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旧版 2018年1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成风化人
16 15/16 14 15 1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为什么每次讲课后大家都满眼泪水
· “真的没有最危险,因为每一次都最危险”
· “没有中国医生,自己的命早就没了”

  相关文章: 
“真的没有最危险,因为每一次都最危险”
记国际海事组织最高奖“海上特别勇敢奖”获得者钟海峰

( 2018-12-17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成风化人
 
 
▲“海上特别勇敢奖”获得者潜水员钟海峰。 (广州打捞局供图)
 
  本报记者田建川
 

 
  12月6日,英国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把2018年度的最高奖章——“海上特别勇敢奖”颁发给了一名中国潜水员。
 
  这个奖项是从15个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和两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推荐的22名候选人评选出来的。
 
  获奖者是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高级潜水员钟海峰。2017年11月,在珠江口海域的一艘沉没的商船里,他成功拯救了被困于水下货舱超过36个小时的3名船员,教他们使用呼吸设备水底逃生,创造了海难救援的奇迹。
 
  而这次救援,只是钟海峰在28年间参与的诸多大大小小海难救援中的一次。“这个奖是给我们团队的,也是给中国救捞事业的。在生命面前,每一个潜水员都会用尽全力,勇往直前。”他说。
 
  这是个相当危险的职业,水下救援一个突发或不可测的意外都足以让潜水员致命。钟海峰的父母和妻儿至今仍并不完全知道他“每天都在干什么”。长年出差,把家当“旅馆”,他也愧疚,但只要接到任务,他就是一个不知疲倦、奋勇出击的水下“战神”。
 
海难救援奇迹 从海底逃出生天


 
  2017年11月27日凌晨3时许,在珠江口伶仃航道海域,载有5038吨钢材的福建籍散货船“顺锦隆”与装载5000吨黄沙的江苏籍散货船“锦泽轮”发生碰撞,导致“锦泽轮”沉没。
 
  救助直升机在空中盘旋,30多艘船艇紧盯水面,20多名潜水员分批次持续进行水下探摸。11月28日13时,货船“锦泽轮”被撞后沉没海底已35个小时。
 
  令人揪心是,船上12名船员依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负责现场潜水救援指挥的钟海峰跟队友说。此时,经过多次水下探摸,很多潜水员都已经相当疲惫。
 
  50岁的钟海峰,平头,微胖,语速稳而坚定,憨厚的大脸,一双机敏的眼睛。他是广州打捞局救援工程船队第四工程队队长。
 
  13时47分,救援出现重大进展!在水下被困的船员王品听到潜水员在水下敲击船体的声音后,冒险从海底游了14米上浮水面,很快就被潜水员发现并救起。他带来的消息让救援现场“炸了”:“水下船舱里还有6个人,快去救他们!”
 
  王品回忆,撞船后,“锦泽轮”上的船员紧急上救生筏逃生,但船随后侧翻,水流又把他们吸回船舱,翻扣到海底。由于侧翻速度快,2号船舱内形成了一个高约2米,长约30米的水下“气泡”。被困期间,王品等7名幸存者在舱内三两个抱在一起取暖,用舌头舔舱壁上的水珠补充淡水。
 
  钟海峰迅速组织潜水救援,来不及多想,他再次带着队友下水。“我救援经验比年轻人丰富,水下好应变。”他说。
 
  水下环境极其复杂。在8米多深的海底,钟海峰的眼前一片浑浊。即使开着头顶的探照灯,能见度也只有一只手臂的距离。船上的钢丝绳可能与潜水员的供氧脐带缠绕,铁器利口可能割断喉管,而侧翻的船体由于结构不稳随时可能再次翻扣,将潜水员和被困船员彻底困死。
 
  时间就是生命!钟海峰和队友默契配合分工,队友李海巨在舱外捋顺脐带防止缠绕,钟海峰则进入舱内寻找被困船员的准确位置。绕过层层阻碍,终于发现了被困的6名船员。
 
  被困船员非常激动,大声呼喊。由于带着头盔不方便交流,钟海峰打手势请大家稳定下来,听从救援指挥,并把一名船员拉到身边,把氧气瓶气嘴放进口中,然后比画着教他捏住鼻子,用嘴呼吸,经过一两分钟的训练后,他带着第一名被困船员上浮。
 
  深水救援能见度差,大部分时间都是靠感觉进行盲探找路,出水过程中钟海峰还要极力保证船员的安全。“船员如果一慌乱,就会乱抓乱翻,氧气脐带一旦缠绕,潜水员和被困船员都有生命危险。”
 
  14时45分,大管轮吴天标被救起,35岁。
 
  15时,轮机长江国太被救起,64岁。
 
  15时9分,见习机工念建华被救起,42岁。
 
  上上下下,来回6次,在半个多小时内,钟海峰连续救出3名幸存船员。
 
  此时,钟海峰已经体力耗尽,他的队友接续跟上。救援过程中,钟海峰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则要克服海底洋流和浑浊的黄沙,半个多小时下来,“像跑了一场马拉松,精疲力竭。”
 
  钟海峰说,他必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生死之间容不得半点差错和意外。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救捞精神。
 
生死博弈 摘除珠江口“化工毒弹”


 
  这是钟海峰在伦敦接受“海上特别勇敢奖”时的一段讲话:
 
  “每一次看到那些遇险者从绝望中重现希望的眼神,每一次看到他们上岸之后号啕大哭的宣泄,我都百感交集。我热爱潜水救援这个职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在危难的时候挽救他人生命,我感到十分自豪和光荣,我想我会一直从事下去”。
 
  但钟海峰希望救援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因为每一次救援都意味着一场险情、一场灾难、一次生死博弈。但谁都明白,险情不可能消除,搜救、打捞、救助要随时待命。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组织和协调搜救行动187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2283艘次、飞机38架次,搜救遇险船舶119艘,其中94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1091人,其中1033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4.7%。
 
  每一次成功救助的背后,都离不开像钟海峰一样的救援人员的奋勇向前、全力以赴。
 
  2017年8月,一艘装载有2950吨石脑油的“凯顺油7”油船,被台风“天鸽”带来的狂风暴雨袭击,搁浅在珠江口青洲岛山边。
 
  更紧急的是,该船的货舱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变形,石脑油开始慢慢向大海泄漏。
 
  石脑油密度低、闪点低、液体蒸气气压高。别说是明火,就是抽油泵发热超过220摄氏度就会引起燃烧或蒸气爆炸,被称为“化工毒弹”。
 
  钟海峰的任务就是拆除这个“化工毒弹”。他第一个下水探摸难船破损情况及沉态,拿取了第一手资料,为后面成功卸油过驳及高位出浅奠定基础。钟海峰还结合自身经验设计出解决办法:将氮气注入储油舱,减少油舱氧气浓度,从而防止石脑油爆炸,同时,他指挥队员用大功率液压卸油泵抽油。
 
  “卸油过程可以说是小心翼翼。一旦操作不当,石脑油蒸气与空气就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或爆炸”。钟海峰说。最终,现场救援队伍成功将石脑油、重油等卸载过驳,摘除了珠江口的这颗“化工毒弹”。
 
把家当“旅馆” 只因使命职责在身


 
  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你觉得哪一次救援是最危险的、最苦的”提问,钟海峰憨笑着说,真的没有最危险,因为每一次都最危险。没有最苦,因为每一次都最苦。
 
  2013年8月,一艘57000吨级散货船“夏长轮”在珠江口小万山岛附近海域因台风发生翻沉。这艘船长189.99米,差不多是两个足球场的长度。而最紧急的是,船内的700多吨原料不断外溢,对海洋环境尤其是附近渔场形成严重威胁。
 
  该船货舱内满载55000吨镍矿石,在水下左倾104度,卸货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次救捞确实吃尽了苦头。”钟海峰说,为了探摸水下情况,他穿着丝式潜水服下水,这种衣服渗透性好,原油都粘在皮肤上,整个人都是乌黑的,出水后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洗澡时,沐浴露根本不管用,要先用洗洁精,再用汽油。“那滋味,别提了。”钟海峰笑着说。
 
  这次打捞历时10个月,期间,钟海峰只短暂回了两趟家。
 
  而这种常年不着家的状态,也让钟海峰深感愧疚。“我老婆有时埋怨说,咱家是旅馆啊,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钟海峰说。不过,钟海峰要出差时,妻子还是左叮咛右嘱咐,把衣服和随身物品早早为他准备好。
 
  钟海峰笑着说,我们这工作跟你们记者有点像,随时待命,说走就走,千万别说“今天可以休息了”。突发事件来了,就是我们出发的命令。
 
  “干了20多年,职业就成了习惯。都知道这工作危险,但自己内心深处是热爱,真不干了心里会丢不下。”钟海峰说。
 
  但工作的危险,钟海峰几乎没有跟家人提及。家人知道他是潜水员,但每次救援时与危险搏杀的生死过程,钟海峰都闭口不谈。有时候,家人逼问急了,他就慢悠悠地搪塞:我们都有专业设备,队友都在身边,放心吧,没事。
 
  像钟海峰这样的潜水队员,广州打捞局有89人。他们是我国强大的海上救援力量的一部分。
 
  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真的没有最危险,因为每一次都最危险”
记国际海事组织最高奖“海上特别勇敢奖”获得者钟海峰

( 2018-12-17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成风化人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