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闻

03版:世界报道

04版:要 闻

05版:特别报道

06版:特别报道

07版:经济·民生

08版: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厉行禁毒方针 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厉行禁毒方针 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议23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代表党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禁毒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强调,当前,境内和境外毒品问题、传统和新型毒品危害、网上和网下毒品犯罪相互交织,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一如既往、坚决彻底把禁毒工作深入进行下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深化禁毒国际合作,推动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赵克志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他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夺取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新胜利。
 
  会上,2015年以来在禁毒工作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深圳海关缉私局侦查二处、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普洱边境管理支队澜沧边境检查站和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血液保障科主任陶迎春、江西省萍乡市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段华胜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作了发言。
 
  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市县禁毒委员会负责同志、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等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重启”发射成功 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 为全球导航!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重启”发射成功 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
为全球导航!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记者李国利、张汨汨、胡喆)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称,这颗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入网后,我国将进行北斗全系统联调联试,择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完整的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当日9时43分,大雨过后的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

  这次发射一波三折。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时至今日,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

  卫星经过约30分钟的飞行,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随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组建于1970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北斗港”之誉。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都从这里成功飞向太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2009年正式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7年11月成功发射北斗三号首组双星。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在组网任务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双线作战”,按期顺利完成最后两次发射任务,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引领人类的梦想和脚步走向更远的远方,作出中国航天应有的贡献。

  我国自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具备完整全球服务能力。

 
北斗全球组网将带来什么
北斗全球组网将带来什么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胡喆、颜之宏)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一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随着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北斗”将如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又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70%以上中国智能手机已有北斗服务


  “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

  如果仔细留意,其实不难发现,天上的北斗不仅与手机相连,我们日常生活很多地方都有它相伴。自200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以来,历经20年建设发展,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各个领域。

  当你还在为找不到共享单车或不确定哪里能停车而烦心,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已经在帮你。哈啰出行数据算法首席科学家刘行亮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超过360座城市的哈啰单车已全线适配北斗。每辆哈啰单车的智能锁内均包含北斗定位装置,智能锁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向哈啰数据中心发送车辆定位信息。

  未来,随着北斗全球系统建成,“中国北斗”将进一步造福全球,也将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北斗系统大众服务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电子商务领域,国内多家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货车及配送员,应用北斗车载终端和手环,实现了车、人、货信息的实时调度;在智能穿戴领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统的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以及学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关爱产品不断涌现,得到广泛应用。

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 基础产品销量突破1亿片


  据统计,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450亿元。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在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并正在成为北斗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2纳米。

  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30%和90%的份额。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系统公司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卫星定位授时技术与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多模卫星导航芯片,为电信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管理部门、银行和金融企业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技术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该公司累计开发北斗多模导航芯片6代10余款,形成了高精度授时、差分定位和组合导航等多样化产品型谱,已应用于交通、物流、司法、公安等众多领域,年出货量超200万片。

北斗系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小到一顶安全帽,大到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福建厦门220kv李林变电站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戴的安全帽和以往不同,帽檐下方多了许多小按钮,这是集成了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模组的安全帽。北斗高精度授时定位模组让包括安全帽在内的一批传统安全工具都具有了强大功能。

  工作人员介绍,安全帽还集成了包括一键拍照实时上传功能,可让后台安全监督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施工情况,还有紧急状态自动报警、一键求救、照明等许多实用的安全功能。

  此外,我国电网设备分布广泛,许多电力设施都在无通信公网地区,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在这些地区进行电网建设或者巡检作业时,往往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与后方人员取得联系。

  有了北斗卫星系统,电网公司的员工在无通信公网地区作业时,只需要携带一个小小的“短报文通信终端”,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后,就可以让普通的手机具备了发送北斗短报文的能力,将现场情况和位置信息发到后方人员的手机里。

  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截至2019年底,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在农林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管平台实现农机远程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精细农业产量提高5%,农机油耗节约10%。

  从“梦想在望”变成“梦想在握”,今日之北斗已完成“三步走”的战略。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我国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特殊之年,中国外贸正在悄悄改变
特殊之年,中国外贸正在悄悄改变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刘红霞、初杭)6月22日晚上,一条国办发文在外贸人的朋友圈火了。这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让不少“犹豫转”的外贸企业下定了转的决心,也让一些“加速转”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贸易遭遇罕见重挫。在2020这个极不平凡的年份,中国外贸正在深度变革。

  最明显的变化,恐怕是线下转线上。

  这几天,“网上广交会”让全球外贸人眼前一亮。大约2.6万家外贸企业走上“云端”,全球参展商、采购商足不出户谈生意、做买卖。

  线下转线上,不是对传统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外贸企业齐上线的背后,是新技术、新平台以及新营销、新服务的有机融合。

  大家如果到广交会官方网站上看看,很可能大吃一惊、大开眼界。直播带货很多人都熟悉,但大家可能没见过,成千上万家外贸企业同时在线,用英语全天候向“歪果仁”带货。

  而他们带的货,既有挖掘机这样的大件,也有葵花籽这类小东西,不少产品来自贫困地区。

  对许多外贸企业来说,成不成交暂且不说,能把拥有63年历史的广交会整体搬上“云端”,已经非常了不起。

  “通过广交会平台的导流作用,我们公司自己的网站迎来专业客户成倍地注册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的潜在订单越来越多。”浙江旭日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庆国说,“外贸企业‘上线’,是疫情之下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谋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对一家外贸企业如此,对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来说,更是如此。

  最近,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助力“线上外贸”。比如,就在6月13日,海关总署对外发布公告,决定在北京、天津、广州等10个地方海关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监管试点,新增两个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方式代码。

  我国外贸的另一个显著变化,体现在出口转内销。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至32%。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继续下挫到87.6,成为这一指数推出以来的新低。

  跨境贸易不好做,各国各家都一样。

  但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有14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如果能更好激发国内市场潜能,打造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那么我们的外贸企业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好。

  事实上,中央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内外贸有效贯通”。

  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统筹内外贸发展”,并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缴税等作出相关部署。

  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明确“部署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

  这次国办专门发文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从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等方面作了清晰部署,并且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

  一些外贸企业告诉记者,之前说转内销,但想到随之而来的税收监管、质量标准等衔接问题就有点头大,难免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现在不是说完全没有顾虑,但至少愿意奋力一搏。

  再有一个显著变化,体现在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随着疫情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对外贸企业来说,有些面临订单短缺的“冰山”、有些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高山”、有些面临融资难题的“火山”……

  市场越冷,越要抱团取暖。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外贸企业以地域为单位抱团,有些以产业链供应链为抱团依据,出现了“共享订单”“共享工厂”“共享工人”等现象,有效共同抵御风险、降低成本。

  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扩大企业信贷规模、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提升中欧班列等货运通道能力,支持稳定国际供应链和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的一系列部署,始终锚定稳住外贸基本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在支持培育贸易新业态中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而这些,正是处在深度变革的中国外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证。

 
巫山云雨美如画
巫山云雨美如画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在重庆市巫山县拍摄的雨后巫峡。夏至时节,雨后的巫峡景色秀丽。两岸碧山如画,云雾缭绕在其间。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俯瞰黄河小浪底
俯瞰黄河小浪底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这是6月23日拍摄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近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启洪水调度运用模式。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汪洋参加政协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会首次开展联动协商
汪洋参加政协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会首次开展联动协商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史竞男)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举行专题分组讨论,围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协商议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讨论。

  委员们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决定性成就。大家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委员们认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新的挑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能松劲懈怠。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要加强相对贫困治理的科学谋划,围绕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本次常委会会议专题分组讨论在部分会场首次采用联动协商形式,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在广西、重庆、四川、甘肃等地政协机关和扶贫一线设分会场和连线点,部分全国或地方政协委员、基层代表作视频连线发言。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作了互动交流。

  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常委、部分委员在当地分会场进行分组讨论。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刘奇葆、董建华、万钢、卢展工、王正伟、马飚、陈晓光、梁振英、杨传堂、李斌、巴特尔、汪永清、何立峰、苏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高云龙分别参加专题分组讨论。

 
孙春兰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严格落实“四早”,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孙春兰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严格落实“四早”,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3日到北京市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防控关口要前移,防控措施更精准,全力以赴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一同参加调研。

  孙春兰实地考察了京铁和园社区、展览馆广场采样点、协和医院采样方舱、地坛医院,详细了解小区管控、患者救治、院感控制、核酸检测等情况,并与医疗救治专家组视频连线,研究医疗救治工作。她指出,这次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重点地区封闭管理、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与新发地直接关联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也发现了一些家庭、单位聚集疫情和社区散发病例,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孙春兰强调,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要求、主动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道防线。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市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累计检测人群超过320万。要进一步优化和规范样品采集、储存运输、结果报送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扩大检测范围,对中高风险地区和餐饮、物流等从业人员以及就诊患者等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低风险地区加大混检力度,以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社区和重点场所要严格防控,压实辖区、行业部门、单位和家庭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发热门诊预约挂号、预检分诊,严防发生院感,强化农贸市场管理,抓好清洁、消杀、通风和个人防护,推动生熟分开、批发和零售分开,加大冷链食品检验检疫力度,防范输入性风险。救治患者工作要关口前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推动治疗同质化规范化,对重症患者“一人一策”,注重中西医结合,使用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药物和方法,及时给予康复者血浆等治疗,促进病情稳定好转、早日康复。

 
“全面检测”要速度快更要结果准
“全面检测”要速度快更要结果准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6月22日,北京市提出三类人群必须“全面检测”,且对即将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重点人群要安排“二次检测”。三个“全面检测”是指,凡是曾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或与其相关人员有过接触的必须全面检测,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必须全面检测,中高风险街乡、医务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和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必须全面检测;“二次检测”是指依据人群风险等级把握好检测时序,重点区域要优先安排,对即将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重点人群要安排二次检测,并关注其他重点部位和高危易感人群。

  三个“全面检测”“二次检测”是北京市坚持底线思维、深刻认识疫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所做出的果断决策。当前,防控工作仍处在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要继续紧紧抓住核酸检测这一精准防控的重要环节,既要保障核酸检测量增加,又要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从6月12日至6月22日,北京已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累计核酸检测采样294.8万人,累计检测量234.2万人。在三类人群必须“全面检测”以及“二次检测”的要求下,检测量预计还会增加。要做到“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需要扩大增量,挖掘存量,通过优化流程等方式,稳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组织能力,通过线上预约等方式,引导市民分批次分时段有序采样检测,防止人员扎堆;同时,要加强检测信息平台建设,为市民简易检测提供方便。

  核酸检测,准是“硬道理”。北京市核酸检测工作将进入“日均可检测100万人以上”快车道,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既要求速度上的“快”,更要强调结果上的“准”。在增加核酸检测量的同时,必须加强全链条规范、全流程管控,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给市民吃上“定心丸”。要加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核酸检测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覆盖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处理和检测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减少产生假阴性的因素;要加强监督检查,督质量、督能力、督进度、督时效,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日前,北京市已约谈个别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通报问题,并要求建立质控制度。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与疫情赛跑,同病毒对决,要有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勇气、精准有效的“硬核”举措,更要有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作风。虽然与新发地批发市场有关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一些家庭、单位聚集疫情和社区散发病例还时有发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仍处在最紧要、最吃劲的关头,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要从严排查、从严管控、从严规范,严格严格再严格,毫不懈怠、压实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在新冠病毒面前,人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但仍存在不少局限。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好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我们要全力做好准备,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传染病疫情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断查缺补漏,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有力维护人民健康。

     (本报评论员李斌、关桂峰)

 
中央有关部门在港举办十二场听取香港国安法意见座谈会
中央有关部门在港举办十二场听取香港国安法意见座谈会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香港6月23日电6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在港举办了12场座谈会,听取香港社会各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的意见。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张晓明、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勇出席会议。

  来自香港政界、法律、工商、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宗教、青年、劳工等界别以及社会团体、地区团体的120名代表人士参加座谈会并坦诚表达了意见。与会人士一致表示支持香港国安法,认为制定该法将堵塞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和执行制度的缺失,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与会人士普遍希望该法尽快颁布实施。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听取意见时表示,香港国安法将着重解决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有效防范、制止、惩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提供法律保障。立法将体现“一国两制”方针,既考虑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和刚性要求,又考虑两种制度的差异和香港的实际情况;既考虑与国家宪法、基本法相一致,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国性法律相衔接,又考虑与香港现有法律体系的兼容和互补;既考虑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又考虑普通法的传统和习惯。为确保这一法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得到有效实施,中央保留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行使管辖权是必不可少的。立法将体现“惩治极少数,保护大多数”的原则,确保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确保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不受减损,确保香港的司法独立,确保外国人在香港的一切合法权益和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对于绝大多数香港居民来说,这一立法将增加一个“守护神”,可以更充分地享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更安全、更稳定、更和谐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工作、创业。

 
因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10家直播平台被约谈处置
因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
10家直播平台被约谈处置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23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国家网信办近期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全面巡查,10家网络直播平台存在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问题,被依法约谈处置。
 
  经查,“虎牙直播”“斗鱼直播”“哔哩哔哩”“映客直播”“CC直播”“疯播直播”“欢乐直播”“花椒直播”“西瓜视频”“全民小视频”等10家网络直播平台存在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问题,未能有效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国家网信办指导属地网信办依法依规约谈上述平台企业,视违规情节对相关平台分别采取停止主要频道内容更新、暂停新用户注册、限期整改、责成平台处理相关责任人等处置措施,并将部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群众举报及核查情况表明,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普遍存在内容生态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内容低俗庸俗问题。其中,秀场类直播乱象频发,一些女主播衣着暴露,一些男主播言行粗俗恶俗,低俗热舞、恶搞、谩骂等现象屡禁不绝;聊天类直播内容无营养无价值,甚至传播不良价值观;留言互动、弹幕和用户账号注册疏于管理,违法违规信息层出不穷。一些平台企业经营态度不端正,自身利益至上,有的借助免费“网课”推广“网游”,有的利用色情低俗内容诱导用户点击浏览并充值打赏,有的利用“抽奖”“竞猜”“返利”等方式涉嫌组织网络赌博。
 
  这位负责人指出,此次对31家网络直播平台全面巡查,旨在督促主要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守牢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和安全底线,自觉完善平台规则,优化系统功能,改进算法推荐,强化主播管理,最大限度压缩低俗不良信息生存空间,不断提升直播内容质量,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交通运输部: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 健康码异常或者无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禁止进站乘车
交通运输部: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
健康码异常或者无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禁止进站乘车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魏玉坤、李丽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23日表示,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最新形势,交通运输部要求严格出京旅客信息核查,认真核验出京旅客健康码和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健康码异常或者未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禁止进站乘车。

  孙文剑是在交通运输部当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孙文剑介绍了交通运输部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最新形势出台的政策措施。

  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交通运输部及时制修订道路货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及场站、港口、船舶船员等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做好精准防控指导。

  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继续暂停省际旅游客运;继续暂停北京及周边省市出租汽车、顺风车进出京业务;严格查处非法营运行为,坚决防止旅客乘坐非法车辆进出北京。

  加强北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确保进京鲜活农产品等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运输。

  做好“外防输入”和船员换班工作。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严格执行公路水路口岸“货开客关”措施,强化对入境货运车辆和驾驶员的封闭管理;做好国际航行中国籍船员在船航行、停泊期间和上下船换班期间的联防联控、闭环管理,把牢疫情境外输入关。

 
北京:三类人群必须全面核酸检测
北京:三类人群必须全面核酸检测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邰思聪)记者23日从北京市了解到,6月22日下午召开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七十一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三十二次会议要求,凡是曾去过新发地批发市场或与其相关人员有过接触的必须全面核酸检测,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必须全面检测,中高风险街乡、医务人员、防疫一线人员和交通、商超、银行等服务领域人员必须全面检测。

  会议提出,依据人群风险等级把握好检测时序,重点区域要优先安排,对即将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重点人群要安排二次检测,并关注其他重点部位和高危易感人群。

  核酸检测方面,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统筹好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资源,对新增检测机构人员加强培训指导,用足用好现有和新增检测能力。同时要严格规范执行操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建好用好检测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

 
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
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6月23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的一处核酸检测采样点,八里庄街道居民在进行咽拭子采样。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通过对所辖社区的重点区域进行消杀、排查出入社区人员和车辆、对社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等措施,加强所管辖范围内社区的疫情防控力度。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指明“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再出发方向 欧洲人士积极评价习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关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主张
指明“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再出发方向
欧洲人士积极评价习主席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关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主张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欧洲国家记者报道: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中方愿同欧方携手努力,推动“后疫情时代”中欧关系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

  欧洲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要做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要做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三点重要主张,为推动“后疫情时代”欧中关系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指明了方向。

加强战略合作 应对全球挑战


  葡萄牙前外交部长安东尼奥·马丁斯·达克鲁斯说,和平与稳定是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欧盟国家关心“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走向。习近平主席关于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主张是中国现行对欧政策的强化,是推动欧中发展更高水平关系“非常积极的标志”。欧中双方加强战略合作,有助于改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克罗地亚前外交部长马特·格拉尼奇认为,加强与中国合作,是欧盟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欧洲发展繁荣的最好保证。当前新冠疫情蔓延,正是宣示团结的良好时机,团结在欧中关系中已被证明非常重要。中国是欧盟真诚的伙伴,推动欧中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对欧盟和中国都将是有益的。

  波兰前驻上海总领事塞尔韦斯特·沙法什表示,对欧盟和中国来说,合作始终是主旋律,没有对抗冲突的理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点主张非常重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疫情时代”,欧中双方应更好利用各自优势,相互尊重,在深化合作中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欧中关系更加成熟稳健,迈向更高水平,为全球合作树立榜样。

保持市场开放 推动绿色发展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研究员贝特霍尔德·库恩说,欧盟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双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早日复苏。除加快推进投资协定外,双方还可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相信随着双方交流和合作的展开,欧中伙伴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西班牙皇家学院道德与政治科学学院成员、经济学家拉蒙·塔马梅斯认为,持续的疫情,使欧中深化合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欧中保持相互市场开放、推动自由贸易,将帮助重启因疫情而停滞的经济,双方应考虑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以给双边贸易带来更大灵活性。塔马梅斯对欧盟领导人抓住机遇与中国深化合作表示乐观。

  罗马尼亚政治评论家卡罗尔·罗曼表示,经贸合作是欧中关系的重要支柱,通过尽快达成投资协定、加强投资贸易以推动“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对提升欧中关系意义重大,这是一条能够为双方带来和平、合作和繁荣的正确道路。欧中双方愿意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商谈,表明均有意愿实实在在地推动欧中关系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多边主义 完善全球治理


  希腊学者、欧洲研究国际中心欧洲—中国项目负责人乔治·措戈普洛斯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张令人对欧中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欧盟和中国都维护多边主义并愿意合作。双方之间交流越多,彼此之间了解就会越深入。双方都表明,决心共同寻找前进的道路。

  法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认为,中国和欧盟互为全面战略伙伴,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需要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合作发展,巩固共同坚持的多边主义共识。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欧关系的重要主张着眼维护全球和平稳定、推动全球发展繁荣和完善全球治理,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做出的重要规划。

  奥地利中国数据分析研究中心主席亚历山大·韦尔策说,新冠疫情令国际社会正在经历“零时刻”。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以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为起点,采取联合、明智和协调步骤,对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当前世界需要强大而坚定的多边主义推动力,而欧洲与中国的合作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参与记者:温新年、高磊、张章、任珂、冯俊伟、陈进、林惠芬、李晓鹏、唐霁、于涛)

 
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外交部官员介绍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
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强劲动力
外交部官员介绍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成果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王宾)外交部欧洲司司长王鲁彤23日表示,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体现了中欧相互支持、携手合作、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积极意愿,增进了双方理解与互信,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会晤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机构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也是中国同欧盟之间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活动。”王鲁彤说,双方领导人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形势、中欧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等广泛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沟通,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充分体现了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全面性、互利性。

  会晤的主要成果之一是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注入动力。“双方一致认为中欧经贸合作互惠互利,期待早日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王鲁彤说,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今年应克服困难,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以显示双方推进中欧关系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雄心。

  会晤还宣布即将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王鲁彤介绍说,该协定去年底已完成谈判,中方已完成内部审批程序,欧方也即将完成。“双方将在不远的将来正式签署,这一协定为加强双方高水平、有特色的产品保护提供了契机。”

  在谈到共同应对疫情时,王鲁彤说,中欧将继续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在抗疫物资供应、新发传染病防治、疫苗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全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开展对非洲三方抗疫合作。“双方将加强经济复苏合作,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中欧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在中欧就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达成的共识方面,王鲁彤表示,双方将继续加强在世贸组织问题上的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此外,据王鲁彤介绍,双方将加快商谈制定新一份中欧科研创新合作路线图,并欢迎对方参与各自科研项目;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方面,双方强调应继续加强双多边合作,促进绿色和高质量复苏。

 
中欧合作迎来新契机
中欧合作迎来新契机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第二十二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22日以视频方式举行。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会晤在中欧新冠疫情趋稳、经济亟待恢复、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举行,是一次各方期盼已久的高级别对话,为中欧在“后疫情时代”展开多领域合作带来新契机。

高层对话期盼已久


  本次会晤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也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机制性交往。会晤原定于今年3月举行,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而推迟到6月。可以说,这是一次双方都期盼已久的对话。

  这次会晤涉及话题广泛,从贸易到投资,从卫生合作到经济复苏,从气候变化到多边主义,从国际形势到地区安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开诚布公,就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认为,这次会晤是一次“良好的开始”。

  欧洲智库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项目主任谷琳对记者表示,欧盟与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彼此高度依存,双方有必要保持公开、坦诚、富有成效的对话。

  此次会晤适逢中欧新冠疫情逐步趋稳、复产复工稳步推进的时间节点。分析人士认为,自疫情发生后,中欧双方守望相助,团结抗疫,在多边平台上有效沟通协调,展现出责任与担当。此次会晤有助于加强中欧经济复苏合作,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战略互信和互利合作,提升务实合作水平,为疫情之后的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中欧合作大有可为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欧在“后疫情时代”拥有广泛合作空间。双方不仅可以加强经贸合作,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在合作应对新冠疫情、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日均贸易额超过10亿欧元,经贸关系极其活跃。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双方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中欧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欧洲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中欧多年来就双边投资问题展开谈判,希望能在今年签署一项全面的双边投资协定。在此次会晤中,中欧领导人重申致力于在2020年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同意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就公平竞争方面的规则达成共识。

  这一表态向业界释放了积极信号。谷琳认为,这显示出双方都有意愿推进谈判进程。如果能够如期在年内达成协议,“对于疫后复苏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中欧双方在抗疫方面也有很大合作空间。谷琳说,中欧在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对全球来说至关重要。越是在全球范围内加深合作,越有利于各国早日走出危机。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研究员贝特霍尔德·库恩认为,欧盟和中国合作有助于经济早日复苏。除加快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外,双方还可以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欧关系意义重大


  分析人士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推动中欧关系更加稳健成熟,迈向更高水平,对世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回顾过往,中国同欧盟关系保持了合作主基调,增进了双方人民的福祉,也为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当前世界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只有通过对话协商才能化解矛盾冲突。

  谷琳认为,中美、中欧和美欧是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三对关系。当前,全球陷入公共卫生危机,而美国又正值总统大选年,在此背景下,平稳的中欧关系有助于维护世界秩序、促进经济复苏。

  库恩认为,欧洲和中国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眼下,世界上民族主义抬头,单边主义盛行,多边主义遭受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时刻,中欧进一步开展互利合作,落实承诺,有望为多边主义再次注入活力。

  冯德莱恩也指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秩序面临挑战,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中欧合作的必要性。她说,不论是在贸易、气候、科技还是在保卫多边主义方面,中欧合作在当下都具有积极意义。(记者李骥志、王子辰;参与记者:任珂、唐霁)       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23日电

 
中印边防部队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谈 同意推动事态降温
中印边防部队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谈
同意推动事态降温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温馨)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印两国边防部队于6月22日在边境地区举行了第二次军长级会谈,这也是6月15日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后的首次军长级会谈。

  赵立坚说,此次会谈的举行,表明中印双方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妥处分歧、管控事态、缓和局势。会谈期间,双方在第一次军长级会谈共识基础上,就当前边境管控中的突出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事态降温。双方还同意将保持对话,共同致力于促进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美再列管4家中国媒体在美机构为“外国使团” 外交部敦促美立即纠正
美再列管4家中国媒体在美机构为“外国使团”
外交部敦促美立即纠正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温馨)针对美方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4家中国媒体在美机构列管为“外国使团”,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表示,中方强烈敦促美方摒弃冷战思维、意识形态偏见,立即停止和纠正这种损人不利己的错误做法。否则,中方将不得不作出必要、正当反应。

  赵立坚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说,这已经是美方第二次将中国媒体在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了。这是美方赤裸裸对中国媒体政治打压的又一例证,将进一步严重干扰中国媒体在美开展正常报道活动,也进一步暴露出美方标榜的所谓新闻和言论自由的虚伪性。

 
美移除引发种族歧视争议纪念物风潮再起
美移除引发种族歧视争议纪念物风潮再起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据新华社芝加哥6月22日电(记者徐静)自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以来,美国多地再次掀起移除引发种族歧视争议纪念物的运动。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18日下令将挂在国会大厅墙上的4名前众议院议长画像移走。他们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前均曾在南方邦联服役。在一封给众议院秘书长的信中,佩洛西写道:“在国会神圣的殿堂里,没有代表南方邦联暴力偏见和荒诞种族主义人物的位置……这些人的画像是阻碍我们对抗、打击偏见的象征。”

  早些时候,佩洛西曾建议给以邦联将领名字命名的美军基地更名,并移走国会大厦中这些将领的雕像。

  北卡罗来纳州州长、民主党人罗伊·库珀20日下令移走州议会大厦场地内的所有邦联纪念物,包括北卡罗来纳州邦联纪念碑剩余部分以及南方妇女纪念碑。州长办公室发表的一份声明说:“白人至上的纪念碑不属于忠诚之地。”

  在芝加哥市,由于邦联纪念物及标识不多,哥伦布雕像就成为抗议者要求移除的目标。在很多抗议者眼中,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是种族主义者,芝加哥市内多座哥伦布雕像在过去几周的抗议活动中被涂鸦、损毁。

  芝加哥市长、民主党人洛丽·莱特富特18日则公开表态,反对拆除市内的哥伦布雕像。她认为,历史不可能被抹除,年轻人应全面了解美国历史,哥伦布雕像则是教材。“我们应该鼓励以凝聚、治愈为目的的对话,而不是制造分裂与对立。”

  美国移除引发种族歧视争议纪念物风潮再起,同今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密不可分。以弗洛伊德之死为契机,民主党向共和党发起挑战,要求消除系统性歧视。由于南方邦联维护奴隶制度,邦联纪念物及标识在民主党人眼中就成为种族歧视的象征。共和党人则认为这些纪念物及标识是美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不是种族主义标志,应予以保护。距离11月3日美国总统选举日越来越近,两党和民众之间的身份政治、文化战争也日趋白热化。

  美国移除引发种族歧视争议纪念物运动源于一次枪击事件。2015年6月,白人男子在一个非洲裔美国人的教堂内枪杀了包括牧师在内的9人。案发后,美国爆发大规模请愿活动。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白人至上主义者游行引发流血事件后,美国多地掀起了更大的移除邦联纪念物浪潮。

   (参与记者:徐剑梅、孙丁、邓仙来)

 
美国政府收紧签证政策有何影响
美国政府收紧签证政策有何影响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发布公告,宣布从24日12时01分起至今年底,美国暂停发放部分种类非移民工作签证,涉及外国专业技术人士、文化教育访问交流人员和非农业部门季节性劳工及其家属的赴美申请。

  根据白宫声明,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美国就业背景下,新规旨在优先保障美国人就业。分析人士指出,白宫此举背后不乏政治利益考量。

影响哪类签证?


  根据公告,美国将暂停发放H-1B、H-2B、L和J非移民工作签证,适用于公告生效之时不在美国、无有效非移民签证以及除签证外没有准许其赴美和入境官方旅行文件的外国人。

  具体来看,受新规影响的签证类型主要包括:H-1B签证,多适用于“高技术”岗位的外籍员工;H-2B签证,多适用于非农业部门季节性工人,如食品加工、酒店服务和园林绿化等行业;J-1签证,多适用于文化教育类访问交流人员;L-1签证,多适用于跨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签证类型受到上述新规影响。

  公告同时说,特朗普决定将4月签署的一项行政令的有效期延长至今年底。该行政令说,即日起60天内暂停向部分外国人发放“绿卡”,即这些人在行政令有效期内无法获得美国永久居民身份。

政策有何目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特朗普政府此时出台这一政令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振当前选情。新冠疫情冲击下,美国经济下行,失业率飙升,拖累特朗普竞选连任选情。他寄望于借收紧签证对冲疫情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拉升经济和就业数据,增加竞选筹码。

  二是迎合铁杆选民。对移民持强硬态度的保守派白人阵营认为,近年来大量移民,无论是非法或合法居留美国,均挤占了他们的就业资源。他们认为自身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移民。特朗普执政以来,在移民政策上一向采取强硬立场,近来针对“绿卡”和工作签证频频出招也体现其一贯政策立场。

  也有专家指出,新举措不是以立法、而是以总统行政手段推行,长期看存在缓和与调整的可能性。但未来如何变化,还要等11月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出炉。

反对声音几何?


  美国很多科学、教育和商界人士对这一政令表示不满,认为它不能提振美国经济,反而是在拖后腿。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丹尼斯·沃茨在社交媒体上说,特朗普这一政令对于美国学术界乃至整个国家而言是一场“十足的灾难”,它使人们对美国相关政策不确定性产生疑虑,将不利于美国吸引全球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即便政策未来被撤销,也难以抵消其影响。

  美国高等院校联合会主席玛丽·科尔曼发表声明说,该政令不能达到总统自称希望实现的目标,它无助于控制疫情或减轻其对经济的影响,反而会损害美国经济和科学竞争力。

  美国商会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多诺霍说,收紧移民政策会把投资和经济活动推向国外,拖累经济增长,减少新增就业岗位。 (记者沈敏、孙丁;参与记者:徐剑梅、陈立希)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白宫外的冲突与对峙
白宫外的冲突与对峙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6月22日,警察和示威者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对峙。

  美国警察和示威者22日晚在首都华盛顿市白宫北侧拉斐特广场发生冲突并对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许多人因破坏广场上美国前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雕像及附近圣约翰圣公会教堂被逮捕。  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国办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国办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确保财政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方案》明确,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创作扶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划分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中央和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领域其他未列事项,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事项特点确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方案》提出,要强化投入保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提高公共文化领域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质量。中央财政加大对困难地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财政要统筹安排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省级政府要参照改革方案要求,合理划分省以下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要将适宜由地方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上移,避免过多增加基层政府支出压力。

  《方案》强调,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等紧密结合,协同推进,并根据改革发展形势以及相关条件成熟情况,适时优化调整财政事权事项,健全基础标准,进一步规范支出责任,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网游公司绕过实名制,“钓”未成年人充值消费
网游公司绕过实名制,“钓”未成年人充值消费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广州6月23日电(记者胡林果、颜之宏)“孩子利用上网课的机会,拿家长的手机给游戏充值,还偷偷把扣款短信删掉。”湖南张家界市的黄先生最近很心烦:13岁的儿子把家长账户里的1万多元充值到一款电子游戏中。黄先生家境并不富裕,夫妻俩既生气又心酸。

  疫情期间,一些未成年人“宅”家沉迷打游戏,瞒着父母充值,家长找网络游戏公司投诉要求退款多数未果。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长、单次充值金额等都做了规定,但一些游戏商家并未严格落实相关规定,而是通过各种手段打擦边球。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充值纠纷频发


  黄先生说,发现孩子未经大人许可擅自充值,他联系公司客服要求退款。但公司表示,需要提供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时的视频影像。“本来就是孩子背着父母充值的,怎么会留存影像。”黄先生很无奈。

  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今年“五一”期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共收到645宗网络游戏相关投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360%,其中有398宗为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投诉,主要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家长不知情等问题。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投诉案例中,未成年人游戏充值5000元以下的共268宗,占比为67.34%;5000元至10000元之间共75宗,占比为18.84%;10000元以上的共55宗,占比为13.82%。在139宗提及详细年龄的投诉案例中,涉及14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达138宗,占比为99.28%。

  根据《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且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时段、时长。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

  然而,一些游戏平台疏于管理,未将相应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称,9款手机游戏可通过成年人的第三方账号登录,实名认证流于形式;3款手机游戏在游客模式下可直接充值消费;4款手机游戏在未成年人实名认证后充值金额不受限,且退款流程复杂。

  揭游戏公司套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制、游客模式可充值


  有关部门已经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充值金额等进行了限制,为何未成年人巨额充值的案例还是频频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游戏公司在政策落实上打折扣,对未成年玩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在游戏充值的门槛设置上存在管理疏漏。

  ——未成年玩家可利用第三方平台绕过“实名制”监管。记者使用某安卓系统手机,在应用商城“游戏畅销榜”中下载了多款游戏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部分游戏可直接通过手机绑定的微信、QQ或其他第三方平台账户登录。如果未成年人用家长的微信、QQ等平台账号登录游戏,游戏平台就会默认玩家是成年人。

  ——无须登录即可在游客模式下直接消费充值。《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但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一款名为《超级火柴人高尔夫》的游戏,无须任何登录或实名制操作,即可在游戏中进行名为“获取钞票”的充值操作。

  此外,记者发现,部分电商平台提供租用游戏账户服务,让未成年玩家可“以租代售”绕过实名认证步骤。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记者通过搜索关键词发现,一些卖家提供“出租经实名认证游戏账号”的服务。

  记者选择了一家可以出租游戏《第五人格》苹果账号的商户,并以每小时3元的价格成功登录卖家提供的账号,由于租用的账号经过实名认证,在2小时的游戏过程中也未被强制下线。记者查阅该账号的登录记录发现,今年6月以来,该账号已在国内多个城市、不同设备上登录使用过。

保护未成年人还需多方合力疏堵结合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的报告显示,不少未成年人充值均是通过记住家长支付密码后支付的。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建议,对于当前游戏中存在的未成年人借助游客模式支付问题,相关游戏公司应尽快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对于游戏中租借账号的,游戏公司可通过技术手段对频繁更换IP地址登录的账号进行限制。

  针对孩子冒充家长玩游戏问题,一些游戏公司也在努力修补漏洞。腾讯公司宣布,自6月17日起,腾讯游戏正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在对已实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础上,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在游戏登录和支付环节两种场景发起人脸识别验证,对疑似未成年的用户进行甄别。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原主任曾锦华认为,目前,各平台上线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都不是防沉迷的万能模式,家长应充分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同时,家庭、学校、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爱,让未成年人多参与现实社会的事务,培养更多元的兴趣爱好。

 
最高法出台司解,保障“告官见官”
最高法出台司解,保障“告官见官”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罗沙)最高人民法院23日对外公布关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活动。该司法解释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是指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在第一审、第二审、再审等诉讼程序中出庭参加诉讼,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规定明确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内涵。”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黄永维说,一是仅限于诉讼程序,不包括询问、调查等程序。二是不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诉讼被告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三是不限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还包括应当追加为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人民法院通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

  据黄永维介绍,司法解释依法限定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范围,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但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可以视为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

  黄永维表示,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类型,明确通知出庭应诉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司法解释具体列举了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等案件类型,引导行政机关对三类特殊案件主动出庭应诉。

  同时,司法解释明确列举了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正当理由情形,并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由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认可。人民法院应当对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的理由以及证明材料进行审查。

  为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又出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相应工作人员在庭审过程中应当就案件情况进行陈述、答辩、提交证据、辩论、发表最后意见,对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说明。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应当就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发表意见。

 
王勇在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严密巡查防范 科学抢险救援全力以赴确保长江流域安全度汛
王勇在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
严密巡查防范 科学抢险救援
全力以赴确保长江流域安全度汛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6月23日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国家防总总指挥王勇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更加扎实有力做好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和抗洪抢险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王勇指出,当前长江流域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处于关键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加强协作,完善机制,合力抗灾。加强监测预警和风险研判,进一步完善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统一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调节作用,全力做好超标准洪水防御工作。强化重点堤段、中小水库日常值守和高水位期间安全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抢护、早消除。加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防御和城市内涝应急处置,全力做好受灾和转移群众安置救助,严防各类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千方百计确保安全度汛。
 

 
  上图:6月22日,凤滩水库开启全部闸门泄洪(无人机照片)。受上游强降雨影响,位于湖南省沅陵县的凤滩水库水位不断上涨,6月21日起全部13孔闸门开启泄洪。
     新华社发(瞿宏红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公开曝光六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公开曝光六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这6起典型问题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卫生健康委员会落实为基层减负部署流于形式、增加基层负担问题。州卫健委对为基层减负政策不重视、不研究,未建立文件签批、审核、流转制度,精简文件、压减督查检查等工作流于形式。2019年1月至7月,州卫健委下发文件621件,其中478件未经办公室审核把关,由各业务科室以白头或便函形式通过QQ群自行传输下发,大量文件内容上下一般粗,质量不高;以调研指导名义开展督导检查43次,其中个别科室一个月内就开展检查考核5次。基层负担应减未减,造成了不良影响。分管办公室的州卫健委副主任江洪波负主要领导责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内警告、诫勉谈话、提醒谈话等相应处理。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全国经济普查中统计数据造假问题。2019年,红河州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中,州、县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采取出具虚假批文,代填代报,授意、指使、强令普查对象提供虚假资料等方式干预统计工作,建水县、泸西县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在上级检查期间,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还采取解散QQ工作群、毁弃证明资料、提供虚假情况等方式阻碍监督检查,有的县领导还要求“被查单位自行承担责任,不得指认县委县政府”。红河州在全国经济普查中统计造假,分管统计工作的州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周踊负主要领导责任,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建水县原县委书记毛宗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县委书记职务;建水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林春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降级处分;泸西县委书记王家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泸西县原县委副书记、县长莫伟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因出具虚假批文、授意企业报送虚假数据、阻碍监督检查等问题受到相应的处理。

  河北省邯郸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齐俊杰违规使用公务用车问题。2019年3月,市档案馆决定暂时安排一辆驻村帮扶用车,用于接送扶贫工作组人员及处理日常事务。2019年5月1日至3日,扶贫工作组组长齐俊杰多次违规将该车用于走亲访友、参加同学聚会等非公务活动。齐俊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退还相关费用。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应急管理局原党总支书记、四级调研员郭龙虎等人违规收受红包礼金问题。2020年2月14日,县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和体育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某煤业公司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职业卫生工作进行验收。郭龙虎带队验收期间,15名检查组工作人员分别收受该公司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红包,其中郭龙虎收受2000元。郭龙虎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降为二级主任科员;其他收受红包的检查组成员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政务撤职、政务记过等相应处分;违纪款已被追缴。县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国平,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盈,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违规收受礼金问题负主要领导责任,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严先纯等人违规组织公款旅游等问题。2019年6月,严先纯带队外出培训时,擅自决定绕道其他地区旅游2天,并为17名参训人员分别发放旅游“补助费”1000元。旅游期间食宿费1.87万元和“补助费”1.7万元全部用公款支付。培训结束后,严先纯将绕道旅游和发放“补助费”情况向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韩瑞平作了汇报,韩瑞平未予纠正。韩瑞平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严先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相关人员分别受到相应处理,违规发放的补贴和应由个人支付费用已被追缴。

  重庆市巫山县原环保局党组书记宋正堂违规操办其子婚宴借机敛财问题。2018年1月,宋正堂向组织报告拟为其子操办婚宴,申报宴请范围为管理服务对象以外的亲友。2018年2月4日,宋正堂为其子操办婚宴,多名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宋正堂违规收受14名管理服务对象礼金共计3.35万元,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退还所收受礼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上述6起问题均发生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有的甚至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其中既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有享乐奢靡问题。有的落实为基层减负部署流于形式,有的在经济普查中统计数据造假,有的在节假日将扶贫工作用车挪作私用,有的借复工复产验收、操办婚丧喜庆之机违规收受红包礼金,有的外出培训改变行程借机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这些党员干部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对党的纪律不在乎、不敬畏,我行我素,“高压线”下顶风作案,受到严肃处理,教训极为深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引以为戒,时刻反躬自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叠加疫情影响,对干部作风的要求更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强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工作必须寸步不让,久久为功。坚持量变,就会有质变的效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持之以恒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化风成俗、成为习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要继续守住精文减会的硬杠杠,让基层干部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深刻认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顽固性、反复性,深挖细查顶风违纪、隐形变异问题,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端午”假期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加强宣传教育,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坚决防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享乐奢靡问题反弹回潮。要坚持纠治“四风”统筹推进,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让作风进一步全面好起来。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党的为民情怀转化为作风建设新实践,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中国北斗 服务全球 写在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之际
中国北斗 服务全球
写在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之际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记者李国利、胡喆、张汨汨)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
 
  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10,9,8……3,2,1,点火!”
 
  9时43分,伴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中国的北斗: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


 
  天上的七星北斗,自古就为人们指引方向。
 
  我国开始研究利用卫星进行地面定位服务,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然而按照空间定位原理,对地球上一个目标点进行定位,至少需要3颗卫星;考虑到时间误差,精确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
 
  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技术基础,对此都可望不可即。
 
  之后,我国“863计划”倡导者之一的陈芳允院士,创造性提出“双星定位”建设方案,即: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构成星座,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
 
  不同于美国GPS的四星定位,“双星定位”这一方案,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少的投入、最短的周期,实现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
 
  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一号工程。是时,美国GPS已完成全球组网。
 
  事实上,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也饱含着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清醒、走向复兴的企盼。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发射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一号系统建成。
 
  至此,中国人正式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特别是用导航卫星“发短信”的短报文服务,则是国外其他任何一个卫星导航系统都不具备的中国北斗特色。
 
  “北斗一号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首先解决了我们国家有没有的问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兼具导航定位和短报文通信的通导融合模式,是我国对世界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实事求是地说,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相比,北斗一号仍有不小差距,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是中国北斗人的初心。
 
  于是,北斗二号系统建设提上日程。
 
  彼时,最适合卫星导航的黄金频段被美俄全部占用。我国与同时希望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欧盟,推动国际电联从航空导航频段中,最大限度地挤出一小段频率,供卫星导航共同使用。
 
  这一小段频率,只有黄金频段的四分之一,却是建设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基本的频率需求,且各国均可平等申请。
 
  2000年4月17日,北斗和伽利略系统同时成功申报。按照国际电联规则,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成功发射导航卫星。
 
  2007年4月初,首颗北斗二号卫星终于如期立在发射塔架上。
 
  各项测试进展非常顺利,但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卫星上应答机出现了小异常。尽管这不是个大问题,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不高,却有影响信号正常传回的可能性。
 
  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故障,也必须彻底归零!北斗人重新打开已矗立在塔架上的星箭组合体,拆出应答机,3天72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排除应答机隐患。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发射升空,几天后太空传来这颗卫星的信号,我国终于赶上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
 
  建成覆盖全球的导航定位系统,至少需要24颗卫星。这一次,北斗人再次脑洞大开,开创性地设计了混合星座构型,并于2012年底建成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倾斜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轨道卫星共14颗卫星构成的北斗二号系统,实现了全天时全天候为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中国北斗,服务全球,必须覆盖全球。
 
  按照传统卫星管理手段,控制使用好绕飞地球的卫星,需要有遍布全球的地面站。在难以全球布站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卫星之间的星间链路,实现卫星管卫星,这是世界导航领域的前沿技术,也是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
 
  2015年8月,两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首次建立起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这一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9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
 
  2020年6月23日,我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整服务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从国内到亚太再到全球,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三步走方案,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极具中国特色,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精度,为世界卫星导航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杨长风说。
 
  一流的北斗:走出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星网”耀太空。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被亲切地称为“吉星”。
 
  这些北斗“吉星”高高地驻守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天疆,照耀着这片蓝色星球,并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大卫星拥有“大体魄”,这颗压轴出场的“吉星”采用东方红三B(导航)卫星平台,是我国现役规模较大的卫星平台之一。强大的“体格”,让它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本领。
 
  ——这是“创新之星”,突破让联通更轻松。
 
  创新,是北斗导航卫星与生俱来的基因。而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则是中国北斗系统的创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刘天雄介绍,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吉星”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
 
  “此外,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一次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可以说就像‘空间微信’一样。”刘天雄说。
 
  ——这是“长寿之星”,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
 
  “北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中国发展卫星导航技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为全人类提供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基础设施,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十分重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说。
 
  就像停水停电影响城市生活一样,卫星导航服务一旦中断,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卫星导航的可靠性、连续性提出了苛刻的设计要求。
 
  迟军介绍,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
 
  ——这是“自主之星”,坚定不移走国产化道路。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作为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秉承北斗研制一直以来坚定走国产化道路的思想,在国产化方面也是集大成之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北斗导航系统面向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时间基准、空间位置基准,对国家的重要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非常大。
 
  “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基准,如果由别人提供,安全感何来?比如当前的热点新基建,也将是我国建设发展下一阶段的重要方向,时间基准和空间位置基准就是至关重要基础,北斗导航系统是新基建的基建,基础的基础。”陈忠贵说。
 
  从北斗一号解决有无问题,到北斗二号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再到北斗三号一马当先,更是走出自主创新的北斗之路。
 
  卫星研制团队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器部件国产化从研制、验证到应用一体化体系,彻底打破了核心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铸造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中国灵魂”。
 
  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中国的北斗可以自豪向世界宣布:“我们是世界的北斗,更是一流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北斗的建成,举全国之力;北斗的应用,惠民生所需。
 
  星空布阵的同时,北斗也在深度融入社会生活,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不久前的5月27日,中国登山健儿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
 
  “2005年登顶,GNSS卫星测量主要依赖GPS系统。而今年,我们同时参考四大导航系统,并以北斗的数据为主!”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李国鹏说。
 
  北斗在这次“巅峰测试”中的成功应用,也是它在接续攀登、走向卓越道路上的一个耀眼标记。近年来,从减灾救灾到交通运输,从农业渔业到旅游服务,北斗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
 
  ——让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北斗能够实时监测、预判危险、及时报警。
 
  ——让劳动生产效益大幅提升。在东北、新疆广阔的田野上,农业机械安装北斗终端,使复播准确率提高到100%,农药节省40%。
 
  ——让交通更加可控安全。7万余艘渔船、650多万辆营运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民航也将依托北斗建设航空器全球追踪系统。世代在远海风浪中讨生活的渔民,甚至唱起了“一拜妈祖,二拜北斗”的歌谣……
 
  2020年初,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在神州大地打响。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中国北斗快速响应、全面融入。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修建引发“全民围观”,为复杂地形地貌实现高精度定位、精确标绘的,正是北斗。
 
  面向全国的“千寻位置”网上无人机平台,可以实现无人机精准喷洒等防疫作业,为其提供高精度数据的,也是北斗。
 
  物资运输车辆实时监管调控,智能机器人将各地送达的医疗物资快速送往医院隔离区,背后的支持系统,还是北斗。
 
  国之大器,利国惠民。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随着终端套数快速增长,打破垄断、更接地气的中国北斗,正不断走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将很快成为人们更贴心、更便利、更可靠的伙伴。
 
  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已经有70%以上提供了北斗服务。基于北斗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北斗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
 
  “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北斗人自信且自豪的话语,更昭示着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未来。
 
  北斗翱翔星空,服务惠及全球。随着系统一步步升级完善,北斗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体验到“中国智慧”。
 
  日臻完善的中国北斗,正在加速“融入世界”。
 
  近年来,北斗与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先后建立了兼容共识基础上的合作机制,联手打造兼容使用、精度更高卫星集群的前景可期。
 
  “相比只有一套系统,多种系统的兼容共存实际上提高了可靠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四大系统间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携手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定位导航服务,促进世界互联互通。
 
  完成组网的中国北斗,也将更加“吸引世界”。事实上,北斗已开始向上百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印尼的海上集成应用……北斗还分别与沙特、阿联酋、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制定推进措施。中国胸怀和中国贡献,伴随“太空丝路”不断延展。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
 
  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中国北斗系统,对世界上渴望科技改善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巨大鼓舞,“中国分享”也必将让世界更加美好。
 
北斗之光: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北斗之光:让中国智慧惠及全球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新华时评


 
  经历些许波折后,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顺利升空。作为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圆满完成。
 
  自20世纪北斗工程启动以来,中国北斗人秉承“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在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了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网络,力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享受北斗提供的满意服务”。
 
  由光耀亚太到覆盖全球,中国卫星导航事业就此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这是面对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卫星导航技术,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2年多,18箭,30颗星,北斗高密度发射组网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中国速度”。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导航卫星系统,首次实现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差分增强三种服务融为一体,北斗对全球用户提供强大的服务能力。
 
  这是面对世界多极化发展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北斗人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同为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与其他系统必然存在竞争,但绝不是“战争”。相比只有一套系统,多种系统的兼容共存提高了导航可靠性和精确度。中国北斗的加入,更使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使用卫星导航数据多了一种选择,进一步促进了世界互联互通。
 
  风云激荡的世界,发展鸿沟难弥,经济危机频现,人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然而,人类追求和平、创造幸福的梦想不会改变,各国携手共谋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支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开放的北斗,亦将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与世界携手共赢。
 
  目前,北斗已向上百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达到“亿级以上”水平。更稳定、更精确、更开放的中国北斗,将为企盼共同发展、企盼科技改善生活的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活力。
 
  几千年前,中国的罗盘传播到世界,为人类的足迹开辟了更加广袤的空间,旅行者携带着它,勇敢地驶向远方。
 
  今天,中国的北斗让世界再次看到,以智慧和汗水浇灌,持共赢共享的胸怀,一个和平美好的地球充满希望。
 
  让中国分享惠及全球,让中国智慧拥抱世界。中国北斗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上,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李国利、张汨汨)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
 
长三甲系列火箭助北斗全球组网
长三甲系列火箭助北斗全球组网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记者胡喆)6月23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值仲夏,轻虫细吟。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山谷中火箭拔地而起,直奔寰宇。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所在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完成了北斗导航工程的全部发射任务。

  用自主创新解决复杂问题:让火箭飞得更远


  作为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卫星对执行其发射任务的火箭要求非常高,适应能力强、服务轨道面多的特点使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脱颖而出。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也被称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个型号,此次执行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已成功执行22次北斗发射任务,是发射北斗卫星的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创新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研制团队为了满足北斗组网的不同阶段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工作,以期更好地完成好北斗导航工程的发射任务。”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说。

  据姜杰回忆,当年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接到北斗发射任务时,仅具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能力。为满足北斗建设需求,研制团队开展了以北斗导航工程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圆轨道等轨道设计技术为代表的攻关研制,用东南射向进行轨道设计,同时满足了工程对火箭运载能力和卫星轨道部署的双向需求。

  “自主创新是决定航天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根本出路。在以北斗导航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牵引下,火箭研制团队将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抓手,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用创新理念批产火箭:让火箭飞得更快


  面对北斗三号卫星高密度的发射任务,如何又好又快地造火箭,是研制团队的重点。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研制队伍为适应高密度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形成了一套适应组批生产、高密度发射的研制生产管理模式,满足了北斗导航工程的需求和火箭发展需求。

  过去火箭的生产需要单件定制,根据任务的需求,每次任务研制一发火箭。按照北斗导航工程的发射要求,火箭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高密度任务的需求。因此,研制队伍提出了组批生产这种满足高密度发射任务的生产模式,就是通过模块化、通用化的方式来设计生产火箭。

  岑拯介绍,自2017年底开始,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快车道”,尤其是在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19日的133天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7次发射,成功将1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轨道。“平均一次火箭发射仅间隔19天,创造了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纪录。”

  “未来几年,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任务量的增加,火箭产能将成为关注焦点,为确保后续任务正常开展,我们提前策划了‘新百发工程’跨代组批投产工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说。

  无数航天人默默执守:让火箭飞得更稳


  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作为北斗的“专列”,在研制过程中既要稳定技术状态,控制更改的影响范围,又要不断创新改进,提高火箭的适应力和可靠性,这一度被认为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挑战。

  为了兼得“鱼与熊掌”,项目负责人胡炜带领当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总体设计团队,仅用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攻克了一系列研制难题。

  在火箭成功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航天人默默执守在航天事业的岗位上,没有惊世之举,没有荣誉等身。

  陈燕光,曾任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2012年7月因病去世,享年54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工作。2012年7月5日一早,他的一位同事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改造电缆生产进度怎么样了?”同事十分惊喜,看完以为陈燕光手术很成功,又能关心工程进度了。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条短信是他生前发出的最后的信息之一。

  陈燕光离去的第二年,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第14颗、15颗北斗导航卫星腾空而起,发射圆满成功,他和同事负责的科研任务得到验证,填补了技术空白。发射效果,正如他生前无数次设想的那样。

  “建设航天强国,需要勇攀高峰的科学追求,需要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十几年如一日,以赤诚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他们用成功践行了航天报国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航天强国建设新篇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

 
北斗“母港”追星梦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北斗“母港”追星梦
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李国利、王玉磊、黄国畅


  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腹地,雨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10,9,8……3,2,1,点火!”

  伴随着轰鸣巨响,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

  约30分钟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郑重宣布: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到位,卫星状态正常,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有北斗“母港”之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奇迹,我国也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一)


  1970年冬,一支神秘的队伍从茫茫戈壁滩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越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深处一个叫赶羊沟的地方。

  50年来,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创奇迹,在这片长征路上的“彝海结盟”之地,建造起一座享誉世界的现代化航天城,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架起“通天梯”。

  如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史馆里,陈列着这样一张照片:穿着净化工作服的航天人排成一排,或跪着或蹲着,在测试厂房内认真地擦着地面。

  这一幕发生在1990年,中国航天承揽的第一个国际商业发射任务——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在即。

  当时,外商要求卫星测试厂房的清洁度指标必须达到十万级。也就是说,一立方英尺的空气中,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能超过10万粒。

  那个年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设备设施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最终,西昌航天人持续工作半个月,用绸布和酒精将厂房的地面和墙壁反复擦洗了数十次,比合同里规定的十万级指标高出了一个数量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样的举动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是一件很小的事,却凸显了西昌航天人追梦路上的奋斗与拼搏。

  在全球十大航天发射场中,西昌发射场是属于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的发射场之一。2003年5月24日晚,大雨倾盆,我国第三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在即,突然发现关键线路漏电。时任发射场火箭控制系统高级工程师毛万标主动站了出来,凭着详实的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可以发射”的结论。几十分钟后,卫星顺利升空。

  2011年7月27日,距离发射窗口仅剩半个小时,场区出现强雷暴天气。中心气象团队凭借多年扎实功底,主动觅得“机会”,利用10分钟的雷雨短暂间隙,成功送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准确入轨。

  50年追梦征程,一代代西昌航天追梦人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家国情怀,孕育形成了“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的西昌航天精神和“忠诚担当、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海岛创业精神,涌现出“航天报国模范地面站”“西昌航天百战群英”“01指挥员天团”“精准预报金牌气象团队”“刀尖上的舞者——火箭加注团队”“援汉党员医疗队”等一大批航天战将、科技精英、金牌工匠,还有32名烈士为了航天事业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一批又一批航天追梦人接续传递西昌航天精神和海岛创业精神,才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他们都是铺路石,金子般闪耀在岁月的最深处;都是螺丝钉,钻石般旋转在共和国的年轮里。”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二)


  1992年3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火箭点火后发动机紧急关机,发射中止。

  当时,棕红色的毒烟弥漫在发射塔架周围,加注满燃料的火箭随时都有倒下炸毁的危险。危难关头,英勇的西昌航天人逆行跑向发射塔架抢险,用鲜血和勇气保住了卫星,保住了火箭,保住了发射场。

  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西昌航天人与航天工业部门一起总结原因教训,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共同推出“双五条”归零标准,建立“双岗四检查”“回想、预想”等制度机制,全面更新换代地面设施设备和测控系统,在国内发射场率先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起一整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制度规范,综合发射能力实现大幅提升,火箭发射成功率也走进世界前列,助推中国航天在低谷中奋起,不断走向成熟。

  1984年4月8日傍晚,搭载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像一个巨大的火把横空出世,让彝族同胞惊叹不已。而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让中国人在36000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开辟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回忆起那天,曾在西昌指控中心工作的王永军眼里闪烁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任务成功后,我们几个30多岁的汉子高兴得在地上打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0年前,轰鸣声打破了大凉山的寂静,为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1000多名抢建者分成3批,冒着雨雪,顶着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后来,为纪念西昌航天人在进军太空长征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50年,奋斗的征途从未止步;50年,奋斗的热血依旧沸腾。抢建长征桥、贯通专用线、会战发射场……从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座发射塔架在荒山野岭中竣工验收,到2014年我国首个最先进的滨海发射场全面建成,一代代西昌航天奋斗者铺路奠基、接续奋斗,开启两场高密度并行发射的最美交响乐章。

  然而,航天发射是高风险的事业,西昌航天人的追梦之路也不是一片坦途,他们也经受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

  1997年6月5日,风云二号卫星发射在即,天空突然雷电交加,发射被迫中止。指挥部下达指令:立即泄出低温燃料。

  泄回燃料,比加注更加危险!

  氢氧混合物,只要0.019毫焦耳的能量,大概就是一粒大米从一米的高处落下撞击地面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引爆。而在雷电交加中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星箭俱毁。

  那天,西昌航天人再次逆行,经过一夜奋战,低温燃料被安全泄回。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发射也是一波三折。此前,因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工程全线举一反三,进行质量复查,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为确保百分百成功、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发射再次推迟至6月23日。

(三)


  6月23日上午,长征火箭喷着橘红色的火焰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向浩瀚星空。

  到此,有“北斗专列”之称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在这个中心实现完美飞行。

  事实上,每一次火箭腾飞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代代西昌航天人追梦不止的奋斗印记。

  1994年2月8日,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具备发射高轨道重型通信卫星的能力。

  为了确保首飞成功,发射场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从扳手手柄长短的改造、塔上电缆如何布置,再到规程的书写等等,都是操作手和科技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一次次摸索、一遍遍实验出来的。

  那时,遇到问题是常态,发射场的科技工作人员协同产品研制部门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连续排故。可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西昌航天人的追梦脚步。

  任务合练中,发射场需要掌握长三甲运载火箭各次总检查的数据比对情况。一次总检查测试下来的所有数据图,比火箭还要长。

  “当时的条件简陋,我们是趴在地上用尺子一帧一帧地比对判读,有时比例尺弄错了、波段搞混淆了,就得重新再来。”时任控制系统前端一级箭上号手的李本琪说。

  特别是在近两年多的时间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实施20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将30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新纪录,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再次创造了“中国速度”。

  2018年10月31日下午,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已经进入最后决战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5.1级地震,西昌航天人再次勇敢“逆行”,用冲锋的奋斗姿态保证了场区安全,保证了北斗组网任务顺利推进。

  “中心与北斗共成长,北斗组网高密度发射史也是中心发射能力的快速提升史。”中心主任张学宇介绍说,为满足北斗高密度组网发射需求,他们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积极优化发射组织指挥模式、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不断跃升,相比20年前提高了4到5倍。

  顶风云,举北斗,托嫦娥,铸天链……半个世纪来,中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西昌航天善于创造奇迹,更敢于创造奇迹。

  2020年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首个高密度任务年,新年伊始就面临两个新型火箭并行的首飞任务。为确保疫情期间任务万无一失,发射场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凡离岛人员一律先隔离再返岗,有近35%的人员在家隔离,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更为紧张。

  “氦配气台加电、传感器加电……”2020年2月5日晚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测发大厅亮如白昼,文昌发测站箭体动力室女工程师赵飞与同事们仍在工作。

  由于火星探测和嫦娥五号发射窗口要求严苛,为争取宝贵的测试时间,赵飞和同事们忙得连轴转,往往在长征五号测发大厅刚干完活,又立即赶到长征七号火箭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动力系统箭上的测试工作……

  “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决心用发射成功为武汉加油,为中国人增添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赵飞说,她那几天高强度工作导致胃病复发,但为了任务按节点推进仍咬牙坚持在一线。

  在这里,这样感人的奋斗故事还有很多。

  2020年,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立50周年。从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问鼎苍穹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在新的“长征”路上,西昌航天人追梦奋斗创奇迹的脚步将更加铿锵!

 
为何在发射前按下“暂停键”? 访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负责人
为何在发射前按下“暂停键”?
访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研制负责人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新华社西昌6月23日电(记者胡喆)6月2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虽然最终结果圆满,但任务过程却一波三折。根据此前公布的发射时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原定于6月16日发射,但因技术原因推迟。从“暂停”到“重启”,这次发射究竟经历了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李聃。

  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也被称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三个型号,此次执行发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据李聃回忆,6月15日晚,发射队正在进行负12小时射前功能检查时,发现了一个技术问题,导致压力数据低于设计指标要求,随即发射队进行了问题排查工作,并且在短时间内就找到了故障点。虽然经过排故,指标已经正常,但是在发射前航天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带疑点加注、不带隐患上天,因此北斗工程指挥部针对这个技术问题,进行了慎重研究。经过讨论,指挥部决定推迟此次发射。

  李聃告诉记者,虽然工程指挥部最后决定“推迟发射”仅是短短四个字,但背后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问题出现后,火箭研制单位连夜组织相关单位在北京进行了问题还原,并进行了前后方结果比对,证明了问题发生的原理,为6月18日归零评审会的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已进入发射前负12小时流程,火箭常规动力系统已完成燃料加注,火箭发射队在当天立即启动了贮箱压力检测工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了相关处理方案,并对常规推进剂泄出与再加注风险进行了分析。

  在完成归零工作后,发射队立即投入到新一轮发射准备中。在各部门协同配合下,6月22日进行了常规燃料的加注工作,在6月23日顺利完成火箭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并最终成功实施发射任务。

  “大力协同、集智攻关是中国航天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多部门协作,发射队无法这么快完成归零工作,没有工程全线上下大力协同,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绩。”李聃说。

  李聃表示:“此次发射是北斗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是北斗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的标志。决策的背后,说没有压力是骗人的,但在压力面前,指挥部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尊重科学、坚持原则的。”

  李聃告诉记者,在多年前的一次北斗发射任务中,发射场周边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当时大家心里对能否按时发射都没底,最后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给出的专业意见,同意按原计划发射,最终任务圆满成功,创造了恶劣气象条件下中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航天人用20年的芳华,完成了北斗全球组网,也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让中国航天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认真应对每一个挑战。”李聃说。

 
爱星 吉星 萌星 北斗三号卫星家族新特点
爱星 吉星 萌星
北斗三号卫星家族新特点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特别报道
 
  6月23日上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直冲九霄,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星座部署。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共30颗,其中有24颗是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被亲昵地称之为“萌星”“吉星”“爱星”。

各司其职

拱卫北斗全球覆盖



  “萌星”,英文缩写MEO卫星,星如其名,小巧灵活。24颗“萌星”运行在高度约2万千米的轨道,7天能绕地球跑13圈,像极了不知疲倦的小萌娃。

  “吉星”,英文缩写GEO卫星,共有3颗,分别定点在东经80°、110.5°和140°。“吉星”运行在约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是北斗家族中不喜动的“大个子”。

  同“吉星”轨道高度相同的还有“爱星”,英文缩写IGSO卫星,数量也是3颗,但“爱星”爱跳舞,星下点轨迹总划着浪漫的“8”字步。

  性格迥异的3种卫星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萌星”是北斗全球组网的主力队员,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着,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不停地画着波浪线,以便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

  “吉星”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时时刻刻“高照”祖国,在导航、通信、电力、金融、测绘交通等领域,为祖国发展建设默默奉献。

  “爱星”单星覆盖区域较大,3颗卫星可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爱星”作为高轨道卫星,信号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其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虽然“萌星”“吉星”“爱星”都极富个性,但它们从不独来独往,而是通过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了星间数据传输和精密测量,从而大幅提高卫星测定轨精度,提升电文注入频度,并减少对海外地面布站的依赖,有效降低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

  中国北斗独创的“三种轨道”“三种卫星”的混合星座工程建设,在国际上亦属首次。

各得其宜

伴随北斗蜕变成长



  翻开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列表,新世纪前11年发射的15颗北斗卫星中,1颗孤零零的“萌星”,夹在其他“吉星”和“爱星”间。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启动,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这一次,“萌星”迎来高光时刻。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卫星首次发射,“一箭双星”送2颗“萌星”入轨。此后3次发射,相同方式再送6颗“萌星”升空。北斗最简系统正是由这8颗“萌星”组成。

  2018年底建成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基本系统中,1颗“吉星”夹在了18颗“萌星”间。1年后,由24颗“萌星”组成的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从配角到主角,“萌星”大显神威的背后,不只是航天事业的发展,更是中国的巨变。

  众所周知,“中国-亚太-全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步走路线。在前两步中,北斗需要锁定中国和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吉星”和“爱星”显然更有优势,而“萌星”则不太经济实惠,况且当时星上的很多关键技术尚未突破。

  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说:“系统一下建那么大(全球组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用户集中在国内及周边。因此‘先区域、后全球’的技术途径很正确,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在北斗二号系统的建设中,通过发射4颗“萌星”并在轨运行,逐步攻克了一系列瓶颈问题。当北斗开启全球组网后,“萌星”得以跃升主力。

  “吉星”和“爱星”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将承担配合“萌星”、显著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为未来的北斗之路进行拓展和验证。

各显神通

大国重器名不虚传



  3种卫星里,谁是满怀绝技的“扫地僧”?

  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的答案,正是6月23日刚刚发射的“吉星”。“GEO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中功能最强、信号最多、承载最大、寿命最长的卫星”。

  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吉星”升空入轨后,大大提升了北斗的应用场景。

  “吉星”具备卫星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可实现动态分米级、事后厘米级的定位服务,服务于汽车自动驾驶、船舶精准停泊等。

  对导航信号完好性要求严苛的民航驾驶中,“吉星”的星基增强功能,可以通过两个频点播发符合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星基增强信号,从而精确护航飞机起降。

  不仅导航信号兼容增强,“吉星”在短报文通信功能上更有了新突破,通信能力提升10倍。同时,“吉星”的接收信号能力也大幅增强,用户终端实现了小型化,发射功率可降低10倍,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

  除“吉星”外,“萌星”灵活小巧、覆盖全球,“爱星”位居高轨道、单颗覆盖面广,都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北斗三号的功能性能及整体技术指标。

     (本报记者李国利、刘艺)

 
“新新”向荣 经济高质量转型趋势观察
“新新”向荣
经济高质量转型趋势观察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赵东辉、魏飚、解园)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当前不少地方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日常生产生活添加了“新元素”,不断扩展经济发展空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正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一片云”下的“智变”


  种番茄+5G网络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山西农谷番茄小镇6万多平方米的番茄植株上,通过5G技术,科技人员实时采集番茄的生长环境参数,随时调整温度和湿度,解决了种植国外品种产量上不去的难题。“通过5G技术回传到大数据中心,经过与西班牙本土种植模式对比,就能及时精准改变番茄的生长因子,找到追赶产量的突破口。”山西省晋中市联通分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敏说。

  当城市治理遇上“城市大脑”,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

  工地扬尘、裸露地面苫盖、渣土运输车管理,这些过去更多依靠人工筛查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能够通过“城市大脑”自动感知,实现全天候自动识别和发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大脑”的生态环境平台目前已完成对副中心核心区域的环境监测智能化改造,打通了城管委、住建、环保等多部门的信息平台,接入超千路视频、超千个大气预警传感器,每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区域视频扫描巡检。

  在重庆两江新区悦来会展城,这里的井盖广泛布设智能传感器,一旦受雨水冲刷倾斜10度并超过5秒,智能传感器立即自动报警,后台数据中心收到报警信息后迅即响应,几分钟后维修人员就到位整修,最大限度保障了城市安全。

  “云买菜”“云健身”“云旅游”在不久前还是一件时髦的尝试,眼下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消费习惯……在上海,维修保养汽车也可以在“云端”实现,在上海闵行区光华路的一家途虎养车工场店,明亮整洁的大厅内车主可以享受实时预约的汽车保养服务。途虎养车负责人陈敏表示,企业正在拓展网上服务品类和范围,以后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预约服务的企业门店将突破2000家。

  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创造着崭新的发展机遇。

“一片芯”背后的创新


  布局未来产业,成长空间广阔。在山西长治,一粒米大小的芯片,蕴含着千亿元规模的大市场。6月初,在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身穿防尘服、戴着口罩的员工在生产车间忙碌着,生产出的小米粒大小的芯片,发出肉眼不可见的光,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这家公司副总经理段瑞飞说,传统的紫外线照射,技术门槛较低、应用领域受限,而该公司科研团队研究的是“深紫外线”,这是一片全新的天地、全新的市场。“把这样的芯片置入不同的产品,可以实现对水、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杀菌消毒。”段瑞飞说。

  新科技、新产业不断融合创新,为各地经济发展积蓄新鲜力量。

  位于重庆主城区东部的两江协同创新区,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研发的空中作业机器人惹人注目。这款可携带机械臂等操作装备的机器人,打破普通无人机只能进行航拍、农药喷洒的应用局限,可以在工厂车间内、桥梁之间、变电站、树林等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飞行与精准操作。这仅仅是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两江新区蓄力打造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今年智能产业增速有望超过30%,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

  在高精尖领域,越来越多的成果转化为产品,产品正在发展为产业。作为近年兴起的研究领域,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正在逐渐形成新兴产业。新产品既能做医疗美容领域的皮肤“美容针”,又能成为外科医生的止血“神器”,还能变成人工血管、心瓣膜等救命材料……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梦华介绍说,专攻功能蛋白领域而研发出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填补着所在领域的国际空白。

“一片土”长出的活力


  今年6月初,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及产业基地项目在上海市松江区正式开工。这个投资数百亿元的“新基建”项目,从签约到土地摘牌仅用了58天。腾讯云副总裁道峰表示,之所以把这一重大项目落户上海松江,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金牌“店小二”服务。

  厚植迸发活力的“创新土壤”成为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3年前,粤芯半导体所在的厂房还只是一片空地。提到为何落户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新知识城,这家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说,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一个创新资源高度汇聚的创新生态,广州提出了完善的信息技术产业规划,而芯片被置于产业升级的重要位置,政府给予了强力支持。“政府对我们‘一事一议’,使得我们得到了很多平行审批和信任审批,这才造就了资源快速汇集,让我们能够在18个月里实现公司从打桩到量产。”李海明说。

  2019年以来,山西省把煤炭绿色智能开采作为突破点,广发“英雄帖”,悬榜攻克长期以来制约煤炭转型升级的核心技术。实现煤层气开采最佳路径,高瓦斯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打造智能化矿井新样板……煤炭企业攻克了一些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走上了创新之路。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的“揭榜挂帅”也在各地生动上演。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从改革开发的前沿,到转型发展腹地,创新活力正在加速涌动。

(参与记者:黄兴、何欣荣、马晓澄、何宗渝、关桂峰、杨思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调研座谈,组织开展政策对接 协调推动中央支持湖北金融信贷政策落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调研座谈,组织开展政策对接
协调推动中央支持湖北金融信贷政策落实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武汉6月23日电为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关于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促进支柱产业恢复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决策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组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近日主持召开湖北省有关部门、8家金融机构、企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协会及22家企业负责人参加的金融政策支持湖北专题座谈会,并赴有关金融机构、企业调研,了解金融信贷支持政策落实进展情况和企业需求及建议,组织开展政策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恢复生产。

  联络组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和冲击较大,生产经营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湖北省、金融管理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积极研究出台切实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针对一些企业反映的融资服务便利性不足、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低、综合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创新思路、加大力度推动解决。

  联络组强调,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是保就业、稳就业的最大“容纳器”,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实现湖北经济重振提供重要支撑。金融管理部门和湖北省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紧政策对接,进一步明晰细化具体政策内容和有效工作举措,加快推进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要主动服务,宏观政策研究着眼全国全省大局,具体政策措施制订多出利、好操作、见实效,着力帮助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市场主体减负,推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落地落实。湖北省和广大企业要紧紧抓住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重要机遇,利用好利息减免、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延期还款等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红利,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加快发展步伐,不断做大做强。

 
多条铁路新线相继开通,七月一日起实施 合肥至湖州、南通至上海即将开通动车
多条铁路新线相继开通,七月一日起实施
合肥至湖州、南通至上海即将开通动车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樊曦)记者23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三季度列车运行图,多条新线相继开通,铁路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列车开行将根据客货需求及时增减。

  国铁集团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运行图调整铺画中,国铁集团始终坚持将保障旅客列车运行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客货运输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运输能力,科学调配运力资源。

  一是多条新线开通运营,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7月1日前后,多条新线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大幅提升区域运输能力。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开通后,安排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60.5对,中东部地区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南通至上海铁路开通后,安排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46对、货物列车6对,铁路过江运输能力大幅提升,上海与苏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喀左至赤峰高铁开通后,安排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8对,内蒙古赤峰地区经京沈高铁接入全国高铁网;安顺至六盘水高铁开通后,安排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10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经沪昆高铁接入全国高铁网;格库铁路青海段开通后,安排每日开行旅客列车1对、货物列车2对,为西北地区资源开发、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支撑。

  二是暑期运输同步开启,列车开行及时增减。铁路部门将同步开启7月1日至8月31日间为期62天的暑期运输,在实施三季度新图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实施“一日一图”,更好地满足暑期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等出行需求,预备每日增开直通临时旅客列车48列、图定旅客列车延长运行区段3列。同时,在主要旅游城市间适时开行旅游列车,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人们避暑出游提供更多选择。

  三是调整优化部分普速客车开行,有效防范汛期安全风险。铁路部门结合普速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和防洪防汛安全措施的落实,对途经太焦、皖赣、焦柳线的部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安排2对普速客车变更运行径路、4对普速客车由夜间调整为白天运行、1对普速客车变更运行区段。

 
老洋房夜市:烟火气里的国际范儿
老洋房夜市:烟火气里的国际范儿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人们在上海思南公馆的夜市上购物(六月六日摄)。新华社发(王翔摄)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记者周蕊)在百年老洋房聚集区里,来一场升级版的夜间集市是什么感受?在上海思南公馆的夜间集市里,袅袅的是烟火气,也是上海夜间经济的国际范儿和文艺潮。
 
  思南公馆提供的数据显示,首个周末夜市迎来客流超过4.5万人次,营业额节节攀升。
 
  为了能实现防疫和休闲两不误,上海多家夜市制定了应急预案,配置了红外线测温、客流监测设备,活动期间坚持入场测温、上岗检查和场所消毒,并根据客流监测情况及时采取限流措施。
 
  “大家很愿意尝试我们的产品。”法国人娜塔莎·塔拉斯孔在上海生活超过7年,她带着会说中文的孩子一起前来夜市,推销自家研发生产的香水和护手霜。
 
  娜塔莎去年创立了自有品牌Doucea,创始团队和原材料都来自法国,品牌以上海元素为主题,“中西结合”的背后是对中国的热爱。
 
  “夜市并不只有亲民的烟火气这一面,一样可以有诗与远方的文艺范儿。”思南公馆副总经理范美辰介绍,文艺是思南夜派对的第一大关键词。集市聚集了100位生活家,艺术类品牌占比将近50%,12家顶尖美术馆、博物馆和7家国际画廊的加入,让街边夜市充满国际范儿和艺术潮。他们销售的不仅有周边文创产品,还有一些参展的优惠套票等,此外,还有20%的业态是设计师品牌,销售设计款皮具、手工艺品、珠宝配饰等。
 
  “思南公馆的生活市集和深夜食堂板块每周会有50%的更新率,让公众常逛常鲜。”范美辰说,集市引入的不少品牌是中小企业,希望能帮助企业减轻疫情的影响。
 
  夜间经济的“点亮”,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提前和市场监管、城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沟通和对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帮助报名的商家完成了审批备案等工作,尤其是涉及现制现售类的美食。”范美辰说。
 
  在提前规划和安排下,夜市曾经的卫生、扰民等问题正在被逐步克服。深夜11点,记者在思南公馆看到,摊主在撤离后,将摊位内的所有物品包括垃圾都带离现场,现场地上基本看不到垃圾残留,恢复到原本安静的模样。
 
  持续到6月30日的首届夜生活节期间,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上海推出180余项重点特色活动,打造具有烟火气、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儿的夜上海新形象,推动城市夜间经济发展。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商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强化夜间城市综合配套,在夜生活节期间,进一步放宽外摆位限制,在重点区域增设临时道路停车场,在重要节点延长地铁运营时间,增加夜间交通配套、支持打造周末限时步行街,打好“政策+活动”组合拳,提振夜间消费市场信心。
 
订单下滑、利润薄、物流贵、客群窄…… 因疫情红火的生鲜电商还能“保鲜”多久?
订单下滑、利润薄、物流贵、客群窄……
因疫情红火的生鲜电商还能“保鲜”多久?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新华社上海6月23日电(记者杨有宗、王默玲)买菜不去菜市场,动动手机送上门。受疫情影响,各大生鲜电商平台订单量明显增长,然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不少消费者又重新回到菜市场、超市买菜。与此同时,在此轮“繁荣”中,生鲜电商平台面临的利润薄、耗损高、物流贵等难题依然待解。订单下滑、难题待解,因疫情红火的生鲜电商“保鲜期”有多长?

原来一天送100多单,现在60单左右


  上午10点半,正是准备做午饭的时间,盒马平台配送员王海军来到上海永嘉路一居民小区,将消费者购买的蔬菜、猪肉送货上门。

  受疫情影响,很多老年人也学会用手机买菜,生鲜电商走进更多人家。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不少人又重新回到菜市场买菜。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王师傅的配送量上。“原来一天100多单,从4月中下旬开始,订单量逐步下滑,如今稳定在每天60单左右。”王海军说。

  生鲜电商订单量下滑,不只是王师傅的个人感受。在上海浦东云山路叮咚买菜的一处前置仓,站长张涛说,该站点每天的配送量已从疫情期间最高峰的每天1800多单,回落到目前的1200单左右。据悉,叮咚买菜已经在上海建成250多个前置仓,中心城区配送半径为3公里,郊区为5公里。不过,订单量有所下滑,客单价却已经从疫情前的每单80元左右,提升至120元。

  订单下滑,直接原因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菜市场重新热闹起来。在上海闵行一处菜市场,多位摊主对记者说,目前摊位每天的客流量和流水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位蔬菜摊主说,疫情前,每天流水在1600元左右,随着夏季升温,近期叶菜类蔬菜价格上涨,目前每天流水还略有增加。

利润薄、物流贵、客群窄依然“老大难”


  尽管有波动,但此次疫情客观上为生鲜电商发展提供了机遇。盒马鲜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侯毅分析,和今年1月份相比,4月份盒马平台订单量尽管比疫情期间略有回落,但也提升了50%。

  侯毅说,这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年轻消费者,尤其是“80后”“90后”的消费者学会了做饭,很多老年顾客也开始用手机下单买菜,顾客群体进一步拓展,消费者对在线经济的认可度、信任度大幅提升。“很多人的生活理念也发生变化,更加注重家庭、亲情,更愿意在家里做饭。”

  但另一方面,生鲜电商行业还存在多个“老大难”问题没有解决:

  ——利润薄。相关行业报告显示,生鲜行业平均毛利为15%左右,远低于化妆品等毛利较高的行业。这主要是由于生鲜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蔬菜、鱼、肉类等,从生产到人们的餐桌,缺少加工环节,很难提升附加值,因此缺少溢价空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鸡蛋、番茄等是消费者最喜欢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的菜品,而非龙虾等附加值较高的商品。

  从2019年开始,呆萝卜、吉及鲜、易果生鲜等生鲜电商平台陷入线下关店、线上平台无法打开等风波,究其背后原因,扩张快、毛利低等造成的资金链紧张及断裂是重要原因之一。

  ——耗损高、物流贵。生鲜产品保质期短,部分菜品需冷链运输,这进一步提升了成本。上海市民周先生说:“最近在生鲜电商平台买了两次切片菠萝,都出现了质量问题,配送员送货时就建议我选择退货。”

  ——消费群体扩展存“天花板”。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和其他消费互联网平台相比,生鲜电商在价格方面始终没有优势。中老年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因此部分消费群体出现疫情后“弃用”的现象。“相比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蔬菜,到菜市场购买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菜更新鲜,买起来更放心,价格也更便宜。”顾客陈女士说,以菠菜为例,生鲜电商平台1斤要5.5元左右,而在家附近的菜市场,1斤要便宜1元多。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两条腿”走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523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相比而言,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则远低于综合电商。相关市场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生鲜电商行业渗透率仅为3%到4%。

  疫情趋稳,消费者重新回到菜市场、超市,生鲜电商该如何实现破局?这一方面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上海浦东一处生鲜电商前置仓的相关负责人说,站点每天基围虾配送量按照100份的量来进货,这主要是基于前期消费数据的积累,以此实现精细化运营。

  除借助数字化手段外,各家平台也在进行相应的“模式创新”。为了降低成本,除了一线城市普遍采用的“仓店一体”“前置仓”等模式外,也有生鲜电商平台进一步尝试“次日自提”,由顾客提前一天下单,平台无需前一天大规模备货,只需按照顾客下单品类准备即可,降低损耗。

  “我们将打造一个新供给模式,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将逐步在全国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实现农产品从产品到商品,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需求。”侯毅说,盒马还在尝试推广“汽车自提”模式,即消费者线上下单,将车开到指定地点,由工作人员将所购菜品放入后备厢,以此提升购物体验。

 
“挪穷窝”更要“奔富路” 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挪穷窝”更要“奔富路”
全国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史竞男)“建议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帮助搬迁群体转变生计方式,实现既‘挪穷窝’又‘换穷业’,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2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分组讨论现场,一身彝族服装的四川省政协委员、凉山州扶贫开发局局长王永贵,以视频连线方式,带来扶贫一线的新变化。在他身后,整齐坐落着凉山州普格县黄草坪村新近建设的安全住房。像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凉山州已建成229个,搬迁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搬得出”。但确保“稳得住”“能致富”,仍有“瓶颈”亟待破解。

  作为今年全国政协第一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本次会议瞄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一议题,并首次采用联动协商形式,通过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在广西、重庆、四川、甘肃等地设分会场和连线点,将脱贫攻坚在基层的最新进展、最难啃的骨头、最急切的期盼,带到了常委会会议协商议政的现场。政协委员和基层代表们直奔主题、联动协商、积极建言。

  解学智常委建议,要加强相对贫困治理的科学谋划,防止出现政策断供、扶贫队伍撤摊甩手、简单以乡村振兴代替扶贫工作等倾向,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引导群众通过发展生产获得收益,通过能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协委员、下南乡景阳村驻村第一书记覃思颖,站在村委办公楼前,以视频连线方式提出建议。

  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许多毛南族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之中。因居住条件恶劣,毛南族过去叫“毛难族”,意思是受苦受难的民族。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毛南山乡巨变,实现整族脱贫。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覃思颖委员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强化脱贫内生动力培育。同时,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来自广西柳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户邹猛,和家人一起出现在会场内的大屏幕上。“我的老家在里高镇三合村新村屯,是典型‘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在国家扶贫政策关照下,我们全家5口于2018年搬到了老乡家园。”

  实现“进城梦”“洋房梦”的邹猛难掩激动。据他介绍,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就业技能免费培训,他获得了电工证,月收入达4000元。“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国家能继续扶我们一把,保持扶持政策三到五年不变,让我们心里更加踏实,生活更有奔头。”

  “面对即将到来的后脱贫时代,关键是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陈雷常委说,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保障产业、税收、金融政策优惠力度不减,激发扶贫产业动能和活力。

  谢茹常委认为,我国将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并成为接续减贫的重点。要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帮扶政策措施“接得上、续得起、连得好”。

  现场听取了委员和基层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后,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作互动交流时表示,将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的延续性,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挪穷窝’更要‘奔富路’”,孙东生、磨长英等常委们一致认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探索高效农业、民俗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走发展产业、兴办企业的“造血”之路,推动完善相对贫困根除机制。

 
库尔班大叔家乡“红火”起来
库尔班大叔家乡“红火”起来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23日电(记者丁建刚、郝玉)上世纪五十年代,库尔班大叔决心骑着毛驴,从新疆于田县出发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如今,越来越多乘火车、自驾车的游客涌向他的家乡,重温这段记忆,领略南疆新容新貌。

  初夏时节,沿着白杨掩映的乡村公路,记者来到位于沙漠边缘的库尔班大叔的家乡——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扩建后的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大门口,汽车和摩托车停放有序,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纪念馆建于2003年,近年来,经过多次扩建后重新面向游客开放。扩建后,馆内除陈列有珍贵的历史照片、重要文献和实物之外,还添加了声像室,制作了浮雕、专题片,被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徜徉在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实物,让远道而来的参观者不断发出惊叹。了解到库尔班大叔从小生活贫困、新中国成立后才过上幸福生活,来自新疆北部的昭苏县干部苏里坦·马纳甫汗感慨地说:“身处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感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纪念馆大门左侧,修缮后的库尔班·吐鲁木故居同样人气颇高。这处历经风雨的土坯房,按照老人当时生活的原样布置,由餐厅、卧室、库房等组成,摆放着他生前用过的油灯、木碗木盆等。时至今日,库尔班大叔的后人都搬进政府补贴建设的富民安居房,也彻底告别了“二牛抬杠”“驴车出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据于田县委介绍,纪念馆平均每年接待全国各地游人上万人次。其中,很多到南疆自驾游的外地人,都将库尔班大叔故乡列为首选的“打卡”地点。

  与此同时,托格日尕孜村也变得越来越红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汪波说,村里在纪念馆周边,建起了文化大院、广场雕塑、民族团结示范一条街等,为更好地开发红色旅游创造了条件。过去风沙经常光顾的村庄,如今旧貌换新颜,平直的村道两边,各家各户屋舍整洁,红色木条搭建的葡萄架连成长廊,电子商务超市、旅游农家乐等掩映其间。

  去年,托格日尕孜村宣布整村脱贫。村里建起了千余亩的葡萄、万寿菊种植基地,带动250多户家庭增收;同时,通过转移就业方式,又有300多户家庭实现自食其力,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今年,托格日尕孜村还计划打造红色旅游小镇,成立特色合作社,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汪波说,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跟党走的信念也越来越坚定。

 
贵州石阡:“顶梁柱”公益保险助力巩固脱贫成效
贵州石阡:“顶梁柱”公益保险助力巩固脱贫成效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石阡县泉都街道办事处鲜花村村民杜沅江近日为家里沉重的医疗负担松了口气。

  “去年住院15次,总共花费112569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57270元,医疗救助报销42121元,政府医疗保障政策报销医疗费用之外,阿里‘顶梁柱’公益保险赔付10501元。住院费用经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自付部分已经只有2677元。”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杜沅江说。

  这个刚刚脱贫的三口之家里,杜沅江罹患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等病,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院,老伴黄明珍常年伺候在丈夫身边,儿子杜亮因担忧父亲的病不能外出务工,常年在县城打零工支撑家庭生活。

  2019年4月,石阡正式脱贫摘帽;同年底,实现未脱贫人口清零。但类似杜沅江这样被病魔困扰的家庭并不少。受疾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仍有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处在返贫边缘,部分非贫困户处在致贫边缘。石阡县扶贫办副主任宋勇说,经过摸底调查发现,全县共摸查出边缘易致贫户475户、脱贫不稳定户476户。

  石阡县汤山街道北塔村田洪容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导致双膝骨头坏死。去年在遵义医学院换了人造关节,共花费医药费10万余元,经过新农合报销之后,自付部分10419元。这个2017年刚刚脱贫的家庭面临着返贫风险。

  “‘顶梁柱’公益保险帮助我们报销了9919元,这笔钱相当于全家人一年的纯收入,返贫是肯定不会了。”田洪容说。

  记者了解到,“顶梁柱”公益保险的理赔标准为:不超过个人住院总费用的10%且不超过10万元/人/年。

  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执行秘书长孙利军说:“受助人通过手机线上操作,即可轻松完成理赔申请。通过支付宝上传‘身份证+银行卡+医保结算单’进行线上理赔申请,申请材料在线审核通过后,3至5天即可收到理赔款项。”

  2020年4月,针对石阡县的贫困人口就医费用正式启动线上理赔,明确补偿3038人共5430人次,补偿资金363.8万元。“本次公益项目的理赔对象覆盖了我县所有贫困人口家庭,对基本医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三重补偿后自付的费用进行再补偿,为我县的贫困人口家庭筑起巩固脱贫成效的坚实基础。”石阡县医疗保障局局长陈元静说。

  2017年始,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支付宝保险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发起“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合作贫困县域的18—60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补充保障。贫困户一旦患病住院,无需区分病种和医院,“顶梁柱”项目将针对患者住院总费用中,除医保报销之外的自付费用进行补充报销。

  2017至2019年,“顶梁柱”项目覆盖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县(市、区),为超过8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健康补充保障。

  孙利军说,“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采用“互联网+公益+保险”的创新模式,整合多种资源,多方深度参与,减轻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是对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效社会补充。同时,创新精准对接社会扶贫工作机制,社会爱心资金支持与政府的健康扶贫政策形成互补,为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探索了新路子。

      (本报记者欧甸丘)

 
“愚公”治山
“愚公”治山

( 2020-06-24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时隔12年,回想起“愚公移山不治山”的说法,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南山林场场长卢战平仍心绪难平。

  “既委屈,又惭愧。”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济源林业人一直以林业“愚公”自诩。卢战平清楚地知道,济源林业人一代接着一代干,誓把荒山变林海,并非“愚公移山不治山”。但12年前,面对20余万亩造林困难地,济源林业人一时束手无策,虽自诩林业“愚公”,但治山确实不彻底。

  “山上和尚头,沟内没水流。年年种庄稼,季季没好收。”南临黄河、北依太行的河南济源,山地、丘陵面积占88%,土薄石厚。植树造林,往往是“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阎王”。树,曾经是这里最稀缺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之初,济源的森林覆盖率10%左右,大部分地区都是荒山秃岭。从20世纪50年代起,济源三代林业人造林近60万亩,令济源的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约10%上升至2008年的42%。2000年前后,济源已基本完成宜林荒山造林任务,剩余的20余万亩荒山是以风化砂页岩碎砾和石灰岩为主的造林困难地,山体陡峭,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极大。

  济源也曾尝试在困难地造林,但千辛万苦栽了树,成活率不到20%。“实践证明,挖小坑、栽小苗、靠天活的造林方式,已不适应困难地造林的需要。”卢战平说,为了治山,济源林业“愚公”与种树较上了劲,传统方法不行,就打破传统,钻研新方法。

  卢战平等林业人到科研院所求教,到山西等地学习,瞄准“改土、保水、选树种”等困难地造林的关键点,反复试验探索,筛选出侧柏、五角枫、黄连木等适生树种,创造了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栽植优质壮苗、上下覆盖薄膜的“五步造林法”。

  “2008年冬天开始试点,造林约100亩,测算成本,统计成活率,效果很好,成活率在95%以上。”分管林业科研的南山林场副场长贾长荣说。

  由此,一场困难地造林的持久战在济源打响。2009年的重要战场在大峪镇三岔河村工程区——4000亩“草不长,鸟不飞,兔不跑”的造林困难地。“听说林业局要在这片几代人没见过树的石山上造林,当地老百姓打趣说,这片秃山只适合晒红薯干。”现任南山林场副场长的李红运当时负责该工程区造林,他对困难地造林的艰辛记忆犹新。

  秋冬时节,山上风寒,造林工人天蒙蒙亮就上了山,刨石砌垒,运土填坑;中午饿了,就着自带的开水啃口干粮,一直干到夜幕将至,才摸黑返家。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李红运带着林场工人手持用钢筋制作的简易测量工具检查鱼鳞坑质量。“棍子1.2米长,上面只有两个刻度,一个是0.8米,一个是0.5米。”李红运说,“这些数字正是标准鱼鳞坑的长度、宽度、深度,严格把控标准,基础打好了,才能把树苗种活。”

  两个多月的鏖战,造林工人挖出22万余个鱼鳞坑。存照显示,鱼鳞坑“横竖都成线,千山一片白”,蔚为壮观。春季来临后,造林工人又背苗上山,提水浇灌,栽下80万棵苗木,在4000亩秃山上种植“绿”的希望。春去秋来,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林业“愚公”们一片欢腾。

  首战功成,林业“愚公”叩石垦壤,造林不息。

  2008年以来,连续12年,济源林业“愚公”在孔山、南山、黄河三峡等造林困难地刨下700余万个鱼鳞坑,栽下2500余万棵苗木,造林13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目前,济源森林覆盖率达45.2%,约70万亩人工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吨,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为“优”。“天上不见一只鸟,地上不见兔子毛”的苦瘠景象在济源再难寻觅,金钱豹、黑鹳、白天鹅等珍稀动物在济源境内日益活跃。

  如今,林业“愚公”们在三岔河种下的侧柏已有三四米高,站在山坡上举目远望,苍翠一片,绿意葱茏。“愚公移山,立志‘子子孙孙无穷匮’,再过三五年,我们要把剩下的造林困难地全部变绿。”卢战平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韩朝阳)

    新华社郑州6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