奇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共同见证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技术和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对接,意义重大。中欧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日益牢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重要性愈加凸显。

战略对接 释放红利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绿色经济、数字转型战略释放出大量红利,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提供更强后劲。

  中欧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并通过加大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支持全球尽早摆脱疫情,弥合发展鸿沟。欧盟第一个试点“零碳岛”将由中国新能源技术助力打造,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风能、太阳能和氢能等技术,正在帮助马耳他戈佐岛实现这一目标。

  勒歇尔表示,欧中开展绿色能源合作至关重要。欧盟2019年公布“欧洲绿色协议”,首次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已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中深化绿色能源合作将提振全球能源转型信心。

  中欧也在不断加强数字领域合作。中欧跨境电商成绩亮眼,中国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在欧洲启动七个分拨中心,运营超过10万平方米的出口海外仓。

  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表示,中国正大力投资创新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重点是新的基础设施、新技术及可持续性,包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解决方案改革医疗保健等,这些为芬兰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多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执笔记者:康逸;参与记者:李骥志、何丽丽、于帅帅、冯俊伟、朱晟、陈静)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31日电

 
世卫专家积极评价中国疫情防控措施 认为这些措施保证了极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世卫专家积极评价中国疫情防控措施
认为这些措施保证了极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日内瓦3月30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专家3月30日积极评价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认为这些措施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在此次新冠大流行期间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措施来抑制疫情传播。从数据上看,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都非常低,社会和经济可以在大流行期间继续运行。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表示,很多国家现在正努力摆脱目前的疫情状况,但新冠大流行已进入第三年,病毒仍有很大能量,导致目前每周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增病例仍有至少1000万到1100万例。这一数据仍被低估,因为疫情监测情况已发生改变,一些国家已大幅减少甚至停止检测。

  范克尔克霍夫说,全世界都被新冠疫情搞得筋疲力尽,但不幸的是我们仍未摆脱疫情。世卫组织与合作伙伴正努力帮助各国运用正确的方法,在疫情过程中进行政策调整。

 
中方决定对相关美国官员对等采取签证限制
中方决定对相关美国官员对等采取签证限制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王宾、伍岳)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发表声明,宣布美方将对所谓侵犯人权的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决定对在涉华人权问题上炮制谎言、推动出台对华制裁、损害中方利益的美方官员对等采取签证限制。

  汪文斌说,美方借口所谓人权问题炮制恶劣谎言,并以此为由干涉中国内政,抹黑中国形象,打压中方官员。这些行径毫无道德底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他说,为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方人员正当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反外国制裁法有关规定,中方决定对在涉华人权问题上炮制谎言、推动出台对华制裁、损害中方利益的美方官员对等采取签证限制。

 
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负责人答记者问
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负责人答记者问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刘慧)中国证监会国际部负责人31日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请问证监会对美国证监会(SEC)主席近日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的关切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近日美国SEC主席接受媒体电视采访时就双方审计监管合作的表态。正如根斯勒先生所言,双方监管部门进行了深思熟虑、相互尊重和富有成效的对话。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和根斯勒主席已三次召开视频会议,商讨解决中美审计监管合作中的遗留问题。中方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更是进行了多轮坦诚、专业和高效的会谈,总体进展顺利,双方的沟通还将继续。双方都有意愿解决分歧和问题,最终结果如何,要看双方的智慧和初心。

  此外,对于一些企业被SEC列入有退市风险的清单,经向美国SEC了解,这是美国监管部门执行《外国公司问责法》的一个正常程序,列入清单的公司是否在未来两年真正退市,最终取决于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的进展与结果。

 
商务部回应美对华施压: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商务部回应美对华施压: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谢希瑶、于佳欣)针对美称正在准备一种新的对华贸易政策做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31日说,美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应该使其贸易政策和做法符合世贸组织规则,而不是另搞一套,以新的贸易政策做法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之实。中美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束珏婷在当天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的对华经贸政策,与中方相向而行,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目前,中美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

  近期,美国对华无理打压动作频出。在美国无端撤销中国有关企业在美214电信运营牌照之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日前宣布将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和中国移动国际(美国)公司列入所谓“威胁国家安全名单”。

  束珏婷说,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将中国企业列入这一清单,限制企业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滥用国家力量对企业进行制裁打压,违背了基本的市场原则和公认的国际经贸规则,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包括美国用户在内的消费者合法权益。

  束珏婷强调,美方应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美经营提供公平、稳定、非歧视的市场环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针对美国商务部日前表示将调查中国太阳能生产商是否通过在四个东南亚国家开展业务来非法规避太阳能关税一事,束珏婷说,希望美方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维护全球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趁火打劫”
美国从乌克兰危机中“趁火打劫”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俄乌冲突牵动世界人心,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希望乌克兰早日重归和平。然而,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近来却无端散布谣言,诬称中国“坐山观虎斗”“将在俄乌冲突中成为赢家”“希望从地缘政治变化中获益”云云。

  妄言“中国赢家说”,是美国罔顾事实,把他们大发战争财的邪恶心思生搬硬套到中国头上。从“点火”到“拱火”,从“火上浇油”到“趁火打劫”,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四步曲”玩得让人“由衷叹服”。

  第一步是“点火”——乌克兰今日的战火,“导火线”是由美国埋下的。长期以来,为了围堵俄罗斯,美国祭出两大手段:一是北约五轮东扩,二是在俄周边大搞“颜色革命”,乌克兰是美方重点经营的前哨。从2004年的“橙色革命”到2014年乌克兰政治动荡,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最终点燃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兄弟阋墙的纷争。

  第二步是“拱火”——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一段时间里,美国不断“拱火”,大肆制造紧张氛围。去年12月,俄罗斯就安全保障问题要求美国和北约做出书面保证,美国根本不做实质性答复,而是反复渲染战争威胁,并主导北约增兵东欧。美国前国会议员加巴德表示,美方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阻止战争爆发,但美国政府不这么做。

  第三步是“火上浇油”——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一边口口声声反对战争,一边向乌“递刀子”,频频给乌方提供各种武器装备,打造对俄制裁统一战线,鼓动西方国家民众加入乌方建立的所谓“国际反俄战队”……美方不择手段,唯恐乌克兰局势降温。

  第四步是“趁火打劫”——精于算计的美国明确表示不会派美军到乌克兰与俄军作战,拒绝引火烧身,但却一个劲鼓动俄乌冲突升级,目的就是要“趁火打劫”。西班牙国际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日前发表文章指出,“华盛顿是赢家”。美国是拱别人的火,算自己的账,打着“一石多鸟”的小算盘,嘴脸丑恶。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是这场冲突的直接受益者,并且长期从中牟利。冲突发生后,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大规模提升国防预算,增加从美国购买各种武器装备的投入,让美国军工企业乐开了花。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多年的富兰克林·斯平尼日前在其博客中写道,俄乌冲突让美国一些人“开香槟庆祝”。岂止是军工复合体,美国煽风拱火也让该国银行家、石油大亨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通过制造“可控混乱”和“离岸平衡”维护其全球霸权和欧洲事务主导权。如今,美国的图谋再次得逞。控制了有“自立”倾向的欧洲,孤立了老对手俄罗斯,还能把难民潮等苦痛留在大洋彼岸。俄乌冲突之后,追求战略自主的欧洲被迫加强与美国紧密协调,这是美国近年来梦寐以求的跨大西洋关系“团结”局面。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是光明磊落的。和为贵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公平正义,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中方对欧洲大陆重燃战火深感痛心。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两国爆发冲突,对中国没有半点好处。俄乌冲突发生后,中方始终积极劝和促谈,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呼吁有关方面“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美国不仅从俄乌冲突中得了“便宜”,反而倒打一耙,处心积虑地散布“中国赢家说”,令人不齿。古人云,玩火者必自灼,失德者必自戕。似美国这般挑起战争、从冲突对抗中渔利的霸权主义做派,注定会受到历史的审判。       (记者吴黎明)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美俄宇航员乘坐俄“联盟”飞船回地球
美俄宇航员乘坐俄“联盟”飞船回地球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左)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右)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在“联盟”飞船上。 新华社发(美国航天局供图)
 
  
 
  新华社洛杉矶3月30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30日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范德·海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355天,成为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
 
  美国航天局介绍说,范德·海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于美国东部时间30日3时21分(北京时间15时21分)离开国际空间站,7时28分在哈萨克斯坦杰兹卡兹甘附近安全降落。
 
  范德·海于2021年4月9日前往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返回地球前,范德·海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355天,成为在国际空间站连续停留时间最长的美国宇航员。此前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连续驻留340天。这是范德·海第二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其在太空的累计停留时间达523天。
 
  美国航天局表示,研究人员可通过范德·海长时间驻留太空来观察研究在太空环境长时间工作生活对人体的影响,为将来重返月球及探索火星任务做准备。
 
学生招不满、老师被挖走……县中怎么办?
学生招不满、老师被挖走……县中怎么办?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新华社重庆3月31日电(记者柯高阳、魏婧宇、邓倩倩)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县中的发展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区县高中在高考升学率和办学质量上遥遥领先,改变了千千万万乡村学子命运,“县中辉煌”令人瞩目。但近年来,不少县域普通高中出现优质生源流失,有的甚至招生招不满,教师“跳槽”“出走”,办学质量一路下滑……“县中怎么办”引发社会关注。

  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政策扶持令县中发展难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还需迈过多道坎。

  招生招不满,生源流失怎么破?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一中是全旗最好的高中,旗里的学生曾以能考上乌丹一中为荣。然而,从十年前开始,乌丹一中开始出现招生困难,一度连招生计划都完不成。附近的喀喇沁旗锦山中学情况也类似。校长杨俊清说,学校前些年曾计划招8个班,结果只招到4个班。

  类似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县中的生源去哪里了?记者了解到,本世纪初,随着民办学校或民办公助办学模式兴起,一些学校利用灵活的办学自主权,跨区域“掐尖”高分生源,获得竞争优势,抢走了一部分优质生源。此后,一些省市级中学也加入其中,“抢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越来越多成绩优秀的学生离开县中。

  重庆一位县教委负责人无奈地说,去年中考全县前100名的学生,有70多个升入主城区读高中。当地高铁通车后,主城区学校的“虹吸效应”更加明显。

  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解决县中问题,首先必须稳住生源。《“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在稳生源方面采取措施。在福建三明,全市12个县区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实行统筹安排,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将大部分生源留在了本地高中。

  “加强招生管理是第一步,留住生源关键是要真正提升县中的吸引力。”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建议,可以鼓励县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在错位发展中增强吸引力;同时继续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

  老师“跳槽”“出走”,师资困难如何解?


  县中流失的不仅是生源,还有大量优秀教师。在内蒙古赤峰市,曾有县中一年内被挖走7名学科组长和班主任,还有一所县中的化学老师被全部挖走。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县中教师总体缺编7.7万人,3776所县中的学生与教师比超过国家标准。

  “县里财政收入少,县中教师不如地市级以上地方的教师工资高,待遇远远低于市直学校。由于没有乡村补贴,县中教师的待遇可能还赶不上乡村教师。”重庆市一所县城高中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几乎每年都有教师申请调动,收入较低是重要原因。有的教师拿到市级赛课奖项后,很快就有主城区学校开出高价来“挖人”,让更多老师“人心思走”。

  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也是不少县中面临的问题。因县级财政能力有限,难以招到师资补位,教师队伍老化严重,有的县中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此外,由于新高考改革后一些学校实行走班制,不少县中还面临一些学科教师缺编的问题,实验室老师等严重不足。

  《“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要求,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恶意从县中抢挖人才的学校,停止其各类评优评先资格。

  “禁令对维护县中师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县中留不住人才的多方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发达地区和城区学校坐拥区位优势,还能给出更高的薪酬待遇,薄弱地区的财政实力有限,面对高薪挖人很难有“还手之力”。他建议,进一步强化省级、市级统筹,切实提高薄弱地区县中教师的工资和生活待遇,为他们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与环境,才能更好地留住好老师、吸引优秀人才。

  在这方面,一些地方的探索已初见成效。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原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县中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得到同步改善,近三年的高考成绩连年取得突破。随着教育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当地教师流失率大幅降低,曾经大量外流的高中生源也出现“回流”势态。

  升学率下滑,办学质量怎么抓?


  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我国有县域高中7243所,占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半壁江山”,县中学生占到普高学生总数的近六成。但近年来县中的升学率整体大幅下滑,一些省份考取重点高校的学生集中在少数几所“超级中学”,有的县中已连续多年无缘清华、北大,有的甚至“高考最高分仅超一本线10分”。

  “县域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底色,县中不仅寄托着当地群众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殷殷期望,还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说,如何为县中“造血”、提升办学质量,是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消除大班额和有效控制大规模学校,提高县中经费投入水平等。

  当前,各地开始探索多样化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在内蒙古赤峰市,当地通过招生改革将生源留在旗县,提出分层次办好优质精品高中、学科特色高中、品牌职业高中,拓宽学生升学途径。作为二类高中的宁城县八里罕中学,大力开发体育、艺术等多样化课程。近3年,有近200人被体育和艺术类高校录取,本科升学率超过很多生源更好的一类高中,实现了“低进高出”。

  托管帮扶机制也是加快提升县中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三峡库区的奉节中学,借助互联网技术,同学们通过屏幕与400多公里外的重庆八中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奉节县每年还派出教师到重庆八中进行跟岗学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提升县中教育质量,让县城和乡村的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赢得更多的机会。”张志勇等专家建议,要站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对县中的教育投入和帮扶力度,激发县中办学活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公平发展。

 
重振“县中”十人谈
重振“县中”十人谈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教育
 
议事厅


  今年全国两会,“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其中县域高中(以下简称“县中”)约7200所。近年来,占据全国高中半壁江山的县中因优质师生流失、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县中如何走出困境?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邀请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为县中振兴出谋划策。

访谈嘉宾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静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

王 旋: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

撒忠民:广西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长

杜晓利: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所长

贺颖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

吕 建:江苏省海安中学校长

孟祥胜:山东省招远二中校长

蓝树民:广西鹿寨县鹿寨中学校长

雷望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本报记者

李坤晟、张典标、黄书波、刘婧宇

县中有多难?


  张志勇:2020年我在河北一个县调研,全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没有在当地高中读书,都到地级市一中或市里其他高中就读了。

  贺颖春:我们县约2/3的高中生流失到外面去了。只靠我们学校的力量,把优生留下来难度很大。高中生快速流失,又加速了县域内初中生流失。

  蓝树民:在我们学校,有五年教龄的老师每月工资到手不足1500元。学校很难招到男老师。我想方设法撮合学校老师,双职工稍微稳定一些。

  撒忠民:总的来说,在中西部地区,不少县中都面临着“生源之困、师资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质量之困”。

  李静波:历史地看,县中困境是发展中的问题。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县中发展遭遇了生源流失、师资流失等问题。

为何要振兴县中?


  杜晓利:研究表明,县中对一个地方的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地方政府办好县中,能够为当地的产业升级储备人才。县中振兴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张志勇:教育公平要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能否办好县中,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实施。县中兴,则县域教育兴;县中强,则全县民心安。我们要将县中振兴放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视野中去理解。“县中困境”现象不仅影响人们对当地教育的信心,更直接影响青年人在当地就业的意愿,影响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对人才的需求。

  “县中困境”既是教育不平衡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平衡解决了,反过来会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怎么留住生源?


  雷望红:去年我在江西某县调研发现,县中生源流失,有相当一部分是非理性跟风。大城市的超级中学或者民办学校将县初中成绩前10名的学生挖走,成绩排11名到50名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就会很紧张,进而想方设法将孩子也送到城里去。哪怕这个决定会给学生家庭增添很多负担。

  再则,教育是双向互动的,如果能够把优质生源留住,也更易让教师获得事业成就感,激发他们对县中前景的信心。

  吕建:南通的七个市县区没有一所县中出现所谓的“塌陷”,是因为南通一直严格禁止跨县(区)招生,不会出现一所名校“扫荡优生”、其他学校“泯然众人”的局面。

  王旋:35年来,招远市一直坚持并不断改进中考招生“一评二挂”机制,较好地稳定了县域生源。所谓“评”,是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每年对所辖初中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估,“挂”是将评估成绩与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挂钩、与评先树优挂钩。

  从1995年开始,招远把中考招生指标100%分到了每一所初中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中考分数线。高中不再互抢资源,初中之间开始从升学竞争转变为办学水平竞争,校际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小。

  张志勇:过去我们“穷国办大教育”,集中力量办重点学校成为解决投入不足与教育发展矛盾的选择。然而叠加上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客观上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一校独大”、其他学校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办学格局。这样的格局使得了优质生源流向重点高中,其他普通高中难以留住优质生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质生源的流失是县中教育失衡的最直接原因。我们要厘清公办高中教育的公共服务边界,按照办学主体划定高中学校的招生边界,严禁跨市、跨县招生。同时,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民办高中实施属地管理,在审批地所在范围内招生。

  去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扭转县中生源流失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省份已经明令禁止跨区域招生。河北也要求,最迟从2024年开始,民办普通高中只允许在审批地招生。

如何稳定师资?


  孟祥胜:据我的观察,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职称晋升难,是县中老师普遍面临的困难。比下,县中老师没有乡村补贴,有的待遇还不如乡村教师;比上,县域财政收入少,县中教师工资不如地市级以上的同行。

  贺颖春:我们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比不上大城市。一些老师希望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去张掖市区或者其他条件更好的地方。

  不过,近两年,教师流失的情况有所好转。我们同北京和省内的中学合作,将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送过去培训,结成教育共同体,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这样的交流合作,开阔了我们教师的眼界,增强教师搞好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的自信。

  张志勇:教育有很强的公共性,公办教育用的是公共资源,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为什么同样是享受公共服务,重点高中50%的教师是优秀教师,而普通高中只有10%?师资等教育资源应该均等化。教育资源配置要服务公共利益,不能完全按市场化配置。

  强化县中师资,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完善县中校长队伍建设的省市统筹机制。配优配强校长,是振兴县中教育的关键。二是实施县中优秀校长、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提高待遇留住优秀校长和教师。三是要为县中振兴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师资。四是要为县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做到事业留人。

  吕建: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靠什么留住优秀教师?二是从哪里补充新生力量?仅仅靠“禁止流动”不是稳定师资的长久之计,留住人的同时还要留住心,关注当下还要关注未来。

  首先,要让现有教师“想留”而不是“被留”,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成就感和尊严感。

  其次,要让优秀师范生挑大梁,而不是为了吸人眼球一味追求名校毕业生。我们要冷静思考一下,高学历是否等同于教书育人的能力?小庙留得住大神吗?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经过系统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入职后往往很快就能适应教师角色。

振兴县中的钱从哪来?


  撒忠民:对人力、财力和物力相对紧张的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来说,振兴县中任务艰巨。

  广西承诺县域建一所高中补5000万元,然而现实中建一所学校需要五六个亿。现在不少县区财政都比较紧张。

  张志勇:提高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中教育经费分担机制。按照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划分清单,高中教育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应强化省级财政对县中的支持,加大中央财政对薄弱地区高中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同时,必须尽快健全县中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机制,应借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做法,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

  另外,建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学费标准定期动态调整机制,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省、市两级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区经费投入,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

  杜晓利:县中发展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不能一谈到县中就全变成教育部门,甚至教育督导的责任。

  振兴县中需要政府多部门协同推进。财政部门要健全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支持县中及时补充教师,完善县中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要合理保障县中学校建设用地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修订完善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政府应将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有效回应老百姓的需求。

县中振兴+双减=?


  蓝树民:“双减”一是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要减量提质;二是要减掉校外培训,但要减“外”强“内”,突出学校教学主阵地功能。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发展兴趣特长,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始终坚持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校近40%学生是农村留守学生,近20%学生是离异或单亲家庭,他们较自卑、敏感、不善交流。因此,我们通过科技、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学习,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张志勇:县中教育到底要走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之路?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县中模式”,不少人颇有微词,认为是举全县之力,片面追求应试教育的产物。

  振兴县中绝不是复兴“县中模式”,而是要在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前提下,走出一条“育人为本、尊重规律、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育人为本,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办学取向,以立德树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宗旨。尊重规律,就是要坚持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化发展。改革创新,就是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特色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多样化、特色化办学之路。

  与大中城市高中教育相比,县中教育在综合实力上处于相对薄弱的一方,越是如此越要找准方向,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振兴县中,走出应试教育的“紧箍咒”,绝不是要县中教育放弃升学教育、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做法,要回归育人本位,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走好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

  什么是良好的县域教育生态?


  吕建:一个县的县中,最好层次分明,同水平的学校最好只有一所。人为搞成两所,往往会出现买生源、抢老师现象,最后两所都搞不好。

  撒忠民:我不赞同。一家独大不可取。公共政策要平衡,大家都要竞争,凭什么你一家独大?

  李静波:县中振兴不能局限一所高中。县中是指县域普通高中,我们的着力点不是县一中,而是县域薄弱高中。近些年,一些县中具有合并倾向,一个县要集中打造一所大规模的、高质量的高中,但这不利于整个县域的教育生态。县域多办几所高中,不是集中在升学上,要从分层发展向分类发展转型,形成多样化、特色化办学,让县域高中形成办学良性生态。

  张志勇:一些省份北大清华生源来源不超过5所高中,对优质生源的垄断给教育生态造成了破坏。

  一些地方愿意拿一个亿办一所学校,却不愿意改造10所学校,就是为了集中人力物力办重点,冲击升学率。这是照顾全县老百姓利益吗?这是牺牲分母,照顾分子利益。我们办教育是为了所有家庭的孩子健康成长,不是为了少数人冲击名校。

  良好的教育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学前就开始了,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要尊重教育规律,杜绝破坏教育生态的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今年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多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大龄孤独症患者,父母走后“托付”给谁? 这些“星星的孩子”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融入社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亟待建立
大龄孤独症患者,父母走后“托付”给谁?
这些“星星的孩子”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融入社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亟待建立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李惊亚、吴思


  孤独症儿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随着国家对6岁前孤独症儿童持续加大救助力度,“星星的孩子”日益走进大众视野。及时的康复训练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但大龄孤独症,特别是成年孤独症群体仍缺乏社会关注。由于部分大龄患者已经超出接受康复训练的“黄金年龄”,凭自身能力无法融入社会,当父母年老失能、去世后,如何安置他们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课题。

我们不在了,娃娃咋办


  65岁的贵阳退休教师李旻(化名)至今记得,5年前儿子发给自己的信息:“爸爸,我不是精神分裂,我在网上搜了,我是孤独症。”

  1989年,李旻的儿子出生。回想起来,儿子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地方,但大家都没在意,以为长大就好了。

  真正引起李旻注意的是儿子要上初中时,他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那天他特别反常,说人家不理他,一直哭,我朋友悄悄劝我,带孩子去医院心理科检查一下”。

  从此,李旻带着儿子开始辗转贵阳、北京等地医院。那时,国内很多医生还没听说过孤独症,几乎都怀疑孩子是精神问题,给开了治疗精神分裂、抑郁症的药。后来儿子的言行越来越反常,和人无法沟通,“我们说东他说西,和正常人不在一个频道上”。

  初中毕业后,儿子就待在家里,不再上学。有一次,他身上揣着一块钱跑到贵阳机场附近,在加油站的板凳上睡了一夜;还有一次,一个人跑出去,整晚没回家。2010年,在外面被人打了,从那以后,他开始闭门不出,从来不开窗帘,每天的生活就是电脑、音响、电视,这样在家一关就是九年。令李旻惊奇的是,儿子使用电脑、手机、智能电视都很溜,似乎也没和社会脱节,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2017年的一天,他发QQ消息给我,说‘爸爸,我是孤独症’。”惊讶万分的李旻,拿网上孤独症症状和儿子的行为对照,确实很像,“他语言有障碍,行为很刻板,比如睡的床半边必须要摆他的东西,我们挪个位置他又摆回来。

  经专家确诊,李旻儿子属于高功能孤独症,虽然有学习能力,但因为耽误了幼年的黄金康复期,融入社会的能力很差。一直以为是精神分裂的儿子,28岁时自我诊断成功,这让李旻不知该哭还是笑。

  “他的状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戴个墨镜出门,发病时连我和他妈妈也不愿见。”李旻说,“他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懂社会规则,邻居白天正常装修,他打电话投诉人家,晚上又把音响放很大声,楼下住的律师要和我打官司。”

  李旻和老伴身体越来越差,这几年多次手术、住院,照顾身高1米84、体重200多斤的儿子感到力不从心。李旻感慨说:“我们不期待他能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走完一生,最担心的是,哪天我们照顾不了他,甚至离开这个世界后,他怎么办?谁愿意接替我们照顾他?”

能撑一天算一天


  李旻的担忧并非个例。

  目前,孤独症仍然无法治愈。由于一些大龄患者已经超出接受康复训练的“黄金年龄”,他们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融入社会,父母衰老、家庭经济无力再投入,对于这一群体的照料已经成为一个难题。

  据贵州省残联康复部副部长许春来介绍,在贵州,大龄孤独症患者以家庭照护为主;没有劳动能力和监护人的,要依靠亲朋看管。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对成年孤独症患者开展日间照料服务,也是基于有监护人的情况。

  今年“世界孤独症日”前夕,有媒体报道了一对北京孤独症父子的故事,引起广泛关注:父亲去世后,23岁的儿子被安置在一家民办养老院,一住就是十年。这家养老院并非专门针对孤独症患者设立,孤寡老人、肢体残障者、智力障碍者等各种对象都收。许多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入住。

  “孤独症患者四肢健全、外观健康,他们中很多人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只是不能独行。从他们的疾病特点来看,福利院、养老院甚至精神病院都不适合来安置他们。当他们的父母年老失能、去世后,谁来照料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精协”)副主席、贵阳爱心家园儿童训练中心负责人赵新玲说。她也是一位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母亲。

  许多大龄孤独症家庭已经在考虑并尝试解决孩子的“托付”问题。2017年,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孤独症患者家长在安徽省金寨县发起了“星星小镇”项目。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家长投资,按照家长养老和成年孤独症托养的“双养”模式建设。

  “对于高收入家庭,他们还要在各地生活、工作,‘星星小镇’并不符合他们的现实需求,这只能算是一条后路。”中国精协主席温洪说。

  2016年,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赵新玲与同样焦虑的黄习商量,成立了爱心家园大龄部——贵阳市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贵州省第一个(有别于集中封闭托养)社区居家托养服务机构,为14岁至59岁的心智障碍人士提供社区居家托养、日间照料、艺术调理、辅助就业等服务。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栋安置房的3层至7层设有辅助就业园、日间照料、康复运动室等,共有56名来自贵州各地的学员,最大的45岁。

  绝大多数孤独症家庭经济上都很困难,一个月一两千元的学费已达到承受极限。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也给予一定资助,但远远无法维持机构的基本运转。“6年来,中心连年亏损,已亏损58万元,老师们工作累、收入低。”黄习常常冒出一关了之的念头,“家长们都希望能办下去,但我们都是普通人,如果我的孩子不是孤独症,我根本坚持不下来,现在能撑一天算一天。”

期盼建立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自1982年孤独症病例进入国人视野,孤独症服务事业已走过40个年头。40年来,家长是患儿的照顾者,也是压力的承担者,精神和心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绝望使一些家长倒下了,一些家庭解体了,也使一些家长奋起了。他们走上自助和互助的道路,抱团取暖、倡导社会,办起了民办康复机构。”温洪说,“我国近半数孤独症民办机构都是由家长,特别是孤独症患者的妈妈创办,但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成年服务项目严重缺乏。”温洪认为,海外也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建立支持性环境,引导全社会向孤独症孩子靠拢,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在李旻等人看来,“榉之乡”是一条符合大龄孤独症家庭的养老模式。“榉之乡”是一家日本孤独症患者终身养护机构,享有政府补贴,大龄孤独症患者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简单的手工作品,自食其力,用售卖作品的钱支付养老费用。

  贵阳慧灵也有类似尝试。记者看到,不少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手工作品在展室内陈列着。“贵阳市琪遇工坊的志愿者从2020年开始,每周二下午来慧灵免费上课,他们和朋友利用各自所长,将‘心青年’手作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销售与宣传,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心青年’这一群体。”黄习说。

  “在沿海,一些大龄孤独症服务机构可以提供24小时照护服务,并陪伴孤独症患者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正是我们努力想做的方向。”黄习说,“民办机构对于服务孤独症群体是重要的补充,特别是非营利性民办机构,建议政府采取民办公助等方式加大支持。”

  在赵新玲看来,对孤独症患者的社区支持体系需要建立完善起来。“我的儿子20多岁了,楼下打牌、健身,他不参与,就站在旁边看着,在小区里溜达也很舒服,他不需要离开原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只要社区有个日间照料的地方,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每天上门关心一下,他完全可以在社区生活。”

  “建议整合资源,探索建设社区照护、辅助性就业、公办托养机构等来‘托底’,帮助孤独症群体有尊严地走完人生全程。”许春来说。

 
陪伴“星星的孩子”: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
陪伴“星星的孩子”: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本报记者董小红

  

  今年14岁的轩轩,从娘胎里出来就被各种疾病缠身,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却又被诊断为孤独症。再苦再难,一家人没有放弃……5000多个日夜的坚守,轩轩一天天长大,变得开朗起来,还考了钢琴10级证书。

  轩轩爸爸把儿子的点点滴滴发到网上,很多网友说轩轩是“天才”!但父母却不期待孩子成为“天才”,只希望轩轩“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


  每天午后是轩轩“雷打不动”的练琴时间。很多时候,轩轩可以不看琴谱,闭着眼睛弹出心里的五线谱。每每这时,一旁的轩轩爸爸干强总是用手撑在钢琴架边,微笑着安静倾听。一曲终了,轩轩爸爸捧起儿子的小脸,亲了一口,“轩轩真棒!”

  学会叫爸爸用了3年,学会刷牙洗脸用了8年,学会独立上厕所用了10年……因为孩子患有孤独症,生活中任何小事都要这个家庭付出大量时间和心力。

  5000多个日夜,一步步走来,干强形容这是一场看不见终点的马拉松。“即便是马拉松,我们一家人也愿意拿生命和时间赛跑。”干强坚定地说。

  出生前就满怀期待给孩子取名“轩轩”,寓意“气宇轩昂”,却没想到孩子一出生就疾病缠身,甚至被人叫“傻子”;因为孤独症,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胡乱发脾气,甚至会用头撞墙……在备受煎熬的5000多个日夜里,干强和妻子没有时间崩溃,甚至哭泣都总是在孩子睡着之后。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抢时间”,因为对孤独症孩子来说,0-6岁是黄金干预期,这期间孩子的大脑快速发育,可塑性最高,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

  为此,干强一家人迅速成立起“家庭康复联盟”,每个人都作出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大努力。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老家在农村,拿不出更多的钱送孩子去专业康复机构干预,干强咬着牙辞了工作,一边努力学习孤独症干预知识,一边用爱和理解最大限度陪伴孩子成长;奶奶努力学习康复技巧,妻子则一个人身兼两份工,默默承担着赚钱养家的责任。

  现在,轩轩每天的日程排得非常细致:早上6点30分起床,自己做30分钟康复训练,吃完早饭去特殊教育学校上课,中午回来午休,下午2点-5点练钢琴,吃完晚饭再去游泳1个小时,回家后晚上10点左右上床睡觉。每天周而复始,按计划进行。

  让干强和妻子感到无比欣慰的是,轩轩的情况在肉眼可见的一天天改善。

  以前,看似简单的每件小事、每个动作,都需要干强重复教数百遍甚至上千遍,但是大多数时候,轩轩即便学会了每一个动作,仍然无法把这些单一动作连接起来。“这个世界在他脑海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他缺乏正常人的线性思维能力。”这是干强一直非常焦心的事,无法独立思考,意味着孩子永远不能独立生活。

  干强的苦心终于等来了轩轩的改变。去年有一天中午,一家人在睡午觉时,因为太累了,干强睡得迷迷糊糊的,突然之间听到家里的大门响了,关门的声音一下子把干强吓醒了。

  衣服都来不及穿,干强赶紧冲出房间,在客厅正好看见轩轩在放钥匙。这个时候,轩轩已经换好了拖鞋,原来他出门倒完垃圾又回来了。

  干强心潮澎湃地站在原地。“当时,我内心一阵狂喜。”干强说,这说明轩轩自主完成了起床穿衣服、拿钥匙出门、倒垃圾、回家关门、换鞋子等一系列动作,“孩子终于开始自主线性思考了!”

  干强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这一刻,他们一家人等太久了。但即使迈过了这一小步,未来仍有无数看不清的“一大步”。虽然前路很难,但这点点滴滴的进步,已经让干强一家人感到足够多的满足和快乐。

  10岁考过钢琴10级,但孩子“不是钢琴天才”


  弹钢琴是轩轩每天最喜欢的事。

  轩轩5岁时,干强了解到音乐对孤独症康复有作用后,决定让孩子接触钢琴。一开始,妻子带着轩轩找到了成都温江区一名钢琴老师,一家人省吃俭用凑够钱交了学费,谁知道转身就被老师退了回来。因为当时的轩轩还不会管理情绪,经常无端发脾气,一秒钟都坐不住,还打碎了老师的眼镜。

  无奈之下,干强和妻子把轩轩领回了家。但不想就这么轻易放弃,干强又带着孩子到处找新的老师。一位老师愿意试试看,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个时候的轩轩,不仅无法说话不懂交流,脑瘫还让他的手一直握紧拳头,手指头打不开,根本无法弹琴。

  一家人商量完,还是决定坚持下去。关键时刻,奶奶每天耐心地教轩轩打开手指,给孩子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按摩,每天一遍遍训练,直到一根根把轩轩的手指舒展开来。

  眼看有了练琴的希望,新的困难又接踵而至。轩轩不会管理情绪,在钢琴前,他一刻都坐不住。

  为了训练定力,干强就在钢琴旁边陪着他。刚开始轩轩完全不碰琴,最多也就坐几秒。通过不断努力,他慢慢安静下来,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到后来甚至能坚持在钢琴前坐大半天。

  入门之后,轩轩的变化更让人惊喜。手指有了灵性,原本呆滞的眼神也渐渐有了生气,整个人都灵动起来了。

  2018年,轩轩10岁,考过了钢琴10级证书。在音乐的世界里,轩轩找到了自我。干强一家人也终于看到了更多希望,但他们并不希望孩子成为“钢琴天才”。“对孩子来说,过正常普通人的生活已经要用尽全力,我们只希望他健康快乐成长。”干强说。

  未来的路还很长,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轩轩今年14岁了,一家人努力走过了5000多个日夜,现在,干强给孩子做的“18岁前成长干预规划”还剩4年时间。看到轩轩现在的样子,干强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在进行孤独症干预的过程中,干强十分注重培养孩子自己的独立能力。诸如穿衣服等每一件小事,刚开始都需要干强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候来重复教轩轩,但一旦孩子终于学会后,干强就“撒手不管”,坚持要让轩轩自己做。

  在采访中,记者曾小心翼翼地问干强,“会不会担心轩轩以后靠什么生活?”

  “我完全不担心啊。”他笑着说,脸上是意料之外的放松,“因为,轩轩的需求不多啊。”干强直视前方,很平和很坚定。干强说,现在,轩轩在免费上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家庭在努力培养他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社区街道对他都很关心,等他长大后,吃饱饭应该是没问题的。

  现在,干强开通了短视频账号,每天把轩轩的点滴发在网上,不仅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希望呼吁更多人关注孤独症这个群体。

  “我们从来不期待他今后能有多大成就,孤独症能够改善到多大程度,就希望他健康生活就好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干强很坦然,完全没有一般家长焦虑的神情。

  因为,对他们一家人来说,生活已经实属不易,至于其他的,都是额外的馈赠了,不做过多期待,把握住当下就好。

 
烈士许玉忠:再见已是报国躯
烈士许玉忠:再见已是报国躯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烈士档案】许玉忠,1921年出生,河北省沧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部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1师543团副班长,1951年壮烈牺牲。2016年,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许玉忠装殓于506号棺椁,后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本报记者邹明仲


  清明节前,乍暖还寒。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1951年牺牲的烈士许玉忠,就是英名墙上的一员。

  71年前,刚满而立之年的许玉忠,说了句“来世再见”,就冲向了敌人的阵地。2016年,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许玉忠装殓在506号棺椁,重回祖国的土地上。几经波折后,终于在2019年9月与从未谋面的家属认亲成功。

  “真想不到,有朝一日,还能见到三伯!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许玉忠的侄子许同海说。

  说了句“来世再见”,就冲向了敌人阵地


  67岁的许同海,小时候就知道有个“三伯”,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

  “他牺牲时,我还没出生,”许同海说,“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时,我才10来岁。我爹带我去邻村体验农活,一个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和我爹闲聊时就问‘你叫许玉生,那你认不认识个叫许玉忠的?他是我当兵时认的老乡,抗美援朝在同一个连队。’我爹一听就着急地说‘那是我三哥啊!’”

  就这样,许同海和父亲第一次听人讲起了三伯是如何牺牲的。“那位老兵说,一场战斗中,一声令下,连队就冲上去了。冲锋前,许玉忠只说了四个字:来世再见!”

  如今,已没人能说清楚,许玉忠牺牲的消息是什么时候传回家里的。只知道很多年后,许玉忠的父母被政府确认为了烈士家属身份。

  许玉忠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同辈兄弟姐妹一共7个。1948年,年仅27岁的许玉忠,参军离开家乡河北沧县,之后就再没回家。

  一张解放战争时期的立功喜报,是许玉忠留给家里的唯一念想,一直由许同海珍藏。这份1949年11月邮寄回来的立功喜报书,边角处虽已有些残缺,但上面的墨迹依然清晰:“在秦岭战役,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三等功”。

  88岁的村民邢广弟和许玉忠是自小的玩伴,当年两家仅一墙之隔。谈起许玉忠参军入伍的情形时,老人说:“许玉忠从小爱打玩具枪,参军那天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伙伴们都很羡慕。只是再得到他的消息时,他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

  许玉忠的弟媳、87岁的张艳珍回忆说,许玉忠的大哥许玉井曾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去看望过当兵的三弟,还曾劝他回家,但许玉忠说什么都不同意,后来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离家多年的三伯回来了


  许同海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和从未谋面的三伯见上一面。

  从2014开始,他听说每年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但对三伯能回来根本没抱指望:“冲锋时一片一片倒下,牺牲了那么多人,哪能那么巧,三伯的遗骨就能找到,给运回来呢?”

  事实上,2016年,许玉忠烈士遗骸就安眠在506号棺椁,和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一起重新回到祖国土地,安葬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许玉忠烈士留下的印章,成了寻亲的关键线索。2016年,河北沧州市自发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一起为许玉忠烈士寻亲,当地报纸也做了10多期专题报道,几经周折,最终在2018年促成许玉忠烈士与家人“团聚”。

  52岁的寻亲志愿者白文岐,至今仍清楚记得与许同海联系成功的日期——2018年3月11日。“我和许同海通了寻亲电话,他听说他三伯回来了,电话里很激动,连声说谢谢。”

  寻亲过程实际上费尽周折。最初根据档案信息,寻亲团队一直在青县寻找“赵官村”,没有找到,同音的“召官村”倒是有,寻亲团队走了10余个村,还找村里的老人交谈,根本就没几家姓许的,更没有找到真正的许家人。

  “许玉忠参军时,他的家乡是青县,新中国成立后划为了沧县,许玉忠烈士的家乡是沧县赵官村。”白文岐说,“根据沧县的线索,我们终于找到了许同海。”

  寻亲团队上门了解到许玉忠父母一直享受烈士家属待遇,核实了许同海和邻里所讲述的出生、入伍、立功、转战朝鲜、牺牲等生平事迹,与许玉忠烈士一致,这才基本确认了亲属关系。

  2019年,许同海和家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认亲仪式。仪式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向烈士亲属颁发了亲缘鉴定证书。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许玉忠与许同海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

“再尝尝老家的枣子花生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许同海没法再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安葬在此的三伯。

  但许玉忠的家乡河北省沧县赵官村,会为许玉忠等当地烈士举办“烈士会”。许同海还专门为三伯准备好了糕点、水果,打算在村里祖坟前为他点上三炷香。

  “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三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他为许家人争了气。”许同海说,他永远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记忆。

  早在1991年,许家重修家谱,虽然许玉忠没有子嗣,也不知长眠何处,许同海和长辈们叮嘱孩子们一定要把三伯的家谱续上。

  当年,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认亲仪式上,英名墙“许玉忠”名字前,许家人带去了老家的一抔黄土、一把小枣、一捧花生、六个苹果。

  许同海面对英名墙说:“当年三伯是吃着老家的枣子、花生和苹果参了军,现在回来了,再尝尝老家的东西、摸摸老家的土,也可以安息了!”

  在惨烈的朝鲜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对于许玉忠的侄孙、29岁的许刚明而言,那场战争很远,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三爷爷也很遥远,但“认亲”让他明白了许多。

  “三爷爷是家族的光荣,对三爷爷的感情,就像是融到血液里的,”许刚明说,“他在天有灵也放心了,他保卫的国家现在繁荣昌盛,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会经常来看他。”

  “一批批烈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可能他们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能和亲人来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叙’。”白文岐说,“我很荣幸,和寻亲团队一起,让许玉忠烈士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烈士梁佰有:祁连故土慰忠魂
烈士梁佰有:祁连故土慰忠魂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烈士档案】梁佰有,男,出生日期不详,籍贯为甘肃省武威市金塔乡李家巷村,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0师570团战士,1951年4月25日牺牲于朝鲜半岛的京畿道坡州郡安平面斗铺里。2020年9月作为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本报记者崔师豪、张博群


  “叔爷,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看您,以后要来第二次、第三次……咱家世世代代都要来看您。”志愿军烈士梁佰有牺牲70年后,他的侄孙梁德保一家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带去了一抔家乡的泥土。他们相信,这一抔故土是对从未谋面叔爷的最好慰藉。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


  烈士,一个光荣的称号。但家住甘肃省武威市新胜村的梁德保一家,对他们家祖上参加抗美援朝的一位烈士,曾经十分陌生。“有位爷爷辈的人,10多岁参加了抗美援朝。”这些模糊的信息,就是梁德保对梁佰有烈士的全部印象,“我爹经常念叨这件事,说哪天我们一定要找到家里这位英雄。”遗憾的是,直到梁德保的父亲去世,这个愿望也没能达成。

  “这位太爷爷在前线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的亲人啊?多少年啊,我们却对他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叫啥。”在梁德保的儿子梁润全看来,每年清明哀悼祖先时,全家人对这位无名太爷爷的哀思,就像丢进大海里的漂流瓶,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感受到家人的思念。

  梁佰有烈士的家乡——甘肃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丝绸之路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咱们西北人,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谁欺负咱,咱就得打回去。”梁润全对记者说。

  2020年9月,梁佰有烈士遗骸与其他1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同启程归国,相关部门通过DNA比对找到了梁佰有烈士的家属。“叔爷始终是我们全家的牵挂,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真的有了他的线索。”梁德保说。

寻亲之路一波三折


  为梁佰有烈士寻找亲人的过程,并不轻松。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以往都是通过烈士遗骸身边的印章等遗物初步确定烈士身份信息,但梁佰有烈士遗骸身边并没有发现任何遗物。

  “我们只能查找相关史料和档案记录,根据烈士牺牲时间、作战地点、遗骸发掘位置等信息去搜寻。”从事寻亲工作的有关人士说。

  与此同时,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也携手当地媒体,为归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寻找亲属。但2020年10月发起寻亲活动以来,经过查找发现,绝大多数烈士的原始籍贯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已经发生变化。

  “根据梁佰有烈士原始籍贯武威县金塔乡李家巷村寻找未果后,有网友提供信息,金塔乡李家巷村可能是当年的金塔乡李家佛陀庄子,但我们并没有在现在的金塔镇找到这个村名。”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章小冬说,为梁佰有烈士寻亲,一度陷入停滞。

  2021年,事情迎来了转机。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接到一位市民来电说,家中有位长辈参加抗美援朝后没有回来。经过信息比对,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梁佰有烈士的家人。“上门核实的时候,我们一家十分意外。听说国家已将梁佰有烈士遗骸运回祖国安葬,大家都十分激动和欣喜。父辈们健在时,一直都想找到叔爷,但难度太大毫无头绪,如果不是国家不放弃,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梁德保说。

  70余年弹指一挥间。时光车轮滚滚驶过,烈士与亲人就要“相见”。从甘肃省武威市新胜村到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距离有2000多公里。梁德保父子需要乘坐2个小时的汽车,再搭乘3个多小时的飞机,才能抵达沈阳。这对一辈子也没出过远门的梁德保来说,无疑是个漫长的旅程,也更体会了曾经出国作战的亲人当年的艰辛。

  出发时,梁德保父子随身行李中,特意带了一些家乡特产的五谷杂粮,最重要的是——一抔来自家乡新胜村的泥土。

“有亲人就有了牵挂”


  “爸,太爷爷在外边那么多年,这次终于能去见见他了,你激动不?”

  “当然了!”

  “但咱对他的事一点也不了解啊。”

  “那他也是咱的亲人!”

  ……

  2021年9月,父子俩乘坐的航班从兰州飞往沈阳,寻亲之旅,正式启程。一路上,爷俩非常兴奋。

  经历了70年,跨越了2000公里,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来自老家甘肃武威的一抔泥土摆在了烈士英名墙前。“太爷爷,我们来看您了,有了这家乡的土,您也算落叶归根了。”梁润全不再压抑,激动、思念、自豪的情感在此刻一起迸发出来。

  梁润全告诉记者,就在梁佰有烈士遗骸归国后不久,他的孩子也降临人世,“我要告诉晚辈们,我们家曾出过这么一位英雄。”

  从沈阳回到甘肃,梁润全来到老家的坟前,向已故的爷爷叨咕:“爷爷您之前一直念叨的,咱家的抗美援朝英雄找到了,他叫梁佰有,我们替您去看他了!”

  “这次寻亲,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无疑,沈阳则成了梁润全另一个牵挂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我的亲人,有亲人的地方就是故乡。”

 
整理,链接逝者不朽的名与生者无尽的爱 一位“90后”遗物整理师的职业自觉和她眼中的生与死
整理,链接逝者不朽的名与生者无尽的爱
一位“90后”遗物整理师的职业自觉和她眼中的生与死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西卡在遗物整理工作现场。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王京雪


  整理生活,也整理生命。

  西卡是一位家居整理咨询师,也是一位遗物整理师。2021年底,她在上海创建了或许是国内首个专门提供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服务的品牌“宅疏一日”。

  在公司官网的简介页上,她这样写道:“一家热爱生命的公司。从物品架构中看到人世间的爱,通过妥善整理物品,链接逝者与生者,坚信向死而生,方能更好地生活。”

  此前,这个生于1990年的姑娘,已经在遗物整理领域做了两年多探索。她最初为人们关注,是在2020年春天,前往武汉为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整理遗物。这段经历被导演周轶君定格在纪录片《断,难舍离》中。

  “遗物还用花钱找人整理吗?”“为什么要做这种不吉利的工作?”……

  相较于已被逐渐了解、接受的家居整理收纳,遗物整理是更小众的新生职业。毫不意外,西卡受到许多质疑。

  有机会发声时,她想先呼吁人们更尊重死亡。

  有生,必有死。谁都知道,对于生命而言,没有比死亡更确定的事,但人们又难免要假装没这回事,给予生死不平等的对待。“死”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禁忌。人们避免谈论它,不愿看见它,不想思考它,不敢想象它。对待遗物,有些逝者家属也不那么认真,没有经济价值的大部分东西通常会被草草处理。

  西卡想要挑战这种禁忌,并在空白领域拓荒。

  她想告诉人们,遗物整理不沉重,不可怕也不遥远。她用“温情”和“温暖”来形容这件事,但又强调,它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充满煽情催泪的情节。

  “有时,人们会用猎奇的眼光打探这个职业,对有没有感人的故事更感兴趣,但我是非常严肃地看待它。遗物整理要在中国做起来,必须能解决大家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不是只靠一颗善心和细腻的情感,就能做好的。”西卡说。

  她也提到,在中国从事遗物整理,跟在日本、韩国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少年轻人是从去年播出的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里第一次听说这个职业。西卡想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人的遗物整理形式,帮助人们拥有美好的生活,也拥有美好的死亡。

“你要去当一个蓝领”


  一切转变,都始于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觉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014年,西卡24岁,得了场病,动完手术,在家休养了一个月。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与社会的脱离。独自躺在床上,她忍不住会偷偷“想想人生”,万一结果不好,自己离开了,能在世界上留下什么?

  这是西卡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后,她加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税务师,之后,跨行到广告业,进了外企。两个行当,都以忙著称。加班、熬夜、不按点吃饭对从业者不足为奇。

  “我发现我好像没什么东西可以留下……能留下什么呢?我没有为别人做什么值得留下的事。”西卡想。

  病好后,她回归忙碌的日常,病中的念头一闪而过,只在心底留下些许痕迹。直到2018年,她工作的第6年。

  彼时,西卡已经跳到互联网大厂做广告。工作繁忙,薪水可观,内心却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焦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迷惑于这种忙碌的价值。“觉得自己只是一部大机器上,一个无关紧要的螺丝钉。”

  她的身体频频出现状况,接着,眼睛也检查出问题,要动手术。

  “不是影响生死的重病,但你的生活质量一下子降低了。”这次生病,让西卡真正意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也让她放慢了脚步。

  回头看,她说这是老天给机会,用特别的方式提醒她思考人生。“但我还是觉悟得有点晚,快30岁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活。”西卡有些感慨:“年轻时,我们庸庸碌碌地为怎么赚钱怎么买房怎么结婚焦虑,反而那些终极问题却没去想。二十几岁就这么过去了,真的太可惜了。人应该早点去思考一些大问题,把思路理好,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怎么过更好。”

  给眼睛做手术时,医生们的鼓励和关心,让西卡受到很大触动。“他们的工作有意义,能帮病人走出最艰难的时刻。我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像他们那样,实实在在帮人解决问题的职业。我觉得自己需要做个职业分析,而且不能再拖了。”

  西卡决定成为一名整理咨询师。

  日本整理专家近藤麻理惠那本在全球卖出800多万册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让西卡也“怦然心动”。通过整理物件,重启人生,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与西卡对生命质量的关注和对职业发展的需求相符,并且,爱改造房间的她,觉得自己对此或许有些天分。

  心动就行动。西卡开始自学,参加培训,接触同行,做调研,在紧张工作之余,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免费给客户做上门整理……这样试水半年,2019年初,她赴美参加近藤麻理惠的咨询师研讨会,通过考核,成为中国地区第二位近藤麻理惠官方注册的整理咨询师。之后,一鼓作气,辞职创业,成立自己的整理团队。

  这个过程里,西卡没有得到多少支持。整理收纳师在当时是没什么人了解的职业,有时候,会被理解为保洁工作的一种。

  家人和朋友都不明白,有份体面工作的西卡,为什么非要折腾着做一种前景不明,收入未知,甚至都还不被视为职业的职业。

  母亲以沉默表达对女儿的不解与宽容。她尝试描述女儿的选择:“你要去当一个蓝领。”

  没人知道,西卡想做的不止于此。从2018年,琢磨着转行做整理的那年起,她内心真正想做的,就是成为一名生命领域里的整理师,并且“愿意为此去花更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一年,西卡了解到,遗物整理也是整理师工作内容的一种。

遗物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


  “印象里,那天的墓地很温暖。”2020年初,西卡去一家大型殡葬公司拜访。参观公司管理的墓地时,她看见一组雕塑,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人,慢慢走入土地的过程。

  西卡在雕塑前站了很久,发了条朋友圈,提到做遗物整理的念想,被纪录片导演周轶君看到,打来电话,于是,就在墓地里,她讲起自己想做遗物整理的初衷和拜访殡葬公司的原因。

  依然是因为对生命质量的看重。在病中,西卡思考过怎么才能“死得好”这类问题,她觉得人活要好好活,死也要好好死,不能随随便便,从如何抢救到是否捐献器官,都要由自己来决定。

  她因此接触到法律领域的“意定监护”概念,了解到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监护人按照被监护人的意愿处理生活照管、医疗救治、财产管理、维权诉讼和死亡丧葬等事宜。

  “这个制度太棒了!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西卡想到在一些国家,人们年轻时就会立下遗嘱;在遗物整理最早发展为成熟职业的日本,许多人会做“生前整理”,提前安排好自己物品的归宿,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减少遗憾,也减轻亲属负担……而在中国,人们健康时大多并不习惯为死亡做计划。

  西卡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整理工作,帮人们更好地面对死亡。她开始学习相关法律,接触法律界人士,坐在一群公证员和律师中间参加意定监护培训,拜访殡葬公司……“我有一种直觉,”西卡说,“这些领域或许是相通的。”

  “在死亡面前,我们很多人常常表现得像小学生。”西卡感叹。

  入户做家居整理时,她有时会遇到一些逝者的物品,“碰到看上去与委托人的年龄、身份不相符,不像属于他们的东西时,我会向委托人询问。因为整理中,所属的概念很重要,物品怎样处理,要尊重物品主人意愿,而有些时候这些主人已经不在了。”西卡说。

  让她难过的是,“对于亲人留下的东西,我们手足无措。大部分人的眼神无法直视我,他们会觉得不知道怎么讲这些事,怕我介意,我也怕他们介意,互相试探和规避。这种感觉很不好。”

  在西卡看来,遗物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物品中,藏着主人的影子与他们留下的最后讯息:为什么有些老照片被尤为仔细地珍藏?为什么生前每个亲友给的红包都被标上名字,放进铁盒子,保存得那么好?为什么有老人将妻子的灵堂物品全部包进塑料袋,写上“亲爱的,走好”,却又把这些东西摆在容易拿取的位置?

  “物品背后是有情感逻辑、有思考的,传达着一些爱。但你不去整理,就不能接收到这部分爱,有些东西也就这辈子都不知道了。”西卡说。

  依照传统习俗,大多数遗物会被不加审视地匆匆丢掉或烧掉,少数物件得以留存,寄托哀思。西卡希望,人们能更认真地对待遗物。“我们好像习惯于只把不动产和银行存款、基金股票之类的动产当作重要遗产,其他物品就毫不在乎。你会觉得,人类怎么这么冷漠?但我们看到的情况,很多就是这样。”

  她遇到的一些殡葬行业从业者也有类似感触,说现在一些年轻人,连至亲过世都不愿花时间对待。有的人会表现出希望赶紧完事的态度,觉得伤心事不要提了,怪忌讳的。

  “为什么要逃避呢?”西卡问,“死亡是大家应该坐下来好好聊聊的事。分享悲伤也是一种疗愈。”

  回到2020年早春,在墓地的那通电话聊天后,没过两天,一篇题为《武汉遗物》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打动了包括西卡和周轶君在内的许多读者。取得家属同意后,西卡决定赶往武汉,志愿陪伴三个因疫情失去至亲的家庭一同完成遗物整理,周轶君的团队将记录下整个过程。

  这是西卡第一次将关于遗物整理的理念落地。物品不会说话,但在与三个家庭共同整理的过程中,已经离开的人们分明从身后之物与家人的回忆里,呼之欲出。

  譬如,那个去住院都不忘带上一沓乐谱的老爷爷,花不少钱买了一堆乐器。一辈子只跟妻子讲过一句告白:“我只说这一次,我还是很喜欢你的。”整理时,他的老伴拿起扫把扫地,扫着扫着,说了句,如果他还在,会抢过来做,绝对不会让我来扫地的。

  “武汉如今是我的第二故乡。”西卡说,她仍与几个家庭保持着联系,“别人觉得我到武汉是去提供帮助的,实际上,是我自己得到了更多帮助:我遇到的人们对我的包容、信任和鼓励,让我觉得自己何德何能。与他们的相处,对我的职业观、人生观、家庭观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像一场洗礼。”

  想做一名生命领域的整理师,充满挑战,绝非易事。多少次,在尝试中举步维艰而痛苦、不被认可而自我怀疑,这一次,西卡真实感受到,自己想要做的这份工作有着切实的价值。连从2018年起困扰她的失眠症,也在工作中得到缓解。

  “来武汉前,我做整理的动机更多是为了自己,更关注的也是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在这之后,说出来有点大,但我感到自己不只是为自己而活,我要真正到社会中去。”西卡说。

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遗物整理?


  “我们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遗物整理?”

  从武汉归来,这个问题始终萦绕于西卡脑中。“中国人需要中国人的做法。我与日本的遗物整理协会接触,发现因为国情不同,法律法规不同,对生离死别的观念不同,我们遇到的阻力也不同,不可能简单地把他们的做法复制过来。”

  例如,在日本和韩国,除了整理遗物,遗物整理师的工作还常与独居者死后的“特殊清扫”联系在一起。当独居者死去,接受委托的专业遗物整理师需要打扫现场、进行消毒消臭。而在中国,这块清理工作,会由警方或居委会负责。

  目前,国人对遗物整理师的需求,更多出于情感。像是亲人离世后,太过悲痛难以独自面对遗物,请整理师辅助整理和清理物品,提供处理建议等等。

  “但这种情感需求不是刚需,难以商业化。作为一种成熟的业务,我们还是要为人们解决更多的实质性问题。”西卡说。

  去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新增了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管理人的6项职责中,有一条“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让西卡看到了与律师、公证人员、居委会等遗产管理人合作,完成遗物清点工作的遗物整理新路径。

  去年夏天,她受公证处委托,为一位老人清点遗物,将这一业务落地实践。

  老人漆畹生是位学者,没有子女,生前通过遗赠扶养协议,把房子等遗产留给了照顾自己的护工。对其遗物的清点进行了12个小时,最终列出了长达54页的清单。

  单单是他留下的几百本藏书,西卡和同伴就要一一记录、评估和翻找——不能简单记成共有多少本书,因为有的书可能具有藏品价值,需要单独记录;每本书都要翻看,因为很多人习惯在书里夹东西。事实上,一些信件和照片就是西卡从书页中找出的。

  整理中,他们从漆畹生与远在北京的弟弟26年间的63封通信中,发现老先生还有一位在世亲人,一个叫“小明”的自闭症侄子。

  “我于九月六日11时三分开始变为一个男孩的爸爸,现孩子取名征求你的意见。”“长得如此美的一个孩子竟然是孤独症者,真令人万分痛心。”“我不能肯定我哪一天会产生什么危急情况,一旦如此,孩子绝对不懂什么叫‘营救’,其惨则不言而喻。”“孩子长得惊人的美,在一起感觉到非常好玩,实为不幸之至!!”“人生之苦我算是受够了……可怜的孩子将来将无法生存。怎么办?怎么办!”

  1988年,漆畹生的弟弟漆黔生51岁老来得子,有了小明。妻子没过几年因病去世,小明又被发现患有自闭症。漆黔生独自养大儿子,常在信中向哥哥诉说养育自闭症孩子的艰难痛楚。

  2011年,漆黔生在家中过世,孤儿小明被送至福利院。因为这次遗物整理,公证处联系上福利院,并托志愿者定期探望。这是十年来,第一次有人过问小明的情况。

  “除了做一次整理,我们还能为小明和两位漆家老人做些什么?”获得委托人许可后,西卡牵头办了一场遗物展,展出漆家兄弟的家书,让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千千万万个自闭症家庭孤独困苦的呼号被社会听到,也通过展览义卖,为关注小明等自闭症孩子的公益组织募集资金。

  “所以,我觉得遗物整理是温馨的。”西卡说:“它是人和灵魂之间的对话。在整理漆老先生的遗物时,我有时觉得他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看到他坐在桌前给弟弟回信。我也在物品中感到对方好像有很多话想说,我要做的,就是把他想要传达给别人的讯息——比如他们对小明的放心不下——传达出去。”

  整理遗物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它能够给生者带来一些可能,让他们更了解逝者,同时,反思自己的生活。西卡认为,物品中承载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遗物整理的意义之一,正是传达这种流动。

  有客户在整理爷爷遗物时,第一次看到爷爷年轻时的照片,说:“我原来总觉得爷爷就是爷爷,现在才发现爷爷也是个男人。”

  “你会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完整的个体。你或许没去走心地了解过,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并不止是‘妈妈’‘爷爷’这些称呼下的那个人。”西卡说,整理师的工作也影响了她自己与亲人的相处,她开始张口问家里老人一些过去没问过的问题,“我过去不会跟长辈聊他们小时候、年轻时候的事,不会问他们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影响更多人的价值观呢?”


  漆老先生的遗物展后,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找到西卡,了解生前整理和遗物整理。

  “不止这些家庭,我们国家有这么多残障人士和心智障碍人群,还有越来越多独自生活的老人和年轻人,他们都可能需要我们的帮助。”西卡说。

  在她的整理过程中,有些家庭还会在遗产分配时遇到困扰,逝者没留下遗嘱,亲属不清楚其具体财产明细和债权债务。“未来他们也许可以找到有关机构提出需求,授权我们来进行高效、细致的盘点。”西卡说。

  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专业化的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服务。不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实在的,我现在也常感到焦虑。”

  在罕有同行的空白领域开拓,尽管西卡决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上,但她仍要靠家居整理的收入养活团队。

  她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辞职创业之初,甚至比那时受到更多更激烈的反对。有过去的客户直言,如果早知道她要跟遗物打交道,就不会选择他们的团队入户整理。

  西卡清楚,对死亡的态度,体现着对生命理解的深度。人们要先能成熟地看待死亡,才可能接受遗物整理这类业务,而这需要时间。

  “会受到各种打击。”她承认这个过程很痛苦,会不断自我否定,她自己也很难说清,为什么偏要以此作为人生志业,“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体验吧。”

  从整理师的角度,西卡认为,一方面,活着的人应当更妥善地对待已逝亲友的物品;另一方面,作为终究要面对死亡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尽早进行规划。她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大众没有需求,而是有需求的人和她互相找不到对方。

  去年年底,西卡又一次陷入如何让遗物整理和生前整理被接受,并做成成熟业务的焦虑。无意中,她搜到豆瓣上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的讨论区,看见有人在问中国有没有这个职业,从网友们的讨论里,西卡汲取到了能量。

  “时代真的在进步。这两年,我看到了更多希望,接触到很多心态更开放的年轻人,也遇到过思想先进、主动提出做生前整理的老人。也许时机真的要到了。”西卡在采访中几次提到,希望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关注这个领域、加入进来,“毕竟人生能有几次机会影响更多人的价值观呢?”

  在豆瓣的讨论帖子里,西卡回复网友们的关注:“就算再小众,再‘叛逆’的职业,只要它能帮到人,哪怕只有0.00001%的同胞需要我们——他们可能是孤老,可能是独居的年轻人,可能是一些残障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无助的房东——我们也有坚持下去的意义。会继续咬牙努力的!”

 
诗一入唐,气象空前 叶嘉莹讲诗歌之七:近体诗是如何一步步成型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叶嘉莹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门前。
                  南开大学供图
  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李晓楠整理 张海涛审校

  “此事古难全”,天下有利就有弊。我以前看过一篇旧的文言小说。它讲到一个人的命运,说人总要承认世界上有好也有坏,有美也有丑,而且常常有了一个长处,就有了一个缺点,所以对人对事都应该有这种认识。“丰兹吝彼,理讵能双”,“丰”就是多,“兹”就是此,“吝”就是少,如果在这一方面得到多了,在那一方面自然就少了。天下的道理,哪里能够让人把所有的好处都占全了?没有这样的人,也没有这样的事。而且一件事情的长短、功过,对人类、对社会、对文化有好处还是有缺点,都不是短时期内可以衡量评定的。你要把眼光放长了,在整个历史演进里看,不要眼光那么短浅。现在很多人就是急于看到眼前的,而且是非常现实、非常物质的功利,不肯从长久的眼光来衡量。
徐陵:注重形式的对偶
  我们此前讲到中国诗的发展,中国文字的特色是单形体、单音节,适合于对偶。中国的文字有四声,所以适合平仄的韵律。这种特色可以形成一种特美,它固然有它的好处。可是当沈约的“四声八病”说法一兴起,当大家刚开始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对偶、平仄上去的时候——人是没有办法的,注意力相对一偏重,又要对偶又要平仄,脑筋都考虑这个了——原来那种不用考虑对偶和平仄,自然而然产生的、感发的生命就相对少了。就是说形式上精美了,可是内容反而变得比较空泛,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形式方面。也不是说注意到形式就不好,它的好处要到发展以后,你才能看见。等到唐朝真正有了律诗,有了绝句,杜甫、李商隐等人用精美的形式写出了内容非常深厚、非常丰美的诗歌。为什么会觉得唐以前,形式是一种限制呢?因为诗人们这时刚刚开始注意形式,还没能把形式运用自如,所以被形式限制了。等到对形式熟悉以后,就一点也不觉得限制,脱口而出自然就合乎格律,所以这有一个进展的阶段。
  总而言之,在南北朝的时候,齐梁之间的沈约有“四声八病”的说法,就形成了诗歌的格律。与格律同时形成的,就是中国文学中称为“骈文”的一种形式。所谓骈文,就是写文章的时候要两两相对地对起来。不但诗有了格律,文章也“骈”起来了,过去流行的赋也开始注重对偶,所以有了骈文、骈赋、律诗。律诗最早叫格诗,就是在形成的阶段一半整齐、一半不整齐。作骈赋作得最好的是庾信,他的《小园赋》《哀江南赋》,真是写得美,庾信能够在这种整齐对偶之中把自己所有的破国亡家的悲哀都写进去了。
  我们上次讲了徐陵的《山斋》,这首诗就是注重了格律形式的对偶,但内容比较空泛,缺少了自然的、活泼的、感发的生命。
  上次我们讲了它的形式,现在我们来讲它的内容。“山斋”就是说他有一个书斋,是建筑在山中的,隐居的,非常安静的,离外边世界很远。“桃源惊往客,鹤峤断来宾”,“桃源”引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源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曾经使“往客”惊喜,“往客”是古代的一个人;“峤”是高山,“鹤峤”是说这山上有很多仙鹤;“断来宾”,没有拜访者来到山中,是很安静的意思。
  “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山里有风、有云,云在风中飘浮,这个地方“萧条”,很寂寞,没有那些普通的、粗俗的人到山中来。
  “山寒微有雪”,山很冷,上面常常有一点雪。“石路本无尘”,石头阶梯、石头的路没有尘土,因为很少人来。
  “竹径蒙笼巧”,有一条小径两边都是竹子,“蒙笼”是竹子很茂盛的样子,很浓的树荫,“巧”是很美的样子。“茅斋结构新”,“茅斋”指书房上覆盖着茅草,“结构新”是刚刚建好,茅斋在山中刚刚建好。
  他在山中的书斋做什么?前面都是写地点,后面写他在书斋的活动。
  “烧香披道记”,“披”,打开,“道记”,道家的书,烧香的时候打开道家的书来看。“悬镜压山神”,挂一个镜子,因为山里面有很多鬼怪、精灵,“压”是镇压。
  “砌水何年溜”,“砌水”就是台阶上的水,我们说“阶砌”,就是砌的一层层的台阶,“砌水”就是小的水从书斋的台阶流下去,“何年”是哪一年,意思是从古以来山里一直就有水。“檐桐几度春”,“檐”是屋檐,茅斋的屋檐前面有一棵梧桐树,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天。
  “云霞一已绝”,山上云霞的变化,就跟天上云彩的变化和消失一样。“宁辨汉将秦”,哪里能够分辨现在是汉朝还是秦朝呢?外面打仗换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在这山里我都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没有很多感发的生命,只是叙述山中的环境很安静,远离尘世,他在里面烧香、读书,没有很丰富的内容。诗歌经过这种演进,就来到唐朝,有了整齐的格律诗。
  徐陵这首诗,一共有十四句。本来古代的诗不限句数,写多少句没有关系,所以你看《古诗十九首》,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你看《上山采蘼芜》比较短,《孔雀东南飞》却非常长。
  还有一首长诗,是三国时的女作家蔡琰所作,她父亲蔡邕是曹操的好朋友。蔡琰写了一首诗叫《悲愤诗》,也是写一个女子的悲剧。蔡琰本来结婚了,丈夫死后,她回到父亲家里住,可是发生了战乱。董卓想要自己做皇帝,变乱的时候用了很多外来的胡兵。蔡琰被胡兵俘虏,带到匈奴去了。匈奴的单于逼迫蔡琰跟他结婚,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这时曹操当权了,曹操想到她是蔡邕的女儿,而且她的文学很好,可以传她父亲的学问,所以就派人把蔡琰接回来了。蔡琰在匈奴的时候老是怀念祖国、怀念故乡、怀念亲戚,可是现在要把她从匈奴接回来了,单于却不许她把两个儿子带回来。她可以回到祖国,却要跟两个儿子分别。于是,她写了这首《悲愤诗》。
  《悲愤诗》和《孔雀东南飞》,都算是古体诗,但《孔雀东南飞》是古体诗的另一类,是民间的故事,是乐府诗。《悲愤诗》则是一个女诗人抒情纪事的诗,是真正的古诗。不管是古诗,还是乐府诗,篇幅可以很长,字句没有严格的限制。当诗歌开始格律化,如果这么长篇都是对句,很不方便,所以有了十四句对偶的诗。后来,大家觉得十四句还是太长,所以唐朝流行的律诗是八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七个字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个字上加两个字,就是像我说过的AB或者BA的格式,共八句,叫做律诗。另外还有四句的诗,相当于律诗截取一半,就叫绝句,“绝”就是截断了一半的意思,就是“截句”的意思。
庾信:南北诗风的结合
  刚才我说庾信把他的悲哀都写在他的《哀江南赋》《小园赋》里面了,他写的是骈赋,写了他破国亡家的悲哀。徐陵跟庾信都是南朝的梁朝人。梁朝的皇帝都很喜欢文学、很会写诗,像梁武帝、梁简文帝、梁元帝,对于这些文学好的大臣是非常欣赏的,所以庾信、徐陵都是梁朝的“侍从”,“侍”是侍奉皇帝,“从”在这里不念cóng,念zòng,是追随,跟皇帝一起看花、饮酒、作诗、游赏。可是后来发生了变乱,有一个人叫侯景,本是从北方到南方投降梁朝的,可是他又在梁朝叛乱,把都城包围了,梁武帝最后饿死在围城之中。侯景起兵叛乱时,庾信曾被任命在长江边上防守。可是这些文学侍从,关起门来作诗写文章不错,一旦看到强大的敌人就退缩,所以庾信失败了。失败后,他被派到北方,出使北魏。出使北魏还没有回来,梁朝就已经灭亡了,北魏把庾信留了下来。庾信从此以后再也没能回到他的故国,老死在北朝。他内心既有破国亡家、悲哀惨痛的经历,又有一种惭愧,因为他当年曾经带过兵,曾经面对敌人,却失败了,所以他在赋里把所有的悲哀和惭愧都写出来了,是很好的文章。
  庾信有这么丰富的生活经历,而且能够把他生活经历的感情都写出来,他的好处不只是这一点。而且因为他本来是生长在南朝的,后半生却终老在北朝,所以他把南朝的文风跟北朝的文风有一个结合。
  南朝的梁武帝、梁简文帝这些人,一天到晚饮酒看花、歌舞享乐,所以当时南朝流行一种诗,叫“宫体诗”,只注重文字的精美。写什么呢?写美丽的女子,美人足、美人手、美人指甲,把女人当作玩物,而不是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来写,非常空洞,所以南朝的诗风是柔靡的。
  而北朝的诗风呢?是比较雄壮矫健的。有一首北朝的乐府诗很有名,叫《敕勒歌》,因为头两个字是“敕勒”而得名。“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敕勒”是中国北方的一条水的名字,敕勒川在阴山的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北方大片的草原望不到边,看着四面,周围天地相连,天就像一个大帐篷、大圆盖,将四方的草原笼盖其中。“天苍苍,野茫茫”,一片碧蓝无际的天空、一片茫茫无边的草野。“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吹过,草一低,一群群的牛羊显现出来。这是北方的歌,雄放的、豪壮的。
  庾信是从南方到北方的,所以他把南方的柔靡跟北方的豪壮结合起来,是结合南北诗风的一个作者。
  南北朝以后,隋朝统一了天下。隋朝传世很短,就到了唐代。唐代中国是统一的,唐代的诗歌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唐朝是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就是说它集合了南方诗歌的好处,也集合了北方诗歌的特色。因为它统一了,所以唐朝是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
  我只说它可以。我们说时势可以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所有生在唐朝的人都完成集大成的成就了吗?没有,所以唐朝虽然是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可是作者各有偏长,并不是每个人都集大成。有的人适合写五言诗,却不会写七言诗;有的人适合写古体诗,不适合写近体诗。有的人总是我主张这个,就要把你那个打倒,你主张那个,就要把我这个打倒,也就是庄子说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只有那种具有开阔博大的胸怀和才力,能够看到、接受各种好处的人才真的能够集大成。而在唐朝,真正能够集大成的作者是杜甫,李白都不成。在唐朝以前,一个小型的集大成的人就是庾信。
  庾信主要的好处在他的赋,但我们只看他一首短诗:“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古人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离开祖国来到北方,出了阳关万里之外,老是“不见一人归”,沦陷在北方的人少能再回到南方去。“惟有河边雁”,我们人都不如天上的一只鸟,我看到河边的天上的鸿雁“秋来南向飞”,秋天的时候就向南方飞去,而人却不能回去。
  我们讲了这首诗的背景,再来看平仄。“阳关万里道”,平平仄仄仄。上次课我说A式是平平平仄仄,但第三个字偶尔可以通用。“不见一人归”应该是仄仄仄平平。“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第三个字是可以通用的。这已经是从格诗进步到合乎律的绝句,但是有的地方它不大注意,比如说不应该三个仄声连在一起,可是“万里道”是三个仄声连用,这正是从格诗到律体之间的一个转折的作品,绝句就要形成了。
杜审言:五律的精美与恰切
  我们现在就讲到唐朝了。唐朝早期的作者,继承了南北朝的律化的演进,所以初唐五言就有了很完整的五言律诗。什么叫做很完整的五言律诗呢?我刚才说杜甫是集大成的,但是杜甫到盛唐之后才出现。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写诗写得很好,所以杜甫很得意,他给儿子写过一首诗,有这样一句“诗是吾家事”,说作诗就是我们家的家传,因为他的祖父就是写诗写得好的。
  我们先来读杜甫祖父的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独有宦游人”,“独”是入声字,所以我念成去声。“归思欲沾巾”,“思”不念sī,念sì,本来是平声,我也把它念成去声,什么缘故?因为你要知道,英文中think(想),有过去式thought,现在分词thinking,很多变化,同样的道理,中文的词,词性有了变化,读音就有了变化。如果是动词,思想、相思,是平声;如果做名词,是这种情谊、感情、思想,念去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晋陵”是一个郡的名字,在现在的江苏省常州市;“陆”是姓氏;“丞”是郡里的佐官。这个陆丞是谁,叫什么名字,不可考。只知道在江苏常州晋陵,有一个姓陆的在郡里做佐官的人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早春游望》。“游”是出游。“望”,观看春天的景物。晋陵的陆丞写了一首《早春游望》,杜审言说“和”,这个字在这里念hè。什么叫做“和”呢?诗歌经过发展,不但注重格律,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朋友间的应酬艺术。我前边也讲了,“嘉会寄诗以亲”,有了好朋友,把感情寄托在诗里,表现朋友间亲近的感情。你作一首诗给我,我作一首诗回答你,这就叫“和”。“和”字本来属于歌唱,应和、和声,是一种酬应。和诗有几种情况:第一,你作一首我也作一首,用相同的诗题;第二,用同韵的韵字,你押什么韵,我也押什么韵,相同的诗题、同韵的韵字;第三,用相同的诗体形式,你作五言律诗,我也作五言律诗。而在这三种情况之中,在用同韵的韵字这一项里面,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个是只要同韵的字就可以了,比如你用的是“东韵”的字“东”,我用“同”“红”都可以;第二种是用相同的韵字。前一种是韵目相同,后一种是韵字相同。什么是韵目相同?跟“东”字同韵的字很多,比如“同”“红”“融”“风”,都是“东韵”的字。用相同的韵字更严格:你第一个押韵的字是“东”,我也用“东”;你第二个用的是“同”,我也用“同”。
  那么杜审言这首和诗是哪种情况呢?因为我们找不到那个陆丞的原诗,所以不知道他用的是韵目相同的字,还是韵字相同的字,不可考,但原则上应该是有这几个条件的。
  晋朝的诗人陶渊明,也作过很多和诗,他和诗比较自由,只是你写给我一首,我回答你一首。对于韵目跟韵字,陶渊明是不管的。那时没有发展成完美的形式,也没有对艺术性的外表这样重视。那时候流行的只有五言古诗,没有唐朝时候完成的近体诗。唐朝时,因为近体诗的形式已经完成了,就特别重视艺术性,还要透过艺术的形式,在内容上也注重一种配合的艺术。
  什么叫做配合的艺术呢?就是你写了《早春游望》,我也要写《早春游望》,内容不但要配合,而且是“切合”,“切”就是恰当,要非常恰当地配合题目的意思。而且既然是“和”,就要把回答的意思写出来。答的是什么人?是晋陵陆丞。不只是平仄的四声、押韵的格律,而且要切合题目的意思。
  杜审言在五言律诗的完成方面很有代表性。在这么严格的形式中,他在艺术上写得非常精美、非常恰当。“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什么叫“宦游人”?所谓“宦游”,是因为做官的缘故远行在外,离开了家乡,朝廷派你到哪里,你就应该到哪里去。古代远行在外是很不方便、很艰难的,而且有仕宦的责任,不能随便探亲回家。我在前几节课讲过,唐朝的诗歌里反映了中国读书人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情结,就是仕与不仕、仕与隐。仕宦有仕宦的欢喜和悲哀,隐居有隐居的欢喜和悲哀。有人现在仕宦,可是心里想的是隐居;有人现在隐居,可是心里想的是仕宦,这中间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一讲初唐的诗,马上揭出这个主题。
  “独有”跟“偏惊”是呼应的,“独有”是单单只有,只有“宦游人”才偏偏特别地“偏惊物候新”,“物”就是外物,“候”就是节候,季节的气候。我们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气”分为阴阳二气。季节的气候转变了,我们就看到草木都萌生了,花都含苞绽蕊开放了。对“春花春鸟”感慨最深的是谁?是孤独地远行在外的游子,是怀念家乡的人。因为万物节候的更新,草又绿了,花又开了,季节的转变、更新感动了他。早春“物候新”,为什么新春特别感人?我们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新春是中国过年的时候,这么好的季节,我却不能回到故乡跟家人团聚。所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这个真是艺术,把形式跟内容、跟作诗的对象结合得这么好,而且写得很美。我们说作诗不单是句法,还要有章法,有起承转合。他要写“早春”还要“游”还要“望”,连谢灵运都要“褰开暂窥临”,拉开窗帘看一看,才能写出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你早春关在屋子里看书,是看不见这些的。所以要“游望”,他一定要写得切合,就去游望。
  怎么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写得非常美。你还要注意,在讲谢灵运的时候,我特别讲到西方的语言学家说语言表达情意,主要作用一个是语序轴上的作用,一个是联想轴上的作用。语序轴就是叙述的口吻,句法章法的次序、结构。讲谢灵运的诗主要是讲语序轴上的作用,讲温庭筠的词主要是讲联想轴上的作用。从语言学来说,中国的语言文字在语序轴上比西洋的诗歌更富于变化,更有丰富的意思。因为西洋的文法很严格,现在式、过去式、将来式要说得很清楚,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主语在前,都很严格,可是中国的文法是非常宽松的,你可以颠来倒去地说。而这就是中国语文的特色,特别适合于对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语文特色,怎样把它写得更具艺术性、更美、更丰富。
  什么叫“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是早晨的晨光,“云霞出海曙”是江南的景色,江南这边靠海。我今年暑假还去看了海,我在波士顿有个朋友,他在海边有一栋房子,好高好高的楼,他把我们接到那里去。第二天早晨天没亮,我们去看日出,站在楼上看东方,本来灰沉沉的一片,然后从海面上透出来一点红光,越来越亮,一个大的火球跳出来了,漫天的云彩在朝日的映照下,颜色非常丰富。所以“云霞出海曙”,写晨光之美。
  “梅柳渡江春”,春天来了,怎样来的?中国的气候,总是南方比较暖,北方比较冷,所以你看春天的脚步,从江南渡过江北来。这个春天的脚步从哪里看?从梅花跟柳树看出来。江南岸的梅花先含苞,江南的柳树先有了朦胧的绿色。江南的梅花开了,柳条绿了,然后江北的梅花才接着含苞、开放,江北的柳树也就绿了。而且同一棵树上你要再注意看,向太阳的树枝先开,背太阳的树枝晚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大自然的现象如此,所以诗人就把这种精微细致的感受写出来了。“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早春,一天一天来了,而且有游望,看得这样的广远。所以你看真是艺术性,写得这么细致。杜审言这几句诗的好处,是他一方面写得非常精美,一方面写得非常开阔博大,所以有气象。气就是一种精神,在精神上有一种开阔博大的规模、形式,所以叫做气象。
  初唐的诗歌,有唐朝大一统之后南北的集大成,而且中国对于自己的语言文字有反省,对于语言文字的特色、特美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所以就集合了文化的、诗歌的演进和地理形式的南北统一,初唐的诗坛就形成了这么好的形势,经过六朝“四声八病”的讲求,有这么精美的艺术形式,而唐朝的大一统,有了开阔博大的胸襟气象。但中国历史上,也有写得很精准,但还不够开阔博大的时候。南宋有个词人叫史达祖,词写得很精美,但是太窄小了。他写什么句子呢?“小叶两三,低傍横枝偷绿”,春天刚刚来,叶子开始绿了,有小小的两三个叶芽长出来,低低地一根横枝,没注意的时候,它变绿了。也是物候新,也是早春,他写得非常精美,很真切,可就是那么狭窄。你看杜审言写春天,“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真是有气象。中国常常讲,从你的诗就能看出你这个人的胸襟怀抱,你的品行,甚至你的命运、未来。所以很多人说小孩作一句诗,下笔开阔博大,那他将来前途远大,有的人一下笔就没有生气。小孩子的将来,很难说,但这一定是关乎作者的,与作者个人的胸襟、怀抱、修养有关系。一个国家走上坡发展兴盛的时代,气象是果然不同的。南宋已经将近灭亡了,所以诗人写“小叶两三”,只剩下“低傍横枝偷绿”,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什么叫“淑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是柔美的、美善的、好的,“淑气”是春天温暖的气候。“催黄鸟”,黄鸟就是黄莺。春天的黄莺开始叫了,一只鸟在叫?不是,很多鸟都开始叫了。只叫了一声?不是,叫了很多声,不断地叫。因为天气暖了,谢灵运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听一片黄莺鸟叫,气候的转变,所以“淑气催黄鸟”。这首诗是早春游望,所以写江水边上的景色。水上有什么呢?有“绿蘋”,水中的水草,绿色的蘋的叶子在水光的反射之下,随着水波的流动而摇荡,日光在上面闪动,写得很美。
  前面的“宦游人”点出和诗的对象晋陵陆丞,“偏惊物候新”点出早春的季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这四句都是游望。你是和人家的诗,所以“和”的意思也要写出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忽然间听见你吟唱了一个古调,这么高古的诗歌。中国以古为美,我们赞美一个人说高古,赞美写的作品说大有古意。儒家的思想也许有一个缺点,就是总说古代的诗好,所以不向前看,老向后看。当然我们不要忽视古的传统,也要瞻望未来,从这个传统怎么向前走。“歌古调”是我吟诵了晋陵陆丞的原作,使我感动,所以我回答你。“归思欲沾巾”,这个“思”字念sì。我们可以想象,一定是晋陵陆丞的诗里写了怀念家乡的感情,引起我也想到我的家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家乡去呢?我忍不住要流下泪来,沾湿了我的手巾。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是点明和诗的题目。真正这首诗的好处是中间的四句,而且你发现中国的文法可以颠倒。“淑气催黄鸟”,“淑气”是主语,“催”是动词,黄鸟是宾语。和暖的气候,催促黄鸟都开始叫了。可是“晴光转绿蘋”,不是晴光转动了绿蘋,是晴光在绿蘋之上转动,它的文法详细分辨起来,性质本来不是完全一样。因为中国的文法,动词可以颠来倒去地用,所以它现在已经对起来了,这就是中国的诗,这是五言律诗。
  下面我们看这几句的平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以我们所学过的两个基本的形式来看,这个是B式,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因为它第一句押韵,这里都是平声韵,凡是律诗绝句押的韵都是平声,要跟“新”“春”“蘋”“巾”押韵,最后一个字的仄声变成了平声,第三个字平声变成了仄声。第三个字是本来可以通用,因为第五个字改变了,保持平衡,就变成“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云”是第二声,平声;“霞”是第二声,平声;“出”如果念成chū就成平声了,可是“出”是一个入声,所以念chù;“海”第三声,所以是仄声,“曙”也是仄声。“云霞出海曙”是平平仄仄仄,本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是第三个字不十分重要,所以有时候可以通用。“梅”是第二声所以是平声,“柳”是第三声所以是仄声,“渡”是第四声所以是仄声,“江”是第一声是平声,“春”是第一声所以是平声。所以是平仄仄平平,本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可是第一个字是可以通用的。“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是入声字,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完全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忽”是入声字,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第一个字可以通用,完全合乎律诗的声调平仄。
  再来看对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是第三句跟第四句。“云霞”是两个名词,“梅柳”是两个名词;“出”是一个动词,“渡”是一个动词;“海”是一个大自然地理的名词,“江”也是。“曙”在这里也是一个名词,曙光,“春”也是一个名词,就是早晨的曙光,春天的春色。“云霞出海”是一个形容词性的子句,形容“曙”。“梅柳渡江”是另一个形容词性子句,形容春天。那早晨的曙光是怎么样的美丽?是云霞出海的美丽。春色是怎么样的美丽?是梅柳渡江的美丽,所以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是形容词,“气”是名词,“晴”是形容词,“光”是名词;“催”是动词,“转”是动词;“黄”是颜色,“绿”是颜色;“鸟”是动物,“蘋”是植物,都是名词。这就是律诗,它就是这样形成的。
  初唐五言律诗形成,五言律诗就是所谓近体,不是古体了。文学的演进是很奇妙的,当初唐诗坛上流行这些五言近体律诗的时候,有一个人出来了,就是陈子昂。他提倡复古,他的《感遇》《登幽州台歌》不是律诗,是古体。诗歌都是正反合、正反合这样向前演进,由古体演进到律诗,然后有了陈子昂的复古。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中国”之名何时定?“科学”原是中国词!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历史学家冯天瑜为中国文化核心概念正本清源
“中国”之名何时定?“科学”原是中国词!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历史学家冯天瑜为中国文化核心概念正本清源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周甲禄
 

 
  “中国”作为国名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为什么西方称中国为China?“民主”“科学”是外来词语吗?
 
  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与聂长顺博士合作推出新著《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对中国文化30个核心概念追溯其生成、演变历程,揭示其内涵本质和流变,为我们呈现出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概念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内涵总是通过语言这个思想的符号表现出来。研究文化概念史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冯天瑜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中国文化史核心关键概念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著作。
 
  冯天瑜教授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研究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时,中国文化中出现的“文明”“社会”“经济”“民主”“自由”等新词的产生和演变。他先后研究了50多个文化核心概念。这些概念的产生和演变,反映着中国社会、文化和思维的演进、变化。他说:“打开关键词这扇窗口,历史的苍茫云海、文化的游龙飞凤,渐次展开眼前,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翻开近700页的《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那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概念,经作者辨流溯源,探幽发微,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名称的由来


 
  我们国家的名称“中国”是什么时候确定下来的呢?
 
  冯天瑜教授考证,虽然“中国”这个词在我国的文献中出现很早,但作为“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概念,是在与近代欧洲国家建立条约关系时出现的”,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国名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近代之前,我国其实没有固定的国名。
 
  近代大学者梁启超对我国历史上“无国名”一事痛心疾首。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中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更早的时候,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国积弱溯源论》中激愤地写道:“吾中国有最可怪者一事,则以数百兆人立国于世界者数千年,而至今无一国名也。夫曰支那也,曰震旦也,曰钗拿也,是他族之人所以称我者,而非吾国民自命之名也。曰唐虞夏商周也,曰秦汉魏晋也,曰宋齐梁陈隋唐也,曰宋元明清也,皆朝名也,而非国名也。盖数千年来,不闻有国家,但闻有朝廷。”
 
  既然没有国名,那么,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呢?名称很多:赤县、神州、海内、华夏、中夏、九州、九牧、九区、九域等。更常以朝代作国名,如大汉、大唐、大宋、清国。
 
  由于没有固定的国名,古代外国称呼中国也五花八门,希腊、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谓“丝国”;古印度称中国为“支那”“震旦”“脂那”等,这大约是“秦”的音译变异而来,也有学者认为这是早于秦的“周”或“姬”两个中国西部古国名的波斯语和梵语的音译;日本曾长期称中国人为“秦人”,称中国为“汉土”“唐土”,明治时期称中国为“清国”,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叫“日清战争”。
 
  清末外交家薛福成在《出使四国记》中说:“欧洲各国,其称中国之名:英曰‘采依纳’,法曰‘细纳’,意曰‘期纳’,德曰‘赫依纳’,拉丁之名则曰‘西奈’。问其何义,则皆秦字之音译……”
 
  “中国”衍为正式国名,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据冯天瑜考证,“中国”一词较早出现在周初,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依据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内底有铭文122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武王打败了商国,就在庙里祭告上天说: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由此统治民众。
 
  这是迄今所见最早有“中国”一词的文献,“中国”在这里的意思是“天下的中央”。此后,先秦典籍《尚书》《诗经》《左传》《孟子》等也多次出现“中国”一词。据学者统计,有“中国”一词的先秦典籍25种,共出现177次,一共有4种含义,分别是“京师”(9次),“国境内”(17次),“诸夏领域”(145次),“中等之国”(6次)。
 
  由此可见,古代文献中“中国”一词主要是一个空间方位和地理范围的概念,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与“四方”对称。
 
  随着历史的发展、疆域的变迁,“中国”所指的地域范围也不断扩大。西周及春秋早期,“中国”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秦统一天下后,“中国”范围扩大到长城内外、临洮(今甘肃)以东广大地区;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疆域范围达到顶峰,北起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极库页岛,约1380万平方千米。
 
  秦汉至明清,这样的地理中心概念逐步发展出华夏中心的世界观念和华夷二元对立的国际观念,形成一种封闭的自我中心主义。
 
  冯天瑜在新著中说,“中国”以非正式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该文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有这样一段文字:“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乃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
 
  汉唐时期,也有以“中国”为世界诸国并列一员的用法,如《后汉书》以“中国”与“天竺”(印度)并称;《唐会要》以“中国”与“波斯”“大秦”(罗马)并称。但这种用例,当时并不多见。
 
  “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家概念,萌发于宋代。冯天瑜对此时“中国”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汉唐时中原王朝与周边维持宗主对藩属的册封关系和贡赉关系,并未以对等观念处理周边问题;赵宋王朝则不同,北边出现与之对峙的契丹及党项羌族建立的王朝——辽与西夏,这是两个典章制度完备、自创文字并且称帝的国家,又与赵宋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宋朝一再吃败仗,以致每岁纳币,只得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以对等的国与国关系处理与辽及西夏事务,所以宋人所用“中国”一词,便具有较清晰的国家意味。
 
  宋初学者石介专门写了一篇《中国论》,其中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石介虽然仍持“内中外夷”观念,但已经有了国家疆界分野的观念,强调彼此独立,“各不相乱”。
 
  一个朝代自称“中国”,始于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派往日本的使臣所持国书,称己国为“中国”,将日本、高丽、安南、缅甸等邻邦列名“外夷”。明清沿袭“内中外夷”的华夷世界观,有时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中国”一词,但仍未以之作为正式国名。
 
  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突破了中国是天下中心、在世上“定于一尊”的传统观念。
 
  清末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在论“公法”时指出,国人必须“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方能改变“孤立无援,独受其害”的窘况。
 
  欧洲自17世纪开始形成“民族国家”,并以其为单位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国际秩序。随着国门打开,清朝需要与全然不同于周边藩属的西方民族国家打交道,须以一个正式国名与之相对应,“中国”一词开始在这种交往中使用。
 
  因为俄国是离我们最近的西方国家,所以,这种国际关系最先发生在清俄之间。彼得一世(1672-1725)时,俄国遣哥萨克铁骑东扩,在黑龙江上游与康熙皇帝时的清朝军队争战,双方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条约开头以满文书写清朝使臣职衔,译成汉文是:“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与俄方的“斡罗斯(即俄罗斯)御前大臣戈洛文”相对应。
 
  之后,康熙朝敕修《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言及边界,有这样的话:“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这里“中国”是与“鄂罗斯”(俄罗斯)对应的国名。
 
  但从历史文献看,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这种用法还是个别事例。当时的清政府还是在“华夷秩序”框架内处理外交事务。比如,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时,与英王乔治三世的往还信函中,英王国书称“向中国最高君主乾隆致意”,多次称清方为“中国”,而乾隆皇帝复乔治三世书从未称己国为“中国”,通篇自称“天朝”。此种情况一直延及嘉庆皇帝与英王乔治三世的来往文件中。可见当时中国朝野只有内华外夷的“天下”观、“天朝”观,没有权利平等的国家观、国际观。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来往照会公文,言及中方,虽然仍有“大清”“中华”等多种提法,但用“中国”自称逐渐多了起来。林则徐的对外信函,一再用“中国”与“外国”对举,以“中国”称自己国。如,林则徐所拟致英吉利国王的檄文说:“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中国曾有一物为害外国否……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
 
  与英方谈判的清朝全权大臣伊里布给英军统帅写信,也称己国为“中国”,与“大英”“贵国”对应,文中有“贵国所愿者通商,中国所愿者收税”的说法;英国钦奉全权公使璞鼎查发布告示中,将“极东之中国”与“自极西边来”的“英吉利国”相对应,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皇帝”“中国官宪”“中国大臣”等说法。可见,这时候自称“中国”的开始多起来。
 
  汉文“中国”一词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签署的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既有“大清”与“大英”的对称,又有“中国”与“英国”的对称,并多次出现“中国官方”“中国商人”的提法。此后,清朝多以“中国”名称与外国签订条约,如中美《望厦条约》以“中国”对应“合众国”,以“中国民人”对应“合众民人”。
 
  近代中国面临东西列强侵略的威胁,经济及社会生活又日益纳入世界统一市场,那种在封闭环境中形成的虚骄的“中国者,天下之中”的观念已日显其弊。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以争取平等的国家关系和公正的国际秩序。而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个恰当的国名至关重要,“中国”作为流传久远、妇孺尽知的简练称号,就自然而然地被朝野所袭用。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公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通称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英文为China。自此,“中国”成为现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以“中国”为其简称。
 
  冯天瑜在书中写道,“中国”一名,于三千年间沿用不辍,其词义屡有迁衍:由初义“京畿之地”“四夷之中”,演为“中原”“中土”,乃至近代成为“万邦之一”的正式国家称号。“中国”词义的演绎,昭显了中国人国家观念以至世界观念形成的历史——从“天下中心”观走向“全球一员”观,这正是国人现代意识觉醒的标志。
 
“科学”并非日本创造的词


 
  不少关于外来语的辞书和论著认为,“科学”是从日本输入中国的外来语词,冯天瑜认为,“此说似是而非,需要加以辨析”。
 
  “科学”是古代汉语中就有的词,其内涵是“分科举人之学”,指围绕科举考试的学问,其外延涉及与科举取士相关的经学、策论乃至书法等。
 
  冯天瑜在书中说,以他所见,“科学”作为一个词组,早在唐代就有。唐昭宗光化年间,诗人罗衮的《仓部柏郎中墓志铭》开篇写道:“近代科学之家,有柏氏仓部府君讳宗回。”这里的“科学之家”意思是:致力科举之学的家庭。
 
  南宋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中说:“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这里的“科学”也是“分科举人之学”的简称。由于古汉语的“科”有目、类的意思,所谓科目,科类。所以“科学”又含有“分科立学”的意思。
 
  唐宋时期,科举制被日本引进,“分科举人之学”的概念渐传日本。但在日本,英文Science较早的汉字译名是“学问”,见于日人堀达之助1862年刊行的《英和对译袖珍辞书》。同时代稍晚的高桥新吉等人编的《和译英辞书》、荒井郁之助的《英和对译辞书》等,都沿用此一译名。日本还曾以“文学”译Science。
 
  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具有较深厚的汉文基础,知晓古典汉字词“科学”的“分科之学”含义。他又是最早系统接受并译介西方哲学的日本学者,受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关于知识应当分六类的观点影响,提出“大凡学问,皆有学域之分”,并以“一科一学”意译Science,这里强调的是“分科之学”,仍没有脱离汉语“科学”的含义。
 
  直到1881年,日本井上哲次郎等人编纂的《哲学字汇》,才将Science译为“理学、科学”,自此,日本学界把“科学”一词固定下来,其字面意思为“分科之学”,内涵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实证知识体系。此后,冠以“科学”之名的文章及书籍在日本大量出现。
 
  可见日本“科学”一词与汉文化密切相关。
 
  明清之际,西方知识传入中国,与Science对应的汉语译词是“格致”,这是由《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一句缩略而成的词语,是意译。
 
  明末学者徐光启将欧洲耶稣会士带到中国来的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历法、地理学、机械技术等统称为“格物穷理之学”。明朝天启年间,意大利入华耶稣会士高一志编译的《空际格致》出版,“空际”意谓自然,“空际格致”就是“自然科学”较早的表述。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科技知识大量涌入中国,“格致学”成为清末对“科学技术”的表述语,相当普及。
 
  民国初年,学界又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这便是新文化运动呼唤的“德赛二先生”(民主与科学)中的“赛先生”。语出陈独秀为《新青年》所作辩护词《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以陈独秀和《新青年》的巨大影响,“赛先生”连同“德先生”广为传播。
 
  近代中国最早从日本引入并使用作为Science意译词“科学”的,是康有为。1896年,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收日译“科学”类图书目录多种,其中“理学门”列有:《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
 
  康有为1898年6月进呈光绪皇帝请求试士改用策论的奏折中,也多次出现“科学”一词:“假以从事科学,讲求政艺”,“从此内讲中国文学……外求各国科学”,“宏开校舍,教以科学”。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初具近代综合大学规模,《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分预科、大学专门、大学院三级。预科分政、艺两科,艺科包括声、光、化、农、工、医、算学,将科学技术各科列入。1910年开办经科、文科、法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七科,设十三门,其中格致科含地质、化学学门,农科含农学学门,工科含土木、矿冶学门。这些学门属今天的“自然科学”类,较“格致”有所扩大。
 
  严复又将“科学”一词的内涵从自然科学扩大到社会科学。他在论述“群学”(即社会学)时指出:“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科学之律令”即科学方法(实证的、理性的方法),将此种方法运用于社会问题,便是社会科学。严复据此将群学(社会学)与农、兵、医、化等自然科学一起纳入科学范畴,统称为“西学”。
 
  “科学”一词在清末渐趋普及,不过“科学”与“格致”并用,“格致”使用率更高。
 
  到20世纪初叶,随着日本科学书刊大举进入我国,国内一些宣传科学救国的团体纷纷标举“科学”。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黄摩西、任鸿隽等文化名人也纷纷撰文阐释“科学”。
 
  鲁迅1907年撰《科学史教篇》,蔡元培写有《美术与科学的关系》,胡适有《〈科学与人生观〉序》,任鸿隽撰《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黄摩西编《普通百科新大辞典》专设“科学”条目,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更是撰写多篇文章倡导科学与民主。
 
  经过这些文化大家的阐发、宣传,“科学”的含义渐明,并取代“格致”,成为20世纪初以来中国最具有权威的概念之一。
 
  所以,“科学”实则是一个中国古典词,唐宋时期传入日本,19世纪末,日本用“科学”翻译西方的Science一词,到20世纪初,这一翻译又被引进中国。“科学”一词经历了一个“出口转内销”的过程。
 
  仔细研究明清至民国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就会发现类似的情况非常多,冯天瑜在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比如,清民之际被认作从日本入华的大批汉字新名词:自由、社会、真理、法律、小说、机器、石油、方法、卫生、参观、代表、发明、革命、共和、讲师、标本、规则、传播、物理、数学、解剖等,究其本源,皆来自中国古典词,后来传到日本,近代经日本改造后,作为西学译名又“逆输入”中国。
 
  还有一批新概念实际上是来自我国早期出版的汉译西书。据冯天瑜考证,以前一直认为是来自日本的概念,比如植物学、医学、力学、地球、热带、温带、南极、经线、纬线、细胞、大气、飞机、铁路、钢笔、真理、公理、定理、记者、权利、立法、公法、选举、国会、法院等,实际上是在明清时期,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人合作创制的,这在他们合作翻译的汉文典籍中都可找到。这些概念后来传播到日本,民国初年又被翻译到中国。
 
  学界不少人看到民国初年中国许多介绍西方知识的新词来自日本,以为这些概念是日本原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对这些新词的源头没有深入探究所致。
 
  所以,学界一度流行的近代中国所用新名词“七成来自日本”是不正确的。刘正埮、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编《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古今汉语外来词万余条,内有800多个来自日本,对它们加以辨析便会发现,有将近200个是中国文献固有的,约500个是赋予中国古典词新义或借用明清中国翻译西洋概念创制的汉字词,真正的日制汉字新词仅百个。
 
  张莉博士在《新青年》(1915-1926)中,抽取中日同形二字词2912个,发现2165个是古汉语已有的词,都是近代以前日本从中国引进的。
 
  冯天瑜说,这样分析,并非为了证明“老子先前比你阔”,而是要避免“老子天下第一”和“数典忘祖”两个极端,复归汉字文化史的实态。
 
  “民主”:从“民之主”演变为“民作主”


 
  “民主”一直是个很热的词,是政治术语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内涵争议不断的概念。
 
  “民主”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很独特。这个词今天的含义与它在古汉语中本来的含义完全相反。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在发展中,其内涵逐步走向了它原始义的反面。
 
  “民主”是汉语的古典词,最早见于《尚书》和《左传》。《尚书·周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意思是上天当时为老百姓寻求贤明的领导者,于是就降光荣又重大的使命于成汤,汤后来就消灭了夏朝。《左传·文公十七年》:“齐君之语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意思是齐国国君的话极不严肃,臧文仲曾说过:“百姓的主人说话不严肃,必然很快就会死。”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民主”意思是“民之主”,指最高统治者,与“君主”同义。《文选·班固〈典引〉》:“肇命民主,五德初始。”蔡邕注:“民主,天子也。”《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昌遂据江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
 
  此外,“民主”在古代也用来指称官吏,《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这里的“民主”为官员的自称,相当于“百姓首领”。
 
  现代“民主”的概念,其内涵是人民当家作主。英文词是democracy,包含“人民”(demo)和“治理”(cracy)两个词根,意为“人民治理”,即指公民通过民主程序行使国家治理权力。
 
  西方“民主”(democracy)概念清朝晚期传入中国,最早见于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22年编的《华英字典》,但是当时还没有将democracy译为“民主”,只是被解释为:“既不可无人统率,亦不可多人乱管。”这种解释并没有揭示出democracy本质含义,还有些不知所云。(下转16版)
 
稍后,1847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的《英华字典》则将democracy解释为:“众人的国统,众人的治理。”比马礼逊的解释更具体更明确,向“民主”的现代含义进了一步。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精通汉语,他在1864年翻译《万国公法》时,用“民主之国”对译“democratic republic”(今译“民主共和”),这是最早用“民主”去译democracy的例子。1867年,德国籍传教士罗存德编的《英华字典》将democracy译作“民政”,已接近后来的“民主”含义了。
 
  有意思的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公开的报刊还将President(总统)译为“民主”。如1872年1月13日,上海《中国教会新报》载《美国近事(二)》说:“美国,民主之国也,传贤不传子。凡立君,则臣民集议,选于众。众服其贤者,立为君,以四年为期,届期又选。”1874年12月19日,上海《万国公报》载《大美国事:选举民主》云:“美国民主,曰伯理玺天德(President音译)。自华盛顿为始,已百年矣。例以四年换举。或有在位深得民望者,再行接立四年,亦曾见过。”
 
  这里“民主”的含义与我国古代的“民主”本义密切相关,但又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即由古代的“民之主”演变成“民选之主”,融入了现代“民主”中包含的 “选举”义。
 
  20世纪最初的几年,仍可见到“民主”的这一用法。如1902年7月《万国公报》载《美国:民主演说》,1905年9月8日南京《南洋官报》载《美利坚民主林康传》(即林肯传)等。
 
  冯天瑜说,作为民选总统意义上的“民主”,既沿袭了“民之主”这一古典义,又吸纳了民选“公举”这一近代义,也很好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达成了古今中西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中国近代思想家也开始在近代意义上使用“民主”一词。较早的是郑观应,他在光绪六年(1880)刊印的《易言》中说:“泰西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这里的“民主”摆脱了传统的“民之主”(君主)之意,而是指“民作主”“民为主”。
 
  1903年,《江苏》杂志第一期专论“民主政体”的文章说:“民主云者,非不立君主之谓也。有立君者;有不立君者;有立君而使议会监督之者,或不事监督者。合而论之,厥类有三。特以民意立君,而主权在民;虽戴君,仍不失为民主耳。”其中“以民意立君,而主权在民”,一语道破了近代“民主”之精义。
 
  1908年,颜惠庆编《英华大辞典》,以“民主政体”对译democracy之后,“民主”就成为democracy专属译词流传开来。
 
  “民主”一词发生古今演变,形式上由偏正结构变为主谓结构,词义上由“民之主”变为“民作主”,前者的权力主体是君主,后者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词形一致,经结构改变,含义恰成相反,这种词义发展走向反面的情况,看似不可理解,实则有着中国文化内在的逻辑与思想渊源。
 
  冯天瑜解释说,从“民”的方面来说,中国自古就存在“民本”思想。《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战国竹简(五)《厚父》:“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尚书·周书·秦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对此唐人解释说:“天所视听,皆因于人,非人事外自有天命也。”这说明,在古人心目中,“民心”为“天命”的实际来源,是“天命”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将其视为政治的根本。
 
  从“主”的方面来说,中国自古强调“君德”。君主须有足够的德行。《尚书·大禹谟》:“帝德广远,乃圣乃神,乃武乃文。”《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说得更明确:“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就是说“主”必须为“民”,“主”的目的、价值在“民”。
 
  从“民”和“主”的关系看,中国古代就有“君民一体”论。《礼记·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这里虽然仍是“民本”思想,而不是“民主”思想,但在“民”与“主”的关系上,强调了“民”的重要性,对“主”的决定意义。这与近代“民主”内涵存在一定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民主”这一古典词,正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被逐步注入了现代意义,最终完全走到了本义的反面。透过“民主”词义的演变,可以看到政治史、思想史波澜壮阔的历程。
 
  《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还对文化、文明、革命、教育、伦理、自由、共和、社会、心理、宗教、天主、归纳、演绎、国学、幽默、中华民族、脑筋、几何、逻辑、哲学、美学、元素、地球、物理、卫生、小说、经济、形而上学等词的生成、源流演变进行了梳理考证,恰如陈寅恪所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些细密的分析,使人们对那些耳熟能详的概念的内涵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语言中的关键词总是蕴含某一文化序列的核心概念,构成人类精神网络的纽结。透过这些关键词的“窗口”,可以窥探到中华文化的另一道风景,也有助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刻了解。
 
  参考书目:《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琵琶行》传诵千载 “浮梁茶”香溢神州
《琵琶行》传诵千载 “浮梁茶”香溢神州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茶农在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杨石组高山生态茶园采茶。

              程万海摄

  本报记者沈锡权、高皓亮、赖星


  春到江南。

  氤氲雾气间,赣北小县浮梁又迎来了一年一度茶市的忙碌。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母体,江西浮梁县以瓷茶名扬四海,被誉为“瓷源茶乡”。然而世人往往只知景德镇,对“大唐茶都”浮梁却知之甚少。不知从何时起,浮梁仿佛销声匿迹般从历史的聚光灯下隐退。

  今天我们走进这方水土,触摸历史长河中瓷与茶交融的珍贵记忆,寻觅南中国这颗文化明珠的古风遗韵。

《琵琶行》让“浮梁买茶”名扬千年


  浮梁,在唐天宝元年得名。关于县名的由来,据明代学者郭子章解释,“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广雅曰造舟谓之浮梁”。而白居易这位大唐“顶流”的诗篇则让浮梁四海扬名。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浔阳江头,流贬至此已一年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心情沉重,琵琶女漂泊江湖的遭遇令他感同身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使得浮梁茶叶名声大噪千余年。

  白居易贬谪所在地江州(今江西九江),下辖的武宁、修水(唐时称分宁)也盛产茶叶,身为江州官员为何不写武宁、分宁,却要特挑浮梁入诗呢?

  “青年时期,白居易就与浮梁有着不解之缘,浮梁在他生命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浮梁县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新才长期致力于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对浮梁境内的历史名人、文化典故、古代建筑等如数家珍。

  原来,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曾在浮梁任主簿,白居易常在家书中尊称其为浮梁大兄。父亲去世后,白居易读书、生活费用都仰仗大哥支持,所以他常常往返于洛阳与浮梁之间。他在《伤远行赋》中写道:“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

  公元818年,白幼文病逝,白居易深情地写下《祭浮梁大兄文》,表达对失去兄长的哀痛,颂扬了兄长高尚的品德。

“望县”浮梁因茶而旺


  穿过浮梁县古城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由一块块瓷板画汇成的甬道延伸三百余米,诉说着浮梁从公元326年至1960年间的千年岁月。

  古城内一座红塔巍峨耸立,是古浮梁的唯一遗物。我们仰望着它,仿佛与历经千年沧桑的灵魂对望,想象着它俯视街巷热闹的市井生活、远处水岸码头的旌旗招展,它也见证过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的衰败凋敝……

  一部浮梁的兴衰史,也是浮梁茶的沉浮史。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从侧面反映出,早在唐朝年间,浮梁就是古代中国的茶叶贸易市场。当时,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追逐茶利。

  据唐宰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约占当时全国茶税四十万贯的八分之三。同为唐人的王敷在《茶酒论》中这样写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由此可以想象浮梁茶当年的盛况。

  此后历经多个朝代,浮梁茶长久不衰。汤显祖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描述浮梁茶:“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

  浮梁县地处赣东北,与周围的皖南、浙西、闽北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又因昌江之利,水运交通发达。所以,浮梁不仅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产茶地,还是主要的茶叶集散地。

  “浮梁为朝廷贡献了重要的税赋,在当年的经济地位就好比现在的百强县,所以浮梁知县的品级高配为五品,远高于一般的七品。”李新才说。

  文化学者胡平在《瓷上中国》一书中对唐宋年间浮梁县的地位亦有描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县1573个,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富裕程度而定。宋宣和四年(1122年),全国有县1234个,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大抵划分标准与唐相同。并无地理优势而言的浮梁,在唐代列上县,在宋代前移为紧挨京畿的望县。

  五品县衙并非浮梁仅有,但是像浮梁一样在千余年时间里延续五品等级的却十分少有。据《浮梁县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浮梁县令李嘉瑞更是“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署浮梁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

  如今我们看到的浮梁古县衙重修于清道光年间,面积5万余平方米,漫步其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威严气派。古县衙墙上的一面展板介绍了从唐至清不同朝代对茶税征收的规定。清朝的茶叶税收,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出口。1886年,茶叶出口占当时清政府外贸总量的80%。在对外贸易中,浮梁所产茶叶,和安徽祁门、东至等县所产红茶因品质相近而统称为祁红。

盛衰无定时,祖业有传人


  从清末开始,浮梁历史的笔锋由浓转淡。1911年前后,浮梁县境内的茶商茶号约有200户,1936年,浮梁还有60多家茶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地茶号数量跌入低谷。

  20世纪50年代,浮梁红茶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黄金时期。当时,国家抽调了茶界泰斗黄崇焘、发酵能手潘国太等人,研发出的一级工夫红茶“孚钉”出口到苏联被确定为“祁红珍品”,至今仍为茶界所称颂。

  王永峰是浮梁工夫红茶非遗传承人,师承黄崇焘学习制茶。他一边沏茶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1870年左右,红茶制艺开始流传至安徽祁门、江西浮梁等地,浮梁很快成为位居国内前列的少数红茶产销大县之一。其中,浮梁“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

  王永峰谈到当年盛极一时的“孚钉”充满自豪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吨“孚钉”红茶可换来数十吨钢材,开创了浮梁与祁门并列特级红茶的时代。

  关于“孚钉”名称的由来,王永峰说,以前工人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浮”的偏旁,写成“孚”字;“钉”的“金”字部源于用五行显示茶叶等级,“金”表示最好的等级,“丁”则是第四批次,是当年研制成功后送去上海茶叶进出口总公司茶叶的批次号。

  颇为可惜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孚钉”的生产工艺被荒废,许多制茶人改行,“孚钉”在盛极一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1世纪初,浮梁部分国营茶厂经济效益下滑,许多工人下岗。

  目前,浮梁县有茶企90余家,全县茶叶产量约9000吨,与全国茶叶年产量约290万吨相比,所占比重已微乎其微,但茶叶依然关系到浮梁千家万户的生计。据统计,浮梁县常住人口约28万人,其中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茶产业。

  世代以茶为生的王永峰,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的茶园外出闯荡,开过服装厂、汽车运输队。十多年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回到家乡,看到曾经盛名在外的茶厂日益凋敝,清明时节最好的茶叶没人要,只能烂在茶农家里无人问津,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涌上他的心头。

  王永峰想起父亲“家乡不要丢、家腔不要丢、祖业不要丢”的遗言,人活一世除了赚钱,还能做点啥?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斗争,他萌生了重拾祖业,复兴“孚钉”红茶的想法,于是拜师黄崇焘学习制茶技术转型成为制茶匠人。

  经过数年潜心钻研,“孚钉”红茶被重新捡拾恢复,王永峰因此被评为江西省非遗项目“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王永峰常到浮梁各个产茶乡镇举办红茶制作技艺培训班,带动村民发展红茶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王永峰说,茶叶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还不止一次:长在树上吸取养分、自由生长是一次,采摘、萎凋、揉捻、翻炒或发酵,继而出落成芽叶特有的茶形是一次,最后被懂茶的人冲泡、品饮、欣赏是第三次。今后他要做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浮梁茶内涵、推广茶文化,守护好浮梁茶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

先有浮梁县,后有景德镇


  浮梁县实则是景德镇的母体,直到公元1004年,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浮梁县所辖的昌南,这才有了景德的由来。浮梁与景德镇经历过行政隶属互易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又几经调整,才有了如今模样。

  浮梁县城距景德镇不过20分钟车程,但两者个性迥异。浮梁好儒,注重教化,文风鼎盛,古书院遍及各乡镇。清代诗人凌汝绵以“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来形容浮梁尚学重教的浓厚氛围。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均曾流连于浮梁山水草木之间,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景德镇则几乎将全部的精气神都积聚在瓷业之上,鲜有人因著书立说或取得科举功名而闻名。明嘉靖年间,因科甲而入仕的,不过一人而已。胡平认为,与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浮梁是典型的耕读、农商社会;换一句话说,浮梁人是景德镇真正的原住民。

  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景德镇三字因瓷名动天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辖于浮梁县。按照今天的说法,曾经景德镇就是浮梁的一个工业园区,只不过这个园区只做一个产业——陶瓷,且一做就是千年。

  陶人,历史上工匠精神的代名词。“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的描述,说的不仅仅是景德镇制瓷的分工精细,更见证匠心冶陶:一只普通的杯子有72道工序,炼泥的只炼泥,拉坯的只拉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很多匠人一生只做一道工序。

  每年生产两万件瓷器,挑拣、淘汰后剩下2000多件,淘汰率达80%以上,2007年获准“御窑”商标使用权的御窑工艺传承人向元华认为,这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是景德镇的根与魂。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清朝浮梁县令沈嘉徵的这两句诗广为流传。然而,颇感遗憾的是,历史上把景德镇瓷器卖到世界各地的却以徽商、粤商为主,一如景德镇人士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洋器(海外订单)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

  放眼世界,以瓷为媒,今天的瓷都已与全球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茶,在滚烫岁月中沉浮;瓷,在炽热窑火中闪耀。茶与瓷的联姻,充盈了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给劳作于此的人们以生活的希冀,让浮梁这颗文化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漫步在昌江河畔,眺望这座依然在不断生长的城市,我们仿佛看见瓷茶文化的千年底蕴如涓涓溪流汇聚成川,澎湃着从古老走向未来的时代脉搏。

 
驿动的心,如何找到安放的港湾?
驿动的心,如何找到安放的港湾?

( 2022-04-0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潘凯雄


  最近,知名导演滕华涛的新作《心居》在多个平台稳居收视率榜首,引发观众热议。这部集结海清、童谣、张颂文等“中生代”实力派演员的家庭情感大剧,以2018年的上海为大时空,以在浦东新区的顾家四代人日常生活为主场景,讲述他们在置换住房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生活波澜。

  电视剧开场不久,主人公之一、从外地嫁入上海的冯晓琴便再三而严厉地督着自己的老公顾磊向另一主角儿——他的双胞胎姐姐顾清俞借钱买房,结果顾清俞却以自己也要买一处豪宅的理由予以婉拒。大戏由此拉开帷幕。而再往后看,买房卖房租房的场面虽时有出现,但这些似乎都不构成《心居》的主体。相反出现更多的则是顾家四代人中的一部分与其相关人员,诸如夫妻、恋人、姑嫂、父子、姐妹、朋友、邻里、同事之间的“作”来“作”去,一群盘根错节的“作男”“作女”“作”得风生水起、浪花四溅、煞是热闹。

  原来,这部剧的中心为“心”居之烦,虽既有“人之所居”,但更是“心之所处”。《心居》与电影《1921》、电视剧《人世间》一起,被腾讯影业与阅文影视称为“时代旋律三部曲”。这部剧虽也偶有琐碎之嫌,但抓眼球的总体能力还是不差。“作”即冲突,有冲突即有“戏”,而“有戏”又是一切戏剧存在的必需要素之一。总体上这还是一部切口虽不大但吸睛力还不错的日常生活剧。

  对此,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心居》作者滕肖澜早就坦言:“当时写《心居》的时候,其实我就是想写一部比较能够反映上海当下各个阶层老百姓生活的作品,我希望能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这几年城市百姓生活的生存状态。我们都知道在上海,房子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以房子作为切入点会比较贴切,也更容易介入。”但“房子只是切入点,我更多的是想写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想写以顾家这么一个大家庭衍生出来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对未来的希望,以及他们为了心中所想,心中所愿,怎么样去奋斗,怎么样去努力地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观众所感知的“作”,也就总是难以避免地不时出现,而且这个“作”不仅是上海人之间的“作”,也包括老上海人与上海新移民与之间的“作”。于是,这“作”就“作”得细腻,“作”得严谨,“作”得不同凡响。愈是“作”得厉害,戏码便愈足,电视剧《心居》在场面上的看点与卖点也恰在于此。

  剧中两位女主角儿——由海清扮演的外来媳妇冯晓琴与由童瑶扮演的大姑姐顾清俞的“作”是《心居》的故事主线,既有彼此间的“作”来“作”去,也有各自独立的“作”三“作”四。自打外来妹冯晓琴嫁入顾家开始,大姑姐就一直含笑礼貌地提防着这个把“改变命运”写在脸上的弟媳,既要护着自己腿有小恙、木讷而不求上进的胞弟顾磊不受欺负不遭算计,又要维护顾家面子上的和睦,毕竟这个家庭的日常家务大多时候还得靠这个外来弟媳承担,此时俩人间的“作”使的都是仿若武林高人间的暗功,一招一式你来我往于客客气气的和风细雨之间,其中笑眯眯地婉拒借钱给弟弟家买房那场戏当是这种暗“作”的代表。

  到了弟弟顾磊由于追赶因斗气而欲回娘家的媳妇遭意外身亡后,姑嫂间的“作”趋于白热化自是一种必然,只是这种必然的“作”依旧还是无声的“冷战”。

  而顾清俞这个高端白领在自己婚姻上的明“作”则是够顶格的了,明知展翔暗恋自己多年,却一直在拒绝他;痴痴地终于等来了与自己二十年前同窗施源的重逢,也不是感受不到今日之施源已非昨日之施源,只是为了自己年少时的幻想,就“作”出了一出“闪婚闪离”的“大戏”。

  如果《心居》只是一味地陷于这各种花式的“作”戏之中,败掉观众的胃口自不必言,更重要的是整部电视剧的格局也必然随之而小,立意也会为之塌陷。于是,在《心居》中,“作”戏虽接踵而至地上演,但最终大都是以理解、和解的结局收场。

  顾磊的意外身亡,冯晓琴与顾清俞姑嫂间的“作”一度不断升级,冯晓琴虽几近绝望,但也由此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凭借自己的韧性和智慧,在辛劳的送外卖讨生活过程中看到了养老这个产业的前景,与展翔共同筹建敬老院“不晚”而初战告捷。

  而顾清俞则从自己由闪婚到闪离的过程中重构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弟媳身上那种善良与勤劳的一面也开始进入她的眼帘。两个女人开始从互“作”到互解,两颗驿动的心各自找到了适宜的安居之地。

  行文至此,似乎可以给电视剧《心居》做点小结了:《心居》表面上虽是在寻找“人之所居”,骨子里则更是在追求“心之所处”的一种人生境界:灶台上的徐徐蒸气、餐桌边的叮当盘碗,弄堂中交错的电线、楼宇间悬挂的衣衫、车水马龙的街道与栉比鳞次的大厦……这些只是我们目前心之所在而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虽未必尽如人意,但终究还在持续改变,且变得越来越好;而善良、理解、平和、宽厚与换位……这些才是那一颗颗驿动的心终以得到妥帖安放的密钥。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文艺评论家、原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