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旨在敦促各国政府、工业界、社区和个人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共同改善全球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
近几年,中国有“蓝天白云”的日子明显增多了。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74个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3年减少51.8%。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令国际社会瞩目。
成效显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2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蓝天保卫战”被列为生态环境治理三大攻坚战之一。
201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大气十条”。经全社会共同努力,“大气十条”目标全面实现。今年3月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显示,1998年至2017年北京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93.3%、37.8%和55.3%,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了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中国治理大气污染的做法和成就获国际社会高度认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理执行主任乔伊丝·姆苏亚在报告序言中说,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或地区做到了这一点,相信“北京经验”将对许多遭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城市有所裨益。
“历史上我们还没有发现过其他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这样大幅减少污染的例子,这太了不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格林斯通对媒体说。
《印度斯坦时报》刊文说,中国治理空气污染成效显著,测量与监测、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以及实际的具体行动三方面经验值得印度借鉴。
科技助力
一束绿光从白色盒子中笔直射出,光束随机身缓缓旋转。中国西北甘肃省兰州市一处山坡上,这台名叫“双镜微脉冲激光雷达”的机器正扫描着方圆5公里可能出现的大气污染源。
位于华北的河北沧州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污染源实时监测;位于中部的湖南长沙通过超级计算机对空气情况进行精细化分析;而南方环境较好的深圳也搭建了雷达监测网络……近年来,中国将更多高科技手段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并统筹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坚持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迈克尔·格林斯通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大气治理取得如此良好的成果,部分原因在于采取了最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也显示,在诸多空气治理措施中,燃煤锅炉治理、民用燃料清洁化、产业结构调整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最为显著。
德国科学院与工程院双院院士、比勒费尔德大学化学系教授卡塔琳娜·科瑟-赫英郝斯对记者表示:“中国科研人员拥有出色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中国在能源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涉及化工、交通等行业……我很高兴地发现,现在再去中国时,经常能看到蓝天。”
携手世界
地球上的空气为全人类共同呼吸,蓝天白云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为了携手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中国也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双边、区域和全球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协同行动,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早在1995年,中日韩三国就共同开启了跨国空气质量监测项目。2015年第十七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期间,三国环境部长共同签署《中日韩环境合作联合行动计划(2015-2019)》,三国将继续共同应对雾霾、沙尘暴、汞污染等环境问题。
2018年9月,中法两国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在中国上海共议空气污染跨界协同治理与合作,这个名为“蓝天城市论坛”的学术活动是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法环境月活动的一部分,两国科学家就大气污染的成因、防治政策、协同行动等开展深入交流。
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打造了政策对话和沟通平台、环境知识和信息平台、绿色技术交流与转让平台。
《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利福德·柯布称赞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完全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新道路。他表示,欧美国家过去为了保护自己的环境,把高污染工厂输出到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对污染的治理在为其他国家提供样板。
(执笔记者:张莹;参与记者:杨臻、卢朵宝、吴丹妮、高山、郭爽、何问、梁军、潘旭)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