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习近平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
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 |
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工程建设
李克强作出批示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年轻,就去“炫”吧 |
青春在奋进中闪光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也为无数青年搭建了逐梦舞台。年轻,就去“炫”吧!“炫”出自己的出彩人生,也“炫”出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
2013年,大学毕业的王萌萌选择放弃城市生活,来到农村挥洒汗水。“多一个人回来,家乡就多了一份脱贫致富的希望。”
“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小姑娘,肯定干不长。”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如今已是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的王萌萌记忆犹新。
行走在泥泞的田埂上进行实地考察、与老百姓围坐在小桌前交流致富经验、免费举办培训班实现“智志”双扶……在王萌萌的带动下,西孔村从曾经的“落后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明星村”。
规划《建议》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令王萌萌深感振奋。“我是热爱农村的。我也将在西孔村继续坚守下去,带动当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和振兴。”
不论是脱贫攻坚一线,还是疫情防控战场、防汛抗洪前沿,青春就应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成员刘金鹏今年2月在抗疫前线度过自己的23岁生日。回忆那段时光,他感慨:“武汉的经历让我的青春更有意义。”
当暴雨如注,洪水肆虐,1998年出生的李健雄选择报名加入民兵突击队参加防汛,和同事连续奋战筑起近200米的子堤。“这一次,该我们站出来了!”
可以想见,未来的五年、十五年,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遭遇不可预知的风险,也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面对挑战,奔涌的“后浪”必将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不惧艰险、勇挑重担。
进入11月,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快递员潘虎也进入到一年之中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潘虎马不停蹄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给大家送去属于“双11”的快乐。
就在今年疫情期间,潘虎还曾组建一支“苏宁快递青年突击队”,全力保障南京仙林近60个社区防疫和民生物资“最后一公里”配送。
对于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潘虎印象深刻,“这让我们看到了快递行业的广阔前景,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将在未来增强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意识,成长为快递行业的‘多面手’。”
如今,潘虎不仅是快递小哥中的优秀代表,还在今年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其实,每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荣誉获得者中,都有很多像潘虎一样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人生的年轻人。
辽宁省沈阳市安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111线路驾驶员慈君真诚接待每一名乘客,车里常年配有急救箱等便民设备;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民警黄俊对辖区内近百个道路弄堂、20多处文化古迹烂熟于心,成为群众口中的“活地图”……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把学习知识、提升技能作为持之以恒的人生追求。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
浙江杭州,伴随机器轰鸣声,2020年“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参赛选手熟练操纵着刀锉、电笔、计算机,展现职业技术的“十八般武艺”。
近年来,我国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规划《建议》更是明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五年之后我将拥有一技之长,未来也能朝着‘大国工匠’的方向迈进。”参赛选手、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学生颜建灿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方竞技场,折射出青春与时代的激情碰撞。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光辉进程,必将为广大青年提供无数的发展机遇,推动他们实现人生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同频共振。
9月21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冬奥冠军张虹参加了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My冬奥!一起500天”特许商品直播活动,助力北京冬奥会。
从获得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实现中国速滑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到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奥大使、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张虹在我国体育事业进步、体育形象宣传上始终发挥重要作用。
学习语言、学习国际文化、学习和执行国际奥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如今的张虹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国际舞台为中国运动员争取更大话语权。
新时代,新使命。面向未来,更多像张虹一样的青年将在前进的道路上接续奔跑,把握时代机遇,“炫”出属于他们一代的浩瀚前程。
(记者王鹏)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一诺千金创未来 |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察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中宣部举办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广东天津举行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学习领会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精神,并就做好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创造性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大家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变革图强的精神,在理论上、制度上、实践上都有新的重要突破,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大家表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要着力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建议》,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努力掌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要精心遴选本地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精干力量,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特别是做好针对青年群体的宣讲和互动交流。创新宣讲方式,发挥新媒体优势,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运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发展成就、讲好未来愿景,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各地党委宣传部门有关负责同志、讲师团长、理论处长,有关高校和理论工作平台的负责同志,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代表参加了研讨班。
新华社广州11月8日电8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广东省广州市进行宣讲,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作宣讲报告。广东省主、分会场约2.3万人参加报告会。
李希围绕“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有利条件和重要特征”“准确把握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等四个方面,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宣讲和深入阐释。
报告会后,李希与来自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穗高校的基层党代表和学生代表等互动交流,分享学习体会。
新华社天津11月8日电(记者王井怀)8日上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天津举行。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作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一千八百多人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鸿忠从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有利条件和重要特征,准确把握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宣讲和阐释。
报告会结束后,李鸿忠与参加报告会的离退休干部、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社区党支部书记等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
唱花儿 绣花儿 日子过得像花儿 |
青海班彦绣娘的幸福生活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盘绣园内,张卓麻什姐和姐妹们唱着“花儿”民歌,做着手里的“绣活”。
“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年轻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平时我们就唱花儿,里面的词也不一定,不少都是即兴创作的,现在日子过得好了,我们唱的就是今天的好日子呗。”年过半百的张卓麻什姐是土族盘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手中的绣花针上下翻飞,不一会一张盘绣就初具雏形。
与即兴创作的花儿不同,盘绣要按照严格的工艺来制作,既考验技巧,又考验耐心。“以前我们绣的花样不多,也卖不上价钱,就为给丫头们做嫁妆。”绣娘吕六月姐说,自从2018年盘绣园正式建立后,绣娘们的花样就多了起来,“订单要啥样子我们就做啥样子”。
“一天都不闲,做得多,收入越多。平均一个人一年能挣一万元左右,手快一点的能到一万四五,把孙子的学费都赚出来。”张卓麻什姐说,住得好收入也好,日子充实,脸上的笑也多了,绣娘们创新花样的热情越来越高。
据介绍,在互助县,像盘绣园这样的扶贫工坊已经有28个,今后三年,互助县计划要达到100个。
“我们村是2016年从对面山上搬下来的,以前住的地方山大沟深,靠天吃饭,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施易地搬迁之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光平说,盘绣、八眉猪养殖、特色青稞酒制作等多项产业齐头并进,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班彦村也要抓好这次机会,把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更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袁光平说。
“大红的主腰米黄的线,中间里绣下的牡丹……”歌声从盘绣园的小院里传出来,张卓麻什姐咬断线头,把手中的绣布铺平,她摸摸刚绣好的花,笑着说:“看,这个花就是艳。”
(记者王浡)据新华社西宁11月8日电
人难招·人难管·人难留:养老家政服务之痛待解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最关键的服务人员从哪里来、怎么培养?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人太难了!来了要么不会干,要么干不了几天就要涨工资,不到3个月已经换了4个人,管吃管住一个月给6000元也招不到合适的。”为了给70多岁的母亲找保姆,北京东城区崇外街道的张女士最近很发愁。
张女士的烦恼,许多家庭都曾遭遇过。一方面,是老人、孩子无人照看,请保姆成为“刚需”;另一方面,是服务人员很难找,想稳定用个好保姆更是“难上加难”。
高薪请来的育儿嫂,连奶粉都不会冲;花中介费找的家政服务员,家电不会用、家务干不好;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干活靠谱的,还得“捧着”“哄着”,工资之外要给红包……消除生活服务消费之痛,成为诸多家庭的迫切期盼。
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长期位列全国“最缺工”职业排行榜前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每年至少需要职业育婴员、保育员近1000万人次。我国有2.49亿老年人、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名。
“服务人员供不应求,养老护理员缺口很大,家政服务员尤其是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人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存在服务不规范、信誉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家政、护理等生活服务散、乱、差,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连接供需双方的中介公司绝大多数没有建立规范的招聘和培训机制,部分服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一些家政公司为了赚取中介费,把服务人员的准入门槛放得很低,只要有身份证就能上岗,有的甚至连健康证都不要。前期没有培训,后期没有管理,最终导致从业人员技能低、服务差、服务纠纷不断,甚至出现偷盗财物、虐待老人等恶性事件。
从服务人员自身看,目前绝大部分从业者都是“60后”“70后”农村进城务工妇女,普遍没有职业归属感、流动过于频繁,年轻人从业意愿很低。“这就是个卖力气的活,要是能找到其他好工作,谁愿意上别人家去伺候人?”一位家政服务员告诉记者。
曾有调查显示,成都超过70%的家政服务员年龄超过45岁,25岁以下的家政服务员不足1%。低学历、老龄化,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专家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介公司招聘规范和市场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岗位吸引力,鼓励引导更多劳动者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
今年,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均作为新职业,正式列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人社部、民政部10月联合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明确将养老护理员分为五个等级。这些举措顺应了社会需求,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将激励从业者加快提升技能水平。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人员培养是关键。
聚焦从业人员数量不足、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等实际问题,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近日组织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拟于2020年至2022年,培养培训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各类康养服务人员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养老护理员200万人次以上。
“未来两年还将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在全国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张立新介绍说,接下来将全面推行包括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在内的康养服务人员培训制度。
计划专门将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保育员等作为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两目录一系统”。这意味着这些职业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均可享受国家相关补贴政策。
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高超、服务优质的服务技能人才,推动生活性服务行业提质、扩容,一系列有力举措已经在路上。
“我们还将加强新职业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做好人才评价工作,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对经评价认定合格的,纳入证书查询系统和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张立新表示。
科技“脖子”被卡,咱们怎么办?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宁夏盐池:“土羊”如何养出现代范儿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据新华社银川电(记者王磊、许晋豫)站在家乡的土地上,看着养殖园区成群的滩羊,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高沙窝镇35岁返乡创业青年范志东踌躇满志,他说:“2018年我辞掉央企的工作返乡创业,和弟弟一起发展养殖合作社、成立公司。现在我们每年线上线下向浙江、湖北、福建等地销售滩羊6万多只,带动4个村庄的养殖户一起富起来了。”
盐池滩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人称其为“土羊”,滩羊肉肉质细嫩无膻味,但出肉率低、繁殖速度慢,2015年左右,与普通羊肉混着卖的滩羊肉价格甚至跌破成本价,产业一度陷入低谷,年轻人返乡养殖滩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滩羊这一“土产业”的现代化一直是摆在盐池县面前的难题。
2016年,盐池滩羊肉登上G20杭州峰会的国宴餐桌,盐池滩羊肉“一炮而红”。随着品牌打响,群众养殖滩羊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给农户引来“金融活水”,盐池县一方面出台政策让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无抵押贷款,另一方面在全县开展“乡村组户”四级信用评定,普通农户信用评级越高贷款额度也越高。
养殖规模从150只扩大到1100只,盐池县青山乡旺四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永满只用了不到3年,他说:“现在政策好得很,养羊有保险、有补贴,还能贷款,2018年养羊时没本钱养得少,后来靠着8万元的扶贫贷款,养殖规模才迅速扩大。”
品牌打响后,盐池县的30多家滩羊相关中小企业却打起了“价格战”。为稳住市场,盐池县2017年成立宁夏盐池滩羊产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滩羊集团),逐步实现“购销价格、市场开拓、品牌宣传、营销策略、生产标准和饲草料使用”的“六统一”。
经过多年探索,盐池县构建起品牌发展、产融结合、龙头企业带动的“链条式”滩羊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盐池滩羊肉比普通羊肉每公斤高出6元左右,分割后的滩羊肉外销价格可达每公斤200元,以滩羊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对盐池县农民增收贡献率达80%以上。
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9年,盐池县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口“清零”。
未来,滩羊产业该怎么做?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说:“我们将围绕提升盐池滩羊品牌的溢价能力,实现标准化生产,让农民转型成为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型农民等重点发力,实现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三小点”看见大民生 |
探访上海长宁古北市民中心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不在商圈、不卖爆品、没有风景,位于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却成了不少基层党组织参观学习的热门“打卡点”。在这里,有能为国家立法工作“挑刺”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有能把居民构成堪称“小小联合国”的社区变得创新高效的事务受理点,有把养老资源嵌入“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点。走进这“三小点”,能看见基层社会治理的进步、民生福祉的提升。
“针对民法典草案,我们一共上报了91条建议,其中有10条得到了采纳。”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说。
住在古北的居民常说,社区里有一趟“立法直通车”,因为它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15年在全国设立的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在这里,有整整一面墙的文件记录了立法联系点为国家立法“挑刺”的经历:“民法典草案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应在限制范围上再做考量”“建议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议强化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
截至目前,古北市民中心的立法联系点已就43部法律开展意见征询,上报建议770余条,其中有41条被采纳。“立法变得更接地气了,我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自豪感更强了。”这是“立法直通车”的参与群众心中最强烈的感触。
如今,立法联系点的这辆“直通车”驶向了更大空间,越来越多的民意得到顺畅表达。“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意见征求过程中,我们就走进了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听听孩子们对于这部法律的意见。”上海市长宁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滕道荣说,“修订草案中有一条规定是针对未成年人监护人若有不当情形的,应当予以训诫、责令其缴纳保证金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孩子们就提出,每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缴纳保证金或没收保证金可能让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承担不起。最终正式出台的法律就采纳了这条建议。”
古北是全国最早的涉外社区,辖区内51%为境外人员,49%为境内人员,被称为“小小联合国”。构成复杂、语言不同、需求各异,千丝万缕的个人小事都汇集在社区事务受理的一个点上,“51%和49%的事情我们都要高效办好。”胡煜昂说。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外籍人才引进的政策……”一场“涉外政策HR(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沙龙”正在古北市民中心的社区事务受理点中进行,不大的空间里,十多位外企HR围坐在一起。今年,虹桥街道在古北市民中心落地了一个“单一窗口”,符合申请条件的外国人,在市民中心可实现“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申请一窗受理、一周办理、一并发证。
“我们企业因为业务需求,每年都有大量外方人员和专家来华,以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需要去不同的部门进行申报,每办理一个步骤都要有一段等待时间,前后至少需要十几个工作日。”福陆(中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夏一说,“如今通过社区里的‘单一窗口’,一次性就能办成两张证,大大缩减了我们的时间成本。”
在这些外企HR讨论场地旁边有5台智能化自助办理机。“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机、移动PAD(平板电脑)自助办、跑腿办PAD、自助办税终端机、港澳通行证自助签注一体机,5台机器依次排开,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公安、医保、税务、社保、人社等12大条线186项业务服务受理。
一位工作人员正耐心地辅助老年居民操作这些家门口的“新奇玩意儿”:“阿姨,您现在要是想查养老金、医保金、公积金,不用再跑三个地方拉单子啦,家门口这个机器就啥都能查,老方便了!”
“这是我上次参加的插花活动,我的作品咋样?”“哟!真不错!你要不也尝尝我烤的小饼干,检验一下我们烘焙班的教学成果?”……步入古北市民中心的三楼,尚未见着人,但一阵笑声已经传来,社区“家门口”养老服务点的茶话会正在这里举行。
茶话会上,今年76岁的叶京生显得格外活跃,“退休前我在大学当老师,退休后我在社区做起了学生,斜对面的房间就是我在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国画教室。”
虹桥街道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占总户籍人口的37.4%。“这些年来,我们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用15分钟养老服务网络,兜住老年群体最密集的日常需求,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多样的养老服务。”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赵虹说。
“确实方便!”叶京生说,“你看我5分钟就能从家赶到这儿上课,手机上订个餐,下课就能在这儿的老年助餐服务点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课间还能在这里点杯咖啡。”
“今年街道的老年助餐点从2个变成了9个,不仅能在大食堂吃,还能送到家里;不仅有多个口味的套餐可以选,若是牙口不好,饭还能软一点。”71岁的虹桥街道居民黄丽芬说,“社区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年轻,但总记得带着我们这些老家伙一起玩,真的感觉自己得到了社会尊重。”
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建成 |
千年古都打造“汽车新城”进入新阶段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一“码”在手 刷脸办事 |
江西深化“放管服”改革走访见闻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按以前办理程序,周宝兰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的原件和复印件,如今她只需在业务办理柜台前通过“赣服通”政务服务系统进行刷脸授权,工作人员就能调取到办证所需的电子证照材料,所有材料后台实时流转办理。
红谷滩区的做法是江西省“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西推出“区块链+电子证照+无证办理”新模式,打造“赣服通”政务服务系统,办事群众可通过刷脸、扫码、亮码任意一种方式,进行自动比对认证授权,服务窗口自动关联调取和使用相关证照数据。目前,户政、交管、卫健、医疗、社保等行业56项服务已实现无证办理。
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江西还聚焦企业登记注册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对企业登记注册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改版升级,优化审核流程,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变更、注销等业务全程电子化办理。
“我们根据申请人使用反馈和后台大数据分析,将企业登记注册填报信息中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的表述进行规范,将申请人填报信息由原来的‘填空题’变为‘选择题’。”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一级主任科员曹波涛说,这不仅解决了信息“填报难、乱填报”问题,还可以提高后台审核效率。
统计数据显示,江西今年前三季度新设立企业中,通过网上登记注册系统办理的占比超过88%。曹波涛介绍,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企业网上登记注册系统全面对接“赣服通”,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
重庆南川:大走访大督办纾解中小企融资难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杨伟的企业是研发、生产新式果酒的新兴企业,目标客户是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每年4月至9月是原料水果的采购期,在此之前杨伟都会加快追款,多方筹集资金从各地收购水果。然而,今年突发的疫情导致企业上半年产品积压、回款困难,手头资金明显不足。
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重庆市南川区统战系统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大督办活动。今年6月,统战干部会同工商联、金融办、各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杨伟的企业,全面了解公司状况后,中国农业银行南川区支行现场对接贷款,3天后100万元信用贷拨付到账,而且年利率仅为4.5%。
“这笔信用贷款虽然不多,却是一笔救命钱,来得快,而且不需要抵押资产。其实只要过了最困难的时候,企业就能全盘皆活!”杨伟说,随着下半年市场回暖,企业生产、销售都已恢复到往年水平,全年销售额预计超2500万元,可以实现正增长。
这只是南川区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大督办活动的一个例子。今年6月以来,南川区33名区级领导带队,由统战系统牵头组建41个走访组,对全区所有中小企业开展大走访活动,采取随机抽选走访对象、不打招呼自行上门等方式,真实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走访对象既包括制造业、餐饮业、外贸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涉及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产业。
南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毛朝银说,走访中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贷款融资、降本增效、政策落实等方面,其中融资难、融资贵是反映最多的问题。为此,南川区统战系统会同国资、金融部门,组织区内银行及担保公司上门办理贷款业务,并对走访中发现及交办的问题,建立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和督办制度,将工作进度纳入区委、区政府“两办”督查,加强督导跟进。
“不仅督办国家金融扶持政策是否落地、放款是否及时,更注重督办各部门、机构破解金融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南川区石银村镇银行行长助理张莽说,不少中小企业经营中往往财务报表不规范,这给银行贷款造成很大影响。为此,统战部门督办中小企业协会发挥行业服务作用,为中小企业统一提供代账服务,不仅化解了信贷难题,也有助于企业成长壮大。
据统计,今年3至9月,南川区10家商业银行共为5042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7.2亿元,其中信用贷款8.1亿元。
联动演练保平安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
|
合肥探索“撤桶并点”
告别垃圾桶围楼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职业技能培训岂能变成“借人撑场面”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
进程已过半,聚焦进博会五大亮点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
|
▲11月5日,雅培展台工作人员演示瞬感动态血糖仪。雅培公司今年首次参展进博会,其在疫情防控中显示的强大快速检测能力令其展品广受关注。今年,近50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首次参展,覆盖全部六大展区。
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
|
“数智化”生产生活扑面而来 |
感受进博会上数字经济的创新魅力和广阔前景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
看似一台普通的复合机,实则为数字办公“枢纽”,用户可定制文件扫描、打印、文档管理等功能……这件由柯尼卡美能达带来的集边缘计算、协同办公、复合机于一体的产品出现在进博会上,是它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志在让移动办公触手可及。
“轻触复合机上的控制面板即可快捷访问各种办公需求,类似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凌芸说,“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
凌芸的信心源于中国不断完善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移动支付、5G商用等全球领先,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不断释放着数字产品消费需求。
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吸引诸多企业参展,它们纷纷秀出看家数字产品,摩拳擦掌——
再鼎医药带来了与以色列公司诺沃库勒合作开发的无创肿瘤可穿戴治疗设备,可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疗法;
SGS全球首发区块链追溯系统——通测链,在其赋能下的中国市场全渠道解决方案,可改善企业在市场合规、产品合规、消费者认可、服务提升等方面工作;
贺利氏拿出了用于5G通信的电磁屏蔽技术等创新成果,助力中国“新基建”与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应用不仅有助于中国和世界抗击疫情,还将为在华跨国企业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说。
“你们的展品怎么买?”
“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我们的线上海外旗舰店购买产品,几天就能邮寄到家。”
在今年进博会上,记者在不少品牌的展台前都听到了这样的对话。近几年来,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许多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快车道。通过“云”上“贸易高速”,越来越多的全球好物加速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成为中国百姓的“家常菜”。
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Gera牌耶加雪菲及西达摩咖啡签约入驻天猫国际,让展品一键变商品,消费者第一时间就能在网上买到“进博同款”。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苏宁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苏宁平台今年上线的“意大利国家馆”已引进119个意大利品牌,采购总金额超过1.2亿元,预计到年底采购总金额将超过3亿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零售进口平台监测显示,前三季度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7%。
“跨境电商让更多海外好物进入中国,有助于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通过本土化全场景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也能帮助海外品牌打开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更精准地触达中国消费者。”张近东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雷莹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启动早、环境好,业态和模式创新活跃,未来数字贸易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向更深层次拓展的重要抓手。
在技术装备展区,国内采购商热情满满,多带着长长的“购物单”来,打算推着满满的“购物车”走。
“一方面为了开阔眼界、进一步了解数字市场动态;另一方面,希望能采购到合适的智能制造装备,加速数字工厂建设。”连续三年来到进博会采购的陕西长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慧玲说。
疫情期间,中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一批新业态驶入发展快车道,全球瞩目。本届进博会上,滴滴带来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参展参会人员可前往指定地点试乘体验。
“当前,还需不断增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应用,深化与国外同行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出全球知名的自动驾驶品牌。”滴滴出行首席技术官张博说。
不少跨国公司表示,希望通过展会找到深度参与中国数字发展的机遇。今年,勃林格殷格翰先后在上海成立数字创新实验室和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未来5年,我们将在中国增资4.51亿欧元。”勃林格殷格翰企业传播副总裁殷妤涵说。
“中国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领域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将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各国,体现大国担当和大国作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记者魏玉坤、王雨萧、桑彤、王辰阳、高少华)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进博会贸易投资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超过800项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
千里“商缘”进博牵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
“有猪肉(展商)。有需求吗?”
“要牛肉(展商),他们企业生产牛肉干。”
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7号馆里,一张贸易洽谈桌旁,两名“桌长”匆匆相遇,三言两语间,为各自负责的洽谈桌前未谈妥的参展企业代表牵线搭桥。
这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投资对接会场的一幕,这样的洽谈桌有80个。境内外企业代表在洽谈桌上“一对一”介绍业务情况,“桌长”则四处奔走,帮他们在更大范围互通有无。即使在用餐时间,洽谈桌也座无虚席,展商都希望能在现场“牵手成功”。
庄阳是对接会B区的一名“桌长”。每天,她都在企业间传递供需信息,力争促成交易。“我们这个岗位就是‘红娘’,能够通过我们这样的星星之火,最终累积成可以燎原的贸易量,我很开心。”她说。
外国参展商对“红娘”们的贴心服务感触颇深。具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拉卡布奇诺红酒品牌代表马可·戈博说,在进博会展示其家族红酒品牌就像赶赴一次“越洋千里的约会”。在这里,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进博会和中国市场的魅力。
对接会B区区长朱军表示,3年来,外国参展企业切身体会到进博会带来的商机,以及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这些企业纷纷聘请中方代表参会,这也是今年对接会一大特点。此外,主办方专门在馆内设置了视频对接区,为因新冠疫情而未到现场的展商提供“云洽谈”服务。
中和国际株式会社中方代表李德新在疫情暴发后,从日本总部回到大连工作,为公司拓展酒类等产品的出口业务。作为进博会的“头回客”,李德新体验了视频对接区的“云洽谈”。他认为这种‘云’形式非常高效,一天能对接很多客户。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孔福安8日说,在本届进博会展期贸易投资对接会期间,线上线下合计共有来自64个国家的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会,达成合作意向861项。
在参展商眼中,对接会不仅仅是推动商业合作的渠道,更是文化互通的平台。斯里兰卡茶叶局副局长萨帕斯·帕瑞拉是连续三届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他说:“中国和斯里兰卡都有悠久的茶文化。中国是行业领头羊,我们既是来介绍我们的茶叶,更是来学习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经验。”
李德新说:“只要来到进博会,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这种‘相亲会’应该年年举办下去。”
(记者蒋励、周蕊)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
在进博会,从细节感知可持续发展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
来到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宜家展台,你不难找到答案。回收的废弃PET瓶经过多道工序后“变身”雨伞和环保袋,成为能留存进博记忆的精美纪念品。
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尝到宜家新推出的植物蛋白肉丸。这种以植物性食材取代肉类原料制成的美食,看起来和宜家风靡多年的肉丸没什么两样,但气候足迹仅为后者的4%。
日化巨头宝洁再度现身进博会,带来极具科技含量的12个品类、83个产品。角落里看似普通的快递包装盒,身份也不简单。宝洁中国在快消品行业推动上市可重复使用的循环包装箱“大绿宝”,每年可节省快递二次包装5500万个。
花王、联合利华等巨头纷纷亮相进博会。你有没有注意到,部分产品上贴着一个有棕榈叶图案和“RSPO”字样的圆形标签?作为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组织(RSPO)的会员,这些企业的产品都按照承诺使用了经认证的可持续棕榈油。
RSPO中国首席代表滕菲菲透露,成立于2004年的RSPO致力于推动可持续棕榈油产品的生产、采购、融资和使用,目前已汇集全球棕榈油供应链中的17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230多家中国企业。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曹德荣表示,中国对于全球可持续棕榈油的生产和贸易意义重大。“进博会有助于提升中国市场对可持续棕榈油的认知和使用,助力推动中国可持续棕榈油供应链的发展。”曹德荣说。
纸质板材搭建的展台结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品鉴杯和吸管,回收空塑料瓶搭建的艺术装置……进博会上,参展企业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共识。
美美与共的苏州模样 |
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人间天堂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穿寻千年的江南气韵 |
新时代“姑苏繁华图”正式起笔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
|
探路先行的守变之道 |
在产业变局中构筑“苏州高地”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本报记者刘亢、陈刚
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千年,钟声里的苏州青春依然。GDP从1978年全国第15位上升至2019年第6位,比肩“北上广深渝”,领跑全国地级市,千年古城焕发生机有何奥秘?
产业是城市之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蓬勃兴起,创新型经济风生水起……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稳居中国城市制造业三甲,成为拥有3家世界500强、16万家工业企业、覆盖35个工业大类的“世界工厂”。
针对有些地方“一哄而上”演变成“千城一面”,再到“一地鸡毛”的产业困局,苏州识变求变、守中开新,在全球产业大变局中垒筑“苏州高地”。
“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明末冯梦龙《醒世恒言》中古镇盛泽的繁荣延续至今。500年前,盛泽以“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蜚声于世;如今,这个地处江苏省最南端的小镇走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引人侧目。
1992年,27岁的苏州吴江盛泽镇青年缪汉根,接手不足百人的村办砂洗厂,这便是今年新晋世界500强盛虹集团的前身。
28年来,从印染起家的盛虹集团,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上拓下延,从进军特殊纤维,再到更上游的石化、炼化,直至构建出一条新型高端纺织的完整产业链,成长为一家以石化、纺织、能源为主业的创新型高科技产业集团。
缪汉根并非盛泽镇上的唯一传奇。实现“一滴油”到“一根丝”全产业链运营,比缪汉根小几岁的陈建华和恒力集团还要早一些。创业20多年来,分别从印染厂和织造厂起步而“殊途同归”的这两位同乡,更为一致的是对实体经济的坚守和经久不息的精进。
吴江化纤织造厂老厂前照壁上,“团结拼搏,艰苦奋斗”8个大字至今激励着恒力集团员工,这是陈建华1994年办厂时就定下来的企业信条。
近些年,为打破国外对PX和PTA两种原料的垄断,恒力集团响应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在大连长兴岛建起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和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完成了全产业链业务体系构筑。2017年,恒力集团首入世界500强榜单时列268位,今年排名提升到107位。
“一根丝”上的精进同样令人惊叹。走进盛虹集团超细纤维生产车间,技术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细节:通过技术攻坚,盛虹集团将拉伸变形丝做到了国际公认极限细度的一半以下。细度突破背后,是企业对技术进步的孜孜以求。正是依靠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极致追求,盛虹集团开创了由民营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先河。
依水而生的城市,涵养了苏州人“上善若水”的秉性。以一个主业为起点,以技术研发和资源整合为“利器”,沿着产业链不断布局升级,展现了苏州企业家扎根实业、精益求精的境界和追求。
40多年前,镇办轧花厂钳工沈文荣带领23名青工,克服“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的窘境,办起一家小到不能再小的轧钢厂,日后名震全球钢铁界的沙钢集团由此发端。
塑料厂、五金厂、钢铁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苏南农村一批“泥腿子”的创业梦想如点点星火,渐成燎原之势。
1983年,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苏南模式”,以此命名苏南许多乡镇的工业化之路。
20世纪80年代起,利用对外开放契机,苏州乡镇企业以年均30%的产值增速,创造了占工业产值三分之二的辉煌成绩。1992年公布的全国工业产值超百亿县(市)中,江苏共有9个,苏州占了6个。
20世纪90年代初,苏州掀起了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高潮,以不到全国0.1%的土地,实现了全国10%的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出口额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三位。近年来,苏州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从高速发展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时代在变,视野要变,但不变的是苏州人骨子里的那份坚守和精进。
“未来沙钢优特产品的比重将上升到60%-70%,还要做到劳动生产率最高,人均产钢量要进入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方阵。”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做精做强,以产品结构优化更好服务中国市场、服务世界经济。今年,沙钢已连续12年跻身世界500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把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大力推动“苏州制造”走在国内前列,成为我国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不仅总量规模大,苏州也具备了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典型特征。比如,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为主,冶金、纺织、化工等为补充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新型显示、高端装备、软件和集成电路等10个千亿级制造业集群;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
苏州古城北隅,北塔报恩寺旁的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题博物馆。这里记载着丝绸之府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苏州的传承和开新。
博物馆创始人是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起源于12世纪的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合称中国三大名锦。近代以来,受现代工业、多年战乱等冲击,传统宋锦一度衰落,制作技艺几乎失传。钱小萍带领科研小组呕心沥血数十年,终于成功复制出宋锦。
2012年,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从报纸上看到钱小萍呼吁保护宋锦的文章,决心复苏宋锦工艺,冒着失败风险改造数码大提花剑杆机。几个月后,宋锦第一次从轰鸣的织造机上获得新生:过去靠手工每人每天只能织几厘米,现在日均可织25米。
“复活”的宋锦以全新姿态惊艳世界。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欢迎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所穿的“新中装”,让宋锦强势回归公众视野。将千年工艺与现代需求结合,吴建华创立“上久楷”宋锦品牌,还推出箱包、家纺、围巾等产品,让宋锦从阳春白雪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传承技艺,也传承精神;创新技术,也开创新局。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起步,崔根良带领亨通集团转战电缆光缆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到1995年,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光缆跻身国内前5名。2003年亨通光电上市,崔根良又提出自己生产光纤,而当时光纤的技术、市场与价格都控制在外国企业手中。
细如发丝的光纤,凝聚了诸多尖端技术,要想突破,难上加难。通过购买国外光纤拉丝设备,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技术团队夜以继日改造装备、更换材料、调整参数,经过近两年攻坚终达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走上自主创新之路的亨通捷报频传:攻克国内空白的光纤预制棒技术,开发具有颠覆性技术的新一代绿色光棒,超高速、超大容量、超低损耗特种光纤入围国家“工业强基工程”,成为大国重器……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2013年,亨通集团响亮提出口号,大踏步走向世界。目前,已创建10家海外产业基地,70%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亨通陆续承担数十个全球海洋通信工程,目前正在投资建设全长超1.1万公里、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海洋通信项目。
光纤“出海”见证亨通固本开新的抱负。“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参与全球竞争,才能在未来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崔根良说。
形势在变,格局要变,但不变的是苏州人传承与开新的担当使命。
驻足金鸡湖畔,苏州新地标“东方之门”如同一扇时光之门。西边是“人家尽枕河”的千年姑苏城;东边是高楼迭起的苏州工业园区。
金鸡湖水面7.4平方公里,26年前还在养殖鱼虾。中国和新加坡在周边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合作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打造了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
20年多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科技、金融、治理等领域大胆探索,创造了诸多全国“唯一”和全国“第一”,形成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基本内涵的园区经验,近年包揽了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四连冠”。
与金鸡湖连通的独墅湖,在苏州已成为科教新城的代名词。湖畔的科教区,有中科院纳米所、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等众多国内外科研机构和西交利物浦等院校聚集,一大批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截至目前,苏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京沪,达到18家。
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闻名遐迩,苏州人敢闯敢干、首吃“螃蟹”的精神一以贯之。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先后创办全国第一个自办工业小区、第一个与国外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在一系列“第一”的基础上,又承担了45项国家级改革试点的先行先试。
“苏州过后无艇搭。”正是靠这种矢志争第一、创唯一的实干精神,苏州实现“农转公”“内转外”“量转质”三大跨越,书写经济社会发展最浓墨重彩的华章。
苏州自然资源匮乏,如今以全国0.09%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1%的地区生产总值、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
在苏州工业园区,行色匆匆的生物医药领域探索者,喜欢将他们办公的地方称为“B村”。这一称呼,来自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英文名BioBAY。
2011年,47岁的海归博士俞德超来到“B村”,开始他的第N次创业,信达生物由此诞生。此前,他和团队成功研发出世界级治疗鼻咽癌的新药,这次他盯上了PD1。这是治疗癌症的一类新靶向药,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识别“查杀”肿瘤细胞。
2019年,信达PD1新药上市,并成为第一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该类新药,当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0亿元。如今,信达生物已成为中国拥有单抗药品上市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历史上唯一创办9年即有4个单抗产品上市的药企。
“与传统生产型企业不同,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一旦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往往是爆发式增长。”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主任虞吉强说。
百济神州把国产抗癌新药卖到美国市场,再鼎医药研发出本土首款卵巢癌创新药,豪森药业研发的新药为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提供新选择……由长期蛰伏到一朝蜕变,苏州一批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正步入“收获期”。
观察一个城市的经济,绕不开其主导产业。在苏州,有两个“万亿产业”备受瞩目。
一个是电子信息产业。30年前,苏州踏准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2018年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9%。时至今日,电子信息产业仍在释放深度发展的红利。
另一个便是瞄准万亿级培育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今年,苏州把生物医药确定为“一号产业”,响亮提出倾力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到2030年力争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万家,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支撑苏州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
超前谋划,源于深刻的忧患意识和素来秉承的超前布局。
早在10多年前,苏州就意识到,依托国际代工模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尽管总量很大,但对本地经济贡献度和长期拉动有限。如某品牌鼠标在国际上的售价约40美元/个,但作为最大生产制造基地的苏州只能获得3美元/个的利润。在此背景下,需求刚性、利润高、市场巨大且不受行业周期影响的生物医药,成为苏州工业经济结构优化的重点产业之一。
“就像种树一样,超前谋划、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续推进。”苏州大学教授方世南这样评价苏州的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
超前谋划,更基于对科技、产业发展规律的洞悉和良好的产业生态。14年前“B村”刚成立时,约100公里外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发展十几年,有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入驻。因此,苏州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差异化路线,瞄准生物高科技初创公司或刚起步的公司,专注孵化创新创业企业。
2008年,在美国求学工作了近20年的童友之回国创业,次年创立开拓药业,在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发展壮大。
谈起当时的情景,童友之仍不胜感慨:“海归创业者回国,最担心的启动资金、融资问题、住房问题苏州都给解决,让我们能静下心来做科研。”
今年5月,开拓药业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如今,苏州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已覆盖孵化、加速、成长等企业生命全周期。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从零起步14年的发展成效,反映了当地谋划产业的预见能力。从开始布局到2019年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年增长超过20%。11月3日的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苏州工业园区蝉联产业竞争力第一。
有人这样形容这里的发展态势:如一锅正处于沸腾临界点的水,锅底开始冒出一个个小水泡,过一段时间便会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
生物医药产业锁定万亿级目标外,人工智能、纳米、集成电路……苏州正在精心培育这些新兴产业,每一个都是关系未来的重量级选手。苏州电子信息产业也在优化结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姑苏区的新“网红打卡地”双塔市集热闹异常,LOGO也很特别——包含了一种叫作“苏州码子”的符号。
这一诞生于南宋时期的早期民间“商业数字”,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曾被广泛运用于老百姓的生活,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使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
“苏州码子”可以说是古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一种雏形。这段生动的史实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诞生于制造业、服务于制造业,离生产最近的地方往往最能催生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苏州拥有17万家工业企业、覆盖35个工业大类、涉及489个小类,正是这样的地方。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孕育兴起,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分工的重构和产业形态的迭代,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竞争更是空前激烈。
1989年,柯达公司把IT部门卖给了IBM,开创了巨型公司IT部门外包的先河。后来,IBM的外包业务从0增长至现在的200亿美元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包公司,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外包化,已成为重要趋势。美、德等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均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量。
赋能制造业突破“天花板”,苏州今年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高规格系统布局生产性服务业,发布系列政策举措,重点扶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九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工业互联网让人类组织物质资料生产的方式发生颠覆性转变,苏州鲜明喊出“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并致力争创国家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这是苏州的第一个踏“云”而上。目前,苏州累计获得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8个,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苏州承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验中心为7家国家级中心之一。
第二个踏“云”而上是产业链全球合作云对接。产业链安全稳定是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的关键。5月,苏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链云对接,围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5条千亿级产业链,发布“产业链全球合作对接图”,催生近4000亿元投资项目和合作订单。
“这是以产业链协同合作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新举措。”苏州市工信局局长蔡剑峰表示,苏州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招引关键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上下游,目标是让产业链一通到底、强而有力。
筑链延链,更需创新破局、开放赋能。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投资200亿元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于年中挂牌,力求突破一批前沿战略技术,向“卡脖子”说不。当地还持续吸引海外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等设立全球或区域性研发中心,并推出三年滚动支持千家创新型企业等政策。
开放,成就了今天的苏州,决定着苏州的未来。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大变局,今年一开年,拥有1.7万家外资企业的苏州提出“开放再出发”,陆续发布多张“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产业链全球合作对接图”正是其延续。
通过“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世界500强日本三菱重工集团了解到“中日协同创新之路投资考察线路”,最终将三菱重工中日能源科技创新中心落户苏州相城区。
据苏州商务局统计,今年1至8月,苏州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达127.3%,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苏州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劲头,始终扛起“探路先行”的责任,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方面探索更多经验。
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踏“云”而上的苏州,正在更高“坐标系”中谋划未来,以“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在世界产业变局中构筑“苏州高地”。
编辑刘婧宇
世人向往的一生之城 |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
|
( 2020-11-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
本报记者刘亢、张展鹏、杨丁淼
苏州定慧寺初建于唐。相传宋代文学家苏轼常去寺中,与守钦禅师以禅相参、以诗相和,十分融洽。这位创制东坡肉的资深“老饕”应该无法预料,千年后定慧寺旁一家菜场竟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
这就是双塔市集。“一起逛菜场,从青葱岁月到白发苍苍”“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走进菜场,各种文案弹幕般飞舞。除了卖菜,还有各种小吃点心,咖啡馆、酒馆、书店、花店、杂货铺一应俱全,甚至开设艺术作品展览区。
世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苏州常住人口超过1550万,半数以上为外来人口,改造菜市场是众多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怎样从日常细微处入手让市民的衣食住行获得更多便利?怎样求得“最大公约数”激发社会活力?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一月有余,在街头巷尾寻找人间天堂让人心仪所在。
有烟火气息的事物总让人心生暖意,墙角晒太阳的猫、街头跳十字格的孩子、公园里执手慢行的老夫妻,当然也少不了菜场的吆喝和讨价还价声。苏州农贸市场很多,但近年来受超市、便利店、电商乃至流动商贩夹击,交易量日渐萎缩。
“布局和配置不尽合理,盈利模式单一,面对竞争缺乏有效应对。”姑苏区经济和科技局副局长张杰说,基础设施老化破损、功能分区不合理是传统农贸市场的“通病”。以三元三村市场为例,作为典型的社区小型菜场,这些年买菜的人越来越少,经营户随之锐减,高峰时100多户如今只剩下十几户。
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去为家人寻觅新鲜食材,本该是一天中的美好时刻。
为了改善菜场环境、“匹配”买菜时的心情,姑苏区2019年初启动“规划新建、改造升级、整治规范、业态提升、关停转向”系统工程,按照每个菜场的特点,分类施策,让其从内到外焕然一新。
中央空调、新风系统、全自动检测仪陆续到位,配置有机垃圾无害化就地处理房;新辟便民服务中心,引进修鞋、理发、织补等“老行当”;用苏式花窗、市井人物画等点缀菜场,菜香中增添“文化味”,双塔市集甚至搭起小舞台,皮影戏、魔术等表演引人驻足。
“逛菜场不再是大爷大妈的专利了。”双塔市集蔬菜摊主何云介绍,菜场早上4点半开门、晚上7点结束营业,改造后来买菜的年轻人明显增多,如果算上闲逛和吃饭的游客,一天下来总数远远超过老年人,“环境好、人气旺,有时恍惚觉得自己是在景区工作。”
包括姑苏区在内,苏州各地近年来陆续加大投入,推动菜场升级改造。“菜场有温度,民生底色才有亮度。”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宋言奇说,菜场不仅保障基本民生,更承载着对未来城市的想象,越是富有烟火气的地方,越能感受到民间力量的勃勃生机,“改造不仅是设施配套升级,也彰显当地文化特色与人文关怀。”
菜场升级、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说,苏州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尤其注重实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四分之三,近年来每年安排民生实事超过30项。
苏州2018年底建设用地总规模已达388万亩,对照“2020年384万亩”的既定目标,开发强度趋于极限。“寸土寸金”背景下,推进民生工程却不遗余力:
“十三五”以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8.8万套,超额完成江苏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1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顺利进行;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7.8张,比例居全省前列;累计投入逾5亿元,新改建市政环卫公厕近1500座。
苏州多位地方党政领导对记者提到,以往城市规划侧重生产性功能,现在更多考虑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十分钟体育健身圈”,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乐。
许海英今年61岁,每天到社区免费开放的舞蹈房和姐妹们练舞,屋里开着空调,软木地板等设施齐全,旁边有图书馆和健身房。她说舞伴们以前是工人或农民,没想过老了能享用这样的环境,“借用现在流行的话,我们是乘风破浪的婆婆!”
“老苏州”毛留娣比许海英还要大十几岁,老伴去世后没有收入来源,2018年被纳入低保救助。
老人最近特别开心,7月1日起苏州再次提高各类社会救助标准,其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995元提高至1045元,在江苏省率先突破千元。“政府帮我们解决难题,生活在苏州很幸福。”毛留娣说。
今年受疫情影响,苏州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3月至6月,每月物价补贴标准提高1倍发放,截至目前累计对18.29万人次困难对象发放补贴4041.69万元。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截至2019年底,苏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86万元和3.5万元,年均增速均超过GDP增速。
“十三五”以来年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2%以内。苏州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多年稳定在2:1以内,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苏州书店多,尤以诚品书店声名远扬。作为台湾诚品在大陆的第一家分店,被打造成了一个集文化、表演、艺术、商业、观光等跨界的创意平台。2015年刚开业时,仅20天访客突破百万人次,即便当下实体书店受到互联网冲击,每天依然很多人前来品味书香。
苏州还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唯一同时拥有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芭蕾舞团的城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苏州博物馆成为全国8大优秀博物馆中唯一的地级市博物馆。
粉墙灰瓦、飞檐翘角,玻璃窗外山峦环绕、绿竹挺拔、流水潺潺,作为贝聿铭大师献给家乡的心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珍贵艺术品。
苏州大学副教授林慧平从2011年起一直利用周末时间去苏博当志愿讲解员,她说苏博和苏州园林、昆曲等一样,成了苏州人放松身心或招待外来亲友的“标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苏州生活很美好。”
因为谐音“我爱你”,5月20日被看作适合表白的日子。今年的这一天,苏州发布《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宣布每年遴选1万名“最美劳动者”,按技能提升拓展的培训补贴标准给予每人同等奖励,3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
10月27日苏州兑现了“诺言”,数百名普通劳动者作为一万人的代表,身披绶带接受表彰。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广大劳动者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推动复工复产,为夺取“双胜利”贡献了宝贵力量,“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让苏州大地上涌现出更多的‘最美劳动者’。”
今天的苏州,每小时可以创造2.1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4000万美元的进出口、新增49家市场主体。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飞快的运转节奏,需要依靠无数外来务工者支撑。相关人士提出,过去各个城市的支持政策大多面向高精尖人才或外商,一线蓝领工作者受关注度相对较少,苏州的新举措力度大、“有创意更显诚意”。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给“新苏州人”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苏州计划3年内筹集建设低租金、小户型的政策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等40所,新增学位4.81万个,确保符合条件的外来劳动者随迁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
19岁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徐维贵就来到富士康集团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从事模具和自动化设备的加工。9年刻苦磨炼,在江苏省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勇夺单项第一名,之后又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每个人都有发光出彩的机会。庆幸在苏州开始职业生涯。”他说,苏州很包容,他愿意在这里一直当“匠人”,用“工匠精神”去鼓舞带动更多年轻人。
近年来,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引入文旅机构,进行整村改造,吸引了众多青年前来创业,目前已聚集13家民宿,吸引近10万的年游客量,带动当地150余人就业。在民宿“溪地清舍”,记者不经意问起前台几位工作人员的家乡,竟来自5个不同省份。他们笑言以前去大城市工作,现在来农村打工,感觉也很好,因为苏州环境好、对外地人包容性强。
一面关爱“铺天盖地”的一线劳动者,另一面依旧加大力度招引“顶天立地”的高端人才。7月,在第十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阮长耿被授予了“苏州科学家勋章”。
作为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连续举办12届,引进、培养的国家级重大人才占苏州总量一半以上。今年苏州还首次发布科技攻关“干将铸剑榜”榜单,邀请海内外顶尖人才“揭榜”,涉及项目33个,悬榜金额超过81亿元。
在苏州采访,记者走过高新区的学森路、景润路,昆山的祖冲之路和杜克大道,尊重人才的气息扑面而来。苏州求贤若渴,以最新启动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项目为例,规划投入200亿元,打造材料领域的国家实验室,预计5年内还需要1000名以上高端创新人才。
苏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新苏州人”自然还包括世界各地的就业创业者。目前苏州已集聚外资企业超1.7万家,世界500强中153个投资400多家企业,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2016年起苏州连续入选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2019年再次成为中国大陆最宜居城市。
品尝外脆里嫩的德式猪肘、小麦香醇的黑啤,还有种类繁多、鲜香味美的香肠,邻桌坐着三三两两的德国人,这样的“画风”在太仓很寻常。太仓是苏州的县级市之一,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天下粮仓”由此得名,但如今“德企之乡”的名头更响。
落户企业累计逾350家,年工业产值超500亿元,亩均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这是德国企业在太仓的最新成绩单。在中国已生活22年的太仓德国中心董事总经理马悌思认为,政府“点对点”的服务系统,“上海下一站”的地理优势,吸引德企源源不断入驻,当然还有“很德国”的生活氛围。自2006年开始,太仓每年举办德国啤酒节,既提供原汁原味的啤酒,还有浓郁风情的文娱表演。
舒心的营商环境、美味的食物,日本企业参天制药苏州工厂负责人杜春颖同样被这两样东西打动。参天是全球知名眼科专业制药公司,今年初决定继续增资苏州。杜春颖说公司地处工业园区,本就以营商环境好著称,更吸引她这个“北京大妞”的是,苏州虽是地级市,新光天地、久光百货、永旺超市等一线品牌都有,包括在日本很有名的山崎面包,“这个城市每天都在变化,非常吸引人。”
“星巴克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苏州有近200家星巴克门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2月13日,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上海星巴克咖啡经营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星巴克在园区有55家门店,审核进度差距大,导致整体复工缓慢。园区相关部门接到诉求后,迅速研究合理方案,当天解决了问题。今年3月,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入驻昆山,一期投资1.3亿美元。这个集咖啡烘焙、智能化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产业园是星巴克在美国本土外最大的一项生产性投资。
来自美国的内森在苏州生活了近10年,目前在一所中学担任外籍教师。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叫“苏平”,给妻子、孩子也起了以苏为姓的名字。他注意到,疫情期间苏州的信息通报,提供英语、日语、韩语等各种版本,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外籍公民,“在这样的城市,安全、安心。”
苏州有座虎丘塔,斜斜地耸立了千年;苏州有栋国金中心,高耸云霄450米。一座城市,两处登顶,可感受古韵今风。同样,一座城市,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国家的人,也可看到别样风景。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载体,在不同的时代,总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疫情让人们重新思考,如何让城市更加健康安全?
健康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苏州近年来着力提升医疗资源数量和质量,至2019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为83.82岁,比2015年提高0.95岁,登记注册的卫生机构、实际开放床位等均有明显增长。但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仍然暴露出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不足。
“当前城市建设的短板在健康、安全和基层民生保障,也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说。
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反映出城市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组织动员是否顺畅,还有经历危机后能否尽快恢复正常秩序,这些“韧性指标”在未来城市规划中需得到更多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让韧性城市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韧性”以往体现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领域,缺少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研究和规划。
相关人士认为,未来既要周密布局基础设施、物资储备等“硬资源”,更要悉心培育公民科学素养、社区组织动员等“软实力”。
苏州在补强卫生设施上有“大动作”。市太湖新城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立医院康复医疗中心等6个项目近日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近80亿元。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主任谭颖表示,苏州是江苏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希望以此次开工为新契机,提升卫生服务和管理质量,建设“现代化区域卫生健康新高地”。
苏州常住人口有自身素质高、收入水平高、需求层次高的“三高”特点,市民的需求不仅是“能获得”,还要求“能选择”。按计划,“十四五”时期苏州三级医院数量将再增长50%、三甲医院新增10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十四五”开始,苏州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食品物资等要素的建设规划,不仅考虑到城市日常生活的需求供给关系,更考虑在重大突发事件下各种资源的承载力。特别要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是否存在供给缺口或冗余,保障重大风险灾害时期的正常生活。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一项名为“全民健心”的工程正在张家港市铺开。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建成了社会心理科普馆,开通了全民健心云平台,成立了心理志愿服务孵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服务生态系统,也是当地市民心中的“开心驿站”。
以张家港为代表,苏州探索实现全民健身到“健心”。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制定《苏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1年,依托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等,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统一标识、统一流程,建成率达100%;还将建立社会心理专业人才、社会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四类人才库,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心理健康科普体验馆。
王禹是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应急与后勤管理处处长,1991年毕业后一直坚守医卫战线,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均全程参与了防治工作。他说从这么多年一线经历看,全方位提升城市韧性、更从容应对各类危机,需要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并且进一步涵养成熟的民众心态。
多位相关人士都提到,让所有群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增加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更好建立共同抗击风险的情感联结,增强社会组织动员能力。
在共建共享上,苏州各地一直积极探索:高新区枫桥街道绝大多数为外来人口,基层治理压力大。街道开发出以“住枫桥”App为核心的智慧服务模式,将工作人员、服务、职责下移至社区,通过网格化治理和信息化管理,减少群众办事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姑苏区既是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面临社会治理“老大难”(基础设施老、服务压力大、基层治理难)的困境。在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基础上,2019年开展美好社区创建,提出“整洁一点、有趣一点、便利一点、温馨一点、安全一点”,量化民生诉求,尽可能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相城区搭建民主协商平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体现“我的事情我做主”。近日,一场关于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事宜的会议在相城区冯梦龙村举行。“建日间照料中心想法好。但好事要办好,得有专人管。”“中心准备提供哪些设施和服务,是否涉及定价,还有安全问题,都要考虑周全”……小小方桌旁围坐着20多位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
冯梦龙村村书记董明明介绍,村里挖掘《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中的法治内涵和元素,创新村民议事、党员评事、律师询事、法官断事“四事”工作法。“农村新问题多,决策实施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好好商量,基本上问题都好解决。”今年以来,村庄防疫封路设卡、保洁考核办法、民宿农家乐补贴政策等都在共同协商下顺利推进。
冯梦龙61岁时从苏州出发,走了半年多时间才到福建寿宁,成为一名“花甲县令”。虽然寿宁非常偏远,但冯梦龙非常高兴,因为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我们传承冯梦龙精神,就是要更好地为民谋福。”董明明说。
相城位于阳澄湖畔,2500多年前伍子胥曾在此“相土尝水”选择城址。城市面貌虽然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老百姓生活怡然自得。对于所有新老苏州人来说,苏州就是“相中之城”。
时值深秋,满城桂花香正在淡去,银杏开始了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定慧寺门前两株古银杏,枝叶茂盛,一身金黄,微风吹过,落叶纷飞,这是苏州金秋的标志景观。
秋后的苏州更成了“月台花榭,琐窗朱户”的姑苏。住在诗画里的苏州亦有市井烟火,“布衣暖,菜饭饱”,还能“一室雍雍,优游泉石”这种逍遥惬意成就了属于这座城的人居格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经千年岁月沉淀而出的城市性情和生活美学,让苏州成为世人向往的一生之城。
编辑刘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