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权威发布

03版:新华关注·各地

04版:新华聚焦

紧盯老百姓社会保障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改革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紧盯老百姓社会保障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改革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6日下午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目前,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习近平强调,我们立足国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坚持和发展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习近平指出,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蓝图。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考和谋划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强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要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改革。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要把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谋划,健全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日常性帮扶措施。要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习近平指出,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依法落实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责任。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上下更大功夫,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能。要完善社会保险关系登记和转移接续的措施,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要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要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成功做法,完善我国社会保障针对突发重大风险的应急响应机制。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制度运行的管理监督。各地区务必树立大局意识,严肃落实制度改革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化对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握规律,统筹协调,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方案的贯彻落实,在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重要讲话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科学把握减贫规律,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制胜之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
 
  伟大实践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立足我国国情,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壮阔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系统回答了脱贫攻坚的政治保证、价值取向、制度支撑、实践路径、动力源泉、社会基础、作风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刻理解把握、长期坚持。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要深刻理解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责任体系,汇集各方力量,形成了全党动员促攻坚、社会合力助脱贫的局面。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 6万亿元,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生动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新征程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好诠释。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要深刻理解精准扶贫、发展治贫的科学方法。8年来,党带领人民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实践证明,精准施策是攻坚克难的科学方法,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总钥匙。做好精准文章,用好发展的办法,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反贫困斗争,不只是物质层面的变革,更需要思想观念的重塑、精神力量的支撑和优良作风的保障。我们之所以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离不开注重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得益于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广泛凝聚社会力量;靠的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只要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把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开拓进取,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中办印发通知 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
中办印发通知
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通知》要求,通过颁授和表彰,充分展示功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知》明确了“七一勋章”提名人选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人选的数量、基本条件和提名(推荐)办法。要求各提名(推荐)单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安排,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相关党内法规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进行,全面考察提名人选和推荐对象的一贯表现,以实际贡献作为评判标准。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

 
“贫中之贫”乌蒙山片区翻身记
“贫中之贫”乌蒙山片区翻身记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题图:村民骑行在贵州省威宁县玉龙镇“溜索改桥”后的新桥上(2019年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吉哲鹏、吴光于、骆飞、林碧锋、谢佼
 

 
  昭通、毕节、凉山……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乌蒙山区横跨云、贵、川三省,巍峨连绵,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为一体,是中国攻破“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主战场之一。
 
  “乌蒙磅礴走泥丸”。近年来,三省各级领导干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坚执锐、攻城拔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毅力,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向贫困发起决战,贫困人口在去年全部摘掉“穷帽”,交出了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乌蒙答卷”。
 
巨 变


 
  千百年来,大山环绕,贫困深锁,难以稼穑,水贵如油。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贫困程度深;住房困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社会发展程度低;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乌蒙山片区覆盖三省毗邻的38个县(市、区),贫困人口数百万,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这里有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国跨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大安置点;过去“路不通、业不兴、民生艰”,现在立体交通新枢纽崛起、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让大凉山发生巨变,某色拉博是见证者和受益者。
 
  某色拉博工作在古里拉达峡谷的“天空之谷”营地,营地下方是“悬崖村”。过去,架在悬崖上的藤梯是进出村唯一通道。拉博的嫂子难产大出血,往山下背,没到山脚,人就咽了气。
 
  2017年上半年,钢梯竣工。随后,建通信基站,铺设电网、光缆,拉博开始直播。“悬崖村”火了,政府成立旅游公司,建“天空之谷”营地,拉博当导游和营地管理员,月薪近4000元。拉博的世界广阔起来——到大理参加酒店管理培训,到深圳参加室内皮划艇赛……微信加了上千好友。
 
  不仅“悬崖村”旧貌换新颜,在云南盐津县豆沙关前,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及现代关河水道、内昆铁路、G247公路、渝昆高速并行排列,构成独特的“交通博物馆”,见证巨变。云南昭通市市长郭大进说,昭通除永善外的10个县(市、区)已通高速,乌蒙大地明亮、通达起来。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那就“让人搬到人该待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昭通全面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370多个安置点,把36万名群众搬出大山。靖安新区承接6县(区)易地搬迁群众,安置4万多人,如建座新城。
 
  广大群众“挪穷窝”“换穷业”。贵州赫章县汉阳街道金银田社区安置搬迁群众13592人。安置点的多家快递公司组成“快递联盟”,服务群众网购,有效吸纳群众就业。
 
  牛栏江边,贵州深度贫困村海坪村仿佛“挂”在山坡上。以前,几辈人都在保土保水,村民出行靠爬山路,茅草房随处可见。村支书陈加山说,现在村里实现“巨变”,自己是参与者和见证者。 
 
  贵州毕节630多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中国最贫困角落”之一的大凉山整体摆脱贫困;昭通185.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之下,贫困被击破和瓦解。
 
旗 帜


 
  “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做什么事都顺利。”这是云南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里的一句标语,成为共产党人带领群众逐梦的生动注脚。
 
  在甘杉村,68岁的谭德才家喻户晓。他先后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等职务,数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发展。一次因公出差,发生车祸致左腿残疾。
 
  2013年,谭德才离任后,瘸着一条腿,赴甘肃考察党参种植,掌握党参种植技术。第二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动员86户群众入股经营。老谭说,只有把产业搞上去,才能带动大家都富起来。
 
  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四渡赤水、激战娄山关……红色基因在乌蒙山传承,一代代共产党人奋斗在乌蒙大地上。中央投巨资,各方全力帮扶,补齐交通等短板,夯实产业基础;党员干部用自己的奉献和真情,为群众驱走贫魔。
 
  蒋玺是云南省委下派昭通市镇雄县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一员,2019年2月,他扎进以勒镇大山村,开始了“把贫困户当家人,把扶贫事当家事,用自己脱皮换来群众脱贫”的日子。昭通市选派4592名驻村工作队员、624名驻村督导员充实到第一线,全市6.37万名干部职工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2016年以来,全市有25名干部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
 
  2017年,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夏纪毅任四川昭觉县龙沟乡脱贫攻坚专职副书记。三年来,他带领老百姓种黄芩,研发出以黄芩叶为原料的“黄金茶”。如今,当地建成250多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
 
  “现在,还常梦见彝族兄弟们。”2020年12月,夏纪毅帮扶期满,离开龙沟乡,但他已申请再回大凉山工作。“凉山已刻到我的骨头上,这辈子都跟这群人、这片土地脱不开关系。”夏纪毅说。
 
  四川叙永县后山镇三斗米村是苗族老乡说的“一望地”,望得见走不到,隔山如隔世。驻村第一书记“80后”胡凌鸣已驻村7年。他开着私家车四处奔波,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没启动资金,从父亲企业借款一千万元,不要利息。
 
  以经营为主,三斗米搭起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从市场找出路,很快村里农副产品供不应求。村民杨安慧一家,前年喂鸡,去年喂了上百头猪,今年建起上千头规模的猪场。
 
  旗帜在乌蒙山飘扬,实现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双提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提供了组织保障。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说,关键是坚决依靠党的组织化领导,干部群众一条心,再硬的骨头也能嚼碎。
 
奋 斗


 
  “离开了老家的高山,来到了美丽的靖安……”在靖安新区,歌声悠扬。春节前,在繁忙的“快递一条街”,圆通快递点老板董宝忙着分发快递。去年,他从彝良县柳溪乡水果村搬入靖安新区新居,办起快递店。
 
  从每天几十件到数百件,店里的收、寄件的数量大幅上升。“人气越来越旺,很多人寄回年货,我们这里也寄出特产,寄到浙江等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他说,搬来后,开个店生活费就有了。26岁的董宝曾在河南等地务工,搬迁让他有了新的奋斗方向。
 
  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脱贫攻坚中,乌蒙山片区各地因地制宜、精准务实,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倒逼各领域创新突破。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在后头。乌蒙人民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到基层治理,着力巩固脱贫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踏上新征程。甘杉村村民说,路和电通了,房子盖了,难题解决了,仍要继续努力过更好的日子。
 
  “要继续扶持。”谭德才认为,搞好产业,才能带领贫困群众的生活更上台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明显,应不断把外资引来,建中药材和农产品加工厂,保证群众持续增收。“基层党组织就是乡村振兴的堡垒,干部心里要想着群众。”
 
  面对搬迁群众,昭通没有“一搬了之”。在迁出地,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推进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群众收入;在迁入地,以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区建设和公益公服岗位开发等为重点,规划建企业,提供岗位约4.98万个,满足就业需求。
 
  新春的乌蒙山,百花次第盛开。化屋村位于毕节市黔西县大山深处,过去叫“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这里山势雄奇,水域宽广,被誉为“乌江源百里画廊”。黔西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统计,2月11日至23日,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接待游客19.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584.72万元。“我们苗族很多习俗深受游客喜爱,比如打糍粑、唱山歌等。”村民杨艳说。
 
  此前,杨艳住在化屋村“麻窝寨”村民组,路、水、电不通,犹如“与世隔绝”。现在,化屋村依托于特色种植养殖、自然山水走出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的致富路。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说,要抓住绿色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等重点,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新华社昆明2月27日电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为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准备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审议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为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准备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栗战书委员长主持。

  常委会组成人员168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这次常委会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准备。会议议程包括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审议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的议案等。

  为推动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高印花税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减少自由裁量权,使税收征管更加科学规范,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印花税法草案的议案。草案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将印花税暂行条例和证券交易印花税有关规定上升为法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作了必要调整,适当简并税目、降低部分税率。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作了说明。

  去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该项执法检查报告。本次常委会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作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该项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采取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取得积极成效。要继续做好养殖户转产转型帮扶工作,综合施策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推动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体系,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基础建设。

  深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司法需求的重要方式。会议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的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报告介绍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效。针对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要强化统筹指导,推动试点深入开展;做好监督管理,完善试点配套举措;深入系统总结,适时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宣传解读,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会议听取了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玉良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秘书长杨振武出席会议。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杨晓渡,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部分成员,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列席会议。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 栗战书参加审议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27日下午分组审议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栗战书委员长参加审议。
  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完善宪法相关法律制度,作出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健全和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加强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推动宪法全面有效实施。坚持立法工作正确方向,加快重点立法步伐,强化公共卫生领域法治保障,国家安全、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立法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立法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使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持续推进生态环保领域执法检查,助力完成“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不断丰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展现人大代表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优势和特点。服从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推动落实国家元首共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稿表示赞成,同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与会人员对修改完善报告稿、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一致表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人大工作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听取有关议案和报告审议情况的汇报
栗战书主持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听取有关议案和报告审议情况的汇报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十五次委员长会议2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栗战书委员长主持。

  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作的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草案、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列席人员名单草案审议情况的汇报,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和任免案审议情况的汇报等。

  委员长会议决定,将有关议案、草案等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出席会议。

 
野生动物伤人损物也要管! 我国推进野生动物危害防控综合试点
野生动物伤人损物也要管!
我国推进野生动物危害防控综合试点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高敬、胡璐)野生动物伤了人怎么办?如何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部门统计评估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情况,研究部署防控综合试点。

  去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该项执法检查报告。本次常委会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作了国务院关于研究处理该项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林草局对近5年来野猪等野生动物伤人、损害农作物或其他财产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评估。对商洛野猪泛滥、青海棕熊伤人、云南亚洲象致人伤残及财产损失等重点案例,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科学开展种群猎捕调控、事先主动预防、事后充分补偿、研究生态移民及转产激励机制等工作思路。

  国家林草局在河北、山西、福建、江西、广东、陕西等地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在云南启动致害严重的野象个体活捕转移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的有效模式。

  报告指出,目前部分区域野猪等野生动物致害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重视不够,没有依法采取预防措施和制定补偿标准、办法,甚至将保护野生动物与猎捕调控种群对立起来,没有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

  报告提出,我国将综合施策防控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指导河北、山西、福建、江西、广东、陕西推进野猪危害防控综合试点,指导云南抓好致害严重野象个体转移项目。调查评估野生动物生境容量,科学规范推动猎捕调控活动,探讨设置隔离设施、引进天敌、监测预警等主动预防措施。指导督促地方尽快依法出台补偿标准办法,创立有效防控、合理补偿模式并逐步推广,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保护野生动物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

 
我国单针接种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王逸涛、王迪)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的我国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25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注册申请。这是我国首家获批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病毒疫苗,适用于预防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
  国家药监局根据相关规定,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的上市注册申请,要求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附条件的要求,及时提交后续研究结果。
  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采用单针免疫程序,可在2至8摄氏度间稳定保存,易于运输和存储,接种对象为18岁以上人群。2020年3月16日,该疫苗在武汉启动Ⅰ期临床试验,4月12日在武汉进入Ⅱ期临床试验,9月22日在巴基斯坦启动Ⅲ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在5个国家的70多家临床研究中心开展了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共完成近5万名受试者的接种。
  该疫苗此前已获巴基斯坦和墨西哥的紧急使用授权。据多方数据分析显示,在巴基斯坦Ⅲ期临床试验中,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新冠重症病例保护效力达到100%,总体保护效力为74.8%。
一颗土豆里的脱贫力量
一颗土豆里的脱贫力量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冯歆然、刘磊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站在当下中国北方的大地,回望来路,人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土豆在脱贫攻坚的神奇力量。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这三者实为一物,却曾经被戏谑地称为甘肃定西“三宝”。这源自贫困的辛酸苦涩,不言自明。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北县考察时,对马铃薯原种和成品的价格十分关心,并鼓励大家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人大代表询问当地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情况。
 
  一脸“土”样儿的小土豆,能成为贫困群众可信赖的脱贫支柱?能成为改变穷山乡,引领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大产业?记者带着心中的问号,去实践中搜寻答案。
 
(一)


 
  穿上白大褂,通过净化风淋室,32岁的范龙秋走进实验室开始工作。她左手拿着镊子,右手拿着解剖针,小心翼翼地在显微镜下对一个米粒大小的物块进行剥离。
 
  这里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组培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员范龙秋正在进行的茎尖脱毒工作,是马铃薯种薯培育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很难想象,沾满泥土、不起眼的土豆竟是在这样一个精细化作业的实验室中诞生的。
 
  乌兰察布市是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种植面积达350万亩,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在当地,全市农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占到种植业总收入的53%,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发展好马铃薯产业,是乌兰察布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近几年,为了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乌兰察布市着力创新,让小土豆屡出“爆款”。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乌兰察布市为马铃薯科研陆续引进博士生、硕士生20余名。2018年,主攻作物栽培的范龙秋便是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盟”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培育扩繁了40多个马铃薯品种。
 
  科研是创新第一动力。“土豆硕士”“土豆博士”依托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市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把科研体系充实起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市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企业,打造从育种、种植到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
 
  土豆新品种由此层出不穷,成功上演“百变大咖秀”。
 
  有的企业深耕品种研发,现在甚至有颜色近似紫薯的土豆,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有的企业着力产品细分,根据淀粉含量分类包装,炖煮还是涮烤,任君选择;清洗消毒、切丝切片、真空打包,多种服务齐上线,方便上班族快速烹饪。
 
  有的企业延长产业链条,生产低温油浴的薯片,口感天然且安全健康,已成为多个知名品牌的代工产品。还有年轻人爱吃的快餐薯条,每5根里就有1根产自乌兰察布市。
 
  有的企业搭建“薯联网”大数据平台,让土豆也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全面助推产业数字化升级……
 
(二)


 
  甘肃定西,苦甲天下。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坡,马铃薯是为数不多的可靠作物。“定西三宝”的说法,道出了当地曾经物产匮乏、产业发展落后的窘境。
 
  如今,定西马铃薯早已成为畅销全国的知名农产品,定西也成了国内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之一。其间的巨变,得益于脱贫攻坚,特别是东西部协作以来,定西因地制宜,找对了马铃薯“原原种”的路子。
 
  普通种薯论斤销,“原原种”按粒卖。不同薯种之间的价格差异,习近平总书记也曾仔仔细细地算过。
 
  2017年春节前夕,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在村民徐海成家里,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一笔一笔计算着收支账:“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
 
  这显著的差价,指向增收的门路。“你们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地烙印在德胜村人的心中。
 
  2020年,已经脱贫的徐海成承包了8个微型薯大棚,种植了20亩马铃薯原种,收入近20万元。“今年还得继续扩大面积,多承包几个大棚!”他说。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徐海成一家的命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也改写了德胜村的历史。2020年6月底,德胜村最后1户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标准。“坝上穷村”,成为昨天。
 
  德胜村的故事,并不是唯一的“奇迹”。
 
  丰裕村,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大六号镇,走进村里,砖瓦房整齐划一,柏油路平坦宽阔,家家户户装着太阳能院灯。
 
  大家说,5年前丰裕村还是“无丰不裕”的模样。“叫人靠喊,吃水靠担,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变成如今的光景,全靠脱贫攻坚中大力发展起来的土豆产业。
 
  “小时候没啥吃的,天天吃土豆,吃多了,提起土豆就反感!”90后村支书刘龑笑着回忆道。但作为丰裕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两年土豆已成为全村的“摇钱树”。
 
  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丰裕村开始自行培育马铃薯原种,并创建了村办企业雨润冷良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六裕红”。
 
  同时,以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取代传统的“大水大肥”、成功于2019年拿到绿色产品标志的丰裕村土豆,不仅在销售价格上实现了翻倍,更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培育内生动力,依靠土豆发展出多驱联动的村内经济,不仅使得丰裕村在2018年底成功脱贫,更在2020年实现了人均年增收近万元。
 
  一颗小土豆带动的减贫“奇迹”,发生在德胜村,发生在丰裕村,发生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很多地方。
 
(三)


 
  雪梨纸、泡沫网、礼品盒......当女儿郭晨慧将这样精美包装的土豆放在自己面前时,种了近二十年土豆的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农民郭润看傻了眼。
 
  “过去都是在地里拿麻袋一套就卖的土豆,整成现在这样,卖得出去吗?”更令他大跌眼镜的是,在北京读书、工作了十多年的女儿,竟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回乡开网店、卖土豆。
 
  尽管内心疑惑,但郭润仍支持女儿的选择。让众人没想到的是,个头大、口感绵、绿色无污染的“后旗红”土豆,被郭晨慧从田间地头“搬上”网络后,迅速走红,其中精品款土豆甚至能卖上10元一斤的价格。如今,她的电商公司每年的土豆销量都在500吨以上,带动了当地至少700户贫困户增收。
 
  作为一名80后“创客”,郭晨慧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爱折腾的劲儿。依靠销售方式的转变,刚把土豆卖出了名堂,郭晨慧又琢磨着,除了“卖”土豆,还能把土豆玩出点什么新花样呢?
 
  望着土豆种植地边上的火山,郭晨慧有了灵感:火山,让土豆更美味的地质秘诀,也可以是让更多人走近乌兰察布市的地理密码。
 
  于是,便有了壹蒙壹牧火山民宿。在这家以土豆和火山为主题的民宿里,客人不仅能远眺火山,还可以吃到以当地土豆为主题的特色菜肴,更可以体验种植、采摘等农产过程,感受自然原生态的野趣。
 
  民宿所在的两间土房,是郭晨慧小时候住过的家。她从乡村走出,如今又带着都市的经历和学识回到家乡,用年轻的活力回报古老的大地。
 
  从一颗小小的土豆出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郭晨慧逐渐建立起了集土豆种植、加工、互联网销售、民宿旅游为一体的多元产业形态。她的新思路,也给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如今,察右后旗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已经增长到69家。
 
  一颗小土豆,在众人的奋斗之下,带领人们跨越贫困,走向新生。
 
  从曾经贫困的土地到即将振兴的乡村,小土豆的无限可能性,正在发生。(参与采写:杜一方)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右玉:“初心”“恒心”铸就绿色传奇
右玉:“初心”“恒心”铸就绿色传奇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新华社太原2月26日电(记者王菲菲)走进山西右玉县,一列列整齐排列的树木,宛如一幅幅壮观画卷。然而,70多年前,这里却是“十山九秃头”,有外国专家断言“不适宜人类居住”。

  70多年来,一任一任的右玉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铸就了“右玉精神”丰碑。

【实践故事】


  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右玉县,向来是大风口,70多年前,林木绿化率不到0.3%。1949年,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后,经过调研讨论达成共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种树。他带着全县干部,前往苍头河边,挥锹挖坑种下第一棵杨树苗……

  70多年来,右玉的县委书记换了21任,但每一位县委书记最在意、着力最多的事都是种树。

  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下,右玉县干部群众硬是靠一把铁锹两只手,使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6%,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

  70多年前,老书记张荣怀种下的那棵杨树已是根深叶茂。苍头河两岸如今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从过去18种增加到128种。

  右卫镇马营河村是直接受益者。这几年,村里相继建起了民宿,树下长出了羊肚菌,地里种上了菊花,村民发展起了大棚。“生态好了,人的脑子也活了。”马营河村党支部书记朱义说,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多元,同比高出近4成。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投资4亿多元的国家级青少年足球夏训基地已初见雏形,这里将建成22片标准足球场地。“右玉的环境是一流的,是天然氧吧。”基地负责人王东伟表示,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优势让他最终选择了右玉。

  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8万亩中药材、4.2万亩彩色种植、28万亩沙棘、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良好的生态正在给右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2020年右玉全县域实现了基本绿化,右玉‘绿起来’了,更要‘富起来’,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右玉县第21任县委书记张震海说,“我们将做好‘四篇绿色文章’:一是转化‘绿’,发展新产业;二是拓展‘绿’,催生新业态;三是提升‘绿’,培育新优势;四是共享‘绿’,增进新福祉。”

【案例点评】


  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缺林少绿,一年到头,黄风肆虐,粮食产量极低,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存。群众盼什么?就一个字——“活”。“群众盼的就是干部干的”,有了这样一颗初心,才有右玉一任接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干下去的恒心。

  这里土地贫瘠,种树何其艰难。但只要干部带头,群众再苦也会跟上。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党员干部总是身先士卒。“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在右玉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右玉县也曾面临GDP压力,这里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34亿吨,一些人也想过“有水快流”,但这种想法和行为很快被制止。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右玉干部群众形成共识,不能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有久久为功,方能利在长远。

  “右玉精神”体现的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右玉创造生态奇迹的“密码”,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生动写照。

 
云南楚雄:“乡村T台秀”触网圈粉
云南楚雄:“乡村T台秀”触网圈粉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各地
 
 
2月26日,彝族姑娘在打跳。  新华社发(邓斌摄)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换上新衣,三三两两来到村庄的中心广场,参加盛大的“赛装”活动。这一习俗已传承1300多年,被誉为古老的“乡村T台秀”。
 
  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赛装”节借力网络直播搬上荧屏,圈粉无数。
 
  “大明星”当属村子里101岁高龄的李永福嫫老人。跟往年一样,她一大早就穿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彝族服装,在家人陪伴下,来到这个她最为熟悉的舞台,开始一年一度的“赛装”。
 
  “大家好!”对着镜头,李永福嫫跟网友打了声招呼。随后,她高兴地摆出了自己今天的参赛服装。作为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她家已是五代同堂。这一天,整个家族都是“赛装”现场的主角。
 
  “三四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父母参加‘赛装’节了。我们要把自己最好看的衣服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今天这套蓝色衣服是我自己绣的。”李永福嫫说。
 
  按当地少数民族的说法,彝族姑娘“会拿针就会绣花”,随后精美的刺绣将会相伴一生。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作为彝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真挚表达,常常会出现在她们的“作品”当中。
 
  “谁穿的衣服最好看,谁就能成为‘赛装’现场的佼佼者,获得更多彝族男性青年的认可。”李永福嫫的孙女李彦洁告诉记者,针线活是每一个彝族姑娘必会的技能,结婚当天的嫁衣都是新娘精心缝制的。
 
  正月十五当天,随着号角声响起,“赛装”节正式开始。老爷爷、老奶奶、妇女和小孩单独组队,轮番上阵,不断变换的服饰服装色彩和纹样,让广大网友应接不暇。很多人直呼:“太棒了!这丝毫不输于城市里的时装秀。”
 
  不仅如此,彝族姑娘们还竞相展示她们缝制的挎包、摆件等,这是近年来当地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一种有益尝试。“我们希望推出更多的日用品,让彝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李彦洁说。
 
  蓝天白云为背景,绿油油的草地成了大舞台。“赛装”比美的同时,彝族的男女老少或纵情歌舞,或跳脚狂欢,尽情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无限向往。(记者严勇)新华社昆明2月27日电
 
当“唐宫小姐姐”邂逅“Z世代” 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破圈”相拥
当“唐宫小姐姐”邂逅“Z世代”
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破圈”相拥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郑州歌舞剧院的演员在河南博物院录制元宵奇妙夜节目(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翟濯
  继河南省春晚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后,“唐宫小姐姐”再次出镜元宵奇妙夜。古今交汇、穿越次元,节目中,“唐宫小姐姐”打卡河南名胜,一场神奇的文化之旅使不少网友表示“没看过瘾”。
 
  “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古老河南如今涌现丰富的文化创意,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掀起传统文化热潮。自觉热爱、由衷自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破圈”,主动拥抱优秀传统文化。
 
  “其实,我们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不远”
 
  这个春节,“00后”郑州女孩史怡菲特地再次参观了河南博物院,“试图寻找《唐宫夜宴》背后的‘秘密’。”
 
  史怡菲是重庆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春节放假,在家刷抖音的她一刷到《唐宫夜宴》便被“圈粉”。这支5分钟的舞蹈,将大唐风华融于少女的嬉笑怒骂,背景配以“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诸多“宝物”,让史怡菲立刻想到小时候曾去过的河南博物院。
 
  来“探秘”的不只有史怡菲。20岁的朱家鑫看到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取自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乐舞俑造型,也来一睹为快,“预约了几次才得以成行”。河南博物院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6成以上到访游客为35岁以下人群。
 
  随“博物馆热”一同兴起的,还有“文创热”“汉服热”。2月19日以来,“唐宫夜宴手绘大赛”互动话题在微博上引发近6000万阅读量、1.5万余条讨论,古风碰撞二次元多了份俏皮可爱。在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一些市民穿起汉服,打卡城市地标。
 
  “90后”姑娘刘维两年前从英国留学归来,目前在河南博物院从事文创工作。会展专业出身的刘维坦言,从未想过自己会转行和历史文物打上“交道”。
 
  “工作后才发现有这么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其实,每一代年轻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演绎着传统文化。”刘维说,现在每天都有粉丝催出唐宫相关文创产品,“年轻人和传统文化的距离并不远”。
 
  “铁打的文化内核,百变的个性追求”
 
  因河南省春晚火起来的导演陈雷,最近收到众多粉丝留言。其中,一个13岁孩子的话让陈雷印象最深,“他说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因为表演中呈现的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让他感到非常神奇,觉得没有看够。”
 
  在陈雷看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始终都在。新生代对中国历史文化展现出的浓厚兴趣,让他尤其惊喜和欣慰。
 
  “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在形式和内容上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爱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95后”女生李靓雯说。
 
  李靓雯是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一名成员,今年河南省春晚,该乐团参与的节目《新春国乐畅想曲》将古乐、民乐、电音完美相融,既有《少林寺》等经典曲目,也有《达拉崩吧》等潮流舞曲,一经亮相,同样受到网友好评。
 
  “古乐看似小众,但通过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也可令人耳目一新,并加深年轻人对音乐文物的兴趣和理解。”如今,李靓雯不仅会吹奏传统乐器,还学会了演奏编钟、编磬等古乐器。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不少年轻人现今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中华民族铁打的文化内核,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高雅趣味和深厚内涵,恰恰能满足年轻人百变的个性追求。”河南大学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说。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传统文化在年轻群体中持续走红,也得益于文化创作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热潮中,“真正放下了包袱尽情和年轻人进行交流和对话”。
 
  “自信的一代需要更多‘自信’的文化产品”
 
  几年前,一些低水平制作的历史穿越神剧充斥荧屏,引发观众反感。有年轻网民表示:“不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我们厌恶的是生搬硬套的煽情和说教式演出。”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得益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大环境对年轻人的引领,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正逐渐增强。
 
  “近年来,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正在逐步确立,但与之相对应的文化产品还不够自信。”马萧林说,现今自信的一代需要更多“自信”的文化产品。
 
  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成为文化产品“自信”起来的新路径。故宫彩妆一经发布便被一抢而空、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等现象,彰显多地正在通过文化创意,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要契合时代潮流,通过故事化、人格化而非说教式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陈雷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认为,创造性转化的前提,应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准确认识与当下精神旨归的有机贯通。“古今中外,人心相通。基于共情心理编创,才能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需要文艺创作者在创作时首先要关注人文、人性、人情。”
 
  “创新表达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资源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范周建议,要结合产业融合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科技发展成果,做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资源产品化、品牌化、产业化。
 
  新华社郑州2月27日电
 
“上岗”近俩月频遭吐槽,纸吸管到底哪儿不对
“上岗”近俩月频遭吐槽,纸吸管到底哪儿不对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魏一骏、董雪、王辰阳)“纸吸管退出奶茶界”“太软了,差点戒掉奶茶了”……升级版“限塑令”规定,在餐饮行业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禁管令”从1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近2个月,主要替代产品包括聚乳酸(PLA)、纸等材质制成的可降解吸管。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多数餐饮店铺首选纸吸管作为替代品,只有个别店铺同时提供聚乳酸(PLA)吸管备选。新“上岗”的纸吸管遭遇各种吐槽,不少消费者对纸吸管的体验感受评价不高,并且对以纸吸管代替塑料吸管解决“白色污染”表示怀疑。
 
  专家表示,无论纸吸管还是PLA材质吸管,都不是绿色环保的“终极形态”。
 
  纸吸管口感、气味、耐温、耐水性均不理想
 
  “刚喝了一口奶茶就扔掉了纸吸管,粘嘴不说还一股奇怪的纸味儿。”北京的李佳说,“现在喝奶茶我都直接打开杯盖喝了。”
 
  自从纸吸管作为塑料吸管的第一替代品大范围推开后,对纸吸管的吐槽就没停止过。“粘嘴”“不能咬”“有纸味儿”是最普遍的,还被嘲讽为“珍珠、芋圆克星”。
 
  北京的大学生小杨向记者吐槽:“喝一杯热奶茶用了3根纸吸管,一泡就烂,简直了!”因为泡水容易变软甚至折断,很多人被逼把一大杯奶茶飞速喝完,“完全失去了喝奶茶的乐趣。”大学生小张说。
 
  家住上海的王女士说,一家餐饮店为喝椰汁的顾客提供了纸吸管,但往往椰汁还没喝完,吸管与椰子接口的位置已经折断了。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上的纸吸管,在口感、气味、耐温、耐水性能等方面均让消费者不满。另一种在少数餐饮店可见的替代品——聚乳酸(PLA)吸管,接受度明显高于纸吸管。
 
  “PLA吸管用起来跟以前的塑料吸管感受差别不大,如果不说几乎看不出有啥区别。”北京市民王女士说。但也有消费者表示,有的PLA吸管在热饮里泡久了也会变软。
 
  “纯聚乳酸热变形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用来喝冷的和温热的饮品没有问题,但是喝烫的饮品不行,还需要开发耐高温的聚乳酸复合材料提高吸管性能。”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姚日生说。
 
  吸管生产企业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二桥说,可降解吸管产品在欧美国家得以推广,和国外喝冷饮较多的饮食习惯不无关系。
 
  纸吸管目前性价比最高但并不一定是最环保的选择
 
  受访餐饮经营户表示,纸吸管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虽然PLA吸管在使用体验上更接近塑料吸管,但价格更高。目前,1根纸吸管成本约0.03元,而1根PLA吸管的成本则要0.05元左右。而且,据专家介绍,纸吸管的保质期约为两三年,但PLA吸管保存一年左右就会开始降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LA吸管的推广。
 
  “可降解吸管产品目前占公司总销售额一半以上。”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坦言,“近期国内来咨询的客户多了,但除了奶茶店,其他餐饮企业还较少,可降解产品销量还没有出现预期的井喷。”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纸吸管也是可降解产品,用它来代替塑料吸管确实能减少塑料污染,但以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纸吸管并不是最环保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纸吸管在使用过程中均沾染了饮料,也就失去了二次利用的价值,并不能和其他纸制品一样作为可回收垃圾来处理,一般是作为其他垃圾来处理。
 
  目前,各城市对于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或者焚烧,而这两种方式让纸吸管可降解的优势荡然无存。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纸吸管生产环节的环境成本也并不低——既消耗大量木材,同时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水污染。虽然最终可以被降解,但对资源还是有大量消耗。
 
  多位专家表示,无论从生产环境成本还是回收处理成本看,纸吸管都不是塑料吸管的最佳替代品。
 
优化替代品的生产回收迫在眉睫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禁令之下,替代产品的生产、回收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由于可降解塑料吸管的成本高、体验不佳等问题,“禁管令”的落地推进工作也部分地陷入瓶颈。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较大的餐饮企业严格遵循规定,替换掉了塑料吸管,但是更多量大面广的小餐饮店依旧“我行我塑”,尤其是部分主营外卖业务的小餐饮店。
 
  “听说对塑料吸管管理更严格了,但具体什么规定不太清楚。”杭州天目山路一家快餐店负责人说,“也没有人通知,和其他店一样先用塑料的呗,等检查严格了再说。”
 
  据记者了解,各地对餐饮店塑料吸管禁用的监管主要职能在市场监管部门,但一名市场监管部门受访者坦言,小餐饮店量大面广,有效监管存在不小难度。
 
  “部分餐饮企业事实上仍处于观望状态。”李二桥说,“甚至还有客户从可降解产品订单又改回了塑料吸管订单。”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限塑令”“禁管令”的目的都是减少塑料污染,目前首先要让更多的餐饮企业切实落实禁用塑料吸管的规定。
 
  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建议,在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纸吸管、PLA吸管的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吸管行业从业二十多年的楼仲平表示,无论纸吸管还是PLA材质吸管,都不是绿色环保的“终极形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舍弃了吸管。“在外买饮料我已经不要吸管了,都是用直饮杯盖或直接喝,为环保做了重大贡献。”北京的李女士笑言。
 
  “禁塑限塑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政策宣传引导、执法监管等多个方面持续努力,从而逐步让全社会形成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绿色生活方式。”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说。
 
@年轻人,合格的“养基人”要闪“坑”
@年轻人,合格的“养基人”要闪“坑”

( 2021-02-2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聚焦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刘慧)2021年开始,年轻人买基金的现象火了。浏览年轻人聚集的理财平台、网络社区不难发现,很多“90后”“95后”当起了“养基人”。
 
  涨也热搜、跌也热搜……在年轻人极高关注度的推动下,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网络平台热搜,甚至有基金经理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会”。
 
  然而,受市场结构分化、行情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冲进基金市场的年轻人发现“养基”体验和想象并不一样,甚至一些陷阱在对自己的“小金库”虎视眈眈。
 
  那,一名合格的“养基人”要避免哪些坑呢?
 
  “理财课程”套路你没商量
 
  年轻“养基人”初来乍到,发现很多关于基金的基础知识自己都不懂,急需科普。殊不知,一些所谓的“理财课程”正是打起了针对年轻人求知欲的歪主意。
 
  北京“90后”小肖告诉记者,自己近期开始进行基金投资。不久发现,手机上的视频APP开始接二连三推送xx商学院、xx训练营的“理财课程”广告,声称专门为理财小白打造,并且“12节课12块钱”,甚至“收费0元”。抱着十几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心态,小肖加入了某“理财课程”的聊天群。所谓培训老师把基础课程的素材发到群里后,就开始不遗余力推销进阶课程,并且宣称很多学员在买了进阶课程之后,实现了好几倍收益。而这些课程的标价都超过千元,有的甚至高达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专业的基金经理来说,短时间实现几倍收益的投资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这种课程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套路,通过低价策略来引诱投资者“入坑”,然后再通过虚假宣传收割年轻人的“钱袋子”。
 
  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频繁使用的很多网络平台上,甚至有美妆、美食、母婴类博主都开始涉足基金话题,推出一些看似科普投资知识、实则推广“理财课程”的视频和文章。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涉及“理财课程”的投诉超过300条,几乎都涉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退款困难等问题。
 
跟风“投资大V”风险难估量
 
  相比上一代基民,年轻人的“养基”之旅带着很多鲜明特征:更多从社交平台获取基金知识、投资行为与社交需求互动、像追星一样追捧基金经理,甚至有人在互联网平台的基金讨论区亮出相亲信息。
 
  “产品选择一般都是看自己关注的几个‘大V’推荐,或者是朋友买了不错,我也跟着一起买”“身边小伙伴都在买基金,不买都没法加入聊天”……很多年轻人被去年以来的“基金热”裹挟着冲向市场。
 
  但值得警惕的是,这样“抄作业”背后其实酝酿着不少风险。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社交平台上的“投资大V”本身投资经验其实很少,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市场周期,推荐产品的套路也往往是市场上什么最热门就“无脑推”,很少提示市场风险。
 
  在很多市场人士看来,盲目跟风可以说是投资的大忌,这种“哪里人多去哪”的羊群效应很容易让年轻人被“割韭菜”。
 
  专家提示,目前各种网络平台上科普理财知识的视频层出不穷,各大基金公司也铆足了劲儿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理财直播,年轻人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学习,但要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加入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借钱“养基”的雷区不可蹚
 
  年轻人“养基”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部分年轻人从网络借贷平台借钱用于“养基”。这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借贷资金“借基入市”,还助长了年轻人借钱投资的不良之风。
 
  一些社交平台、视频网站、原创内容平台上,还有网友“手把手”教人怎么在没钱的情况下投资基金。用“借钱买基金”“套现买基金”等关键词搜索,也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操作的“攻略”。
 
  实际上,借贷资金入市长久以来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也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每当乱象苗头出现,监管部门都会三令五申严厉打击。
 
  银保监会、央行于去年11月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强化要求:网络小额贷款不得用于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年轻人来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理财本是一件好事,但切不可盲目“加杠杆”,无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