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文 化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从“西子”到“弄潮儿”
· 一个古村的“文艺复兴”
· 重庆:长江之南“长”出“文化打卡地”
· 皖北纳凉书场:老琴书传唱新乡风
· 在“村小” 守乡愁

  相关文章: 
皖北纳凉书场:老琴书传唱新乡风

( 2019-07-0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文 化
 
  新华社合肥电(记者王菲)夏至刚过,小麦归仓,皖北平原逐渐进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天一擦黑,乡村的文化广场成了农民纳凉的好去处。大鼓一敲,月牙板一响,灵璧县游集镇村民尤计红在家里就坐不住了,拎起小板凳,直奔镇文化广场而去,“镇里纳凉书场的琴书要开唱了,去晚了可找不到好位置。”

  “今年入夏,广场举办好几次纳凉书场了,每次我都来。多少年没听过这大鼓、琴书了,年轻时我也能哼几句,一听鼓响我就心痒痒。”尤计红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了。第一排位置被几位老人占了,听琴书的村民一层层围上来,越聚越多。和记者聊天的同时,尤计红的眼睛也没舍得离开台上的表演,“这段好,拍下来发个朋友圈!”

  “轻敲大鼓定准音,扶贫政策暖人心……”一面鼓,几张琴,数位民间非遗传承人组成的乡土“文艺轻骑兵”,用传统戏曲传唱着新时代移风易俗、脱贫攻坚和党的惠民新政。夜风中,乡音浓郁、铿锵婉转的琴书、大鼓让纳凉的村民听得入迷。

  大鼓、琴书、柳琴戏、唢呐……古老的传统戏曲文化,曾深深植根于广袤的皖北乡村田野。“灵璧大鼓一代传一代流传下来,纳凉书场活动给我们这样的草根艺人提供了展示传承传统曲艺的平台。”灵璧大鼓非遗传承人顾小梅告诉记者,为乡村文化振兴做贡献,只要观众喜欢,我就唱得高兴。

  灵璧县发挥千年古县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组织民间非遗传承人、乡贤能人、文化骨干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和文艺小分队,走进田间地头,学校社区,开展纳凉书场、非遗进村、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群众自编自演,进行政策宣讲、传唱文明乡风。

  针对基层群众文化的新变化和新特征,灵璧县以乡镇文化站为纽带,发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农民群众的文化主动性,打造“一乡一村一品”“一街道一社区一特色”文化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以前农村的夜生活就是打打麻将、摸牌九,现在生活富裕了,农民也需要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县里鼓励各乡镇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来丰富农民的文化活动,纳凉书场就是我们游集镇的文化创新。”纳凉书场活动的牵头人、灵璧县游集镇文化站专职宣传员尤传化告诉记者,他用身边素材编写了几十首唱词,用身边事感化身边人,群众都爱听。

  73岁的游集镇村民鲁作民脾气倔、爱斗气。尤传化听说鲁作民从小跟母亲学唱柳琴戏,还会弹柳琴,就动员他加入游集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

  如今鲁作民成了纳凉书场最积极的骨干演员之一。只要一有空,他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排练节目,切磋琴艺,村民眼里的“倔老头”变成“老文青”。“只要一唱柳琴戏,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越忙越精神,宣传正能量,自己也舒坦。”鲁作民笑着说。

  距离游集镇不远,已实现贫困村出列的朱集乡湖光村依托村里的文化宣传队,组织村民自编自演自办春节联欢会、读书会、美好湖光征文赛。“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献计献策、关心村里的发展,乡风村貌焕然一新。”湖光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腾说。

 

皖北纳凉书场:老琴书传唱新乡风

( 2019-07-0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文 化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