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 闻

04版:疫情防控狙击战

沙棘助脱贫
沙棘助脱贫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近年来,西藏江孜县着力建设沙棘育苗基地,发展沙棘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县沙棘林面积近5万亩(3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
 
麦青抓农管
麦青抓农管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5日,在河北省赵县南柏舍镇金丰公社冬小麦种植基地,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给冬小麦喷洒农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汪洋主持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汪洋主持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西部22个省区市所辖市(地、州、盟)、县(市、区、旗)设分会场。各省区市提供书面发言。云南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新疆和田地委书记杨发森、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广西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贵州赫章县委书记刘建平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先后作了发言。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这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强调,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广大脱贫攻坚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习近平强调,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习近平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习近平强调,要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继续坚持扶贫小额信贷,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习近平指出,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习近平强调,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习近平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各级财政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对已经实现稳定脱贫的地方,各地可以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汪洋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对标对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排查梳理今年工作任务,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出席座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胜利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胜利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评论员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越到这个最后关头,越不能停顿、越不能大意、越不能放松。应当看到,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央召开这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绷紧弦、加把劲,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据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现在因为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会减少收入,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就业底盘。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注重“清淤”,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促进“活血”,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李克强考察首都国际机场和物流企业航空分拨中心时强调 加强防控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输入输出有力畅通物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李克强考察首都国际机场和物流企业航空分拨中心时强调
加强防控国际合作防范疫情输入输出
有力畅通物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首都国际机场和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考察。他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加强航空运输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有效防范疫情跨境传播,畅通国际国内物流运输,为抗击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在机场运行控制中心,李克强听取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航班运行、人员出入境、货物进出港等情况汇报,对民航系统保障医务人员和抗疫物资运输、开通点对点航班帮助重点行业农民工返岗复工表示赞许。李克强指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快速蔓延态势,应对疫情是国际社会共同挑战。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合作,特别是航空运输防控合作,协调采取防控措施防范疫情输入输出,保证人员往来有序安全,这既是对所有乘客负责,也是对各国人民负责,体现国际合作的负责任态度。
 
  李克强走进机场商店,与一位来自东南亚国家、在北京转机的旅客交谈。他还来到航班到达出口,察看体温监测设施运行情况,并与工作人员交流,仔细询问航空运输和人员出入境采取的防控措施、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处置,对机场采取的分区分级分类健康监测和输入风险管控措施予以肯定。李克强说,航空运输人员密集度高,你们处在防疫第一线,要把相关防控工作做到位,把好防范疫情传播的航空关口。
 
  李克强十分关心物流业复工复业。在顺丰华北航空分拨中心,公司负责人做了汇报并反映受疫情影响企业成本上升较多。李克强询问企业是否享受到国家近期出台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要求有关部门主动加强服务,对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确保政策尽快落到位。他说,物流链连着产业链、供应链。当前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物流是重要基础。要继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保证产业链顺畅连通、群众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同时要增开国际货运航班,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快运体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高效便捷稳定的物流支撑。
 
  看到现场的快递人员,李克强走上前去,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疫情发生以来是不是每天都在工作、现在一天送货量有多少。李克强说,人民群众亲切称你们为快递小哥。你们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在平凡中展现不凡。你们奔波在大街小巷,给人民群众送去的不仅是生活必需,而且是人间温暖。他要求有关方面保障好快递行业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叮嘱大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
 
  刘鹤、肖捷、杨传堂陪同考察。
 
“扶贫苗”远行千里 “摇钱树”吐青初采
“扶贫苗”远行千里
“摇钱树”吐青初采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杭州3月5日电(记者方问禹、蒋成)“茶叶基地在我村,唱着山歌谢党恩。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彝族姑娘邓方敏边唱着歌,边摘下嫩绿的白茶“一芽一叶”,轻轻送入茶篓。
 
  青青白茶苗,浓浓扶贫情。5日上午,贵州省普安县屯上村的“白叶一号”茶园基地里,70名本地摘茶人星星点点,镶嵌在漫山茶树之间。这是浙江“扶贫苗”在千里之外的第一次采收。
 
  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在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最终确定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白茶苗捐赠种植于2019年3月全部完成。
 
  一年多来,落户普安县的2000亩、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在黔浙两地专家的呵护管理下,已经茁壮成长为一棵棵芽头饱满的小茶树。
 
  此外,通过“扶贫茶园”基地示范带动,目前普安县又拓展定植“白叶一号”茶苗10751亩、3225.3万株,今年以“打顶采摘、以采代养”的方式,约3000亩茶园预计可采摘白茶鲜叶3000斤。
 
  屯上村村委会主任蒋成勇说,现在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都回到村里,到茶园务工,收入最高的能达到两万多元。现在茶园有了产出,预计以后会越来越多,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摇钱树”。
 
  新茶初采,浙江安吉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和两位技术人员也赶到普安县,培训当地村民采摘茶青,并指导白茶加工。目前,承诺“扶贫茶捐到哪里,加工、品牌和承销就跟到哪里”的浙茶集团,在普安县的白茶加工厂房和设备也已到位。
 
  盛阿伟表示,目前捐赠白茶苗成果初步显现,表明这条扶贫路径是合适的、可持续的,黄杜村仍将通过每月指导一次或派人长期指导的方式,确保种出长远效益。
 
  记者了解到,因各受捐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不同,贵州沿河县、湖南古丈县、四川青川县等地扶贫苗今年也将陆续开采。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3月6日)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年3月6日)
习近平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刚才,怒江州、和田地区、兰考县、大化县、赫章县的5位同志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各省区市的书面材料我也都看了。总的看,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大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
 
  2015年以来,我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2015年在延安召开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阳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2016年在银川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2017年在太原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2018年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9年在重庆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同时也提出面上的工作要求。每次座谈会前,我都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召集相关省份负责同志进行工作部署。
 
  今年年初,我就考虑结合到外地考察,把有关地方特别是还没有摘帽的贫困县所有负责同志都请到一起开个会,研究决战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也考虑过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到地方去开,但又觉得今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难度,必须尽早再动员、再部署。
 
  这次座谈会是所有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中西部22个向中央签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的省份一直开到县级。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目前看,脱贫进度符合预期,成就举世瞩目。
 
  第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扶贫,有两个基本情况。一个是以当时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了,另一个是戴贫困县帽子的越扶越多。这次脱贫攻坚扭转了这种趋势。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今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179个正在进行退出检查,未摘帽县还有52个,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第二,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至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第三,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第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地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还草等,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第五,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我们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本领明显提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许多驻村工作队拉起来就是防“疫”队、战“疫”队,这同他们经受了这几年脱贫工作历练是分不开的。
 
  第六,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国际社会对中国减贫方案是高度赞扬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我同许多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见面时,他们都肯定中国减贫成就。
 
  总的看,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脱贫攻坚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


 
  我多次讲,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稳定住、巩固好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反复失学辍学,不少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低,一些农村危房改造质量不高,有的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还存在季节性缺水。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受阻。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2019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在,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如不采取措施,短时间内收入就会减少。二是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贫困地区农畜牧产品卖不出去,农用物资运不进来,生产和消费下降,影响产业扶贫增收。三是扶贫项目停工。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道路等项目开工不足,不能按计划推进。四是帮扶工作受到影响。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
 
  ──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
 
  ──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我去年在重庆座谈会上讲了这个问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从实践看,疫情或灾害对减贫进程会产生影响。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在,脱贫攻坚政策保障、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各级干部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只要大家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三、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关于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已经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攻坚克难完成任务。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较真碰硬“督”,各省区市要凝心聚力“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第二,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要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要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第三,多措并举巩固成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去年年底组织各地对已脱贫的9300多万人口开展了全面排查,查找了漏洞缺项,要一项一项整改到位。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及时将返贫和致贫人口纳入帮扶。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种养业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周期较长,要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这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对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坚持。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第四,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可以考虑设个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不能等他们返贫了再补救。
 
  第五,严格考核开展普查。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今年中央将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从下半年开始,国家要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这是一件大事。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第六,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项工作,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
 
四、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上上下下必须把工作抓得很紧很紧。
 
  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各级财政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用好扶贫的土地和金融政策。对已经实现稳定脱贫的地方,各地可以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
 
  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在劳务协作上帮、在消费扶贫上帮。长远看,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要认真听取,及时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对恶意攻击、炒作放大个别问题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的,要坚决依法制止。
 
  同志们!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不畏艰险,深入一线 “武汉保卫战”一线新闻工作者素描
不畏艰险,深入一线
“武汉保卫战”一线新闻工作者素描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王毓国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隔离病区采访。
 
 
▲2月5日,新华社记者熊琦在江汉方舱医院内采访。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许杨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隔离病区采访。  均为新华社发
 
  
 
  
 
  
 
  新华社武汉3月6日电(记者胡浩、赵文君、郑璐)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总体战。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根据中宣部的部署,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
 
  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报道疫情最新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书写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舆论氛围,新闻战士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到战火中去记录生死之疫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不够近”,这是许多记者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新华社‘老兵’,我再次回到‘战场’。”新华社记者王毓国18年前曾深入阿富汗反恐战场采访。如今,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他和他的战友,从北京奔赴武汉。除夕夜,新华社记者熊琦进入武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访,最早发回《重症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等现场报道。
 
  1月20日,新华社启动应急报道响应机制,随后成立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平均每天播发各类稿件200多条,推出了《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将战“疫”进行到底——写在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托举生命的方舟——方舱医院建设记》等一批“镇版刷屏”之作,鼓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记者李舸率领的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协调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骨干摄影力量,分赴各家医院,为全国驰援湖北的4.2万名一线医务人员每人留下一幅“战疫”肖像。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除夕之夜,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史无前例地未经彩排增加节目《爱是桥梁》。这一节目开始时的视频内容,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和他的同事们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持续蹲守采访而得。担心他安危的妻子在朋友圈中写道:“明知前方有病魔的威胁,你依然选择逆向而行,并不是不知那里有危险,只是职责所在,所以义无反顾。”
 
  阻击疫情的战场上,疫情就是命令,一批批新闻“战士”闻令而动,毅然逆行,不畏生死,冲锋陷阵,践行“四力”。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第一时间抽组前方宣传报道分队,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先后3批次派出24名记者,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派出摄影力量。解放军报摄影记者王传顺已在武汉奋战一个多月,5次深入最危险的“红区”。他的同事高立英是报道分队唯一的女记者,除夕当天才回到石家庄家里,她主动请战,大年初一中午即赶赴武汉。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电部记者樊斌和战友们连续奋战,精心采制230余条现场报道。
 
  经济日报记者瞿长福曾多次参加急难险重采访,是中央媒体战“疫”队伍中年龄较长的记者。他紧急受命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带头到医院、菜场、社区、企业采访,推出了“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特别报道”等系列主题全媒体作品。
 
  “我是记者,我是党员,长期跑卫生战线,情况我最熟,最危险的地方,我上!”1月21日,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谢珍和同事一起前往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成为第一批进入定点医院采访的记者之一。
 
  1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魏凡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荆州胸科医院重症隔离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1月28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徐旭从北京抵达武汉,倾听女医生张继先讲述及时上报疫情、团队“零感染”的抗疫故事;2月5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钟锐钧与同事从广州出发赶赴武汉,此后他们蹲守汉口医院隔离病房,抢拍一个个感人的真实瞬间……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指导组的统一安排,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与当地媒体同仁并肩战斗,同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同舟共济,在抗击疫情中书写责任担当。
 
到群众中去传递显政共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信心战、信息战。恐惧、谣言和污名化往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战胜疫情需要科学、理性和团结。
 
  在抗疫一线,新闻工作者坚持新闻报道服务于防疫大局的原则,以笔为枪、抗疫为民,传递信息、展示真相,驳斥谣言、澄清谬误,为提升群众防控意识、凝聚疫情防控共识、稳定民心激发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离汉通道关闭后,网络上一度盛传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人民日报社记者程远州和同事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出《直击:离汉通道关闭第一天》,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医护人员,报道治愈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线认知,传递理性科学的信息,为抗疫打气。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度较为薄弱。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在1月22日采写《疫情防控别把农村漏了》予以呼吁。一周后,他踏上下乡路,深入六七个县市的乡镇村庄,到卫生院和病患家中了解情况,反映民声。
 
  从1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持续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话题,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月11日起,《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一线抗疫群英谱”,截至3月5日,已经连续播出24期节目,讲述了来自医疗救治一线、基层社区、一线公安干警、志愿者等多个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平民英雄”的精神力量。
 
  报道最真实的信息,供抗疫决策参考,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在中央指导组的统一部署下,中央在湖北媒体和部分湖北媒体深入武汉三镇街道、社区、小区进行摸排,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困,深入调查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员”情况,人民日报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协助征集有关线索,了解分类集中收治隔离工作的落实进展,推动解决应收尽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月9日半夜,环球时报记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踪采访一个社区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等问题,数十名患者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当夜,中央指导组立即安排,予以妥善解决。次日,中央指导组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约谈问责。
 
  现代快报记者熊平平和顾炜到社区调查前,提前做了大量功课,找到该社区一些患者信息一一核实,深入社区与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细聊,结果发现仅这一个社区就有许多“四类人群”尚未得到收治或隔离,并且拿到了所有名单。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分配存疑、爱心捐赠渠道不畅……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问题的迅速解决,彰显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导向,更体现出中央对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对不作为的零容忍态度。
 
到平凡中去展现英雄时代


 
  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
 
  围绕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防”“供”“治”“安”“暖”等方面工作,中央和湖北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一线抗疫群英谱”“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四大栏目,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的关心重视,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和武汉的情况,展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下转3版)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昌禹在采访过程中,与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成了好朋友。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李昌禹每天跑医院、进社区,采写的一线人物报道《我的兄弟在战斗,我要回去!——一位武汉医生的千里逆行》《第一道防线,守住!》等报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
 
  “我能做的便是用镜头去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用文字去书写这些人的冷暖。”中国青年报记者鲁冲前后五次去到武昌方舱医院,从2月4日凌晨开始建设,到收治首批病患,再到康复患者出院……鲁冲见证了生命的“方舟”点燃希望的灯火。
 
  不久前,一张李兰娟院士脸上深深压痕的照片刷屏网络。这张照片,正出自中新社记者安源之手。李兰娟院士从医院重症病房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疲惫的她下意识地露出了微笑,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安源敏锐地意识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节点,李院士作为高级别的专家之一,她的笑容意味着信心和胜利,于是连忙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个动人的珍贵瞬间。
 
  临危受命组建的“强强组合”,成为长江日报此次战“疫”报道中的黄金搭档。43岁的史强和50岁的金振强第一个合作作品,是见证武汉120急救车转运患者。从1月29日接到任务开始,两人24小时跟随120急救车,多次见证入户转运重症患者。他们跟随一线急救人员一起,进入重症患者家中,近距离记录、拍摄急救人员工作环境和履职状态,及救治患者的情况,真实反映120急救人员的内心世界和职业坚守。
 
  自1月29日起,光明日报先后派出四批共15名记者,奔赴武汉一线进行采访报道。他们发稿始终共用一个团队的名字: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报道组打造报告文学特色品牌,《那些匆匆而过的人本来如此平常》《那些凝聚起来的力量》《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决战ICU》等报道,把抗击疫情中的中国故事讲得生动感人,增强正面宣传的可读性、吸引力。
 
  从影像日记“这七天,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到短视频“钟南山示范如何摘口罩”;从发布武汉观察Vlog,到上线疫情地图;从发起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的公益活动,到设立信息辟谣专栏,各家新闻单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不断提升网上传播能力,将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线感人故事、疫情防控小贴士等,制作成图文、短视频、H5、抖音、快手等,被广泛传播。
 
  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
 
  当前,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一线新闻工作者正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及时报道权威信息,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端触及基层,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任务依然艰巨 中央指导组国新办发布会传递当前湖北疫情防控重要信息
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控制,任务依然艰巨
中央指导组国新办发布会传递当前湖北疫情防控重要信息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3月6日电(记者秦交锋、李伟、王作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6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中央指导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武汉增加6万多张床位,医疗防护物资实现从严重短缺到库存充足


  截至3月5日,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9797例。在疫情高峰期,每天有3000多例患者的病床需求,一床难求、患者住不上院问题十分紧迫。

  丁向阳介绍,通过一手抓医院改造,一手抓方舱医院建设,平均每天增加3000张床,最终改造和新建了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完成6万多张床位,满足了不同时段患者救治床位的需求。如果以一个医院1000张床计算,这意味着一个月内在武汉建设完成相当于60家三级医院的病床数。

  据介绍,截至3月5日,累计向湖北省调度防护服530多万件,N95口罩近千万只,调入医疗救治设备38类6.5万台(套),其中呼吸治疗类设备2.2万台(套)。

  王江平介绍,目前湖北省的物资保障工作出现了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医疗防护物资实现了从严重短缺到库存充足,完全满足需求;二是重点救治药品实现了从医院自行采购到政府标配十天以上的库存;三是医疗救治设备实现了从严重不足到应配尽配。

  目前,通过复工复产、扩能增产,我国医用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防护服的日产量已经从疫情初期的不足2万件,达到了目前的50万件;N95口罩从20万只达到了160万只,普通口罩达到了1亿只。

  据统计,从检测试剂盒批准上市以来,截至3月5日,累计供给1537.4万人份的试剂盒,日均供应量是34.16万人份,目前生产企业的库存还有大约200万人份,完全能够满足湖北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检测需求。

  5万余名出院患者大多数使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能较快改善症状


  在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中医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鉴于早期防治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和疫苗,运用中医药防治瘟疫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提高免疫的作用,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余艳红介绍,大量病人治愈出院的事实充分证明,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目前5万余名确诊患者出院,大多数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专家团队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与单纯使用中药和西药相比,能较快地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核酸转阴率,有效减少轻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发展,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亡率。

  余艳红举例说,在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救治方面,一项452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开放性试验显示,中西医结合在改善症状、提高核酸转阴率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西药组;一项500例的临床队列研究显示,肺部CT影像明显改善,没有轻型转为重型;重症患者,一项75例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中西药并用较单纯西药组相比,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天。

  4万余名支援的医务人员目前没有人感染,90后、00后年轻人有12000人


  据了解,在疫情发生早期,由于对病毒的认识不足,防控知识缺乏,湖北省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40%是在医院感染,60%是在社区;均为湖北当地的医务人员,大都是非传染科的医生。

  丁向阳介绍,为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已制定了预防感染技术指南和防护规范,开展督导检查和全员的培训,不培训不能上岗,加强防护物品的供应,让医务人员轮班休息。现在来看,有效控制了医院的院内感染。全国支援湖北武汉的4万多名医务人员,从统计的情况看,到目前没有感染的报告。

  在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中,据统计,有90后、00后的年轻人12000人,约占整个队伍的1/3。“年轻的医生、护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丁向阳说。

  科研聚焦五大主攻方向,多数疫苗研发可于4月中旬甚至更早申报临床试验


  据丁向阳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药监局、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组建了科研攻关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

  在治疗药物筛选方面,坚持中西医并重,经过对5000余种药物的筛选,针对轻型、普通型等不同类型患者开展具体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

  在阻断轻症向重症发展方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关中医院士团队研制的新药显示,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果无一例转为重症;筛选的中成药治疗结果表明,具有确切的疗效;

  在临床救治新技术方面,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探索恢复期的血浆、干细胞治疗,这是目前降低病亡率的安全有效手段;

  在疫苗研发方面,从五个研发技术路线并行推进,多数疫苗研发可于4月中旬甚至更早申报临床试验;

  在检测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到3月3日,共有14款检测试剂通过应急审批上市。

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继续英勇奋战


  有记者问,湖北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鉴于这种情况,是否可以开始逐步解除防控限制。

  丁向阳介绍,目前,武汉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控制,但每天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占全国的比重依然很大,住院治疗的患者救治压力依然很大,武汉还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唯有迎难而上,英勇奋战,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丁向阳说,随着湖北、武汉疫情形势的好转,有关方面将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报经同意后,会及时进行调整。“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中央指导组:慎终如始加强疫情防控
中央指导组:慎终如始加强疫情防控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武汉3月6日电(记者胡浩、赵文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来到鄂州,实地考察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和企业复工复产等情况。

  中央指导组先后来到武鄂高速“鄂州中”出入口卡口、鄂州市中心医院和西山街道桂花园社区,深入了解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医疗救治和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孙春兰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一线值守人员、医务工作者的慰问,对驰援鄂州的贵州省和北京大学医疗队表示感谢。她指出,当前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紧紧抓住严格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个重点,慎终如始,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要统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尽最大努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更好满足其他疾病患者医疗需求。要扎实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让群众安心舒心居家生活。

  疫情发生以来,鄂州电厂600余名员工连续驻厂40多天,保障武汉、鄂州电力热力稳定供应,没有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孙春兰详细询问电厂生产和员工防护情况。她强调,要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复工复产举措,对疫情防控必需、公共事业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指导企业加强科学防控和员工培训,严格做好吃、住、行、车间管理等环节防控工作,优化防护物资调配,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

 
防控科技攻关,42个国家应急项目已部署
防控科技攻关,42个国家应急项目已部署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泉、王希)记者从6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组织动员全国优势科技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取得积极成效。

  据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科技部会同国家卫健委、药监局等13个部门组建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聚焦五大主攻方向,成立了药物、疫苗、检测、溯源、中医药等9个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先后部署了42个国家应急项目。

  目前,已有14个检测产品获批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检测水平显著提高,能满足国内诊断检测的需求。抗体和核酸两类检测的试剂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药物研发已经有明显进展,磷酸氯喹、托珠单抗等一系列成果和中医药等陆续进入诊疗方案,应用和服务于临床救治一线。例如,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区,现在住院病人有760名,其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为治疗药物。法匹拉韦正在武汉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进入第七版诊疗方案的托珠单抗现在已经在武汉前线应用于治疗重症患者,截至3月5日已有272名重症患者使用托珠单抗进行救治。

  与此同时,我国开展了多种传播途径的动物实验,为有针对性做好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疫苗正按五条技术路线加快并行推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在疫情防控当中广泛地被应用。

 
教育部就“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逐一排查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存在的困难
教育部就“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逐一排查学生线上学习条件存在的困难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施雨岑)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就有序、有效、深入开展“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强调各地各校要积极帮助解决线上学习条件问题,逐一排查学生线上学习条件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建立精准帮扶机制,以学校为单位“一人一策”做好关心关爱帮助工作,确保“一个都不能掉队”。

  通知明确,要注重及时调整规范线上教学行为,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而造成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认真梳理总结前一阶段“停课不停学”工作的基本情况,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意见,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加深线上教育规律与特点的认识;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克服线上“隔空”教学存在的不足。

 
女子“侦察兵” 决战雷神山
女子“侦察兵” 决战雷神山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雷神山医院检验科,是一支“混编部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检验科的构架下,加入了武汉市三医院、儿童医院、中医院以及金域医学等第三方医检机构的力量,合力组成。科室成员中,女性占了半壁江山。
 
  雷神山医院的患者,均是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居多,检验直接关乎治疗的有效性。虽然检验科不直接面对病人,但是科室成员接触标本,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一群“女战士”与男同胞一起承担起“侦察兵”的重担,在幕后以专业的技能为前方医生获取情报,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技师谢文是这群“女侦察兵”的领头人,她介绍说:“刚来的时候,这里一无所有,我们克服困难,科室基础建设、检验设备的调配、安装调试以及生物安全的梳理,在短短三天内全部完成。”
 
  早在2月10日,雷神山医院在交付使用的第三天,谢文正式被任命为武汉雷神山医院医学检验科执行主任。她作为主帅,带领这支彼此还不熟悉的检验兵团,发挥各自的优势,接受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检验科里的“女侦察兵”们,每天在负压密闭的环境下,穿着层层叠叠的防护服,工作长达8个小时。
 
  强将手下无弱兵。第三方机构金域医学支援雷神山医院检验科工作小分队的领队张玲是一名老党员,在疫情发生初期,她积极报名请战。获批加入雷神山检验科后,她努力配合科主任工作,主动承担风险很大的核酸标本前处理工作,并带领金域团队很好地融合进入雷神山检验团队。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科的女博士刘颖娟、硕士程小欢、靳鑫、陈雅文,以及来自金域检验的邹明希、陈丹都是检验团队的中坚力量,她们用女性的韧劲和坚持守护人民健康。
 
(记者费茂华、程敏)新华社武汉3月6日电
 
中国记协: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美变相驱逐中国媒体驻美记者
中国记协: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美变相驱逐中国媒体驻美记者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6日针对近日美国国务院变相驱逐中国媒体驻美记者的举动发表声明,对美方错误做法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对美方此举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表示严重担忧,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所属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受损表示严重关切。

  声明指出,近日,美国国务院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以莫须有的理由出台系列针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的歧视性措施。美方这些举动,严重侵犯了中国新闻工作者正常合法的海外新闻报道权益,严重损害了中国媒体和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声誉,严重干扰了中国媒体机构海外正常运转和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海外正常工作。

  声明称,媒体是各国人民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的重要渠道。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郑重呼吁美方摒弃冷战思维和基于意识形态偏见的政治打压,立即停止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的歧视性限制,立即停止对中国媒体驻美机构正常运转的粗暴干扰,立即停止对中国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的无理侵犯,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对中国媒体贴歧视性标签、限制中国记者数量、对中国驻美记者设置签证障碍等错误做法,保障中国媒体驻美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声明强调,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将继续为各国媒体人员在中国依法开展正常工作提供便利,推动各国媒体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平凡英雄”的力量 致敬坚守战“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平凡英雄”的力量
致敬坚守战“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狙击战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洪河、刘懿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城镇街角,乡间小路,不分白天黑夜,不惧风寒雨雪,到处都有他们辛勤值守的身影;挨家挨户走访,面对质疑和误解,一遍遍劝告安慰,捍卫着千家万户的安康;不仅是“守门员”“疏导员”,还当起“跑腿员”,用贴心、细心、暖心陪伴,描绘出一幅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

  他们是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平凡英雄”——城乡社区工作者。他们平凡普通,却有着不平凡的担当;他们默默无闻,却有着一心为民的情怀;他们无私奉献,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

火速上一线,铁肩筑担当


  当黄媛柳接到返岗紧急通知时,家里的年夜饭刚开始。作为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玉沙社区一名社区网格员,她迅速奔赴抗疫第一线,除夕夜与几位同事火速扛起了一个5000人小区的防控担子。

  “职责所在,义不容辞。”黄媛柳说,疫魔很凶险,但关键时刻决不当逃兵。

  这是一次刻不容缓的阻击战,像黄媛柳一样,千千万万社区工作者用血肉之躯,第一时间筑起防线。

  湖北武汉最大的“村转社区”江欣苑社区,总人口近2万人,59岁的社区书记胡明荣,每天要打数百个电话;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老旧小区多,70岁的社区主任武荷香最多时一天走访100多户居民,到家时,已累得两眼发黑。

  万家灯火平安点亮,总有社区工作者负重前行。据民政部的数据,全国平均每6个社区工作者守护着1个社区,平均每名社区工作者至少要面对350名群众。

  ——即使饱受病痛困扰,他们也坚守岗位。

  肩膀贴膏药、嘴含丹参滴丸,患有肩周炎、心肌缺血的天津市津南区荣一社区书记赵贯义,每天随身带着药忙碌:“不能影响大家斗志,说啥也得坚持!”

  在武汉,珞南街党政办干部黄恒主动请缨到社区布防。面对9000多人的社区,工作繁多,他累得腰椎间盘突出旧疾复发,不得不躺在办公区的硬地板上坚持工作。

  ——即使面对感染风险,他们仍冲锋向前。

  武汉市江岸区一名居民带着肺部感染且高烧39.5摄氏度的妻子到社区求助,而救护车因繁忙无法及时到达。危急时刻,和美社区书记夏志刚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上简易防护服,骑上电动车载着病人奔向最近的医院。

  ——即使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也慷慨奔赴。

  正月初八深夜,气温已近零下30摄氏度,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宝龙山镇村干部秦红仍在路口检查点值守。塞北寒风没有阻碍他忙碌的身影,他持续坚守岗位,直至因突发脑出血离世。在去世当天,他只是呵呵地告诉妻子“有点儿馋韭菜馅饺子了”,就匆匆奔赴岗位。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5日,已有42名城乡社区工作者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国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为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筑起“钢铁防线”。

科学防控紧,暖心服务忙


  深夜12点,月暗灯昏,寒意袭人。测温枪测温、出示二维码、查看扫码后的登记信息……呼和浩特市恒泰盛都小区门前,李俊平正叮嘱晚归居民注意做好防护措施。

  疫情发生后,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严防死守,快速织就防控网,同时广泛运用科技手段,不留死角、不留空白,让这张网越织越密。

  武汉的一些社区工作者利用新上线的“机器人”随访系统,自动拨打辖区居民电话,询问记录住户发热、接触史等数据,生成表格反馈给社区,10多天就累计外呼超110万次,排查出发热居民229人;江苏省有关部门依托30万名下沉社区的网格员,采集海量数据后汇总分析,构筑起社区防控的坚固屏障;浙江省14万多名社区工作者,与数十万网格员、志愿者,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实现社区精准防控。

  在全国各地,一系列科技手段依托社区工作者协同发力,扎牢防控网络。

  而社区工作者们,不仅全力以赴严防严控,还为方便百姓生活献出真心。

  连日来,立在武汉街头,身上挂满药袋的丰枫感动了无数人。他是一名社区网格员,为购买居民所需药物,和同事从早上5点多就守在药房门口,12个小时后终于拿齐了近100份药。在湖北,17万名网格员为隔离在家的居民买菜送药,跑前忙后,为大家的生活送去新希望。

  补暖气、修水管、通下水……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呼中镇的社区工作者,每天都会接到居民求助信息,不管再晚、无论多冷,他们都第一时间上门维修。

  城乡社区工作者们用赤子之心换来群众的真心理解与支持。

  百姓们为了减少社区工作者的麻烦,“憋”在家里“做贡献”;有的疫区返乡群众,主动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上报情况;有人不配合社区人员防控工作,居民纷纷站出来“主持公道”。

  一批又一批普通百姓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海南全省1300多家小区的业委会、志愿者共计约1万多名业主,主动分担社区防控任务;内蒙古1.5万多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2000多个嘎查村和社区防控一线。

  “看到居民们打开窗户向我们招手,为天津加油、为武汉加油,我们信心百倍。”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说。

关爱见真情,奋进添力量


  在上海市松江二中,一支由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助教团队成立了,服务对象是坚守社区防疫一线的双职工家庭子女。

  在他们精心为孩子准备的“课表”上,孩子们每天兴冲冲地在线跟着学习病毒小知识、劳动技术、广播体操……

  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细致服务,社会各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纷纷用暖心举动,为他们送去关心关爱。

  “夜里很冷,喝杯热奶茶暖和一下吧。”热心居民送来冒着热气的奶茶,温暖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府河社区工作人员的心;每天清晨,村民自发运来木柴,爱心接力让内蒙古奈曼旗固日班花嘎查执勤点的火堆,从正月初六燃烧到现在,为值守人员驱散严寒……

  举国上下都努力为“平凡英雄”提供更多保障。

  3月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提出适当发放工作补助、切实做好职业伤害保障、改善防护条件等八方面措施。民政部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近日联合发文,提出推进社区防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减轻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压力。

  各地也拿出实实在在的关心关爱举措:

  湖北武汉组织下沉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组成“AB岗”,可为一线社区工作者安排轮休,并发放武汉旅游年卡;

  浙江宁波出台“暖心十条”,为社区工作者在休假疗养、补助等方面提供支持;

  陕西西安为1.4万多名社区工作者赠送保险产品,总保额达47.8亿元;

  海南海口启用“一线工作人员关心关爱信息系统”,收集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并逐项解决;

  辽宁大连为社区工作者每人每天发放150元的补助……

  关爱接力仍在继续。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三顺店社区书记李一之说:“群众关爱、组织关怀让我们充满力量,疫情防控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参与记者:涂超华、毛振华、王井怀、梁建强、李劲峰、李伟、侯文坤、伍晓阳、廖君、吴振东)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落日余晖下,刻骨铭心的瞬间
落日余晖下,刻骨铭心的瞬间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狙击战
 
 
 
  ▲3月5日傍晚,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刘凯在护送患者做CT的途中停下,让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欣赏久违的日落。   新华社发(甘俊超摄)
 
分秒必争,打好医疗物资保障战 全国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分秒必争,打好医疗物资保障战
全国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 2020-03-0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疫情防控狙击战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保障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严重紧缺,各地各部门迅速组织企业复工达产、增产扩能,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给。
 
  这是一条提振信心的“上扬曲线”——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医用N95口罩日产量达到166万只。医用防护服从日产0.87万件跃升至超过30万件,供需矛盾初步缓解。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医疗物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彰显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保障。
 
从短缺告急到有力保障 物资供应跑出“中国速度”


 
  口罩供应不足!医用防护服短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防疫一线重点医疗物资供应告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短时间内提升供给保障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一系列实招硬招密集出台,重点行业企业加班加点、增产扩产,中国制造力量全面动员——
 
  工信部立即安排中央医药储备紧急调用,加紧国际采购和标准对接,建立重点企业生产临时调度制度,派出驻企特派员全力扩大国内生产;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建立了国家临时收储制度,组织多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能、增产、转产,有力保障全产业链协调运行;
 
  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与央企、医疗物资生产一线单位直通专线,全力推进重点医疗物资生产;
 
  交通运输部加快疏通物流“堵点”,保障生产所需原料运输畅通;
 
  海关总署为疫情防控物资入境开辟绿色通道;
 
  相关部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给予税收、金融支持……
 
  企业要增产扩产,用工、技术、原材料、资金都要跟上。在各地,针对困难“马上就办”,一系列“非常之举”就此展开。
 
  大年初二晚,山东省药监局派专班赶到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现场核查、审评,让企业快速拿到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服医疗产品器械注册证,确保疫情有关医疗用品尽快上市并形成产能。
 
  “此前公司的防护服主要以出口为主,没有在国内申请医用等级。经过政府部门紧急协调,我们迅速获得相关资格。”公司副总经理车进军说。
 
  上海帮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样品送检,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广东协调工人边培训边上岗,帮助企业申报技改专项;安徽针对生产所需的防疫物资不够问题联系跨区域调配;河南聚焦原材料紧缺发挥联动作用加快解决……
 
  一个月的时间,口罩日产量提升十余倍,医用N95口罩有效解决了一线医护人员防护需要,全国除西藏外30个省区市均陆续新上了口罩生产线;医用防护服从日产0.87万件快速提升到日产超30万件,基本满足湖北和武汉一线医护人员防疫需求;护目镜、消毒液、红外体温检测仪产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制度优势的全面彰显,是同心协力战“疫”力量的硬核支撑。
 
从复产到转产 中国制造彰显硬核力量


 
  12条生产线火力全开,工人们正加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用品。从除夕到现在,深圳深中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有一日休息。
 
  紧急动员员工返岗、加快对接原料供应、所有设备即时转动……这家公司用1天实现口罩日产2.4万只,2天实现防护面罩量产,10天让护目镜、防护服等相继投产。“一刻不敢停,还要扩大产能。”公司总经理杜量衡说。
 
  尽管我国是医用物资生产大国,但短时需求暴涨和每天大量的消耗,让供给一度存在巨大缺口。要支撑不断攀升的需求,必须依靠一条条运转得发烫的中国制造生产线。
 
  疫情就是命令,生产一线也是战场。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面对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需求井喷,中国石化2月加紧生产9.5万吨聚丙烯等医卫原料,全力对接口罩企业;
 
  “为白衣卫士铸铠甲,为战胜疫情做贡献!”际华集团累计投入人员7241人、生产线117条,20天来为一线生产了75.2万套医用防护服。
 
  在得知济宁健达医疗器械公司防护服车间人力不足后,山东如意集团紧急组织多名技术骨干“入驻”协助生产;“赶制防护服,急需缝纫工和缝纫机”,苏州市奥健医卫发布求助信息后,不到一天征募到缝纫工以及27台设备……相关企业克服困难,打通内外,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力量。
 
  广州电缆厂仅用3天就将一条电缆生产线改造成口罩鼻梁条生产线;山东迪尚短短几天从外贸服装“转战”医用防护服;南京的红太阳集团从环保农药调度转产医用酒精,目前已形成日产200多吨能力……一个多月内,诸多领域企业“跨界”转产,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
 
  医疗物资保障不仅靠政府部门、制造企业,更是全社会力量的总动员。
 
  复星启动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阿里巴巴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进行海内外直采;海外留学生、各界人士通过不同方式捐赠,民航部门包机运送口罩……社会各界驰援相助,为国内复工复产赢得重要窗口期。
 
  “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说,正是制造企业的齐心、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撑起阶段性的高需求。
 
从湖北到全国 物资保障向更全更高迈进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2月27日,工信部监测调度的国内重点医用防护服企业日产量达31.8万件,当日运抵湖北26.3万件,连续8天超出湖北提出的日需求5万件以上。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基本满足了湖北的需要。
 
  加大N95口罩、多型号防护服供应,增加高端医疗设备,物资保障也在“结构性升级”。
 
  “我们集中资源向监护仪、呼吸机、移动DR等倾斜,加快生产速度。”迈瑞医疗制造系统总经理景军刚告诉记者,迈瑞医疗协同各供应商建立了备货机制,截至2月17日生产并向全国医院交付超过3.5万台医疗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企业联影研发出业界首款对肺炎影像精确分诊的AI全流程解决方案,已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4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青岛索尔汽车有限公司开足马力扩产增产,44台新下线的负压救护车正开赴全国各地战“疫”一线。
 
  “下一步将扩大多型号,尤其是特殊型号医用防护服供应,重点开展急需医疗设备和治疗药品的组织生产和及时供应。”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从保供湖北到面向全国,重点医疗物资供应的齿轮还在加速运转。
 
  “随着复工复产对口罩的需求爆发性增长,保供工作重点也逐步转向普通医用口罩上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说,下一步将从全力推动复工达产、全力支持增产扩能、全力保障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入手,更好满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消毒杀菌用品生产企业复工率已超80%。主要消杀用品的产能和产量能满足全国急需。“我们正组织电商平台和药品的批发企业进行对接,尽快在线上和各个门店提供分装、小包装的消杀用品。”田玉龙说。
 
  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打好后勤保障战,更要从长效机制入手,发现不足、补齐短板。
 
  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等。
 
  “物资保障也从储备物品到储备能力转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工信部已组织开发了国家重点物资保障平台,对7大类21个小类的重点医疗物资和生产能力实时跟进。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相关研究工作已经展开,进一步推动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记者张辛欣、安蓓、袁军宝、张旭东、陈刚)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