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05版: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06版:新华财经

07版:新华观点

08版:新华关注·家园

09版:新华关注·各地

10版:新华国际

11版: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12版: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 中央军委将评选颁授“八一勋章”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提名工作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
中央军委将评选颁授“八一勋章”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提名工作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将评选颁授“八一勋章”。

  “八一勋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在全国、全军有深远影响的军队人员。评选颁授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按照彰显新时代特点、聚焦备战打仗、突出功勋贡献、严格依法依规的原则,突出褒奖习主席领导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涌现出来的英模典型,强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鲜明导向。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提名工作,对“八一勋章”提名的范围、条件、数量和程序等作了明确。要求各级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遴选推荐,坚持功绩导向,严把标准条件,真正把功勋卓著、堪称楷模的新时代强军典型评选出来。通过评选颁授“八一勋章”,扎实推动新时代军队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落地运行,促进新时代立功创模活动深入开展,激励广大官兵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全文如下。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循环高效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
 
  (二)工作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体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信用理念和方式解决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征信市场积极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形成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合力。
 
二、以健全的信用机制畅通国内大循环


 
  (三)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推行科研诚信承诺制,加强对科研活动全过程诚信审核,提升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诚信意识。依法查处抄袭、剽窃、伪造、篡改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打击论文买卖“黑色产业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信用评价。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商标抢注、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净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四)推进质量和品牌信用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方面诚信要求,扩大国内市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推动企业将守法诚信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加强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保护,培育一大批诚信经营、守信践诺的标杆企业。
 
  (五)完善流通分配等环节信用制度。准确评判信用状况,提升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加快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健全市场主体信誉机制,提升企业合同履约水平。实行纳税申报信用承诺制,提升纳税人诚信意识。依法打击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社会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等行为。建立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推进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建立慈善组织活动异常名录,防治诈捐、骗捐,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依法惩戒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失信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六)打造诚信消费投资环境。鼓励探索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在医疗、养老、家政、旅游、购物等领域实施“信用+”工程。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预付费消费监管,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失信联合惩戒;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等活动中依法诚信履约,增强投资者信心。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治理拖欠账款等行为长效机制。推广涉企审批告知承诺制。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加大推动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力度,依法惩治虚假诉讼。
 
  (七)完善生态环保信用制度。全面实施环保、水土保持等领域信用评价,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共享运用。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加强登记、交易、结算、核查等环节信用监管。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对排放单位弄虚作假、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管理和约束机制。
 
  (八)加强各类主体信用建设。围绕市场经济运行各领域各环节,对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自然人等各类主体,依法加强信用建设。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强化信用约束,建立健全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长效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和各类主体的自觉追求。
 
  三、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九)优化进出口信用管理。引导外贸企业深耕国际市场,加强品牌、质量建设。高水平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高质量推进海关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差别化监管措施落实,提升高级认证企业“获得感”;建立进出口海关监管领域信用修复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打造诚实守信的进出口营商环境。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外贸政策工具,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
 
  (十)加强国际双向投资及对外合作信用建设。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力度,保持和提升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加强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援助等领域信用建设,加强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应用,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境外投资备案核准制度,优化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完善对外投资报告制度,完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备案报告管理和特定项目立项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列入信用记录,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
 
  (十一)积极参与信用领域国际治理。积极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按照扩大开放要求和我国需要推进修订法律法规。在信用领域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四、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十二)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推广基于信息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的“信易贷”模式,深化“银税互动”、“银商合作”机制建设。鼓励银行创新服务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生态环保、外贸等专项领域信贷产品,发展订单、仓单、保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十三)加强资本市场诚信建设。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和诚信基础,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增强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压实相关主体信息披露责任,提升市场透明度。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提高办理效率。督促中介服务机构勤勉尽责,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建立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
 
  (十四)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充分发挥信用在金融风险识别、监测、管理、处置等环节的作用,建立健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和征信、评级等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跟踪监测预警,健全市场化的风险分担、缓释、补偿机制。坚持“严监管、零容忍”,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侵占挪用基金财产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严惩逃废债行为。加强网络借贷领域失信惩戒。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可依法破产重整或清算,探索建立企业强制退出制度。
 
  五、以有效的信用监管和信用服务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十五)健全信用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构建形成覆盖全部信用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全国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档案。充分发挥“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站、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信息公开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数据覆盖面和质量。
 
  (十六)创新信用监管。加快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价格、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诚信缺失问题。
 
  (十七)培育专业信用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相互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信用服务体系。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各级有关部门以及公共信用服务机构依法开放数据,支持征信、评级、担保、保理、信用管理咨询等市场化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加快征信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提升行业诚信水平。
 
  (十八)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诚信自律,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诚信宣传和舆论监督,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活动。深化互联网诚信建设。依法推进个人诚信建设,着力开展青少年、企业家以及专业服务机构与中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婚姻登记当事人等群体诚信教育,加强定向医学生、师范生等就业履约管理。强化信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六、加强组织实施


 
  (十九)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推动出台社会信用方面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修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立法权限内制定社会信用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激励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完善信用标准体系。
 
  (二十一)坚持稳慎适度。编制全国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准确界定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公开范围和失信惩戒措施适用范围。根据失信行为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轻重适度的惩戒措施,确保过惩相当。
 
  (二十二)推进试点示范。统筹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信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信用法治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鼓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
 
  (二十三)加强安全保护。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护责任,规范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加强信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贯彻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维护个人信息合法权益。依法监管信用信息跨境流动,防止信息外流损害国家安全。
 
防疫发展两不误 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防疫发展两不误
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见闻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3月29日电(记者陈灏、贾云鹏、王越)3月的黄海之滨,春光明媚。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集装箱码头上,装卸作业繁忙有序。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记者从山东港口集团了解到,今年1至2月,集团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4%,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月份继续呈现稳中有增、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沿海港口的繁忙,是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夺取“双胜利”的成果体现。

  走进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欧佩德(山东)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焊光闪烁,操作各类设备的工人们都严严实实地戴着口罩。

  “除每天定时对生产生活场所进行消杀外,人员进门先检查‘两码’和体温,外来物资经过消杀才能进场。”公司副总经理李钦铎说,一季度的订单已与去年全年持平,每条生产线都是满负荷运转。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魏斌介绍,山东工信部门正紧盯重点行业,确保化工、汽车、食品、电子信息制造等体量大、贡献高的行业运行稳定;紧盯重点地区,在帮助下行压力大的地市查找原因、研究对策的同时,帮助增长潜力大的地市稳住形势、扩大优势。

  工业生产稳定有序,重大项目建设也在严防疫情的同时,只争朝夕向前推进。

  3月28日,在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济潍高速二标段施工现场,800余名建设者正在奋战,建设进度已完成36%。项目负责人介绍,现场作业人员已进行了四轮核酸检测,项目部安排了专人专班负责疫情防控,严控人员办公、用餐、住宿密度,确保施工进度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王润晓介绍,山东住建部门正稳妥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开工复工,全省已开工项目10312个、开复工率达到86%,其中济南项目全面实现开工复工,烟台、济宁、临沂等地开复工率超过95%。

  目前,山东疫情防控形势持续趋稳向好,多地市已实现“动态清零”。山东省卫健委数据显示,3月28日0时至24时,全省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已连续4天保持在个位数。

  疫情影响在所难免,迎难而上事在人为。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山东省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我们在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对国家授权政策全部顶格执行。”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29日介绍,山东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地方减负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聚焦创新发展,山东延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对小规模纳税人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等“六税两费”减按50%征收,并将减免范围扩大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聚焦创业就业,延长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底,对重点群体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按国家最高上浮幅度确定税收扣减标准……

  山东省还围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从供需两端靶向发力,谋划推出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三个2022年行动计划,着力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其中,在备受关注的扩需求领域,山东省提出,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等基础设施网络方面,今年拟实施重点项目1055个,计划完成投资7000亿元以上;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将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力争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65%左右;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方面,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10000个,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栋介绍,通过“十大行动”,山东全年确保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以上。

  抗疫情,抓发展,山东在春光里踔厉奋发。

  数据显示,3月1日至26日,山东省周报口径工业用电量环比增长21.3%,货运量环比增长11.9%,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环比增长17.5%。王栋说,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稳定运行,各类市场主体预期向好,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有基础、有条件。

 
把饭碗端牢,“三小”变“三大” 来自水稻大省湖南的春耕一线观察
把饭碗端牢,“三小”变“三大”
来自水稻大省湖南的春耕一线观察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周楠、周勉、余春生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眼下正是春耕忙碌时,在水稻生产大省湖南,通过推广集中育秧、加快土地流转、改善耕地质量,把小棚、小户、小田变成大棚、大户、大田,提高种粮效益。广袤的田野里,勤劳的农民们迫不及待灌水、耕田,播下一粒粒种子,播下丰收的希望。

推广集中育秧,“小棚”变“大棚”


  春分刚过,湖南省汨罗市汨罗镇江景村,新建的育秧大棚里,粮农们来回忙碌,摆盘、撒土、浇水、撒种、盖土,一个个秧盘被快速完成,等待新苗破土而出。

  种粮大户曾岳华忙得满头是汗。他今年流转了1680亩地,光是水稻种子就准备了1.3万余斤,秧盘也准备了10万个。

  农时不等人,这位种了快40年水稻的老农民浑身都是干劲。他说:“过去种早稻,最怕的就是育秧,现在有了可以调节温度、湿度的育秧大棚,再也不担心这个问题了。”

  长期以来,南方早稻多为一家一户用小棚育秧,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一旦遭遇低温天气,容易烂芽烂秧,造成灾害损失。育秧成了困扰南方早稻生产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湖南探索通过奖补政策,引导各产粮大县建设大棚,发展集中育秧。有了大棚的保护,降低了秧苗受灾风险,减少了粮农的育秧成本,进而提高了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今年,湖南省继续将早稻集中育秧作为稳面积、增产量的关键措施来抓。“全省早稻的目标面积是1800万亩,省里支持74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发展早稻集中育秧1350万亩,打好这个基础,就抓住了早稻生产的‘牛鼻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告诉记者。

  


推动土地流转,“小户”变“大户”


  春雨蒙蒙,位于洞庭湖平原的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正忙着育秧的宏硕生物粮食合作社负责人熊姣军说起了今年的“小目标”——合作社2200亩地实现全程机械化,并把周边500多名粮农的田纳入进来,实现代耕代种代收,打造一个万亩智慧农场。

  “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加上机械化的普及,能明显降低单位种植成本,获得更好的种粮收益。”熊姣军告诉记者。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小农经营为主。“水稻种植的单位效益不高,散户种植收入不高,必须培育大户,获得规模效益,才能更好地保证种粮积极性。”大通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农业股负责人严小平说。

  据了解,作为湖南的粮食主产区,大通湖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为17.8万亩,流转率达到了73.1%。严小平说,大通湖区通过多种奖补措施,积极扶持有带头作用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区有种粮大户605户,农民合作社266个,家庭农场319个。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欧阳臻介绍说,近年来,通过克服各种困难,湖南全省的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已达54%,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进土地平整,“小田”变“大田”


  “以前一块田面积最多1亩,现在能达到8亩。”常德市澧县盐井镇张家垱村村支书廖万松告诉记者,今年澧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征询了村里和大户的意见,从“小田”变“大田”开始,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大户流转。

  田一变大,农机就“活”起来了。廖万松说,过去,田埂把耕地分割成了形状不一的零碎田块,农机作业时转弯难、后退难,而且一旦出了故障,就只能陷在田里。如今,田埂被推平,机耕道拓宽为3米,再也不用担心农机被困。此外,每块田里都建了提水井,用水时拧开阀门就行,排水时通过自流口排入旁边的水渠,农田实现用水自由。

  “推平田埂对粮食生产有好处。”常德市桃源县陬市镇小马山村村支书袁勇说,一亩水田大概有5%的面积是田埂。小马山村今年共计划推平1000亩水田的田埂,就能多出50亩地来种水稻。

  “对我们来说,这多出来的50亩是不需要土地流转费的。”一旁的种粮大户彭晋京接过话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我们这里每亩两季稻谷至少1800斤的产量算,一年就能多产90000斤粮食。”彭晋京说,“小田”变“大田”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以前,田埂形成的犄角旮旯,大型农机无法精细作业,只能以每人每天200元的价格靠人力翻耕。

  今年3月,湖南发布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2022年度完成4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级。

  “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大举措。”常德市委农办副主任程望生介绍,常德市去年共整合9.5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59万亩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可全部用于今年的双季稻生产。  新华社长沙3月29日电

 
在高原上让青春放歌 青年群体扎根“世界屋脊”奉献故事
在高原上让青春放歌
青年群体扎根“世界屋脊”奉献故事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王沁鸥、李键


  今年3月28日,迎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64万多西藏儿女笃定前行,而青年干部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力量。新华社记者在西藏采访看到,许多新时代的青年将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雪域高原演绎多彩青春最美的模样,也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时代力量。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西藏是古建筑的宝库,而我的研究方向是喜马拉雅古建筑,冥冥之中就有缘分。”“90后”海归夏于钧笑着说,曾经职业抉择时的煎熬早已云散。

  为了专业梦,从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后不久,他辞掉上海的稳定工作,决心用所学知识“拥抱”雪域高原的古建筑。

  恢弘的宫殿,庄严的庙宇,淳朴的民居……想原汁原味地了解西藏古建筑,要先过语言关。“西藏建筑的不少词汇都是来自藏语,有其独特定义。想要了解当地古建筑,就必须掌握藏语。”夏于钧说。

  夏于钧六年来坚持外出考察、记录,为古建筑拍照,测绘建筑的室内空间、立面等,并和当地人聊天,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旅途中,他目睹过珠峰日照金山的奇观,听说过雪豹袭击夏尔巴人马圈的故事,深山迷途时,得到过当地藏族阿妈的指路……

  直到遇到清代古建筑吉崩岗拉康,夏于钧的才华才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为让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重焕容颜,他和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完整了解、细致修缮。

  当这座古建筑再次向公众开放,夏于钧感受到个人使命与时代呼唤的结合。

  “我希望能把西藏的古建筑一一记录下来。”他说,这项工作能不断接触藏式建筑,并在学习、发现的道路上获取新知。

  实践所学,是夏于钧扎根西藏的写照,也是驻守高原青年人的座右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勉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26岁的米玛次仁,大学毕业后报考到林芝市巴宜区更章乡卫生院,成为一名基层医生。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期间,他也是给总书记写信的大学生之一。总书记的回信勉励,一直刻在他心中,也照亮了他投身基层的道路。

  注射疫苗,上门送药,定期开展体检……基层工作繁忙琐碎,但也逐渐让他的知识在基层行医中“开花结果”。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一次肝切除手术中,他负责举腹腔镜。手术比较复杂,米玛次仁双手举着仪器,一直举了快十个小时。手术结束后,他双手酸疼得无法抬起,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做得很不错,救死扶伤,辛苦是值得的。”

  “能一直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米玛次仁说,“西藏的医疗水平和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差距,交给我们年轻一代的任务很重,每一天都不能虚度,要在服务奉献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合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心中有光,脚下有力量。

  这束光,对甘肃小伙铁忠福而言,就是乡村,就是农牧民。

  四年多前,甘肃小伙铁忠福面临重要选择:从上海本科毕业后,是接受邀请远赴德国工作,还是去广州的国企成为一名白领?

  又或者,去西藏?

  西藏,无数人眼中的“诗和远方”,但也是许多人可能会“敬而远之”的地方。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些地方生活环境恶劣,交通落后,生活不便……

  “但我似乎觉得,那里有为我准备的工作。”铁忠福说,“青年人,总要有点情怀。”而母亲的一句话,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你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去给老百姓做些事吧。”

  2018年,从东部沿海城市打包好行囊,作为应届大学生赴西藏专招项目中的一员,铁忠福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海拔4100多米的日喀则市昂仁县亚木乡,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相比上海,乡里条件艰苦,他刚到时暂住在原先存放牛粪的屋子里。后来宿舍解决了,但客厅地面坑坑洼洼,他和几个青年人自己动手用水泥抹平。乡里那时还没有水泥路,宿舍楼前都是砂石,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是必须要闯过的关。艰苦有时是年轻人成长、收获的起步。

  “总书记嘱咐青年人‘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他说,为尽快掌握当地发展现状,他多次下乡调研,撰写乡村发展规划,推进党建宣传,开展驻村工作。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乡镇调研时,因高原反应,他整夜都睡不着。

  物质条件艰苦,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却一天天充实起来。铁忠福还记得,到岗的第二天,乡里就迎来了望果节,也就是当地传统的丰收节,尚未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几个年轻人,跑到地里帮群众一起收青稞。“现在想想,都是很珍贵的回忆。”

  闲不住的他,现在已经跑遍了亚木乡所有村庄,学会了用藏语进行日常交流,也会在牧场上和群众一起跳锅庄舞。他还将生活在海拔5000多米牧场上的困难群众发展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不少牧民说:“这个青年干部好,和大家打成一片!”

  后来,亚木乡实现了脱贫摘帽。铁忠福也调到县里工作,但亚木乡的群众只要见到他,还会热情地握手拥抱。

  当小我融于大我,当个人际遇与时代浪潮同频,艰苦的环境中会开出理想之花。

  “我是麦子地里长大的孩子,而今又回到了青稞地和牧场。”铁忠福说,要在雪域高原扎下根,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造福基层群众。

  这种号召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点滴做起。对此,23岁的仓木拉深有体会,她是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两年基层工作中,她发现不少老百姓健康意识薄弱,有些村民对日常病症不在意,时间一久拖成大病。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的父亲就有过这样的遭遇。由于疏于护理,拖成了残疾。”她说,一定要普及好健康知识。仓木拉平常积极走村入户,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的作用,不仅为老百姓送医送药,还带去保养保健知识。

  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仓木拉似乎离自己的外科医生梦远了,离群众却近了。“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宏大的梦想,我也一样。但是基层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仓木拉说,她坚信,脚踏实地地攀登,终有一天,会触碰梦想的星辰……

  为了群众,为了祖国,从最基本的事做起。这是31岁的移民管理警察索朗曲扎用行动给出的答案。

  索朗曲扎是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扎西岗边境派出所典角村抵边警务室警长。典角,一个海拔4400多米的边境村,仅是祖国版图上的一个点,却是索朗曲扎全心的守护。

  典角村地处偏远,索朗曲扎通过脚步丈量,双眼测距,一笔一画做成了一张手绘地图,为当地民生和边境管控保驾护航。

  为防止绘图有误,他白天巡查,晚上绘图,还要一次次返回现场核对。途中他时常要攀爬5000多米的高山,忍受着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带来的折磨。

  工作十多年来,索朗曲扎没有在家过上一次年,也从来没有陪儿子过上一次六一儿童节。曾经他跟儿子约定——只要儿子考第一名就陪他过儿童节。结果六一临近时,正在山上画图的索朗曲扎收到儿子发来的视频。儿子说自己真的考了第一名,问索朗曲扎什么时候能回家陪他。那一刻,他的眼泪瞬间流出来,愧疚、自责、歉意、思念……通通涌上心头。

  要走吗?他舍不得。“当你对脚下这片土地越来越有感觉时,你对高原反应就越来越没有感觉!”索朗曲扎说,他已经熟知这孤独边境线上的每一座山峰。

  在边境崇山峻岭间,在茫茫雪域高原上,青春燃烧的火焰,正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新华社拉萨3月29日电

 
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土绿化纪实
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国土绿化纪实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29日拍摄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春色。春日里,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满目苍翠,溪流蜿蜒,美如画卷。新华社发(邱汝泉摄)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三月的中国,又迎来植树造林的好时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同首都各界一同植树。

  率先垂范带头植树,强调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国土绿化事业,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人民向着建设绿色家园的美丽梦想拼搏奋进。

绿色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厚植林草资源指明方向



  永定河畔,春意渐浓。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种下的白皮松枝叶繁茂、亭亭如盖。

  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北京市多个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植下的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

  “植树造林,种下的既是绿色树苗,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历来高度重视。“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眼睛”和“生命”为喻,彰显出总书记对新时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认识。

  把脉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邃——

  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系统也发生巨大变化,出现森林消失、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严重生态危机。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盐渍化等国土生态安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监测显示,2009年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03%;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绿色,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从黄土高原走来,他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记忆深刻;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他曾痛心地说,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2013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判断深刻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实践。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国土绿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方面受到高度重视。

  每一次参加义务植树,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国土绿化事业殷殷嘱托: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

  “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让人民群众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国土绿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亿万人民植树绿化的步伐坚定不移。

  塞罕坝,这颗位于河北北部的“绿色明珠”,半个世纪前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为京津冀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点赞林场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4年后,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看望护林员,“我们建这片林,它的生态屏障作用,要永远发挥下去”。

  从塞罕坝向西1700多公里之外,祁连山脚下,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人接续治沙的故事,至今仍在延续。

  2019年8月,沿着砂石路一路颠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调研。

  几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同他们一起干起来,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

  “要继续发扬‘六老汉’的当代愚公精神,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久久为功,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习近平总书记说。

  深刻把握自然规律,是绿化的必然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2013年11月,他首次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此后又把“草”纳入其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来源于草原地区。长期以来对草原索取多、投入少,超载过牧现象突出,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大多数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推进草原生态修复。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十三五”末,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6.1%。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不断深化拓展的科学理念,成为新时代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

绿色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春日暖阳下,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雅尼湿地,水波潋滟,不时有黑颈鹤、斑头雁鸣叫着飞过。

  时针拨回2021年7月——

  在尼洋河大桥,远眺水波荡漾、草木葱茏的雅尼湿地,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而具体,强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今天,西藏约八成国土面积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农牧民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雪域高原生态逐年向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带领亿万人民开启波澜壮阔的绿色征程。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

  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新绿初绽、生机萌发,千年大运河蜿蜒流淌。

  公园植树区,一株紫玉兰含苞待放。这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义务植树时亲手种下的。

  “环境大变样了!”打小在附近居住的市民张红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曾有3个大村落,紧挨着东方化工厂和一些“散乱污”企业。那时空气不好,运河水也一度受到污染。2018年以后开始腾退化工厂、筹备建设绿心公园,一切慢慢好了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驿站平台远眺。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不负总书记所望:随着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园盛装亮相,新区森林覆盖率已超过30%。

  为民植绿,既要有恢弘大气的写意之笔,也要下精工细作的绣花功夫。

  近年来,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园、一片片蓊郁清新的景观森林,取代了从前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首都市民在“生态留白”中更觉呼吸顺畅。

  在上海,一个个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出现在市民身边。用好“边角料”见缝插绿,“螺蛳壳里做道场”,用来形容上海千方百计为民造绿的“千园工程”再形象不过。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约1.11平方米,略大于一张报纸。最新数据显示,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5平方米的“一间房”。

  种下绿色,也孕育着发展机遇——

  2014年1月,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

  这里是林区,由于禁伐,当时正处于艰难的产业转型期。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此后不久,我国逐步将天然林保护范围扩大到全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成了“看树人”,来自内蒙古、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听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绿色GDP”,是总书记为绿色发展点明的方向。

  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绿树掩映、屋舍俨然,远处群山苍翠、竹海连绵……

  30多年前,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采石经济”红红火火,可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痛定思痛,余村人决定关停水泥厂和石灰矿,求还绿水青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高度评价这一做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如今,靠着绿水青山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吸引各地的游客,村民靠“卖风景”过上红火的好日子。

  种下绿色,还要明确底线红线——

  秦岭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前些年一栋栋违规、违法修建的别墅蚕食着秦岭山脚的绿色,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央专门派出专项整治工作组入驻陕西。随着专项整治行动的展开,1194栋违建别墅被彻底整治。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亲自验收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他再次强调。

  “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

  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生态警钟需要长鸣。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持续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的生动实践。

绿色的未来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亿万中国人踔厉奋发、播种绿色,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风险日益增长,升温形势会让世界在今后20年面临多重气候危害。

  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

  有中国主张,更有中国担当、中国行动。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习近平总书记说。

  既要做好碳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扩绿”的加法。

  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这是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

  内蒙古达拉特旗官井村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30多年前到处是明晃晃的沙丘。

  如今,一棵棵挺拔的杨树、柳树拱卫着房舍农田,一望无际的沙柳林、野地里的花棒环绕着村庄,与远处起伏的沙海相映成景。

  黄沙退却,绿色铺展。

  在沙区群众不懈努力下,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未来的国土绿化行动如何推进?如何更好为人民植绿、为群众造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

  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2021年《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公布,我国所有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守护者。

  同年,《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为下一步造林绿化“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提供指导。

  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精彩绝伦,让人赞不绝口。微光火炬、氢能大巴、“绿电”供应,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的清洁能源有不少是来自“风的故乡、光的海洋”张家口。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北京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都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作为新兴的“车轮上的国家”,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不仅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三四线城市甚至乡村,生活垃圾分类都正在成为生活新风尚。

  少用一张纸巾、少用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蹬一次自行车出行,制止一次“宁剩勿光”聚餐、力行一次“光盘行动”……更多绿色,点亮中国人民的生活。

  众人植树树成林。习近平总书记道出真谛:“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如今,人们踊跃参与义务植树,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也扩展到抚育管护等八大类50多种,“云端植树”“码上尽责”让随时、随处、随愿尽责逐步变为现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亿万中国人正以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接续拼搏的奋斗姿态,呵护培育绿水青山,建设更加美丽的绿色家园!

  (记者胡璐、高敬、王立彬、侯雪静、赵旭)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李克强强调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克强强调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电视电话会议3月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打击治理拐卖人口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安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正在开展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全面深入排查拐卖情况,及时做好被拐人员解救关怀、安置康复、隐私保护、回归家庭和社会等工作;拐卖人口伤天害理,对涉案犯罪分子要坚决缉拿归案、绳之以法。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担当作为、压实责任,对漠视群众利益的严重失职失责行为要严肃追责。要坚持综合施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整合各方面资源,健全反拐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义。

  国务委员、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总召集人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综合施策,深化标本兼治,扎实抓好反拐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的推进落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深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从严从快惩处拐卖犯罪,切实维护法治权威,形成有力震慑。要着力健全预防犯罪机制,加快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预防拐卖犯罪网络,切实加强被拐人员救助、安置、康复和回归社会等工作,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反拐宣传教育培训,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齐抓共管,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反拐工作新格局。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和省市县三级反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王勇在广西梧州指导推进东航飞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时强调 依法依规扎实开展事故调查稳妥有序做好善后各项工作
王勇在广西梧州指导推进东航飞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时强调
依法依规扎实开展事故调查 稳妥有序做好善后各项工作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广西梧州3月29日电3月26日至29日,国务委员王勇在广西梧州指导推进“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保持攻坚状态,持续深入做好现场搜寻,科学严谨调查事故原因,细致稳妥开展善后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扎实推进。
 
  在梧期间,王勇多次到事故现场检查指导搜寻搜救工作,到飞机残骸保管场所与技术专家深入交流,看望慰问在一线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并多次组织国家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和各方面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他指出,事故应急处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各方面要进一步紧密配合、强化措施,毫不放松做好下一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和疫情防控等工作。
 
  王勇强调,要根据搜寻工作进展,制定科学精准方案措施,及时调整优化搜寻区域,深入细致搜寻遗骸遗物和飞机残骸。加快黑匣子破译进度,组织各方面专家科学分析研判各类技术资料和现场物证,为查明事故原因提供有力支撑。妥善处理遇难者后事,扎实做好遇难者家属帮扶安抚,依法依规开展善后理赔。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人物同防、防在前沿,严格执行分类闭环管理。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对民航和各重点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决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国办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国办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协调推进。《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划》提出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人才队伍、传承创新、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文化、开放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十五项主要发展指标。

  《规划》部署了十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推动中医药文化繁荣发展,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以及强化中医药发展支撑保障,并安排了十一类共四十四项重大工程项目。

  《规划》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职能;强化投入保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实施机制,强化规划编制实施的制度保障;注重宣传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格局。

 
长征六号改火箭首飞成功
长征六号改火箭首飞成功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的浦江二号和天鲲二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据了解,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浦江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国土资源普查等任务,天鲲二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技术试验验证。  新华社发(郑斌摄)

 
湖北等3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湖北等3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决定:

  王蒙徽同志任湖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应勇同志不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信长星同志任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同志不再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梁言顺同志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陈润儿同志不再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4月1日起,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
4月1日起,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任沁沁)记者29日从公安部获悉,为从源头减少买分卖分行为,公安部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对买分卖分以及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责任。该办法将自4月1日起实施。

  实践中,一些机动车驾驶人为避免记满12分,请他人顶替处理交通违法和记分,严重损害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记分制度的教育引导功能,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特别是一些不法人员以此牟利,组织、介绍买分卖分,影响十分恶劣。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机动车驾驶人请他人代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并支付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所支付经济利益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同时,依法对原交通违法行为作出处罚。

  代替实际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和记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五万元,一次记12分;同时,依法撤销原行政处罚决定。

  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十万元;有扰乱单位秩序等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在最近三个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因买分卖分受到过处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受理其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扣减交通违法行为记分的申请。

 
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汪洋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七十次主席会议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工作情况的总结汇报。汪洋指出,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开出了精气神、开出了正能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好全国政协2022年各项协商议政活动,做好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展情况“回头看”工作方案。汪洋指出,开展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进展情况“回头看”工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再学习、再领会,通过认真梳理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贯彻落实情况,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实践、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深化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政协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向纵深发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会议研究确定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重点提案题目和督办方式;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2022年视察考察调研安排;审议通过了关于免去沈德咏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职务,撤销其委员资格的决定(草案),提请下一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撤销刘彦平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资格的决定,提请下一次常委会会议追认。

  主席会议举行了2022年第一次集体学习,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应邀作题为“数字货币的应用”的报告。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斌等就有关议题作了说明和汇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万钢、何厚铧、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巴特尔、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出席会议。

 
中国文联发布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 激浊扬清,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中国文联发布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
激浊扬清,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中国文联29日发布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指出,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激浊扬清,见贤思齐,决不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坚决抵制偷逃税、涉“黄赌毒”等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反对炫富竞奢、见利忘义,摒弃畸形审美。
 
  中国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颁布于2012年3月,近年来,文艺队伍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文艺群体大量涌现,新的文艺组织日益活跃,新的文艺形态层出不穷,相关内容和表述已不能完全涵盖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文艺界行风建设最新要求和工作实际需要,应当对公约进行适当修改。29日在京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公约修订稿审议通过。
 
  公约修订稿要求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爱国为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潜心创作耕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作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精品力作,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勇攀艺术高峰;追求德艺双馨,坚守艺术理想和艺术良知,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做到襟怀学识贯通、道德才情交融、人品艺品统一;倡导团结向上,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积极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引领社会风尚,坚持从严律己,模范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恪守行业规范,尊崇职业道德,弘扬社会正义,践行法治精神,热心公益、乐于奉献。
 
  公约修订稿同时要求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决抵制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损害人民利益的言行;坚决抵制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反对唯洋是从、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坚决抵制粗制滥造、抄袭跟风,反对唯票房、唯流量、唯收视率;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坚决抵制造谣诽谤、网络暴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农业农村部部署红火蚁春季防控行动
农业农村部部署红火蚁春季防控行动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于文静)记者29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我国今年将重点抓住春季和秋季关键时期,组织红火蚁集中防控行动,并力争通过3至5年的治理,将重发区红火蚁发生种群密度压到最低水平。

  农业农村部日前召开2022年全国红火蚁春季防控推进会,听取了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12个红火蚁发生省区2021年红火蚁防控做法、成效和经验报告,交流了制约目前红火蚁防控工作的瓶颈和短板,安排部署2022年春季红火蚁防控工作。

  会议指出,重点抓住春季和秋季关键时期,组织红火蚁集中防控行动,将疫情发生面积再减少、危害程度再降低,切实控制快速扩散势头。力争通过3至5年的治理,将重发区红火蚁发生种群密度压到最低水平,零星发生区疫情逐步根除,减少耕地撂荒和叮咬伤人事件。

  据了解,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防控力度,全年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地加密监测网点,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发现一批新的疫情发生分布县级行政区,90%以上的新发县处于发生初期。在中央生产救灾资金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全年完成防治面积1130多万亩,严重区域防控3次至4次。通过防治,广东、福建红火蚁发生面积减少20%以上,根除疫情县级行政区8个。

  据各地反映和专家研判,尽管前一阶段防控工作取得成效,但红火蚁传播势头仍未全面遏制,2021年红火蚁在12个省区市的534个县(市、区)发生632.1万亩,比上年增加64.1万亩、增幅11.3%,新增疫情发生县级行政区128个,扩散蔓延形势仍然严峻,阻截防控任务仍然繁重。

 
疫情下,他们抢抓农时播种春天的希望
疫情下,他们抢抓农时播种春天的希望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28日,湖北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农民在田间劳作(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文林摄)
 
  
 
  三月,大江南北迎来一年中的忙碌时候——春耕备耕。但新一轮疫情似乎打乱了节奏——静态管理、交通管制、村屯设置卡点……热闹的乡村一下安静下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并不等人。如何在按下“慢行键”的同时不误耕耘、如何将所需物资及时运到田间地头、如何突破线下“阻隔”获得专业支持……这个春天,勤劳智慧的农民,正突破重重阻碍,努力播种希望……
 
疫情侵袭下 步履仍未停


 
  在“大米之乡”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些合作社,工人们把一袋袋种子倒进包衣机器中。一粒粒种子随着搅拌上下翻腾,短短几分钟,便穿上了一层薄薄的“红色外套”。由于清雪扣棚、准备苗床等工作早已就绪,这几天,水稻育苗已全面开始。
 
  备春耕关键时期,疫情在黑土地蔓延开来。本轮疫情暴发以来,五常市已划定两个高风险和三个中风险地区。受疫情影响,许多村民不能像往常一样去城里采购肥料,一些村民更是被隔离在家中。
 
  当记者走进五常市远景村,发现疫情并没有难倒大家。在村里的一处仓库内,记者看到里面储存了大量农家肥料。远景村党支部书记卢明春告诉记者:“大家有其他需求,也都往村里报。”
 
  在当地,个别村一些村民被隔离,村委会负责帮忙备春耕,村干部包保到户;整个屯都被隔离的,由乡里组织春耕生产。
 
  在疫情最严重的吉林省,不少村口停靠着一车车化肥,消杀、卸车有条不紊。虽还面临疫情困扰,但大家备耕的步伐没有停下。各部门想尽办法畅通农资运输渠道、难以碰面就把工作转到线上进行、有任何需求积极沟通……
 
  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福建泉州,最近田间地头仍充满机械“轰隆隆”的作业声。记者在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看到,旋耕机、插秧机正来回穿梭,溶田深耕以备插秧。
 
  春到三分暖,农时不等人。尽管疫情侵扰,各地春耕备耕仍未停下脚步。天南地北的农民们防疫生产两不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正在广袤大地逐渐展开。
 
农资“用得上” 也要“用得好”


 
  25日上午,张新志接到了一个令他高兴的电话:他所需的肥料第二天就能送到家中。张新志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前韩家林村的种粮大户,今年他打算种植超过1000亩的水稻、花生和甜玉米。眼下正是甜玉米的播种时节,急需10吨复合肥料,但这轮疫情让他心里没了底。
 
  他拨通了抚宁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的电话。没想到当时就得到了肯定答复:不但保证供应,而且出于安全考虑,安排专门的配送车辆送货到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疫情可能导致农资难以运到田间地头的情况,多地都采取点对点、不见面等方式进行配送。保障大家“用得上”的同时,“用得好”也至关重要。
 
  “化肥属于‘全年生产、一季销售’的特殊产品,季节性特点比较明显,且品牌繁多。”抚宁区供销社农资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李惠丰说,“最近我们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派出专业人员前往相关厂家深入考察比对,严格把关,择优选购。”
 
  “用得好”还包括科学施用。近期,云南省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职工大部分都忙碌在春耕生产一线,他们的工作是指导农户科学用肥、用药,以提升投入产出比。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如今,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科学施用,实现了稳粮稳产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元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管理科负责人朱锦萍说。
 
网络新“窗口” 线上线下忙


 
  “往年这个时候,早已有大量农技人员、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前来送政策、技术和服务。”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财情说,在疫情背景下,“交流答疑”增加了电话、微信等线上形式。
 
  在泉州市县两级农技专家拉起的种粮大户微信交流群里,最新的种粮政策、机械化溶田、插秧技术以及后期的田间管理要点等不断刷屏。
 
  与此同时,各大网络平台也为农技传播打开了另一个“窗口”,许多农技主播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专业知识。“春季嫁接你会了吗?”“老杏树如何修剪?”“栽葱三大忌”……打开手机App学习农技知识,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选择。
 
  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新民村经济合作社,村民们通过“吉农云”平台,成功购买了农机;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开“农事云”App,农户们便可对自家小麦进行精细化管理……
 
  “疫情给水产品销路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今年我们会尝试在线上平台销售。”在福建省霞浦县池澳村码头,养殖大户陈辉正将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装船,准备运往海上养殖区。
 
  线上参加培训、购置农资、进行田间管理……网络让疫情下的春耕备耕更加便捷、智慧。如今,线上线下都充满着“春耕人”忙碌的身影……
 
 (记者黄垚、郭雅茹、王鹤、梁书斌、庞梦霞、薛钦峰、杨静)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为何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如何保障检测能力和封控期间居民生活…… 聚焦上海最大规模核酸筛查
为何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如何保障检测能力和封控期间居民生活……
聚焦上海最大规模核酸筛查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从浦西金陵东路遥拍浦东陆家嘴(3月29日摄)。3月28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3月28日起,上海市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先浦东后浦西,先后严格封控管理4天。这是2020年以来,上海规模最大的核酸筛查。
 
  上海为何要进行新一轮核酸筛查?封控期间如何保障居民生活和就医?金融市场、重点产业如何做到平稳运营?“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焦点一:上海为何开展新一轮核酸筛查?


 
  3月28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
 
  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前一阶段,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现了较多感染者并进行有效管控。
 
  “通过分析筛查结果,我们发现上海疫情呈现区域聚集和全市散发两个特点并存,存在面上暴发的潜在风险。”吴凡说,经综合研判,有必要采取更果断、坚决的措施,进一步降低人群的社会流动性,快速排查发现感染者,着力消除病毒隐匿的社区传播。
 
  焦点二:对筛查出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尽快收治?


 
  上海本轮疫情发现了较多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特别是近日来,每日新增阳性感染者以较快速度增长。28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381例。
 
  据悉,上海将加快建设集中隔离救治场所,进一步提高收治能力。
 
  截至3月27日,上海除原已设置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定点医院外,市、区两级启用了6家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了2家体育馆、1家人才公寓、1家大型展览馆。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说:“目前,我们还选择了大型公共设施,启动后续建设计划。”
 
焦点三:核酸检测能力如何保障?


 
  上海本轮筛查分两批依次开展,每批次地区严格封控管理4天,其间间隔至少24小时开展2次核酸检测。
 
  为提高检测能力,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的工作人员24小时“三班倒”,实现“人不停,机不停”,加快处理核酸样本、出具检测报告。目前,之江的核酸检测能力由疫情发生前的日检测量2000管迅速提升至近3万管。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蕾说,医院已多方协调,争取储备更多检测物资。“此前我们经历了多次大范围核酸检测,团队的检测技术更娴熟,遇到可疑阳性结果判断和审核也更加细致。”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的检测能力从最初的单日6万管,增加到目前的25万管,尽可能加快出报告进度。”第三方检测机构宝藤医学负责人楼敬伟说。
 
  此外,浙江、江苏的多支核酸检测队伍已于28日抵达上海进行支援。
 
  焦点四:封控期间居民生活如何保障?


 
  “生活物资既要买得到,也要拿得到。”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说,目前,除电商平台,上海主要实体商业企业也开辟了线上订购渠道。
 
  社区建立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保障队伍,做好“最后100米”配送到家服务。
 
  28日清晨6点,美团买菜上海市浦东新区云山路站约30名配送骑手开始了一天的订单配送。站长邹欣介绍,从28日清晨6点到当日中午12点,站点配送量已超过3000单,是疫情初期的3倍左右。
 
  美团买菜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浦东新区各站点库存充足,供应稳定,但线上订单暴涨,可能出现配送延迟。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新村街道罗山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侯海燕说,她所负责的3个居民小区已建立微信群,封控小区内居民家庭如有物资短缺,可第一时间在群内反映,由社区进行保障。
 
  焦点五:封控期间居民紧急就医怎么办?


 
  上海新一轮核酸筛查不仅包含了浦东新区全域,还包括松江区泖港镇等浦南区域。
 
  28日是泖港镇曙光村村民朱引芳去做血液透析的日子,按照计划,她每周要去医院三次。
 
  得知这一情况后,曙光村党总支书记卢巧红立即上报镇医疗保障小组,协助开具证明。考虑到朱引芳双目几乎失明,还安排了志愿者协助接送。
 
  邬惊雷说,上海已制定工作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保障发热门诊、血透、重症、产科等重点科室服务和在院患者收治。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此次封控中,基层医疗机构既要开展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又要及时满足闭环就医需求,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封控区域的医疗资源正在全力协调改进。
 
  焦点六:如何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城集聚了600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陆家嘴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金融市场“神经”。
 
  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28日照常开市。为了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上交所27日晚间就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相关业务开展作出调整和衔接安排,推出30条措施优化自律监管与服务方式。
 
  27日晚间,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国银联信息总中心灯火通明,应急保障小组的80余名成员坚守岗位,维护跨行转接清算系统平稳运行,确保支付市场每一笔交易安全、稳定。
 
  交通银行在27日上海最新防疫政策发布后,连夜组织500余人于当晚24点前进入办公场所开展封闭式驻场办公。交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乔宏军介绍:“交通银行启动浦东+浦西+居家‘三位一体’应急交易模式,确保业务平稳有序运行。”
 
  在浦东陆家嘴的商务楼宇里,行军床加睡袋已成为标配。各大金融机构纷纷采取“现场+远程”“核心岗位24小时人员驻守”等方式,提高封控期间的应急响应级别。
 
焦点七:国际客货运如何运转?


 
  浦东还是上海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核心区,封控期间国际客货运如何通行?
 
  “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进出上海的货轮不能等,国际供应链不能停。我们启动紧急预案,保证口岸通关秩序如常。”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关长王坚亮说。
 
  3月27日晚,驻守长江口的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一声令下,56名关员即刻离家赶往工作单位。28日一早,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与往常一样开启查验等工作。
 
  目前,上海港单日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14万标准箱左右,属于港区作业正常水平。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周勇说:“28日5点前,上海港港区工作人员已基本到位。根据目前人员安排,港区能够在后续筛查的8天中保证24小时作业。”
 
  周勇介绍,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筛查对货物流转的影响,上海港还推出“陆改水”方案,即一些货物不能通过集卡及时运抵港区的,可以先将货物运至临近的太仓港等地,再通过沿海运输集并到上海。
 
  上海的机场、铁路、国际客货运正常运行。同时,加强省际道口管控,提倡非必要不来沪、非必要不离沪,离沪时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
 
  焦点八:如何保障重点产业不停工?


 
  浦东新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全国最大的两家芯片制造企业均位于浦东。如何最大限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通知发布时,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安靠科技正处于换班时间。看到通知,安靠科技中国区总裁曹持论和管理层赶紧动员下班的工人留在厂里,保障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大家配合度非常高,很多回家的员工也赶回厂里。到28日中午已有2500多名员工留在工厂,能够保障80%以上的产能。”曹持论说。
 
  (记者何欣荣、杨有宗、龚雯、袁全、贾远琨、桑彤、潘清、周蕊、有之炘、王辰阳)
 
     新华社上海3月29日电
 
沈阳:核酸检测中的你我他
沈阳:核酸检测中的你我他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沈阳3月28日电(记者于力、汪伟、于也童)三轮、四轮、五轮……28日6时起,沈阳开始了第六轮核酸检测。还是那熟悉的“大白”,还是那样忙碌……

检测一线的“最佳搭档”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的医生吴莉莉已连续参与四轮核酸检测工作了。连日来,她一直坚守在沈北新区的核酸检测一线。

  春寒料峭,吴莉莉呼出的哈气在防护面罩上一会儿就结出一层水珠,不时就要擦一下。防护服穿上后,她为了坚持工作,几乎不喝水,连续几个小时“钉”在操作台前。“重新换一次防护服会耽误时间,多做一个人,安全保障就多一分。”吴莉莉说。

  不知是第几次活动僵硬的手指,也记不清掰了多少根棉签,但吴莉莉并不觉得辛苦。

  吴莉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场帮助她录入信息的“搭档”,是她的女儿张姝淇。张姝淇今年读大三,在母亲的带领下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经过指导培训后,她上岗成为采样登记员,是母亲的“最佳搭档”。

  “妈,接试剂!”女儿录入信息,粘贴管码,传递给母亲,母亲快速精准采样,居民有序离场。

“段子手大白”


  “到这就给捅,捅完就走,今天的医生温柔,捅不吐,还免费……”皇姑区黄河街道翔凤社区的核酸检测现场,一位“段子手大白”火了。在网民热传的视频中,这位“大白”金句不断,句句带梗,被网民亲切称呼为“相声社编外成员”。

  可爱的“大白”叫周启明,是一名22岁的大四学生,他经常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周启明的“志愿情结”来自2020年的一段隔离岁月。“当时我从学校回沈阳后需要隔离,隔离的日子里,我感受到社区工作者的辛苦,也感受到了温暖。我下定决心,要尽我所能,为‘抗疫’贡献力量。”

  沈阳本轮本土疫情发生后,受疫情影响没有返校的周启明马上报名参加了志愿活动。翔凤社区面积大,一个社区有三个核酸检测点。清点物资、录入信息、解答疑问,核酸检测收工后,还要整理试管、查数量、封箱……周启明一天的工作既琐碎又繁重。他每天早上六点就要从家出发,晚上八九点才能结束工作回家。

  “核酸检测对疫情防控非常重要,每每想到这,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光荣,再苦再累我都觉得值。”

“我能做的,就是响应号召,积极配合”


  在浑南区东湖街道办事处附近的一处核酸检测点,一名来做核酸检测的小男孩给“大白”阿姨带来了礼物。“阿姨,我用零花钱给你们买了两杯奶茶,你们辛苦了。”

  这样的“暖”,连日来出现在沈阳很多核酸检测点。

  家住沈阳市浑南区的刘丰是一名社区律师,平日里由于工作关系和社区工作人员接触较多。连续几轮核酸检测后,他深深感受到抗疫一线的不易。“在广大参与核酸检测的市民眼中,他们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大白’,但当我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条条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的话,我才感觉,他们也有泪,也有苦,也有委屈,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刘丰悉心记录下自己朋友圈中社区工作者工作的感人画面,并编辑成一个文档,他用这封特殊的“信”,表达对一线工作者的敬意。“连续做了多轮核酸检测,我总能听到工作人员说‘感谢你们的配合’,明明他们是最辛苦的,却不忘向参与核酸检测的人们表达感谢。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响应号召,积极配合。”

  在这些测核酸的日子里,这个城市里的“你我他”更懂得理解,更懂得奉献,更懂得坚持!

 
黑龙江最大“菜篮子”因疫情停摆,民众需求如何保障
黑龙江最大“菜篮子”因疫情停摆,民众需求如何保障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黑龙江省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哈达农产品批发市场26日出现阳性感染者,该市场随即关停并进入封控状态。据了解,哈达市场承担着哈尔滨市约60%的蔬菜水果货源供应,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菜篮子”。该市场疫情传播是否得到遏制?供货缺口如何填补?果蔬价格是否平稳?记者走访哈尔滨市场一线了解情况。

  哈达市场疫情传播是否得到遏制?


  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哈达市场。现场已拉起“封控区”横幅,一台吊车正在作业,数辆警车停在市场门口,来自哈尔滨市市场监管、交通、卫健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进行工作。

  “目前我们按照防疫要求进行哈达市场封控区的‘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以及被隔离人员通道、医护人员通道的建设,为下一步更好地进行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健康监测等工作做准备。”哈尔滨市南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调研员何文杰说。

  何文杰说,截至28日下午,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已排查市场内有关商户、居民等1600余人,转移838名密接者。当前市场内环境样本检测初步结果均为阴性,病毒溯源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滞留货物均有专人管理,等待下一步处理。

供货缺口如何填补?


  在哈达市场关停后,哈尔滨市已启动应急预案,从加大货源补充、畅通运输渠道等方面加强农产品保供工作。

  哈尔滨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耿国林在哈尔滨市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积极努力,龙园、润恒两大批发市场与大型超市新增进货量,基本可以弥补哈达市场因暂停营业造成的蔬菜水果供应缺口,总体上对全市市场供应影响不大。

  “市政府从今天(28日)开始向6个主城区的哈尔信、比优特、家得乐、家乐福连锁超市共17个点位,投放土豆、洋葱、萝卜、胡萝卜等品种,共计可投放2500吨市级储备蔬菜。”耿国林说。

果蔬价格是否平稳?


  记者在哈尔滨龙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看到,一些载有火龙果、柑橘等果蔬的货车在市场入口处排成一队,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货车登记、查验健康码等工作。

  “这两天我们承接了一部分哈达市场转过来的货源,蔬菜的销售量比平时增加了50%左右。”龙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黑龙江龙园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菊说。

  李晓菊介绍说:“因为哈达市场关停和疫情持续等原因,市民对果蔬需求量增大。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出告诫书,我们已承诺督促市场内业户不能哄抬物价。”

  这个市场提供的每日价格数据显示,28日该市场的菠菜、芹菜等绿叶菜售价较1周前有小幅上涨,红富士苹果、国产香蕉、芒果等水果售价没有明显上涨迹象。

  记者从哈尔滨市商务局了解到,商务局持续对重点监测的16类常用生活必需品和30种常用蔬菜的价格、进货量、销售量、库存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

 (记者陈聪、杨喆、强勇、魏弘毅、唐铁富)

  新华社哈尔滨3月29日电

 
北京:抗原检测临时纳入医保
北京:抗原检测临时纳入医保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陈旭)记者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获悉,北京自3月25日起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及相应检测项目临时性纳入基本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抗原检测试剂(含采样器具)采取零差率销售,目前最高指导价格为7.87元/人份,抗原检测服务最高指导价格为3.5元/次,检测总费用不得超过11.37元/次,最高指导价格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北京市医保局日前印发的《关于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及部分药品临时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3月25日起,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及相应检测项目临时性纳入基本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列为甲类项目,由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报销,协同推进价格、挂网、采购、支付等各项相关工作。

  据悉,北京市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北京市医疗保障信息平台采购抗原检测试剂,采取零差率销售,最高指导价格不超过当前各省的最低中选价格并进行动态调整,目前最高指导价格为7.87元/人份。此外,抗原检测服务最高指导价格为3.5元/次,并规定不得上浮,下浮幅度不限。检测总费用不得超过11.37元/次。而且,单纯进行抗原检测的,医疗机构不得收取门诊医事服务费。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零售药店5000余家,其中定点零售药店662家,具有抗原检测试剂销售资格的定点零售药店406家。鼓励和支持通过其他渠道采购低于北京市医疗保障信息平台采购价格的检测试剂,售价限定加成不超过10%,即本市具有销售资格的定点零售药店抗原检测试剂销售价格最高不得超过8.66元/人份。

  此外,北京市医保局还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新增药品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疏风解毒颗粒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按甲类药品报销。

 
“母亲嘱托,在她去世后,将她埋葬在这个她守护了一辈子的地方” 边境线上,母子跨越半世纪的接力守望   ▲2020年10月16日,尼玛老人在家门口目送儿子哈达布和去巡边。   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9日电(记者任军川、连振、刘磊)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最北端,中蒙两国边境,一条新修的砂石路穿越荒凉戈壁直通尼玛老人家门口。
  半个世纪前,尼玛来到这里,默默守护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像胡杨一样扎下了根。
  如今,尼玛76岁了。这一天,她步履蹒跚地为外出巡边的儿子哈达布和拿上望远镜、水壶,目送儿子骑上摩托车,消失在茫茫戈壁滩上。
  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政府号召,带着3岁的儿子和弟弟、母亲,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迁到距中蒙边境线约10公里的戈壁上定居,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
  初到戈壁深处,饮水是最大的难题。由于附近打不出井,一家人吃喝用水只能从17公里外的一口井打取。每隔10天左右,尼玛便拉着两峰骆驼取一次水,一趟要花大半天的时间。
  每天天没亮,尼玛便背上干粮和水壶出发巡护边境。酷暑时节,地表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口渴难耐时她才舍得抿一小口水;冬天,戈壁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水壶里的水和口粮都冻成了硬块,她只能啃上几口硬邦邦的干粮。长年累月,她落下严重的胃病。
  “守边是我在国旗下接受的任务。”尼玛这样解释自己的坚守。
  一次巡边,因为骆驼受惊,尼玛从驼背上重重摔下,剧痛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她强忍疼痛回到家中。第二天一早,尼玛忍痛出去巡边。疼痛不见好转,她去连队检查,才发现摔断了几根肋骨。
  1972年,她的弟弟在阿拉善左旗找到了工作。离开时,弟弟劝说尼玛为了孩子搬出这里。尼玛说:“我来这儿就是守边的,怎么能说走就走?”
  一年春天,儿子哈达布和生病,高烧不退。屋外正刮着强沙尘暴,尼玛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跨上驼背,顶着风沙向连队走去,原本半小时的路程,走了3个多小时。幸运的是,孩子得到了连队医生的及时救治。
  后来,随着边境局势缓和,其他两户牧民陆续搬离,并劝她一块儿走,尼玛平静地说:“都走了,谁来巡护边境?”
  1975年,尼玛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不久,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说:“入了党,我就要更加坚定地留在这里,为祖国守护边疆。”
  尼玛年事已高,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两人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
  如今,尼玛家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为她家配备了风光互补发电机、“沙漠110”对讲机、巡边用的摩托车等。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母亲不担心我会离开边境。”哈达布和说,“唯一嘱托我的就是在她去世后,将她埋葬在守护了一辈子的边境线上。”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尼玛“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塔木素布拉格边境派出所所长呼格吉勒隔三岔五都会带着蔬菜瓜果去看望老人。他说:“我从小就知道尼玛的故事,是她激励我成长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驻扎在离尼玛家约30公里的边防某连队,经常请老人为战士讲述她的守边故事。连队指导员王康说:“尼玛老人的坚定品质和意志,值得我们边防官兵学习,她的事迹激励着我们为祖国守护好边疆。”
  戈壁胡杨坚强挺立,忠诚守望在祖国边境线上。
“海中城堡”见证山东“藏粮于海”   新华社济南3月29日电(记者栗建昌、张武岳、王阳)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山东陆地海岸线约占我国的六分之一,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我国首位。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渔业大省山东,近年来以创新之智、转型之心、科技之手,建设海洋牧场,囤实蓝色粮仓,提升海洋科技驱动力,用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不断满足国人的“饭碗”。
  山东半岛人与海的故事,见证着新时代“藏粮于海”的生动实践。
  66岁的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有个夙愿:在我国的海里规模化养殖三文鱼。
  让鲑鳟冷水鱼类在我国较温暖的海域存活,一直是个难题。经过多年寻找,学者发现,在山东日照以东有一处黄海冷水团,水质适合此种鱼类生存。
  2011年开始,董双林和他的团队走上科研攻关之路,研发出不少“黑科技”。“通过注水注气,养殖设备采用‘沉浮机制’:夏季表层海水过热时,可下沉至深处的冷水团;秋季表层海水适宜时,可上升至水面。水温难题破解了。”董双林介绍,加上鲨鱼防护、鱼鳔补气、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自主技术的保障,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冷水鱼类实现了重要突破。
  看到黄海海域“深蓝1号”智能网箱一条条近10斤重的三文鱼长成收获的情景,董双林不禁眼角湿润。
  如今,我国用海洋科技“养出”的三文鱼,与国外主产区相比,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水温适宜的前提下,每年可收获30万条成品三文鱼,产量超过1500吨。
  中国船舶武船集团青岛北船重工高级工程师杨慧勇说,未来海洋渔业将继续聚焦高精度检测设备和专用设施研发等“卡脖子”问题,融合应用养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深远海实现养殖集约化、装备化和智能化。
  “不远的将来,望洋兴叹的场面会越来越少。”他说。
  深海之中,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海中城堡”,只需数人操控,便可实现智能运行。这种被称为海洋牧场的“蓝色粮仓”,在山东近远海,省级以上的达到129座,国家级的已达59座。
  凝聚着海工装备行业工人智慧的智能网箱“经海004号”,近日在山东烟台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岛海域投运,用于养殖许氏平鲉等商品鱼类。
  这一设备出自烟台中集来福士公司。近年来,这家海上钻井平台生产企业开始用海工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制造海洋牧场专用设施。
  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刘富祥说,“经海系列”深远海智能化网箱有效养殖容积达7万立方米,单体网箱年产渔获600吨到700吨,而如此大的海洋牧场设施,也只需4名工人进行管理。
  在深远海“养鱼”,不再遥不可及。专家介绍,依托海洋牧场装备,传统的近海网箱养殖产业已经走进深远海,实现了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海产品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双双提升,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海洋美食的需求。
“印章退休”见证老区追赶特区速度   新华社南昌3月28日电(记者余贤红、万象)在老区开办一家企业要多久?不久前领到营业执照的江西赣州市东之方装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段观秀只用了“半天”,而原来最快也要两天。
  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大厅内,一个透明的展示柜集中封存着26枚“退休”的印章,“退休”的印章见证审批流程再造。
  “原来开一家企业从企业登记到社保登记,从公章刻制到申领发票,总共要交30份材料、走6道环节,通过‘放管服’改革,如今只需7份材料、走1道环节,接轨深圳速度。”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洪梅说。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矢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赣南老区喊出:“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
  半年前,深圳营商环境4.0版尚未正式发布,就被赴深圳跟班学习的老区干部工作队拿过来一一对比,工作队梳理出25项差距。半年后,过半的差距已经迎头赶上。
  改革后市本级90%以上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首批12个低风险过程性审批“豁免审批”,一年减少企业跑动10万次……很多企业说,在老区找到了湾区的感觉。
  曾经,企业申请一笔惠企补贴,可能要准备至少十余项材料,相关部门逐一签字,送分管领导批准后上会,资金获批后再一级级下拨,“一上一下”少说一月、多则半年。
  “300万元进账,企业自己都还不知道。”不久前,江西天键电声有限公司账上莫名多了一笔资金,询问之后才得知是企业过了上市辅导期的奖励金。
  优惠政策无需申请,只要满足条件资金就能“一秒到账”,从2021年12月“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线,已有近亿元资金直接拨付给上千家企业。
  老区之变,说到底是人之变。
  走进老区,新时代干部的创新实干令人印象深刻:在南康区,39天修好一条路打动格力投资百亿项目;在赣州经开区,三分之一以上干部蹲点服务企业……
  两年前,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错失一个10多亿元的订单,企业马上瞄准智能穿戴领域寻求补救,关键是要在300天内完成主厂区交付。为难之时,政企圆桌会议当即启动,环评、电力等部门干部下了桌直奔现场,高效推动厂房建设。
  “如果说前些年发展靠市场红利,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则是危中寻机。”公司副总经理温中家说,今年准备把研发中心也落户老区。
  曾经企业有困难,逐个找部门,如今,在政企圆桌会议上,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想办法。一年多来,这样的会议已开了113次,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500余个。
  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相互激荡,亲商重商蔚然成风,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2021年,赣南老区新增15万多户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2%,以至于一位投资赣南的家居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这样感叹:真没想到老区也能跑出特区速度。
退减税免房租给补贴:上海发布助企纾困21条
退减税免房租给补贴:上海发布助企纾困21条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上海3月29日电(记者袁全)上海市29日发布《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21条具体措施。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上海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若干政策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比如国家政策规定对零售和餐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费用给予补贴支持、比例不低于50%,上海市给予全额补贴支持。二是针对本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制订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上海市房屋租金减免对象从国家规定的服务业拓展到所有行业。

  针对企业经营资金短缺问题,上海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把退税放在前面。“去年上海市享受留抵退税企业3000余户,今年预计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企业会有大幅增加,可达25万户。”上海市税务局副局长庞为说。

  近期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出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部分2022年租金。上海市国资委总经济师陈东表示,上海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放宽了免租范围,覆盖到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具体来说,对所有地区内承租上海国有企业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2022年3个月租金;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街镇行政区域内承租上海国有企业房屋的,再增加免除3个月租金,合计免除6个月租金。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零售、餐饮等行业受冲击较大,也因此成为上海纾困政策的重点。除了对零售和餐饮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支持,上海还在研究会展业支持政策。受疫情影响,许多展会都延期或停办,上海将研究对部分困难企业或克服疫情影响在2022年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给予补贴支持。

 
深圳:畅通生产运输渠道 保障外贸“链”接全球
深圳:畅通生产运输渠道 保障外贸“链”接全球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深圳3月29日电(记者王丰)面对疫情,深圳不断克服困难,畅通生产和运输渠道,助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日前,记者走进纳入企业“白名单”的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数千名员工忙碌在生产线上,每天超过2万台电视机整机从这里下线,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司开工率已达75%,公司正加快提升产能,保证外贸订单如期运往世界各地。”公司执行副总裁唐以尧21日告诉记者。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挑战,深圳做好“双统筹”,加快出台帮扶政策,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出货。

  在宝安区,政府建立企业“白名单”,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正常经营;在福田区,实施降租减租、社保补贴、返岗稳岗等举措;在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一半员工留在园区封闭式管理,保证产线正常运作……

  3月21日深圳工业用电量快速恢复至13日之前的水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深圳市累计出口2877.1亿元,同比增长3.1%。

  物流是供应链稳定的关键,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运输压力,深圳积极开拓各类渠道。

  3月19日清晨,一架载有45吨物资的货运包机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飞往香港,该航线是深港间首条货运包机航线,航程仅30分钟,除保障香港抗疫急需物资运输外,深圳及周边企业的各类产品,也可经深圳机场运往香港后再发往世界各地。

  “当前,深港跨境货车运力减少,这条航线将助力大湾区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深圳机场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学民说。

  作为全球重要集装箱枢纽港,深圳港国际班轮航线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为缓解疫情导致的全球海运“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问题,深圳交通部门积极协调相关企业预留舱位、充实港口作业人员队伍等,保障港口平稳运作。

  在深圳盐田港码头,每天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有序装载上船发往全球各地,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无人机电子巡航等手段,加快了船舶进出港审批手续。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3月以来,深圳港平均每日靠泊船舶132艘,集装箱吞吐量平均每日6.4万标箱,出入港拖车平均每日2万余辆,港口整体运行平稳有序。

  近年来,外商投资不断加码深圳。2021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000家,同比增长超30%,实际使用外资超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近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征求意见稿,助推外资增资扩产扩能。

  吸引外企“走进来”,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3月23日,TCL华星宣布,公司首家海外工厂印度华星的首批产品成功出货。“这将提升TCL华星全球产业链一体化的整合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行业竞争力。”印度华星总经理江友东说。

  商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深圳在14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8169家企业及机构,累计实际投资额624.76亿美元。

 
江西:锚定数字经济赛道,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江西:锚定数字经济赛道,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本报记者薛园
 

 
  日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把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大发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作为重点方向。在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江西建设的机遇面前,各地开始加速布局。
 
乘“风”而起,抢占新赛道


 
  近年来,江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风口,以产业赛道、应用场景、集聚区建设为切入口,以点带面促进发展。
 
  在位于进贤县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的医疗器械电商服务平台工作区域,一块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各种数字正在不停地闪烁变换,下单公司、订单统计、实时成交额、线上热搜统计等数据一目了然。
 
  在江西,数字经济正成为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上饶市广丰区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应用为牵引,着力引进大数据、电子信息、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共青城市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构筑了基金小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教育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的“一镇五园”经济发展格局。
 
  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场景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努力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引领江西企业走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借“数”发力,释放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江西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数字经济动能释放提速。
 
  启用数字化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全面开展企业上云试点工作、完成教育云平台建设……萍乡市湘东区以实施“数字经济赋智”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治理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不断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从“试水破冰”到“风潮涌动”,江西“数实融合”迈上新台阶。新余市渝水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抓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人工智能+”“5G+”赋能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打造渝水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渝水区借“数”发力,“5G+工业互联网”融合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100多个,打造出一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
 
  目前,江西全省上云企业突破10万家,建成数字化车间(工厂)1332个,工业云平台应用率40.5%,全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八位。
 
  迅速生长的数字动能,正推动江西各地完成数字化时代的“蜕变升级”。
 
跨“界”聚合,构建新生态


 
  为营造数字经济、发展一流生态,江西在保障上下足了功夫,强调要在改革创新、人才专项、融资支持、财税支持、要素支撑等五大方面,积极创新制度供给。
 
  借助数字化力量,武宁县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文创产业园,在铺租、税收、人才供给等方面出台了精准的扶持政策,将遍布全县城乡的上百家装饰制图机构,逐步引入其中集中经营。
 
  抚州市东乡区依托自身优势,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引入现代物流、人工智能、5G通信等信息技术,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同时还积极开展数字化工厂改造,并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人工智能、创办研发中心、获得创新成果等给予支持和奖励。
 
  为让数字经济“出圈”,南昌市青山湖区鼓励推动数字经济在城市建管、政务服务、宅经济、在线教育等服务领域的跨界聚合,以“本地用”推动“本地造、本地创”,通过技术应用的提升与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
 
  景德镇市浮梁县以校企共建数字科研基地推动产教融合,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推进先进陶瓷发展。同时,以数字产业园为平台开展数字经济招大引强,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江西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说,这些“硬政策”的落地实施,一定能够增强江西数字产业的“软实力”,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雨林型”生态,吸引八方来客共创数字经济大业。
 
哈尔滨多举措为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纾困
哈尔滨多举措为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纾困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哈尔滨3月29日电(记者强勇)持续减税降费、减免房屋租金、缓解融资压力……为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近日哈尔滨市推出助企纾困的政策措施,帮助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恢复市场信心。

  27日,《哈尔滨市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措施》正式印发执行。哈尔滨市对27日前已承租市、区县(市)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属房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免收2022年3个月房租或再免费延长3个月租期。对入驻小微企业给予减免租金的市级(含)以上产业园区、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按照入驻企业上年度月平均租金给予一次性2个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聚焦减税降费,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减征5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全额返还2021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超出国家、省稳岗返还规定比例的部分由市级财政给予专项补贴。

  围绕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此次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制造业等5个行业实施重点支持对象名单制管理,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担保费率由1%降至0.5%,市财政出资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免收担保费。

  此外,哈尔滨市还从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推动餐饮行业加快复苏、支持企业信用修复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帮助中小微企业稳岗就业。

 
武汉:城市建设施工忙
武汉:城市建设施工忙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这是3月29日拍摄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大楼,右侧为光谷同济儿童医院,与左侧的一期大楼形成中轴对称的建设形式(无人机照片)。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光谷同济儿童医院项目,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二期工程,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建设内容。目前光谷同济儿童医院已进入装饰施工阶段,计划于6月1日交付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力缓解光谷以及周边地区儿童就医难的问题。    新华社发(伍志尊摄)
 
人人助力,守护我们的城市家园
人人助力,守护我们的城市家园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本报评论员姜微、周琳、王辰阳


  上海战疫正经历最关键的攻坚时刻。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向病毒发起“总攻”。这是基于当前疫情形势下防控工作的关键之举,这场硬仗必须打赢!

  战斗再度打响。基层干警、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坚守与奔忙;封控时“足不出户”、检测时“不漏一人”,市民的理解和同向而行……一动一静,凝聚成这座城市的战“疫”力。

  特殊时期、特殊精神、特殊担当。当下,2500万上海市民不仅是这场战疫的“亲历者”,更应是“参与者”和“守护者”。

  病毒传播更加隐匿、速度更快、链条更多。这是一张难度系数更高、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卷,作为一个人口规模如此之大、密度如此之高的超大城市,阻击病毒的压力无可比拟。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上海在两难、多难里寻找突围,答案也难以一笔写就。直面病毒、全力较量,既是当下迎战之举,也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不变之道。

  此刻,做好自己,就是战疫!新一轮核酸筛查比以往任务更艰巨。病毒反扑来势汹汹,任何一个“漏网之鱼”,都会使与病毒赛跑的步伐受到“牵绊”,为阻击疫情带来更大的挑战,给更多的市民群众带来更大的风险。

  “得其大者兼其小”,此时,格外需要每个人的自律和自觉、耐心与信心,主动配合核酸筛查,帮助防疫人员摸清底数;努力做好个人防护,保持理性平和心态;理解包容,减少流动甚至“禁足”封控,人人自律配合管控,力争全覆盖、无遗漏……无论你在哪一个社区、哪一条街巷、哪一栋楼宇,都是尽心尽责、助力战疫。

  此刻,双向奔赴,也是战疫!抗疫经济“两手抓”,“双线作战”的压力测试难度再提升。作为同时拥有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海港和第三大国际空港的上海口岸,正常运营,不容停滞。金融市场数字跳动,港口物流持续输送,更不容有失。

  浦东一夜未眠。隔江封控前夜,赶在最后数小时,许多金融从业者连夜“逆行”,铺上行军床、守在电脑边;加班加点的员工,刚刚走下生产线,又回到车间,留在闭环、坚守岗位……车水马龙暂歇,但交易所按时开市,要素市场平稳运行,金融“主动脉”依旧畅通。在这些既普通又不寻常的交易日,每个必须要到场的人,与这座城心手相连,使得连接全国、连通世界的数字“航道”涛声依旧。

  此刻,起而行之,更是战疫!眼下,上海向病毒发起的“总攻”才刚刚开始,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容不得半点疏漏,复杂局面下难免有捉襟见肘、应接不暇之处。既要靠“大白”、志愿者、党员干部拼搏一线,也要靠市民群众包容支持,在这个抢关夺隘的最吃劲阶段,需要更多你我他拿出实际行动,搭把手、出份力,为城市构筑更牢固的“御毒屏障”。

  “有余力的,敲敲门帮助下身边的独居老人”“小毛病不要拨打120,把更多的急救资源让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次次力所能及,一件件出谋划策,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尽早恢复如常的“螺丝钉”,都可以传递坚定而温暖的力量。这一仗,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

  风雨同舟者兴,同舟共济者赢。奔流不息的黄浦江,将见证这难忘的抗疫时刻;见证这座超大城市,在大疫的淬炼和磨砺中成长;见证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城市交出的厚重答卷。

 
管好防疫,也要管好百姓生活
管好防疫,也要管好百姓生活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包括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在内的疫情防控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没日没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便利百姓生活做出了巨大牺牲。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国各地的生产生活一直处于总体平稳有序态势,实属不易。

  各地为保障管控区与封控区内生活必备物资做了大量工作,各地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均表示,完全有能力保障百姓的物资供应,倡导百姓不要哄抢生活必备物资。然而另一方面,在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也出现了百姓购菜、就医受阻等问题。

  记者27日晚间加入了沈阳市一个送菜微信群,此群在几个小时内就增加到300余人,但截至28日晚,因菜店人手不够,短时间内无法安排如此大量的购菜需求,有些购菜需求只能延后。

  记者梳理发现,吉林省长春市、上海市等地近日都一定程度地出现了管控区与封控区内百姓生活受阻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地方出现了老人因不懂网络抢菜而求菜无门的事情。

  管控区不仅要防止疫情扩散,更要管好百姓的生活,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我们相信,在政府与百姓共同努力下,会进一步打通管控区与封控区便利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百姓生活朝着有序化不断前进。”沈阳市民周先生说。  (记者于力、白涌泉)

    新华社沈阳3月29日电

 
用“长牙齿”措施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用“长牙齿”措施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本报评论员吴文诩、丁静


  三月下旬,北方大地基本解冻,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播季节。设立“田长”、引导冬闲田变冬忙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绿色农田……各地在春播中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让每一寸耕地实至名归,让土壤提质量、粮食上产量。

  耕地保护是关系十几亿人吃饭的根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仍没有彻底得到解决,耕地保护仍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不能掉以轻心。

  近年来,从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彰显了国家端牢“中国饭碗”的决心,传递出耕地保护不容有失的强烈信号。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将耕地保护置于最严格的考核当中——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这些“长牙齿”的硬措施指向一个决心:每一寸农田都要实至名归。

  农田不仅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数量的红线绝对不能突破,变通突破也不行。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要提高耕地质量,向质量要产量。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为稳定保障粮食产能进一步夯实基础。

  保耕地离不开严执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问题。当然,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逐步回归到种粮时,也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要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合情、实事求是,逐步稳妥回归。    (实习生:孙晓)

 
减免房租“搭把手” 助企纾困“活起来”
减免房租“搭把手” 助企纾困“活起来”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3月28日,国资委明确要求:央企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央企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持续影响,尤其对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冲击更为明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前两年平均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一些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甚至因经营困难而面临生存危机。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央企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的措施,体现了国家助企纾困的支持力度、深度和温度,是以财政的“减法”来换取企业的“加法”和市场活力“乘法”的有力之举。减免房租,减掉的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增加的是相关主体的经营信心。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始终密切关注着市场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打出了一套套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远的不说,3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按一般计税方式纳税的个体工商户退税近1万亿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4月1日至12月31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上海、山东、深圳多地实施困难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表明了国家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渡过难关的坚强决心。

  共克时艰,仅仅依靠央企的支持远远不够,还需要各市场主体相关方乃至全社会“加减法”并举,齐心协力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脱困。做好“减法”,按照税费负担、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用地用能成本等分类持续推进合理的减免举措,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切实减轻经营成本负担。做好“加法”,从融资担保支持、贷款贴息、延长申报纳税期限等方面,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更多更实的帮扶。当然,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还离不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公众的每一分包容,或许就是这些市场主体坚持下去的底气;公众的每一次责难,或许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只有在全社会凝聚起“搭把手、拉一把”的共识,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才能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坚强地“活下去”“活起来”、活得好,才能实现援企、稳岗、扩就业的目标,才能始终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邱犇)

 
“阿爸多杰”和他的“金滩鸟岛”
“阿爸多杰”和他的“金滩鸟岛”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图为多杰老人和他身后的关秀湿地。  本报记者王浡摄
 
  
 
  
 
  本报记者王浡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曲河畔,流传着一个老人与湿地的感人故事:22年前,多杰老人举家搬来,守护着这片关秀湿地,老人每天都会沿着这片他称之为“金滩鸟岛”的湿地巡护查看。他说,只要还走得动,自己就要一直走下去,守护好中华水塔。
 
  “家园都不美了,日子怎么能好过?”


 
  藏蓝色的旧西装、随身挎着望远镜,见到多杰老人时,他刚结束上午的巡护回到自己的“瞭望站”,见到有生人来,多杰老人腼腆地抿嘴笑笑,伸出满是老茧的手与记者打招呼。
 
  多杰老人今年71岁了,由于常年在外巡护,他的皮肤被晒得又黑又皱,像是牧草下面的黑土地。虽然年纪大了,但他走起路来腰杆直直的,隐约能看出他当民兵连长时的风采。
 
  多杰老人的家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禾茂乡秀恰村,黄河的一级支流泽曲河从村子里流过。
 
  泽曲河沿线湿地众多,星罗棋布,2020年12月25日,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单”。
 
  作为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之一,在多杰家草场中的关秀湿地原来可不是这副水草丰美的模样。
 
  1999年,村里重新对草场进行确权分配。因为这片牧场大多是湿地,“草少,地也少,养活不了多少牛羊,所以谁都不愿承包”。作为村里的老党员,多杰主动要求把这片草场划分给自己,成了这片湿地的主人。
 
  接手这片草场没多久,多杰就见到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场景:非法捕猎者在湿地边肆意捕鱼猎鸟,眼看着一个个生灵在他们手里没有了气息,多杰想起了父亲的那句话:“鸟儿繁衍的地方,是草原的福地,失去它们,草场就会没有灵气。”
 
  从那以后,多杰决定放下牧鞭,成为这片湿地的“守护者”。巡护草山、捡拾垃圾、防止非法捕猎,多杰为了保护这片湿地,几乎天天都在巡护,他的口中经常挂着一句话:“家园都不美了,日子怎么能好过?”
 
  每天天一亮,多杰就提着水壶出门巡护湿地。冬天水少,他要顶着寒风绕着湿地走一圈,“鼻子都快冻掉了”。夏天水多,湿地的主体变成了一片周长近5公里的湖泊,多杰每天都要绕湖步行3周。
 
  “天一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来,家里的活根本指望不上他。那片草场他都围起来不让牛去吃草,自家的牛都在租来的草场里吃草。”多杰长子扎西拉旦说。
 
  巡护不仅是查看,遇到非法捕猎,多杰还会上去劝阻。有人抓鱼,多杰赶过去和他们理论,被打得满嘴是血;有人打鸟,多杰上前制止,被人用水桶打破了脑袋……派出所的民警们心疼多杰老人,每次都叮嘱他要第一时间报警,不要自己上前,可多杰就是心急,“多耽误一分钟,就多消失几条生命。”多杰说,后来黄南州林业部门在湿地旁的山坡上竖起了监控摄像头,遇到非法捕猎,民警们就会第一时间看到,多杰再也不用单枪匹马前去劝阻了。
 
  在老人22年来的精心守护下,关秀湿地的环境越来越好,鸟类数量由原来的100多只,发展到了现在最多时的2000多只。“草多了,鸟也多了,到了夏天,还能看见一些小动物呢。”多杰老人说。
 
  “好朋友们飞来了,我就开心得很”


 
  22年的守护,让多杰老人对湿地里的生灵充满了感情,“就像是一个个好朋友,看见它们,我就从心底里高兴。”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守护湿地,老人自费20多万元在湿地旁的山顶上建起了三间“瞭望站”,四面采光的玻璃房能将湿地全貌尽收眼底。多杰介绍,这三间房子每年夏天可以租出去,不仅能让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观察到湿地里的鸟类,还能不干扰鸟类的正常生活。“这也是我的‘值班室’,每天都来这坐一坐,看看我的老朋友们怎么样。”多杰说。
 
  “那是‘花脖子’,远处那只是‘红嘴尖’,湖边的那只是‘黑头鸟’。”长期和鸟类相处,识字不多的多杰老人有了一套自己的命名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能叫上名字的鸟类就有80多种。“有专家来数过,说我的‘金滩鸟岛’里有180多种鸟类呢!”提起他的老朋友,老人的眼里闪着光。
 
  多杰老人几乎每年都会救助几只受伤的鸟,去年是一只百灵鸟,前年是一只黑颈鹤。“当时那只‘拉当(意为大体型的鸟,指黑颈鹤)’掉在岸边,我赶紧冲过去,帮它包扎了腿伤,它一瘸一拐地飞走了。”提到救助过的鸟类,多杰老人如数家珍,“鸟儿们都念着情呢,每次飞过来都会冲我打招呼。”
 
  多杰老人说,每到夏天,草原正绿的时候,成群的鸟儿就会来到这片湿地。绿绿的草原,清澈的湖泊,或飞或游的鸟群,“想想就觉得好高兴。”
 
  听说了多杰老人的事迹,尖扎县自然资源局帮他解决了垃圾桶、棉服等设施装备,局长还专门送给他一个望远镜,好让他更方便地观鸟。从此,多杰老人的脖子上就多了一个“宝贝”。
 
  “冬天鸟少,我的好朋友们都飞走了,听不见鸟叫,心里还挺难受的。”多杰老人用望远镜看了看湖面,自言自语道,“春天已经到了,湖面快解冻了吧。”
 
  “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22年,湿地变得越来越美,多杰老人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但他依旧充满了干劲,他心里盘算着,从现在起,要用手机拍下湿地每年的变化,还要学习鸟类的知识,掌握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多杰老人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坚持巡护,还给村民们宣传环保思想和环保政策,给游客讲述环保故事,让更多的人树立保护生态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多杰的影响,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他们都亲切地称多杰为“阿爸多杰”(意思是尊敬的长辈)。
 
  问及困难,多杰指了指自己胸前的党徽,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能走,我就要把湿地保护好。”
 
  “以前觉得不理解,现在我觉得父亲做的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受到父亲的影响,扎西拉旦也参与到湿地巡护工作中,捡垃圾、巡护湿地、救助鸟类,扎西拉旦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了湿地新的“守护者”。
 
  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牧民加入生态保护的队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水塔正变得越来越美丽。
 
  “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才会越来越好。”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变好,泽曲河畔的牧民们也都吃上了“生态饭”,合作社办得红红火火,牧家乐开得有声有色,“家里的收入比原来多了好几倍。”村民华旦说。
 
  春天的脚步慢慢临近,关秀湿地也在慢慢解冻,多杰老人脱下厚厚的棉衣,挎着望远镜站在“瞭望站”边眺望远方,“天气热起来了,我的好朋友们就要来了。”
 
“江豚卫士”:一位生态摄影家的十年坚守
“江豚卫士”:一位生态摄影家的十年坚守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南昌3月28日电(记者程迪)余会功的艺术圈朋友们都知道,这位67岁的业余摄影家有着与众不同的退休生活。

  寒冷的冬日,余会功的朋友们都在温暖舒适的房间里作画,他却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摄影:他会将患有青光眼的右眼闭上,然后艰难地用左眼透过相机取景器拍照。为了拍好长江江豚的照片,他会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冰冷的湖水中连续站立几个小时。

  十年前,江豚摄影成了余会功的爱好。那时,连续三个月里,他每天都会从江西南昌的家中驱车180公里去拍摄江豚。他小时候经常见到这种被当地人称作“江猪”的可爱生物,但数十年后再次相遇时,它们已濒临灭绝。

  十年过去了,余会功仍热情不减。他的作品曾刊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使》杂志上。

  2018年,长江江豚的数量减至仅一千余头。通过摄影,余会功希望能够增进公众保护江豚的意识。他说:“生态摄影一开始只是个人爱好,但它让我发现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决心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近半数的长江江豚栖居在鄱阳湖。作为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会长,余会功每年有八个月的时间都在鄱阳湖进行摄影和巡护。通过镜头,他不仅记录了这十年间江豚栖息地的变化,还见证了中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做出的努力。

  余会功一直留存的一张照片:一头江豚正从水中跃出,照片的前景却是一排严密的拦河网。余会功回忆说:“如果水平面降低,困在里面的江豚就会死掉。在2014年,这样的拦河网到处都是。”

  2017年,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正式成立。在那之前,余会功和朋友们组建了“江豚卫士”巡护队。他们自费进湖巡护,阻止并曝光非法拦河捕鱼和电打鱼行为。

  2018年,余会功听到鼓励渔民“洗脚上岸”的传闻。作为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成员,他走访20余户渔民,获取他们的诉求。“根据走访调查,我起草了一份全国两会的提案,列出了渔民需要的帮扶明细。”余会功骄傲地说。

  2020年1月,长江重点水域开始施行“十年禁渔”计划,23.1万名退捕渔民得到了充分的政策保障。余会功欣慰地说:“我对渔民的承诺、对江豚的期望,大都实现了。许多渔民纷纷加入巡护队,也成为了‘江豚卫士’。”

  长江禁渔的两年多来,赣江流域南昌段出现了30余头江豚的身影,其中大多是母子豚。亲眼见证这一罕见现象,余会功很是激动:“我已经好多年没在城市水域看到这么多江豚,说明它们的数量正在增加。”

  2021年,长江江豚被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保护情况好转,余会功仍坚守在守护江豚的战线上。鄱阳湖上,不见了拦河网和渔船的踪影,江豚从清澈的湖水中跃出,复而下沉觅食,余会功用相机记录下这些喜人瞬间。

  在湖区,他依旧会去湖中巡护,不过现在的工作变成了打捞废弃的渔网、巡查有无江豚搁浅。有时候,他也会去看望渔民朋友们,将垃圾桶作为礼物,督促他们正确丢弃塑料垃圾。

  在城市,他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学校的客座讲师,他会向孩子们介绍“微笑天使”江豚,讲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摄影依然是余会功的爱好,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自从几年前患上青光眼,右眼视力一直在下降。现在,他习惯使用左眼拍照,继续做着热爱的事。

  然而,余会功还有一张“梦中照片”要拍。他希望,随着环境持续改善、鱼群数量增多,江豚会往赣江上游前进,直至游到南昌的地标——滕王阁。

  “江豚跃出水面,与滕王阁同框。那场景一定很壮观!”余会功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实习生:韦佳玥 徐昌昊)

 
“疫”中开启无人售货,生意比平日还好,顾客无一人逃单 这家小超市见证“我们彼此需要彼此信任”
“疫”中开启无人售货,生意比平日还好,顾客无一人逃单
这家小超市见证“我们彼此需要彼此信任”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王默玲


  “我们超市的名字叫众缘,这下真与众人结了缘。”

  在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一个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园区内,有一家名叫“众缘”的生活小超市。六十多平方米,几排货架,零食百货、米面油粮,再普通不过的一家夫妻店。日前,因为一则“老板被隔离在家,店铺开启无人售货”的短视频,这家小店受到颇多关注。

  “你觉得为什么这么多人给你们点赞?”面对提问,超市老板娘景女士略微思考后说道:“大概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暖意吧。”

  时间回到3月25日的晚上,接到自己所居住的楼栋要被封控的消息,景女士与丈夫犯了难:作为园区内唯一一家小超市,关了之后会给大家带来不便,而在去年曾有过封控经历的夫妻俩,也深知关店之后会面临的损失。

  “能不能有个两全的方法?”景女士与丈夫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门敞开、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自助结账。“超市虽然不大,却也铺了20多万元的货在里面,我们愿意一试。”景女士一再表示他们坚持开店并非出于“什么伟大或高尚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在一个闭环管理的园区内,居民的生活需要我们,而我们的生计也需要他们。我们彼此需要。”

  26日是这家小超市“无人”经营的第一天,防疫人员帮助他们依次打开门、灯和收银机器后,景女士和丈夫就一直坐在家里关注着手机里的监控画面。小超市灯火通明,但柜台后空空荡荡,独留一个安装在柜台后的监控探头不时发出转动方向的机械声……面对这样一幅略显“诡异”的超市画风,景女士笑着说,第一天确实让不少顾客“踌躇不前”,“还记得第一位顾客来到店里,东张西望后在店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来,我们通过远程监控喊了一嗓子,想告诉他自助结账就好,结果把他吓得一愣。”

  但很快,园区内的顾客就适应了这个小超市“现场无人、远程服务”的新模式。“老板,挂面在哪儿?”“这扫码收银的机器怎么用?”“我们付款码应该对准哪儿?”……指点拿货区域、培训收银流程,景女士笑言,一人一次的“远程教学”有点“费嗓子”,不过“嗓子疼”还是有回报的,“无人售货”这几天的生意比平日里还好了一两成。

  有意思的是,这对“心大”的夫妻还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心细”的顾客。胡明因为工作、居住都在园区,自然成了众缘生活超市的常客。26日,超市“无人售货”的第一天,胡明到店后发现,虽然大家很自觉地自助购物结账,但是超市里不少货品因为被来来去去的顾客挑选过,摆放得没有以前齐整了,胡明忍不住就过去把货品理理清爽。一转头,他又发现有年龄比较大的顾客,因为不太会使用机器半天没有结算成功,但身后已经站了好几位排队结算的人了,“特殊时期大家还是要减少聚集,我又忍不住过去帮大家快速结账。”胡明说。

  自嘲有些“强迫症”“爱操心”的胡明当天下班后,注意到超市没有人关门,远程沟通后,景女士一家很放心地把超市钥匙托付给了他。于是,连日来,除了早十点、晚九点胡明帮忙开关店门以外,他上午、中午、下午只要一有时间总会顺道来超市里看看,给卖空的商品补货、给凌乱的货架规整……

  但当记者以为他与景女士一家早就相熟的时候,胡明却说:“还真不熟,在此之前我跟他们夫妇也就在买东西的时候说过几句话。”记者追问:“那你为什么这么认真负责?”胡明说:“他们把关乎一家生计的钥匙都交给了我,既然那么信任我,我就一定要把事情办好了才行。”

  一个愿意托付信任的店家,一位值得信任的常客,一群没有辜负信任的顾客。“这几天来,真的一个逃单的人都没有,甚至有时候通过监控能看到,我们那扇有点坏了的冰柜门,总有顾客会细心地观察到并帮我们关好。”景女士说。

  一座战“疫”中的城市,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没有一个人可以活成孤岛,一家小小的超市,让人看到了需要和被需要的紧密关系,看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坚不可摧。景女士感慨道:“我们彼此需要、彼此信任,疫情之中我们都是可以互相依靠和取暖的人。”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动工将再现“三星伴月”景观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动工 将再现“三星伴月”景观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成都3月29日电(记者童芳、冯家顺)29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在四川广汉市开工,新馆将再现“三星伴月”景观。三星堆博物馆以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力争成为中国文旅新地标。
 
  据了解,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位于三星堆博物馆园区内,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是现有场馆建筑面积的5倍。新馆除了展示三星堆1、2号“祭祀坑”文物外,还将展示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计秉承“馆园结合”的理念,统筹考虑与遗址公园、现有展馆的关系,将新馆和游客中心一体化设计。主体建筑的三个单元体朝向三星堆遗址区、老馆及公园区,形成“博物馆”与“遗址区”之间的时空对话。
 
  “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国家文化标识。”广汉市委副书记、三星堆遗址管委会主任王居中说。
 
  整个项目分为主体工程和展陈工程两个部分,总投资14.33亿元。主体工程计划一年内完成;展陈策划设计同步启动,展陈工程预计于2023年10月完成。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和设计任务。施工方将利用智慧工地系统,保证工程建设安全、绿色、高效。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三星堆博物馆项目负责人李文博介绍,根据现有的方案,整个博物馆将由三个起伏相连、相互堆叠的圆弧形建筑构成,立面墙体与二号馆外墙相连环抱一方水潭,形成“三星伴月”之景。
 
浙江立法明确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
浙江立法明确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杭州3月29日电(记者马剑)记者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修订的《浙江省禁毒条例》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考试范围。

  3月18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浙江省禁毒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田梦海介绍,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危害的能力,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针对青少年群体,条例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对禁毒宣传教育作了规定。

  据悉,早在2015年,浙江就明确要求将禁毒预防教育知识纳入相关考纲与考题,不少地方已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这次条例修订将这一做法通过立法予以确认,将有力推动浙江省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田梦海说。

  针对上述规定是否会与当前推行的“双减”政策相冲突这一问题,田梦海表示,从目前的操作来看,禁毒知识的考察不设定硬性的分值量化要求,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中考试卷中设计考题,与相关知识的考察相结合。对于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来说,考试不是目的,关键是让青少年能够真切了解毒品的特性以及危害,时刻保持警惕,远离毒品。

 
云南雨崩村:徒步热潮中的藏族村落
云南雨崩村:徒步热潮中的藏族村落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雪山、草地、经幡、“日照金山”——这些陪伴追格26年的家乡图景逐渐被世人知晓,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来到这个隐藏在中国西南深山中的藏族村落。

  追格的村子名为“雨崩村”,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雨崩村由上村和下村两个村小组组成,隶属于西当村,一个在山腰,一个在山脚,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

  对于许多人来说,雨崩村便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模样。

  到达雨崩村并非易事,光是进村就需要在蜿蜒的盘山土路上行走5到8个小时。长久以来,雨崩村村民以种植青稞和小麦、畜牧为生。

  近年来,各地徒步爱好者陆续来到雨崩村,体验在雪山下、森林中漫步的乐趣,这也让当地政府和村民看到了发展机会。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客栈、超市、餐馆,供徒步客租用的登山杖、便携氧气瓶随处可见。

  2018年,德钦县云岭乡冰湖探险有限公司成立,开发雨崩村的徒步产业,也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目前,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公司经营的越野车进村和出村,时间也缩短至40分钟左右。

  追格是公司的越野车售票员。“现在我们公司有30人左右,我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不用背井离乡工作,在这里还可以陪伴家人。”这位藏族女子说。

  每天,各地游客来到雨崩下村的售票窗口向追格购买出村的越野车票,也有人前来了解公司提供的骑骡前往“神瀑”“冰湖”景区的服务。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藏族群众前往‘神瀑’转山祈福。从雨崩下村到神瀑往返大概12公里,徒步要六个小时左右,是雨崩最初级的徒步路线。”追格介绍,游客既能选择徒步,也可选择骑骡,村子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号码,每来一位想骑骡的游客,公司会按号码分配给村民,请他们牵来家里的骡子。

  根据目的地距离,骑骡收费在300元至500元之间有所浮动,公司负责联系村民,游客支付的费用全部付给村民。“这对于村民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她说。

  徒步热潮下,雨崩村的面貌改变了。从单晚房价千元的酒店房间到几十元的青旅床位,游客们的住宿选择十分多元。西当村党支部书记甲格吉层介绍道,雨崩上村与下村共有52户189人,全村共计53家客栈,目前,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生产经营和房屋出租。

  村民和游客也在悉心维护雪山下的这片“净土”。“村民每周都会进行垃圾清扫,也有专门的保洁员对景区垃圾进行清理及回收。”甲格吉层说。

  随意走进一家餐馆,都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徒步客临时“拼桌”、交流徒步经验。

  来自昆明市的陈先生说:“在雨崩村,既有成熟的徒步路线,也有原始的自然景观,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藏文化,探索小众目的地的同时还能强身健体,这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徒步地。”

     (记者赵家淞)新华社昆明电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兄弟庆生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兄弟庆生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3月29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爷爷好,祝您生日快乐!”“谢谢,我一切都好,你们放心!”3月28日,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宝86岁生日,与他视频连线的另一端,是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的工作人员。两周前,他的哥哥、88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庭禄也以同样的方式简单庆生。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马庭宝、马庭禄和祖母、伯父、父母、舅公、二姑爹一起逃进难民区避难。兄弟二人亲眼看见父亲马玉泉、舅公温志学、二姑爹杨守林和许多人一起,被闯进难民区的日军用绳子捆绑着押上卡车,从此再无音讯。

  劫后余生的这对亲兄弟都很珍惜得来不易的平静生活。马庭宝说:“历史的伤痛永远在,但为了已经离去的亲人,我们要替他们更好地过好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幸存者庆生是惯例,疫情期间的特殊生日,我们订购了鲜花、生日蛋糕等,并送上‘云祝福’,是希望让他们知道,很多人都在牵挂着他们。”援助协会工作人员李雪晴说。

  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数量定格在“58”。今年以来,已有3位幸存者离世。南京近期发生疫情,援助协会工作人员多次打电话问候在世幸存者,逐一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汇总制作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健康登记表,以便后期跟踪关怀。

  “我们希望能让幸存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纪念馆对他们的关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人说,祝愿老人家们身体健康,也希望大家更加珍视每一个和平的日子。

 
湖北公安厅:“六治强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
湖北公安厅:“六治强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田中全


  实施“头雁行动”,强化基层治理的党建引领;实施“组网行动”,提供乡村法治保障;依托“十德行动”,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作为湖北省直单位帮扶乡村振兴的牵头部门,湖北省公安厅日前制定《省直单位帮扶驻村 “六治强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围绕“六治强基”乡村治理体系,通过头雁行动、利民行动、组网行动、十德行动、码上行动、赋能行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气象。

  方案提出,实施“头雁行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组建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乡贤文化促进会“五会组织”;深化道德评议、乡贤议事“双评议”活动,开展高额彩礼、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忤逆不孝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为带动全村“法治”水平整体跃升,方案提出,实施“组网行动”,强化法治保障,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同时,强化治安管控,由驻村辅警抓实“找堵防”,加强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确保“苗头能发现、矛盾不升级、隐患能清零”。

  方案倡导德治滋养法治,通过“十德行动”(以创育德、以文化德、以规立德、以榜亮德、以贤引德、以评促德、以信树德、以教评德、以奖增德、以善扬德),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探索打造“智慧村庄”管理服务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查询相关惠民政策及个人补贴补偿信息,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即时化、精准化水平。

  为巩固脱贫成果,“赋能行动”强化志治激励,抓好易致贫、易返贫户监测,对特困重点家庭,分组结对包保,“一户一案”帮扶,确保不致贫、不返贫。围绕“家有一业,村有一品”,带动群众增产增收和村集体创收。

  春意正当时,不负好时光。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湖北正通过“六治强基”工程,夯实基层之基。

 
云南公安机关: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0条
云南公安机关: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措施20条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昆明3月29日电(记者王研、王明玉)记者29日在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公安厅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条便民利企措施,包括建立对企业“无事不扰”机制、首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

  云南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郭品介绍,去年以来,云南公安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多项努力,如开展4轮经济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运用“12123”APP等途径减少企业群众提供材料1280万余份、开通“网上户籍室”为23万余名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等。

  为给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公安动力,云南公安机关从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和监管机制四方面,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

  记者注意到,措施中包括对企业建立“无事不扰”机制,科学合理安排对企业的安全检查频度,从源头上减少反复检查、交叉检查等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帮助协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指导企业加强自身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设,走访摸排整改企业内部安全隐患;建立对企业首次轻微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未安装技防系统等违规情形,企业没有主观故意、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且具备整改条件的,采取提醒督促等方式,依法免予处罚。

  此外,聚焦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措施中提到,云南公安机关为企业经营者和集体用工开通居民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办证时限为7个工作日;今年还计划为新办企业免费发放40万枚电子印章,将公章刻制备案时间压至半个工作日。

 
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
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29日,“长江三峡1”号游轮行驶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水域(无人机照片)。当日,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港码头举行首航仪式,正式投入到三峡旅游线路运营。“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船长100米,总宽16.3米,型深4米,乘客定额1300人,配备7500千瓦时船用动力电池。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俄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在土耳其结束 俄将大幅减少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军事活动乌谈判代表说俄方在谈判中采取了建设性行动
俄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在土耳其结束
俄将大幅减少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军事活动
乌谈判代表说俄方在谈判中采取了建设性行动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举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谈判持续大约3小时。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29日表示,俄方决定大幅减少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活动。
 
  ——俄乌29日举行新一轮面对面谈判。据土耳其国家电视台报道,乌克兰谈判代表、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说,俄代表团在29日的谈判中采取了建设性行动,乌克兰将在两周内继续与俄方进行谈判。俄媒体援引俄谈判代表团团长、总统助理梅金斯基的话报道说,29日的谈判具有建设性。俄方收到了乌方提出的相关建议,俄方会就这些建议进行研究、汇报给俄总统普京并给予答复。
 
  ——参加俄乌新一轮谈判的俄国防部副部长福明29日在伊斯坦布尔对媒体说,有关准备乌克兰中立和无核地位的协议以及向乌提供安全保障的谈判正在付诸实践,考虑到今天谈判中讨论的原则,为增加互信并为进一步谈判和实现最终目标创造必要条件,俄国防部决定大幅减少在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活动。
 
  ——乌克兰谈判代表、乌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29日在伊斯坦布尔结束与俄方代表团谈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已提议签署一份新的国际安全保障协定,该协定将包含一项类似于北约宪章第五条的条款。阿拉哈米亚表示,关于乌克兰新安全保障机制,乌方坚持认为这应当是一份由所有安全担保国签署、批准的国际协定。“我们希望它(安全保障协定)成为为乌克兰提供具体安全保障的有效国际机制。”
 
  ——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援引乌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29日在新闻通报会上的说法报道称,乌俄谈判目前正围绕有关乌克兰国际安全保障和停火的问题进行密集磋商。只有双方在国际安全保障这一问题上达成协定,才有可能尽快结束战争。波多利亚克说,作为国际安全保障协定的单独条款,乌方提议乌俄保持现有立场15年不变,以便双方就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同时,在这15年间,在谈判进行过程中,乌俄将不使用任何军事或武装力量来解决克里米亚问题。
 
 
外交部: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才是化解乌克兰危机最现实可行的方式
外交部: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才是化解乌克兰危机最现实可行的方式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董雪、伍岳)针对欧洲政策中心、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卡内基欧洲中心等智库近日发表文章对乌克兰危机进行反思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表示,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重建和平而努力。

  汪文斌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日益蔓延外溢,欧洲战略界出现一些理性思考的声音。比如,有的指出,制裁不是结束战争、构建欧洲安全秩序的出路。要想战争以和解方式结束,诉诸外交手段才是正道。面对俄罗斯这个搬不走的邻居,管理与俄关系是欧盟当前必须应对的首要挑战。欧洲安全规则应由欧洲人主导制定,不可能将俄排斥在外。欧盟领导人应当真正聆听并认真对待俄关切和诉求。还有的指出,要解决乌克兰问题就必须关注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利益。要解决当前的危机,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应该从实际出发,重视合理的安全关切。

  他说,中方始终主张,对话谈判才是化解危机最现实可行的方式,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才可能实现欧洲和世界的长治久安。不断扩大战争、无限升级制裁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让世界付出更大代价。

  汪文斌表示,当前形势下,各方应积极鼓励、支持俄乌谈下去,谈出结果,谈出和平。要摒弃非黑即白的情绪化做法,理性审视乌克兰危机的深层次根源。要避免鱼死网破的极端化做法,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创造有利条件。要防止点火浇油的渔利式做法,让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战胜个别国家的私利。

  “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重建和平而努力。”他说。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在乌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在乌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联合国3月28日电(记者尚绪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8日呼吁有关方在乌克兰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

  古特雷斯当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持续一个月的冲突已导致数千人死亡,1000万人流离失所,关键基础设施遭到系统性破坏,全球范围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他呼吁在乌克兰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以便政治谈判取得进展,达成基于《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和平协议。

  古特雷斯说,他已要求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格里菲思立即与有关方探讨在乌克兰达成人道主义停火协议的可能性和相关安排。他同时呼吁冲突方、国际社会与联合国一道努力实现和平。

 
今起在安徽屯溪举行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期间 将召开阿富汗问题“中美俄+”磋商机制会议
今起在安徽屯溪举行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期间
将召开阿富汗问题“中美俄+”磋商机制会议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伍岳、董雪)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表示,经各方协商,在3月30日至31日安徽屯溪举行的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期间,将召开阿富汗问题“中美俄+”磋商机制会议。

  汪文斌在当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说,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将主持会议,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三国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将出席。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集体会见各方与会代表。

  汪文斌说,中美俄巴都是在阿富汗问题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方期待通过这次会议,与第三次阿邻国外长会形成积极呼应,进一步凝聚各方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识,推动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大对阿富汗和平重建的支持,帮助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

 
美国天价军费预算穷兵黩武祸乱世界
美国天价军费预算穷兵黩武祸乱世界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美国白宫28日向国会递交2023财年联邦政府预算申请,其中国防预算申请一项合计高达8133亿美元,被总统拜登称为史上美国对“国家安全最大投资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表面上看,美国提高军费预算与俄乌冲突、通货膨胀等因素相关,但究其根源在于美国好战习性以及过时的冷战思维。美国为维护霸权穷兵黩武,不仅祸乱世界,也将自己推向危险深渊。

天价军费


  拜登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国防预算申请总价值8133亿美元,其中7730亿美元划拨给国防部,403亿美元计划用于原子能防务活动以及其他防务相关活动。与2022财年比,划拨给国防部的新财年预算申请增加307亿美元,增幅约4%。

  白宫递交的预算计划虽然通常不会是国会表决通过的最终版本,但内容上能够反映出白宫未来一年执政重点和目标。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说,要有资金确保美军是世界上装备和训练最好的军队。他还呼吁继续对乌克兰提供支持,满足其经济、人道主义和安全需要。

  进入21世纪,美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后在2011年生效的《预算控制法》限制下有所回落,近些年再次进入增长轨道。美国智库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威廉·哈通表示,华盛顿军事鹰派们一心想要增加美国军费,正好把俄乌冲突当作借口。前不久,美国国会参众两院40名共和党议员联名致信拜登,呼吁军费开支增长5%,理由是美国现在通胀严重,同时欧洲安全形势紧张。

  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法学教授丹尼尔·科瓦利克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冷战结束后,美国军费开支依旧不加收敛,四处搞破坏,却长期拿不出钱修桥铺路改善国内基础设施、解决民生问题,可见美国政府并不是自己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

谋利战争


  美国军费开支相当一部分被用于支持本国海外军事行动。二战结束后,美国参与或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主要战争,还通过扶植代理人、提供武器弹药等方式介入一系列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人道主义灾难,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战乱中,重建遥遥无期。

  美国穷兵黩武,军费居高不下,很大程度是由军方、军火商及政客捆绑形成的“军工复合体”在背后作祟。美国一些智库和媒体也经常同“军工复合体”一唱一和、同流合污,来塑造战争叙事、煽动并引导舆论。

  早在1961年,美国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在卸任演讲中就曾敲响警钟,提醒不要让“军工复合体”获得不该有的影响力。然而几十年过去,美国“军工复合体”非但没有受到制约,反而深度渗透到外交和国家安全决策中,成为盘根错节的庞大利益集团,军火商大发战争财,政客攫取政治资本,一些“吃战争饭”的学者、记者更是“名利双收”。

  科瓦利克指出,美国军火商通过战争赚得盆满钵满。俄乌冲突期间,美国向乌克兰以及周边一些国家输送大量武器,却没有积极推动和谈,这是因为只要冲突继续,美国军火就不愁没有买家,战争持续时间越长,军火商获利就越多。

维护霸权


  纵观历史,美国通过战争实现独立、扩张版图、确立国际地位、提升影响力等目标。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可美国并不满足,不断寻求维护和巩固霸权,痴迷于扩大军事存在、提升武力,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在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库兹尼克看来,战争是美国全球议程的一部分,美国通过战争维护霸权,没有敌人就创造敌人。

  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在海外8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50个军事基地,几乎是美国驻外使领馆和使团数量的3倍,每年运行成本或高达550亿美元。自2001年开始,这些海外军事基地支持美国在至少25个国家发动战争或军事行动。美国对外战争史研究学者戴维·瓦因等研究人员认为,海外军事基地的存在降低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难度,成为地缘政治紧张的一大源头。

  与此同时,美国在军事能力上追求保持与同时期对手的“绝对优势”,在武器装备研发上几乎“烧钱”不眨眼。最新军费预算申请中,采购研发计划支出高达2760亿美元,创五角大楼历史新高。

  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亚当·史密斯曾严厉批评五角大楼过去20年的采购流程,称之为“一场彻底的灾难”。史密斯曾表示,美国一直寻求军事压倒性优势不可能也不可取,这容易释放错误信号,让美国陷入新的冷战。

     (记者孙丁、熊茂伶、邓仙来)

     新华社华盛顿3月28日电

 
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凸显经济前景隐忧
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凸显经济前景隐忧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记者刘亚南


  今年以来,在美国通胀不断走高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推动下,美国国债收益率整体走高。由于中短期国债收益率涨幅明显高于长期国债收益率涨幅,美国多个长短期国债收益率28日出现倒挂,凸显市场对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甚至衰退的担忧。

  28日,美国5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于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006年以来的首次。当天,美国3年期和5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均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

  一般来说,为补偿投资者在较长时间持有债券所面临的风险,国债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短期国债收益率的反常现象被称为收益率曲线倒挂,通常被视为经济可能步入衰退的预警信号,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在美国经济衰退前。

  瑞银集团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马克·黑费尔表示,今年以来,在有迹象显示美联储将进一步快速加息之后,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表明固定收益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或发生经济衰退的担忧增加。市场目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加息约240个基点,这种加息节奏将是1994年以来最快的。

  不过,最受市场关注的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尚未出现倒挂。数据显示,28日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34%和2.465%,两者仍然相差12.5个基点。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公司分析师表示,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不断缩小,意味着市场对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担忧在加剧。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表示,近期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反映了美国出现衰退的风险,市场似乎不赞同美联储在3月份议息会议上所持美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的观点。近期美联储变得更为“鹰派”,或加剧中期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

  美联储3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官员对2022年和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分别为2.8%和2.2%,显著低于去年5.7%的增幅。

  也有一些机构仍然对美国经济前景保持相对乐观,认为现在预计会出现经济衰退还为时尚早。

  市场研究机构“数据跋涉”研究公司共同创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表示,2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然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表明市场认为美联储不会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并引发经济衰退。

  摩根大通全球财富管理板块高级市场经济学家斯蒂芬妮·罗思说,短期与长期国债收益率倒挂不意味着经济衰退即将到来,它只是反映了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目前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已高于历史平均概率。

  美国银行证券公司技术研究策略师斯蒂芬·萨特迈耶表示,投资者不应在加息周期开始时担忧经济衰退风险,应该担忧的是加息周期末尾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在过去15个加息周期中,经济衰退在11个加息周期结束时或结束前出现。

     新华社纽约3月28日电

 
在这里,“看病不用去北京,北京名医来看你” “常春藤医生”创新模式帮带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使“大病不出县”成为现实
在这里,“看病不用去北京,北京名医来看你”
“常春藤医生”创新模式帮带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使“大病不出县”成为现实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调查观察
 
 
 
  ▲来自北京的消化内科专家指导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的医生进行无痛胃肠镜下检查及治疗。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张洪河、魏婧宇、哈丽娜


  从北京出发,向西北340多公里,就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这条漫长的上班路,贾喆等“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简称“常春藤联盟”)的专家们几乎每周要往返一次。

  贾喆,曾经是北京知名三甲医院的护士长,如今成了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的副院长。

  作为一所“年过花甲”的基层老医院,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曾有过辉煌,也曾跟不上时代步伐。而贾喆等“常春藤联盟”专家的到来,使这所甲子老医院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规范诊疗流程、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区域医疗服务一体化……一系列变化正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悄然发生,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不同程度提升着这所县(区)级医院的诊疗能力,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甲子老医院迎新生:“医院和我们越来越好!”


  早上不到8点就有患者前来排队看病,回想起刚到医院时,早上9点多还有医护人员没有到岗、一天都接诊不了几名患者,贾喆很是感慨:“现在不论是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还是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变化的开端就在2020年6月“常春藤联盟”的入驻。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是一家始建于1960年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由于多方因素,近年来医院发展落后于时代步伐,逐渐暴露出基层医院常见的人才流失、技术落后、诊疗能力下降等问题,发展陷入瓶颈。

  为了帮助医院摆脱困境,集宁区人民政府开始寻找专业团队进行帮带合作。但是联系了一些大医院、医生集团、专家团队后发现,要么合作成本高,要么模式不适合,直到接触了“常春藤联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对象、对路的帮带模式。

  “常春藤联盟”是由一群北京各大医院专家级医生联合发起的公益社团。2020年6月8日,“常春藤联盟”与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正式启动共建共管的合作模式,联盟派出专家担任医院的院长和副院长,帮助医院进行系统性改革,同时通过联盟专家出诊和医院医护进修“双向交流”的方式,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而医院的属性、产权制度、人员身份、拨款渠道都没有发生改变,保证了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地位。

  作为“常春藤联盟”主席,贾喆在合作启动后两个月,就走马上任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副院长,而院长则由联盟副主席、医院管理专家王学生担任。王学生曾工作过的黑龙江宝泉岭中心医院,在联盟的帮带下,从一家学科力量薄弱的三级乙等医院,成为一家能使周边20万多名群众90%大病不出县就能得到有效治疗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在联盟精心筹备下,王学生带领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踏上了改革之路。

  “刚接手医院时,我们调研发现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诊疗流程不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没动力。”贾喆说。从顽疾入手,医院改革落下了“三板斧”。

  “改革是从规范化开始的。”王学生说,首先为医院整章建制,2个月内起草制定了60项规章制度,到现在一共新出台100多项规章制度,小到勤俭办院,会议室不摆名牌矿泉水,大到科主任负责制、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由乱到治。

  对于诊疗流程的规范化,也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王学生刚到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时,发现没有晨起交接班和对重症病人的床头交接班,也没有三级医生查房。王学生带领医护人员规范诊疗流程,还经常凌晨三四点进行突击检查,一步步消灭诊疗盲区。

  医院之前分科不细,只分了内科和外科,没有再根据病种进行二级分科,患者稍有疑难杂症就不知道该怎么办。随着诊疗流程规范化、医护人员通过培训诊疗水平不断提升,相继细分出了心内科、消化内科、老年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等。

  正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73岁患者董风梅,一个多月前确诊肝硬化。“以前看病谁不着急着去北京?为啥呀?因为北京有大医生。”董风梅说,“现在三医院也有北京专家定期出诊,在家门口能得到和北京差不多的治疗。”

  而医院最大的变化来自医护人员。以前医护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有医生因为怕麻烦而推诿病人。“第三医院的人现在精气神都变了,变得有朝气了!”如今,凡是对第三医院熟悉的人都点赞。

  王学生还记得,改革初期进行公开竞聘时,院内氛围死气沉沉,17个护士长中有7个说不干了,因为不知道除了当护士长还能干啥,工作毫无动力。而推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医护人员不唯资历唯能力、不唯文凭唯水平,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谈起医院的变化,贾喆滔滔不绝:“以前上午八九点还有医护人员没来上班,现在早晨7点45分交接班,大家基本7点半之前都到齐了,工作劲头都特别足。”

  一组数字,展现了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改革后的新气象:2021年,医院完成门急诊工作量222874人次,同比增长149.38%;收治住院病人9953人次,同比增长40.22%……医院的职工都说:“医院和我们都在越来越好。”

  医护人员感触颇深:“在这里收获更多荣誉感”


  在“常春藤联盟”的帮带下,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联盟刚接管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时,当地群众有的说:“这个医院看不好病,千万不能去!”还有的群众压根不知道第三医院在哪。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医院在当地群众中的口碑“由负转正”,来看病就医的患者日渐增多,令患者感到信赖的,除了有定期出诊的北京知名专家,还有医术不断进步的“本土专家”。

  对医院变化感触最深的是医护人员。去年9月完成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期一年的进修后,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德峰感觉自己“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医院有分科意向后,通过“常春藤联盟”牵线搭桥,选派了一批年轻的内科医生前往北京进修学习,李德峰就是其中之一。“我之前看CT片子,有明显病变才能看出来,轻微的病变看不出来。进修时天天跟着专家看片子,现在更能看出门道了,气胸、炎症、结核、肺栓塞都能看出来。”

  诊疗技术的提升,使李德峰在工作中更加自信。“以前遇到疑似肿瘤的患者,说不出来下一步要查什么,只能建议患者再去大医院看看,但是现在能给出具体的检查建议,能明确给患者进行指导。”

  消毒供应中心副护士长孙艳婷在阜外医院心内急危重症科进修了一年,不仅护理技术精进,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外出学习使我从思想到技术都有了转变,护理工作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从北京回来后,孙艳婷一有空就会听视频课进行自学,临床护理观察工作越来越细致。

  有一次,一名中年心绞痛患者到医院输液,孙艳婷为这名患者换液体的时候,发现她脸颊通红,就关切地问:“您感觉哪里不舒服吗?感觉很热吗?”患者说自己没觉得热,就是有点头疼。孙艳婷又观察了一会,发现患者脸颊依旧通红,头疼的症状并没有缓解,赶忙为她测量生命体征,并叫来医生进行检查。

  经检查,这名患者输液的药物中有一种扩充血管的药物,患者对这个药不耐受,所以身体感觉不适。找到原因后,孙艳婷调慢输液速度,让患者逐渐耐受,不适症状也就慢慢消失。孙艳婷说:“我现在会主动了解各类药物的药性,看到患者出现情况能及时做出判断,其实护理工作就是要抓好点点滴滴的细节。”

  现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每年都会选派一批医护人员前往“常春藤联盟”专家所在医院和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这得益于2020年8月“常春藤联盟”启动的常春藤星火计划。该计划旨在为市级、县级不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发展,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一支高水平医疗技术团队。

  “年轻医生有了很多外出学习、夯实基础的机会。”心内科主治医师张海滨说。张海滨在医院工作已经15年了,之前一直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常春藤联盟’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为我们外出学习提供了机会,而且专家们还到医院出诊、参与我们的科室建设,又为我们就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正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张生荣,几年前几乎每年都要去北京看病,一来一回费时又费钱。“如今在家门口就有阜外医院进修回来的医生,不用再跑北京看病了。”张生荣说。

  张生荣是听妹夫介绍来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就医的,之前其妹夫在心血管内科住院,跟他说治疗效果特别好。“那时我还不太信,三医院还能治好病?等自己住进来,发现确实诊疗规范,服务也提升了。”

  “医院重视人才培养,畅通各种渠道帮我们实现自身价值。而我们也能看到医院更明确的发展方向,不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都愿意为医院多出份力。”李德峰说。

  专家下沉让大病不出县:“帮助每位大夫成为‘大医生’”


  目前,全国各家县级医疗机构都在开展分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逐步实现医疗服务精细化和大病不出县就能得到有效治疗。而“常春藤联盟”这种与县级医疗机构合作与共建共管的模式,使联盟专家下沉基层,通过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使“大病不出县”成为现实。

  “常春藤联盟”创始人、现任联盟秘书长吴永波说,县域医院发展可以借助三大外力——三甲医院、民营医院管理集团、非盈利医生社团,目前三甲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是主流模式,但三甲医院数量有限,民营医院管理集团虽然引入更加灵活的市场机制,但和基层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很好兼容,而医生社团既有公益性,又有灵活性,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模式,在助力县域医院发展中发挥作用。

  怀揣这样的想法,吴永波于2014年牵头创建了“常春藤联盟”,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转化成地方诊疗能力。一群与吴永波志同道合的医疗专家也相继加入,如今联盟拥有各大三甲医院医师专家会员283人,还有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太原人民医院、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27家市县级公立医院成为联盟会员,通过联盟的帮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一位联盟内的医疗专家表示,加入常青藤、加入基层帮扶活动,可以从联盟获得支持,有条件到基层培训一批又一批医生,惠及一批又一批患者,将医生个人的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

  贾喆说:“‘常春藤联盟’的核心战略是人才,包括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为了让基层群众“看病不用去北京”,“常春藤联盟”邀请“京城名医来看你”,在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建立名医工作室,为北京专家搭建平台。

  “北京专家来出诊,不仅患者高兴,我们也高兴。”张海滨说,“专家们看诊、查房、手术,我们能近距离学习、随时请教。”通过这样手拉手、长时间的带动,县域医院逐渐培养起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人才队伍,提升了县域诊疗能力。

  “常春藤联盟”有一个目标:帮助每位大夫成长为“大医生”。吴永波认为,在成长为大医生的过程中,培训体系、发展平台、担责机制和保障制度必不可少。“联盟要成为医生和医院的桥梁,强化人文关怀,使医院的帮扶需求、医生的职业价值都得以实现。”

  在万物萌新的春天,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也埋下了新发展的种子。“今年要继续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科室主任、护士长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活动,医院还计划承办全国性学术活动。”贾喆说,“医院的发展也要快马加鞭,今年准备加强慢病管理工作,还要建设新生儿急救中心、胸痛中心,更好地承担起县域医疗机构的责任。”

  2020年盛夏刚来乌兰察布市,贾喆还有几分忐忑,如今她心中唯有坚定。“医者都希望不论多么偏远,老百姓都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而现在我们正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

 
烈士陈曾吉:青春停留在20岁
烈士陈曾吉:青春停留在20岁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烈士档案】陈曾吉,1930年5月出生,吉林延吉人。1950年在朝鲜战场牺牲。2014年3月,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陈曾吉就在其中。2019年9月2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举行认亲仪式,陈曾吉烈士与亲人终于“相见”。



  本报记者李宇佳


  清明前夕,万物生长。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苍松劲柏环绕,空气仍显清寒。牺牲时年仅20岁的志愿军烈士陈曾吉,就长眠于此。

  作为2014年首批归国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022”号棺椁中烈士陈曾吉的身份和亲属关系,3年前得以确认。

  在异国他乡漂泊近70载后,英雄的故事也渐渐清晰。

  那张黑白照片上,一个面容俊朗的青年,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那是青春的样子。

“五爷爷亲手埋葬了大伯”


  今年56岁的陈美善自打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大伯叫陈曾吉,是一位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

  “我是在郑州长大的,小时候放假总是会去延吉的奶奶家。”陈美善说,奶奶家里有一张大伯青年时期的照片,穿着军装端着枪很是英武。“每次看到照片,奶奶都会告诉我,说这是我大伯,他抗美援朝牺牲了。”

  慢慢地,陈美善也从父亲口中,知道了大伯陈曾吉更多的故事。

  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我父亲说,大伯作战很勇敢,参加过解放战争很多大的战役,一直打到了海南岛。”陈美善回忆说,那张军装照,也是大伯在部队合影中特意抠出自己的部分,捎回了家中。

  陈曾吉二弟媳金春今回忆说,当年陈家孩子多,家里很穷,衣食不周。“大伯哥小时候在村里很仁义,处处让着比他小的伙伴们。他长得英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青年。”

  然而,自从1949年收到陈曾吉从前线寄回来的最后一封信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当时我奶奶、父亲他们都不知道我大伯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最后是我五爷爷带回了我大伯的消息。”陈美善说。

  陈美善的五爷爷,也就是大伯陈曾吉和父亲陈虎山的五叔,当时也同样作为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负伤回国疗养时把消息捎了回来。

  “当时大伯是侦察排的一个班长,在一次侦察中深入敌军控制区遭遇埋伏,整个小队都没了。跟着后续部队前进的五爷爷,在死人堆里看到了大伯的尸体,亲手把大伯掩埋了。”陈美善说。

  在父亲几度哽咽的回忆中,陈美善把大伯牺牲的经过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我父亲还告诉我,当时我五爷爷掩埋大伯的时候,墓地里除了尸骨和军装,还有一个我大伯的印章,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然而,这枚证明身份的印章,直至近70年后,才出现在世人面前。陈家人,也足足等了近70年。

是兄弟也是战友


  2014年3月,第一批载有43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飞机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定居在郑州的陈虎山从新闻上听说了烈士归国的消息,心里“咯噔”了一下,泛起了涟漪。

  事实上,陈曾吉烈士的遗骸就入殓在编号“022”的棺椁中,但由于信息不全,遗骸的身份一时间难以辨认。

  陈美善不敢想,这么多年寻觅无果,她怕万一希望落空,只会给父亲徒增伤感。

  陈虎山想过,也去找过。

  得知陈曾吉牺牲后的一段时间里,入伍参军、找回兄长的遗骸,成了陈家余下三兄弟最大的心愿。

  据陈美善回忆,当时她的父亲、叔伯都报名入伍,但二伯因为要照顾家里,最后只有父亲陈虎山和叔叔陈虎吉如愿参军。

  既是兄弟,也是战友。陈虎山追随着陈曾吉的脚步,踏上了朝鲜战场。“但我父亲说,直到他跟着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撤离时,也没找到掩埋大伯的地方,”陈美善说,“还有那枚五爷爷所说的印章。”

  战争是残酷的,但陈虎山无疑是幸运的。“那个时候,我们陈家有7个人参加了抗美援朝,但只有我父亲和我五爷爷活着回来了。”陈美善说。

  直至2019年清明节前夕,有关部门才从连续六批归国的数百位烈士遗骸、上千件烈士遗物中,找出24枚刻有个人名字的印章,并发动社会力量为魂归故里的烈士们寻亲。

  陈曾吉的印章就在其中。随着印章一同出现的,还有这样一条烈士线索:陈曾吉,男,吉林延吉人,1930年5月出生,1950年牺牲,生前部队不详。

  希望的火苗一下子旺了起来。在陈美善和父亲还没有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一通来自吉林老家的电话,传来了大伯陈曾吉的遗骸已经回国的消息。

  为了更准确地确认烈士的身份,当年8月,在郑州市金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陪同下,陈美善和父亲在郑州做了DNA信息采集。

  没多久,对比分析的结果就出来了,确认22号棺椁里的遗骸和他们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那就是我的大伯陈曾吉。”陈美善说。

  得知陈曾吉烈士遗骸归国,还能当面“认亲”,陈虎山激动不已。“我父亲当时都80多岁了,说什么都要亲自去。”陈美善说,父亲要把他的兄长、他的战友接回家。

夙愿已了 “青春”永在


  2019年9月29日,陈美善陪着父亲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与其他5位烈士的遗属,在社会各界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参加了认亲仪式。

  在刻有19万抗美援朝烈士姓名的英名墙上,陈美善和父亲终于找到了陈曾吉的名字。

  相别七十载,兄弟二人终于有机会以这种方式“再见”。身着志愿军军装的陈虎山挺起胸膛,向着英名墙立正敬礼,将一束花摆在墙下。

  除了鲜花,陈虎山还特意带了一个绸缎包裹,里面包的是那张陈曾吉留给家人的唯一相片。

  在兄长面前,穿上那件珍藏多年的志愿军军装,那一刻,泪水在陈虎山的眼眶里打转。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正是无数像陈曾吉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祖国的安定与和平。

  实际上,得知陈曾吉遗骸葬在沈阳,陈虎山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没等到DNA验证,2019年7月1日,陈美善就提前陪同父亲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大伯陈曾吉。

  “因为那天是大伯牺牲的日子,对于我大伯、我父亲以及我们家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陈美善说。

  时隔一年,2020年7月1日,陈美善再次陪着父亲前来祭扫。而此时的陈虎山已然罹患癌症,是想见兄长最后一面的愿望,支撑着他年迈又病重的躯体。

  “回去后大概两个多月,我父亲就去世了。”陈美善说,“我父亲说过,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大伯回国,他的心愿已了。”

  在陈美善这一辈中,有6人像他们父辈一样参军入伍。“我常跟自己的孩子讲我大伯的故事,就是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精神传下去。”陈美善说。

  如今,每逢清明或者7月1日前夕,陈美善都会从郑州前往沈阳祭扫大伯陈曾吉。“这么多年,终于把大伯盼回了家,我要替我父亲、我奶奶他们,看看他,守好他。”

  而在距此数百公里外的吉林省延边的老屋里,烈士陈曾吉的照片一直挂在墙上,几十年来一尘不染。那张木框的黑白照片上,年轻的战士眼神坚定。

  那年,他正青春。

 
烈士吴雄奎:橄榄枝头寄乡情
烈士吴雄奎:橄榄枝头寄乡情

( 2022-03-3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成风化人
 
  【烈士档案】吴雄奎,男,福建闽侯县青口镇宏三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8团战士,1953年7月牺牲。2020年,吴雄奎烈士遗骸回国。2021年,通过DNA信息比对,吴雄奎烈士与家人“相见”。


  本报记者汪伟、于也童


  闽侯橄榄,长约一寸,青黄色的果实透着清香,口感微涩而回甘。清明前夕,47岁的吴玉成再次带着家乡的橄榄,跨越2000多公里,由福建闽侯一路北上,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拜他寻了40多年的“父亲”吴雄奎。

  “我来看您了。”吴玉成轻轻摩挲着英名墙上“吴雄奎”三个字。声声低语后,是久久的沉默。英名墙前颗颗带着故乡气息的橄榄,是家人经年不绝的思念,是吴雄奎离开后便不曾回去的故乡。

“父亲”的谜题


  小时候,吴玉成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

  “我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邻居到家里来找我父母,我都说我没有爸爸妈妈。”成年后,吴玉成才慢慢发觉,从小叫到大的“叔叔”“婶婶”,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那个未曾谋面、只在一张泛黄的2寸照上见过的“父亲”,是自己的伯父——吴雄奎。

  “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对没有结婚就过世的亲人,他的亲属会把自己的子女过继过去作为后嗣。我就是过继给伯父的,后来我才知道,伯父是个牺牲在战场的英雄。”吴玉成说。

  伯父是什么样的人?这在吴玉成心里是一道解不开的谜。

  1934年出生,志愿军七十三师二一八团,1953年7月,朝鲜,因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烈士证上寥寥数语,记录着吴雄奎短暂而壮烈的一生。这是吴家掌握的,关于吴雄奎为数不多的信息。

  吴玉成的钱夹里,那张泛黄的2寸照片,是吴雄奎留给吴家的唯一遗物。精心塑封的照片上,站着笔直军姿的吴雄奎面容青涩,瘦小的身躯穿着宽大的军装,身后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这是刻画在吴家人脑海里的那个永远年轻的少年。

  “兄奎赠,公元1952年5月15日,红星照相馆”——相片的背面,简单几行字记录着即将奔赴战场的少年,对家乡亲人浓浓的眷恋。

  “红星照相馆,这一定是在国内,这家照相馆在哪?现在还有吗?一定是因为马上就要打仗了,他想给家人留下一点念想。”吴玉成说,这张照片是伯父牺牲后经人邮寄到家里的。“他是哪年过江的,又是怎么牺牲的,没人能说得清。”

  对于吴家的疑问,同村年过九旬的吴兴水给出了部分答案。在过鸭绿江的时候,他和吴雄奎分到了不同的队伍,从此再未见面。有一次自己受伤,在医院遇到一位战友,那名战友告诉自己,吴雄奎牺牲了。“他在侦察队,穿插到敌人阵地后,受伤牺牲了。”

  说罢老人的眼睛有些迷离,那群穿越烽烟、慷慨赴死的少年似乎又出现在眼前。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内,零零散散的遗物从另一个侧面勾勒出战场上英勇就义的吴雄奎:一枚印章、六枚纽扣、一个手电筒、一支钢笔、一个水壶……

  “他还带了钢笔,是准备给家里写信的吧”“那个手电筒可能是巡视用的,他是个侦察兵”“水壶上有个洞,不知道是不是子弹打的,是不是就是这颗子弹要了他的命”……吴玉成说,“看着心疼。”

珍贵的印章


  岁月轮转,吴家三代人始终有一个心愿:吴雄奎能落叶归根。

  2014年以来,韩国陆续向中国移交发现的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吴雄奎年过八旬的弟弟吴奎俤看电视时,总会同儿子吴玉成唠唠叨叨:“会不会有一天,你伯父也能回来?”

  “他走那年,我哭得厉害。”吴奎俤说,因为父母早亡,自己从小与大哥吴雄奎相依为命,生活上靠吴雄奎打零工、种地过活。大哥当兵走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孩子。“只记得他比我大7岁。”

  “世界上很多事情有时就是很奇妙,感觉没希望的事情,好像被他这么唠叨出来了。”吴玉成说,2021年7月的一天,他接到了村里的电话,通知说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到家里来。“第二天,真的来人了,对方说伯父遗骸可能找到了,需要DNA比对进一步验证,家里人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快70年了,怎么可能?”

  第二天,吴奎俤和吴玉成一起到县里抽了血。几天后,有关部门传来消息:DNA比对成功!

  2014年至今,累计有8批8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目前,通过DNA比对成功找到家人的已有10位。吴雄奎的家人能够在第7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确认他的遗骸,首先源自一枚珍贵的印章。

  据了解,当年,一些志愿军战士有自己的印章。那个年代识字的战士不多,他们与家人通信时大多请人代笔,最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多年后,这些印章成了辨析他们身份的重要信物。

  2020年9月,在第7批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国的遗骸中,吴雄奎的棺椁编号是621。烈士遗物中就包括刻有“吴雄奎”三个字的印章。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内,吴玉成将手中的照片扣在玻璃展陈窗上,认真比对着印章上的字迹。“就是它,和照片背面的印章一模一样。”吴玉成略显激动地说,“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桌上的碗筷


  一杯家酒,一副碗筷……每年7月6日,吴雄奎牺牲的日子,吴家都不忘在家中祭拜。中秋、除夕这些特殊的日子,吴家的四角方桌上总会留出一个位置,“他回来了,家才算团圆。”吴奎俤说。

  福建闽侯县青口镇宏三村,是吴雄奎出生的地方。吴雄奎牺牲后,相关部门就安排当时还小的吴奎俤去烈士学校读书,此后为他安排了工作。

  如今,那个吴雄奎离开时放不下的年幼弟弟已是耄耋老人,一家三代居住在村里老街上的一栋五层小楼里。一楼是十几平方米的门市,租给别人经营。闲暇时,吴奎俤会在这里坐上摇椅,看看街上往来的行人。

  距离吴家三五十米的距离,是一座单孔石桥,连接着村子内外。吴玉成每日都要跨过这座石桥,骑上电动车去到对岸七八公里外的工厂上班。

  夜幕降临,一家三代人再次围坐在四角方桌前,热闹地吃着晚饭。偶尔,吴玉成两个年幼的儿子会翻夹盘子里的菜,随即调皮地偷笑。吴玉成说,“等疫情过去,我一定带他们去烈士英名墙下敬少先队队礼。”

  日子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如同吴家门前那条碧波连连的小河,向远在天堂的吴雄奎诉说着岁月静好。

  吴奎俤的抽屉里,一张蓝格子手帕还包裹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想念时,吴奎俤就会拿出来看看,嘴里还会念叨着:哥,你总算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