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圆满闭幕 |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王岐山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出席闭幕式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式13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出席闭幕式。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之后,北京冬残奥会以出色的赛事组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人性化的服务,赢得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过去9天,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享受激情、奋勇拼搏,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
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流光溢彩,充满着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的乐曲声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帕森斯等走上主席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伴着优美的音乐,闭幕式开场表演《高光时刻》开始。体育场中央的巨幅地屏上呈现出一部留声机,残疾人和健全人表演者共同缓缓推动唱针,闪耀着金色光辉的唱片旋转启动。9天比赛的精彩瞬间一一浮现。
全体起立。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留声机上的金色唱片变幻为璀璨星河中的蓝色地球。各参赛代表团旗帜入场,色彩斑斓的旗帜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2位新当选的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来到场地中央,向6名北京冬残奥会志愿者代表献花致敬,感谢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大屏幕上呈现志愿者热情周到服务的感人画面。
柔美的音乐响起,由残疾人和健全人演员共同表演的《爱的感召》,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残疾人大提琴演奏者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徐徐降下。
国际残奥委会会旗交接仪式开始。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挥动国际残奥委会会旗,交给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帕森斯将会旗交给下届冬残奥会主办城市意大利米兰市副市长斯卡武佐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市长盖迪纳。
现场唱响意大利国歌,升起意大利国旗。大屏幕上播放下届冬残奥会主办城市短片《我们是光》。
随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致辞。他说,在这令人难忘的9天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用坚强意志实现残奥梦想,展现了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平等自强的生命尊严、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让全世界领略到冬残奥会的独特魅力。残奥大家庭成员团结协作,媒体精心转播报道,向全球呈现了精彩的残奥运动。感谢全体服务保障人员,大家的努力成就了冬残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我们将继续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携手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致辞。他表示,北京冬残奥会令人惊叹、安全可靠、精彩非凡,为未来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祝贺中国成为冬残奥运动强国,感谢北京冬奥组委、中国残奥委会、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最后,帕森斯宣布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并号召运动员们4年后在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再次相聚。
由众多残疾人微笑瞬间构成的短片,开启了最后的告别时刻。一个个饱含着难忘记忆的画面在留声机上重现。伴着《雪花》动人的旋律,“大雪花”造型的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
在盲童合唱团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中,“北京2022”字样的焰火在体育场上空绽放。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闭幕式。
国际残奥委会负责人等出席闭幕式。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勇夺18金20银23铜 |
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祝贺中国体育代表团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在北京第13届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奋勇争先,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在金牌榜、奖牌榜居第1位,取得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成功举办北京冬残奥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你们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发扬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全项参赛、勇于超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奏响了坚韧不屈、乐观进取的生命凯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你们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的要求,同世界各国各地区残疾人运动员互相学习,友好交流,共享盛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你们的出色表现充分体现了中华体育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权保障与国家发展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注入了精神力量。祖国和人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希望你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发扬残疾人体育的光荣传统,心系祖国,拼搏奋斗,再创佳绩,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鼓舞和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康复健身,书写精彩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22年3月13日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生命之光温暖世界照亮未来 |
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之际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北京冬奥组委举行冬残奥会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 蔡奇致发布辞 |
北京: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残奥会 |
蔡奇代表北京冬奥组委,向国际残奥委会及关心和参与北京冬残奥会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和中国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方面紧密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高质量完成了赛事组织和赛会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展现了中国人民致力于与各国(地区)人民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建设更加包容世界和共创共享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决心。
蔡奇说,北京冬残奥会场馆设施和赛事组织体系运转顺畅,各项赛事精彩纷呈,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残奥运动员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冬残奥会氛围浓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中国承诺;服务温馨周到,坚持“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充分考虑冬残奥会赛事特点和残疾人特殊需求,精心做好赛会服务,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真诚、友善的东道主风范;防疫措施严密有效,严格执行《防疫手册》,针对残疾人特点增加人性化设计,确保了参赛各方健康安全和赛事顺利举办;留下丰厚冬残奥遗产,推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蔡奇说,北京冬残奥会凸显“一起向未来”主题,广泛凝聚起团结拼搏、互助友爱的磅礴力量,与世界各地残疾人朋友共同发出了团结包容的时代呼唤。我们将与残奥大家庭、国际社会各方面继续紧密合作,共同传承残奥遗产,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冬奥组委领导张建东、杨树安、韩子荣等参加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姬烨、王君宝、董意行)在13日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两个奥运“同步筹办、一岗双责”的工作原则,加强筹办工作整合,各个部门在筹办冬奥会的同时,同步推进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能够圆满实现,我们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场馆建设方面,北京冬残奥会使用5个竞赛场馆和23个主要非竞赛场馆,都是沿用冬奥会的场馆,这些场馆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赛事需求。比如,国家游泳中心为残奥运动员设计了多功能更衣室,修建了入场轮椅大坡道并进行了卫生间无障碍改造。国家体育馆建设了轮椅坡道。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残奥运动员设立实用的打蜡房及山地无障碍电梯等。
在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冬奥组委努力从抵离、住宿、餐饮、交通、医疗等方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比如,在住宿方面,三个冬残奥村在公寓楼、健身中心、娱乐中心、广场区等区域都有完善的无障碍服务设施,并且在冬残奥会期间,设立了轮椅假肢维修中心,随时提供维修服务。在餐饮方面,规划了餐厅的用餐座位和饮品摆放方式,方便运动员坐轮椅就餐。在交通方面,在三个赛区投放了近300辆无障碍车辆,并配备志愿者提供轮椅协助、乘降和语言支持。
在赛事运行方面,冬残奥会竞赛项目场地根据残奥运动员特点和竞赛规则做相应转换和调整,并经过国际冬季残奥单项体育联合会认证,竞赛器材按照冬残奥标准进行配备。比如,国家体育馆设置了用于残奥冰球项目的防冰板和透明挡板,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调整赛道起点和旗门设置,云顶滑雪公园进行残奥单板项目场地塑形,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规划建设了残奥项目专用部分赛道、调整靶场设置等。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表示,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一项以体育竞赛为龙头的复杂系统工程,北京冬奥组委从申奥成功之后就在顶层设计时深入研究分析,制定各环节联动的计划方案,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巨大支持下协调联动。
他举例说,在筹办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竞赛日程推出了13版,这是因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不同的转播机构对于转播信号的时间要求不一样,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而在调整竞赛日程之后,场馆层面的各个功能领域,比如餐饮、票务、交通等都需要联动调整。
在赛事医疗保障方面,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按照“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要求,北京冬残奥会执行与北京冬奥会基本一致的医疗服务标准。
她表示,在三个赛区设置了3个冬残奥村综合诊所、38个固定医疗站和51个竞赛区域(FOP)医疗站,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配备了救援和医疗转运直升机,保证在5分钟内到达赛道上空,并在15分钟内完成救援任务。同时,考虑到残奥运动员的特殊需求,还在各竞赛场馆和三个冬奥村设置了7个假肢轮椅维修站。为场馆免费提供包括车载CT机、方舱核磁机和数字X线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在三个赛区配备了100套AED一体机。
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以来,医疗团队共接诊冬残奥伤病员上千人次,其中伤病运动员100余人。累计转诊定点医院救治100余人次。冬残奥会期间,共安排50余人参与假肢、矫形器和轮椅维修服务。自2月23日冬残奥村预开村起,累计接收各类服务300余人次,包括矫形器服务、假肢维修服务、轮椅维修服务和运动器材类维修服务等。
留声精彩乐章
唱响美好未来 |
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闭幕之际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残奥会 |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这是闭幕式现场的“留声机”创意表演。新华社记者张可任摄 |
|
|
冬残奥会这些精彩,温暖人心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残奥会 |
“两个奥运”精彩答卷彰显中国贡献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北京冬残奥会 |
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
雄安新区建设一线采访记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张涛、白明山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中建三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刘创感慨万分。正是他所在的中建三局,当年曾在深圳书写了“三天一层楼”的传奇,如今他们又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并见证新的历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率先突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出“深圳速度”。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又迎来“雄安质量”。
亲历从速度到质量的变迁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从以“速度”为傲到以“质量”取胜,不变的是建设者追求卓越的劲头。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设立后第一个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被称为“雄安城建第一标”。
该项目全部为装配式建筑,大大提高了建筑品质和建设速度;每个构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张贴二维码,实现了全工序全过程的大数据管理;项目还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上线了智慧建造系统,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全景监控、环境能耗监测、无人机航拍等功能。
中建三局老员工宋福生,曾经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二工区机电安装质量总监。他说,雄安与深圳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玻璃幕墙。他们要注入新的理念,从头至尾严把质量关,志在将其打造成鲁班奖作品。愿望成真——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荣获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这也是雄安新区第一个鲁班奖。
从特区到新区,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宋福生是亲历者。早在1983年,宋福生就参与了当时全国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深圳国贸大厦从1982年11月开始动工至1985年12月宣告竣工,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成为敢闯敢拼“深圳速度”的象征。
刘创对记者说,那时候机械单一,靠“人海战术”,如今建设技术飞速进步。他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严格把控工程质量,打造绿色环保建筑,有30多项建筑新技术运用其中。
“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为起点,历经近5年的规划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始终。
记者看到,雄安新区已落成的建筑,拥有着鲜明的“中国面孔”。站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广场向北望去,视线掠过白色的大理石地面,经过中央巨大的石质日晷“时间之眼”,便看到一座朱红墙体、灰色飞檐的建筑。这是新区首个城市建筑群,包括会展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这里已实现绿建三星标准全覆盖、局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引领的目标,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度。
在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施工现场,项目控制室安装着2023倍变焦的高清摄像头,这是项目内部的“天眼”,可以聚焦到500米开外脚手架丛林中工人身上的安全带搭扣上。
“我们可以实现‘以天文标准掌控施工现场细节’。”北京建工雄安宣武医院项目经理赵育华说,每天早上,智慧监控系统都会发送一份关于塔吊前一天运转情况的报告。
总部在深圳的雄安达实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区第一批落户企业。董事长吕枫告诉记者,听到新区设立的消息后,内心非常振奋。他们拿出了企业的“看家本领”——智慧城市和建筑节能,为“雄安城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说,在新区,到处都能够感受到建设者们的激情和干劲,让自己仿佛回到当年去深圳创业的情景。
目前,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对外骨干路网全面打通,内部骨干路网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水系初步构建。
构建全过程质量体系
记者感到,从深圳到雄安,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建设者“守初心,担使命”的高度自觉。
“我们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中国雄安集团安全质量部部长于俊红打开手机中的雄安监理App,每个集团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隐患情况、人员履职情况等都在列表中显示。
于俊红说,这个软件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证工程验收的真实性,从根本上解决监理诚信履约问题。“雄安质量”就这样在每个细小的环节中得到了保证。
新区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体系。中国雄安集团雄创公司BIM事业部负责人贾占胜介绍,新区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于各种建设项目,利用三维数字技术进行建设前的虚拟建造,能提前发现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雄安新区今年将安排230多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0多亿元。随着大规模建设提速,新区承载力将大大提升。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首批3家央企已完成总部选址。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可容纳17万人的容东片区建成投用,可容纳10万人的容西片区即将交付,雄东、昝岗等片区进入稳定开发期……
雄安,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来。(参与采写:闫起磊、齐雷杰、杜一方) 新华社石家庄3月13日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
四论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成功之道,为我们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经济形势,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新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指挥棒、红绿灯,是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无论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还是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无论是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还是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关系,都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在攻坚克难、化危为机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开创发展新局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真抓实干,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持续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突出协调这个内生特点;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要扩大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越走越宽;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彰显共享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之路永无止境,奋斗步伐永不停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开拓进取,不断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就一定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新奇迹。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杨洁篪将同沙利文在罗马举行会晤 |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美有关会晤答记者问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3日就中美有关会晤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此次赴罗马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晤,希进一步了解此次会晤的重点内容。
赵立坚说,这次会晤的重点是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从去年底开始联系此事,一直就会晤保持沟通,并根据双方日程确定了会晤时间。双方将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新华社受权播发计划报告预算报告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扫描二维码,阅读《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
|
|
|
月球找水、火星采样……未来我国深空探测无止境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采样……这些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逐步走进现实。
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重大航天任务的规划受到广泛关注。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剧透”了未来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大动作。
据悉,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经过多年论证,已于2021年底正式通过立项审批。具体将分三步实施,计划在2030年之前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目前研制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嫦娥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呢?吴伟仁介绍,嫦娥六号计划在月球极区进行采样返回,争取从月球极区采集一公斤到两公斤样品回地球;嫦娥七号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对月球资源进行勘察,并寻找着陆点;嫦娥八号将与嫦娥七号协同工作,主要任务是勘察如何对月球南极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探月工程四期还研制了飞跃器,着陆之后采用飞跃器,从着陆点飞向可能有水冰的月坑方向,开展勘察、采集样本。”吴伟仁说,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有望于2025年前后发射。
为什么嫦娥要在月球南极找水?吴伟仁介绍,如果能找到水,月球南极的科研站就可以长时间运行。同时也有利于人类未来到月球南极进行短期考察。
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标是对月球南极开展科学探测,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吴伟仁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南极建站,是因为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极昼期间可能出现连续180多天的光照,在这里设立科研站,可能更加有利于长时间开展工作。
吴伟仁表示,计划先建一个基本型科研站,相当于管理中枢和指挥中心,之后逐步进行完善。除了执行这几次任务,在2030年后还要继续实施几次任务,争取在2035年之前把国际月球空间站建成,可以长期运行。
“在未来的国际月球科研站上,有指挥中枢指挥多个巡视器、着陆器在月球表面一起协同工作,在月球上建立月球通信网络,并将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飞向太阳系或者更远深空的深空探测中转站。”吴伟仁这样设想。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成功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二号何时发射?我国的行星探测工程还有何计划?
吴伟仁认为,我国的深空探测会长期持续,“能走多快走多快,能走多远走多远”。
根据规划,我国还将陆续实施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任务。
吴伟仁表示,我们现在还是探索太阳系,以后可能要进入银河系,在若干年后,对整个宇宙进行探测也不是不可能。后续,主要任务是要对深远空间的小行星进行探测,希望能对小行星进行采样,这样我国也有望成为拥有小行星样品的国家。
“此外,后续还有一些其他规划,比如对金星进行探测,对深远空间的小行星进行探测,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构成威胁的、可能撞击或者威胁地球的小行星进行预警。”吴伟仁说。 新华社北京电
孙春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
采取最彻底的防控措施
尽快遏制疫情扩散势头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吉林省多地加快全员核酸检测 |
吉林市新增十个中风险地区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在长春街头,道路上车辆稀少,一些核酸检测点前排起长龙。目前,长春市正开展第3轮核酸检测。根据前几日的经验,长春市通过社交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方式,多渠道发布核酸检测扫码方式,倡导居民提前注册,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排队时间。吉林市已经完成了7轮全员核酸检测,珲春市也已经完成7轮全员核酸检测。
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建设的方舱医院已经具备交付条件,能提供1000余张床位,将作为新冠肺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治疗区域。长春市内多家医院也已增加3000余张床位。在长春农博园,新的方舱医院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短期内将投入使用。在吉林市,目前已有3所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共有床位1200余张,正加紧建设第4所方舱医院,拟设床位2000张。
市场供应方面,记者在长春市多个菜市场、商超看到,生活物资供应较稳定,大白菜、土豆以及各类绿叶菜、肉类也较充足。目前,长春市周边两大批发市场库存量超1万吨,还在增加蔬菜购进量。吉林市主要生活必需品供应渠道也较畅通,3月12日吉林市米、面、油库存量8750余吨,蔬菜进场量及储备量总体为2560余吨,每天持续进货。
据悉,下一步,吉林省将继续加速扩大核酸筛查范围,精准划定风险区、封控区,加大人员转运、隔离力度。
新华社长春3月13日电吉林省吉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3日研究决定,再划定10个中风险地区。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吉林市疫情防控形势,经专家组综合研判,自2022年3月13日22时起,将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苏登河村四组、昌邑区桦皮厂镇漂洋村十二组、昌邑区桦皮厂镇永胜村十二组、昌邑区两家子满族乡两家子村二组、昌邑区哈达湾经济开发区神华万利城16栋3单元、昌邑区哈达湾街道汇丰家园小区15号楼2单元、昌邑区站前街道桃花源小区1号楼1单元、昌邑区民主街道运河里小区15号楼3单元、昌邑区莲花街道卢瓦尔小镇D38号楼、昌邑区莲花街道朝阳鸿祥苑15号楼3单元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域风险等级不变。
此前,吉林市已划定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5个。
深圳:今起公交地铁停运,社区等封闭管理 |
上海全部客运站14日起将暂停营运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为有效管控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市人员按照“应检必检,不落一人”的要求,完成各轮次全员核酸检测。检测完毕立即返回居所。
机关事业单位居家办公。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除承担防疫任务的工作人员外,均居家办公或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和社区服务。
非城市保障型企业停止运营或居家办公。除保障市民生活和城市基本运行的水、电、燃油、燃气、通讯、环卫、粮油肉菜供应等公共服务类企业与保障香港供应企业之外,所有企业一律居家办公,暂停生产经营活动。除保障市民基本需要的生活超市(含农贸市场)、药店、医疗机构、餐饮类企业(只提供快递外卖服务)之外,其他营业场所、门店一律停业。
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活动。除保障城市运行及供港物资货运的交通外,全市公交、地铁停运。全市社区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市人员非必要不离深,确有特殊需要,一律凭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离深。
保障市民居家生活供应。市场监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保供企业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区、各街道和各社区建立专门的服务保障队伍,设立暖心服务热线,及时响应市民诉求。
上述措施自3月14日至20日期间实行,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新华社上海3月13日电(记者王辰阳)记者从上海市交通部门获悉,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全部客运站自3月14日起将暂停营运。
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已有9家道路客运场站暂停营运,包括长途客运总站、虹桥长途汽车站等主要站点,共停班道路客运班线701条,班次1011班,主要方向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等地。
上海市道运中心要求,停运的客运站做好公示,对已购票旅客全额退款并做好解释工作。
民间爱心传递 深港携手抗疫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3月4日,总部位于深圳的湾区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联盟和香港“全港社区抗疫连线”共同发起“同舟共济 一齐撑落去”活动。截至10日,活动共募集到援港“家庭防疫爱心包”20000份。目前,有4000份“家庭防疫爱心包”已运抵香港。
该批“家庭防疫爱心包”含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成人KN95口罩、儿童KN95口罩、核酸检测试剂、面罩、手套、防护服等,每份可满足香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使用量。
湾区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联盟负责人尹乐芳介绍,此次活动计划筹集30000份“家庭防疫爱心包”、20000份“家庭生活爱心包”、2000份“志愿者防疫爱心包”。其中,“家庭生活爱心包”内含米、面、速食盒饭、罐头、饼干、蛋卷等,旨在解决香港基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志愿者防疫爱心包”含消毒液、消毒湿巾、一次性雨衣、雨伞、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成人KN95口罩、核酸检测试剂、面罩、手套、防护服等。
目前,10000份“家庭生活爱心包”已在紧急定制中,预计一周左右可发往香港。“陆续有很多爱心企业和个人给我们打来电话,希望可以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打进办公室的电话,最多的时候十分钟可以接十几个。”尹乐芳说。
此次援港活动正井然有序进行。志愿者首先摸排收集香港居民的物资需求,确定人员名单;活动组织方向社会募捐,并将各方的捐赠需求进行信息登记、筛查、梳理,报送给物资协调小组;联盟仓储物流小组与捐赠方进行资质审核,指导其进行物资装送,并安排后续报关、通关手续,将物资快速运送到香港;最后,募集到的物资将由在港志愿者送到香港居民家中。
爱心物资从四面八方来到深圳,再从深圳出发运往香港,送到香港市民的手中,一环紧扣一环,争分夺秒,背后是志愿者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尹乐芳介绍,湾区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联盟目前牵头组织了近二十家NGO及二十多家企业参与此次爱心响应,捐赠物资价值已超2亿元人民币。“任他风大雨大,我们同舟共济,一定会撑下去!”她说。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印发 |
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该方案规定了抗原检测的适用人群:一是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二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三是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
方案还明确了上述三类人群进行抗原检测需满足的主要条件、检测试剂的获得渠道,制定了检测发现阳性后的处置管理流程,促进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衔接。
根据方案,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时专门说明,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
根据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应当首选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可以进行抗原检测。隔离观察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抗原检测,应当认真阅读说明书、规范操作,一旦抗原检测阳性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需要时,进行核酸检测予以确认。
据了解,相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速度可以更快,操作也更便捷,但准确度较低,一般用于急性感染期的疑似人群。抗原阳性结果可用于对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不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
吉林省对感染者激增作出回应 |
初步判断吉林省此轮本土新冠疫情为2月下旬输入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
为何感染者激增?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疫情防控组组长张艳表示,一方面反映出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隐匿、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早期难于发现,易形成社区传播。吉林市已完成6轮全员核酸检测、长春市九台区已完成3轮核酸检测,长春市其他城区也已完成2轮核酸检测,通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社区潜在感染者被发现。
另一方面,反映出个别地区面对疫情快速上升的形势,医疗资源扩容能力不足,导致短时间内集中收治受限。个别地区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健全,对奥密克戎病毒特点和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认识不足、研判不准,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应管尽管”方面还有差距。
新华社长春电(记者赵丹丹、段续)3月11日,记者在吉林省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第33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结合基因组测序和前期报告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析,初步判断吉林省此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为2月下旬输入并在本地传播,并波及省内6个市州和1个省直管县。目前,吉林市、长春市九台区疫情出现社区传播,省内有的学校和部分农村区域出现了聚集性疫情,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期。
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张艳介绍,截至11日13时,本轮疫情中吉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26例,无症状感染者590例。本轮疫情呈现出传播隐匿、快速,波及地区多、范围广,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由于疫情发生时间正值春季开学季,人员跨区域流动增加,进一步加快了疫情的传播扩散,有的学校出现了聚集性疫情,社区防控、校园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大。此外,农村地区群众的聚餐、集市等活动,也加速了疫情传播,部分农村区域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同时,本轮疫情的感染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是无症状或表现出轻微症状,感染早期难以发现。目前报告的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为52.87%。
吉林市、长春市九台区已分别启动了第6轮、第3轮全员核酸检测。针对高校疫情,吉林省成立高校专班工作组,强化校园管控、核酸检测等工作措施,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遏制疫情在校园传播。11日,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全市机关居家办公,企事业单位停止运营,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确保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
疫情发生后,吉林省商务部门立即启动保障机制,开展生活必需品市场日监测和预警。同时,发挥270余家重点保供企业的作用,加强货源组织,强化生活物资储备,畅通物流配送,保障市场供应。目前,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交房即交证 杭州让数字化与百姓走得更近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想不到在手机上点点,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现在办证太方便了!”近期通过杭州城市大脑上的“交房云登记”系统,顺利办理了商品房产权证的市民叶先生说,他在收房拿钥匙时,就通过手机办理了不动产权证,这种“交房即交证”的感觉特别幸福踏实。
“以往老百姓‘喜提’新房,如是按揭客户,拿证耗时1至3个月不说,中间一般还得请中介代办,并需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副主任何杰说,他们近年来从群众痛点堵点出发,通过打造多跨协同的“交房云登记”大数据系统,让群众办证“零中介、零资料、零等待、零次跑”,大大便捷了群众,实现了优体验、提效能、护权益、防风险的“四赢”效果。
何杰解释说,以往按揭购房的群众办产权证,需要银行、公积金等抵押权人配合到场,并提交相应资料,而银行等抵押权人既不放心业主自己办,也安排不出人手陪着办,为了便于管理,就指定中介办,中介就会向业主收取500—800元不等的费用。如这家中介不负责,业主得证时间很有可能再延后几个月,极大影响业主权益;而一些急于资金周转的创业者、急于落户入学入托的“新市民”,又特别希望加快办证,有时候中介还巧立名目向他们收“加急费”。
“现在通过运用‘交房云登记’系统,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群众不需要找中介,也不需要约时间、跑窗口,数字化24小时在线办理,省时又节成本。”何杰说。
据了解,杭州“交房云登记”已迭代了3次,从过去需要业主(中介)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办,到如今全程网上办、不见面。
“‘一网通办’的背后,是我们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中心、税务、公积金、银行等多部门数据的深度协同,群众在手机上登录杭州城市大脑、浙里办等App平台,在线申请不动产登记,数据将在多个部门自动跑、协同跑,登记、缴税、抵押一并完成,不动产电子证照即可迅速生成。市民如需要纸质证书的,带上身份证就近到各区的行政服务中心自助打印即可。”何杰说。
记者在杭州市一些行政服务中心看到,杭州的不动产打证机,平均2分钟出一本不动产权证,不仅现场生成唯一的不动产权证识别码,还包含了详细的分户图等重要信息。
“‘交房云登记’数字化应用,不仅让业主免除了过去各种烦琐的办证前期准备工作,使业主可以快速办理后续的落户、抵押贷款、子女入学等民生要事,切实保障了其权益;并有效压缩了指定中介代办、房产证快办或慢办带来的权力寻租问题。”何杰说。
一项数字化变革,提升了政府办事效能,也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21年7月,杭州上品华庭小区的20多名业主,集体向杭州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送来了一面写有“民呼我为办实事,高效便捷暖人心”的锦旗,而事情的起因恰是因该中心推出的“交房云登记”数字化应用,让这些业主收获了“及时雨”般的喜悦。
据送锦旗的业主代表李先生介绍,小区新房是去年6月中下旬陆续交付的,按以往流程,拿到不动产权证最快需要1到3个月,而那时候再去落户,就错过了小孩就读当地优质小学的报名截止时间。
“当时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得知收房当天就可以领到不动产权证的消息后,我们喜出望外。收房那天就通过手机端办好了产权证,拿到了‘红本本’,20多名业主的子女就学报名,赶上了,也就有了给登记中心送锦旗的一幕。”李先生说。
据了解,通过运用“交房云登记”系统,截至今年2月底,杭州市32个新建商品房小区5.92万户家庭通过手机端体验了“左手收新房、右手领‘红本’”的幸福。而据测算,通过全程数字化办理不动产权证,预计全年可为群众节约中介费3000多万元,节约纸张消耗9吨以上,全年可减少碳排放3600多公斤。
“数字化改革的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让部门数据多跑腿、相关部门权力受约束,进而达到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百姓得实惠的目的。”何杰说,接下来,“交房云登记”服务将由主城区向杭州全市域铺开、由“一手房”向“二手房”推进,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林间树梢,感受不停歇的碳中和 |
探访安徽首单碳汇交易林场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海拔500多米的马家溪国家森林公园深处,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庙首林场场长姜育龙健步行走在林间小路,时不时掏出卷尺,测量一株株红豆杉的树径。
这片红豆杉面积有50余亩,正是茁壮生长的幼龄期,树径大多已长至6厘米以上。
“枫香、红豆杉、檫树,是2000多亩碳汇林的主要树种。”1986年就分配到林场工作的姜育龙说,和树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从没想到种树除了造林绿化、卖木材致富外,还能用来做碳汇交易。
庙首林场是安徽首单林业碳汇线下交易的“卖方”。2021年8月,宣城市牵线工业企业与林场合作,庙首林场以14.57万元的价格向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售3036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经过第三方专业测算,这些碳汇使公司‘十三五’期间办公、生活等非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全部得到了中和。”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枫说,这也是企业通过碳汇交易探索实现碳中和的一次尝试。
地处皖南山区的宣城森林覆盖率达60%,拥有可观的碳汇“仓储”。2021年发布的宣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实测评估结果显示,全市森林年固碳量428.21万吨,是工业企业年碳排放量的1.5倍。
姜育龙至今记得,碳汇交易完成后,每天有十几个电话从全国各地打来,迫切地咨询如何测算固碳量、开发碳汇产品……
“这说明企业和市场对碳中和非常关心,我们的探索有价值。”他说,继首单交易之后,庙首林场于2021年12月又向当地两家石材企业出售727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首批开发的碳汇全部售罄。
红豆杉日夜不停地生长着。走出森林,推进林业碳汇的工作也一刻不停歇。
为了提升林业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和碳汇能力,安徽不仅组建了碳汇工作专班,编制林业碳汇工作方案,还积极进行林业碳汇项目建设、计量监测、碳汇交易等工作。安徽省林业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总量达32980.54万吨;2021年,全省完成林业碳汇交易19585.69吨,实现交易金额85.21万元。
“十年树木。碳汇交易急不得,还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比如碳汇林建设和核准要有更科学的标准,碳汇开发需要更专业的力量。”旌德县林业局副局长梅学峰说,今年,当地将以庙首林场的2万余亩林地为主,对森林固碳量进行全面监测,完善本底调查,为释放更大的碳汇价值打牢基础。
新华社合肥电
青海玛多有个姊妹湖调解室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
“瓜真切(藏语,意为‘谢谢’),瓜真切,丫头们,你们要是我的孩子该多好。”住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的老人多昂和老伴拿出做好的锦旗,拉着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的手不住地感谢,“你们来花石峡一定要到家里坐坐,我要把最香的奶茶端给你们。”
2020年,多昂与他人签署房屋售卖合同后,对方因个人原因未在约定时间付清尾款,拖延1年之久,纠纷经村干部、乡镇派出所多次调解,始终没有解决。在姊妹湖调解室工作人员一次下乡途中,多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交了诉状。
查事实、找被告、核损失,2021年11月,姊妹湖调解室的干警与花石峡镇司法所组织双方坐在一起,用通俗的语言讲道理、摆事实、释法条。双方最终冰释前嫌,顺利达成调解协议。不到一周,老两口就住回了温暖的房子。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县。全县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5万人。地广人稀,牧民逐水草而居,玛多法院的干警们有时要花一个星期才能找到当事人。从柏油路,到砂石路,再到茫茫草滩,汽车爆胎是家常便饭,车到不了的地方只能骑马,从马背下来,大腿内侧常被磨得生疼。
为有效减轻群众负担,玛多法院重点打造巡回法庭,采取多元纠纷调解机制。“群众出不来,我们就走进去,不能因自然环境限制而让群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玛多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赛措吉说。
姊妹湖调解室成为巡回法庭落地的重要载体。玛多境内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的一对淡水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姊妹湖”。“当时我们正打造特色调解室,便想到了‘姊妹湖’这个名字。”才侦措介绍,“一是女干警居多,大家平常如同姊妹一般;二是希望来调解的人能像姊妹一样,相互体谅理解,将矛盾在诉前化解。”
2021年9月15日,玛多法院姊妹湖调解室正式成立。如今,姊妹湖调解室已成为玛多县法治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法院负责业务的8名女干警都参与其中。
过去,当地牧民出现矛盾纠纷,往往寻求家族有威望的人调解。赛措吉说:“现在群众都信任法院公平公正,有事主动找法院主持调解。拿着盖了章的调解书,群众心里才踏实。”
随着姊妹湖调解室工作的开展,许多调解完纠纷的人主动加入义务法律宣传员队伍。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牧民才让拉毛曾因他人拖欠劳务工资找到姊妹湖调解室。“调解当天我就拿到了钱,现在我常跟亲戚朋友说‘有事就找法院,准没错’。”才让拉毛说。
“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我们法院干警,把法庭搬到牧民家门口,让国徽闪耀在黄河源头,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赛措吉说。
(记者柳泽兴、李宁)新华社西宁电
在世界最大丹顶鹤越冬地看见美丽中国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丹顶鹤高亢嘹亮的鸣唱间隙,回响着一支它们听过无数遍的曲子——《一个真实的故事》,歌中讲述的徐秀娟的故事让许多人动容。
1986年,徐秀娟带着两只丹顶鹤蛋,登上从黑龙江开往江苏的列车,全程用体温帮助鹤蛋孵化。两天后,这两枚来自中国东北的丹顶鹤蛋抵达盐城,并成功破壳。
1987年,徐秀娟在盐城培育丹顶鹤的第二年,一次野外工作中她不幸落水,永远留在了这片湿地。
不过,徐秀娟牵挂的事业没有画上句号。几十年来,一代代驯鹤人接过火炬,在盐城荒滩上续写新的奇迹。
丹顶鹤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盐城丹顶鹤越冬地距离市中心约40公里,茫茫草滩,人迹罕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鸟类繁育中心副主任陈卫华在这里工作了30年。
陈卫华不善言辞,却与丹顶鹤特别亲近。每每走进幼鹤饲养区,小鹤们便主动凑过来,陈卫华也用“鹤语”招呼着它们。
1992年,19岁的陈卫华第一次走进保护区,又惊又喜。喜的是“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丹顶鹤”,惊的是保护区生活环境之恶劣。“夏天蚊虫多到能爬满整个裤腿,每天喂食都得穿上雨衣防止被叮咬。”陈卫华回忆,刚来时条件实在艰苦,风里裹着沙尘和盐碱,吃水、用电都成问题。
不过,陈卫华耐得住寂寞,一干就是30年。除了人工培育丹顶鹤,他还要协助保护区为野生丹顶鹤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80年代,滩涂围垦、盗捕鸟类等行为较为猖獗,引发当地政府关注,下决心设立保护区。
盐城坚持沿海湿地“为鸟让路”,实施退渔还湿,禁止围垦滩涂,在湿地上划出一道道生态红线。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区内水面和空中的各类设施相继拆除、迁出。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把保护区内的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在鸟类栖息较多的湿地外围电力线路上搭建人工鸟窝,引导鸟类安全“落户”;提升保护区外围区域杆线绝缘率,降低野生动物触电风险。
如今,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约有600只丹顶鹤在保护区越冬。不仅是丹顶鹤,盐城更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加油站”,每年约300万只候鸟经停歇脚,近百万只在此越冬。
盐城的“绿色家底”让当地人自豪,也为盐城赢得世界认可。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其所有申报点位均位于盐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陈卫华看来,这是对自己过去30年工作的肯定。“一辈子与鹤为伴,做一点利国利民的事,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他说。
“鹤湖”复绿记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动真格就能见真效!现在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每年来的候鸟也多了,这些年的努力值了。”看着即将北迁的候鸟,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赵放武感慨万千。
升金湖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西南部,属通江浅水型湖泊,水产、水禽等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升金湖是中国主要鹤类越冬地之一。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焦士清说,世界上主要有15种鹤,中国有9种,升金湖就有4种。
2005年,赵放武大学毕业后来到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成为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
“刚到保护区工作时,生态环境总体上是很好的。然而,2007年以后,养殖业快速发展,围网林立,大量投放饲料,生态遭到破坏,越冬候鸟高峰期数量一度从约10万只锐减到约5万只。”赵放武说,2017年以来,各级政府指导开展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目前越冬候鸟高峰期数量约10万只,基本上恢复到2007年以前水平。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升金湖生态恢复的关键之举。
“我们遵照应保尽保原则,大力推进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同时有序推进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焦士清告诉记者,他们对2017年以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绿盾”及遥感监测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共完成整改104个。“市县区共投入约5亿元,拆除围网75万米,安置专业渔民1331人。”
与此同时,池州市专门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的升金湖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升金湖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池州市吸收50多名原专业渔民,组建了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湖区管护和绿色发展工作。
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升金湖大桥上,记者见到了护湖员沈家运,他曾是一名专业渔民。“我家原来有4条船,其中1条住家船,3条生产船。当时这里的渔网密密麻麻,水质也不好。”沈家运回忆称,政府推行退捕政策后,他领到了安置补贴,告别了渔民的生活。
2018年,沈家运加入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护湖员。“我和同事们负责湖区的巡查巡护,有时晚上都要工作,看到非法捕捞和钓鱼等行为时,会及时上前制止。”
据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介绍,公司坚持日常管理与重点突击相结合,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压实12个保护点的巡护责任,持续加大管护力度,三年来共收缴地笼2700千克、丝网2800千克、鱼竿10360根、船只25艘。
记者了解到,池州市还加大圩口统管力度,累计完成圩口统管5.39万亩,发放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金3500万元,从源头上消除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种植刺苦草、莲、荸荠等水生植物4000亩,为越冬候鸟提供了食源。
在升金湖生态环境恢复上,池州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原则,取得看得见的效果。2017年前,升金湖水质一度恶化到劣V类,如今除候鸟越冬季外,水质稳定在Ⅱ类、Ⅲ类。
“下一步,我们立足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生态经济发展。”焦士清说,“一方面,推动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效能生态环境治理;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生态旅游+’路子,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带动湖区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汪延、姜刚、刘晓宇)
新华社合肥电
“民间林长”为沂蒙山腹地再添一片绿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2019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座荒山,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就是不长树。”吴家山民间林长张荣军对记者说,“现在你看,这些侧柏都长到1米5高了。”
吴家山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山区,民间林长是当地对造林企业负责人的称呼。
在满是石头的荒山上造林,很不容易。“吴家山土层瘠薄、缺少水源,自然条件差。”蒙阴县林业局局长刘德柱说,这里曾经种上了树,但仅凭村民看护,效果不理想。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森林覆盖率达62.2%,居山东省第二,但也有不少像吴家山一样的石头山“年年种树不见树”,考验着当地的智慧。
变化始于2019年的一次探索。蒙阴县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社会资本、培育民间林长”,一批社会热心人士通过相关部门评聘,参与到林长制工作体系中。
从事造林工程的张荣军成了蒙阴县首位民间林长。“当时签订荒山绿化合同,要保证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成活三年以上,通过验收再交给政府。”接过任务,张荣军信心满满。
2019年3月,张荣军和同伴栽下侧柏。这年天旱,他们运来3台抽水机,3个月内连浇了7遍水。住山上、睡车里,一亩地166棵树,300亩山地的侧柏种植任务,张荣军如期完成。
“栽下树,更要看好树,树苗就像自己的孩子,要经常盯着。”张荣军每周巡逻好几回,仔细观察,长势不好的就及时更换。一次,老百姓的羊啃了树苗,张荣军很是心疼。“刚开始他们也不习惯,但说清楚这是荒山绿化工程后,老百姓也就理解了。”
荒山树木成活不易,责任落到人头,山头终于见绿。在蒙阴县,300多名民间林长助力老区再添一片绿。
曾经的“地球伤疤”蕴藏着中国绿色秘密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在位于北京市区以东约70公里、天津市区以北约60公里的山区,大大小小的矿坑分布,曾如同地球的伤疤裸露。如今,它们却蕴藏着中国的绿色秘密。
12日,虽然清晨的一阵雨让山间小路变得泥泞,但14岁的孟家熠和小伙伴们仍如约而至,来到其中一处矿坑植树。
这一天是中国植树节,孟家熠认为选在这里植树更有意义。挖坑、培土、浇水,再给小树苗取个名字、挂个牌子……“植树造林是为环保做‘加法’,我们早就被‘种草’了。”他说。
孟家熠植树的这片山区位于天津蓟州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开山采石产业达到顶峰,成为北京和天津城市发展的重要石料来源。2008年,为保护环境,蓟州的矿山企业陆续被政策性关停,但给大地留下的一个个“伤疤”,仍然是生态治理的一大痛点。
为让“伤疤”彻底愈合,蓟州自2014年开始“矿山复绿”工程,一期已基本完成,绿化栽植苗木近3万株,累计投资12.2亿元,二三期也已启动,计划投资76.64亿元。与此同时,企业、百姓、民间组织也纷纷参与其中,为蓟州的矿山装点绿色。
孟家熠参加的此次植树活动的组织方、蓟州春山里生态教育项目负责人王立华说,当年蓟州开山采石主要服务于京津建设,而目前参与矿坑植树的人也大多来自京津,无形中是一种对自然的回馈,项目运行近3年来已累计植树2600多棵。“就像我们的口号‘治愈地球治愈你’一样,我们希望大家在治愈地球的过程中,传递这份治愈背后的爱。”
在中国,从1982年植树节,邓小平在北京玉泉山种下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第一棵树算起,这项运动已整整实践了40年。截至2021年12月,中国适龄公民累计有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
40多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增长了80%,森林覆盖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2020年底达到23.04%。中国人工林面积已扩大到11.9亿亩,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一切被远在太空的人造卫星所记录,进而“种草”全世界。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文称,中国的植树造林和中国印度两国的集约型农业活动主导了“地球越来越绿”的过程。多方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世界首位。
保护环境,中国绿色雄心还远不止于植树造林。
在恪守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向世界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大目标需要大手笔。在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大约等于中心城区面积两倍的区域被划定为绿色生态屏障,其中449.5平方公里更是一级管控区,禁止一切与生态环保无关的建设活动。
“很多人不理解,说我们把这么大一块经济发展空间锁住了。”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边伟光说,其实,绿色的发展密码蕴含其间。
经过4年建设,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新增造林11.3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7%提升到26%以上。不仅环境好了,这些树年碳汇能力估计为15万至20万吨,是潜在的“绿色银行”。此外,生态屏障内的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已投入使用,低碳绿色的展会经济在当地效益初显。
事实上,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继写入党章、宪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已是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遵循。
在雄安新区与树打了4年多交道的彭旭更,现在对“‘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2017年11月13日栽下第一棵苗木开始,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目前已有40多万亩,栽植苗木近300种、2000多万棵,每棵树都有一个二维码记录生长信息,汇集海量数据。更难得的是,人工的“千年秀林”已被打造成“近自然”状态。
“比如为了适合市民休息,我们特意在林区边缘区域种上芳香类植物;为了方便小动物栖息,我们种植了许多食源、蜜源植物。”彭旭更说。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尊重自然规律和苗木本性、选用原生冠苗,采用异龄、复层、混交等方式种植,在“千年秀林”林间特意留白的区域,已有许多自然生长的小树苗出现,这将使整片林地可以持续更新、繁衍千年。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
为了守护一片林,千年古村立下族规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宜增植,禁砍伐”是金滩村祖先立下的族规,子孙守约,岁添新树,延续千年。
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金滩自然村地处赣江边。据金滩村康氏族谱记载,北宋年间,康氏祖先到金滩建村,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河滩上种下第一棵樟树。如今,这里有面积近300亩的古樟林。
今年78岁的康昭训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和村里的小伙伴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古樟林。后来,他在村里做乡村教师,经常带着学生到林子里晨读、晨练。他说,几乎每个金滩村的孩子都有关于这片林子的美好记忆。
每年春天,村民们会自发来到林子植树。早在20世纪80年代,村里就安排村民轮流做护林员,若有村民砍伐一棵树,需补种10棵。
2002年,泰和县林业局将金滩古樟林列为县里的保护对象,将树龄50年以上的古树挂牌保护。
如今,金滩古林成了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一到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几年前,村里修了旅游公路,有的村民开起农家乐、民宿,从乡村旅游中获益。
“我们子子孙孙都会守好这片樟树林。”康昭训说。
春日植树
绿化家园 |
|
( 2022-03-1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