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04版: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05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

06版: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07版:新华深读

08版:新华体育

09版:新华财经

10版:新华关注·家园

11版:新华国际

12版:广 告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近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水平,加大交通疏导力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习近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扎实做好受灾群众帮扶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风雨揪心 救援同心 新华社记者多路直击河南强降水
风雨揪心 救援同心
新华社记者多路直击河南强降水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记者张兴军、李亚楠、孙清清、韩朝阳)7月16日以来,河南多地遭遇历史罕见持续性强降雨,暴雨中心郑州几成泽国,全省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受灾严重,数十座水库超出汛限水位,成千上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被困地铁的乘客如何脱身,断水断电的医院怎样保障运行,偏远村庄水情、灾情如何——面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连夜冒雨展开采访。
 
历史性降水突袭河南
 
10余名地铁乘客遇难


 
  雨一直下。大雨、暴雨、大暴雨接踵而至。
 
  河南省气象部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7日8时至21日9时,该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全省各地市均出现暴雨,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150.5毫米。
 
  20日零时至21日零时,河南省北中部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和周口、漯河局地出现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水量77.7毫米。有2607个雨量站降水量超过50毫米,其中大于100毫米的有1691个,大于250毫米的有361个。
 
  省会郑州成为强降雨中心。17日8时至21日14时,郑州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461.7毫米,最大降水站点为新密市白寨,高达931.5毫米;20日零时至21日零时,郑州平均降水量302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郑州市二七区尖岗,达696.9毫米。
 
  河南省气象专家介绍,此轮强降水过程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降雨极端性突出等特点。其中郑州、嵩山、新密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郑州二七区多个站点日降水量超过郑州全年641毫米的平均降水量。20日16至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市民拍摄的现场图片和视频:随着降雨持续,多个市区河道水位几乎与路面持平;被迫熄火或停放路边的车辆陆续漂了起来;高架桥上,下了班的人们在雨夜里徒步……
 
  地势低洼的社区受影响严重。记者连线采访一位气象局老专家,电话接起来很快又断了。过了一会儿,对方发来微信:“我这儿停水停电停网络,连电话都打不出去。”
 
  郑州地铁5号线成了关注的焦点,因为20日夜里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一度造成隧道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停运,多名乘客被困。记者冒雨赶往现场,半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海滩寺街站,其时地铁口已经下闸封闭,周围停有消防车辆。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忠介绍,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受灾,25人死亡,7人失联。
 
交通网络大面积受阻
 
医院灾情牵动人心


 
  除了城区内涝外,持续强降雨袭击之下,受影响最大的是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网络。
 
  河南省高速公路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发布消息称,截至21日上午,全省高速公路禁止货车上站,郑栾高速、焦桐、郑少、日兰、南林、台辉等高速全线禁止车辆通行。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大广高速等众多高速部分路段禁行。
 
  铁路方面,郑州至洛阳区间的郑西高铁、陇海铁路发生水漫线路、路基坍塌、设备淹水等情况,列车无法通行。途经郑州地区的京广高铁、徐兰高铁、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等线路的运输秩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随着雨情加重,郑州机场将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一路从蓝色升至橙色和红色。消息显示,19日,郑州机场取消和延误航班达160余架次,20日这一数据超过200架次。截至20日夜里,进出机场的地铁、城际列车已经被迫停运,机场高速通行受限,旅客无法进出机场。有关方面综合研判后决定,从20日20时至21日12时,机场暂停接收进港航班。目前机场滞留旅客仍超千人。
 
  在强降水中心郑州,通信网络也成为重灾区之一。最新数据显示,河南郑州基站停电3563个,基站退服3152个。河南省通信管理部门已协调累计派出应急人员5847人次,应急车辆2691台次。
 
  由于降雨造成断水断电,一些医院的运转情况令人关注。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个河医院区从20日傍晚开始断电,大约600名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1日凌晨1点左右,记者步行至医院门诊部,水深过腰,院内很多车辆泡在水中;门诊楼前、高架桥上都有不少人在避雨。截至当天上午,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重症病区患者大多数已完成转院,但由于大部分病区仍未恢复供电,门诊部已停止接诊。
 
  21日上午,连续遭遇四天四夜强降雨袭击后,郑州市区降水出现暂停。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市中心,部分路段积水开始消退,地面上留下厚厚的一层黄色淤泥。街道上不时有消防、通信、公安等部门的车辆驶过,陆续有市民出门采买生活物资。路边药店也开门营业。
 
救援一刻不停
 
10余万人转移避险


 
  由于交通、通信等条件相对落后,面对持续强降雨,中小河流、水库的运行现状,各地市郊县、偏远乡村的雨情、水情与灾情备受各方关注。
 
  来自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消息,目前全省已有9座大型水库及40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卫河、沙颍河等出现涨水过程,其中贾鲁河中牟站流量从21日7时起达600立方米每秒,已超过历史最大流量。除了城市内涝外,河南中西部和豫北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大范围农田积涝。经综合研判,河南省决定于21日凌晨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黄河水利委员会启动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因为电力、通信出现中断,巩义市米河镇一度与外界失联。20日下午,记者驱车进入当地后看到,镇政府大院水位约达1.5米深,主要街道一层店铺普遍灌满了水,两旁行道树、绿植多被连根拔起;21日早上,记者跟随救援人员前往当地失联行政村探查灾情。沿途所见多处河堤受损严重,路面坍塌,许多桥梁及临河房屋被洪水冲毁。在米南村,部分山体发生滑坡,十余处房屋被倒灌泥浆。在魏寨村,当地正协调解救多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
 
  面对灾情如火,河南省各级各部门迅速投入战斗。截至目前,河南省军区已经调派解放军730人、民兵690人,武警出动1159人、车辆60余辆,消防救援6760人次、1383车次,冲锋舟35艘,其他各类抢险装备25784套参与抢险救援。
 
  21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已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19人死亡、5人受伤、7人失联。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16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647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倒塌房屋63间;直接经济损失54228.72万元。
 
  河南省气象台2021年7月21日18时40分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鹤壁、焦作、漯河三地区和安阳、驻马店、信阳三地区西部与平顶山地区东部部分地区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3小时内,上述地区和许昌地区与新乡地区西部及郑州地区西部北部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
 
  气象专家表示,目前大范围降水回波仍然维持在北部、中东部,近期降水仍将持续,防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切不可松懈。(参与记者赵鹏、李文哲、刘怀丕、冯大鹏、李丽静、刘金辉、李安)
 
  
 
风雨同舟,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7月17日以来,河南持续遭遇强降雨,多地降水量打破历史记录,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部分水库水位超汛限,部分道路交通中断,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汛情当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险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按照要求,国家防总等相关部门已派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已调派解放军指战员730人,武警官兵1159人、车辆60余辆,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6760人次、1383车次,民兵690人,冲锋舟35艘,其他各类抢险装备25784套参与抢险救援;各地救援队也已纷纷奔赴河南支援。
  风雨同舟,勠力同心。紧要关头更要坚定必胜信心,要做好抗洪救灾的统筹兼顾、科学施策,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变化。在当前防汛关键期,救援不仅关注城市,也应关注乡村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河道险工险段、水库堤坝、铁路干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排查,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记者刘怀丕)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
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 井冈山精神述评
这道光,照亮前行之路
井冈山精神述评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赖星
 

 
  90多年前,井冈山茅坪八角楼。一根灯芯的微光,穿透漫漫长夜。
 
  油灯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闪耀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之光。
 
  这道光,指引中国共产党越过万水千山,创造百年辉煌;这道光,跨越时空,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一)


 
  黑暗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让中国走向光明的火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纷纷受挫。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依然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决然团结战斗在井冈山红旗下。
 
  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
 
  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
 
  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
 
  ……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姓名。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共有4.8万余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因为信仰,革命先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生命有限,信仰永恒。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信仰如光,为信仰而奋斗的人,就是追光者。
 
  在脱贫攻坚战中,包括井冈山革命老区遂川县珠溪村村支书邹齐胜在内的全国1800多名党员、干部牺牲。
 
  在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的危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宝贵生命。
 
(二)


 
  当时一系列接连的失败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
 
  革命之路,何去何从?放弃攻打城市,转战井冈山!毛泽东踏出的这一步,成了中国革命崭新的起点。
 
  在井冈山,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革命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开辟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井冈山的历史开启新篇章。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在险滩激流中开辟出崭新航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站在2021年瞻望未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愈挫愈勇的政党,具有脱离险境的神奇力量,不断创造出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业绩。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严酷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成功做成了一大“奇事”——“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正是因为有了艰苦奋斗这一件重要“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井冈山市充分意识到,财政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等是井冈山最突出的短板问题。若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井冈山就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加快步伐、打牢基础,因此“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都略高于江西省、吉安市目标要求。
 
  “这些目标既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奋斗姿态,又符合井冈山的发展实际,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井冈山市市长焦学军说。
 
  人以奋斗而立,党以奋斗而兴,国以奋斗而强。
 
  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征途漫漫,只有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才能继续创造新的传奇业绩。
 
(四)


 
  五百里井冈,青山莽莽,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巍然屹立。
 
  1928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的四个团向井冈山进犯,在根据地群众帮助下,红军以不足300人的兵力打退近6000名敌人的进攻,创下以少胜多的奇迹。
 
  “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红军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斗?”不少游客问。
 
  “答案就在于党和红军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动群众,筑成了一道不可战胜的铜墙铁壁。”一旁的讲解员回答道。
 
  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无论时光流转,始终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不变的本色。
 
  从“为人民服务”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标尺,以人民“看得见”的初心使命、“用得好”的民主制度、“信得过”的党群关系、“能管用”的监督机制,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站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向前迈出更大的步伐,14亿中国人民携手迈入现代化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70余年前,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的感言,用来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同样贴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壮阔,大道光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不朽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1-07-22)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听取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情况汇报 研究深化金融业开放工作
   ●确定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听取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情况汇报,研究深化金融业开放工作;确定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措施。
  会议指出,近日我国多地强降雨,昨日河南局地又遭遇极端强降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罕见的城市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我国正处“七下八上”主汛期和防汛关键期,据气象预报,近期部分地方仍有强降雨。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责任制,落实各环节责任。一是组织相关专业力量,调集资金和物资,支持帮助河南全力抢险救灾,做好遇险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遇难者善后等工作。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防汛抗灾的支持,增派人力,备足物料,加强对大江大河、小型病险水库等水利工程堤防严密巡查和除险。做好交通设施应急预案。防范城市内涝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三是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足防范异常天气可能导致灾害的各项准备,该避险的避险、该撤离的撤离,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安全度汛。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共批准设立100多家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支付清算等机构。会议确定,要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中国始终是吸引外资的热土。一是持续抓好金融业对外开放承诺落实,主动对标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标准,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二是优化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要求,完善金融机构母子公司跨境往来规则。优化外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和方式。推进完善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直接投资项目管理要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近年来,通过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比2017年压缩60%、80%以上。会议确定,针对下一步特别是下半年国际形势和环境变化,要在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通关便利化,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一是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扩大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试点。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今年底前将办理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支持海外仓建设,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政策。做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贸易便利化措施的衔接。二是进一步降低进出口环节费用。落实口岸收费清单公示制度,清单之外不得收费。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费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强口岸综合服务。提升航空口岸分拨时效。对水运转铁路运输货物,探索实行“车船直取”模式。提高国际物流供给能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栗战书同乌拉圭副总统、国会主席兼参议长会谈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同乌拉圭副总统、国会主席兼参议长阿希蒙举行会谈。
  栗战书说,中乌是好朋友、好伙伴。在习近平主席和拉卡列总统共同引领下,中乌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两国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成为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中方愿同乌方携手合作,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乌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
  栗战书指出,事实证明,中乌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要继续加强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扩大抗疫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多边事务协作,在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中密切配合,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积极推进中拉整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栗战书强调,中国全国人大愿同乌拉圭国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希加强高层交往,密切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等各层级友好往来。深化立法经验交流,就经济社会发展、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议题加强沟通。及时批准、修订有关法律文件,为两国务实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密切在各国议会联盟、拉美议会等多边议会组织中的合作。
  栗战书说,乌拉圭主要政党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友好交往,参加了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体现了两国关系的深厚基础。感谢乌拉圭政党来函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愿通过多种方式就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等开展经验交流。
  阿希蒙表示,乌拉圭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愿全面发展两国各领域合作。感谢中方在支持乌抗击疫情和促进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希加强两国立法机构间交往,为深化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南京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南京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2021-07-22)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7月21日晚,在南京市玄武区一处检测点,医务人员在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取样。
  为进一步快速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江苏省南京市于7月21日开始对全市常住人口、外来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第八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21日电(记者林晖)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19日至21日在新疆阿克苏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顺应民意、保障民生、凝聚民心,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助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汪洋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影响,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民生持续改善,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汪洋强调,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地区倾斜,助力受援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要坚持把智力援疆作为工作重点,拓展“组团式”援疆领域,提高干部人才选派工作质量。要务实推进产业援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产业协作和项目布局,支持受援地增强“造血”功能。要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内地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增进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疆内外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往来互动,真正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陈全国出席会议。尤权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形势判断上来,围绕新疆长治久安谋划好援疆任务。聚焦重点问题,突出重点工作,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各项援疆任务落地见效。
  19个援疆省市、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地州市师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自治区、兵团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新冠阳性升至17例 离开南京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新华社南京7月21日电(记者朱国亮、吴新生)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经重新采样检测,截至目前已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相关工作人员中检测发现17例新冠阳性。
  7月20日,南京市江宁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禄口国际机场防疫专班报告,在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例行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9份样品为阳性,样本均为机场保洁人员。
  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介绍,接报以后,南京市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机场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并重新采样检测,经复核与专家组诊断,总共发现17例阳性,目前9人为确诊病例,5人为无症状感染者,还有3例核酸检测阳性待进一步诊断。
  胡万进说,为防止疫情扩散,切断病毒传播路径,经省、市、区专家分析研判,划定机场附近4个社区(村居)为中风险地区,其中江宁区3个、溧水区1个,实施封闭管理,人员足不出户;确定封控区域1个,为禄口街道,进行封闭管控,人员只进不出。另外,还组织专业力量,对禄口机场及检测阳性人员所到场所进行环境检测、消毒,关停或关闭部分人员相对密集的场所。
  胡万进介绍,截至7月21日5时,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157人,密接的密接56人,还有其他人员正在进一步排查过程中。同时,组织江宁、溧水两区连夜开展核酸检测,目前已对重点区域的11.65万人进行了采样,并已出具检测结果44309人,均为阴性。
  据新华社南京7月21日电(记者朱国亮、吴新生)2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开南京,如确需离开,应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备查。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春发说,依据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1号通告,倡导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开南京。目前,通过南京辖区机场、铁路、公路客运站出行的旅客,不包括在南京中转的旅客,都需要测温凭绿色健康码进站,同时应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郑春发还特别提醒说,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对全体市民而言的,即使乘坐小型汽车离开南京也应携带证明备查,以免给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中风险和封控地区公共交通,郑春发说,南京江宁区客运站21日起暂停运营,中风险地区的公共交通也将全部停止运营,经过中风险和封控地区的3条城际轨道线——S1、S7、S9将对4个站点——翔宇路南站、禄口机场站、空港江宁站和铜山站实行跳站运行。
  另据东部机场集团总经理徐勇介绍,7月21日,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各家航空公司原计划执行航班663架次,已取消521架次。
江苏:加强交通领域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加强垃圾处理和交通设施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   新华社南京7月21日电(记者杨绍功)针对南京市目前检出17例阳性均为机场工作人员的情况,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交通防控组21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交通领域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度。同时,强调要加强垃圾处理和交通设施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
  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交通领域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档案,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出现可疑症状者将安排及时就医。对入境口岸城市的机场、码头从事入境人员和货物的检疫、采样、清洁、消毒、垃圾处置等作业人员,将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通知还特别强调,加强垃圾处理和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两站一场一码头”等运输场站、服务区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处理好不同种类的垃圾。对阳性人员和货物所在航班的垃圾,需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将加强对卫生间、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用设施和高频接触部位清洁,增加消毒频次(运行期间不少于1次/2小时)。
  此外,按照通知要求,南京市已经暂停疫情重点封控区及周边的公共交通站点。江苏全省已暂停始发或终到中高风险地区的道路客运班线、包车、出租汽车(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业务,对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道路客运班线和包车将严格执行“点对点”运输。江苏省将在“两站一场一码头”特别是汽车客运站设立接驳转运工作专班,对排查出来的离开中高风险地区未满14天的人员实行“点对点、一站式”接运。
国家防总: 将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国家防总:
将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刘夏村)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受强降雨影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7月21日1时30分溃坝。当地已提前转移水库下游群众。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部领导立即赶到指挥中心,视频连线河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调度了解有关情况,要求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应急管理部派出由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当地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王勇在指挥部署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时强调 全力采取措施开展抢险救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勇在指挥部署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时强调
全力采取措施开展抢险救灾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近日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21日早晨,国务委员、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紧急召开国家防总专题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坚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准研判雨情汛情,全力开展抢险救援,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王勇要求,各级责任人和应急抢险队伍要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调集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全面排查搜救被困人员,及时果断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一人。紧盯涉险水库和堤防险工险段,强化应急抢险措施,严格网格化巡查防守,严防管涌、漫堤、溃坝等重大险情,坚决确保黄河大堤和各类水库安全度汛。广泛发动社区、村镇和企事业单位,以城镇低洼地带、地下空间、老旧小区厂房、交通干线和桥梁涵洞等为重点,分段分片压实包保责任,严格执行防汛应急预案,加大排涝除险避险力度,强化交通、旅游、建筑施工和危化品等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管控,严防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及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安全底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协调支持河南防汛救灾和城市运行保障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协调支持河南防汛救灾和城市运行保障工作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21日要求,积极指导帮助河南省全力开展抢险救灾、转移避险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做好城市供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保障和垃圾清运、排水防涝设施清疏等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王蒙徽强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极端天气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城市运行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要指导各地按照现有工作部署,持续抓好城市排水防涝和市政基础设施汛期安全运行工作,抓紧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等有关司局积极指导帮助河南省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保供等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已协调落实城市供排水、环卫、燃气、照明等方面可支持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并针对应急抢险和后续工作制定了预案,还将根据当地需求,全力予以支持。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来自多部门加强河南等地防汛救灾的报道
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来自多部门加强河南等地防汛救灾的报道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河流出现超警水位,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赴相关部门采访,了解雨情汛情灾情动态,以及抓实各项举措、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的最新进展。

应急管理部:及时组织人员转移避险


  21日上午10点多,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70号,应急管理部所在地。在应急管理部指挥中心,重点地区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会议正在召开。

  会上,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抗洪抢险、防内涝、防台风各项工作,确保黄河等流域安全度汛,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强调,要加强滚动会商研判,及时组织人员转移避险。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果断采取地铁停运、景区关闭、停工停学等措施,及时转移水库下游威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群众。要突出做好黄河堤防等重点工程安全防范。加强黄河、海河、淮河、松辽流域各支流、中小河流、水库大坝等安全巡护,深入排查整改险工险段、穿堤涵闸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及时有力处置管涌、漫坝等严重险情,防止对干堤和重点城市安全造成威胁。

  当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河南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000万元,支持地方开展抗洪抢险救援工作;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4000万元,支持灾区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截至21日14时,消防救援队伍出动指战员2.37万人次、舟艇3121艘次,共营救遇险被困群众6459人,疏散群众1.53万人。

  水利部:强化江河洪水和台风强降雨防御


  21日上午9点,记者赶到水利部的国家水工程调度指挥中心。这里正在进行雨情汛情的会商。“20日出险的郑州常庄水库,13处管涌已处置,险情得到有效控制”“郭家咀水库下游坝坡大范围冲刷垮塌,但未发生决口溃坝,目前水库水位正在下降”……会商现场传来防汛一线最新消息。

  强降雨不仅对水库带来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纵贯河南。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技术信息处处长王为告诉记者,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总体运行安全,水利部在指导河南省水利厅做好暴雨洪水防范的同时,紧急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通过渠首引水闸下调入渠流量,开启上游退水闸退水,组织可能受影响的运行管理人员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除了上述措施,水利部还紧急向京津冀豫4省市通报险情,并提请做好断水和水源切换准备。

  据了解,水利部加密会商,滚动分析研判雨情汛情,进一步安排部署江河洪水防御和台风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强化预测预报,进一步落实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台风“查帕卡”动向,加强与气象等部门联合会商。全面排查降雨区内小型水库和病险水库,全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

  水利部已将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Ⅲ级,派出工作组前往河南、山西指导防汛工作,并向河北派出工作组,指导当地做好暴雨洪水防范应对准备。

交通运输部:迅速开展应急处置


  21日下午2点,中国民航局8层会议室,关于郑州暴雨应对的第9次全行业视频会议召开。“郑州机场候机楼旅客已疏散260人,机场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屏幕另一端的郑州机场工作人员说。

  连日来,针对河南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铁路、民航、公路等部门迅速采取行动应对。

  交通运输部21日印发紧急通知,明确当发生淹水倒灌等突发事件时,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应坚决停运;运营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做好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交通运输部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按照应急响应级别,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乘客生命安全;对于发生淹水倒灌的线路,经安全评估确认具备安全运营条件后,方可投入运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铁路方面,由于强降雨对部分铁路造成影响,铁路部门采取限速运行、中途站待避、停运等措施;组织沿途铁路单位和干部职工向在途列车提供食品、饮水等。铁路部门表示,具体车次运行情况,请广大旅客及时关注各地车站公告、官方微博微信等信息。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已紧急启动一级降雨应急响应,相关单位迅速调集人员、车辆、机具、抢险物资,全力组织水害抢险。

  民航方面,中国民航局多次召开全行业视频会议进行部署。郑州机场将与空管、航空公司等密切配合,重点组织滞留旅客的疏散工作,并对吃住行进行妥善安排。

工信部:通信抢修恢复紧张进行


  记者21日从工信部了解到,河南省郑州市持续遭遇极端强降雨,造成市内通信基站大面积退服,多条通信光缆受损,用户通信服务受到影响。工信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基础电信企业连夜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工作。21日组织召开视频调度会,指导河南省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全力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和受损通信设施抢修恢复工作。

  据了解,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组织当地通信行业第一时间开展防汛救灾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截至21日10时,通信行业克服道路、市电中断等影响,修复基站6300个,光缆170条共275公里,通信抢修恢复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记者于文静、高敬、魏玉坤、黄垚、周圆、张辛欣、樊曦)

     据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发改委:全力保障河南煤电油气稳定供应 财政部紧急下达一亿元支持河南防汛救灾
发改委:全力保障河南煤电油气稳定供应
财政部紧急下达一亿元支持河南防汛救灾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安蓓)记者21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7月20日,河南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天气,电力、煤炭等供应受到影响。经各方共同努力,截至21日8时,45.06万用户已实现正常供电,约三分之二重要用户已恢复供电,其余电力用户正在全力抢修。

  据了解,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影响,河南省特别是郑州市受灾严重,1座500千伏变电站、8座110千伏变电站和1座35千伏变电站因场地受淹等原因紧急停运避险,98.22万用户供电受到影响,其中涉及重要用户49户;到达郑州市周边及经郑州发往重点地区的铁路煤炭运输影响严重,公路煤炭运输基本停滞。国家发展改革委迅速组织有关方面积极应对,加大跨省区支援力度,全力保障河南省煤电油气稳定供应。

  据介绍,针对煤炭供应问题,正通过优化调度、加大清洁能源发电、增加燃气发电出力等方式应对;针对交通受损问题,正会同铁路和交通部门加紧抢修,争取尽快恢复正常。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已建立的日调度机制,继续会同有关方面,积极应对本轮强降雨天气后续影响,全力保障河南省受灾地区煤电油气运平稳有序。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21日紧急下达1亿元救灾补助资金,支持河南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其中,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0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财政部表示,河南省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闻“汛”展开抢险救灾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闻“汛”展开抢险救灾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七月二十日,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在河南登封告成镇转移被困群众。       新华社发(蔡霖伟摄)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近日,河南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闻“汛”而动,当地驻军数千名官兵立即展开抢险救援。

  灾情发生后,中部战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主要指挥员第一时间进入战区联指,并紧急派出前方指挥部,指挥战区驻豫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3000余人、车(舟)装备80余台(艘),在多个地域同步投入抢险救灾。

  7月20日,郑州市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造成市区严重内涝,多个水库超警戒水位。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300余名官兵闻令而动,携带应急抗洪装备奋战救援一线。他们当中,大多为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学员。目前,仍有200名官兵坚守在常庄水库。

  当天,驻豫的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武警河南总队等紧急出动1000余名官兵就地展开抢险救灾——

  17时20分,贾鲁河中牟县官渡镇大王庄段多处发生漫堤险情,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侦察中队、工兵中队共300余名官兵立即奔赴事发地域,进行河堤加固、抢险救援。17时50分,郑州市惠济区枯河丰乐农庄段发生决口,武警河南总队机动支队出动200余名兵力,携带冲锋舟等参与抢险救援,担负决口封堵、堤坝加固等任务。巩义市、登封市等地多处严重积水,群众被困。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300余名兵力携带救援装备,至21日凌晨1时,将受洪水威胁的20余个村庄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另据记者了解,武警部队目前已开通视频指挥系统,密切关注灾情,指导任务部队加强值班值守,严密组织抢险救援行动。

  7月20日凌晨起,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遭受强降雨天气,境内平等乡马回营村伊河拦水坝出现险情。第83集团军某工程防化旅官兵冒着瓢泼大雨星夜驰援,于21日6时许成功对拦水坝实施爆破分洪作业,有效缓解了伊河两岸的防汛压力。

  在开封市,贾鲁河祥符区段出现险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21日1时06分,空降兵某旅连夜出动650人、车辆30余台,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方式,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1.2米的沙袋墙。

  21日8时,火箭军某部紧急出动近200人,携带12艘皮划艇、1000余件救生衣、500余套镐锹等救生器材抵达郑州,后续大型救灾设备已做好随时出动准备。

  (参与采写:刘新、刘济美、高玉娇、赵婉姝、卫浩、刘浩宇、杜克明、李迎新)

 
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驰援
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驰援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7月21日在郑州市桐柏路附近拍摄的排涝现场(无人机照片)。7月20日,受强降雨影响,郑州桐柏路下穿陇海路隧道严重积水,江苏消防救援总队徐州支队奉命连夜赶到并迅速抽水排涝。新华社发(麻翛然摄)
 
 
 
7月21日,一名滞留旅客在郑州东站进站口处喂孩子吃早餐。7月20日,大量旅客滞留郑州东站,铁路部门连夜联系大巴车将旅客运往安全地带。21日上午,滞留旅客已明显减少,工作人员在进站口处组织旅客登车并提供食品。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7月21日,转移群众在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集中安置点吃晚饭。近日,郑州市常庄水库水位持续上升,中原区组织人员紧急转移周边居民230人。记者在该安置点看到,转移群众食宿有保障,安置状况良好。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7月20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截至目前,河南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25人死亡、7人失联。目前,部队、武警官兵、民兵、公安、消防等各方救援力量正陆续投入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郑州市区多处积水、断电 救援迅速展开


 
  “没想到雨会这么大!”20日16时至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20日00时至21日00时,郑州地区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302毫米。雨情、灾情引发全国关注。
 
  暴雨导致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多处路面出现塌陷,市区道路交通几乎陷入瘫痪。
 
  20日晚,郑州地铁受困群众引发全国关注。“郑州发布”公告显示,7月20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18时10分,郑州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组织力量,疏散群众,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均已送医)。
 
  位于市中心位置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由于地势较低,也是此次受灾严重的地方之一。院区从20日傍晚开始断电,约600名重症患者生命健康遭受威胁,近3000名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加强巡护、查房,安抚病人情绪。对于需要供氧的病人,安排医护人员一对一使用气囊,人工供氧。
 
  21日凌晨1点左右,“新华视点”记者通过高架桥步行前往河医院区门诊部,一层水深过腰,很多车辆泡在水中,人员无法行走。整个院区一片漆黑,门诊楼前、高架桥上都有不少人在避雨。凌晨2点左右,不断有救护车送来医疗物资,医护人员用冲锋舟将物资送进病房楼。
 
  21日上午11点左右,趁着雨停水退,记者再次赶往河医院区,看到不断有救护车转运重症病人前往其他医院。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介绍,重症病区电源已部分恢复,截至21日中午12点左右,重症患者已大部分完成转院,暂未有重症患者因停电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重症病区,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大部分病区仍未恢复供电,院区地下一层已被水灌满,地面上也有很多积水,消防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正在用水泵往外抽水。同时,河医院区门诊部已停止接诊,一些轻症患者或在外等候,或准备出院,住院楼里不断有病人往外走。
 
  下午2点左右,记者看到,仍不断有救护车和公交车赶来转运病人。医院一位负责人介绍,重症患者通过救护车转运,病情不那么严重的患者通过公交车转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需要安置的病人全部安置到位。
 
  一位医护人员说,他从20日晚上一直不眠不休到现在。从焦作赶来支援的消防队员也说,他们一直在帮着转运病人,就中午吃了几个包子。
 
  记者现场看到,目前路面上的积水已退去大部分,救护车来回穿梭,一条救援生命线在雨后向着希望延伸。
 
多处乡镇受灾


 
  除郑州市区外,河南还有多地遭遇暴雨。巩义市米河镇镇区20日一度被洪水淹没,镇政府大院20日下午水位达1.5米,主要街道沿街一层店铺进水,街道两旁行道树、绿植多被连根拔起。
 
  20日晚,洪水退后,米河镇主要街道一片狼藉,大量泥沙堆积街道、店铺。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武警、消防、公安、民兵等救援力量,将镇区需要转移安置的群众分批安置在镇政府会议室、派出所等地,提供紧急避难场所。
 
  记者21日早晨看到,工程车辆在清理主街道上的淤泥、杂物,应急发电车辆、应急通讯车辆、物资运输车辆等也相继赶赴现场。
 
  21日上午,记者跟随米河镇工作人员和武警部队前往米河镇失联行政村探查灾情。沿途村庄多处路段、河堤受损严重,路面坍塌,多处桥梁及靠近河边的房屋被洪水冲毁。在米南村,部分山体发生滑坡,十余处房屋被倒灌泥浆。在魏寨村,受河道洪水阻隔,多位村民无法出行,缺乏必要生活物资,当地正协调解决。
 
  20日,登封市遭遇暴雨袭击,颍河水位暴涨,数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
 
  20日下午,强降雨在登封市唐庄镇龙头村引发山洪。附近53名群众被困在一家豆制品公司。下午3时许,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战第八大队救援人员克服道路滑坡、积水等重重困难,通过搭建索道、救生艇开展救援。救生艇顶着湍急的洪水,在积水的树林里艰难往返。天黑时分,被困群众全部被救出并妥善安置。
 
  此外,受持续强降水影响,截至目前,河南共有白沙、小南海、河口村、昭平台等9座大型水库、40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淇河新村站超保证水位,共渠合河站、汲县站,大沙河修武站超警戒水位,贾鲁河、沙颍河、洪汝河出现涨水过程。受本次降雨影响,中型水库常庄出现一次特大洪水过程、小一型水库郭家咀、贾鲁河及其支流发生险情,抢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多地驰援河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1日4时,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迅速调派人员、器材装备等赶赴河南抗洪抢险一线;
 
  21日4时16分,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调派五支抗洪抢险排涝分队出发增援河南;
 
  21日4时23分,河北总队集结完毕出发……
 
  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记者从河南省消防总队了解到,目前郑州市各消防救援大队全体人员已经出动,正全力营救被困人员。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救援尚存一些难点:一是交通瘫痪导致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现场;二是一些救援场所断电断网,内部救援人员无法及时向外界反馈救援情况;三是被困人员太多、报案警情太多,消防部门警力不足导致无法及时接警。
 
  据了解,经请示中部战区批准,已调派解放军指战员730人、武警官兵1159人、车辆60余辆,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6760人次、1383车次,民兵690人,冲锋舟35艘,其他各类抢险装备25784套参与抢险救援。
 
  据河南省气象台消息,预计21日夜里到22日,河南省仍有降雨,其中21日夜里降雨强度较大,郑州有暴雨、局地大暴雨。22日开始雨势减弱。
 
  当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专家表示,目前已有多个中小水库和河流出现超汛限水位和超警洪水,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并且灾害发生有滞后效应,各地需继续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等防御以及河堤、库坝等的巡查工作。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做足防范异常天气可能导致灾害的各项准备,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安全。
 
  (记者李亚楠、翟濯、冯大鹏、韩朝阳、牛少杰、孙清清、刘夏村、黄垚、高敬)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
 
危急时刻平凡英雄,为城市带来温暖亮光
危急时刻平凡英雄,为城市带来温暖亮光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记者刘金辉、王烁、袁月明)20日,暴雨倾城,水淹郑州,一名女子被湍急的流水冲下水坑,瞬间被洪水淹没,关键时刻,一群人拉着绳子伸手将女子拽上路面脱险。暴雨中,无数平凡英雄伸出援手,展开全城救援,为这个城市带来温暖亮光。

  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毫米。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

  20日的大雨中,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掉进了泥坑,眼看三人要被泥坑吞没,这时,一名路过的男子,紧急过去救援,把两个孩子和母亲拉出泥坑,救了三条人命。

  20日中午,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危重症转运车前往商丘转运一名病情危重的婴儿。当车辆接上患儿和家属返程至郑州中州大道时,突然熄火,无法前行。心急如焚的司机正要下车求助,却见路过的一辆白色小轿车停下来,主动开口:“咋不走了?”转运车司机宋玉森赶紧解释说:“车上拉着重病号,刚熄火了,能不能帮个忙把患者送医院去?”这位小轿车车主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但车前行一段后,又被雨水困住,医务人员赶紧求助。互联智慧危重症转运团队车班班长毛朝松紧急协调到医院的全地形越野救护车前往救援,终于在晚上9点半将患儿送到病区。

  暴雨袭来,道路被淹,许多人被困在途中,郑州市民自发组织“爱心小屋”,为回家困难的陌生人提供安身之地。

  “松林小鹿幼儿园可暂避风雨,有吹风机和饮用水”“永威·此时酒店可以躲避雨水,为您提供姜茶、沙发、充电线”,郑州图书馆、科技馆、郑州市实验高中均开放,为市民提供避雨场所。此外,多位郑州市民自发组建“郑州托管房屋临时避难所”,发布空闲房屋位置给需要的人。“紫荆山地铁口5间”“二七广场往这看,加我好友,房子8间都有热水”。

  20日下午,在郑州会展中心的表演结束后,驻马店一所培训学校的32名5到13岁的孩子及几位老师乘大巴回家,却堵在了上高速的路上,一堵就是几个小时,再加上大雨,孩子们逐渐出现烦躁和恐慌,老师们一边安抚他们,一边寻求救援。郑州圆方集团在获取信息后,迅速派了一辆车,前去引导,经过几个小时的穿梭,21日凌晨1点多终于将大巴引到了该集团的酒店,很快安排孩子们住下,并在早上6点开始为孩子们准备早餐。

  “从演出结束到住进酒店整整9个小时,多亏了圆方集团的帮助,他们把孩子们安顿得很好,今天上午又找了间会议室,给孩子们放动画片,孩子们已经摆脱了惊恐,可开心了。”培训学校的老师范雪丽说。

  民间的互助让人感动,官方救援让人充满希望。20日下午,郑州市新密市(县级市)城关镇东瓦店村双洎河水位暴涨,导致一居民楼数十名群众被困楼顶。武警河南总队郑州支队执勤四大队教导员张寓南、新密中队中队长罗朝飞带领7名战士,乘车携带救生衣、救援绳等装备器材,紧急冒雨挺进灾区展开救援,经过持续2个多小时紧急救援,成功营救被困群众。

  20日晚,郑州陇海西路消防站出动2车10人前往耿河小区幼儿园,消防员用整理箱当小船,载着小朋友到安全区域,共营救被困幼师和小朋友150余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急管理部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20日紧急调派焦作、许昌、漯河、新乡、商丘、驻马店6个支队共180名指战员、43辆消防车、22艘舟艇驰援郑州,开展人员搜救、排水排涝、转移群众等工作。

  截至21日5时,河南省消防救援队伍接报强降雨相关警情1496起,出动车辆3559辆次、指战员17280人次、舟艇2394艘次,共营救遇险被困群众5574人,疏散群众11397人。

   (参与采写:杨金鑫、任卓如、孙清清)

 
河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场雨?强降雨多大程度受台风影响? 如何看待“历史极值”?气象专家解读
河南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场雨?强降雨多大程度受台风影响?
如何看待“历史极值”?气象专家解读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河南强降雨
 
  新华社记者黄垚


  17日以来,河南省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19日至20日。郑州连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

  本次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短时降雨强、极端性突出,中国气象局21日8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Ⅱ级应急响应。本轮降雨到底多大程度受台风“烟花”影响?如何看待此次降雨?

  小时降雨量突破中国大陆历史极值


  本次降雨过程从17日8时开始,截至目前已持续4天。17日以来,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强降雨中心位于郑州,最强时段在19日至20日。

  监测显示,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其中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达918.9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说,郑州、开封等地1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20日16时-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5毫米,1975年8月5日)。

  此外,郑州、嵩山、新密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也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市二七区尖岗气象站24小时降雨量高达696.9毫米,超过郑州全年平均降水总量。

强降雨多大程度受台风影响?


  18日西太平洋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千里之外还未登陆的台风多大程度上影响河南强降雨?“‘烟花’虽然还没有登陆我国,但其北侧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会形成显著的偏东气流,持续向黄淮地区输送。”陈涛说,在偏东风的引导下,大量水汽从海上向河南汇集,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陈涛表示,本次强降雨不单受到台风影响,还受到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过去几天,河南都处在两个高压系统之间,降水天气系统在这里维持或停滞,造成持续强降雨。”

  除此之外,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强降水区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稳定少动,地形迎风坡前降水增幅明显。河南省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说:“中小尺度对流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水。”

如何看待突破历史极值?


  此次降雨过程突破多个“历史极值”。据苏爱芳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历史上曾出现5次全省性强降雨过程,其中极端性非常强的一次是“75·8”特大暴雨。

  “与前几次对比可以看出,此次暴雨过程全程累计雨量最大,一小时最大降雨量及日雨量都破了极值,破极值站数均大于上述5次过程,日最大降雨量和6小时最大降雨量仅次于‘75·8’。”苏爱芳说,按照河南省地方标准,综合考虑持续天数、过程范围、最大日降水量等指标,此次暴雨过程强度达特强等级。

  “从大气科学角度讲,我们形成严谨的降水量记录是在1951年之后。我们根据气象站点在历史上出现的极大值降水量,依次进行排名,不断更新调整,这是大气科学界比较常见的做法。”陈涛说,在目前我们没有得到可靠的长时间有效气象记录之前,我们很难去谈所谓的“千年一遇”“百年一遇”。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三天,河南省仍有降雨,其中21日降雨强度大,郑州有暴雨、局地大暴雨,23日此轮强降雨过程趋于减弱结束。

  专家建议,持续降雨致灾风险极高,并且灾害发生有滞后效应,各地需继续做好洪涝、地质灾害等防御以及河堤、库坝等巡查工作,并防范强降雨对救灾各项工作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开放不息,“海淘”不止
开放不息,“海淘”不止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 广州对外开放之路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
 
 
  7月17日,在广州南沙港网易考拉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基地,工作人员在检查商品质量。 新华社记者耿馨宁摄
 
 
 
  新华社广州7月21日电(记者丁玫、肖逸晨、洪泽华)取件、装盒、打包、扫码……30秒时间内,一份“海淘”快递已经整装完毕,准备送往消费者手中。在广州南沙港的网易考拉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处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近年来,南沙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打造成南方重要的物流配送基地。在进口环节,南沙海关推出“先放行入区、后理货确认”和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措施,压缩通关时间。在配送环节,通过海关系统自动放行、卡口24小时智能验放等举措提升配送时效。2020年南沙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额达188.2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业务量的五分之一。
 
  拥有内港、黄埔、新沙、南沙四大港区的广州港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和最大的能源物资和原材料接卸港,也是华南地区非洲航线最密集的枢纽港,已开通的22条非洲航线覆盖东非、西非和南非等区域几乎所有基本港,“一带一路”方向航线超过110条。
 
  疫情期间,广州港坚持保证正常运营,不间断运输防疫物资。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说,去年下半年开始,海外各国对防疫物资需求强烈,广州港成为国内防疫物资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南沙港是国际贸易枢纽,在疫情期间保障物资平稳有序进出,正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写照。”潘玉璋说。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离不开强大的检测能力。
 
  不久前,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创造了核酸检测方面的新纪录。广州最近一轮本土疫情发生后,金域将其在广州的常规产能提升10倍至每日52万管,以“10混1”计算,每日检测量达520万人份。截至6月底,金域累计在全国完成核酸检测近1亿人份,单日核酸检测总产能超90万管。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金域已在内地及香港、澳门地区建立了38家中心实验室,为超过2.3万家医疗机构提供准确、及时、便捷的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服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并以香港、澳门为极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金域副总裁欧阳小峰说,金域医学正以第三方医检为主航道,加快大样本、大数据在医检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同时不断完善临床药物试验、卫生检验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在广州市海珠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展览中心——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为第130届广交会的开幕积极准备。这个被业界称为“中国第一展”的展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也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储士家说,第130届广交会将在线上线下融合举办,线下展按照惯例分三期举办,每期展览时间4天。这也将是大型双向“海淘”广交会自疫情以来首次恢复线下展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将通过国内循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利用广交会等平台出口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从而满足中国和国际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国际大循环。”储士家说。
 
老街来了新邻居   炎热的夏日傍晚,记者在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见到73岁的老街居民暨图赞时,他正坐在新邻居邹广超绿植环绕的小院里喝茶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位于广州市老城荔湾区内的泮塘五约,有着9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广州历史城区中少有的保留完整清代格局和典型岭南风貌的传统村落。上世纪70年代,泮塘五约还是一片农田,由于没跟上城市化发展的脚步,成了一个破旧的城中村。
  “街巷的路是烂的,房瓦也是烂的。很多外来的租客、小贩直接在街巷里拉车、摆摊卖货,嘈杂混乱得很。”回忆往昔,浮上暨伯心头的,全是糟心事。
  可祖祖辈辈从明朝起就居住在这里,浓浓的乡情让暨伯和这里的100多户老居民舍不得离开这片麻石道、青砖房。
  泮塘五约的“复活”开始于2017年。广州市住建部门以“修旧成旧”“建新如故”为理念,对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房屋修缮、街巷整治、绿化提升等微改造。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广州旧城改造一直以来的遵循。历史文化建筑如果仅仅强调保护,就失去了生命力。只有让这些建筑活化利用起来,在这些饱含历史文化信息的空间里延续人们的生活,才能真正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表示。
  暨伯发现,街巷的模样没有变,但精气神儿却大不一样了,原来古朴美丽的泮塘五约回来了。更让他高兴的是,老街搬进来了一批新邻居。
  如今入驻泮塘五约的50余家商铺,以艺术家、工匠作坊、青年艺术创作工作室为主,每一家入驻前都经过主管单位的走访考察。荔湾区文旅发展中心主任杨伟说,引进高品质的新业态,既能够使泮塘形成宜商宜居的人文环境,又能为老城居民带来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漫步在泮塘五约的小巷里,看不到千篇一律的连锁餐饮小吃或酒吧,而是商户穿插于民宅间,二者融为一体。拉开趟栊门是古色古香的乐坊画院,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满洲窗洒进设计前卫的书店,艺术、商业与生活在这里和谐共生。
  一家小型演出空间的店主阿星,因为担心晚上的表演会影响到周围邻居,在装修时把主要投入花在了隔音设备上,并坚持表演在晚上10点前结束。隔壁阿姨却总说:“我每天看电视到10点多,根本没影响,放心啦!”
  作为一名乐队的主唱,邹广超两年前的夏天来泮塘看了一眼,就决定把自己的绿植空间搬到这里。曾经的残垣断壁,如今已是满眼绿色的岭南风情小院,不时举办音乐分享会、植物沙龙、讲座等活动,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心灵绿洲。
  “天气好的时候,在院子里做音乐分享,旁边窗户就飘出别人家做饭的香气。”泮塘老街很多个充满烟火气的瞬间,都抚慰了邹广超的心,也滋养了他的音乐灵感。
  不只是阿星和邹广超。在泮塘,原汁原味的广州西关文化和怀抱新思想的青年创业者互相吸引,形成传统和现代共融共生的多元文化生态。书店背包客驿站、演出空间等时兴业态成为附近最聚人气的地方,为老城区注入了年轻气质。
  在广州,像泮塘五约这样的老旧城区微改造项目还有很多,每一处都各有风格。在不到3公里外的永庆坊,一条非遗文化街聚集了包括广彩、珐琅、醒狮等10家代表地区文化特色的非遗大师工作室,让非遗在历史文化街区更好地传承。
  据介绍,广州正在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行动,3年内对83个城中村实施改造,5年内推进183个城中村改造。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太阳落山了,邹广超的小院里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山里的溪水你慢慢流,别把那时光都带走;山里的路呀你回回头,别把那故事都带走……”
  新旧交融的老街区,正在书写更多故事。
(记者丁玫、温竞华、雷东瑞)
新华社广州电
重庆:暑期红色旅游热
重庆:暑期红色旅游热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景区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红岩魂陈列馆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红岩魂陈列馆参观。
 
 
  7月21日,人们在重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景区参观。
 
  暑期,重庆多处红色旅游景点迎来参观高峰,人们前往红色景点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印记。

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嘉陵江畔“绿城记”
嘉陵江畔“绿城记”
 
重庆两江新区打造“百园之城”进行时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重庆悦来生态馆(7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新华社重庆7月21日电(记者周凯、侯伟利、刘晶瑶)公园往往“藏着”一座城市的灵动与浪漫,而在重庆这座山水之城里,公园也酝酿着城市的蓝图和梦想。
 
  滨江文化区、嘉陵故事区、工业记忆花园区、滨水活动体验区……在重庆两江新区嘉陵江“几字形”岸线上,原生态的河谷石滩与生态修复的花草树木、精心设计的工业遗迹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长约17公里、规划面积达4200亩的金海湾公园,周边居民称其为重庆“最美江湾”。
 
  “为保留嘉陵江原始生态,我们将城市开发建设沿岸线往后退,虽然增加了建设成本,但是将生态空间还给了群众。”重庆两江新区市政园林水利管护中心高级工程师余志勇说。
 
  金海湾公园是两江新区构建生态宜居环境的缩影。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既瞄准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聚焦群众高品质生活,近年来以建设“百园之城”为引领,结合重庆山水相融的地理地貌,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城市建在公园中,打造“一半山水一半城”的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浅丘、湿地、树林、田园、草地相映成趣,人文丘、水影丘、童趣丘等十大丘陵各有风姿,一到周末占地约650亩的两江新区金州公园就热闹起来,前来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建筑渣场。
 
  “我们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恢复原有地形地貌,通过原生植被保护、多样性植物群落补充,融入运动休闲、园林景观等元素,打造‘全年龄段、全时间段、全季节段’的生态生活空间。”两江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两江新区已建成各类公园121个、绿化覆盖率45.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7.52平方米。行走在两江新区,这些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公园引人流连——九曲河湿地公园,不仅有峡谷溪流,也有静谧湖泊;重庆园博园汇集了国内外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精品;礼嘉智慧公园以特色花园为载体,融入5G、VR、自动驾驶等智慧体验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没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群众就没有获得感、幸福感,也难以聚集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两江新区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突出新区开放、智慧、人文特色,加快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公园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改善人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黎说。
 
  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如何解决公园用地问题?两江新区根据重庆山城的特征,盘活不具备开发价值的小、散、碎“边角地”和坡坎崖,因地制宜在老百姓家门口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如两江新区山地运动公园原先是一座陡坡,当地利用其70米的落差,建设了攀岩、滑草、亲子乐园等设施,让这个昔日荒坡变成了周边上万名群众的“网红打卡地”。
 
  2021年,两江新区还有12座公园将建成。通过建设“百园之城”优化城市功能,两江新区正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围绕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
 
(参与采写:梁文雅、王如歌、何凡)
 
红土地上党旗飘 江西赣州以高质量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
红土地上党旗飘
江西赣州以高质量党建助力高质量发展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记者邬慧颖)江西赣州是一片承载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红土地。在艰苦的革命岁月,苏区干部与工农群众一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党旗始终在红土地上飘扬。在新时期,赣州抓实抓细基层党建各项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发展经济强村富民


  在瑞金市叶坪镇田背村,400余亩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整齐划一。村民常说,这是大伙共同的“钱袋子”。

  2020年,为推动各村协调发展,叶坪镇党委组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各村资金资源打包入股公司,实行强村带弱村,让全镇30个村全部成为股东,开辟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曾是“十二五”省级扶持贫困村的田背村迎来发展东风。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筹集资金将田背村闲置的400余亩荒坡地统一流转,建成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田背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获得分红收益。2020年,田背村从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穷村变为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5.6万元的富村。

  田背村的小村大变化是赣州市抓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从“脱贫”走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市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书记工程”,实行组织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双牵头机制,总结推广5大类30种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集体经济强村。

党建助力城乡治理


  夜幕降临后,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李屋村的农耕广场上,村民们或跳起广场舞,或摇着蒲扇围坐闲聊,十分惬意。“这个广场可来之不易,乡镇干部、村干部、李屋村理事会都出了大力气!”李屋村第一书记黎嵩说。

  黎嵩告诉记者,这片场地曾杂草丛生,20户村民家的旱厕、牛栏、猪栏都集中在这里。李屋村召集理事会的5名党员,以包户的模式安排党员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80岁的老党员曾传机是理事会成员之一,为带动其他村民,他率先把自家的猪栏拆了。“我带头拆、带头干,其他人就跟着一块拆了。”曾传机说。

  如今的赣州,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城市社区,都活跃着党员的身影。在赣州市266个城市社区,统一设置了公共服务、专题服务、协商议事功能区,推动12.7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协调解决问题6.7万多个,开展志愿服务63.4万余人次。

  “您好,我孙女说这里图书偏少,能不能增加一些图书?”近日,在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石桥下街社区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居民朱和球正反映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图书较少问题。

  这一幕,恰好被来社区报到的大余县财政局党员张凡注意到。在张凡的沟通协调下,大余县图书馆将为社区“儿童之家”捐赠图书200册。“作为一名单位在职党员,我每周六都会来社区报到,看看居民有什么需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凡说。

党建引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赣州市赣县区的江西中新云农科技有限公司,党员示范岗、履职承诺书、党组织活动……大厅宣传栏全景展示党支部所迸发的活力。“公司党组织从弱到强,离不开政府派来的专职党建指导员。”公司党支部书记徐春梅说。

  2019年,张丽荣担任赣县区“两新”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专职联系指导江西中新云农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常态化帮助企业解难题、抓党建。“中新云农是一家聚焦农业大数据、农业产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民营企业,一定可以在服务三农上彰显党员力量。”张丽荣说。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赣县区部分扶贫产品销路受到影响。了解情况后,江西中新云农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多个产业扶贫主体签订产品供销协议,开展电商扶贫农产品直采直供,仅2020年上半年就帮助销售扶贫农产品38.59万元。

  如今,赣州市已社会化选聘115名“两新”组织专职党建指导员。据赣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赣州还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党组织结对共建,坚持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产业链上;引导“两新”组织履行社会责任,1110家非公企业(商会)结对帮扶1257个村、帮扶群众27万余人,591个社会组织在产业、就业等方面帮扶群众约40万人。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自力更生 发愤图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综述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赵文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土地制度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改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信心照亮前行的路,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耕者有其田”成为现实。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开展土改。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指明了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奋斗的正确道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至此,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激发起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空前激情和冲天干劲。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武汉东部的长江之滨,坐落着我国首座钢铁博物馆——武钢博物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块约40公斤的铁锭。1958年9月,武钢一号高炉投产,第一炉铁水铸成的这块铁锭,凝结着一段在废墟上起步的奋进史,见证了共和国钢铁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开大步前进,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改变中国落后状态而走向富强的关键所在。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社会主义制度一经确立,就以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国家工业化,让新中国的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

  1952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八一”号蒸汽机车下线投用;1953年,第一代汽油机研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南昌首飞成功;1956年,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兴办起来。

  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接连涌现,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不断走向富强的中坚力量。

  铁人王进喜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建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事业。“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被消灭,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


  在河南林州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二级文物——红旗渠劳模任羊成用的除险铁钩。钩面撞击险石时留下的痕迹,镌刻着一段不朽传奇。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一炮炮炸、一钎钎凿,硬生生在太行绝壁上“抠”出一条千里长渠——红旗渠。用近10年时间,削平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让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林县人民将“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山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接力奋斗创造的。”

  以初心聚民心,以使命汇众力。百年党史,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光荣历史。

  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我们党把解放妇女、发展教育、改善国民健康、生活保障等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积极应对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最薄弱的民生环节入手,以务实的民生政策赢得了民心。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从矢志改革开放,实现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在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活着的烈士”柴云振:深藏功名三十三载
“活着的烈士”柴云振:深藏功名三十三载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少先队员为柴云振系红领巾。 新华社发
 
柴云振给来家中探望、即将启程奔赴军营的新兵们讲述战斗故事(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成都7月21日电(记者谢佼)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朴达峰阻击战中,他孤胆冲锋、歼敌百余人,端掉敌军营部!和平时期,他平凡淡泊,悄然回到老家四川省岳池县农村。组织找到他时,这位被誉为“活着的烈士”带着24处伤痕,已隐功埋名回乡务农三十三载。
 
  为什么对自己的功劳不提不念?他曾这样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
 
  他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朝鲜战场上锋利的尖刀


 
  柴云振从小家境贫寒,在地主家当过小长工。在解放战争中他加入了人民军队。
 
【为给穷人打江山 他南征北战】


 
  淮海战役时,柴云振加入人民解放军15军44师132团,为全国解放南征北战。
 
  1949年12月在广西,他和十几个同志一起,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手宣誓入党。在贵州毕节,他连夜率队剿匪,深入虎穴,不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8个土匪。
 
  当美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时,1951年,柴云振随部队在时任15军军长秦基伟的率领下誓师出征。5月,这支英雄部队打响了惨烈的朴达峰阻击战。
 
  朴达峰在金化西南60多里,一旦防线被攻破,志愿军司令部、东线主力兵团等将受到威胁。
 
  1951年5月30日拂晓,美军在猛烈的炮火和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朴达峰进攻。敌人连续多天攻击,我军半步不退。打到第六天,敌人军官变得更疯狂了,赶着士兵向没有路的山梁进攻,阵地上七连、九连全体官兵几乎全部牺牲。
 
  危急时刻,柴云振挺身而出。
 
【朴达峰阻击战 他创造战斗奇迹】


 
  秦基伟将军曾亲笔记下柴云振的赫赫战功:时任八连七班长的柴云振,将全班四人分成两组,从两侧扑上第一个山头,打得敌人狼狈回逃。柴云振乘势直追,出敌不意,又夺回第二个山头,歼敌一个班……
 
  柴云振24处负伤,血肉模糊,昏倒在地,但他为后续部队争得了时间,对巩固全营阵地起了关键作用。
 
  此战柴云振率3人,连续夺回3个山头,捣毁敌人营指挥所1个,歼敌200余人,柴云振自己就歼敌百余人。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一级战斗英雄”,他所在连队成为特功八连。他的事迹感染着志愿军战士,这支英雄部队后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
 
和平时期他选择隐功埋名


 
  战后的柴云振却“消失”了,庆功会上他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
 
【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农民】


 
  战后,柴云振被辗转送到内蒙古包头医院治疗,与原部队失去联系。
 
  1952年4月,柴云振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与500公斤粮票的复员费,回到四川省岳池县乡下,不提自己的功劳,踏踏实实当一个农民。
 
  老母亲喜出望外。她盘算好了,500公斤粮票的复员费留着给儿子当彩礼,给儿子娶妻生子。
 
  没想到柴云振居然不听当妈的话,跑去接济揭不开锅的乡亲。一位乡亲的后人说:“他送了十斤粮票给我爸爸,他说你家困难,去买米来吃嘛。”
 
【一辈子恪守初心、保持党员本色】


 
  柴云振被乡亲们推选为生产小队长、大队长。1961年,他和社员一起研究抗灾自救,把山坡荒芜的空地分给社员耕种,解决群众的饥荒问题。
 
  村民何天秀家中断炊了,柴云振给了她几斤粮票和一些买粮的钱。何天秀偷偷到柴家一看,柴云振一家没有饭,只见碗里装着盐开水,大人小孩喝得呼呼响,只有几个野菜粑粑。
 
  改革开放时期,他带头示范,买回两头母猪,并把母猪产下的仔猪赊借乡亲们饲养,带领群众致富。
 
  当了农民的柴云振对乡亲们充满爱和热忱,以实际行动彰显守初心、担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
 
“活着的烈士”被找到


 
  1984年,部队终于找到了他。30多年来,他从不说自己是英雄。
 
【寻找英雄 他一度不想承认】


 
  党和国家、部队从未放弃过对柴云振的寻找。寻人组找过山西、河北、河南、湖北……一直找到山西阳泉,找到从战场上救出柴云振的战友孙洪发,得知柴云振好像是四川人。寻人组赶紧在《四川日报》两次刊登出《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
 
  1984年9月12日登载寻人启事的报纸,被柴云振大儿子柴兵荣看到了。柴兵荣告诉父亲,柴云振否认:“不是我不是我。”
 
  原来,柴云振本名柴云正,由于抗美援朝期间战斗紧张,部队文书在移交人员名册时,将“柴云正”误写为“柴云振”。
 
  “就是你就是你,你看打仗的地方,就是你!”柴兵荣一脸兴奋。
 
  柴云振连连摆摆手说:“不要给国家增加负担。”
 
  柴兵荣连忙说:“知道你风格高,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去看看老战友老首长也好嘛。”
 
  这话说到了柴云振的心坎里,他卖了家里的一头猪,换了100元做路费,来到了湖北的部队驻地。
 
【“活着的烈士” 永远保持先进】


 
  1984年10月,失联33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终于联系上部队。柴云正顺应历史更名为柴云振。
 
  1985年10月,柴云振等战斗英雄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35周年纪念。朝鲜朋友安排他们在朝鲜军事博物馆参观,迎面看到特级英雄黄继光的巨幅画像。稍后,在另一幅绘就的战斗英雄遗像前,朝鲜朋友解说:“这位英雄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的英雄烈士柴云振!”
 
  柴云振站在自己的“遗像”前,百感交集。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枪林弹雨中,喊杀声惊天动地……
 
  “我还活着,请把这画像给我吧。”柴云振请求,他亲手摘下了自己的“遗像”。朝鲜方面感慨:“你不是烈士,你是活着的英雄!”
 
  “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柴云振回答。
 
  后来,他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与省政协委员,在三农领域提交了多份建议,义务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记得老首长请他吃饭,问他有没有困难,柴云振这样说:“各人有双手,我还能劳动,虽然困难也能过活,不给国家添麻烦。”
 
  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在四川岳池安详离世,享年93岁。今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上,柴云振大儿子柴兵荣为先父代领“七一勋章”。柴云振的壮怀激烈,不慕名利,永远激励人们铭记党员责任、弘扬英雄精神。
 
三孩生育政策如何实施?有关人士回应社会关切
三孩生育政策如何实施?有关人士回应社会关切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吕诺、田晓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近日公布,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
 
  高龄孕产妇安全如何保障?“幼有所育”怎样实现?家庭养育子女成本能否降低?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问题,有关部门近日接受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专访,并于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三孩生育政策何时开始实施?
 
  据了解,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作出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对三孩生育政策作出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将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结合本地实际做好法律政策衔接,依法组织实施。
 
  在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作出的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施行前生育三孩的,可按修改后的法律认定。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方案和实施措施,后续会陆续推出,以确保优化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效果。
 
  ——为什么实行三孩生育政策而不是全面放开?
 
  于学军介绍,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兼顾多重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与全面两孩政策的有序衔接,是对生育政策的再次完善和优化。
 
  他说,在一个人口总量超过14亿、人口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统筹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政策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杨文庄说,当前我国人口规模压力和结构矛盾交织,今后一个时期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人口高龄少子特征明显,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生育政策对调节群众生育行为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而配套支持措施不完备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在优生优育、托育服务、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三方面,决定提出40多条支持政策措施。”杨文庄说,此次优化生育政策,更重要的是顺应群众期待、聚焦家庭的实际困难,着力从上述三方面减轻群众后顾之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教授认为,三孩生育政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生育数量要求,侧重于为群众生育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配套支持措施则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家庭的生育需求。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针对减轻家庭养育子女负担,下一步将出台哪些配套支持政策?
 
  为减轻养育子女的家庭负担,决定提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支持举措,涉及卫生健康、教育、财政、税务等诸多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指出,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并确保落实;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创建一批老年友好、儿童关爱、青年干事创业,民生普惠、社会发展有活力的示范城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如何落实决定要求,推动孩子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近期,教育部又对课后服务专门作出部署,作为支持三孩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他说,教育部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做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对有特殊需要的,鼓励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各地按照政策规定,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补助。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后,预计高龄和多产次孕产妇将有所增加。如何保障母婴安全?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启动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根据风险等级加强分类管理;对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组建区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强化转运、用血等重点环节保障,畅通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升级建设高质量、普惠性产科床位和儿科床位,逐步改善环境拥挤、空间狭小、隐私保护不足的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进一步推进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制度,具体包括加强知识普及和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强化婚前孕前保健,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推动围孕期、产前产后一体化和多学科协调;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促进早筛早诊早治。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下一步如何促进托育服务发展,真正实现“幼有所育”?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家庭户规模为2.62人,比“六普”的3.1人又有下降,家庭抚幼养老功能在逐渐弱化。“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从目前的1.8个提高到2025年的4.5个。
 
  杨文庄介绍,我国0至3岁婴幼儿有4200万左右。据调查,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实际供给为5.5%左右,供需缺口还很大。
 
  他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多部门密切合作,在出台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保育大纲、建筑标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相关部门在人才培养、普惠金融、保险方面也有很多积极举措。截至6月30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托育机构备案系统里,已有4000多家机构通过了备案,目前还有1万多家积极申请。
 
  据介绍,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并定期跟踪评估;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采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规范家庭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等。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如何满足适龄儿童增长的入园需求,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实现“幼有善育”,是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三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吕玉刚介绍,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有效支撑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为重要目标,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他说,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近两年来通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增加了416万个学位,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此项工作,同时,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健全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此外,还要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的资助力度,建立起幼儿园科学保教质量评估制度,科学推进小学和幼儿园有效衔接。
 
加强政策调整有序衔接


 
  ——在国家取消社会抚养费之前违规生育三孩的,是否还要征收社会抚养费?今后生育四孩以上者是否要受处罚?
 
  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与之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等目标相比,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抚养费制度已经不合时宜。”杨文庄介绍。
 
  他说,对之前违规生育三孩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已经依法作出征收决定并执行完毕的,予以维持;已经作出征收决定但尚未执行完毕的,已经征收部分不予退还,未征收部分不再继续征收;尚未调查或作出征收决定的,不再受理、处理。
 
  “对生育四孩及以上的,从国家政策和法律层面,没有规定有关制约和处罚措施、条款。”杨文庄说,根据长期以来的人口监测以及有关研究测算,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生育四个及以上孩子的情况较少,总体上呈现零星分布状态,个别地区可能相对集中一些。
 
  杨文庄说,国家提倡家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从保护妇女健康和儿童权益出发,合理安排生育子女的数量和时间,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对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要加强宣传倡导,促进相关惠民政策与生育政策有效衔接,做好各项管理服务。
 
  ——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将如何加大帮扶保障力度?
 
  决定提出,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接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委托,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依法代办入住养老机构、就医陪护等事务。深入开展“暖心行动”。
 
  杨文庄说,这些重要意见,在落实中要顺应特殊家庭成员的期待,突出保基本、兜底线的社会救助功能,体现优先优待,注重协调公平。“总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地落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对特殊家庭的扶助保障水平。”
 
压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体责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答记者问
压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体责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就《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答记者问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深读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负责人就《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作出重要部署。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是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保障。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领导下,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做法、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意见》稿。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审议并报党中央批准后,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意见》就推动完善政府预算决算草案和报告中有关政府债务的内容、规范人大审查监督政府债务的内容和程序、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加强组织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工作要求。《意见》的印发实施,对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压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体责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问: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依法推动政府严格规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向人大报告政府债务机制,明确人大审查监督的程序和方法,深入开展全过程监管,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责任追究。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府债务资金安排和使用更好体现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二是坚持依法审查监督,根据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严格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开展政府债务审查监督。三是坚持聚焦重点问题,针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制度机制和程序方法。四是坚持全过程监管,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防止政府在法定限额之外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债务。

  问:《意见》对推动完善政府预算决算编制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积极推动政府在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草案中,及时、完整、真实编制政府债务,完善并细化相关报告的内容。在上一年度政府债务执行和决算情况表中,应当反映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的限额和余额、债务年限、还本付息等情况,反映本级政府债券项目实施情况。在本年度政府债务预算收支安排情况表中,应当反映政府债务限额和预计余额情况,反映本级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的限额和预计余额、年度新增债务、债券项目安排等情况。对投资规模较大和对本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应当提供项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构成情况表。在政府债务指标情况表中,应当反映债务率、偿债资金保障倍数、利息支出率等债务风险评估指标情况。政府因举借债务而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反映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新增债务规模和限额分配等情况。《意见》还明确,政府预算草案中要细化专项债务表的编报,反映上一年度本级政府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及专项收入情况,反映本级项目的负债规模、期限、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预算安排的项目,应当按项目编制收支预算总体平衡方案和分年平衡方案。

  问:《意见》对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的审查监督,作了哪些规定?

  答: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是地方政府可以依法举借债务的总规模,是防范重大风险的主要控制指标。《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在上级政府下达的债务限额之内,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统筹考虑政府存量债务水平,在保持财政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科学编制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方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上级政府下达的债务限额内,按照正向激励原则,统筹平衡各级综合财力,通过债务率、偿债资金保障倍数、利息支出率等指标,衡量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对本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对下分配的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总规模的合理性作出评价。

  问:《意见》就加强专项债务的审查监督,作了哪些规定?

  答:《意见》要求,加强专项债务项目科学性审查。重点审查本级政府新增专项债务规模是否控制在上级政府下达的债务限额内,是否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债务资金投向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审查项目的方向和用途、收益测算、还款资金来源、最终偿债责任等内容;审查项目平衡方案是否根据项目建设运营周期、资金需求、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收入等因素,经过合理测算确定。

  问:《意见》就规范审查监督政府债务的程序,作了哪些规定?

  答:《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政府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的审查批准和预算执行监督,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全过程监管。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审查政府债务。地方各级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或预算委员会等有关专门委员会在对政府预算草案初步方案、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或对政府债务开展专题审议时,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政府债务的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经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后,本级人大常委会按规定及时将关于预算的决议、预算调整的决议、决算的决议及相应的审查结果报告和有关审议意见等,送本级政府研究处理。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在规定期限内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研究处理情况。

  问:《意见》就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作了哪些规定?

  答:《意见》明确,一要加强监督问责。加强对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行为的监督;严格对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违法担保、承诺等行为的监督;加强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和使用债务资金的监督;加强对政府通过地方国有企业变相融资行为的监督。二要监督政府建立完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重点监督政府是否定期分析评估债务风险并进行警示、举借债务是否考虑未来偿债压力、是否按规定对出现的风险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措施等。三是推动政府债务信息公开透明。推动政府建立统一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机制,明确披露责任,规范披露内容、时间节点和渠道等。

  问:《意见》对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工作方向,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确保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扎实做好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决策部署落实到预算决算审查、预算执行监督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跟踪监督等各项工作中。重大事项按规定及时向本级党委请示报告。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报告中有关政府债务的内容。《意见》还对加强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监督方式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

 
北京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全会陈述 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北京冬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全会陈述
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东京7月21日电(记者姬烨、苏斌)在21日于东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全会中,北京冬奥组委向全会陈述了筹办工作最新进展,表示将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充分肯定北京取得的进展,认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将成为世界冬季体育项目的里程碑。

  延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将于23日开幕,而在这届赛事之后,奥林匹克将进入“北京时间”,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北京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部长张谦等在全会现场进行陈述,围绕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测试活动和测试赛、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行、赛事服务保障、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可持续和遗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进行介绍。

  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将与北京冬奥组委一道为举办一届安全的冬奥会而努力,北京冬奥筹办在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成为全球冬季体育项目的里程碑。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也介绍说,尽管遭遇疫情挑战,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

  张谦在陈述时表示,北京冬奥会所有12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并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考察和认证。非竞赛场馆建设改造也稳步推进。今年2月和4月,北京冬奥组委成功举办雪上和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对场馆设施、竞赛组织、应急演练等关键要素进行有效检验。按照计划,9至12月将视情况举办10项国际赛事测试赛和3个国际训练周,对筹办工作进行全要素测试。

  目前,各竞赛场馆(群)团队全部组建并已集中办公,非竞赛场馆团队正在抓紧组建。市场开发势头良好,3月以来新增赞助企业5家,总数达到45家,赛会志愿者全球报名人数突破112万。

  在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方面,北京冬奥组委已确定奖牌设计方案。发布火炬外观设计,火炬接力总体方案经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审议通过。开闭幕式创意方案也继续深化。北京冬奥组委还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等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还与国家卫健委等组建国内疫情防控专班和专家组,协同推进冬奥会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把保障运动员等参会各方健康安全放在重要位置。

  北京冬奥组委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将以“下一站,北京!”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巴赫寄语北京冬奥: 请继续保持强大
巴赫寄语北京冬奥:
请继续保持强大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在21日于东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中,北京冬奥组委向全会陈述了筹办最新进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充分肯定筹办工作,希望北京冬奥会“继续保持强大”。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于再清、北京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部长张谦等在全会现场进行陈述,围绕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测试活动和测试赛、赛事组织和场馆运行、赛事服务保障、宣传推广和文化活动、可持续和遗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进行介绍。

  在陈述结束后,巴赫表示:“感谢(北京冬奥组委)展示的显著进展,无论是场馆、遗产可持续,还是中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目前的进展都非常令人满意。”

  巴赫希望北京冬奥组委能在当前稳步前进的势头中“继续保持强大”。他说,国际奥委会将继续与北京冬奥组委一道,首先确保赛事安全举行,同时稳步推进各项筹办工作。“(做到这些)在几个月之后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将取得成功”。

  对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巴赫认为这将成为世界冬季体育项目的里程碑。“你们可以想象,这对于冬季体育项目意味着什么,这将成为冰雪运动乃至世界体育发展的伟大机遇。”      (记者姬烨、苏斌)

     新华社东京7月21日电

 
十一年后的奥运会,为何提前选择布里斯班
十一年后的奥运会,为何提前选择布里斯班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堪培拉7月21日电(记者岳东兴、姬烨)作为申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21日毫无悬念获得举办权。那么,国际奥委会为何要提前11年投票选出东道主?有过申办意向的其他城市又去哪儿了?这些疑问可以从主席巴赫的表态以及申办规程变化中找到答案。

  投票结果公布后,巴赫在声明中表示,国际奥委会鼓励申办城市要注重三个方面——经济上负责任且要有可持续性、为运动员和观众要带来尽可能好的体验、为当地社区留下稳固的遗产。布里斯班的申办方案不仅成为当地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还符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及《奥林匹克2020+5议程》,得到许多委员积极反馈。

  巴赫还表示,提前11年确定2032年的奥运东道主后,能使国际奥委会掌握主动权,立足长远发展。目前,已有相关方对2036和2040年奥运会表达了申办意向,而2040年距现在几乎还有20年。

  “我不记得在一届奥运会的前20年里,我们曾处于过如此有利的位置。这让我们在走进东京奥运会时,能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巴赫说。

  由此可以看出,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国际奥委会也希望通过新的奥运会申办方式,为未来注入更多的确定性。

  据介绍,布里斯班也成为国际奥委会修改申办规程后,第一个被选出的东道主。而此次申办过程也体现了新规程的变化。

  为了让申奥更灵活、更节俭、更有针对性,国际奥委会2019年修改的规程中,最大变革是分别组建“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地委员会”,成员相对固定,以取代过去的“评估委员会”,负责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推荐多个或者单个候选城市。在推荐通过后,国际奥委会直接与之展开“针对性对话”,在程序上更为高效。此外,举办地的选举也不再是以往的提前7年。这种时间的灵活,其实早在洛杉矶提前11年获得2028年奥运会举办权就已经体现出来。

  另外一个疑问是,为何只有布里斯班?此前,包括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德国的莱茵-鲁尔地区以及卡塔尔首都多哈等,都曾公开表示过举办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意愿。他们为何没有进入最终的申办阶段?对此,记者采访了国际奥委会委员李玲蔚。

  李玲蔚介绍,申奥的第一阶段是有意向的相关方表达意向,的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甚至公司都表达过兴趣。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即有针对性对话阶段时,有政府支持、官员陈述、民众支持率高,有悉尼奥运会遗产且体育氛围好的澳大利亚,显示出比其他各方更强烈的申奥意愿。

  “在当前大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也转变观念,从过去在申奥过程中的出卷人角色,转为与申办地共同努力实现双赢,针对当地打造经济、社会、体育等方面的遗产。”李玲蔚说。

  对于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国际奥委会介绍,初期报告显示,对比2020到2028三届奥运会东道主办赛预算的平均数,充分利用现有场馆的布里斯班,其预计支出能比平均数减少约80%,但仍需接下来进行审计核算。

  因此,总的来说,在保证办赛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将举办奥运会融入当地发展规划,同时能给民众留下奥运遗产,是国际奥委会认为布里斯班能胜任11年后奥运东道主的关键。

 
运动员吃什么?住得舒服吗…… 东京奥运筹备面面观
运动员吃什么?住得舒服吗……
东京奥运筹备面面观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新华社记者叶佳、吴书光


  距奥运会开幕还有两天,垒球、足球比赛已经打响,这意味着东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迎接运动员和相关人士的检验。经历了缩减赛事规模、节约赛会支出、严格防控疫情、大多数比赛空场举行等等,延期一年举行、历经八年筹备的东京奥运会组织筹备工作能否获得“验收合格”标志?入驻奥运村的运动员和奥运相关人士如何评价筹备工作?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运动员吃什么?


  根据日媒报道,东京奥组委早早便向社会征集奥运村菜谱的创意,总共收到715份投稿。组委会从中选定5道菜肴,作为奥运村休闲餐厅的食谱供运动员选用。这些菜品包括应季蔬菜制作的日式炖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关东煮”夏季版;日本人盛夏最爱食物之一凉面;炸三文鱼配蜂蜜柠檬汁;以毛豆为原料的意式奶冻;以及蜜桃吐司。这三道菜品和两道甜品,体现了日本料理善用应季食材的理念,兼具视觉上的清凉和口味上的清爽,也不违背东京奥组委“节俭办奥运”的精神。

  供应这些菜肴的休闲餐厅主要使用日本各地特色食材。奥运村的主餐厅还供应世界各地的700多种美食,为运动员提供多样选择。

奥运村住得舒服吗?


  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东京奥运村的床使用硬纸板制成,纸板床的结实程度曾引起一些担忧和疑虑。

  不过,爱尔兰体操运动员里斯·麦克莱纳根在推特发布了自己在床上蹦跳的视频,身高1米98的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提到:“奥运村的床还是挺结实的。”东京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在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奥运村宿舍对于运动员和相关人士来说必须是一个舒适的场所,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十分充分了。”

  18日随队入驻奥运村的中国体操名将范忆琳说,进入奥运村第一感觉是“干净”,运动员宿舍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配套设施齐全,居住舒适。她表示,组委会精心周到的安排让队员们感到舒心,大家将积极调整状态,全力迎接大赛到来。

  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大部分队伍已抵达日本,并已开始适应性训练和比赛。中国体育代表团秘书长说:“我们对东京奥运会组委会的组织工作表示肯定。”

交通管制保畅通


  为保障各项赛事顺利进行,东京地区从19日开始实施大规模交通管制。首都高速公路采取上调通行费、关闭出入口等方式控制车流量,普通道路则设置了奥运专用车道和优先车道。

  根据东京奥组委官网发布的信息,奥运会期间,除用于物流运输和公共交通的大巴、卡车和出租车外,私家车的首都高速公路通行费在早6点到晚10点间上涨1000日元;首都高速公路在主体育场、奥运村附近的四处入口全天关闭;根据实时交通量适时减少高速收费处并关闭部分入口。

  此外,东京都和千叶县的普通道路设置了奥运相关车辆专用车道,车道中央划上一条粉色线,并以醒目的白字标示“TOKYO 2020 ONLY 专用”以示区分,同时启用奥运优先车道,提示社会车辆需向奥运车辆让行。

  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当天,主体育场附近区域禁止车辆驶入,周边道路多处设置禁行标志;奥运村附近多条道路禁行。

严格防疫,安全第一


  为防控新冠疫情,奥组委希望奥运相关人士在相对封闭的“泡泡”环境中生活、训练、比赛,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防疫规定,涵盖新冠筛查、行动限制、接触限制、卫生习惯、佩戴口罩、保持距离等各方面。

  人们所到之处都能见到醒目的防疫标贴,提醒要全天候佩戴口罩,配合测量体温,做好手部消毒,保持社交距离,为运动员鼓掌助威而不要唱歌或呐喊……几乎每个出入口都设置了手部消毒装置。一些地方还使用脚踏式消毒装置,只需脚踩踏板,即可喷洒出消毒液完成手部消毒。

  在安保方面,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警视厅专门成立了综合对策总部,调配赛场所在9个都道县的警力,加上全国的特别派遣部队,共派出近六万名警察投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安保工作。除比赛场馆外,连接场馆和最近车站之间的道路以及周围闹市区等重点区域也是警戒重点。警视厅还通过直升机和气球摄影机加强空中警备,并与海上保安厅合作,从海陆空全方位采取措施。

  不难看出,东京奥组委和日本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在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支持下,正竭尽全力做好各方面筹备工作。正如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克里斯托弗·杜比评价的那样:“举办一届这样的赛事从来不是小事,这是第一次在疫情下举办奥运会。日本人民做得非常出色,你们有很棒的机构和组织,也有出色的办赛能力。”

  疫情当前,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沟通、理解、团结,这正是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的原因所在。

  在一起,增进了解和友谊,达到世界团结、和平、进步的目标,这才是奥林匹克的真谛。 新华社东京7月21日电

 
“允许观众现场看球”是个大新闻
“允许观众现场看球”是个大新闻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体育
 
  你或许永远想不到,“允许观众现场看球”会成为新闻,而且是奥运会新闻!

  考虑到疫情形势,日本政府决定奥运会期间,东京地区及周边不允许观众入场。最终,日本允许带现场观众的赛场仅剩三个:宫城县与茨城县举行的足球赛,静冈县举行的场地自行车赛。这意味着,奥运会其他项目将“空场”。

  因此,中国女足与巴西女足的小组赛因有观众成为新闻。

  7月21日下午2:30,宫城体育场看台,志愿者正在用抹布消毒座椅,而观众已迫不及待落座。

  58岁的保浦先生专程从福岛赶来。进入看台后,他并没忙着找座,而是在通道上拍照,拍防疫标牌、拍志愿者、自拍。

  记者约他采访,被工作人员要求保持两米距离。戴着白口罩的他第一句话就是:“能到现场看奥运,我太幸运了!”保浦操着不太标准的英文:“由于疫情,很多人都不能到现场观赛,而我可以,感觉太美妙了!”

  虽然他的票并非日本女足的比赛,但保浦依然选择跟单位请假,驱车两小时来到宫城。“中国和巴西谁赢不重要,我只想感受奥运会氛围。我相信日本女足会进四强。”他说。

  虽然看台有了观众,但观众却不能随心所欲。

  下午3:40,离开赛还有一个多小时,宫城体育场大屏开始播放“观众注意事项”,一遍英文,一遍日文:

  “必须戴口罩。请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拥挤和接触。请做手部消毒。为运动员鼓掌助威,不建议唱歌或呐喊。咳嗽时请遮挡面部。如果不适赶紧告知工作人员。不许吸烟……”

  滚动的每一张PPT都围绕防疫,都是限制条款。

  当看台上不允许激情相拥、呐喊助威,当坐席上缺少了人浪起伏、维京战吼,这还是足球么?

  组委会想到了小妙招——用科技手段造氛围,甚至要更热烈、更欢脱。

  “这个视频送给运动员”,大屏幕上出现这样一句话。“中国队加油!”中文小视频出现球迷撒花呐喊的画面。“巴西队加油!”葡萄牙语视频出现球迷跳桑巴。

  紧接着,大屏上出现了一面动画大鼓,摄像镜头扫向观众席,突然停住,“大鼓”来到观众面前,观众纷纷起身做敲鼓状,现场音效也配合着发出清脆鼓点。

  之后,变幻的奥运图标,从各个项目开始,最后变成了足球项目的小人。

  下午4:10,巴西队和中国队入场热身,看台上全体观众起立、鼓掌。很快,背景音也响起,录制好的球迷欢呼声达到最高分贝,让你仿佛置身曾经满座的奥运赛场。

  竟然想哭。

(记者岳冉冉、林昊)

新华社日本宫城7月21日电

 
从青岛峰会看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信心
从青岛峰会看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信心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王凯、孙晓辉


  7月15日,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如期而至。据不完全统计,境内外479家跨国公司包括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报名线下参会。不少跨国公司期待在中国拓宽新的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危机变局中彰显大国开放决心信心


  当前全球疫情仍肆虐,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抓住新机遇、寻找新投资,是跨国企业共同的心愿。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说,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国内经济稳中向好背景下举办这一活动,彰显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将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

  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表示,中国承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这令企业备受鼓舞。

  “这次峰会本身就传递出中国愿与各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 谢雪说。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山东财经大学校长赵忠秀认为,全球需要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这样的平台,不仅有利于展示中国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更加优化的营商环境,并且能使企业间近距离互动,探讨新的合作模式,双方都能够获益。

巨大市场优良环境成就投资吸引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充分展示国际合作诚意,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发展构建了更加良好的新空间。

  “去年,中国在突发疫情时迅速采取了高效的抗疫措施,展现了统筹全局的能力。”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昊天表示,得益于中国的治理优势,液化空气集团2020年所有业务线都实现增长,全年增幅达到3.4%。

  柏昊天说,在疫情期间,集团符合条件的子公司还享受到减税降费、社保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据了解,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基础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包容度最高,跨国企业的技术、产品和中国的规模优势有利于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

  杨旭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造就了完整的产业链,培养了大批技能成熟的产业人才;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产业创新在加速;广大用户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充满热情,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中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优质的经营空间。

  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同比增长28.7%,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

  “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国上半年外资成绩单成色十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

  “让更多外国投资者搭上中国发展快车”


  不少跨国公司负责人认为,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有力支点,他们期待在中国找到新的市场机遇,拓宽新的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业务区销售副总裁陈宏表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对自动化高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企业希望能紧跟这一巨大机遇,实现飞跃与发展。

  除了科技创新机遇以外,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还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抓住绿色发展机遇。

  “中国各个产业在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绿色低碳等方向上的投资不断加大,这将会带来非常可观的商业机遇。”林德大中华区总裁李臻旻希望,能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进节能降耗转型过程中收获商业价值。

  江森自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朱永焕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的大都市对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需求不断增加。

  “我们的智慧建筑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期待可以助力城市建筑能源的绿色高效利用,确保长期碳减排目标。”朱永焕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将持续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新华社青岛电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合作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6月底,甘肃省陇南市一家橄榄油生产企业在希腊举办的国际橄榄油大赛上斩获大奖,获得国际同行认可。消息传至武都区外纳镇稻畦村,50岁的油橄榄种植户茹慈明激动地拍手叫好,“获奖橄榄油用的就是我们种的油橄榄果子”。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原产地中海沿岸,引种栽培覆盖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年代,作为阿尔巴尼亚政府赠送给中国的“国礼”,1万余棵油橄榄树苗开始在中国多地引种栽培。

  种植油橄榄对地理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而陇南市的气候、土壤条件与地中海沿岸极其相似。1975年,陇南引种栽培。从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到产业化发展,作为中国油橄榄适生区的陇南已发展为中国最重要的油橄榄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油橄榄之乡”。

  过去,油橄榄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并在中国落地生根。而现在,在中外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下,中国自产橄榄油也走向海外,有了越来越多海外粉丝。

  在陇南市武都区桔柑乡贺家坪村油橄榄示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来自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家不同品种的油橄榄在这里茁壮生长,郁郁葱葱,果压枝头,生机盎然。

  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介绍,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很多国家油橄榄种植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等先进。他们生产的橄榄油是烹调必需品,因其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液体黄金”。近年来,橄榄油在中国市场逐渐升温。在市场驱动下,陇南需要与国外交流合作,生产更高质量的橄榄油,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国外引进优质油橄榄品种、学习国外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成为武都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做法。在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支持下,世界橄榄油主要生产国的知名专家多次来武都区授课培训,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户讲解种植技术,深入企业详细介绍加工储藏注意事项。

  早在2009年,西班牙油橄榄育苗专家佩德罗·罗德里格斯就来到武都区。当时,武都区油橄榄标准化育苗基地的扦插育苗成活率只有50%左右,在佩德罗的技术帮助下,基地将油橄榄繁育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至90%以上。

  赵海云告诉记者,武都区多年来引进了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等国家的优质油橄榄品种,并将表现好的树种大面积推广给普通种植户。茹慈明所种植的油橄榄品种正是从西班牙引进。去年,她从油橄榄种植中赚了30多万元。目前,全区有20万多人受益于油橄榄产业。

  一滴橄榄油见证中外交流与融合。2019年,甘肃时光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斥资600余万元引进了两条意大利贝亚雷斯橄榄油连续式生产线。企业总经理厉刚表示,这一生产线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提高了橄榄油加工效率,保证了橄榄油的质量。

  今年6月,企业生产的橄榄油在希腊举办的国际橄榄油大赛上斩获大奖。厉刚说:“我们生产出的每一滴橄榄油都是中外交流与融合的典范和结晶。”

  去年7月,在希腊举办的第五届雅典娜国际橄榄油大赛上,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在17个国家的430份样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双金奖。

  新冠肺炎疫情也没有阻挡陇南橄榄油的“出国之旅”。去年8月,陇南生产的1.2吨橄榄油出口至韩国。今年3月,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一行来到陇南参观访问。双方达成共识,将在油橄榄引种、人才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

  眼下,武都区多家橄榄油生产企业正与国外开展油橄榄生物利用方面的合作。陇南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小勇介绍,油橄榄树叶富含橄榄苦苷和黄酮等化合物,是药品和保健品的宝贵原料。他们和希腊雅典大学合作,提取并利用化合物,增加油橄榄产业附加值。

  “油橄榄树由国外引进,又在中国落地生根,架起了一座东西方交流与合作的桥梁。”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成英说。

   (记者张文静、龚哲)新华社兰州电

 
青海:“绿电”助力“双碳”目标
青海:“绿电”助力“双碳”目标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西宁7月21日电(记者骆晓飞)7月1日开启的青海省全清洁能源供电实践,再次刷新“绿电”成绩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1日至19日,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为58.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26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5.4万吨。

  “今年的‘绿电’活动以支撑青海率先实现碳达峰为总体目标,在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范越说,今年以“绿电7月在青海”为主题的减碳系列活动,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技术创新带动新能源消纳水平明显提升。

  7月以来,青海新能源日均发电量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3%;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3.1%、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占总用电量的47.9%、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互联网部主任周群星介绍,依托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利用高频数据碳排放智能监测分析平台,青海今年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基于电力高频数据碳排放监测报告》,实现对青海全省重点行业、产业以及居民用户碳排放日频度监测分析。

  “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清洁能源减排效果显著。仅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近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代替原煤1400多万吨,减排贡献量4000余万吨。”周群星说,“双碳”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既可以为政府部门“双碳”决策提供支撑,也有利于将地域、企业甚至居民的碳减排贡献度量化分析,进而为开展碳交易打下基础。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方保民告诉记者,“绿电7月在青海”系列活动着力于为零碳电力系统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用电方多方共赢。

 
百年“煤都”绿色转型
百年“煤都”绿色转型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


  几天前,2021年山西省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在大同市左云县闭幕。

  这个晋北小县已经连续4年举办自行车赛,吸引了大批选手和游客到来。随着塞北黄土高原生态持续向好,长城、古堡、箭楼辉映着蓝天、绿树、湿地,让人心旷神怡。

  这是山西最北端“煤都”大同“脱黑向绿”、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同市重点监测的8家景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00余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成多。而在2019年,大同全市接待游客550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80亿元。此前数年,大同市文旅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坐拥云冈石窟、悬空寺等著名文物古迹,大同却贴了近百年的“煤都”标签,曾“因煤荣耀”,也“因煤苦恼”。

  “历史在大同盆地底部埋下宝藏,藏着光和热。”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要子瑾说,大同煤炭在清末即形成规模开采,至改革开放后的10年间,已成“世界三大煤都”之一。

  长期靠煤发展的大同不可避免出现了“一煤独大”的困局。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生说,单一产业结构带来严峻的现实问题。云冈大佛披“黑裟”,城市处处脏乱差。

  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大同通过调整生态布局、城市布局提升“综合素质”。大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郝瑞说,通过持续多年的植树造林、治水治气等,大同将全国污染“黑三甲”变成了年均空气优良300余天的“大同蓝”,将“不毛之地”变成了“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

  “秦汉名邑、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几乎每个时代,都留存了珍贵遗产,这样的城市北方很少。”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副会长宋志强说,大同真正的底蕴是文化。

  复建古城,扩容景区,进行城市升级改造,重塑城市形象,大同开始重新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底色”,唤醒居民的自豪感。

  8月份,第六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将再次走进大同。除了电影周,大同已连续18年举办云冈文化节、连续举办7届古都灯会。大同市文旅局副局长姜文说,当地一方面提档升级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不断举办活动塑造城市品牌。

  “仅住宿这一个指标,就能看出旅游这个新‘引擎’的富民威力。”大同市文旅局发展科科长刘海鹏说,全市目前有5.8万张酒店床位,旺季“一床难求”。大同金凯国际酒店经理赵庆琳说,拥有170多间客房的酒店,容纳了140多名员工就业,去年营收4000多万元。

  在大同市灵丘县,秦淮环首都·太行山大数据基地三、四期不久前建设完成,这个数据中心部署了13.5万台高性能服务器。

  除了秦淮,中联、华为等一批数据中心落户大同。大同市目前建成、在建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约为80万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同正将先天优势变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以布局大数据产业为例,大同处在环京带宽不受限区域,土地资源充裕、气候寒凉干燥,电价低廉、火电稳定。”大同市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杨生玺说。

  此外,大同坚持培育新动能,加速探索向“新能源之都”迈进,着力打造风电、光伏等“六大新能源产业集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布局赋能。

  截至目前,大同市新能源装机达到近63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近一半,占山西全省新能源装机的近20%。

  王明生说,以超过百亿产值的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文化旅游等四大战略产业为支柱,以通用航空、大数据、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为突破,大同市已初步构建起“一煤为基、四马拉车、六新崛起”的现代产业体系,“煤电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太原7月21日电

 
浙江推出42条惠企政策减负降本
浙江推出42条惠企政策减负降本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杭州7月21日电(记者魏董华、张肇祺)记者21日从浙江省减负办了解到,浙江省最新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42条减负降本政策,预计今年可为企业减负降本超过2500亿元。

  浙江省减负办主任、省经信厅一级巡视员凌云介绍,此次42条减负降本政策包括“两减五降”,涵盖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减免税收政策”“减免政府性基金政策”“降用工成本政策”“降用能成本政策”“降物流成本政策”“降融资成本政策”“降其他成本政策”等方面。

  凌云介绍,在政策起草过程中,相关部门注重把握突出精准减负、突出支持实体经济、突出支持小微企业、突出支持新经济新动能4条原则。

  针对小微企业,本次意见专门制定了14条相关扶持政策,向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倾斜,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元(含本数)以下免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着力提升小微企业获得感。

  同时,浙江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减负降本政策“上线”。经营者可以登录浙里办“企业码”的减负降本专区,查看可享受的减负降本政策和相应金额,在手机端“点一点”就能随时查看企业“减什么”“减多少”“怎么减”。

  记者还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浙江全省共为企业减负1104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从“十二五”末的84.8元下降到“十三五”末的82.9元。

 
首接
首接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7月21日,空客工作人员在空客A350飞机前留影。当日,在空客天津宽体机完成和交付中心A350项目投产暨首架飞机交付仪式上,空中客车宣布,空客天津宽体机完成和交付中心A350项目正式运营,其首架A350飞机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这也是首架在中国完成交付工作的空客A350飞机。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莫高窟治水记
莫高窟治水记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大泉河及其流经的敦煌莫高窟(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新华社兰州电(记者刘诗平)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受大泉河滋养的同时,也不时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扰。记者近日在莫高窟采访了解到,这里的防洪标准已由没有等级的低标准,升至百年一遇,再升为300年一遇,确保文化瑰宝不受侵害。
 
  与此同时,莫高窟守护者的饮用水,也已经由喝大泉河的苦咸水,改喝水质好了不少的井水,如今正在进行井水置换,将喝上更高标准的城市自来水。
 
大泉河:莫高窟的生命之源


 
  莫高窟在大泉河(古称宕泉)的哺育下诞生与延续。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途经于此,忽见金光,如现万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开窟千年,生生不息。
 
  如今,莫高窟仍保存有从前凉至元朝的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建造洞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有水源,而大泉河正好流经莫高窟,为开凿建造洞窟的工匠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用水。”敦煌研究院总务处处长张殿军说,大泉河的下切,为石窟开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同时河水为洞窟开凿和守护寺僧所用,便利的用水条件,使凿窟造像延续千年。
 
  《唐陇右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唐朝时的莫高窟“前流长河,波映重阁”。而作为饮用水源,大泉河不仅养育了各个时代的莫高窟僧人,莫高窟的现当代守护人也曾经饮用大泉河水。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一次题为“莫高窟人和莫高窟精神”的讲座中说,1943年,常书鸿(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来到敦煌,准备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时,饮用水就是大泉河水,冬天河水结冰,要砸冰烧化后才能取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如今,大泉河水滋润着莫高窟这片小小绿洲,是莫高窟保护区绿化和改善窟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水源、治沙工程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是莫高窟保护区绿化的生命之源。
 
  “大泉河是莫高窟的母亲河,过去吃水是大泉河水,现在是灌溉林带,莫高窟这片繁荫是大泉河提供的。没有林带,风沙侵袭,就保不住洞窟,防风固沙现在是效果最明显的时候。”张殿军说。
 
防洪水之害:防洪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


 
  大泉河滋养着莫高窟,发洪水的话则对莫高窟的崖体、洞窟、壁画造成危害。莫高窟地区气候干燥,使得洞窟壁画至今保存较好。然而,当遇到较大降雨时,没有土壤和植被截蓄雨水,地表径流迅速汇聚,常常形成泛滥的洪水。
 
  据专家介绍,大泉河洪水对莫高窟的崖体有破坏作用。历史上,莫高窟底层洞窟曾遭受洪水淹没,同时造成洞窟潮湿、壁画霉变、酥碱。
 
  酒泉市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邓巍说,为保护莫高窟历史文物古迹,酒泉市于1983年沿莫高窟保护区河道修建了防洪堤。由于防洪标准较低,2003年重新修建了该段堤防工程,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
 
  然而,2011年6月16日发生的特大洪水,冲毁了莫高窟文物保护区内的防洪堤,同时洪水漫过河岸进入莫高窟大牌坊及周边绿地,并进入莫高窟北区窟前低地。2012年6月4日再次发生特大洪水,大泉河洪水漫过窟前的防洪堤坝和跨河桥面,造成部分底层洞窟进水,并在窟前淤积了大量泥沙。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泉河洪水都是威胁莫高窟安全的重大危险源之一,也是莫高窟保护面临的主要风险,2011年的洪水超过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张殿军说。
 
  邓巍说,根据规范要求,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物古迹,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考虑到实际发生的洪水量,2016年将莫高窟左岸重点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了300年一遇。
 
去苦水之涩:莫高窟守护人饮水升级换代


 
  对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而言,饮水问题是苦涩的。敦煌学家孙儒僩在《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一文中写道:“到20世纪70年代,在现在保卫处的南面打了一口约30米的浅井,基本用上了较为清洁的井水,不再直接从大泉河里打水饮用了……有了井水后,尽管水质仍然不好,但生活上多少有了一些改进。”
 
  一口“水质仍然不好”的浅井,无法满足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所有职工的饮水问题,赵声良说:“1984年,我去(敦煌研究院工作)也是喝那个水(大泉河水),喝了就拉肚子。天天拉肚子,两个月就适应了,就成了莫高窟人了。”
 
  张殿军说,为解决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和游客生活用水问题,后来在距离莫高窟8公里处打了3口水井。大泉河的水质不适合喝,井水含碱度和矿化度依然很高。
 
  “目前,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市水务局正在做莫高窟城市自来水置换规划,用城市自来水取代井水,已经上报了方案。”张殿军说,城市自来水引进后,可以为游客提供直饮水,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的饮水条件也将进一步改善。
 
COP15是应对生态挑战的“历史性机遇” 访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兰贝蒂尼
COP15是应对生态挑战的“历史性机遇”
访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兰贝蒂尼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日内瓦电(记者陈斌杰、盛可立)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即将在中国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是应对生态挑战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中国推动达成“全球自然协议”的绝佳机会。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昆明举行,大会将审议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绘制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

  兰贝蒂尼表示,正如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所有人围绕一个清晰的气候愿景团结起来”一样,COP15“也有可能为自然制定类似的计划”。

  兰贝蒂尼说,COP15将是由中国举办的一次重要的联合国环境会议,中国在环境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意愿近年来显著增长”。他说,2017至2018年,中国政府连续两年安排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投入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是2008年投入的6倍,“很明显,政府在用行动说话”。

  中国生态环境部7月初宣布,包括大熊猫和东北虎在内的几种濒危物种的数量显著增加。兰贝蒂尼认为,这些成就可能部分归功于微信和支付宝等在线数字众筹平台的发展,这些平台使公众能够帮助资助自然保护工作。他说:“这非常棒,这种创新值得许多国家借鉴。”

  兰贝蒂尼认为,近期野生亚洲象在云南迁徙的故事也“令人惊喜”。他说:“民众和政府对这些动物展现的宽容和尊重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这些都是当地社会发生变化的真实指标。”

  兰贝蒂尼说,中国在自然保护方面的努力得到了“生态文明”等理念的支持,“生态文明”基本上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带有伦理和哲学维度”。他将这个“美妙的理念”描述为“一个解释我们将去往何处以及建成怎样的社会的绝妙方式”。 他还表示,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非常鼓舞人心,即投资自然是对一切事物的投资。这些理念“对新的全球自然保护叙事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种叙事中,健康的自然是安全、繁荣和公平社会的基础”。

  兰贝蒂尼认为,新冠疫情的暴发也说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他说:“包括新冠在内的流行病的暴发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层联系”。他还建议,此次大会将讨论达成的生物多样性框架“更加重视经济领域,特别是对农业、渔业、林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关注”。

  兰贝蒂尼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在COP15上“呼吁制定结构合理的行动计划”,并敦促代表们“拥抱全球自然目标”,推动各国政府积极行动,使整个社会到2030年实现“自然向好”。

 
白洋淀芦苇有新“烦恼” 雄安新区破解办法多
白洋淀芦苇有新“烦恼”
雄安新区破解办法多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记者赵鸿宇)7月的白洋淀,苇绿荷红,水面上驶过一条条小船,泛起层层涟漪。大片苇田连同39个村落、3700多条沟壕把白洋淀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自古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淀区不少老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芦苇是当地重要的生产物资,是附近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年霜降过后,男人们开始下水割苇,女人们在岸上编织苇席。“当时芦苇制成品特别受市场欢迎,苇席是城乡居民夏季纳凉的好选择。谁家要是有几个姑娘织苇席,生活会很富裕。”安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园区办主任王顺良说,那时候人们会因为芦苇不够用而烦恼。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粮仓、农民盖房等都不再使用芦苇制品,收割芦苇没有太大经济价值,还费事费力。

  河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徐建中说,芦苇对湖泊水质有净化作用,但如果管理不好,比如不能按时收割,会造成芦苇退化,净化功能减弱。部分芦苇残体倒伏在水中腐烂,影响白洋淀水质。

  河北雄安新区设立后,芦苇的管护、收割、利用开始成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政府主导、财政适度补贴、市场运作等原则,最大限度激发各市场主体及苇农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芦苇收割、管护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2017年开始,雄安新区启动芦苇试验性收割。2020年,在试验性收割基础上,当地进行大规模芦苇收割,其中安新县收割面积超过5万亩。记者在白洋淀看到,芦苇绿油油一片,长势良好。

  河北淀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利书说,由于水面收割难度较大,他们主要在白洋淀结冰时采取冰上收割的方法,并根据白洋淀的特点“量身定制”了多款机械,效率大约是人工收割的10倍。收割完成后,公司进行集中存储、加工,并利用规模优势统一销售给发电厂、造纸厂。

  在政府、企业为芦苇如何市场化利用产生烦恼的同时,一些有效的探索让人眼前一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说,芦苇画能够融通古今,展示人物、风景、花草,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目前不少进驻雄安的企业对当地文化很感兴趣,芦苇画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每年对芦苇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河北雄安立本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冯永军说,他们与相关科研院所经过三年的联合实验,研发出了以芦苇为主要原料的菌棒。这种菌棒的含锌量更高,长出来的蘑菇比较受市场欢迎。

  徐建中说,白洋淀芦苇收储运成本较高,他们着重对芦苇的深加工产品进行研究,研发的芦苇基木塑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生态环境工程及城市景观提升,目前已与相关企业合作展开规模生产;以芦苇为原料之一的可降解塑料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完成工艺优化和专用设备研制,未来将实现量产。

  “随着各种探索的进行,未来白洋淀的芦苇利用方式会更多元化,也许到时还会产生芦苇不够用的‘烦恼’。”王顺良说。

 
“体检”长江源,2021年江源科考启动
“体检”长江源,2021年江源科考启动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据新华社西宁7月21日电(记者陈杰、张龙)经过多年保护与修复,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健康”状况怎么样?2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启动的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学考察将为长江源区进行定点“体检”。其中长江源的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状况、高原生态固碳特征与过程将成为此次科考的重点。

  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考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牵头组织。结合3月1日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长江科学院、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以及青海省水利厅等单位将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的水资源和生态保护状况开展综合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水文、泥沙、河道河势、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土壤、冰川地貌等内容。

  长江源头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研究成为今年新增的科考内容。据介绍,此次科考将系统考察研究长江源头的河流沼泽演替机制,探寻河流沼泽湿地水体中碳物质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控制因子,定量估算长江源头典型河流湿地系统固碳潜力,为系统研究青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头生态系统的固碳特征、演变过程、未来趋势提供前瞻性、基础性理论支撑。

 
野生动物把家安在青海湖畔 环湖赛见证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生态渐好
野生动物把家安在青海湖畔
环湖赛见证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生态渐好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7月16日,第二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迎来第六赛段——青海湖至茶卡天空壹号的比赛,位于赛段起点的青海湖以优美的景色成为环湖赛道旁“最美的风景”。

  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横跨青海海南和海北两个藏族自治州,湖岸线长360公里。青海湖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这片独特的水域也是青藏高原上宝贵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安全屏障。

  7月,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青海湖畔,金色油菜花、葱绿草场和成群牛羊相映成趣。阳光透过云朵,天空与蔚蓝色的湖水成为一色。

  来自山西运城的游客王盼第一次来到青海湖,当日一大早,她就带着5岁的女儿站在赛段起点旁等待鸣枪开赛。“大美青海,不虚此行。在这样如画的景色中骑行一定很享受。”她说。

  赛段起点不远处,便是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湖南岸保护站,60多只被救护的普氏原羚在这里栖息。

  保护站站长吴永林说,环青海湖地区是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环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数量由2004年的257只增加到2020年的2700余只。

  经过多年努力,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原真性、系统性、完整性得以存续,生态环境整体持续向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自行车运动如今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环青海湖骑行对爱好者们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来自河南的刘锋在共和县青海湖畔从事自行车租赁已有8年。8年来,他的环湖骑行生意越做越火,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改善更令他印象深刻。

  “现在青海湖周边沙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夏季,野花在草原上绽放,野生动物们也把家安在了青海湖畔。”刘锋说。

  今年环湖赛开幕式致辞中,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说:“青海湖作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名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提升,成为感受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来自甘肃的骑行爱好者何焕峰今年专门为了环湖赛来到青海湖,她希望可以和环湖赛同时完成自己的第二次环湖骑行。“环青海湖是很经典的骑行路线,一路骑过草原、丘陵,还会遇到艳阳暴晒和暴雨狂风,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还是青海湖的美景和这里的各种野生动物。”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特有的珍贵鱼类,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每年7、8月,是湟鱼洄游的最佳季节,它们逆流而上,繁衍后代。

  从2002年到2020年,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增加了近38倍。这是近年来青海湖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成果之一,也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的安全至关重要。

  近15年来,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呈递增趋势。2020年,青海湖水位达到3196.62米,与2004年相比上升3.65米;水体面积达4588.81平方公里,与2004年相比扩大344.31平方公里,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

  2019年6月,青海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共同启动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将青海湖全面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今年5月8日,《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家级专家权威论证。未来,中国政府将以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动青海湖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不断推进,环湖赛充分发挥出了自行车运动绿色、低碳、健康的功能,不断在职业赛事繁荣发展、职业车手水平提升和广大车迷观赛体验中找到了最佳结合点。”青海省体育局局长尕藏才让说。

    (记者李琳海、耿辉凰)

      新华社西宁电

 
昔日矿山变景区生态修复换新颜
昔日矿山变景区生态修复换新颜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7月21日,游客在金岭矿山传奇景区内乘坐迷你火车游玩。河北省迁安市蔡园镇金岭矿山原是一座废弃矿山。2017年,当地政府引入民间资本,通过矿坑回填、土地复垦等措施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经过4年建设,金岭矿山建起占地3300余亩的生态园区,栽植各类苗木13万株,设置游船、观光火车、亲子乐园等旅游设施,实现“矿山变景区”的“绿色转身”。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我要给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打最高分” 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我要给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打最高分”
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比什凯克电(记者关建武)“我要给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在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打最高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日前在吉首都比什凯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扎帕罗夫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捍卫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热爱,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重要原因。

  扎帕罗夫特别提到中国的减贫成就。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减贫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中国成为全球减贫的主要贡献者,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认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习近平主席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政治智慧。”扎帕罗夫说,“他在国内和国际关系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正在推进深入改革。他在规划国家未来和动员人民力量方面树立了榜样。”

  谈及吉中关系,扎帕罗夫说:“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永远的邻居和朋友。我们为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感到自豪,并高度重视这种合作关系。”

  扎帕罗夫说,吉中两国之间的边界永远是友好合作的边界,两国在大多数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似。“吉尔吉斯斯坦愿在开放和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中国的全方位合作,这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之一。

  “我们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实施合作项目以及发展基础设施的重要动力。”扎帕罗夫说,吉尔吉斯斯坦将继续深化双方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旅游、能源、加工业、农业和采矿业等领域合作。

  他表示,吉方正积极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以及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利是吉优先事项之一。我们国家的大门始终向可靠的中国投资者敞开。”

  扎帕罗夫还着重谈及两国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他表示,人文合作是吉中关系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吉中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密切合作为增进双方共同利益注入强大动力。他说:“吉年青一代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目前吉国内有4所孔子学院,一些大学还开设了汉语系。与此同时,4000多名吉留学生在中国大学学习。”

  扎帕罗夫特别感谢中国为吉方抗击疫情提供的有力支持。他说:“中国率先有效控制疫情。中国不仅向吉尔吉斯斯坦提供抗疫支持,还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

  扎帕罗夫还积极评价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年来取得的成就。他说,20年来,上合组织已成为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保障地区国家安全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扎帕罗夫说,吉中在双边和上合组织多边框架下均保持密切合作。两国之间的高度互信和积极互动将对上合组织多边合作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外交部批美方借病毒溯源妖魔化污名化中国 称调查德特里克堡是美方在病毒溯源上必须回答的问题
外交部批美方借病毒溯源妖魔化污名化中国
称调查德特里克堡是美方在病毒溯源上必须回答的问题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成欣、温馨)近期,美国一些官员、媒体炒作“3名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人员2019年11月染病”,称这增加了病毒可能从“实验室泄漏”的可信度。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根本拿不出证据,就是在说谎,借溯源对中国进行妖魔化和污名化。

  “我问美方几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赵立坚说,“既然美方如此言之凿凿,那就请美方拿出证据来!”

  “美方诬称3名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人员染病,他们姓甚名谁?他们染的什么病?”赵立坚说,“如果是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请美方出示检测报告!”

  “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美方根本拿不出证据,因为美方就是在说谎,就是借溯源对中国进行妖魔化和污名化。”他说。

  赵立坚表示,还想请美方回答几个问题:

  据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美国5个州的新冠病毒感染证据在2019年12月就已出现。美方有何回应?

  据报道,佛罗里达州171名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症状,早于该州首例报告病例,且都没有中国旅行史。美方有何说法?

  据报道,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比美国报告首例确诊病例早了两个多月。美方有何解释?

  据报道,2019年7月席卷美国多州的电子烟肺炎“大白肺”的症状,同新冠肺炎症状极其相似。美方能否澄清?

  “一提到允许世卫组织调查德特里克堡以及美国海外200多个生物实验室,美方就闭嘴。”赵立坚最后说,“德特里克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温馨、成欣)截至7月21日下午,已有约500万中国网民联署了呼吁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公开信。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调查德特里克堡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呼声,是美方在新冠病毒溯源上必须回答的问题。

  赵立坚说,此次联署自7月17日发起以来,得到了中国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不到5天就有约500万人参加。节节攀升的数字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心声,表明了他们对美方一些人借溯源问题搞政治操弄的愤怒。美国本应及早调查德特里克堡,但一直没有这样做。

  赵立坚说,德特里克堡之谜至今无解。2019年7月,美国疾控中心给德特里克堡基地发终止函,要求其终止大部分操作。就在同月,弗吉尼亚州北部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系统疾病,威斯康星州暴发大规模“电子烟疾病”。7月底,靠近德特里克堡的两家养老院出现一种不明原因导致肺炎的呼吸道疾病。9月,德特里克堡所在地马里兰州报告称“电子烟疾病”患者病例数增加了一倍。即便如此,美方仍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公布关于关闭德特里克堡的原因。历史上,德特里克堡也有令人不安的劣迹和污点。基地中保存着二战后包括德国纳粹细菌战实验室主管和侵华日军731部队等在内的细菌战研究资料。美国媒体也披露,德特里克堡至今仍存放着大量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病毒。

  “这些事件之间到底有何关联?美方究竟打算何时就此公开澄清?”赵立坚问。

  “调查德特里克堡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呼声,是美方在病毒溯源上必须回答的问题。”赵立坚说,面对本国近63万因疫情逝去的生命,美方应展现透明,切实采取措施彻底调查本国疫情源头,彻底调查美国抗疫不力的原因并追究责任者,彻底调查德特里克堡及200多个美国海外生物实验基地种种疑云,给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中国电动汽车深耕欧洲助力中欧互利共赢
中国电动汽车深耕欧洲助力中欧互利共赢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爱尔兰国家交通管理局19日宣布,将在今后5年内引进200台Enviro200EV型纯电动单层巴士。这一型号电动巴士由英国客车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公司和中国车企比亚迪公司合作生产。

  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在欧洲电动车市场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车企深耕欧洲既能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新机遇,推动中欧互利共赢,将激发出更多创新合作火花。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欧盟绿色转型政策推动下,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较上年翻了一番,预计2021年还将有大幅增长。欧盟委员会近日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为实现减排目标,2030年新注册燃油车将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将不再有新的燃油车注册。

  凭借较高性价比,中国电动车日益受到欧洲业界肯定和消费者追捧。德国专业汽车机构施密特汽车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欧洲电动车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20年中国电动乘用车制造商品牌在欧洲18个主要汽车市场总销量达到23836辆,与2019年相比增幅超过13倍,市场份额达到3.3%。

  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娜·布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她表示,挪威人对中国电动汽车评价积极,她自己就有良好的驾驶体验。不少挪威人关注中国电动汽车,对即将上市的车型表达了购买意愿。

  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动汽车深耕欧洲市场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欧洲电动车市场报告》指出,相比其他地区,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标准更高。另外,欧盟还计划陆续推出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对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电池循环利用率等标准进行立法,这将给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新挑战。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加严谨细致地研究当地法律法规。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斯特凡·布拉策尔说,市场认知也是当前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障碍。“欧洲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中国企业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升服务,以提高品牌信任度和认可度。”

(参与记者:康逸、李骥志、潘革平、林晶、沈忠浩)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20日电

 
俄新型单发五代战机亮相航展
俄新型单发五代战机亮相航展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7月2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市,俄第五代单发多用途轻型战斗机“Checkmate”的原型机亮相航展。当日,第15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茹科夫斯基市拉开帷幕,俄新型单发五代战斗机亮相航展。  新华社发(叶甫盖尼·西尼岑摄)
 
“数读”一周全球疫情: 德尔塔毒株未来数月将成主要流行毒株
“数读”一周全球疫情:
德尔塔毒株未来数月将成主要流行毒株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世界卫生组织20日发布的全球疫情周报分析显示,鉴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在传播方面的优势,预计这一毒株将很快超过其他变异毒株,在未来数月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

  周报介绍,截至7月20日,国际共享基因序列资源“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平台已收到2418133份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其中约9%已确认为德尔塔毒株,且最近4个星期以来,全球很多国家递交的样本中,超过75%为德尔塔毒株。

  在全球疫情数据方面,周报显示,截至7月18日的一周,全球新增死亡病例数在持续两个月下降后,出现略微上升,达到近5.7万例。

  数据显示,过去一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为340万例,比前一周上升12%。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9亿例,累计死亡超过400万例。世卫组织估算,按照目前速度,累计确诊病例数将在未来3周内超过2亿例。

  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六大区域中,除美洲地区和非洲地区外,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数均较前一周有所增加,其中西太平洋地区增幅最大,达30%;东南亚地区、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地中海地区的新增死亡病例数较前一周有所增加,其中东南亚地区增幅最大,达12%。

  上周新增确诊病例数居全球前五位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英国、巴西、印度和美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周报中继续呼吁,在2021年9月之前每个国家至少10%的人口接种新冠疫苗,2021年年底达到40%,2022年年中达到至少70%。

 
法国卫生部长: 法国新冠确诊病例增长速度前所未有
法国卫生部长:
法国新冠确诊病例增长速度前所未有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巴黎7月20日电(记者陈晨)法国卫生部长韦朗20日表示,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正在法国快速传播,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8万例,增长速度前所未有。

  韦朗当天在国民议会会议上表示,德尔塔毒株的快速传播导致法国新冠疫情形势恶化,确诊病例增长速度前所未有。他呼吁法国民众积极接种疫苗,“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武器,也是摆脱疫情的唯一途径”。

  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法国已进入第四波疫情,新增确诊病例中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占80%,住院人数再度增加。

  根据法国公共卫生部门20日公布的数据,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8181例,累计确诊5890062例;新增死亡病例33例,累计死亡111554例。截至19日,法国已有超过3700万人接种至少一剂新冠疫苗。

 
气候变化将导致更多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
气候变化将导致更多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访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

( 2021-07-2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日内瓦电(记者陈斌杰、玛蒂娜·福斯)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7月19日在日内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是今夏席卷西欧地区的暴雨和洪水的根本原因,在减缓气候变化取得成效之前,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将越来越多。

  他说:“人类对极端天气并不陌生,但是气候变化无疑增加了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今年6月底,历史性高温席卷美国西北部、加拿大西南部等地,一些地区气温飙升至110华氏度(约43.3摄氏度)以上,热浪致数百人丧生。

  塔拉斯表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人们不会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西部地区观察到如此高的温度,这是气候变化的明显迹象。

  过去几天,强降雨引发的洪灾席卷了多个西欧国家,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题为《极端夏季:洪水、高温和火灾》的报告指出,西欧部分地区在2天内(7月14日至15日)遭遇平时两个月的降雨量,而这些地区的土壤含水量早已接近饱和。

  塔拉斯说:“无论如何,气候变化将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下去。如果我们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成功,我们就可以在本世纪60年代阻止这种负面趋势。”

  “在那之前,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以及比以前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他警告说。

  塔拉斯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免受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去年加勒比地区的飓风、亚洲的超级台风以及袭击太平洋岛屿和非洲南部地区的气旋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塔拉斯呼吁各国尽快行动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他说,有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应对气候变化,比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使用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关键是我们现在必须开始行动。”

  塔拉斯建议,各国有必要加强建设早期预警系统,以更好地预测极端天气,这对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我们在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岛屿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的气象观测能力不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那里建立更多的站点,才能提供良好的早期预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