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04版: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05版:新华体育

06版:新华关注·各地

07版:新华深读

08版:新华关注·文化

含“绿”量提高多少? 来自煤炭大省山西的一线观察
含“绿”量提高多少?
来自煤炭大省山西的一线观察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太原3月16日电(记者柴海亮、梁晓飞)面对多年罕见的能源紧张,2021年山西原煤产量再创新高,较上年增产1.3亿吨。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山西发展的含“绿”量有何变化?近日新华社记者在山西省部分产业园区进行探访。

  煤矿有了新标签:绿色、智能


  轻点屏幕上的“一键启动”,井下采煤机、运输机等设备就相继联动运转。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地面调度中心,伴随着各类数据的变化跳动,滚滚“乌金”顺着传送皮带奔向地面。

  “井下设备出现故障,视频电话可以从井下直接打给设备商远程诊断,过去一出问题就可能停工数日。”塔山煤矿副总经理张兴说,依托智能化开采设备和技术,采煤工效提升了42%,生产能耗较以往降低了5%以上。

  在山西,类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328处,21座煤矿实现5G入井。得益于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从2016年时不足30%,跃增至当前的75%以上。

  山西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去年下半年,山西连续6个月煤炭月产量超亿吨;四季度向16个省区市保供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

  井工采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煤矸石,会破坏地下水资源,还会导致地面沉陷。为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山西自2019年起试点推进煤矿绿色开采。为解决煤矸石大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山西焦煤集团东曲矿组建科研团队,将矸石回填至井下,实现“产矸不见矸”的同时,还可增加原煤回收,延长矿井寿命。

  山西省能源局副局长王茂盛表示,2022年山西将再建成5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重点推进40座煤矿绿色开采试点,确定25座试点煤矿开展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和不可利用矸石返井建设。

清洁能源发展按下“快进键”


  3月4日11时许,山西新能源发电出力突破2200万千瓦关口,占当时全省发电出力的61.3%,创历史新高。

  在位于黄河沿岸的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全新的用电方式描绘出“零碳村镇”的绿色前景。“分布式光伏+储能+直流配电+柔性负荷”,不少村民感叹,“以前用电掏钱,现在发的电自己用,用不了还可以卖钱”。

  “这么大的屋子,一点儿也不冷,灰渣没了,花钱还少,利用太阳能取暖就是好。”在介休市绵山镇董家庄村,通过综合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这个太阳能跨季清洁取暖试验示范项目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

  新能源装机的大幅提升,带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储能行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去年10月,全球首套1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成功并网,至今累计充电量近10万千瓦时。

  2021年以来,山西已发布10余项有关储能的政策,几乎覆盖各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等领域进行深入布局,全省共有25个独立或共享储能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超240亿元。

  电力绿色化转型步伐也明显加快。山西国锦煤电公司连续两个供热期参与深度调峰2000多小时,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让渡电量近2亿千瓦时。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目前山西已有1580万千瓦的煤电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有效助推新能源消纳。

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


  位于太原市的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过去让人头疼的焦炉煤气被制成高纯度氢。乌烟瘴气的生产场面不见了,园区里一排排绿树成荫。山西美锦华盛化工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姚俊卿说,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可减少2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我们正在规划布局投资50亿元的氢能产业科技园,以氢能汽车整车制造、高纯氢存储运输、加氢站建设为一体,探索传统产业与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姚俊卿说。

  在大唐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顺着蜿蜒的管道进入捕集设备,经过冷却、吸收等多道程序,成为高纯度的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及其下游产品。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但也可以转化为巨大财富。”山西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院长宋维宁拿着一瓶黑色粉末告诉记者,这种从烟气里提炼出的碳纳米管新材料,正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

  依托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在绿色改造中迸发新动能。同时,山西创新电力交易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实行优惠电价交易,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2021年,山西战略新兴产业电力交易电量达155.29亿千瓦时,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0.28亿元。

  政策利好之下,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落户,中电科、百度、上海凯赛生物等在山西大规模投资。越来越多年轻人、企业家怀揣梦想,来到这片黄土地,准备一展抱负。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6日下午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印尼同为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两国携手前行、迎难而上,构建了双边关系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合作“四轮驱动”的新格局,弘扬了团结抗疫和共同发展的主旋律,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树立了发展中大国精诚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印尼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印尼友好合作不断得到新发展,为地区和全球发展大局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落实好我们就深化新冠疫苗合作等达成的共识,继续加强抗疫合作。要确保雅万高铁如期建成通车,实施好“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两国双园”等重点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印尼发展和两国合作提供加速度。只要有利于印尼发展、有利于两国合作的项目,中方都持积极态度。双方要维护全球市场稳定和供应链畅通,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走实,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区域架构,坚持团结合作、互利共赢。中方支持印尼发挥二十国集团主席国作用,聚焦“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主题,办好巴厘岛峰会。

  佐科表示,祝贺中国全国两会顺利闭幕,祝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当前印尼同中国双边贸易、投资合作迅猛增长。印尼愿同中方一道,如期建成雅万高铁,造福两国人民。印尼希望同中方开展三方合作,助力印尼新首都建设。希望中方继续支持印尼“区域综合经济走廊”建设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印尼将全力支持,愿同中方密切沟通,推进倡议落实,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印尼愿同中方密切沟通协调,推动二十国集团工作聚焦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合力解决紧迫全球性问题。

  双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一致认为各方应该坚持劝和促谈,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控制制裁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习近平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和当选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和当选总统通电话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6日下午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当选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通电话。

  习近平祝贺土库曼斯坦总统大选顺利举行,再次祝贺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当选土库曼斯坦总统,祝愿土库曼斯坦在“强国的新时代复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各领域合作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方高度重视中土关系,将继续坚定支持土方各项内外政策,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土库曼斯坦内政,愿同土方继往开来,推动中土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土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中土合作充分体现了双方的高度互信和真诚友好。双方签署的政府间五年合作规划,制定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土全方位合作的路线图,明确了重点合作领域和优先合作方向。双方要继续推进能源、天然气等各领域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土方“复兴丝绸之路”战略对接,将双方互利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取得更多新成果,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敏感,双方要就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和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高度评价近年来土中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土方将继续坚定奉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愿同中方继续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各领域全方位务实合作,相信土中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古老仪式奏响高原春天赞歌 西藏“第一块农田”上的春耕典礼
古老仪式奏响高原春天赞歌
西藏“第一块农田”上的春耕典礼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16日,村民在西藏拉萨市曲水县茶巴朗村春耕仪式上播撒种子。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天刚擦亮,欧珠多吉早已换上了崭新的藏装,因为今天是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
 
  三月,充盈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拂绿雅砻河谷,柳枝吐芽、田野苏醒,秀美的江水带着春的气息奔流着……根据藏族天文历算,16日是西藏农田开耕的日子。
 
  “每年的开耕仪式大家都格外重视,在这一天播下种子,就意味着辛勤耕耘的一年正式开启。”欧珠多吉的家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的门中岗社区,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坐落于此,而宫殿脚下便是西藏“第一块农田”。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2100多年前,藏族先民在雍布拉康南侧开垦了这块农田,种植谷物,被视为西藏农耕文明的开端。
 
  上午10时,农田里好不热闹,上百名门中岗社区居民衣着盛装、扶老携幼会聚于此见证春耕典礼。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牦牛是农耕的主力,“二牛抬杠”代表了一个时代。今天,门中岗的农机化率已达到100%,但在春耕仪式上,人们还是会用假牦牛头装扮拖拉机,并在车周围挂满哈达,以此表达对传统牛耕的怀念,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春耕秋收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大事,不管在外多远都要回家帮忙,短则半月,长则一个月。以前耕地、平整、播种全靠人和牛,农民的收入都在地里。”欧珠多吉说。
 
  2013年,政府补贴6000多元,欧珠多吉买了一台拖拉机,自此牦牛“退休”,欧珠多吉也从繁忙的农活中解放了,靠着外出务工,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现在,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翻转机一天就可以把我家28亩地收拾完。”
 
  日头渐高,春耕仪式准备就位。门中岗社区党总支书记央金卓嘎说:“开耕喽!”顿时,14台拖拉机发出隆隆轰鸣声,肥沃的田地被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垄沟。
 
  “每年也就这个时候能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平时年轻人出去打工,很少能聚起这么多人。”央金卓嘎说。
 
  靠着外出务工、做生意、跑运输,如今,门中岗社区群众的收入早已不单单依赖务农,拥抱更大的世界让他们不断拓展致富渠道。雍布拉康景区旅游服务、开办矿泉水公司,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还带动群众增收。2021年,门中岗社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
 
  仓廪实,天下安。2021年,西藏粮食产量达到106.5万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1%。科学种植加先进农机,保证了西藏连续7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最亮的底色。
 
  而今天的门中岗社区就是西藏乡村振兴的缩影。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农牧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村集体经济活力不断激发……广袤高原处处呈现着新气象。
 
  大约1个小时,朴素而隆重的春耕仪式落下帷幕,喧闹的田野归于平静。
 
  (记者王泽昊、格桑边觉、吕秋平)  新华社拉萨3月16日电
 
北京:坚持首善标准,做好二十大代表人选资格联审工作
北京:坚持首善标准,做好二十大代表人选资格联审工作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王君璐)为做好北京市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人选审查工作,切实把好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身份关,北京坚持首善标准,实施关口前移,完善联审机制,从严审核把关,确保代表人选先进性和纯洁性。

  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北京市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全程实施“两次审查”,研究提出了不得作为代表人选的“8种负面情形”,运用联合审查机制,逐级遴选择优,确保代表先进性和广泛性。

  首先,由推荐单位牵头,组织纪检、公安等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初步审查并出具结论性意见,坚决避免“带病推荐”。

  朝阳区建立“1+11+8”的联审机制,区委牵头组织区纪委监委等11家联审单位各司其职,有针对性听取市场监管、税务等8个行业部门意见。朝阳区委组织部组织三科吴双娜介绍,各审查单位选派党性强、公道正派、经验丰富、作风过硬的同志具体负责审查工作,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保密教育。“整体上形成面宽、网密、高效的资格联审机制,从而确保推荐人选的先进性、纯洁性。”吴双娜说。

  “要求基层单位推荐人选的同时,在基层单位就要做好资格联审。到区级层面,针对社区(村)、机关、非公企业等不同渠道的推荐人选,区委分别制定有针对性联审方案,力求客观、全面研判,确保推荐人选各方面资格过硬。”顺义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组织三科科长朱笋表示。

  在北京市级层面,北京市委确定考察对象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纪委、市委政法委等24家市级单位共同参与,对所有推荐人选开展联合审查,防止代表人选“带病当选”。在总结运用2021年全市区和乡镇换届代表人选联合审查工作经验基础上,北京市根据部分联审单位机构改革和工作实际,新增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等7家联审单位,进一步扩大联审单位范围;调整部分审查内容归口单位,增加“接诉即办”工作排名等审查内容,做到审查内容与时俱进、综合全面,确保推荐人选各方面资格过硬。同时,研发代表联审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联审工作“自动分类、一键派单、内容可溯、信息共享”,切实提升联审工作效能。

  此外,北京市委组织部还会同市纪委市监委印发《关于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中严肃纪律、加强风气监督的通知》,要求各联审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和业务特点,进一步分解审查内容,列出详细的“负面清单”条目,建立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审查工作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强调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审查工作实行“谁审查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对因违反组织纪律,审查不力、把关不严造成错审、漏审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充分发挥“12380”举报平台、来信、来访、地区App等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畅通党员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全方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推荐提名环境。

  “坚决把不合格的人选挡在门外,为选好代表打下坚实基础。”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北京市各级党组织逐级动员、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广大党员严肃认真,积极参与、踊跃推荐,截至2月14日,全市推荐提名工作已全部顺利完成。

 
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克强总理监誓
国务院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李克强总理监誓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3月16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监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国务院近期任命的27个部门和单位的32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上午11时,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宣布宪法宣誓仪式开始。全体起立,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领誓人手抚宪法、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列队站立、跟诵誓词。

  宣誓后,李克强希望大家忠于宪法、遵守法律,恪尽职守、勤勉任事。他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铭记誓词、以行践诺。要奋力实干担当,始终把职责使命牢记于心、践之于行,尊重客观规律,砥砺务实进取,创造性工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倾心为民造福,把握国情实际,实事求是察民情、听民意,用实政实绩增进人民福祉。要严格依法行政,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廉如明镜,日月可鉴。要永葆清廉本色,慎独慎微、持身守正,始终保持两袖清风。要毕力同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胡春华、刘鹤,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王毅、赵克志,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在当前的复杂形势下,最关键的是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保护产权,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两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会议研究了相关问题。关于宏观经济运行,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关于平台经济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关于香港金融市场稳定问题,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

  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国务院金融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各方面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财政部: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条件
财政部: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条件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有关负责人表示,房地产税改革试点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进行,一些城市开展了调查摸底和初步研究,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把握战略性有利条件,实现发展目标可期
把握战略性有利条件,实现发展目标可期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深刻阐明分析了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方面战略性有利条件。这五个方面的战略性有利条件是读懂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更是我们开创未来的科学指引。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经济能够不断闯关夺隘的核心密码,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无论是面对不断升级的中美战略博弈,还是应对罕见疫情冲击,我们能够沉着应对,过险滩,闯难关,关键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为中国航船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应对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出巨大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这样的制度,5.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实现发展目标的底气所在,是稳中求进的压舱石。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这些都是实现今年预期目标的信心所在、基础所在。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发展厚植根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元气满满,敢于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为我们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这是确保我国实现经济增速目标的创造伟力。

  紧紧把握住五个方面战略性有利条件,正视困难不畏惧,坚定信心有干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定能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向着既定目标奋进。

  近日,一些国际投行和评级机构,以“油价飙升”“疫情蠢蠢欲动”“地缘政治冲突”等为由质疑中国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和勇气,这不过是西方一直叫嚣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新的翻版。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恰恰是因为他们对中国经济缺乏整体观,没有读懂“五个方面战略性有利条件”的深刻内涵。

  诚然,外界的质疑或多或少反映了我们面临的经济发展任务重、挑战严峻复杂的事实,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再一次提醒我们,越是任务重、挑战多,我们越是要把握五个方面战略性有利条件,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战略定力,咬定青山、压实责任、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用实现发展目标的凯歌为唱衰中国的论调归谬。

 (记者谢希瑶)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十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十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姜琳)记者16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教育部等十部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启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进一步推进就业见习工作。

  通知提出,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年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为青年提供充足见习机会。多渠道搭建见习供需对接平台,畅通岗位募集渠道,力争把有意愿的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都组织到见习活动中。完善落实就业见习政策,强化跟踪服务,提高就业见习的规范性、知晓度和吸引力,帮助更多青年通过见习积累经验、及早就业。

  通知明确三方面支持政策。

  一是补贴支持。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提供基本生活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承担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对吸纳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可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

  二是税费支持。见习单位支出的见习补贴相关费用,不计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符合税收法律及其有关规定的支出,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是激励推动。开展国家级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评选,优先激励参加本次计划并表现突出的各类单位。对计划组织实施到位、募集岗位多、岗位质量好、实施效果佳的省份,纳入就业工作督查激励统筹考虑。

  相关见习信息将在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在线等招聘平台发布。

 
外交部发言人: 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强力反制
外交部发言人:
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强力反制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王宾、成欣)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乌克兰问题答问时表示,美方最近发布了很多针对中国的挑衅言论,暴露出美方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和集团对抗思想。他敦促美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强力反制”。

  赵立坚举例说,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称,美方并不是要改变中方对中俄合作的立场,而是向中方表明,如支持俄侵略行为将面临何种后果;中俄经济加起来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5%,而七国集团则占50%以上;即便中方无视美警告助俄应对制裁影响,美仍掌握一系列工具,可与欧洲伙伴协调运用。

  “美方的这些言论是赤裸裸的霸凌胁迫,暴露了美国政府根深蒂固的冷战零和思维和集团对抗思想,这是美国所谓‘从实力地位出发’哲学的又一产物。”赵立坚说。

  他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中方一直呼吁对话谈判,推动局势降温,并为化解当前危机提出中方倡议。任何抹杀中方努力、歪曲中方意图、造谣抹黑中国的虚假信息,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不道德的。

  赵立坚强调,制裁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中方反对美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和个人的正当权益。

  “美方一方面寻求中方支持配合,一方面对中方挥舞制裁大棒,这是行不通的。我们敦促美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美方若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强力反制。”赵立坚说。

 
国台办发言人: 大陆剧对苏贞昌是“很好的教育和启发”
国台办发言人:
大陆剧对苏贞昌是“很好的教育和启发”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陈舒、石龙洪、刘欢)“从媒体报道看,苏贞昌讲过好几部大陆电视剧了。我还可以再推荐几部,《觉醒年代》《人世间》《正阳门下》《山海情》等,都挺好看,对他都是很好的教育和启发。”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询时说。

  发布会上,有台湾记者问,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苏贞昌在台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引用了一首关于女性的诗,后被发现出自大陆电视剧。“请问如何看待苏贞昌竟热爱追看大陆剧?”朱凤莲作上述回应。

  “两岸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这是刻在基因里的,去不掉的。”朱凤莲说,“有些人口口声声高喊‘去中国化’,私下却很诚实地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是不是有点人格分裂?这也充分说明搞‘台独’行不通。”

  有记者问,民进党当局最近在岛内大搞所谓史上最强的“教召”,渲染战争,妄图“以武谋独”。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朱凤莲表示,回顾2008年至2016年,当时岛内主流话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共享和平稳定的环境与交流合作的成果。现在岛内却天天炒作“巷战”“教召”之类的话题,到处弥漫着打仗的氛围,人心惶惶。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完全是因为民进党当局出于政治私利,甘当外部势力棋子,不断谋“独”挑衅,升高两岸对抗,不惜将台湾民众绑上“台独”战车、推向灾难深渊。这样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武汉:城市建设赶工忙
武汉:城市建设赶工忙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16日,大型机械在武汉市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工程工地施工。
 
  湖北武汉市武昌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工程是一项超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将新建连通城市主干道及公铁隧道的13个匝道以及15个小区和商业地块出入口,局部穿越长江公铁隧道、地铁。自今年正月初十顺利复工以来,担负施工的中铁十一局集团抢抓汛期到来前的时机,加紧施工,在3月12日三区封顶后,于3月16日完成二区封顶。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遵纪守法是“星光大道”的第一块基石
遵纪守法是“星光大道”的第一块基石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日前,税务部门查处了演员邓伦偷逃税案件。邓伦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近年来,随着税收法治日益完善,税收监管日益加强,范冰冰、郑爽、雪梨、林珊珊、薇娅、平荣等一系列演员、主播因偷逃税被依法处理,“星途黯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取得何种成就,首先是国家的公民。作为国家公民,就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而纳税就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履行义务,不遵从法律,人生就会走上偏路邪路,演艺界人士的“星光大道”也不会有例外。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注意到,演艺界人士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权利始终受到法律的保护。若只享受权利,而怠于履行义务,甚至逃避义务,这样的行为不但违法,而且失德。

  要演戏,先做人,作为公众人物,演艺界人士的一言一行都具有社会影响力。许多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为人师表,后来人也应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无论有多大名气,有多少粉丝,都应该将德艺双馨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努力成为社会公德的榜样和表率。

  有学者指出,“税收是我们为文明社会付出的代价”,也有学者认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演艺界人士从事的是文化艺术行业,从事的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创作,崇德、遵纪、守法,在这一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每看到,一旦他们涉及偷逃税,就会出现影视作品下架,代言品牌解约等“多米诺骨牌效应”。古人云,“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就是这个道理。

  当前,国家正在加大税收综合治理力度,强化运用技术手段,对文娱领域和网络直播行业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和曝光也绝不是“一阵风”,那些心存侥幸、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将无处遁形。作为公众人物,演艺界人士应当牢记,要带头遵纪守法,这是“星光大道”的第一块基石。

    (记者杨思琪、冯源)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田头新职业:田管家·田保姆·田秀才
田头新职业:田管家·田保姆·田秀才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田管家”“田保姆”“田秀才”……春耕时分,江西田间地头新职业、新头衔层出不穷,共同呵护着绿意盎然的农田。

  在新干县金川镇长港村种粮大户魏仕连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张图纸上清晰地标注着他承包的田块位置,各田块边写着“田管家”的名字,有大小“田管家”近20人。

  “总部主导、层级分管、工资保障、利益分红!”魏仕连用16个字概括了他的种田组织管理模式,即由他创办的华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作为“总部”,再根据承包水田区域委托一名“总管家”,“总管家”招聘若干“小管家”。

  51岁的王园儿是魏仕连聘请的一名资深“田管家”,每年托管水田1000多亩。“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加上年底分红,一年收入12万多元,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王园儿开心地说。

  近年来,江西粮食生产正在经历从“散户”模式向“大户”模式的转变,“田管家”种田组织管理模式在各产粮区颇受种粮大户青睐。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

  记者在安福县发现,当地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高标准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探索了一整套建后管护办法。县财政按每年每亩20元、每1000亩左右农田安排1名管护人员的标准,目前共投入管护经费364万元,建立了116名管护员组成的管护队伍,这些管护员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田保姆”。

  安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小兰说,“田保姆”要熟悉所管护高标准农田的布局和现状,每日进行巡查,及时清理渠道涵管堵塞、田间道路坑洼等问题,对损坏的田间工程设施进行维修,并引导村民珍惜爱护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做到“建得好、用得久”。

  在进贤县池溪乡徐桥村,“田秀才”付建忠正在准备水稻育秧、调度插秧机,今年他带领合作社成员计划为3万亩耕地提供水稻育秧、机插服务。经过10多年摸索,付建忠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水稻育秧技术,如今他又多了个新身份——初级农艺师,下一步他还要申报中级农艺师和高级农艺师。

  为更好发挥乡土专家的引领作用,南昌市从2021年开始对职业农民评聘职称,这些“田秀才”会被纳入乡土专家库,作为重点培养、扶持与服务的对象,目前南昌市已经为186名职业农民评聘职称。

     (记者陈春园、熊家林)

    新华社南昌3月16日电

 
农事三变:5G农机·数字农管·智运农资
农事三变:5G农机·数字农管·智运农资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在5G信号覆盖的耕地中精准作业;依托农业智能数据管理平台“足不出户”管数万亩农田;线上下单后农资坐上“缆车”送到村民家门口……江西传统农事正插上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翅膀。

  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的农田里,几台无人旋耕机沿着操作员设定好的路线轨迹作业,一台无人旋耕机耕一亩地只需要7分钟左右。该公司负责人邹泰晖介绍说,这些农机都安装了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结合5G技术,智慧农机可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记者看到,农田作业现场的高清视频直接在控制平台播放,比以前定时传送照片更加实时、直观。

  目前,该公司已在48台智慧农机上应用了5G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13000亩地只需要26名员工就能管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江西各地农村正积极探索,农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掌握作业数据、分析故障率……春耕时分,宜春市宜丰县通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漆润新正在电脑上查看智能数字平台上的数据。

  “这一平台可实时监控农机具作业数据和维护情况,分析土壤成分、空气湿度等。”漆润新说,今年春耕期间合作社将在线监测拖拉机56台、旋耕机33台、无人植保机7台,在线监测作业总面积达7万多亩。

  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宜丰县还装配了田间农情等自动监测设施51台(套),所有监测数据均纳入物联网平台,实现病虫害测报智能管理,为春耕筑牢“防护网”。

  不仅田间管理坐上了“数字化”快车,农资也坐上了“缆车”。在赣州市安远县鹤子镇杨功村,村民郭成彬正在为春耕准备农资,他在手机App中购买了近400元的农资,很快便运到了村口的基站。“以前要骑车往返1小时到镇上买,现在可以直接去村里的基站领,省了40多分钟。”郭成彬说。

  近年来,安远县积极探索构建农村智慧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在县城建设物流总仓,在乡镇建设物流基站,在村庄建立收发点,村与村之间架设低空索道,通过云端系统控制穿梭机全天候进行配送,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60公里。

     (记者熊家林、陈春园)

    新华社南昌3月15日电

 
三个“更”,黑龙江备春耕释放新信号
三个“更”,黑龙江备春耕释放新信号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新华社哈尔滨3月16日电(记者王建、黄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产粮大省黑龙江把高标准、高质量备春耕,作为粮食稳产保供的一场硬仗来打。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春寒料峭,但勤劳的农民已开始备耕。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的备春耕释放了许多新的信号:优质品种更受青睐、扩种大豆信心更足、绿色备耕更时尚。

优质品种更受青睐


  近日,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滨分公司芽种车间内,机车轰鸣,工人们正忙着为优质水稻种子进行包衣、灌袋、转运等工作,为下一步浸种催芽做准备。

  为保证种子包衣、浸种质量,江滨分公司专门聘请种衣剂厂家技术人员全程进行指导,严格控制包衣所用药、种、水的比例,严格种子包衣流程,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及抗病、抗虫、抗寒能力。

  江滨分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将有1350吨优质水稻种子被包衣,以满足水稻生产用种,3月20日前可完成种子包衣。

  近期,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各农资商店内选购种子的农户络绎不绝。北林区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快手等方式和平台,将区内已备案、信誉良好的农资经销商推荐给乡村、农户,采取农户点单、自行采购、线上订货、统一下摆等办法,加快物资购进储备。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建立了10个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去年共审定推广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34个,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2022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种植区划布局》,指导全省种植户科学选种用种,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扩种大豆信心更足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圣宇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庆财和社员正谋划今年的种植计划。

  “去年我们种了6700亩玉米、4800亩大豆,今年准备响应国家号召,多种点大豆。”蒋庆财说,合作社还新购置了3台先进的气吸式大豆播种机,现代化播种能力进一步提高,扩种大豆信心更足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绥化市积极调优种植结构,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10万亩,种植总面积达到660万亩以上。

  今年年初,黑龙江提前释放了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信号,下发大豆品种种植区域划分布局,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大豆生产科技水平。

  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黑龙江圣丰种业有限公司今年已接到不少订单,正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满足农民豆种需求。该公司总经理张志廷说,今年国家政策引导,加上大豆价格也较好,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提高,目前已销售豆种1.5万多吨,远高于去年同期。

  《2022年黑龙江省扩种大豆工作方案》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坚持扩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2022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要增加1000万亩,产量要增加26亿斤。

绿色备耕更时尚


  连日来,在北大荒集团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统供肥料下摆也在同步进行。绥滨农场有限公司龙泉管理区种植户孟令臣接过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说:“把它领到手,今年该施多少肥我心里就有数了。”

  最近几年,每到秋收后,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都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并对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田间肥效试验数据和产量对比测算结果,按照肥料指标体系,向各地块种植户发放带有施肥指数的建议卡。

  孟令臣说,这几年他家水稻都是按照建议卡上面的指数施的肥,肥料比以往用量更少,产量却提高了,收益显著提升,“农作物抗病力和抗逆性增强了,地力比以前强不少,土也不硬了。”

  黑龙江省嫩江市嘉田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该合作社理事长田凤彬拿出一本绿色农业发展生产档案,减化肥量、施有机肥量、用的什么农药……每项都记得清清楚楚。

  随着人们对饮食以及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追捧。在黑土地上,绿色春耕越来越时尚。去年,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8600多万亩,为全国提供了更多优质“黑龙江粮”。

 
“王发明”的农机梦
“王发明”的农机梦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春耕时节,“王发明”又忙活起来了。播种机、旋耕机等各种农业机械,从他手绘的图纸“驶向”希望的田野。

  “王发明”本名王成贵,是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的一位农民。30多年来,他致力于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共获得1项发明技术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用上这些农机的乡亲们,都叫他“王发明”。

  1979年高中毕业后,王成贵的生活就再也没和土地分开过。“当时,全生产队没有一台拖拉机。所有活都要靠人工,农民非常辛苦。”王成贵回忆道。

  爱动脑也爱动手的王成贵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机械节省人工?

  他的第一个设计是铺膜机。地膜是旱作农业稳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铺地膜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星期,但又很费工,通常6个人忙活一天只能铺一亩地。王成贵设计的铺膜机,前轮改成了开沟犁。前开沟,后铺膜,后轮随之压实地膜边缘。他边做边改进设备,最终定型的铺膜机,一人即可使用,一天就能铺将近2亩地。

  20世纪90年代初,王成贵设计的铺膜机在当地一炮而红。“一年能生产100台,一台卖3000多元。”

  从此,他贷款办厂,开始把生产农机当作自己的职业,盯着老百姓的地头,生产当地最急需、最实用的农机。当地种棉花,他就琢磨割秆机;当地种葡萄,他就研发埋藤机。如今,厂里销售的20多种农机,都是由他设计的。

  “过去的农机和现在没法比。”王成贵说,农机功能不仅从单一变得多样,而且更加精细、智能,“需要几颗种子,就能种下几颗种子。”

  烤干机是他历时数年研发的新产品。按传统方法,晾晒葡萄需要一个月,现在电脑精准控制温湿度,60小时就能完成这一过程。

  “农民对农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定位、无人驾驶等技术都用在了农机上,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他说。

  王成贵说,土地分散是制约农机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一大因素,“如今,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敦煌也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觉得我们的机遇来了!”

  令他高兴的是,在杭州工作的儿子也返回家乡,和他一起做采购、跑销售。

  春日的敦煌,播种机隆隆驶过,把春的希望同种子一起种进土壤。

       (记者张玉洁)

     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

 
推平田埂备春耕
推平田埂备春耕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春耕备耕,先把田埂推平。这是记者近日在湖南省产粮大县常德市桃源县看到的场景。

  在桃源县陬市镇小马山村的一处水田,村支书袁勇让村里的种粮大户开来3台旋耕机,充当“推埂机”在田间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和泥巴被甩进水里的啪嗒声,几条长几十米、高约0.2米、宽约0.4米的田埂很快便被推平了。

  “推平田埂对粮食生产有好处。”袁勇向记者解释,首先是便于农机操作。原先的田埂把大田分割成了形状不一的若干块小田,这让农机手在里面驾驶农机进行转弯、倒退等操作时感觉非常逼仄,严重影响效率。其次是能增加稻田的耕种面积。袁勇说,一亩水田大概有5%的面积是田埂。小马山村今年共计划推平1000亩水田的田埂,就能多出50亩来种水稻。

  “对我们来说,这多出来的50亩是不需要土地流转费的。”一旁的小马山村种粮大户彭晋京接过话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我们这里每亩两季稻谷至少1800斤的产量算,一年就能多产90000斤粮食。”彭晋京告诉记者,“小田变大田”还能降低人工成本——以前,阡陌交错的田埂形成的犄角旮旯,因为大型农机无法精细作业,只能以每人每天200元的价格依靠人力翻耕。

  不过,这件对粮食生产来说十分有利的事,部分村民刚开始不理解。

  有600多户村民的小马山村共有水田3718亩,既有丘陵地区的,也有平原地区的。这次计划推平田埂的1000亩,都在平原地区,之前已流转给当地几名种粮大户,但承包权分别属于200多户村民。田埂对他们来说,就是哪块田属于哪一户的四至凭据。所以一开始听说村里要干这件事时,200多户村民“炸开了锅”。

  “以后要是分不清哪块田是哪家的怎么办?”“恢复的时候我家的面积少了怎么办?”……为了让村民们支持粮食生产,村里召集大伙儿开了好几次“屋场会”,还特意设置了一名“春耕专干”,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政策。

  要让村民真正放心,还得要有实实在在的好办法。袁勇告诉记者,村里先是进行了一次精准测量,把标注了各家各户四至的土地确权底图向全村公示,并规定每次推平田埂之前,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村民和流转这块土地的种粮大户必须同时在场。根据底图,在田间实地打上木桩作为记号,几方都没有争议后再签字确认。

  “粮食最终还是要依靠村民种进村里、种到地里。”袁勇说,以前,小马山村双季稻面积最低时只有300多亩,而今年全村计划种植2900亩。推平田埂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说明村民们打心底都希望把粮食生产搞上去。

     (记者周勉、孙毅)新华社长沙电

 
春日农忙
春日农忙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春耕备耕
 
 
 
  3月10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的农民在田间劳作。随着天气转暖,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春耕生产,乡村田野里一派农忙景象。

               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

 
孙春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坚定必胜信心 尽快控制疫情
孙春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坚定必胜信心 尽快控制疫情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长春3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3日至16日到吉林省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把握防控的思路重点,咬紧牙关持续奋战,集中资源破除堵点,从严从紧、抓细抓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提升阻断疫情传播的速度和力度,用最短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

  吉林省本轮疫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进化分支,98%的感染者集中在吉林、长春两市。孙春兰实地考察了九台一中、吉林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疫情较重的学校以及方舱医院、封控小区、疾控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了解核酸筛查、流调排查、密接人员隔离、感染者收治、患者救治等情况。为加快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协调支援核酸检测力量和抗原检测试剂,推动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全员筛查;指导建设方舱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和流调、检测等专业力量,推动新发现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调用征用酒店、保障房等扩充隔离房间,提高密接人员集中隔离能力。目前,制约吉林省疫情防控的瓶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各项防控措施正在加紧推进。

  孙春兰指出,当前吉林省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社区传播仍未彻底阻断。要继续组织好全员筛查,科学开展核酸和抗原检测,力求做到“四早”“四应”。对新发现感染者2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加强社区和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的衔接,第一时间转运收治到位。掌握隔离人员转归情况,统筹调配隔离房间,加快隔离资源周转使用。加强隔离酒店、方舱医院、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工作人员严格闭环,避免交叉感染。保障封控小区居民基本生活和就医购药需求,指定专人负责、专车转运到对口医院,切实做好孕妇、儿童、透析患者、急诊病人等医疗服务。要完善学校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学校推开抗原检测,原则上将每天抽检比例扩大到20%,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

 
“奥密克戎的特点,要求防控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权威专家回应近期疫情频发问题
“奥密克戎的特点,要求防控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权威专家回应近期疫情频发问题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董瑞丰、顾天成)进入3月以来,我国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已波及28个省份。

  感染人数为何快速增长?如何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回应热点问题。

  近期疫情为何频发?“新毒株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


  记者:国内疫情最新形势如何?

  雷正龙:受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快速上升,加之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近期我国境外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

  目前,吉林、山东、上海、广东等地疫情还在发展中,部分地区疫情上升速度较快,辽宁、四川、湖北、江苏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内蒙古疫情处于收尾阶段。

  专家综合研判认为,我国现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防控措施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但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要求我们的防控措施更早、更快、更严、更实。

  吴尊友:引起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BA.2亚型。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比德尔塔毒株要强,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毒株BA.1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毒株快77%,BA.2的传播速度又比BA.1快66%。

  也就是说,当前毒株的传播速度比我们在2021年、2020年遇到的毒株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反应速度,就会跟不上疫情防控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

  何时实现社会面“清零”?“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


  记者:主管部门目前开展了哪些疫情防控工作?我们能否在短时间内把这轮疫情控制住?

  雷正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迅速派出国家工作组,赴内蒙古、云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指导疫情处置工作,会同当地共同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疫情防控措施,每日开展督查检查,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督促地方整改落实。

  整体来说,目前各疫情发生地的疫情应对处置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推进,部分地方已出现向好趋势。我们将继续指导疫情发生地落细落实疫情处置要求,加快核酸筛查和风险人员排查管控,努力做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吴尊友:奥密克戎毒株有其新特点,加上我国已有相当比例的人群接种了疫苗,导致较多感染者没有症状或感受不到症状,仍然在社会上活动并造成更为广泛的疫情扩散。这是我们在此轮疫情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不过,虽然疫情防控的难度相比其他毒株要高一些,只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把各项防控措施做得更快、更准、更细,我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下一步重点工作是什么?“继续强化常态化防控”


  记者:下一步,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雷正龙: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常态化防控。一是严格口岸和边境地区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突出人员闭环管理。

  二是加强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督促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单位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测和防控要求。

  三是发挥医疗机构等“哨点”作用,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加强药店、诊所、教育机构、农贸市场等场所服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提高发现及时性。

  吴尊友:未来随着全球第四波疫情的缓解以及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的逐渐控制,预计外防输入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但我们不能完全这么去指望,还是要立足自身,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做到“动态清零”,最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及时阻断、及时治疗。如果这三个主要方面都能做到早、准、快,相信随着防控措施力度的加大,这轮疫情会较快得到有效控制。

 
分类收治病例,调整解除隔离管理标准 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五大看点
分类收治病例,调整解除隔离管理标准
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五大看点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徐鹏航)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新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病例收治、抗病毒治疗等做出新调整,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修订完善,明确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

  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


  新版诊疗方案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进一步提高病例早发现能力。

  方案要求,疑似病例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或闭环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进行集中隔离管理或送至定点医院治疗,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核酸检测仍是确定新冠感染的“金标准”,抗原检测不能替代核酸检测。

  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


  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病例分类收治措施。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相关集中隔离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隔离管理期间应做好对症治疗和病情监测,如病情加重,应转至定点医院治疗;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其中重型、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有高危因素且有重症倾向的患者也宜收入ICU治疗。

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


  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两种特异性抗新冠病毒药物写入诊疗方案,即: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Paxlovid)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

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


  有关专家表示,方案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结合儿童患者特点,增加儿童中医治疗相关内容。

  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及其后注意事项


  据介绍,国内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据此,新版诊疗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及出院标准中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修改为“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此外,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多地支援助力吉林“战”疫 已有黑龙江、江西、河南、内蒙古4支医疗队驰援
多地支援助力吉林“战”疫
已有黑龙江、江西、河南、内蒙古4支医疗队驰援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3月15日,吉林市昌邑区中兴社区网格员宋冉为隔离居民送生活物资。
  近日,吉林省吉林市迎来多场降雪,各行业工作者顶风冒雪工作在抗疫一线。  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新华社长春3月16日电(记者赵丹丹、马晓成、邵美琦)记者16日从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已有黑龙江、江西、河南、内蒙古4支医疗队驰援吉林省“战”疫,吉林正在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加强医疗保障。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力介绍,目前国家已经调配黑龙江、江西、河南、内蒙古4支医疗队支援吉林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同时调派辽宁省救护车队1支,共计30台负压救护车支援吉林,调派湖南、河南、内蒙古、辽宁、北京等地5支核酸检测队支援核酸检测工作。民航系统也全力支持吉林,连续2天将抗原检测试剂运抵长春。
 
  吉林市这两天迎来雨雪天气,寒风阵阵,车流稀少。
 
  15日上午,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医疗队带着“移动方舱”实验室和物资抵达吉林市。领队王继军眼睛布满血丝,正忙着调试实验室设备。“内蒙古也在抗击疫情,前天晚上我还在小区执勤,凌晨1点接到命令就立刻赶往吉林,30多个小时一刻不敢耽误。”王继军告诉记者,早发现、早检测就能早防控。
 
  王继军的手机不停地响,他正在协调更多的“移动方舱”实验室支援吉林。
 
  “我们难的时候,吉林也是倾囊相助。”王继军说,这支医疗队中的部分队员将进入中泰驾校方舱医院,其余队员将支援吉林市的核酸检测工作。
 
  “我们的名字都叫东北。”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感染科主任于雷告诉记者,13日下午医院通知支援吉林,不到一小时就报完名了,大家很积极。哈尔滨去年发生了几次疫情,吉林省也派了好几批医疗队支援。“这次兄弟省份有难处,我们也一定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于雷说。
 
  据了解,前来支援的黑龙江省医疗队共有100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主要以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主,配合感控科、心内科和神经内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可以整建制接管疗区。
 
  江西医疗队13日到达后,便投入部署救治方案等准备工作中。江西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刘琳说:“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帮助吉林尽快驱走疫情,帮助城市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3月15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5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97例。吉林省采取确诊病例重症患者送定点医院救治、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送方舱医院救治、密接人员送集中隔离点和方舱隔离点隔离、次密接人员居家隔离的救治措施。目前,长春市、吉林市正在抢工期、扩容量,加快建设方舱医院。
 
  16日,吉林省有23名确诊患者治愈,符合出院条件,办理了出院手续。(参与采写:段续)
 
疫情防控和教学考试能否兼顾 教育部强调落实应对举措加强人文关怀
疫情防控和教学考试能否兼顾
教育部强调落实应对举措加强人文关怀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疫情防控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王鹏、胡浩)近期我国疫情多发频发。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教育部接连作出部署,强调毫不放松加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并就考研复试录取工作、线上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等作出安排。

  结合当前疫情情况和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行之有效的既定防控政策措施”,强调要严格落实校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健全完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家校协同防控机制等。

  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教育部强调,关心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加强人文关怀,确保防疫信息通畅、后勤服务保障有力、心理援助及时。

  如何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确保学生的学业、考试不受影响,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为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69亿。

  日前,教育部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新增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并将不断扩充更多优质资源。近日,教育部部署各地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开展好“停课不停学”工作。

  此外,针对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等工作,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复试组织和疫情防控工作。各招生单位要切实落实考试招生主体责任,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复试时间、复试方式和复试办法。

 
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三个赛区、两座城市、一个标准、同样精彩
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
三个赛区、两座城市、一个标准、同样精彩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在八达岭长城传递(2022年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携手张家口,奉献了令世人赞叹的奥运盛会。

  三个赛区、两座城市、一个标准、同样精彩,努力交出冬奥筹办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份优异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残奥运动普及发展贡献新智慧、提供新方案、树立新标杆。

  盛会圆满落幕,奥林匹克之火却仍然在14亿中国人民心中,也在全世界向往团结、平等、友爱的人们心中燃烧。京张大地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情缘将长久延续。

冰雪运动更火热


  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在“鸟巢”缓缓熄灭,100多公里外,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完成赛事保障的工作人员立即投入赛后开园筹备。“五一”前后,“雪飞燕”将开门迎客。

  “雪花”的故事在温暖中永恒,冬奥遗产继续“发光发热”。

  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依托雪上场馆打造“全季、全时、全域”的冰雪娱乐中心、山地度假区和避暑旅游胜地;首钢园赛后将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身份陪伴北京市民,使“双奥之城”北京拥有“双奥公园”……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场馆正紧张筹备开放,服务大众蓝图清晰可见。

  在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均创造历史新高,中国冰雪事业发展站上新高点。武大靖、苏翊鸣、武中伟、张梦秋等运动员奋勇摘金的“名场面”深入人心,赛后全民健身热潮即将到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中国已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冬奥盛会闭幕后,北京、黑龙江、湖北、新疆等多地滑雪场加紧提质改造。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研究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收入将超过1.1万亿元。

创新动力更强劲


  62岁的李光全是中国首批高山滑雪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圆满完成国内第一条“冰状雪”赛道保障任务。

  “以前我们穿着秋衣、自制的皮雪鞋、用复合板做的雪板在国外参赛。现在,中国健儿在顶级赛道上,使用国产高新装备奋勇拼搏,这是我们老一代冰雪人不敢想象的。”李光全说。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技术,助力运动健儿在国家速滑馆13次刷新奥运纪录、1次打破世界纪录——冰面平整、制冷均匀,滑起来如“丝般顺滑”。

  赛场之外,火炬传递活动中,火炬在大风、低温环境稳定燃烧,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打造“永不熄灭的火炬”。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介绍,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围绕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天气等关键场景,国内500多家单位,超过1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200多项技术成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有力支撑。

  圆满完成冰雪之约,展现出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底气,也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国产高钒密闭索在国家速滑馆首次应用,逐渐成为国内多个新建体育馆建设“标配”;北京冬奥会示范使用的氢燃料公交车稳定运行、经受检验,即将在北京街头规模投用……冬奥科技创新成果已经产生“溢出效应”。

文化交融更深入


  张家口冬奥村的“文化中国”展厅,包含冬奥故事、非遗长廊、传统民居、特色戏台等多个板块,让来自世界各国(地区)的运动员、官员领略燕赵风情,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村’里就能体验中国文化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这里的蔚县剪纸和我见过的所有剪纸艺术都不一样,非常有趣。”美国选手奥克萨娜·马斯特斯说。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这些冬奥场馆承载着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

  北京与张家口山同脉、水同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以北京和张家口奥运场馆所在区县为核心,辐射北京石景山、昌平、延庆等7个市辖区和张家口全域范围,区域内拥有25个奥运场馆、21个大众滑雪场等丰富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

  如今,这条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正加速推进:延庆着力打通“冬奥”“世园”“长城”三张“金名片”,张家口市将积极谋划储备项目,重点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体育文化旅游和公共服务水平能级提升工程。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河北省委主委张妹芝建议,把握“后冬奥时代”发展契机,发挥京冀两地冰雪、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共同培育冬奥冰雪之旅、长城古道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建立以冰雪体育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主体、以融合为手段的跨地域、跨领域综合性产业发展带。

协同发展更有力


  以冬奥盛会为契机,京张两地努力作答冬奥筹办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份答卷,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过往百年,从塞外进京的铁路之效率一直被冰雪和大山所阻滞。以冬奥为契机,京张高铁正式运营,将张家口、崇礼、延庆和北京城区串成一线,小城崇礼进入首都一小时通勤圈。太舞滑雪小镇董事长齐宏说:“举办冬奥、坐上高铁,崇礼人曾经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

  张家口市所在的坝上地区地域辽阔,拥有优质风能和太阳能。“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个中国故事最终被冬奥“点题”。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在以往的奥运会中,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已有所体现,但北京办奥“更胜一筹”。“2019年1月起,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始输送至北京各场馆,赛时赛区内绿色电力使用率达100%。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他说。

  曾经的崇礼被当地人形容“全城一条路,没有红绿灯”,医疗基础薄弱。时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的敖英芳,带领北医三院团队与当地医务人员整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由此挂牌成立。

  赛时,崇礼院区闭环内140余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得到中外运动员、官员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我们历时三年多将崇礼院区打造成三级医院,成为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医院,同时成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敖英芳说,“我们将为后冬奥时代的国家冰雪运动战略规划、京张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保驾护航。”

残健融合更密切


  从30%参演人员为残疾人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到无障碍设施让各流线顺畅衔接的冬残奥村、场馆,无障碍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温暖撒播京冀两地。

  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设计十分周到,引来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的夸赞:“这里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

  赛场之外,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开展面向残疾人群体的体验。“这场地真是太棒了!真冰就是爽!”前来体验的刘素玲兴奋地说,旱地冰壶无论在重量和质感上都无法和专业场地比,在真冰上体验太开心了。

  作为北京市无障碍环境监督员,杜鹏在赛会筹办期间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体验和勘查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为冬奥、冬残奥保驾护航,也为我们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他说。

  为履行东道主承诺,北京市、河北省联合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在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专项行动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在张家口,改造盲道超358千米,设置公共场馆无障碍座席148个,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

  严家蓉表示,赛会是短期的,但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长期的。不断加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将为“残健融合”搭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奥运精神更绚丽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铸就一幕幕新的奥林匹克经典瞬间,也让奥林匹克精神浸润京张每一寸土地。

  14年前,借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东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建设了世界首个奥林匹克社区。14年后,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东四街道建成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社区”。

  迷你马拉松胡同跑、冬奥知识大讲堂、冬奥项目体验、冬奥知识比赛……这些社区经常举办的特色活动滋养着每一位“东四人”。4800平方米的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以及占地约108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社区公园,让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持续不断。

  志愿者的微笑是本届赛事的“金名片”,更是中国的“金名片”,无数志愿者辛勤的服务,不仅得到中外运动员的点赞,更将爱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燃烧的雪花”让志愿精神在京张大地熠熠生辉。

  “冬残奥村是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小伙伴们经常分享来自各代表团的问候、点赞和感谢信。”来自河北大学的张慧娜在张家口赛区冬残奥村进行志愿服务。她说:“冬残奥村里的美好瞬间有太多太多,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侯琨,用8年时间走遍世界上举办过冬奥会、夏奥会、青奥会的47座城市。“通过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将有越来越多奥运精神的传递者、奥运文化的守护者让奥运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奥林匹克、中华精神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实现深度共鸣。”侯琨说。

  这种共鸣,既是北京携手张家口,与奥运激情相拥擦出的动人火花,也是京张大地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新格言高度契合的精彩协奏。

  这里将是一个“更快”的区域: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北京“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大兴机场、高速路网运营建设加速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协同发展脉搏同步跳动……

  这里将是一个“更高”的区域: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面起航;北京-延庆-崇礼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将为实现雄安新区100%清洁能源供电、服务千年大计提供坚强支撑……

  这里将是一个“更强”的区域:北京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未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将给予奥林匹克运动更大助力;三个赛区赛后奥运场馆运营管理中,将融入更多中国元素,培育百年京张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将是一个“更团结”的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8个方面39项重点任务,推动协同发展落地见效;三地依靠改革创新增动力,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北京新“两翼”——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京津冀区域生活工作,中西方文化在此汇聚交融,“朋友圈”不断扩大……

  2014年通过的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核心内容就是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做好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注重人文关怀。“作为首届全过程践行《议程》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给未来奥运会立下新标杆。”巴赫说。

  冬去春来,生机勃发。蓝图已展开,一起向未来。京张大地这片热土将在奥林匹克精神的见证下,谱写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的绚丽华章。

 (记者李德欣、曹国厂、张骁、邰思聪、杨帆、郭雅茹、张漫子)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现代马术梦点亮古老军马场
现代马术梦点亮古老军马场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祁连山下的甘肃省山丹马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7岁的山丹小伙院浩,梦想着要让曾经驰骋疆场的山丹马,成为现代马术赛场上的耀眼明星。

  “目前马术比赛的竞赛用马以进口马为主,我想把山丹马带到世界舞台上,真正地比一场。”院浩说。

  山丹马场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良马繁育至今仍是其主业。这里特产的山丹马个头中等、体质结实、耐力强,曾长期作为军马使用。

  院浩的祖辈父辈都是山丹马场职工,他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与马有关。

  2017年大学毕业后,院浩应聘到江苏省一家马术俱乐部担任教练。在教学中,他接触到不同种类的马,学到许多关于骑马和养马的科学知识。他认识到,比起“鞭打式”驯服,“鼓励式”陪伴更容易让马熟悉动作指令。

  “马术的关键在于培养人与马的默契,实现人马合一。脚尖在马肚轻轻一点,就能让马儿知道它要做什么。”院浩说。

  对马术了解得越多,院浩就越觉得山丹马大有潜力。院浩介绍,山丹马属于温血马,适宜调教,跳跃能力强,适合于盛装舞步、障碍跳跃等项目。山丹马也更有“耐性”,一次的调教时间可达4小时,远远超过其他马。

  2018年9月,院浩回到了山丹马场。入职后,骏马“丹丹”成为他的新朋友。

  闲暇时,院浩每天来到马圈和“丹丹”交流,抚摸它,给它喂食、洗澡刷毛,牵着它去草原上散步。相互熟悉的时间花了大半年。

  山丹马场的海拔在2420米至4933米之间,高寒的露天环境限制了训练活动。当地又没有室内马场,院浩只好自制训练器材。他搬来草捆当固定桩,中间架一根PVC管作为障碍杆。但PVC管容易踩碎,为防止伤到马,他仍在寻找更合适的材料。

  与“丹丹”的配合并不容易。有一回,在60厘米高的障碍跨越训练中,院浩从马上摔下来5次,“丹丹”也不敢再跳。他便带着它绕着障碍杆跑以缓解情绪。

  “马儿通人性,它把人摔了后,知道自己犯了错,会害怕。因此我们不能发脾气,要有耐心。”院浩说。

  受院浩的影响,同事文君也改变了驯马方式。文君本已习惯按祖辈传授的经验骑马,但这种以轻柔动作带动马儿奔驰的方法,激发了他的兴趣。“人和马的配合更默契了。”他说。

  山丹马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丹马场现已逐步引进阿拉伯马、英纯血马、顿河马等优良马种,对山丹马进行杂交改良繁育,以期在耐力的基础上增强速度等,为未来培育赛马奠定更好的基础。

  目前“丹丹”的累计学时已超过6个月,它的稳定性越来越高,对指令的分辨力也变得更加清晰。院浩时刻关注着中国马术协会发布的信息,一方面完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查看比赛通知。

  天气暖和的时候,院浩会带着“丹丹”在草原散步,为新一年的训练做热身准备。看着越来越默契的“搭档”,他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记者何问、张玉洁)

    新华社兰州3月16日电

 
“石头耸立的地方”群众体育正红火
“石头耸立的地方”群众体育正红火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据新华社南宁电(记者覃星星)每天清晨,在一片鸟语花香中,广西天等县丽川河边的健身步道人来人往,许多群众在优美风景中快步走,以此强身健体。不远处,广场上设计新颖的健身器材免费向群众开放,每天都有大量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们在此健身。

  天等县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天等”的壮语意为“石头耸立的地方”。近年来,天等县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天等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局长赵莉芳介绍,为给群众体育提供科学指导,当地社会体育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天等县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先后成立,此举让更多体育爱好者有了更高、更好的平台,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健康发展。此外当地连续4年举办体育节活动,成功举办气排球裁判员、青少年篮球、太极拳等系列体育技能培训班。

  天等县天等镇大隆村龙密屯是一个只有140多户人家的村庄,因为有众多乒乓球运动爱好者,这里被誉为“乒乓球村”。在这里,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打起乒乓球来都像模像样。农闲之余,许多村民吃过晚饭后都会到乒乓球馆里切磋球技。

  天等镇党委书记冯新吉介绍,从第一代的木板球台,到第二代简易水泥球台,再到如今的乒乓球馆和专业球桌,乒乓球给龙密屯的乡亲们带来了欢乐,也吸引中小学生加入进来。

  龙密屯是天等县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大石山区县份,体育基础建设不断夯实,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体育发展的成果。数据显示,当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到2.76平方米以上,有篮球训练馆(棚)6个,县城足球场地面积达到5608平方米,建成屯级篮球场974个。节假日,不少青少年在乡村篮球场上练习投篮,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

  赵莉芳介绍,天等县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2021年9月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下一步天等县将谋划建设体育公园、牛头岭风车山地公园健身步道、都康田园景区健身步道、天等县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体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助力群众体育迈上新台阶。

 
浙江台州聚焦技工群体助推共同富裕
浙江台州聚焦技工群体助推共同富裕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方问禹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制造之都”浙江台州聚焦技术工人群体,兼顾物质与精神,拓宽技工全面发展通道,展现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增技能”与“涨薪酬”同频共振


  在全球缝制设备制造领域,位于浙江台州的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领军企业。2021年,这家企业营收逆势大幅增长,用工规模扩张到近9000人,其中70%以上是生产线技术工人。

  “技工是制造业的中流砥柱。”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吴敏辉介绍,企业技工主要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其中70%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40%学历在中专、高中以上。

  这家企业技工流动率低于5%,与同行业相比较低,原因在于有一套持续提升技工获得感的制度设计: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职业发展通道机制,并以职级评定为基础进行股权激励。绑定企业和技工发展利益,让广大技工共享发展成果,技工年收入最高可达60万元。

  作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举措,台州聚焦技工群体,通过系列制度建设与环境营造,“技能增”与“薪酬涨”同频共振,既帮助制造业企业沉淀技术、稳固员工、凝聚内生动力,又可以持续提高技工收入,助推共同富裕。

  职业育才、企业特训、名师传技,绩效增薪、股权激励……记者了解到,台州政企协作实施“组合拳”,多措并举帮助技工群体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和收入水平。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将员工技能等级与薪资相挂钩,按照高级技师500元每月、技师350元每月、高级工200元每月、中级工100元每月的标准给予薪资补贴,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并将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员工职位晋升的依据。

“增体面”与“减负担”双管齐下


  位于台州市天台县的浙江明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仿真植物制造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日本等地有80多项专利。企业董事长徐世虎坦言,一个学历不高但经验丰富、技术独到的技工团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来自江西宜春的刘文斌是明筑公司研发部副经理,年薪超过30万元,他对近日获颁的“台州技工”星级证书格外珍视:这表明政府认可他所在的行业,也认可这个行业从业者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

  技工期盼提高收入,也期盼得到更多身份认可。对此,台州通过评星奖优、培树劳模、权益共护、精准解忧等方式,提升技工职业成就感、获得感。

  台州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台州技工”星级评价激励办法(试行)》,面向企业一线技能人才开展评价工作,计划3年累计评价星级“台州技工”3万余人。2021年,台州评出星级“台州技工”9762人,并给予最高5000元一次性奖励资金、市内国有景区免门票优惠、就医“绿色通道”、流动人口积分奖励等政策激励。

  除了提升来自职业的体面,当地还针对技工生活普遍面临的困扰,提供实实在在的关怀。

  台州市路桥区以“同进公办学校、同编班级、同一收费标准、同享各项政策”待遇为导向,推动符合房产、社保、居住证等入学条件的技术工人随迁子女共享同城待遇。2021年,该区共有13310名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学,占全部随迁子女的56.21%。对于不符合公办学校就学要求的随迁子女,按照就近就学原则,安排民办学校接纳入学。

“六招十二式”助力技工共富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浙江多地立足制造业实际,聚焦技工群体,兼顾物质与精神、省内与省外,切实拓展其发展通道,展现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台州有124万名技工,占全市人口总数近两成。他们在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等领域不断沉淀技艺,成就了台州“制造之都”盛名。

  位于台州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将吉利集团人才、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转化为学校独特的教学优势、发展优势。四年来,累计引入企业资金8500万元,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汽车类高素质技工人才2000余名。

  台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郑浩表示,推进技术工人“扩中”,对台州共同富裕有着全局意义和“压舱石”作用。

  台州聚焦技工群体,推出技能增、职级升、薪酬涨、职业香、难事帮、党建融等“六招”,以及职教育才、定级评聘、股权激励、培树劳模、精准解忧等“十二式”,促进其壮大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记者了解到,目前台州“六招十二式”正在广泛推进,当地政企或聚焦绩效改革凸显岗位价值,或聚焦提技增能拓宽发展前景,或聚焦暖心服务减轻生活负担,多层次助力技工群体壮大,迈向共同富裕。

 
暖心!多地延长供暖时间
暖心!多地延长供暖时间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为保障低温天气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群众用热需求,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纷纷延长供暖时间,让群众倍感温暖。

  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北京市3月16日至3月20日期间有较强冷空气和雨雪大风天气,气温下降明显。为应对此次降温,保障人民群众的用热需求,北京市2021-2022年采暖季居民集中供暖结束时间从3月15日24时延长至3月22日24时,共延长7天。

  记者从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得知,为做好延长供热期间服务保障工作,该集团正重点做好尖峰供热厂、锅炉房、热力站、供热管线设施设备的巡视检查和隐患排查。集团内各供热单位将严格执行生产调度指令,安排充足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储备,做足应对降温和突发情况的各项准备工作。

  疫情当前,又遇降温,为保证市民取暖,河南省濮阳市将供暖时间无偿延长7天,这一暖心消息在濮阳市民微信朋友圈里广泛传播。

  “虽然气温下降,但供暖时间也延长了,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心里却很踏实!”家住封控区内的濮阳市民陈大爷连声称赞,对延长供暖时间的举措很满意。

  16日,天津正式进入延长供热期。天津市宝坻区宝平街道白鹭湾社区居民卢燕说:“前几天看天气预报,近期将有‘倒春寒’来袭,还担心天冷受冻。马上就听说要延长供热了,心里安稳多了。延长供热不多收钱,还能享受到温暖,真是暖到老百姓心坎上了。”

  据《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规定,天津供热期为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3月14日,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热需求,经批准,天津市2021-2022年采暖期将延长至2022年3月31日24时。天津各供热管理部门、供热单位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部署,确保延长供热期间安全稳定。

  记者从山东省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根据济南市政府安排,济南中心城区2021-2022年采暖季停暖时间延长至3月23日零时,延长供热期间不再向居民另行收取采暖费。据了解,济南已连续第五年延长供暖时间。

  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热力集团客服部部长苏巍表示,此次延长供暖时间,将惠及济南中心城区171.6万用户。为此,济南能源集团已做好充分准备,所属各热源单位燃煤、燃气等储备充足,391个供暖管家团队、979名“供暖管家”一如既往奔走在社区,为用户解决供暖疑难,24小时热线随时为群众守护“问暖”。

  据悉,山东潍坊市、烟台海阳市、聊城临清市等地也纷纷延长了供暖时间。

  为确保低温天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群众用热需求,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年采暖季停暖时间从3月15日延长至3月31日。

  16日,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新新家园热力站内,各种设备均在正常运转,记者走访了几户居民,发现室温均在20℃以上。居民刘爱兰告诉记者,他们家里有老人孩子,天气预报说近期会降温,他们本来还打算停暖后开空调应付下,这下就安心了。“这几年都会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延长供暖,这样的措施很人性化、很暖人心。”

 (记者王志、田晨旭、黄江林、冯大鹏、李继伟)

 
让绿水青山为山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闽北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观察
让绿水青山为山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闽北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观察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福州3月15日电(记者梅永存、彭张青)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闽北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山、水、茶、竹、鸡等多元化生态产业链协调共生发展,拓展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新路径,构建形成了山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我们自主培育了国内第一个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新品种产量及种鸡配套系可替代外国进口同类产品。”福建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日前对记者说。该集团先后投资14亿元,历经10余年在闽北光泽县培育出白羽肉鸡原种鸡。

  南平地处福建北部闽江上游绿色腹地,俗称“闽北”,森林覆盖率达78.89%,是我国东南部重要生态屏障。该市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以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高效化为要求,持续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这座山区城市聚焦“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一瓶水、一只鸡”等生态产业,构建五大生态产业链支撑体系,树立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培育路径。

  ——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抓手,推进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环国家公园文旅融合产业圈,开发利用10%区域来带动90%区域的生态保护。

  ——以圣农集团为龙头,做长做强鸡产业链,同时深度打造藏富于民的生态茶产业。

  ——深挖全竹综合利用,开展以竹代塑技术攻关,实现从一颗笋到一根竹全循环利用,并依托生态水资源平台,瞅准市场需求推出泡茶水、健康水,打造水产业专业园,拉长水资源开发链,向化妆水、面膜水、美容水等延伸。

  闽北以优质企业带动特色生态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及价值链深度融合,五大生态产业链构建了闽北绿色发展的“支点”,有效衔接和拉动了乡村振兴。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五大生态产业链总产值达1829.23亿元,人均生态产值超6.8万元。

  南平市五大生态产业链协调共生发展,与当地推行五大举措息息相关。

  ——深耕绿水青山拉动生态产业链。南平市沿着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向努力实干,该市获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级市,全域康养旅游、生态食品加工、竹生态产业、茶生态产业及水生态产业协调共生发展,带动山区群众依托绿水青山实现共同富裕。

  ——扶持生态产业链多元化共生发展。圣农集团专注做“一只鸡”全产业链,配套农牧、食品、兽药疫苗、冷链物流等7大产业集群,生产基地达500多个,肉鸡年产能达6亿羽。

  ——鼓励创新接地气生态品牌。福建竹林碳汇交易和碳汇质押贷款在闽北“破茧而出”,万里茶道、印象大红袍、建盏文化等生态品牌创新实践成效渐显。

  ——构建自然资源生态保障机制。南平市构建了生态产品调查、确权、量化及评价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节约使用自然资源要素水平。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南平探索创新“五围绕五突出”工作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审计,“绿水”补偿、“青山”补偿等一批新举措使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得以建立。

  南平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生态优先、生态产业支撑、生态产品不断创新、企业和山区群众普遍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了闽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南平市委书记林瑞良告诉记者,南平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变被动约束为主动保护,抓住机会倒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让越来越多的生态产业来提升闽北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对南昌双汇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调查
江西市场监管部门对南昌双汇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调查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昌3月16日电(记者郭杰文)针对媒体曝光的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问题,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6日发布消息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调查,对涉事企业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并对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

  日前,有媒体曝光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存在员工防护服发臭有脏污、多名员工未按操作流程消毒、食材落地直接装袋入库、用浑水洗毛巾擦食材等问题。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检查组对涉事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了现场检查,查看了岗前培训、操作规程、投诉举报台账以及监督检查记录等一系列资料,现场抽取了样品送检。

  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也回应称,全力配合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调查核实处置,并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处理;同时公司将对所有员工的工作衣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强化员工食品安全培训考核,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针对涉事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将督促指导属地监管部门依法严肃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在全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落实属地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云南开展专项行动排查网络直播平台和玉石市场
云南开展专项行动排查网络直播平台和玉石市场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昆明3月16日电(记者林碧锋)据云南省市场监管局16日消息,云南从即日起在全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网络直播平台和玉石市场,依法严肃查处网络直播营销、玉石市场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有媒体曝光云南省昆明市某公司在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翡翠涉嫌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问题,腾冲市某珠宝行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翡翠原石交易涉嫌虚假宣传、设置价格欺诈陷阱欺骗消费者问题。

  对此,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商务、文旅等部门,连夜采取行动,对涉事企业开展调查核实。云南将在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严肃追究相关经营者的责任。

  除开展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外,云南将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消费者诉求;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强与商务、公安、广电等部门沟通协作,强化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形成监管合力。

 
黑叶猴喜添 “金毛宝宝”
 
黑叶猴喜添“金毛宝宝”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16日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叶猴及幼崽。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观测发现,近日,保护区新出生两只黑叶猴宝宝,毛色呈金黄色,几个月后黑叶猴宝宝毛发将逐渐变成黑色。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重庆等地。近年来,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管控黑叶猴活动区域的人类活动,全面防火灾、防盗伐、防偷猎,黑叶猴数量逐年上升。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萌象“龙龙”
萌象“龙龙”获救迎新生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15日,“象爸爸”许云峰在查看“龙龙”左前腿的恢复情况。
 
  2021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一头约两个月大的亚洲象因左前腿受伤溃烂感染,无法跟上象群被遗弃。西双版纳多部门联合实施紧急救助,这头幼象被送到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安置治疗,起名为“龙龙”。
 
  在专职驯养员“象爸爸”许云峰的悉心照料下,“龙龙”逐渐康复。“我走到哪它都跟着,有时会用鼻子揪我头发。”许云峰说。现在,“龙龙”跟着“象爸爸”进行野化训练、定期接受体检……小象重获新生。
 
    新华社记者陈欣波摄
 
百姓心中永远的“光影” 追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荷塘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艳影
百姓心中永远的“光影”
追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荷塘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艳影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梁艳影在工作一线。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王浩明
 

 
  “影姐是真的不在了吗”“她还说,很快从医院出来,会再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活着的梁艳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荷塘社区原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艳影因病去世已近3个月,但许多关于她的动人事迹依然在大湾区百姓中间口口相传。
 
  开发横琴是国家战略。2009年以来,一批党员干部从“蕉林绿野、农庄寥落”开始,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梁艳影是服务琴澳居民、助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粤澳深度合作这篇大文章的一个“小人物”。她十余年如一日为社区居民守护平安祥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坚持在防疫一线,像一抹“光影”,默默奉献,温暖人间,在大湾区热土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基层干部在湾区热土挥洒汗水


 
  21世纪初的横琴,蕉林绿野、农庄寥落,是个边陲小岛,有11个自然村,以原居民为主,多数人以养蚝、打鱼为生。
 
  梁艳影出生在珠海市区,2000年来到当时被认为是“乡下”的横琴。2006年,31岁的梁艳影成为荷塘社区工作人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这片改革热土扎下了根。
 
  “刚嫁到横琴时,别人笑我笨,现在都夸我有远见。”梁艳影生前总是自豪地说,这是横琴的巨变带给她直观的感受。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横琴岛。当时,居民不清楚开发前景,征地补偿是基层最难的工作之一,被扫地出门、被阻止测量是家常便饭。时任社区两委委员的梁艳影不管白天黑夜,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个月内就谈妥了100多个种植户,完成了95%的工作。
 
  梁艳影经常早出晚归、走村入户,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大家都习惯了她那沙哑的嗓音。久而久之,“有事找影姐”成为群众的共识。斗转星移,如今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大道纵横、高楼林立,面貌日新月异。
 
  小云(化名)是四塘村居民,遭遇家庭变故,情绪低落。梁艳影知道情况后,找她聊天谈心。“每次在路上碰到影姐,她都会鼓励我。”小云说,影姐就像亲人一样。
 
  从2006年至今,从普通工作人员到社区书记,梁艳影的脚步从未停歇,不是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堂里协助居民办理业务,就是骑着车巡村串户。
 
  “社区里原住村民的门牌号,她都熟记在心,我来办事的时候,一报我的名字,她就知道我是哪个村、谁的家属。”石山村居民廖佳燕说。
 
  “梁艳影是在国家战略‘大舞台’上成长起来的基层干部,她就像是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敢于担当,善于把大政方针转化为群众语言,传达党和政府声音;另一方面心系百姓,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委员、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牛敬说。
 
共产党员用生命守护琴澳安宁


 
  横琴岛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距离最近处仅约200米,琴澳两地人员来往密切,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梁艳影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登记。尽管身体不适,她坚持走访了辖区727栋楼的4800多户居民。一个多月后横琴防疫形势趋缓,她入院治疗,确诊为乳腺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手术后经过短暂休息,梁艳影又返回岗位,继续投入紧张的防疫工作中。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李军晓说:“梁艳影日复一日的工作,让‘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在琴澳居民中可见、可感、可亲、可敬。”
 
  2021年10月,台风“狮子山”“圆规”相继来袭,处于康复期的梁艳影冲在一线,冒着风雨巡查,扛沙包、劝离临险人员……“她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只要能扛得住,她都会来社区继续工作。”荷塘社区两委委员梁倩莹说。
 
  可铁打的身体也熬不住长期的艰辛劳累。2021年12月,梁艳影身体不支再次入院,她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梁书记生命中最后一刻还在惦记工作。”荷塘社区两委委员梁浩源含着眼泪说,当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区工作委员会开展选举工作,讲话吃力的梁艳影在医院打电话了解工作进展,叮嘱注意事项。
 
  2021年12月20日,梁艳影经抢救无效病逝,年仅46岁。
 
  平时硬朗乐观、风风火火的“影姐”离开了。讣告上满满的留言,琴澳居民提起她的名字会感动地说:“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代你负重前行罢了”“永远怀念,我们的荷塘社区梁书记”……
 
奋斗者赓续“一国两制”伟大事业


 
  春天里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阳光明媚。横琴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来人往,“梁书记”离开了,一场接力却在这里进行。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在这里工作,我能感受到党中央对这片土地的关注和期待,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梁艳影生前如是说。
 
  横琴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澳门同胞到横琴工作和生活。在梁艳影的推动下,澳门街坊总会进驻荷塘社区,仅2021年就开展了数百场琴澳交流活动,在社区努力实现内地和澳门居民的融合。
 
  梁艳影在基层用水滴石穿的力量,让荷塘社区常住的近200名澳门居民听到了共产党员的心跳,触碰到了共产党员的温暖。
 
  “梁书记常说‘横琴和澳门是一家’,要促进双方相互了解、交流融合。”澳门街坊总会荷塘部负责人董文伟对记者说,梁艳影生前总是带着他在社区走访调研,如今他仍在继续探索,让居民享受“琴澳融合”的多元化服务。
 
  荷塘社区的街头,越来越多居民自发自愿、主动踊跃加入志愿服务队,守护家园。
 
  梁艳影的女儿谢敏禧回到横琴,成为一名社区网格员。“妈妈虽然不在,我会去接力,把她没有完成的事继续完成下去。”谢敏禧说,在母亲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她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已是一名预备党员。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秘书长、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表示,梁艳影在言行中体现忠诚、在平凡中折射伟大、在质朴中展现真挚、在敬业中诠释宗旨,正是像她这样的基层干部,让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夯实。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无数“追梦人”还在接力奔跑、在奋斗奉献;从基层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无数平凡英雄正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参与采写:黄玫、陈雪莹)
 
号称四五百公里,实际二三百公里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号称四五百公里,实际二三百公里
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何时不再“雾里看花”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记者郭宇靖、吉宁


  “购车时厂家宣传续航里程是420公里,销售说最少也能开到350公里,但实际最多只能开到300公里。”2020年购买了一台新能源汽车的北京陈女士说,冬季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明显,也就开200多公里,几乎是打了“五折”。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新能源汽车厂商都打出了“超长续航”的广告,但消费者购车后发现续航里程往往会缩水,有的只有标称里程的一半,关于纯电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打折问题的投诉早已屡见不鲜。

  续航里程严重缩水,不少“打五折”“打七折”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亮眼,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在产销量突飞猛进的同时,汽车厂商宣传的续航里程也在不断增长,但普遍存在不实的问题。

  2021年12月,有机构对41款新能源汽车在冬季严寒情况下的续航里程表现进行了测试,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多款知名品牌汽车普遍存在50%左右的里程折扣,很多车辆续航里程不足标称的一半,有的甚至只能跑到标称续航里程的30%到40%。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测试虽然不一定十分严谨,但是新能源汽车低温表现差是不争的事实。

  3月初,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消协发布了电动汽车低温续航里程比较试验。北京市消协报告显示,所测试的10款样车,均存在低温“掉电”续航里程“打折”的情况,“里程焦虑”一直是阻碍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的最大问题之一。

  今年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相关投诉逐渐增多。其中,续航里程缩水是消费者投诉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

  根据市场研究咨询机构君迪和懂车帝的用户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车主从未实际体验到厂家告知的续航里程。其中,纯电新能源车行驶里程低于官方公布的续航里程,续航估值不准确和续航里程突然下降,是车主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中消协公布的案例显示,2021年9月,湖北消费者张先生投诉,称其花费20万元购买了某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人员推销时称充一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

  记者浏览各大汽车论坛发现,新能源汽车板块中,类似“真实续航里程到底有多少公里”的疑问最多。

宣传“理想化续航”成厂商普遍手法


  为何车企宣传的续航里程和实际使用有如此大的差异?

  专家指出,目前汽车厂商公布的续航里程普遍使用NEDC(新欧洲循环测试)或CLTC(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等综合工况标准来测试。君迪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监姜澎说,传统燃油车公布的综合工况油耗虽然和消费者实际体验也有所差距,但差距相比新能源汽车要小得多。按照现有标准,目前厂家公布的续航里程结果是在相对理想的温度、驾驶习惯等条件下测试的,很难真实反映用户的实际体验。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车企在宣传时往往使用的是理想条件下的续航里程。记者登录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官方网站发现,各大网站对于车辆续航里程描述普遍“理想化”,比如,有的大幅展示现实综合工况续航里程1000公里,而在屏幕最下方很不起眼的小字中,解释了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是采用了尚未量产的电池包等附加条件。

  在网络搜索发现,各大车企均在搜索页的显要位置打出了“超长续航”等吸引眼球的宣传语,但对于续航里程公里数的解释说明,只用小字在边缘位置展示,让消费者不易察觉。

  记者走访多家新能源汽车展示门店,销售顾问普遍按照理想续航里程或者略微打折的里程向顾客推荐产品。在记者反复追问下,一家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销售人员承认,目前该企业主打一款续航670公里的车型,实际夏天也就跑500多公里,冬天只有400多公里。“续航里程打折是普遍现象,因为测试时是理想状态,真实情况下肯定跑不到。”

  一位某知名品牌新能源车车主表示,自己2020年购车,车辆续航里程远不能达到厂家标称的里程,也到不了购车时销售人员宣称的实际能够行驶的里程。

让续航里程回归真实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消费者选购车辆的重要考量因素,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在宣传时厂商和经销商需要向消费者明确并以显著方式告知相关信息,如果采取虚构里程数或者误导消费者的方式,则涉嫌消费欺诈。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说,从目前判例来看,由于新能源汽车是新生事物,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存在差异,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朱西产说,续航里程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依据,也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命门”。让消费者了解实际使用公里数,是厂商的基本义务,也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底线。车企应如实宣传,同时也需要各方合力,通过更新标准、丰富数据等多种方式,更科学地呈现这类新产品的特性。

  “用户不可能对新能源车相关的磷酸铁锂、三元锂、工况标准等了解得非常清楚,当前的标准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朱西产说,针对现有的里程测试,可以综合考虑地域、温度、道路情况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参考值。“可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设定不同的里程参考数,公布上下阈值,让消费者清晰了解续航情况。”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程度很高,可以采用大数据统计,公布现有用户平均续航里程等方式,让续航里程回归真实,不再以虚标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姜澎说。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虚火”还是“真爱” 教师资格考试持续高温透视
“虚火”还是“真爱”
教师资格考试持续高温透视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胡浩、谢樱、李双溪)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日前拉开帷幕。近年来,这一考试报名人数明显增加,热度持续攀升,甚至有网友认为,教资证已经和学位证一起,成为大学生毕业的标配。

  “教资热”到底是虚火还是真热?它背后的原因是就业“内卷”加剧,还是职业吸引力提升?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教资热”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


  “虽然高考时我没有选择师范类院校或专业,但这些年越来越感觉到,教师是很不错的职业。”刚刚报名了教师资格考试的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任岩松说,教师的职业待遇地位越来越高,而且足够稳定。

  “我国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实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人数2019年比2018年增长38.5%。高考成绩前30%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由2018年的18.3%提高到2019年的33.4%。新教师岗位竞争明显加大,个别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常态化。

  待遇、编制、职称等有了保障,教师日益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和“让人羡慕的职业”。

  统计显示,2019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数达900万。“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160万以上。

  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处四级调研员陈汉光介绍,从湖南省报考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数量在逐年递增,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参加考试,也反映了社会就业压力比较大。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非学历考试部部长赵鹏认为,“教资热”与教师待遇提升、毕业生就业求稳心态等都有关系。另外,教育部近年来对考试难度有所调整,通过率较低,存在“积压”重考的人数累积现象。

  他同时分析认为,随着师范生免试政策的出台,未来一两年后,“教资热”的情况会出现较大改变。

“多个证书多条路”心态助推“教资热”


  在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技多不压身”“多个证书多条路”的心态也是不少报考者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原因。

  “先考一个再说。”北京某综合性大学大四学生张可欣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不管将来有没有用,总没什么坏处”。

  陈汉光介绍,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通过率通常在30%左右,湖南的面试通过率在75%到80%之间,最终综合通过率约超过两成。“实际上,很多考生考教资只是备用,为就业多留一条路,很多人考了教资证也并没有真正从事教育事业。”陈汉光说。

  拿到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职的最基本门槛。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前提条件。

  “取得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着就能真正成为教师。”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赵雄辉说,从获得资格证,到真正站上三尺讲台,通常还要经历严格的筛选。

  “不管出于什么初衷,要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更要有立德树人的理想和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赵雄辉说。

  理性看待“教资热”,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


  虽然教资考试持续升温,年平均认定教师资格人数逐年递增,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部分偏远地区尤其是乡村教师数量仍存在很大缺口,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同时,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失也是问题。”赵雄辉说,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不是报考热,反而是“遇冷”,尤其在广大乡村学校更是少之又少。

  “要引导更多理化生基础好的大学毕业生来考试、从教。即使他们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但他们有好的专业基础。”赵雄辉认为,教资考试只是教师准入门槛,考证门槛并不高。要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还需用好“教资热”,严把“进口关”。要防范出现考试“虚火”,尤其不能只是单纯考证,更应重视教师专业素养考察,提高“考过”门槛,宽报严过,维护教师职业专业性、严肃性。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广平建议,准备投身教师职业的非师范生,应辅修师范专业的课程和参加教育实习,这对于提高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更有帮助。此外,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升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强化职业理想信念,切实让“考证热情”转化为“职业热爱”。

 
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
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本报记者褚晓亮、郎秋红、赵丹丹


  “生活苦吗?嚼嚼咽了。”最近,一部讲述东北普通工人家庭生活故事的年代剧《人世间》在全国掀起观剧热潮,深深打动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这部剧用朴实无华的手法,描绘了在东北“吉春市”周家兄妹身上发生的故事,和围绕这几个人物发生的亲情、友情、爱情,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很多观众被这部剧击中了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从这部剧里看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父辈。而早在《人世间》开拍一个月时,迪士尼就预购了其海外独家发行权。有观点认为,这部剧不仅是一个中国家庭的“史诗”,更是中国近五十年来发展变化的缩影。

  《人世间》的播出,引发了从主流媒体到社交媒体的一致好评,引发了话题级的文化现象,热度久久不散,也催生了对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的思考。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专访,畅谈《人世间》。

艺术家就是要和自己较劲


  记者:我们都知道,在《人世间》之前,您有两部大火的剧,《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许多人以为您会在反腐剧上继续发力,但您却没有选择自己熟悉的路径,而选择了《人世间》这样时间跨度长、拍摄难度大的年代剧,为什么?

  李路:此前我确实没有拍过这么长的剧。《人民的名义》和《巡回检察组》反映的都是现实中的一个横断面,聚焦反腐,时间点集中,我也确实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这个人喜欢跟自己较劲,喜欢打破一些惯性。其实早在四年前《人世间》刚刚出版时,我就一眼相中。《人世间》的故事从1969年到2016年,既有爱情,又有社会关系,又有对中国社会过去四五十年的纵深思考。我认为“当下”是单面的,只有“纵深”才是多面的,所以拍起来很兴奋、很过瘾。这部剧以工人作为切入口,实际上展现的是社会各个层面,有机关干部、大学教师、诗人、导演、商人……这其中又以周秉昆为主要代表的平凡小人物作为主基调,任何时代都是以这些人为分母构成的,是他们真正地在用一砖一瓦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应该去弘扬。

  记者:《人世间》以“光字片”展开,许多观众认为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各种对话、各种细节让人一秒入戏。剧组在“光字片”上下了不少功夫吧?

  李路:《人世间》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作品,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生活。这样的作品,真实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哪怕有一点不真实,大家都能看出来。创作的过程中,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说真话,这样才能直抵人心、打动观众、引起热议。

  剧中“光字片”是城中村,但是现实中已经找不到完整的“光字片”了,剧组花了大量的精力构建“光字片”。我们找来了近200名建筑工人,在长春农博园的一个展厅里,按照设计图,高度还原出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光字片”。有一些窗户、门、地板,都是从一些待拆迁的棚户区买回来的;地上的黑土,装了几十卡车,都是借的,用完了还要再还回去,黑土很珍贵;剧中的挂历,家具、电风扇的价格、收音机的款式等等都是一再考证过的,费了很大的劲。

  《人世间》拍完了,我本来是要把“光字片”留着,但是由于当时农博园马上要搞农业展,要卖辣椒和大蒜了,很多人会去参观、拍摄,为了不让我们的“光字片”提前曝光,只能忍痛把它拆掉了。但是没关系,长春市有关部门也一直在跟我沟通,将来“光字片”有可能另外选址复建。

  记者:《人世间》的故事里,人物众多,不论是周家三兄妹、周爸周妈、郑娟,还是“六小君子”、骆士宾、水自流等等,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深入人心,每一个配角的演技都不“掉链子”,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路:选演员是一个技术活,我主要看重这个演员本身的形象、气质、演技与我们剧里的角色是否有贴合度,如果贴合度很高,那么他就不用再去“演”,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剧中,无论是秉昆、秉义,周蓉、郑娟,还是周母、周父等演员,他们不用太费劲,就自带人物的气质。我们在选演员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个人自身的本质,不能被之前所塑造的形象“迷惑”。

  我认为一部剧的好坏,不光要看主要演员,因为他们一定能够演好,更要看群众演员,看远景,看周边搭戏的配角演得好不好,这是一部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个细节不停加分、再加分,才能使一部剧的整体成色更好看。比如,《人世间》剧中开市委常委会,开会的不少人都是在长春找的群演,但他们不是普通的群演,往那儿一坐,真的就是开会的样子。

现实主义的春天来了


  记者:纵观您这些年拍摄的电视剧,普遍特点是关注现实,直面矛盾,有些还触及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一些架空历史的题材相比,这类题材拍摄起来是不是不容易?

  李路:不是不容易,是很不容易。其实这是一个冒险的做法,拍摄之前谁也不知道这类题材市场能不能接受,观众能不能喜欢,都是很棘手的难题。但恰恰是这种现实题材、这种创作手法,迎来了某些类型剧的春天,不管是《人民的名义》,还是《巡回检察组》,还是《人世间》,都在现实主义题材里另辟蹊径,找到了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的点,这对我也是意外惊喜。我的每一部戏都会开辟一个新方向,起到引领作用,让更多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走进观众视野。

  记者:我们看《人世间》中人物命运和结局走向,跟原著小说相比,改动还是比较大的,一些人也有不同看法。您对此是怎么考虑的?

  李路:我也关注到了这点。剧中人物命运的走向,最终是由我来把握的。我的原则就是要更多地传递一些温暖的东西,让观众感觉到生活的希望,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包括结尾,我们对周秉义的处理做了若干次改动,才呈现出现在的状态。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可以对《人世间》做出不同的解读,很高兴大部分观众接受了这种改编,大部分人是点赞的,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记者:看您的作品里一直有一种使命感,您还是会在现实主义题材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对吗?

  李路:在去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给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我深受鼓舞。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但是使命感这东西,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没有对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关心,我不会选择《人世间》。我选择去做的,一定会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从时代变迁和人民实践中,描绘我们国家走过的路,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万千气象。

  开拍不到一个月时,迪士尼就买走了《人世间》非中国地区的播映权。一收到消息,我就跟大家讲了,我们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要有国际视野了,要讲好中国故事,要想想国外人怎么看我们这五十年的变迁。

东北一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记者:“吉春火车站”火了,“人民电影院”真的跟电影有关,秉昆家新房子经常被“偷窥”,《人世间》取景地也成旅游线路了。当初您为什么选在长春拍剧,与您是长春人的这种家乡情结有关吗?

  李路:那是一定的,当然也是和梁晓声老师商量过的。我在长春出生,在长春生活了20多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人民广场、地质宫、西安大路、东朝阳路,长春的很多地方都留下我的足迹。剧中“吉春火车站”是著名的地质宫,是我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我想,这么漂亮的一个建筑,一定要从正面给它拍进去,想来想去,只有火车站才能撑得住这个建筑,一般的地方还不行。比如54路、55路有轨电车,那我是太熟悉了,以前经常从红旗街坐到汽车厂。还有南湖宾馆、松苑宾馆、新民大街老建筑、净月潭、净水厂……在长春的取景一共200多处,我把长春最美的建筑和景色都放进去了,而且每一处都很巧妙、不违和,带大家来看看我的家乡。

  记者:不少人看完《人世间》,都表示对东北有了更深的认识,从时代变迁中更加理解了东北和东北人,您怎么看?

  李路:大家能这么理解,我很开心。12年前我拍《老大的幸福》是范伟老师主演,也是讲东北人的故事。电视剧播完,有一年我坐火车从北京回长春,列车员知道我是《老大的幸福》的导演,把自己的盒饭拿来给我吃,说特别感谢我为东北人正名,感谢我把东北人拍得很真实。

  可能是二人转和小品看得比较多,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东北人很幽默,但是仅限于讲讲段子,贫贫嘴。实际上,东北人的幽默里有很多高级的幽默,《老大的幸福》里就有很多高级的包袱,从头到尾抛得淋漓尽致。《人世间》讲的也是东北人的故事,与《老大的幸福》是相互呼应的,我们表现东北人的豪爽、大气、深沉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的本质是什么呢?我理解,是一种豁达,一种面对困难的达观,以及与生活的和解。就像《人世间》表达的,“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真正的东北文化不仅仅是在田埂上唱二人转的乡土文化,还有更厚重而深刻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其实东北向全国输送了不少人才,包括我的母校吉林艺术学院,出了不少画家、艺术家,还输送了《中国好声音》的冠军,设计了“雪容融”,如果能跨区域抓到好生源,一定可以为吉林本省乃至全国艺术界输送更多人才。

  记者:从剧里可以看出您有很深的东北情结,同时也对东北的未来有一些思考。您对家乡还有哪些期待?

  李路:这些年走过国内国外许多地方,在更大的范围和视野内对家乡、对东北有了更多认识。我对长春的印象是一个绿化好、大学多、安静又漂亮的城市,与我后来生活了20年的南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很有文化底蕴。东北工业基础好,人文素质高,这些年的进步也是很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也在剧中借骆士宾与周秉义之口对“投资不过山海关”进行了一些探讨。我在思考,比如,如何把东北人骨子里的热情豪爽、不拘小节与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结合起来?我也时刻关注着东北的发展,虽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老工业基地转型很难,但是在中央的支持下,东北一定有着光明的明天,希望通过这部剧,大家能更加理解东北、关注东北。

 
“华夏东极”多彩鱼文化
“华夏东极”多彩鱼文化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新华社哈尔滨电(记者刘赫垚、朱悦)体型硕大的水中“活化石”达氏鳇在大型水池中畅游,活灵活现的鱼类标本仿佛在“诉说”抚远因鱼而兴的历史……走进黑龙江省抚远鱼文化体验馆,仿佛置身梦幻的淡水鱼世界,前来观赏的游人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因地处中国陆地最东端,素有“华夏东极”的美誉。黑龙江、乌苏里江汇聚于此,为淡水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抚远鱼文化体验馆负责人孟玲玲介绍道,体验馆2017年建成开馆,以鱼类实物、标本等多种形式,展现抚远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赫哲族的渔猎文化。

  抚远鱼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生活在这里的赫哲族先民早早掌握了制作鱼皮衣的手艺,其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等逐渐形成独特的传统,并流传至今。

  王桂荣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精通各种鱼皮艺术品制作。鱼皮画、鱼皮衣、鱼皮饰品……在她的手中,一张张鱼皮宛若新生,以全新的形态“活了起来”。

  “我从小生活在江边,对各种鱼类非常了解。”王桂荣对鱼皮艺术创作充满热情,将爱好转化为自己的职业。

  多年来,王桂荣不断精进鱼皮艺术品创作技艺,还将这门手艺教授给更多非遗爱好者。抚远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伟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对鱼皮艺术品很感兴趣,纷纷师从王桂荣,同时也为自己扩宽了增收渠道。

  抚远有一个地方总是分外热闹,那就是“东极鱼市”。100多米长的街道两侧,卖鱼的商户一早就忙活起来了,“直挺挺”的冻鱼倒插在雪中等待顾客挑选。“三花五罗十八子”,各种知名淡水鱼在这里应有尽有。

  “朋友们见过五六十斤的大鱼头吗?老沉了,能吃一个星期!”在鱼市,一位商户正在直播卖鱼。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展销路。只需一键下单,全国各地的食客即可品尝到来自中国最东端的味道。

  鱼是自然对抚远的馈赠,抚远人“以鱼为生”,同时也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抚远市鲟鳇鱼繁育养殖有限公司看到,数不胜数的约3厘米长的大马哈鱼鱼苗在育苗池内竞相游动。“80万尾大马哈鱼鱼苗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后,鱼苗就会被放流。”公司副经理万元介绍道。

  据抚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渔业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抚远每年都会人工孵化鱼苗,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放流,涵养渔业资源,有效促进当地渔业生态的改善。

 
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

( 2022-03-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文化
 
  “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早春三月,漫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原野上已经绽出片片新绿。

  “最晚到清明前后,大家就可以在良渚古城里看到一片片的油菜花了。”梁仁明家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村,离良渚古城遗址不远,是区里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15年起,他承包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800多亩农田,按照园方安排,去年晚稻收获后,他又播种了油菜。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而在五千年前,良渚文明能够一度辉煌,离不开发达的稻作农业作为经济支撑,在古城中的池中寺遗址,约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就是重要见证。而发达的史前稻作农业,也是良渚古城2019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

  “在良渚古城种水稻,我确实有一种自豪感,这里的耕作象征着文化传承。”梁仁明说。

  “不光是水稻,就连古城里的青草都要能体现文化的传承。”杭州良渚古城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说,在遗址公园里的不同区域,他们选用不同的标识植物。例如,一般台地种植狼尾草,宫殿和城墙遗址种植三叶草。而在五千年前,映入先民眼帘的,同样有这两种小草。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许多土遗址要让大众看出门道来并不容易,而良渚古城遗址同样如此。王刚说,除了标识植物以外,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方面按照国际惯例,对一些重要遗址点进行揭露展示,同时,也通过5G、VR、AR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让观众重回到五千年前,他们可以与先民们“狩猎捕鱼”,也可以和“祭司”一起参与祭祀。

  “要提高土遗址的观赏性和可看性,在重要遗产点的讲解中,我们通常会采用对比的方式。”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金牌讲解员”周倩告诉记者,“比如说,在莫角山宫殿区,我们就会告诉游客,它们都是人工堆筑的土台,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比,而在南城墙遗址点,我们则通常将它与北京故宫的城墙比较。”

  据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统计,2021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良渚博物院副院长梁慧娟说,除了常设展览外,博物院近年来还举办了多个临展,出版了多位著名考古学者论良渚的文丛,面向小读者的“良良的世界”系列绘本。“今年我们还要编创沉浸式舞蹈剧,开设多个教育课程,扩大良渚文化传播的受众面。同时,我们还要用好良渚这个大IP,将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产业,让观众把参观记忆带回家。目前,良渚IP已经开发了13个系列500多款产品。”

  展示有难度,保护也有挑战。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孙海波告诉记者,良渚遗址地处南方多雨的潮湿环境,诸多土遗址都可能出现开裂、坍塌、微生物病害、表面粉化等险情。为此,中心和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河海大学、敦煌研究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持续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实施土遗址保护工程。

  2018年,集地理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库为一体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平台投入使用。2020年,以平台为基础,深度整合数据资源的良渚古城“遗产大脑”也投入使用。

  迄今为止,“遗产大脑”已经收集到800多万条信息。3月4日中午,在监测中心的监测大厅,工作人员陈圣钊在大屏幕前监测数据,他告诉记者,同事们在实地同步进行巡查。

  “除了古城和水坝等重点遗址区域外,良渚遗址保护范围涉及24个村(社区),文物安全的任务也很重。”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世界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副主任黄莉介绍说,去年,他们启动了“文物安全365行动”,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管委会还建立了54人的专职巡防队伍,“巡防队有巡逻车、无人机,还配备了4条警犬,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安防体系”。

  “现在老百姓的文物保护意识都很高,任何一项建设都知道要先报告文物部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港南村党委书记康宏果之前是多年的乡村文保员,早在2006年,他家在建房时就发现过良渚玉器,他和父亲立即上报,帮助专家发现了多座良渚贵族墓葬,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有良渚遗址这张金名片,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康宏果说。

  “做好良渚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姝表示,一方面管理部门要遵循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三个敬畏”理念,结合数字化改革,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大良渚遗址保护力度,努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另一方面,要围绕深化和丰富对良渚历史价值的挖掘和认知,进一步提升良渚文化研究水平。同时,他们还将坚持共建共享、活态利用,释放良渚文化赋能区域综合发展的最大效益,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让遗产地百姓共享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

     (记者冯源)新华社杭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