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 闻
8 2/8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把“委员讲堂”打造成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窗口
· 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克服“唯分数”
· 规范招生,有态度更要有力度
· 招生乱象到底怎么治?
· 教师如何行使惩戒权?
· 严禁“一刀切”应对督察严禁“滥问责”代替整改
· 西藏第一所乡村中学的一天

  相关文章: 
规范招生,有态度更要有力度

( 2019-07-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本报记者袁汝婷


 
  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意见》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近些年,教育部门一直在整治各种招生乱象,但仍有一些学校“顶风作案”:有些名校声称不考试,却由培训机构偷偷代考、捆绑招生;有些学校像打游击战一样招考,临时发通知,屡次换地点,将学生组织到郊外不起眼的地方悄悄考试;还有的学校打着面试、素质评测等名义,行的却是“掐尖”之实;此外,五花八门的竞赛、培训成绩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证书证明,在录取中看似无效,却是“隐形加分项”。
 
  招生是否规范,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色。如果不能治理好“择校热”“择优热”乱象,势必助长违规校外培训成风,也将加重孩子的学业竞争负担。《意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部门的决心,但要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纸面上态度坚决,行动失之绵软”。
 
  规范招生,不仅要有指导思路,更要有条框细则。各地在落实《意见》时,要因地制宜出台更具体、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标准。如何界定培训机构与学校挂钩?如何认定面试、评测是否合理?如何避免竞赛证书证明发挥“隐形作用”?这些具体问题,都需要出台相应的细则一一厘清,加以限制规范。否则,就会给违规招生留出不少灰色操作空间,让一些学校打政策“擦边球”。
 
  规范招生,立场要一以贯之,手段要与时俱进。在“择校”“择优”的强烈冲动之下,尽管管理部门年年喊“打”,但违规招生与严格监管仍是一场“猫鼠游戏”。一些培训机构变着花样组织招生代考,从线下机构报考变成线上入群“组团”;一些学校将“掐尖”面试、评测的时间大大提前,目光“长远”到跳过应届生,从五年级甚至四年级开始……这些新手段、新形势,都需要有新对策、新监管。
 
  规范招生,要有强硬态度,更要有雷霆手腕。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择优”冲动强烈的,多数是处于教育竞争金字塔尖、将生源质量视作生命的名校。而另一方面,这些名校往往在地方上拥有强势话语权,在资源和地位方面也有优势。对于行政主管部门而言,严格监管“超级学校”,需要更强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手腕,需要戒除被“升学率比拼”支配的短视思维。只有管住“超级小学”和“超级中学”,规范招生才能真正树起样本、立起威信。
 
  义务教育阶段有“择校热”,则必有沉重学业负担,教育生态也会受影响。没有人希望年幼的孩子背上沉重的考学枷锁,要让“一边喊减负,一边先占坑”的招生方式彻底成为过去,就必须既有态度,又抓落实。规范招生,既要有“火热心肠”,更离不开“雷霆手腕”。
 
 

规范招生,有态度更要有力度

( 2019-07-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