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5版:新闻纵深

06版:经济·民生

07版:世界报道

08版:家 园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文章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文章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第一,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第二,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第四,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文章指出,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文章强调,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

 
习近平分别同智利总统和坦桑尼亚总统通电话
习近平分别同智利总统和坦桑尼亚总统通电话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5日晚同智利总统皮涅拉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智利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大陆国家,中智关系是中国同拉美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双方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体现了两国人民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双方要总结建交50年来中智关系发展历程,继续发扬敢为人先传统,推动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创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习近平强调,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将为包括智利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充分释放自由贸易协定升级潜力。中方愿扩大对智利农业、矿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资,打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新的合作增长点。深化文化、教育、卫生、地方、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合作,为智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就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希望智方为中拉整体合作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皮涅拉表示,智中两国建交50年来,双方友好历久弥坚,政治互信更加巩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智方赞赏中方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战略成果,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为世界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相信中方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将为包括智方在内的世界提供更大机遇。智方愿同中方加强对话合作,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维护公平自由的贸易体系,就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议题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拥有悠久古老文明和长远战略眼光,相信中国将为完善全球治理、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当日,两国元首还就中智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一致同意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新起点,共同推动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5日晚同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通电话。
 
  习近平再次祝贺马古富力连任总统。习近平指出,中坦传统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的。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坦关系。不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幻,中方始终是坦桑尼亚可以信赖的朋友和同志。中方坚定支持坦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自主发展道路,愿同坦方密切高层交往,巩固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继续坚定相互支持。中方支持更多中国企业赴坦桑尼亚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同坦方密切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同推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果,加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中坦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走深走实,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马古富力表示,坦方感谢中方在坦桑尼亚总统大选前后给予的坚定政治支持,高度赞赏中国在习近平主席杰出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多年来,坦中关系发展良好,中方为坦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帮助,使坦方获益良多。坦方把中方作为重要和可信赖的朋友,愿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经贸、投资、农业、旅游等各领域合作。坦方坚定支持中方在新疆、香港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致力于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坦方愿为推进非中合作论坛合作、非中团结发挥积极作用。
 
逆风破浪开新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二〇二〇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述
逆风破浪开新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2020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述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6月1日,在位于武汉市的江汉大学校园内,几名求职者在参加疫情后武汉举行的首场高校毕业生线下招聘会。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安蓓、韩洁、于佳欣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奋勇拼搏,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中国答卷。
 
  这是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战疫情、保民生、抓发展,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一百万亿元,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这是一张世界瞩目的答卷——凝共识、勇担当、促开放,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走在世界前列,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健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转正——“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年终岁尾,湖北武汉光谷,联想武汉基地。
 
  偌大厂房里,几乎看不到生产工人,忙碌的机器人“各司其职”,平均每秒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诞生,最高日产超14万台。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3月工厂开门,4月全面复产,6月投入物联网自动化组装线,9月推出首款命名为“刀锋”的5G折叠屏手机……因疫情曾在年初暂停,如今,这个联想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跑出中国智能制造的“加速度”。
 
  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湖北省,在一季度经济增速下跌近四成基础上,前三季度GDP已恢复至去年同期九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次世纪疫情带来的冲击史无先例,全球各国概莫能外。在空前的历史大考中,作为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的是多重任务、多难抉择——
 
  既要以举国之力对抗肆虐疫情,又要防止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付之东流;既要防止经济停摆、社会失序等难以预测的风险,又要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到底有多难?
 
  仅春节节后复工多延迟一天,全国减少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约达1500亿元。疫情阻断的时间越长,经济社会重启和复苏的难度就越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勇拼搏——
 
  一手抓防控: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武汉“封城”,八方驰援,全国上下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一手抓发展: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胶着对垒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社区调研指导全民战“疫”;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总书记专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武汉返回不久,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浙江考察调研,释放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复工复产的鲜明信号。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
 
  “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一年来,云南、北京、湖北、浙江、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上海、江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跨越大江南北,到基层、看企业、进农村、访农户,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
 
  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0多次会议统筹部署疫情防控;3次中央财经委会议、5次中央深改委会议、7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未来蓝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航船穿风劈浪、行稳致远——
 
  这是超常规的政策部署: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一揽子对冲政策周密齐全,力度空前。
 
  这是因时因势的有效应对:在“六稳”基础上,犹如及时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台,纾困惠企举措保住市场主体,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篮子”,畅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一系列举措直达基层,立竿见影。
 
  冬去春来,山河无恙。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度按下“暂停键”的中国,重新动起来、跑起来。热干面的香味又飘了出来,空荡荡的影院迎来了久违的观众……
 
  2020年极不寻常的全国两会,在推迟两个多月后召开。“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时的讲话高屋建瓴、指引航向。
 
  一个个相继转正的经济指标,印证着中国经济提速的脚步: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
 
  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
 
  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
 
  ……    
 
  7月16日上午10时整,“转正”二字在网上刷屏,这条消息令人振奋:在一季度回落6.8%的基础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2%。
 
  10月19日,中国宣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
 
  “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1日在其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作出判断。此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机构纷纷为中国发展投下“信任票”。
 
  这个正增长,来之不易,殊为至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品格和蕴含的无穷力量。
 
  承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细读时隔9个月的两段话,令人分外感慨: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一个是抗疫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
 
  一个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作出的郑重宣示。
 
  一诺千金重。
 
  当千年梦圆近在咫尺,凶险疫情来袭却让一切充满变数。能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以有力行动兑现承诺。
 
  这承诺,是克服疫情冲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11月23日,对贵州沿河县思渠镇边疆村金元组村民陈茂富来说,是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包括沿河县在内的贵州9个贫困县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告别贫困历史。至此,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陈茂富难掩激动。面对疫情,他曾经担心生活受冲击。但坚守在基层的党员干部、迅速落实的扶贫政策、有力的防控举措,消除了他和村民们的担忧。
 
  如今,一家5口通过务工、产业分红、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陈茂富对未来日子充满期待。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冲击、洪水来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国总动员,挂牌督战不含糊,坚决打赢这场总攻战!
 
  这样的场景让不少网友记忆犹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直播平台,点赞当地特产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彰显兑现承诺的坚定信念。
 
  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优先保障扶贫项目开工,进行挂牌督战……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有力,脱贫攻坚成就彪炳史册。
 
  这承诺,是不折不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心——
 
  不久前,一则有关高值医用耗材的消息引发关注:经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为“心病”患者带来福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民生改善一直在路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无论是开会还是考察,“确保”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词语之一,也鲜明体现他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与信念。
 
  疫情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前11个月,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在一个个具体指标上:回望“十三五”,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GDP破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十足。
 
  这承诺,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2020年收官之际,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突破捷报频传:
 
  11月10日,“奋斗者”号深潜万米,逐梦深蓝;
 
  12月1日,“嫦娥五号”上天揽月,筑梦苍穹;
 
  12月4日,“九章”问世,圆梦“量子优越性”;
 
  ……
 
  这是拼搏创新的中国气魄,这是催人奋进的中国力量。
 
  创新,成为这一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深刻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加快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道出了中国开拓新局的核心与根本。
 
  云端会议、在线课堂、线上医疗、直播卖货、人工智能……1至11月,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新动能点燃中国经济复苏引擎。
 
  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被放在12项重大任务之首,“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被写入规划建议。
 
  前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12月11日,深圳出台重磅新举措——正式启用外国人就业居留事务服务中心及外国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这意味着,外国人在深圳就业“线上一次申请,线下一次跑动”即可同时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审批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至7个。深圳还获赋权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办理有效期最长10年、每次停留最长180天的多次往返“R”字签证。
 
  这是新近落地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清单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已按下“快进键”。
 
  砥砺奋进,坚定向前。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前所未有的挑战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10月14日,广东深圳。
 
  11月12日,上海浦东。
 
  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地标,出席庆祝大会,擘画改革蓝图。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意见,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是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2月14日,疫情防控最吃劲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7项事关长远的重大改革文件。
 
  改革到了新的历史关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
 
  一年来,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到部署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从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浙江“破冰”到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抓住关键布局落子,体制机制障碍不断破除,发展动力持续激发。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9月4日,北京。
 
  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类服务贸易展会——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由中国举办的首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际经贸活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阻挡不了服务贸易发展的脚步,阻断不了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通过电视和网络信号,传遍神州大地、播向五湖四海。
 
  两个月后,上海。
 
  经历近20小时的飞机和中转、3次核酸检测、14天隔离,意大利珠宝商马可·鲁索来到如期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眼下全球许多机遇之门已关上,但进博会这扇‘窗’还开着。”马可·鲁索连连感叹,“一切都值了!”
 
  逆风破浪,危中育机。
 
  疫情冲击下,国际贸易投资大幅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全球经济复苏创造机遇,也为自身发展谋求先机。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8%,持续回暖;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预计全年减少40%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时近年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连续出席多场国际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体现。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谋深虑远、周密部署。
 
  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前瞻性谋划和战略布局,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主动作为;
 
  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系统集成,统筹部署推进,着眼长远……
 
  “我们确实在经历一场大变局。”对中国治理能力深有认同的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说,成功应对挑战,将是一场治国理政的大考验,需要中国和其他国家携手开展大合作。
 
  新局——“强化机遇意识、风险意识,科学部署、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南海之滨,浪激潮涌。半年前启航建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片繁忙景象。
 
  12月1日,海南自贸港首张“零关税”商品清单,即原辅料“零关税”商品正面清单正式执行。清单上169种进口商品一律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作为中国开放前沿的海南,正扬帆奋进。
 
  驶向更深阔的海域,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迎来新的航程——
 
  深秋的北京,一场为期4天的会议吸引世界目光。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蓝图。
 
  历史交汇点,亦是转折点。
 
  此时此刻,“十三五”收官在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十四五”即将开启,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重大判断,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凸显出洞察大势、把握未来的远见卓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将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
 
  距离首都北京100多公里的施工工地,塔吊林立、夜光如昼。超10万建设者争分夺秒,昼夜奋战。
 
  这个“全球最大施工现场”正是雄安新区,从高起点规划到高质量建设,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雏形初显。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放眼中国地理版图,一个个重大国家战略,联南接北、承东启西,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翻开“十四五”规划建议,区域发展“第二梯队”呼之欲出。
 
  进入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将不断重塑发展新优势——
 
  逆全球化加剧,外部风险冲击,该如何应对?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断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开放的中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作出重要部署——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春江水暖“机”先知 从“挖掘机指数”看中国经济温度
春江水暖“机”先知
从“挖掘机指数”看中国经济温度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戴小河、邹多为、白田田、夏子麟、张骁
 

 
  15日凌晨,夜深人静下的北京清寒刺骨,国贸新地标“中国尊”南侧的工地却热火朝天,在CBD核心区六工区施工现场,基建设备轰鸣。
 
  100多公里外的雄安新区工地上,塔吊林立灯火通明,诸多履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和挖掘机,正忙碌作业。
 
  千里之外的湘江之畔,三一重工“18号厂房”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遍布全国40多万台挖掘机、吊装设备、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数据,设备每挥动一铲、移动一步都有迹可查。
 
  借助工程机械车联网系统,海量工程机械的应用数据,从万千施工现场“流淌”到三一重工,每台设备的定位、型号、开机时长等数据一目了然,一张实时反映中国经济活力的指数地图跃然屏上。
 
  这,便是三一重工创立的“挖掘机指数”,一个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参照。
 
  “从机械传回的实时数据来看,下半年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的‘上班时长’超越去年同期。”三一重工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负责人贺东东说,“挖掘机指数”不仅反映经济活力,还清晰展现中国基建的火热图景。
 
  挖掘机销量素有中国经济“温度计”之称。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挖掘机产量35098台,同比增长42.4%;前十月挖掘机产量307284台,同比增长32.7%,创历年新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挖掘机销量井喷,说明我国基建投资明显提速,复工复产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正加速复苏。
 
  如果对比两条曲线,答案更加鲜明:
 
  -11.6%,24.8%,33.2%,这是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市场挖掘机单季销量的增长曲线;
 
  -6.8%,3.2%,4.9%,这是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的季度增速变化。
 
  “如果说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那么制造业、基建、房地产则是拉动投资的三驾马车。”杨德龙说,制造业投资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性,而房地产投资总体平稳。
 
  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众望所归成为拉动经济的先头部队。
 
  江苏昆山,三一重工产业园。露天停放场上,黄色涂装的挖掘机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等待交付。自4月以来这里一直满负荷运行,夜里工厂依然灯火通明。由于订单量大,物流公司正忙着连夜发货。
 
  徐州重工厂区,深圳一家工程建设公司的董事长张洋,一口气购入36台挖掘机,正焦急等待交货。前十月,徐州重工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53%,全年销量预计比2018年翻一番,再创历史新高。
 
 
  零部件产商江苏恒立液压也忙得不可开交。公司的油缸和泵阀需求旺盛,带来营收和利润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61%。
 
  今年前十月,三一重工挖掘机国内销量超6万台,预计全年同比增长约50%。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认为,上半年经济虽遭受疫情冲击,但国家推出“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加大基建投资,挖掘机行业迎来非常好的销售行情。
 
  ——投资强度加大,新老基建同步推进。截至11月底,全国有31个省份挖掘机累计工作时间均实现正增长,有12个省市同比增幅超50%,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而应用于桥梁隧道施工的混凝土机械,在华南、华北、华东地区累计工作时间呈现正增长。
 
  ——下半年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以吊装设备的履带起重机为例,作业时间在1至5月同比负增长,到6月出现年内首次正增长,并维持至今;1至11月累计工作时间超过去年同期。
 
  ——民生工程积极上马。截至11月底,用于交通、市政等领域的旋挖钻机累计工作时间同比增长30%,位列工程机械首位。单月工作时间同比大幅增长集中于3月至7月,其中4月、6月、7月实现倍数增长。
 
  ——湖北基建投资力度加大。挖掘机、吊装起重设备累计工作时间同比增长35%、21.7%。
 
  基建是逆周期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而基建投资的主要融资工具是专项债。为此,专项债提速扩容。今年国家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春江水暖“机”先知。
 
  在挖掘机市场,面对欧美日等地工程机械销售额大面积下滑,中国挖掘机产销量却快速增长,占全球产量比重有望攀升至七成左右,成为寒意笼罩的世界经济中一股强劲动力。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逆势突围攻坚克难,中国经济凭啥“不掉链”
逆势突围攻坚克难,中国经济凭啥“不掉链”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张紫赟
 

 
  这条“链”,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
 
  1个月的时间,口罩日产量提升十余倍,供应链的快速运转,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基础;线下影响、云上弥补,外贸受阻、拓展内销,企业灵活“变身”的背后,有着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经济体系环环相扣。风险面前,成千上万链条相互支撑,守住了中国经济的稳;挑战当下,每个环节守正出新,创造了中国经济的新。
 
  临近年终,新华社记者与你一起,看这一年,中国经济如何关键时刻“不掉链”。
 
应对“链”上挑战


 
  7天,自驾1000多公里,从北至南,一家家拜访滤材商——回想起年初的艰辛,口罩生产企业蓝禾医疗董事长曹军仍历历在目。
 
  4月上旬,随着大量企业转产扩产,蓝禾原料一度告急。每天熔喷布的缺口就达到2吨。订单的急切与原料的短缺交织,最艰难时候,曹军开着车横跨几个省,登门求购。
 
  凭借业内口碑、及时走访和熔喷布产能的扩充,蓝禾最终渡过难关。“此后,我们与不少合作伙伴签订长期协议,尽可能分散风险。”
 
  难在供应链,成在供应链。
 
  2020年,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中国经济的分量格外不同。
 
  当疫情打乱了分工与生产的节奏,当国际市场低迷、全球产业链波动,应对“链”上挑战,里面有着更多故事。
 
  20万个主流电脑机型,每个主机板需要上千个元器件。当物料紧俏,匹配什么样的订单会带来效益最大化?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个经济学中的命题,联想正在实践中寻求答案。
 
  联想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关伟告诉记者,上半年开始,联想依据效益、市场、规模等多维度指标研发模型,用有限的供应实现最有效的产出。通过智能升级,一个季度电脑营业额可实现5%增长。
 
  制造平台通过更精细的管理来挖掘新的增长点;外贸企业自建海外仓,加强风险管理……“关键时刻不掉链”,中国经济积极应变。
 
  “年初,我对汽车产业预测是悲观的,最差时甚至认为产销会下降2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说,国家、各部门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让供应链快速恢复,行业逐月回暖,“整个产销会接近去年水平”。
 
  挑战加快经济链条从完整向成熟迈进。1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上,势头稳步向好。
 
把握“链”中机遇


 
  稳“链”、固“链”、拓“链”,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生机不断。
 
  加入“双11”行列,粘毛器生产商、浙江义乌泽熙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方昊“扳回一局”。主做出口的他,曾在年初因疫情损失1000万元订单。通过灵活供应链转入内销,在“双11”第一波销售中,准备的100万件货品全部卖光。
 
  立足国内市场,让很多企业在压力下得到喘息;在云上建生态,也为产业的升级带来机遇。
 
  一键解锁,电动车智能驶来;驻车感应,用后车辆自动行驶至还车点……基于数据、传感等完整生态链,九号公司推出新款智能电动车和短交通方案,实现对车的全周期调配管理。
 
  “智能时代,产品有很多联网化的属性。通过共享彼此赋能,是企业必备的本领。”在九号公司CEO高禄峰看来,拥有和加入完整的生态链,正成为创新型企业竞逐的方向。
 
  聚焦个性化消费趋势,网购平台得物构建集社交、电商、鉴定、品牌为一体的“淘”生态,成为年轻消费者的热门聚集地;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分析,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搭建“智慧电务”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助力企业“链”上降成本;与行业协会共同挖掘特色小店,美团联合多方成立“小店守护联盟”……以“链”为突破口,新视野被打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10月新增超133万个电商相关企业,今年新增的直播相关企业为2019年全年增量的5倍。
 
  “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演变为其所处产业生态的协同竞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下一步要着重通过新技术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拓展“链”上空间。
 
夯实“链”下根基


 
  越是面对不确定性,越要练好本领。织密供应链网络,中国经济在行动。
 
  “产业链根基要夯实。”中建三局北京公司董事长刘运胜深有体会。公司下辖一百多个项目,有各类供应商百余家。年初一度面临较大困难,是一系列“稳链”举措让东方厂安置房等项目顺利复工。“下一步,将采用云采购模式将各环节智慧衔接,让供应链快速转起来。”
 
  一些龙头企业也在新发展格局中下好“先手棋”。
 
  “我们希望把国内数字化供应平台赋能到联想海外制造基地。”关伟认为,让海外工厂实现柔性生产,在承接自身订单的同时逐步转型为共享制造平台,是联想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基础。
 
  工信部全面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八部门推出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加快供应链向供应网络转变,一系列举措相应展开。
 
  加强基础工艺、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基建,提速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夯实工业和数字基础,力度更甚。
 
  “我们将围绕筑牢产业基础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出台更多具体措施,促进更多创新要素聚集,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东湖“冬叶”   12月15日拍摄的湖北武汉东湖美景。初冬时节,湖北武汉东湖红叶如画,景色怡人。
             新华社发(彭琦摄)
申城“枫景”   12月15日,在上海闵行区莘庄公园拍摄的枫叶。时下,上海枫叶进入最佳观赏期。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部署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提高为企便民 服务效率和水平
 
    ■决定在全国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  助力企业担保融资
 
    ■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修订草案)》 便利 和规范企业名称登记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高为企便民服务效率和水平;决定在全国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助力企业担保融资;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修订草案)》,便利和规范企业名称登记。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为企为民排忧解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针对目前政务服务热线号码多、群众办事多头找等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对涉及企业和群众的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县责任,地方设立的政务服务热线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并在地方接听的政务服务热线,号码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尽可能使用一个号码,方便群众记忆和使用,体现一个窗口服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指导支持地方热线优化工作。会议要求,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仅要方便群众拨打,更要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
 
  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近几年在部分省市开展了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试点,便利企业担保融资。试点中,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新增担保登记业务占比超过95%、融资金额占比超过80%。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效果,会议决定,从2021年1月1日起,对动产和权利担保在全国实行统一登记。原由市场监管总局承担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登记和人民银行承担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以及存款单质押、融资租赁、保理等登记,改由人民银行统一承担,提供基于互联网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此前已作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的,不需要重新登记,有关部门要妥善做好存量信息数据移交等衔接工作。对新登记的,由当事人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自主办理,并对登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登记机构不对登记内容进行实质审查。实行统一登记,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掌握企业动产和相关权利信息,提升给企业担保融资的意愿。
 
  会议通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完善企业名称基本规范,建立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规定申请人可自行选取符合规定的名称,并应承诺对名称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放管并重,规定登记机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不符合规定的名称不予登记或纠正,对名称产生争议的可依法起诉或由登记机关调解或裁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栗战书同日本众议长会谈
栗战书同日本众议长会谈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15日在人民大会堂以视频方式同日本众议长大岛理森举行会谈。

  栗战书说,中日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今年9月日本新政府成立后,习近平主席和菅义伟首相实现通话,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作出了规划,明确了方向。中方愿同日方一道努力,遵循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和双方有关共识精神,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和平友好、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稳定运行,加强协调应对全球性课题,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为地区和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栗战书指出,中日相互支援,携手抗疫,体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情谊。双方应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统筹推进抗疫和务实合作,维护两国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复苏,并着眼“后疫情”时代,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充分发挥文化渊源深厚的优势,抓住两国明后年相继举办奥运会等重要契机,全方位加强人文交流,扩大地方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

  栗战书强调,立法机构交流是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近年来,中国全国人大与日本国会的友好交流保持良好态势。希双方进一步加强立法机构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人大代表和议员之间的多层次经常性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定期交流机制平台作用,增进相互了解,正确引导国内舆情民意,为中日关系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栗战书重申了中方在钓鱼岛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大岛理森说,日中两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支持。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抗击疫情等许多共同挑战,愿加强包括两国立法机构在内的各方面交流,进行坦率对话,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改善两国关系。

 
韩正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韩正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持之以恒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赵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15日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后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韩正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深入人心,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韩正强调,要持之以恒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要进一步改进方法,通过明查暗访,保持常态化压力,聚焦普遍性、系统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针对性。要坚持依法依规督察,完善督察制度规范体系,继续深化探讨式督察,推动部门完善政策规划体系。要推动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严肃查处虚假整改和顶风作案。要加强能力建设和廉政建设,将督察队伍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排头兵”。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 西藏新疆16所受援医院成为三级医院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彭韵佳)“经过五年多努力,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等关键指标显著改善。”在“十三五”期间组团支援与对口帮扶工作进展成效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两地16所受援医院全部通过三级医院评审,103个贫困县的县级医疗机构通过二级医院评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家卫健委每年安排全国三级医院900余名专家支援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变“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把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为受援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解决一个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为原则,两地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西藏有400多种较大疾病可实现在自治区内治疗,2189项县域新技术新项目在县级医院逐步推广实施。新疆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内镜治疗等复杂手术。两地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得到解决。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西藏、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包括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健康扶贫、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五年来,两地16所组团受援医院新开设专科288个,增设床位4390张,新购置CT、磁共振、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1168台。在拉萨、日喀则和山南市等地新建一批大型、综合性医院。
  五年来,援藏专家帮带847个医疗团队、2493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地市级以上医院医疗骨干1927名、县级医院医疗骨干2302名,“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1143项,共同攻关技术难题1520个,填补和刷新医疗技术空白1661项。
  李大川表示,西藏和新疆组团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对当地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将进一步找准定位,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做好援受双方发展规划。巩固发展典型经验,通过援受双方共同探索,以更新、更有效的方式协助当地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赵琬微)15日在京召开的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宣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决定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指导委员会将在教育部指导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并开展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等工作。具体任务是统筹协调教育部相关司局,指导推动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贯彻落实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建设,组织专家指导组对思政课开展前瞻研究、评价指导、工作研讨、经验总结、问题研判等理论与实践工作。
  当日宣布了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首届成员名单。其中主任委员由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担任,专家指导组组长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秦宣担任。
“天问一号”探测器距地球超1亿公里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胡喆)记者15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12月14日21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44天,飞行里程约3.6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200万公里,飞行状态良好。
  据介绍,受天体运动规律影响,火星与地球距离在0.5亿公里至4亿多公里周期性变化。“天问一号”探测器到达火星附近时,距离地球约1.9亿公里。“天问一号”自7月23日发射以来,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测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载荷自检等工作。
  后续,还将进行数次轨道修正,预计明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网传安徽太和多家医院骗保,相关部门现场督办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屈婷、徐海涛)记者从国家医疗保障局了解到,针对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国家医保局已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太和县进行现场督办。
  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安徽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第一时间责成安徽省医疗保障局迅速查明情况,依法依规处理,并在全省范围内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骗保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院利用“免费”套路拉拢无病或轻症老人住院,涉嫌套取医保基金。据悉,安徽太和县已成立由纪检、公安和医保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并在全县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医保局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欺诈骗保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基金监管高压态势。
占医保的便宜,会摊上大事!   近期,各地相继公布一些欺诈骗保的典型案例,为何总有人盯着医保基金起歪心思?归根结底,还是有利可图,有漏洞可钻。比如,安徽太和县多家医院骗保事件中,一张住院6天的结算单显示,总花费1817.32元,医保报销1318.83元,个人支付498.49元。但一通“操作”下来,假病人只付200块钱就可以走人。
  乍看200块钱就能检查身体还养养生,似乎很划算,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其实都是套路,背后拿大头的还是医药机构及主谋者。骗保的过度医疗行为未见得对健康有多大助益,但稀里糊涂成了别人套利的“猎物”,还搭上自己的诚信,是肯定的。
  俗话说,有啥别有病。为啥还有人心甘情愿住院?分析起来,这些骗保“假病人”的心态有三:一是我也花钱缴医保,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二是国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三是医药机构骗保,要罚也是罚他们,关我啥事?
  您别说,还真有事,而且很可能摊上大事!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参保人员的权责,严禁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或虚构医药服务等骗取医保基金,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律师也表示,根据立法解释,参与骗保可按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并视情节轻重,被处以罚款、公开曝光、纳入失信惩戒对象乃至刑责。
  参与骗保,害人害己。医保的钱是咱老百姓的救命钱,骗取、滥用、浪费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利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咱们的医保基金其实并不宽裕,像癌症、糖尿病等大病慢病还做不到充分保障,每一分必须精打细算。
  当前我国医保监管还面临执法力量不足、监管专业化和精细度不够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公众要绷紧“骗保违法”这根弦,不要成为机构犯罪的棋子和帮凶。快告诉咱爸咱妈,遇上骗保要说不!
(记者屈婷、徐海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全国技工院校5年输出500万名“工匠”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姜琳)记者15日从人社部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国技工院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工匠”约500万名,全部服务生产一线。这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技工院校数量、年度招生人数、在校生规模均实现稳定增长。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392所,实现全日制招生142.9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360.31万人。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能培训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刚刚闭幕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2557名参赛选手中,近一半来自技工院校。97名金牌获得者中,有不少是技工院校的老师或在校学生。
教育部提“十不得”,剑指“唯论文”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15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
  意见明确: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全国法院开展专项工作坚决杜绝年底变相不立案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罗沙)记者15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针对年终岁尾地方法院容易出现拖延立案、拒绝立案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切实保证及时立案专项工作。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15日以视频方式召开全国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切实保证及时立案专项工作部署会,强调要扎实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决不允许为了追求年终结案率、诉前调解率等变相不立案,决不允许搞“结案指标美容”,坚决防止“立案难”问题回潮,坚决杜绝年底不立案,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
  会议要求,各级法院要畅通立案入口,充分尊重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完善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巡回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务等立体化诉讼渠道,设立特殊群体立案窗口,为不会、不便使用网络技术的老年人提供窗口立案服务。要严格规范流程,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严格落实一次性全面告知要求,坚决杜绝各种增加群众诉累的不合理要求,坚决杜绝以诉前调解为由拖延立案。要优化立案服务,加强对跨域立案服务跟踪督导,探索拓展跨域诉讼服务事项,完善律师服务平台网上立案功能,完善评价投诉机制,提升立案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
  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指导督察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对有案不立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决不允许在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对群众、律师或者代表委员反映的违规行为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铁路版港珠澳大桥” 甬舟铁路本月下旬开工   新华社杭州12月15日电(记者林光耀、黄筱)记者从15日于杭州召开的甬舟铁路开工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甬舟铁路开工前置各项条件已经成熟,开工所需的各项手续均已完成,计划今年12月下旬正式开工。
  甬舟铁路全长7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设工期6年,完工后将填补浙江最后一个设区市不通铁路的空白。舟山市副市长毛江平表示,项目计划2021年6月启动金塘海底隧道、西堠门公铁大桥两处主体工程建设,2022年6月启动全线工程建设,力争“十四五”内全线贯通。
  由于主体工程也是桥隧结合,甬舟铁路被誉为“铁路版港珠澳大桥”。按照设计方案,长3.1公里的西堠门公铁大桥主跨长度1488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同类项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桥梁。全长16.18公里的金塘海底隧道,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浙江诸暨:“我为老人烧餐饭”
浙江诸暨:“我为老人烧餐饭”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12月11日,志愿者在诸暨市枫桥镇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
 
  当日,“我为老人烧餐饭”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敬老院,志愿者为老人烹饪特色菜肴,并送来水果、牛奶、糕点、衣物等慰问品。
 
  2020年7月开始,诸暨市餐饮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联合开展“我为老人烧餐饭”爱心志愿活动,组织餐饮行业爱心志愿者开展特色敬老助老公益活动,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凝聚共识 提振信心 携手发展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行
凝聚共识 提振信心 携手发展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行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12月15日拍摄的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国际减贫媒体交流”线上分专题研讨会现场。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于北京时间12月14日至15日举行。本次论坛以“推进全球减贫事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政界、学界、新闻界和企业界代表线上线下参会,围绕加强减贫经验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达成广泛共识。
 
  与会中方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通过推动南南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中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迈进,深化国际减贫与发展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表示,教科文组织与中方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愿积极发挥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力量,探寻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构建命运与共的世界。
 
  比利时、匈牙利、柬埔寨、塞内加尔的外方参会人士表示,中国为消除贫困制定了具有卓越远见的计划,让数亿人脱贫,成就令人鼓舞,规划《建议》表明中国将为减贫事业持续努力。中国的发展也为其他国家脱贫、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国家间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等领域合作,支持和帮助了沿线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
 
  意大利、菲律宾、新加坡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参会外方人士表示,疫情给全球减贫和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艰巨。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20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下凝聚合力,倡导更加健康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应对极端贫困、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
 
  15日,论坛分别举办了“中国扶贫经验对话”“国际减贫理论与实践”“金融支持国际减贫事业发展”“国际减贫媒体交流”等4场线上分专题研讨会。
 
  论坛发布了《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共识》、《中国脱贫攻坚》专题纪录片多语种版、《中国减贫成就、经验和国际合作》主题研究报告等务实成果。
 
  在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国际青年领袖对话”启动仪式,旨在推动各国青年围绕减贫合作、多边主义、科技创新、文明互鉴、卫生健康等议题,增进思想交流和相互理解,为完善全球治理汇聚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力量。
 
  本次论坛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央广电总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全球化智库参与。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丰富的减贫经验值得借鉴 海外人士高度评价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
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丰富的减贫经验值得借鉴
海外人士高度评价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1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余位代表通过视频参会。海外人士表示,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丰富的减贫经验值得许多国家学习和借鉴。
 
  尼日利亚总统发言人加尔巴·谢胡表示,中国在推进减贫事业方面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体现了中国政府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民众的决心。
 
  斯里兰卡智库探路者基金会前执行主任莱克斯曼·西里瓦德纳说,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的发展经验特别是脱贫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乌干达《新愿景报》记者塔德奥·布万巴莱表示,中国的减贫实践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许多非洲国家仍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为各国提供了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表明,消除贫困需要正确决策和认真落实。许多非洲国家借鉴中国的减贫经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沙罗菲丁·图拉加诺夫表示,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减贫成就为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希望并树立了典范。
 
  20多年来在中国多地开展农业项目合作的比利时农业专家弗朗索瓦·塞尔内尔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变化,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令我惊羡。”中国确定了非常清晰的减贫目标,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艾哈迈德·萨拉姆表示,如果没有深思熟虑的规划,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脱贫。埃及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发展经验,而中国的扶贫经验尤其宝贵。
 
  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向重视扶贫脱贫工作,工作形式多样,注重“授人以渔”。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减贫成就令人瞩目。
 
  波黑政治评论家埃尔明·查特加说,中国的减贫经验对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政府在减贫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京培说,其他国家可以通过研究中国减贫经验,从中获益。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中国的减贫经验是世界减贫事业中的宝贵财富,给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希望中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共同努力减少贫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所长艾哈迈德·马利克说,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树立了独特的榜样,中国的脱贫成就得益于政策的连续性。
 
  叙利亚中国问题专家奥马尔·梅克达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减贫事业不仅惠及亿万中国百姓,也为实现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与记者:唐璐、杨臻、蔡国栋、张改萍、潘革平、李碧念、陈斌杰、张修智、章建华、梁辉、郭骏、郑一晗、刘天)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电锯与“积分超市” 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秘籍”
电锯与“积分超市”
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秘籍”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以前在老家,几户人家一个山头,烧火的柴、喂牛羊的草随处乱放。搬来后,部分村民房前屋后破木头烂瓦片还堆得到处都是。”欣荣村村民方志华说,没想到两把电锯为村容村貌改善出了大力。
 
  欣荣村是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洪广镇的生态移民村,2012年以来,全村8000多名村民陆续从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人搬来了,不少村民生活习惯还停留在过去。
 
  为改善村容村貌,欣荣村驻村第一书记顾玮想了个“点子”:今年7月,欣荣村购买了两把电锯,免费上门为村民锯木头,锯完帮助村民整齐码放。如今,“电锯工作队”成了村里的“香饽饽”,经常有村民邀请工作队到家里锯木头,原本看着乱糟糟的烂木头锯好整齐码放后还很有乡村气息。
 
  乡村不仅要看着美,更要村民的内在美。为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2019年开始,欣荣村推行人居环境整治奖励积分管理办法,建立“积分超市”。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庭院美化、义务劳动等都可获取奖励积分,按照“1分等值1元商品”的方式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然而,热热闹闹办起来的“积分超市”却冷冷清清。顾玮发现,“积分超市”里的物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货品单一,对村民吸引力不够,很多村民挣到了积分也不愿意来兑换。
 
  找到症结后,欣荣村联合村里的部分超市、五金店、果蔬店、理发店等13家商铺与村集体“积分超市”组成“积分超市联盟”。欣荣村还开发了积分信息管理系统,为联盟成员配置扫码枪、刷卡器等设备,给村里每家每户定制一张积分卡。村民拿着积分卡就能在联盟的商铺中兑换商品或享受服务,每月底由村集体和各商铺统一进行结算。
 
  思路一变天地宽。“积分超市联盟”让村民参与积分兑换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村民胡守科笑着说:“只要卡上的积分足够,不仅可以从超市‘买’东西,还能去理发店剪头发、去饭馆吃一顿。”
 
  积分兑换的资金从哪里来?顾玮说,近两年,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原本“空壳”的欣荣村通过发展特色果蔬等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0万元的“活力村”。
 
  如今的欣荣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自觉加入环境整治行动中,欣荣村像它的名字一样变得欣欣向荣。顾玮说:“欣荣村2019年实现脱贫,我们不仅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电锯和‘积分超市联盟’看着不起眼,但它们都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记者许晋豫、苏醒)
  新华社银川12月14日电
 
西藏今年逾60万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
西藏今年逾60万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克玛乡帮布村村民顿珠在定日县珠穆朗玛岗巴羊规模化养殖产业园喂羊(7月31日摄)。顿珠2020年来到产业园打工,负责喂羊、打扫羊舍,每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14日介绍,今年截至目前,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6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4亿元。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小可爱”从甘肃深山走上百姓餐桌
“小可爱”从甘肃深山走上百姓餐桌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马莎)冬日里,暖阳下,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村的麦田里一片欢腾。掀起麦草“棉被”、拨开泥土“外套”,顶着一头金色“爆炸卷”的韭黄哈着热气冒出头来。

  临近冬至,正值开镰。“冬闲”变“冬忙”,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尽享丰收喜悦的场景,构成了冬日里一派丰收景象。

  “割韭黄是个技术活,这些‘小可爱’很脆弱,力度一旦掌握不好就会‘跳根’,影响明年收成。”48岁的张正荣正哼着小曲忙着收菜打捆,不到一首歌的功夫,十几捆根茎粗壮、叶片肥美的韭黄便堆在了田垄上。在他身后,父亲张惠成正忙着开镰收割。

  “父亲72岁,割韭黄几十年了,是村里有名的‘老把式’。”张正荣手脚不停。每当韭黄收获,“掌握核心技术”的张家爷俩就成了村里的“红人”,“档期”被排得满满的。冬至前的这段时间是韭黄卖得最好的时候,父子俩一刻也不敢耽误。

  “今年我家韭黄收成好,3亩地能收一万多斤,已经卖出去3000斤了。”张正荣介绍,自家种植韭黄已有几十年的时间,韭黄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单靠韭黄,张正荣家一年就有超过10万元的收入。

  西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苹说,张家大坪村采用“麦草覆盖”的传统古法种植出的韭黄,不仅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贝”,更成了大城市食客餐桌上的“新宠”。越来越发达的交通配上直通地头的电商,让深山里的“小可爱”跑得更远。

  今年以来,韭黄通过电商销往北京、广州、西安等地。张家大坪村今年韭黄种植面积达520亩,年产量约91万公斤,年产值1560万元,韭黄种植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

  “以前收割韭黄时还能忙里偷闲刷刷手机放松一下,今年不行,休息的时候我还得忙着研究网络销售、给韭黄拍照,把烫着‘爆炸卷’的‘小可爱’最好看的一面展现给顾客,让更多人尝到咱家韭黄的味道。”张正荣说。

  在这个冬天,数不清的各种“小可爱”从甘肃的深山里走出来,将“甘味”带向四面八方。

 
乡村版“滴滴打车”来了
乡村版“滴滴打车”来了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银川12月15日电(记者马丽娟)“您好,我们3个人到县城,有没有车?”杨堡村村民杨喜科站在村部院子,仰头对着屋檐下的摄像头喊道。

  “请稍等,10分钟左右有辆车过来。”摄像头那边传来回复。

  杨喜科进村部坐在火炉旁,边暖手边等车,为了进县城还贷款,他起了个大早。不一会儿,院里“滴滴”两声喇叭响,一辆7座商务车已抵达。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喊话约车”正在成为当地村民出行的主要方式。“错过公交也不用担心,摄像头喊两声随时就能约车,方便得很。”杨喜科说。

  去年,固原市运管局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推出“全微通”农村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在隆德县先行试点。得益于此,隆德县村民率先享受到了乡村版“滴滴打车”的便利。

  农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居多,“全微通”则以村部为服务站点,在每个行政村村部安装拾音摄像头,村民对着摄像头喊话,“语音订单”就会传到隆德县公交公司智能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将根据实时地图调配附近车辆。当然,村民也可以在“全微通”手机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输入起始地点和乘车人数来约车。

  固原市位于六盘山区,当地群众一直面临出行难题。经过这几年脱贫攻坚,固原市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客车,但农村客运资源分散,“留不住、难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

  “全微通”则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人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农村客运资源配置效率。平台上线前,隆德县先对县内农村客运市场进行了整合,将原来个体挂靠经营的农村客运班线兼并重组,由隆德县公交公司统一管理。

  平台统一管理的客运车上,还安装了4G动态监测系统,能自动分析空座率、驾驶员行为、车速等,及时发出预警,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除了跑分配给我的责任线路,从平台顺路接单,每个月可以多挣500多元。”农村客运驾驶员白金龙告诉记者,加入平台后,司机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

  解决出行难只是开始,“全微通”还拓展了“城乡带货”等物流业务,村民可以更便捷地把农产品带进城,把工业品带下乡。外地游客还可以通过在线拼车、包车“定制出行”,直达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

  “‘互联网+农村客运’未来将为激活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支撑。”隆德县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杜华说。

 
大国巧匠: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大国巧匠: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选手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比赛中(12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新华社记者徐金鹏、王攀、黄浩苑、邓瑞璇


  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10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大到飞机修理,小到穿针引线,2000多名“高手”技惊四座。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激励下,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国赛”中走出的他们,将走向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中国制造”的青春未来。

“感谢没有放弃学习的自己”


  【人物档案】

  姓名:罗丽萍

  主要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亚军

  年龄:22岁

  【我的讲述】

  几年前,我进入工厂,在流水线上实习、工作。那时,我经常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要这样过了吗?当听说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可以免费读技工学校时,我心动了。

  过去我就喜欢在课本上画插画,当重新踏进校门时,我选择了设计类专业。

  学设计对我来说难度不小,不仅需要熟悉100多种材料、工具,还要掌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既要有美的愉悦,也要有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的精确。学习最“疯狂”的日子,我满脑子都是各式图样、色块,手指起了皮,做梦都在画图。

  努力不会被辜负,我感谢没有放弃学习的自己。获奖之后,很多公司向我抛来橄榄枝,我也在进一步提升技能。

  很多人看到我总会说,想不到你小小的个子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我以最喜欢的一句话来回答:“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

  【新闻深一度】技能成才创造圆梦舞台

  从零起步到“世赛”夺牌,罗丽萍说,这里有她个人的刻苦努力,更有国家的倾力支持。

  我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青春绽放,中国制造未来可期。让优质培养培训覆盖更多城乡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大国”与“巧匠”的收获将更加丰硕。

“学一门手艺,人生一样走得通”


  【人物档案】

  姓名:曾祥博

  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冠军

  年龄:24岁

  【我的讲述】

  小学时,为了治我的调皮,父亲送我去学武术和醒狮。每年过年我跟着师傅到各地舞狮,能赚到一整年的零花钱。那时我意识到,学一门手艺,人生一样走得通,所以我选择就读技工学校。

  我不觉得学技能是“没有出路的出路”。事实证明,学技能是条大路。

  20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我获得了第一名,3个月后第一次到北京代表广东参加总决赛,最终获得全国第五名。

  当时就有企业想来挖我,开出几十万元的年薪。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我不甘心——行行出状元,我能不能当个状元?我想学更多的东西,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

  这一走就是5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时,我还是替补。在台下为队友喝彩的同时,我越来越渴望走上巅峰的领奖台。

  年龄受限,我就转向制造团队挑战项目。这个项目很难,要求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技术能手。

  虽然对绘图识图、装配、电工、编程等已有基础,但这远远不够,我就像海绵一样争分夺秒学习。早上练钳工、钣金,中午学焊接,晚上学电子技术,我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现在是三个工种的高级技师。

  【新闻深一度】瞄准前沿才能站上高峰

  刚刚闭幕的首届“国赛”,比赛项目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各个领域,大国巧匠们瞄准最前沿、力争最上游。

  我国有超过1.7亿技术工人活跃在各行各业。对标生产生活最前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用技术创造美好生活,把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也为增强“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每天进步一点点”


  【人物档案】

  姓名:田镇基

  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

  年龄:23岁

  【我的讲述】

  我来自广东普宁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靠种果树、打零工供养我。性格调皮、成绩不好,长大能干什么?父母头疼,我迷茫而惶恐。

  我爱看电影,从小就梦想着当英雄。

  数控铣项目由电脑绘图、程序编程和机床加工几个模块组成,在铝件和钢件上进行数控加工,误差要在±0.01-0.02毫米以内,只容得下一根头发丝。好神奇,感觉像科幻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无所不能”。

  因为热爱,学习的苦与累变得有意义。面对挫折我不会因为害怕而逃避,变成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每天进步一点点,就离目标更近一点点。

  这些年,我逐渐深刻领悟到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意义。留校任教,是希望用技能改变和曾经的我一样迷茫的年轻人。我也希望走到生产一线,大展身手,让世界看看我的“中国制造”!

  【新闻深一度】要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首届“国赛”,成为青年技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利用“国赛”和“世赛”,我国正在通过各种平台和方式,支持和鼓励更多青年技能人才不懈奋斗,不断打磨精湛技艺。

  在职业教育这条道路上,要想实现“人人皆可成才”,就需要营造成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帮助每一位青年技术工人成长为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推动者。

“读技校也能上大学”


  【人物档案】

  姓名:胡耿军

  成就: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

  年龄:19岁

  【我的讲述】

  今年9月,我成了一名大学生,前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攻读机电一体化专业。此前,我是一名技校生。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到餐馆打工。端盘子洗碗也能挣钱,但我还想掌握些更有前途的本领。

  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我选择读技校,学软件、写程序、操控机床。

  在去年的“世赛”中,我们制作的移动机器人表现卓越,获得这个项目的中国首金。这段经历让我觉得,人生有很多条路值得尝试。如今,国家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升学路径,读技校也能上大学,我如愿踏入了大学校门,继续求索。

  【新闻深一度】为技术人才搭好不断跃升的阶梯

  深化职普融通、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正在搭建双向沟通的“立交桥”“直通梯”,以应用为核心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更多的“胡耿军”读技校也能上大学。有技能、有学历,综合素质越来越高的能工巧匠将汇聚中国制造蓬勃发展的力量。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重拳打击“村霸” 巩固执政根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农村涉黑组织1198个
重拳打击“村霸” 巩固执政根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农村涉黑组织1198个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熊丰)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打掉农村地区的涉黑组织1198个,占打掉涉黑组织总数的33.4%,打掉农村地区的涉恶犯罪集团及团伙13272个,依法严惩“村霸”3727名,对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4.17万名村干部,全面清除出农村干部队伍。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带动之下,农村黑恶势力基本肃清,农村基层选举秩序明显好转,基层组织建设环境明显优化,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

  清除“村霸”显现多重积极效应


  9月14日,因触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贪污罪等十五项罪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辛庄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石凤刚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10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石凤刚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在辛庄村,石凤刚长期豢养着一群打手,打架斗殴、横行霸道,被他“教训”过的村民们敢怒不敢言。为维持“家族统治”,石凤刚通过各种手段安排大学刚毕业的儿子石阳加入党组织,并将其安插为村“两委”委员。

  三年来,一大批像石凤刚这样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南霸天”“北霸天”受到依法严惩,农村黑恶势力基本肃清,清除“村霸”显现多重积极效应。

  补强基层组织——

  截至目前,全国共排查出10162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已整顿转化92896个,占91%,其中涉黑涉恶5579个,已整顿转化5424个,占97%。清除“村霸”后空缺的村干部,已补配3369人,占90%,其中空缺的129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已补配1165人。选优配强了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层组织明显优化。

  恢复集体经济——

  各地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问题专项整治。广东潮州市清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58091份,清理被侵占土地5218宗、12893.8亩,被拖欠租金或承包款2.2亿元,涉“三资”问题党员干部188人,有效防范了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赢得群众拥护——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村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为95.1%。其中,95.8%的农村群众认为身边已不存在把持基层政权的黑恶势力,95.6%的农村群众认为身边已不存在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的黑恶势力。

“村霸”横行危害农村基层


  “村霸”大多鱼肉乡里、欺压残害群众,对群众动辄谩骂殴打、威胁恐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查处“村霸”案件中,共致死63人、致伤4166人。

  ——扰乱基层的“痞霸王”。海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诚认为,“村霸”代表的是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的利益,视村(社区)为自己的私人领地。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前油李村党支部原书记李耀勇,长期围攻阻挠土地确权、人口普查、电力改造等工作。

  ——破坏经济的“吸血鬼”。“村霸”掌控村级事务后,插手工程项目、资源开发、市场经营,“掠夺式腐败”高发多发。已查处“村霸”案件中,“村霸”贪污额高达5.6亿余元,受贿额达2.74亿余元,侵吞资财42亿余元,截留克扣扶贫等各类惠农资金5800余万元,违法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累计多达2466个,造成农村集体资产重大损失。

  ——侵蚀政权的“土皇帝”。已查处“村霸”累计干预基层选举826起。把持基层政权最长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昆河镇和平村党支部原书记韩喜柱,横行乡里长达37年。

  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被农村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侵蚀把持令人警醒。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必须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长效机制。只有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增强对“村霸”和涉黑涉恶问题的“免疫力”。

  三年来,各地出台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计划,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一年一考、动态管理、三年总考,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为规范村“两委”换届选举,全国建立组织、民政、纪检监察、公检法等相关单位参与的村干部候选人联审机制。将符合“政治素质优、发展本领高、治理能力强”等条件的人员优先推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坚决把涉黑涉恶等不符合条件的人挡在门外。

彻底铲除“村霸”须久久为功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防范打击长效机制。

  为此,全国扫黑办部署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收官之年专项斗争取得全胜,真正做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

  打破家族宗族势力藩篱。已查处“村霸”中有762名依仗家族宗族势力撑腰横行。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三河镇西瓦村原村主任吴化好以吴氏宗族为纽带,纠集宗族恶势力,勒索辖区企业,强占工程项目,把持基层政权长达20年。根除“村霸”,必须结合每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入户制度,持续防范和整顿家族宗族势力干扰影响基层政权。

  提升农民群众法治观念。一些地方“遇事找人不找法”的乡土文化习气根深蒂固,助长了“村霸”滋生。已查处“村霸”中有782名出现在法治观念薄弱的乡村。根除“村霸”,必须深化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涵养文明乡风,筑牢农民群众防黑防恶法治堤坝。

  把握基层正确用人导向。一定时期一些地方村“两委”人选片面推行所谓“能人治理”。这些“能人”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往往采取暴力野蛮手段,再加上监督制约缺失,逐步自我膨胀成为“村霸”。根除“村霸”,必须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净化、优化村干部队伍,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三年来,各地坚持边打边建,以巩固专项斗争成效为牵引,把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重中之重,全面织就打击防范农村黑恶势力的天罗地网。同时,立足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从根本上铲除农村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速冻”了,户外劳动者享受到“低温津贴”吗
“速冻”了,户外劳动者享受到“低温津贴”吗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十一月十九日,在哈尔滨市中山路,环卫工人在清雪。   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新华社记者王建、哈丽娜
 

 
  连日来,哈尔滨市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民生路,早上七点多,环卫工人丁占文正在扫垃圾。他把自己包裹严实,只露出眼睛,睫毛上有一层霜。
 
  被问及冬季室外工作有没有领过低温津贴,他回答:“听说过高温津贴,没听说过低温津贴,你不说我都不知道。”
 
  近日,伴随着寒潮的到来,多地出现入冬以来最寒冷天气。“速冻”模式下,仍有一些劳动者在凛冽寒风中坚守岗位,如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国家相关规定提到了低温津贴,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劳动者对此了解不多,也很少有人领到。
 
很多人没听说过,更没领过


 
  丁占文做环卫工人6年了,每天室外工作8个小时,每月工资2160元。在东北工作这么多年,他从未领取过低温津贴。
 
  黑龙江省黑河市冬季平均气温可达零下20多摄氏度。黑河市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李平说:“低温津贴听别人说起过,但没领过。”
 
  记者查阅相关法律规章发现,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明确提到低温津贴: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公布修订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低温”列为职业病危害之一。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发放高寒岗位低温津贴的相关规定。尽管内蒙古出台低温津贴规定已有7年多,但记者采访了十多位环卫工人、快递员、保安等室外劳动者,他们都表示对低温津贴不了解。
 
  “我们这里每年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高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在室外工作有时手脚冻得像冰棍一样,但从来没有享受过低温津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环卫工人王力新说。
 
有关规定缘何多沦为空文?


 
  近年来,高温津贴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一些地方不但明确了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为高温天气,还对高温天气劳动者的津贴、休息等制度进行了规范。
 
  与高温津贴相比,低温津贴依然鲜为人知。
 
  黑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黑河市没有关于低温津贴的相关规定,至于室外劳动者,像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是否有低温津贴,由企业自行决定。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城管局环卫所工作人员表示,环卫所主要对企业和环卫工人作业进行监管,其他事项不属于该单位的监管范围。记者就内蒙古低温津贴落实情况向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采访函,但该单位劳动关系处负责人表示,不愿意就此问题接受采访。
 
  专家表示,对于低温津贴的发放,尽管有的地方出台相关规定或通知,但缺乏强制力;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动,规定形同虚设。仅靠企业自觉,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低温津贴受重视程度不如高温津贴,也与冬季室外劳动者人数相对较少有关。比如,很多建筑工人在夏季高温天气下仍坚持作业,但在冬季气温比较低的地方,多数工程停工了。
 
  加强对户外劳动者保障,细化措施落实责任


 
  据了解,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下作业,可能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骨关节等产生危害,诱发多种职业病。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瑞政说,极寒天气下的劳动者坚守岗位,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人们日常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全社会应当更加关心他们的冷暖,将低温津贴落到实处。
 
  近年来,极端天气日益增多,户外艰苦条件下劳动者的保障问题益发值得关注。赵瑞政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可制定低温天气下劳动保护专项政策法规,比如出台低温作业防护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低温天气作业范围、企业拖欠低温津贴的法律责任等,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敏建议,可参照高温津贴的做法,就低温津贴执行制度的主体,津贴发放对象、条件、数额、月份、形式等作出原则要求,由各地因地制宜进行细化。  
 
  业内人士还建议,对由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项目,可将低温津贴列入,通过政府引导,带动相关行业和企业积极落实低温津贴规定。此外,还应进一步发挥各级工会的作用,督促用人企业严格执行低温作业防护措施和低温津贴发放,依法支持劳动者维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部门表示,国家没有低温津贴制度,但我们鼓励企业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在工资分配中体现极寒恶劣天气等因素,向一线、艰苦岗位倾斜,更好地关爱劳动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5日电
 
先行示范,打造开放新高地 2020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之粤港澳大湾区篇
先行示范,打造开放新高地
2020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之粤港澳大湾区篇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这是9月12日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新华社记者刘大江、刘宏宇
 

 
  2020年,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复苏向好,大湾区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正朝纵深推进,一些重大政策在大湾区先行先试,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经济强韧性折射大湾区进入融通发展新阶段


 
  珠江东岸,东莞市长安镇,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排列整齐的生产机组正有序运转,款式新颖的手机经过检测、包装后,将发往全国各地与海外。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智能手机生产保持较快发展,产值增长超过25%。”维沃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罗福泰说。
 
  疫情背景下,随着大湾区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各项惠企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将“省下来”的资金用在加大科技研发和开拓新市场的刀刃上。
 
  珠江西岸,广州南沙。今年前三季度,南沙港区货物吞吐量2.57亿吨,同比增长4.9%。南沙自贸区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1个,集中动工签约193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近4500亿元。
 
  珠江两岸的可喜态势折射出大湾区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2020年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中有七市GDP“转正”。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大湾区持续加快开放的步伐,大湾区城市群进入湾区融通发展新阶段。
 
  重大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52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122项改革创新经验。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措施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海底完成对接;珠机城际一期正式开通运行;粤港两地牌车辆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新增5500个大桥口岸粤港小汽车指标;横琴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开通,澳门单牌车进入横琴政策进一步放宽。
 
  创新协同步伐加快。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建成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汇聚10053台(套)大型科学仪器向港澳高校、科研院所开放;进境生物材料通关便利化措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试行。
 
扭住规则对接“牛鼻子”,推动协同发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突出特点。近年来,广东扭住规则对接这一“牛鼻子”,不断推进大湾区协同发展。
 
  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国家支持大湾区发展的首个财税政策,该政策明确,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政策落地后,我们这些来内地工作的香港人,税负更轻了。”普华永道(广州)公司税务合伙人许惠君说,“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考虑把境外的核心高管和骨干转移到大湾区工作。”
 
  广州市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广州市税务部门收到5000余人次的办理咨询。
 
  个税优惠政策是粤港澳加快规则对接的缩影。目前,在货物通关、商事登记、资金流动、执业资格、食品安全等领域,粤港澳的规则对接全面提速:
 
  ——与香港的“跨境一锁”覆盖珠三角九市,实现跨境车辆在两地海关全程快速通关;
 
  ——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超过1万家港资企业使用简化版公证文书办理了相关企业登记业务;
 
  ——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以美容师、美发师项目为突破口,首次实现粤港澳“一试多证”,400多人通过一次考试获取粤港澳三地及国际4个证书。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要抓紧推进“湾区通”工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在交通、通信、社保等重点领域率先推出一批政策互通事项,带动三地规则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大开放力度,携手打造世界增长极


 
  11月底,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项目在广州南沙启动建设,2023年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着力打造成“上天”(空间科技)、“入地”(地球科学)、“下海”(国际海洋科学)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广东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抓手,加快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南方先进光源、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
 
  “适应新旧动能之变,以科技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积极争取国家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同时,聚焦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
 
  该负责人表示,广东的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让大湾区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跳板和桥头堡。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打造世界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更好支持形成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广东省相关负责人说。
 
     新华社广州12月15日电

 
 
 
新基建“燃”了
新基建“燃”了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如果说2020年有哪些词甫一亮相就凝聚了各方的共识、激发了各地的投资热情,“新基建”当排在前列。

  从产业界的初步酝酿,到今年4月的正式“官宣”,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应运而生的新基建,开足马力驶入了快车道。

  几个数字,让人们一睹新基建的“燃”劲:

  截至今年10月,中国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座,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个;国家电网开发的智慧车联网平台,已接入充电桩超过103万个;推进智能制造、柔性定制,全国范围内“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过1100个……

  新基建之新,绝不是停留在宏大的数据和高深的术语上。在线教育不掉线,远程医疗更可靠,电子政务有了“智慧”大脑——大放异彩的各种“云”业态,其根源不在“云上”而在“脚下”,靠的正是各地扎实又澎湃的新基建项目。

  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需要耗费大量钢材、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而新基建更多依靠先进设备、技术和智力型劳动的投入。比如大数据中心,是大数据时代的“万能粮仓”。一个10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中心,运用远程智能监测,运维人员只需要二三十人。

  短期而言,新基建可以拉动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长期来看,新基建通过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面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从各地出台的新基建规划来看,精准的目标、务实的举措,让生产与生活的各方面都搭上了“新基建号”特快专列:

  同一条生产线,上一个小时生产手机,下一个小时生产冰箱,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柔性定制,为传统制造带来无限可能。在海尔的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用户签名、选好图案后,经过柔性装配、检测打印等环节,一个带有签名、图标等“私人印记”的智能插头就能实现定制交付。流水线也能个性化,工业互联网正在变得触手可及。

  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增进百姓福祉,是新基建从启动伊始就承载的愿景。5G网络连接下,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一流三甲医院的专家远程诊疗与指导;来自贫困山区的农家,借助顺畅的直播、通达的物流,把绿色食品卖到全国;近期刷屏的上海基层社区“智慧水表”,更是体现了物联网与大数据对独居老人的温情关怀。

  新基建不仅用到新技术、催生新业态,还对制度创新这一“软基建”提出了新要求。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走老路,成为各方共识。

  比如,数据流动要打破政府内部、行业之间的壁垒;新的设施设备要加大共建共享的力度;营商环境要持续改善,让社会资本放心、大胆地投入到新基建中——如何让新基建投资更有效率、创新更加协同,各地的治理能力正朝着新高度不断进发。

  开新局、育新机。“燃”起来的新基建,流量不会止于一时,而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流”担当。

 (记者何欣荣、何曦悦)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

 
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1至11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当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这说明随着经济的恢复,市场性的投资在增加。为应对疫情冲击,前期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经济运行逐步由政策带动向市场内生增长转变,民间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反映了这样的特点。

  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

  从生产来看,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比10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

  从需求来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1至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比1至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增长14.9%。

  此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至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

  付凌晖分析,11月份,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世界经济恢复艰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央行: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公告明确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

  为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保障公众使用现金的权益,结合《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第18号公告,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

  公告明确,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公告聚焦公众日常生活消费的高频场景,明确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本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大中型商业机构、小微经济主体以及线下无人销售、线上网络经营等不同现金收付主体、不同场景、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现金收付要求,进一步厘清了拒收现金行为边界。

  根据公告,对于涉及民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社保、医疗、教育、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类收费,收费单位或其委托代收机构要具备人工现金收付通道,由人员值守并收取现金;铁路、道路客运等交通运输单位,以及涉及零售、餐饮、居民服务和娱乐行业等的大中型商业机构,应具备现金收付通道,由人工或自助现金机具收取现金。

  此外,人民银行表示,对涉及公共服务、民生以及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拒收现金主体,将严肃整治。公众或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应妥善保留相应的证据或线索,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国家统计局: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
国家统计局: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条件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说,随着元旦、春节两节临近,猪肉季节性需求增加。但总的来看,国内生猪产能逐步恢复,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价格保持稳定有较好基础。

  付凌晖当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分析,今年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整体上前高后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是2009年10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同比下降所导致。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连续5个月相同。付凌晖分析,这说明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以外,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形势保持基本稳定。从服务价格来看,1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3%,连续两个月稳定在这样的水平。这些数据反映出消费领域价格形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从未来发展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稳定有不少有利条件。”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超10万亿元
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超10万亿元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陈炜伟)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至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7792亿元,同比增长15.7%。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介绍,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9%和17.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双十一”购物节等线上活动和新品上市等因素带动下,与网购有关的商品零售增速明显加快。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3%和43.6%,增速分别比10月份加快14个和35.5个百分点。

  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铺零售持续恢复。数据显示,1至11月份,限额以上超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降幅继续收窄。

 
海南将开本岛居民进境消费品免税店
海南将开本岛居民进境消费品免税店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海口12月15日电(记者吴茂辉、张鑫超)记者15日从海南省商务厅获悉,今年以来,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300亿元。为充分释放免税购物政策效应,海南将尽快开设本岛居民进境消费品免税店。

  自7月1日起,海南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同时大幅减少各品类商品单次购买数量限制,增加免税商品品种。根据中免集团销售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1月1日至12月14日,海南4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金额(含有税)超过300亿元,其中免税商品销售额超过250亿元,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尤其是7月1日以来,日均销售额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2倍多,提前完成海南年初提出的全年300亿元销售目标,预计全年销售额约315亿元。

  海南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释放免税购物政策效应,海南将推进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零关税”政策早日落地,加快布局选址、主体选择、商品备货等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设本岛居民进境消费品免税店。

 
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 上交所:“应退尽退”
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
上交所:“应退尽退”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上海12月15日电(记者潘清)上海证券交易所14日就一系列规则修订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上交所称,新规拟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明确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指标即终止上市,坚持“应退尽退”。

  当日上交所公开征求意见的规则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实施办法》。

  2012年以来上交所主板退市制度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已经建立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情形,并设立风险警示板揭示退市风险,推动平稳退市。至今,沪市主板已有数十家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并摘牌。试点注册制以来,沪市6家公司因股价连续跌破面值而退市,市场化退市开始迸发出威力。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退市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基本原则,将坚持市场化方向,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完善财务类退市标准,力求出清壳公司;严格退市执行,压缩规避空间;简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

  据介绍,此次修订完善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包括将原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在本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

  新规拟对退市程序进行调整: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明确上市公司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指标即终止上市;取消交易类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设置;将重大违法类退市连续停牌时点从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或法院判决之日,延后到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法院生效判决之日。

  在前期制度探索的基础上,科创板也将同步优化退市指标和程序,包括进一步完善重大违法类退市指标,补充红筹上市企业退市标准等。

  据悉,新规修订实施后将按照“区别对待存量和增量公司、不溯及既往”原则,在新老规则衔接上给予市场一定的缓冲期。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承担退市工作主体责任,严格退市监管,坚持“应退尽退”,将符合退市条件,特别是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公司坚决出清,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伤与修复:世界经济之路困难重重
创伤与修复:世界经济之路困难重重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杜静、傅云威)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贸易投资大幅萎缩,全球供应链循环受阻,破产潮和失业潮交互恶化……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影响超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疫情造成的创伤如何修复?疫后世界经济将呈现何种走势?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疫情影响复杂深远,世界经济可能表现出短期强反弹、中期弱复苏特征,且不同主体的复苏路径呈分化趋势。

历史性冲击——短期破坏与持久伤痕


  在新冠疫情下苦苦挣扎6个月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附近一家经营了26年的酒吧9月宣告歇业。“我们经历了两次火灾事故,熬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却没能挺过今年的疫情。”酒吧老板吉米·西尔克说。

  停机坪上飞机静默,旅游景点门可罗雀,农场里鲜奶被倾倒,超市中海鲜少有人问津……“担心疫情、更担心破产”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心态。

  “疫情将给世界经济留下持久伤痕。”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经济学家蒂斯·彼得森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疫情影响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萎缩9.2%;联合国贸发会议估算,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锐减49%。同时,股市“熔断”、负油价等异象频生;生产中断,物流阻滞,供应链遭到破坏……

  “新冠疫情是一次特殊危机,它给生产端和需求端都带来深刻影响,其冲击是全方位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说。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认为,即使在疫情结束后,部分在疫情冲击下关闭的企业和消失的就业岗位也难以恢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空前规模的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难免带来后遗症,特别是飙升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缩了未来政策空间,或将在中长期抑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全世界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各国都面临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需要遏制病毒传播,另一方面又要承受社会和经济陷入停滞的代价。”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指出。

  修复式增长——短期强反弹与中期弱复苏


  V型、U型还是L型?人们在探寻,世界经济会走出怎样的复苏轨迹?

  随着新冠疫苗研发进展为控制疫情带来曙光,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进入修复式增长,逐步弥补疫情带来的产出损失。IMF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将强劲反弹5.2%。

  但观察人士指出,上述反弹更多基于2020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后的低基数效应,要想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恐需更长时间。

  梁国勇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大幅萎缩压低了增速计算的基数,因此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呈现“V型”强反弹。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中期或将呈现弱复苏态势。

  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世界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本·梅表示,在疫苗帮助下,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大幅反弹,但这只意味着经济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疫情带来的创伤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复苏很可能会呈现非均衡特点,不同经济体、不同行业的复苏轨迹或因疫情形势、政策空间等不同而出现分化。

  较早控制住疫情、政策空间较大的经济体有望率先复苏,且复苏力度更强。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普遍认为,中国不仅成为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明年也有望继续保持经济强劲增长。

  不同行业的复苏力度和路径也会呈现明显差异。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疫情导致的人员流动限制对服务业影响最大,服务业或将成为最后一个回归常态的产业。

  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首先来自疫情走势的不确定。其次,一些主要经济体经贸政策如何演进,由此导致国际经贸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仍未可知。随着经济复苏,各国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会否退出以及如何退出,也存在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正从今年上半年的深度衰退中恢复,但严重衰退局面没有改变,”IMF亚太地区事务所所长鹫见周久说,“世界经济正面临漫长、不平衡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复苏之路。”

变革式发展——催生机遇与倒逼变革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从事线上餐饮订单配送业务的玛尔塔·德乌斯今年格外忙碌。“新冠疫情为我们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德乌斯的意外收获,是世界经济之变的一个缩影。

  危机带来挑战,也催生机遇,倒逼变革。新冠疫情暴发折射出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大变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领域的变革。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新冠疫情成为一种‘催化剂’,推动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林斯说。

  疫情激发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世贸组织发布报告说,世界经济正在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新冠疫情刺激了电子商务和数字创新发展,也促使政府加强对信息通信技术能力建设和升级的支持措施。

  同时,疫情也放大了世界经济原有弊端,促使各国加速寻求破解之道。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贫困人口出现多年来首次增长,经济社会不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IMF副总裁张涛强调,疫后全球经济重建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各国应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和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

  在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的局势下,世界各国需要团结合作,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发挥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只有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方能焕发新生。

  (参与记者:凌馨、朱晟、刘春燕、陈威华、赵焱、杨海若、孙晓玲、倪瑞捷)

 
中方正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中方正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王宾、伍岳)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正在以实际行动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合作,为实现疫苗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积极贡献。
 
  汪文斌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中方已经表示,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中国贡献。“中国是言而有信的,我们说到就一定会做到。我们正在以实际行动履行所作承诺。”
 
  他说,当前中国疫苗企业正全力以赴推进疫苗研发,多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同各国开展疫苗研发合作。在多边领域,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协调,已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还加入了世卫组织发起的“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议。
 
  “接下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确保所有国家都有平等机会获取安全有效的疫苗作出我们的贡献。”汪文斌表示,对于不发达国家或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方还可以通过援助等方式来实现这些国家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针对中方在巴西用于授权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标准问题,汪文斌表示,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疫苗研发企业严格依据科学规律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研发,严格遵循国际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
 
  他说,近期已经有一些国家批准了中方疫苗的注册使用,“这都是中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中方监管部门遵循国际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切实体现”。
 
  “我注意到,中方疫苗企业的巴西合作伙伴表示,对中方疫苗有信心。”汪文斌说,中巴两国开展疫苗合作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中方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合作,早日彻底战胜疫情。
 
30万例死亡!美国新冠疫情何时休
30万例死亡!美国新冠疫情何时休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12月14日,在美国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中)在接种新冠疫苗后鼓掌。

  美国14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首批接种人群为医护人员和生活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的群体。当天上午,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最先接种了疫苗,成为纽约州首名疫苗接种者,也是全美首批疫苗接种者之一。

新华社发(纽约州州长办公室供图)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4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30万例。就在同一天,美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首批接种的美国护士说,希望这能“成为结束美国历史上这段非常痛苦时期的开端”。

  疫苗来了,对化解美国依然肆虐的疫情之急意味着什么?美国专家分析说,一方面,美国是全球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疫情蔓延形势仍相当严峻,在即将来临的圣诞假期恐将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疫苗生产、分发、接种工作仍面临诸多难题,而且疫苗代替不了防疫措施,民众不可放松警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预计,要到2021年下半年甚至更晚,美国民众的生活才有望重回正轨。

新闻事实


  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最多的州是纽约州,为35643例;其次是得克萨斯州,为24414例。

  当地时间14日上午,一些医护人员和生活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的群体成为美国首批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这是第一款获批在美国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被允许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

  纽约长岛犹太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室护士桑德拉·琳赛是首批接种者之一。她对所有疫情一线工作者以及全球为抗击疫情做出不懈努力的人员表示感谢,希望接种疫苗能“成为结束美国历史上这段非常痛苦时期的开端”。

  不过,正如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当天所强调的,疫苗犹如隧道尽头的曙光,“但这是一条很长的隧道”。

深度分析


  疫苗来了就意味着美国疫情短期内“有解”吗?

  首先,疫苗不能代替防疫措施。

  福奇14日强调,疫苗开始分发并不代表美国民众能放松常规公共卫生措施。疫苗不能代替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聚会尤其是室内集会在内的公共卫生措施。

  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珀尔曼告诉新华社记者,如果对待疫情有松懈心态,疫情指标还可能继续恶化。

  第二,美国疫苗接种工作还存诸多未知数。

  就如戴不戴口罩这一简单措施今年在美国引发巨大争议,人们对疫苗的态度、接种工作的推进、疫苗分发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等问题均有待观察。

  珀尔曼说,如果能有足够剂量的新冠疫苗并且有较大比例的民众自愿接种疫苗,将有助于控制疫情。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疫苗有效性较好,或有助于减轻公众对疫苗的顾虑,但有关疫苗引起一些过敏性反应病例的消息也可能让有些人不愿接种。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14日的记者会上说,由于在疫苗推出初期接种的人数有限,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群体免疫还需要一段时间。她建议人们接种后继续遵守现有防疫措施,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等。

  世卫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主管凯瑟琳·奥布莱恩也表示,到目前为止新冠疫苗有效性试验的结果令人振奋,但这些只是早期结果,接下来真正了解这些疫苗是否能防止感染和病毒传播将是重中之重。

即时评论


  疫情犹如大考,美国这个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作答如何?从美国国内到国际社会,恐怕已一目了然。疫情如放大镜,凸显美国政治、经济、社会重重积弊。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一路飙升,击碎美国治理能力的“滤镜”。抗疫不力的后果面前,疫苗也不是速效药、万灵丹。

背景链接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日,美国近7日平均日增确诊病例接近21万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近7日平均日增死亡病例已达近2400例。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从8日突破1500万例到12日突破1600万例,仅用时4天。

 (记者:谭晶晶、于宏通、刘曲;编辑:刘阳、王丰丰、孙浩、叶书宏、葛晨)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美国选举人投票正式选举拜登为下一任总统
美国选举人投票正式选举拜登为下一任总统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华盛顿12月14日电(记者孙丁、徐剑梅)美国各地选举人14日进行投票,正式选举民主党人约瑟夫·拜登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美国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当天分别举行选举人会议,投票选举下任总统。最终统计显示,拜登赢得306张选举人票,寻求连任的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获得其余232张。选举人团同时选举拜登的竞选搭档卡玛拉·哈里斯为下一任美国副总统。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人团由538名选举人组成,获得半数以上即至少270张选举人票的候选人方能获胜。各州的选举人通常按照“赢者通吃”原则,将选举人票投给在该州普选中得票率最高的候选人。

  拜登14日晚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发表讲话,称新一届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包括控制新冠疫情、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为美国人提供更多经济救助以及重建美国经济。

  2020年美国大选于11月3日举行。统计显示,拜登和特朗普分别赢得8100多万和7400多万张普选票。但是,特朗普宣称此次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行为,迄今未承认自己败选。截至14日深夜,特朗普本人及其竞选团队均未就选举人投票结果表态。      (参与记者:兴越、邓仙来)

 
中国青年获“地球卫士青年奖”
中国青年获“地球卫士青年奖”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内罗毕12月15日电(记者杨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5日授予全球7位30岁以下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活动家2020年“地球卫士青年奖”。从事农村水资源保护与净化工作的中国青年任晓媛荣获该奖项。

  29岁的任晓媛发起了MyH2O中国水质地图平台。该数据平台测试并记录了中国1000个村庄的地下水质量。所有数据均被录入应用程序,居民可通过该程序清楚获知哪里有干净水源。这一平台还面向村民开展教育和普及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污染源等知识,并让各村与饮用水公司建立联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在全球范围内,年轻人正引领潮流,呼吁人们采取果断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这三重危机。“我们必须倾听年轻人的声音。随着我们步入关乎地球命运的‘决定性十年’,我们亟需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生态系统。这些青年卫士们向我们证明所有人都可贡献力量,从我们现有位置起步,凭借我们现有的解决方案腾飞。”

  除任晓媛外,其他6名获奖者分别为:致力于将塑料废料和沙子制成可持续低成本建筑材料的肯尼亚材料工程师恩赞比·马蒂;研发设备将农作物废料转化为燃料、化肥和活性炭的印度人维迪尤特·莫汉;回收海洋中废塑料并制成袜子和泳衣等商品的希腊人莱夫泰里斯·阿拉帕基斯;专注于研制便携式风力涡轮机的秘鲁人马克斯·昆托;与原住民社区一起,协调组织年度“为鲑鱼奔跑”活动的美国人妮莉亚·加西亚;发起非营利性回收计划的科威特人法蒂玛·扎勒扎拉。

  “地球卫士青年奖”设立于2017年,它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项重要倡议,旨在让青年参与应对全球最紧迫的环境挑战。

 
中共党员渗透西方机构? 外交部:荒谬!
中共党员渗透西方机构?
外交部:荒谬!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伍岳、王宾)针对英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媒体称“中共党员已经渗透进英国等西方国家机构”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说,有关说法无外乎是个别反华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歇斯底里的抹黑和污蔑,在逻辑上是荒谬的,事实上也根本站不住脚,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

  汪文斌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9200万中共党员在各行各业当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进步,重信守诺,光明磊落。

  “国与国的交往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应当尊重彼此的制度和国情。我们相信,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无端抹黑和攻击,一切理性、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士都不会认同。”汪文斌说。

 
2020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 聚焦创新发展丝路合作
2020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
聚焦创新发展丝路合作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王鹏)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0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高峰论坛”15日在京举行。论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共同体各成员及伙伴要生动讲好丝路故事,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创新发展丝路合作。

  本届论坛以“深化合作 共迎挑战”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来自40余个国家及地区70余家主流媒体机构的150余位代表参会。论坛上,与会嘉宾一同见证共同体成员间合作年度主题作品——讲述东西文明互鉴和美美与共的纪录片《穿越丝路双城记》全球首播发布仪式。

  据悉,丝绸之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高峰论坛,为加强多元文化交流和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搭建了有力平台。

 
湖北省捐赠蒙古国防疫物资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
湖北省捐赠蒙古国防疫物资
从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12月15日,载着湖北省捐赠蒙古国防疫物资的车辆从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关。 新华社发(郭鹏杰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5日电(记者于嘉)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的防疫物资15日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公路口岸出境。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通防疫物资专用通道,采取专人专岗、优先查验的方式,第一时间为载运防疫物资的车辆办理边防检查手续,确保捐赠的防疫物资尽快送往蒙古国疫情防控一线。
 
  14日,一辆从湖北始发的装有3万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盒、3台PCR检测仪等防疫物资的货车抵达二连浩特。这些防疫物资承载着湖北人民对蒙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牵挂。
 
  此前,蒙方为支持中方抗疫赠送3万只羊。为感谢蒙古国对中国抗疫的鼎力支持,湖北省近日向蒙古国捐赠防疫和生活物资。
 
  “我们在做好边防检查工作的同时,见证了中蒙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将积极营造高效顺畅的口岸通关环境,搭建好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纽带和桥梁。”二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站长阿木古郎说。
 
共退捕渔船11万艘、渔民23万人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15日表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经过逐船逐户建档立卡,沿江10省(市)共核定退捕渔船11.1万艘、渔民23.1万人,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成。
  马毅是在农业农村部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长期以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
  马毅表示,为了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业农村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长江“十年禁渔”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会同有关部门健全部际协调机制,组建跨部门工作专班,细化政策措施,层层压实责任。
  据了解,目前渔船渔民退捕基本完成。其中“一江两湖七河”和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重点水域,共有建档立卡渔船8.4万艘、渔民18万人,已全部提前退捕上岸;各省(市)自主确定的其他水域,共有建档立卡渔船2.7万艘、渔民5.1万人,已提前完成2020年退捕任务,剩余1599艘、3072人将按计划于2021年底前完成退捕。
  渔民安置保障稳步推进。截至12月4日,中央财政原计划安排的92亿元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各地落实资金114.6亿元。截至12月11日,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扶持创业和公益岗位安置等措施,各地累计落实社会保障21.8万人,帮助16.5万人实现转产就业。同时,积极帮助渔民解决上学、看病、住房等实际困难。
  据悉,为打击非法捕捞,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开展两个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清理涉渔“三无”船舶。目前,各地正在组织开展“四清四无”(清江、清湖、清船、清网,无捕捞船舶、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大排查。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渔民安置保障,做好就业跟踪帮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川长江重点水域开启“十年禁渔”   新华社成都12月15日电(记者陈地)1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宣布从2021年1月1日0时至2030年12月31日24时,四川长江重点水域将实施全面禁捕。
  四川省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副组长何强介绍,此次四川禁捕范围为长江流域四川境内4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所在河流及其一级支流;四川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大渡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
  据了解,此次还明确了四川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时间。根据规定,禁捕范围内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已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外的禁捕水域暂定自2021年1月1日0时至2030年12月31日24时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有关地方政府或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宣布在此之前实行禁捕的,禁捕起始时间从其规定。
  此外,通告还对专项(特许)捕捞作了说明:对因特定渔业资源的利用、科研调查、苗种繁育等需要捕捞的和在特定水域开展增殖渔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
  何强表示,接下来四川将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公安厅、市场监管等部门协作,强化行刑衔接,加大打击力度。重点加强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电、毒、炸”等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严格对餐饮酒店以养殖鱼冒充野生鱼等虚假宣传、欺骗性消费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偷捕行为,依法惩戒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行为,坚决遏制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确保长江流域十年禁捕禁得住、不反弹。
为二〇二〇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外交部、生态环境部解读系列重大气候政策
为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外交部、生态环境部解读系列重大气候政策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 园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成欣、高敬)近日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对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3点倡议,并宣示了提高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4项新举措。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贾桂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15日就有关情况接受采访。
 
  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


 
  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和“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3点倡议。
 
  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贾桂德认为,3点倡议是习近平主席为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4项新举措是中国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路线图。
 
  他认为,“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就是要讲团结、促合作,摒弃危机面前“退而自保”的短视行为,倡导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福泽各国人民;“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就是在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责任和应对能力不尽相同背景下,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就是在疫后复苏过程中,统筹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贾桂德说,4项新举措是对我国2015年所确立的2030年目标的全面更新和提高,是中国气候政策的又一重大宣示,展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
 
  目标、愿景“需要助跑、加速、奋力向上跃起才能达到”


 
  李高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包括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在内的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中和愿景面临巨大的挑战。
 
  他分析指出,很多发达国家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一个技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而我国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自我加压、主动作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国是在经济发展较低的水平上,向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作出努力,在实现2030年前达峰目标时,人均GDP仍将显著低于很多发达国家达峰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多方面的挑战。此外,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要缩短几十年,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绝不是简单地伸一伸手就能触及的,也不是踮一踮脚尖就能够到的,需要助跑、加速、奋力向上跃起才能达到。”李高说。
 
“十四五”要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


 
  李高说,“十四五”时期将全面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从源头倒逼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他表示,我国将提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并强化监督考核。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持续实施。同时,要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行。
 
  李高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一方面,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合理控制煤电发展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另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和太阳能的发展。此外,要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气候雄心峰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注入强大正能量


 
  贾桂德表示,气候雄心峰会是汇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政治领导力和提高行动力度的一次盛会,中方对峰会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峰会切实展现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注入强大正能量,将引领未来气候治理方向。
 
  他介绍,本次峰会中共有45个国家作出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新承诺,24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提出了具体减排行动,法国、德国等12个发达国家提出新的资金承诺。预计到明年初,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65%、世界经济总量70%的国家都将成为“碳中和”的一员。“中方愿与各国携手合作,并肩前行,切实兑现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谈及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贾桂德表示,尽管疫情为筹备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但各项工作仍稳步有序推进,包括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按照防控要求,做好会场配套设施准备及会场健康风险预案等。
 
  “我们愿与国际社会携手,确保将COP15办成一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国大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贾桂德说。
 
候鸟数量多了,村民损失却少了 与大雁“握手言和”之后   对于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九沙坪村的村民来说,大雁曾是“大厌”的存在,因为它们踩踏庄稼、偷吃粮食。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雁来村里“打卡”时,却得到了村民们的盛情款待。“爱恨情仇”的变化,要从大雁米的种植说起。
  “它们吃稻米越多,我心里越高兴!”村里种植大雁米的带头人林魁说,这种米因大雁而命名,由传统方式种植,杜绝了农药与化肥。大雁米“上线”后,村民在稻田内不再驱赶大雁等候鸟,收获时遗留的稻穗还能作为候鸟的食物补给。
  九沙坪村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敬信湿地,这里湖泡连片,是水稻产地,也是候鸟栖息地。
  曾经,人鸟矛盾在候鸟迁徙季时有发生,村民的庄稼被候鸟踩踏,候鸟的生命被农药威胁。“那会儿真是互相看不顺眼啊。”林魁说。
  转变发生在2012年。随着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沙坪村村民的想法也开始发生变化。“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鸟都是保护动物,很珍贵。”林魁说,“看见大雁被网住或者被鞭炮惊吓,开始有些心疼。”
  同年,村里自发成立了护鸟队,今年52岁的肖建华是最初的7名队员之一。“我们每天都巡护,同时也做一些宣传。”肖建华说。
  候鸟数量多了,村民损失却少了。“观鸟经济”的兴起,让村里发展起了特色旅游,当地农家乐、土特产都因候鸟带来的“流量”而提升知名度。村民与大雁,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2015年9月,九沙坪村成立了珲春市大雁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珲春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组织联手种植大雁米。林魁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种植队伍,村里每年会从水稻销售利润中拿出8%,用于维持护鸟队和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虽然大雁米不用农药化肥导致产量有限,但是价格高,最终收益还比普通大米多一些呢。”林魁说,如今在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在为保护自然、保护候鸟努力着,大雁米、天鹅面等有机农产品的出现,就是积极行动中的有益尝试。     (记者邵美琦)
       新华社长春12月15日电
吉林天桥岭林区: 又迎“大王巡山”   记者15日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了解到,该局工作人员近日在新开林场检查红外相机时发现了两段新近拍到的野生东北虎视频影像资料。
  天桥岭新开林场地处高寒地区,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适合大型肉食类动物栖息。近年来,这里多次拍摄到野生东北虎豹影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工作人员文金章介绍,这次是在新开林场35至36林班之间,由两台红外相机分别拍摄到同一只野生东北虎的清晰影像。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启动3年来,天桥岭林业局在辖区内架设红外相机1066台,共监测到东北虎足迹、影像信息28次,野生东北豹足迹、影像信息6次。”文金章说。
  近年来,天桥岭林业局与天桥岭森林公安局不断加大关于野生动物的宣传和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清山清套反盗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违法犯罪行为,为野生动物打造安全栖息环境,使天桥岭林区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东北虎豹及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高楠、延长才)
       新华社长春12月15日电
深圳探索“无废城市”建设   在深圳市光明区的一个建材生产基地,工程渣土、建筑固体废弃物经过分拣、破碎、水洗、制备等一系列工序后,成为了不同标号的粗细骨料、预拌砂浆、混凝土等再生环保建筑材料。
  “变废为宝”的背后,是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建筑材料制备方法和施工工法。该公司董事长周云国表示,这套现浇高流态轻质混凝土的制备技术和标准,可以促进建筑固废材料循环再利用,尤其是非承重墙可以一次浇注成型,有望降低建筑成本,减轻泥瓦工的工作强度。
  这是深圳探索“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圳探索“无废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不仅推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还形成了一套产业化模式。
  数据显示,自2019年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深圳围绕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构建了58项建设指标,设立了100项建设任务。目前,深圳已完成了36项指标、76项任务,其中有8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了解到,尽管深圳在各类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由于建筑行业规模体量巨大,深圳在建筑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日前,在“城市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应用观摩和研讨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表示,要进一步推动城市固废循环利用创新技术和材料在深圳以及全国的推广应用,解决城市固废消纳的治理痛点,支持相关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快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相关产业链形成和规范化管理,为我国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陈宇轩)
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取得积极成效
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
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取得积极成效

( 2020-12-16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家 园
 
  新华社贵阳12月15日电(记者李黔渝)深山飞瀑直挂,水汽弥漫山林,崖壁上刻着红色大字“赤水源”……近年来,位于赤水河的源头的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到访游客络绎不绝。

  从过去的煤矿村,发展成现在的生态村、旅游村,在外打工多年回村创业的村民余辉见证了赤水河的变化。“那时村里煤矿矿洞流出的水,把河里的石头都染红了。现在煤矿不准搞了,村里禁止养畜、放牧,河水变清了,河岸环境也变好了。”他说。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载着红军史诗般“四渡赤水”的壮举,孕育了闻名天下的茅台酒等玉液琼浆。从2018年2月开始,三省按照“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签订补偿协议,建立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一个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流域内“牺牲自身利益、保护生态发展”的地方,将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效果日显。

  赤水河发源地云南镇雄县有171万人口,生活在赤水河流域的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流域内人多耕地少,土地资源多集中在流域沿线。如何在保护“源头活水”的同时发展经济?

  镇雄县赤水源镇党委书记张永朝介绍,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县里在赤水源镇关闭了1家化肥厂、40余家水晶加工厂和10余家小型煤矿。如今,镇里重点发展了2.5万亩方竹产业,并同步实施退耕还林、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等工程。

  记者了解,根据补偿协议,云、贵、川三省按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按比例进行资金分配,贵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资2000万元补偿上游云南省,以解决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对等问题。

  三省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更差”的要求,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攥指成拳”,形成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近年来,贵州省投巨资对赤水河进行生态治理,将赤水河作为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在酿酒企业集中的仁怀市,通过推进流域酿造废水治理,建成酿酒废水集中污水处理设施1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每天5.04万吨。茅台集团投资4.3亿元进行冷却水循环利用改造,每年减少用水315万吨。一些白酒小作坊被兼并重组,进入产业园区规范化发展,实施统一集中治污,并试点实行第三方治理。

  依托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契机,2019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方案中新增赤水河干流醒觉溪断面,责任县为合江县,由泸州市统筹中央、省、市级资金分配,给予合江县补偿资金,激励其守护好赤水河入长江干流水质断面。

  在三省共同努力下,经过生态治理,赤水河水质发生根本性好转,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赤水河鱼类达到149种,社会、经济、环境成效显著,创造了河流生态治理的成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