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8 7/8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从ABC不识,到自学成“程序猿”
· 永不“退休”的兼职护林员

  相关文章: 
“还是觉得这片林子才是家”
永不“退休”的兼职护林员

( 2019-02-1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本报记者张海磊


  寒冬时节,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梅硐镇的大水沟林场大雪纷飞,61岁的兼职护林员杜为军已经在这里坚守了14年。

  “出发!”随着老杜一声令下,记者跟随他开始了一场冬日巡护之旅。

  大水沟林场管护点位于梅硐镇中坪村,海拔1400米,是长宁县海拔最高点,管护面积1400亩,涉及林地具有完整的竹生态系统和众多珍稀动植物,这里也是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记者跟着老杜沿着崎岖的山路,在冰雪路面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还是觉得这片林子才是家,女儿嫁到城里后叫我一起去,我都没离开。”老杜边走边自言自语。

  2005年,当既有会计证又是高中生的杜为军选择当兼职护林员时,还被人笑称为“榆木疙瘩”。

  “那会儿一个老哥们儿叫我跟他出去打工,他没有文化都能一个月赚1000多元,我肯定比他赚得还多。”杜为军说,“但是,那个时候偷盗木材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要是没人看着,这个林子怕是两年就被偷光了。”

  一次选择,杜为军从此与清贫为伴,巡山护林,踏遍青山。

  不一会儿,我们行至海拔1000米左右,大山里没有了道路,抬头望不见天,低头看不见路。在下过雪后的林子里行走变得异常艰难,一不小心一个踉跄,身体就会栽倒在地上。银色的密林里,老杜手拿一把弯月镰刀,走在前面开辟道路。

  随着海拔的升高,记者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杜为军依旧步伐矫健。他全凭十多年走出来的记忆定位,钻竹林,跨水沟,爬险坡。他用脚步丈量青山,巡山护林的同时也防火防盗。

  2010年的夏天,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找到他,说想在山上住几天,顺便猎捕山上的野猪和野鸡拿出去卖,顺手还塞给他一沓钱。老杜连忙摆手,捕杀野生动物是犯法的,你们走,我不要你们的钱,他“恶狠狠”地对几个年轻人说:“只要你们敢在这个山头乱来,我就喊森林警察收拾你们。”几个青年见老杜不松口,只得灰溜溜地离开了。

  在老杜的精心管护下,十余年来,大水沟林场从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也从未出现过一起盗采盗伐案件。

  整整三个小时,巡护接近尾声。老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大水沟林场的美丽山川。

  在老杜的提议下,记者跟随他来到居住的地方。步行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房顶上铺满厚厚一层雪的老屋。老杜的爱人丁光琼正准备做饭,简陋的屋内被老杜自己发明的取暖壁炉烤得热乎乎的。

  由于大水沟林场管护点山高路险,生产生活物资全靠马匹驮运,到梅硐镇上赶一次场,来回要走2个多小时。勤劳的老杜便把房前屋后的空地整理出来,种上萝卜、青菜等。“我这里一年四季吃的都是生态环保的。”他打趣道。

  “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当护林员,图啥?”记者问。

  “你看这里环境多好,政府让我当兼职护林员,我就要担起守好国家财产的责任,现在国家这么重视生态,只要我还能爬得动,就一直干下去。”没有豪言壮语,杜为军摆弄着手里的老年手机害羞地说。

  天色逐渐暗下来,大雪越下越急,我们与老杜告别,风雪中,老两口肩并肩站着挥着手,仿佛与茫茫山林融为一体。

 

“还是觉得这片林子才是家”
永不“退休”的兼职护林员

( 2019-02-18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