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调查观察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莫把暑假当“补”假
· “直升机父母”错把教育投资当教育
· 暑假与其去补课,不如去补“个性”
· 勿让“不能休”“不敢休”抢走“亲子时光”
· 美国娃如何度过世界上最长的暑假

  相关文章: 
“直升机父母”错把教育投资当教育

( 2019-07-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调查观察
 
  尼德罗

  

  我认识小区里一位妈妈,女儿两岁半,跟我儿子相仿,儿子12岁,小学刚好毕业。对大儿子,这位妈妈可算操碎了心。这不,暑假假期开始第二天,她就把儿子送进了补习班。在妈妈看来,儿子的资质一般,成绩一般,不抓紧利用暑假这段时间补补课,到了初中,那就更要落后了。

  从这位妈妈的脸上,我看到了一样东西:失控。对儿子成绩上的不满意,叠加了过往各种措施的无效,日积月累,变成她今天浮在脸上的失控状态。跟她聊天的时候,这种失控感犹如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她的头顶。所以,她的话总是容易重复,她的行为也在重复。

  当然,妈妈可以有很多类型,有些妈妈看起来很灵敏,有些妈妈更有进取心,也有妈妈更有技巧,能给孩子打不一样的“鸡血”,能送孩子去更高价格的补习班,或是能够与老师进行更密切的沟通。不过,这些游荡在补习班外的妈妈们,相当多的人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她们都感到异常焦虑。所以,对她们来说,给孩子报补习班,时刻敦促孩子学习,与其说是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不如说是缓解她们自身的焦虑。

  爸爸妈妈基本都成了“直升机父母”,时刻盘旋在孩子头顶,这是时代趋势。因为教育太重要了,在一些父母眼中,自己的工作再怎么努力,还不如好好培养孩子,后者的投入产出比更高。尤其是对于父母本身已经实现了阶层跨越的群体,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焦虑感似乎更强了。

  有多少父母,当年自己应对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反倒不如今天应付孩子来的压力更大。在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压力之下,很多父母都可能自乱阵脚,继而误把教育投资当成了教育本身。而教育投资的主要做法就是报补习班,便宜的不行换价格高的,没名气的不行换打广告的。钱花出去了,父母就可以获得片刻的喘息——“且看看这次效果如何”。

  这是一个什么都在加速的时代,唯独育儿的加速空间很有限。这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已经工业化、互联网化,但养孩子还得尊重农业那一套。当然,整个社会也有人为了打破农业规律,拔苗助长,想了不少办法。但在规律面前,这些办法可以带来的效果很有限,可以提前成长的时间也很短,但花的钱却是不少。

  如果父母能够尊重成长的规律,用养花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就会对孩子包容许多。

  对于暑假这样长达2个月的空白时间,补习班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福音。父母能够真正注意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么就能够更好地设定目标,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敞开心扉沟通,这是极度迷人的,也是提升自信的。

  所以,是否上补习班,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问题不在于孩子某个学科是否真的需要补,而在于父母的心态是否足够平和,是否能够尊重规律、就事论事。当父母不被巨大焦虑所裹挟,不是把孩子上补习班当作父母自我缓解焦虑的止痛剂,那么这样的补习班就是值得上的。

  当然,即使孩子确实需要上补习班,也不应该占满暑假的一半时间以上。毕竟,暑假是漫长的,在这个时间范畴中,假如父母能够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孩子就可以获得比同龄人更多自主安排的机会。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他获得了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更因为得到了最亲密之人宝贵的信任,更显得弥足珍贵。

  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信关系,这种孩子独立安排时间、做出计划的能力,长远来看,会比补课获得的收益更大。当然,这种成长不像分数,会有直观的体现,而是需要父母在互动中悉心感受。作为父母,如果始终处于焦虑之中,如果全盘接受外界的评价系统,那么他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通道一定是阻塞的。而这恰恰是这一代“直升机父母”在育儿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教育中失去美好的亲子关系。


 

“直升机父母”错把教育投资当教育

( 2019-07-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观察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