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05版:新闻纵深

06版:经济·民生

07版:世界报道

08版:广 告

09版:草地周刊

10版:说人解史

11版:不动声色

12版:神州风物

13版:成风化人

14版:成风化人

15版:成风化人

16版:成风化人·影像

青海绿色转型育出新机
青海绿色转型育出新机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骆晓飞、解统强、李劲峰
 

 
  眼下,来自三江源的“绿电”穿越重峦,源源不断送往中原大地;柴达木“聚宝盆”工业废料变废为宝,远销海内外供不应求;登上青藏高原的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一批大数据项目相继建成。
 
  我国生态大省和资源大省青海,近年实施“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
 
  清洁替代:“绿电”引领能源变局


 
  占全省面积超过55%的三江源地区,无论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在100天内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
 
  这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从5月9日至8月16日实施“绿电三江源”百日活动中,再度刷新的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
 
  在全国火力发电占比超过七成的大环境下,如此大范围、长时间,不使用火力发电,如何实现安全平稳供电?
 
  勇于挑战“不可能”的背后,是青海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实践底气。
 
  截至去年底,青海省内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92万千瓦,日均发电量约1.42亿千瓦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大小小的风电站,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在海南藏族自治州,一排排浅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目标已经实现。
 
  发展清洁能源,优势得天独厚。青海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
 
  近年来,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迅猛增长,火电占比持续下降。截至10月份,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89.4%,比两年前提高近6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占比突破57.1%。
 
  一增一减之间,既体现能源结构调整,也是蕴含企业生产之变。
 
  电解铝因高耗电,被视为高污染产业。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近年来大量使用清洁电能,逐步实现“绿电生产”。公司装备能源部经理龚海军说:“在高峰期,我们1个月使用清洁电达到3800万千瓦时,不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万吨,‘绿电制造’的标签也让我们公司成为海外企业的供货商。”
 
  清洁电能替代加速,“绿色红利”逐步外溢。上半年,青海省清洁能源满足本地需求之余,实现外送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8%。
 
  7月中旬,作为我国首条清洁能源外送的输电工程,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低端系统启动送电,每年可从青海向河南输送清洁电力400亿千瓦时。
 
  “青海近年来积极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消纳水平持续提升,转型步伐更加稳健,环保效益逐渐放大。”青海省省长信长星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探索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努力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青海新贡献。
 
变废为宝:循环经济“占比过半”


 
  “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青海的职责角色定位,也是发展的根本遵循。
 
  走进位于海西州德令哈市的西部镁业公司原料场,一批批水氯镁石正通过传输带进入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艺流程后,这些曾被视为盐湖的废料“垃圾”,变成制作高端阻燃剂、耐火剂的重要材料。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汇集着丰富的钾、钠、镁、锂、硼等盐湖资源,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和钾肥生产基地。每生产1吨钾肥产生的废弃物水氯镁石约10吨。逐年积累的大量水氯镁石,长期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给盐湖地区带来严重的“镁害”。
 
  “污染环境的镁害,是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化工首席专家徐徽说。经过数年的工业试验和重点攻关,西部镁业利用水氯镁石作为原料,建成年产高纯氢氧化镁15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远销海外、供不应求。
 
  被誉为祖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西北。2010年成立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规模化、精细化、集约化的资源利用、循环发展模式,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比10年前翻了一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从31%提升至57%。
 
  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90%的国土面积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只有10%的面积是重点开发区域。有限的开发空间,倒逼青海产业循环发展、绿色转型。
 
  导致青海湖出现水华的刚毛藻,被打捞后送至青海梦蓝环保公司加工成有机肥料。在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利用工业园区生产尾气,发展起烯烃化工项目,生产阴极铜的副产品硫酸,被下游生产氟化氢企业消化,伴生的氟石膏则用于水泥生产,一系列针对产业链中“建链、补链、延链”探索,最大化实现“变废为宝”。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青海已初步构建形成盐湖综合利用产业链、锂电产业链、光伏制造产业链等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周平说,2019年,这8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41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7亿元的60.5%。
 
乘“云”而上:数字经济前景可期


 
  “气候冷凉、地域辽阔、区位优势、能源充沛,符合全球数据产业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要求。”这是众多专家对青海立足比较优势、发展数据产业做出的评价。 
 
  5月上旬,一座规划面积80亩的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工程投运,主要用于建设华为—海南州大数据中心、海南州智慧城市功能中心和能源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园。
  海拔3000多米的海南州共和县,受高原大陆性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仅4.1摄氏度。据介绍,这个大数据产业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园区大数据中心的机架总规模将达到10万架,可容纳133万台标准服务器。
 
  11月24日,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青海分中心战略合作在北京签约。随着柴达木云数据中心暨青藏高原数据灾备中心、三江源国家级大数据基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青海数据与应用中心等一批大数据项目相继建成,发展没有污染、生态友好、高附加值的大数据产业,在青海高原框架、路径愈发清晰。
 
  与此同时,西北地区首台根镜像服务器在青海获批部署并上线运行,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获得工信部批复……一系列数据信息重要节点、高速通道的相继落地,正为青海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坚实基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网络管理部高级项目经理吴福甲介绍,以根镜像服务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青海依托广阔的西北地区,将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数字产业前景可期。
 
  “找准青海在全国一盘棋中的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补齐短板弱项。”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说,青海将谋划好“十四五”发展,最大限度融入国家战略,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绿色发展育新机,产业转型开新局。青海在奋力实现“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的征途上,蹄疾而步稳。
 
坚定不移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坚定不移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11月25日,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在全军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官兵表示,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事训练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提出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的要求,树立了大抓军事训练的鲜明导向,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军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的强大动力,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
 
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


 
  “这次受到我军统帅的亲切接见、亲自表彰,我非常激动、倍感温暖,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火箭军某旅三级军士长侯长岭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
 
  侯长岭说:“我要把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带回军营,带到导弹发射架下,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练兵备战上,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带领我的发射班学精用好手中导弹。”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以政治思想硬、军事训练硬、战斗作风硬闻名全军的英雄连队。连长赵松说,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核心就是提高战斗力,提升打赢能力。训练中,他们把每一个课目都看成自己的磨刀石,每一项技能都当作自己的本领,不断磨刀砺硬功。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早已在官兵的身上化作练兵备战的蓬勃动力。“我们一定牢记习主席嘱托,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
 
  连日来,第83集团军某旅利用远赴戈壁大漠驻训时机,开展实兵对抗演练,革新战法训法,有效提升了各级指挥员的协同作战意识。官兵们表示,强军必兴训。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是最直接的军事斗争准备。
 
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后,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四级军士长王明磊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王明磊说,作为一名基层带兵骨干,一定要牢记统帅嘱托,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激发战士们的练兵热情,把实用管用的技能练精练强。
 
  初冬时节,鄂北某陌生地域,“黄继光英雄连”所在的空降兵某旅一场新型轮式战车实兵实装实弹射击演练在寒风暴雨中展开。副旅长赵郧介绍,今年5月列装新战车后,部队随即转入野外进行新装备试训,“我们不去‘老地方’,不挑‘好天气’,紧贴实战抓好军事组训模式转变,让官兵在复杂地形、恶劣环境下操作新装备,全面检验战车新训法、新战法,向快速生成战斗力转变。”
 
  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作为我国首支航母舰载机部队,是航母编队作战体系中的“尖刀”。近年来,这支部队把领袖嘱托牢记心间,奋力担当起海军转型建设的时代使命。部队参谋长卢朝辉说:“未来战争怎样打,今天训练就应该怎样组织实施。当前,军事训练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要让军事训练尽可能贴近未来战争,实现训与战比肩看齐,加速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始终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战斗精神


 
  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一支队支队长艾均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他表示,作为习主席视察过的部队,必须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摸爬滚打、砥砺血性,始终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战斗精神,把官兵带得有血性,把部队带得虎虎生威。必须做到执行命令最坚决、练兵备战最积极、冲锋陷阵最勇敢、面对挑战最顽强。必须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努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首都维稳精兵劲旅。
 
  火箭军某旅认真组织官兵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旅政委卫礼强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在严峻复杂的军事斗争中摔打和锻炼部队,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始终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战斗精神。
 
  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表示,战斗精神是军队的精气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军队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样子,就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座座演兵场,战鼓催征,硝烟四起,一幅气势恢宏的新时代大练兵画卷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广大官兵表示,要坚持聚焦备战打仗,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发扬优良传统,强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支撑。(参与采写:吴旭、张勇、刘济美、杨雅雯、秦晓、周晓辉、张付华)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各行各业劳动者奋进新时代
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激励各行各业劳动者奋进新时代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记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激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十四五”新篇将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精 神


  【总书记说】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说】肖明清:全国劳动模范、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肖明清是一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多年间,他带领团队研究和设计了60多座大型水底隧道,从“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到“中国铁路世纪隧道”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多座隧道创造了全国乃至世界之最。

  如今,他又带着团队向另一项“世界难题”——甬(宁波)舟(舟山)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发起挑战。这座隧道全长16公里,海底盾构段长11公里,最大埋深78米,直径14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

  肖明清说,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精进业务水平,把劳模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全力以赴建好国家大工程。

  【劳动者说】王全刚(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组合机装配车间钳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我将用技术工人的双手,用技术工人的匠心,奉献出更加优质的机床产品。

  徐州(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二局六公司中老铁路项目部第二工区工区长):我将用劳模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带领团队把中老铁路建设为践行“中国标准”的高品质铁路工程。

创 新


  【总书记说】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

  【劳模说】陆建新(全国劳动模范、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

  1982年,陆建新来到深圳。在建设国贸大厦时,他所在的团队创新采用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国贸大厦、地王大厦、平安国际金融中心……38年来,陆建新参与建设的摩天大楼总高度约3600米。他带领团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中国楼王”。

  陆建新说,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我深刻感受到创新是第一驱动力。遇到困难时锐意创新、有勇气去担当,面对竞争时敢为人先、有锐气去拼搏,还要有蓬勃向上的朝气,这才是新时代奋斗者应有的姿态。

  【劳动者说】元芳(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D视觉实验室主任):“勇气”、“锐气”、“朝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

  王中美(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电焊工):我将珍视全国劳模这一崇高荣誉,以新时代产业工人应有的精气神,扎根一线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幸 福


  【总书记说】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模说】牛庆花:全国劳动模范、山东临沂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5年前,牛庆花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留守妇女,种地、养猪忙里忙外;5年后,她被称作“桃宝皇后”“电商玫瑰”,创办了网店,把沂蒙山的优质果品卖向大江南北。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她还带动全村16户贫困户脱贫,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牛庆花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劳动的价值,令我深受鼓舞,特别是“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句话,写的就是我和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故事,我会铭记一辈子。

  【劳动者说】李宁(杭州市劳动模范、国网杭州市临安区供电公司供配电服务分公司副经理):“认认真真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真心实意为客户服务”是我的人生信条。只要努力奋斗,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也可以书写人生价值,创造幸福生活。

  郑敏(山东临沂蒙阴县野店镇毛坪村村民):地里的庄稼、树上的果,你不浇水、施肥、拔草、除虫,它能给你长得好?幸福生活的甜蜜来自劳动洒下的汗水、劳动付出的辛劳。

 (执笔记者:樊曦,参与记者:谭元斌、孙飞、萧海川)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三年增加中小学学位七万余个 兰州:为教育“挤”出空间
三年增加中小学学位七万余个
兰州:为教育“挤”出空间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兰州11月26日电(记者任卫东、白丽萍)“‘巴掌大’的校园,‘巨无霸’的班,课间做操分三班”,这是许多大中型城市都面临的民生尴尬。近三年,甘肃省兰州市推动职业院校“出城入园”、腾挪资源新建中小学校,三年内基础教育阶段学位增加7万余个,职教办学条件也大幅度改善。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会、西北老工业城市,主城区受“两山夹一河”地形限制,数十年来“叠床架屋”式发展,人口密度堪比“北上广”。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问题一度十分突出,甚至被认为“此题无解”。

  近三年,兰州市想方设法扩大教育资源,利用省市职业院校“出城入园”契机,把院校原址优先用于开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兰州市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列为首要民生工程,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项一计”,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奋力加大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力度。

  截至目前,甘肃省市21所职业教育院校整合迁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兰州市及区县花30多亿元财政资金购置其原校址。目前已有15所学校改造后投入使用,有6所正在建设,兰州教育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据兰州市教育局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兰州市共新建、改扩建小学51所,新增学位51215个;新建、改扩建初中20所,新增学位20229个;新建、改扩建高中5所,新增学位6300个,三年总计新增中小学学位77744个,其中在密度较高的主城区新增学位5万余个。

  东岗地区是兰州市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记者在兰州女子职业中专的原校址看到,利用该校腾出的3块地,兰州市新办了一所初中、两所小学,明显缓解了当地学位短缺问题。

  “以前班班都是超大班额。近三年我们新增600个小学学位,学生密度明显下降,现在老师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兰州市一只船教育集团总校长张文博说。

  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记者看到的是现代时尚的教学园区、布局精巧的公共实训中心和图书馆,这里的学生也有了更宽敞优美的学习环境。

  兰州市教育局局长南战军说:“看似无解实有解,就看这个城市是否愿意为教育‘挤出空间安放良心’。事在人为,关键是重不重视,是否真心真干。”

  据介绍,下一步,兰州市还将继续着力推进教育均衡,整合优质学位,力争到2022年底,完成新增学位11.12万个的目标。

 
特别的盛会 无限的合作 写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
特别的盛会 无限的合作
写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建筑(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潘强、郭轶凡


  邕江之畔,山海之约。11月27日至30日,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将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盛会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亮色。16年来,这一盛会始终围绕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这一宗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增进交流,服务范围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拓展,不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经贸合作走向纵深


  本届盛会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的主题,通过展览、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深化经贸、数字经济、科技、卫生等多领域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上新水平。

  “中国市场广阔,博览会一直以来为马来西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渠道和平台。”马来西亚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阿兹利米·扎卡里亚说。

  前16届盛会共吸引83.2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在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国际产能合作、跨境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但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仍保持稳定增长,前10个月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7%,实现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

  “疫情下,我们感受到东盟与中国作为友好邻居的亲切关系。”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黄玉荣表示,疫情冲击下,中国与东盟合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助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稳定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说,本届博览会实体展规划总面积10.4万平方米,总展位数5400个。“云上”参展企业1500多家,其中,国内企业1200多家,国外企业300多家。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表示,本届盛会上线“云上东博会”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成“1+1>2”格局,更好地服务双边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且线上平台今后将常态化运行,打造“永不落幕的东博会”。

数字互联更加顺畅


  不久前,超过35万个品牌及商家参与东南亚主流电商平台Lazada(中文名:来赞达)的“双十一”狂欢购物节,数千家新品牌在这场年度购物大促销中亮相。源于中国的“双十一”这一概念日渐深入东南亚商家和消费者心中。

  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数字经济在防疫抗疫、复工复产、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王雷说,智能制造、5G、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双方合作新动力,本届盛会将围绕数字经济举办多场论坛,举行中国—东盟数字技术展览。此外,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一本英文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东盟企业机会》将在会议期间发布。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我们目睹数字经济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全新引擎。”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维拉萨·宋蓬说,数字经济合作为老中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旅游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说,虽然受疫情影响,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有所减少,但全球化进程并未停滞,互联网技术使各国之间线上联系更加紧密。

  “在线跨境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协同办公等数字服务得到更广泛应用,全球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翟崑说。

互利共赢更具期待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来自东盟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货物琳琅满目,参展商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在本届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展馆内,日韩护肤品、印尼柚木家具等货物整齐陈列,等待博览会开幕后亮相。

  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诞生。

  高峰介绍,本届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展位数229个,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22个国家参展。

  黄玉荣表示,RCEP签署将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使东盟与中国的经贸交往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将使成员国的市场更加开放,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从而给民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博览会自第11届起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国家担任特邀合作伙伴,RCEP国家中的澳大利亚、韩国曾受邀参会。

  王雷表示,博览会作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典范,未来将继续推动政治、外交、经贸等合作,服务RCEP成员国更深层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支撑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措施,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支撑;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为加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会议决定,坚持依法合规、保护权益、审慎适度、清单管理,规范和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有序健康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科学界定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和程序。将特定行为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必须严格以法律、法规等为依据,并实行目录管理,向社会公开。行政机关认定失信行为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二是规范信用信息共享公开范围和程序。信用信息是否及在何种范围共享和公开要坚持合法、必要原则,并在编制信用信息目录时一并明确。三是规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标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限定为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等方面的责任主体,不得擅自增加或扩展。具体认定要严格履行程序。四是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确保过惩相当。对失信主体采取减损权益或增加义务的惩戒措施,必须基于失信事实、于法于规有据,做到轻重适度,不得随意增设或加重惩戒,不得强制要求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新闻媒体等惩戒失信主体。五是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的信用修复机制。除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外,失信主体按要求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均可申请信用修复。对符合修复条件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及时移出失信名单。六是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严格信用信息查询使用权限和程序,严肃查处泄露、篡改、毁损、窃取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谋私,严厉打击非法收集、买卖信用信息违法行为。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清理已出台的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公开、惩戒等措施,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规范。
 
  会议还确定了促进征信业发展提质的措施,要求推进金融、政务、公用事业等相关征信信息跨领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加快政府相关数据开放和有序利用。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完善征信配套法规制度,强化问责机制,对征信评级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依法严惩。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草案)》。草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要求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首次对话会在南宁举行
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首次对话会在南宁举行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记者马卓言、朱丽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26日以“促进新时代中国-东盟合作:政党的责任和担当”为主题在广西南宁共同举办中国共产党同东南亚国家政党首次对话会。

  中联部部长宋涛在会上重点宣介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引领下,中国与东盟率先开展区域抗疫合作,本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均走在世界前列。本次对话会是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我们愿同东南亚国家政党一道,凝聚政治共识,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更上新台阶,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东南亚与会政党领导人表示,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不仅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更为光明的前景,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东南亚国家政党愿以本次对话会为新起点,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坚定支持各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促进互利合作,为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贡献更多政党力量。

  东南亚国家近40个政党,包括20多位党首、5位议长以及我驻东盟国家大使等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会,东盟国家驻华大使现场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和东南亚国家政党关于促进中国-东盟合作的共同倡议》。

 
中宣部等表彰第八届全国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中宣部等表彰第八届全国
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周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基层文化工作,丰富广大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开展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并于近日公布表彰名单。
 
  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包括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等64家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江苏省徐州市马庄乐团等64家基层文艺院团,辽宁省沈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苏家屯大队等47家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等62家基层电影服务单位,西藏自治区普兰县中波转播台等47家基层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机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农家书屋等48家农家书屋和基层图书发行单位,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等10家党委宣传部门。
 
  据介绍,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选表彰工作自2019年10月开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申报,确保评选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工作充分体现了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
 
  此次获得表彰的342家先进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受到基层百姓欢迎。
 
  坚守为民初心,解决群众在文化上最急、最忧、最盼的现实问题。在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综合文化站,图书室、阅览室、室内舞蹈排练室、棋牌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电影院等一应俱全,养猪、竹编、电商、小家电维修、厨师技能培训班广受欢迎,文化站成为当地群众精神家园。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农家书屋开设“四点半课堂”,留守儿童放学后不愁没处去;开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食用菌栽培、现代化养殖等方面新技术培训,助力脱贫奔小康。
 
  坚持以文化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入脑入心。江苏省徐州市马庄乐团编创小品《家风》、快板《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思想带领我成长》、歌曲《香包情》《总书记到马庄》等,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百姓家中,传递到田间地头。西藏自治区普兰县中波转播台积极创建“普兰中波、边疆堡垒”品牌,与农牧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开展结对帮扶,走村入户、调研走访、赠送学习资料及普法书籍,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激发动力活力,建设扎根基层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着力建设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让群众足不出村每月看上一场免费数字电影;推出“菜单式”放映模式,放映百姓急需的特色种植养殖、农村特色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实用技术科教片、故事片,被赞助力脱贫攻坚的“惠民电影”“富民电影”。辽宁省沈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苏家屯大队深入开展文旅市场执法监管和“扫黄打非”相关工作,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同时,认真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保障人民切身权益,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宣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希望受到表彰的基层单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贡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先进集体克服各种困难、勤勤恳恳工作和心系群众、默默奉献的典型事迹,激励引导基层文化单位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基层、服务群众。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中央军委表彰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刘济美、李万明)日前,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表彰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对10个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23名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通报指出,近年来,全军部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鲜明立起备战打仗指挥棒,瞄准强敌对手,坚持战训一致,突出体系练兵,涌现出一批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的精兵劲旅。广大官兵牢记职责使命,刻苦训练、科学训练,涌现出一批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爱军精武标兵。

  通报要求,全军部队要以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牢固树立备战打仗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坚持以战领训、实战实训、科技兴训、依法治训,持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全力破解练兵备战矛盾问题,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中央军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仪仗大队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举行
中央军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仪仗大队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举行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刘小红、蔺芳帅)中央军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记一等功庆功大会2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的通令,并颁发奖状。
 
  仪仗大队是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常年担负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自1952年3月组建至今,仪仗大队圆满完成任务4800余场,先后走出国门执行阅兵、援训、迎回志愿军烈士遗骸等任务,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我国建立全国征兵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我国建立全国征兵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梅世雄、梅常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26日在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征兵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立全国征兵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任国强说,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深化兵役制度改革的需要。随着征兵工作改革不断深入,国务院、中央军委明确由“一征一退”向“两征两退”改革,征兵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等将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大对全国征兵工作的统筹指导。二是凝聚军地工作合力的需要。征兵工作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跨军地跨部门,客观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军地协同、上下衔接、顺畅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合力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健全征兵政策制度体系的需要。征兵政策与服役、退役政策密切相关,建立该联席会议制度,有利于强化部际之间业务协同,构建系统完备、衔接配套的政策制度体系,提升征兵工作质量效益。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 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抵制歧视和污名化做法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
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抵制歧视和污名化做法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白瀛)2020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26日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在京召开。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共同宣言(2020)》,号召各成员单位弘扬丝路精神,引领媒体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密切沟通、团结合作,坚守职业精神,传播放大客观、理性、科学的声音,共同抵制歧视、污名化做法,坚定支持多边主义,不断完善“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机制,促进成员组织共同发展。

  论坛上,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围绕“团结合作、命运与共——后疫情时代的新闻交流”主题进行交流。

  中宣部副部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表示,在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汇聚各国新闻界团结抗疫的信心和力量,成为各国记者组织团结合作的桥梁。希望各国记者组织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推进平台机制化建设,深化交流沟通,推进务实合作,增进理解互信,用更多的好报道、好故事,传递经济复苏发展的信心,坚定各国人民奋力前行的力量。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主席团首任轮值主席单位负责人、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联主席莉迪亚·法卡莱表示,一年来,“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在组织成员单位共同抗击疫情、传播真实信息、抵制谣言抹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示出合作平台强大的凝聚力,也展现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应该珍惜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继续携手努力,推动平台实现新的发展,不断巩固与各国各地区新闻界的团结、友谊和合作。

  印尼记协、俄罗斯记联、拉美记联、巴基斯坦记协、拉脱维亚记联和孟加拉媒体观察组织等记者组织负责人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平台成员加强信息沟通、相互支持援助,坚守职业精神、传播理性声音,生动诠释了丝路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今后,主席团和各成员单位将继续推动和加强后疫情时代新闻交流合作,促进更多务实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让“劳动光荣”成为青年自觉
让“劳动光荣”成为青年自觉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年获得表彰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排球运动员朱婷、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金牌得主梁智滨、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冠军李远伟、全国岗位操作能手曾俊钦等都是90后。

  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一届表彰大会上的讲话,青年在今年被提到更醒目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过去,不少人觉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是属于功成名就者的荣誉,与年轻人没有太多交集。但实际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要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这其中既包括在工作岗位耕耘几十年的资深劳动者,也包括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就已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广大农村青年要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现代农民新形象,广大企业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广大科研单位青年要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

  但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有一些青年对待劳动的态度,与中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当代青年成长的物质环境,比父辈要优渥很多,有一些年轻人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有一些家长和老师觉得劳动教育浪费时间,经常为孩子、学生“代劳”,没有让青年意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对很多90后进行表彰,尤其对一线劳动者的认可,客观上有助于引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见贤思齐中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传承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这些年,我们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都是广大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还需要继续奋斗。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青年群体应该更积极地开展工作,多一些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

  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离不开青年劳动者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落实“十四五”规划,传承工匠精神,也离不开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青年产业工人队伍。崇尚劳动,应成为一种青年自觉。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期待更多青年能自觉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同频共振,涌现更多与青年有关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精神,在劳动中奉献,在劳动中成才,在劳动中受益。

    (本报评论员易艳刚、王若辰)

 
潍莱高铁开通运营
潍莱高铁开通运营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11月26日,乘坐由平度开往济南东的G9228次列车的乘客在首发仪式上留影。

  当日,山东潍荣高速铁路潍莱段(以下简称“潍莱高铁”)开通运营,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首通高铁,山东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间的联系将更加便捷。潍莱高铁起自济青高铁潍坊北站,向东与青荣城际莱西站接轨,线路全长125.9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山东“四横六纵”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 国家卫健委要求医卫机构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
国家卫健委要求医卫机构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王琳琳、戴小河)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2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我们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对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医疗机构一定要保留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人工服务窗口,且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为老年人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却也让一些老年人遭遇了“被高科技抛弃”的尴尬。破解这一难题,王海东表示将坚持“两条腿”走路原则,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在持“健康码”进入医院环节,王海东表示不能把“健康码”作为通行唯一凭证,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验。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凭有效身份证件或纸质证明等替代查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

  在挂号环节,王海东表示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一定要保留这个渠道,还要畅通这个渠道”。

  在就医环节,王海东表示将进一步简化网上问诊,提供语音咨询、引导服务等尽最大力量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在全国建设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并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和宣传,让老年人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术。

 
北京:入市交易冷链产品不消毒不入库不验核酸不入库
北京:入市交易冷链产品不消毒不入库不验核酸不入库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王君璐)记者26日从北京市了解到,北京要求加强交通运输环节防疫,落实冷链食品运输工具消毒防疫措施,进一步发挥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作用,所有入市交易冷链产品都要纳入,做到“不消毒,不入库”“不验核酸,不入库”。

  25日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八十九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四十六次会议指出,随着冬季到来,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扩散,疫情输入风险越来越大,疫情防控正在进入高风险期。疫情防控仍然是当前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容有失。要始终把防控之弦绷得紧而又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全力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提高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城市安全。

  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疫情走势,严格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京管控,加强监测预警、落位核查,落实核酸检测和医学观察等措施。要抓严抓实冷链食品监管。加强口岸防疫管理,对进口冷链等高风险货物以及装运集装箱,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杀,防止串货。严格按规范组织冷链食品、环境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共同居住者纳入“应检尽检”范围。相关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员工健康管理职责,从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全面加强和完善机场货运区域及货运相关业务链防控工作,对货运区一线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继续做好直航北京国际航班管控。

 
不能拿“窗口限号”给群众添堵
不能拿“窗口限号”给群众添堵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时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通报了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部分地方和单位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求不到位典型问题。其中,两个被“点名”的“一号难求”问题,直接戳中了群众办事遭遇的新“痛点”:窗口限号。
 
  一个是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群众落户办理迟缓。该县公安局办事大厅实行“先网上预约、再现场办理”的流程办理落户,但每天只放47个号,高峰时期待办量多达3547人,有的群众甚至耗时4个月才预约成功。另一个是福建省福州市电动自行车上牌服务不到位。福州市交管部门每日仅发放牌照300张,现场办理“一号难求”,网上申报办理迟缓,有的群众耗时8个月都未拿到牌照。
 
  “预约排号”本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但在落实“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悄然刮起“窗口限号”的歪风。不仅让群众遭受“因号而耗”之苦,甚至还催生出“花钱找代办”“黄牛倒号”“拼抢号软件”等怪象。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持续推进,一些服务事项下放到了基层。面对日益增多的窗口事项,窗口单位理应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要求,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而不是采取“窗口限号”这种“给群众添麻烦”的错误选择。
 
  “窗口限号”看似是为了应对“人少事多”的举措,实则是懒政怠政、官僚主义的反应。解决窗口服务难题,关键在于科学调配人员力量,优化服务流程。一味强调场地有限、人手不足等客观条件,是懒政怠政的托词。而“宁可麻烦群众,也不为难职工”的“限号”举措是官僚主义做派。
 
  面对窗口“人少事多”矛盾,一方面,窗口单位要在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做文章,多出“限权”的招数,少打“限号”主意。另一方面,各地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基层的承接能力,科学做好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特别是落实好人力资源等配套保障,“派活”也要“给人”。多管齐下,才会切实疏通群众办事难、事难办的“堵点”。(记者闫起磊)新华社石家庄11月26日电
 
我的工作就是还原案件真相 全国先进工作者张忻鑫的一天
我的工作就是还原案件真相
全国先进工作者张忻鑫的一天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天津11月26日电(记者李鲲、孙凡越)25日8时40分,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三支队九大队大队长张忻鑫,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声像资料检验室里,组织晨会。

  “张队回来了,昨天感受如何?”

  “嗯,挺好的,在现场心潮澎湃!”

  一天前,张忻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虽然从北京回来已近傍晚,张忻鑫仍然坚持直接赶到单位,按照此前的计划,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还没来得及回家。

  在李超、王珊珊等同事们眼里,张忻鑫的荣誉一个又一个,但他总是很低调。“我们接触的都是大案要案,时刻保持冷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张忻鑫说。

  生活在“警察世家”,张忻鑫从小立志加入人民公安队伍。2000年,张忻鑫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专业毕业,来到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三支队从事痕迹检验工作。20年来共完成千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检验痕迹物证万余件,出具鉴定报告2000余份,无一差错,为案件成功诉讼提供了关键证据,为6年来天津市命案全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后,张忻鑫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两次主动请缨带队深入距爆炸中心仅200米、损毁严重已成危楼的天津港公安局跃进路派出所办公楼提取关键证物,挽救了众多珍贵资料。后又多次深入爆炸核心区取样,牵头完成整个事故现场勘查案卷的制作。

  张忻鑫还需要经常接触血腥、恶心的场面,但这些从未让他却步。2003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天津一个在建的涵洞内发现一具男尸,已经高度腐败。为了查明真相,张忻鑫爬进了直径不过80厘米、散发着恶臭的管道,顶着酷暑,张忻鑫大汗淋漓,在管道内爬行200多米,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

  25日12时,记者的采访仍在继续,张忻鑫的同事们陆续去吃饭,这时,办公室的喇叭突然响起——某废旧厂房内发现一个人的颅骨,要求法医等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5分钟后,几名现场勘查人员集结出发。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案件发生时,不管在哪里,随时得准备奔赴现场。尸体腐败的味道说不难闻那是假的,但我经常想,如果死者是我的亲属,我会是什么心情?”张忻鑫说。

  2019年,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新组建声像资料检验室,张忻鑫担任负责人,开始与各种全新的技术打交道。这个转型对张忻鑫来说挑战不小,不过,在他看来,“案件告破一定是建立在对现场的仔细勘查之上,基础工作和新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让破案更顺利。”

  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已是25日下午,刚上了一个“黑加白”的张忻鑫伸了个懒腰。他告诉记者,今晚应该可以回家了。

  25日19时左右,张忻鑫回到了家中,见到了妻子和女儿。

  “在许多人看来,我们的工作有点神秘,但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还原案件真相,维护社会公正。”张忻鑫说。

 
青海法检“两长”同庭审理一故意杀人上诉案
青海法检“两长”同庭审理一故意杀人上诉案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西宁11月26日电(记者李占轶)25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上诉案。二级大法官、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陈明国担任审判长,二级大检察官、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蒙永山以检察员身份出庭,省级法检“两长”同庭履职。

  2019年4月22日,上诉人苏某庭因感情纠纷,持尖刀、菜刀等工具捅死被害人林某及其父亲,并捅伤林某侄女,后又持铝壶、铝锅等砸伤林某伯父、伯母等人,造成二人当场死亡、一人重伤。一审以犯故意杀人罪依法判处苏某庭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损失。苏某庭认为量刑过重,不服判决并上诉至省高级人民法院。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依法由陈明国主审并担任审判长。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受案后,成立了由蒙永山任主办检察官的办案组。庭审中,陈明国引导检辩双方围绕上诉理由和争议焦点,就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量刑等问题充分发表意见。

  蒙永山发表出庭意见,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上诉人故意杀人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建议二审法庭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群众旁听了庭审。

  鉴于本案属于重大刑事案件,合议庭将对本案评议后,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另择期宣判。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检“两长”带头办案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规范办案行为,促进法官、检察官队伍专业化建设。

 
百个黑恶势力被“团灭” 天津全力扫黑“踏平坎坷成大道”
百个黑恶势力被“团灭”
天津全力扫黑“踏平坎坷成大道”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新华社天津11月25日电(记者王井怀)敲诈企业、霸占土地、非法拘禁……一笔笔罪恶,被一一清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天津打掉100个黑恶势力团伙,百姓的满意度更高了,企业的安全感更强了。天津全力扫黑步履坚定。

黑恶势力如何被“团灭”?


  强建违法建筑牟利,强占国企土地讹钱,强夺民企7个亿,强行把人关狗笼数月……“竟然还有人敲诈到派出所头上!”一位民警气愤地说。

  天津把小混混叫“玩闹”。津门“玩闹”颜锦,手下小弟众多。这个团伙通过敲诈、放高利贷等手段形成严密的组织。“这个团伙开始向更隐蔽的层次发展,不断洗白自己。”天津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七支队副支队长孙冀说,黑恶势力成了社会毒瘤。

  民之所愿,剑之所向。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展开。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扫黑办副主任张健介绍说,作为直辖市和北方工业城市,天津将重点放到非法侵占国有土地和国有资产、套路贷、平行进口车等领域。

  黑恶势力盘根错节,如何打破?“统一执法思想和办案标准,建立完善领导包案、提级办理和异地用警、专班办案等6项规范。”天津市政法委综治督导处处长李长凯说,一系列硬招,确保扫黑除恶“踏平坎坷成大道”。

  三年来,天津打掉黑恶势力团伙100个,涉恶犯罪团伙50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850人,494名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群众掌声如何响起来?


  扫黑除恶的战果,社会治安是“晴雨表”。

  天津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副总队长傅东野说,今年全市刑事案件和刑事警情下降30%,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下降41%,各类治安案件下降29%。

  百姓的感受比数字更有发言权。“以前送孩子上幼儿园,2公里路得走1小时。”北辰区居民肖胜光家门口的路被陈立敏黑恶势力的违法建筑堵了多年。“路通了,心也敞亮了。”

  “我们企业就是生生被颜锦整垮的,抓了我们老板,逼着签了假合同,愣是讹了7个多亿。”曾经的著名民企塑力集团总裁办主任刘女士说,“现在好了,企业又有希望了。”

  国有资产也避免了被强取豪夺。天津市国资委办公室调研员白智、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曹明庆介绍说,全市收回被占的国家集体土地5万余亩,挽回国有资产损失价值282亿元,套路贷、平行进口车领域的警情基本消失。

  天津市统计局最新问卷调查显示,99.7%的群众对扫黑除恶高度赞成,97.1%的群众认为扫黑除恶取得明显成效。

扫黑如何常抓不懈?


  “扫黑除恶,我们要常抓不懈,露头就打。”张健说,“通过三方面创新,天津,在摸索一套长效机制。”

  组织领导机制在创新。“战区制、主官上,对站位不高、工作犹疑、不真打的,首先从政治纪律上进行追究。”张健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一把手工程,推动专项斗争攻坚克难,顺利进行。

  打防管控机制在创新。天津把扫黑除恶与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社会环境,与保护民营经济、推进国企改革改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政法机关和行政部门的工作协同,形成联动融合工作格局,推进边扫边治边建,坚持打击和整治并重。

  源头治理机制在创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天津市把评判‘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确保专项斗争始终合民意、护民利、得民心。”张健说,天津完善群防群治机制,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对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强大声势。

 
湖北深山“淘宝村”的脱贫致富路
湖北深山“淘宝村”的脱贫致富路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武汉11月26日电(记者李伟)湖北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勤奋+诚实+沟通=成功”的巨大标语,醒目挂在电商服务中心大楼外。

  这个闻名全国的“淘宝村”,每天都有直播带货,每周都有电商交流培训课。村里小楼林立、街道整洁,家家户户门前停着小汽车。村里的淘宝一条街上,每家商铺的门楣上都标有淘宝网址、微信号。

  2019年,下营村有139户近700人从事电商,开设网店500余家,全村销售额突破2亿元。

  “村里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在下营村开电商,第一课就是诚信;如果店内出现假货,将被永久除名。”下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洲说。

  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深处的郧西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建档立卡初期,贫困发生率为32.7%。下营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度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下营村迈上电商之路始于2008年,当地个别村民通过开淘宝店,将十堰绿松石外销到全国各地。2014年,下营村网络销售绿松石突破3000万元,网店达66家,被称为“湖北淘宝第一村”。2015年,郧西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当地不断强化农村电商网络基础和农村电商人员培训,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地方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和网络销售、地方农特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等,全县电商应用与发展走上“快车道”,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新途径。

  记者看到,各类物流企业在下营村设立了物流点。在村里电商扶贫中心,村民蒋春莉和丈夫黄海组建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直播团队。

  一直以来,“淘宝村”的主营产品为绿松石。但是,绿松石资源毕竟有限。郧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富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下营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这些年,他们打造农产品网售联盟,采取“农户散养加工,电商统一销售”的模式,将当地土鸡、土猪肉、马头羊、茶叶、蜂蜜、红薯粉等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淘宝村”2亿元电商收入中,农特产品销售额占比30%以上,带动贫困户62户245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2017年,下营村整村脱贫出列。

  近几年,下营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就势造景、就地取材,曾经的猪圈变成金牛广场,以前的臭水塘成为荷塘,泥巴路改造成石板巷。为保护绿水青山,当地已禁止私人开采绿松石矿。村里连续3年举办“七夕荷塘音乐节”“莲藕美食文化节”“旅游年货节”等旅游文化活动,吸引游客超过13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600多万元。

  “电子商务对我们来说,改变最大的是观念。”刘廷洲感慨地说。

  记者看到,“淘宝村”仍在发展,通过创建电商创业园、淘宝协会、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等平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村子形成了“以电商产业为主导,乡村旅游为辅助,创业孵化为补充”的发展模式。

  “下营村正在推进乡村旅游和民宿建设,力争把村庄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乡村采摘、民俗体验、电商示范于一体的‘中国最美淘宝村’。”刘廷洲充满信心。

 
大爱跨千年 独龙族今昔巨变
大爱跨千年
独龙族今昔巨变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新貌(10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拼版照片左图:解放前,独龙族群众出行需要爬天梯(资料照片);
右图:10月31日,独龙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门去山上割猪草(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拼版照片上图:解放前的独龙族孩子(资料照片);
下图:10月28日,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孩子面对镜头摆出造型(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旧址(资料照片);
下图:崭新的独龙江乡中心学校教学楼(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拼版照片上图:独龙族群众通过藤蔑桥(资料照片);
下图:独龙江乡白来感恩大桥(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独龙族是我国二十八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当地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属于深度贫困地区。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云南省以整体推进的思路对独龙江乡进行集中帮扶,加速消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才素质等“瓶颈”问题,使当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8年,独龙族整族脱贫,实现“千年跨越”。如今,独龙江乡1100余户群众全部住进新房,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大病保险全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孩子们享受从学前班到高中的14年免费教育,独龙族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
搬迁户刘高敏的梦想和“圆梦包”
搬迁户刘高敏的梦想和“圆梦包”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贵阳11月26日电(记者施钱贵)住到县城去、自己做生意养活家人,是36岁的刘高敏十多年前的梦想。那时,她和丈夫刚结婚,“当家才知盐米贵”。

  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刘高敏一家搬到县城,通过卖“圆梦包”,她的梦想正在一一实现。

  刘高敏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人,那里是威宁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在没通高速公路以前,从县城到村里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

  靠天吃饭、住茅草屋、打工养家,刘高敏回忆道,结婚不久后公公眼睛失明,婆婆患有肺气肿、肺结核等慢性病,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有了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为了养家,2006年前后,刘高敏将自己3岁多的龙凤胎儿女留在家中,只身远赴他乡打工。“孩子太小了舍不得,我出门的时候哭,回来也哭。”她说。

  刘高敏勤快、肯学,“打工的时候都打两份”。几年后,她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元钱,但是婆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存点钱,婆婆病重一次就‘清零’”。她告诉记者,打工近10年,到处奔波却没能攒下钱。

  此刻,她的梦想更加强烈。

  2015年底,听到有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她激动不已。“干部来动员搬迁时,我们很愿意搬,并说服了不大愿意搬的公婆。”2017年初,她们一家搬到了位于威宁县五里岗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她实现了“搬进城”的梦想。

  搬到县城后,刘高敏又想着做生意的事,她选择了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少的包子铺。随后,刘高敏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并初步掌握了做包子的技术。培训结束后,她买来原料在家里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做出了比较理想的包子。

  说干就干,刘高敏的包子铺就在家里诞生了。由于没有多少启动资金,她和丈夫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家做好包子后拉到街上去卖。这一卖,就是一年。

  和面、擀面、做包子……每天,刘高敏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口感好、外观美,她的包子很快受到周边群众的青睐,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高敏在一个农贸市场里有了自己的铺面。“为了支持像刘高敏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创业,农贸市场里的摊位第一年免费,一年期满后租金也远低于市场价。”负责农贸市场运营的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宁告诉记者,除了租金优惠外,公司还对优秀商户进行现金奖励,激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创业的积极性。

  在多方的支持下,刘高敏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她的包子铺已发展为两个店,每天利润上千元。

  为了纪念自己的梦想一一实现,刘高敏将包子铺取名为“圆梦包”,而她的“圆梦包”,正在给她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支前模范村”受支援 沂蒙革命老区山东临沭县朱村奔小康见闻
“支前模范村”受支援
沂蒙革命老区山东临沭县朱村奔小康见闻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济南11月25日电(记者袁军宝、吴书光)25日,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沭县,投资1亿余元的朱村沭河大桥通车,从朱村到县城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今后,俺村的葡萄、梨、柳编产品等农副产品往外运输更方便了,日子肯定会更红火。”看到大桥通车,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难掩兴奋。

  从村东口进入朱村,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向西,几位老人正沐浴着阳光,在一处街角下棋、聊天。“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环境卫生好,这不就是小康嘛!”90岁的“老支前”王克昌言语间满满的幸福感。

  时间回到70多年前,这里是军民同心、英勇抗日的红色热土。沭河之滨的临沭曾是山东和滨海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朱村更是远近闻名的“红村”:这里有临沭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是八路军“钢八连”的成名处、“支前模范村”。革命战争时期,朱村先后近百人参军,共有8名村民牺牲,村民还踊跃腾房子、筹军粮、抬担架、救伤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朱村等“红色村庄”的帮扶力度,昔日“支前模范村”得到大力“支援”。在朱村附近,沭河东岸滨河大道、沿河路等周边道路工程陆续建成,产业随之快速发展。

  在朱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葡萄园和梨园的种植面积已有约800亩,并且逐步延伸出采摘、休闲观光游、垂钓等功能。在示范园里承包3亩半梨园的王济山说,去年仅梨子就卖了3万多元,增收致富越来越有劲头。

  传统的柳编产业实现“脱胎换骨”。村里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该企业负责柳编产品设计、打样、销售,大量朱村村民在家搞柳编,实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很满意。”居家从事柳编业的村民张学英说。

  2019年,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万元,是2013年的1.6倍。朱村还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扩建了小学操场,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奔向小康的朱村人正铆足干劲,借“红色气质”谋划新的振兴。临沭县委书记刘飞说,近年来临沭县多次在朱村召开县委常委会,明确了建设沂蒙精神传承村、老区人民红火生活样板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点的工作思路。

  在朱村东侧,红色朱村改造提升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临沭县曹庄镇党委书记高志远说,今年初,曹庄镇统筹疫情防控与项目改造,仅用一周就整理出180亩地,正改造提升村史馆、民俗馆、支前馆、治淮馆等,明年7月前投入运行,以更好地保存住红色记忆、传承好红色基因。

 
“名誉村主任”扶贫 从献爱心到担责任
“名誉村主任”扶贫
从献爱心到担责任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杨淼钦在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波洲镇江口村的橘园里连续试吃了一个星期的橘子,哪片山头的橘子酸、哪片山头的橘子甜,他清楚得很。

  今年5月当上江口村的扶贫“名誉村主任”后,这位县电商协会会长就把“不让江口村一个橘子滞销”作为目标。为了举办“村播”,杨淼钦力求橘子口感适宜、品相可人。他请来批发商、自媒体、摄影协会,准备“大力宣传一番”。

  杨淼钦说:“从一个本地电商到村民‘家人’,多了一份责任。”

  近年来,社会扶贫在新晃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底,当地开始试点“名誉村主任”聘任帮扶制度,截至今年11月,共有142名社会各界人士成为新晃侗族自治县全部137个行政村的“名誉村主任”。

  在浙江义乌从事文具箱包行业的蔡升华回来当晃州镇高铁新村“名誉村主任”后,他在村里办了3个扶贫车间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工人人均月工资达到2500元。为了让乡亲们学好手艺,他还特地从义乌请来师傅给大家培训。“以前是献爱心,现在是担责任。”蔡升华说。

  一些年轻人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今年35岁的姚沅森曾担任凉伞镇坝万村村支书,当时依靠发展“凉伞豆腐”等特色产业,全村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贫困户脱了贫。在外打拼了两年之后,姚沅森于2019年又回到坝万村当起了“名誉村主任”。这一次,他希望用5年时间把“凉伞豆腐”规模做大,争取能为当地新增200个就业机会。

  姚沅森把“名誉村主任”的聘书放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着这份责任。“作为一名‘80后’,我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回乡干事业。”他说,等到事业干起来,还会去竞选村支书,带领村民建设家乡。

  通过“名誉村主任”聘任帮扶制度,该县不仅争取到各类社会资金上千万元,大家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带动村民发展产业,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

  (记者周勉、刘芳洲)新华社长沙11月23日电

 
进口冷链食品能否吃得放心? 五问冷链食品安全
进口冷链食品能否吃得放心?
五问冷链食品安全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彭韵佳、沐铁城、栗雅婷)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

  进口冷链食品屡成“雷区”,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对与“冷链”相关的热点关注,多部门专家解答公众疑问。

一问:进口冷链食品为何屡成“雷区”?


  11月7日,经天津入境的德国进口猪前肘外包装标本和印度进口冻带鱼外包装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11日,天津市静海区1份大比目鱼外包装涂抹样本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12日,天津市津南区某冷冻批发市场发现1份混检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今年6月以来,全国多地局部疫情源头都指向进口冷链食品,三文鱼、厄瓜多尔冷冻虾等产品屡次被检出携带新冠病毒。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认为,国外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

  近期,各部门和各地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及覆盖范围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随之增加。

  “这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李宁说,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二问: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


  “进口生鲜还能不能吃?”面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阳性频发,这个问题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说,感染风险主要是在搬运、操作等环节,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引发感染。

  张流波介绍,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表面进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实现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消毒后再接触表面,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进行过消毒后,核酸检测仍呈阳性,公众不必过度紧张。

  李宁补充道,烹饪过程也要保持清洁、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三问:进口冷链食品怎么全面消毒?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

  据此,海关总署对口岸环节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消毒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包括明确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的工作要求、作业流程、消毒技术规范及配套监管措施。一些口岸规定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或0.2%至0.4%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洒或擦拭消毒外包装的六个面,作用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

  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介绍,自方案发布截至24日24时,口岸环节预防性消毒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累计160多万件,重量3万多吨,消毒范围包括被抽中进口冷链食品的外包装、集装箱、空运托盘等。

  相比常规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低温消毒更加困难。张流波说,目前正在加紧研究相关技术方法。

  四问: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公众应该怎么办?


  先消毒、后洗手、防飞溅、查周边、高温洗、速处理。

  张流波提示,公众在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时,应首先对外包装表面进行消毒,随后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处理外包装时,要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做好周边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接触食品的炊具及时清洗,使用过的残渣单独包装,及时处理。

  “在采购新鲜食材时,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眼、鼻。”李宁介绍,从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来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

  五问:流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如何监管?


  不少人担心,病毒会不会通过进口冷链食品流入市场的链条造成传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司市场稽查专员陈谞说,监管部门将重点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及时开展市场风险排查;二是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三是持续加强日常监管;四是落实预防消毒措施;五是推进追溯平台建设。

  自10月30日起,天津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已全面上线运行。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外包装或货柜上的电子溯源码,了解到原产国/地区、上游企业(进口商)、检验检疫证明等信息。

  “总结过去11个月的经验,我们有信心防止出现疫情卷土重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面对未来春节人员大流动,只要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就不会发生重大的疫情。

 
学生空挂学籍,公立校名师任教……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全日制”学校
学生空挂学籍,公立校名师任教……
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全日制”学校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太原11月26日电(记者王菲菲)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小华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然而,开学几个月来,他并没有到学校上学,而是去了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在那里上课、住宿。

  国家多次发文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近年来开发了新业务——“全日制”初高中教学。这些机构租赁公寓楼或职业院校场地,以“公立校名师任教”“军事化管理”为招生噱头,收取高额学费。

  公寓楼暗藏“微型学校”:高额学费、“名师”任教


  山西省太原市东山上的一栋6层公寓楼内,有50多名高中生在此学习。教室、食堂、宿舍全部在一栋楼内,学生们每天穿梭在不同的楼层之间,无故不能外出。他们一天的课程从早上6点50分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周末可以休息一天。

  这间“微型学校”是一家名为“常量教育”的校外培训机构创办的。其负责人杨常量介绍,他们本是做初三、高三百日冲刺起家的,近两三年开始专注全日制教学,包括高中各年级以及初三年级等。

  近年来,此类机构在太原市逐渐兴起,且有迅速增多趋势。这些机构有的租赁职业院校场地,但大多是租赁公寓楼、写字楼,环境嘈杂、人员复杂。

  一家名为“诸园·新起航”的培训机构位于太原市闹市区的一栋写字楼内,旁边就是汽车美容店铺。其宣传材料写道:专业从事高中教育的全日制封闭式培训学校,占地3万平方米,拥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及教师团队,开设高中普高文化课程及各门类艺考课程,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机构招生负责人张主任告诉记者,这里有近百名全日制高中学生。他们与考研生、艺考生等吃住学在同一栋楼内。

  这类“微型学校”收费均不便宜。“常量教育”高中一年学费56800元,如果3年连报是15万元。类似机构收费也多为1年4万多元,加上食宿杂费等,一年近6万元。

  这些机构大都声称有公立校在职名师任教,甚至将其作为宣传噱头。记者发现,如果是机构专职老师,宣传页就会写出其姓名,有真实头像;而公立校在职老师,则用卡通头像代替,介绍内容通常为“省重点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多次参与高考阅卷”等。

  记者在“常量教育”培训机构采访时,正好碰到一名老师在给学生上课。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师便是某知名公立学校的在职教师。“公立学校老师的课要抽人家的空来排。”

  不久前,山西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在职教师就因在此类机构代课被查。

  机构给家长“画大饼”,学生体验却“打脸”


  记者了解到,这类机构是瞄准了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每年中考结束后,都会有大量家长咨询。记者曾参加“常量教育”组织的一场咨询会,参加的家长有近百人。

  “我们做这个选择是怕普通高中耽误了孩子。”太原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去年没考上心仪的高中,后来看到培训机构发放的广告,“机构说会聘请优质师资进行高中文化课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就报名了。”王女士说。

  这些机构在宣传中均强调小班教学、严格管理、优质师资,让孩子能够实现“逆袭”。“三年连报保本科,超级实验班冲击‘985’‘双一流’大学。”对前来咨询的家长,杨常量这样说。

  不过,一些曾就读于此的孩子却表示,实际情况与机构宣传大相径庭。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一定不会来这里。”一位正在“常量教育”就读高三的学生说,这里确有公立学校的在职老师,但大部分都是机构专职老师,不少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点教学经验也没有。一次,一位老师拿着卷子讲着讲着就卡住了,说“没备课,这个题先过”。

  生活在这里,学生没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完全成了“应试机器”。这些机构只开设高考科目,从高一开始就给学生分了文理科。“我们从高一就冲刺高考,以考纲来研究教学,高考不考的我们不讲。”杨常量介绍,“一年半就能学完三年内容,高二下学期开始进行复习,到高考前要复习八到九轮”。

  不仅如此,学生食宿、活动等均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在“诸园·新起航”教育培训机构看到,为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写字楼西侧用彩钢板搭建了两层简易房,地下一层是食堂,可容纳200多人就餐。简易房和大楼连接处堆积着大量建筑垃圾。

  尽管这些机构都开设体育课,但记者发现,有的机构运动场地就是租借的写字楼前的广场,不仅没有任何体育设施,广场上人来人往,存在安全隐患。

  非法办学无资质,手把手支招“空挂学籍”


  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开展全日制教学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晚上8点半。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太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有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法招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全日制培训,替代实施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尽管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全日制教学的相关操作,却与《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的规定相违背。

  不仅如此,有的开设全日制培训的机构甚至连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都没有,属于非法办学。记者从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常量教育”就没有办学许可证。

  培训机构招收全日制学生,必然需要空挂学籍。这些学生平时在机构上学,但之后的高中会考、高考,还要回学籍所在的学校报名参加。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违规借读等行为,这些学生是如何实现空挂学籍的呢?

  “机构自有办法。”一位业内人士说。“差一点的公立学校比较好挂,最开始先请假,然后找人打点。”杨常量说。

  另一位机构工作人员则表示,要想空挂学籍,需要花钱找关系打点学校领导和老师。“诸园·新起航”培训机构招生负责人张主任说,如果在中考前就和他们取得联系,可以帮忙将学籍挂靠在职业高中。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董新良说,培训机构的功能定位、教育资质以及师资配置、场地设施等,明显不同于全日制中小学校,不具备招收全日制中小学生的资质与条件。如果不及时制止此类现象,将会影响教育生态健康发展,令学生和家长利益受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培训机构只开设高考相关课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门也曾查处一些此类教育培训机构,但有的机构“打一枪换一个地儿”,重新租个地方,换个名字又开张。

  相关专家建议,对此类培训机构应及时规范整治。主管部门应承担起责任,一是加大治理空挂学籍、人籍分离等问题,掐断去校外培训机构就读的路径;二是切实规范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密切关注新情况,主动作为,将培训机构的办学过程纳入监管。

 
“国家队”进场,“适老化”这样改造
“国家队”进场,“适老化”这样改造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纵深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戴小河、王琳琳、吴雨)老年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拒、高龄老人被抬进银行办理自助社保业务、不会使用移动支付难以缴纳医保……动动手指完成在线服务对年轻人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部分老年人可能就是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负责人纷纷拿出“实招硬举”,权威解读“国家队”进场后“适老化”改造如何改。

  看病:“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


  “我们绝不能让老年人因智能技术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吹风会上表示。

  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了自助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便利服务,却也给一些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带来很多困难。

  为此,方案提出,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王海东介绍,国家卫健委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挂号环节,医疗机构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就医环节,将进一步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尽最大力量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此外,针对一些服务场所拒收现金现象,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委引导规范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通过暗访等方式开展摸底调查,建立违法主体名录库。

出行:“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唯一凭证”


  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码”成为通行必备,却也成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的出行阻碍。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蔡团结介绍,各地落实“健康码”分区分级查控措施,一旦疫情升级,确需查验“健康码”时,应当保留人工服务,并且指导地方优化亲友代办、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

  “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方便群众出行。”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说,下一步,要保留其他方式替代查验。比如,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凭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纸质证明等替代查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

  日常出行中,不会使用网络约车、网络购票成为一些老年人的“头疼事”。

  “要保持电召、扬召服务,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手机也能打车。”蔡团结表示,各地应保持巡游出租汽车扬召服务,充分发挥95128等电召服务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或者即时叫车服务。同时,在各地组织爱心车队、雷锋车队等,提供一对一的结对保障服务。此外,在医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场所,推动设置临时叫车点。在一些地方设置人工按键,可一键叫车,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鼓励网约车平台优化约车软件,增设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键叫车功能,降低操作难度,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蔡团结说。

办事:“两条腿走路,兜住底、能兼容”


  “哪怕是小众需求,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给出了在便利老年人“网络办事”上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便利了各项高频办事服务。“但同时,确实要关注和照顾到各类社会群体的需求,整个社会都要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赵辰昕说,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两条腿走路,兜住底、能兼容”。

  “兜住底”,是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强调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赵辰昕划出如下重点:

  第一类要保留传统纸质凭证,比如不会扫码或者不方便扫码的老年人,可以由社区、医院提供纸质证明,还要求车站、文体场馆保留车票、门票等传统纸质凭证;同时,要加快打通后台信息,扩大身份证件、社保卡、老年卡、医保电子凭证等证件的通用范围。第二类是专设老年人服务绿色通道。第三类是保留人工服务,让窗口服务、电话专线、引导人员能够更好帮助老年人;消费场所要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社保、民政、电信、缴费等便民服务要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能兼容”,是指提供服务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要在软硬件设计上优化提升,使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双轨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隋静说:“我们已经筛选近百个跟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生活娱乐、网络购物、政务服务平台等互联网网站、手机APP,在字体大小、字体色彩、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做出调整,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在视力和听力等方面的困难。”

 
苏州高新区:中日产业合作气象万千
苏州高新区:中日产业合作气象万千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本报记者刘巍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中国与日本文化互鉴、民心互通的历史映照。
 
  穿越1000多年时光倥偬,循着寒山寺的钟声,越来越多日本友人漂洋过海,与苏州结下不解之缘。而这其中,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太湖之滨的苏州高新区更是一马当先,中日产业合作历经近30年发展枝繁叶茂,气象万千。
 
重压不弯


 
  华灯初上,位于苏州高新区核心地带的淮海街,霓虹闪烁,人流如梭,日本风情的竖立式灯箱招牌错落有致,各国游客不时穿街而过。
 
  “疫情重压之下,‘日料一条街’仍然烟火气十足,每天仅日籍客人就要接待50多位,营业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友屋日本料理店老板吴玲玲忙个不停,每每有顾客进门,她便用娴熟的日语打招呼。
 
  热闹的“淮海街”是苏州高新区对日交流交往逆势而进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及外部环境挑战,苏州高新区携手日资企业共克时艰,奋力发展。
 
  走进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片忙碌景象。企业总经理于辉介绍说,“落户苏州高新区以来,我们逐渐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腾出更多科研力量,通过淘汰前景不太看好的生产线,增设新材料生产线,为未来发展腾挪空间。”
 
  苏州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主要产品车载摄像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6%,持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企业销售额达46亿元。总经理志贺康纪说,公司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车载数字摄像头今年投入量产,市场潜力巨大。
 
  统计显示,苏州高新区自1990年开发建设以来,迄今集聚约600家日资企业,累计总投资额达200亿美元。今年1-10月,该区新增日本总部类及产业类项目12个,涉及高端制造、医疗器械、生态环保等领域,投资总额超3.8亿美元。
 
  积水中间膜(苏州)有限公司由日本积水株式会社2003年在苏州高新区投资设立,主要产品为汽车夹层安全玻璃用中间膜,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50%,中国市场占有率70%。“我们相信,中国市场会更加富有魅力,企业也能在苏州高新区得到高速成长。”公司副总经理松本学说。
 
亲商不怠


 
  明月照姑苏,深情寄扶桑。
 
  苏州高新区日资经济迎难而进的背后,是当地久久为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日企成长生态圈的坚实努力。
 
  佳能(苏州)有限公司2001年落户苏州高新区,在董事长籏持秀也看来,这里对日企发展需求的高度重视和及时反馈,是“日资高地”品牌日益响亮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我们4500余名员工分散在各地,当地政府及时为我们提供复工复产服务,让员工快速回到工作岗位,解决了燃眉之急。”
 
  “二期厂房扩建工程的审批时间与过去相比,又缩短了一半。”则武磨料磨具(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志村健征没有想到,苏州高新区的审批流程优而再优。“项目从报批前就得到了行政审批局‘私人定制式’的免费代办服务:代办员主动上门,提供申报材料指导、网拍辅导、项目报建等帮助,使全部审批时间缩短了50%。”
 
  以营商生态之优谋发展之进,更多的温情在细节中流淌。
 
  日式鸟居牌坊、机械装置朱鹮、淮海小剧场、樱花公园……淮海街道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让身在苏州的日籍友人更能体验‘家’的感觉,我们物业人员还专门自学日语。”
 
  “这里还有我们熟悉的日本人学校、永旺商城、泉屋百货、三井住友银行等,生活便利又舒心。”神钢汽车铝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河中宏幸说,“苏州高新区就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完善的设施配套,为超过4000名像我一样在此工作、生活的日本友人提供了有归属感的生活环境。”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方文浜告诉记者,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政商新生态,是企业家和投资者长远的信心之源和发展之帆。
 
  日资企业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2001年在苏州高新区成立,生产用于汽车尾气排放净化的特种陶瓷。企业总经理长良直表示,自2001年落户苏州高新区以来,NGK已进行了10次、累计达51亿元的投产增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政府的亲商之风。
 
奔跑不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优越的营商环境,不仅让苏州高新区的日资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还促使他们坚定投资信心,与当地甘苦与共,携手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包括尼得科(苏州)有限公司中华地区总部项目、苏州日本电波工业有限公司在华综合型总部项目等在内的大批日资企业在苏州高新区投建新厂房,引入新设备,导入附加值更高的新产线等。
 
  长良直告诉记者,NGK由最初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工厂逐步转型,成为集团在全球首个具备全系列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生产能力的运营基地。
 
  明治乳业(苏州)有限公司近期增资1500万美元,启动第三期工程建设,将产能从原来的10万吨/年提高到16.2万吨/年。企业工务副部长严炜说,预计本次投资完成后,年销售额可增加约5亿元,整体销售额达10亿元。
 
  苏州富士胶片映像机器有限公司自1995年入驻以来,不断根据中国市场和全球经济环境转变调整企业战略,近3年产值均超30亿元。
 
  “苏州高新区正大力发展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我们将借助自身优势,在医疗器械领域谋求突破。”富士胶片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嵇瑞康说,企业在医疗器械生产基础上,成立研发部门,并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量,让医疗器械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
 
  直面资源瓶颈制约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挑战,苏州高新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呼之欲出,将探索绿色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中日双向交流新平台。
 
  方文浜说,未来该区将以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日资日企服务品质,构建更高层次的对日开放新格局。
 
惠及11国 连接更广阔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周年观察
惠及11国 连接更广阔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周年观察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记者潘强、朱丽莉、邹学冕)初冬时节,南国绿意盎然。来自中国、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货物陆续抵达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亮相。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周年,经贸成就令人瞩目,携手向前备受关注。

  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零关税


  10多年前,说起印尼猫屎咖啡、马来西亚榴莲、泰国山竹等东盟国家特色产品,许多人知之甚少。如今,越来越多东盟产品走进中国。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内已取消7000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实现零关税。这不仅惠及广大民众,还吸引许多东南亚企业来中国开拓市场,给区域经济注入强大活力。

  从2015年开始,马来西亚企业家黄国隆每年都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展会为他打开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大门,产品行销中国多地以及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近年来,他将公司销售业务延伸到线上,消费者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就能买到榴莲制品。

  “今年3月以来,我们出口了10个货柜的商品,每个货柜500箱榴莲制品,工厂生产线非常繁忙。”黄国隆说,中国消费市场庞大,公司不断开发新的榴莲制品,由5年前的4种增加至如今的85种。他期待能有更多国际订单,继续壮大企业规模。

  10年来,双边货物、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自贸区用“黄金十年”惠及19亿人口,给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强大推动力,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典范。

  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与越南芒街隔河相望的广西东兴市,口岸附近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吸引着众多商人,来自东盟国家的货物经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中国各地。“现在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一天成交额最高超过400美元。”越南商人范文秀说。

  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自贸区建设,构建联通世界各地的经贸格局。南宁国际铁路港一派繁忙,东盟国家的特色水果、电子产品、日用品通过中越班列到此集结后,再发往全国各地或经重庆发往欧洲,而国内和欧洲的玻璃、棉纱、电子元件、柴油机等货物在这里集结后,经凭祥发往越南等东盟国家。

  如今,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作业区同样忙碌,这个海运、铁路、公路运输无缝衔接的枢纽站,可实现运输货物“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释放北部湾港活力,重庆、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经北部湾港发往全球的货物总量迅速增长。今年前10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合计3655列,同比增长113%。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港,北部湾港已开辟28条外贸航线,覆盖东南亚、东北亚以及南美和非洲部分港口。今年前10个月,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2亿吨,同比增长19.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2.4万标箱,同比增长35.1%。

  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时,双方贸易总额只有548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已达4818.1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突破,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欲“乘”RCEP“东风”继续上行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东盟双方产业承接的梯次性和互补性不断增强,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5G等领域正成为双方合作的新增长点。

  历经8年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由此诞生,覆盖东盟和中日韩等经济体。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RCEP的签署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大事,它能为区域经济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加强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加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地区繁荣与稳定注入强劲动力。”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维拉萨·宋蓬说。

  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黄玉荣表示,RCEP的签署将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使东盟与中国经贸交往迎来一个更积极发展的时代。

  “15个国家相互开放市场,将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和新合作。”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的市场需要进行新的整合,以形成更大的开放市场,增进区域合作。

 
二十六人种万亩田
二十六人种万亩田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鄱阳湖畔,“江南粮仓”南昌县蒋巷镇,江西首个万亩“智慧农场”的晚稻刚收割完,运粮车来回驶过,惊起在田里觅食的鸟群。
 
  从2018年起,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流转了1万多亩低洼地,种植优质水稻,只雇用了26个职业农民,其中的秘诀就是“智能化、机械化”。
 
  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专家肖继人领着我们,满脸自豪地介绍田间的一台台农机“神器”:长得像变形金刚“汽车人”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肚子上挂着巨大“弹药仓”的大型植保机,外形酷似科幻片中“火星登陆车”的农业无人车………满眼酷炫的“科技范”!
 
  “早春时节,稻种刚爆芽,4台无人机就忙着飞播作业,单人单机每天可以播种4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直播的二三十倍。几台插秧机也跟着上阵,1万多亩地三四天就播完了,抢了农时,每亩地还节省了一半成本,现在农村人工成本可贵哩!”一谈起机械化种地的好处,肖继人的话匣子就合不上。
 
  “耕地、播种、追肥、除草、收割,全程‘流水线’机械化作业,员工除了操作农机,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巡田。目前,部分耕种环节仍需人工,但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以后种这1万亩地用的员工会更少!”肖继人眼里充满期待。
 
  4月中下旬种早稻,七八月份迎“双抢”,晚稻收完种油菜,来年油菜收完又种早稻。“机器可不像人,不怕累,一年四季都像跑接力赛一样,种田效益一下子就上来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订单化销售、绿色化发展,公司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蒋巷镇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镇里承包50亩以上的种粮户有300多户,公司的发展在粮农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听闻公司的种粮效益,看着这一台台无人驾驶的新型农机,种粮大户刘献武羡慕不已。他是多年的种粮能手,现在承包了镇里二三千亩地种稻子。
 
  他把对讲机往胸前一挂,拍了拍身上的谷屑,对我们说:“种地机械化、智能化肯定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听说还有人用‘鸡脸识别’‘AI养猪’技术呢。我得及时赶上趟儿!”
 
  不远处,两台无人机正在田头盘旋,播种最后一茬油菜。操作手喻莹家住南昌县银山角管委会敷林村,父辈以种地为生。他说,近10天,他和同伴两人操作无人机,把3000多亩油菜播种完了,趁着天气好,计划再播一两千亩。“如果以后都用无人机、无人车务农,年轻人也会爱上种地的!”(记者陈春园)据新华社南昌11月26日电
 
连接终端超1.8亿个 中国正成为全球5G“先行者”
连接终端超1.8亿个
中国正成为全球5G“先行者”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11月26日,参观者体验5G网络支持下的无人驾驶。 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新华社广州11月26日电(记者吴涛、洪泽华)记者从26日开幕的2020世界5G大会上了解到,全球5G技术正迅猛发展,作为5G商用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5G与实体经济融合正加速发展,产业支撑能力提升,生态构建加速形成,正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全球5G技术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说,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特别是新制定的R16国际标准进一步满足了低时延、高可靠和大连接、低功耗场景的需求,带动全球5G规模迅猛增长。
 
  “5G技术将改变世界面貌,而中国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巴基斯坦总理科技工作团队主席阿塔·拉曼说。
 
  “中国5G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说,一是我国5G独立组网初步实现规模商用。截至今年10月,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过70万座,终端连接数超过1.8亿个,97%以上的5G基站实现共享。
 
  二是5G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应用终端不断丰富。截至目前我国获得入网许可的终端达253款,其中5G手机218款。5G多形态、多种类、多功能的泛终端持续突破,国内已经有十款模组获得了入网许可,多款5G模组已开始商用。
 
  三是5G融合应用生态加速构建。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能源、农业等行业成为5G热点领域,一批远程诊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使5G应用场景不断地丰富,融合应用的大生态正加速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政府部门将加大统筹协调、政策供给和国际合作力度,重点做好5G网络完善、应用跃升和共享共赢,推动5G建设和发展。
 
电力总装机达9988万千瓦 云南:能源成第一大支柱产业
电力总装机达9988万千瓦
云南:能源成第一大支柱产业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昆明11月26日电(记者浦超)据云南省能源局消息,近年来,云南省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牌”,能源产业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云南省电力总装机达9988万千瓦。

  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长乔国新介绍,“十三五”以来,澜沧江乌弄龙、里底、黄登、大华桥、苗尾等水电项目相继投产;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投产4台机组。目前,金沙江、澜沧江水电基地已投产水电站20座,总装机达4599万千瓦,比2015年总装机3686万千瓦增长24.8%。同时,全省风电总装机达878万千瓦,光伏总装机达387万千瓦,“西电东送”能力由“十二五”末的2500万千瓦提升到3990万千瓦。

  另外,“十三五”期间,云南省能源工业保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2019年,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比2015年的685亿元增长近90%,能源产业跃升为云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曙光在前
曙光在前
培育“战疫之苗”呼唤 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记者郭爽、张莹)全球累计新冠病例数已突破6000万,仍以每日新增数十万病例的速度在增长。人类与病毒的斗争处于紧要关头。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大疫,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认为是战胜疫情的“终极武器”。
 
  截至11月12日,各国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在研候选新冠疫苗超过200种,其中48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暗夜终有破晓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各国携手,就一定能够尽早培育出“战疫之苗”,夺取抗疫斗争的最终胜利。
 
多方合力,“加速”史无前例


 
  从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到各国政府,从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到企业……全世界都在行动。
 
  在国际层面,世卫组织4月牵头启动“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倡议,旨在汇聚力量,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
 
  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纷纷为新冠疫苗开发、试验和生产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通道”。
 
  在学界,各国科学家相向而行,不断加深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为疫苗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界,各国企业积极合作,成为推动疫苗研发的重要力量……
 
  全球携手“助推”中,来自中国的“推力”不可或缺。
 
  中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冠病毒鉴定和测序,第一时间对外分享病毒基因序列;3月,中国一款候选疫苗率先启动Ⅰ期临床试验;5月,中国科研人员率先在权威医学杂志上公布候选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数据;截至9月底,中国已有11款新冠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其中4款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中国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坚定与世界携手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有益经验。
 
多路并行,进展令人鼓舞


 
  在全球研发大潮中,候选新冠疫苗几乎涵盖了医学界迄今研究过的所有类型,不同“跑道”的多名“选手”已传出令人鼓舞的消息:
 
  ——5月和7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分别刊载论文,报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等人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超过500名志愿者参与的Ⅱ期试验数据显示,这种疫苗在安全性和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两个方面都表现“很好”。
 
  ——10月,《柳叶刀·传染病》刊发了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机构的论文,报告其开发的灭活疫苗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安全并能够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11月,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和美国辉瑞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信使核糖核酸疫苗(mRNA)以及美国莫德纳公司mRNA-1273疫苗先后披露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数据,有效性均超过90%……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艾滋病研究所所长陈志伟认为,全球数百个在研疫苗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此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传统类型疫苗,包括灭活病毒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等;第二类是此前无同类疫苗获批过的新型核酸疫苗,包括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等。
 
  据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介绍,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已涵盖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而这5条技术路线均对外开放,已与多国展开合作。
 
休戚与共,团结应对挑战


 
  舆论对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普遍乐观。不过,尽早育成“战疫之苗”仍需直面诸多挑战,人类唯有更密切携手合作、构建更紧密的共同体。
 
  “唯一的希望是科学、找到解决办法和团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续会开幕辞中再次呼吁。
 
  10月8日,中国正式加入由世卫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共同牵头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旨在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加入并支持“实施计划”。
 
  美国乔治敦大学助理教授亚历山德拉·费伦认为,中国这一决定传达了一个强烈信息:中国致力于国际多边合作,并致力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从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到率先公布疫苗临床试验数据;从开放全部疫苗研发技术路线,到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国不仅处于领先地位,更始终致力于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确保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可及,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担当”,为全球抗疫贡献着“中国信心”“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伊拉克大学法学教授纳吉布·朱布里说,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速研发疫苗,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是团结协作抗击新冠疫情的楷模。  (参与记者:张家伟、刘曲、张毅荣、谭晶晶、张淼)
 
老马的中国缘
老马的中国缘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如果有人问迭戈·马拉多纳“你爱吃中国菜吗?”“球王”的答案绝对出人意料。九年前,老马亲口告诉新华社记者,葱油饼是他的最爱。

  当地时间25日上午,这名传奇球星在阿根廷家中突发心梗去世,享年60岁。

  老马多次造访中国,登上长城,参加公益比赛,还曾有意来华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与中国真的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首次访华踢满90分钟


  1996年7月,已是职业生涯暮年的老马率领阿根廷博卡青年队首次访华,踢了两场友谊赛。作为阿根廷博卡青年队队长,他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数万名球迷欢呼声中登场。在老马出神入化的组织下,博卡青年队攻防节奏掌握得潇洒自如。

  上半时比赛结束后,球迷很担心36岁的老马只踢45分钟比赛就了事。不过,老马很守信誉。他在来华前明确表示,只要不在场上严重受伤,就将踢完整场比赛。下半时,老马再次登场,博得观众热烈掌声。赛后,他被国内外记者团团围住。谈到对北京的印象,他说:“我这几天过得非常愉快,我能够踢完90分钟比赛,是为了报答中国球迷对我的厚爱。我去成都会像今天一样踢好在中国的最后一场比赛。”

  两天后,老马在成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错过北京奥运圣火传递


  2008年4月,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布宜诺斯艾利斯站的活动在阿根廷掀起热潮,也牵动着国内民众的心。此前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在一些国家的活动出现波折,在阿根廷的传递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格外引人关注。

  马拉多纳在这个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认为干扰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是亵渎奥林匹克精神,并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担任阿根廷站传递活动的第一棒火炬手。

  马拉多纳要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消息在阿根廷社会引起热议,相当于为圣火传递活动在当地做了预热宣传。虽然马拉多纳最终因行程安排没能参加,但他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支持。

  马拉多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北京奥运火炬失之交臂是他的一大憾事。

助力阿根廷“鸟巢”夺冠


  几个月后,老马以另一种方式参与了北京奥运会。

  1997年10月宣告退役后,老马长期丑闻缠身,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为娱乐新闻主角。这一切在2008年发生逆转,地点就在北京。

  阿根廷国奥队在老马昔日国家队队友塞尔希奥·巴蒂斯塔率领下出征奥运会。老马随队,充当“特殊教练”。他和球员亦师亦友,和他们一起打电子游戏,一起参加训练,也和他们长谈交流,传授自己对足球的理解。每当比赛结束,他都会冲进更衣室,同球员一起狂欢庆祝。

  阿根廷队在半决赛三球大胜宿敌巴西队,决赛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击败尼日利亚队,成功卫冕,为阿根廷足球拿到近年来唯一一个世界冠军。巴蒂斯塔说,老马的参与功不可没。

  对于这个冠军,老马直呼:“这趟来中国太值了!”同年11月,老马出任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实现人生一大梦想。

半夜偷吃葱油饼


  2011年7月,新华社驻布宜诺斯艾利斯记者冯俊扬和老马聊起中国菜。老马表示,中国传统面食葱油饼是他的最爱。这个回答着实让记者大跌眼镜。

  他的经纪人证实,老马最喜欢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名叫“食苑”的中餐馆,尤其钟爱这家餐厅做的葱油饼。一次,老马在“食苑”用餐时连吃三张葱油饼,临走又打包带走了五张准备当夜宵。晚上,老马都睡下了,忽然想起带回来的葱油饼还没有吃,愣是从床上爬起来,一气儿把五张饼全消灭了,还意犹未尽。这个深更半夜起床偷吃葱油饼的小笑话后来成了老马屡遭家人朋友揶揄的“把柄”。

  之后几天,老马还是难忘葱油饼的美味,经不起馋虫诱惑,特意委托经纪人专程前往“食苑”,又点了20张葱油饼带回家。这让老马大快朵颐,直呼过瘾。

  “食苑”老板娘李太太很惊讶,连说实在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球王”竟然如此钟爱中国葱油饼。那20张饼,“食苑”分文未收,免费送给老马品尝。

愿来中国从事青训


  2012年5月,老马的经纪人告诉新华社记者,老马希望到中国执教,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用自己的技术和理念培养年轻球员,并最终成为中国国家队主教练。

  老马认为,中国足球当务之急是克服急功近利的急躁情绪,从青少年足球抓起,将基础做大做强。他本人愿意率领一个完整的教练团队来中国执行青训计划,用五六年时间培养出一支强大的青年队,为冲击世界杯的中国队提供优秀人才。

  在老马看来,从球员技术方面说,首先是要注重选材,因为并不是所有人经过努力训练都能成为优秀球员,所以需要广泛选材,选出真正具有足球天赋的小球员。

  老马认为,首先需要提高年轻球员的精神素质,让他们热爱父母,对得起父母培养;其次是要热爱祖国,树立为国效力的信念;再者,要热爱身上的球衣,对穿在身上的球衣负责,用全部努力回报代表球队参加比赛的分分秒秒。

  “马拉多纳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有很多缺憾,但他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永远保持着草根精神。球场下的他不喜欢迎合,厌恶足球官僚。他是伟大的10号,阿根廷的灵魂,也是永远的传奇!”新华社记者冯俊扬在微信朋友圈一篇追忆老马的帖文中这样写道。    新华社专特稿

 
安倍丑闻再发酵考验“继承人”
安倍丑闻再发酵考验“继承人”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赏樱会”丑闻近日不断发酵。检方及媒体最新调查表明,安倍涉嫌非法向支持者变相提供补贴并销毁相关证据,安倍此前说辞被证明不实。在25日的国会质询中,首相菅义伟因此事遭遇在野党猛烈攻势。

  分析人士认为,安倍此案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方调查,安倍最终并不一定会被起诉,但由于菅义伟上台前与安倍内阁深度绑定,安倍丑闻的走向可能成为菅义伟政权的一大隐患。

“赏樱会”丑闻再起


  此次成为焦点的安倍丑闻是去年11月曝光的“赏樱会”丑闻的后续。据日媒当时报道,安倍涉嫌每年邀请大量“关系户”参加政府举办的年度“赏樱会”,其中包括800余名老家山口县的安倍后援会成员。后援会在“赏樱会”前夜还会在东京的高级酒店里举行晚餐会,但参会的后援会成员所交费用明显低于办会成本,安倍方面被怀疑承担了差额部分。若属实,此举涉嫌违反日本的《公职选举法》和《政治资金规正法》。

  在野党曾一度在国会质询中就此追究安倍政府,但安倍一直坚称在晚餐会上没有任何收入和支出,办会费用完全由参会者承担,酒店方面也没有出具过收据。然而本周以来,随着日本检方调查信息的曝光,这一丑闻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据日媒报道,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近日对安倍身边人进行了问询,身为安倍后援会代表的安倍首席秘书和他的资金管理团体“晋和会”财务负责人承认为晚餐会出了钱。日媒调查显示,安倍在2015年至2019年的5次晚餐会中一共补贴至少800万日元(约合7.7万美元)费用,而酒店方面也向“晋和会”出具了收据,但收据怀疑已被销毁。

检方态度是关键


  日本检方为何在此时调查安倍相关丑闻?日本法律专家认为,很大程度上与安倍去职有关。

  曾在大阪和东京地检任特搜部检察官的前田恒彦刊文认为,根据相关法律,检方追诉现职国务大臣需获首相许可。安倍任首相期间,检方无法对安倍动手。但安倍9月卸任后情况发生转变,特搜部自10月启动了对安倍的调查。

  关于案件走向,《朝日新闻》认为,检方将主要以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推进调查。

  前田指出,此案调查一个关键点是,安倍在补贴问题上是否知情,而根据媒体报道,安倍方面目前的“剧本”是,秘书独断专行欺骗了安倍。

  他认为,检方是否搜查安倍阵营的相关设施并扣押往来邮件、记录等证物,将成为衡量检方是否最终指向安倍本人的一个指标。

菅义伟承受压力


  “赏樱会”丑闻再起,高举“继承安倍”大旗上台的菅义伟压力陡增。由于他在安倍政府长期担任内阁官房长官,且曾多次按安倍口径在国会回答在野党质询,因而他也受到在野党和舆论的猛烈攻击。

  日本时事社评论说,菅义伟对解开此案疑云态度消极,表现出对前任政府“负面遗产”捂盖子的姿态。也有分析指出,目前菅义伟对安倍丑闻采取了保持距离的态度,以便一旦事情继续发酵方便切割,但鉴于两人在政坛上的“深度绑定”,切割并非易事。

  (记者刘赞)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疫情中的美国迎来萧瑟感恩节
疫情中的美国迎来萧瑟感恩节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在美国,这是一个快乐、温馨的传统节日,人们探亲访友,几代人欢聚一堂,品尝火鸡大餐。

  但肆虐美国的新冠疫情令今年感恩节的气氛萧瑟。节日来临之际,充斥美国报章的是公共卫生专家关于感恩节旅行和聚会可能成为“所有超级传播者事件之母”的警告,或是把电脑放上感恩节的餐桌,借助视频、语音连线以及含有多种角色扮演的电脑游戏,与亲人虚拟庆祝感恩节的建议。

  由于近期感染人数迅猛攀升,感恩节来临之际,美国许多州和城市采取了新一轮限制措施。宾夕法尼亚州州长沃尔夫颁布了新的疫情限制令,芝加哥市长莱特富特敦促人们取消传统的感恩节聚会。在休斯敦,传统感恩节游行被取消。在纽约,有90多年历史的梅西百货感恩节大游行取消了以往穿过曼哈顿繁华市区的巡游路线。

  美国疫情3月全面暴发,迄今已持续约9个月,并且还在变本加厉。长期不能与亲人朋友相见让很多人感到难以忍受。而由秋入冬,昼短夜长,寒冷天气迫使人们不得不更长时间待在室内,居家不出对身心健康的损害越大。

  疫情造成的失业问题更令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倍感冬季的萧瑟。据美国媒体报道,就在感恩节前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助人数新增77.8万人,超过经济学家预期。非营利组织“喂养美国”的数据显示,目前有逾5000万美国人缺乏食品保障,而疫情前这一数字约为3500万。感恩节前夕,许多慈善机构报告,寻求食品救助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在感恩节这个家庭团聚的节日,还有数以千计的美国人不得不忍受因疫情失去亲人的痛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25日,即感恩节前一天,美国单日新冠病亡人数超过2000人,为6个月以来新高;当天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27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6.2万例。

      (记者徐剑梅、邓仙来、孙丁)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5日电

 
金发姑娘卖地瓜 一对美国姐妹的中国梦
金发姑娘卖地瓜
一对美国姐妹的中国梦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这是伊亚娜(前左二)、马苏美(前左一)姐妹俩在辽宁沈阳街头售卖康平地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沈阳11月26日电(记者王莹、高爽)“烤地瓜多少钱一个,是黄瓤的不?”日前,刚从医院结束一天见习生活的伊亚娜走在沈阳街头,在一个烤地瓜摊前操着地道东北口音问道。

  金发姑娘伊亚娜是美国女孩,但从小生长在沈阳。这些年,她和比她小4岁的妹妹马苏美因为母亲,因为地瓜,跟这片土地结下了很深的缘分。

  沈阳市康平县十家子村,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曾是有名的贫困村。17年前,伊亚娜的母亲苏珊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来到这里,以志愿者身份资助村里的贫困学生,与村民们结下深厚情谊。

  在沈阳长大的伊亚娜和妹妹对康平“情有独钟”。当地十家子村的地瓜又甜又糯,她们每次回到村里都要带上一些解馋。

  3年前,村干部找到在网络上已有名气的伊亚娜姐妹俩,希望她们能给康平地瓜“代言”。

  康平地瓜虽然好吃,但大部分都是村民自产自销,卖不上价,最便宜时每公斤不到1块钱。

  “我们觉得,要让村子发展起来,不只是简单提高大家收入,应该把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带进乡村。”伊亚娜说。

  沈阳冬天的冷雨中,姐妹俩的烤地瓜摊开张了。“免费品尝,绿色食品非常健康!”姐妹俩吆喝着。“你这地瓜哪好?”“黄瓤地瓜甜呢,来,掰一块尝尝。”

  伊亚娜和妹妹一个称重,一个收款,忙得不亦乐乎。“可能因为我们长得和大家不一样,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口音像‘老沈阳’,总之那天卖得非常好。”伊亚娜说。

  “路演”成功后,小姐妹俩“卖”地瓜的劲头更大了,带着网友挖地瓜、烤地瓜、练摊……她们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帮助农民通过网络打开销路,把当地的农产品卖到国内外。

  如今,康平地瓜搭上了电商平台的“快车”,销往17个省(市),带动十家子村村民脱了贫。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触动了姐妹俩内心深处的“乡土”梦,她们为自己能参与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而感到自豪。

  记者采访了解,正因为在为乡亲卖地瓜、为社会做公益中获得成就感,姐妹俩坚定了帮助别人的信念,双双选择就读临床医学专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参与,比如将研究新冠病毒的中文文献翻译成英语、波斯语等。

  更清洁的空气、更公平的保障、更高效的医疗……作为医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姐妹俩表示,对“十四五”规划实施期间与健康有关的发展图景都很感兴趣。

  “接下来,我想在沈阳读研究生。”伊亚娜说,自己早已离不开这座多元包容的城市。

 
跟“毒书皮毒跑道”较劲的“硬核老爸”
跟“毒书皮毒跑道”较劲的“硬核老爸”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实验室中的魏文锋。
 
 
  ▲魏文锋参加消费维权线下活动。 受访者供图
 

 
 
  网红直播“种草”,他则专注于“拔草”,把不合格产品、消费陷阱、行业漏洞挑出来“示众”,甚至改变了行业标准,受到数千万“粉丝”热情追捧
 
  超标“毒书皮”、真假化妆品、胶水棕床垫、隐患磁力珠……创业5年来,杭州“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共检测商品品类300余个,具体产品不计其数,成为网民推崇的“科普达人”
 
  本报记者王俊禄
 

 
  女儿一张“毒书皮”,让他开始“较真”婴童产品


 
  魏文锋自掏腰包,找节目制作公司把“毒书皮”的危害拍成短片,上传网络给公众做科普,短短几天,观看次数就超过了1500万


 
  故事要从一张薄薄的包书皮说起。
 
  2015年8月,魏文锋的女儿开学在即,需要家长帮忙包书皮。买来后打开,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光凭味道就知道,有问题!”
 
  这种直觉源于他的职业经历。魏文锋曾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工作十多年,专业就是产品检测。
 
  仔细翻看眼前包书皮的包装,魏文锋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这些是典型的无商标、无企业地址、无联系方式的“三无产品”。
 
  但就是这种商品,当年却在线上线下大行其道。有孩子上学的家庭,几乎家家都买过,却没意识到这张薄薄书皮背后的质量风险。
 
  干脆,魏文锋在一些学校门口的小店里,购买了7种类似的书皮。然后,他自费近万元,寄去泰州市国家精细化学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
 
  结果让人震惊,这些透明的书皮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
 
  “多环芳烃”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而“邻苯二甲酸酯”是具有生殖毒性和可迁移性的增塑剂,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及孕妇有危害。
 
  然而,短时间内让“毒书皮”在市面上消失的难度很大。由于当时国家标准GB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中,暂未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进行规定,而推动国家标准的修改极其复杂,耗时将会很长。
 
  魏文锋自掏腰包,找节目制作公司把“毒书皮”的危害拍成一部短片,上传网络给公众做科普,短短几天,观看人次就超过了1500万。
 
  为了让更多家长避免“中招”,他还创建了微信公众号“老爸评测”,发布了第一篇推文《开学了,您给孩子买的包书皮有问题吗?》。
 
  一传十,十传百,全国各地学校和家长开始意识到包书皮里的安全隐患。魏文锋也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传播的力量。
 
  此后,家长们开始对魏文锋寄予“厚望”,不仅以孩子的口吻亲切地叫他“魏老爸”,还希望他能够继续当儿童产品的“啄木鸟”。
 
  “是大家推着我往前跑。”由于创设的第一个公司已步入正轨,魏文锋便考虑把兴趣做成事业,成立了杭州老爸评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爸评测”),来回应粉丝朋友的期望。
 
“硬核”科普,推动国家标准修订


 
  他把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物品挨个测了一遍:操场跑道、校服、儿童手表、PVC桌垫、书柜……


 
  “老爸评测”有个特殊岗位:翻译官。解读是,“把数据翻译成人话”。
 
  在难懂的成分、配比等数据面前,消费者往往一头雾水,更遑论“挑刺”。魏文锋想当这个桥梁,让消费者更直观地分辨商品的优劣。
 
  “每多检测一个样品,就给孩子多一分安全。”魏文锋在“老爸评测”成立后的几年里,把孩子们身边常用的物品挨个测了一遍:操场跑道、校服、儿童手表、PVC桌垫、书柜……后延伸到魔术擦、竹菜板、棕床垫、木地板等家居用品,触及品类越来越多。
 
  站在公众前,断人财路,难免会遇到风险。有被曝光的商家气势汹汹找上门要说法,公司论坛数据也曾遭黑客入侵,检测资料一夜被删除,还有商家以侵权之名起诉到法院,要求删稿。
 
  更有甚者,他的住址等信息被人恶意曝光。凭一己之力对抗这些攻击,一般人或许会知难而退。
 
  “我们不怕,有检测报告、科学依据支撑,更有全国家长的支持。”魏文锋很坦然。
 
  一条条“硬核”科普视频,受到粉丝们的点赞和支持,甚至影响着国家相关标准的修订。
 
  2016年,老爸评测在全国9座城市、15所学校(含幼儿园)开展校园跑道检测工作,在校园跑道中发现神经毒素二硫化碳及二甲基呋喃、甲苯、乙苯等有害气体。
 
  “毒跑道”曝光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单位迅速整改。
 
  更重要的是,这次调查推动GB36246-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修订,包括二硫化碳在内的18个有害物质被写进塑胶跑道检测项目的黑名单。
 
  他的努力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2017年,“老爸评测”检测发现儿童电话手表表带中含有多环芳烃这种物质,随后,深圳消保委编制了《深圳市儿童智能手表标准化技术文件》团体标准,对表带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新增了限量规定。
 
  2018年,白砂糖新标准放宽了漂白成分二氧化硫的指标,使消费者无法通过白糖的等级来区别优劣。“老爸评测”曝光3个月后,迎来国标再次修订——国家标准GB/T317-2018《白砂糖(修订版)》出台实施,恢复了白砂糖的4个等级划分。
 
  关于包书皮,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在2019年10月发文明确指出,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包书皮,尤其不能使用有问题的塑料书皮。同时,GB21027-2007《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修改完成,标准中增加了对包书皮的邻苯类物质和多环芳烃类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
 
  作为普通人,任何一项“战绩”都足以“炫耀”好几年。“人民需要评测,评测为了人民”,魏文锋认为,利用和发挥民间的检测力量,为政府监管部门做强有力的补充,已经成为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的有效形式。
 
  2017年11月,“老爸评测”被原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浙江省产品质量安全伤害信息监测点,担当产品质量的“安全员”。今年11月,“老爸评测”正式成为“科普中国”传播矩阵新成员。
 
和儿科医生一道,“杠上”磁力珠


 
  “老爸测评”第一时间在自媒体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家长让孩子远离磁力珠。没想到,这条预警视频随即避免了一场悲剧


 
  今年6月,魏文锋关注到成人解压磁性玩具巴克球,因为磁性强、颗粒小,且部分电商卖家将其宣传为“儿童玩具”“儿童益智积木”等,打起擦边球,存在误导消费、被儿童误食后危害生命的风险。
 
  在不少儿童医院,儿科医生每见到一个误食磁力珠的幼儿,便对这类东西增添一重厌恶:“太害人了!”
 
  一番研究后,“老爸评测”第一时间在自媒体平台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家长让孩子远离磁力珠。没想到,这条预警视频随即避免了一场悲剧。
 
  浙江金华的一位妈妈是“老爸评测”的忠实粉丝,当她浏览了这条视频后,顺便问家里两个儿子:“你们有没有吃过磁力珠?”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吃过!”这个回答让妈妈瞬间后背发凉。
 
  7岁的哥哥曾一次性吃了3颗。他“警告”弟弟说,这是自己的玩具,弟弟不能吃。于是,弟弟每天就比哥哥早起半小时,连着几天偷偷吞下了8颗。
 
  妈妈急忙把兄弟俩送医。哥哥因为是一次性吃的,所以磁力珠全部吸在一起,通过肠道自己排了出来。可是弟弟就没那么幸运,分批吞下的8颗引起肠穿孔,三天时间里经历了两次开腹切肠手术,以后不能再做剧烈运动。
 
  这个案例做成视频后再次发布,一天时间里观看人数超3000万,有9.1万人在后台留言,其中大部分评论是要求禁售该类产品。很多医护人士在后台留言爆料:因为误食磁力珠而住院的儿童非常多,甚至有孩子因送医太迟而失去性命。
 
  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病例,让魏文锋觉得只在自媒体上发声还不够,于是联系了各大电商平台治理部,告知磁力珠的安全隐患。
 
  今年10月,全网电子商务企业规范指导暨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杭州召开,全国近50个电商平台参会。魏文锋作为演讲嘉宾,吁请平台方加强对网售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的审核,规范店铺宣传广告。
 
  甲醛检测仪“漂流”4年服务6万多家庭,未有过恶意损坏和失窃


 
  参与检测的家庭通过写日志的方式,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魏老爸,我们家刚装修完,味道特别大,家里有小孩,很担心甲醛问题,怎么办?”魏文锋经常在后台看到这样的留言。
 
  随后他了解到,普通家庭装修后测甲醛,要么选择当地的甲醛治理公司,要么自己找检测仪器。网络上买到的几百到上千元的检测仪器基本不准确,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魏文锋就萌生了个念头:花钱购买真正准确的仪器,以“漂流”的形式分享给粉丝们。
 
  2016年7月,“甲醛检测仪爱心漂流”正式上线了,用的仪器均是进口自日本的一款工业级仪器,单价上万元。通过这个活动,老百姓可共享检测仪,让空气检测不再昂贵。
 
  那么,在全国这么多家庭漂流的过程中,如何保证万元甲醛仪不受损坏的呢?
 
  魏文锋表示,“甲醛检测仪爱心漂流”项目上线4年来,在6万多个家庭中进行传递,一直不收检测押金,也正是基于这份信任,几乎未出现过人为恶意损坏和失窃的问题。
 
  随着甲醛仪一同漂流的,还有日志。参与检测的家庭通过写日志的方式,将自身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不管是漂流日志本,还是线上的检测数据日志,都记载了满满的数据、心得和个人故事。
 
  记者看到,已收回的日志本有成百上千,记得工工整整,更传递着满满的温情。
 
  截至目前,“老爸评测”已收到4万多篇翔实的检测日志。
 
  在这些日志中,有因为检测合格而高兴的孩子家长,有为检测超标而迅速警醒的新房业主,还有发现超标后及时搬走的租房一族。除了国内,漂流最远的一台甲醛仪还到过澳洲。澳洲站第一位预约的用户留言:参加甲醛仪漂流活动,更多是为了检测之后得到一份安心的数据,让宝宝们能够健康成长。
 
  “本质是做企业,产生了公益的效果”


 
  在魏文锋看来,不管是公益还是生意,可持续更为重要。要探索以信用、信任为基础的市场化路径


 
  魏文锋很怕别人把他们当公益机构,贴上道德标签。“我们本质是一家企业,不同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产生了不少公益的效果。”
 
  在他看来,不管是公益还是生意,可持续更为重要。要探索以信用、信任为基础的市场化路径,他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业检测不是摸摸看看,而是一个很费钱的事。”2015年,魏文锋投入了100万元为大家做检测,年底就“烧”得差不多了。眼看着就做不下去时,有粉丝朋友建议他去众筹。于是,魏文锋做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发布到众筹平台。他的预估是再筹100万元,但没想到短短一个晚上,就筹到了200万元。
 
  得到了认可和支持的魏文锋,同时感受到了压力,也有了“更加要把这个事情做好”的决心。2018年6月,老爸评测通过“自媒体评测+优选电商”的模式由亏转盈。
 
  公司有利润之后,魏文锋马上就给支持他股权众筹的100多位粉丝分红,自己不拿,让他们拿回投入的资金。很多人非常感动,他们当年大多只是单纯地支持,没有想过要拿回这笔钱,没想到有一天还能获得分红。
 
  “这就像无心插柳一样,是一帮善良的人在一起想要做件正能量的事情。”魏文锋表示,老爸评测虽然运营自己的线上商城,但始终坚持三条原则——
 
  一是不做广告,不写软文,“如果接企业的广告,就偏离了我们的初衷,评测就难以保证公正公平”。
 
  二是选择从市场上购买的,或者家长、粉丝寄来的产品作为样品,不接收厂家直接赠送的样品,“因为担心调包”。
 
  三是坚持将样品送到权威、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由公司来支付检测费。据了解,“老爸评测”5年来已经花费逾1000万元的检测费。
 
  今年10月,在老爸评测5周年庆典上,又一创新模式“老爸抽检”项目发布。他们将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老爸标准”为依据,和消费者一起,对产品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评价,从而挑选出优质的产品,并且不定期进行抽检。
 
  经过5年的积累,他们共评测产品类目300余个,全网粉丝3600余万个;公众号阅读量近5700万人次,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发布视频近1400条、播放量23亿人次……
 
  据介绍,“老爸评测”基于对国内市场产品的研究,立足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对比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对同类和类似品类产品的相关指标,制订了一系列标准性文件。
 
  目前,“老爸评测”已经制订了涵盖化妆品、日用品、食品、婴幼儿辅食、玩具、纺织、家电、学生用品等8大品类、共计100个产品标准——“老爸标准”。
 
  “老爸评测”市场总监李华楠表示,消费者作为神秘买家,可以深度参与到产品检测、现场审核、抽检等全过程,从而确保抽检结果公开、公正、绝对透明,督促生产厂商在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共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
 
  “在老爸评测的商城里随便买都放心”“我家宝宝用的都选魏老爸的推荐”“魏老爸,麻烦再评测一下xx牌的面霜”……
 
  看到粉丝们的评论时,“这种沉甸甸的感觉是最大的压力和动力”。魏文锋说,用专业的高标准检测,对品牌乃至行业进行查漏补缺,鞭策生产者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最终推动行业进步,“让中国老百姓选得到高品质产品,过得上高品质生活——这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参与采写:吴璠)
 
长安又见颜真卿
长安又见颜真卿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这是考古发掘出土的《罗婉顺墓志》。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杨一苗
 

 
  一次考古发现,让人们意外遇见了正值盛年的颜真卿。
 
  他在长安出生成长、师从名家;从政后,经历的一次次贬谪与擢升,都始于长安;逾古稀征叛乱,长安终成他不断回望却无法安抵的故乡。
 
  书法家、政治家、文学家,颜真卿的一生,与长安无法分开。
 
  1300多年后,长安又见颜真卿。
 
  真迹现世:唐代家族墓葬中的意外发现


 
  唐皇城,雄踞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沿着今天被称为朱雀大街的道路向南,长安百余坊,如整齐排列于棋盘上的棋子,拱卫着唐皇城。709年,颜真卿出生于长安。即使在这里,仍留存于世的颜真卿真迹也屈指可数,而这次考古发现的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就成为意外之喜。
 
  从今年6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对秦汉新城龚东村政府储备用地内的汉唐时期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清理了大量隋唐时期墓葬,其中可确证为元氏家族墓葬共3座,出土墓志四合。
 
  “有遗憾也有惊喜。”这次考古发掘的执行领队张杨力铮说,“遗憾的是这些墓葬均遭早期严重盗扰,但却发现了目前国内唯一经由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年书迹真品。”
 
  这合墓志出土于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合葬墓中,葬具及墓主骨骼无存,随葬品除墓志两合外,还有铜钱、陶灯、塔式罐、陶人俑、陶动物俑等。根据墓志内容初步研究,元大谦为北魏常山王第七代孙,而罗婉顺,本姓叱罗,鲜卑人,北魏孝文帝时改为罗姓。
 
  在这次考古勘探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罗婉顺墓志,其书丹者为颜真卿。罗婉顺墓志志盖、志石尺寸均为51.4×51.4厘米,志盖周边线刻缠枝花草及四神。盖篆书16字,志文楷书728字。在墓志右下角,清晰地刻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
 
  而元大谦夫妇墓志的撰文者李璡身份也非同一般。汝阳郡王李璡,在志文内他自称外侄孙、外甥。据《新唐书》载,李璡为“让皇帝”李宪之子,李宪妃为元氏。结合墓志内容可知元大谦的侄女即李宪之妃、李璡之母。
 
  这方墓志书丹于天宝五年(746年),那时的颜真卿,书坛崭露头角,政坛仍籍籍无名。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认为,这一颜真卿早年书迹,是他早期书法作品纤巧精雅风格的体现,与其晚年作品的浑厚遒劲有所不同。但也有学者认为,相较于颜真卿32岁所书的《王琳墓志》与41岁所书《郭虚己墓志》,这次的考古发现与两者风格颇有差异,是否为他人代笔仍需更多考证。
 
雁塔题名:“正是男儿立志时”


 
  颜氏家族是以读书修身为荣的名门。如今珍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颜真卿晚年书法代表之一的《颜氏家庙碑》,便书有“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著有传世名作《颜氏家训》的南北朝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是颜真卿的五世祖。
 
  虽然出身望族,颜真卿的青少年时代却坎坷不平。幼时失怙,他在母亲与家族亲人的教导下刻苦读书。“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先祖的家训一直激励着他勤学苦学。
 
  唐朝对科举十分重视,以诗取士是唐代学子文人的仕途之始。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甲科,那时他不过20多岁。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杏园关宴,考取功名的学子会举行许多雅趣盎然的活动。而在那个时代,雁塔题名,几乎是所有入仕文人的梦想。白居易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40余岁中进士的孟郊,则将自己登科后的欣喜与畅快,化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
 
  进士雁塔题名这一雅举仅仅延续到唐末,长安失去首都地位后,陕甘地区文人仍仿效此举在雁塔题名,一直至明清时期。如今,唐人雁塔题名的碑刻或墨迹已经难寻,但在大慈恩寺院内和大雁塔上,还存留有明清两朝乡试举人仿效唐代进士的题名碑70余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广为传诵的《劝学》诗,为颜真卿晚年时期劝勉后辈所作,但也是他青年时代胸怀远大志向、勤学苦读的切身体会。
 
灞柳赠别:“秦山遥望陇山云”


 
  进士及第,又经吏部铨选,颜真卿踏上了仕途。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条路注定不是坦途。山东、浙江、江西、四川……在颜真卿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他多次因敢谏直言而被权臣排斥调离出京。在与朋友离别时的唱和酬答中,又可以看到颜真卿乐群的一面。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天宝七年(748年),颜真卿奉命巡察河西、陇右,好友岑参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诗相赠。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天宝十二年(753年),颜真卿将赴山东任平原郡太守,岑参再作《送颜平原》。灞桥,是东出潼关的必经之地,桥下筑有长堤,堤上一步一柳。可以想见,绿意盎然的柳荫之下,岑参依依不舍地折下柳枝,赠诗相送挚友。
 
  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期间,远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的高适也惦念着他。听闻颜真卿夙兴夜寐恪守职责,高适赠诗《奉寄平原颜太守》,“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颜真卿与朋友的交往,不仅有诗词唱和切磋学问,也有柴米油盐与生活的无奈。在《与蔡明远帖》中,他诉说“阖门百口,几至糊口”的困窘,他写给李光弼将军的弟弟李光进的《乞米帖》《鹿脯帖》,其中说到“举家食粥,来已数月”“病妻服药,要少鹿肉”。很难想象,这时需要找朋友借米求药的颜真卿,已是大权在握的吏部尚书。
 
书如其人:处江湖之远亦壮怀激烈


 
  身处那个时代,颜真卿幸也不幸。
 
  大唐帝国在经历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睿宗李旦时期的朝政动荡之后,在约1300年前,唐玄宗李隆基开启了开元年间的盛世之治。这里既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壮美恢宏,也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开放包容。而随后,大唐在安史之乱中兵连祸结、由盛而衰。这一切,都为颜真卿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龙尾道,是大明宫的一段登殿坡道,由丹凤门北望,坡道蜿蜒宛如龙尾盘旋而上,故称龙尾道。由龙尾道拾级而上,便是唐王朝皇权的象征之一——含元殿。如今,在位于西安市北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一段复原示意坡道通向经过保护修复的砖石高台——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坐落在10米多高的龙首原南坡之上,面积达3300多平方米。基台上的柱础和隔墙表明,含元殿东西面阔十三间,进深五间,是中国古代规制最高的殿堂建筑。站在含元殿凭栏南望,长安城与终南山尽收眼底。
 
  从出任监察御史开始,这条长长的龙尾道,颜真卿走过了许多次。沿龙尾道而至含元殿,他在这里参加过元日、冬至大朝会;他于殿上要求弹劾跋扈逞威的李延业;在这里,他还被肃宗贬官。
 
  颜真卿一生多次被贬外放,但他处江湖之远亦壮怀激烈。天宝十二年(753年),因受宰相杨国忠排挤,颜真卿出任平原郡太守。在那里,颜真卿一边事必躬亲造福百姓,一边与高适、岑参等挚友以诗言志。但同时,他察知安禄山反状,遣使入朝密奏,并预为战备。
 
  安史之乱,颜真卿在北方率先起兵对抗叛军。但他耿直刚正的性格终为宰相卢杞所不容,建中四年(783年),颜真卿被遣向叛将李希烈宣谕,被囚禁期间他始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至贞元二年(786年),颜真卿灵柩归京师,终葬于京兆万年县凤栖原上。
 
颜门忠烈:“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颜真卿是书法家,更是政治家。他与堂兄颜杲卿一家,于乱世中终成大唐脊梁。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寒食帖》共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这一名作书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在满纸云烟的背后,是颜氏一族满门忠烈、为国赴死的慷慨悲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范阳起兵,河北诸郡县多见势而降。当唐玄宗慨叹“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的时候,颜真卿成了直插安禄山后方的一柄利剑。
 
  本为文官出身的平原太守颜真卿与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兄弟二人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北,他们相约起兵,继而聚兵马、杀叛将,牵制安史叛军,阻滞了其西进急攻潼关的步伐。
 
  太行山下,土门关前。气急败坏的安禄山派史思明和蔡希德合围常山,最终城内弹尽枪折、瓦石俱空,常山陷落。颜杲卿与儿子颜季明,及颜氏子弟30多人取义成仁。在寻得亲人的尸骨后,颜真卿将满腹悲愤与痛楚纵笔倾泻而出,终成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相较于颜真卿早期书迹,如这次考古发现《罗婉顺墓志》的清秀典雅,或是中晚期书作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的雄劲浑厚,《祭侄文稿》是迥然不同的。这是他追祭侄儿颜季明的起草文稿,“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笔端跳荡着浩然正气,墨迹映现出耿耿忠魂,在肆意纵横顿挫之间,悲愤的情感与苍劲的笔力相交织,《祭侄文稿》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罕见的艺术瑰宝。
 
  北宋之后,无论文人俗士,习书大都宗法颜书,颜真卿的浩然之气渐渐被书名掩盖。书如其人,拨开历史的尘埃,颜体书法的浑厚大气、方正刚直却正如他的人生般波澜壮阔,也是中国美学推崇的精神境界。
 
  200多年后,欧阳修在《新唐书》中慨叹:“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其书法更是被苏轼称道:“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同样吟出了“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的诗句。
 
  今年65岁的颜承纪是颜氏后人,作为陕西颜真卿书法艺术研究院的院长,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颜体书法艺术的推广。他说,从儿时开始执笔写字,父母就给他讲颜真卿因为家贫,以泥水为墨、墙壁为纸苦练书法的故事。而长辈们更是时常提醒,颜氏家族要以读书为善传家,并坚守正直忠诚的品格。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说:“颜真卿是在德艺修身、谨守正道的门风礼法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他刚直忠贞的品格与颜氏家风密不可分,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同样需要这种精神的传承。”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大师的互“补”往事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大师的互“补”往事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荷虾图》。  徐悲鸿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陶冶、实习生黄宸炎
 

 
  近日,中国近现代影响力最大的三位美术大师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47幅真迹作品在徐悲鸿(重庆)美术馆展出。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三位大师在中国画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三个人在同一个时代出现、相遇,本是一场盛事,可他们动如参商,只留下短暂的交集。譬如齐白石跟张大千这两位大师之间究竟有过什么故事,通过流传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只有他们合作过的几幅画,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历经了半个世纪,如今三位大师的作品迎来首次联展。在展览中,不仅有他们的个人作品,还可以看到几幅大师们合作而成的画:《蜀葵蛙》《蜀葵虾》《斗鸡》。
 
  这些画的背后藏着大师们的友谊往事。
 
  1928年,徐悲鸿刚认识齐白石。那年徐悲鸿30多岁,齐白石60多岁,两人差32岁,一个正当而立,一个已经算老人家。
 
  徐悲鸿虽然年轻,但他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已经做了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而齐白石一把年纪,没有受过系统教育,有些名气,但非议也不少,前一年才破格在艺术学院做了老师,教中国画。
 
  这两位无论是年龄、名气、职位各方面对比,差异都不是一般的大。两个人对中国画的理解、追求和探索方向也存在极大差异。正常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玩不到一起的。
 
  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两个人偏偏一见如故。他们聊老本行,聊画画,聊篆刻,聊诗文,越聊越投机,徐悲鸿对齐白石发出邀请,请他来学校就职。
 
  对齐白石来说,这个场景很熟悉,国立北平艺专的前一位校长林风眠也曾这么邀请过自己。徐悲鸿更加郑重,不仅三次邀请他就职,为了宽他的心,还说:不会教也没事,去画给大家看就行了。
 
  入职当天,徐悲鸿乘马车亲自来接齐白石,上课的时候,不仅亲自为齐白石站台,就连考试评分,徐悲鸿都找齐白石一起商量:齐白石觉得某个画好,徐悲鸿就给学生评“甲”;齐白石觉得还行,徐悲鸿就给个“乙”。
 
  种种细节上的尊重,齐白石记在心里,徐悲鸿之于他,不仅有知遇之恩,更是人生第二个知己。
 
  好景不长,当时保守派反对徐悲鸿的声音不少,徐悲鸿不得不辞职南下,而齐白石也随之结束了他的任教生涯。
 
  离别之际,齐白石作了一张《月下寻旧图》送徐悲鸿,这是齐白石少有的自画像。画中,一位身穿长袍的老人拄拐杖行去,留下一个背影。齐白石还附诗表明心意,不忘当初徐悲鸿三顾邀约的恩情:“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没想到,两人从此一别就是十几年。那段日子里,他们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书信。
 
  徐悲鸿是真的把齐白石当好朋友,也是真的欣赏这位朋友。
 
  就算他不做校长了,就算他满世界到处飘,心里还总想着这位老朋友。逢人就推荐,给他打广告,帮他出作品集,并亲自为这事跑前跑后。给齐白石写序、说好话:齐白石的画真的好啊,特别有性格,自成一家,画的动物都很精微。
 
  他还找到中华书局的负责人舒新城,版式怎么排,摄影怎么调整,都亲自盯着,生怕编辑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切都定了还不够,徐悲鸿不断给书局写信,敦促出版,比自己出书还紧张。
 
  当时,徐悲鸿是中德展览会的委员,正好要负责欧洲艺术展览。徐悲鸿推荐了很多艺术界的好朋友参加中德展览,像张大千、吕凤子……齐白石也在他的名单上。徐悲鸿写信给齐白石,让他准备“大作一二十幅”参展,推荐齐白石的作品走向世界。
 
  可以说,齐白石的成就跟他的艺术造诣固然分不开,也同样得益于这样一个好朋友在背后帮他不遗余力地造势铺路。
 
  二人再会面,已经是17年后。
 
  徐悲鸿回到北平,还是校长,齐白石还是出任教授。两个大师经常往来串门,每到过年,还会相约到徐悲鸿家里。
 
  除了如过去那样聊画聊诗,他们还多出一项爱好——合作画画,这是过去17年不曾有过的机会。
 
  通常,徐悲鸿负责画动物,齐白石负责补静景。如果徐悲鸿画鸡,齐白石就补一块石头;徐悲鸿画蜻蜓,齐白石就补花草;徐悲鸿画鹰,齐白石就补一棵松。
 
  他们不仅自己画,有时候还会请来别的好朋友一起画,比如张大千。
 
  一次,徐悲鸿夫妇设宴邀请齐白石和张大千到家中小聚。饭后,齐白石兴致很好,打算作画一幅,以答谢款待,张大千同样跃跃欲试,二人索性共同创作,一人画荷、一人画虾,合力完成了两件《荷虾图》。
 
  三位大师的会面成就了一段佳话。
 
  1947年除夕,一个叫刘金涛的人,请徐悲鸿画一幅《金鸡图》。
 
  这位刘金涛不是一般人,是徐悲鸿、齐白石的专用装裱师,当时北平文化名人的字画都找他帮忙装裱,求画自然好说,徐悲鸿痛快答应了。
 
  铺开笔墨,两只雄鸡很快跃然纸上。这幅《金鸡图》已经完成了一半,只差配景,结果除夕夜停电了,屋子里黑灯瞎火没法画。徐悲鸿只得草草结束,答应改天再画一幅作为补偿。
 
  至于这幅半成品该怎么办?他信手落款:为刘金涛君糊窗——这幅画作废不要了。
 
  然而,世间最怕的事就是下次再说。一年又一年,请徐悲鸿作画的事一直没找到机会,就这样被搁下。直到1953年9月,徐悲鸿脑溢血复发逝世。刘金涛终于没能等到徐悲鸿的“改天再画”。
 
  那幅半成品的《金鸡图》,刘金涛也没舍得真拿去糊窗,就这么成为徐悲鸿留下的一个未完成的念想。
 
  很多年后,齐白石见刘金涛时正好看到那幅《金鸡图》,图上空留两只雄鸡,却没有景物。熟悉的笔调加上落款,他一目了然,这是老朋友未完成的作品。
 
  那一刻,93岁的齐白石拿起了画笔,他要为老朋友完成这幅作品。就像他们历来合作的那样,徐悲鸿负责画动物,他负责补全风景。只不过,这是最后一次了。
 
  空白的画面上,多了一颗石头、多出了兰花,与两只雄鸡相映成趣——这幅作品终于完整了。徐悲鸿与齐白石,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他们合作的绝响。这幅画,名字叫《斗鸡》。
 
  就像多年以前,徐悲鸿一次次帮助齐白石,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他;而这次,轮到齐白石,为老朋友补上一个缺失的遗憾。在画中,映照着这段忘年的友谊。
 
粮瓮小史
粮瓮小史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人解史
 
  聂英杰
 

 
  曾几何时,粮瓮的多少是庄稼人家底的象征,它见证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迁。对我们家来说,粮瓮无疑是一段酸甜苦辣的生活史。母亲曾讲,和父亲结婚三四年后,祖母才分家,当时我们家只有一口大瓮、一口小瓮和一个小瓦罐。粮瓮虽不多,困难年代瓮里却空空如也,一敲当当响。那些年,母亲总是发愁粮瓮何年何月才能盛满粮食。
 
  后来,国家允许有自留地,以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一下子唤起了母亲向往美好生活的劲头。母亲针线活计比较笨拙,庄稼活却是个“好把式”。她和父亲白天给生产队干活,闲余经营自留地,队里工分挣得多,自留地里庄稼也长势喜人,一口大瓮怎么也装不下。外祖父母得知后,送来两口光溜溜的大瓮,家中余粮才有了安顿之所。
 
  当老人的谁不愿让孩子们过上殷实的日子。后来,家里出了事,小院的平静被打破,两口大瓮也被人抬走了。以至后来,每次队里分粮,母亲就指着仓库里的两口瓮反复念叨,那是咱家的,是你姥姥给的。说来也怪,从此我家再也没有为盛粮发愁过。家里姊妹多,只有父亲一人挣工分,口粮常常被扣,哪有粮食储存。记得一次家中快要断顿,母亲领着我和大妹妹,怀里抱着二妹子,乞求分点粮食来糊口……每当忆起那痛心的一幕,泪水犹如泉涌,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成了日后我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动力。
 
  时针很快转到了1976年,队里夏粮秋粮获得少有的丰收,我家分的粮食估计有1000多斤,人均虽不多,毕竟能吃上饱饭了。也是从那年开始,连续三年丰收,全家人把前所未有的兴奋化成一个急迫的念头,赶快买瓮制瓮。那年头村里掀起了抹制水泥瓮的热潮,这种瓮虽不结实可花钱少,我家便先后找人抹了五口大瓮,这在当时可是不小的家产。也是从那年起,我家隔三岔五能吃上白面条,过年还能蒸上两三锅馒头,我们姊妹七个别提有多高兴了,天天盼着过年。
 
  1979年的冬天格外冷,人们的心头却热泉涌动。在村民半信半疑的议论中,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春风一路吹到了泜河岸边,吹进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吹到庄稼人的炕头上。第二年包产到户变成现实,农民蕴藏的生产积极性一夜之间得以爆发。我家因为人多,分了12亩地,母亲带领一家老小披星戴月,辛勤耕作,打的粮食库仓里实在盛不下,干脆放到了屋里炕上、地上,家里简直成了粮食的世界,一家人都看傻眼了。
 
  1984年,我家有史以来全年吃上暄腾腾、香喷喷的大馒头,一举告别了吃窝窝、红薯干的艰苦生活。母亲满含深情地说,旧社会连大户人家也没有今天的好日子。那几年,一股买瓮热又闹翻了小村,每至夏日傍晚,拉瓮的车子一到街上,就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东家两个、西家三个,不大会儿工夫,三四车瓮卖得一干二净。几年间我家粮瓮达到了20多口,库房里一圈光溜溜的大瓮就像威武的罗汉那么壮观。生活的欢乐、日子的香甜,原先仓库里我家那两口大瓮,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1999年,村里又重新调整了责任田,家中人少了,地也少了,打的粮食自然也就少了,可日子却像开花的芝麻节节高。屋里那么多的闲瓮成了家中的累赘、碍事的东西,父亲和弟弟索性将多余的瓮丢到房前空地上,一任风吹雨打。不知是我生性多愁善感,还是瓮的命运牵着太多情感,每次回家看着、摸着伴我二三十年的粮瓮,心里总不是滋味。感情的潮水催促着我写下这段文字,来珍藏内心深处的记忆。
 
“全国建筑老八校”之一,我国第一块人工冰场在此诞生…… 与一个百年建筑学科对话
“全国建筑老八校”之一,我国第一块人工冰场在此诞生……
与一个百年建筑学科对话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全国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文海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研制的人工冰场模型上试滑。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冰场课题组成员正在进行实验。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杨思琪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流动的故事,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者。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大直街66号,一座始建于1953年的土木楼,砖混结构的青灰高墙,线条流畅的雕花,颇具欧洲古典复兴风格。冬日,在皑皑白雪的装点下,雄壮而不失典雅。
 
  “这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是国内最具优雅华贵气息的建筑馆之一。”年近七旬的刘松茯是建筑学院教授,他时常在这里漫步、流连,每每提起土木楼,都难掩心中的骄傲。
 
  刘松茯回忆说,土木楼是由当时的苏联专家、建筑设计师彼得·斯维利多夫设计的,是哈工大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历史见证,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中,静默守望着一代又一代哈工大建筑人的成长。
 
  回首来路,从1920年创建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科已拥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学科教育机构之一。全国第一块人工冰场、北京亚运会石景山体育馆、北京朝阳体育馆、亚冬会黑龙江省速滑馆、人工智能建筑设计平台……一系列建筑成果都诞生于此。
 
  从因铁路建设需求而诞生,到服务重工业城市发展,从寒地建筑创新,到紧跟时代发展进程……这个百年建筑学科诞生了众多优秀建筑专家、社会活动家,成为我国现代建筑业起步与发展的缩影。
 
百年学院的国际化基因


 
  开放办学,国际视野,是哈工大建筑学科的原色。
 
  1920年,哈工大因铁路建设需求而诞生,培养工程师是最初的办学宗旨。建筑学科创办初期,师资主要来自大批侨居哈尔滨的外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大多毕业于俄国或欧洲专业学校,授课语言也以俄语为主。
 
  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在哈工大碰撞出火花。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拜占庭……诞生于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纷繁流派交织登场,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留下了众多地标和建筑文化遗产:圣·索菲亚教堂、霁虹桥、马迭尔宾馆、国际饭店……
 
  “这样的办学理念,将扎实务实的教育风格带给了哈工大,也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建筑理念引入了中国。”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何钟怡回忆说,哈工大海纳百川的办学特色,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历史。
 
  1959年,全国教学体制改革背景下,建筑学科与土木、交通等学科从哈工大分离,组建为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也就是“全国建筑老八校”之一。2000年,在阔别41年后,哈尔滨建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并,建筑学科回归母校。
 
  哈工大建筑学院院长孙澄说,建筑学科历经百年沧桑,始终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路线,积极整合国际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化办学体系。如今,学院已经形成5个学科、8个专业,构建了系统全面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吸引着俄罗斯、新西兰、韩国、摩洛哥等多国学生在校学习。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建筑大学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建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与友好往来,设立了海外学术基地和联合研究中心,聘请海外多位院士、高水平学者为讲席教授,为学生授课。
 
  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实用型人才,2016年以来,每年7月,国际暑期学校在建筑学院开班,国内外学者齐聚一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学子开启学术盛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课程转战云端,热度不减。
 
  “从西方建筑发展史到中国园林建设特色,从传统木建筑解析到现代智能建筑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还能结识大师和同伴,开阔眼界,启发思维,锻炼能力。”暑期学校学员、清华大学本科生叶心怡说。
 
  2014年,由哈工大建筑学院主导的“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再次获此殊荣。
 
  建筑学院副院长董慰介绍,学院60%以上的本科生都在就读期间有不同形式的境外学习经历,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建筑联盟学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建筑学校继续深造。
 
用建筑为体育事业护航


 
  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临近,从北方到南国,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冰雪项目吸引越来越多人乐享冰雪,冰场已不再稀奇。很多人不知道,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个室内人工冰场正是由哈工大主持设计的。
 
  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刘德明回忆说,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一切都在起步建设。我国早期冰雪运动仅限于在室外天然冰雪场上进行,这使冰雪运动的开展受到地域和气候的严格限制。
 
  1960年,为设计建造全国第一个冰球馆,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委托哈工大进行研究设计。时任暖通教研室教授的徐邦裕带领课题组,开展了冰球馆冰场模型试验研究。
 
  为探究冰场原理,徐邦裕曾带领学生在黑龙江省肉类联合加工厂冷库进行实验,研究在零下15至25摄氏度下,冰面硬度与冰面温度、馆内温度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师生群策群力,总结出12册实验数据,最终提出了人工冰场的设计方案。当时全国女子花样滑冰冠军文海美,受邀在冰面试滑。
 
  1966年3月,首都体育馆人工冰场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徐邦裕将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毫无保留贡献出来。很快,冰场于1968年4月成功运行,我国第一个标准面积的人工冰场就此诞生。
 
  实战,最锻炼人。经此一战,包括体育建筑领域大师级人物梅季魁在内的一批课题组成员,正是从那时起步,成为业务骨干。
 
  20世纪70年代,长春、吉林等城市,纷纷迎来自己的室内人工冰场及速滑跑道,都应用了哈工大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哈工大建筑学院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突出贡献。
 
  探索,永不止步。
 
  1988年,石景山体育馆在北京落成,其屋盖在国内首次采用双曲抛物面扭壳结构,体现出动与静、刚与柔的体育运动特点,一经亮相,受到国内外专家广泛好评;
 
  1989年,朝阳体育馆问世,屋盖采用耗钢量很少的悬索结构,既展现出新颖流畅的建筑造型,又解决了比赛厅的天然采光问题;
 
  1995年,黑龙江省速滑馆建成,开辟了亚冬会速滑比赛走向室内的先河,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5座速滑馆之一。
 
  岁月流转,一代代哈工大建筑人主持设计完成了冬奥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中型体育场馆工程项目160余项,获得国内外各类设计奖300余项。
 
  总结先进经验,哈工大探索形成了以技术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以创新和服务社会为目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大空间建筑教育模式,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锤炼教师队伍、培养人才。
 
  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建筑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旨在促进多学科交叉协同、融合创新,助推大空间建筑教育进入更高的发展平台。
 
给高寒建筑“穿上羽绒服”


 
  因地处高寒地区,寒地建筑研究成为哈工大建筑学科的独特使命,几代人在寒地领域辛勤耕耘。
 
  早在“七五”“八五”时期,建筑学院教授郑忱就承担了寒冷地区节能方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建设哈尔滨嵩山节能住宅小区,应用了多项先进技术。
 
  以往,寒地建设耗能大、耗材多,一年取暖期达半年之久。哈工大建筑团队创新提出“夹心保温墙体”概念,也就是在两层砖之间填充岩棉等材料,相当于“给建筑穿上羽绒服”,从而降低冬季燃煤量,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这项研究集中了热能工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建筑设计等多学科优势,团队在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供暖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单位面积耗标煤量减少16%,锅炉运行效率提高16%,节约能源43.8%。
 
  嵩山小区落成后,当时的国家建设部曾组织全国建筑行业400多位专家及有关领导前来召开现场会,并将这些建筑成果向多地推广,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节能进程。
 
  “十二五”期间,建筑学院教授梅洪元牵头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严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填补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多项建筑技术空白。
 
  “做寒地文章,创特色科研”,已经成为哈工大建筑学科一张亮丽的名片。学院师生探索将寒地建筑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结合,不断寻求新突破,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温暖着城市,还走进了偏远山村。
 
  黑龙江省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曾是省级贫困村。这里新近落成的“幸福大院”,正是采用了哈工大寒地建筑保暖技术,让30多户贫困户告别了泥草房,搬进了温暖明亮的新居。新入户、73岁的刘成说:“有了高科技,我们老两口冬天能少烧煤,省钱又省心,身暖心更暖。”
 
用建筑传递关爱


 
  回忆起多年科研教学经历,“抗洪”二字,令城市规划系教授冷红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1991年夏天,一场大水席卷安徽,数十个县市房屋严重受损。当年还是本科生的冷红和导师、同学一起,响应号召乘坐火车一路南下,远赴9个县城开展灾后援建工作。
 
  一个月时间里,城市规划专业149名师生完成测绘量300余公顷,进行了16个乡镇、55个村镇、8条城市街道的规划设计,覆盖15820户、6万人及124个单体设计,绘制了9套72册8000页设计图集。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团队荣获“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称号。
 
  “关键时候用得上,正是源于平时训练好。”冷红回忆说,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传授知识,更传承精神。此后,学院师生还参与到山东洪灾、汶川地震等多次灾后重建工作。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他们从教室、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创办乡村工作站,带动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用专业技术助力乡村发展。
 
  在建筑学院副院长邵郁看来,作为一门融合了技术和艺术的学科,建筑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培养人才不能“批量生产”,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出“个性菜单”,帮助他们找到对建筑空间、形式美、建筑技术美等诸多方面的“感觉”。
 
  2011年以来,学院为大一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基础”,为大四学生开设“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让学生走出土木楼,走进国外高校或知名企业,在前沿科学研究与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授课要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一切纯理论意义的课程都要退居第二位。”梅洪元说,建筑教育不能与社会脱节,要以社会服务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的人。
 
  融合这一理念,哈工大建筑学院与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机整合,形成院企联合、相互支撑、资源共享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高年级学生可以进入研究所,参加科研课题与设计实践;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形成合力,组建起“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学团队。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探索,正在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缺陷,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邵郁说,学生逐渐拓宽思维,养成了关注社会、善于创新的习惯,磨练出在专业领域制图、制造、创作方案的能力,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内专家和中坚力量。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哈工大建筑学院1988级校友、中国中元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许海涛,第一时间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他还与专家组共同完成了武汉、福建、海南及北京应急医疗设施的技术咨询工作,组织编写了面向全国的应急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用设计激活传统记忆


 
  锈色的铁轨蜿蜒向前,高耸的烟囱冒着青烟,阳光穿过冰凌,照进俄式木屋……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地处牡丹江通往哈尔滨的咽喉要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东铁路在这里修建,小镇由此兴起。
 
  “这是个差点消失的小镇。十几年前,很多房子没人住,都要被拆掉了。”小镇居民田牧明说,随着林区停伐,人口不断外流,这里一度归于沉寂。
 
  田牧明没有想到,近年来,这座百年小镇迎来了新一轮开发建设。自2010年起,哈工大建筑学院教授赵志庆,组织团队来此开展基础调研、规划设计、环境整治、文物建筑修缮等工作,与当地政府一道开启文化遗产保护战略行动。
 
  原来的俄式石屋、铁路卫生所,被打造成油画创作展示基地,每年夏天,这座“油画小镇”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来此采风创作;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中东铁路机车库,在精心修缮后成为中东铁路运输博物馆;全镇百余处历史建筑不仅吸引来中外游客,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前来取景……
 
  经过长达8年的组织规划和综合治理,沉寂多年的横道河子历史街区、俄式建筑群迎来新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18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事实上,建筑学院多个专业的大批师生,长期致力于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哈尔滨731侵华日军遗址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设计与再利用,让一幢幢日渐斑驳的历史建筑再现魅力与风采。
 
  “用现代设计艺术,激活古老传统记忆。”赵志庆说,“原味+创新”为现代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带保护,“活起来”的建筑遗产将成为刺激城市经济跃升的增长点,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双赢。
 
面向未来的建筑


 
  每年冬天,一座“冰雪王国”都会在哈尔滨诞生,满足四方游客对冰雪的期待和想象。这就是世界知名的冰雪主题乐园——冰雪大世界。
 
  去年的冰雪大世界,一座贝壳形状的冰雪建筑里,不少游客围着冰桌、坐着冰椅,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享受“冰火两重天”的新奇与快乐。
 
  这座占地600平方米的超大冰壳建筑,正是出自哈工大建筑学院国际冰雪建筑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罗鹏团队之手。
 
  “大跨度冰雪建筑蕴含着材料、结构、设计、建造等多方面的协同创新。”罗鹏说,简单来说,就是在水中增加某种材料,使冰的强度增大、韧性增强,从而让冰雪结构不断延展,满足建筑需求。
 
  冰雪的快乐,还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年冬天,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生团队齐聚哈工大,手持雪铲、刻刀,将方方正正的雪块、冰块精心打磨。
 
  他们当中,有的应用混合材料,实现薄结构的极强稳定性能;有的采用3D打印技术,展现冰雪建筑设计创新成果;有的则着力打造冰雪建筑室内空间,为冰咖啡屋、冰吧台等更多新型体验提供可能……在这些学生的巧手下,冰雪被赋予全新的生命。
 
  罗鹏说,关注冰雪建筑的建构技术与冰雪材料的创新应用,用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为冰雪建筑和冰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是哈工大建筑学院扎根寒地的又一个缩影。
 
  在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创新仍在路上。前不久,建筑学院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获批设立,将融合人工智能、计算性设计等前沿知识与技术体系,培养学生数字化设计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更为先进的设计工具进行创作。
 
  “举个例子,计算性设计就是应用进化计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规划与设计方案。”哈工大建筑学院智慧建筑与建造教研室主任韩昀松说,面向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筑产业“智能+”发展趋向,团队将继续突破诸多技术瓶颈,推动建筑产业的信息化转型。
 
  “站在新百年起点,我们将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在迈向世界一流建筑学院和国际一流学科的道路上跨步前行,在新征程中续写新华章。”哈工大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宏说。
 
劳动光荣其来有自
劳动光荣其来有自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动声色
 
  吴麟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

  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这一思想有着深厚历史渊源,从中国工人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中国劳模史:1932-1979》中可窥一斑。

  中国共产党人重视评选与表彰劳动模范的历史,可追溯到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33年5月18日至22日,武阳劳模表彰大会连开5天,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1934年春,为了表彰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苏维埃政府召开了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毛泽东亲自颁发的奖品中,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据《中国劳模史:1932-1979》一书考证:这应是中国首次使用“劳动模范”这一称谓,来称呼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越的劳动者。

  此书是我国第一本较系统地书写几十年来中国劳动模范历史的图书,由姚荣启费时近5年编著而成。他在《工人日报》当过20多年编辑记者,曾长期负责有关工会工作的宣传,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报道劳动模范。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一些模范人物,他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所接触,“对他们的先进事迹有所了解,也深深被他们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所感动”。作者的真情实感投射在书中,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温度,这是此书不同于一般史料编纂著作的突出特点。

  当代历史学者李剑鸣教授在其《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一书中,曾援引过一个观点:“一般说来,写历史是一个作家所能涉猎的最具难度的创作,或者说是最难的一种。”确实,历史写作相当具有挑战,仅是如何充分搜集资料并安排得井然有序一项,就会极耗心神。作者虽然自述“并无历史学科专业训练”且“几十年工作中也未研究过历史”,但是在实际著述中,显现出贴近专业要求的自觉意识和努力。此书确立的三条写作原则,第一条就是——“尽量采用第一手资料,查找当时的报刊、当事人、亲历者留下的历史记录和档案文件,力争做到准确,同时尽可能多用一些第一手资料,供有兴趣的后来人做更深入的研究”。从书中引述《苏区工人》《红色中华》《解放日报》《抗战日报》等原始报刊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一原则确实有所实践。在布局谋篇上,此书以时间为序,突出重要历史节点、围绕具体史实展开,依次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阶段的劳模运动。同时,此书还通过突出每一个时段的代表性人物,以寻求在宏大的历史中见到具体的人,因为“没有人物的历史是苍白无力、贫乏无味的”。

  从瑞金到延安,从解放区到新中国,一部劳模史,是一部共产党人的创业史,是一部社会主义的建设史。评选和表彰劳动模范、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模范运动从起初应对经济困境的一种脱危解困手段,到成为当前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施政举措,经历了一个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历程。发现、阐明这一过程中制度建设的具体亮点,是《中国劳模史:1932-1979》一书的重要价值所在,为现实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历史参照。

  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公布《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陕甘宁边区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产运动奖励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首次出台政府奖励劳模条例,是“对战时共产主义分配制度的一个突破”。其中,关于劳模评选办法,所列诸标准条件的核心,究其实质是奖励“劳动中的实干者”;关于呈请奖励流程,则强调乡、区、县、边区各级政府逐层“按级审核合格”,要求宁缺毋滥。

  1943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及其代表的选举办法》,对于劳动模范(劳动英雄)评选的意义、产生的程序及当选的条件,一一提出明确要求,强化了劳模评选表彰工作的规范,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其中,关于劳模评选,反复强调各单位均需要举行由“全体人员”参与的大会进行选举,严格地体现了落实“群众路线”要求。

  1944年4月,晋冀鲁豫边区出台《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简称“滕杨方案”),强调“我们提倡劳动,奖励劳动,只要是劳动所得,自己就有权享受,你生产越多,你所得的也越多。我们提倡节约,只要是合理的节约,你节约得越多,所得的也越多。我们提倡私人积蓄,只要是劳动所得的代价,你积蓄得越多就越好。”这一方案具体化了“公私兼顾”的思想,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其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尖锐批判了当时根据地经济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

  1950年7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公布会议计划,其中“劳动模范名额分配注意事项”部分提出,“必须包括私营企业、私营农业部门的适当名额”以及“必须包括工农业技术人员”。前一个“必须”显示出当时政策制定注意到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实际情况,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建设者;后一个“必须”则体现出在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该计划还提出,“劳动模范代表之评选,必须为群众所公认者”,这一“必须”则强调了对群众路线的坚持,劳动模范应在群众中具有威信,为群众信赖和拥护。此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劳动模范的称号”,中央还提出“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同年12月,周恩来总理签署批准《关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报告对会议组织领导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不敷衍、不推诿、不泛泛而谈”,而是“坦诚明确”地作了汇报。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来自各条战线的优秀科学工作者、技术革新能手等5586名代表参会。邓小平作重要讲话,深入论述“如何认识科学是生产力”等三个问题,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严肃批判了“文革”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错误。在如何看待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邓小平强调他们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被视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知识分子最彻底的一次脱帽加冕”,引起强烈反响。

  上述具体制度梳理显示,劳模评选与表彰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其构建不是偶然的,是党和政府契合革命和建设形势需要不断创新与实践而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从中央苏区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劳模史:1932-1979》一书对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劳模运动(现象)历史状况,进行了一个总括的呈现,整体风格偏向宏阔。历史是关于人的学问,劳模何以成为劳模、其间张力如何调适,需要更深入、多元的考察,毕竟人是具体历史时空中的行动者。社会学家米尔斯强调:“任何社会研究,如果没有回到有关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的问题,都不算完成了智识探索的旅程。”我们期待有更多这一面向的劳模史研究,以更好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陶渊明留下《桃花源记》,陆游描写江口大风,李白、黄庭坚、文天祥都来过…… 大雷岸: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地名
陶渊明留下《桃花源记》,陆游描写江口大风,李白、黄庭坚、文天祥都来过……
大雷岸: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地名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
 
 
  ▲大雷岸夕照。  李传玺摄
 
 
 
  李传玺
 

 
  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有一个司阁村,村名古雅,是华阳河与长江交汇处形成的一个拐角形沙渚,当地人原称司家角(方言读“阁”)。司家角一带的江岸,有着一个更古雅的地名——大雷岸。2017年,我报名到司阁村驻村,随着了解的深入,这里带给我越来越多的惊喜。
 
  据谭其骧先生考证,古彭蠡是和长江主泓道连在一起的,且处于江北,大别山南麓的众多河流裹挟着大量泥沙,长年累月冲入古彭蠡,再受北来汇入长江的赣江水流顶托,逐渐形成沙坝沙洲,将古彭蠡与长江主泓道分离开来,且在江北形成河网夹杂着大湖的冲积地带。这大湖中就有着大名鼎鼎的古雷池。
 
  《辞海》综合史料对雷池做了这样的注释:“古雷水自今湖北黄梅县界东流,经今安徽宿松到望江县东南,积而为池,称为雷池。自此以下,东流入江,故雷水又有雷池之称。”雷池入江的地方称为雷港,入江一带的江岸称为大雷岸。
 
  当我弄清了古雷池的渊源之后,再问有没有古雷港遗迹时,村里人指着村前的江堤说,向东走三四公里即是。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望江县志》记载:“雷水入望成巨浸,则荡为泊湖,流为吉水,汉、晋之世出雷港,宋以来出华阳。”
 
  江岸的斜上游,为鄱阳湖口、马当矶、牛矶等。由于斜对着湖口,这里往往大风呼啸;由于对岸多峭壁石矶,江水被石矶拦激,导致江涛乱流,暗藏凶险。乘船下行还好说,如上行,快到下午再赶上大风天气,只能在华阳司家角一带港口早早停歇。这造就了华阳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大码头地位,以及码头水街长达1.5公里的繁华。清朝在这里设立水师衙门,民国在这里兴办水产学校,这里还建了有四五条大船的救生局。而随着繁华沉淀下来的,还有历朝历代在这里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文人题写的诗文。
 
中国文学史“绕不过去”的地名


 
  首当其冲的便是“不越雷池一步”。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内史苏峻联合豫州(安徽亳州和河南信阳一带)刺史祖约起兵叛乱,直逼都城建康。江州(今九江)都督温峤决定率军东去,保卫京都。中书令庾亮写信劝阻说:“吾忧西陲(西陲指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由此诞生的成语已经成了严守规矩、不逾界限的代名词。
 
  鄱阳湖边有个县叫彭泽,曾有个县令叫陶渊明,就在大雷岸的对面。他是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八月出仕彭泽令的(此年望江置县新冶)。据说一次过大雷岸考察民情,没想到一连三天刮起大风(隆安四年五月,他从都还家,在大雷岸边的规林被大风所阻,由此写了两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他无法前行,只得暂时住下。此处本有一片桃林,虽然过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但为了缓解等风消退的焦急,陶先生面对桃林放飞畅想,写了篇后世非常著名的散文《桃花源记》。他住过的地方后来叫陶寓,他面对的桃林后来叫桃花滩。如今,司家角的隔壁就是陶寓村,司家角门口的这片江滩仍叫桃花滩。
 
  当然此处还有篇散文,读中国文学史同样绕不过去。它就是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这是他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秋以刘义庆佐吏赴任江州途中,登上大雷岸写的。他本意在告诉妹妹鲍令晖“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为我念”。既然妹妹也是诗人,那就把这里雄奇诡谲的景象描绘给她吧。“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假如现在按照他的方位去打量,虽然具体的地貌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总体状貌与特征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仍然能够看到他笔下山川风物的影子。
 
  唐朝,至少李白来过。李白与安徽很有缘,一生五次来皖游历,并在此终老。他第四次来皖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这年二月,永王李璘兵败被杀,曾参加永王水师的李白自丹阳逃到皖西太湖避难。望江后山的香茗山与太湖县相邻,李白曾在此写下游香茗山的诗句,却不一定能说明李白到过大雷岸。但另一首诗却明确表明李白来过,即《秋浦寄内》:“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这首诗虽然是在皖南青阳一带写的——天宝十二年(753年)直到安史之乱,李白第三次来皖,并一直住在皖南。他把皖南的名山胜水几乎全走了个遍——但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李白不仅非常熟悉鲍照的文章,还直接化用了鲍照的文句,而且曾到过大雷岸并写下了“意合不为殊”的“与妻书”。
 
“避风大雷口”


 
  到了宋朝,黄庭坚来了,一口气写下好几首诗。大雷岸常常大风呼啸。“号橹下沧江,避风大雷口。天与水模糊,不复知地厚。”(《大雷口阻风》)“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万艘萍无根,乃知积水厚。龙鳞火荧荧,鞭笞雷霆走。公私连樯休,森如束春韭……儿童报晦冥,正昼见箕斗。”(《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真可谓刮得昏天黑地。好在黄庭坚这次是下行,风一停,他就顺顺当当地启航了,并很快到达了东流,“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发望江丙申泊东流》)
 
  陆游则是上行,他笔下也记录过大雷岸的大风。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初六,刚刚生了一场大病的陆游,接到了朝廷的一纸任命,“得报差通判夔州”。陆游病弱之身,难以长途跋涉,所以一直到第二年闰五月十八,才带着家人告别亲友,怀着郁郁不得志又为生活所累的复杂心情,踏上了前往夔州的漫漫旅途。
 
  他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一路的艰辛与坎坷。七月二十七,他来到大雷岸,写下《望江道中》一诗:“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第二天,他又记下了从雷江口到对面马当江面江水的险绝:“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挽,仅能入港,系缆同泊者四五舟,皆来助牵……忽有大鱼,正绿,腹下赤如丹,跃起舵旁,高三尺许,人皆异之。是晚,果折樯破帆,几不能全,亦可怪也。入夜,风愈厉,增十余缆。迨晓,方少定。”七月二十九,他仍被“阻风马当港中,风雨凄冷,初御夹衣……北风吹人劲甚,至不能语,既暮,风少定,然怒涛未息,击船终夜有声”。上行明显比下行更显艰难,无形中更增加了陆游前路茫茫的悲凉。
 
  到了南宋末年,另一位大诗人也来到了大雷岸。《望江县志》记载:“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过望江张巡、许远二公祠,作《沁园春》一首,怀念二公忠节。”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德祐元年正月,元军已大举渡江,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接到诏书,联络溪峒蛮和各路英雄豪杰,聚集兵众万人。此事报到朝廷,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经过大雷岸,得知岸上不远处有张、许二公祠,他仍然从紧急军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前往拜祭。
 
  文天祥来过后,随后历史上又有两位忠贞之士来了,又使大雷岸与“尽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元末,余阙来了。余阙,庐州人,元统元年(1333年)癸酉科蒙古色目人榜榜眼。至正十二年(1352年)开始守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年),在反元起义军的攻击下,安庆失陷,余阙受伤自刎,全家跳井身亡。鉴于他的视死如归,元朝追谥忠宣。而明太祖朱元璋,虽属敌对阵营,但对他的忠诚也十分赞赏,诏令为他立庙建祠,命有司每岁按时致祭。在守安庆时,他来到大雷岸,写下一首优美但又有隐忧的诗《出雷港》:“江水碧如镜,晴空无垢氛。青山遥隔浦,白鸟自成群。花落春才半,潮平日欲曛。归期应不远,消息未相闻。”
 
  明朱棣时,方法来了,不过他是被押来的。朱棣占领南京后,命方孝孺起草诏书,方不仅不从命,还大骂不已,由此被朱棣灭十族,外加一族为学生。方法作为方孝孺的学生,自然在劫难逃。他在四川为官,押解途中从此处上岸,准备转陆路回老家桐城。路上,他悄悄写下《绝命辞》两首,然后纵身跳入大江。“千载风波里,无惭正学师……相知当贺我,不用泪沾巾。”他是桐城方苞一派的五世祖。正是从他开始,桐城方家开启了文运兴盛的时代。感于方法的忠贞,大雷岸百姓自发兴建了方法祠。这座祠堂和不远处祭奠屈原的“忠王庙”一起,护佑着大雷岸一带百姓。
 
  清嘉庆十年(1805年),洪亮吉曾短暂游庐山,并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回程时,洪亮吉为大风所阻,困在华阳县,徒步20里去看望在大雷岸家中读书编书的倪模。风后下雨,船仍然不能开行,洪亮吉只好待在倪模家中,好在两人相熟相得,一直畅谈了三天,并作《守风华阳镇因步行二十里至雷港访倪进士模即席赋赠》一诗:“十年京国怅分携,迁客行踪恐久迷。小艇到逢圆月上,故人家在大雷西。眠迟频剪风前烛,话旧惊闻夜半鸡。我住匡山已多日,新诗欲向草堂题。”两人畅谈,烛芯剪了一次又一次,突然听到鸡叫,才想起谈到夜半还没有睡意。
 
  历史上的大雷岸是九江到安庆之间一个不可缺少的大码头。关于它的繁华,明末清初的魏禧就曾描写过,“中秋夜泊华阳镇,琵琶琥珀声瑽瑽……估人利涉争及时,何能熟寝待天明?”(《早发华阳镇》四首)
 
战火纷飞的大雷岸


 
  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保卫武汉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目标。而武汉保卫战的序幕正是在大雷岸正式拉开的。国民政府试图利用马当(今江西彭泽马垱镇)的险峻来构筑要塞,阻防日军沿江上溯进攻,其前出阵地正在大雷岸对岸香山一带。当时马湖要塞指挥部指挥官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李韫珩,1938年6月10日,他举办了一期“抗日军政大学”,为期两周。23日,他通知24日上午8时举行结业典礼,凡上尉以上的主官都要参加,会后即在司令部聚餐。由于交通不便,各部队受邀人员于头天即离队前往。恰于当天夜里,日军偷袭了香山与山下的香口街。由于放松警惕加上没有指挥官,日军轻松得手。防守香口西侧长山阵地的是原驻守青岛的海军第三舰队的第二、三总队和陆战队的第二大队部分官兵。由于是海军,指挥官虽然也接到了邀请,但并没有离开。当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军占领了香口,战斗由此开始。
 
  据海军指挥官杜隆基回忆,上午8时,敌炮弹落在长山后洼地的我炮兵阵地附近,香山约比长山高,香山顶端能看到我炮兵阵地,判断敌炮兵阵地设在香山反斜面,敌我展开炮战。这时,敌步兵组成三个突击组,抬着重机枪,从太白湖的水稻田向我长山阵地突击。由于长江水涨,漫上江边堤圩,灌进水田,使这片水田成为湖荡,也成为我军的阵地屏障。敌突击组一进入湖荡,就有半截身子陷在水里,轻重机枪的火力也就减弱了,我长山阵地一齐开枪,敌人纷纷倒下。
 
  24日上午,敌人两次突击均被全部消灭。此时敌海军也加入战斗,一共有19艘军舰。每艘军舰的舰首不过两三门火炮,但它一横过来,舰首、舰尾的火炮可以同时发射,舰侧的边炮也可以同时射击,这是军舰火力最强的射击姿态,当时日军军舰蛇形游弋着向我阵地轰击,每一次回旋,就有一百多发炮弹落在长山阵地上,造成我军部分阵地毁损和人员伤亡。
 
  而此时,结业式会餐还没结束,李韫珩根本不相信日军已经占领香山一带,惨烈的战斗已经打响。好在此时我空军开始支援。25日,我空军突然改变攻击方向,而由东流方向飞来。当其飞临敌舰上空,敌舰毫无觉察,我机向敌舰投下大量炸弹,“我们在阵地上遥望敌舰,有的中弹起火,有的中弹下沉,我阵地上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大大鼓舞了我军士气”,而更长士气的是,“敌人的飞机低空飞掠长山山头,反复轰击扫射,正巧在我炮兵射击敌舰时,炮弹飞越长山顶巅,碰着敌机,顿即在长山上空爆炸,人机俱毁”,这又一次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至今住在江边的94岁老人陈天福,那时已经有十来岁了。他告诉我:“那时虽然被家人送到后山逃难,但站在山上望着家边江上,日军飞机不停轰炸,军舰不停发射炮弹,心里还是焦心。后来回来了,华阳这一带也被日军占领了,但听说家门口这一带江面有被我军炸毁的军舰和打下的飞机,心中还是充满了信心,有朝一日,我们会把这群侵略者赶走消灭。”
 
  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大雷岸又成了二野四兵团即陈赓兵团渡江的主战场。据陈天福老人回忆,当时这里驻有刘汝明部队的两个连,还建了桥头堡,解放军来时,一下就投降了。另一位老人陈久江回忆:“解放军一来,我们就觉得他们好,只要是老百姓的房子,再没住的地方,都不进去,哪怕下雨刮风,顶多就在墙根下靠着。”据一直关注这段历史的教师范业祥说:“解放军来后,在老街设立了兵站,在合成圩夏家新屋到现在团结组一带设立了炮兵阵地。为什么在那儿设立?因为正对着香山敌人阵地,那时这里河网中都长满芦苇,大炮也容易隐藏。”还有位老人盛礼芳回忆:“那时家住华纺路口,家里有几间房还有个院子,解放军来了后,时间一长总得有住的地方才行,我们就把房子让给他们住,包括我娘的房间,就留一间我们自己住。他们每天早上起来,会把水缸挑满,把床铺都铺叠好,还把院子打扫干净。”
 
  华阳河与长江交汇处长满柳树,渡江的船都藏在那里,解放军也都在河中练习游泳,沿江的江滩都挖了战壕。我曾看到一张照片,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和政委谷景生趴在战壕里,拿着望远镜向对面敌人阵地观察。根据陈赓日记,三月十三日,“按刘、邓意图,即令十五军以轻装师赶进,控制望江、华阳镇,封锁内江,不让船只南逸。”三月二十九日,“先遣军电告:占领望江及华阳镇,并可控制二百余艘木船。召独立师师长给以任务,十四军到达指定位置。”四月二十一日,“上午阴,下午倾盆大雨,王、宋两兵团昨晚已渡过二十七个团。我十三军攻占八宝洲及三号洲。我秦军黄昏开始炮击。顷刻间,香口到毛林段化为一片焦土(敌报话机中自述),可见我炮火之猛烈。该军至晚十二时已渡过五个团。十三军无船只,只好望江兴叹。”四月二十二日,“昨晚,我秦军渡过两个师,周军在马当亦渡过两个团,当突击部队登陆时,敌即仓皇溃退。遗弃山炮、野炮、榴弹炮、机关炮及火焰喷射器等武器甚多。至此,敌吹嘘的所谓长江天险,不一日即土崩瓦解。”“黄昏,乘车到华阳镇以北一里之小村,通宵忙于与各方面通话。”
 
  陈赓的日记详细生动记载了占领华阳及渡江作战的经过。他住的华阳小村,经调查确认即司阁村。1954年大水,大雷岸的合成圩正好从此破坝,把这一带完全冲毁了。
 
  大水后,开始筹建统一的长江大坝,同马大堤就此诞生。1999年,又是个大水年,同马大堤虽然也是险情不断,但经受住了考验。过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大堤,开始在外坡修建水泥坡面,同时将堤外零散小圩的村民全部搬迁到大堤内。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水街,由于年年夏季水患,没有再规划保护,而是全面拆除。
 
  作为大码头的华阳,在水运发达年代,集中了许多企业。随着水运的衰落,国有企业的改制,码头不仅不复存在,昔日的繁华也被凋敝所代替。司阁村,这个古大雷岸的所在地,竟然也成为贫困村的一员。近两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经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终于脱了贫,并开始走上振兴之路。我们开始重新恢复曾经的文化记忆,并以此来激励全体村民反思,大雷岸的风采与那些辉煌的足迹,有多少遗留在我们血液里。根据规划,县城将向江边发展,要建设一个美丽的滨江城市。那时,司阁村、司阁村的大雷岸也将完全融入,并将迎来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崭新的繁华。
 
晋商与读书
晋商与读书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马斗全


  到山西旅游的人,一般都要去游览乔家大院等晋商老宅。人们一般只知住在大宅院里的人,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巨商大贾、金融家,却很少知道那些家族对读书格外重视,更少知道他们对中国近代教育的感人贡献。

  古人有重门户、重科第,故家子弟多读书的传统。那些著名晋商,虽不一定求科第,却同样重视读书。不但家家都有很好的私塾或学堂,还有不少很有讲究的书房,乃至书院。乔家书院的老树上,挂着“百年树人”和“读书滋味长”的牌匾。院里更是多悬挂有关读书的楹联,如“百年燕翼惟修德,万里鹏程在读书”“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品高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其中不乏与诗书文章有关之联,如“诗书于我为麴蘖,嗜好与俗殊酸咸”“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有的大院,书院和书房的设计独具匠心。如灵石县王家,将一处宅院三间书房上部的窗棂设计成打开的书卷,正面看是书册凹进去,从楼上看则是书卷凸出来。在另一处宅院里,窗子还被设计成装有书轴的打开的书。甚至连台阶的长条青石,也为书案造型。祁县渠家大院,书院门上悬着“读书乐”之匾,门两边则是木雕书卷册。沁水县柳家大院书房的书卷窗格,也甚是别致,令人喜爱。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渲染读书气氛,要子弟多读书。有家大院的楹联,甚至鼓励子弟“学到痴愚”。

  榆次县常家,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在当时的中国更是无与伦比。常家开办过17所私塾或学校:1903年创办的笃初小学堂,是山西最早的新式小学;1904年创办的知耻女子学堂,是山西最早的几所女子学堂之一;1906年创办的私立中学兼高等和初等小学堂,也是山西最早的几所中学之一。此外,常家还捐助榆次书院、榆次学堂,资助山西官商局刻书。常家的石芸轩书院,据说为中国最大的家族书院,书院大门之联为:“著书已括金楼子,汲古常携玉带生”。《金楼子》系梁元帝萧绎所撰之书,“玉带生”为南宋文天祥所藏名砚,这里用来指多读书和勤于撰录。“学”“海”两个一人高的大字分镌于两边门墙上。我尤爱院中“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一联。其族人常立屏撰并书之联,“庭有馀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颇有书香府第口气与气象。

  这些大院的教书先生,自然皆择良师而聘之。所聘先生颇受礼遇,待遇很高,食宿及日用,皆安排很好。例如乔家私塾,对教书先生十分敬重,每位都配书童伺候。塾师饭食不但与主人同席,而且坐上席。塾师回家,轿车接送,东家必送至大门外,看着塾师上车离去才返回。逢年过节更是必设宴款待塾师。其他大院,也大体如此。这样,富家子弟之尊师,也就可想而知。据记载,当时官办的平阳书院和太原晋泉书院,每年经费分别为500多两银和250两银,而在太谷曹家教书的先生,每年薪金便有200两之多,于此可见大院主人们对教书先生异乎寻常的重视。

  由上述可知,晋商大院多书香,有的家族被誉为“世兼儒贾”。更令人钦佩的是,大院的主人们,对子弟读书和教育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做人与才学上,而不是主要着眼于经商发财,所以教育中自然包含着严格的道德教育。那些人家在做人方面对子弟要求之严,一般人是想象不出的,此不赘述。

  了解了大院晋商对读书和教育的重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家族人才辈出、家业兴旺。晚清山西巡抚丁宝铨奉慈禧旨意书与乔家的一块匾为“福种瑯嬛”,即是说乔家的家业与洪福得益于书卷。正是各家大院不尽的人才,使山西成为“海内最富”之区。便是如今,流散于各地的大院后人中的优秀人才,仍不可胜数。

  历史的风雨曾使那些大院一时人去院空,当代旅游业又使大院被相继开发作旅游景点。游客们在惊叹那宏伟精美建筑群时,能细品味其中的文化蕴涵、注意到大院重视读书和教育风气的人,不知有几许。希望人们游观大院时,能留意一下里面的书房、书院,还有藏书楼,尽量去捕捉昔日的缕缕书香。

 
长陔有三宝
长陔有三宝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神州风物
 
  申岚哲


  时光匆匆,转眼间来皖南山区的长陔乡已满一年。“长陔三宝”那舌尖上的美味让我在异乡饱尝了如家的味道。

  徽州多山,长陔岭最是险要,在这群山环抱,气候独特的山间小盆地里,物产丰饶,有茶叶、油茶、竹笋、土豆、山芋等,最出名的莫过于“长陔三宝”。《歙县志》记载箬叶、笋干、山芋枣三者,谓之“长陔三宝”。但坊间又有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宝说”,火腿、豆腐衣、茶叶三者经常替代掉箬叶。而在我心里,“三宝”是山芋干、笋干、火腿。

  深秋时节是山芋干收获的季节,我第一次见到山芋干是在贫困户家里,老人在院子的竹席上晾晒着,通红通红的,成条状,颜色亮得刺眼。老人热情地把山芋干递给我品尝,刚咬下去咬不动,使劲咬可算咬开了,甜甜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嘴巴,越嚼越有味道,还有点粘牙,和老舍先生小说《骆驼祥子》里描述的烤白薯味道相似,甜似蜜汁。再后来就是在长陔村的商铺里看到成袋成袋包装好的山芋干,顺着货架一字铺开,袋子上印着“长陔特产山芋干”,我就买了几包送给在县城里上班的朋友,他一个劲地感谢,说长陔山芋干很出名啊,整个黄山都晓得,男女老少都爱吃。

  第一次吃笋干是在乡政府的食堂里,电饭锅里煮了一大锅,色泽黄亮,呈节状,中间空心。一口咬下去脆脆的,一根一根的细丝清晰可见,配着米饭吃,米香和笋香在口腔里回味无穷,吃得那叫一个舒服!再后来食堂笋干成家常便饭了,隔三岔五总要吃上那么一回。今年国庆,乡里倡导消费扶贫,我选择了笋干带回山西老家给亲戚们品尝,擅长厨艺的姑父问我这南方特产怎么吃,我说按你的方法来。他在滚烫的开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再在锅里翻炒,最后盛入盘中,笋干配着拉面吃,南北风味兼具。笋干的咸和拉面的淡搭配着,咸淡适宜,味道悠长。

  提及火腿,人们都知道浙江金华火腿,但有句老话说,“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看来火腿的根在古徽州。徽州火腿中比较著名的就有长陔火腿,火腿是腌制的猪腿,因其色泽红艳如火,被宋钦宗赐名“火腿”。都说南方的火腿好吃,去年10月深秋季节,我来歙县上班的第一天在县城溜达,找做火腿的店,听朋友说长陔火腿好吃,曹家乡村饭店有道菜叫长陔三宝。我在靠近徽州古城不远处找到了这家店,点了份长陔三宝,精致的砂锅里汤汁鲜美,汤面上漂浮着笋干、火腿、豆腐角,火腿一半精肉一半肥肉,白里透红,吃起来浓香四溢,再喝一口热汤,全身温热,满身的寒气随之而散。更巧的是,来到了长陔乡政府工作,看来今生和这道菜注定有缘。

  有次去市里朋友家做客,晚上去路边超市买菜,去晚了,鲜猪肉卖完了,看到包装精美的火腿,又拿了一小捆蒜薹,我想可以烧道蒜薹炒火腿。锅里油烧开后,把加了淀粉、料酒、生抽、盐的火腿往锅里一丢,火腿在油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香气直穿鼻孔,听觉味觉此刻糅杂在厨房里,令人身心舒畅。

  “长陔三宝”飘溢着徽文化的芬芳,名播四方,不但让徽州人的舌尖跳跃着欢乐,感悟着幸福,也让异乡人更加喜欢这一方山水,这一方生活。

 
在黄土高原,她“找到”了防风固沙的“它” 科学家赵允格用十余年,发现“太普通没美感”的生物土壤结皮是改善生态的“功臣”
在黄土高原,她“找到”了防风固沙的“它”
科学家赵允格用十余年,发现“太普通没美感”的生物土壤结皮是改善生态的“功臣”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赵允格在野外考察。
 
 
赵允格(右三)在野外考察。
 
 
黄土高原上的生物土壤结皮。
  
 
 
黄土高原上的生物土壤结皮。
    (受访者供图)
 
  在高原上,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生物土壤结皮研究专家赵允格和她的研究团队,每人捧着一个大盘子,走在黄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遇见陡坡时,大家齐刷刷地蹲坐在地上,屁股蹭着黄土,一点一点往下遛,而上半身的全部力量,都用于保护手里的样本
 
  以零为起点,赵允格及研究团队用10年时间反复考察、实验,证实生物土壤结皮在控制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流失方面功不可没
 
  除了放大镜,赵允格喜欢随时带一瓶水,看到令她眼前一亮的生物土壤结皮,就拧开瓶盖,往结皮体上滴一滴水,然后俯身在地上,静静地观察,一看就是十几分钟。高原上有风刮过,但赵允格的耳朵里,似乎只有水滴流动的声音
 
  
 
 
 
 
  本报记者孙正好
 

 
  除了放大镜,赵允格喜欢随时带一瓶水,看到令她眼前一亮的生物土壤结皮,就拧开瓶盖,往结皮体上滴一滴水,然后俯身在地上,静静地观察,一看就是十几分钟。高原上有风刮过,但赵允格的耳朵里,似乎只有水滴流动的声音。
 
  世界土壤日前夕,记者来到位于陕西杨凌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走近我国生物土壤结皮研究专家赵允格,以及她所痴迷的那个与土壤有关的“小世界”。
 
“无名有机体”


 
  近观这片黄土地,常常会发现很多地块的土壤表面,并非松散的黄土,而是一种黑且坚硬、有时还长有苔藓或地衣的有机复合体——它们叫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那时候,中国很少有人研究这个,它太普通了,也没什么美感,许多人甚至觉得它没什么研究价值。”赵允格说,“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就想,它既然能在刚刚退耕的地里长出来,肯定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雄踞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广义面积达到67万平方公里。近观这片黄土地,常常会发现很多地块的土壤表面,并非松散的黄土,而是一种黑且坚硬、有时还长有苔藓或地衣的有机复合体——夏天的雨水过后,它们像是黄土地上的绿地毯,松软靓丽;而到了干冷的冬季,它们就成了黑乎乎的“马赛克”。它们叫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这些问题,正是赵允格科研生涯的起点。2003年,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她,入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是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研究的重镇,所里群星荟萃,人人重担在肩。初出茅庐的赵允格,却一时难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
 
  彼时,我国刚刚启动退耕还林(草)工程,黄土高原是重点实施区,水保所的不少前辈、老师都“面向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为中心任务”展开不同研究。同事兼爱人许明祥在黄土高原因研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壤质量影响时,向她抱怨“退耕地上有一种黑乎乎的东西,满地都是,严重干扰研究”,并把拍的照片给她看。专业背景是“土壤系统中水分、养分迁移”的赵允格,第一反应是“这种东西会不会影响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啊?”,瞬间对这种黑色的“无名有机体”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自己到黄土高原后发现,几乎满山遍野都是,更神奇的是,很多刚刚退耕的黄土地里也长出了这种东西。说起来大家似乎都见过,但没人知道它叫什么。”赵允格说,“我就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从小就对自然界特别痴迷。痴迷到什么程度呢?每年春天来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在玩,而我常常一个人跑到树丛或花园里观察,就想知道春天来的时候,树叶是怎么长出来的,花又是怎么开的。”
 
  野外采样,翻阅文献……2003年到2006年,赵允格孤军奋战,在黄土高原与实验室之间不断切换。“那时候,中国很少有人研究这个,它太普通了,也没什么美感,许多人甚至觉得它没什么研究价值。”赵允格说,“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就想,它既然能在刚刚退耕的地里长出来,肯定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纯粹是求知欲驱动着我去做。”
 
  其实在此之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科学家研究过这种“无名有机体”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比如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它有“固定沙丘”的神奇功效。“但当时互联网不发达,水保所缺乏可用的数据库,能查到的纸质文献太少了,信息搜集非常困难,三年时间,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推测、求证。”
 
  2006年,赵允格与一位美国专家一起在陕北考察,在其帮助下终于完全确定,这种“无名有机体”学名叫“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生长于土壤表层和近地表数毫米内的蓝绿藻、苔藓、地衣、真菌以及许多景观中常见的其它隐花植物成分与土壤复合而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杂复合体。“这种结皮发育成熟后非常结实,一桶水冲下去,它几乎毫发无伤。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只有冰雹砸下来才有点反应,而且抗逆性很强,能够适应干旱、高温、低温、强光辐射等各类不利环境条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
 
  赵允格继续研究发现,黄土高原退耕地在林草植被恢复的初期,生物土壤结皮就已大面积发育,主要分布于林草植物间的空地上,是退耕地表面比例最大的覆盖因子——黄土高原各类退耕地上,生物土壤结皮的平均盖度可达60%-70%甚至更高。
 
  纵观黄土高原的历史,这里既上演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繁衍史,也有着水土不断流失、风沙逐渐肆虐的生态衰退史……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草)生态修复工程,就是要保持水土、恢复生态,那这种生物土壤结皮对黄土高原生态的恢复,到底有什么作用?可不可以利用它的优点,为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力量呢?”赵允格说,“在我之前,很少有人专门去研究它对水土流失的效应,尤其是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几乎见不到。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生物土壤结皮在水土保持方面的认识也非常有限,我就以这个研究盲点为起点,开始了十多年的持续追踪。”
 
  作为我国率先开始研究黄土高原退耕地生物结皮现象的科学家,赵允格以“黄土高原生物土壤结皮的水土保持效应”为研究方向,奔向黄土高原深处……
 
“高原上绣花”


 
  这里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鲜有生命。能抗高温、耐干燥、抗紫外辐射的生物土壤结皮却能在这里形成、发育。
 
  “我们到了野外之后,常常需要趴在地上,脸近乎贴着地面,拿着放大镜观察这些苔藓,看它长在什么样的小环境,是什么种类,伴生的还有哪些物种,就像在高原上绣花一样。”赵允格说,“辛苦我不怕,怕的是我不认识它。”


 

 
  在黄土高原,存在着大量的中、重度风蚀区、水蚀区及风水复合侵蚀区,同时还存在大面积人为干扰不断的黄土及沙地,这里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鲜有生命。
 
  能抗高温、耐干燥、抗紫外辐射的生物土壤结皮却能在这里形成、发育——定居于地表的藻类生物,以及其中的细菌等分泌出胞外多糖黏结土壤颗粒,积累有机质,进而形成了这里常见的先锋地表覆盖——藻结皮,随着时间的推移,结皮中的藻分泌出更多的多糖类大分子有机物,将土壤颗粒胶结和捆绑起来;时间静静流逝,苔藓长了出来!
 
  “我们到了野外之后,常常需要趴在地上,脸近乎贴着地面,拿着放大镜观察这些苔藓,看它长在什么样的小环境,是什么种类,伴生的还有哪些物种,就像在高原上绣花一样。”赵允格说。
 
  生物土壤结皮干燥、极易碎裂,研究时又需要大块的完整样品,因此采集样品要特别小心,竭力保持样本的完整性。所以,在高原上,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赵允格和她的研究团队,每人捧着一个大盘子,走在黄土高原的梁梁峁峁上,遇见陡坡时,大家齐刷刷地蹲坐在地上,屁股蹭着黄土,一点一点往下溜,而上半身的全部力量,都用于保护手里的样本……
 
  研究方向决定了科研团队必须要深入黄土高原风蚀区、水蚀区及风蚀水蚀交错区,这里往往千沟万壑;而同时,因为研究其动态的需要,生物土壤结皮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贯穿一年四季,为此赵允格每年都会亲自带着研究团队在高原上度过:样地选择、调查采样、盖度调查、种类鉴定、径流小区观测、野外人工模拟降雨……
 
  “雪花落在广袤而空旷的高原上,也悄悄落在赵老师的肩上。那时已经晚上八点多,天完全黑了,气温接近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让她回到车上等,她一个劲地摇头,坚持帮我们把采集的样品打包、装车。”这个在陕西吴起野外考察的瞬间,被团队成员乔羽记在心间。
 
  “作为老师,不能光靠嘴说,最好去示范。实验室里讲十遍,不如地上趴一遍。相比于所里的老科学家们,我们条件好太多了!”赵允格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里的老前辈们为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住在条件异常简陋的陕北窑洞里,晚上冷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人从被窝里钻出来,另一个人会赶紧钻进去,就怕那点热气跑没了。跟他们比,我一点都不苦!”
 
  “辛苦我不怕,怕的是我不认识它。”赵允格说,“2003年到2009年期间,生物土壤结皮物种组成是困扰我的头号难题,对我这个学土壤的人来说,太难了!比如仅苔藓植物,全球就有2万多种。有一年,我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观察培养皿中的这些小生物,它们最高的只有5毫米,小的只有1毫米。都快把自己看吐了。”
 
  以零为起点,赵允格及研究团队用10年时间反复考察、实验,明确了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形成机理、组成成分及分布规律,证实生物土壤结皮在控制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流失方面功不可没——发育4年的藻结皮即可较无结皮土壤降低92%土壤流失量,10年以上的生物土壤结皮可完全遏制坡面土壤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壤保持、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积极因素。
 
  “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形成后,就像地表容积巨大的“生命温床”,为许多微生物和微小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和食物来源,同时它能够固氮、固碳,改变土壤的水分、养分和温度,促进高等植物的定植和生长发育,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个重要‘基因库’,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臣’。”赵允格说。
 
  同时,结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很低。“结皮生物是胁迫躲避型有机体,缺水的时候进入休眠状态;一旦有水,它就像海绵一样吸水膨胀,等到空气干燥后又逐渐向周围释放水分,所以它可以在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分布,这意味着在滴水贵如油、营养贫瘠的黄土高原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
 
  “最典型的地方,比如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接壤区的陕西省榆林市,这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紧张,大面积植树种草就需要大量灌溉,不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赵允格说,“我们可选择在一些不适宜种树种草的地方,推广生物土壤结皮,由它们肩负起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生态修复使命。”
 
“一棵皂角树”


 
  “从看到秦大河院士的那张照片开始,我就觉得成为一名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伟大的事情。”
 
  而令赵允格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在黄土高原上来回奔波的她,也以一个“科学家”的形象,让一位业已放弃大学梦想的少年汲取到力量,成长为一名生态学博士,并追随她至今。
 
  “我希望成为那棵皂角树,给家人、学生遮阳挡雨。”赵允格说。


 

 
  或许,在科学的道路上,科学家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往往就像生物土壤结皮形成早期的藻类、微生物分泌多糖一样,会将更多“小土粒”“小沙粒”粘结到科学这条道路上来。
 
  出生于陕西咸阳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爱阅读的赵允格,常常看报时连中缝广告都不放过。“上中学时,我从路上捡到了半片报纸,上面刊登着秦大河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极科考的新闻、照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能见一见秦大河这样的科学家,哪怕给他们倒一杯水、端一杯茶也好。”赵允格回忆说,“那张照片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它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个令赵允格终生难忘的“瞬间”,就像一个火种一样,开启了她的科学之路。上大学后,她痴迷于做实验,特别是后来的研究生期间,她常常在实验室里待到天黑再明。“从看到秦大河院士的那张照片开始,我就觉得成为一名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伟大的事情。”
 
  而令赵允格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在黄土高原上来回奔波的她,也以一个“科学家”的形象,让一位业已放弃大学梦想的少年——孙会汲取到力量,成长为一名生态学博士,并追随她至今。
 
  2008年,因为没考上大学,19岁的孙会从陕西定边老家来到水保所下属的国家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打零工,认识了赵允格和她的研究团队,接触的时间久了,孙会反而更沮丧。“我从小在老家放羊,只有高中学历,看到他们都是些研究生、教授,就觉得自己很卑微,啥前途也没有。”
 
  孙会想报名自考提升学历,但信心不大。赵允格用自己的经历勉励他:“我最幸福的事,就是靠着个人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少年时期那个梦想。你心中有梦,就不要在乎眼前的困难,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
 
  “如果别人这么说,我会觉得这句话很‘鸡汤’。”孙会说,“但赵老师不一样,她是一名科学家,她那么真诚地对我说,我就能感受到一股力量,而且我也知道,她选择研究生物土壤结皮这样一个小众又寂寞的领域,其实特别难做,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因为她做到了,所以我选择相信。”
 
  在赵允格不间断的鼓励、辅导下,孙会拿到了自考本科学历。在孙会辞掉工作专心复习考研的两年间,赵允格又将他临聘到自己的科研团队,解决了这个“农村娃”最担心的生计问题。如今已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博士研究生的孙会,虽然导师不是赵允格,但因为兴趣使然,也是赵允格研究团队的一员。
 
  赵允格的微信名叫“皂角树”,因为小时候她家村口有一棵高大的皂角树,大人小孩都喜欢在树下乘凉、玩耍。“我希望成为那棵皂角树,给家人、学生遮阳挡雨。”赵允格说。
 
  “赵老师的学术大门向所有学生敞开,除了她自己的学生外,我们团队里,还有七八位其他导师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还有一些本科生,只要有兴趣,赵老师都非常欢迎。”研究团队成员明姣说,“其实我们很多人刚开始都懵懵懂懂,对生物土壤结皮没啥感觉,但是经过赵老师常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都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其貌不扬的有机体。”
 
  大家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能像“种庄稼”一样,将生物土壤结皮推广到合适且必要的地方。“像我们这些赵老师的学生,很多都是陕北娃,家就在黄土高原。我们从那里走出来,现在因为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又逐渐走回去。我们坚信有一天,通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我们的家、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一定是个水草丰茂的地方。”研究团队成员杨凯说。
 
  生物土壤结皮自然形成一般需要8到10年,赵允格及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基本实现了生物土壤结皮的人工培育,一般情况下一个雨季就可培育出能抵挡黄土高原常见暴雨的生物土壤结皮,实验已在陕西神木取得成功。目前,团队正在攻关生物土壤结皮批量扩繁的种源问题。
 
  1971年出生的赵允格,马上50岁了。喜欢文学、热爱写作的她,常常用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一段话勉励自己——人生是从50岁开始的,50岁前,我们在打基础;50岁以后,才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我的基础打得还不错,剩下的还要好好干。”
 
他在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迷宫”中找到了“门” 发现乙肝病毒受体,为新药研发带来曙光——记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得主李文辉教授
他在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迷宫”中找到了“门”
发现乙肝病毒受体,为新药研发带来曙光——记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得主李文辉教授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李文辉
 
 
 
  本报记者侠克、赵旭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博士,凭借其在推动乙肝科研和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自2007年回国至今,李文辉及其团队一直潜心致力于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乙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的发现,为攻克病毒性肝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乙肝病毒感染机制的“大门”


 
  初冬的北京,记者驱车前往位于北五环外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那里,见到了正在办公室读英文文献的李文辉。“这个研究所集纳了众多学科,这里开展的研究也都基于学科交叉……”李文辉的表情和言语间流露着对科研的热忱,“我在这里待的时间远比在家多。”
 
  2001年,李文辉在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后担任讲师。2003年“非典”暴发后,李文辉迅速与同事展开SARS病毒研究,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该病毒的受体ACE2,为深入认识“非典”打下重要科研基础。2007年,他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从事乙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
 
  “选择做乙肝研究,是希望能帮助揭示乙肝病毒感染的机制,推动对乙肝的治疗。”李文辉介绍,乙肝病毒基因组仅为人类基因组的百万分之一,该比例相当于一名一米二的学生站在地球上,而且乙肝病毒外形为“地堡”状,与冠状的SARS病毒相比,其外部蛋白结构更加复杂。
 
  要想明确乙肝病毒感染机制,首先需找到乙肝病毒的受体。“病毒必须先与肝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实现对人体的感染。找不到受体这扇‘大门’,就更不可能‘进院’了。”李文辉说。
 
  自美国医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乙肝病毒后,全球的科学家都相继加入“寻门”之旅,然而之后的40多年里仍无法觅其踪影。
 
  “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年轻的科研人员更要勇敢尝试。”这是李文辉常跟学生们强调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坚定的信条。2012年1月,李文辉团队找到了乙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共同受体——NTCP(牛磺胆酸钠共转运蛋白)。同年11月,相关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在国际学术界引发轰动。
 
  “我在北生所寻找乙肝病毒受体的工作是几乎从零基础开始的。科学探索就像是一个走迷宫的过程,不停地走,把走错的地方做标记,然后再探索、试错,不断修正。”李文辉说。
 
  2020年11月12日,李文辉收到获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疗领域最高奖——巴鲁克·布隆伯格奖的邮件通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里程碑式的成果为乙肝研究带来新突破


 
  乙肝仍旧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当前全世界仍有超过2.4亿慢性乙肝患者,而中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约有8000万人,每年约30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相关疾病。由于现有药物不能根治乙肝,大部分患者必须终身服药。
 
  目前人类对乙肝病毒的认识仍比较有限,因此李文辉也希望通过相关研究拓展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边界。
 
  “一旦发现受体后,一系列问题都会突破。”李文辉说,“准确定位受体后,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研究模型,在实验室里能够看到病毒感染的过程,从而寻找阻断和防治的手段,对药物的研发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次李文辉荣获巴鲁克·布隆伯格奖,得到了多位国际同行的认可。与迈克尔·亨顿一起荣获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哈维·阿尔特和查尔斯·赖斯,均对李文辉的研究成果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哈维·阿尔特说:“在对乙肝病毒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李文辉博士的研究成果为阻断受体的疗法提供了依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查尔斯·赖斯评论称:“对难现踪影的乙肝病毒受体的追踪持续了数十年,世界上一些最好的实验室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均以失败告终。李文辉团队的成功为乙肝病毒学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并重新激发了学界对实现慢性乙肝感染功能性治愈梦想的雄心。”
 
  根据1976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奖项,由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乙肝基金会设立,旨在奖励对乙肝相关科研和治疗做出重要推动和显著贡献的个人,被誉为该领域的最高荣誉。
 
  发现乙肝和丁肝病毒受体NTCP的过程,对李文辉来说是难以忘却的。2012年1月的一个深夜,经过质谱分析鉴定等测试的成功“亮灯”,确定了目标分子为NTCP,当时的李文辉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反而是意料之中的平静。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已指向NTCP可能就是目标受体,但科学只相信证据。”李文辉说,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学习和提高,路径就会逐渐清晰。
 
  乙肝病毒受体的发现,不仅让病毒如何进入宿主细胞变得清晰,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新药研发带来曙光


 
  用李文辉的话说,受体的发现为整个乙肝病毒的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乙肝问题之所以难以攻克,问题就在于人类对其感染机制认识不清。“以前对于这类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细胞层面的机制不够清晰明确,用的研究模型也不能准确反映病毒感染过程。”
 
  因此,找到了病毒的目标受体,对于深入了解乙肝的感染机制、建立更好的体外和动物研究模型,以及新药研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李文辉说:“我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治疗期内实现停药的效果,达到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
 
  为了不让科研成果变“陈果”,尽快造福社会,从实验室到生产应用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李文辉的夫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中心主任隋建华分担起了这个重任。
 
  目前新药研发的曙光已经初现。记者了解到,基于该项研究成果开发的第一个乙肝候选药物为国际首创,已进入临床试验,目前进展顺利;其余多个相关候选创新药物,部分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有的已开始准备申报临床试验。
 
  李文辉和夫人隋建华是大学同学,多年来,二人一直潜心科研,探索研发新药和新疗法。毕业于北京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博士李聪从2013年起便来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为李文辉实验室的学生。“李老师和夫人对科研的专注和热情让我印象深刻。连在食堂吃饭时,李老师和隋老师都会学术探讨,也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分歧,二人都展现出对学术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李聪说,“平时工作中,李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我们要敢于思考,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年轻人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勇敢试错,科研就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李文辉说。
 
  在他看来,成功发现乙肝病毒受体是给病毒找准了“定位”,也让科研站上新起点。“一个病毒用什么样的方式‘进门’,进入后又以怎样的机制维持存在,如何用药物来有效阻断,这些都需要不断研究和发现。现在大家对未来彻底战胜乙肝怀有信心。”
 
盲人足球队:在绿茵场“踢”出生命之光
盲人足球队:在绿茵场“踢”出生命之光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2019年7月30日,陈山勇(左二)、陈凯华(左五)和江苏盲人足球队其他球员们在南通一起集训时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因为盲人足球,他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苏,第一次坐飞机出国,结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世界亚军
 
  也因为足球是团队项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变
 
  “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仅带我看见光明,更让我领略世间的美好”
 
 
 
  本报记者何磊静、王恒志
 

 
  这是一场安静的足球赛,场边大小观众屏息凝神,不发出一丝声响;这又是一场热闹的足球赛,滚动的球“哗啦哗啦”响,球员口中“喂喂喂”不停,教练大喊“离球门还有4米!2米!快射门!”……
 
  这是一场盲人足球赛。试想下,戴上眼罩站在绿茵场,然后带球奔跑、加速过人、大力射门,一切在黑暗中摸索进行,有多么不易。但对于32岁的陈山勇来说,这些都只是“家常便饭”。
 
  来自江苏如皋的陈山勇踢了整整15年盲人足球,他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双目失明,和他攀谈起来,丝毫感觉不到他曾经“内向自卑、不爱说话”,反倒是忆起往事、聊到足球,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阳光而自信的劲头。
 
黑暗中的追风少年


 
  陈山勇从小患有遗传性视神经萎缩,虽然接受过多次治疗,仍难逃厄运逐渐失去光感。他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上学长大,孩童时期性格忧郁内向,经常一个人坐在操场边发呆。
 
  “有些稍微能看见的孩子爱踢球,塑料袋套在皮球上,哗啦啦地响,还有尖叫声、欢呼声。”陈山勇回忆说,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足球,他尝试加入小伙伴一起踢来踢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踢球成了自己童年最大的乐趣。
 
  2005年,国内开始引入盲人足球。同年8月,江苏成立了首支盲人足球队。机缘巧合,球队就落在南通市特教中心。为参加选拔,17岁的陈山勇一门心思扑在足球练习上,他把喜爱化作勤奋,很快掌握了踢球的基础动作,成为首批入选江苏盲人足球队的球员。自那时起,这位“追风少年”的人生字典里开始有了“梦想”。
 
  和普通足球赛不同,盲人足球赛为5人制,除守门员外,其余队员得是全盲。足球场地仅长40米、宽20米,两边装有围板。比赛时,球员戴上眼罩眼贴,足球内部特殊的发声器滚动起来会“哗啦哗啦”响,场地内几乎听不见呐喊助威声,运动员们需要仔细辨声,持续不断地喊“喂喂喂”,让自己和队友明晰位置。
 
  陈山勇心中曾划过一个念想,去残奥会一展身手。为此,他如饥似渴般地学踢球。“我们看不见,只能靠摸和教练教。”陈山勇说,一个正常人的动作,他们要分解成好几个部分来学。比如射门动作,他们需要摸脚的姿势,掌握发力的部位,很多盲人球员需要练十天八天,甚至个把月才能学会。
 
  2015年12月,要在海南举行首届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刚成立不久的江苏盲人足球队摸索着备战比赛,教练一边带领大家提升身体素质,一边让球员练习辨声、熟悉场地,每天训练相当充实。
 
  盲人足球队的训练基本是为了比赛开展一两个月的集训,因为待遇不高,运动员难以维持生计,很难进行职业化的全年训练。但只要一有比赛,这些盲人小伙子们就会从各地“召之即来”。
 
  回想起当初的训练时光,陈山勇一脸“骄傲”。他卷起裤子露出膝盖,摸着明显的伤疤说:“15年了,膝盖上的印记还摸得到,那时候一到夏天洗澡,破的皮就会裂开,反复好多次。”
 
  一开始南通市特教中心只有水泥地的操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盲人球员们经常横冲直撞去找球,陈山勇也多次在水泥地摔跤,裤子磨个洞、蹭破皮是常有的事。“现在想想小时候踢球是真苦,但只有经历过才有感受,那是一种纯粹的热爱,投入进去了,疼都不觉得有什么。”陈山勇说。
 
  凭着这样一股热血与拼劲,江苏盲人足球队首年就取得了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的冠军,并在第二年以5胜1负的成绩顺利卫冕。在两届全国锦标赛中,球队一共攻进32球,其中主力球员陈山勇个人攻入15球,为整个江苏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个个都很勇猛,受了伤,也会在黑暗中站起来,继续去拼抢。”陈山勇说。
 
足球就是我的“眼”


 
  就在获得第一个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冠军后,陈山勇被推荐参加了全省的田径长跑训练,成绩十分出色,同项目能排到全国前十。但这位田径“好苗子”毅然放弃了个人项目,决定追随内心,和伙伴们一路带球奔跑。
 
  在江苏盲人足球队,陈山勇踢前锋位置,他把自己的技术特点归纳为:能跑、能到位、头脑清晰。2006年,中国成立盲人足球国家队。第二年,陈山勇顺利入选国家队,他却有了靠近梦想“情更怯”的感觉。
 
  “我家是农村的,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为了给我治眼睛四处奔波操劳,如果这一条路走不通的话,就没办法早点谋生养家。”陈山勇说,2007年赶上自己毕业,犹豫着家境困难,是否应像更多同学一样选择盲人按摩赚钱养家。
 
  陈山勇母亲从老家打来一个电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你现在趁年轻不要想着赚多少钱,去试试走这条路,即使最终结果不好,经历过了也不后悔,倘若年纪大了回想自己没有努力就放弃,才会真正后悔。”听完母亲一席话,陈山勇眼泪汪汪,内心充满力量。
 
  “如果不踢球,我可能一辈子就窝在老家,身体也开始发福。”陈山勇笑笑说,多亏了足球,他可以强身健体,出远门,积累社会阅历,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可能性。
 
  因为盲人足球,陈山勇有了很多“第一次”。他第一次走出了南通、走出了江苏,第一次坐飞机出国,结交了全球各地的朋友,第一次登上了最大的舞台——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和队友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世界亚军。
 
  也因为足球是团队项目,他的性格也慢慢被改变。“当时在特教中心备战全国比赛,队友多是学长或学弟,大家从10岁起就一起生活,住一个宿舍,吃一个食堂,彼此感情都很深。”陈山勇说,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有了足球作为共同语言,输赢一起扛,大家都变得更加外向开朗。
 
  在国家队的日子,陈山勇和队友们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听听收音机,听着解说去想象足球赛,偶尔还会和队友“在脑子里空下象棋”。但在绿茵场上,这群看不见的踢球者,却让中国在世界盲人足球中更多地被看见。
 
  除了残奥会亚军,陈山勇和队友们还获得过盲足世锦赛季军、亚洲残运会冠军等殊荣,一条路不仅坚持走了下去,还迎来了喝彩与掌声。2012年,陈山勇因伤病退出了国家队,但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老将依旧怀念往昔岁月,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东京残奥会国家召唤,我也将毫不犹豫换上‘战袍’出征。”
 
  “有了自信,生活精彩多了。足球就是我的眼睛,不仅带我看见光明,更让我领略世间的美好。”陈山勇说。
 
带着热爱一往无前


 
  因为眼睛看不见,盲人球员受伤的概率要大得多。陈山勇鼻梁断过三次,肋骨也断过,踝关节遭遇骨裂,牙齿也掉了一颗。但他谈起这些,总是轻飘飘地说“因为热爱而坚持”,他说像他这样心怀热爱的球员不在少数,陈凯华就是其中之一。
 
  来自南通海门的陈凯华1994年出生,因患有眼疾,摘除了双眼眼球,16岁入选江苏盲人足球队。球队主力陈山勇总会鼓励新队员追逐梦想,在和陈凯华分享技战术和跑位等经验之余,他感受到了这位年轻人对足球的热情。
 
  “凯华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不希望他踢球,又苦又累还容易受伤,但他就是很执着,还跟家里人多次吵架。”陈山勇说,入选国家队踢出好成绩拿到奖金能提供更多坚持的动力,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为名次,只是纯粹地喜欢踢球,这份热爱更难能可贵。
 
  中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视力残疾人数超17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盲人从事按摩推拿工作。“盲人的生活不该如此狭窄,足球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陈凯华说,每次进球后听见大家的欢呼声,就特别有成就感。
 
  陈凯华在球队也是前锋,最喜欢的球星是C罗。“他效率非常高,职业生涯也保持得好。”陈凯华希望能从偶像身上学到些东西。他苦练自己临门一脚的技术,成为入队后进球数最多的球员之一。
 
  在南通市特教中心学习期间,陈凯华掌握了推拿按摩技术。2013年,他和家人商量在老家海门树勋镇开了家盲人按摩店,但这家40多平方米的小店经常会关门歇业。
 
  陈凯华并没有“本本分分”做生意,他心里舍不掉对足球的热爱。原本开盲人按摩店每月能收入1万多元,他却愿意为了盲人足球比赛集训,把店一下关停几个月,放弃自己固定的顾客。“踢球已经变成一种情怀,只要一召唤,就义无反顾去了。”陈凯华说。
 
  今年因为疫情缘故,盲人足球赛几乎全部暂停,陈凯华按摩店的生意也一般。但他每天都会在家听球,关注各大联赛。此外,他会特别小心地照顾自己7个月大的儿子。他内心希望能多攒点钱,将来让儿子可以去足球学校接受培训。
 
  “足球改变我的、教会我的,那些精神力量,我会一直传递下去。”陈凯华说,他要把踢球时的一往无前带到未来生活中去。为了提升自己,他目前报名了西安一所职业学院的自学大专,学习中医养生知识,以后还想抽时间再学个小儿推拿。
 
  而如今陈山勇在南通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工作,家庭也很幸福,育有一对儿女,大的男孩已经10岁。他坦言希望孩子多花点时间在学业上,是否要踢球让孩子自己选择。但他会不时把过往的经历和心中的热爱讲给孩子们听,尤其告诉他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挑战。
 
  “就像踢球一样,一场比赛输了那就重整旗鼓,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人生的遗憾。只要心中有热爱,努力生活,不管遇到什么坎,都能迈过去。”陈山勇说。
 
死磕“地球秃疮”,“碱痴”让盐碱地变“鱼米之乡”
死磕“地球秃疮”,“碱痴”让盐碱地变“鱼米之乡”

( 2020-11-2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2020年8月21日,蔡云楼在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仓库内。组图均由本报记者邹大鹏摄
 
 
▲2020年8月21日,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包装大米。
 
 
▲2020年8月21日,蔡云楼在展示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米产品。
 
  “碱痴”蔡云楼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科学家都没攻克的难题,这个“土老板”咋能“整明白”,这就是在“整景儿”;也有人说,这个“土老板”有点“虎”,投资好几亿元在盐碱地里“打水漂”,有钱“烧”得飘了;还有人说,这个“土老板”有能耐,治好了“地球秃疮”盐碱地,还让“穷五家子”村翻身成了“鱼米之乡”……
 
  
 
  
 

 
  本报记者李凤双、邹大鹏
 

 
  金秋之时,稻穗低垂,水鸟高翔。在黑龙江省肇源县的盐碱地上,蔡云楼抓起一把稻田旁的碱土扬向空中,他打趣说:“近20年跟碱土面子较劲儿,不毛之地见了绿,种水田也能挣钱了,国家欠俺一个生态大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黑土地上化碱为粮,描绘着绿水青山筑牢“中国饭碗”的美丽画卷。
 
“百万富翁”


 
  如果没有这方水土的眷顾,自己今天也不会对这片水土这么痴迷


 

 
  盐碱地,古已有之,被称作“斥”“卤”“恶地”等。《禹贡》《周礼》等都有涉及,《管子·轻重乙》对盐碱土地区的水盐运动规律已有初步认识——“带济负河,菹泽之萌也”,显示临近黄河与济水易于形成只有泽生草才能生长的低洼盐碱地。我国较早的引水洗盐工程,是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引漳灌邺”改良盐碱地。
 
  肇源县,位于松花江和嫩江两江左岸,地处松嫩平原中心,盐碱地在全县各乡都有分布,主要在碱泡和草原荒地附近。蔡云楼出生在鲶鱼沟畜牧场,这里过去曾是军马场,有一片泡泽,蒙古语称作“乌兰它布海”,牧场因洪水频发盛产鲶鱼得名。
 
  从农家子弟到乡村学校老师,再到家族唯一“吃公粮”的干部,蔡云楼曾是家人的骄傲。1998年,松嫩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乌兰它布海”成为一片汪洋。
 
  “从小看惯了盐碱地,最初也没想跟这碱面子较劲儿!”蔡云楼说,大水退去后的第二年,初为人父的他已35岁,也面临一场人生抉择——是否辞职下海,承包这片沼泽?
 
  当时,全家存款只有600元,老爹因为他辞职,气得半个月没跟他说话。他拉不下脸问爹妈借,就跟儿时玩伴姜发借了300元,两人又借来一条船,扛了一桶油、一袋土豆、一捆葱,在岸边的窝棚住下来开始打鱼。
 
  连续一个月“打窝聚鱼”,却连一条鱼的影子也没看到。水一天天渐退,每天空手而归的他坐不住了,从外地聘请了两个捕鱼能手,但依旧毫无所获。
 
  “再不出鱼,我的人生也就破产了!”回忆起那段岁月,蔡云楼至今心绪难平,他说,人生的梦想是有条件的,成功了是梦想成真,不成功就是白日做梦,如果没有这方水土的眷顾,自己今天也不会对这片水土这么痴迷。
 
  那是一个响晴的上午,姜发捕鱼迟迟未归,蔡云楼焦急地等待消息。“不是翻船了吧?”“不出鱼没事,可别伤了人”……就在他守着水面愣神时,小船回来了,姜发冲过来一把抱起他大喊:“出鱼了!出鱼了!”原来,之前“打窝”没打好,大鱼一直没有探到。
 
  “当时也不知道咋卖鱼,就跟鱼贩子联系代销,真是卖出了‘白菜价’,可就这样,每个人也赚了100多万元。”蔡云楼说,洪水冲来了“第一桶金”,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恶人”


 
  “咱是商人,不是‘善人’,不图出名儿,最初也没想干这么大事儿


 

 
  多年前,在距离鲶鱼沟畜牧场不远的肇源县超等乡博尔诺村,“百万富翁”蔡云楼是一个村民眼中的“恶人”,有的村民甚至去北京上访告他。
 
  “他承包地,围起来闲着,不让大伙放牧,能不恨他嘛!”博尔诺村村民王树江回忆起往事笑着说。
 
  肇源县是典型的土地盐碱化地区,共有耕地260多万亩,其中可改造盐碱地约有20万亩。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搂草过度和放牧过度,这里盐碱地面积增加。每当春秋两季碱质上升,地面粉化后被风吹扬,让人睁不开眼睛。
 
  “一出门刮得满脸白碱面子,地里也种不出庄稼,鸟都不来,咱屯本来叫‘五家子屯’,结果被人嘲笑硬是喊成了‘穷五家子屯’!”村民何长海告诉记者。
 
  《肇源县志》记载,“1937年4月8日下午5时许,从北方刮来一股飓风(俗称黑风),风力甚强,房盖被掀飞,历时三个多小时”。当地百姓“苦之久矣”。
 
  “咱是商人,不是‘善人’,不图出名儿,最初也没想干这么大事儿,就是单纯想占个便宜、多赚点钱。”提起治理盐碱地的经过,蔡云楼直白坦荡地说。
 
  原来,几户村民于2002年将2.4万亩盐碱地以6万元低价转包给了老蔡。“当时一斤饲草能卖1毛5分钱,就琢磨种饲草也能挣钱,反正地价这么便宜!”蔡云楼说,要种草、先养地,他把土地围起来连续3年没种。一些来此放牧被劝离的村民十分不满:“他不用,还不让我们用,凭啥?”
 
  双方矛盾一度十分激化,但蔡云楼认准的事谁也拦不住。与此同时,一幅更大的宏图也在他胸中激荡:洪水退去、泡泽渐涸,能不能从附近的嫩江引水,把盐碱地和泡泽变成湖泊湿地,种芦苇、养鱼,岂不更挣钱?
 
  说干就干,他创立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自己投资修建引渠和围堰,把“乌兰它布海”和几个泡泽联通起来,芦苇还真长出来了,鱼也养起来了,附近的区域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到2006年,芦苇加上养鱼的收入达到500万元。
 
  “这些年村里雨水多了、风沙小了,绿色也多了。”王树江说,老蔡提高了土地流转费用,还给村里修了路,这几年大伙儿都主动把盐碱地转包给了他。
 
“碱痴”


 
  “多少老板开着奔驰、宝马车来种盐碱地,最后没招儿骑着摩托走的,要想破产,你就大胆干吧!”……老蔡很倔,不听这些,他想试一下


 

 
  在商言商,蔡云楼有时又不像商人。用他的话说:“一转身,错过了好几亿!”2007年,附近地块发现油田,随处可见抽油机,许多人一夜暴富。如果参与配合油田开发,鲶鱼沟集团至少有几亿元的收入,但是蔡云楼咬牙回绝了:“差钱不?差钱!但不差这个钱!”
 
  他没有将地块用于油田开发,还拼命往碱水里砸钱,光是围堰和沟渠就连续8年投了9000多万元。
 
  2007年,眼看着养鱼不再那么赚钱,老蔡瞄准了种植水稻。“别想在不毛之地上做文章!”“几千年都没整明白的事,你整不明白!”“多少老板开着奔驰、宝马车来种盐碱地,最后没招儿骑着摩托走的,要想破产,你就大胆干吧!”……老蔡很倔,不听这些,他想试一下。
 
  “盐碱地不是不能改水田,主要是投入高、产量低、不挣钱。”肇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种植业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何宏宇介绍,我国古代就有“水洗地”的治理方式,但容易出现烂苗,产量也很低,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
 
  蔡云楼做足了前期功课,从县里、省里和外省请来专家团队,圈定800亩盐碱地搞试验。结果,水稻亩产怎么也不能突破600斤,甚至还有绝产的,而盐碱地种水稻亩产至少700斤才能回本。5年里赔了1000多万元,专家团队被迫解散,梦想几乎被撕碎。
 
  屡战屡败的蔡云楼那段时间有些“魔怔”,依旧经常扎在碱水田里成了“碱痴”。一年秋收,他的试验田里有一处地块的6亩地单产超过了850斤。翻出生产记录,这块地比以往晚栽了20天。他把水装回来反复试验,发现气温的差异会导致水面盐碱溶解分离现象,直接影响水稻生长,最终影响产量。
 
  如今,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盐碱地水稻亩均产可达1000斤,蔡云楼总结了一套盐碱地改稻田的“秘笈”:一是要看盐碱地是否含硝等成分,如果有则不具备改造条件;二是要有充沛的水源和排水设施,便于以水洗碱和以水压碱;三是要有沙土垫底和充足的有机农家肥,所谓“沙子掺碱赛如金板”;四是要精细化种植选好耐碱品种,掌握好秧苗浸泡和插秧时机,秋收时不能深翻破坏耕层;五是要熬得住,改造周期要3至5年,要长期投入。
 
  “没有科学家说的那么玄乎,也没有老百姓说的那么简单。”蔡云楼说,“无中生有”的关键是逆向思维,要适应规律,最好是用物理方法适应它,再造耕层。这些年,他没少积累财富,但最大的财富还是这些改良盐碱地的经验教训。
 
“头雁”


 
  很多没有申请专利的“土发明”,都实实在在地用到生产经营上


 

 
  往昔不毛地,今朝鱼米乡。过去的“穷五家子”,早已翻身成了富裕的生态天堂。走在白色碱面覆盖的田间路上,虫鸣啾啾,此起彼伏;远处泡泽,蜻蜓低飞,成群的野雁劲翔,还有白鹳等水鸟栖息觅食。
 
  在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场,捕蟹人从水塘里捕捞出鲜鱼和一笼笼河蟹,这些河蟹被运输到辽宁盘锦等地销售。“除了盐碱地流转增收,现在全村60多户中有40多户参与捕蟹等工作,一年可以增收20多万元。”博尔诺村村委会副主任葛东梁说。
 
  蔡云楼在试验种植水稻时,就已同步开展稻田养蟹试验,带动附近村民搞有机种植和河蟹养殖。“河蟹怕高温,我们所处积温带适合养蟹,还可以翻松土壤、为水田提供营养。”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志良说,集团先后损失几百万元,积累了河蟹养殖、蟹苗孵化、成蟹冷链运输等核心技术,很多都是没有申请专利的“土发明”,但都实实在在地用到生产经营上了。
 
  “鲶鱼沟品牌碱地有机大米及杂粮、有机大闸蟹已经成为金字招牌。”蔡云楼介绍,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资源总面积40万亩,下设12个生产基地,员工750人,各类技术人员近百人,相关产品取得了国家级绿色产品标识和有机产品认证资质,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线下与中石化“易捷店”、中石油“昆仑好客”、农夫山泉等合作,线上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平台合作,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除自有农场外,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还采取订单签约方式与农户紧密结合,签订收购合同,定期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农户所需种子、农家肥等都由公司统一购入,一方面保证了有机绿色种植标准,另一方面也为农户降低了前期生产投入,在稳固提升市场高端供给能力的同时,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去年仅大米收购一项,就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近7000万元。”蔡云楼算账说,由于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外销量巨大,直接拉高了肇源县大米收购价格。记者在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米加工厂看到,不同包装规格的真空米砖从生产线上被叉车直接运送到库房,等待装车外销。
 
  何宏宇介绍,全县约有可改造盐碱地面积20万亩,目前已改造约8万亩,绝大部分改造为水田种植水稻,弱碱水稻、蟹稻品质和加工能力不断提升,稻田蟹养殖逐步推广,探索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人生赢家


 
  “企业家渴望用财富和数字说明价值,也更愿意用这片绿水青山和金色饭碗书写人生”


 

 
  “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盐碱地10余亿亩,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成分和成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耕性差,作物出苗率低,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极其有限,农业生产风险大,常常广种薄收,成为全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天花板”,严重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同时,盐碱化土地植被稀疏、防风固沙能力差,面临着荒漠化、沙漠化风险。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首席科学家王志春等专家认为,下大力气攻坚盐碱地改良治理,不仅可以冲破增粮“天花板”,挖掘耕地面积“红线”外粮食产能,实现耕地扩容、提质、增效,还可以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局部生态,重塑碧水蓝天。
 
  肇源县的盐碱地,如今已成为科技攻坚的竞赛场。不仅有蔡云楼这样的民营企业家,袁隆平院士团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等,也在此全力攻关盐碱地改良。
 
  “过去的盐碱地治理,主要采取种植向日葵等旱地耐碱作物等方式,旱田改水田、低产田改高产田,等于再造人工湿地,对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在肇源县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分中心一处试验田边,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物生物技术博士吕志尧风餐露宿,已经连续三年在此开展水稻耐盐碱基因研究改良稻种。
 
  “我的工作就是给盐碱地‘相亲’,找出水稻中的耐盐碱基因,通过分子辅助技术转到优势品种中,从而生产出既高产又有良好口感,具备经济价值的水稻品种。”吕志尧说,改良盐碱地是个系统工程,从稻种、水源到土壤改良等,要熬上多年才能苦尽甘来。
 
  王志春团队致力于苏打盐碱土调理剂研发,在此前一次应用效果测产现场会上,调理剂试验田产量是对照组的3倍多。“盐碱地改良的关键是‘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地块特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他说,治理盐碱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可以确保全国人民把“饭碗”端得更牢。
 
  肇源县水务局干部宋万琦等基层干群认为,盐碱地改造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但投入大、见效慢、回报周期长,建议把盐碱地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纳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体系,给予政策支持盐碱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灌区、引水渠等建设力度,让更多盐碱地具备改造的基本条件。
 
  “可加速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异地交易,让更多盐碱地改造地区的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区交易,获得更多资金用于推进盐碱化改良。”肇源县自然资源局干部赵岩说。
 
  在蔡云楼看来,通过市场撬动龙头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盐碱地改造,推广基层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可以开拓“新蓝海”。“企业家渴望用财富和数字说明价值,也更愿意用这片绿水青山和金色饭碗书写人生。”他说,自己的名字是云中楼阁,但干的事却是脚踏实地,希望有更多“土老板”带领乡亲们,在苦碱水里奋斗出甜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