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教育
15 14/15 13 14 1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这个“深贫”县乡村教师何以不外流反“回流”
· “阿潘”校长的200多封亲笔信
· 一个科学家妈妈别样的育子方式
· 旧伞赠母校,传递爱与真
· 院士当起班主任班会开在生产线

  相关文章: 
“阿潘”校长的200多封亲笔信

( 2019-03-11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教育
 
 
▲潘志平正阅读学生给他的回信。每次写信他总能收到大量回信。新华社记者顾小立摄
 
 
▲潘志平写给家长亲笔信中的一封(局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记者顾小立、俞菀
 

 
  200多封亲笔信,18万封家长学生的回信,上千万字在笔尖流淌……
 
  杭州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潘志平,17年来坚持每月给家长和学生亲笔写信交流,他把自己38年教师、25年校长、26年父亲的经验和思考,融入了每一个字。
 
  “看了您写给我孙子的信,我感动得一夜没睡着”


 
  17年前的一个中午,一位家长急匆匆赶往学校,握着潘志平的手求助。
 
  “潘校长,您一定要帮我一把。单位里一千多人我都管理得井井有条,但就是这儿子管不好,我缺管教孩子的方法!”
 
  潘志平让家长坐下来慢慢聊,并根据家长的叙述提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后来,那位家长告诉他,“照着您说的方法去做,孩子进步很大。”
 
  这件事引起了潘志平的思考。他发现,在家校教育中,有的家长把重视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讲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家长想管却不知道怎么管,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有的学生看起来总有些心事,在家不敢说,在校又无人可说……
 
  怎样才能有效地走入家长和学生的内心?潘志平想到了写信。2002年12月16日晚,他给学校里1810位学生的家长写了第一封亲笔信。
 
  “我叫潘志平,今年38岁,非常有缘和您的孩子一起度过一生中最美好最关键的一段时光……”在这封1500字的信中,潘志平诚恳地谈了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真实想法,并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
 
  信一发出,在家长圈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许多家长一遍遍地读信,还把它带给同事和亲朋好友传阅。一位78岁的家长在回信里写道:“我自己也当过老师,看了您写给我孙子的信,我感动得一夜没睡着。”
 
  看到效果不错,潘志平就把这一做法坚持了下来。
 
  每次写信,潘志平总能收到大量回信。每封回信他都仔细阅读,往往一读就是一周。小圆圈、下划线、波浪线、批语……回信上留着他划满的各种记号。
 
  潘志平说,这些年搬家和工作调动丢了不少东西,只有这一箱箱信,他一直留着。
 
“汽车聊天室”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位初三家长曾向潘志平诉苦:“孩子进了初三,我发现与孩子的沟通面临很大的问题,以前儿子会把学校里的一切都告诉我,现在什么也不愿意说了,我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潘志平写了一封4000字的长信,信的标题就叫《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更有效》:在十多页的信笺上,他一口气给家长们支了七个招:
 
  “跟孩子‘定个规矩’,今后说话的时候必须眼睛看着对方。”“我觉得‘汽车聊天室’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女儿读高中那会儿,我和她每天就是在早晚接送的车上聊天。”“孩子最近在看什么书,您不妨也看一看;孩子最近在追什么星,您不妨也先了解了解”……
 
  还有家长在给潘志平的回信中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救吗?”“这个年代的孩子究竟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孩子做事情总是缺乏自觉性,每天都要靠我催,怎么办?”
 
  对于这些问题,潘志平都会再做回信,耐心解答。
 
  “孩子一辈子的快乐,需要建立在小时候养成好规矩的基础之上。”“亲情是家庭的根,亲子关系决定着孩子能否发自内心地接受家长的观点。”“孩子的‘不听话’,折射出的往往是家长没有听孩子说话”……翻开潘志平的信,时不时就能发现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金句”。
 
  大到讨论孩子的培养规划,小到指导孩子自己编试卷、布置“初三墙”,潘志平在信中提到的多数案例都来源于真人真事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用他的话讲,就是“话题以需求为着眼点,方法以可操作为准则。”
 
“我就是一个‘长大了的孩子’”


 
  在学校里,大家一般管潘志平叫“阿潘”。
 
  “阿潘,奖学金的钱感觉有点少,能不能再涨一点?”“阿潘,冬天的教室太冷,能否多开几次空调?”“阿潘,食堂一楼的桌子有一股影响食欲的酸臭味,能不能去掉?”
 
  每个月,“阿潘”都会在同学们给他的信里收到各种各样的小建议。他会把这些建议及时圈出,交给学校相关部门落实处理。“与学生通信是了解学校管理状态的重要窗口。对孩子们提到的事情,一定要有正面的回应。”
 
  食堂饭菜放一起会不会串味,窨井盖坏了有没有及时修,教室里多媒体设备的灯光是不是比较暗,课间的音乐铃声变化能否再多一点……这些学生信件中提到的“小事”,却成为潘志平心中要想办法解决的“大事”。
 
  家长黄岳杰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潘志平:在电子媒体时代,人们已很少用费时费力的书信方式沟通了,更不要说一个每天忙于教学和管理事务的校长了。他可以有各种借口不做这样的事,但他坚持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多年。这全部的动能,一定是源于教育最重要的特质——爱。
 
  在育才外国语学校,这种亲笔沟通、诚恳交流的氛围正在不断成长。初一五班的班长何宸,期末以给全班写信的方式和大家交流;不少老师选择书信的方式与学生谈心;家长们也开始锻炼纸笔沟通的技能,跟自家子女平等对话。
 
  一封封亲笔信拉近了潘志平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让他和孩子们“乐在一起”。事实上,能与孩子们“乐在一起”的场合,潘志平都不会缺席:打雪仗、玩“三国杀”、运动会扮“超人”、文艺汇演化装成“杨贵妃”……
 
  “其实,我就是一个‘长大了的孩子’。”潘志平说。
 
  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潘志平为全校师生做了演讲。
 
  “同学们要努力做一个高贵的人,要努力优于过去的自我……”正当新生等着校长说出下一句演讲词时,却发现他突然双手撑地趴在了地上。
 
  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潘志平一口气连做了30个俯卧撑。
 
  “什么叫优于过去呢?你看我现在能做30个俯卧撑,期中争取能做35个,期末做40个,这就叫‘优于过去。’”潘志平起身告诉学生。
 
  全场掌声雷动。
 
         新华社杭州3月9日电
 
 

“阿潘”校长的200多封亲笔信

( 2019-03-11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教育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