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权威发布

04版:新华融媒

05版:两会特刊

06版:两会特刊

07版:两会特刊

08版:新华观点

09版:两会特刊

10版:权威发布

11版:权威发布

12版:新华关注·各地

13版:新华关注·家园

14版:新华财经

15版:新华关注·健康

16版:新华国际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闭幕
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 栗战书主持并讲话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主席台就座,栗战书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闭幕会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73号、第7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大会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闭幕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栗战书主持。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杨振武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出席2896人,缺席57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下午3时,栗战书宣布会议开始。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同意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会议要求,“十四五”时期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这两个决定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分别根据这两个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中央预算。
 
  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决议指出,会议充分肯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常委会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两个报告。
 
  随后,栗战书发表讲话。他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栗战书指出,会议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戴。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栗战书说,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会议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体代表高度赞同,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
 
  栗战书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大工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自觉做到旗帜鲜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旗帜鲜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正确有效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大局是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旗帜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栗战书说,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协力,担当尽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下午3时43分,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丁薛祥、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李希、李强、李鸿忠、杨洁篪、杨晓渡、张又侠、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蔡奇、尤权、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军、张庆黎、刘奇葆、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何厚铧、卢展工、马飚、陈晓光、梁振英、夏宝龙、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以及中央军委委员李作成、苗华、张升民等。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
 
  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
 
砥砺奋进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砥砺奋进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晓松、朱基钗、邹伟
 

 
  2021年的春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揭示“三新”深意
 
  只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两张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孔庆菊代表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海北州门源县。此刻,她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
 
  山绿了,沙少了,水清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了。门源县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农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习近平总书记翻看手边的地图说道。
 
  2019年8月赴甘肃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祁连山北麓的大草原,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
 
  此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深刻回答着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如何紧扣主题?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时空观为这篇大文章“解题”——
 
  从领域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地域看:“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从时域看:“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不仅解决认识论,做好“判断题”;更给出方法论,做好“实践题”——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如何紧扣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依然是从生态案例切入。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3月5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
 
  来自巴彦淖尔的张晓兵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的做法:通过流域上游治沙、流域腹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乌梁素海总体水质已稳定在五类,局部达到四类。
 
  “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从一片湖泊放眼黄河“几”字形顶部的“塞上江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这个地方,有治理盐碱化耕地的问题,也有治沙的问题。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设计。”
 
  加一个“沙”字,是系统思维的体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的洞见——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是系统的理论体系,更是实践的理论体系。
 
  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现场,话题从镶嵌在草原上的“明珠”,又转到无边的林海。
 
  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个体职业角色随时代大潮的转变。
 
  “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告诉总书记,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从沙讲到林,从林讲到整个生态保护,从生态保护讲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谈到创新开放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点透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早在2018年,第一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为内蒙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强调“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你们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总而言之,这‘三新’,你们要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看看怎么体现出来、怎么贯彻落实下去。”
 
  把握主题主线,既有系统思维,也有重点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一个指标说明了问题。
 
  此次提请审议、审查、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十四五”经济增速指标设定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个中缘由,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去年是2.3%,今年我们定的是6%以上,实际上可以高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留有余地,这样我们更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质量发展方面。”
 
瞄准“两高”目标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曾这样讲明初衷:“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3年过去了,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再次来到“本团”,习近平总书记倍感欣慰:“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面对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擘画:“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人们还记得,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这次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习近平总书记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无不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友谊宾馆聚英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图景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同他们探讨交流。
 
  胡豫委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疫情初期武汉收治重症患者的几所医院之一。
 
  他清晰记得,去年2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给大家鼓劲加油的场景。
 
  此刻,又一个冬去春来,他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坐在了同一个会场。
 
  有感于抗疫斗争的真切体会,胡豫提出“强化公立医院姓‘公’,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湖北省正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
 
  “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举国体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下一步,在医疗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是关键,医生也很重要。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委员,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刚一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我认识你,但以前开会还没听过你发言。”
 
  王辰在发言中提出,当前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地位不顾实际设立医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现在在招生上一些专业是不是降低了分数?”总书记问。
 
  “一些专业经常处于降分录取的状态,让这些本来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员素质从根上就出现了偏差,这一点让我们很担心。”王辰说。
 
  “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是急了点。”总书记表示。
 
  “是的,盲目扩大医生数量,质量如果不上来,不是好事。”王辰建议,杜绝医学教育低质盲目扩张的现象。
 
  “对,关键是含金量多少,这个要把好关。”总书记一语中的。
 
  在随后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
 
  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从“看好病”的问题,又谈到“上好学”的困惑。
 
  来自兰州大学的严纯华委员在发言中不无忧虑:“近几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如何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国家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教育品质,既要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区域内不平衡问题;既要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王欢委员,就新时代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有效解决“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
 
  “你这个小学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吗?”听了她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主要解决片内的就近入学学生。”
 
  “这就是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
 
  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将“高品质生活”细化为一个个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
 
凝聚奋进力量
 
  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尺竿头放步行。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需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我是直接飞到玉树的。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灾区看望慰问。
 
  “在玉树州机关,我给机关干部说了一段鼓劲的话。我说,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有你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
 
  “您的关怀,温暖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来自玉树州的代表扎西多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玉树街道更整洁了,房屋更坚固了,奶茶更香甜了,我们真心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玉树看一看,到时我们再唱一支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
 
  “我很牵挂玉树,谢谢你今天的介绍,我听了很高兴。玉树的将来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运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林忠钦委员提出,要牢牢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更加系统深入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幽默真诚的话语,引来全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强国必强军。人民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指示——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会场内,代表们聚精会神,专注倾听,认真记录。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升腾、在汇聚——
 
  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时间已写下恢弘篇章,历史正掀开崭新一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摄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请大家提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李总理,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点都产生了影响,疫情暴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外品牌消费有什么影响?

  李克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了。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

  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年经济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至于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老年人问题,中国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西班牙埃菲社记者:美方指责中方对上月到访武汉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缺乏透明度,专家组组长指出中方同事分享了大量工作细节,同时也表示专家组希望获得在2019年10月至12月之间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似疾病病例的更多原始数据,中方是否愿提供这些数据,或者是否愿再次接待专家组访华?

  李克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突发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方和各方一样都希望能够尽快查清病毒是从哪里来的,这样有利于切断传播的渠道,更好更有效地来防控疫情。但疫情溯源的确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持续研究。中方本着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原则和态度,同世卫组织保持沟通,也支持世卫组织专家在华开展溯源研究工作。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

  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当务之急不仅要溯源,还要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包括接种疫苗等。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以上,目前很多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2021年经济增长有可能达到8%左右。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还存在着由于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请问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观政策转为偏紧的可能性?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于2028年超过美国,对此您有何看法?

  李克强: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的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增长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增长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来保证基层减税降费、稳岗等财力,很快就见到效果。如果我们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现在看,这个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怎样保持力度不减?资金规模固然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政策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一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会立足于着力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都是重要贡献。

  中国新闻社记者:总理您好。前两年住院费用的异地报销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便利了异地就医。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异地养老,他们门诊的看病开药还需要回原籍报销,非常不方便,所以请问门诊费用的报销何时能得到解决?

  李克强:我在中国政府网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类问题。的确,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者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他们中有人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逐步解决。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这件事,还有类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可以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

  凤凰卫视记者:过去一年香港因为疫情饱受打击,未来两年又将进入选举年,此时全国人大会议就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作出了决定,人大常委会将就香港选举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外界对于“一国两制”如何继续实践充满关注。您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将来要如何行稳致远?

  李克强:我们明确提出,要继续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落实好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刚才你问到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决定很明确,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我们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国家提出建设科技强国,但是目前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我们还存在短板,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新产业项目的大规模投入出现了烂尾。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未来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克强: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让科研人员把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项税收优惠,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当然,研发要靠人才,中国的人才资源是丰富的。我们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这些年我们推动“双创”,形成“众创”局面,推动了应用创新,也给整体创新带来了更大空间。

  我们说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科学探索和发明发现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美中两国关系在过去几年跌入建交以来的低谷,中方高层官员多次表示这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实施极端错误的反华政策造成的,他们也希望,美国拜登政府可以拨乱反正。但是许多来自华盛顿的声音表示中方的判断和立场忽视了重要的两点:一个就是双边关系恶化是双方的原因,而不是中方常说的责任完全在美方;还有一点就是在对华态度以及重大政策上,无论是疫情溯源还是香港、新疆等问题,美国的民主和共和两党其实有着高度的共识。请问您对这种来自美国的观点有何回应?尤其是在美中两国将于下周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上台之后的首次高级别会谈之际,中方会不会调整或者改变相关政策立场,推动双边关系的重启和修复?

  李克强: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确遭遇了严重的困难,给两国和世界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建交40多年了,风风雨雨,能越过坎坷向前走,还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双方按照习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总统通话的精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互不干涉内政和内部事务,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仍然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我们还是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点上,去扩大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繁荣发展,都有重要责任。应该推动中美关系越过坎坷往前看,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走。

  新华社记者:您一直强调要重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一些市场主体反映,在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和障碍。请问今年政府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来助企纾困,让他们焕发新的生机?

  李克强:去年我们推进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考虑,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多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活跃度提高,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力方向。

  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为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当然,要竞争就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就必须有监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显示真正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都是改革。我们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

  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记者:今年年初,台湾方面表示希望跟大陆能够在后疫情时代恢复交流。与此同时,两岸关系目前并没有看到和缓的迹象,请问大陆方面对此怎么看,未来又如何因应?

  李克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我们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

  我们坚持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也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

  我们一直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这几年出台了很多惠及台企台胞的政策,不少台湾企业和同胞从中受益。我们会继续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继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人民日报社记者: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民生领域一些难题凸显,如就医、子女教育、养老托幼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请问政府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些难题?

  李克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这对拉动当年GDP增长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于长远发展、惠民生有支撑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的政府就应当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教育和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在两会参加代表团审议时,一位中学校长说,现在县乡中学还缺乏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师的待遇不高,学历也很难提高。我们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健康是幸福的基础,也是生产力。现在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我们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对于扩大门诊医保报销范围和常见病药品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让群众切实感受得到的措施。也就是说,要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治病少一点负担。这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在养老托幼方面,政府还要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服务业,尽可能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给家庭在养老托幼方面不仅减轻一点负担,也多一点温暖。总之,民生方面的事很多,我们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保基本,要在经济发展中持续提高水平,但也要突出重点。对于事关人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各级政府一定要扛在肩上。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请问这是不是中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下被迫采取的某种战略收缩?另外,在中国发展国内大循环、构建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留给外资的空间未来会不会越来越小?

  李克强:中国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我在参加代表团审议的时候,一位企业家说,抓住内循环就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抓住双循环就是要开拓国际市场,两个市场还可以打通。他说得很朴实,但言简意赅。

  开放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经过8年的努力,去年东盟10国、中、日、韩、澳、新15国谈成了RCEP协定,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是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共同建设的。这说明,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可以谈出共识,找到共同利益,扩大各国人民的福祉,而且有助于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会给世界经济增添动力。中国是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而且要履行自身的责任,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只要是对互利共赢有利的,无论是多边、双边的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商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分会场设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记者会历时约110分钟。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3月11日)   栗战书

  各位代表: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表达了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戴。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会议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体代表高度赞同,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
  各位代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大工作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更加自觉做到:
  ——旗帜鲜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中关于人大制度的重要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人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旗帜鲜明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人大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旗帜鲜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要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法治上的集中体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支撑和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旗帜鲜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开展工作。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来谋划和推进,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要正确有效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和国家大局是什么,人大工作就重点安排什么。
  ——旗帜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在我们国家,人民居于主体地位。人民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大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尊重代表、依靠代表、服务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人民当家作主更加有效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各位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协力,担当尽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人大会议批准“十四五”发展蓝图 从“全面小康”奔向“全面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桂涛、姜婷婷、郭颖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批准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国家发展蓝图,站在历史重要关口,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曾陷于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际,锚定“全面现代化”的更高目标。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规划纲要提出: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祖国统一……
  百年大变局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目标与路径更加坚定明晰。
  外界注意到,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规划纲要未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只强调“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规划纲要设置的8个约束性指标集中在“民生福祉”和“绿色生态”等类别,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说:“中国坚定前行,也预留出灵活的应变空间,静下心来扎扎实实释放内需、强化自主创新,积聚势能。”
  中国1953年制定首个五年计划。制定“发展规(计)划”是中国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管理工具,也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
  英国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说,规划纲要将引领中国不断发展,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平将更高。
  规划纲要按中共中央精神制定,又根据代表审查意见作修改,是中国民主的产物,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共同行动。
  实现现代化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今已可望亦可及。
  逐梦之路无坦途。中国人要圆梦现代化,也面临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灰犀牛”挑战,仍需奋勇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殖民、扩张、掠夺、对抗的发展逻辑,摆脱了依附发展的历史宿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陈曙光说。(参与采写:吕秋平、李鲲)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国社“最传统部门”融媒报道这样“破圈突围” 从新华社国内部两会融媒报道看“主力军”如何全面挺进主战场
国社“最传统部门”融媒报道这样“破圈突围”
从新华社国内部两会融媒报道看“主力军”如何全面挺进主战场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融媒
 
  本报记者王若辰
 
  今年两会,新华社国内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是在新媒体主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谋事在先,有备而来,在主战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全链条策划全媒化采集,创新思维发挥长项,拼创意抢阵地,国内部融媒产品产量“逆转”传统通稿,“破圈突围”。
 

 
 
成功“翻转”


 
  从1:1到2:1!
 
  这一简单数字的“翻转”,对于新华社国内部来说,是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
 
  截至3月10日,新华社国内部两会报道发稿近1200条,其中传统通稿322条,新媒体稿则超过800条,新媒体和通稿发稿比例已超过2:1,而去年还只是1:1。
 
  “两会知识点,看新华社怎么敲黑板”“这个系列的小剧场蛮不错的,深得我心”“新华社好懂我喜欢看什么”……
 
  稿量成倍攀升、网友“耿直”点赞的背后,是国内部融媒作品出彩出圈,抓住了读者的“胃”。
 
  3月5日,由新华社国内部承制的《十四五@十四亿》正式上线,这部“唱到青年人心里”的MV歌曲,一上线便引爆全网:腾讯新闻微信插件和腾讯视频各端总浏览量3.1亿;“十四亿人的十四五”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4亿,登上热搜榜;
 
  3月7日,“十四五之青年宝藏”系列创意融媒报道开始上线,融合音视频、文字、图片、动漫等多种表达形式,创新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快看,这里藏着“选专业秘笈”》《我和职场焦虑和解了》等新华社版“选专业秘笈”做得“走心”“贴心”,很快在腾讯新闻客户端占据首页大图位置,总浏览量近1500万;
 
  H5小游戏《寻宝人代会》一经上线立刻受到好评,被全国人大公号第一时间转发,学习强国也进行了转发。网友纷纷留言评价游戏“轻松活泼学时事”“生动有趣有内涵”“都是干货”“趣味学习”,将两部“硬法律”解读出了“软实力”;
 
  文字、海报、视频融合的《遇见五年后的你》系列产品广受欢迎,话题#遇见五年后的你#登上微博热搜榜;
 
  将代表委员的“好声音”可视化、轻量化、碎片化传播的“2021两会同期声”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
 
  H5创意产品《两会数说中国|@14亿人:你的福祉,国家“钱袋子”这样安排!》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的高度肯定;
 
  评论报道也改变以往单一文字报道方式,在政府工作报告(摘要)公布当天,以一组海报的形式推出《两会热词快评》系列产品,微博浏览量4900万,其中提出的“再提高1岁”等热词迅速登上当日热搜榜,自主设计的热词配图被其他主流媒体“借用”;
 
  ……
 
  “今年筹备两会报道时,大家的新点子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最终开设了十几个新栏目。”国内部总编室主任车玉明说,“大家像是憋了好久,融媒化转型给了大家潜力和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华丽转身


 
  3月8日,一条《全国人大代表向总书记展示的“猫”究竟长什么样?》的视频在网上刷屏了。这是国内部“老”记者拍摄的人大代表向总书记展示雪豹和荒漠猫频频“露脸”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一段视频,网友们被两种“大萌猫”萌翻了,纷纷转评赞。
 
  短短不到半分钟的视频,却是国内部传统记者华丽转身一个标志性印记。
 
  今年两会,新华社记者首次从总书记两会下团组现场发出视频报道,“大萌猫”就是其中之一。传统记者也舞弄起了摄像,而且出手不凡,国内部团队用这些素材制作了视频产品,把两会现场搬上了抖音,深受网友喜爱。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在给受众讲述两会“好故事”的同时,记者的转型,也有很多“好故事”。
 
  新华社国内部首席记者韩洁,过去一提“融媒”就发愁。
 
  “相较于策划、又拍又写,还得做后期、做包装,原来只是采访、写稿,交了就完事,多轻松啊!”今年两会,她牵头制作《遇见五年后的你》融媒产品,海报、视频、H5俱全。“喜提热搜,影响力大,融媒产品做得好,真香!”
 
  其实,韩洁最初的任务,是对“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做一组解读报道。“然而‘解读思维’就是传统媒体思维。”这次,韩洁想用受众思维解题。“‘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其实非常接地气,不是高高在上、与你我无关的。”韩洁说。于是,“解读”变“穿越”,有了这组从就业、健康、环境等角度出发的报道,因为贴近大众,所以圈粉无数。
 
  “文字记者的融媒化转型,最关键的还不在于会拍照片、剪片子,而在于融媒思维和理念。”新华社国内部记者熊争艳说。
 
  身为“两会老将”,熊争艳的文字报道常常见诸各大报纸的头版,而近两年,她在两会现场除了写还会拍,图片报道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头版,还被海外社交媒体转发。
 
  但令熊争艳“有点小自豪”的融媒报道,是3月9日刊发在《新华每日电讯》5版的《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这7张图,是超7万字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内配的唯‘七’张图。”熊争艳说,“我当时就想,要做一篇融媒报道,以文解图、以图证文地解读报告。”
 
  600余家媒体采用,网络热传,人们循着这7张图和文字报道,“看”出了未来中国的新模样。“图文真正结合,不是为图而图。”业界同行和广大网友齐声叫好。
 
  在这次两会报道中以图取胜的熊争艳,也琢磨着成立一个“山河研究室”。“用新闻视角读地图,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熊争艳说。
 
  这次火出圈的MV《十四五@十四亿》,则是由做了十几年记者、又当过几年评论编辑的杜宇牵头。
 
  “每次看到记者编辑们拿融合报道产品来送审,我就觉得有种穿越的感觉。”国内部主任赵承说,“你看,杜宇他们搞了MV歌曲、‘青年宝藏’互动产品,陈菲搞了一个H5‘寻宝人代会’,韩洁、徐壮他们搞创意短剧‘遇见5年后的你’等等。这都不是他们的强项,而且按照过去的标准看,他们似乎在‘不务正业’”。
 
  “但价值恰恰体现在这里,什么是‘正业’?‘主战场’需要的东西就是‘正业’,能在‘主战场’俘获受众的心就是‘正业’。”赵承说。
 
  因时而转,因需而转,不问岗位不问年龄。
 
  在国内部,还有几位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编辑,凑在一起组建了颇具浪漫色彩的“星空工作室”,打造“星空有约”栏目,专门向读者介绍流星雨、日食等“来自星空的新闻”。从超越预期的传播数据来看,这些过去处于边缘地位的话题,实际上拥有相当庞大的读者群体。
 
  记者编辑纷纷华丽转身,国内部总编室也由一个“笔杆子”总编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融媒体总编室。
 
奋力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融媒化编辑部不是一天建成的。”赵承认为,近期,新华社在全社范围开展大讨论大调研,特别是构建对内报道全媒平台和国际传播融合平台,这些举措对国内部融合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国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流程改造和机制改革,包括动员、组织、宣传,转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正是因为这样,才产生了种种新变化,才有了这次两会报道上的突破。
 
  新华社国内部成建制的融媒化转型始于2020年10月。
 
  此前一段时间,国内部也做融媒报道,但只是几个处室先分工、再合成,而不是信息采集、报道制作等全流程的“水乳交融”。
 
  去年10月以来,国内部落实何平同志要求,加速全面挺进主战场。国内部有了“大讲堂”——由新华社经验丰富的摄影、视频、新媒体记者编辑讲授“融媒e课”,传递新媒体报道理念,教授作图、处理视频的技能,用《新媒体报道需要防范的10个“坑”》《客户端后台采编实操》等“实战导向”的课程,给以传统文字报道为主的记者编辑配备“新式武装”。
 
  指挥棒在变。“过去,新华社国内部生产的是文字通稿,主要考核指标是媒体采用数量。融媒化转型后,我们的KPI更看重的是报道的全网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车玉明说。
 
  思想观念在变。过去,大家重视的是大报有没有刊登;现在,除了对传统媒体采用重视之外,大家还重视开话题,重视转评赞,重视上热搜。以前,发完稿就万事大吉了;现在,发完稿还要琢磨怎么样运营话题,怎么样提高在网络上的能见度。
 
  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核心资源进入了主战场,就是这次两会国内部融媒体报道产生显著效果“秘诀”之一。一是核心的人力资源,比如陈菲、韩洁等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都是做传统报道的主力,这次纷纷制作融媒报道产品。二是核心的报道资源,比如总书记报道,“第一观察”栏目进行了一系列融媒化创新;比如“权威快报”把权威消息带进主战场;重点融媒产品也都是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等这些两会重大主题来做权威解读。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赵承说,“我们在学习新本领的同时,一定不能削弱了、丢了老本领。”
 
  采写以思想性见长的深度报道是国内部的看家本领,这一本领在《砥砺奋进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历史交汇期的宏伟擘画——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到2021年全国两会》等重磅报道继续得以展现;老本领又嫁接了新本事,这些镇版之作都实现了全媒化呈现,感染力吸引力得到增强,让人在看完作品之后更愿意“一键三连”(点赞、评论、转发)。
 
  “融合的探索还是初步的,离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还要将两会报道深度融合的思路、做法、经验经常化、日常化、机制化。”赵承说,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求真务实 凝心聚力 两会会风观察
求真务实 凝心聚力
两会会风观察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3月11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圆满落幕。5000多名代表委员不负重托,发扬民主,建言献策,充分反映了两会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新风貌,展现出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的新气象,汇聚起开启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求真务实


  “发言机会难得,我也说几句,就不‘穿靴戴帽’了。”9日,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拿过话筒,开门见山、直奔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人大会议会期7天,政协会议会期6天半。

  “虽然会期缩短了,但效率满满,代表们履职尽责高质高效。”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村党支部书记马银萍说。

  为了准备小组审议发言,全国人大代表、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黄美媚前一天晚上反复修改到凌晨。“今年会议时间紧凑,大家都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发言也都追求高质量。”她说,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问题,真正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限流乘坐电梯、设立“一米线”“消毒台”、单人就餐、两会记者提问话筒每次消毒……两会进行时,防疫不放松。代表委员说,疫情防控不放过每个细节,大家也自觉配合。

  中国两会,世界瞩目。疫情防控背景下,今年参与两会现场报道的记者人数减少了,但新闻报道力度不减,“云访谈”“云连线”“云录制”成了重要访谈渠道:在北京代表团,24位代表先后走进大会新闻中心设立的视频采访室,就百姓关心的8个主题接受采访;在湖南代表团,累计超过900人次接受视频采访……

  “代表们精心准备、有的放矢,积极配合好新闻采访工作。”北京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崔新建说,代表还可以通过政务微信平台等“云端”查阅大会信息,了解其他团组的发言情况。

高效畅通


  “基于对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我提出了扩大农业类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建议,迅速得到了教育部和科技部的反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晓燕说,“大会还没结束,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打来电话,了解我在基层调研的情况,并对如何推动这项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代表团全体会议、小组审议,界别协商会议、小组会议……代表委员紧扣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围绕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话题,集思广益建真言。

  两会期间,很多来自基层的声音很快就有回音。

  3月9日,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钰代表在小组审议时提出“加强鼓励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建议后,国家发改委第二天就专门致信回复,解答了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和后续政策完善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疾控中心主任戎蓉建议,加强高校公共卫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会上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代表在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时提出关注涉企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探索民营企业普法问题等建议,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快速回复和支持肯定。

  据了解,人大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政协会议期间,1959名委员提出5913件提案,经审查,立案的提案有4940件、转为意见和建议的有846件;24名委员作大会发言,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人到现场或通过视频方式听取发言,委员书面发言覆盖全部34个界别。

同心协力


  一边开两会,一边谋划具体工作,在安徽省阜阳市市长孙正东代表心里,装着推动未来地方发展的打算。

  “阜阳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叠加区,对接规划纲要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着力打造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他对记者说,阜阳将围绕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夯实“江淮粮仓”农业基础、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将两会精神落到实处。“蓝图有了,方向明了,我们的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培等代表委员表示,规划纲要谋定了国家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方向,接下来要勠力同心、共筑未来。

  在北京代表团,首都未来成为代表们一大聚焦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北京城市发展迎来新契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说。

  蓝图绘就,只争朝夕。

  作为一名归国留学生,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已投身农业领域10余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产业兴旺基础在农业。回去后,我将努力探索建立可看、可用、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代表说,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自主创新时不我待,必须马不停蹄加油干!(记者何宗渝、杨玉华、熊争艳、于文静、舒静、周闻韬、孔祥鑫、陈刚)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不负重托担使命 同心迈向新征程 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际
不负重托担使命 同心迈向新征程
写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之际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蓬勃的希望在春天升腾,奋进的力量在心中激荡。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不负重托、履职尽责,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凝聚起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会议期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参加代表团审议,与代表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从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到深刻阐述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从号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增进民生福祉的思考与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聚焦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彰显了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制度好不好,实践来检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本次会议期间,简朴清新、务实高效的会风贯穿始终。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通过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会议期间,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积极担当作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卡脖子”难题、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问题建真言、献良策,提出议案473件、建议等约9000件。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做好人大工作,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以及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切实加强监督、代表、外事工作和人大自身建设,人大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非凡事业,必用非常之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就能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大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无论是扎根基层、深入调研,提出接地气、有价值的真知灼见,还是会场里的认真审议、建言献策,或者是“代表通道”上回应社会关切的“隔屏对话”,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一次次坦诚的建言,凸显人大代表心系人民、尽心尽责的使命担当。新征程上,更加需要人大代表发挥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牢记初心使命,倾听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提升履职能力。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三牛”精神,凝心聚力加油干,为把全国两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走向充满希望的春天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侧记
走向充满希望的春天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侧记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胡浩、吴雨)春到京城,万物勃发。长安街边,枝头绽出一轮新绿。
 
  11日15时许,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从驻地再次汇聚人民大会堂,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再出发。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元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心潮澎湃。半个月前,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李君在这里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这座国家最高议政殿堂,见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万人大礼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主席台上,国徽高悬,红旗鲜艳夺目。
 
  雄壮的进行曲响起,在全场热烈掌声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上主席台。
 
  一项项决议草案、决定草案提交表决,一次次的表决通过振奋人心。
 
  ——表决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表决通过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
 
  ——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
 
  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是信心,更是力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纾困、改革、创新有力举措,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代表说。
 
  “规划纲要勾勒了未来发展脉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高校要按照规划纲要所明确的,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构建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以立德树人成效检验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代表说。
 
  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代表说:“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制度保障。修改一法一规则,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民建联会务顾问谭耀宗表示,完善选举制度后,从爱国者中选出有能力的人为香港社会服务,香港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礼堂穹顶,红色五星璀璨夺目。
 
  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在这里凝聚为国家意志,在这里迸发智慧光芒——
 
  代表们提出议案473件,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代表们积极建言,政府工作报告作81处修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55处修改。
 
  大会期间,14名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话民生、谈发展、促改革,生动诠释了中国式民主的活力生机。
 
  15时43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大会胜利闭幕。
 
  新起点,再出发,踏上“新生活、新奋斗的征程”——
 
  收好划满重点的会议资料,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李文辉代表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我们要保持干劲冲劲,统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乡亲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新征程,再出发,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能源发展也将转入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代表说,“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安全高效,而且要清洁低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新征程,再出发,为“民生福祉”增添含金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代表感慨满怀:“国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安排,各项措施会后将落地实施,未来的美好生活令人期待。”
 
  人民大会堂外,春意正浓。       (参与采写:沈汝发)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决定通过时,人民大会堂会场内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继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后,国家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
 
  决定指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会议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选举制度,包括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确保爱国爱港者治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根据宪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第二项、第十四项、第十六项的规定,以及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
 
  决定共9条。
 
  决定明确,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必须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实际情况、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负责选举行政长官候任人、立法会部分议员,以及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等事宜。选举委员会由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基层、劳工和宗教等界,立法会议员、地区组织代表等界,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和有关全国性团体香港成员的代表界等五个界别共1500名委员组成。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候选人须获得选举委员会不少于188名委员联合提名,且上述五个界别中每个界别参与提名的委员不少于15名。选举委员会以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选出行政长官候任人,行政长官候任人须获得选举委员会全体委员过半数支持。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每届90人,通过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三种方式分别选举产生。
 
  决定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和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健全和完善有关资格审查制度机制,确保候选人资格符合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和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的决定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有关法律的规定。
 
  决定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当依照本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后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地有关法律,依法组织、规管相关选举活动。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应当就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安排和选举组织等有关重要情况,及时向中央人民政府提交报告。
 
  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就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就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11日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如下: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公布施行这一决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从制度机制上全面贯彻、体现和落实“爱国者治港”的原则,确保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港力量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充分考虑了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选举制度的现实需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新的宪制性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符合依法治港的原则,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有利于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确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有利于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效能,对于确保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各机关、各地方和各方面,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必须认真实施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确保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得到有效落实。

  按照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结合今年两会期间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规定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明确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素内容,及早启动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程序,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要求和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有关机构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听取、研究和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立法工作,为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坚实可靠的法治保障。

 
国务院港澳办:完善选举制度将为香港创造更好未来
国务院港澳办:完善选举制度将为香港创造更好未来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11日发表声明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坚决拥护,并将在工作中坚定执行。

  声明表示,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势在必行。香港回归二十四年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但近几年来,特别是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以来,香港不断出现损害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和法治秩序,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繁荣稳定大局的严重情况。在“港独”“黑暴”“揽炒”肆虐的同时,反中乱港势力进入特别行政区治理架构,外部势力明目张胆扶持其政治代理人,深度插手干预香港选举等政治事务。对这种严重挑战“一国两制”的政治乱象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予以遏制和根除。由全国人大作出有关决定,并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合宪合法合理,是消除香港政治乱象、巩固由乱及治局面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香港长治久安、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治本之策。

  声明表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关键是把“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到实处。“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核心要义和必然要求。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始终坚持实行“爱国者治港”,才能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只有始终坚持实行“爱国者治港”,香港的民主进程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健康发展,香港同胞广泛、均衡的政治参与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始终坚持实行“爱国者治港”,香港以行政为主导的政治体制和治理机制才能顺畅运行,良政善治才有望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具备必要前提。政通则人和,人和则事兴。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将为“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提供坚实保障,为香港重回发展正轨铺平道路。

  声明强调,无论是制定香港国安法,还是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香港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是我国国策,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央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充分相信,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如同驱散香港的政治阴霾,必将为香港创造更好未来。

 
香港中联办:完善选举制度将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中联办:完善选举制度将推动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发言人11日发表谈话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集体意志。这是国家从宪制层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确保香港长治久安的必要之举,充分体现了合法性、正当性和进步性。

  发言人表示,连日来,香港社会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会议涉港议程,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各界人士和各社团机构、香港普通民众均表示坚决支持和热烈期盼,不少市民自发以“落实爱国者治港,支持完善选举制度”为主题,发起街站签名和网上联署活动,各类媒体也发表了大量报道和言论文章。这充分反映了经历多年政治争拗和剧烈社会动荡后,香港各界痛定思痛,形成了人心思稳思进的社会共识,有力说明了中央决策在香港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发言人指出,全国人大决定具有坚实的宪制基础和法律基础。根据宪法和基本法规定,中央拥有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及其制度的宪制权。全国人大根据“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从宪制层面决定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是其权力和责任所在,具有不容挑战的权威性。同时,全国人大决定也充分体现了进步性。重新构建选举委员会并增加其职能、适当扩大选委会选委人数及立法会议席等等,这些规定大大拓展了香港社会各界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了香港居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质量,使选举委员会更加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香港民主制度的稳健发展,有利于香港社会的长治久安。相信通过选举制度的完善,香港一定能够走出长期存在的“政治泥沼”,集中精力破解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良政善治,再创发展奇迹。

  发言人最后强调,在香港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中央从宪制层面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用心良苦。期待香港各界和广大市民以主人翁的精神,为修法工作建言献策,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汇聚起强大正能量。只要上下同欲、左右齐心,香港未来定会云销雨霁,“一国两制”航船定能行稳致远。

 
林郑月娥:支持全国人大决定将全面配合有关修订工作
林郑月娥:支持全国人大决定,将全面配合有关修订工作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记者周文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日下午发表声明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已获通过,她和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对决定表示坚定支持和由衷感谢,并将全面配合有关修订工作,落实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新选举制度。
 
  林郑月娥指出,此次中央主动从国家层面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充分考虑了香港特区的实际情况,目的是让香港重回“一国两制”的初心和正轨,从制度上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让“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并有利于促进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完全认同决定提出的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应遵循的原则。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以上基本原则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她和特区政府将全面配合有关修订工作,依照经修改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全力推动修改本地相关选举法律的工作,同时还将有效地依法组织和规管相关的选举活动,落实符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新选举制度。
 
  林郑月娥指出,一个经扩大、有广泛代表性并能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选举委员会是完善选举制度的核心要素,而经调整的选举委员会除了原先的提名和选举行政长官职能外,将被赋予选举产生立法会部分议员和提名立法会候选人的新职能。特区政府将就选举委员会五个界别的组成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意见。
 
  林郑月娥表示,决定提出须为特区有关选举建立资格审查机制,为确立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提供坚实健全的制度保障。只有让坚定的爱国者出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及立法会议员,“一国两制”才能得以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才能得到维护,香港才能长治久安,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林郑月娥指出,作为特区行政长官,她将带领管治团队履职尽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依法治港,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区宪制秩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确保香港大局稳定。她深信,在完善选举制度以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堵塞目前制度漏洞后,可有效解决近年立法会泛政治化和香港社会内耗不断的困局,从而用好香港的独特优势,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拓展经济,改善民生。
 
  林郑月娥强调,特区政府将继续竭力向社会解释完善选举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决定的坚实宪法基础。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后,特区政府将尽快完成修订本地法律的工作,并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有效安排相关选举。
 
外交部发言人就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外交部发言人就全国人大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11日就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涉港决定发表谈话。

  发言人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中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维护香港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将为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发言人表示,香港回归以来,中央始终是香港民主制度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是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将更好地维护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促进香港民主制度稳步向前发展,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发言人说,“一国两制”继续在香港成功落实、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中方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和信心不会动摇,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决心和意志同样不会动摇。我们坚信,香港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签名!宣讲!香港各界发起系列活动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
签名!宣讲!香港各界发起系列活动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3月11日,在香港金钟,香港各界人士及团体举行“连线”成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记者朱宇轩、万后德)香港各界人士及团体11日宣布,成立“撑全国人大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连线(简称“连线”),发起宣传解读、全港大签名等系列活动,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各界人士及团体随后举行“连线”成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表示将通过摆设街站等方式向市民宣传讲解完善选举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发起线上、线下签名活动,呼吁市民积极签名支持全国人大有关决定。

  “连线”总召集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在北京表示,十分支持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的决定,这有利于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希望市民积极参与“连线”发起的签名大行动。

  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由乱及治。等香港选举制度完善、“爱国者治港”原则真正落实后,香港政治生态也将由乱转治,更多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爱国者能在不同层次参与管治香港。

  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香港过去几年经历了很多风浪,立法会乱局导致很多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全国人大这一决定有助于真正的爱国者参与香港的管治,有助于“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明天会更好。

  香港工联会副理事长麦美娟表示,香港社会已经受够了政治争拗内耗,是时候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聚焦解决民生经济问题。工联会将做好宣传工作,向市民详细解释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内容和重要性。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表示,商界拥护、支持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商界十分希望能有一个平和、稳定的营商环境,吸引投资者来港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改善香港的社会、经济和民生问题。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教联会全力支持全国人大决定。香港完善选举制度,本地学校能够回到和平宁静的环境,更加专注培养爱国爱港人才,这一切都是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关键。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推动国情教育、国安教育,让香港教育重回正轨。

 
特区政府官员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特区政府官员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记者丁梓懿)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发表声明表示全力支持。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表示,全国人大通过此项决定,为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打下牢固基础,这是刻不容缓之举。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效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区的全面管治权,以及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长治久安。

  他表示,特区政府完全尊重中央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主导权,并将全面配合及支持有关跟进工作,包括加强向公众解说,力争早日完成本地修法,并确保未来12个月各场重要选举有序顺利举行。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全国人大的决定堵塞了当前选举制度漏洞,修正了香港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路径。“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确保香港特区有效治理,让香港社会可以集中精力谋发展,并着力处理好深层次经济民生问题。

  他表示,完善选举制度解决了香港正面对的自身处理不了的困局,填补了香港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短板,让香港可以有更稳固的基础继续繁荣发展、积极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认为,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相关法律,以“决定+修法”的方式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完全合宪合法。

  她表示,律政司会积极配合特区政府修订本地法例的工作,并致力协助特区政府妥善安排未来12个月的多场选举,落实执行全国人大的决定。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表示,将带领各纪律部队全面配合,继续坚定不移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责任。

  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表示,全国人大的决定将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确保“爱国者治港”,对香港社会稳定发展至为重要。警队将继续竭诚执法,坚守岗位,与其他纪律部队同心协力维持社会秩序,配合特区政府全面落实决定的相关工作。

  此外,入境处、海关、惩教署、消防处、政府飞行服务队等多个纪律部队负责人也发表声明支持全国人大的决定。

 
香港立法会:尊重和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香港立法会:尊重和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11日发表声明,尊重和支持已获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梁君彦希望,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相关修改工作后,特区行政机关尽快将本地立法的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使相关选举在未来12个月能有序地举行。完善选举制度是要确保由爱国人士治理香港,防止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事情发生。在理顺宪制秩序后,立法会将继续为香港市民谋求福祉。

  立法会建制派议员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决定进一步消除香港选举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对香港意义重大,确保了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发展打造更稳固的制度保障,有利于结束长期的政治争拗,令特区政府有条件全力解决各项社会深层次矛盾,以突破民生困局,扫除发展障碍,巩固香港国际地位,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声明表示,他们将积极配合,尽快完成相关的工作,令香港可在新的规定下顺利举行各项选举。

 
香港各大政团:全力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香港各大政团:全力支持全国人大决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据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记者丁梓懿、刘明洋)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各大政团纷纷表示全力支持和坚决拥护。他们表示,此次决定能有效堵塞选举制度漏洞,促进港人广泛均衡参与政治,并有助于确保社会集中精力解决经济民生等迫切问题,符合广大香港市民福祉。

  香港民建联表示,全国人大作出决定是拨乱反正之举,体现了“爱国者治港、反中乱港者出局”的原则。相关决定调整选举委员会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能够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选举制度,促进港人广泛均衡的政治参与,同时保证各级选举参选者均符合爱国者标准,有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

  此外,香港工联会、香港经民联、香港新民党、港自由党等各大政团均明确表态,将继续勇于担当,积极发声,当好坚定的爱国者,协助特区政府宣传全国人大决定,推动向公众的解说。同时还将全力配合本地立法相关工作,尽快落实全国人大作出的决定。

 
完善选举制度将让香港重现朝气活力 香港青年:要为这一重大转折加油助力
完善选举制度将让香港重现朝气活力
香港青年:要为这一重大转折加油助力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新华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苏万明、方栋、周文其)开展“爱国者治港”民意调查,到街区摆街站,收集市民签名……香港团体“青研香港”召集人陈志豪最近很忙。他说,完善选举制度将让香港社会告别乱象,再现朝气和活力,香港年轻人要为这一重大转折加油助力。

  令他欣慰的是,民意调查和街站签名活动都显示,越来越多市民加入支持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行列。他说,越来越多市民认识到,近年来香港社会乱象不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选举制度出了问题,反中乱港分子进入特区管治架构。“只有完善选举制度,杜绝乱港者窃居治理岗位,香港才能重现光彩。”

  同样的主题民调也在紫荆研究院展开。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受访市民认同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近七成市民支持中央依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香港青年陈新军在香港国际机场工作,每天5时30分起床,晚上7时30分才下班。“修例风波”期间,他频繁经历暴徒堵路,还数次目睹暴徒行凶。痛苦、恐惧的经历,一度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

  虽然每天工作非常疲惫,但当得知中央出手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陈新军仍坚持每天制作、发送电子海报,呼吁朋友和街坊支持。“‘修例风波’是香港的悲剧,导致香港百业萧条、民不聊生。追根究底,选举乱象是一大原因。”他说。

  近年来,香港特区立法会、区议会的种种乱象,如部分区议员支持街头“黑暴”,部分立法会议员疯狂“拉布”“揽炒”,让香港市民深恶痛绝。香港不少青年议员非常赞同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并努力争取更多市民支持。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周浩鼎在收集意见时发现,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支持中央正本清源的措施,如出台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等。周浩鼎说,反对派利用立法会席位,勾结外部势力,乞求外国制裁香港,如不及时堵塞这个大漏洞,香港将跌入深渊。

  “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非常重要和紧迫。”香港葵青区区议员郭芙蓉说,2019年香港区议会选举之后,一些勾结外国势力、支持“黑暴”“揽炒”“港独”的人竟然也当选了区议员。很多区议会从此不能理性讨论、造福市民,沦为“揽炒派”胡作非为的场所,“这种现象很可怕!完善选举制度,香港才会展现新气象”。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许多教育界青年认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有助于校园恢复平静,建议特区政府同时展开课程改革及加强培训,为“爱国者治港”培育兼具爱国情怀和治理才能的人。

  “此次中央出手,将有助于稳定社会环境,给予学生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培育正面的价值观。”香港教联会副主席、青年教师穆家骏说。近期在课堂上,他结合香港本地实践与国际通行惯例,向学生介绍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正当性与必要性。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表示,近年来,香港教育界及大量教师学生被卷入“政治漩涡”。完善选举制度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回归教学初心,专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挽回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信心。

  连日来,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群体纷纷发声,支持中央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香港青年民建联表示,香港的“黑暴”分子及“揽炒派”一直图谋通过选举制度漏洞窃取立法会多数议席,最终令特区政府瘫痪,企图让香港社会陷入危机。完善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才能令香港长治久安,青年民建联将继续支持完善选举的措施顺利在港落地实施。

  香港青年联会表示,完善特区选举制度有助于香港正本清源、重回正轨。

 
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助特区由乱及治
全国人大涉港决定助特区由乱及治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香港由乱及治再迈关键一步!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高票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继2020年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后,国家完善香港特区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

  消息传出,互联网瞬间刷屏。“感谢中央再为港解困!”“让反中乱港者彻底出局!”“爱国者治港,家和万事兴!”……神州各地热评如潮,香江之畔人心振奋。

  全国人大这一重大举措弥补香港选举制度漏洞,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确保香港繁荣稳定。

  “此举拨乱反正,有助香港消除政治社会乱象,迈向良政善治,符合广大香港市民共同期待!”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卢瑞安参与了决定审议、表决全过程,内心激动不已。

  根据决定,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扩大到五个界别、1500人,负责选举行政长官候任人、立法会部分议员,以及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等事宜;特区立法会议员增至每届90人;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举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和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

  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指出,有关制度安排有利于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代表性更广泛,将推动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这是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

  决定通过之日,“撑”成为香港街头最热词汇,爱国爱港团体人士自发设立千余个街站,吸引了众多市民签名支持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在幼稚园工作的陈莉说:“作为香港居民,我当然希望管理者是爱国的。让不爱国的人来管理,这个城市会很糟糕。”退休教师廖卓荣说:“全国人大的决定能让香港和谐、安定、繁荣,政府可以正常运作,老百姓安居乐业。”

  “我和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对决定表示坚定支持和由衷感谢。”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日发表声明表示,她深信在完善选举制度以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堵塞目前制度上的漏洞后,可有效解决近年立法会泛政治化和香港社会内耗不断的困局,从而用好香港的独特优势,并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拓展经济,改善民生。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拓展民生发展空间
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拓展民生发展空间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多位香港政界人士近日表示,只有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才能走出政治内耗的泥潭,回归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正确轨道,真正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上民族复兴的高速列车,拓宽香港的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谭耀宗表示,回归以来香港经历的风风雨雨告诉我们,由于没有落实好“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选举制度的漏洞已经成为社会内耗的一大根源,成为香港经济、法治、民生发展的桎梏,香港社会无法集中精力解决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最终受苦的是香港市民。

  谭耀宗表示,只有完善选举制度,才能选出诚心诚意为国家、为香港社会服务的人,香港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贫富差距、住房、青年人向上流动等深层次矛盾。他强调,“爱国者治港”并非一言堂,并非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相关制度具有包容性。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豪表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对结束香港长期以来的政治争拗、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国安法实施以来,国际投资者继续看好香港资本市场,银行体系的总结余升至近4年来的高位。他表示,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仍然可以凭借自身优势,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金融双向开放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张国钧表示,多年来,乱港势力一直利用选举制度漏洞占据立法会部分议席,阻挠特区政府施政,使得众多涉及重大民生和发展的政策不能顺利实施,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完善选举制度将结束这一乱局。

  香港工商总会首席会长江达可表示,香港以往赖以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是一个“经济城市”而非“政治城市”,以尊重法治、治安良好吸引世界各地投资者。中央将“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到实处,有利于维护优良的营商环境,强化香港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地位和优势。他强调,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也为香港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抓住国家“十四五”规划带来的重大机遇。

    (记者刘明洋)据新华社香港3月11日电

 
丰富发展“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实践的重大举措 评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丰富发展“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实践的重大举措
评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新华社评论员


  3月11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高票通过。这是继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后,中央完善香港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又一重大举措。决定的通过,为堵塞香港现行选举制度漏洞,从制度机制上全面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宪制保障。

  香港现行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主要内容都是30年前由基本法确定的,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一些明显缺陷。香港回归后,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现行选举制度的缺陷逐步显现,特别是在2019年“修例风波”和第六届区议会选举过程中,暴露得更加充分。反对派在外部势力支持下以争取“民主”为幌子,不断蛊惑民意、煽动对抗,导致香港社会争拗不断、撕裂加剧,日益政治化、激进化。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已经不得不改、非改不可。

  创设特别行政区、建立特别行政区的制度,权力在中央。中央政府对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负有最大责任,对“一国两制”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和香港基本法的正确实施负有最大责任。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必须在中央的主导下进行。全国人大从香港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赋予选委会新职能,扩大立法会规模、调整选举方式,以及设立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等安排,就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完全合法、十分必要、极其重要。

  决定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符合香港实际情况、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选举委员会,由五个界别共1500名委员组成。这套新的制度架构充分体现了根据香港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发展民主的原则,扩大了香港居民政治参与,也更好地将国家利益与香港社会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选委会肩负两个重要职责,一是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和选出行政长官侯任人;二是提名立法会议员候选人,选举立法会部分议员。这项安排借鉴了香港市民熟悉的方式,突破了某个界别、地区或政团的局限性,有利于保障最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和维护基本法规定的行政主导体制,使得香港民主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有效维护国家和香港的整体利益。

  在新的规划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增至每届90人,通过选委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选三种方式分别选举产生。这一设计响应了香港社会多年来扩大立法会规模的呼声,也充分考虑了立法会运作的效率及其所代表人口的比例。针对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选举乱象,合理设定三种产生议员的方式,很好兼顾社会各界别、各阶层、各方面利益,将有力促进立法会去政治化、去极端化、去碎片化,确保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此次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还将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并确认选委会委员候选人、行政长官候选人和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资格。这是为了切实维护国家安全,防止近年来一些参选者严重逾越国家安全红线、肆无忌惮危害国家安全情况再次发生,是杜绝香港选举成为国家安全重要缺口和隐患可能性的重大安排。

  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意义重大,也是一项紧迫任务。决定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授权,将会同有关方面启动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相关修例程序,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在国家层面完成对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据此对本地有关法律作出相应修改。伴随全部工作的完成,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将真正做到既充分尊重公众的民主权利,又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既保证各类选举的公正、公平、公开,又切实有效阻止反中乱港分子、国际反华势力的政治代理人进入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实现选贤任能、促进良政善治、保障长治久安。

  必须指出的是,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中国的地方选举制度,如何设计、如何发展、如何完善完全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涉。连日来,香港市民纷纷通过线上线下签名热烈响应完善选举制度,支持通过此举落实“爱国者治港”。任何外国都应恪守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全面准确理解尊重“一国两制”,真心诚意支持香港繁荣稳定。我们也正告各种反中乱港势力,放弃妄图夺取香港特别行政区管治权的痴心妄想,切莫继续误判形势。中国的香港必须由爱国者来治理,天经地义,不容挑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谋划香港的未来,办好香港的事情,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回归“一国两制”原则的初心。完善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确保香港民主制度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内、在宪法和基本法轨道上更健康、更顺利地向前发展,这是“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实践的应有之义,是丰富发展“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实践的时代召唤,将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让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意味着什么
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意味着什么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当口,中国共产党明确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判断意味着什么?中国怎样抓住今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新判断表明中国将心无旁骛地乘势而上,朝着既定目标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样属于世界,可望为世界发展持续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在新起点上开好局尤为重要。21世纪前20年,中国积极作为,创造奇迹,消除千年绝对贫困,全面小康实现在即,经济上了大台阶,各领域成就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占世界的比重从约3.6%提高到预计超17%。在经受考验之后,中国经济愈加彰显强劲韧性。

  而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要应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等新挑战。

  用好战略机遇期,中国改革将继续挺进“深水区”,在重点领域争取有更多新突破,进一步激发发展的潜力、活力。同时,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倒逼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为新能源、环保产业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用好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狠抓创新这个“牛鼻子”,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中国的芯片等产业“卡脖子”技术的短板仍突出,企业创新精神还需提升。

  用好战略机遇期,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强化自身建设,推进理论创新,持续强力反腐,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维护战略机遇期,中国将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与各国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认为,战略机遇期里,中国需要处理好三个核心竞争关系——全球治理体系的竞争、国际金融体系的竞争和技术竞争,需要从顶层设计去思考和安排。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处在一个多重时期叠加、多重任务交叠的发展过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城镇化持续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人口老龄化加速等,这些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观大势、谋全局、计长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大道,中国发展前景可期。

  (记者李来房、王君璐)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创造条件让更多公民参与植树造林
创造条件让更多公民参与植树造林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春光无限好,植树最当时。在全国两会闭幕之际,我们又迎来第43个植树节。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现在不少城里人都很乐意走出家门,动手栽下一棵小树苗,体验劳动与绿色带来的双重喜悦。

  然而,意愿虽好,现实却有些尴尬。除了个别地方、公园零星地开展一些认养活动,植树活动还多以单位或集体组织的方式开展,缺少对个人参与植树的统筹考虑与安排。城里人想参与却不知到哪里去植,也缺乏植树和养护的相关知识。

  生态观念的普及、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多年努力的结果。现在,观念意识问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却亟待处理。如何凝聚起广大公民自发建设美丽中国的集体力量,是一个新课题。

  现在,城里人到城郊、农村观光、采摘已成气候,如果能把植树也纳入其中,引导广大市民到一些地方种树、护树,带上孩子一起参加一些为祖国添绿的劳动,并蔚然成风,岂非好事一桩?在这件事上,农林科技等部门大有可为。

  植树不只是一项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过去10年,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但潜力仍然巨大。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更多公民参与植树,美丽中国会更加生机勃勃。

    (记者周闻韬)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延迟退休、生育保险、防沉迷网游…… “热搜”中有你关心的吗?
延迟退休、生育保险、防沉迷网游……
“热搜”中有你关心的吗?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十四五”规划开局落子,今年两会格外引人注目。在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国搜索联合推出的“热搜榜”中,每日有关两会的话题冲在全网最热新闻前列,占比超过60%!

  “热搜榜”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追踪全网多平台的热词、热门事件,并形成榜单。统计数据显示,在两会新闻中,有关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意见建议消息,往往霸屏热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全国人大代表聂鹏举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育保险意识,加快生育保险的立法工作以及扩大职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温艳嫦提交建议: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体现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关怀,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关注生育保险的立法工作,到呼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这些建议无一例外地传递出了对“小家”的关爱。

  为小家“减负”,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会中的民生温度。

  除了关注“小家”的幸福,很多代表委员把目光放在了“大家”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网络游戏”也是一大热门关键词。近年来,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困局,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建立统一的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开启实名制人脸识别等建议冲上热搜,体现了代表委员对年青一代的关心。

  代表委员为“大家”发声,让我们体会到了两会中的务实态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全国政协委员戴秀英将接种HPV疫苗纳入医保的建议,受到网友广泛关注,搜索热度值达到271万。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中国搜索联合出品

 
让林长制成“林长治”
让林长制成“林长治”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观点
 
  本报评论员姜刚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作为增加森林碳汇的创新举措,林长制在有效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下一步要让林长制成为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更要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林长治”。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长期以来,少数地方林业发展中存在理念淡化、职责虚化、举措泛化等问题,而破题之策也一直在探索中。

  2017年以来,安徽、江西在全国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体系,随后多个省区市相继跟进。

  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多个林长制改革地区通过各级林长的统筹协调以及齐抓共管、上下联动、部门协助,初步解决了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探索“五绿”协同,即强化“护绿”、大力“增绿”、严格“管绿”、多效“用绿”和深化“活绿”,取得明显实效。

  比如,安徽5.2万名林长守护417万余公顷森林,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有的地方培育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农“不砍树、能致富”;有的地方实行“林长制+矿山山长制”,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有的地方运用智慧管理平台,在线监测乱砍滥伐行为。

  尽管林长制改革取得一系列成果,但由于其涉及面广,牵涉群体庞大,个别地区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有的林长对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对职责任务和责任区域的森林资源情况了解不够,在农村绿化、重点生态廊道等方面,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有的地方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森林火灾形势较为严峻;有的地方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亟须提升。这些困难挑战与林长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息息相关,有待各地在下一步工作中创新突破。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各地要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林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在推行林长制的过程中实现“林长治”。

  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理性的态度看待林长制改革,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强要素保障,全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补强薄弱环节。

  具体来说,既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也要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径,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共同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这两部新修改的法律,藏着中国的“制度密码”
这两部新修改的法律,藏着中国的“制度密码”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11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诸多重要报告决定。其中,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两部法律的决定,在此专门细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关注这两部法律的修改?这是因为,它们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着实不一样。

(一)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个中学思政课常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从这段话可以得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们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那么问题来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行靠什么保证?

  答案就是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它们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保障。

  1954年,首部全国人大组织法与五四宪法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同时通过,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之后我国最早通过的法律之一。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这次大会还通过了重新制定的全国人大组织法。

  作为人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89年,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这是一部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怎么“走流程”的法律,比如议案要怎么提出、工作报告要怎么审议、投票表决有什么程序等。

  三十多年来,这两部法律一直为人大制度的运转提供支撑,可以说,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全国人代会的各项职能和大会召开的各项程序,都依托于这两部法律的规定。

(二)


  历史回顾到此结束。接下来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是一个巧合吗?

  让我们再把目光拉回2020年11月。

  这个月,法治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必须打好制度之基。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就是基础中的基础。

  说到这里,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原因也呼之欲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持续四十多年的经济腾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等方面也形成了不少新经验新成果。

  这次全国人代会通过的两部法律修正案,就吸收了不少这些年“中国式民主”的成功实践。

(三)


  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案的一大亮点,是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征。

  比如,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把法律草案直接发到群众手中“问计于民”,许多群众意见被吸收到最终的法律文本中。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过程,就是人大制度运行的一次生动实践。

  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还通过互联网征集了上百万条群众意见建议。

  在规划《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全国人代会审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对规划纲要草案继续审查、讨论和修改,并进行表决批准。

  党集中人民意愿提出重大决策部署,进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这就是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密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这次修法中,两个法律修正案就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作出多处修改,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堡垒更坚固。

  全国人大组织法修正案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始终坚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修正案增加了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这两部法律的修改,是新时代下对人大制度的一次“优化升级”。它将进一步筑牢我们的法治之基,为未来中国勾勒出一幅更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图景。  (记者白阳)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今天的对接是一个逗号” 国家发改委与人大代表“云对话”
“今天的对接是一个逗号”
国家发改委与人大代表“云对话”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本报记者熊争艳
 

 
  3月10日晚近9点,京西宾馆,人大湖南代表团驻地会议室。
 
  一边是屏幕,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率8个司局的负责人。一边是长桌,6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字排开。
 
  “今天的对接是一个逗号,大量的工作还在会后。”高杲总结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说,我们会继续通过回复代表建议等方式,加强沟通,推进共同关心的事情,支持湖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代表建议 纳入纲要


 
  来自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的吴越涛汇总了湖南团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建议。他说,这些意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等方面,针对性强,质量高。
 
  “经过慎重研究,有一条将纳入纲要,那就是在交通强国建设工程专栏,把长沙纳入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吴越涛说。
 
  “哦!”几名代表不约而同地低声欢呼,相互点头。
 
  3月6日,审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多位代表发言中提到湖南正在建设的单体投资规模最大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
 
  “既然已经开工建设了,为什么不能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有代表说。
 
  于是,这条建议写入了湖南团的简报。
 
  来自长沙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建新9日提交“将长沙机场纳入‘十四五’规划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的建议,10日收到国家发改委的书面回复表示已采纳。
 
上午建议 中午回复


 
  “我要为发改委的高效回复点赞!”来自邵阳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事青对着屏幕说。
 
  原来3月6日,他在小组会议时谈到特种玻璃,说“想请国家发改委支持邵阳打造特种玻璃谷建设”。
 
  刘事青介绍,这种玻璃是构成液晶面板的重要原材料,市场需求巨大,当前,美日高度垄断这类产品市场,占市场份额99%。邵阳的企业是国内唯一掌握这种玻璃生产技术的企业,2018年建成第一条特种玻璃生产线,第二条生产线也完成调试,可提供技术支撑。
 
  刘事青没想到的是,中午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的同志就打来电话,说“我们会协调有关部委,支持邵阳这个项目”。
 
  10日晚隔屏对话,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蔡荣华对刘事青说:“邵阳紧盯高精尖项目,产业发展比较快。以后有什么好项目,都可以报。”
 
部委及时回复 带动代表更好履职


 
  两会期间,国家部委有到会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建议的传统。这两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听取意见由“到会”转为“视频连线”。
 
  当晚的连线中,不论是湘西发展、种业创新高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还是能源供应、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企业搬迁改造,代表们的建议涉及方方面面,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负责人一一解答。
 
  来自株洲的全国人大代表阳卫国提出的支持株洲建设国家级功率半导体产业创新中心等6件建议都得到了回应。“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阳卫国说获得感十足。
 
  “刚才郑建新代表建议把长沙纳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今晚我们开放司的同事没有在,我们会把意见转给他们。总体来讲,我们会在下一步工作中积极研究。”高杲说。
 
  郑建新听到后,频频点头。“云交流”结束后,他告诉记者,部委理解地方,敢于担当,不回避问题,回复有干货。
 
  “部委这么重视代表的意见,会带动我们人大代表更加深入思考,在履职中收集基层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与部委互动沟通来解决问题。”他说。
 
向着未来之海进发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两会
向着未来之海进发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两会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会特刊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时空坐标中,今年的中国两会格外不寻常。
 
  这场举世瞩目的“春天之约”,为中国号巨轮驶向“未来之海”规划航向,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更深度互动提供关键答案,拨动共同发展的和弦,激荡起命运与共的全球回响。
 
  感知“千里江山图”的气韵新意


 
  开局关系全局,起跑决定后势。今年两会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世界高度关注。用哥伦比亚学者洛伦索·马焦雷利的话说,此次两会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发展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透过两会之窗,世界感知中国发展的新气韵。海外舆论普遍注意到: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致力于推动“更环保、更创新”的经济发展;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在科研创新、环境保护、民生福祉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目标,体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
 
  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应有之义。有媒体感叹,中国再次在田野乡间“播下面向未来的种子”。西班牙《国家报》评价,当代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在田野上生根发芽的”,“进入21世纪,中国将再次聚焦农业农村”。
 
  加快环保步伐,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是今年两会的热词。《走进比利时》总编辑弗朗索瓦·曼森感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国日益深入人心。埃及学者萨威指出,中国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这份担当令人敬佩”。
 
  两会传递出的丰富信号,让世界感受到一个坚定自信又脚踏实地的中国。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说,中国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特别是重点工作领域的发展规划时反复论证、不断打磨,以期符合实际。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说,两会释放的信号是,“中国是可靠伙伴,也是充满希望的伙伴”,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践行承诺、完成使命。
 
触摸“中国引擎”的蓬勃脉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国政府设定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的目标。在乌兹别克斯坦学者图尔苏纳利·库兹耶夫看来,“中国引擎”将为提振世界经济持续发力。阿根廷国立罗萨里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卡拉·奥利瓦说,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说,中国通过“双循环”让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着力强化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借助“一带一路”不断深化对外合作,推进各国互惠共赢。
 
  一直关注中国两会的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相信,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加成效果”。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选项。
 
  从与世界携手战“疫”,到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从高扬多边主义旗帜,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从携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到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新贡献,中国让世界看到了“大国的样子”。乌克兰鲍里斯·库尔兹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德米特里·叶夫列莫夫说,中国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是维护国际秩序健康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引领者。
 
寻求“中国之治”的关键代码


 
  作为中国每年最重要的国家政治活动之一,两会是感受中国式民主生机活力的窗口。透过两会,世界得以更深刻理解“中国之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不少海外观察者都谈到,在制定和完成发展规划方面,中国始终擅长从长远视角着手,强调“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回忆,联合国制定“千年发展目标”时,就曾借鉴中国制定五年规划的做法。
 
  美国学者、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龙安志说,透过两会议程,可看出中国式民主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通过广泛征集民意,充分讨论,最后逐步形成共识,完成“共识构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发展规划,全社会组织实施,正是“全过程民主”的生动呈现。
 
  不少海外媒体注意到,今年两会上,两部关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实施30多年后迎来首次修订。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说,中国注重提高治理机构的规范性,旨在构建“与新时代匹配的治理能力”。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能够灵活适应国内外不断发生的变化,识别新的趋势、格局和周期”,既保持政策连续性,又体现灵活性,有助于带领国家实现既定目标。
 
  世界发现,中国的发展始终围绕“人民”这一中心词。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是一个致力于服务人民、帮助人民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古巴国际政治研究员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说,中国抗疫坚持以人为本,“在对抗疫情时以拯救生命为目标”。格鲁吉亚《每日新闻网》主编阿弗坦迪尔·奥提纳什维利说,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是“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的现代化……“中国之制”基于丰富的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转化为造福人民的治理效能,成就世人瞩目的“中国之治”。
 
  (执笔记者:韩墨、韩梁、韩冰、赵嫣;参与记者:高春雨、胡晓光、高兰、赵焱、陈威华、蔡国栋、陆睿、郭骏、李东旭、张代蕾、朱婉君)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章,作为第一章“总则”,包括第一条至第七条。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一条:“为了健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制度,保障和规范其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重大事项,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行使职权。”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同各国议会、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九、将第一条改为第八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十、将第五条改为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主席团和秘书长的名单草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预备会议。”
 
  十一、将第六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二款改为第三款,修改为:“主席团推选主席团成员若干人分别担任每次大会全体会议的执行主席,并指定其中一人担任全体会议主持人。”
 
  十二、将第七条改为第十三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立秘书处。秘书处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若干人组成。副秘书长的人选由主席团决定。
 
  “秘书处在秘书长领导下,办理主席团交付的事项,处理会议日常事务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四条:“主席团处理下列事项:
 
  “(一)根据会议议程决定会议日程;
 
  “(二)决定会议期间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
 
  “(三)听取和审议关于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决定会议期间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四)听取和审议秘书处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关于各项议案和报告审议、审查情况的报告,决定是否将议案和决定草案、决议草案提请会议表决;
 
  “(五)听取主席团常务主席关于国家机构组成人员人选名单的说明,提名由会议选举的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人选,依照法定程序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六)提出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
 
  “(七)组织由会议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的宪法宣誓;
 
  “(八)其他应当由主席团处理的事项。”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主席团常务主席就拟提请主席团审议事项,听取秘书处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向主席团提出建议。
 
  “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对会议日程作必要的调整。”
 
  十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十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十七、将第十三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十八、将第十五条改为第二十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十九、将第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行使职权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为止。”
 
  二十一、将第二十三条第三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如果担任上述职务,应当向常务委员会辞去常务委员会的职务。”
 
  二十二、将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修改为:“(一)决定常务委员会每次会议的会期,拟订会议议程草案,必要时提出调整会议议程的建议”。
 
  增加两项,作为第三项、第四项:“(三)决定是否将议案和决定草案、决议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对暂不交付表决的,提出下一步处理意见;
 
  “(四)通过常务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立法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计划、代表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规划和工作规范性文件等”。
 
  二十三、将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委员长会议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提名,常务委员会任免。”
 
  二十四、将第二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常务委员会设立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工作委员会。”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设立、职责和组成人员任免,依照有关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决定的规定。”
 
  二十五、将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委员长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二十六、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二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可以决定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的任免;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可以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任免。”
 
  二十八、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委员长会议、国务院总理的提请,可以决定撤销国务院其他个别组成人员的职务;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请,可以决定撤销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个别组成人员的职务。”
 
  二十九、将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需要设立的其他专门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
 
  第三款修改为:“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表决通过。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任免专门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由委员长会议提名,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
 
  三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各专门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履行职责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新的专门委员会为止。”
 
  三十一、将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修改为:“(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组织起草法律草案和其他议案草案”。
 
  增加四项,作为第三项至第六项:“(三)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有关具体工作;
 
  “(四)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五)承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有关具体工作;
 
  “(六)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安排,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题汇报,提出建议”。
 
  第三项改为第八项,修改为:“(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门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提出意见”。
 
  第四项改为第九项,第五项改为第七项。
 
  增加三项,作为第十项至第十二项:“(十)研究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负责有关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促办理工作;
 
  “(十一)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安排开展对外交往;
 
  “(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十二、将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改为第三十八条,修改为:“民族委员会可以对加强民族团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审议自治区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三十三、将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改为第三十九条,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承担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律草案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其他专门委员会就有关草案向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提出意见。”
 
  三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条:“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规划纲要草案、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央决算草案以及相关报告和调整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审查结果报告;其他专门委员会可以就有关草案和报告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意见。”
 
  三十五、将第四十一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可以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充分发挥在全过程民主中的作用。”
 
  三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应当同代表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健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代表的工作机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保障。”
 
  三十七、将第二十一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交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
 
  “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组织应当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意见,介绍有关情况,认真研究办理,及时予以答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每年向常务委员会报告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情况,并予以公开。”
 
  三十八、删去第二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
 
  本决定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章、条、款、项序号和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决定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二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会议召开的日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予以公布。
 
  “遇有特殊情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决定适当提前或者推迟召开会议。提前或者推迟召开会议的日期未能在当次会议上决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另行决定或者授权委员长会议决定,并予以公布。”
 
  二、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前,可以组织代表研读讨论有关法律草案,征求代表的意见,并通报会议拟讨论的主要事项的有关情况。”
 
  第二款改为第三款,修改为:“临时召集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三、删去第十条第三项。
 
  第四项改为第三项,修改为:“(三)会议期间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
 
  四、将第十一条修改为:“主席团常务主席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召集并主持,会议推选主席团常务主席后,由主席团常务主席主持。”
 
  五、删去第十五条。
 
  六、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出席会议;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席的,应当向会议秘书处书面请假。秘书处应当向主席团报告代表出席会议的情况和缺席的原因。
 
  “代表应当勤勉尽责,认真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严格遵守会议纪律。”
 
  七、将第十七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其他有关机关、团体的负责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列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八、将第十八条改为两条,作为第十七条、第十八条,修改为:
 
  “第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公开举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日程和会议情况予以公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整理简报印发会议,并可以根据本人要求,将发言记录或者摘要印发会议。会议简报、发言记录或者摘要可以为纸质版,也可以为电子版。
 
  “大会全体会议设旁听席。旁听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设发言人,代表团可以根据需要设发言人。
 
  “秘书处可以组织代表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代表团可以组织本代表团代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大会全体会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公开报道。”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一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应当合理安排会议日程,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
 
  “各代表团应当按照会议日程进行审议。”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会议文件资料电子化,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和服务。”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改为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十二、将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该法律案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审议,并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
 
  第二款修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十三、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准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将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但是经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十日。”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经主席团决定不列入本次会议议程的,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审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议结果报告,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
 
  十五、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二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交由有关机关、组织研究办理,并负责在交办之日起三个月内,至迟不超过六个月,予以答复。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意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交由有关机关、组织或者其上级机关、组织再作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
 
  十六、将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日前,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就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初步方案,上一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主要内容与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汇报,由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时,应当邀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十七、将第三十二条改为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会议的时候,国务院应当向会议提出关于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由各代表团进行审查,并由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查。”
 
  第二款修改为:“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对前款规定的事项进行审查,向主席团提出审查结果报告,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并将关于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十八、将第三十三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央预算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作部分调整的,国务院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十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和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审查、批准和调整,参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二十、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人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人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后,再由主席团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二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由主席团组织。”
 
  二十二、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改为三款,作为第一款至第三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提出辞职的,由主席团将其辞职请求交各代表团审议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大会闭会期间提出辞职的,由委员长会议将其辞职请求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辞职的,应当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确认。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辞职的,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
 
  第二款改为第四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缺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分别在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人选。”
 
  二十三、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四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的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交各代表团审议后,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或者依照本规则第六章的规定,由主席团提议,经大会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二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请求被接受的,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相应终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二十五、将第四十一条改为第四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关于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本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本年度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时候,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或者其委派的人员应当分别参加会议,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二十六、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二十七、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六条:“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发言,应当围绕会议确定的议题进行。”
 
  二十八、将第五十二条改为第五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会议表决时,代表可以表示赞成,可以表示反对,也可以表示弃权。”
 
  二十九、将第五十三条改为第六十条,第一款修改为:“会议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按表决器方式。如表决器系统在使用中发生故障,采用举手方式。”
 
  第二款修改为:“宪法的修改,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预备会议、主席团会议表决的方式,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
 
  三十、增加一章,作为第八章“公布”,包括第六十一条至第六十五条。
 
  三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一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任命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成员,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予以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的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任命并予以公布。”
 
  三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二条:“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辞职或者被罢免的,适用本规则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公布程序。”
 
  三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予以公布。”
 
  三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四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三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决议、决定,发布的公告,以及法律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应当及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中国人大网上刊载。”
 
  三十六、增加一章,作为第九章“附则”,将第五十四条改为第六十六条,列入本章。
 
  本决定自2021年3月12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章、条、款、项序号和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云南:锚准“三大定位”,矢志跨越发展
云南:锚准“三大定位”,矢志跨越发展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本报记者字强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云南的代表委员们牢记总书记的千钧嘱托,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结合云南谋定新出路、谋划新举措,积极履职建言献策。
 
坚守民族团结生命线


 
  过去,怒江大峡谷独龙江一年里有半年大雪封山,人们3月到北京几乎不可能。等雪季过去,去昆明都要花4天时间。而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山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总共用了不到1天时间。
 
  独龙族是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2019年,独龙族的贫困发生率是2.63%,目前已经降为0,整个民族脱贫奔小康,一步跨千年。
 
  2014年4月,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群众终于不再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现在独龙江上还建起了6座“彩虹桥”,人们过江不再靠溜索,所有自然村也都通了硬化路,村民“出行难”基本得到解决。
 
  马正山说,现在独龙族群众种草果,采蜂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家家户户年人均收入过万元,村里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
 
  这是云南坚守“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信念,兑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承诺的真实写照。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云南把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列入脱贫先行攻坚计划,创新实施“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成功于2020年11月实现“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部脱贫摘帽,创造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生动实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是云南必须坚守的生命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拉玛·兴高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云南将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定不移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力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生态建设作出的相关工作安排。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构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5月份在昆明召开,这对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李彪认为,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世界意义。借由COP15大会,希望云南能够得到世界的持续关注,成为一张亮眼的“绿色名片”。他建议,国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以云南全境或部分区域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代偿地区经济发展损失。
 
  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李彪所从事的中医药产业既涉及中药材资源保护问题,也涉及利用问题。李彪说,云南拥有全国过半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但有的药用生物资源因为缺乏保护或过度使用濒临灭绝,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迫在眉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和“产学研”多环节,需要组建专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分类开展种质溯源、物种繁衍、高效利用等课题研究。
 
  挑战不容忽视。代表委员们指出,当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土地利用改变、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流失等威胁依然严重,仍需全社会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程师杨晓雪说,要利用COP15机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弘扬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和文化,拓宽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渠道,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吸引各方参与保护;与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深化合作,共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部署和举措引发代表委员们深入讨论。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近年来,云南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持续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当前,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立体交通网越织越密,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云南境内段全面建成通车;“八出省、五出境”的铁路网不断延伸;航线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备受期许的中老铁路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昆明至老挝首都万象有望夕发朝至。
 
  “建设更加完善的立体交通网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基础保障和优先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耕捷说,未来几年,云南铁路建设将从构建大通道、服务大战略的角度出发,完善枢纽和节点,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联通枢纽。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速形成。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云南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围绕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推动制度创新,引领推动省内各类园区联动发展。2020年,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完成717.9亿元,同比增长91.4%,拉动云南外贸整体增长14.8个百分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已累计注册企业530户,2020年招商引资31.0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80.2%。”全国人大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长罗萍介绍,片区围绕面向东盟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新合作示范区的“三个定位”,加快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春回英雄城,共赴樱花约 援鄂医护代表重返武汉赏樱记
春回英雄城,共赴樱花约
援鄂医护代表重返武汉赏樱记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8日,游客在武汉大学赏花。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新华社武汉3月11日电(记者喻珮、田中全、熊琦)“今年再访武汉东湖樱园,看到更多的是游客的笑脸,听到更多的是游客的笑声。”11日,曾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52天、来自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护士方雅芳重返武汉,和新婚丈夫共赴“樱花之约”。
 
  花海绚烂,笑靥如花。武汉东湖磨山樱园内,粉色的樱花在连日春雨的浸润下次第绽放、娇俏可人。园内鸟鸣啾啾,游客三五成群。首批慕名而来的医护人员、本地市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樱花树下驻足欣赏、嬉笑拍照。
 
  为感恩回馈全国人民对湖北抗击疫情的无私援助,湖北省自3月初以来部署“相约春天赏樱花”活动,专门设立抗疫医护赏樱专场,并陆续推出省内40余个赏樱景点,发布“十大赏花游”线路,向全国人民发出邀约,共享荆楚春色。
 
  “樱花如期开放,大家如约而至。这才是健康、安全、充满活力的武汉。”方雅芳说,她曾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治疗和护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回顾过往,不禁感叹,“当时的武汉像一座空城,但现在看来,这里根本不像一座经历过疫情的城市”。
 
  方雅芳的丈夫林得意告诉记者,当时未婚妻主动报名前往武汉抗疫,他虽然担心、不舍,但还是全力支持她,帮她填写了报名表。“我们约定,疫情结束后就领证结婚,并且一定要重返这座‘英雄之城’,共同来看看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林得意说。
 
  方雅芳翻开手机相册,给记者展示去年她参加抗疫医护赏樱专场活动时的留影——身着黑色棉衣,戴着白色口罩,一头短发,酷似男孩。在她身后,湖水清透,樱花缤纷。
 
  相同的时节,相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这一次,手机拍下的是三人合影——蓄着齐肩发的方雅芳和丈夫、婆婆,他们笑得宛如樱花般灿烂。
 
  “武汉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等以后有了孩子,我们还会再来。”这对“90后”夫妻说。
 
  不远处,来自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彭志远医生举着相机穿梭在樱花树林间。作为一名曾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本地医护人员,在救治病患的同时,他还充当了一名摄影志愿者,为援鄂医疗队队员拍下不少珍贵的照片。
 
  “去年三月,武汉还处于‘封城’状态,满园春色只对医护人员开放。而今年则不一样了,重返这里,游人如织,我们看到了重生的气息。”57岁的彭志远说,他想把今年拍摄的樱花美景分享给曾经一同参与抗疫的援鄂医疗队队员,告诉他们“武汉复苏了”。
 
  芳菲三月,春回大地。人们对春的向往、对美的期盼如此热烈而真切。曾经带给无数人光明与希望的樱花,已悄然挺立枝头,即将迎接她最璀璨的盛花之期。
 
建党百年特展在首博拉开帷幕
建党百年特展在首博拉开帷幕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3月9日,观众在首都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罗鑫、程海伦)《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9日下午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运用数字和多媒体互动手段,共展出图片、照片和实物展品约280组件。
 
  该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四个历史时期为时间轴,用史料和文物还原重大历史事件,概括、凝练地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既见证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
 
  据介绍,该展览由首都博物馆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河北博物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共同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北京市档案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协办,集纳了各院馆的研究成果和文物藏品。
 
600年老街上的城市更新印记
600年老街上的城市更新印记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南京3月11日电(记者杨绍功)春雷始鸣,天气回暖。66岁的市民胡小妹和丈夫把刚装修好的房子门打开,房间里的柜子门也敞着,以方便透气散味儿。

  他们的房子在一楼,进门是个阳台,一跨步就到了卧室。床尾挨着电视背景墙,墙上画了一对寓意长寿的寿带鸟。穿过卧室是连着厨房和厕所的过道。过道东墙上凹进去一块,做成了一个小床榻。“我家原来36平方米,现在多了个小床的面积,大概2平方米,孩子回来也能睡。”胡小妹说,这还是楼里3户邻居迁走才匀出来的。

  胡小妹家住南京八宝前街72号院11幢。始建于明代的八宝前街,因当年路石纹理像元宝、喜鹊等“八宝”而得名。这幢楼是20世纪50年代建的筒子楼,三层空斗房里住了44户,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因承重结构问题被评定为D级危房。

  2019年,为彻底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南京市有关部门充分征求住户意见,对这幢楼进行翻建。迁出安置3户居民,为其他每户平均增加2.6平方米面积,以补充厨卫等设施。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老旧房屋数量较多。截至2019年底,像胡小妹之前住的危房,全市仍有406幢。这些危房分布零散,难以纳入棚改,无法征收拆迁,住在里面的多是城市困难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

  2020年,南京市把危房治理作为城市安全发展的突出任务,提出“不能让困难群众住在危房里进入小康社会”,展开大规模危房治理。

  占全市危房数量三分之一的秦淮区,任务最重、难度最大。2020年11月23日晚上10点多,该区最后一幢危房的最后一户居民签约,这让56岁的区房管部门负责人张树桐兴奋不已,回家时把地铁坐过了站。

  房屋产权人是危房治理的责任人,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不愿意掏这个钱。张树桐说,为了获得产权人的支持,房管部门和街道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有的单位跑了几十趟,有的住户谈了几个月,才最终把工作做通。

  为解决资金难题,南京市创新政策,允许产权人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参与危房治理,引入银行为部分困难群众提供危改贷款等金融服务,还以奖补的形式承担部分治理成本。如D级危房,市级财政、区级财政和产权人按3:3:4承担翻建费用。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副局长兰文平表示,当地以“一幢一策”的方式,让居民选择留(维修加固)、改(翻建)、拆(棚改),确保危房治理因地制宜、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所有危房的人房分离,化解了危房的安全风险。

  “住危房几十年了,一下大雨就抖活(害怕)。要没赶上翻建,这辈子可能都住不上新房。”胡小妹感慨着,领着记者在狭小却温馨的家里到处看。

  蒙着防尘布的电视机、贴着胶条的电冰箱、8头的水晶顶灯……“都是新家具,要不是新房子,才舍不得买呢!”胡小妹说,现在天天回来开门通风,就盼着早点散了味儿住进来。

  如今,“八宝”路石已经难觅踪影,但72号院11幢这座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的房子,将长期成为南京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微印记。

 
上海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中共一大会址、《共产党宣言》等入选
上海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中共一大会址、《共产党宣言》等入选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上海3月11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11日公布了上海市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1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208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共一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的手稿、鲁迅致宋庆龄蔡元培书信、上海市政府成立时的第一块牌匾等都被列入名录。

  上海市文旅局副局长褚晓波表示,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革命文物资源丰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光辉历程中留下了许多重要实物见证。

  据介绍,上海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包含了战斗遗址、烈士墓、陵园、纪念碑、故居、旧居、纪念馆、纪念堂等。可移动革命文物有票据、手稿、书籍、刊物、武器、纪念章、历史照片、生活用品等。它们共同勾勒出近代以来上海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

  据悉,上海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有大量中央机关驻在地、工人运动发祥地、革命文化宣传阵地。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的“百代小楼”、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摇篮——“平民女校”乃至孕育学生运动的中西女塾旧址、复旦公学旧址纷纷入选,从多元角度反映和凸显了上海独特的“红色基因”。

  褚晓波介绍说,上海首批革命文物名录中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大多数都经过了精心保护和修缮。2021年还有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李白烈士故居、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等7处重要革命旧址正在修缮或处于环境整治中。今年“七一”之前,上海将全部完成这些重要革命旧址的修缮整治,并向社会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一诺一青山
一诺一青山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家园
 
 
  在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村,陕西省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在森林防火瞭望台上观察(2020年5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张应龙在观察长柄扁桃果实生长情况(2020年5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李勇、王金涛、周文冲)春风又起,植树节到来。此时的中华大地上,一抹抹新绿正由南向北铺陈开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谈到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新森林法颁布后的第一个植树节,当我们欣赏美丽春色时,那些坚守平凡岗位造林、护林、兴林的“绿色使者”,正像一缕缕春风,悄悄吹绿大地。
 
追梦


 
  【镜头一:“千年秀林”拔地起】
 
  这里,是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
 
  油松、栾树、银杏、国槐等组成的丛林,生机盎然。
 
  它们,是一片指向千年大计的年轻森林,也是未来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缓冲区。
 
  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到2020年底,雄安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41万亩,树木达200多种。
 
  【“绿色使者”的承诺】“从塞罕坝到雄安,我要复制同样的奇迹!”
 
  我是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的高级业务主管黄雪晨,今年32岁。
 
  我来自塞罕坝,对森林充满了感情。2012年,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后,我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千层板林场担任施工员、技术员,成为第三代塞罕坝人。
 
  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在茫茫荒原上造林115万亩,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2017年4月1日,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怀揣梦想,满怀激情,我从塞罕坝雄赳赳气昂昂地转战到雄安新区准备大干一场。我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在塞罕坝的工作经历,全部投入到新区建设中。
 
  在雄安新区,我参与了10万亩苗景兼用林、2018年秋季造林、2019年造林等项目。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如今在雄安这片热土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现在,随着树木增多,森林里野鸡、野兔、刺猬常见了,就连多年不见的小蜥蜴也回来了。我的青春,有幸见证了“千年秀林”拔地而起。
 
  塞罕坝50多年持续造林浇灌出万顷林海,在雄安,我们也要继续复制这样的奇迹,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手记】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塞罕坝精神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还强调,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如今,不少和黄雪晨一样的年轻造林人,正在塞罕坝精神鼓舞下,追逐着为大地添绿的青春梦想。
 
接力


 
  【镜头二:春风吹绿江两岸】
 
  这里是重庆市江津区大圆洞林场。
 
  溪流绕于群山,八方鸟儿说唱。云山雾海,层峦耸翠,溪水叮咚作响,在山的那一边汇入长江。
 
  放眼望去,从重庆江津城区沿长江溯流而上70多公里,绵延着大圆洞国有林场近3000公顷的山林。
 
  【“绿色使者”的承诺】“父亲种下树,我和儿子来守护!”
 
  我是重庆市江津区大圆洞林场的护林员代小林,今年54岁。
 
  我是林场长大的孩子,天天看山林,可怎么也看不够。
 
  从小我就跟着父亲上山玩,他教我认各种树。他说,给我取名“小林”,就是希望我能看护好这片林子。
 
  17岁,我接过父亲手里的割草刀,在林场上班。
 
  天一亮就起床,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林子里转,巡山。
 
  一个人在山上时,我就跟树说话:“要好好长高,要快点长大啊!”自己亲手种的树,就像自己孩子一样。
 
  林场的人不怎么好找媳妇。谈朋友的时候,我就在山上写情书寄给她,8分钱寄一封,写了一年多。
 
  后来生了儿子,他现在也是护林员。他上山护林,我和老伴就帮他带娃。
 
  现在,我三岁半的小孙子也喜欢树。每次他上山,都缠着我带他钻林子。他跟在我身后捡树枝,就像我当年跟着父亲一样。
 
  【记者手记】在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肩负着涵养水土、筑牢生态屏障的重担。近年来,重庆市对长江重庆段实施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峡重庆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相比1999年减少了近一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今年,重庆市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造林315万亩。成千上万像代小林祖孙三代一样的护林员,将继续行走在悬崖边、密林中,默默守护着这片绿。
 
共生


 
  【镜头三:塞北沙地披绿装】
 
  这里是陕西省神木市沟掌村,位于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地。
 
  风吹过樟子松林地,一片“簌簌”声。
 
  18年前,这里几乎找不到一棵树,沙丘连着沙丘,一望无际。
 
  而今,这片曾由风沙长期“统治”的地盘,已被开出一片片绿洲。
 
  【“绿色使者”的承诺】“一个坑一个坑地挖,一棵苗一棵苗地种,定要在这风沙统治的地盘开出万亩绿洲!”
 
  我是陕西省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的会长张应龙,今年58岁。
 
  2003年,我刚开始种树那会儿,风沙大,推出一条路,一晚上就被沙子全埋了。忙活几个月,连一棵紫穗槐都没种活。
 
  投进去种树的300多万元几乎花完了,可啥效果也没见着。家里人劝我别干了。可树种不活,我不甘心。
 
  我总结,不能自己闷头干,于是就四处请教专家。一位中科院专家告诉我,在沙地种树要先保水,种树成活率才能高。
 
  我这才上了路。先种沙蒿“固沙保水”,再种紫穗槐“固氮”,保水保肥过后,最后种樟子松,终于种活了。
 
  现在,我还试种了葡萄、花楸、蓝靛果等经济作物。地里还长出了野蘑菇。我请专家来看了,说是野生牛肝菌、羊肚菌,品质好、量又多,进林子随手就能摘一大捧。这可是个大产业!
 
  还有个好消息:沙层有黏性了,这是植物产生的腐殖质对沙地的改造。这里的生态正在一点点地良性发展。
 
  【记者手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实施,陕西全省157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在毛乌素沙地,数百万亩流动沙地披上绿装,塞上风景换新颜。
 
  生态的持续改善,也回馈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告别了风沙之苦,地里的收获越来越多,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
 
  (参与采写:王晓曈、姜辰蓉、李华、高博、曹国厂)
 
种下一片绿意,让生活更低碳
种下一片绿意,让生活更低碳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周勉、姜刚)或许你不太了解,你种下的一棵树,可以有效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并且换来真金白银。你也可能不太清楚,植树造林除了能增加绿色,还能修复被污染的矿山矿区。如果你没有时间扛着铁锹去亲手栽下一株树苗,那就动动手指,通过互联网认养一棵吧。
 
  第43个植树节到来,让我们种下一片绿意,把生活过得更低碳一些。
 
每棵树都是真金白银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目标承诺。
 
  时间紧,任务重。而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可大幅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3.04%,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91.86亿吨。
 
  “关于碳汇林,世界公认的一个原则叫做‘额外性’,也就是说原始林、天然林这些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森林不能算碳汇林,只有通过人工栽种和抚育,并且经过备案验收才算。从这个意义上说,咱们的植树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不光要多植树,更要植好树,提高每棵树的蓄积量。”湖南省林业局碳汇项目负责人戴成栋说。
 
  戴成栋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每年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那么按6000万亩碳汇林、每亩8立方米的蓄积量计算,总共可以吸收8.78亿吨二氧化碳,保守估计每吨碳汇100元,就能获得878亿元真金白银。
 
  而植树带来的间接收入更客观了。2001年到2017年,湖南省花垣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吴建勇每年都会在同一个位置,用同样的角度拍一张照片。
 
  17张照片记录的,是位于花垣县雅酉镇的一座山头,从寸草不生到郁郁葱葱的美丽转变。
 
  这组照片让雅酉镇成为湖南植树造林的“打卡景点”。当地通过引导农民发展旅游等方式增收,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在雅酉镇东卫村,石少辉家中断了几十年的酿酒手艺也被重新拾起来。他说,家族的酿酒手艺已传承近百年,因为环境恶化,父亲已很久不酿酒。如今,自己一年酿酒收入抵得过父亲过去几十年酿酒收入的总和,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每片林都让家园宜居


 
  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县城北面的凤凰山上,满山树木,郁郁葱葱。
 
  三五成群的市民结伴而行,漫步在环山步道上,观树、赏花。
 
  “以前这里是废弃的矿山,山石裸露,坑坑洼洼。”凤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长股股长王桂林说。
 
  2017年以来,凤阳县大力推进矿山绿化修复,累计投资1.5亿元,完成绿化3150亩。经过生态修复,凤凰山已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为一体的群众喜欢的城市后花园。
 
  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湖南不仅实现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14个市州全覆盖,并且还拥有9个国家级森林城市。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郴州市,不仅城区公园数量超过30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而且还将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夏蓉高速、京广铁路两边列为通道绿化重点,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超过86%。
 
  如果10多年前来到湖南省冷水江市东风村,或许喝一杯茶都是奢侈的事情。由于村里有一处叫锡矿山的矿区,这个人口1300人的村子,全村生活用水曾遭到严重污染,不得不靠消防车集中供水,群众生活受到影响。
 
  从2008年开始,全村村民义务劳动,种下30多万棵树。村民苏林英原本打算离开村子投靠在外打工的儿子,但环境的改善让她留了下来,“现在水能喝了,树也多了,这些年我一个人就种了将近500棵。只有种树,生活才会更好。”
 
每个人都要“播绿”


 
  植树节前夕,在湖南省湘潭市九华德文化公园,樱花绽放,市民马星和女儿一起为认领的一棵樱花树浇水施肥,“希望这棵树可以抵消女儿每年的碳排放。”
 
  5年前,马星在九华德文化公园为女儿认养了一棵樱花树。如今在九华德文化公园,像这样被认养的树一共有2016棵。
 
  湘潭市经开区社会事务局林业专干肖青云介绍,2016年,公园推出“网络认养植树”,尽管每棵树需要缴纳280元管护费,但两天时间所有树木就被认养一空。
 
  记者在公园看到,每棵树上都挂着“认养牌”,上面不仅有认养人姓名和树种名称,还有“绿色最美,红花醉人”“关注绿色生态,享受生活乐趣”等市民自己编写的“认养格言”,寄托了群众对绿色生活的向往之情。
 
  湖南省林业局绿委办副主任唐滔介绍,捐资尽责、线上认种认养的“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正成为新潮流。全省近5年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义务植树1.27亿人次,植树6亿余株。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下洪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芮守新介绍,2015年,合作社流转400多亩荒地,带领100多户农民种植重楼、黄精等中药材林木,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绿色产业在当地渐成规模。
 
  “自己就是靠森林富起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深有体会。”芮守新说。
 
   (参与记者:水金辰、林翔、张端、邵琨)
 
国土绿化要科学 履“植”关键在有效
国土绿化要科学 履“植”关键在有效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国土绿化、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土绿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参加植树活动时,都就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绿化美化等发表重要讲话。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回望“十三五”,我国植树造林取得显著成果,为“十四五”时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行动优化提升夯实了基础,增强了信心力量。

  2022年6月,我国将全面建立林长制,要把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的优化提升纳入林长的重要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上下一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制定好义务植树的长远规划。全国动员、全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引导群众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自觉履行法定植树义务,努力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好起来。

  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科学造林,将增绿增质增效作为植树造林绿化的主攻方向。前些年,我国在一些地方飞播种林,但有的地方效果并不好;有的地方种树不对地儿,该种灌木的地方种了乔木,造林成效不佳;还有个别地方重植树、轻管树、不护树,林木质量不高。对此,应科学选择林木植被种类,充分考虑土壤和气候等条件,宜植则植、宜封则封、宜飞播则飞播,努力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存活率。要加快启动实施优良树种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持优质品种林的竞争优势。

  在人口聚居集中度高的大中城市,科学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行动,不仅能提升城市园林、道路生态景观和自然景观价值,还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要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上持续用力,提倡在每个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有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推进市民为身边增绿献力量、为城市色彩增亮色,促进森林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将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融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让义务植树、林下经济等更好释放生态红利,让绿水青山更甜更美、金山银山更大更富,让更多群众端起植树造林“金饭碗”,吃上绿色“生态饭”,从绿色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关键在于狠抓“有效落实”。一旦明确目标任务要求,就要狠抓以结果效果为导向的“有效落实”和完全彻底执行。“有效落实”是不折不扣地“真落实”,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假落实”;是完成目标任务效果的“全部落实”,而不是为己所用的“选择落实”;是真抓实干的“落地见效”,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纸件闻听”。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差异明显,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治理措施更要因地制宜,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抓义务植树造林,既要重视植树数量更要重视质量,注重成活率,努力实现从“植了树”向“植活树”“植好树”转变、从“人人参与”向“人人尽责”转变、从“一植完事”向“植后管护”转变。

  此外,还要通过严格的、认真的环保督察,把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行动的优化提升,融入到增加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格局中去思考谋划,进一步创新义务植树机制,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的国土绿化目标任务,造福子孙后代。

    (全国政协委员 凌振国)

 
新发展格局下,进博会如何越办越好 代表委员建言办好进博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下,进博会如何越办越好
代表委员建言办好进博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于佳欣、何欣荣)“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高水平开放”和“进博会”都成为热议词。

  置身新发展格局,如何让进博会越办越好,更好发挥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作用?代表委员就此畅所欲言。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规划纲要草案中多个章节都有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容。

  代表委员们认为,进博会不是单纯的“买买买”,在服务新发展格局,尤其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正是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来自美国的精油公司多特瑞在参加完第一届进博会后,便在上海静安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启动建设中国工厂和首个海外实验室。如今,8款使用中国原材料的产品宣告问世。

  从为中国制造,到在中国设计、研发,多特瑞是外资企业通过进博会“窗口”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缩影。

  德勤亚太高级副总裁蒋颖委员说,进博会不但推动“展品变商品”,也推动“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是外商耕耘中国市场的一个纽带,“可以期待,中国将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投资目的地。”

  “企业,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那个轴、那个枢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企业也要在扎根国内大循环、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

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的“桥梁”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既要立足强大国内市场,又需要高水平开放。

  “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均对此作出部署。

  进博会,作为中国首创的开放平台,是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统计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三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约2016亿美元,为促进进口贸易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委员说,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进博会则是连接双循环、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的重要桥梁。

  “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世界经济,是中国连续举办进博会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让海外企业从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中受益,另一方面也使中国的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海外优质产品与服务。”杨元庆说。

  联动开放枢纽 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


  今年两会前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翻阅可见,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定位非常突出。

  “这三大功能,都与进博会息息相关。进博会这一重要开放平台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联动,非常值得期待。”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伟民代表说。

  今年两会上,章伟民带来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保障的建议。其中提到,有些促进进口政策在实施中,会出现政策信息不明确、政策配套与市场要求尚存差距、部分商品准入开放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等问题。

  “为了让更多‘展品变商品’,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调研进博会在办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与困难,研究制定兼具现实性及前瞻性的配套政策。”章伟民说。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代表所在的东方国际集团,是进博会配套平台——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主要发起方。“借助虹桥建设国际开放枢纽的机遇,建议重点完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的物流体系,并加快贸易便利化、金融、税收等创新政策落地,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

    (参与记者:周蕊、刘昕宇)

 
第四届进博会报名签约面积已超六成
第四届进博会报名签约面积已超六成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据新华社上海3月11日电(记者周蕊)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获悉,第四届进博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全球企业报名签约面积已超过规划面积的60%,招展工作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目前第四届进博会首批160家参展商名单已经公布。第四届进博会将进一步完善需求侧招展招商机制,让广大采购商在进博会平台能够见到想见的人、谈成想谈的合作,让参展商更清楚带什么样的展品更受市场欢迎,着力将进博会建设成为汇总先进性产业的平台、国内外联通的枢纽。

  进博会的效能不断提升,全球企业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在此间举办的2021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理事会上,全球企业携手发布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倡议书,积极嵌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参与“国内大循环”,共享中国市场发展红利。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刘福学介绍,2021年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将以专委会为主要抓手,着力强化专业化平台建设,力争月月有活动,全年规划活动超过40场。

  第四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1.9万亿!美国“下猛药”救经济,影响几何
1.9万亿!美国“下猛药”救经济,影响几何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华盛顿3月10日电(记者高攀、许缘、熊茂伶)美国国会众议院10日投票通过最终版的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将提交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成法。去年3月以来,美国已累计出台约6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措施,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救助规模。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救助计划落地有望加快美国经济复苏,但带来的通胀、债务和金融稳定风险也不容忽视。

美经济复苏或加快


  经济救助计划中,支出最大项是为大部分美国家庭派发的约4000亿美元直接纾困金,其次是为州和地方政府提供的约3500亿美元援助。此外,救助计划还提供约1700亿美元资金用于学校复课、约1090亿美元用于应对疫情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延长额外失业救济金领取时间、给予税收抵扣和医保补助等方式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救助计划有助于缓解疫情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冲击,拉动个人消费并助推经济复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9日发布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6.5%,高于去年12月预测的3.2%。多家华尔街机构近期也纷纷上调对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日前重申,美国经济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防控结果。经济学家认为,变异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仍然是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

通货膨胀压力渐显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2月发布的预测,未来三年美国产出缺口约为7600亿美元。经济学家担心,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规模远超弥补产出缺口所需,可能会造成美国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上升。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认为,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他预计,美联储可能被迫从2022年开始加息,为经济“降温”并抑制通胀,早于外界先前预期的2023年。

  不过,鲍威尔认为,财政刺激只会暂时推高通胀水平,物价不大可能持续大幅上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更大风险是疫情造成的创伤,而通胀风险可控。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说,经济救助计划落地意味着美国2021年财政刺激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考虑到被疫情压抑的大量需求将逐步释放,同时美国货币供应量继续扩大,到今年年底美国必然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

债务风险继续攀升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财年美财政赤字已达创纪录的3.13万亿美元,公共债务达到21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2%。上次美国公共债务超过经济总量,是在二战结束时。

  在此背景下,白宫加码财政刺激势必推高公共债务水平。据非营利组织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测算,到2031年,美国公共债务将达37.4万亿美元,占GDP的114%。

  美国国会预算局近日警告,日益沉重的债务负担和更高通胀率可能增加财政危机风险,同时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抬高私营企业在国际市场融资的成本。

金融稳定风险上升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经济学家蒂法妮·怀尔丁认为,经济救助计划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比通胀风险对金融市场影响更大。自疫情以来美国家庭多积累了约1.1万亿美元储蓄,加上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美国家庭会将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进一步推高美国资本市场估值。

  怀尔丁指出,美联储经济学家去年11月对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描述为“适度”,但今年1月已评估为“显著”,说明美联储对金融风险更加警惕。

  在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节仍在延续,一旦投资者重新评估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或政策展望,全球资产价格或将面临回调风险。这种风险叠加金融市场脆弱性,可能导致市场信心发生连锁反应,危及全球金融稳定。

  拉赫曼说,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推升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其他利率水平大幅上升,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受此影响,那些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公共财政状况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工信部:多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
工信部:多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张辛欣)记者11日从工信部了解到,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促进电动化、智能网联等技术进一步融合,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说,近年来,工信部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60多项支持政策和举措,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等都取得突破。

  汽车行业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大搜车智云联合百度指数发布《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回暖趋势明显,全年销量突破100万台。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向好,但产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激烈,用户体验感有待提升。

  工信部表示,在前期基础上,工信部将根据市场、特别是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标准,组织整车和动力电池企业、行业机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加强质量监管。

  与此同时,促进整车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等进一步融合,健全充电、停车等各项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电动化水平,持续开放合作,有效提升配套产业链水平。

 
宁波:发展高端海事服务,破解“大港小航”难题
宁波:发展高端海事服务,破解“大港小航”难题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新华社宁波3月11日电(记者顾小立)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获悉,《宁波市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近日已正式发布。根据行动方案,宁波将开展高端港航物流攻坚等行动,发展高端海事服务,着力破解与港口发展不相匹配的“大港小航”难题。

  宁波是我国重要港口城市,宁波舟山港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与港口发展的良好态势相比,当地在港航服务方面的短板相对明显,“大港口、小航运”的窘境有待破解。

  行动方案提出,宁波将进一步推进高端港航物流发展,打造海铁联运示范工程,拓展双层高箱集装箱海铁联动线路,加快在长江沿线城市和腹地区域主要物流中心城市布局铁路“无水港”,推进与欧亚陆桥、中亚、中孟经济走廊对接与合作,增强国际海铁联运揽货能力。与此同时,宁波将培育做大本土国际远洋运输船队规模,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壮大。

  高端海事服务是高端港航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波将重点发展船舶交易、船舶供应、船舶修理和船舶评级检验等服务,支持经认定的外供企业在锚地开展保税油加注等国际船舶供应业务,探索建设“船员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船员服务机构入驻,鼓励“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在航运交易领域应用,支持宁波航交所等机构做大集装箱舱位交易、散货租船等优势业务。

  此外,宁波将多措并举发展各项航运融合产业。在金融产业方面,宁波将与上海保险交易所、航运金融机构等加强航运金融合作,拓展国际结算、资金运作等业务,积极发展船舶融资租赁、债券融资、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特色航运金融业务。在文旅产业方面,宁波将谋划建设宁波邮轮港,与沿海地区合作打造精品邮轮航线。

 
文旅融合助燃消费
文旅融合 助燃消费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
 
 
 
  这是3月11日拍摄的金街一景。
 
  作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中心繁华地带的金街步行街近年来持续推动改造提升工作,不断完善消费环境。经过近3年的努力,金街步行街目前已初步成为品牌集聚、文旅融合的都市消费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亿多人的肾怎么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亿多人的肾怎么了?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本报记者李斌、林苗苗、盖博铭

  

  今年3月11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肾脏日。对大多数人来说,肾脏是个默默无闻的器官,平时很少能感到它有疼痛、不适等“脾气”。然而,记者在深入调查后,多位权威专家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每十个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慢性肾脏病,其中只有约八分之一的人知晓自己患病,肾病治疗费用已占到医疗总费用的相当比例。

  肾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吗?都有些啥征兆?有哪些肾损伤的因素可以避免?如何才能科学“护肾”?肾病治疗负担究竟有多重?……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多位专家,揭开“沉默杀手”的“神秘面纱”。

每十人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杨莉介绍,根据“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10.8%。”据此推算,我国成人中慢性肾脏病患者约有1亿多人。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仅有约12.5%的患者为已诊。”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主任刘文虎表示,这意味着这些患者中仅有八分之一的人知晓自己患病。

  肾脏疾病按照病程可以被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可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是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的第8位病因。在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发布的《2019年全球健康评估》报告中,肾脏疾病已跻身全球十大死因之列。

警惕!这类肾脏病增长迅速?


  按照病因分类,肾脏病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近年来,随着慢病疾病谱的变化,加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一些由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上升明显。

  “根据对我国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统计,最常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肾小球肾炎等。”杨莉说,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肾衰竭,最终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我国尿毒症患者正在以每年14万-15万人的数量增加,其中不少是糖尿病患者。

  “病从口入”,杨莉表示,饮食习惯是肾脏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有些人爱喝汤,导致尿酸高,容易发生高尿酸血症肾病;还有些地区食盐摄入过多,加剧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二型糖尿病的发生更是与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腰痛?水肿?肾脏病有啥征兆?


  “中医认为,肾在五行中主水,五色主黑,因此有些肾脏病患者的面色是虚浮而黧黑的(又黑又黄且无光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韩东彦介绍说。

  “水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刘文虎告诉记者,以清晨起床后眼皮浮肿最多见。除了肾结石或急性肾盂肾炎等,一般来说,肾脏病很少出现腰痛。

  “肾脏病有‘沉默杀手’之称,一些肾脏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识别,加上很多人对肾脏病的重视程度不够,体检中忽视尿常规的检验,或者对肾功能相关检验指标的早期异常不重视,导致很多患者贻误治疗时机,发现异常时已是疾病终末期,给人病来如山倒的感觉。”

肾脏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除了多囊肾等遗传性肾脏病,大部分肾脏病没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由于肾脏含有极其丰富的毛细血管,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会加剧发生继发性肾脏病的风险。不过,也有一些肾脏病“专盯”年轻人。

  慢性肾脏疾病中,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肾小球肾炎,也是导致我国中青年尿毒症最常见的病因。原发性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据估计,我国有超过数百万的IgA肾病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主任李文歌介绍,据统计,IgA肾病首诊时患者平均年龄为30至40岁,其中25至44岁患者占全部患者的一半以上。大多数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时仍相对年轻,需要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或移植)的时间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乱吃药瞎保健,哪些肾损伤因素可避免?


  很多肾损伤的发生,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我国是药源性肾损伤的重灾区之一,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约40%由药物引起。不合理用药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杨莉举例说,自行滥用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造成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后果。在用控制高血压的RAAS阻断剂(即“沙坦”类、“普利”类药物)时,应避免服用止痛药或退烧药,否则易造成肾损伤。

  韩东彦提示,“重金属对肾的损伤不容忽视。有些爱美女士,使用了非法添加铅等重金属的美白化妆品,或者长期接触不合格的美甲、染发产品,也出现了肾损伤乃至透析的严重后果。”此外,临床上因乱吃药、乱用保健品等造成的肾损伤也屡见不鲜。

中药到底会伤肾还是护肾?


  “有些中药材经研究发现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当归、黄芪。”杨莉说。

  但不明成分的中药粉剂、民间偏方等,很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杨莉提到,“曾有患者为治疗关节痛,买了偏方药粉,造成肾损伤。后经鉴定发现,药粉里至少有四种止痛药成分。”

  “关木通等药材含有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导致的肾损伤往往难以逆转。”韩东彦说。

  韩东彦同时指出,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对一些疑难的慢性肾脏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施治,中药在缓解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疗效。

肾脏病对健康还有哪些危害?


  刘文虎表示,除了肾脏损害,慢性肾脏病还会引发全身性并发症,例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到终末期肾衰竭后,需要进行昂贵的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肾内科主任蔡建芳介绍,心脏与肾脏疾病“相伴相生”,一是因为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致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二是因为心肾疾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例如,急性肾损伤患者易出现急性心衰;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等,且随着肾脏病的进展,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增加。

肾脏病造成多大卫生经济学负担?


  杨莉牵头的一项关于急性肾损伤的调查研究结果曾于2015年在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引发关注。研究人员分析评估了2013年在我国大陆地区22个省份44家大学附属医院或地方医院就诊的374286例患者的病历,急性肾损伤检出率为2.03%(7604例)。据此估算,2013年我国有140万至290万急性肾损伤患者住院,总医疗花费约为845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急性肾损伤的未识别率都很高。识别的患者,也有17.6%延迟诊断。急性肾损伤已成为我国巨大的医疗负担,存在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的问题。”杨莉表示,随着生活方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肾脏病的疾病负担有加重趋势,对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我国医卫系统和政策制定者亟须应对和重视的问题。

“多吃烤腰子补肾”科学吗?


  “不要自己看着广告、网上搜一搜等就给自己下诊断。”韩东彦说,“性功能不好就是肾虚”“多吃烤腰子补肾”等都是不科学的。

  肾脏病起病隐匿,体检中要重视尿检和肾功能的检查,这有助于发现八成以上的肾脏问题。肾脏病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反复。对于患者来说,遵医嘱科学地用药治疗是关键。刘文虎提示,患者不必“谈激素色变”,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自行用药、停药。

“缺医少药”,攻克肾脏病还要过哪些关?


  “肾脏病治疗领域可用的药物仍不多。”杨莉等专家表示。

  云顶新耀首席医学官朱正缨透露:“与两三年前相比,目前治疗IgA肾病的创新药研发非常活跃,未来有望突破现有治疗的局限性。”

  “我国肾脏病的发病率处于上升期,现在也是防控的重要窗口期。”杨莉表示,我国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不相上下,急需建立全国性的防控体系。

  不少专家反映,很多患者来到三甲医院就诊时已是终末期,疾病已不可逆。与一些重大慢性病相比,肾脏病的基层诊疗能力仍显不足,制约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杨莉表示,“防控要下沉到社区和家庭。我们调研发现,很多社区医生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但是对肾脏病缺少了解,应加强培训,让社区诊疗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多位专家呼吁,应把肾脏病防治纳入国家重大慢病项目防治工作,尽快制定总体防治策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肾脏病风险重点人群的日常管理,并将尿检和肾功能作为定期体检的重要一项,加强公众认知教育,鼓励科研攻关和新药、医疗器械研发,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与采写:王奕涵)

 
远离肾脏疾病,记住八项“黄金法则”
远离肾脏疾病,记住八项“黄金法则”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慢性肾脏病呈现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的特点,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关键。公众可以通过践行八项“黄金法则”,保持肾脏健康、远离肾脏疾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副院长蒋红利介绍,八项“黄金法则”就是科学运动、控制血糖、监测血压、健康饮食、适度饮水、戒烟、避免滥用药物、检查肾功能。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早期发现、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或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蒋红利介绍,很多人知道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卒中或心脏病,但很少有人知道高血压也是导致肾脏受损的常见原因。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则肾损害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应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相关治疗。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肾脏疾病至关重要,公众应保持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适度饮水,同时戒烟。“有研究表明烟草的吸入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会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蒋红利说,此外,药物性肾损害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公众应避免滥用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要盲目服用不明成分的非正规保健品,避免肾脏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记者蔺娟)据新华社西安3月11日电

 
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专家提醒:谨防高盐高血压引发慢性肾脏病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近日,一篇声称食盐添加剂伤肾的文章引发关注。专家表示,高盐高血压易引发慢性肾脏病,关注早期信号、注意筛查、合理膳食,是防治肾脏病的关键。

网传食盐添加剂伤肾,专家辟谣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文章《老教授亲身经历:食盐添加剂是多么可怕》,称家里的食盐含有亚铁氰化钾,导致肾脏出了毛病,改用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后,症状就消失了。

  “首先要明确,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少杰介绍,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亚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钠可作为抗结剂,添加到盐及代盐制品,但有量的规定。

  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记者找到了海盐、竹盐、深井岩盐等9种食盐,其中4种含有亚铁氰化钾。在某海外购物网站上,多款外国产食盐也标明添加了亚铁氰化钠。

  氰化物是众所周知的剧毒物质,多了“亚铁”二字,就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吗?吴少杰告诉记者,氰化物极易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极强的络合物,因此亚铁氰化物的毒性很低。“氰化物遇到了亚铁离子,就像‘恶魔’被牢牢锁住,毒性被钝化,无法再兴风作浪。”

  根据资料,美国对亚铁氰化钠的限量是每公斤13毫克,欧盟对亚铁氰化物的标准则是每公斤20毫克。“我国的标准比欧美还要严格。”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沈蕾说,“与其担心食盐添加剂,居民更应当关注盐的摄入量过高,可能引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

  肾脏病是“沉默杀手”,要注意早期信号


  2020年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3亿人。沈蕾介绍,肾脏病一般具有隐匿性,早期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因此不易察觉,有“沉默杀手”之称,要注意身体出现的一些信号。

  信号一:早晨起床后,眼睑或面部水肿,活动后下肢出现水肿,经过休息也无法缓解;信号二:总是腰酸乏力,精神欠佳,不明原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信号三:尿色发深,尿中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或夜尿明显增多;信号四:血压突然升高,这一点年轻人要尤其注意。

  沈蕾表示,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肾脏异常,而有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家族史、系统性红斑狼疮、肥胖、痛风、长期使用中草药和止痛剂等药物的人群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筛查。

  沈蕾介绍,盐摄入过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而高血压又与肾脏病密切相关。“普通人要把盐的摄入量限制在正常水平,特别是‘隐形的盐’,如酱油等调料以及不少零食,含有大量氯化钠。”她建议,肾脏病患者购买食品应注意成分表中氯化钠的含量,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慢性肾脏病不可怕,自我管理是关键


  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沈蕾表示,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处于疾病早期,尽早干预和治疗,对患者来说可以防止疾病进入不可逆阶段,避免透析,对社会来说可以节约大量的经济和医疗资源。

  “治疗慢性肾脏病需要医患双方长期共同参与。病人既不应听之任之,不当回事;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自行增减药物,反而加重肾脏负担。”沈蕾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加强自我管理,每一至三个月进行蛋白尿、肾功能或影像学检查,在家中要自测血压、血糖,并做好记录。

  沈蕾表示,除了通过服药控制血脂、尿酸等指标,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设由肾内科医生主导,营养师、临床药师、专病护师等参与的多学科专病联合门诊,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做到低蛋白、低盐、低糖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防止造成不良后果。

   (记者陈席元、徐鹏航)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流程”服务慢性肾脏病患者
专家建议: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全流程”服务慢性肾脏病患者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健康
 
  据新华社广州3月11日电(记者田建川)今年3月11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肾脏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干预和预防可以帮助大多数病人避免尿毒症风险。除了院内检查与治疗,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对病人进行线上管理也是重要的补充手段。
 
  据介绍,目前全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超过10%,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高原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近两倍,表明慢性肾脏病虽然不属于遗传病,但具有遗传的倾向性,家族聚集对其有一定影响。
 
  余学清说,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尿酸、肾毒性药物等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肾毒性药物的肾损害必须引起重视”。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建议通过例行体检及时发现血液和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余学清提醒,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肾脏病患者进入尿毒症阶段后,其中大约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问题也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因此两者之间是加急和加重的关系。
 
  针对目前患者多、医疗资源尚不充分的问题,余学清认为,利用医院、医生资源,在线上为院外的病人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对病人有利,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手段,同时要和院内的复查与治疗做好结合。
 
  去年12月,在余学清等多位肾内科临床专家牵头下,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病防治分会发起,医联互联网医院等多方参与的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心项目正式启动,旨在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疾病的全流程管理服务,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医联副总裁刘春梅认为,相比其他很多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更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和规范的疾病管理。医联基于临床指南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可为患者提供院外及院后慢病管理服务,通过规范治疗帮助患者实现病情控制与好转。
 
  世界肾脏日于2006年设立,由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
 
杨洁篪王毅将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杨洁篪王毅将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日宣布: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日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有关表态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3月1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国会众议院外委会听证时对中美即将举行的高层战略对话谈了他的一些看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说,应美方邀请,中美将于近期举行高层战略对话。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立场是明确的。“我们要求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尊重中方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巴赫:中国奥委会将向参加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提供新冠疫苗
巴赫:中国奥委会将向参加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提供新冠疫苗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东京3月11日电(记者王子江、姬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1日表示,中国奥委会将向参加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运动员提供新冠疫苗,国际奥委会将支付这些疫苗的费用,他同时向中国奥委会表示感谢。

  巴赫是在当天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本次全会以视频的方式举行,当天会议第一项议程是听取东京奥组委的陈述,在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发言之前,巴赫发表了近半个小时的讲话。

  巴赫告诉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和东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从中国奥委会收到了一项“非常善意”的支持,中国奥委会将向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运动员提供新冠疫苗。这些疫苗将通过两种方式提供给需要的人,一种是通过国际伙伴的合作,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送达与中国签订了疫苗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巴赫说:“我们非常感谢中国奥委会的支持,这体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团结合作的精神。”

  巴赫还表示:“国际奥委会将为这些疫苗买单,不仅为奥运会代表团,也包括残奥会代表团。另外,奥运会或残奥会代表团每使用一支疫苗,国际奥委会将为使用疫苗的代表团所在的国家和地区额外提供两支疫苗,以供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需要的民众。”

 
危难之时见真情
危难之时见真情
中国民众、留学生和华侨华人 支援日本“3·11”大地震灾区的故事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东京3月11日电(记者郭丹)日本宫城县东北部的气仙沼市是日本著名的渔港和旅游胜地。10年前的今天,12米高的海啸淹没了整个城市,1152人遇难,200多人失踪,是“3·11”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得知日本遭到9级地震和海啸袭击后,中国向包括宫城县在内的灾区提供了援助物资并派出了救援队伍,来自中国民间的捐款捐物也送到灾民手中。
 
  “谢谢中国及时送来的帐篷和毛毯,真的帮了大忙。也谢谢中国留学生10年来坚持给我们送来中国音乐与活力。”气仙沼市议员小野寺修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一再表达对中方的感谢,还发来邮件让记者看现在依然在渔港使用的中国帐篷的照片。
 
  海啸发生时,宫城县女川町佐藤水产有限公司的常务董事佐藤充把来自中国大连的20名女工紧急转移到山上,自己却被海水无情地吞没。这个故事当时在中国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公益组织日本云南联谊协会会长、华侨丁惠兰也了解到女川町的灾情和这个感人故事。她告诉记者,震后不久,该组织就把云南各界民众的捐款以及云南老木坝小学彝族小朋友们的手绘卡片送到了女川町第二小学。“我们把爱心献给你们,帮助你们战胜困难。日本小朋友加油!”卡片上的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孩子对日本灾区的真诚鼓励与祝福。
 
  10年前,吴美丽还是一名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大地震的剧烈晃动并没有把她吓倒,当看到电视里令人惊恐的海啸画面,她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去灾区”。此后,她不停地联系日本各个志愿者组织,终于在5月初搭上了从新宿发车的志愿者大巴,来到了气仙沼市。
 
  “上了大巴我才知道,志愿者中不止我一个中国人,和我同行的还有3个。”吴美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参加的志愿者队伍负责翻整耕地。没有机械,只有锄头,一连干了5天。“到最后一天,和我同屋的那个日本女志愿者终于开口问了我一个问题:‘日本以前对中国有过那样的历史,为什么在很多日本人都逃离灾区的时候你们还会来这里?’我说我真的没想那么多,这是人类的灾难,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就来了。”吴美丽简单回答了这个女孩埋在心头的疑问,女孩听后忍不住哭了。
 
  如果说吴美丽是在日本大灾之后挺身而出,那么小野寺修提到的坚持10年为灾区送去中国音乐的龚雷等中国留学生志愿者,更是用长情温暖了日本灾民的心灵。
 
  “地震过后,这里(气仙沼市)人口骤减,留下来的也多是老人。我当时是横滨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副会长,我们一直在想为灾区做些什么。后来,我们组建了一个义演队伍。除了帮助灾区清理垃圾、干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还为灾民演奏马头琴、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许多老人第一次听到马头琴的乐声后就喜欢上了,还争相跟我们交流。等第二年、第三年我们再去演出时,他们还特意准备好饭团欢迎我们。”龚雷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10年来,龚雷每年都会联系一些好朋友、特别是中国留学生,一起为气仙沼市的民众举行义演。
 
  危难之时见真情。在大灾面前,丁惠兰、吴美丽、龚雷是许许多多日本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以及中国民众向日本灾区及时伸出援手、献上一分力量的缩影。也正是有这些温暖人心的民间交流,才有了疫情期间中日民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互助故事。而这一次次的真情付出与支援,正是中日民间交流的基础,也是未来中日民众守望互助的根基。
 
日本各地民众悼念 “3·11”大地震遇难者
日本各地民众悼念
“3·11”大地震遇难者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3月11日,在日本福岛县福岛市,人们在点燃的蜡烛旁悼念“3·11”大地震遇难者。
 
  3月11日是日本发生“3·11”特大地震灾害10周年纪念日。当天,日本全国各地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悼念“3·11”大地震及海啸遇难者。日本警察厅本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11”大地震共造成15899人遇难,2526人失踪。加上灾后因“长期避难致健康恶化”等死亡的3775人,截至目前,“3·11”大地震造成至少2.22万人死亡和失踪。
 
  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美国将重启一项移民政策
美国将重启一项移民政策
来自中美洲的儿童移民激增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华盛顿3月10日电(记者邓仙来、徐剑梅)美国国务院10日宣布,将恢复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一项移民政策,允许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三国移民的未成年子女赴美,与在美合法居留的父母团聚。
 
  国务院当天发表声明说,将分两阶段重启这项“中美洲未成年人计划”,首先处理积压的合规申请,然后接受新申请并出台新的指导原则。声明说,重启该计划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允许移民以非正规途径进入美国。
 
  《纽约时报》9日引述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内部文件报道称,美国南部边境地带被拘留的移民未成年子女在过去两周内翻了3倍,数量超过3250人。
 
  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总统拜登已听取相关情况简报,目前的重点是尽快将这些儿童从拘留设施转移到条件更好的收容所,并在查验后使他们与在美家人团聚。
 
  同时出席记者会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南部边境事务协调人萝伯塔·雅各布森承认,近期试图从南部边境进入美国的移民数量激增,让拜登政府陷入两难。拜登政府想给移民以希望,同时也劝说他们不要通过非正规途径进入美国。
 
  自就任总统以来,拜登已出台多项行政措施,推翻前任特朗普政府针对移民的限制性政策。普萨基在9日的白宫记者会上承认,拜登的行政措施是导致边境地带移民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否认边境地带出现“危机”。
 
 
让年青一代勿忘灾害,学会防灾救灾 走访日本石卷市重建信息交流馆
让年青一代勿忘灾害,学会防灾救灾
走访日本石卷市重建信息交流馆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新华社日本石卷3月11日电(记者杨光、冮冶)宫城县石卷市是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重灾区。10日,新华社记者走访石卷市重建信息交流馆,感受10年前发生的那场灾难。

  重建信息交流馆仅是一间简陋的一层小屋,蜷缩在街角,毫不起眼。在馆长理查德·哈尔伯施塔特眼里,交流馆的意义在于,让年青一代增强防灾意识,勿忘灾害,学会防灾救灾。

  55岁的哈尔伯施塔特是英国人,在日本生活了28年。他在这里负责向参观者讲解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相关情况。

  “10年前,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现在石卷市的小学生们要么没有出生,要么还是婴儿,完全没有关于灾害的记忆。随着时间流逝,就连灾区长大的孩子们也会轻视灾害,认为那些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一定要增强防灾意识。”他说。

  交流馆并不是为了吸引关注,只是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只有不断吸取经验,提醒人们勿忘教训、保持警惕,才能在未来的灾害中减少伤亡。”哈尔伯施塔特说。

  石卷市在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中伤亡惨重,全市死亡及失踪人数逾3700人,住宅损毁逾5.3万栋。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这里很多灾难留下的痕迹逐渐消失。为了提醒人们勿忘灾害,保持警惕,石卷市政府决定开设重建信息交流馆。

  记者看到,交流馆内展厅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石卷市在震前、震中、震后的样貌。墙上展板主要展示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的相关图片,并附加文字对石卷市及周边地区的伤亡情况、淹水区域、海啸高度等进行说明。展厅中间区域放着未来石卷市的远景规划设计模型,角落的桌上陈列着灾后各类媒体的报道选集,及灾害前后的对比照片等。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哈尔伯施塔特正在石卷专修大学执教。他说:“石卷市很多市民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许多人难以接受现实,甚至会想,为什么亲人们都不在了,只有我还活着呢?”

  哈尔伯施塔特说,交流馆并没有建在沿街的位置,也没有任何显眼的标识,因为许多市民不愿看到震灾海啸的相关信息,提起这些往事就会心情沉重。有人只是看到馆内关于未来石卷市的远景设计模型,就禁不住泪流满面。交流馆设计低调,希望只让想找的人找到。

  重建信息交流馆经常接待来自国内外的大学生团体,包括来自埼玉、长野等日本内陆地区的学生。哈尔伯施塔特常跟他们说:“或许你们觉得海啸与你们无关,但你们今后工作的地区可能就在海边,或者你们偶尔也会去海边旅游。海啸也许就在你们逗留的那一天中袭来,因此一定要学习如何防灾救灾。”

 
灾难前屹立不倒的“奇迹一棵松”
灾难前屹立不倒的“奇迹一棵松”

( 2021-03-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国际
 
 
 
  这是3月11日在日本岩手县拍摄的“奇迹一棵松”。   新华社记者冮冶摄
 
  为纪念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10周年,日本岩手县及其下辖陆前高田市11日举行联合悼念仪式。参观作为重建象征的“奇迹一棵松”,是仪式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天的悼念仪式在高田松原海啸复兴祈愿公园举行。松原曾是陆前高田市的标志,白色的海滩、葱郁的松林与碧蓝的海水勾勒出一道美丽风景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011年3月11日,陆前高田市遭遇地震海啸袭击,拥有约7万棵松树的高田松原毁于一旦。令人惊讶的是,在一片残枝枯叶中,一棵高达27米的松树却如“孤胆英雄”般傲然挺立。很快,这棵松树成了不畏灾难的精神符号,被日本人称为“奇迹一棵松”。
 
  在高温及盐土侵蚀下,“奇迹一棵松”最终于2012年5月被确认枯死。陆前高田市决定筹资保存这棵松树,作为灾后重建的希望象征。施工人员对松树进行了防腐处理,并添加枝叶以还原其原貌,还在树干内部插入金属支架以保证它屹立不倒。
 
  记者在现场看到,“奇迹一棵松”挺拔高挑,直入云霄,与附近荒凉草原形成强烈对比。
 
  从东京专门来看“奇迹一棵松”的日本游客关先生告诉记者,这棵树很坚强,独自努力存活下来,很能代表日本人不服输的性格。“对于不了解地震海啸灾害的人来说,这棵树可以帮助他们回顾那段历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带着3岁女儿来现场参观。她说:“我是本地人,我的几位家人在海啸中遇难,我觉得是时候带女儿来看看了。尽管她还什么都不懂,但我想今后她会一直看着这棵树长大,希望她不要忘记那时候发生的灾难。”
 
  在陆前高田市政府工作的今西隆文说,提起“奇迹一棵松”,当地民众都非常自豪。为保存这棵松树,日本全国各地的民众都参与了捐赠,希望这棵树能够治愈大家的心灵。
 
  来自附近仙台市的老人高桥先生儿时曾来这里游玩过。旧地重游,他感慨地说:“从这棵松树幸存下来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灾区人们的精神支柱,今后它也会一直支持、保护着大家。”    (记者杨光、冮冶)
 
  新华社日本陆前高田3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