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特刊 |
16 |
7/16 |
6
|
7
|
8
|
>
|
>| |
|
|
PDF版 |
|
|
|
|
|
深山施教35载 患癌仍守三尺讲台 |
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村教师陈建民 |
|
( 2019-09-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庆特刊 |
|
|
上图:9月10日,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在上课。
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
|
| 据新华社济南9月18日电(记者王凯、孙晓辉)有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妻子因尿毒症离世,自己也不幸罹患癌症,但为了满足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扎根乡村35载,默默付出。
他,就是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
扎根——“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
从葛石镇驱车蜿蜒前行,乡村公路两旁的百年古枣树结出的红枣饱满通红,村里的玉米地一片金黄。
玉米地旁,有一处学校。唯一的校舍因年代久远显得斑驳。校园不大,一半种满了花草和农作物;红砖砂石铺成的小道旁,铺满了刚收获的花生和玉米。这里是陈建民工作的地方。
作为石集小学一个较偏远的教学点,杏山教学点只有6名学生,3层楼的老校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1984年开始,陈建民在这里度过了他35年从教生涯。
“刚工作时我们都是民办教师,收入较低,很多同事都走了。”陈建民说,他喜欢孩子,教书是他的梦想,他选择留下。为了补贴家用,他承包了一些耕地,教室田间两头跑。
“最早这里有上百号学生,今年只有6名。”陈建民说,现在孩子们拥有更好学习条件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
为了让6名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新环境,58岁的陈建民成了“孩子王”:上课时,在课堂学成一片;下课时,在大自然里玩成一片。
“我生长在农村,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别说只有6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认真教下去。”已近退休的陈建民对乡村讲台依然眷恋。
坚守——“只要讲台还需要我,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2010年,陈建民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陈建民被确诊为食道癌。“那是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他跟校长说了自己的病情和家里情况。他哭了,哭得很伤心。”陈建民的同事郗昌伟回忆说。
癌症没有击倒陈建民,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咬牙做了手术。一年后,妻子不治去世。身负痛失伴侣与罹患重疾双重痛苦,即便在术后康复期间,陈建民仍惦记学生,惦记三尺讲台。
“也有过绝望、痛苦,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我,我就告诉自己要活得开心一些、活得有责任感一些。”陈建民说。
术后返校,学生们围着他说“老师您可回来了!”“那一刻,我觉得无论怎样,我都要好好活。”陈建民回忆说。
在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陈建民说:“只要讲台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
期盼——“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陈建民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为此,年近60岁、即将退休的陈建民每天备课依旧精益求精。
“下节课带学生们认识祖国,要准备国旗、国徽;这些农作物校园里都有,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们带去......”不大的办公桌上,陈建民一边伏案书写教案,一边看着教材上即将用到的教具自言自语。
手术后,学校考虑到陈建民的身体状况,为他调整了教学内容,他不再担任班主任。“孩子们现在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学校课程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陈建民说。
为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学习相关专家经验,多次参加计算机、新课程、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经过不断“充电”,陈建民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他撰写的多篇教育论文获得表彰。
“我就想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们,希望他们能依靠知识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陈建民说。
|
|
深山施教35载患癌仍守三尺讲台
|
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村教师陈建民
|
|
|
( 2019-09-2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国庆特刊 |
|
|
|
深山施教35载 患癌仍守三尺讲台 |
记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村教师陈建民 |
|
( 2019-09-2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国庆特刊 |
|
|
上图:9月10日,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在上课。
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
|
| 据新华社济南9月18日电(记者王凯、孙晓辉)有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妻子因尿毒症离世,自己也不幸罹患癌症,但为了满足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扎根乡村35载,默默付出。
他,就是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小学杏山教学点乡村教师陈建民。
扎根——“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
从葛石镇驱车蜿蜒前行,乡村公路两旁的百年古枣树结出的红枣饱满通红,村里的玉米地一片金黄。
玉米地旁,有一处学校。唯一的校舍因年代久远显得斑驳。校园不大,一半种满了花草和农作物;红砖砂石铺成的小道旁,铺满了刚收获的花生和玉米。这里是陈建民工作的地方。
作为石集小学一个较偏远的教学点,杏山教学点只有6名学生,3层楼的老校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1984年开始,陈建民在这里度过了他35年从教生涯。
“刚工作时我们都是民办教师,收入较低,很多同事都走了。”陈建民说,他喜欢孩子,教书是他的梦想,他选择留下。为了补贴家用,他承包了一些耕地,教室田间两头跑。
“最早这里有上百号学生,今年只有6名。”陈建民说,现在孩子们拥有更好学习条件的机会越来越多,教学点学生越来越少。
为了让6名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新环境,58岁的陈建民成了“孩子王”:上课时,在课堂学成一片;下课时,在大自然里玩成一片。
“我生长在农村,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别说只有6个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教下去,认真教下去。”已近退休的陈建民对乡村讲台依然眷恋。
坚守——“只要讲台还需要我,我就一直站在这里”
2010年,陈建民的妻子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屋漏偏逢连夜雨,2014年,陈建民被确诊为食道癌。“那是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他跟校长说了自己的病情和家里情况。他哭了,哭得很伤心。”陈建民的同事郗昌伟回忆说。
癌症没有击倒陈建民,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咬牙做了手术。一年后,妻子不治去世。身负痛失伴侣与罹患重疾双重痛苦,即便在术后康复期间,陈建民仍惦记学生,惦记三尺讲台。
“也有过绝望、痛苦,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孩子等着我,我就告诉自己要活得开心一些、活得有责任感一些。”陈建民说。
术后返校,学生们围着他说“老师您可回来了!”“那一刻,我觉得无论怎样,我都要好好活。”陈建民回忆说。
在2016年“齐鲁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上,陈建民说:“只要讲台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
期盼——“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
陈建民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为此,年近60岁、即将退休的陈建民每天备课依旧精益求精。
“下节课带学生们认识祖国,要准备国旗、国徽;这些农作物校园里都有,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们带去......”不大的办公桌上,陈建民一边伏案书写教案,一边看着教材上即将用到的教具自言自语。
手术后,学校考虑到陈建民的身体状况,为他调整了教学内容,他不再担任班主任。“孩子们现在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学校课程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陈建民说。
为提高教学水平,他积极学习相关专家经验,多次参加计算机、新课程、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经过不断“充电”,陈建民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他撰写的多篇教育论文获得表彰。
“我就想把自己的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学生们,希望他们能依靠知识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遨游。”陈建民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