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直通进博会

04版:特别报道

精准扶贫七年 十八洞村“长”出十余种新职业
精准扶贫七年
十八洞村“长”出十余种新职业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长沙电(记者丁锡国、袁汝婷)50岁的十八洞村村民施进兰觉得,日子从来没像现在这样舒坦:一家6口人,除了80多岁的老母亲,个个在村里有了好工作。
 
  精准扶贫实施7年,这个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苗族村寨,从“著名”贫困村变成脱贫攻坚示范村,“长”出了10余种新职业。
 
  施进兰是花垣十八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妻子和长子办农家乐,小儿子是短视频项目创业者,还负责运营村里的社交媒体官方账号,女儿是景区讲解员。
 
  十八洞村“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过去,900多名村民除了种800多亩山岭薄地,只有外出打工一条路。7年前,全村贫困发生率近57%。
 
  32岁那年,施进兰像村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一样,告别年幼的儿女,辗转于辽宁、浙江等地打工。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这个贫困山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他说,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当年年底,施进兰就回到村里。此后,依靠优势资源,十八洞村发展起种植、养殖、苗绣、旅游、山泉水等产业,生计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返乡。一种又一种新职业不断涌现:农家乐老板、民宿店主、讲解员、票务员、摆渡车司机、保安、保洁员、绣娘、工人、厨师、服务员、短视频“网红”……
 
  驻村第一书记孙中元掰着手指,历数村民就业新门路:旅游公司招了62人,山泉水厂招了18人,酒店招了4人,苗绣合作社让54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上班,还有15家农家乐……全村486名劳动力中,303人在本村就业。
 
  记者日前在十八洞村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跟在苗家阿哥阿妹身后,听他们绘声绘色讲解;身着苗服的女孩手提腊肉、蜂蜜,面向镜头直播带货;小摊点前,大姐大妈笑呵呵地招呼客人;许多农家乐大堂满座,大厨将一锅锅腊肉炒出浓郁的香气……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说,新职业的从业者是十八洞村摘掉穷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乡村振兴图景的描绘者和建设者。
 
  2019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14668元,而7年前仅1668元。全村130户52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6.4万元。
 
  施进兰一家如今年收入有10多万元,他说:“精准扶贫让我们过上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就更有劲头朝前奔了!”       (参与采写记者:黄康懿)
 
在脱贫攻坚一线打一场首善标准的硬仗 北京东西部扶贫协作纪实
在脱贫攻坚一线打一场首善标准的硬仗
北京东西部扶贫协作纪实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援藏医生袁灿(带墨镜者)与送别的藏族同事拥抱(八月一日摄)。     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新华社记者骆国骏、孔祥鑫、李放
 

 
  从风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层峦叠嶂的太行山区,从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回望历史,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贫困烙印。如今,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来自北京的帮扶助力这里的人们实现摆脱贫困的梦想。
 
  数百亿元帮扶资金持续投入;上千名干部远赴千里扎身脱贫攻坚一线;数千个脱贫帮扶项目落地生根,带动上百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造世界减贫史上中国奇迹的脱贫攻坚战中,北京以首善标准在脱贫攻坚一线打了一场硬仗。
 
产业为墨人为笔 万水千山作画卷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这里曾经土地贫瘠、交通闭塞、道路崎岖,是全国重点贫困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更是留下“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遗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大背景下,来自北京的对口帮扶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当时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缺少产业支撑。”阜平县委书记刘靖回忆说,“北京的帮扶帮助我们找到出路。”
 
  2018年,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野谷健康产业集团来到阜平,和当地共建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
 
  走进园区,“阜平硒鸽”4个大字格外惹眼。一眼望不到头的现代化鸽舍排列整齐,研发楼、加工车间、冷链物流、员工宿舍等一应俱全。野谷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刘福才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存栏种鸽将达到55万对,每年可向全国市场提供富硒乳鸽1000余万只。
 
  “以前种地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现在我在厂里养鸽子,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当地村民白富慧说,现在我们夫妻俩都在厂里务工,再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一年能挣10多万元。
 
  “产业是致富的希望,也是京保扶贫协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挂职干部、保定市副市长李强说,3年来,北京市共投入京保扶贫协作资金2770万元,用于建设34栋鸽舍和购进深加工生产线。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就业岗位2000个。
 
  “阜平硒鸽”仅仅是北京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缩影。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京市顺义区利用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建设笤帚苗产业园区1个、笤帚苗加工厂12家,年产值达5.6亿元;在河北省涞源县,针对当地环境气候特点,北京市投入2500多万元协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建立起亚洲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和加工基地;在青海玉树,北京市投入8000多万元,支持称多县称文镇饲草料加工厂等90家农牧企业扩大规模……
 
  “以首善标准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北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北京市委负责同志说,5年来,北京市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290亿元,仅2019年就安排脱贫攻坚项目1839个,助力39个县级贫困地区摘帽,超过50万贫困人口脱贫。
 
此去万里经年 只因一片冰心


 
  7月31日晚8时许,伴着绵绵细雨,一架由北京出发的航班稳稳降落在距离拉萨市区45公里外的贡嘎机场,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医疗队32名队员正式抵达雪域高原。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自己2018年刚来时的场景。”机场外,北京援藏医生、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任轶早已做好迎接新队员的准备。3年的时间,任轶黝黑的面庞上已落满了“高原红”,“这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病人更需要我们。”
 
  达娃是北京结对帮扶村的一位藏族妇女。40多岁的她,因为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逐渐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任轶和援藏医疗团队在义诊中发现这个情况后,利用北京的健康精准扶贫资金为她进行了双侧膝关节置换。如今,达娃已经可以正常行走。她说:“感谢党、感谢北京、感谢援藏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面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医疗需求,2015年以来,北京援藏医疗队以“组团式”医疗援藏为抓手,由北京友谊医院牵头22家三甲医院,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帮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新建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12个学科,推动当地医疗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
 
  如今,“组团式”医疗援助已经成为北京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一张闪亮的名片。仅2019年,北京市就安排1.26亿元在河北、内蒙古用于改善乡村卫生院(室)医疗设施,全年三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单位向河北、内蒙古选派专家开展专业技术交流509人次,培训受援地专业技术人员2.6万人次,救治贫困患者超过5.9万人次。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教育扶贫成为北京市的另一张名片。
 
  “我们一定要考到北京去,去看李鹏老师。”这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很多学生们的心愿。2015年8月,“80后”青年教师李鹏从北京东铁营一中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担任高一的数学老师。仅仅半年时间,他所带两个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就赶超其他班级30多分。
 
  从2014年北京市首批援藏教师45人、管理团队5人进驻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启“组团式”教育援藏至今,北京已有数百名教师顺利完成援藏教育工作,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刘宇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教育系统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和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全市共有1300多所大中小幼职院校承担项目任务,1.7万多名干部教师赴受援地挂职和支教,覆盖了全国18个省份40多个地区的100多个县旗市。
 
众人能移万座山 大爱北京显首善


 
  “北京市扶贫支援地区涵盖7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0个县级地区,其中超过70个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特别是新疆和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等地都属于‘三区三州’重点深度贫困地区。”北京市扶贫支援办主任马新明说,“北京的广大市民都参与到了这场硬仗之中,没有他们,北京市的扶贫支援工作无法取得今天的成绩。”
 
  在北京市南三环草桥附近有一个特殊的“商场”——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在这里买到的东西全部是来自北京受援地的扶贫产品。从各受援地特色产品展销会到平日里每一天市民的日常采购,这里总是人气兴旺……家住广安门附近的张大爷拎着两大袋子羊肉卷说:“咱多买点也是给贫困地区作贡献。”
 
  “建立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的想法来源于2016年的一次展销会。”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姚忠阳说,2016年北京市举办河北、内蒙古等受援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短短4天时间就有超过2.6万人次带来超过1100万元的销售额。“一边是北京市超过2000万人‘买买买’的巨大消费需求,另一边则是贫困地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农产品,当时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够更为持续、稳定地为双方搭建起一个‘永不落幕的展销会’。”
 
  2019年初,占地1万平方米的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在草桥落地,来自北京扶贫协作受援地的2000多种原生态优质特色产品有了集中展示展销的舞台。不仅如此,北京市还在10多个批发市场设立专馆,在100余家商超建立消费扶贫专区,在1000多个便民生活中心设立消费扶贫网点。
 
  在距离北京4个多小时车程的内蒙古乌兰察布,8个国家级贫困旗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当地农产品出现滞销情况,部分农户存在返贫风险。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绝不能让当地贫困群众的收入因为疫情受到影响。”北京市第五批援蒙干部、乌兰察布市扶贫办副主任刘鹏和挂职干部团队,把8个旗县跑了一遍又一遍,整理筛选出400多款农牧产品。“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到底能不能顺利卖出去。”刘鹏没想到的是,当北京的企业和广大市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们整理出的农牧产品几乎被一扫而空。
 
  10月14日,“大爱北京”北京市献爱心、助扶贫募捐活动在首都图书馆举行,当天北京市各界捐款捐物近7亿元助力扶贫。
 
  众人能移万座山。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成功助力纳入国家考核的73个旗县全部脱贫摘帽。在这场创造世界减贫史上中国奇迹的脱贫攻坚战中,大爱北京的首善精神熠熠生辉。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7日上午在京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作宣讲报告。
 
  韩文秀在报告中系统归纳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特别是收官之年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重要意义,深刻阐述了规划《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汇聚全党全社会智慧的重要成果,同时围绕“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新特征、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目标及指导思想、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对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解读。
 
  报告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帮助听众深化了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大家表示,要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和各项目标任务切实转化为共同认识和坚定行动。
 
  在京党政军机关干部、中央企业负责人、高校师生代表和各界群众,共700余人参加报告会。
 
  据了解,中央宣讲团在京举行首场宣讲报告会后,将于近日赴全国各地宣讲。
 
“首发首展”扎堆进博会彰显“世界市场”吸引力
“首发首展”扎堆进博会
彰显“世界市场”吸引力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家用定制化妆品、概念版电动轮式挖掘机、能够360度无死角保护医护人员的防护系统……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以来,新品发布区连续三天高频“上新”。据不完全统计,进博会上“首发首展”新品达到400多项。
 
  “首发首展”体现了世界对于进博会这个合作共赢平台的高度认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中国仍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不减,平均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继续参展。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联通中国与世界,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明显,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汇聚世界目光、打开消费市场的优质舞台。
 
  “首发首展”体现了世界同中国分享市场机遇、推动经济复苏的强烈愿望。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一年来,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中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是任何一个国家、企业都不能错过的“中国机遇”。
 
  “首发首展”体现了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其中对外贸易额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2%,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在疫情中展现了强劲的复苏势头,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未来,站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必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首发首展”相约进博会,是各国企业对于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开放市场的真诚回应,更证明了中国内需巨大潜力和无穷机遇,彰显中国“世界市场”吸引力。
 
  (记者齐中熙、谢希瑶)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寻访78年前为国壮烈捐躯的新华社烈士黄君珏殉难处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寻访78年前为国壮烈捐躯的新华社烈士黄君珏殉难处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王学涛
 

 
  得知黄君珏烈士事迹后,一直以来我们希望寻找到她殉难的山洞,触摸那段悲壮的历史。
 
  她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却义无反顾走上抗日道路;她是革命母亲,儿子出生3天便被寄养在老乡家;她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捐躯定格怒放的青春。
 
  当地知道这个山洞的人很少,去过的更是寥寥。加上路途远、道路陡、附近又有十余个山洞,长期以来黄君珏从哪里跳崖不能确定。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第一次寻找是在11月3日。
 
  早上,我到一家大卖场半小时内买了一件冲锋衣和一双运动鞋。然后我们驱车朝庄子岭“道士帽”山挺进。3个多小时后,到达半山腰的“八路军母亲”李才清的故居,她的孙子郭怀生在此开了一家农家乐。
 
  从半山腰到“道士帽”山没有路,满眼都是荆棘灌木丛。
 
  64岁的郭怀生热情地给我们带路。为了轻装上阵,我仅拎了一瓶矿泉水,刚走几步就发现它是累赘,不得不丢下。因为厚厚的落叶铺满山坡,大家踩在上面一步三滑,两只手必须时刻抓着树干,宛如“猴子攀树”。荆棘长满刺,不是扎到手,就是钩住衣服。遇到陡峭路段,只能一个人先过,接住摄像机,另外一个人再过。一路上,没人想说话,只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萦绕耳边。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山顶,我们慢慢直起腰,东找西瞧看不到山洞,天边夕阳正在西下,突然有种被困的感觉,好希望能坐直升机飞走。带着惆怅和无奈,我们不得不下山。
 
  为了与夕阳赛跑,我们加快步伐,不断有人摔个屁股蹲儿,像滑滑梯般出溜很远。好在赶在天黑前,到达有路的地方。一拍身上,尘土飞扬,头发、帽子里都是杂草、树叶。我从兜里掏出手机,湿漉漉的,羊绒衫、抓绒衣都被汗水浸湿。
 
  返回左权县城已是晚上9点多。第一天无功而返,内心充满不甘。
 
  接着找!新华社山西分社组成6人寻找小组。
 
  第二次寻找是在11月4日。
 
  7点45分,我们再次踏上寻访路。这次3个老乡带路,换路而行。
 
  “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我问。75岁的欢峪沟村村民武郭锁说,山洞下面的半山腰曾临时安葬过另外两位女烈士的遗体,她们和黄君珏藏身同一个山洞,被凶残的敌人挑杀。“俺爹还帮忙埋呢,老百姓边埋边哭。”老汉说着心里一阵发痛,眼睛泛红,流下热泪。
 
  这次路程明显缩短,但却十分陡峭。有的路段,我们只能侧着身子,石阶仅容一只脚,两只手只能扒着峭壁,而身后就是悬崖,有时需要双腿跪着,慢慢挪动身体。由于没吃、没喝,嘴唇干裂起皮,开口说话也有点吃力。这样攀爬一个多小时后,一个山洞进入我们的视野。
 
  伫立洞口良久,脑海中不断有画面闪过。78年前,身处险境的黄君珏又在想些什么?是她三个月大的儿子?还是身负重伤生死未卜的丈夫?
 
  我紧贴崖壁,望着茫茫群山,眼前浮现一个场景:日军在追赶搜查,黄君珏带着韩医生、16岁的译电员王健,饿着肚子,从山西山庄村来到河北庄子岭。王健的一位男同事劝她跟自己走,但王健为照顾黄君珏决定跟她在一起。日军发现她们后,从山顶吊下柴草,火烧烟熏。黄君珏朝日军开枪后,纵身跳下山崖,而被烟熏得奄奄一息的韩医生、王健却惨遭敌人挑杀。
 
  悲愤的火苗在胸膛燃烧。回首来时路,浑身充满力量。
 
  返程途中,太行山万籁俱寂。“这是我近20年来爬过最难的山”“这是我走过最艰险的路”“这个过程像是在寻找自己的职业理想”……大家纷纷感慨这次寻访是入社以来走过最沉重、最崎岖的一段路,也是一条震撼人心的路。
 
  如果没有这次寻访,我们不能确定黄君珏烈士跳崖的山洞、日军如何搜查八路军、韩医生和王健如何被杀害,更不知道善良的“八路军母亲”李才清曾挽留过黄君珏等人,而她们却不想给老大娘增添负担和麻烦。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新华社已走过89年的奋斗历程。几十年来,新华人南征北战,经历风雨、走过辉煌,百余名新华人更是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不仅在中国新闻史上铸就了不朽丰碑,还成为全体新华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我希望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能继承老一辈的爱国精神,为我们全中国人民服务。”采访结束了,但97岁幸存者房秉玉的话却深深印刻在我们心中。
 
  (注:11月3日寻找小组成员:王学涛、田云、左权县史志研究室主任张俊平,向导庄子岭村村民郭怀生;11月4日寻找小组成员:赵东辉、王学涛、徐伟、曹阳、崔艺铧、马亚运,向导庄子岭村村民郭怀生、欢峪沟村村民武郭锁和申水庭。)
 
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 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聆听“好记者”的“好故事”
写在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白瀛、何凡)牢记初心使命,奔赴新闻现场,见证时代风云;守望公平正义,触摸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声音;感知人物温度,点亮心中灯火,讲述中国故事。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0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将于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3位记者讲述他们的采访经历和故事,展现全国新闻战线在2020年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优异表现,为新中国第二十一个记者节献礼。

  他们,在一线记录时代节点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这座城市76天中的每一刻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从医生护士到急救车接线员,从医废处理站工作人员到社区居委会书记,从刚染病者到痊愈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董倩记录着当时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我要做的,就是把我看到、感受到的这一切,从这座自我隔离的城市中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同样能看到、感受到。”

  全身心投入报道,感知新闻事件的锐度深度和温度,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赶不及防护就进病房抢救的重症病区值班医生……人民日报社记者吴姗讲述了她的前线经历,眼中的泪水化作指尖的报道。

  湖北日报社记者柯皓分享了他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抓拍“读书哥”的故事。“他消瘦的身体,在这一瞬间传递出了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看见的,是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武汉人民,面对疫魔的镇定和从容。”柯皓说,“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武汉保卫战’中,镜头既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眼睛。”

  新闻人永远在现场。

  疫情期间,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熊琦十多次进入“红区”采访,希望尽可能多地贴近现场,并记录下除夕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重症隔离病房。

  “唯有怀着赤子之心,用责任和担当守望新闻理想,用青春与热血践行‘四力’,才能做好这个伟大的时代的记录者,才能无愧‘记者’二字被赋予的无上荣光!”他说。

他们,用报道传递人民心声


  “国家保护动物偷吃了农户地里的种子,谁来赔?”“政府安置房为什么会变成D级危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瑾锦讲述了一次次用平等对话和理性交流推动政风行风变革的故事。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只有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才能与受众一起跨越千山万水,触摸时代的脉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雷蒙讲述了内蒙古大草原上近40年牧民的三场比赛,从比养羊致富到比生态效益,比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道理。新疆喀什疏勒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阿依帕夏·图拉普讲述了喀什叶城县1.4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搬迁的脱贫故事……

  新闻记者,常常寻找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使之成为照亮中国前行的温暖灯火。

  光明日报社记者常河分享了乡村退休教师叶连平的故事,这位义务为留守儿童补习英语21年的退休教师自谦“是只萤火虫”。“但正是这个乡村不起眼的萤火虫,照亮了留守儿童的天空,成为他们歧路彷徨时的‘燃灯者’和暗夜流泪时的亲情呵护者。”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孙伟帅讲述了两个特别军礼的故事:扫雷英雄杜富国空荡荡的袖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人民功臣”张富清用力站直身体向年轻战友庄严回礼。“军人,就要时刻把使命扛在肩上。”

他们,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从“北斗”到“天问”,从珠峰高程测量到5G时代加速到来,每一次国家壮举的背后,都有新闻工作者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身影。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薛嘉茜讲述了国测一队两代人三位攀登者的故事。“他们不畏山高路险,泯笑生死一线,将一个个奋勇攀登、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中国身影,留给全世界,也留在你我心间!”

  新闻记者,常常将脚下的泥土变成笔尖的芬芳,把心中的感动化成鼓舞人心的力量。

  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中心小学,一对来自山东的夫妻,教书育人11年,把学生的汉语成绩平均分从7.8分提高到82.3分。“我想把那里的人和事、那里的发展变化说给更多人听,我想把那片雪域高原代代传承的精神说给你听。”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曲小岑说。

  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高航讲述了“飞机吃火车”的故事——中车唐山公司在不可抗力的影响下不计成本,用飞机运火车,准时交付。“这是中国承诺的印证,更是大国责任的担当!”高航说。

  新闻记者,常常展现祖国不断繁荣富强的风貌,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乘风破浪。

  在敦煌骑着骆驼向海外受众讲述丝绸之路的故事;在全国两会上用Vlog展现特殊之年的中国政治盛会……新华社记者商洋在和海外网友的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的关注和赞叹。“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感到使命的艰巨与光荣。”

 
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公布
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公布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7日公布了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等12家单位的巡视整改进展情况。至此,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全部公布。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9年9月至11月,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对37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2020年1月,巡视反馈情况集中公布。

  11月5日至7日,这37家单位的巡视整改进展情况分3批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集中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从公布的情况看,被巡视单位党组(党委)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真改实改,全面整改,扎实推动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职能责任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层层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廉洁风险防范,把补齐制度短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巡视整改的着力点,以巡视整改为强大动力,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开拓新发展阶段的美好前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开拓新发展阶段的美好前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全面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辨明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面对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启新征程,要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新阶段的发展,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着眼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合作中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推动互利共赢。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万盏灯”窑火不灭,青年匠人点亮古镇新梦
“万盏灯”窑火不灭,青年匠人点亮古镇新梦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济南11月7日电(记者刘小草、陈国峰)粉青、帝王黄、爱琴海岸粉……眼前通透的彩色骨瓷,色泽明丽。33岁的陶瓷工艺美术师周虹手持新研发的“七彩瓷”碗,向记者讲述着她和陶瓷的不解之缘。

  今年是周虹回到故乡山东淄博的第五年。出身于陶瓷世家的她,在法国巴黎学工商管理,一开始并没打算干陶瓷这行。2015年末,拗不过父母的坚持,她回家“继承衣钵”。

  刚回国,周虹的第一反应是不适应:“物是人非,我童年记忆里的古窑村消失了。”

  她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古窑村的小路上,一手摸着用废弃匣钵建造的墙面,一手数着路旁的“馒头窑”。

  周虹口中的古窑村,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古称颜神镇,是著名的“陶琉之乡”。这里最早的陶琉烧制史可以追溯至唐末,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鼎盛。

  那时候,家家户户烧制瓷器,都要盖“馒头窑”,圆形窑体星罗棋布。每逢开窑,从高处望去,小小的颜神古镇燃起点点火光,当地人称“万盏灯”。

  新中国成立后,博山将地方老字号窑厂合并,组建博山陶瓷厂。在老一辈博山人的回忆中,这家厂曾是“亚洲第一”,订单络绎不绝。

  虽然高大的厂房取代了“馒头窑”,但忙碌的厂区灯火通明,仍是名副其实的“万盏灯”,点亮古镇的街巷。

  20世纪90年代末,烧制陶瓷琉璃的老牌企业纷纷倒闭。荒废的车间疏于管理,杂草丛生。老陶瓷厂所在的古窑村一度成为当地“棚户区”。糟糕的居住条件,让许多年轻人选择卖掉老宅,逃离故土。

  人跑了,“万盏灯”也跟着熄灭了。

  古朴的老房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湮没,青石路和“馒头窑”所剩无几。面对这样的景象,周虹说,最令她心痛的,还是关于古窑村的记忆正被渐渐遗忘。

  “我应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哪怕是能把一点点博山的陶瓷文化保护下来,告知后人也好。”周虹说。

  因为这份责任感,周虹真正扎下了根。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今年9月,她和父亲筹办的陶瓷艺术博物馆落成。从博山陶瓷厂的老厂标到七彩瓷工艺品,馆内的件件藏品,承载着父女两代人的陶瓷记忆。

  怀抱这种想法的,不止周虹一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今年2月开始,博山区与企业合作,大规模改造颜神古镇,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现存的13座“馒头窑”、部分老厂房和历史街区升级改造,如今已初具规模。周虹期待着,“博山陶瓷文化中最深层的灵魂感”能渐渐恢复。

  在刚刚结束的博山琉璃双年展上,博山区还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青年人才扶持计划”,吸引他们入驻颜神古镇。

  “传承千年窑火,需要新鲜血液。”当地老手艺人任国栋说。他的儿子任东夏大学毕业也回到博山,如今是这个陶瓷雕塑世家的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已经有了成熟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回归古镇。而他们为陶琉艺术带来的,是更具现代感、更多元的审美趣味。

  窑火未熄,“万盏灯”正在重新点亮。

 
雄安容东片区建设有序推进
雄安容东片区建设有序推进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作为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先行区,容东片区内的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安置房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力保障建设质量、工期。
 
  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智能工厂里的“机器总动员”
智能工厂里的“机器总动员”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天津11月7日电(记者宋瑞、白佳丽、郭方达)外表漆粉色或是绿色?把手是铁的还是铜的?雕花样式要方形还是花瓣状?在“恣在家”网站页面上,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实现“我的家具我做主”,过程犹如在玩变装游戏。

  这是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的一部分。通过个性定制,客户秒变“设计师”,“订单”迅速变“工单”。

  “我们就是想改变家具制造在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不再是低端、污染、千篇一律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机器总动员’。”美克家居C2M总经理许海笑着说。

  无论你身处哪里,在网站设计完成属于自己的家具,点击下单按钮,远在天津的美克家居实木家具智能制造工厂就会“秒接”订单。一系列人工与智能“互联”的操作,也当即开始。

  记者走进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大型家具制造车间,看不到嘈杂的生产场景,闻不到丝毫油漆味道,感觉不到粉尘的存在,恍如“走错门”。

  眼前,一个个个头不高的方形搬运机器人正在忙碌着,它们根据线上定制的家具尺寸和规格“作出判断”,从货架上“抽取”相应零部件,并运送至家具装配、涂装的生产线上。

  在流水线上,一件件木质零部件被切割、成型、打磨,每一个步骤都由机器人与人工合力完成。在流水线的末端,一件件精美而又独特的家具鱼贯而出,当贴有芯片的家具成品经过光栅时,家具的品类、尺寸等各种信息被迅速读取,包装线根据信息迅速“定制”出外包装。

  在这里,定制产品与机器“对话”,实现了自动加工;定制产品与物流运输设施“对话”,自动传送至下道工序。

  “智能”操作的背后,是一家传统家具制造企业的“向智”蝶变。

  “管理这一切的,是工厂里的那个‘智能大脑’。”许海说着,指向了工厂角落一座两层楼高的智能工厂中心控制室。白色流线的边沿加上透明的落地玻璃,让它极具科技感与设计感。

  站在指挥中心的2楼,俯瞰整个工厂,许海掰着手指,算起了这套系统背后的数据:它是由10大系统、8大数据库、230万条静态数据,以及每天约20万条动态数据组成。透过它,来自网上的销售订单能够实时显现,并精准安排每件家具的生产,管理每个零部件的进度。

  “要经过近百道工序,一件件个性化的定制家具,才能够通过智能化生产诞生。”许海说。

  而从消费者下单到家具交付,却仅需要14天的时间。“这放在5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许海说。

  成就顾客个性需求的同时,一组数据也显示出传统工厂智能改造的成果:相较于改造前,这座智能制造工厂的生产效益提升了36%,单位产值能耗却降低了39%,运营成本也降低了38.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如今在天津,有更多企业如美克家居一般,走上了智能转型的道路。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5.4%,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7%,增速快于制造业8.9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经过智能升级的传统产业,经受住了考验。

  “得益于工厂智能化转型升级,我们的产能迅速从疫情影响中恢复,销售额实现了快速增长,我们还与‘网红主播’线上连线推介定制化家具服务。”许海说。

  数据背后,是政策的支撑。近年来,天津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出台实施“智造十条”百亿元专项资金政策,累计支持四批项目911个,支持资金36.4亿元,培育了一汽丰田新工厂、海尔5G智能工厂、丹佛斯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等7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是一条必经之路,‘十四五’期间,天津将继续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室主任杨冬梅说。

 
医院为老年人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赞!
医院为老年人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赞!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下旬起,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10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7位老人北京门诊挂号记》,集中反映部分老人群体在京就医遭遇的实际困难。
 
  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弥合技术鸿沟、更多惠及老年人群体,不让他们成为被时代“落下”的人,考验着公共服务成色,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大契机。
 
  好消息是,电讯报道刊发仅过数天,北京市的行动已经落地。在11月5日下午北京召开的第17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介绍,2020年底前,北京所有医疗机构将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在医院入口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等。
 
  只要想解决,可用的技术方案其实非常多。此前,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针对北京十几家二级以上医院采访时发现,绝大多数医院都为不便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留有专门的柜台,以便他们填写纸质流行病学调查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机构,还在填表柜台为老年人准备了放大镜、老花镜。
 
  对于没有智能手机和“健康码”的老年人来说,“走进医院大门”已并不困难,此次北京市及时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现场号源,无疑为解决老年群体就医难提供了更现实解决的方案。
 
  此前,一位网友微博晒图,配文仅有3个字——“无锡。善……”没想到,竟获3万转发、17万点赞。这张图的内容,说的是对使用老人机、没有微信、无手机的旅客,即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无锡开辟了一个专门服务通道。此次,北京市卫健委对群众反映的老年群体挂号难问题,率先回应、及时做出改进,让医疗公共服务惠及每一位市民,也值得称赞。
 
  当然,在落实老年人挂号“绿色通道”过程中,还可以有更贴心细致的考虑。例如为习惯早起的老年人开设可当日挂号的“早场”;开设现金支付窗口,方便不习惯数字支付的老年人等,都不失为可以尝试的方向。
 
  快时代更应善待“慢行者”,帮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步子就应该迈得再大一点,速度就应该再快一点。
 
  管理者的细心和人性化,才能温暖每一位老年人的心。每个老年人都曾经年轻过,每个年轻人也终将老去。为老年人多考虑一点,方便的不仅是今天的他们,也会是明天的我们。(本报评论员尹平平)
 
看不见的展品 看得见的智慧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看中国服务贸易合作发展
看不见的展品 看得见的智慧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看中国服务贸易合作发展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最“聪明”的工厂、最“无界”的楼书、最“智慧”的方案……虽然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多是看不见的展品,但现场体验感同样满满,含金量颇高,一批颠覆性技术和最新成果带来“未来已来”的全新灵感。在传统贸易受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进博会为全球服务贸易供需双方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老朋友”携“金”亮点玩“新”花样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和安永再次齐聚,在进博会平台传递最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德勤展台,这里有最“聪明”的工厂——小黄鸭智能工厂。参观者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可直观了解到各智能场景是如何在工厂内得到实际应用。小黄鸭智能工厂通过实时洞察分析、全流程可视化与可扩展解决方案,帮助用户直击痛点,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智能工厂转型。在普华永道展台,参观者可通过参与现场AR(增强现实)互动体验,成为数字产品“明日进博特刊”的封面人物。

  物流是全球贸易的命脉,疫情加速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和更高灵活性的需求。进博会的“三朝元老”UPS,携全球智慧物流网络和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中取得成功。普洛斯展出了一套迷你版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当“人找货”的难度和工作量增大时,自动订单分拣设备可以让人固定在相对位置,实现“货到人”,减少人行走和寻找商品的时间,提升效率。

  银行也在探索开展经贸活动的创新模式。今年,汇丰银行首次把直播间搬到服务贸易展区,海内外高管、一线员工以及客户代表变身成为“主播”,以“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智慧金融服务如何协助海外企业把握中国的增长机遇。渣打银行密切关注进口贸易领域的动态,进博会推出了升级版一站式智能付汇平台解决方案“汇e达”2.0,帮助中小型进口商解决后疫情时代线下流程滞缓、资金压力增大、汇兑风险加剧等多重难题。

充分利用服贸会、进博会觅商机


  本届进博会的一些参展商,不久前也亮相了服贸会。星展银行便是其中之一,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今年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金融科技承担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数字银行的龙头企业,星展银行带来新加坡金融科技在实际业务和生态圈中的应用,特别是今年以来在金融科技领域做出的一系列创新与升级。

  两个月前曾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第三年组织、协助日本企业参展进博会,见证了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打开中国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说:“中国市场体量大,消费者购买能力强,各国企业都能不断从中觅得商机。我们期待更多日本企业共享中国扩大开放的红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连续两场大会,展示了中国持续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姿态。

  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各国间应当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我们期待中国充分利用服贸会、进博会等平台,推动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

服务贸易成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


  随着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也在升级加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服务出口单月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4.1%。11月6日,商务部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发布的《中国服务进口报告2020》预计,未来5年,中国服务进口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服务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过10%。

  商务部服贸司司长陈春江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货物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孕育了数字贸易发展之“机”,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博会的平台也为服务贸易创造机会,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比如,在前两届进博会上,德国莱茵TUV以德国总部的身份参加进博会,不仅拓展了更多参与政府、企业项目的机会,也和中外检测认证机构实现了战略合作,切实感受到了中外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融合。又比如,普洛斯正在与临港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和打造临港智能制造配套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多方共赢、共同发展的成功案例。

  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说,进博会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的窗口和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实现“展品变商品”,给参展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信心,也为国内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记者桑彤、潘清、王雨萧、吴宇)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三年赴约携手前行
三年赴约 携手前行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11月7日,人们在汽车展区通用汽车展台参观一台第八代雪佛兰科尔维特敞篷车。通用汽车已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黄浦江畔,新老朋友再续“东方之约”。数量可观的企业连续三次参加进博会,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回头率”超过70%,持续增长的参展热情,承载着携手合作的共同愿望。全面扩大开放的中国,正致力于成为“大家的市场”,为全球开放合作提供更大机遇。
 
   新华社记者赵丁喆摄
 
前十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1% 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
前十月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1%
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刘文昕、邹多为)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外贸发展恢复态势良好。

  10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84万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1.62万亿元,同比增长7.6%;进口1.22万亿元,同比增长0.9%;贸易顺差4017.5亿元,同比增加34.9%。

  从前10个月整体来看,我国外贸出口14.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进口11.62万亿元,同比下降0.5%;贸易顺差2.71万亿元,同比增加16.9%。

  前10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和比重均有提升,显现出强大贸易活力,外贸稳定器作用更加突出。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2%,比去年同期提升3.9个百分点。

  按贸易伙伴划分,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重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东盟依旧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79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3.6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中美贸易总值为3.2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3%。

  按贸易产品种类划分,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服装、鞋靴和箱包等出口下降。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45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出口总值的59%。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9084.1亿元,同比增长34.8%;塑料制品4660亿元,同比增长18%。

  分析人士认为,外贸持续回暖说明中国经济复苏不是“昙花一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蔓延,世界经济仍面临巨大不稳定不确定性,我国应继续加强“六稳”“六保”工作,做强产业链,畅通供应链,不断培育外贸新优势。

 
全球“宝藏级”美食荟萃 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馆遍藏世间珍馐
全球“宝藏级”美食荟萃
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馆遍藏世间珍馐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英国下午茶、意大利葡萄酒、泰国热带水果、韩国火鸡面、赞比亚野生蜂蜜、加拿大龙虾和咖啡……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馆里,全球“宝藏级”美食荟萃。

  多国使节亲临现场,纷纷卖力推介本国珍馐。各国展商均期待能找到“展品变商品”最短链路,让本国特产尽快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家常菜”。

  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馆成美食“联合国”


  今年的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馆,几乎被打造成了美食“联合国”。

  进博会英国馆以“珍馐美食在英国”为主题,让来自英国各区域的100多个品牌集中展示。除来自英格兰的伏特加与金酒、谷物、巧克力以及黄油饼干,苏格兰的威士忌,北爱尔兰的苹果酒和苹果汁、薯片和玉米片等特产以外,该馆还把英式下午茶带到展会现场。

  来自伦敦的亚曼茶,联合英国的饼干、巧克力品牌一起,让观展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品尝新泡好的英国红茶和燕麦饼干。亚曼茶中国公司合伙人袁利人介绍说,针对中国年轻群体的需求,该公司带来了冷泡茶。“冷泡茶冲泡方便,有浓郁的果香,且低糖、健康。”

  “在意大利美食中,美酒必不可少。”意大利忠利农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以意大利葡萄美酒为媒,让中国人体验意式生活。”记者在展馆看到,意大利20个产区的明星葡萄酒悉数登场:包括来自皮埃蒙特产区的古胜巴尔贝拉红、威尼托产区的歌朗阿马罗尼红、普利亚产区的林凯普里米蒂沃红等,在展出的近百款意大利葡萄酒佳酿中,很多产品为首次进入中国。

  加拿大等国产品则打造了适应中国消费者习惯的新品。加拿大知名品牌Tims咖啡特别在本届进博会首发两款咖啡——挂耳咖啡和冻干咖啡,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咖啡饮用习惯与趋势。

  在韩国三养食品株式会社展台,一场别开生面的挑战赛正在进行:谁能在现场吃下一整份3倍辣度的火鸡面,就能获得展商准备的小礼品。韩国三养食品株式会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首次以“火鸡面专题馆”的形式与广大客商见面,在现场制作多种口味的火鸡面供客商品尝,以提升现场观展的体验感,活跃气氛。

大使亲自带货,推介本国“名吃”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三届进博会期间,多位外交官组团来此推荐“看家产品”。

  “斯洛文尼亚阳光充沛、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以出产世界顶级品质葡萄酒而著称。”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苏岚在绿地食品馆向采购商们隆重推介了斯洛文尼亚的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南非牛肉口感鲜嫩且肉质紧实。”南非驻沪总领事何安娜特地为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南非牛肉等产品“站台”。

  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新西兰驻沪代总领事马克文则联合为首次参展进博会的青口贝做推介:青口贝是一款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因独特的翠绿色外壳而享有“来自南太平洋的翡翠”的美誉。

  “今年是中泰建交45周年,此次泰国将参与进博会上升为政府行为,足见泰国对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中获得更多机遇的信心。”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助理李铮告诉记者,与前两届由泰国商会组织企业参与进博会不同,今年泰王国商业部国际贸易厅首次筛选和组织食品企业、消费品企业参展。

展品变商品:洋特产将成百姓“家常菜”


  “来了3年,还想再来3年。”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在本届进博会上带来多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发”产品。如不再依赖冷链物流、可常温保存的安佳醇易雪顶稀奶油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恒天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期待,该公司旗下产品可以通过参展进博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触达率。

  目前,进博会平台已成为国际商品展示的集聚地。对于广大国际客商来说,如何在中国寻找到“展品变商品”的最短链路,持续释放进博会平台动能和溢出效应,成为当务之急。

  酵母是法国企业乐斯福的“王牌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世界上每3个面包中,就有1个是用乐斯福酵母制作的。我们期待,通过进博会平台,让乐斯福的‘燕子酵母’走入中国千家万户。”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来自比利时、德国、俄罗斯、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款第三届进博会同款商品将同步上架全国近百家G-Super绿地优选进口超市,供消费者‘场外’同步尝鲜。”绿地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将助力海外企业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正同步发力贸易端及零售端,推动进口资源‘花落全国’,让全国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进博同款’。”

  据悉,此次在进博会“内外同步”的商品品类涵盖休闲食品、酒水饮料、乳制品、粮油等,如来自波兰的啤酒、意大利的葡萄籽油、乌克兰的谷物饮料、越南的坚果以及塞浦路斯果汁等具有各国特色的展品,都已在G-Super全国门店同步亮相。

  (记者郑钧天、孙奕、袁全、何曦悦,参与采写:黄安琪、周蕊、高少华)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访资生堂全球CEO鱼谷雅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访资生堂全球CEO鱼谷雅彦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直通进博会
 
  这几天,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在进博会上实现奢华品牌“御银座”(THE GINZA)、护肤品牌BAUM在日本以外的首次海外亮相。

  作为在中国扎根多年的外资企业,资生堂在疫情下是否依然看好中国经济和市场?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针对诸多热点关切,新华社记者专访了资生堂全球CEO鱼谷雅彦。

  “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环境下,资生堂中国业务很快复苏,并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其恢复的速度超出了我们原来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整个资生堂集团的业绩。”鱼谷雅彦介绍,上半年,资生堂中国的销售额约为64.9亿元人民币,保持了资生堂集团海外市场销售第一的位置,销售利润也位列集团首位,预计2020财年中国区销售额将增长10%以上。

  在鱼谷雅彦看来,中国正在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给企业带来更多机遇。现在,中国市场在很多行业、领域都已经是“全球第一”,化妆品市场同样可能成为世界最大。中国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投资,将共同为激活中国市场、促进中国市场发展做贡献,“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鱼谷雅彦说,中国市场在不少创新上都是“领全球风气之先”。比如,在化妆品的销售方面,中国就产生了许多基于数字技术的新销售方式,“我们非常期待通过这种中国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双向的、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换和相互学习,促进全世界实现更大的发展”。

  “我们将积极在中国市场开展投资,争取取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鱼谷雅彦说。

  资生堂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3月,资生堂在中国已有两个研发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把在中国的第三个研发基地落户在上海的奉贤区东方美谷。

  “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倾听中国顾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声音及需求,可以立即在研究所进行开发或者与日本的研究所进行合作开发。我们希望同时开展源自中国的商品与服务的开发和创新。”鱼谷雅彦说。

  “这次中国以线下的形式、在采取各种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如期召开进口博览会,这对于日本以及很多国家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鱼谷雅彦介绍,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可以向世界表明中国正在逐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资生堂也希望为此做出更多的贡献。随着美妆市场正在逐步以更个性化的方式进化,资生堂希望可以带来更多日本制造的优质产品,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周蕊)新华社上海电

 
《大地颂歌》为何叫好又叫座
《大地颂歌》为何叫好又叫座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摆脱贫困,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正升华为一曲时代颂歌。

  6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偌大的歌剧院内,近2000名观众屏息以待。大幕拉开,一幅从深度贫困奔向共同富裕的中国乡村巨变图景,徐徐展现。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一个小村的精准扶贫故事,浓缩为一部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此前在湖南公演六场,场场满座,演出门票在网上“秒光”,一票难求。

  何止湖南。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展演10月17日在京开幕,包括该剧在内的67部舞台艺术作品,以线下演出、线上直播、展播方式,将在持续两个月时间里,让更多人真切触摸到脱贫路上的酸甜苦辣。

  艺术演绎生活真实,舞台映射壮阔时代。这些剧目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除了真实、真情、创新,更有脱贫攻坚引发的普遍共鸣,以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大地颂歌》第一幕,《浏阳河》音乐响起,人们的思绪被带入三湘大地,凝视、倾听、拭泪。“支教的目的,是为了不再支教。”“要告别往昔,就要拼上全力,凿向那贫穷,争一口气。”“扶贫简单输血是不行的,关键是造血。”……一句句肺腑台词,触动内心深处的柔软。

  当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登上舞台,全场响起掌声。正在北京读研究生的何谨言,流下眼泪。“孩子们唱到‘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我忍不住了。”她说,这首写给成人的歌,在这群留守儿童的重新演绎中,显现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

  天上有无数星星。每一颗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每一颗星星也都应该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这正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一个要义,让每一寸贫瘠的土地都能因地制宜,闪现光芒。

  “路修好了,自来水通了,老百姓富了,小山村美了。”剧中龙书记角色原型、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长龙秀林告诉记者,精准扶贫为小山村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从那一刻开始,中国脱贫攻坚进入了以精准为特征的新阶段。

  7年来,三湘大地展开了扎实的精准脱贫实践,绘就了感人肺腑的时代画卷,十八洞村的巨变是其中令人赞叹的亮点。猕猴桃、乡村旅游、劳务经济、苗绣等产业,为十八洞村整村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退出贫困村。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一个个深度贫困堡垒被攻克。脱贫攻坚成果带来的振奋,化为主题文艺创作热潮,并引发大众观剧热情。民族歌剧《扶贫路上》、话剧《塞罕长歌》等,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

  “选材、主题、立意非常到位,扶贫攻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年未有的重大举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重大的题材。”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

  这些脱贫攻坚题材剧目,充满现实关照,直面贫困中内含的深层问题,揭示生活里隐藏的冲突,直指关乎时代的重大矛盾。

  譬如,《大地颂歌》剧中,村民躺在贫困名义下,希望年复一年得到扶贫款的支持,把钱分掉。“该剧把尖锐、充满时代挑战的话题融入创作,碰触了扶贫攻坚的本质;同时,呈现出合情合理的积极的前进力量,显示了政治站位、艺术分寸。”冯双白说。

  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最新数字显示,全国贫困县只剩52个,绝对贫困人口去年底仅有551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精准脱贫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倍加努力,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十八洞村现任扶贫工作队长麻辉煌说。

  中国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个目标即将实现。

  “中国精准扶贫画卷创作接近尾声,动人故事点燃苦寒贫穷的土地,更温暖人民的心灵,为新时代青年人点亮了人生明灯。”在东部沿海城市成长,却选择到西部地区锤炼的宁夏大学“90后”学生朱家莹,在看完这部剧后表示,希望能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贡献一己之力。

  她说:“青年一代,更当胸怀梦想,接续奋斗,为风起云涌、生机勃发的中华大地,描绘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生图景。”  (记者任沁沁、张玉洁、白瀛;参与采写:袁汝婷)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舞台上的十八洞村:大地与时代的颂歌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白瀛、任沁沁、张玉洁)“古老的湘西/美丽又贫瘠/我为了生计/向山要地……”舞台上,湘西十八洞村的年轻村民行进着上场,背着行囊离开大山,频频回望亲人。扶贫工作队龙队长在送别打工队伍后,对余下的村民诚恳地说:“乡亲们,跟我们扶贫队一起,拼上老命,和贫穷干一仗!”
  这是歌舞剧《大地颂歌》中的一幕。这部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的脱贫攻坚题材剧,6日至7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7日在北京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认为,该剧充满思想、情感、时代的力量,是一部大地与时代的颂歌。
思想的力量
展现精准扶贫多种方式和经验

  开场不久,新来的龙队长就和村民发生了冲突。村民希望分掉国家扶贫款,但龙队长打算通过搞集体合作社,流转土地,因地制宜,贷款种猕猴桃。
  “歌舞剧《大地颂歌》敢于揭示脱贫攻坚战中的深层问题,敢于直面现实,在现实题材文艺创作中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反贫困斗争一直是重大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战,包含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人际关系的深刻变迁,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创举。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大地颂歌》中,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婚恋扶贫等多样的精准扶贫方式和经验得以展现。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看来,剧中“一步千年”一幕体现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精准扶贫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易地搬迁的空间跨越,蕴含了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时间跨越。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罗怀臻认为,该剧的成功靠的是思想的力量。
情感的力量
绽放脱贫攻坚中的人性光辉

  “没来得及说我爱你/你就消失在梦里/我要前往你灵魂圣地/一步步/去追寻你的足迹……”音乐中,温暖的逆光映照出两个剪影,两位牺牲在湖南的扶贫英雄的妻女,在不同时空重唱,倾诉着对亲人的思念。
  剧中“大地赤子”一幕,从扶贫干部家属的视角,深情讲述王新法、黄诗燕等扶贫英雄的故事,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
  “这样的情感高潮给了这部脱贫攻坚主题剧一次人性光辉的绽放。它真正碰触到了生命中的痛苦,并给人前行的动力,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冯双白说。
  剧中另一个泪点担当是湖南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孩子们的演出。面临辍学的留守儿童小雅,被王老师重新带回学校,和同学们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夜空中最亮的星/请你相信/有一天我会改变我曾经的命运……”
  优美动感的旋律和变化多端的动作组合,表达了对留守儿童的怜惜与呵护,以及扶贫先扶志的理念。
  “扶贫英雄家属深情的独白、留守儿童朝气蓬勃的合唱,以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展现了脱贫攻坚战蕴含的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希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说。
时代的力量
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

  北京首演前,《大地颂歌》的艺术形式创新就备受关注:它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任何剧种,而是融合了音乐剧、舞剧、话剧、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
  “该剧继承了我国数十年来综艺晚会的创作成果。”罗怀臻说,多种艺术形式在剧中熔为一炉,构成了和谐整体,完成了传达主题思想的任务。
  近年来,融合跨界成为文艺界值得关注的现象。不仅一种艺术样式中杂糅多个种类,不同艺术形式之间也多有跨界融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指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会为了表达需要挣脱旧形式束缚向前推进。这正是文艺创新的源泉。
  “面对中华民族发展史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创举这样一个主题,必须要有足够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徐粤春说,《大地颂歌》把艺术主题转化为艺术意象,形式和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人们身着多民族服装,多声部隔岸对唱;龙队长用独唱抒发来到十八洞村的决心、责任和使命;村口河边,姑娘们从远处走来跳起群舞;单身汉们实现了脱贫又脱单的愿望,又是一段女子采茶舞……
  罗怀臻说,对于脱贫攻坚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某一种表演艺术样式可以表现一个侧面,但要具有历史透视感和现实表现力,就需要这种融合,因而《大地颂歌》是一部具有新时代审美特征的成功舞台剧。
  “是这个时代,推动产生了这样的艺术形式。”他说。
时代史诗 真实力量 大型歌舞剧《大地颂歌》魅力之源
时代史诗 真实力量
大型歌舞剧《大地颂歌》魅力之源

( 2020-11-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歌舞剧《大地颂歌》中表现十八洞村通过帮扶实现脱贫的场景。这是彩排照片(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9月27日,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首演。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9月27日,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首演。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9月27日,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首演。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本报记者袁汝婷
 

 
  11月6日、7日晚,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它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真实的脱贫故事为主线,呈现了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反贫困斗争历程,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作为新闻记者,我们有幸在一线见证和记录了脱贫攻坚的非凡历程,也由此深刻感受到:《大地颂歌》强大的生命力、感染力,源于一个“真”字,那是真实、真情、真理。
 
因真实而鲜活
 
  《大地颂歌》立足于精准扶贫伟大实践,经得起时代和人民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长达一年的创作生产中,剧组演职人员多次深入基层挖掘故事,与上百名扶贫干部和十八洞村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位演员告诉我们,十八洞小学孩子们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是他每一次在舞台上演绎“父女别离”剧情时,都会热泪盈眶的灵感之源。
 
  青壮年为生计逃离大山、十八洞村相亲大会、留守儿童合唱团、贫困户与扶贫队长结成兄弟……120分钟的剧情,演绎了曾出现在新闻报道里的许多故事和人物,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新闻如此,艺术亦然。
 
  这种力量,来自精准扶贫思想伟力的生动实践:7年多来,湖南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这种力量,来自我们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有具体原型的故事,将令人震撼的数据绘成了跌宕起伏的长卷。这幅画卷中的每一笔、每一帧,都曾真实上演在你我身边。人民对脱贫攻坚的认同感、获得感,让《大地颂歌》拥有了最广泛而坚实的共鸣基础。
 
  中国大地上,每一个告别贫困的家庭,每一个改写命运的人,都是点燃艺术灵感的燧石。
 
因真情而动人
 
  《大地颂歌》展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永远生死相依、血脉相连


 
  剧中第二幕“奋斗”里,以十八洞村三任扶贫队长为原型的扶贫干部“龙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猕猴桃产业,掏出自己的积蓄为村里垫付滴灌系统的电控压力泵。
 
  这一幕最后,“龙书记”深情唱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大地赤子”一幕,从已故原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退伍老兵“名誉村长”王新法的扶贫故事讲起,直至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一线牺牲的党员干部照片一一浮现,现场无不动容。王新法的女儿王婷告诉我们,当大屏幕上出现村民们悲痛的追忆,那份深情让她更加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大地颂歌》里所有的故事,都围绕同一条情感主线展开:脱贫攻坚历程中,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这份情,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真挚奉献,所以才有了剧中所唱“一句承诺,白首不移”;这份情,也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与感恩,所以才有了“待到燕子归来,我会看到你”。
 
  这份情,是一个百年政党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80余年前,在湖南汝城沙洲村,共产党人将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分给百姓;“半床被子”的故事发生80余年后,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队长对村民说,“有我一把米,就有乡亲们一碗饭!”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无论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还是在与千年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将这份真情割裂。
 
  正如已故原溆浦县委书记蒙汉在剧中的原音呈现——
 
  香樟树常青不老,是因为大地的养分;我们共产党人只有心系百姓,才能永远扎根在人民心间。
 
因真理而隽永
 
  《大地颂歌》讲述朴素而永恒的主题: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带领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十八洞村为点,这部剧刻画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壮举,是为人类反贫困斗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这不仅是一个村庄攻克贫困堡垒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时代史诗,是中国的;未来,全球减贫的中国方案还将深刻影响世界。
 
  第四幕有一个场景格外激昂:挡住祖祖辈辈通往幸福路的大山终于被凿开,一束阳光喷薄而出,老百姓沐浴阳光,从贫穷走向幸福。这一幕,叫“一步千年”。
 
  《大地颂歌》故事原型发生的湘西,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一次下乡采访中,十八洞村的干部向我们感叹,数十年前,是中国共产党歼灭了困扰湘西百年的匪患,如今,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翻越了千百年来横亘在小康路上的大山。
 
  这是一次次被铁一般的事实所证明的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不畏复杂问题与艰难考验的淬炼,跨越沧海桑田,取得“一步千年”的胜利。
 
  正因如此,当《大地颂歌》尾声唱响老歌:“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现场许多观众才会不自觉地跟随哼唱起来。
 
  在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一部大型歌舞剧将目光落在深山的一个小村庄,和村庄里平凡人物的命运变迁。其深意在于,一个民族的复兴梦想,是每一个人梦想的点滴汇聚;珍视并实现人民的梦想,是一个政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根植人民、讴歌真实的《大地颂歌》,将一部时代史诗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