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 月 | ||
|
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
出席观看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文艺晚会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
|
|
习近平视察澳门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英才学校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来到位于澳门黑沙环的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和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同澳门市民和师生亲切交流。这是习近平在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同澳门市民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
|
|
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上的致辞 |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习近平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先生,
同胞们,朋友们:
今晚,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在这个美好的时刻,首先,我谨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澳门居民,致以诚挚的问候!
时隔5年再次来到澳门,深切感受到澳门发展日新月异,澳门同胞当家作主风貌昂扬向上,澳门特别行政区前进步伐坚实有力。
——从2003年签订《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7年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回归后的澳门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从2002年推动博彩业适度开放,到2004年提出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再到2007年提出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回归后的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不断稳固。
——从2007年实行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到2012年完成“万九公屋”,再到2018年实施双层式社会保障制度,回归后的澳门大力改善民生,澳门居民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从1999年的“午夜立法”,到2009年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再到2018年成立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回归后的澳门完成800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同“一国两制”方针和澳门基本法实施相适应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从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2017年澳门被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至今已参加120个国际组织,获得144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或落地签待遇,回归后的澳门对外交往更加活跃,“中国·澳门”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胞们、朋友们!
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是澳门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民生改善最大的时期,也是澳门同胞共享伟大祖国尊严和荣耀感最强的时期。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全面贯彻,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特别值得赞扬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坚持把“一国两制”原则要求同澳门实际相结合,勇于探索和创新,使澳门“一国两制”实践呈现出许多亮点。
第一,爱国爱澳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明,澳门前途命运同祖国紧密相连,秉持强烈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怀,将爱国和爱澳合而为一。回归祖国后,广大澳门同胞珍视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核心价值,并适应澳门成为国家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转变,更加坚定地把爱国爱澳排在核心价值序列的第一位。无论是处理重大问题、制定法律政策、谋划各项事业,还是选拔管治人才、确定教育方针、把握舆论导向,都以是否符合国家和澳门利益为首要考虑。特别是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全覆盖,使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巩固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思想基础。
第二,宪法和基本法权威牢固树立。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明,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宪制基础,依法治澳首先是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治澳,自觉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建立起协调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宣传教育体系,大中小学都设有宪法和基本法教育课程。要求公职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法,在培训、入职和晋升等各环节设置基本法考试程序。连续5年举办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推动形成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第三,行政主导体制顺畅运行。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明,行政主导是基本法设计的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原则,体现了行政长官代表整个特别行政区向中央负责的根本要求。在行政长官统领下,行政、立法机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并重在配合,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各部门权责明确,依法履职。特别行政区政府既注重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又与时俱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期待,推进公共行政等改革,务实有为,努力提高施政能力和水平。
第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主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明,伟大祖国是澳门发展的坚强后盾,紧紧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充分用好中央支持政策,把“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澳门所需、国家所长”有机结合起来,为澳门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澳门和祖国内地合作领域日益拓展、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合作水平不断提升,有力促进了互补互利、协同发展。
第五,包容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深明,“家和万事兴”、和气致祥,讲团结、重协商,不争拗、不内耗,自觉抵制外来的各种干扰。不同族群相互尊重、互助友爱,多元文化共存共生、互融互促,街坊邻里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广大市民并肩抗击“山竹”超强台风的一幕幕场景感人至深,小城故事充满温馨。
同胞们、朋友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创造了人间奇迹。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澳门与祖国内地共繁荣共奋进的时代。
我坚信,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功,澳门同胞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现在,我提议:
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澳门回归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澳门更加美好的明天,
为在座各位朋友及家人的健康,
干杯!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
习近平考察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陈键兴、赵博)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来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考察。
刚建成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位于澳门南湾湖畔,将作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固定会议场地,集商贸服务、经贸洽谈、商品展示、文化展览、信息交流于一体,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友好合作提供便利服务。
习近平听取综合体及论坛情况介绍,察看平台建设成果展和葡语国家产品展示,肯定澳门回归以来,扎实推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的进展。习近平表示,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是澳门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说,看到来自葡语国家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看到规划中功能齐全的各类专业设施,说明中葡平台建设从理念变为现实,从蓝图变为实体。我感到十分高兴。
习近平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澳留学生亲切交流,勉励他们利用宝贵学习机会,掌握本领,成为中国同各自国家、同世界各国交往的友好使者。
澳门城市发展及建设展览厅里,一张张照片、一幅幅图表、一项项数据生动直观展现了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沙盘和视频,习近平仔细听取澳门城市总体规划情况介绍,对澳门加强长远谋划和统筹协调予以肯定。
丁薛祥、王晨、张又侠、王毅、马飚等参加活动。
当天下午,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在崔世安夫人霍慧芬陪同下,来到澳门旅游学院参观。彭丽媛结合展板听取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情况介绍,并走进茶艺教室,观看饮品调制教学,不时询问饮品的原料和调制方法。教学厨房里香味弥漫,学生们正在学习制作糕点,彭丽媛观看了葡式蛋挞等制作过程,并拿起蛋液漏斗参与制作。
在学院教学餐厅,彭丽媛观看了“澳门美食之都”短片和茶艺表演,对学生们制作的特色糕点表示赞许。彭丽媛和教师、学生亲切交谈,鼓励同学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会见何厚铧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李忠发、朱基钗)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下午在澳门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
习近平对何厚铧表示,你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二任行政长官,为特别行政区建设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系好了第一粒扣子”。你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继续为澳门“一国两制”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尽心竭力。中央对你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希望你全力支持新一任行政长官和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好局、起好步,继续重视青少年工作,引导他们增强国家意识、培育家国情怀,使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在澳门薪火相传。
何厚铧感谢习近平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他表示,请习主席放心,我一定会尽心竭力支持新一届特别行政区政府做好工作,引导年轻一代增进对国家的认识和认同,进一步筑牢爱国爱澳的社会政治基础,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创造澳门更加美好的未来。
丁薛祥参加会见。
习近平会见林郑月娥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李忠发、朱基钗)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下午在澳门会见前来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部分政府官员。
习近平表示,中央充分肯定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在非常时期展现出的勇气和担当。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到北京述职时,提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下一步工作的设想,中央都完全支持。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各个部门继续在行政长官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香港的事情办好。
林郑月娥感谢习近平主席的接见,表示一定会带领特别行政区政府继续做好止暴制乱工作,尽快恢复香港的社会秩序。
丁薛祥参加会见。
殷殷关怀满濠江 |
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基层回访记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郭鑫、毕玉明、周文其、王晨曦)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视察位于澳门黑沙环的政府综合服务中心、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考察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了解澳门的政务服务、经济、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情况,同澳门市民和师生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追随习近平主席的足迹一路回访,感受到澳门特区上下一心,热情高涨,对习主席视察和祖国的关心关怀充满感恩之情。他们表示,将牢记习主席的殷殷嘱托,认真实践好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把澳门建设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黑沙环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可提供26个政府部门335项服务。习近平在服务大楼听取通过整合行政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的情况。
在社会保障服务专区工作的陈殷桁,今天和往常一样正常上班。习近平来到她所在的柜台,询问办理业务的市民关于养老金领取的情况,以及市民享有的其他福利待遇。
“平时只在电视上见过习主席,今天他离我就不到一米的距离,心情很激动。”接受采访时陈殷桁仍难掩兴奋,“当习主席听到澳门长者每个月各种福利加起来大概7000元(澳门元,下同)、澳门市民都很满意的时候,他也很满意。”
陈殷桁对记者说,自己参加工作以来,见证了澳门的养老金从每月1700元上涨到约3700元,澳门居民的福利越来越好。近年来,特区政府的服务机构和内地的民政服务部门互相交流,更提升了设备条件和服务水平。
来大楼办理护照的市民林先生直言在这里见到习主席“很惊喜”。“我们一看到习主席就自发地鼓起掌来,习主席和我们打招呼,一直微笑着和大家交流。”林先生说。
在身份证明服务专区,习近平向等候办证的市民询问是否方便,市民回应说通过网上预约办证十分方便。澳门特区政府身份证明局的罗灏芝向习主席介绍了身份证明相关业务办理流程,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自助终端办理各项服务。
“见到习主席我很兴奋。他很亲切,他的眼神、表情都给人很温暖的感觉。他问我这个专区是办理什么服务的,办理流程如何。”罗灏芝说,“习主席来视察我们的工作,表达了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鼓励。”
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侧的展板上写着“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并绘有红灯笼和五彩缤纷的烟花。
一群学生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见到习近平主席的感受。人群中,10岁的五年级学生喻彦茜笑得很开心。“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习主席,这次他来到我们学校,还和我拥抱了一下,我太高兴了!”她表示,回归祖国以来,澳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定,她感到特别自豪,相信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习近平在英才学校观摩了一堂中国历史公开课。15岁的高一学生倪可蓝说:“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是‘一国两制’与澳门。习主席在课后对我们进行了勉励,我受到很大鼓舞。今后,我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认真学好文化知识,将来为澳门和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一学生吴彦泽对澳门这些年来的变化很了解。“听了习主席讲话,我更加认识到,正是由于贯彻‘一国两制’、坚持爱国爱澳传统,才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极佳的环境。以后,我想当一名老师,将爱国爱澳和家国情怀与我的学生分享。”
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说,自成立以来,濠江中学的宗旨就是爱国爱澳。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我们很受鼓舞,一定会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继续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澳门历史、热爱祖国。
“学校会继续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并加强与内地学校的交流,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拥有更好的未来。”尤端阳说。
刚建成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未来将作为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固定会议场地。
在考察中,习近平肯定澳门回归以来,扎实推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的进展,并指出,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是澳门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重要举措。
“我们在这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说,中葡平台是国家交给澳门的任务,对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推动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还在这里同部分在澳留学生进行了亲切交谈。正在澳门理工学院学习中文的巴西人宋丹诺就是其中之一。
“我没有想到今天会有这样一个机会见到习主席,向他介绍自己国家的情况。”宋丹诺接受采访时仍然难掩激动,“习主席说我的中文说得很好,这对我是很大的鼓励。‘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多中葡双语人才,这非常重要。”
葡萄牙留学生石光说,中国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让各国发展得更好。他立志当一名翻译,将中国的文学著作翻译成葡萄牙语,让葡语国家的人更了解中国文化。
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负责人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习近平指出,5年来,在崔世安行政长官带领下,澳门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认真履职尽责,付出了辛勤劳动,取得了累累硕果,交出了一份让中央满意、让澳门居民满意的答卷。中央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的。
习近平强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实践更加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坚决维护基本法确立的特别行政区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这个体制好就好在既能有效发扬民主又能避免内耗,行政、立法、司法机关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朝着建设澳门美好家园的目标努力奋斗,共同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习近平希望大家不管今后在什么岗位上,都一如既往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一如既往为“一国两制”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丁薛祥、王晨、张又侠、王毅、马飚等参加会见。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也参加会见。
习近平分别会见澳门各界代表人士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律部队代表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习近平说,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实现了“小而富”“小而劲”“小而康”“小而美”,在小小的桌子上唱出了精彩的大戏。这些成就的取得,凝结了全体澳门居民的智慧和辛劳。我向你们和澳门社会各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指出,前不久,第八期“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全体学员给我来信提到,从学习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制度是符合实际、与时俱进的,他们有信心把“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这充分展现出澳门新一代爱国爱澳、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让我十分欣慰。
习近平希望大家继续带头做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坚定支持者,发挥联系政府和市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全社会形成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强大合力;继续做澳门繁荣稳定和谐的重要推动者,积极投身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弘扬包容共济、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参与者,推动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丁薛祥、王晨、张又侠、王毅、马飚等参加会见。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也参加会见。
新华社澳门12月19日电(记者陈键兴、赵博)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下午在澳门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律部队代表。
习近平表示,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迅速并彻底扭转回归前治安不靖的状况,使澳门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澳门纪律部队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习近平强调,纪律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澳门安全的重要职责,必须增强国家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打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以及利用澳门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行为。必须坚持严正执法,不论什么组织、什么人以什么借口、什么方式冲击法治、破坏秩序,也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复杂形势和什么样的外部压力,都要坚毅、勇敢、专业地作出有效处置。
习近平希望大家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忠于国家,守护澳门,服务市民,全力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当好“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坚强卫士。
丁薛祥、王晨、张又侠、王毅、马飚等参加会见。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也参加会见。
放歌,与祖国同庆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灯光璀璨的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如俏丽的明珠在夜空下分外夺目。
19日20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夫人霍慧芬陪同下步入会场,同澳门各界代表一起观看文艺晚会《濠江情 中国心》,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悠然响起,观众们不禁跟着齐声哼唱。
清亮的童声唱起《七子之歌》,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20年前那历史性的一刻,游子澳门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一首《中国澳门》,唱不尽儿女对母亲的心中真情。
二十载时光飞逝,年轻的特区迅速成长,让澳门人增添了追逐梦想的力量。多媒体大屏幕切换背景,第一代本地机长林家全、青年艺术家霍凯盛走上舞台,将自己的逐梦故事娓娓道来。
林家全曾是澳门航空的一名空乘。澳门回归后,他放弃高薪,自费出国学习飞机驾驶。他说,我要证明,中国人一定能,澳门人一定行!
霍凯盛用画笔记录澳门的点滴变化,绘制了上千幅作品,还入选了有着国际“插画界奥斯卡”之称的博洛尼亚插画展。他说,这数年如一日的执着,只因澳门是自己的家。
光影变幻,舞台化身为一个巨大的“机舱空间”,承载着澳门年轻一代的梦想,向未来启航。
歌舞、诗朗诵、情景表演……精彩的节目高潮迭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澳门魅力。
舞乐铿锵,中华武术伴随着《少年中国说》的豪迈诗句虎虎生风。芭蕾蹁跹,《大湾区之美》《伶仃洋之恋》谱写出新时代发展的颂歌。
听,那婉转千回的南音、悠扬悦耳的粤剧唱腔,勾勒出澳门与祖国浑然一体的文化底色。
看,那热情欢快的葡式土风舞、活力四射的现代舞,展示着一个开放自信的国际化都市的万般风情。
澳门回归后首位获得世界冠军的武术运动员韩静也参与了演出。“澳门回归后,方方面面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为自己是澳门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依依濠江情,拳拳中国心。今年,习近平主席曾分别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老人和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回信。退休老人何荣欢和学生郑语涵也来到晚会现场,讲述澳门老一辈的家国情怀和新一代的爱国精神。
“我们绝大部分人与新中国同龄,我们见证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巨变,亲历了‘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由衷的骄傲。”何荣欢说。
“我们一定会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长大后为建设澳门、振兴中华多作贡献。”郑语涵说。
伴随着《扬帆未来》令人振奋的歌声,一个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闪现在大屏幕上: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澳门传递、澳门大学顺利完成迁校、中央明确澳门管理85平方公里水域、港珠澳大桥通车……
“身在澳门,幸福感很强,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给我们的温暖和支持,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参与演出的歌唱演员刘乃奇说。
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在崔世安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贺一诚陪同下走上舞台,同全场观众一起高唱《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嘹亮的歌声激荡全场,唱出所有人的心声。
20年斗转星移,不变的是澳门与祖国紧密相连、繁荣与共。
20年乘风破浪,迎来“成年礼”的特区期待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续写新辉煌。
李克强在接见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会议全体代表时强调 |
施政为民 服务全局 敢抓善为 |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韩正出席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首先对全国政府办公厅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问候和感谢。他说,今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新旧矛盾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破难前行,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能够较好完成。政府办公厅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了大量繁杂有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遇到更大的下行压力、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李克强指出,政府办公厅系统作为行政枢纽,处在第一线,岗位特殊、作用关键,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砥砺实干,更好支撑各级政府有效运转和各项工作开展。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施政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办公厅系统要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时刻记在心中,勤奋敬业,不懈努力,在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收获回报。二要服务全局。你们要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助手,想问题要从大局出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敏锐性。同时要弘扬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三要敢抓善为。现在两难多难问题增多,要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担责,把住每一道关口,守住该守的底线。要以一抓到底的韧劲推动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强部门协调,做好政策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应对和破解难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李克强说,政府办公厅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很辛苦,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他们要多关心多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大家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孙春兰、胡春华、刘鹤、肖捷参加接见。
韩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座谈会,强调加强统筹协调狠抓政策落实 |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韩正指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全力做好稳投资、稳外资工作。要坚持“资金跟项目走”的原则,引导各地做好投资项目储备,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落实一批重大项目。要着力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的要素保障问题,在严守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基础上调整完善投资项目土地使用政策,在严格控制能耗强度的基础上分区域调整优化能耗总量控制,优化细化产业引导政策,推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扩大投资。要推动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建设,继续推出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韩正强调,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和倒逼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挥好重大引擎作用。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抓紧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何立峰出席上述活动。
中宣部等十五部委部署“三下乡”活动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今年的“三下乡”活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为载体,切实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固根基、扬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整合人员队伍、平台载体、资金项目,把集中性、示范性活动与常态化、制度化保障结合起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通知要求,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送理论下乡,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和实践活动,在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聚焦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送文明下乡,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把个人幸福与国家发展、民族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聚焦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送服务下乡,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目标,以贫困地区、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引导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聚焦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各级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平台阵地资源整合,推动实现常下乡常在乡。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抓手和具体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精心安排部署。要认真组织元旦春节期间的集中服务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一个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要加大“三下乡”活动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三下乡”活动的新进展新气象,反映农村干部群众的新时代新风貌,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三下乡”活动的良好氛围。
厚植道德沃土
构筑文明高地 |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十二月十九日,小学生志愿者将写有志愿服务心愿的纸贴在“我是小小志愿者”的宣传栏上。当日,浙江省慈溪市钱海军服务中心慈溪市实验小学七彩梦分队成立,小学生们聆听了当地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志愿者钱海军分享他志愿服务路上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
|
|
备战春运
安全先行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
|
杭州:6名“太平官”被降职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把巡察结果运用与选人用人结合起来,是富阳区委推出的一项有力举措,严肃纪律规矩整治“老油条”型干部,对标初心使命警醒“老好人”型干部,剑指庸懒散慢震慑“混日子”型干部。
富阳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胡志明表示,纪检监察机关对“庸、懒、散、慢”干部开刀,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快党员干部精神状态转型升级,激励担当有为。
6名“太平官”被降职,在富阳区干部队伍中引发强烈反响。部分干部表示,以前一直以为提拔后意味着“一劳永逸”,没想到不担当不作为会被降职处理。
据了解,其中1名被调整干部提出自动辞去公职申请。
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发布“施工图”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行动方案把意见每一项任务逐一细化、分解、落实,衔接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分阶段推动未来6年先行示范区各项重点工作,体现了在中央和广东省的全力支持下,深圳发挥核心引擎和先行示范作用,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
行动方案分为三个部分,共127项具体工作举措。
第一部分是全力推动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务落地实施,提出了7项重大牵引性工作,包括: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加快创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
第二部分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照意见“五个率先”的任务部署,明确了八个方面的百余项具体工作举措。包括率先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构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率先营造彰显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环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等。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包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化组织协调、加强政策保障、构建实施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等。
下一步,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制定实施2019-2022、2023-2025年两个三年滚动工作规划,确保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
新医改十年“再出发”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屈婷、赵丹丹、邱冰清、陈聪)医改,一道世界性的难题。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为近14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寻路探径到“有径可寻”,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新医改正步入“快车道”,向全民健康覆盖大步“再出发”。
同一病种、同一手术、几乎相同的住院天数,在福建三明市沙县医院,两张“椎体成形术”手术患者的住院总清单显示:2012年花了3.7万元,2015年花了3.29万元。按照当时医疗费用的增长率,手术费不涨已属不易,为何反而少了4000元?答案就在三明医改。
地处福建中西部山区的三明,在2012年站在了医保“悬崖”边——基金亏损2亿元,财政无力兜底,且全市职工供养比例逐年下降。这样下去不仅医保资金将“穿底”,患者手术费也会“水涨船高”。
“三明医改是被逼出来的。”时任三明深化医改小组组长、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积富说。
医药费为何“涨”声不休?原因就在于一个词“回扣”。从2012年开始,三明市医改的“第一刀”挥向“药品加成”。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的利益链条成为医改突破口。从跨省的“药械阳光采购平台”到严格实行药品“两票制”,改革成效不断显现。
到了2015年,同样的“椎体成形术”,治疗服务费上涨了,而耗材、化验、药品费用下降了,整体花费反而少了4000元,患者负担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提高了技术劳务价格,并且对院长、医生实行年薪制和绩效考核分配,让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大幅增加。以沙县总医院为例,该院2018年医务性收入占比达42.5%,比2012年提高了近一倍。
“收入结构变了,医院再也不用被人戳脊梁骨说‘把病人当财神’了。”詹积富说,三明医改,就“改”在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医生回归看病本职,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被称为新一轮医改的“硬骨头”。2017年,我国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截至2018年,各级财政对全国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已达2705亿元,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0.1%。与此同时,29个省份放开了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迈入“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仍在继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说,未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实现三个“转向”,即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加快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8年,关停两年多的吉林省珲春市儿科病房,重新开张了。
市民姜智英9个月的宝宝,在新开的儿科住院治疗5天,痊愈出院了。“如果没有儿科病房,这次宝宝生病就得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延吉市住院。”她说,路费、食宿费用多花钱不说,来回奔波折腾孩子,当家长的就更心急了。
原来,由于儿科医护力量薄弱,珲春市人民医院在2015年下半年关停了儿科病房。
随着医改不断推进,分级诊疗这个医改的“牛鼻子”引发医联体加速布局,基层百姓就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2018年1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与珲春市人民医院签约成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合作医院。来自大医院的骨干儿科专家轮换、分批到珲春驻点,通过两个月的“传帮带”,让当地儿科病房的管理水平和医护技术水平实现双提升。
长春市儿童医院呼吸三科护士长苏云鹤说,经过一年多的医疗资源“下沉”,新的护理队伍已经能熟练操作儿童留置针穿刺技术、经口鼻腔吸痰术等较难的护理工作,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在“家门口”看病。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一组数据显示出分级诊疗强基层、建机制的成效——从2009年到2017年,全国每千人口病床数从3.3张增加到5.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1.8人增加到2.4人,基本实现全国每个县建好1至2所公立医院,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超过84%的城乡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距离最近的医院或卫生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傅卫说,从“小诊所冷冷清清,大医院人满为患”,到基层首诊“落地扎根”,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期”,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超级医院”困境正得到纾解,异地就医转诊制度不断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
2019年12月1日,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双双施行。这两部法律的实施,意味着疫苗和药品管理将贯彻“四个最严”精神,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中。
“‘三医联动’,治药为先。”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说,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一粒药的问题”是核心症结。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之后,让老百姓吃上新药、好药、放心药,是医改必须破冰前行的方向。
抗癌药零关税、加快新药审批、药品集中采购……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更多患者将用上放心药、廉价药。
2018年,11个试点城市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共有25个药品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过90%。今年9月,试点扩大范围到全国,25个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
曾几何时,64岁的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乌龙村农民凌清富一度想要放弃治疗。因为他吃的一种叫吉非替尼的抗癌药,一年就要花七八万,相当于全家几年的收入。
2019年,三明市率先执行了“4+7”药品集中采购的参考价格后,吉非替尼价格下降80%,再加上医保报销,凌清富每年只要3000多元就能吃得起“救命药”。
医保一头连着供方,一头连着需方,是“三医联动”改革的“总抓手”。
最近,一则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的视频刷屏朋友圈,有网友将其称为“灵魂砍价”。浙江省医疗保障局许伟领衔的专家组将某外资药企生产的一款治疗2型糖尿病药品,从报价5.62元/片,砍到了4.36元/片,几乎为全球最低。
“灵魂砍价”的背后,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医保谈判。70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新药“入围”医保,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药结核、风湿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等10个领域。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说,保守估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总体上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
聚焦患者的“烦心事”,“三医联动”推动下的医改交出亮眼成绩单——新医改十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人口达到13亿多,参保率稳定在95%。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8.6%,进入一个本世纪最低的水平。
在新医改十年的岁末,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各省份要结合实际,制定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同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将成为进一步深化医改的“突破口”。
从治混乱、堵浪费到建章程、立制度,如今随着“三明模式”向全国推广,历经十年的新医改已开启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的新篇章。
“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更需要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全国医改走深走实、扩大成效。”国家卫健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说,深化医改,将朝着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方向“再出发”,不断为健康中国建设夯实民生之基。
面朝大海
景明人和花正开 |
来自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故事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大医” |
浙江湖州医共体建设破解基层诊疗难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民生 |
浙江湖州滨湖街道的沈子宝躺在病床上,湖州市中心医院的全科专家赵费敏刚刚为他做了心脏检查。“‘抬脚’的功夫便来到家门口的保健院,不用排队就能看市里的专家,实在太方便了。”沈子宝说。
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省级、市级医院专家成常态,得益于今年湖州市全面推进的城市医共体建设。“目前,浙江湖州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域全覆盖。”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饶如锋说,“医共体建设补足了基层医疗短板,真正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百姓身边。”
在“家门口”看病,缩短的是群众看病的距离,放大的则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广度。
沈子宝算了笔账:“我这个毛病要定期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华法林钠片,现在社区医院都能配齐,医保报销比大医院还多,每月可以便宜100多块。”
医共体建设,直击老百姓在“家门口”配不齐药的尴尬局面。除了下沉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病患,医共体更是把服务“送”进百姓家中。
程女士近日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做了结肠癌手术,出院到家后,医院第一时间为她建起了家庭病床,定期查床、治疗和护理。当人工肛门处理遇到困难时,签约家庭医生邹琴琴马上联系上了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魏云海。上门后,魏云海仔细示范,还录制了换肛门袋的视频供家庭医生学习。
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是老百姓习惯就近看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无论是卫生院还是大医院,都可以先看病、后付钱,不用来回排队缴费,省心。”12月10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主任施胜铭来到社区医院坐诊,病人夏立荣手机提前预约,准时看到了专家。
夏立荣高血压有些反复,看病过程中,施胜铭直接从检验共享中心调出他的相关检验报告单判断病情。整个看病过程,群众不跑,信息快跑。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湖州各区县基层就诊率平均达71.75%。
今年26岁的陈冰是湖州市德清县武康健康保健集团雷甸分院的一名执业医师,一年来,他时常“现身”手术室,皮脂腺囊肿、脂肪瘤等切除术技术娴熟。而在医共体建设前,他在雷甸卫生院住院部工作,兼职门诊及值班。他坦言,没想过在乡镇卫生院也能拿起手术刀。
“医共体牵头医院逐步将普通门诊沉到基层,将康复期病人转到基层,将牵头医院医生派到基层,把临床带教点搬到基层,既增强了基层实力,又破解了基层卫生人才招不进、下不来、留不住的难题。”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负责人胡小军说。
2018年12月,俞振海通过竞聘上岗,成为雷甸分院挂职业务副院长。下派到雷甸分院后,便与陈冰组成了雷甸分院的手术小组,手把手指导。
每周下沉在分院三天时间,俞振海还定期给卫生院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小讲课,指导合理用药等,规范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诊疗工作。“上级医院的专家下来,不仅仅是坐诊,更重要的是变输血到造血,让我们这些基层医务人员有东西可学。”陈冰说。
而对于上级医院的医生,也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以前就是纯粹的医生,主要管好病人就行了,现在除了治病救人,还要兼顾对基层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俞振海说,同时,拉近了与基层老百姓的距离,更多的时候可以宣传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德清县卫健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通过实施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平均工资待遇均得到提高。以武康集团为例,县级医务人员平均工资待遇同比增长7.2%,基层医务人员平均工资待遇同比增长21%。
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湖州各级卫健部门多途径提供“充电”机会。今年以来,培训基层医务人员达2.6万人次,114名基层医务人员到牵头医院学习进修、汲取养分。
医共体建设达到了强基层的初衷。据统计,湖州市6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新开设住院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14家,同比提高21.54%,开展择期手术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家,同比提高18.46%,基层手术台数同比增长11.4%。
前不久,一名车祸后双侧瞳孔散大、脑疝的危重病人,送到了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病人受到的撞击强度类似于一个西瓜从二楼扔下。经过多科室联合抢救及后期颅骨修补术,病人恢复到行动自如的状态。“当时,让家里人在本地接受手术,我们心里很忐忑,但经过后来的医治,我们对本地医生水平刮目相看。”患者女儿说。
今年以来,长兴县中医院与浙大一院建立重点协作关系,在急危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心血管科等,以科联体的形式开展学科建设,医院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来自湖州市卫健委一组数据显示:今年,牵头医院的普通门诊总人次为446.4万,同比减少7.29万,实现下降;三、四级手术总量达到1.95万台次,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1.60%;平均住院日为7.22天,比2017年同期缩短0.7天。
升降的数据折射出县域医院的大踏步发展。今年以来,湖州各医共体牵头医院通过全面托管、重点托管、专科帮扶等形式与杭州、上海等地13家大型医院合作,在人才队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效率等方面有了新提升。
强内力、借外力,湖州市各级医疗机构逐步补齐外流病种的诊疗能力不足短板,引导原本要到杭州、上海就医的部分患者留在了当地就医。(参与采写:王炜丽)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波兰文版首发式暨中波治国理政研讨会在华沙举行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波兰前总理瓦尔德马·帕夫拉克、波兰前副总理雅努什·皮耶霍钦斯基,以及两国学术界、翻译界、出版界人士共200多人参加活动。
刘光源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国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在中波建交70周年之际,这部著作波兰文版的出版发行,对波兰各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及内外政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方正辉表示,这部著作涉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惩治腐败等中国转型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对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体现了一位大国领袖的长远谋划和战略思考。
帕夫拉克表示,波中交往源远流长,在国家治理、经济改革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习近平主席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作为中东欧的重要力量,波兰将以这部著作的首发式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皮耶霍钦斯基表示,波中建交70年来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出了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战略思维,研读这部著作能了解更多中国思路、中国方法、中国经验。
“波兰家园”公民协会主席安东尼·德拉甘表示,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可以更清楚掌握中国发展的“密码”,读懂中国成就背后的制度魅力。“波兰家园”公民协会同中国有近30年合作经验,今后将继续加强同中国合作,促进友好交往。
首发式上,双方嘉宾共同为新书揭幕。中方向波方嘉宾赠送了新书。研讨会上,两国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互鉴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波兰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和波兰阿达姆·马尔沙维克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
就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罗照辉表示,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四川成都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分别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主持会议,并分别会见韩日领导人。这次会议是在三国合作迎来20周年、国际地区局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三国关系向好发展的大背景下举行,三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三国人民高度期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除领导人正式会议外,三国领导人还将出席中日韩工商峰会、共见记者并出席三国合作20周年纪念活动。
罗照辉表示,20年来,三国利用这一重要平台,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助力地区稳定,促进全球繁荣,形成合作的一些鲜明特点。一是合作基础深厚。三国隔海相望、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同属儒家文化圈,共同孕育了东亚文明。三国经济和产业结构高度互补,互为重要发展伙伴,都是世界上有分量的经济体。三国总人口逾16亿,经济总量20.2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1%和24%。二是合作成果丰硕。三方打造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在30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三方签署了中日韩投资协定,举行了16轮自贸谈判。去年三国间贸易总额超过72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3100万人次。我们还建立了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三是合作前景可期。日韩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投资,在信息、大数据等高科技领域优势明显。中国有巨大市场,在5G、互联网方面有独特后发优势。中国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明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中方愿与日韩分享市场和发展机遇。四是不断排除干扰,把握合作大方向。作为近邻,三国之间存在历史、领海等分歧本属正常,关键是要管控好分歧,做大合作蛋糕,同时防止外来因素干扰。三方对此形成了共识。
罗照辉表示,三珠合璧,共谱华章。李克强总理期待同韩日领导人聚首成都,共话合作大计,描绘发展蓝图,推动三国合作更上层楼。一是对未来合作进行顶层设计,把握好合作方向。通过此次会议,三国领导人将进一步加强战略沟通,共同规划中日韩合作未来发展方向。会议将发表《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二是就深化务实合作交换意见,拓展共同利益。三国领导人将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老龄化、人文交流、“中日韩+X”等领域提出新的合作倡议和设想,培育更多的合作亮点和增长点,推动三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三是加速中日韩自贸谈判,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中日韩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支持者。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中日韩加快自贸谈判面临重要机遇,三国愿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四是妥处热点问题,维护地区稳定。三国领导人将就半岛局势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加强协调沟通,为实现半岛和平稳定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李成钢表示,中日韩合作20年来,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发展,三国贸易、投资、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地位日益凸显。在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日韩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和东亚三大主要经济体,肩负着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责任。此次李克强总理同韩日领导人举行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必将进一步巩固深化三国政治互信,提升三国经贸合作水平,推动三国各领域互利合作全面发展,为促进东亚和世界经济增长、持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变局中寻路:2019年国际形势回眸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这一年,世界乱象丛生、挑战上升:大国博弈加剧、治理赤字增加、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之争更加尖锐,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逆流涌动,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四处横行。
这一年,全球化和多极化依然在曲折中负重前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破茧而出。越来越多国家在认真思考,在合作与对抗、多边与单边、开放与封闭的较量中,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
变局“2019版”,表现为大国博弈明显升温。
临近岁末,北约举行“70岁生日派对”。然而,美方领导人反复抱怨“北约已经过时”、要求北约成员国大幅增加军费,并称欧盟为贸易“敌人”;法国称北约经历“脑死亡”等,都令这场派对“高奏不和谐音”,各方角力增加,北约品尝带有“信任赤字”的生日蛋糕。
德国《世界报》说:“北约如今受到来自内部的威胁。”俄罗斯战略规划与预测研究所所长古谢夫说:“美国与北约盟国关系复杂,令当前国际关系复杂化。”
这是西方国家传统关系裂痕扩大的最新缩影。一年间,七国集团召开峰会却仅发布缺乏实质内容的“一页声明”,凸显内部分歧和影响式微。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四处出击,在全球贸易战中屡开新战线,继宣布对欧盟航空及农业商品加征关税后,又拟对法国数字税展开关税报复……
一年间,俄方希望俄美关系重回正常状态,但直言这种情况还未出现,与美关系“正在退步,变得越来越差”。俄欧双方虽时有善意释放,但改善关系面对挑战,日本《外交》杂志载文说,“冷和平”似乎正成为双方关系的新常态。
变局“2019版”,表现为焦虑、撕裂和混乱在世界多地上演,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拉美多国政治斗争激化,治理难题凸显;伊朗与西方的对峙和叙利亚冲突两大热点问题相互交织,加剧中东动荡,呈现和平赤字;英国“脱欧”久拖不决,显露社会撕裂和体制之困;美国继续“退群”,并试图通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让美国“再次伟大”,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变局“2019版”,还表现为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贸易争端、英国“脱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抑制全球经济增长潜力。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在变动的世界,人们依然能触及深潜其间的发展力量。破云而出的光亮,仍指示全球发展大势。
面对变局,“大家也在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和出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指出,在某些西方大国推行经济民族主义、单边主义情况下,更多国家共同推进多边主义,这是一个大的趋向。
这一年,全球化面对逆流,正努力迈出新步伐。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宣布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凸显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仍是世界主流。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于洁认为,RCEP谈判取得突破为解决经济全球化发展问题起到示范作用,为发展中国家寻求全球治理话语权作出表率。
此前,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自贸协定“马拉松式”谈判终成正果。在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维护自由贸易和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于对冲风险、谋求增长的重要性。
这一年,世界看到多极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潮流。在大变局中,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这一年,世界看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破茧而出。增长的极限,一直是萦绕在人类社会发展之上的阴霾。现在,人们愈加看到创新驱动破解发展之困的光明前路。
过去一年,全球开始进入5G商用部署阶段,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全面渗入各个领域的AI智能,提供了经济发展广阔的蓝海;量子计算不断取得新突破,其前景不可限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各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也使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成为必然逻辑。
回望2019年的国际风云,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作为顺应和推动全球发展大势的重要力量,在乱局中引领方向。
中国主张和担当为多边主义、多极化和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强大正能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一年间,国家主席习近平7次出访,主持4次主场外交。元首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捍卫多边主义。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金砖峰会,中国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推动世界多极化主张引发广泛共鸣。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者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和心声。
谈及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参与构建新型多边主义,助推亚洲以及非洲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提升。
中国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表率。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6天里,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越办越好”的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种下的是开放、合作、共赢的种子。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不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都更多体现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强调共同发展、共享经济,这表明中国并不是一花独放,而是愿与世界共同发展。
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追寻人类文明的群星闪耀指明方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在一首今年风靡网上的歌曲中,一名中国草根歌手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句,唱出人们对当今矛盾世界的感悟。
就世界如何应对风险与挑战、寻求平等与共赢、消除傲慢与偏见,中国给出答案: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引领下,倡导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用文明对话促进沟通与理解,将让人类前进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习近平主席今年5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这番话,针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发出提振信心的强音。
(记者班威;参与记者:栾海、张骁、王丽丽、桂涛、徐永春、韩茜、刘品然)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驴象众院斗法结束
弹劾“大戏”进下半场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报道 |
|
这是12月18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
|
|
乡村振兴正当时 |
盘点今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气象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游客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一座修葺一新的农家院前留影(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
|
▲12月19日,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链子岩村村民在转运采摘的脐橙。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
|
突破农村要素之困 |
浙江德清探索“地、人、钱”改革新路径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要素支撑。“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必须突破地、钱、人从农村净流出的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德清县以30多项省级以上涉农改革,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德清路径”。
产业旺,村庄活。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深秋时节,德清洛舍镇东衡村钢琴众创园一派忙碌。
“前阵子,忙着与上海钢琴有限公司联姻办公司,现在,新产品问世了,忙着开发布会。”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笑道,新产品以“施特劳斯”品牌命名,那是上海的老字号,如今到东衡村安家了。
760多户人家的东衡村,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入股钢琴产业,年产钢琴达两万台,产值超过两亿元。钢琴众创园的背后是德清县积极开展农地入市,结合各镇产业特色,规划建设了洛舍钢琴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自2015年承担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德清县统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宅基地改革,进一步厘清了农民、村集体和土地的关系,有效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2015年,莫干山镇醉清风度假酒店地块,成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以来全国首宗入市地块,创造了“农地入市”全国第一宗、登记第一证、抵押第一单等多个“全国第一”;
2018年,德清县制定出台了首个基于“三权分置”前提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在明确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的前提下,允许农户转让、出租、抵押一定年限的使用权,同时在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首次颁发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
“新土改”为德清乡村振兴安上了“助推器”。据了解,德清每年将计划用地指标的10%用于“三农”,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德清西部的仙潭村,原是个姑娘都不愿嫁的穷山沟,好长一段时间,留在山村的几乎就是老人。
然而,这几年,早些年外出的年轻人纷纷返回家乡创业。为什么回来?曾在城里开餐馆数年的沈蒋荣感慨道,城里人“上山下乡”成时尚,带动了村里民宿红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太经典了。如今,他返村短短4年,已推出了第4家民宿,收入是过去的十几倍。
去年,小山村民宿发展到120 家,共接待中外游客10万余人次,创造经济效益千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3.4万元,比五年前翻了足足一番。更可喜的是财富创造者中,像沈蒋荣这样返乡创业者占比高达80%。
沈家墩村无中生有的旅游业,劳岭村的低碳+民宿业……着眼于“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业态产业,在德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把乡村变成创新创业园,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村村都有产业”“人人都能创业”,在德清已不是新鲜事。
年轻人返乡创业的背后是德清县建立完善了农村用人长效机制,出台了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打通了各类对农村有用人才的返乡下乡渠道。
特别是德清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附在户籍背后的医保、低保、养老、住房保障等33项城乡差异政策实现全面并轨后,村民返村创业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德清推动33项附着在户籍背后的城乡差异政策全面并轨,做到城乡交通、住房保障、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一体均等”。
今年以来超过1500名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随着人才一起回流的还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融合化的旅游业态,打造出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等为代表的多元化旅游产品。
强化财政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是解决乡村振兴资金问题的渠道。
在资金保障政策上,德清县每年将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三农”,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发更多创业者投身乡村振兴。
有了产业,有了人气,社会资本自然跟风而来。
在德清钟管镇蠡山村,因看好这里的“范蠡西施扁舟隐居”的人文资源,杭州一家公司主动找上门,与村里寻求合作。目前民宿、餐饮业部分已经对外营业。
金融投入如何撬动?早在2014年,德清就建立起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让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十类权种都“动”了起来。
“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德清县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继承、抵押、担保等六项权能,发布了浙江省首个《农村产权交易管理规范县级标准》。
如今,德清县17家银行创新推出19项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产品,全县涉农贷款余额622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80%。 (参与采写:王力中)
黄土旱塬上的土壤守护者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四川打通最后一条通乡公路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乡村振兴 |
|
|
游客的“诗和远方”,古村的“路在何方” |
太行山,一座千年古村旅游开发中的喧嚣与迟暮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大汖古村和村口的大槐树。 本报记者孙亮全摄 |
|
|
5年前,81岁的村民韩二妮说,全村仅有17口人,最小的年龄也有50多岁(2014年5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飚摄 |
|
忆巴金,风范依然照人清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11月25日拍摄的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展出的巴金与冰心的手札。
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
|
一位艺术家的藏地情缘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日出拉萨河。 |
|
▲吉祥金帆。 容铁作品 |
|
“上译”70年:“声”入人心,“译心”不改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乔榛(右)为新一代配音演员周帅说戏。 |
|
▲上译厂推出的“唯优声训营”活动吸引年轻人。 |
|
▲新中国第一代配音导演、配音演员苏秀在录音棚内。 本组照片均由上译厂供图 |
|
遇见琦君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书评人绿茶手绘的琦君文学馆。 |
|
平型关:敢举烽烟解国忧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平型关口新修的关门楼和城墙。 |
|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展示战斗地图。 |
|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内油画。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王文化摄 |
|
科学报国,他们值得14亿人打call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科技,是点亮文明的火炬。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科学家是探路人、领军者。盘点2019,科学家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星星。
2019年,刘永坦、钱七虎两位国之重器的“大工匠”,在我国一年一度的科技奖励大会上坐上了主席台。作为2018年度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的获得者,他们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为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最高礼赞,也是两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的人生荣耀。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刘永坦,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海域监控面积的全覆盖提供了“火眼金睛”。能够“看”得更远,还能有效排除杂波干扰,发现超低空目标,对于对海远程预警来说至关重要。刘永坦坚信,科技可以兴国。为此,他甘坐40年“冷板凳”,用毕生精力带出了一支“雷达铁军”。
刚领完奖,这位“80后”老院士就许下了新愿望——继续带领团队向小型化雷达进军,让技术造价更低,让功能性能更优,更好保卫祖国海疆。
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教授,用毕生精力成就了一项事业——解决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和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创立防护工程学科,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为我国铸就了固若金汤的“地下钢铁长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后,这位高风亮节的科学家主动提出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在昆山成立助学基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盛大活动中,我国首次颁发了“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荣誉。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5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顾方舟、程开甲等5位科学高峰的勤奋攀登者,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他们是新中国科学家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他们,值得近14亿人民最高级别的“点赞”。
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点赞”。
2019年,在英国BBC相关栏目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以及数学家艾伦·图灵共同进入候选人名单。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科学家,至今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她带领科学团队经过多年攻坚,终于在2019年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高度认可。
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2019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中国科学家邓宏魁入选。
邓宏魁教授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等团队合作,利用基因编辑手段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失活CCR5基因,并将编辑后的干细胞移植到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产生效果,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2019年,在庆祝中非共和国成立61周年典礼上,中国科学家、“菌草之父”林占熺,从中非总统图瓦德拉手中接过国家感谢勋章。可用来代替树木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菌草”,是中国为全球反贫困贡献的一支“奇兵”。
30多年来,林占熺发明并推广菌草,不仅在国内成就斐然,帮助成千上万的农民增加了收入,还将菌草技术推广至106个国家,菌草成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菌草因此被称为神奇的“中国草”。
在2019年璀璨的群星中,不仅有科学大家,也有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杨海燕、陈孝平、陈云霁、梁建英、姬秋梅、祁兴磊、邢继、徐恭义、陶文铨、黄才发等10位科技工作者,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学普及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有的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他们,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回眸2019,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态势,我国的科学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个领域都呈现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喜人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层古生物学家极大推动了国际地层学的发展,在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即“金钉子”的研究中,获得了11枚“金钉子”,是目前国际上获得“金钉子”最多的国家。2019年,为建立全球年代地层界线做出重要贡献的南京大学沈树忠院士,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2019年打破获奖“亚洲纪录”的,还有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这位年轻知性、从小就是“学霸”的女科学家,获得了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这也是该奖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此外,在今年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吴立新荣获了AGU Ambassador奖。吴立新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也是第一位成为AGU会士的中国海洋学家。
科学研究离不开国际合作。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戴维·多伊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查尔斯·贝内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等12位中外科学家,2019年获得了我国首次设立的“墨子量子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2019年共有16位科学家荣获这一奖项。
科学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2019年,青年科学家在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坛发布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榜单,对推动科学发现前沿的21位杰出研究人员进行了表彰,复旦大学的黄荣琴、王熠华以及北京大学的刘颖3位中国青年科学家入选。
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社会共识。
2019年,由民间科学公益组织——未来论坛创设的“未来科学大奖”,遴选出四位做出了突破性原创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陆锦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王小云。
由饶毅、施一公、潘建伟等14位知名科学家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联合发起的“科学探索奖”,2019年也进行了首次评选。来自全国50位从事基础科学和核心技术研究的中青年科学家,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来自腾讯基金会300万元的资助。
青年英杰数不胜数,青春光芒恣意绽放,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2019年,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00后少年科学家”更令人欣喜。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上海15岁高一学生谈方琳成为最年轻参会者。包括她在内的12位上海高中生,在这场“全球最强大脑”聚会上与顶尖科学家对话,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从这批朝气蓬勃的“00后”年轻人身上,人们看到了我国科技事业活水涌流、基业长青的厚实底气和勃勃生机。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2019年上演的“IEEE审稿门”事件,美国不断升级打压华为5G、封锁中国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专家遭美拒签等一系列行为,让我们更加坚信:只有祖国科技实力强了,科学家才会在参与国际合作时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有自强不息、自主创新,不仰人鼻息、拾人牙慧,才能屹立于不败之地。
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决定科技事业的成败。2019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科研作风学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科研人员要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底线和科研伦理规范、反对浮夸浮躁、反对急功近利、加强科研数据及成果管理、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019年,中科院院士孙昌璞、梅宏、张学敏、周忠和、丁奎岭、陈晔光、李儒新,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孙斌勇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云霁研究员等10位科学家,共同发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倡议书》,在科学界引起广泛共鸣和高度赞同。
科学的春天无惧风雨。
展望2020年,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必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新时代呼唤更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事业融入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时代伟业中,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真谛,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赤子李德威:科学苍穹里,有他的光亮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采访李德威,让我难忘的是这一串数据——终年56岁;40年潜心地质学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25年奔走在世界屋脊,用脚丈量冰原荒漠,行程8万多公里;临终前留下10个大字:“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
一连串数字背后,是一位地质学家留下的一段在探索中寻找真理之光的岁月。
这是一位为科学献身的“狂人”。
在学术研讨会上,他发现演讲专家讲的概念不对,敢于直接站出来反驳;在领导问他是否愿意担任学院院长职务时,他不假思索就说“我已经考虑清楚了,我不想当官,只想搞学术研究”;在他目睹汶川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他自掏腰包进行地震预测研究……
放弃职位、放弃名利、放弃轻松的实验室研究环境,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李德威短暂的一生艰辛而寂寥,却纯粹而高尚。
支撑他的,正是内心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正如李德威所说:“已成之见不可囿,已有之功不可恃,人类对于地球和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并没有完结,也永远不会完结。”
这是一位为国家为人民燃尽生命的“国士”。
在野外勘探总是险象环生,被狼狗咬伤、被牦牛攻击、被冰雪阻碍、被溜索卡在江中、被高原反应折磨……他攀登绝壁,结果晒脱了皮、嘴唇干裂、两手满是划开的口子;他野外科考,只能喝冰水、吃冰坨般的馒头、睡在羊圈里,还调侃说“羊粪多软啊,总比满地沙石的好,在羊粪上铺上床单,两边有石头垒的墙,晚上能挡风,里面比较暖和,对于我们风餐露宿的人来说,已经很奢侈啦”……
穿越科学的苍穹,我们在璀璨群星中总能找到相似的光亮——
1950年,李四光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同为湖北黄冈人的李德威拒绝留在国外的机会,他认为:“只有自己的国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乐此不疲,在高原“无人区”里让他着迷、让他不惜付出生命的,是曾经向世界地质学界发出的声音:“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怎么能让西方人主导研究话语权?”
这是一位比喜马拉雅山更高大的人。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最关心的第一是科研,第二是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的同事、他的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他都主动帮忙,为同事解决入校指标,为学生家长看病送去钱物;在野外遇到危险,他总是把学生留在车上,自己出去探险,把最危险、最难爬、最长的路线留给自己;他胃出血,自己默默忍受,感冒数月不好也不去住院……
追寻着李德威在青藏高原千山万壑间的勘探足迹,一种在高原上蜿蜒着的生命脉动,最终定格为地质图幅上的五彩斑斓。
这条高原路,李德威一走,就是20多年。
忘不了,1990年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与蛇绿岩带的相遇,启发李德威提出不同于板块构造假说的“下地壳层流假说”;
忘不了,在冈底斯山脚下的墨竹工卡,李德威分析了这里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数年后,国家西部地质矿产大调查验证了他的预测;
忘不了,他以最严格的标准制作西藏定结县等地的地质图幅,填补了这一地区地质图幅空白……
当李德威“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这10个字让千千万万的网友泪奔时,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回响着病床上的他,紧握医生的手说的话:“对于死,我一点都不怕,我怕的是我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李德威曾经踽踽独行的科研之路,如今已经后继有人;在他的背后,一个个探寻科学星空、立志以身报国的身影,不再孤独、不再寂寞。
2019,痛别32位院士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2019年逝世的科学家似乎格外多,也格外受人关注。
截至12月中旬,这一年,我们已相继送别32位两院院士——这也是2018年逝世的院士总数。此外,还有数位在所属领域居功至伟的科学家也于今年离世。
在贯穿全年的相关媒体报道后面,总能看到人们自发留下的大量缅怀话语。
有人饱含歉意与敬意,“对不起,以这样的方式认识您。”“虽然对很多科学家都不太了解,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国家的贡献。”
有人希望媒体多宣传科学家,“不要等人去世了,才被知道姓名”。“多讲讲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研究领域吧,没准就有孩子因此爱上这个行业。”
有人感叹:“这才是国家的真明星、真偶像!”“这应该是点击过亿的人,粉丝无数的人,被铭记的人!”
毫无疑问,在新中国70年奋斗史中,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这些谢幕转身的科学家们刻下了自己的姓名,印上了自己的足迹,而人们往往并不确切知晓他们的贡献——“大国明星”们习惯将名字深埋于泥土,却联手塑造了你我今日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了解这些不够“出名”的著名科学家。人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人?做过怎样的事,说过怎样的话?为什么值得怀念?他们的离开又意味着什么?
翻开2019年离世科学家的名单,可以看到,他们绝大多数成长于兵荒马乱的旧中国,怀揣科教报国的心愿,付出毕生心血建设新中国,爱国者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这代科学家身上有种共性,即一种强烈的家国情怀。用1月16日逝世的“两弹一星”元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的诗句,就是“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
在中国,于敏的名字曾绝密了28年。在“隐身”岁月里,他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实现了氢弹原理突破和武器化。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于敏多次否认中国“氢弹之父”的称谓,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于敏喜欢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认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种非常好的品德。
10月4日,自动控制专家、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张嗣瀛逝世。35年前,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年届六旬的他对着受阅方队中的我军新一代单兵反坦克武器热泪盈眶——为解决该武器因控制指令交叉耦合而不能中靶的问题,他研究了3年。
张嗣瀛曾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国防我们强大起来,经济我们全面上去。现在看到中国发展了,我非常高兴,但是还不行,还要干,还希望中国再强大。”
家国情怀也体现在科学家们做出的人生抉择中。
物理学家、半导体学科创始人之一、红外学科奠基者汤定元,是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留美归国的科学家之一,曾为“两弹一星”等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1951年,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的汤定元怀着报国热情回到祖国。后来,他多次被人问起选择回国时的所思所想,他说他不理解人们为什么对这种问题这么感兴趣,在他看来,回国是理所当然的事,简直不值一提。
1956年,化学工程专家、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陈家镛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他针对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急需,开拓了湿法冶金新工艺和新流程,使我国湿法冶金在很多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陈家镛曾说:“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
同样出于科学报国的信念,材料学家涂铭旌在1958年登上从上海西行的列车,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西迁,前往建设中的西安交通大学,投身金属材料学科建设。
今天,他参与创建的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以研究材料力学行为基本规律、特异现象和材料服役效能为主的科研机构之一。
一座宏伟大厦的根基与栋梁,从来不像其外表那般享有夺目光彩。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奉献者是这些科学家们身上的另一个标签。
今年6月,我国毫米波技术领域杰出专家和教育家孙忠良逝世。在身边人眼中,这位曾担任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总装科技委兼职委员、总装某专家组专家的老人,看上去像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傅”。他们知道他干的是“大事”,但不清楚他到底做的什么。
孙忠良为我国毫米波技术的工程应用和国防应用作出杰出贡献,其研究对推广5G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直到生命最后阶段,这位常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老院士,还在病床上与同事约定出院后要一起构建价格更低廉、创新性更强的毫米波超材料成像系统。
8月,作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布衣院士”卢永根逝世。
为实现“人人有饭吃”的理想,他为我国水稻遗传研究作出杰出贡献。在他70多岁时,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寻找野生稻种。
87岁,一生节俭的他和老伴一起将毕生积蓄880万元捐出,成立教育基金。他说,支援国家搞现代化,不把教育搞起来,是不可能的。“我要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作为最后的贡献。”
89岁,他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和教育事业。 (下转15版)
(上接14版)气象卫星专家孟执中曾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他担任过我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的总设计师,并在风云一号研制成功后,继续担任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技术主要负责人。
物理化学家梁敬魁一生在基础材料领域取得大量创新性成果。作为一名做基础科研的专家,他的事业安静而低调,却为新中国工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物理学家、我国中子科研领域主要奠基人之一章综,他倡导和推动了我国散裂中子源的立项和建设,为我国中子科学和中子技术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但生前埋首科研,很少公开讲话,几乎从没接受过采访。
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些科学家们几乎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创新。新中国70年科技史上的许多“第一”都与他们有关,拓荒者是他们的第三个共同标签。
材料科学家李恒德1956年在清华大学创立了我国首个核材料专业,为我国核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上世纪50年代,李恒德冲破美国的封锁回国。他说:“我全身流的就是中国人的血液,我就是喜欢中国,喜欢她的河山历史和文化。我就愿意生活在中国。”
工程热物理学家王补宣1949年从美国回国工作。1957年底,他在清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本科专业。
王补宣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曾感叹:“50年来我目睹了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力逐渐鼎盛的发展过程,远超过我青少年时代梦寐以求的对振兴民族的期盼。”
化学家、我国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卓仁禧,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学家。从研制光学玻璃防雾剂,解决炮镜、望远镜等“看不清”的问题,到研制彩色录像磁带黏合剂和助剂,解决当时电视屏幕的“闪”点问题,再到合成多种基因治疗化学载体,他倾尽所学只为民。
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是中国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工作的开创者,开辟了我国地球物理测深事业。同时,他也是位杰出教育家,曾参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和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的创办,其著作《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是我国首部完整、系统地论述固体地球物理理论和应用的重要论著。
中国冷挤压技术的开拓者、塑性成形与数字化制造专家阮雪榆出生于日军侵占我国山海关后几天。山海关又称榆关,父母将雪榆关国耻之志写入他的名字。
阮雪榆在国际上首创冷挤压许用变形程度理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黑色金属冷挤压技术,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轻工、电子、机械、兵器、航天、航空等行业,仅冰箱压缩机曲轴一项成果,就曾在3年中为我国节省外汇1320万元。
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陈星弼是我国第一批学习及从事半导体科技的人员之一,也是电子工业部“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专业第一个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功率器件领路人”。他是国际半导体界著名的超结结构发明人,其发明专利已被超过550个国际专利引用。
陈星弼热爱自己的事业,曾在谈及社会上的物质享受之风时,风趣地说:“我看那些人玩的水平很低,无非是消耗钱。他们玩的东西人人都可以玩,我们玩的东西他们玩不成。我们很骄傲啦!”
凝聚态物理学家王业宁同样以科研事业为乐,“从中学时代我就迷上了物理,光声热电的世界太有趣了!”上世纪60年代,王业宁提出“马氏体相变内耗规律及其机理”,比西方同行提出类似结论早了10年。她还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声光调Q-YAG激光器”,并在高温超导体和铁电材料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随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一路前行,无论时代抛出怎样的难题,科学家们总能竭力找到答案。面对废墟荒野,他们建造;面对疾病灾难,他们救治。他们的回答未来或将被取代,但“解题”的动作永远被定格。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儿科血液学专家胡亚美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制定并推广合理的输液方案,使该病病死率由20%下降至1%。她又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挽救了无数危重病儿的生命。“我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孩子睁开眼睛叫我一声奶奶。”
心血管外科专家高长青开创了我国机器人微创外科,引领并推动了国际机器人微创外科的发展。他一生做过5000余例手术,无一失手。
分子生物学家孔祥复在世界上首次研制出用于临床治疗的α-干扰素,这是全球公认的治疗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的关键药物。
病理生理学家陆士新一生致力于肿瘤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机理的研究,首次系统证明了亚硝胺是我国食管癌主要病因,对食管癌研究作出卓越贡献。
神经药理学家金国章研发的镇痛药物罗痛定已载入国家药典,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成功范例。他的研究还为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氏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奠定了药理基础。
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开拓者沈自尹,在临床进行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等中医药治疗研究,开发了急支糖浆、补肾益寿胶囊、补肾防喘片等新药。
病毒学家田波,在国家粮食产量低下时,研究无病毒马铃薯的种植,其方案被广泛应用。温饱基本解决后,又涉足医学病毒,转入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的研究。
工程地震学家李玶是新中国最早从事地震构造研究的地质学家之一,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长江三峡大坝、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泥沙与河床演变专家韩其为,把一生献给泥沙研究和祖国的大江大河。他在三峡、丹江口及小浪底等水库淤积和下游河道冲刷问题以及黄河调水调沙和淮河根治等方面有重大贡献。
土木工程材料专家、混凝土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孙伟,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指导了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三峡工程、长江二桥、南京地铁等项目背后都有其贡献。
孙伟是出名的“拼命三郎”,70岁时,她每天工作仍达14个小时以上,还带着学生跑建设工地,下井爬桥墩,在烈日下爬300米高的索塔。
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宁滨在参加世界交通运输大会途中遭遇交通事故逝世。
宁滨是我国轨道交通数字化、网络化信号系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之一,为实现我国地铁列控系统的自主可控、铁路大提速、打造“高铁名片”和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
化学纤维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季国标是中国化纤工程技术的主要奠基者、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之一,曾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他“一生为百姓作霓裳”,主持拟定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化纤发展总体规划,对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容柏生曾引领中国一代高层设计潮流。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主持设计了当时的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俗称“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广州海运大厦、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广州珠江新城西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高层建筑,也都是容柏生的手笔。
历史的接力棒总要传下去,科学研究是承前启后、不断超越的伟业,这些科学家们大都在科研攻关的同时,视教书育人为天职。他们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慧眼识英、培养人才的“育人者”。
当年各领风骚的俊杰已至古稀、耄耋之年,他们愈发急切地关心新一代“接棒人”。
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李济生为我国建立了卫星精密定轨系统,把卫星定轨精度从千米提高到百米,继而提高到十米量级,又向厘米级跨越。这给“神舟”无人飞船发射试验中的轨道确定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李济生曾多次呼吁给年轻人创造机会,认为个人名利事小,接力棒交好事大,他说:“我是踩着众人的肩膀一步一步上来的,我国航天测控事业要赢得新世纪,就要培养一大批年轻人,我愿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人搭建起攀登的云梯。”
而电化学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查全性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曾当面向邓小平建言恢复高考并被采纳。1977年冬天,570万年龄不等的考生走进考场,第二年春天,27.3万人踏进大学校门,后来的科学家黄大年、画家罗中立等都在其中。
我们不轻易用“伟大”来形容人,但这些“大国明星”们是如此伟大。
当他们逐渐远去,把时代与世界交到我们手上,像天空把夜晚留给星河,我们期待,在我们中间,有新的星斗冉冉升起。
最后,记住这些名字,记住他们辉煌壮阔的事业——
涂铭旌、高长青、于敏、梁敬魁、金国章、阮雪榆、孙伟、王业宁、沈自尹、容柏生、李恒德、汤定元、宁滨、孔祥复、孙忠良、李济生、查全性、卓仁禧、卢永根、陈家镛、章综、王补宣、季国标、李玶、韩其为、胡亚美、张嗣瀛、曾融生、陈星弼、陆士新、孟执中、田波……
让人不舍更催人奋进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4天,痛失3位院士!》《8月,痛失6位院士》《5天内痛失2位重量级院士》……2019年,每一次看到这样的讣闻,都令国人深感痛惜。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做了一次梳理,发现截至12月中旬,我们竟已送别32位院士。
从年初的“材料院士”涂铭旌、“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著名物理学家梁敬魁,到下半年的我国小儿血液病学科创始人胡亚美、自动控制专家张嗣瀛,再到上周刚刚离去的“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著名病毒学家田波……一个个功勋卓著的名字,接连出现在讣闻里。
无论中外,科学家总体上比较低调,远离聚光灯确乎也是科学工作的常态。不少院士的成就与贡献,离世的时候才为大众知晓。自然地,很多人呼吁媒体多讲讲科学家故事,让杰出科学家成为“国民偶像”,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让科学事业后继有人。
2019,痛别院士格外令人伤怀,还有一个背景是,中美经贸摩擦、“华为事件”“IEEE审稿门”等热点事件,一定程度上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如果不能自主掌握核心科技,随时都会有“被卡脖子”的风险,甚至受制于人;要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用创新托举中国梦,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科学家,赓续老一辈科学家的风范,接力奋斗,让人力大国成为人才强国,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2019,他们的离去让人不舍。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关键是,在缅怀中,崇敬科学家、热爱科学要成为一种潮流;在缅怀中,国民的科学素养要稳步提升。
我们希望,故去科学家的故事永久流传,他们的名字长久被传颂。这些科学家,让人不舍,更催人奋进。我们乐见,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正在成为“超级偶像”。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一定会涌现更多“领风骚”的科学家。
不是院士的他们同样值得铭记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除了32位两院院士,多位在所属领域居功甚伟的科学家也于今年离世,国家与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今年1月2日,“糖丸爷爷”顾方舟去世。上世纪50年代,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曾在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相关研究。
他主持研制的“糖丸”疫苗,让这种儿童急性病毒传染病在中国成为历史。在疫苗临床试验阶段,顾方舟冒着风险率先喝下疫苗溶液,之后,又让不满一岁的儿子参与“试药”,他的儿子成了中国第一个喝下这种疫苗的孩子。
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顾方舟成为5名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科学家之一。
今年国庆当天,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学专家,中国系统仿真学科主要创始人文传源去世。61年前的10月1日,文传源作为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率领团队设计出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为国庆献礼,他也是中国第一台飞行模拟机总体设计负责人。
2018年,在“北京五号”试飞成功60周年庆祝大会上,已是百岁老人的文传源激情饱满地给年轻科研人员们打气,“我现在力气太小了,年纪太大了,大家都比我年轻,未来靠你们了。不过,我不服气,我也不服老!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奋斗!”
10月3日,卫星专家,静止气象卫星、雷达遥感卫星的开拓者魏锺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期间因病逝世。弥留之际,他多次抬手指向天空的方向。10月5日凌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趁着还能干得动,就再干两年。”这是魏锺铨近年常说的话。他曾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担任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首任总师,62岁出任遥感卫星一号的总设计师,历经7年,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全天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并稳定在轨运行。
今年7月过世的材料科学家、浙大原副校长王启东,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
终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坚守教学岗位到90岁高龄,王启东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曾说:“当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着眼于国家的发展。虽然中国现在已经不再积贫积弱,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但潜在的危机很大。当代青年要有危机意识,也要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雄心,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发展,关注科学前沿,抓住机遇,与其他国家在科研等领域合作共赢,不断鞭策自己,为我们的中国梦、强国梦奋斗。”
上述之外,还有一些科学家在2019年离开了我们,他们为国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致敬所有我们提及和未曾提及的科学家们!
“磨刀老人”:一元一元积攒的爱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在冬日暖阳的浸染下,江苏南通近郊一片宁静祥和,伴着几声鸡鸣犬吠,几缕炊烟袅袅,“嚓、嚓嚓、嚓、嚓嚓……”6片铁片敲打的清脆声音传遍乡野。循声望去,只见一老汉骑着自行车,由远而近,逐渐看见了他的面容,看见了他的皱纹和白发,也看见了衣服上的尘土和油渍。
“磨刀老人”吴锦泉,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人,今年已90岁高龄。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老人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捐献金额累计超过18万元。
熙熙攘攘的城市,有人为了名钻营,有人为了利奔波,但名与利于老人而言,似乎如过眼云烟。很多人不理解老人的坚守,认为老人这样磨刀实在过于操劳,于是劝他不要太过操劳,多多休息,给自己改善改善伙食,而面对大家的关心,老人往往只是微微一笑,“我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能存下来多少,就捐多少”,他总是这样回应大家的关心。多年的操劳在老人的脸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他那始终如一的慈祥面容无不昭示着那底下深藏的踏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乐善好施的品质是深深刻在吴锦泉的家族基因里的。吴锦泉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里从大到小一共育有6个孩子,除此之外,吴锦泉的父母还收养了三个弃婴,可谓古道热肠。父母的言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年幼的吴锦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他被传染了霍乱,多亏有邻居不远千里请来了医生,才捡回一条命,于是从那时起,吴锦泉暗自决定将这份沉重的恩情以帮助他人的方式传递下去,“一辈子,做好人、做好事”,吴锦泉已经坚持了40多年,他仍在路上。
1959年8月8日,吴锦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日子,他清晰记得入党那天受到的教诲:“党号召我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就一直记在心里。”他告诉大家,“修车老人”胡汉生是他的引路人,每次他磨刀回家都会路过胡汉生的修车摊,两人一来一往发现志趣相投,于是成为好友。长期以来,他将胡汉生视为师父,以胡汉生为榜样,将磨刀得来的微薄收入,一元一元地积攒起来,然后大把大把地捐,他俩也被称为“南通慈善双雄”。
记者采访吴锦泉的时候,发现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有的是各种场合的领奖画面,有的是与各级领导的合影,而当人们问及老人的获奖感受,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让他感到高兴的不是自己得到了表彰,而是看到这种慷慨解囊的义举能够传递下去。
如今,胡汉生已经与世长辞。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捐款的行列,2011年吴锦泉倡导成立了“锦泉一元爱心社”。今年八月份爱心社组织金秋捐资助学活动之时,吴锦泉突发胆囊结石住进了医院,术后,面对前来看望的村干部,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记挂着的却是他的捐助对象。他说:“我今天身上也没有钱,我答应那个硕士生的1000块钱,你们帮我先垫一下,等我好了,我再还给你们。”
当选“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吴锦泉老人被问到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告诉我们:“捐款捐到90岁,活到老,磨刀到老,捐钱到老。”2019年12月8日,老人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而他的生活也并未发生改变。每天清晨,吴锦泉都会带着他的磨刀工具,骑上自行车出门,走街串巷,躬身打磨。
如今,老人依然住瓦房、烧土灶,布衣蔬食。每个月磨刀而得的两千多收入,吴锦泉自己只花三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人的行为带动了一群人,影响了一座城,汇聚着城市的正能量,传递着城市的炽热温度。(参与:徐昌铭)
真正的“面壁者” |
|
( 2019-12-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
上周,英国《自然》杂志发布2019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北大教授邓宏魁是唯一登榜的中国学者。
邓宏魁和团队对人类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它们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随后移植到了一名罹患白血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上。部分经基因编辑的细胞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了近两年且未引起明显副作用。
很多人对邓宏魁这样的科学家和研究内容只是“不明觉厉”。科学研究面临的压力也确实难为外人道。特别是一些前沿领域研究,很难确定研究的方向对不对,也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资金,甚至花了精力和资金能不能做出成果也不好说。
像邓宏魁这样能坐得住冷板凳的实验室潜伏者,撑起了我国科技大国的“脊梁”。他们是“大国重器”背后的人,是真正的“面壁者”。
据媒体报道,邓宏魁曾跟实验室同事讲,你们是想当一流的科学家还是想当别的,得想好了再来。当一流的科学家,就要全身心投入。
很多人面壁数十年,去世前也没等到投入心血的研究出成果。
那篇让邓宏魁登榜的研究成果,今年9月11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为通讯作者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教授,是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陈虎教授于今年7月24日因病逝世,没能看到论文的发表。
1994年,陈虎从法国居里医学院学成归国,着力攻克放射病和白血病。2011年,陈虎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陈虎教授带领着团队日复一日地努力,默默无闻地付出,才换来了一批批患者的健康,以及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陈虎逝世后,一个病友在贴吧留言:多少病友的天塌了。
提起“面壁者”,人们总能想起“深藏功与名”的老一代科学家。在特殊年代,他们或者工作在与世隔绝的戈壁、深山,或者潜伏在不知名的小山村,战天斗地,干着“惊天动地的事,做着隐姓埋名的人”。
本周,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人们送别了半生主持研制“风云一号”卫星的孟执中院士。新华视点微博这样介绍这位老人:孟执中是我国卫星总体和卫星控制技术专家,也是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1979年起他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任总设计师。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孟执中曾回忆起当年的研究条件:“我刚到的时候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一台仪器。我们就住在村子里,农民在这里养猪,人们说我们这群人都住在‘养猪新村’里。”
其实,除了那些隐姓埋名的科学功勋之外,那些参与了重大科学工程的“螺丝钉”也是“面壁者”。他们中的不少人至今仍鲜为世人所知。
记者曾采访的四个上海姑娘,就属于这类。20世纪60年代,这四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在青海221厂参与制造原子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姑娘们说,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发布时,厂里有一个工作人员十分惊讶,“我们国家还能制造这么厉害的武器?在哪生产的啊?”
如今,能证明其中一些人参与了当时制造原子弹的,只剩下一张老照片,或者简历上一句隐晦的话。为了保密,四个姑娘的简历上对这一段工作经历的描述仅是“在西宁市500号信箱工作”。尽管这样,现在“老姑娘”还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如今,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今年我们已经送别了30多位两院院士。“面壁者”的继承人能耐得住寂寞吗?
在一些重大工程现场出现的年轻身影告诉我们,江山代有“面壁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