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草地周刊
16 11/16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徐则臣:
· 梁晓声:
· 李洱:

  相关文章: 
徐则臣:
作家要将精神体温灌注进笔下作品

( 2019-08-2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本报记者张漫子


  得知《北上》获奖时,徐则臣正在上海书展为新作《从一个蛋开始》做签售。茅奖揭晓的消息传来,现场沸腾了,热情的读者将他包围,为他祝贺。还有读者冲到台上求合影。100多本深蓝封皮的新书一抢而光。

  面对读者、出版人的祝贺,徐则臣频频道谢。

运河是一面镜子


  本届茅奖的获奖作品《北上》是一部写运河的小说。

  杭州、无锡、淮安、北京……河畔的城市收录了大运河的古今。从婚俗、船事、水文、景观,到摄影、戏曲、收藏、绘画,由南到北,从古至今,包罗万象。

  经时间的开凿,运河人的气息汇入这条河,中国的历史、运河边的故事也聚到这条河上。“我们的四大名著如果找一找,没有一部是跟运河没有关系的。你看林黛玉入京,就是从京杭运河抵达张家湾,弃船登岸。”徐则臣说。

  京杭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沟通了北京到杭州之间的地理,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造就了沿线城市的繁华。

  几年前,一位运河专家陪徐则臣在通州作运河考察。当专家指着一片房屋和树木说“100年前运河就在那里”的时候,徐则臣感受到曾经旷世风华的运河正面临新的时刻。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是一个重新审视运河、唤醒运河的契机,也是我动笔写《北上》的开始。”徐则臣说。

  于是,《北上》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小波罗”和弟弟怀着对马可波罗书写的美好中国的期待,分别来到中国。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他们走访,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船老大夏氏师徒、义和拳民孙氏兄弟一路相随。他们从杭州、无锡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将一个想象中的“马可波罗的中国”,转化为一个耳闻目见、鲜活生动的中国。而当他们最终抵达大运河的最北端——通州时,小波罗意外离世。同年,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运河的实质性衰落由此开始。

  一百年后,中国各界重新展开对运河功能和价值的文化讨论。当书中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与当年先辈们的后代重新相聚,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之时,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各个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恢宏图卷。

  在《北上》中,大运河成了一面镜子,河中有一个民族的秘史。徐则臣在《北上》中勾勒出这样一幅夜航船的画面:千里长夜,灯火为伴。谢平遥船舱夜读,想到1839年龚自珍自京南归,而他此时北上,南归是重返故里,北上却是无所知之地,不禁神伤。

  看得见的是运河,看不见的是来时与去往。大水汤汤,溯流北上,这一行崎岖渺茫,还乡却不知路在何方。“这其中,有知识分子面对古老中国遭逢巨劫奇变的举目茫然,运河之子在漕运断流之前的隐忧与敏感,中西文明碰撞之时国人寻找精神原乡与到世界去的矛盾与撕裂……这一个民族的秘史与旧邦新命,最终尽皆赋予了眼前这一条大河。”《北上》的责任编辑陈玉成说。

靠着这条河想象世界


  用福克纳的话说,很多作家都是从自己“邮票大”的故乡出发展开自己的文学创作。

  用徐则臣的话说,京杭运河是他的文学原乡。“运河对我很重要。20多年的写作中,我的小说在大河上下游走,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开辟出一个纸上的新世界。”

  生于江苏的徐则臣从小生活在水边。“对农村孩子来说,水就是我们的天堂,那个时候没有变形金刚,没有超人,连电视都没有。但是我们有水,可以打水仗、游泳、溜冰、采莲……”徐则臣回忆道。

  初中校门前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徐则臣记得,“一到冬天,宿舍的自来水管冻住,我们就一大早端着牙缸、脸盆往校门口跑。石安运河的河面上水汽氤氲,河水暖人。”

  “如果把想象力固定在一点,而这点是一个流动的点,你会发现世界将随着这个流动的点不断地往远处跑。你想象的世界会不断开阔。”徐则臣说。

  在素有“运河之都”美誉的淮安生活的几年里,他每天在京杭运河的两岸穿梭,耳闻目睹的一切促使他审视运河与城市的关系:“从韩信到吴承恩,从近代摄影家郎静山到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都出生在淮安,这样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在运河的运输功能弱化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部分沿岸城市的‘衰落’,以及运河存在于此时的意义?”

  本着对运河的天然兴趣,但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徐则臣都要收集、揣摩,以至于一闭眼,1797公里就活灵活现地出来了。

  然而,了解越多,越会发现了解得还不够透彻。2014年,徐则臣决定重走运河。“这一次,我带着眼睛、想象力、纸笔行走。我看,还要看见,看清楚,看清楚河流的走向、水文,看清楚每一个河段的历史和现在,看清楚两岸人家的当下生活。”

  这是个大工程。京杭运河从南到北1797公里,跨越浙、苏、鲁、冀四省及津、京两市,平常工作忙,杂事多,难以一次性沿运河贯通南北,徐则臣只能等待出差还乡等机会。

  就这样,四年间断断续续的一次次“南下”后,徐则臣用双脚把运河丈量了一遍。部分疑难河段还反复去了多次。徐则臣说,“没办法,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上中国南北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河水流向反复多变,不亲自到现场做详尽的田野调查,各种史志资料中的描述根本弄不明白。尤其是几处重要的水利工程,比如山东南旺分水枢纽,仅凭纸上谈兵是理解不了的。”

  尽管现在荒草萋萋,河道淤积,当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遗迹所存鲜见。“但到现场一站,只10分钟,就比之前苦读10天的资料都管用”。做足了充分的田野调查,徐则臣豁然开朗。

  “当你对每一朵浪花,某一根水上的草,它的想象不断展开时,这条河会越来越长,你想象的世界越来越大。”他说。 

  小说写完,徐则臣一边散步,一边听陈铎解说的《再说长江》。在听到片头曲里一段录音中,有一滴水落进水里的非常清晰的声音,而后又听到长江边一个小女孩在芦苇里非常清脆的咯咯咯的笑声,徐则臣的眼泪一下掉下来。

  “和一条河耳鬓厮磨了这么长时间,在我听来,这些声音是那样悦耳。如果哪个读者能从我的书里找到一两个细节,能像我听见那滴水声、那个笑声一样心动,我觉得就值了。”徐则臣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


  某种意义上,《北上》见证了徐则臣的中年写作。

  写作《耶路撒冷》的时候,徐则臣三十出头,曾以一位青年人的心态与豪言,要进入宽阔复杂的中年写作,甚至认真想象过中年写作究竟是什么样子。

  到《北上》告成,他已身处中年写作当中。他发现自己要面对和处理更为复杂的问题,作品中要容纳更丰富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经验。

  正因经历过《耶路撒冷》《王城如海》的锤炼,《北上》让41岁的徐则臣成为本届最年轻的茅奖得主,尽管比史上最年轻的茅奖得主、《芙蓉镇》的作者古华获奖时略大一岁,依旧有人将《北上》的胜出视作70后作家的一次胜利。

  在此之前的文坛,70后作家的写作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进退两难”——前有拥有文坛话语权的,因亲历历史更迭、见证乡土逝去,有写不完的物是人非与社会深刻性的50后60后作家;向后面临着冉冉升起的、题材内容焕然一新、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学法则与价值观念的80后90后作家的冲击。没有太多故事和历史,70后作家夹在中间,看似格外黯然。

  在徐则臣看来,作家除了才华与勤奋之外,一个关键在于能否看清自己,能否忠实有效地表达自己。“这一代作家中有众多葆有才华者,正沉迷于一些所谓的‘通约’的、‘少长咸宜’的文学款式,这样的写作里没有‘我’的切肤的情感、思想和艺术的参与,只能被称为假声写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徐则臣认为,70后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焦虑的、希望的,应该借助有效的表达,提供一代人对世界的独特看法。这是70后作家的价值所在,也是文学的应有之义。

  在写作中,徐则臣这样破题。不疾不徐、稳扎稳打的写作态度为他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史料根基。为了保证作品“经得起推敲”,徐则臣总是下足繁复的案头功夫,将历史细节形之于物。“写每一部小说,自始至终我提醒自己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坐得了冷板凳。跟别人我不比聪明,比笨。”

  更为可贵的一点是,他知难而进,掀开并剥开日益坚硬的历史茧壳,以雄健的笔墨寻回了历史记忆,为“到世界去”的文学版图提供了兼具历史维度和文明深度的参考系。

  于是,运河上几个家族的百年故事有了内在的精神深度,其间有了关于起源与去处的疑问,有了关于兴盛与衰亡的探寻,有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有了关于情感与心灵的救赎。

  正如本届茅奖评委张莉所说,徐则臣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了中国长篇小说应该有的长度、宽度和密度。“长篇小说就应当承载历史中最宏大、最沉重、最耀眼的那些内容。”评论家李林荣说。

  文学在发展,每一代作家面对的世界不同、想法不同,表达方式和途径也不尽相同。徐则臣说,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写作本身逐渐改变了我,修正了我过去的很多想法,比如我的历史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一代代作家要将自己的精神体温灌注进笔下的作品,通过‘有我的文学’和时代互动同行,与时代血肉相连。”

 

徐则臣:
作家要将精神体温灌注进笔下作品

( 2019-08-2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